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土壤学实习报告

时间:2019-05-14 13:41: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土壤学实习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土壤学实习报告》。

第一篇:2016年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概况

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干扰对环境与资源造成极大的压力,人类迫切需要掌握生态学理论来调整人自然、资源以及环境的关系,协调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关系,促进可持续发展。环境生态学正是随着全球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和人类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及寻求调节人类与环境之间协调发展的途径而产生的。

通过一学期的《环境生态学》学习,我们已初步掌握了环境生态学的一些理论知识,对环境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为加我们的实践认识,老师精心组织安排了这次教学实习,我们也最终在实习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

xx-11-3,晴。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早上八点乘坐学校班车,从学校出发经过两个小时到达目的地——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此次教学实习的安排与目的,于下午四点多返回学校。这次实习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受益匪浅。

实习内容

1、xx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青岛xx国家森林公园位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部,含柳花泊街道办事处全境,并与胶南相接。小xx属崂山山系,为燕山期形成的花岗岩山地,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位于柳花泊街道办事处辖区40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

xx脉系巍然而深秀,融奇、险、清、幽于一身,有望夫山,石老山,大庵山,釜台筒,大黑涧,扎营山等四十座大小山峰环列周围,小xx群峰迭翠,怪石嶙峋,常年云雾缭绕,瞬息万变,忽隐忽现,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素有东崂西珠,双珠嵌云之说。小xx地处海滨,景物独特,层峦叠嶂,奇峰陡峭,曾被前人列为胶州八景中的第一胜景。

2、森林生态系统的作用和功能

通过实际调查发现xx国家森林公园属于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其植物群落主要为落叶阔叶林林,又称夏绿林。它是温带地区湿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的植被,该生态系统内气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14℃,一月平均气温多在0℃之下(—3~—22℃),7月平均气温24一28℃,年降水量500~1 000mm。由于这里冬季寒冷,树木仅在暖季生长,入冬前树木叶子枯死并脱落,土壤为

褐色土与棕色森林土较为肥沃。

森林在人类的生存,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主要表现在

(1)森林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作用: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完善的物种基因库。多种多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森林中蕴藏的丰富动植物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使人类宝贵的财富。

(2)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森林能承接雨水,减少落地降水量,使地表径流变为地下径流,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3)森林生态系统具有调节气候的作用:森林的蒸腾作用对调节自然界的水分循环和改善气候有重要作用。通过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森林上空的水蒸气含量大,并且蒸腾还可以吸收热量,使空气湿润,气温较低,容易形成降雨,增加地域性的降水量。

(5)森林生态系统具有防风固沙、保护农田的作用: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功能可为农业生产提供生态屏障,在防护林和林带保护下的农田,风灾、旱涝灾还可以得到防止或减轻。

(6)除此之外,森林还可利用其固定的太阳能源源不断地提供给人类木材产品和林副产品。木材产品主要包括原木、锯材、纸浆材、人造板材等;林副产品主要包括森林植物的叶、花、果、茎、树皮、树脂、树胶、树液等和经济林、以及森林动物与微生物提供的各种产品。

还有,森林生态系统是一种良好的生态环境类型,具有很好的生态效益。

1、森林的气候湿润,适宜阔叶林木,高大的乔木生长,长成的树木可以为社会提供木材,实现其经济效益。

2、森林植被的结构清晰,上、中、下及地表都生长着相应的植物,可以收获高大树木的同时,收获生长在阴湿环境中的真菌、人参等,推向市场也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3、森林的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可以配合种植一些农作物,使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3、森林生态系统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的作用规律

森林是自然界多种环境中的一种类型,而森林不是单独的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它同样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两者会构成相互平衡的统一整体。它们之间的作用规律有

(1)林通过自身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可以起到净化和维持环境质量的作用,比如防止污染、净化空气等的作用。

(2)森林通过涵养水源的作用可以影响局部的气候条件,从而影响周围境的气候状况,使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更有利于自身植被的生长。(3)森林有时还影响环境的水文状况,降雨量等。

(4)森林对环境的影响无处不在,反过来,环境对森林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环境的气候状况会影响森林植被的生长,决定植被覆盖率,植被的状况决定着森林的很多作用和功能,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5)环境中的生物可能进入森林生态系统,对森林中原有的物种的生存构成威胁,从而影响原有物种的生存,改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物种结构。

(6)人类的作用对环境的破坏,使环境恶化,进而限制了森林生态系统的发展。

4、生态环境调查研究方法

基于环境生态学本身的学科特点及研究领域的拓展,环境生态学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

2、野外调查、实验室、和长期定位实验结合;

3、多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4、系统分析方法和数学模型的应用以及一些新技术的应用。丛生台学发展史来讲,野外研究方法(定位、半定位田间实验)是首先产生的,并且是第一性的。因此做好野外的调查研究是环境生态学研究的重中之重。

主要的调查方法有

(1)收集现有资料。从农、林、牧、副、渔业资源管理部门、专业研

究机构收集生态和资源方面的资料,包括生物物种清单和动物群落,植物区系及土壤类型地图等形式的资料。

(2)收集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有关自然资源、自然保护区、保护规划及

国内国际确认的有特殊意义的栖息地和珍稀物种等资料。珍稀和濒临物种保护的规定、环境濒临物种等资料,并收集国际有关规定等资料。

(3)现场调查。生态环境影响评价需要对环境评价区进行现场调查,5、xx国家森林公园实习成果

通过实习老师的指导,在我们进行完野外调查后,对小xx所了解的概况

(1)气候:小xx属暖温带海洋季风性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明显,春季风大雾多,回暖慢,夏季多东南风,受海洋性季风气候影响,空气湿润降水集中。秋季季风下降慢,雨量渐减,全年平均气温12摄氏度,最冷的一月份平均气温-2摄氏度,最热的八月份平均气温25摄氏度。全年无霜期179天,初霜一般在十月中旬,最早十月二日终霜一般在四月中旬,最晚四月二十六日。全年日照2515小时,平均日照率57%。

(2)地质:小xx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第二隆起次级构造单元。胶南隆起区东北

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岩石以青山组火山类层十分发育,在小xx地区出岩极为广泛,岩浆岩以元古代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火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为主。

(3)土壤:花岗岩和片麻岩风化物为主的成土母质上发育或形成的棕壤占的比重量大,所处的地形部位较高,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不高,较为贫瘠。

(4)植物:由于此次实习时间在十月底已是秋季加上连续几个月的干旱使许多山上多数植物特别是低等植物已干旱枯死不能分辨其类型。2016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2016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小xx山脚至半山有少量土覆盖,植物多分布在有土覆盖的地方。主要植物为:美国黑皮松(系飞机播种所形成的,占小xx植物面积的绝大部分主要分布在小xx山脚至半山)、刺槐、榆树、芦苇、茅草、野梨树、野山楂树等零星分布其中。山顶岩石上生长着少量低等的植物如苔藓、卷柏。由于小xx海拔仅724.9米,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不超过6摄氏度因此植被随海拔的增高变化不明显。小xx森林植物中多为人工种植。其树木均处在幼年期,森林结构简单而清晰,分为乔木层(美国黑皮松和落叶乔木)、灌木层(藤本植物、铁线蕨)、草本植物。

实习心得

此次教学实习我们在实习指导老师的指导下,顺利完成了教学实习的安排,达到了实习的目地和要求。为我们日后从事相关工作提供了一个难得的锻炼机会。

通过着此次教学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理论知识,而且极大的锻炼了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的怀抱,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这次野外实习我们不但欣赏了小xx秀美的自然景色,调查了解xx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垂直变化,而且学习并掌握了环境生态的一些调查研究方法,提高了我们的知识应用与实践能力。在野外实习的过程中,虽然非常的劳累,但看到如此的美丽的自然景色,实习后的成果心里还是非常愉悦。这次教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

但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发现xx旅游开发一些不合理现象,存在着不少问题。例如北部的大泽山,南部的小xx、大xx、铁橛山, ,由于长期垦殖,过度放牧及人类经济活动综合影响,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干旱贫瘠,岩石裸露,原生植被破坏殆尽,只有赤松、栎类稀疏分布,河流及山沟两侧有零星枫杨、毛白杨等等。因此如何充分利用xx天然的资源优势,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的大丰收是开发者应慎重考虑的。

目前xx的旅游开发刚刚拉开了序幕,我们相信开发者会充分合理利用xx的天然自然资源和人类的智慧,让xx国家森林公园焕发出新的乐章,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和谐发展,造福人类。

2016年生态学野外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20xx年5月22日

实习地点:青岛小珠山

实习目的:通过这次小珠山的实习,观察北方落叶阔叶林,进而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规律,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及青岛以小珠山为依托打造生态城市的相关问题。

我们于 5月22日上午8点从学校出发驱车前往小珠山开展为期一天的实习。小珠山位于灵山卫镇西北部,西越隐珠东北,北跨黄岛区辛安西南,属崂山山系,整个山脉呈东南、西北走向,长约13公里,宽约8公里,总面积约为104平方公里,境内有名称且海拔百米以上的山峰就有40余座,主峰大顶海拔724.90米。小珠山草木葱郁,树木品种繁多,稀有树种随处可见,白云寺遗址内的皂角树为明代所植,属北方罕见的树种,已有几百年的历史。1 小珠山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

小珠山多生长温带阔叶落叶林,大部分为飞机播种造林而形成,属次生林。树木茂密,山地覆盖率可达70%。境内分布有樱桃树、撒刺槐、黑松等落叶乔木树种,形成典型的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deciduous broad-leaved forest ecosystem)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一种,其植物群落多为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地区湿润性海洋气候条件下的植被,分布于北纬30°~50°的温带地区 [1]。由于冬季落叶,夏季绿叶,所以又称 夏绿林(summer green forest)。落叶阔叶林分布区一年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8~14℃,1月平均温度在0℃以下,7月平均温度24~28℃,年平均降水量500~1000mm[2]。落叶阔叶林的乔木树种都具有较宽的叶片,叶上通常无或少茸毛,厚薄适中。芽有包得很紧的鳞片,树干和枝丫也有很厚的树皮,这些都是适应冬季寒冷环境的结构。落叶阔叶林的结构简单,可明显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乔木层主要由栎属、水青冈属、桦木属、鹅耳枥属、桤木属、杨属等种类组成。每年春季,乔木树种都在树叶未展开前争相开花。林下草本层多数为多年生的短命植物,借春天林内较强的光照,也争先吐蕊,构成了一个绚丽的大花园。它们在这个时期迅速地累积营养物质,迅速地发育。到了夏天,乔木长满了叶子,林冠郁闭,林内光照减弱,短命的草本植物便结束了自己一年一度的生活周期,另一类耐阴性的草本植物便相继出现,与乔木一道进入秋季,随着乔木落叶,草本植物也逐渐干枯。落叶阔叶林中乔木的种子和果实多数有翅,常在秋季成熟,借风力传播。而林下草本植物和灌木,则靠动物传粉并散布果实和种子。林中的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都不发达。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中有脊椎动物200多种,消费者中哺乳动物有鹿、獾、狐、松鼠等,鸟类有野鸡、莺等,还有各种各样的昆虫。

落叶阔叶林是温带和暖温带的顶极群落。它在没有自然灾害和人为干扰的情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凡排水良好地段的植物群落经各种演替系列,其最后阶段都是落叶阔叶林。在人类出现前,地球上落叶阔叶林的面积很大;后随着人类活动的干扰破坏而不断缩小。典型的落叶阔叶林被破坏后,通常由小叶、喜光的杨、桦林所替代,在重复砍伐或严重破坏的情况下,可演变成灌丛。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内叶面积指数为5~8,净初级生产力为 10~15t/(hm2、a),现存生物量可达200~400 t/(hm2、a),篇二:土壤地理学实习报告

本科学生野外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土壤地理学

专业班级 14地理科学b 指导教师(职称)实习时间 2015年11月29日

实习地点 吴家营松茂水库

开课学期 2015-2016 学年第 1学期

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系

一. 实习概况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在课堂上,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了很多的理论知识,但是缺少实际的操作与认识。实习则是理论联系实际,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效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是教学内容不可缺少的环节。2015年11月29日,我们地理科学b班在王平老师的带领从早上9点开始从学校出发到呈贡松茂水区库进行了长达一天的土壤实习。借助松茂水库的地理土壤类型,让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土壤结构以及土壤的五大主要成土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的功能。

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复习和巩固课堂上已学过的基础知识; 2)掌握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学会分析土壤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分布规律 4)调查实习地区土壤类型及其主要形状特征,分布规律,改良利用和保育等 5)学会应用调查资料和测定数据编写实习报告

实习工具:土铲、钢卷尺,取土刀,土 壤剖面记录表,标签,土壤标本盒,铅笔,尺

子,计算器照相机,擦头、背包等。

实习地区:

本次观察地点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

吴家营镇大松子园村松茂水库距公路15m地

区。地处东经102°53′24″,北纬24°52′ 53″,是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的一个地域,地

形分布有山地,丘陵,低处还有水沟等,地形

多样,易于用来分析各个成土因素,对不同的土壤形成的差别,我们随着老师的脚步来到了松茂水库周边的山麓地带,在不同的坡面,地域进行了挖坑,分析,讲解等一系列过程,每到一个区域,老师都会给我们进行认真的,孜孜不倦的讲解,有很多上课不懂得地方也能顿时茅塞顿开,但依旧有很多部分不清晰,实习激发了我去探索,去查阅的兴趣。激发了我对土壤地理学强烈的求知欲。

二. 实习内容 1)通过对松茂部分地区土壤类型与形成的环境的考察及对典型土壤类型的剖面观察和分析,结合周边环境和成土母质,掌握气候、母质、生物、地形、时间这五大主要自然成土因素和各个人为成土因素对土壤形成类型的影响,深入的理解土

壤的垂直地带分布,人类活动对土壤农业生产的影

响等。

地形与气候

松茂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山

地气候,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境内四面 群山环抱,河流强烈切割,岭谷高差悬殊。地貌类型,主要是山地,丘陵地貌。但由于岩层的新老和类别差异,地势的高低悬殊,气候的变化,在构造地貌中也夹杂着风化地貌、重力地貌等。土壤为山原黄壤、山原红壤等。松茂土壤的垂直分布与生物气候和成土母质有密切关系,低山丘陵和山地属亚热带季风区,温暖湿润。

植被 地带性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这里发育着铁铝土纲和湿润铁铝土亚纲的红壤,其主要成土过程为红壤化。由于人类干扰,自然植被久已破坏,生物富集作用不明显,植被逆向演替,由常绿阔叶林―次生马尾松林―灌丛―草坡,土壤演变为森林红壤―生草红壤―侵蚀红壤。在垂直

带的下部常与山地红壤交错分布或复区分布。

因此,松茂地区土壤类型分布有一定规律,自

下而上依次分布着红壤—山地红壤―山原黄

壤―山地黄棕壤―山地草甸土。山地草甸土又

称为均腐土,其与森林土的主要区别在于草甸

土的腐殖质层厚,山地顶部,气候湿冷,风大,树木难以生长,植被以草甸群落为主,土壤发育草甸过程明显。可以看到,在水库上游,由于水源干枯,土地开发为农业用地,种植上了水稻,玉米,大豆,洋芋,蔬菜等。

2)辨别与分析实习区域沿线有哪些主要的土壤类型,该地四周环山,海拔1920.5m坡度15°主要植被为鱼骨松林,现主要是人工林地,坡向:北西280°(nw280°)由于位于水库周边,该地含有少量的湖积物,且地下水很深。

母岩与母质 母岩主要是形成于二叠纪的基性喷出岩—

—玄武岩,该地的主要土壤为玄武岩山原红壤,及其风化沉积物,还有少量的坡积物,残积物等,是玄武岩经过长期风化作用发育而 来,土壤颜色为暗棕红色,质地大多为黏壤土,结构为小团粒至极

小团粒结构松紧度为从稍紧实到紧实,干湿度大多为润,根系发展

表现为由上到下,由多到少,土壤受侵蚀状况:中度侵蚀,无侵入

体。

山原红壤 山原红壤主要分布于云南高原的中西部,北纬24°-26 °之间、海拔1500-2400米的残存高原面、湖盆边缘以及丘陵低山。该区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现存植被以次生云南松、华山松及灌丛草地为主,部分为常绿阔叶林。山原红壤质

地为壤质粘土,<0.002毫米的粘粒含量一般小于40%,粉 /粘比0.5左右。酸性至微酸性反应,ph5.3-6.3。阳离子交

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显著高于红壤中的其他亚类,分别为 12.8me/100g和60%以上,土壤的现代风化淋溶程度相对

较弱,而有别于红壤。但是由于受红色古风化壳的影响深

刻,土壤风化淋溶系数也只有0.1左右。粘粒矿物组成以

高岭石为主,其次是伊利石和三水铝石,以及少量的蛭石

等。反映了山原红壤曾经历古气候的强烈风化淋溶作用,具有明显的脱硅富铝化特征。

利用与改良 山原红壤分布区的水热条件较好,地势平缓,土体深厚,适宜多种林木、牧草和农作物生长。现今地表以灌木草地为主,局部甚至沦为寸草不生的红色荒原。据云南省资料,目前山原红壤区的森林覆盖度比全省低5个百分点,荒山荒坡比全省高8个百分点。山原红壤现有耕地626.1万亩,其中云占559.2万亩,是全省粮、烟、油、果桑与蔬菜的主产区和高产区。可以看出,只要农业经营管理措施得当,山原红壤的综合开发利用潜力是巨大的。山原红壤区因其存在长达6个月的旱季,极大地限制了耕地复种指数和冬季作物单产的提高,使冬季较高的气温和较强的光照难以发挥作用,成为种植业持续发展的限制因素。此外,土壤缺磷较突出,施用磷肥效果极为显著。3)土壤剖面的选点

选择典型地段挖掘土壤剖面,观察和分析剖面层次的划分以及土壤的理化性质活性关系。在王平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两个土壤剖面的挖掘,并对各个剖面做了观察与分析,记录了分析数据如下图:

土壤发生层次的划分 土壤发生层次是指在土壤形成

过程中,在垂直地面向上出现的性状上有差异的层次,通过直

接观察到的土壤从上到下各个部位的颜色,质地,根系,矿物

组成,结构形态,紧实度,砾石多寡,风化程度等一系列的差

异。按照一般剖面的划分模式,由上而下依次为o 枯枝落叶层

或覆盖层,a 腐殖质层,b 淀积层,c 母质层,r 基岩层等

几大个层次。

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是土壤物理性质之一。指土壤中不同大小直径的矿物颗粒的组合状况。土壤质地与土壤通气、保肥、保水状况及耕作的难易有密切关系;土壤质地主要决定于成土母质类型,有相对的稳定性,但耕作层的质地仍可通过耕作、施肥等活动进行调节。将土壤的颗粒组成区分为几种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个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分类命名称为土壤质地。如:砂土、砂壤土、轻壤土、中壤土、重壤土、粘土等。

土壤结构 土壤结构是指土壤颗粒(包括团聚体)的排列与组合形式。在田间鉴别时,通常指那些不同形态和大小,且能彼此分开的结构体。土壤结构是成土过程或利用过程中由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多种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按形状可分为块状、片状和柱状三大类型;按其大小、发育程度和稳定性等,再分为团粒、团块、块状、棱块状、棱柱状、柱状和片状等结构。

土壤颜色 土壤颜色越深,证明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就越高,那么可提供给植篇三:环境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实习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环境科学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环境土壤学野外实习是环境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野外观察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团队精神、造就复合型人才的一次集中训练。

野外实习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在野外工作的实际技能,如野外实习的准备、组织和安全防护;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掌握土壤学的基本理论和土壤的野外研究基本技术;掌握土壤标本的采集、风干、制作等过程,掌握野外土壤类型的发生、分类、分布、剖面形态、理化性质及改良;土壤生态系统优化的基本原理,掌握土壤的肥力、净化力等功能的发生、发展转化的过程,为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保护环境打下基础。

二、实习目的与要求

(一)实习目的:

通过实习,了解和熟悉土壤野外调查工作的一般方法,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明确实习目的的基础上,掌握野外调查土壤的方法,选、挖及观察土壤剖面的方法,并能独立完成土样采集和制备的全过程,最后正确地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要求:

1.要求学生学会了解和熟悉土壤野外调查工作的一般方法; 2.了解土壤剖面的选、挖、观察与记载和调查方法; 3.掌握土壤样本的采集和制备的全过程; 4.认识常见矿物、岩石标本;

5.了解和掌握常规的土壤分析方法; 6.正确地撰写实习报告。

三、实习内容与安排

(一)野外实习的内容与时间安排:

环境土壤学实习的形式分野外调查、观察、采样和室内分析总结两块: 1.实习内容讲述与野外调查用具准备。2.本地区典型土类野外调查:选择适宜区域进行土壤成土因素调查或专项内容调查,掌握土壤野外调查工作的一般方法和内容,主要熟悉土壤剖面的选、挖及观察,并采集相应土壤标本。

3.室内进行土壤样品处理:包括土样风干、研磨等土样制备,并按要求对相关项目进行分析,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的纪律与注意事项

1、教师在指导中对学生要严格要求,在释疑中做到实事求是:学生应该人人动手,仔细观察,认真操作,做好记录,务必了解和熟悉土壤野外调查工作的一般方法。

2、师生均应遵守作息时间,统一集中出发和返回驻地,不可擅自行动或各行其是。在野外实习,务必爱护庄稼,保护自然的动、植物资源,遵守相关规章制度。发扬互助互学精神,加强团结,搞好与群众关系。

3、野外实习要特别注意人身安全,特别要强化“以人为本”的宗旨,注意野外作业时安全防护工作,领队和指导教师要把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突出位置。

实习地点:戴震公园 关于戴震公园:戴震公园位于xx市屯溪区中心地段,是一城市花园。公园建于1982年,因为地处华山之上,因此原名华山公园,后改戴震公园。

公园一角

整个公园占地29公顷,绿化面积27.84公顷,珠塘水域面积2.6公顷。1.土壤类型:黄红壤

地处安徽南部亚热带地区,形成的土壤类型主要为黄红壤。2.母质:千枚岩风化形成

山体以沉积岩中的千枚岩为主,岩石多为风化和半风化,故山体土壤质地富有黏性。3.植被:茂盛种类繁多

整个公园占地29公顷,绿化面积27.84公顷,形成自然植物群落微循环体系,现有木本植物150多种。大多是常绿阔叶落叶林,对土壤的形成和质地起到重要的影响。4.气候:阴雨天多

xx的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地带。xx地区阴雨天多,云雾天多。年平均降雨日数183天,多集中于4-6月,山上全年降水量为2395毫米。

大量的雨水对土壤的形成也起着很大的影响。5.地形:山体较陡

山体最高海拔为350米左右,平均为200米左右,但是随着海拔的上升,坡度很大,这使得形成的土层较薄。

戴震公园植被

实习报告内容: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选址:

采集土壤样品时,应注意避免一些特殊的地方,如路边、植物根系边以及人为影响的地方,要保证土壤样品具有代表性,这是实验科学准确性的前提与基础,是保证土壤样品的性质能真是地反映本地总体的情况的重要所在。2.取土:

全面结合土壤类型、主要污染物类型、植被等综合因素,调查土壤肥力,之后进行取土。取土时应该用小铲把取样点表面的枯枝落叶等一些杂物清理干净,然后取取样点表层土壤0~20公分左右的土壤,取大约1千克左右的土壤样品,用洁净的采集袋装起,并贴上标签。3观察:

主要是观察土壤性质,颜色质地,包括黏性、松紧度等等,便于更加了解土壤特性。

二、土壤的处理 1.土样的风干:

将采回的土样,放在木盆中或塑料布上,摊成薄薄的一层,置于室内通风阴干。在土样半干时,须将大土块捍碎(尤其是粘性土样),以免完全干后结成硬块,难以磨细。风干场所力求干燥通风,并要防止酸蒸汽、氨气和灰尘的污染。2.土样的研磨:

风干后的土样,应拣去动植物残体如根、茎、叶、虫体等和石块、结核,倒在钢玻璃底的木盆上,用木棍研磨。3.土样的过筛:

将研磨后的土壤样品全部通过2mm孔径的筛子。4.土样的装袋:

将过筛的土壤样品装袋并贴上标签。

三、土样的ph测定 1.做两个平行试验 :取两个小烧杯,在电子天平上分别称量10.0克和10.1克的土样,各加入25.0ml的水,满足土水为1:2.5的比例。

2.在磁力搅拌器搅拌一分钟,静置10到30分钟(确切一点 如:十五分钟),我们本组静置了15分钟。

3.好了之后,用ph仪分别测定ph并记录:本组两个ph值分别为4.72和4.76,所以土壤样品的ph平均值为4.74。

四、结果的分析

将测得的两组数据ph值参考书上的ph等级,确定其土壤酸碱度分级指标。

根据土壤酸碱度分级表格:

由此得到:本组实验土壤样品的酸碱度为强酸性。

对比与分析:

与第八组实验数据相比,他们测得的土样ph值分别为5.67和5.68属于酸性偏微酸。影响土壤形成的主要自然条件有地形、气候、成土母质、植被、成土年龄等5大因素。其中,尤以地形和气候对土壤的酸碱性影响较大。由对比可知,第八组取样点位于两个山之间的谷底地段,有机质积累的多,并且酸性偏微酸性的土壤有利于植被的生长;而我们第五组取样点则是位于山顶的地方,黄山位于中亚热带且年降水量很大,导致淋溶作用很强,土壤的盐基淋失,饱和度也随之降低,经常受雨水的冲刷,盐基被冲走,相对富集氢离子和铝离子,故测得的土样ph值平均为4.74,呈现出强酸性。

六、实习照片:

七、学习心得:

理论结合实际,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中严于律己,才能有所收获,才能更好地发展和成就自我。

----实习心得体会

柏拉图:“当你真正地投入一件事情,用心地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会发现那是多么的充实饱满和富有意义。”这个暑假的实习,让我更加体会这句话的意义。

对于环境土壤学来说,它是一门需要理论结合实际的学科,野外实习是必不可少的,它会让我们更加深刻而真实的认识土壤,学以致用。为期几天的实习,我们真真切切并且零距离地与土壤还有生物接触,在这个过程中,对于我来说,我感到真的收获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些同学,对明天的实习抱着好奇及期盼的态度,每个同学都为自己明天的实习准备着和计划着,当然我也不例外。

实习的第二阶段是土类野外调查。第二天我们集体来到戴震公园,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总共分为八个小组,分别进行土壤的调查和采集。首先我们是观察山体的岩石种类,了解到主要以沉积岩中的千枚岩为主,其风化和半风化后形成土壤。之后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对其植被类型进行认识,最后八个小组各选取一个合适的位点进行土壤调查及样品采集。在采集过程中,我们结合所学知识,对取样点进行调查分析,选择合适的取样点,用正确科学的采集方法进行土壤样品采集,装袋并贴上标签,带回实验室。

虽然这次实习,会遇到一些困难,还有天气的炎热,但是我们正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得到了磨练,知道了实习的酸甜与苦辣。

实习的第三阶段则是土壤样品的处理、实验及结果分析。我们讲采集的土壤样品带回,并在室内进行风干处理。之后又将风干后的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进行研磨、过筛和ph测定,身为第五组组长的我把数据认真有序地整理了一下,然后在组员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把数据进行了更深一层的处理,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

在处理数据的过程中我秉着严谨科学的态度,认真仔细地进行数据的计算,这其中遇到了一些困难和小坎,例如ph测定时是考验我们耐心和仔细,但是只要我们秉着严谨的态度,什么问题都不会是问题。当把所有的数据处理后,看到这页面上自己的劳动成果,会是那样的充满成就!我想,这就是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吧......总的来说,这次实习,虽说伴有那么一些小辛苦,但是相比我所得到的那就不值一提了。在这次实习中,我得到了不少锻炼,学到了不少知识,我却觉得:相比学业上的收获,我得到更多更好的东西,却是意志、责任和态度上的成长与改善。

第二篇:土壤学实习报告

紫色土

发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紫色土土层浅薄,含碳酸钙,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由于紫色土母质疏松,易于崩解,矿质养分含量丰富,肥力较高,是云南重要旱作土壤之一。紫色土因母岩的物理风化强烈,其上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现象严重,成土环境很不稳定。自然植被多为柏木、白杨、女贞等为主的稀树灌木。

(一)石灰性紫色土

石灰性紫色土母质以白垩纪紫色砂岩和紫色砂砾岩的风化坡、残积物为主,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滇中等地,其特点是土层薄,保水能力差;土质疏松,水土流失严重;风化快,易吸收,膨胀剧烈;干旱,含水量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低,磷、钾含量高。

石灰性紫色土通气性好,矿质养分丰富,宜种性广。宜种的作物有:玉米、大麦、小麦、甘薯、棉花、油菜、花生、豆类、烤烟、麻类等;宜种的经济林和果树有:香椿、乌柏、板栗、桃、杏、柑桔、油桐、油橄榄等;也可种非喜酸的药材;还可种柏、恺、刺槐、洋槐、麻栋、榆树、国槐、小叶杨等。但要提高石灰性紫色土的生产能力,必须防旱治薄,增施肥料,合理垦殖。

(二)酸性紫色土

酸性紫色土母质为非石灰性的红紫色砂页岩的风化坡、残积物,主要分布在低丘上。其特点是母岩岩性疏松,易于物理风化,水土流失严重;土层浅薄,成土作用弱,质地多为粘壤一壤粘土,多砾石,松散无结构;呈酸性一—微酸性反应。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磷、钾稍低。土壤呈酸性,pH小于5.5,盐基饱和度较低。

红壤

红壤为发育于热带和亚热带雨林﹑季雨林或常绿阔叶林植被下的土壤。其主要特征是缺乏碱金属和碱土金属而富含铁﹑铝氧化物,呈酸性红色。红壤在中亚热带湿热气候常绿阔叶林植被条件下,发生脱硅富铝过程和生物富集作用,发育成红色,铁铝聚集,酸性,盐基高度不饱和的铁铝土。

红壤主要分布于云南高原的中部,北纬24°-26°之间、海拔1500-2400米的残存高原面、湖盆边缘以及丘陵低山。红壤地区自第三纪末期以来,伴随着新构造运动,大面积间歇性均衡抬升隆起,形成高原面。以后,侵蚀、剥蚀作用又较弱,使残存高原面和古红色风化壳较多地保留下来。该区属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分明,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如春。红壤土体深厚,剖面发生土层分化明显。在植被茂密的林地,地表常有枯枝落叶层(O)。A层呈暗红棕色,一般厚度为10-20厘米,碎块状或屑粒状结构,疏松,植物根系较多。红壤B层是脱硅富铝化的典型发生层。该土层粘粒含量高于相邻的上下土层,多半是由原生矿物就地风化的“残积粘化层”。其厚度一般在30-50厘米之间,有的甚至可高达1米以上。颜色变动于红、红棕、橙色之间,这与母质含铁、锰氧化物及其土壤的发育程度有关。

红壤改良措施包括植树造林、平整土地、客土掺砂、加强水利建设、增加红壤有机质含量、科学施肥、施用石灰、采用合理的种植制度等。可以增施氮、磷、钾等矿质肥料,施用石灰降低红壤酸性;合理耕作;选种适当的作物、林木,种植绿肥是改良红壤的关键措施;旱地改水田,减少水土流失并有利于有机质积累,提高红壤生产力;保护植被,防治侵蚀,凡坡度大于25°的陡坡应以种树种草为主,小于25°的坡地根据陡缓状况修建宽窄不等的等高梯地或梯田种植。红壤-可种植物:种红壤一般可以种植稻米、茶、丝、甘蔗,山地还适于种植杉树、油桐、柑橘、毛竹、棕榈等经济林木。红壤的酸性强,土质粘重是红壤利用上的不利因素,可通过多施有机肥,适量施用石灰和补充磷肥。

(一)红壤

具有红壤土类中心概念及赋予的典型特征,大部分已开垦利用,是红壤地带重要的农林垦殖基地。表土有机质含量一般,一般养分含量不高,有效磷极少,粘重,保水保肥力差,耕性较差,有酸、粘、瘦的特性。

(二)山地红壤

山地红壤分布区气候干湿季分明,矿物质风化强烈,有机质分解快,生物循环作用较强,土体干燥,在剖面中,表土有机质含量少。表层呈棕色或红棕色,下层为黄红色或红带紫色。土层较薄。表土为壤土质,团粒结构;底土质地粘重,结构粗糙。呈酸性反应,PH值6.0以下,这类土壤目前多被辟为农田。自然植被除尚有小片云南松外,多为河谷灌丛草坡。在山地红壤种植植被可以改良土壤,引根深生,进而控制雨后径流,保持水土。

(三)棕红壤

上层厚薄不一,棕红壤的富铝化作用强度不如红壤。

石灰土

石灰(岩)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在碳酸岩类风化物上发育的土壤。多为粘质,土壤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均高,土体与基岩面过渡清晰。是我国南方亚热带地区石灰岩母质发育的土壤,一般质地都比较粘重。

云南土壤

第三篇: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四、实习内容

我们班于2013年6月30日开始为期6天的土壤学实习,当天下午首先进行了小组分组,将全班分为五个小组,我们是第五组,然后老师在室内为我们讲解关于实习的各项准备工作和这一周实习大概内容以及在实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各个事项等。

(一)室内主要土壤类型剖面的观察与识别

时间:2013年7月1日上午 地点:贵州大学南区土壤学实验室

上午的安排是在室内观察主要土壤类型的剖面。实验室有很多地方的土壤剖面,比如说广东的红壤(花岗岩下层)、云南的红壤(玄武岩)等。实验室里还有各种土壤的简介,它们有赤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棕壤、黑钙土、栗钙土、灰钙土、盐土、碱土、黑垆土、褐土、白浆土、紫色土、石灰土、灌淤土、水稻土等。以下是部分土壤类型剖面主要特点和分布情况。

石灰土以母岩分化以化学溶蚀为主,碳酸钙在成土过程中被不断地淋溶,但在土体中仍残留有一定的碳酸钙,其数量一般随剖面的深度而增加;石灰土富含钙质,植物有机质腐殖化后,由于钙质的凝聚作用,使腐殖质较多地在土壤中积累。

石灰土的剖面特征是:腐殖质层(A)比较明显,暗灰棕色至灰黑色,多为粒状结构;其下为棕色、红棕色地淀积层(B)块状或棱块状结构,土体浅薄,一般厚度30-50厘米;一般剖面都有石灰反应,并随深度而加强,它分为黑色石灰土、黄色石灰土、棕色石灰土和红色石灰土共4个亚类。

赤红壤是我国南亚热带季雨林形成的强脱硅富铝化土壤,主要分布在广东西部和东南部、福建东南部、台湾中南部、云南南部,其特点是:富铝化作用和生物积累较砖红壤弱,但比红壤强,土壤的淋溶强度介于红壤和砖红壤之间,表现明显的过度性质。赤红壤划分为赤红壤、黄色赤红壤、赤红壤性土三个亚类。

黄壤是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发育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分布于本区东部和北部的贵州高原,是中国最主要的黄壤分布区。黄壤是亚热带湿润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富含水合氧化铁(针铁矿)的黄色土壤,与红呈壤分布于同一气候类型区,但其分布区年均温稍低而年雨量稍高。黄壤的土壤富铝化程度低于红壤,而酸度通常略大于红壤。正常发育的黄壤,腐殖质含量较高,但本区植被破坏较为严重,已成为中国生态问题突出的贫困地区之一。黄壤土类划分4个亚类,本区分布有3个。黄壤亚类具土类典型特征;漂洗黄壤亚类为具侧向漂洗层的黄壤,A-E-B-C构型;黄壤性土亚类为具A-(B)-C构型的弱发育土壤。

盐土含水溶性盐类较多的低产土壤。表面有盐霜或盐结皮;pH值一般不超过8.5。盐土中常见的水溶性盐类有钠、钾、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碳酸盐和碳酸氢盐等。盐土主要分布于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的干旱、半干旱地区及沿海地区。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的黄淮海平原和晋、陕河谷平原,东北的松辽平原,西北的甘肃、新疆、青海,以及内蒙古等地和滨海地区。根据成土过程及土壤性态特点,可分为草甸盐土、滨海盐土、沼泽盐土、洪积盐土、残余盐土、碱化盐土6个亚类。

紫色土育于亚热带地区石灰性紫色砂页岩母质土壤。全剖面呈均一的紫色或紫红色,层次不明显。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亚热带地区,以四川盆地为主。紫色土是在频繁的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下形成的,其过程特点是:物理风化强烈、化学风化微弱、石灰开始淋溶。紫色土土层浅薄,通常不到50 厘米,超过1米者甚少。一般含碳酸钙,呈中性或微碱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低,磷、钾丰富。

紫色土分为酸性紫色土、中性紫色土和石灰性紫色土三个亚类。

酸性紫色土分布在长江以南和四川盆地广大低山丘陵。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相对较高,磷、钾稍低。土壤呈酸性,pH小于5.5,盐基饱和度较低。

中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土层较酸性紫色土薄,约30至60cm,碳酸钙含量小于30g/kg,pH值约为7.5,肥力水平较高,但有机质、氮、磷稍显不足。

石灰性紫色土主要分布在四川盆地及滇中等地,土质疏松,碳酸钙含量大于6%,土壤有机质在10g/kg左右,氮、磷低,锌、硼严重缺乏,土体浅薄,保水抗旱能力差。

水稻土是指发育于各种自然土壤之上、经过人为水耕熟化、淹水种稻而形成的耕作土壤。这种土壤由于长期处于水淹的缺氧状态,土壤中的氧化铁被还原成易溶于水的氧化亚铁,并随水在土壤中移动,当土壤排水后或受稻根的影响(水稻有通气组织为根部提供氧气),氧化亚铁又被氧化成氧化铁沉淀,形成锈斑、锈线,土壤下层较为粘重。

水稻土在我国分布很广,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5,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平原、河谷之中,尤以长江中下游平原最为集中。水稻土是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特殊土壤,是我国一种重要的土地资源,它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可种植小麦、棉花、油菜等旱作。

(二)野外土壤剖面观察

时间:2013年7月1日下午 地点:校园西村

本站主要是为让大家熟悉质地的鉴别,检测土壤的酸碱度,掌握碱性土壤的石灰反应的测定等。

土壤测定结果如下表:

7月2上午黔中路干邻坡,牛家庄

7月2下午麦乃村、孟关(方解石的测定)、杨梅水库、青岩老蚌河(河水及土壤的测定)、青岩堡 7月3关岭坝岭河大桥下 黄果树 7月4日花溪河旁 桃园 公路旁 7月5 花溪政府周围3个地方 五.实习总结

第四篇: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教学实习》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林学班级:小组号:03实习单位:下蜀林场指导老师2010.12.25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土壤学实习报告。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了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实习时间2010.12.20至2010.12.26实习地点学校和下蜀林场实习的内容及安排:第一阶段:老师讲解实习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及调查区资料阅读第二阶段:地形图、罗盘仪的使用训练;土壤路线调查;标准地土壤调查第三阶段:室内资料整理,写小结每班5-6人为一组,分组实习每组3-4个土壤剖面,进行剖面观察记载每组配置的工具如下:铁锹、十字镐、手锄、罗盘仪、背包、pH指示剂、速测盒、布袋、剖面记载表、小刀、皮尺、文件夹,GpS、海拔仪。实*结【林场概况】下蜀林场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19°14′,北纬31°56′。林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良好条件。林场坐落在宁镇山脉东段的武岐山、空青山南侧,宁镇山脉,低山丘陵区。本地的地带性植被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混交林,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黑松林、湿地松林、火炬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麻栎林、板栗林、油茶林、茶园等。林场的土壤类型大致有:①石质土②粗骨土③薄层土④黄棕壤⑤石灰土【实习概况】我们的主要行程在第二天:上午学校--下蜀林场--武岐山(山脚山腰各取了个典型剖面分析)下午空青山(山腰栎林和毛竹林各取一个剖面分析)沿途指导老师和林场负责人员给我们讲解林场的有关信息,结合实习第一天我们所翻阅的资料,对林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下是指导老师讲解的土壤剖面调查的内容及流程:①挖掘剖面的原则和方法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切面。不同的土壤有着不同的外部形态特征,它是土壤形成、发展和人类活动的结果。通过对土壤剖面的选定、挖掘和观察,可以初步了解该土的特性,鉴定其肥力,再结合室内分析作为合理利用、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挖掘土壤剖面是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的基本手段。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首先在有代表性的地点(不能靠近路旁或刚施过肥的地方)挖掘土坑,土炕的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一般要有80-100公分,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面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观察完毕后,将心土及表土依次分别放回土坑中压实填平。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实习报告《土壤学实习报告》。我们在每个观察地点都挖掘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我们小组一共挖了四个剖面,下面是对其简单描述,(具体内容请参见土壤调查记载表):剖面一:地点:武岐山地形:下坡底部地势:海拔130米以上母质:第四纪沉积物下属黄土排水情况了良好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下蜀黄土为母质的粘磐黄棕壤,剖面中有棕色或红棕色的B层,即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剖面二:地点:武岐山地形:山腰平缓处地势:海拔140米以上母质:石英砂岩的坡积物排水情况良好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沙岩为母质的粗骨黄棕壤,沙粒含量尤其高,生产性不良;剖面三:地点:空青山地形:山腰平缓处地势:海拔270米以上母质:砂岩坡积物植被:以毛竹为主排水情况良好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毛竹林下的黄棕壤,植物根系很多,剖面上也有少量的灰白色的网纹;剖面四:地点:空青山地形:山腰地势:海拔220米以上母质:砂岩坡积物植被:以次生栎林为主排水情况良好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次生栎林下的黄棕壤,土层较疏松,分层不明显。【工作概况】在第三小组中,大家的工作井然有序,其中组长和另外两位男组员主要负责挖剖面和测量,另外两位女组员负责协助帮忙,我主要负责剖面的观察分析并记录和后续记载表的整理和总结。对剖面的观察和分析使我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加深了我对土壤的认识,锻炼了我的操作能力。后续材料的整理、剖面记载表的完善,让我对这次实习内容有了深刻理解,对课本知识有了良好巩固。【感想与体会】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下蜀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种土壤都是黄棕壤。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附:第三个剖面的记载表

第五篇: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在初步掌握了土壤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土壤的野外调查研究,以便掌握土壤调查的理论和技术,了解调查区土壤形成和分布规律,及土壤性状和林木生长关系,为今后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通过学习了土壤学这门课,我们对土壤有了大概的认识。这次实习的目的是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结合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当中的能力。具体的说,主要是为了了解各类土壤的剖面特征,学会观测分析土壤剖面的方法,熟悉挖土壤剖面的过程及土壤的采集。

实习时间

2010.12.20至2010.12.26

实习地点

学校和下蜀林场

实习的内容及安排:

第一阶段:老师讲解实习的目的要求和内容及调查区资料阅读

第二阶段:地形图、罗盘仪的使用训练;土壤路线调查;标准地土壤调查

第三阶段:室内资料整理,写小结

▶每班5-6人为一组,分组实习

▶每组3-4个土壤剖面,进行剖面观察记载

▶每组配置的工具如下:

铁锹、十字镐、手锄、罗盘仪、背包、PH指示剂、速测盒、布袋、剖面记载表、小刀、皮尺、文件夹,GPS、海拔仪。

实**结

【林场概况】

下蜀林场位于江苏省句容县境内,地理位置东经119°14′,北纬31°56′。林场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点是:干湿寒暑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林业生产的良好条件。林场坐落在宁镇山脉东段的武岐山、空青山南侧,宁镇山脉,低山丘陵区。本地的地带性植被为带有常绿成分的落叶混交林,人工林主要有:马尾松、黑松林、湿地松林、火炬松林、杉木林、毛竹林、麻栎林、板栗林、油茶林、茶园等。林场的土壤类型大致有:①石质土 ②粗骨土 ③薄层土 ④黄棕壤 ⑤石灰土

【实习概况】

我们的主要行程在第二天:上午 学校——下蜀林场——武岐山(山脚 山腰各取了个典型剖面分析)下午空青山(山腰 栎林 和毛竹林 各取一个剖面分析)沿途 指导老师和林场负责人员给我们讲解林场的有关信息,结合实习第一天我们所翻阅的资料,对林场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以下是指导老师讲解的土壤剖面调查的内容及流程:

① 挖掘剖面的原则和方法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向下挖掘后露出来的垂直切面。不同的土壤有着不同的外部形态特征,它是土壤形成、发展和人类活动的结果。通过对土壤剖面的选定、挖掘和观察,可以初步了解该土的特性,鉴定其肥力,再结合室内分析作为合理利用、施肥、改良土壤的参考。挖掘土壤剖面是在野外调查研究土壤的基本手段。对土壤剖面进行认真的、细致的观察研究,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肥力特性及其变化情况。因此,首先在有代表性的地点(不能靠近路旁或刚施过肥的地方)挖掘土坑,土炕的深度按实际需要而定,一般要有80—100公分,挖出的表土、心土分别放置两旁,挖好土坑后,把向阳的坑壁垂直削平,用为观察的一面,观察面上保持原状,不要践踏及堆放土壤。观察完毕后,将心土及表土依次分别放回土坑中压实填平。

②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描述:

土坑挖好后,用刀或铁铲把剖面削成垂直状态后,即可进行观察和记录。观察剖面时,应先从上而下划分出若干层次(一般以颜色、质地、松紧度、结构、根系分布等作为划分层次的依据)然后按层次观察土壤的形态、特征,并作好记录。观察项目主要有:土层厚薄、干湿度、颜色、质地、结构、松紧度、酸碱度、新生体、侵入体以及根系情况等等。

我们在每个观察地点都挖掘剖面来进行观察,因此很好地掌握了其原则和方法。我们小组一共挖了四个剖面,下面是对其简单描述,(具体内容请参见土壤调查记载表):

剖面一:地点: 武岐山地形:下坡 底部地势:海拔130米以上母质:第四纪沉积物下属黄土排水情况了良好 地下水位低 剖面特征:下蜀黄土为母质的粘磐黄棕壤,剖面中有棕色或红棕色的B层,即含粘粒量较多的粘化层,土体内有铁锰结核;

剖面二:地点:武岐山地形:山腰平缓处地势:海拔140米以上母质:石英砂岩的坡积物排水情况良好 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沙岩为母质的粗骨黄棕壤,沙粒含量尤其高,生产性不良;

剖面三:地点:空青山地形 :山腰平缓处地势:海拔270米以上母质:砂岩坡积物植被:以毛竹为主排水情况良好 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毛竹林下的黄棕壤,植物根系很多,剖面上也有少量的灰白色的网纹;

剖面四:地点:空青山地形 :山腰地势:海拔220米以上母质:砂岩坡积物植被:以次生栎林为主排水情况良好 地下水位低剖面特征:次生栎林下的黄棕壤,土层较疏松,分层不明显。

【工作概况】

在第三小组中,大家的工作井然有序,其中组长和另外两位男组员主要负责挖剖面和测量,另外两位女组员负责协助帮忙,我主要负责剖面的观察分析并记录和后续记载表的整理和总结。对剖面的观察和分析使我能更好的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问题,加深了我对土壤的认识,锻炼了我的操作能力。后续材料的整理、剖面记载表的完善,让我对这次实习内容有了深刻理解,对课本知识有了良好巩固。

【感想与体会】

通过几天的实习,让我收益颇多。从原先了解的关于土壤单方面的理论知识到实践,清楚直观地重新认识土壤是一个突破。在实习过程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巩固和提高了我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增加我们对土壤学新的认识。本次实习令我们加深了对所学课程的了解,更深刻认识到了学习该课程的意义,巩固了学习成果,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知识从感性认识升华到了理性认识,从抽象变得具体起来,我学习到了很多书上没有的东西,了解土壤学对实际农林生产的重要性。初步了解了下蜀主要地质地貌和所发育而成的土壤类型。在这里深深的感谢老师们的认真指导。

土壤如何从岩石发育到土壤是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阶段,且随着风化作用的进行,也在不断地发育。气候、植物、动物、人为因素对土壤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同一个地方的土壤的性质不会相差太大。受温度、母岩、环境的影响,地区和地区之间的土壤分布也是有联系的。从南到北,海南的土壤多为砖红壤,广东因其盛行干热风,降水少,所以多为赤红壤;江西、浙江、湖南一般是红壤;江苏是黄棕壤;山东是棕壤;河北、辽宁是暗棕壤;黑龙江是黑土壤或棕色针叶林土。因此分析土壤不能凭空,要根据该土壤在该区域所处的大环境大背景下加以分析。我们实习的几种土壤都是黄棕壤。每一种土壤都有适合生长的植物,植物也有适合自己生长的土壤,最优的选择是在适合的土质上种植适合的植物,如果不合适但又需要种植这样的植物,就需要用一些人工的办法,用化肥改变矿物含量,调节PH,灌溉水田,交叉种植等等,能增加产量。

在实习中初步掌握了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外出实习要对考察对象做一定的了解,合理安排考察路程和考察内容,注意研究的方法和工具的使用,一些考察的细节,充分认识到地质地貌考察和土壤剖面观测的必要性和艰苦性,激发了我们自己考察家乡和各地的典型地质地貌和土壤的兴趣。在自己动手实践了一番之后,我们对挖剖面有了深刻的体会,找好挖剖面的适合位置,大致的范围,挖的深度,是否垂直这些关系着能否挖好一个剖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技巧,灵活运用,是实践方法,也锻炼学习的能力,更是对可课本知识的良好巩固。同时,懂得和小组成员合作的重要性。这些都将对我们日后的学习乃至工作起到积极的作用。

附:第三个剖面的记载表

下载2016年土壤学实习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土壤学实习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1 一、实习意义土壤在农林生产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影响人类生存环境的重要因素。首先,土壤是植物......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综合实习报告专业班级:草业科学一班 姓名:崔西甜学号:20105885一、实习目的意义 实习目的:认识主要的土壤类型,了解土壤类型分化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掌握土壤剖面的挖掘技术,掌......

    土壤学实习报告

    土壤学实习报告 一.前言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土壤是农林业生产不可或缺的基地,土壤的性质不仅影响农林产品的产量,还影响......

    土壤学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是指各种人员实习期间需要撰写的对实习期间的工作学习经历进行描述的文本。它是应用写作的重要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意义实......

    土壤学实习报告(整理22篇)

    篇1:土壤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土壤圈是覆盖在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地的土壤所组成的一种连续体活覆盖体,通过它与其他圈层之间进行物质能量的交换。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具有......

    土壤学实习报告(精选五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土壤学实习......

    土壤学实习报告[大全五篇]

    土壤学实习报告(12篇)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你真正懂得怎么写好报告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土壤学实习报告,仅......

    土壤学实习报告(最终五篇)

    1.长武县 黑垆土 成土因素 母质:黄土母质疏松、深厚并含有丰富的矿质养分 植被:草原植被生长繁茂 人为因素:黑垆土在长期耕作和施肥的影响下,形成了特有的剖面构型。 成土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