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

时间:2019-05-14 11:22: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贵州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贵州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

第一篇:贵州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

土壤学实习报告

目录

一、前言

二、实习目的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

四、实习内容

1、土壤剖面

2、第一观察点(孟关)

3、第二观察点(孟关)

4、第三观察点(孟关)

5、第四观察点(孟关)

6、第五观察点(孟关)

7、第六观察点(花溪公园)

8、第七观察点(花溪公园)

9、第八观察点(花溪水库)

10、第九观察点(贵大南区)

五、实习总结

1、岩石、土壤、植被的关系

2、岩石、土壤和植被相矛盾的情况

3、石灰岩与白云岩的区别

4、植树造林需注意岩石和土壤与树种的结合

5、土壤肥力判断

6、根据地形认识土壤

7、通过新生体、侵入体和植被(根系)认识土壤

8、外来土壤

一、前言

土壤是地壳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堆积物,并且土壤的本质是肥力。土壤是地球表面的岩石风化体及其再搬运沉积体在地壳表面环境作用下形成的。土壤是植被生长不可缺少的基础,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林业生产的产量,还影响植树造林以及林业经营管理的质量。作为林学专业的学生,以后大都会工作在林业系统。林业系统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是植树造林。所以,学习土壤学对于林学专业的学生是一种基础,认识和了解土壤,野外实习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课堂学习土壤学理论之后,我们基本掌握了土壤的基本知识。通过实行环节,结合课程学习的理论知识,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达到学习土壤学的目的,为以后的工作作好基础。

二、实习目的

1、进一步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

2、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和土壤剖面的解读,学会土壤剖面的调查,通过土壤剖面解读认识土壤。

3、认识岩石、土壤与植被的关系。

4、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与老师的讲解相结合起来,再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三、实习时间与地点

1、时间:2013.1.1到2013.1.2共两天。

2、地点:孟关、花溪公园、花溪水库以及校园。

四、实习内容

1、土壤剖面

土壤剖面的实习工具需要剖面刀、尺子等。通过土壤剖面的认识,解读时间、地形、生物、气候、母质五大土壤形成因素对土壤的影响。通过土壤剖面的观察,了解土壤的物理属性、土壤肥力以及土壤与植被的关系。

(1)土壤剖面挖掘前观察内容:

位置:记录国家、省、市、县、一直到小地名。如果调查的地域具有针对性或者在小范围内调查,国家、省等可以不记录。

GPS:如果带有GPS,可以对剖面位置进行经纬度定位。大的地貌、小的地形记录。

记录植被状况,坡位、坡向、天气状况等因素。在工作过程中,不能用自然剖面进行观察。(2)土壤剖面挖掘注意事项:

挖掘点需要具有代表性。需要远离路、树、岩石等。

挖好后对剖面进行修整,以便于观察。

剖面要求挖掘1m宽,需要观察的观察面需进行仔细修整,观察面需25cm左右。

挖掘时候注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进行。(3)土壤剖面观察内容:

观察剖面层次,记录剖面层次的深度,区分O、A、B、C、D层。不同层次的不同颜色。

土壤质地记录:将剖面土壤加水搓团,如果不成团则为砂土,如果成团,对团进行压饼,根据开裂状况分为黏土和壤土等。

土壤结构:根据土壤的结构组成判断土壤的肥力状况。土壤紧实度:通过观察和触摸判断土壤的紧实度。

土壤湿度:把少量剖面土和少量水放在一起,通过土壤吸水和压挤土壤出水状况判断土壤的湿度。

土壤根系状况:通过观察土壤根系的分布,记录土壤根据状况。土壤颗粒:分别记得土壤颗粒的含量和土壤粒级。土壤粒级的国际制:

3-2mm:石砾 2-0.2mm:粗砂粒 0.2-0.02mm:细沙粒 0.02-0.002:粉粒 小于0.002:黏粒

土壤新生体:新生体是指土壤在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如结核物,通过观察对土壤新生体进行记录。

土壤侵入体:侵入体是指认为带人的物质,如玻璃、塑料等。土壤生物:记录土壤生物情况,通过土壤生物可以判断土壤的肥力状况。

土壤物质来源:通过观察判断土壤的物质来源。

2、第一观察点(孟关)

(1)概念

地域尺度:大尺度地域对土壤的生物和气候的影响明显,对于贵阳小地域来说,成土因素中的生物和气候对土壤的影响是一样的。

时间尺度:地上植被对土壤的影响是在短时间尺度上有意义。土壤受风化的影响,土壤氧化物含量不同,氧化铁氧化后呈现黄色。(2)特点

该观察点为石炭纪形成的石灰岩。

石灰岩形成的土壤量少,土壤质地细,多为黏土。

石灰岩形成土壤呈现碱性:如果土壤中含有如碳酸氢钠这样的交换性钠时,土壤呈现碱性。

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为碱性,马尾松喜酸性,在该观察点马尾松长在了石灰岩上,而且生长良好,这是相互矛盾的。(3)总结

石灰岩发育的土壤为碱性,马尾松喜酸性,在该观察点马尾松长在了石灰岩上,而且生长良好,这是相互矛盾的。究其矛盾原因为:

该土壤不是由石灰岩发育的。通过观察,该点为向斜东翼,土壤中含有残留的铁锰结核。石炭纪上一层为二叠纪发育的岩石,二叠纪有两层岩石,即碎石岩和含煤岩层。含煤层中含有硫铁矿,硫铁矿很容易风化,形成硫酸,使土壤具有强烈的酸性。

土壤中具有铁锰结核,说明该土壤发育速度很快。

3、第二观察点(孟关)

(1)特点

以二叠纪发育的岩石发育成的土壤,二叠纪岩石以砂页岩为主,其中具有含煤层。

含煤层中具有硫铁矿,风化速度快,风化过程中形成硫酸,土壤呈现强烈的酸性,土层深厚,岩石呈现半风化状态。

该点生长马尾松、油茶、铁芒箕等强酸性土壤指示性植物。(2)总结

在该观察点下部有一个坝子,坝子上只有土壤,不见岩石,岩石同一层的页岩已经风化完成,页岩风化速度较快。

在贵州,除少量石灰岩发育成石灰土和紫色砂岩发育为紫色土,其他均为黄壤。

砂页岩风化速度快,发育的土壤很瘦,不利于生产。

4、第三观察点(孟关)

(1)特点:

侏罗纪发育岩石发育成的土壤。

侏罗纪发育的紫色砂岩,其上一层为紫色页岩,所以,该点土壤为紫色页岩发育的土壤,由于砂岩存在,所以在土壤中有白色砂粒存在。

该点土壤在风化刚开始时为碱性紫色土,通过雨水淋溶后呈现中性,最后呈现为酸性,所以在该点有酸性指示植物。该点岩石呈现为紫色,发育成的土壤也呈现出紫色。该点土壤A层很浅,土壤呈现为块状。

(2)总结

岩性对土壤质地的影响:岩性为砂岩,所发育的土壤较粗;岩性为页岩,所发育的土壤较细。

该点土壤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石英砂不易风化,石英砂保留在土壤中,所以形成土壤较粗。

页岩发育的土壤肥力很高,由于土壤颜色为紫色的特性,可以吸收辐射能力,生产的水果等农林产品质量很高,生产力也很好。

5、第四观察点(孟关)

(1)特点

三叠纪上部地层岩石发育的土壤。

该点岩石为长石石英砂岩,长石占75%,石英占20%,还含有少量的白云母。由长石砂和石英砂组成的岩石,胶结作用弱,在半年时间左右就可以风化,成土速度很快,在风化过程中石英保持不变。

该岩石在发育成为土壤过程中,正长石风化成为黏土,被雨水带走,整个土壤呈现为沙壤土。土层相对较厚。

该土壤透性很强,大孔隙多,雨水在淋溶过程中把钾等矿物质带走,土壤肥力很差,土壤易流失,土壤呈现酸性。(2)总结

由于土壤易流失,可能在山顶上没有表层土壤。土壤层越厚,说明土壤不易流失,土壤肥力就越好。

6、第五观察点(孟关)

灰质白云岩发育的土壤,灰质白云岩由方解石和白云石组成,其中方解石占25%左右,白云石占50%以上。

以碳酸盐为主的岩石发育的土壤为碱性,生长碱性植物。碳酸盐风化成土量少,岩石裸露,土被不连续,土层较薄。由于岩石富含钙镁元素,所以发育的土壤也富含钙镁元素,土壤肥力较好,土壤质地为黏土。

该点是两山之间的土壤由片流侵蚀作用产生堆积,表层土壤很厚,土壤肥力较好。

土层薄的剖面,土层颜色单一,土壤肥力不佳;土层厚的剖面,颜色较深,土壤肥力好。

7、第六观察点(花溪公园)

(1)概念

贵州省73%的岩石为碳酸盐。碳酸盐由白云石和方解石以不同的比例组成,滴加稀盐酸时起泡越多说明方解石含量越高。

碳酸盐在水的作用下碳酸钙等溶解物质随水流走,留下的为黏土矿物,所形成的土壤相对较黏。

碳酸盐在发育成土壤时速度慢,形成土壤所需时间尺度长,形成的量少。

岩石成土比例为25:1,意味着25m岩石发育1m厚的土壤,而且在时间尺度上是很需要很长的时间。

碳酸盐岩石成土特点:

土被不连续,岩石裸露率高,土层薄。土壤富含钙镁离子。

土壤颗粒较细,土壤质地黏。

2价钙离子与土壤有机质结合,形成有机复合体,土壤表层颜色较黑,下层有机复合体少,颜色较浅。

白云石含量多的岩石风化速度慢,方解石含量多的岩石风化速度快,易形成洞穴。

在喀斯特地区,地表土壤的流失去向很多,除随地表水流失外,洞穴流失也不容忽视。(2)特点

三叠纪下部安顺组白云岩中夹的一层石灰岩发育成的土壤。该层岩石方解石含量很高。

土壤没有C层或C层很薄,在靠近岩石的一层。

该土壤质地很黏,碳酸钙等易溶物质随水流失,有机质不易下渗,所以土壤上部为黑色,下部为黄色(3)总结

在该地区土被连续时土层往往很薄,土被不连续时,部分岩石裸露,但是岩石裂隙中土层很厚。所以土被连续的地方植被生长不好,反而在土被不连续的地方植被生长良好。

8、第七观察点(花溪公园)

该点为洞穴下部,洞穴已被上部物质所沉积,说明喀斯特地区洞穴侵蚀严重,大量土壤由洞穴和石缝上部随流水向下流失,沉积在植被无法利用的地方,只有沉积的地方被挖掘开或裸露,植被才能利用。在小洞穴或者石缝中,大量土壤沉积,植物根系沿着石缝生长发育良好。

9、第八观察点(花溪水库)

白云岩发育形成的土壤。由于白云岩很脆,所以在地壳运动中易碎,流水沿着裂隙侵蚀,岩石风化就沿着寝室面风化。

该点土壤在C层有由风化过程形成的很软的白云砂,土被相对连续,少量岩石裸露,整体土层较薄,土壤颜色偏红。

该点土壤富含碳酸钙镁,土壤呈现碱性,生长碱性植物。

土壤质地为黏土,但是在土壤中有大小不一的石砾存在,土壤通透性强,保水能力差,容易遭遇干旱。

白云岩很少有裂缝,不像石灰岩有大量存在土壤的石缝,植被恢复很难。

10、第九观察点(贵大南区)

该点岩石大量裸露,刀砍状明显,是典型的白云岩。

该点地表土壤与岩石没有直接的联系,土壤是由白云岩上一层的第四纪黄色黏土发育成的土壤。

第四纪黄色黏土发育成的土壤为酸性,但是该点生长着大量碱性植物,这是因为大量裸露的岩石风化后随流水把碱性物质带入土壤,使土壤呈现碱性。当第四纪黄色黏土发育成的土壤很厚时,岩石不易风化,没有碱性物质进入土壤,土壤依然为酸性。

贵州省土壤三大类:

碳酸盐岩石发育:石灰土

侏罗纪地处紫色石英砂岩发育:紫色土 其他岩石发育:黄壤。

五、实习总结

1、岩石、土壤、植被的关系

岩石发育成土壤,土壤上生长植物,这三者之间存在在内在的联系。不同的岩石其形成条件和矿物组成也不同,形成的土壤就存在差异。岩石根据其形成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类,他们的内部骨架和组成矿物不尽相同,所含元素的种类和数量不一样,在岩石风化成土的过程中,风化的环境不同对土壤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壤的PH、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土壤有机物、土壤生物以及土壤供水保肥特性等等因素对土壤上的植被又直接相关。如喜酸性树种生长在酸性土壤,耐旱性植物生长在干燥和保水特性不好的土壤等等。

在本次实习中,可以总结出如下关系:

砂页岩与含煤层发育的土壤,含煤层中含有硫铁矿,硫铁矿很容易风化,形成硫酸,使土壤具有强烈的酸性。在水土保持好的地方,土层深厚,岩石呈现半风化状态。由于砂页岩风化速度快,发育的土壤很瘦,不利于生产。该土壤易生长马尾松、油茶、铁芒箕等酸性土壤指示性植物。

侏罗纪发育的紫色页岩所发育的土壤,由于砂岩存在,所以在土壤中有白色砂粒存在。岩石呈现为紫色,发育成的土壤也呈现出紫色。土壤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石英砂不易风化,石英砂保留在土壤中,所以形成土壤较粗。页岩发育的土壤肥力很高,由于土壤颜色为紫色的特性,可以吸收辐射能量,生产的水果等农林产品质量很高,生产力也很好。这种土壤在风化刚开始时为碱性紫色土,通过雨水淋溶后呈现中性,最后呈现为酸性。所以土壤上也生长马尾松等喜酸性植物。长石石英砂岩由长石砂和石英砂组成,胶结作用弱,风化成土速度很快,在风化过程中石英保持不变。正长石风化成为黏土,被雨水带走,整个土壤呈现为沙壤土。土层相对较厚。土壤透性很强,大孔隙多,雨水在淋溶过程中把钾等矿物质带走,土壤肥力很差,土壤易流失,土壤呈现酸性。所以在这种土壤上也生长酸性植物,但由于供水保肥不好等因素植被长势不好。

石灰岩形成的土壤,由于在水的作用下碳酸钙等溶解物质随水流走,留下的为黏土矿物,所形成的土壤相对较黏。石灰岩在发育成土壤时速度比白云岩快,但是形成土壤所需时间尺度依然长,形成的量少。土壤富含钙镁离子。2价钙离子与土壤有机质结合,形成有机复合体,土壤表层颜色较黑,下层有机复合体少,颜色较浅。易形成洞穴。碳酸钙等易溶物质随水流失,有机质不易下渗,所以土壤上部为黑色,下部为黄色。土壤呈现碱性,生长碱性植物。

白云岩发育形成的土壤,由于白云岩很脆,所以在地壳运动中易碎,流水沿着裂隙侵蚀,岩石风化就沿着侵蚀面风化。土被相对连续,少量岩石裸露,整体土层较薄,土壤颜色偏红。土壤质地为黏土,但是在土壤中有大小不一的石砾存在,土壤通透性强,保水能力差,容易遭遇干旱。白云岩很少有裂缝,不像石灰岩有大量存在土壤的石缝,植被恢复很难。该点土壤富含碳酸钙镁,土壤呈现碱性,生长碱性植物。

2、岩石、土壤和植被相矛盾的情况

在本次实习过程中,我们曾在孟关和贵大南区发现岩石、土壤和植被相矛盾的情况。在孟关,岩石为石灰岩,但是马尾松生长良好,发育碱性土壤的岩石生长喜酸性植物,这是相矛盾的,原因是该土壤是由石灰岩上一层砂页岩所发育,所以土壤是呈现酸性的。在贵大南区,虽然岩石是白云岩,白云岩发育的土壤为碱性,但是该岩石上的土壤也是由上一层黄色黏土所发育的酸性土壤,该土壤上也生长了柏木、女贞等喜碱性植物,这是因为这个地方大量裸露的白云岩风化后随流水把碱性物质带入土壤,使土壤呈现碱性。

3、石灰岩与白云岩的区别

石灰岩:一种以方解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有粘土、粉砂等杂质。呈灰或灰白色,性脆,硬度不大,小刀能刻动,滴稀盐酸会剧烈起泡。按成因可分为粒屑灰岩、生物岩、化学灰岩等。由于石灰岩易溶蚀,所以在石灰岩发育地区,常形成石林,溶洞等优美风景区。它是烧制石灰、水泥的主要原料,冶炼钢铁的熔剂,制化肥、电石的原料,也广泛用于制糖、陶瓷、制碱、玻璃、印刷工业中。石灰岩主要是在浅海的环境下形成的。石灰岩按成因可划分为粒屑石灰岩(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生物骨架石灰岩和化学、生物化学石灰岩。按结构构造可细分为竹叶状灰岩、状灰岩、团块状灰岩等。石灰岩的主要化学成分是CaCO3易溶蚀,故在石灰岩地区多形成石林和溶洞,称为喀斯特地形 当黏土矿物含量达25%~50%时,称为泥质岩。白云石含量达25%~50%时,称为白云质灰岩。

白云岩:一种以白云石为主要组分的碳酸盐岩。常混入方解石、粘土矿物、石膏等杂质。外貌与石灰岩很相似,滴稀盐酸(5%)极缓慢地微弱发泡或不发泡。白云岩风化面常有白云石粉及纵横交叉的刀砍状溶沟,且较石灰岩坚韧。白云岩按成因可分为原生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及后生白云岩,后二者称交代白云岩或次生白云岩。按结构可分为结晶白云岩、残余异化粒子白云岩、碎屑白云岩、微晶白云岩等。白云岩在冶金工业中可作熔剂和耐火材料,在高炉炼铁中作为熔剂,部分也用来提炼金属镁;在化学工业中用以制造钙镁磷肥,粒状化肥,硫酸镁等。此外还可做陶瓷、玻璃的配料和建筑石材。

在野外的鉴定实践中,石灰岩溶蚀比较均匀,溶蚀面很平整光滑,很多地段形成弧形面,白云质灰岩的溶解面很不平整,局部地段白云石溶解速度小于方解石的速度,形成凹凸不平溶蚀面。一般打砂的地方为白云岩,生产石材的地方为石灰岩。

4、植树造林需注意岩石和土壤与树种的结合

由于岩石、土壤和植物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所以在植树造林时必须考虑它们三者的关系。例如碳酸盐岩石发育的土壤为碱性,适合生长喜碱性树种,砂页岩发育的土壤为酸性,适合生长喜酸性树种,根据土壤质地判断土壤供水保肥特性,选择不同生物特性的树种等。

5、土壤肥力判断

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基本掌握了根据土壤剖面的观察人士土壤肥力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土壤肥力是土壤组成、土壤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的综合反应。

枯枝落叶层:枯枝落叶层厚,则该土壤有机质来源丰富。土壤层厚度:土壤越厚土壤越肥,土壤层越薄,土壤越瘦。土壤颜色:土壤岩石偏黑,说明有机复合体含量多,土壤肥力高。土壤质地:根据土壤质地判断土壤供水保肥特性:

砂质土:内部排水快,蓄水量少而蒸发失水强烈,抗旱能力弱。砂质土养分少,缺少黏粒和有机质而保肥性弱。

黏质土:雨水和灌溉水难以下渗而排水困难,蓄水量多。含矿质养分丰富,有机质含量高,不易随水分流失。

壤质土:兼有砂质土和黏质土的优缺点。

土壤结构:根据土壤的结构组成判断土壤的肥力状况,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孔隙性,即孔隙的数量大而且大、小孔隙的分配和分布适当,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土壤紧实度:土壤紧实度的大小可影响作物根系的穿孔和生长,是一个重要的土壤物理特性指标,用于评价土壤耕性。紧实的土壤可阻止水分的入渗,降低化肥的利用率,影响植物根系生长,导致作物减产。

土壤湿度:土壤湿度决定农作物的水分供应状况。土壤湿度过低,形成土壤干旱,作用光合作用不能正常进行,降低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严重缺水导致作物凋萎和死亡。土壤湿度过高,恶化土壤通气性,影响土壤微生物的活动,使作物根系的呼吸、生长等生命活动受到阻碍,从而影响作物地上部分的正常生长,造成徒长、倒伏、病害滋生等。土壤水分的多少还影响田间耕作措施和播种质量,并影响土壤温度的高低。

土壤根系状况:通过观察土壤根系的分布,反映土壤植被生长状况。土壤颗粒:土壤颗粒起着支撑植株生长的作用,其粒径大小、组合比例与排列状况直接影响土壤的基本肥力性状。

土壤新生体:根据新生体的性质和形状可判断出土壤类型、发育过程及历史演变特征。

土壤侵入体:根据侵入体类型还可判断土层翻动年代的大致差别。土壤生物:土壤生物的生命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其中主要的有土壤温度、湿度、通气状况和气体组成、pH以及有机质和无机质的数量和组成等。

6、根据地形认识土壤

在此次实习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认识土壤的过程中,地形对土壤的影响不容忽视。在土壤五大因素中,地形也是其中一个。在山谷或者下坡位,土层往往很厚,其中部分土壤来源于坡顶和上坡位的土壤随片流堆积。而在一些发育易于流失土壤的山顶,很可能没有土壤表层,因为它们刚发育形成土壤就已经流失。在山脊山谷明显的地方,山脊土壤往往流向山谷,所以山脊相对瘠薄,而山谷相对肥沃。

7、通过新生体、侵入体和植被(根系)认识土壤

新生体:是指土壤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新的物质,它是土壤物质重新淋溶淀积的生成物。新生体包括化学起源的和生物起源的两种。根据新生体的性质和形状可判断出土壤类型、发育过程及历史演变特征。

侵入体:指由外界进入土壤的特殊物质。包括①岩石类中的碎石、砾石和巨石; ②人为物质中的瓦片、碎砖块、陶片、玻璃、墓葬遗物、金属遗物等;③冰冻的冰成物,如冰胶纹、冰结核、冰透体、冰间层等;④生物遗存物,有动植物化石、动物骨、埋藏的植物根、软体动物的甲壳等。根据侵入体类型可判断土层翻动年代的大致差别。

植被根系:植被根系本身就是土壤生物的一部分,它的分布状况可以反映土壤的肥力状况。另外,根据土壤植被根系与新生体和侵入体的位置关系,可以大致判断侵入体的时间。

8、外来土壤

在此次实习过程中,我们主要到在一些地方,由于人为因素或地质作用等,该地方的土壤是属于外来土壤。人为搬运将其他地方的土壤运输到本地,与本地发育的土壤覆盖或者混合。由于流失作用或者其他地质作用,也会使其它地方的土壤搬运到本地。所以在野外调查土壤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种情况,避免认识错误。

第二篇:土壤学实习报告

紫色土

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紫色土土层浅薄,含碳酸钙,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由于紫色土母质疏松,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云南重要旱作土壤之一。紫色土因母岩的物理风化强烈,其上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成土环境很不稳定。自然植被多为柏木、白杨、女贞等为主的稀树灌木。

(一)石灰性紫色土

石灰性紫色土母质以白垩纪紫色砂岩和紫色砂砾岩的风化坡、残积物为主,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滇中等地,其特点是土层薄,保水能力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风化快,易吸收,膨胀剧烈;干旱,含水量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低,磷、钾含量高。

石灰性紫色土通气性好,矿质养分丰富,宜种性广。宜种的作物有:玉米、大麦、小麦、甘薯、棉花、油菜、花生、豆类、烤烟、麻类等;宜种的经济林和果树有:香椿、乌柏、板栗、桃、杏、柑桔、油桐、油橄榄等;也可种非喜酸的药材;还可种柏、恺、刺槐、洋槐、麻栋、榆树、国槐、小叶杨等。但要提高石灰性紫色土的生产能力,必须防旱治薄,增施肥料,合理垦殖。

(二)酸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母质为非石灰性的红紫色砂页岩的风化坡、残积物,主要分布在低丘上。其特点是母岩岩性疏松,易于物理风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成土作用弱,质地多为粘壤一壤粘土,多砾石,松散无结构;呈酸性一—微酸性反应。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磷、钾稍低。土壤呈酸性,pH小于5.5,盐基饱和度较低。

红壤

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

红壤主要分布于云南高原的中部,北纬24°-26°之间、海拔1500-2400米的残存高原面、湖盆边缘以及丘陵低山。红壤地区自第三纪末期以来,伴随着新构造运动,大面积间歇性均衡抬升隆起,形成高原面。以后,侵蚀、剥蚀作用又较弱,使残存高原面和古红色风化壳较多地保留下来。该区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红壤土体深厚,剖面发生土层分化明显。在植被茂密的林地,地表常有枯枝落叶层(O)。A层呈暗红棕色,一般厚度为10-20厘米,碎块状或屑粒状结构,疏松,植物根系较多。红壤B层是脱硅富铝化的典型发生层。该土层粘粒含量高于相邻的上下土层,多半是由原生矿物就地风化的“残积粘化层”。其厚度一般在30-50厘米之间,有的甚至可高达1米以上。颜色变动于红、红棕、橙色之间,这与母质含铁、锰氧化物及其土壤的发育程度有关。

红壤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可以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施用石灰降低红壤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壤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壤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红壤-可种植物:种红壤一般可以种植稻米、茶、丝、甘蔗,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

(一)红壤

具有红壤土类中心概念及赋予的典型特征,大部分已开垦利用,是红壤地带重要的农林垦殖基地。表土有机质含量一般,一般养分含量不高,有效磷极少,粘重,保水保肥力差,耕性较差,有酸、粘、瘦的特性。

(二)山地红壤

山地红壤分布区气候干湿季分明,矿物质风化强烈,有机质分解快,生物循环作用较强,土体干燥,在剖面中,表土有机质含量少。表层呈棕色或红棕色,下层为黄红色或红带紫色。土层较薄。表土为壤土质,团粒结构;底土质地粘重,结构粗糙。呈酸性反应,PH值6.0以下,这类土壤目前多被辟为农田。自然植被除尚有小片云南松外,多为河谷灌丛草坡。在山地红壤种植植被可以改良土壤,引根深生,进而控制雨后径流,保持水土。

(三)棕红壤

上层厚薄不一,棕红壤的富铝化作用强度不如红壤。

石灰土

石灰(岩)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碳酸岩类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多为粘质,土壤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高,土体与基岩面过渡清晰。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质地都比较粘重。

云南土壤

第三篇: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四、实习内容

我们班于2013年6月30日开始为期6天的土壤学实习,当天下午首先进行了小组分组,将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我们是第五组,然后老师在室内为我们讲解关于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这一周实习大概内容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个事项等。

(一)室内主要土壤类型剖面的观察与识别

时间:2013年7月1日上午 地点:贵州大学南区土壤学实验室

上午的安排是在室内观察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实验室有很多地方的土壤剖面,比如说广东的红壤(花岗岩下层)、云南的红壤(玄武岩)等。实验室里还有各种土壤的简介,它们有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盐土、碱土、黑垆土、褐土、白浆土、紫色土、石灰土、灌淤土、水稻土等。以下是部分土壤类型剖面主要特点和分布情况。

石灰土以母岩分化以化学溶蚀为主,碳酸钙在成土过程中被不断地淋溶,但在土体中仍残留有一定的碳酸钙,其数量一般随剖面的深度而增加;石灰土富含钙质,植物有机质腐殖化后,由于钙质的凝聚作用,使腐殖质较多地在土壤中积累。

石灰土的剖面特征是:腐殖质层(A)比较明显,暗灰棕色至灰黑色,多为粒状结构;其下为棕色、红棕色地淀积层(B)块状或棱块状结构,土体浅薄,一般厚度30-50厘米;一般剖面都有石灰反应,并随深度而加强,它分为黑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共4个亚类。

赤红壤是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形成的强脱硅富铝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中南部、云南南部,其特点是: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较砖红壤弱,但比红壤强,土壤的淋溶强度介于红壤和砖红壤之间,表现明显的过度性质。赤红壤划分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

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分布于本区东部和北部的贵州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黄壤分布区。黄壤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与红呈壤分布于同一气候类型区,但其分布区年均温稍低而年雨量稍高。黄壤的土壤富铝化程度低于红壤,而酸度通常略大于红壤。正常发育的黄壤,腐殖质含量较高,但本区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已成为中国生态问题突出的贫困地区之一。黄壤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黄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漂洗黄壤亚类为具侧向漂洗层的黄壤,A-E-B-C构型;黄壤性土亚类为具A-(B)-C构型的弱发育土壤。

盐土含水溶性盐类较多的低产土壤。表面有盐霜或盐结皮;pH值一般不超过8.5。盐土中常见的水溶性盐类有钠、钾、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等。盐土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沿海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的黄淮海平原和晋、陕河谷平原,东北的松辽平原,西北的甘肃、新疆、青海,以及内蒙古等地和滨海地区。根据成土过程及土壤性态特点,可分为草甸盐土、滨海盐土、沼泽盐土、洪积盐土、残余盐土、碱化盐土6个亚类。

紫色土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紫色土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 厘米,超过1米者甚少。一般含碳酸钙,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

紫色土分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三个亚类。

酸性紫色土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四川盆地广大低山丘陵。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磷、钾稍低。土壤呈酸性,pH小于5.5,盐基饱和度较低。

中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土层较酸性紫色土薄,约30至60cm,碳酸钙含量小于30g/kg,pH值约为7.5,肥力水平较高,但有机质、氮、磷稍显不足。

石灰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滇中等地,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大于6%,土壤有机质在10g/kg左右,氮、磷低,锌、硼严重缺乏,土体浅薄,保水抗旱能力差。

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平原、河谷之中,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

(二)野外土壤剖面观察

时间:2013年7月1日下午 地点:校园西村

本站主要是为让大家熟悉质地的鉴别,检测土壤的酸碱度,掌握碱性土壤的石灰反应的测定等。

土壤测定结果如下表:

7月2上午黔中路干邻坡,牛家庄

7月2下午麦乃村、孟关(方解石的测定)、杨梅水库、青岩老蚌河(河水及土壤的测定)、青岩堡 7月3关岭坝岭河大桥下 黄果树 7月4日花溪河旁 桃园 公路旁 7月5 花溪政府周围3个地方 五.实习总结

第四篇: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教学实习》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林学班级:小组号:03实习单位:下蜀林场指导老师2010.12.25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土壤学实习报告。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了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实习时间2010.12.20至2010.12.26实习地点学校和下蜀林场实习的内容及安排:第一阶段:老师讲解实习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及调查区资料阅读第二阶段:地形图、罗盘仪的使用训练;土壤路线调查;标准地土壤调查第三阶段:室内资料整理,写小结每班5-6人为一组,分组实习每组3-4个土壤剖面,进行剖面观察记载每组配置的工具如下:铁锹、十字镐、手锄、罗盘仪、背包、pH指示剂、速测盒、布袋、剖面记载表、小刀、皮尺、文件夹,GpS、海拔仪。实*结【林场概况】下蜀林场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19°14′,北纬31°56′。林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良好条件。林场坐落在宁镇山脉东段的武岐山、空青山南侧,宁镇山脉,低山丘陵区。本地的地带性植被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混交林,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黑松林、湿地松林、火炬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麻栎林、板栗林、油茶林、茶园等。林场的土壤类型大致有:①石质土②粗骨土③薄层土④黄棕壤⑤石灰土【实习概况】我们的主要行程在第二天:上午学校--下蜀林场--武岐山(山脚山腰各取了个典型剖面分析)下午空青山(山腰栎林和毛竹林各取一个剖面分析)沿途指导老师和林场负责人员给我们讲解林场的有关信息,结合实习第一天我们所翻阅的资料,对林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下是指导老师讲解的土壤剖面调查的内容及流程:①挖掘剖面的原则和方法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切面。不同的土壤有着不同的外部形态特征,它是土壤形成、发展和人类活动的结果。通过对土壤剖面的选定、挖掘和观察,可以初步了解该土的特性,鉴定其肥力,再结合室内分析作为合理利用、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挖掘土壤剖面是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的基本手段。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首先在有代表性的地点(不能靠近路旁或刚施过肥的地方)挖掘土坑,土炕的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一般要有80-100公分,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面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观察完毕后,将心土及表土依次分别放回土坑中压实填平。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实习报告《土壤学实习报告》。我们在每个观察地点都挖掘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我们小组一共挖了四个剖面,下面是对其简单描述,(具体内容请参见土壤调查记载表):剖面一:地点:武岐山地形:下坡底部地势:海拔130米以上母质:第四纪沉积物下属黄土排水情况了良好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下蜀黄土为母质的粘磐黄棕壤,剖面中有棕色或红棕色的B层,即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剖面二:地点:武岐山地形:山腰平缓处地势:海拔140米以上母质:石英砂岩的坡积物排水情况良好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沙岩为母质的粗骨黄棕壤,沙粒含量尤其高,生产性不良;剖面三:地点:空青山地形:山腰平缓处地势:海拔270米以上母质:砂岩坡积物植被:以毛竹为主排水情况良好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毛竹林下的黄棕壤,植物根系很多,剖面上也有少量的灰白色的网纹;剖面四:地点:空青山地形:山腰地势:海拔220米以上母质:砂岩坡积物植被:以次生栎林为主排水情况良好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次生栎林下的黄棕壤,土层较疏松,分层不明显。【工作概况】在第三小组中,大家的工作井然有序,其中组长和另外两位男组员主要负责挖剖面和测量,另外两位女组员负责协助帮忙,我主要负责剖面的观察分析并记录和后续记载表的整理和总结。对剖面的观察和分析使我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加深了我对土壤的认识,锻炼了我的操作能力。后续材料的整理、剖面记载表的完善,让我对这次实习内容有了深刻理解,对课本知识有了良好巩固。【感想与体会】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下蜀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种土壤都是黄棕壤。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附:第三个剖面的记载表

第五篇: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了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

实习时间

2010.12.20至2010.12.26

实习地点

学校和下蜀林场

实习的内容及安排:

第一阶段:老师讲解实习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及调查区资料阅读

第二阶段:地形图、罗盘仪的使用训练;土壤路线调查;标准地土壤调查

第三阶段:室内资料整理,写小结

▶每班5-6人为一组,分组实习

▶每组3-4个土壤剖面,进行剖面观察记载

▶每组配置的工具如下:

铁锹、十字镐、手锄、罗盘仪、背包、PH指示剂、速测盒、布袋、剖面记载表、小刀、皮尺、文件夹,GPS、海拔仪。

实**结

【林场概况】

下蜀林场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19°14′,北纬31°56′。林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良好条件。林场坐落在宁镇山脉东段的武岐山、空青山南侧,宁镇山脉,低山丘陵区。本地的地带性植被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混交林,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黑松林、湿地松林、火炬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麻栎林、板栗林、油茶林、茶园等。林场的土壤类型大致有:①石质土 ②粗骨土 ③薄层土 ④黄棕壤 ⑤石灰土

【实习概况】

我们的主要行程在第二天:上午 学校——下蜀林场——武岐山(山脚 山腰各取了个典型剖面分析)下午空青山(山腰 栎林 和毛竹林 各取一个剖面分析)沿途 指导老师和林场负责人员给我们讲解林场的有关信息,结合实习第一天我们所翻阅的资料,对林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指导老师讲解的土壤剖面调查的内容及流程:

① 挖掘剖面的原则和方法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切面。不同的土壤有着不同的外部形态特征,它是土壤形成、发展和人类活动的结果。通过对土壤剖面的选定、挖掘和观察,可以初步了解该土的特性,鉴定其肥力,再结合室内分析作为合理利用、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挖掘土壤剖面是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的基本手段。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首先在有代表性的地点(不能靠近路旁或刚施过肥的地方)挖掘土坑,土炕的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一般要有80—100公分,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面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观察完毕后,将心土及表土依次分别放回土坑中压实填平。

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我们在每个观察地点都挖掘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我们小组一共挖了四个剖面,下面是对其简单描述,(具体内容请参见土壤调查记载表):

剖面一:地点: 武岐山地形:下坡 底部地势:海拔130米以上母质:第四纪沉积物下属黄土排水情况了良好 地下水位低 剖面特征:下蜀黄土为母质的粘磐黄棕壤,剖面中有棕色或红棕色的B层,即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剖面二:地点:武岐山地形:山腰平缓处地势:海拔140米以上母质:石英砂岩的坡积物排水情况良好 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沙岩为母质的粗骨黄棕壤,沙粒含量尤其高,生产性不良;

剖面三:地点:空青山地形 :山腰平缓处地势:海拔270米以上母质:砂岩坡积物植被:以毛竹为主排水情况良好 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毛竹林下的黄棕壤,植物根系很多,剖面上也有少量的灰白色的网纹;

剖面四:地点:空青山地形 :山腰地势:海拔220米以上母质:砂岩坡积物植被:以次生栎林为主排水情况良好 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次生栎林下的黄棕壤,土层较疏松,分层不明显。

【工作概况】

在第三小组中,大家的工作井然有序,其中组长和另外两位男组员主要负责挖剖面和测量,另外两位女组员负责协助帮忙,我主要负责剖面的观察分析并记录和后续记载表的整理和总结。对剖面的观察和分析使我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加深了我对土壤的认识,锻炼了我的操作能力。后续材料的整理、剖面记载表的完善,让我对这次实习内容有了深刻理解,对课本知识有了良好巩固。

【感想与体会】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下蜀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种土壤都是黄棕壤。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附:第三个剖面的记载表

下载贵州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贵州大学土壤学实习报告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1 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首先,土壤是植物......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综合实习报告专业班级:草业科学一班 姓名:崔西甜学号:20105885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

    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意义实......

    2016年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土壤学实习报告(整理22篇)

    篇1: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五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壤学实习......

    土壤学实习报告[大全五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12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