北京市义务教育现状研究

时间:2019-05-14 11:35: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北京市义务教育现状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北京市义务教育现状研究》。

第一篇:北京市义务教育现状研究

北京市义务教育现状研究

摘要: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排名全国第一,教育经费、公用办公经费、师生比等指标名列全国前茅。北京市义务教育同也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城区与郊区、城乡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同时北京市还存在大量流动儿童,北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任务依旧艰巨。

关键词:

义务教育;外来务工子弟;教育收费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09-0206-02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我国从1986年制定《义务教育法》已有二十余年,现在我国96%以上的地区已经实现“两基”,这是我国教育的巨大成就。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2010年2月28日,国务院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国内外研究现状

关于义务教育投入分配比例问题的研究,王善迈(1999)认为我国高等教育投资比例偏高,基础教育投资比例偏低.我国教育投资分配结构调整的方向应是在增加的教育投资中更多地分配给基础教育,尤其是县以下的中小学生,提高普教投资在教育总投资中的比例,保证九年义务教育的实现。杜育红(2002)对新体制试点地区的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得到体制变化对义务教育投入产生的影响,得出的结论是:现在我国教育财政实行县级统筹机制,这种体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义务教育投入的稳定性与平衡性,但并不能彻底解决义务教育财政短缺问题,农村义务教育的突出问题是义务教育校教学经费不足。许俊良(2002)认为国务院颁发了《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教育经费筹集由县级政府负担,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强县级政府对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乡财政和村的收入规模小且不稳定,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规模更大也更稳定,这利于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教育的均衡发展,同时亦减轻农民的负担。高如峰(2004)对深入研究了农村义务教育财政体制,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进行实证分析,2001年国家开始实行的以县级政府主体的义务教育经费筹措体制,义务教育经费的筹资主体成为了县级政府,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义务教育发展投入了更多的专项资金。但是,中国经济地域差异很大,各个县级政府的财政收入差距也很大,义务教育经费总供给依然不足,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量还显不足。现在中央、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教育经费分派比例结构不合理,义务教育的公平性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因此,国家应该建立中央、地方分摊教育经费比例更加合理地财政体制,明确地方各级政府在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建立保证农村义务教育正常运行的经费保障机制。钱量(2007)从总量与增速两个方面对当前我国农村义务教育财政支出进行研究,并对武汉中小学公共财政支出现状进行调查,但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测算研究。

美国基础教育的办学模式分为三类:一是公立学校;二是私立学校;三是教会学校。私立学校占美国全部中小学的24.3%,有相当多的美国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就读于私立学校。①公立学校的经费来源主要靠各级政府拨款,联邦政府拨给6%,州政府拨给46%,学区拨给40%,这些教育经费主要靠各级政府税收来支持。其它占学校经费的约10%主要由企业、公司等赞助,公立学校从小学到高中全部是义务教育,全部免费入学,学校还为困难家庭学生免费提供中餐。②私立学校经费来源,一是靠收取学生高额学费,各校收费标准不一样,收费标准由学校自定。华盛顿的伦敦私立学校,学费约占学校办学经费的70%,每个学生学费2万元;二是靠学校从社会筹措、基金会捐款,学校所得的社会赞助只能用于学校建设。③教会学校的经费来源与私立学校相似,大部分经费靠教会和个人支持。

在日本,小学学校基本都是公立。日本的中学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类是国立学校;第二类是县、市立中学;第三类是非营利性社团兴办的私立学校。日本从1984年开始普及了高中教育,私立初中与日本的私立高中联办,私立中学的学费高的惊人,只有富人才有财力入读。私立中学的教学质量远高于公立中学,日本考取东京大学比率领先的前20所中学中,15所是私立中学。日本基础教育的经费有国家和地方两个渠道,也有少量的社会捐赠。日本的教育支出占每年全国财政支出的15%,国民生产总值的5%,义务教育经费在日本国家总预算中所占的比例一直保持在50%以上,其中地方负责基础教育经费的50%。北京市义务教育财政投入现状

北京市发展义务教育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明确教育收费明细,严禁义务教育学校擅自设立名目私自乱收费;另一方面加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保证义务教育学校开展正常的教育工作。

北京市政府关心义务教育工作,市教委为义务教育专门制定了工作意见,北京市义务教育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和就近入学,坚持以区县为主组织实施本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入学工作,坚持公正、公平、公开等原则。外地来京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京借读,按照《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务院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文件精神的意见》(京政办发[2008]50号)规定办理,不收借读费。

北京市政府敢于创造新方法、新措施,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06年,北京市教委制定并颁布《北京市中小学校办学条件标准细则(试行)》,对原《细则》中小学和初中阶段部分项目已不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的条目进行了调整,将各学科教学仪器设备分为“必配项目”与“选配项目”。

为了规范教育收费,北京市教委制定《关于2009年北京市规范教育收费进一步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进一步完善的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要确保“两免一补”各项经费落实到位,杜绝出现挤占、挪用和虚报冒领的现象。各区县教委要负责明确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名单,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除按“一费制”标准收取作业本费、按成本收取伙食费外,不得向学生收取其他任何费用,严禁“一边免费、一边乱收费”。进一步规范城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代收费行为,取消初三讲义费。代收教材费必须按照规定选用《北京市普通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内的教材,教材费和作业本费不得超“一费制”标准。坚决纠正公办学校“校中校”、“校中班”等不规范办学行为,严肃查处公办学校以“一校两制”、“校中校”、“校中班”等方式乱收费的行为,严肃查处公办学校接收无本校学籍学生乱收费的行为。

2010年9月29日,北京市教委、北京市发改委、北京市财政局联合颁布《北京市公办学校代收费、服务性收费管理办法》,公布中小学代收费项目,这些收费项目包括作业本费、伙食费,初中毕业年级升学体检费、学生儿童大病医疗保险费和学籍IC卡补卡费,并对项目费用额度进行了规定,从而杜绝了教育乱收费。

北京保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断加大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北京义务教育经费投入连年提高,2003年,小学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为3348.24元,初中为3680.72元;2009年小学预算内生均教育事业费为11662.02元,增长了3.5倍,初中为15581.06元,增长4.2倍。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也增长迅速,2003年,小学为860.57元,初中为1210.36元,到2009年,小学达到4722.87元,初中达到6352.23元。

在义务教育就读学生方面,北京市接受义务教育学生连年减少,2001年,在校学生数,小学为664443人、初中为525844人;到2006年,小学在校人数变为473275人,初中为332959人。2007年,北京市统计在校学生数时加入了籍学生,外地生占全部接受教育人数的2/3,从2006年到2009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人数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低于北京市接受义务教育学生人数的减少速度,与北京市类似的大城市,接受义务教育学生人数减少的速度十分缓慢。

北京市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

北京市将义务教育作为重点工作,不断加大对义务教育投入,制定相应的法规规范教育收费,杜绝教育乱收费,保证每名学生都能“有学上、上好学”。2010年,教育投入继续向农村地区、薄弱学校等重点领域倾斜,市级财政对远郊区县转移支付42.5亿元。全市各区县全面免除义务教育教科书费。投入10亿元改善来京务工人员子女就学条件,2010年其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近70%。北京市义务教育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还存在有一些问题。

(1)义务教育学校管理问题。现在,北京还有一定数量的在京高校所属附中附小,它们是清华大学附中附小、北京大学附中附小、人民大学附中附小、北京航空航天附中附小、北京师大附中附小、北京科大附小等几所学校。解放初期,国家财政极度困难,基础教育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办法,动员各种社会力量办学,这造成了义务教育学校管理部门不一,上述学校管理方式就是那种社会条件下的产物。北京市教委无这些学校的管理权,教委制定每年的教育经费规划时不可能考虑这些学校。

(2)教育经费分配不均问题。北京取消了重点校,推出一批示范校。示范校所得经费高于非示范校。同一所城市,市区学校高于郊区学校,重点学校经费高于普通高校,城市学校高于农村学校,不同地区的学校存在巨大的差异。

(3)学校布局与生源问题。城市化过程中,旧城区的人不断向外迁移,北京东、西、崇、宣(2010年7月东城区与崇文区、西城区与宣武区合并)的居民向朝阳、海淀、丰台迁移,崇文区的迁出中小学新建校址地域属于朝阳区,这些学校的管理权属于崇文区。城市人口迁徙也造成了个别学校生源短缺,国际标准班一般为30/班。旧城改造,大量的人口迁出,计划生育政策使得适龄就学儿童减少,这是旧城区学校生源问题的主因。

(4)外来务工子女上学问题。北京郊区存在大量的流动儿童,2009年,平谷小学新生为2300人,其中1/3为河北京郊生。2008年顺义公办中小学接收15138名非京籍学生。北京郊区存在大量流动儿童,这些流动儿童多为河北京郊籍。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我国教育投资体制的改革[J].教育发展研究,1999,(6).[2]?@高如峰.中国农村义务教育则政体制的实证分析[J].教育研究,2004,(5).[3]?@许俊良.县级管理体制:义务教育发展的突破口[J].教育发展研究,2002,(1).[4]?@王丽、王善迈.义务教育中择校寻租主体的行为分析[J].教育科学,2005,(6).[5]?@http://.[6]?@http://.[7]?@http://

第二篇: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现状与对策研究

摘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和看法。

关键词:农村义务教育教育经费教育质量教育改革

作为具有9亿人口的农村,基础教育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以往的义务教育都不是真正完全免费的全民义务

教育。苏州市和北京市都宣布:从开始,将实行真正意义上的全免费义务教育。这似乎昭示着,全国在“十一五”期间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已经拉开序幕,农村的义务教育即将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正确认识和研究农村义务教育政策落实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农村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项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一、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自1986年国家义务教育法出台以来,农村教育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但存在的问题依然很严峻。,中央党校组织的“中国农村九年义务教育调查课题组”先后奔赴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调查。发现我国农村地区中小学生的辍学率出现了较大反弹,并不是统计所说的小学和中学入学率分别达到了98.6%和90%,辍学率远远高于普九所规定的3%,在很多地方达到了6%以上,一些农村学校不惜采取造假的办法来完成“普九”任务,目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义务教育环境与城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

由于农业经济发展缓慢,农村财政紧张,各种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严重不足,从而导致农村学校的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农村学校的环境相当艰难。从硬件来看,农村学校教学和办公环境、教学仪器、试验设备、图书资料和城市相比有天壤之别,有些学校根本就没有看见过电脑,也没有图书室,有也只是聊胜于无。有些学校危改资金缺乏,潜在的安全危险仍然没有消除。以前分级办学,以村为单位负责,区县为辅;改革后农村以区县为主,上面的资金不能到位,农村的危房改造出现真空。比如说武汉市新洲区11所学校有危房,撤掉了8所,按照规定,应该把撤了的还建,8所学校危房全部还建至少需要30万元,而上面的(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经费只有15万,实际上落实到位的只有3万,基本上都没有还建。目前在农村,一方面由于生源减少,主要来自于计划生育和外出打工,学校进行合并,有些学校没有学生,成了空的;另一方面,村里面因为普九的债务,又把学校固定资产作为偿还债务的重要资本,学校合并并未形成资源整合,达到改善学校环境的目的。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房屋漏水,卫生条件状况很差,现代化教育环境离他们还很遥远。在此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农村孩子,在文化素质、综合素质和心态等方面都严重滞后于城市,客观上造成城乡教育的不平等,加深城乡之间的隔阂,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二)师资力量薄弱,教师待遇差,教育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由于农村老师的工资普遍比较低,因此一般大学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去教书,所以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素质比较低,但是同时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又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比如武汉新洲区的三店街,教师不是超编,而是缺编,50岁以上的老师比重偏大,因为学校工资低,优秀的老师和毕业生都不愿意去。一般说来,农村高级教师每个月工资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师只有600多元,民办的代课老师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办老师只有300多元,这样还不如出去打工。尽管如此,很多想要进来的毕业生还进不来。一方面主要的骨干教师大量流失,尽量往城里调,另一方面,学校宁愿增加代课教师,因为一名公办教师的工资相当于五六名代课教师的报酬。在农村很多学校,没有体音美教师,老师往往是全才全职,什么课程都教,如此可想其教学质量,很多学生到了小学六年级还不如城里的二三年级的学生,连自己的姓名都拼写不出来。

(三)用于义务教育的财政经费吃紧,教育经费严重短缺

目前农村的义务教育的教育经费严重入不敷出。政府对教育的投入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大致徘徊在gdp的2.5%—2.7%之间,而教育法则规定政府应努力使教育投入达到gdp的4%,教育经费的投入增加远远跟不上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如果政府对此漠然,对应负义务举重若轻,则民间设置再多的这个工程那个工程,都近乎杯水车薪。

第二轮农村税费改革彻底取消了农业税,也给农村义务教育投入体制带来了极大的影响。税费改革前,农村教师的工资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乡级财政拨款、农村教育费附加、从学生

第三篇:凯里市义务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凯里市城乡义务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研究

板溪附中:龙安先

一、课题的提出

为了推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教学质量的逐步提高,深入了解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思路和办学现状,带动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教研教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和素质,探究出适合我市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类型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

二、研究的内容

(一)制约城乡初中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因素。

(二)制约城乡小学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因素。

(三)义务教育阶段不同类型学校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基本功的监测评估。

三、研究的步骤

(一)选定被调查的学校,确定调查研究的内容。

(二)制定符合实际的调查指标体系、研制调查提纲、访谈提纲和各类调查问卷。

(三)深入学校进行研究调查,收集材料。

(四)整理调查资料,统计相关数据,并作归纳分析,撰写调查研究报告。

(五)对调查报告进行分析,发现问题,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查回访,修改研究报告,同时统计相关数据,完善调查研究报告。

四、研究的阶段与时间

第一阶段(2010年8月中旬)确定课题、选定被调查的学校。

第二阶段(2010年11月)驻点学校进行调查与资料收集。

第三阶段(2011年3月)整理资料、统计分析、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第四阶段(2011年10月)调查回访,修改研究报告。

五、调查情况与分析

我对以下内容进行了具体的调查和分析:课堂观察;教师调查问卷;校园环境观察;学生学习生活状况调查;查阅教案;校长访谈;家长问卷调查;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情况;全市中小学教材教法能力测试分析。

六、我市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原因

1.教学常规存在的问题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部分教师的教学语言贫乏,语言不严密,层次不明,缺乏适

当的量化处理,形同堆物,无主次之分,语调也缺少抑扬顿挫。在讲解时,往往面面俱到,每一个细节都想讲深讲透,没有整体观念,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应接不暇。练习次数少,分不清内容的重点,解决不了学习疑点,不能真正体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往往是“目中无人”。备课时,对学生的接受心理和认知水平缺少考虑,在教学时只是重复地做演示,虽然教师理解透彻,但是学生却难以接受。课堂上,只顾自己发挥,没有注意学生的反应和表情,课堂气氛沉闷。即使安排一些体现主体地位的活动,也往往因方法简单和单调而流于形式。有些教师经常运用“提问法”,以此作为调动学生与教学活动的主要方式,却因试问不科学,不适应或者难度过高,超越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不能起到对学生的启发诱导,时常是自问自答,难以起到开启思路的作用。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满足于对教材内容的简单机械的重复,依照参考书的方法设计平铺直叙,不敢越雷池半步;很少设计新颖的练习。教学中不注意鼓励、表扬、启发学生,批评、指责学生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兴趣因此

很受影响,造成课堂效率低下,能力训练目标难以完成。

(2)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大多数教师的备课环节简单,大部分教案没有体现教学的重

点、难点,章节备课、总课时数、授课时间也没有体现,甚至有的教案的教学过

程过于简单,让学生不知道这节课到底在讲什么内容。教师备课更多的是备课本,很少备学生。备课中过于强调知识与技能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一般性的发

展目标,如学生学习的态度、对所学过程的情感及基本价值观等,更加忽视学生

对学习对学科探究的方法及过程的了解。

(3)作业布置和批改存在的问题:有些作业的内容不符合课程标准和教材的要求,不

利于巩固所学知识,不利于训练和发展学生的基本技能,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

能力和创新意识。作业批改格式不够规范,评语欠客观、准确,缺少鼓励性。学

校对所谓的“副科”重视程度不够,作业布置很少,大部分教师根本没有布置;

作文布置和批改的情况较差,有的布置不及时,上交的作业没有及时批改,有的批改过于简单。

2.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

职业道德下滑,敬业思想缺失。一些教师出现精神淡化,工作责任心退化,教育行

为简单化,师生关系庸俗化,表现在对教育教学不负责,不钻研业务,对学生也缺乏爱心,工作方法简单化。

3.教育观念上存在的问题

许多教师教学质量意识淡薄,创新意识也不强,教育观念滞后。有相当一部分的教

师不思进取,教育方法陈旧,更没有千方百计抓质量的意识,特别是年龄偏大的一些教师,对新课程理念吸收不够,依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二)外部原因

除了上述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基本功存在的问题是影响和制约我市城乡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外,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发现影响和制约我市城乡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育经费与投入不足,制约了教育的发展。近年来,虽然政府在教育的投入不断

加大,实施了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义务阶段寄宿制项目工程、远程教育工程和

“两免一补”工程,但是教育经费的不足在我市还明显。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有

两个原因:一是“举债普九”,由于落实“普九”、进行“两基”达标验收和改善

办学条件时,多数学校投入大量经费改善校容校貌和办学条件,因而负债。二是

农村“费改税”改革对教育经费来源也有一定的冲击。农村的“费改税”后,特

别是实行“一费制”后,学校经费“只够吃饭,难以发展”。政府投入跟不上的矛盾也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我市大部分学校占地面积狭小,生均占地面积严

重不足,学生没有虫子的活动场所;如某九年制学校有833个学生,学校只有一

个篮球场。有些学校教室不够用,造成大班额教学,如在某中学七年级的两个班,一个班80多人,好多学生是三个挤在一张桌子,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教学设备

设施不齐全,教学仪器、计算机、图书室等设施不够;政府对教师培训所划拨的经费不足,教师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极少。

2、校长的办学思想、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滞后,教学常规管理机械

化,多年来一成不变,虽有检查,但是检查的方法程序化、机械化,不同程度的助长了形式主义的“应查”的风气。

3、农村学校工作条件艰苦,优秀教师资源流失,教育质量无法保障,教育发展不平

衡。一些优秀的教师不愿意在条件艰苦的农村教书,致使农村中小学的教师整体

素质偏低。现行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严重制约着师资力量的调整。一些想要进来的大学毕业生进不来,而一些骨干教师又大量往城里调。造成农村学校没有学科

骨干教师,没有音体美教师,在农村任教,教师往往是“全才全能”,什么课程

都教,可想其教学质量。如此循环的人才流动,使城乡教育质量差距进一步加大,造成了城乡孩子在享受教育资源分配和受教育条件方面的不平等,城市教育基本

上达到了现代化,而农村中小学仍然是一个教师一本书、一支粉笔一堂课,先进的教育手段、教学设施、教学器材、教学条件无从谈起。农村与城市相比,教师

素质相差悬殊,教师的福利待遇相差悬殊,教学的设备、条件相差悬殊,致使农

村的教学质量滑坡,城市和农村的教学质量相差越来越悬殊。

4、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开发能力弱。教师教研意识不强,有能力进行教学研究的教师

更是寥寥无几。教师进修的机会极少,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有限。许

多学校没有网络,缺少图书。有限的图书得不到及时更新,教师自学自研能力的低下和客观条件的落后严重影响了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提高。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学习、探究、信息收集处理及综合应用等能力在农村学校遭到挑战。如学生获取知

识和信息的重要资源-----图书馆资源缺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历史、社

会、文化及学科知识等综合理解的场所没有;与外界沟通、获取信息最便利的方

式-----网络资源也因设备、电力、指导教师等的不足而无法实现。教师对课程资

源的挖掘、开发有一定难度。教师对教材的创造性使用,也因其开发课程资源能

力的局限性而固守教本,死抱教材,造成学生被动学习和教师照本宣科。正是因

为我们的教师缺乏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意识和能力,农村地区的很多丰富的自

然、社会、人文、历史资源,也包括硬件和软件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和充

分的开发。无视资源、浪费资源、闲置资源的现象普遍存在。

5、教师专业发展缺乏有效的专业支持。当前校长和教师培训的主要问题是因为政策

强行规定而被迫差加培训。培训工作的滞后性、培训内容的缺乏针对性、培训方

法的单一性、培训对象的被动性、培训效果的低效性,极大地影响着教师专业的发展,一些教师甚至是校长认为参加培训是负担,多数教师参加培训并不是是因

为自己感到难以适应教学需要,主动要求参加培训,而是迫于行政命令被动培训。

6、评价制度的严重滞后。现行的教学评价制度是以“打分划等,甄别优劣”为主要

目的。教师评价学生是这样,领导评价教师是这样,教育部门评价学校也是这样。

评价的功能单一,评价内容简单,多数评价仍然沿袭传统的评价制度,一个考试

分数,决定了学生发展的命运,也决定了教师业绩考评的高低。一个成绩排名、“末位淘汰”,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太多太大的压力。很多“量化考核”看似公

正合理,实则不符合实际“以偏概全”。由于评价内容不全面、方法不科学,获

得的结果给学校、教师和学生带来的多是积极性的受挫和自尊的伤害。

7、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动机、学习目的不明确,前途理想迷失,吃苦精

神缺失,学习兴趣不浓,学习被动,消极思想泛滥、积极主动进取精神的匮乏,钻研探讨的毅力不足、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时间的利用存在误

区,因而耗时费力,学习效率低下。

8、社会、家庭、家长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每年都有大量大学生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很多农村的家庭不愿意承担高昂的教育风险投资,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开始出

现,并逐渐上升。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乡镇企业调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

上升、农村劳动力过剩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家庭收入增长甚少,甚至相对还在下

降。家庭收入的减少直接影响农村学生的求学积极性。很多特困户、贫困户家庭

孩子辍学的原因就在于此。尤其是农村很多地区观念陈旧,家长文化水平低,没

有法制观念,认为孩子上不上学是自己家的事情,不知道送适龄孩子读书是家长

法定的义务。一些家长只顾眼前利益,没有做长远打算,让学生辍学打工赚钱养

家糊口,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一些家长无暇顾及孩子们的成长,认为把孩子

交给学校就是学校的事情。或者把孩子留给老人看守,父母自己出去外面打工,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谓的“留守儿童”。孩子要钱给钱,需要什么就是尽量满足什

么,而对孩子的学习却很少过问、引导和督促,没有真正的关爱,加上孩子们的自觉性差,自控能力弱,长期以往自然造成孩子懒散习气的形成。有的家长对孩

子教育更是缺少耐心,动辄打骂,更谈不上激励表扬。这些因素也成为了我们提

高教育质量的绊脚石。

七、对提高我市教育教学质量的建议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强化师德力量

提倡从我做起,向优秀教师学习。真正让教师树立“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思想,自觉转变教育观念,强化每一位教师的质量意识、创新意识。积极鼓励和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开展政治学习、职业道德学习和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动员教师参加各种业务培训和进修,苦练教学基本功,努力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并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修养、理论修养和业务水平。

(二)加强调控和指导,提高教学管理效益和管理水平

1.各个学校要实事求是的认真深入分析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学质量存在的问题,充分认识

强化教学管理、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制定出符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工作对策,真正把教学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中心位置,切实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和监控。

2.实现教学质量目标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成立从教育局到学校的教学质量

目标管理领导机构和监测机构,设立各级教学质量监测资料数据库,使我市教学质量目标管理和监测从宏观调控到微观指导都纳入到一个系统之中,形成主要领导和骨干齐抓共管教学的制度,做到人员落实,管理到位,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目标管理。

3.重视抓好教学常规工作。各级各类学校必须抓好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教学工作组织

实施的督促,实施有效管理。同时,特别注意加强对课程的管理,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各级各类学校要从本地本校实际出发,用好现成的教育资源,开发音效的教育资源,努力开发校本课程。

4.实行教学工作的全程管理,强化教学工作各个环节的落实。教研室和学校教导处要通

过学期各个阶段工作的检查和评价等,实行教学工作的全程管理,强化学校教学管理工作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具体落实。

5.充分发挥评价的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加强对教学工作的指导。要由重视评价的鉴别

功能向重视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的转变。各级、各类检查、监测、评估都要注意分析被查对象的优势和不足,研究对策,提出指导性意见,改进工作方法,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要善于总结和推广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经验,激励先进,鞭策后进,以点带面,提高教学管理效益。

6.建立和完善对教学管理人员的考评制度,不断促进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

力的提高。结合校长的任期目标,定期对校长,教导主任及其其他教学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进行考评,考评结果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促使教学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勤奋学习,善于总结,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和管理能力。中学及城区小学、各乡镇这些小学的教学管理人员有教育局组织考核,面上小学有面上小学管理组织考核。

(三)加强师资培训力度,重点开展切实有效的教师短训

1.狠抓教学中教师感到吃力、疑问、甚至模糊地热点问题,有针对的开展教师业务短训。

制定有效措施,把效果理论的学习与教师的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争取在段时间解

决教师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

2.狠抓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学习。制定培训培养目标,从语言表达到书面表达,从教学基

本功训练到理论学习提高,都要充分发挥专家和骨干的示范引领作用,发挥学科带头人的辐射作用,发挥区域教研的优势互补,强调能者为师,让有真才实学的教师有充分的用武之地。在教研领域内真正形成人人讲教育,个个说教研的良好氛围。

3.通过建立相关的培训制度,督促教师参与进修培训,多学知识,更新观念,开拓创新。

各校应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坚持“新课程、新标准、新方法”,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从而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形成终生学习、自觉提高的良好氛围,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过硬的新型教师队伍。

(四)构建有利于学校发展,有利于教师提高,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的学校工作和教师教学

工作评价体系

实行诊断性评价与激励性评价,鉴别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构建有利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发展,有利于发挥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的教师教学工作评价体系。制定出一系列教学工作评价方法,既能根据教师实际教学工作业绩给予奖惩,作为教师晋升、提级、评优的依据,又能关注教师的未来发展;既能发挥评价的鉴定和诊断作用,又能使教师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功能。各校应该积极开展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的评价活动,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纠正教学过程中的偏差。坚持把教师当做一个发展的人来看,要使教学管理与评价成为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重要手段。要克服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加强对教学全过程的检查、督促,把教学管理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使教学管理成为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

(五)加强对学生学业成绩监测,全面提高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

1.教学管理要把对学生的学习管理摆在重要位置,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氛围,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学业成绩为目标的学生评价体系。重视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要发挥班级和学生自我管理的作用,创造条件让学生互帮互学,让学生在自我监测、自我评价中不断进步;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重视符合学生个体实际的学习方法的掌握,是学生养成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绩进行反思的习惯,能运用各种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水平;学校要通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竞赛活动等,训练学生结合知识,运用已有经验和技能,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缩短城乡之间的差距,使城乡、区域教育更加协调,优质教育资源趋于平衡

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方面应该加大幅度向农村的倾斜,加大经费的投入,用来改善农村的教育设施、教学环境、师资状况等。教研部门要多多开展城乡教育教学交流活动,不定期举行城乡基础教育研讨会,送教下乡等活动,多方面增进城乡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以促进教育教学的公平公正,构建科学文明发展的和谐教育。

第四篇:北京市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北京市交通拥堵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交通拥堵在北京市已经由来已久,且交通管理部门也在逐年增加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资源,不断改善道路环境,逐渐限制小汽车的购买和使用。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小汽车使用比例依然居高不下,公共交通使用比例提升并不明显。因此,如何有效缓解和根治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学、政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本文首先对北京交通拥堵的历史与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概括了北京交通拥堵的特点;其次通过城市规划发展、路网设计及配套设施、供需关系、公共交通体系四个维度对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最后,从宏观、微观的两个视角提出了六条缓解和治理北京交通拥堵的对策建议,希望能为北京交通拥堵问题的缓解和有效治理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北京交通拥堵

城市规划

公共交通体系

供需矛盾

一、引

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私人交通工具开始逐渐更新升级和普及,私人交通的发展逐渐给城市到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交通拥挤和交通阻塞、道路交通网平均车速日益下降、交通事故增加、噪声和空气污染的日益严重、能源消耗量逐渐增加、停车场地严重不足。

北京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已经随着北京市政治、经济的发展,常驻人口的增加,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逐渐的显现出来。交通拥堵情况的恶化已经严重的影响到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机动车保有量日益增多,公共交通分担率始终偏低,小汽车出行率的居高不下使得北京市交通拥堵治理面临窘境。北京市在治理城市交通拥堵的过程中也在不断的采取措施,一方面不断的扩大公共道路交通供给,另一方面也在调整大众对私家车的需求,以平衡交通供需矛盾。但北京市交通拥堵程度始终不得明显缓解,那么考虑如何综合小汽车出行成本和各项治理措施来解决交通拥堵是学、政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

二、北京市交通拥堵历史与现状分析

北京市交通拥堵自2001年的一场大雪,使全市居民第一次认识到了交通拥堵给生活带来的不便。随着北京市单中心的城市建设格局和“摊大饼”式的城市扩张建设,主要的商业中心、就业单位、医疗设施以及重要生活活动基础设施均留存在市中心,由于市中心空间利用能力有限,越来越多的住宅区向外逐渐的扩张中建立起来。

2008年奥运会的举行,北京市采取了尾号限行的政策,交通拥挤情况得到了一定的缓解,但是随着小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限行政策的效果越来越减轻。2010年底交通又进入中度拥堵状态(北京市交通运行分析报告,2008-2011)。因此说,尾号限行政策仅在短期内对交通拥堵有一定的缓解,而由于出行的需求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车主开始购买第二辆私家车以满足在第一辆车限行时的出行需求。

从近五年来看,拥堵程度虽然比奥运会期间有所反弹,但是相比奥运会之前,交通拥堵情况有所改善,特别是受 2011 年北京市缓解交通拥堵综合措施(28 条)的作用,拥堵指数呈下降趋势。这说明北京市采取的交通管理措施,如尾号轮转行驶、车辆限号、增加停车费等被动型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拥堵状况,但其效果也并不显著。北京市交通拥堵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早晚高峰拥堵严重。

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常规拥堵特点与各大城市相同,在交通出行需求较大的时段如上下班两个时段为常规交通拥堵高发的时段。

随着城市不断向外扩张,市中心成为经济活动中心,餐饮、娱乐、商务、医疗等场所均汇聚在市中心地区,而住宅区开始逐渐向北京市郊区分布,因此由城市外环向内环方向在出行早高峰拥挤严重,由内环向外环方向则在晚高峰道路拥挤比较严重。

(二)节假日出行量增加,进出京路段拥堵严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节假日人们更多的选择出京旅游,近距离出行选择私家车出行的占多数,因此在节假日来临的前一天晚高峰和第二天出京路段拥挤比较严重,在节假日结束的当天进京路段拥堵情况严重。

(三)主要商业活动中心、中小学周边拥堵严重。

北京市是中国重要的商品集散地,汇集了全球各大时尚品牌,因此也吸引了全国各类人群聚集于此,旅游、交易、商贸等活动的活跃程度较高,主要商业活动中心周边交通拥挤比较严重。另外,根据中国学生求学特点和家长对子女的保护心理,家长开私家车送子女上学情况也比较多,特别是重点中小学,远距离求学学生更多,学校周边拥堵情况更加严重。

(四)占路施工导致拥堵情况更加突出。

北京市近年来一方面在不断以行政手段控制小汽车出行量的同时,也在不断修整道路不合理设计和建筑,不断打通道路微循环系统,因此占路施工情况也在不断进行中,这也导致了交通拥堵情况发生。

(五)交通事故对交通拥堵影响更加突出。

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巨大,交通事故发生频率相对机动车保有量少的城市较高。由于北京市道路建设的现有特点,交通事故在出行高峰时段更易发生,由于上下班出行时段人们对正点到达的需求较高,高峰期间车速较慢,导致出行心理焦虑,反而更易引发车辆间摩擦的交通事故,而且在高峰出行时段,道路援救工作更加不易展开,交通拥堵会更加严重。

三、北京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北京市为交通现状的改善做出了巨大努力,特别是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逐渐增加,但是仍然无法满足增长更加迅速的交通需求。造成北京市交通拥堵现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城市空间形态、用地模式与交通系统的矛盾。

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两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方面城市交通的布局会影响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模式;另一方面,一个城市的土地利用和布局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一个城市的交通需求的产生(丁成日,2010年9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由于单中心的城市结构和城乡二元结构的空间形态,人口和就业岗位大量的聚集于中心城区,进一步促进了中心城的高强度土地开发。随着中心城区功能不断增强,辐射状的路网结构还没有及时形成,逐渐形成了整个城区同心圆似蔓延开发模式。在城市发展初期,城市机动化发展未能跟上城市的发展,大量的城市功能在中心地带聚集,形成明显的向心式交通流,城市中心用地紧张,住宅价格昂贵,居民不得不选择居住在外城,职住分离模式导致潮汐交通的同时也进一步使居民过度依赖小汽车的使用。反过来,私有交通工具的普及,大规模的城市低密度蔓延情况加剧。

在这种交通模式下,城市功能无法成功转移,卫星城发展缓慢。而随着机动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空间沿着城市环状道路向外蔓延式推进,难以形成多中心分团式布局。快速路环线的全线通车,虽然客观上解决了交通问题,但实际上诱导了开发商沿环线进行高密度土地开发。随着北京房地产热潮升温,大量高容积率的建筑分布在环路周围,又产生了交通需求,导致环路拥堵。整个北京市继续以摊大饼的形式扩张,形成恶性循环。

(二)城市路网密度不足,道路设计与配套设施不够健全。北京早期的城市的规划缺乏现代城市发展的理念,更没有考虑到北京这座大都市高速发展过程中不断膨胀的交通需求。早期规划使为数不多的干道承担了太大的压力,而作为“毛细血管”的连接线太少,只要主干道有问题,道路系统很快就会大面积瘫痪。

北京的很多道路设计也存在缺陷,不够人性化、合理化。很多立交桥,最著名的是西直门桥,即便是老司机也常常会找错方向,迷路本身就是增加了交通压力。另外,北京部分道路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一些司机在北京会迷路,除了因为道路本身设置错综复杂的原因,还有一个原因便是道路信息提示牌缺失,或是信息不明确。

(三)交通需求增长速度大于交通供给。

在交通供给方面,“十一五”期间交通投资达到了 2500 亿元,而且城市道路的投资主要用于在原有路网上进行拓宽,很少是线路的增加和长度的增长,交通设施的规模增长仍然低于交通需求的增加。目前北京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主要是以下原因造成的:

1.北京市人口不断增长,就业岗位大量增加。

2011 年末北京市登记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2018.6 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56.7 万人。近几年来,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引发大量交通需求必然给交通系统造成巨大压力。

2.机动车保有量大、使用率高。

随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小汽车的保有量和使用率逐渐增加。虽然已经采取限购政策,机动车保有量增速放缓,但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也早已突破了 500 万辆。作为最耗费交通资源的交通方式,小汽车的保有和使用量超出了社会经济承受的范围。对小汽车使用的依赖造成道路资源、停车场的巨大浪费,产生大量交通需求,远远超过了交通的供给。

3.个人出行频次增加。

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改善,居民的出行目的已经不仅仅是通勤需要,生活类其它需求逐渐增加,特别是商务活动、文化娱乐和购物等活动逐步增多,居民出行的多元化也给交通带来了巨大压力。

(四)公共交通体系较为滞后。世界上所有大型城市无不是主要靠公共交通尤其是轨道交通来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北京市政府虽然一直宣传以发展公共交通为主,大幅增加了财政投入,并采取了一些鼓励政策,然而,其效果似乎并不明显。究其根本原因,在于本来应该“优先”的公共交通体系较为滞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北京公共交通体系的完善远远滞后于家庭用车的普及,因而,公共交通体系一旦滞后,就会由于内在的自我强化机制进一步阻碍公共交通体系的快速发展——即便政府开始在公共交通体系建设方面空前加大投入,滞后仍然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公共交通滞后、私人轿车泛滥与道路拥堵之间存在着典型的恶性循环:公共交通滞后将会迫使那些收入稍高的群体放弃本来最经济与便利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转而乘用最浪费道路资源的交通工具,导致整座城市越是依赖私人轿车出行,越是出现私人轿车的大量购买与大量使用,而且经常出现低效的“单人单车”出行。从而北京交通陷入了低水平陷阱。

四、改善北京市交通拥堵的建议

(一)着眼于城市功能的分散,转变城市规划理念,调整城市规划。

在建设首都经济圈时大力扶植卫星城、转移中心城区职能,加快北京中心城区的部分职能向城郊转移,逐渐使中心城与卫星城之间的地带城市化,最后实现以北京为中心的辐射式的城市连绵带或城市群,这不仅能够促进北京的协调发展,也能促进北京周边地区的健康发展。同时,放弃大规模建设“居住小区”的理念,增加路网密度,同时排除阻力,将原有“大院”和“小区”的部分内部道路向社会开放,增强主干道路间的连接性。

(二)加快建设城市轨道交通。

北京与国际城市东京、纽约、伦敦、新加坡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比例对比来看,北京市轨道交通里程建设还远远不能满足市民对出行的需求。

北京市“十二五”规划中己经计划期间投资6600亿元用于轨道交通建设,计划五年间新建轨道交通660公里。北京市目前轨道交通在早晚出行高峰期间面临诸多问题,站台空间不足,出行高峰期间很多乘客需排队等候,车站内部拥挤不堪,而在出行高峰过后,非繁忙线路运行线路则面临运力资源浪费的情况。因此在新建轨道交通线路和车站时,要充分考虑到高峰出行时乘客拥挤滞留的问题,加大站台空间、容量建设,加长站台长度,增加每趟车次的乘客运送能力,缩短发车间隔。

(三)推进公交微循环建设,增加公交线路数量,提高地面公交资源供给。

北京市公交车数量相对较多,但是线路相对较少,尤其是解决居民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枝节线路过少。北京市公交电汽车运营路线主要分布在骨干城市道路上,对于低等级城市道路、居民区、交通细枝末节处的可达性较低。因此,应该改变未来地面公交发展的战略,推进微循环公交建设,扩大公共电汽车对于低等级道路,居民区的可达性,提供更多的车门对家门的服务,为公众出行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出行率,释放小汽车出行对交通形成的压力。

(四)经济与行政手段并行,加强停车场建设与管理。北京市虽然提高了部分地区的停车费用,但是不能避免一些经济活动区商家利用提供停车优惠或者免费停车的方式来吸引顾客,反而导致停车管理不规范。

在停车场建设上,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1.北京市可以效仿国外一些立体停车场建设和管理模式,引进汽车升降机器设备,纵向增加居民区停车空间利用,减少路面压力。

2.在商业娱乐区域停车场管理上,提高停车费用,采用行政条例规定商家不得擅自提供免费停车服务,减少开车进入交通拥堵高发区域的机会。

3.对违章停车现象采用严厉的行政管理手段,严格惩罚体制。往往经济惩罚并不能对违章停车情况起到明显的治理效果,必要时施加以严厉的行政管理手段才能达到管理目标。

(五)综合提高各类小汽车使用和购买成本。

由于目前北京市公共交通发达和覆盖程度不足以满足从私人小汽车中转移出来的出行需求,因此提高各类小汽车使用和购买成本还尚需时日,但是提高小汽车购买和使用成本将是未来北京市控制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在小汽车购买上,可以在摇号购买的基础上对不同排量、不同容量、不同价格档次的小汽车按照逐渐递增的税率收取税费。

目前的摇号购车政策可以限制北京市小汽车的增长速度,但是北京市小汽车数量基数己经很庞大,可提高燃油价格,让未购买私家车的人将考虑由于成本提高的原因而打消购买私家车的念头,已购买私家车的居民减少采用小汽车出行。

(六)适时推出拥堵收费。

北京市交通管理部门应不断探索在高峰出行时段对拥堵情况高发的区域和路段进行拥堵收费的政策。拥堵收费需要建立健全的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实时记录进入拥堵区域的汽车信息,并且及时反馈到交通管理中心进行数据处理,北京市目前尚不具备完善的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引进系统并不困难,困难的环节在于推行和实施。因此拥堵收费可以与政府的出行鼓励政策相结合,例如,拥堵收费超过一定额度可以获得免费进入该区域的机会;拥堵收费超过一定次数可以抵消尾号限行的机会;拥堵收费费用积累到一定程度可以获得相应百分比的公交卡,鼓励车主采用公交出行方式等。

五、结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多越多的人口涌入背景,交通拥堵现象越发严重,已逐渐影响市民的生活质量。事实上,加大交通供给不但无法完全满足交通需求的增加,更会促进新的需求的产生。交通拥堵治理应该将需求与供给量相结合,共谋而动。要从城市布局、土地利用、人口控制、平衡发展等更高层次加以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在公共交通发达程度可以合理承担所有可能产生的交通量时,提高小汽车出行成本的措施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才有希望使北京首都的交通拥堵问题得以缓解和有效治理。

参考文献

[1]北京市2008年交通运行分析报告[M].北京.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09.1.[2]北京市2009年交通运行分析报告[M].北京.北京市交通发展研宂中心,2010.1.[3]北京市2010年交通运行分析报告[M].北京.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11.1.[4]北京市2011年上半年交通运行分析报告[M].北京.北京市交通发展研究中心,2011.7.[5]丁成日.城市空间结构和用地模式对城市交通的影响[J].城市交通,2010 年 9 月第 8 卷第 5 期.[6]陈尚云,杜文.我国大城市用地形态与交通发展模式的研究[J].系统工程,2003,21(3):53-57.[7]薛华培.轨道交通与我国大城市的空间结构优化[J].城市交通,2005,3(4):39-43.[8]张小宁.交通网络拥挤收费原理[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9]李朝阳.现代城市道路交通规划[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10]陈勇.经济学视阙下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9,25(2):61-63.[11]北京市人民政府.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 年)文本[Z].

第五篇:北京市早期特殊教育现状研究的研究报告

1874年,北京出现全国第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开我国现代意义上的特殊教育先河。

一、问题的提出

100年后,随着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作为一种理念和方法被欧美国家普遍接受和实践,北京也在全国率先开始了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工作。这些工作在近年来获得了相当的发展,如不仅有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国办的弱智儿童幼儿园,也有残联系统举办的聋儿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还有个人或集体举办的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机构。

但是,现有机构是否满足了北京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的数量和质量需求,已有机构已经取得了哪些成绩、存在哪些不足,它们在发展中存在什么困难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进行研究、总结,本课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展开研究的。

二、研究目标

了解北京市早期特殊教育的发展现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为政府管理部门决策提供依据。

三、研究内容

1.现有教育机构内早期特殊教育的实施现状研究。包括早期特殊教育的师资状况,早期特殊教育的教学方式、内容及课程设置和早期特殊教育的办学经费及教学条件等。

2.社区对学前残障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现状。

3.早期特殊教育发展中的主要困难与解决对策。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法、观察法等对北京19个区县的学前教育科、对13所招收残疾儿童就读的早期教育机构以及市区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朝阳、丰台的22个街道办事处的民政科和社区居委会进行了调研。发放问卷、访谈提纲469份,其中,区县教育官员19份,有残疾儿童就读的早期教育机构的领导、教师120份,残疾儿童家长220份,街道民政科官员和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110份。回收问卷、访谈提纲301份,总回收率为64.18%;回收问卷的总有效率为93%。

区县官员、社区的调查于2003年春节前完成,回收率很高;因为春节尤其是非典的影响,家长和一部分教师的问卷、访谈提纲回收率较低。

在进行实证研究的同时,还采用资料研究法对北京市和国家的相关法规进行了比较研究。

五、研究结果

(一)北京市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基本情况

1.接收残疾儿童就读的早期教育的机构数和在各区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北京市19个县市区(含燕山)教育局学前教育科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访问,截止到2002年12月31号,北京共有接受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机构(含接受残疾儿童的普通幼儿园)28个,①它们在各区县的分布情况、办学性质、在学人数等如表1所示。表中机构性质一栏的“国”代表国家办学,“集”代表集体办学,“个”代表个人办学。

表l 北京市各区县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机构状况一览表

从表中看出,全市尚有48%的区县还没有残疾儿童接受早期教育的统计报告。在28家机构中,3家是专门的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机构。一是西城区育红幼儿园——本市唯一的一所教育部门主办的弱智儿童幼儿园,二是朝阳区新运弱智儿童养育院——私立机构,三是中国聋儿中心——中国残联举办。

有3个聋儿听力语言训练班(海淀区、西城区设在普通幼儿园——属私立性质,宣武区设在宣武培智学校),3个弱智儿童学前班(宣武区、崇文区在培智学校,朝阳区在朝阳弱智儿童康复中心——属私立性质),1个盲童学前班(在北京盲人学校)。

有19所普通幼儿园接收了残疾儿童。

2.在学的残疾儿童的年龄分布

325名儿童中,7岁以下的268名,大于7岁的57名。分别占在读人数的82.46%、17.54%。

7岁以下的268名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分布情况见表2。

表2 在学的残疾儿童的年龄分布

3.在学的残疾儿童的残疾程度分布 在就读的儿童中,有316人有明确的残疾程度的划分或说明,即知道是属于哪种程度的残疾,其余9人则没有划分。残疾程度的分布见表3。

表3 在学的残疾儿童的残疾程度分布

4.在学的残疾儿童的来源

在325名在学儿童中,本市儿童只有187名(还包括7岁以上的儿童),其中,有67名没有在本区接受教育;外省市在北京就读的儿童有138名(占在读人数的42.46%)。几类儿童的来源分布如表4所示。

表4 在学的残疾儿童的来源

(二)早期特殊教育的师资状况

1.各机构教师的学历

通过对西城区育红幼儿园,朝阳区弱智儿童康复中心、新源里幼儿园,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语言训练部,宣武区培智中心学校学前部,北京盲人学校学前班,崇文区安乐幼儿园7所机构的82位教师、领导的调查,各机构教师的学历如表5所示。

表5 各个机构教师的学历分布

2.专业背景

这些教师中,没有人是专门的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或早期干预)专业出身,只有中国聋儿中心的25位教师具有特殊教育专业学历(但也不是早期教育方向)。

据国办的专门的残疾儿童教育机构的领导反映,教师们几乎都接受过累计一个月以上的不同形式(如会议、培训班等)的专业培训。个别个人和集体办的专门机构的老师也接受过累计一个月以上的专门训练。

但是,在教师问卷中,只有29人回答接受过特殊教育培训(共有61人回答)。这个矛盾可能是由老师们没有把会议当作是培训的一种形式所导致的。

普通幼儿园的教师则都没有经过专门的特殊教育培训或训练。

3.教师的年龄构成

从调查的80个教师的年龄构成来看,21~35岁的教师占多数,为48.8%;其次是36~45岁的教师,占25.0%;20岁以下和45岁以上的教师分别占8.8%、17.5%,教师年龄构成比较合理。

4.教师户口

除去教育系统的国办机构的教师户口基本上是北京的外,其他机构(含中国聋儿中心)的教师,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外省市户口教师任教的情况。

(三)早期特殊教育的教学方式、内容及课程设置

从宏观上看,现有机构的教学方式,基本上采用集体教学、分组教学和个别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各类残疾儿童的教学内容既有与普通幼儿园相同的内容,又有体现自己特色或体现残疾儿童特殊需要的内容。

但是,通过对有关机构的实地调研、观察和访谈,发现在教学上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过于强调特殊性。一些聋儿语训机构把训练聋儿的听和说当作教学的唯一目的,未能处理好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特殊发展即听力、言语能力的发展的关系,忽略了儿童全面发展的教学。

2.教学环境过于封闭。一些语训机构和个别的弱智教育机构,没有实拖开放式教学,残疾儿童缺少和普通儿童接触、融合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3.存在收容的倾向。一些弱智教育机构没有很好地开展各种特殊教育活动,存在收容倾向。

4.教学方法单一。个别语训机构由于缺少正确的办学和教学理念,在教学上只是机械地使用刺激——反应的行为训练方法,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5.教学缺少家庭——学校、学校——社区之间的有机联合。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多部门、多学科的配合,但是,现有机构缺少这种配合或合作。

6.缺少课程纲要。各个机构普遍缺少课程标准、课程纲要和教材,教学的随意性较大。

7.普通幼儿园对残疾儿童的帮助处在自发的阶段。此次统计,北京有19所普通幼儿园接收了残疾儿童,但由于这些机构的教师缺少特殊教育的专业训练,他们还不能有的放矢地对残疾儿童开展有效的教学。

(四)早期特殊教育的办学经费及教学条件

1.国办早期特殊教育机构。国办的早期教育机构包括教育部门主办的机构和由残联、民政等非教育部门主办的机构。

教育部门主办的机构包括国办普通幼儿园和特殊幼儿园,办学经费主要由政府拨款,这保证了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办学条件。但是,由于办学成本高于普通幼儿园等原因,北京教育系统唯一的国办残疾儿童幼儿园——育红幼儿园和唯一的盲学前班,仍旧存在经费紧张问题。如育红幼儿园2002年的拨款是61万多(已高于其他国办普通幼儿园),盲校学前班2002年的开办费是15万,但两校当年仍旧都有5万左右的经费缺口,其他教学条件如教学场地、教学设施等仍有待改善。

非教育部门如残联系统举办的语训中心,不仅有政府拨款,还有较高的学费收入,它们不存在办学经费紧张的问题。但是,由于个别机构并没有把大量的学费用于教学活动,致使其教学条件如活动场地等仍需改进。

2.私立早期特殊教育机构。这些机构包括个人和集体举办的机构,基本上没有政府拨款,其经费主要靠自筹(包括接受募捐)。

由于办学动机所致,这些机构的办学条件差别较大,大多数只具备基本的教学条件,教师的工资也明显低于公立机构。同时,由于缺少政府的支持,一些机构没有长期投入的打算,这也影响了教学条件的改善。

需要说明的是,一些特殊教育学校自发举办的学前班,实际上也属于没有政府拨款、经费靠自筹这一情况。由于缺少强大的经费支持,大多数这种性质的学前班条件一般,缺少效益和规模。

(五)社区对学前残障儿童提供早期教育服务的现状

通过对城区22个街道办事处的民政科和社区居委会的调查,发现:

1.社区几乎没有为残疾障碍婴、幼儿提供有组织的、有效的早期干预或早期教育服务。

2.个别地区或社区为学龄期残疾儿童家庭提供了一些包括简单的家政服务、办理减免学杂费、办理经济救助等服务,但不是针对残障儿童的早期教育和训练。

3.包括社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民政科在内的大量工作人员对有关残疾儿童的问题,并不是很了解。例如在回收的94份问卷中(在社区发放110份问卷和访谈提纲),只有11人回答对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很了解,24人回答了解一些,而回答不了解和说不清的共16人,其余40余人没有回答(其实际情况是不了解)。

再如,有38人回答社区为残疾婴幼儿提供过服务,27人回答没有提供,13人回答不清楚,其余20多人没有回答。这些服务也仅是限于上文提到的办理减免学杂费、办理经济救助等。

(六)早期特殊教育发展中的主要困难

1.对于已经存在的早期特殊教育机构来讲,发展中的困难主要有:

(1)缺少政府的政策和财政支持。

从调查看,几乎各个机构都需要政府(进一步)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例如各个国办特殊教育学校的学前班几乎都是自发举办的,但由于得不到政府拨款,同时管理部门又限制各种收费(对残疾儿童当然不能过多收费),导致他们经费困难,也限制了规模的扩大和效益的提高。

再如,和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做法不同的是,北京几乎所有的私立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机构都得不到政府的资助。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使得办学质量受到影响,发展规模受到限制,个别机构由于经费问题,不得不停办。

(2)没有全市性的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早期干预)的管理措施和法规。

缺少包括残疾儿童的鉴别标准,人学标准,残疾儿童的出园标准(接受教育后应该达到的标准或水平),残疾儿童的课程标准,训练教材和收费标准在内的一系列的具体的办学和教学的管理措施。

(3)家庭和学校的关系很难处理好。

大多数机构的家庭和学校,没有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良好机制。许多家长完全把责任寄托在学校上,自己不参与孩子的早期训练工作,而学校又责怪家长对孩子发展的期望值过高。这实际上影响了早期教育的效果,也影响早期教育的发展。

2.就目前北京市如何开展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早期干预工作来看,主要的困难是:

(1)人们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我国残疾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早期干预工作起步较晚,人们的认识包括政府官员的认识、家长的认识和社会的认识,都需要有一个过程。

这样,政府的政策、法规、资金投入等就很难有效地指向残疾婴幼儿的早期教育,家长也没有认识到要积极对残疾子女进行早期教育,从而影响了残疾婴幼儿早期教育的开展。

(2)法规没有成为举办特殊教育的指南和准绳。

尽管我们还缺少专门的残疾儿童早期教育方面的法规,但是,执行已有法规,如《残疾人教育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等,也足以能使早期特殊教育发生大的变化,走向大发展。但是,目前还没有把法规当作对残疾儿童开展早期教育工作的指南。

(3)各个系统不能协调工作。目前卫生、残联、民政都涉足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含早期教育)领域,但是,它们各自为政,不能协调工作。例如,卫生部门只管在儿童的出生前后对孕妇和新生儿进行检查,但对查出的高危新生儿和残疾、障碍儿童,并不提供有效的早期干预。再如,中国残联在北京只举办了聋儿语言训练机构,没有开展其他残疾儿童的早期训练工作。

以上原因导致残疾儿童的早期干预(含早期教育)的主体不明、职责不明,缺乏监督,防碍了残疾儿童的发展,也影响了残疾儿童早期干预事业的开展或发展。

(4)缺少专业教师。没有更多懂得残疾儿童早期教育(包括早期干预)理念和方法的专业人员,尤其是国办普通幼儿园缺少受过特殊教育训练的教师,使得普通幼儿园不能有效地接纳大量的残疾儿童。六,研究结论

1.北京市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接受早期教育的残疾儿童的类别较多,除盲、聋、弱智儿童之外,还有少数脑瘫、言语障碍、情绪行为异常儿童;安置方式多样,既有专门的残疾儿童幼儿园,也有附属在特殊学校或普通幼儿园的残疾儿童幼儿班,还有在普通幼儿园就读这种形式;多种办学主体使办学性质多样化,既有国办机构,如教育、残联、民政等部门主办的机构,也有私立——即集体和个人办的机构,既有国家部委举办的机构,也有北京市举办的机构;北京还同时接受外省市的残疾儿童入学,为外省市做出了一定贡献。

2.早期教育的发展很不平衡

截止到2002年12月31日,占全市48%的区县还没有报告有残疾儿童在接受早期教育,全市仅有约160名接受早期教育的。残疾儿童,从全市幼儿园有20余万学生、每年有5万多名新生儿估计,应该还有大量的残疾儿童没有接受早期教育;一些儿童还不能方便地在居住的社区接受早期教育;3岁以下接受早期教育、早期干预的儿童还很少(这时教育、干预的长远效果会更好);现有机构的办学规模、办学条件、教学水平、管理水平等和优质幼儿园比较,还亟需改善和提高;社区和其他部门还没有有效地参与到早期干预中,社区服务几乎没有开展。

3.一些问题亟需解决

北京残疾儿童的数量、应该接受早期教育的人数到底是多少,需要清楚;个别机构的办学思想需要端正;一些机构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正;现有机构需要教育管理部门的有效管理、规范和评价,需要形成一套针对残疾、障碍儿童教育的包括入学鉴定、资金使用、教学质量评估在内的一系列的运行机制;需要相应的课程标准或纲要;大多数教师需要专门的培训。

七、对策与建议

针对本研究的结论和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与教育部门有关的如下建议:

(一)发挥政府领导的主观能动性,努力扩大残疾婴幼儿接受早期教育的比率

各区县政府的主要和主管领导要认识到特殊教育的意义,发挥政府的能动作用,通过多种形式,如通过举办残疾儿童幼儿园、在普通幼儿园内举办残疾儿童班以及在普通幼儿园的普通班级内接收残疾婴幼儿等,积极扩大残疾婴幼儿的接受教育率。

(二)开展有关教师的特殊教育知识、能力培训

结合《北京市幼儿园教师“十五”继续教育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把残疾儿童早期教育(含早期干预)的内容作为北京市幼儿园教师“十五”继续教育的必修内容,以便这些教师有基本的教育残疾儿童的知识和能力,也为一般幼儿园接受残疾儿童创造师资条件。

为此,建议组织编写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原理和方法方面的培训教材。

(三)制定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管理办法

建议制定《北京市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管理办法》,对办学收费、办学条件、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价等做出规定,巩固现有的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成果,提高教育质量。

其中包括:

1.建立政府资助机制和奖励机制,对合乎评价标准的私立机构进行资金资助,对成绩显著的个人或机构进行奖励,每年一次,形成制度。具体的奖励数额可以由具体情况确定。

2.在相应的教育评估验收中,把残疾儿童的早期教育工作作为一项内容,对于没有残疾儿童接受早期教育或达不到标准(数量和质量标准)的区县,采用一票否决制,不予验收,以此来促进全市残疾儿童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

3.规定各类残疾儿童早期教育的大纲和教学评价标准。为此,可以编写人数较多的弱智和聋童的早期教育课程纲要或训练纲要,或在《北京市三岁前儿童教养大纲》等文件的实施细则中设立残疾儿童专项或附件,对此做出规定。

对于达不到办学标准的园所,则限期整改,或进行罚款,以罚促改。

(四)建议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教育为核心,家长、社会广泛参与的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系统。

建议设立市残疾人工作协调办公室,具体协调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残疾人联合会、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卫生局、北京市妇女联合会等部门以及相关中央部门的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法规或已有法规的实施细则,逐步建立以社区为依托、以教育为核心,家长、社会广泛参与的、教育、卫生、残联等部门各司其职的残疾儿童早期干预系统。

其中,最主要的包括:

1.进行全市残疾婴幼儿的流行率调查,搞清楚我市残疾婴幼儿的确切数目,为制定早期干预、早期教育政策提供依据。

2.制定《北京市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实施细则》,统一解决相应的国家和地方法规还没有具体涉及或虽有涉及但法规与法规之间没有很好的协调到的残疾婴幼儿的早期教育或早期干预问题,如《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第5条、《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婴保健法实施)办法》第16、17条都谈到相应的残疾婴幼儿早期教育和早期干预问题,但具体如何实施则没有涉及。

其中,必须明确从出生到6岁各个阶段的鉴别、诊断、训练和教育的举办主体、实施主体,相应实施人员的资格条件、工作方式,干预或训练场所的规模要求,仪器、设备要求,干预内容或教育的内容,资金或经费来源、使用方式以及相应的奖惩办法等。

如果不能制定《北京市残疾儿童早期干预实施细则》,则可以结合《北京市三岁前儿童教养大纲》和《北京市学前教育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相应的0~6岁残疾婴幼儿早期教育或早期干预的细则。

下载北京市义务教育现状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北京市义务教育现状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当前农村义务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摘 要:农村的义务教育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长治久安。本文在切身感受的基础上对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途径提出了一系......

    如何写研究现状

    一、为什么要写国内外研究现状 通过写国内外研究现状,可以考察学生是不是阅读了大量的相关文献。 为什么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参考文献呢?不是为了让学生抄袭,而是为了让学生了解......

    研究现状

    我国手机拥有量早在2002年便 已是世界第一位.至2007年11月 底,全国手机用户接近5亿户.普及率 高达38.5%,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 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都已经达到或者接近100%的普及......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系别: 理学系 ;年级: 09级 ;专业: 物理学 班级: 物理班 ;学号: 092015010018 ;姓名: 吕庆称 实践单位: 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土城中学 实践时间:2012年 3 月 5 日至2012年 7 月 3 日 共 1......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一、 引 言 毋庸直言,新世纪的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正处在非常重要的时期。目前,我国农业在总体上实现了温饱、进入小康的前两步目标,已经开始向......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整理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目录 一、 前言 二、农村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从总体来看,农村义务教育水平落后于城市,并有较大差距。 (二)、师资力量......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

    吕四农村基础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我们深入吕四农村进行了为期7天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主要内容有:支教扫盲、文化宣传、法律普及、义务劳动、开展农技知识培训、社会调查、济困助学......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农村义务教育现状调查报告班级:五0八现代教育技术(1)班 学号:08504230132 姓名:周锐调查背景: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广大地区的现代化,也就不可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