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化学酸碱盐部分的学习技巧
初三化学酸碱盐部分的学习技巧
初三下学期后,开学后化学学习酸碱盐通常是孩子们最头疼的部分,因为这部分涉及的概念多、物质分类多、反应规律多、需要记忆的多、实际应用的多、题型变化多,因此要掌握这部分知识存在一定的困难。而酸碱盐又是中考化学考查的重点和难点,每年中考分值在20分左右。怎样才能学好这一部分呢?
1.紧扣课本,夯实基础知识
酸碱盐的学习能否顺利进行,要看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础知识是学好一切的根本,而基础知识源于课本,近几年课本上的内容考的越来越多。例如:俗名、用途、性质等等。酸碱盐主要讲了盐酸、硫酸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用途。只要把基础知识记牢了,做题就会灵活运用。例如:
(2013中考7)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其俗称是()
A.小苏打
B.熟石灰
C.生石灰
D.纯碱
分析:这道题就是直接考记忆的内容,考查俗名,要求知道几种重要物质的俗称,碳酸钠俗称纯碱、苏打;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消石灰;氧化钙俗称生石灰;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因此选D。
(2013中考14)下列物质质量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后,质量减小的是()
A.碳酸钙
B.氯化钠
C.浓盐酸
D.氢氧化钠
分析: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因此质量减小,选C。这就要求基础知识一定得记牢。
2.总结规律,加强理解记忆
酸碱盐这一部分可以说是对整个初中化学知识的运用与综合。它在化学基本概念、化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对酸碱盐基本性质的讲解,总结出学习化学的规律,即通过对具体一个事物的研究,掌握规律,继而得出一类事物的性质。同学们觉得酸碱盐难度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内容多,化学方程式多,性质多,不知道哪些物质能反应,怎么反应,觉得一团乱麻,无从下手,容易记混。因此,最好的办法就是总结规律,归类记忆。例如,写物质之间的反应方程式,先判断反应物的类别,根据酸碱盐的性质看能否反应,发生什么反应类型,根据化合价写出生成物化学式,就可以了。酸碱盐的化学性质牵涉的反应类型主要是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判断依据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判断依据是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溶解性表。这就要求熟练记忆几个知识点: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常见元素的化合价、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溶解性表。而关于有些知识点的记忆还可以编成顺口溜去记。下面对酸碱盐部分知识点总结如下:
置换反应能否发生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依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及溶解性表。
关于溶解性表我总结了记忆的方法,供大家参考:易溶盐钾、钠、硝酸、铵,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其他大多都不溶。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K、Ca、Na、Mg、Al、Ze、Fe、Sn、Pt、(H)、Cu、Hg、Ag、Pb、Au
嫁
给
那
美
女,新
铁
衣
嫌
轻,统
共
一
百
斤
还有化合价等这些都可以编成顺口溜记忆,在这就不一一赘述了。
3.归纳题型,提高做题能力
在复习中经常见到不少同学埋头于题海之中,耗费时间长却收效甚微。酸碱盐部分的题型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综合之下,和酸碱盐知识相关的题型大致有以下几种:可以说判断反应型、物质制备型、物质推断型、除杂型、鉴别型、探究型、计算型,这些是很具代表性的,它们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对于提高其他相关题型的应变能力,必将起到很好的辐射作用。掌握了基础知识,以不变应万变,就可以对付各种题型,提高应试能力。在题型归类的基础上,我们还要借助有关练习,学会分析方法、掌握答题思路、体验答题要点。这样,我们手里才能真正拥有一把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因为化学的东西比较多,很多都是以记忆为主,所以需要勤记多练,并能够不断的把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以点带面,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总之,酸碱盐部分的重点和难点是整个初中化学中耗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只有用正确的方法和进行必要的学习才能在即将到来的考试中做到成绩稳中有升,才能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轻松、更快乐!
第二篇:初三化学《酸碱盐》知识点总结
酸碱盐知识点
一、酸、碱、盐的组成酸是由氢元素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如:硫酸(H2SO4)、盐酸(HCl)、硝酸
3)
碱是由金属元素和氢氧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氨水(NH3·H2O)
盐是由金属元素元素(或铵根)和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如:氯化钠、碳酸钠 酸、碱、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原因:溶于水时离解形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二、酸
12(1)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2)金属 + 酸 → 盐 + 氢气
(3)碱性氧化物 + 酸 → 盐 + 水
(4)碱 + 酸 → 盐 + 水
(5)盐 + 酸 → 另一种盐 + 另一种酸(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12、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
(2)酸性氧化物+碱 → 盐+水(3)酸+碱 → 盐+水
(4)盐+碱 → 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注:①难溶性碱受热易分解(不属于碱的通性)如Cu(OH)2 2O2Fe(OH)2O3+3H2O
②常见沉淀↓BaSO4↓Cu(OH)2↓F e(OH)3↓Mg(OH)2↓BaCO3↓CaCO3↓ ③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当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物中有沉淀或有气体或有水生成时,复分解反应才可以发生。
1、定义: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应用:
(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2)处理工厂的废水(3)用于医药
3、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11
4(2)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
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
(3)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
pH<5.6的雨水为酸雨
一、常见的盐定义: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2二、粗盐提纯——去除不溶性杂质,得到的精盐中还含有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
1、实验步骤:溶解、过滤、蒸发
三、盐的化学性质
1、盐(可溶)+ 金属1 → 金属2 + 新盐(金属1比金属2活泼,K、Ca、Na除外)
2、盐 + 酸 → 新盐 + 新酸
3、盐 + 碱 → 新盐 + 新碱(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4、盐 + 盐 → 两种新盐(反应物需都可溶,且满足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酸:大多数都可溶(除硅酸H2SiO3不溶)
2、碱:只有氨水、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钡和氢氧化钙可溶于水,其余均为沉淀
3、盐: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都可溶;
氯化物除AgCl难溶外,其余多数均可溶;
硫酸盐除BaSO4难溶,Ag2SO4、CaSO4微溶外,其余多数可溶; 碳酸盐除碳酸钾、碳酸钠、碳酸铵可溶,其余都难溶。注:BaSO4、、AgCl 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
五、化学肥料
1、农家肥料:营养元素含量少,肥效慢而持久、价廉、能改良土壤结构
2、化学肥料(氮肥、钾肥、磷肥)
(1)氮肥作用:促进植物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促苗)。缺氮:叶黄
a、常用氮肥尿素CO(NH2)2:含氮量最高的氮肥(有机物)46.7%
b、NH4+的检验
试剂:碱(NaOH、Ca(OH)2等)、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
NH4NO3 + NaOH=NaNO3 +NH3 ↑+H2O
c、生物固氮:豆科植物的根瘤菌将氮气转化为含氮的化合物而吸收(2)钾肥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杆粗硬,抗倒伏(壮秆)。缺钾:叶尖发黄
常用钾肥KCl
草木灰:农村最常用钾肥(主要成分为K2CO3),呈碱性 K2SO4:长期使用会使土壤酸化、板结
(3)磷肥作用:促进植物根系发达,穗粒增多,饱满(催果)
缺磷:生长迟缓,产量降低,根系不发达
常用磷肥磷矿粉Ca3(PO4)
2钙镁磷肥(钙和镁的磷酸盐)
过磷酸钙 Ca(H2PO4)2和CaSO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
用。
重过磷酸钙 Ca(H2PO4)2如草木灰、熟石灰
4、复合肥:含N、P、K中的两种或三种
KNO3NH4H2PO4(NH4)2HP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
三、使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1、土壤污染:重金属元素、有毒有机物、放射性物质
2、大气污染:N20、NH3、H2S3、引起水体污染 :N、P过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赤潮、水华等现象
四、合理使用化肥
1、根据土壤情况和农作物种类选择化肥
2、农家肥和化肥合理配用
第三篇:初三化学酸碱盐复习教案解读
酸、碱、盐的复习
复习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复习课的深度、广度和容量是新授课教学所难以达到的,它不仅仅是帮助学生整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提高实践能力的好机会。以往的复习课,我很注重知识点的串讲和知识点的运用,但我发现学生只是习惯于做笔记,没有真正理解,所以复习效果不尽人意,更谈不上思维的创新和能力的提高。我想只要改变这种以老师为主的复习方法,将思维的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讨、自主总结、自主实都得到提高。
教学过程: 区别方法。
课前我做了大量准备工作,精心挑选了4组物质: a、稀硫酸、石灰水、硝酸铵溶液 b、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c、稀硫酸、石灰水、碳酸钠溶液 d、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钠溶液
交给实验老师准备好实验用具。我想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设置巧妙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启
课堂上,我将事先设计的4组物质在类别上有 有的组的同学翻出酸、碱、有的组的同学则各自思考„„
a(12、Fe(2)CaCO
3、CuSO 4(3)BaCl
2、CuSO 4(4)Na 2CO 3
(5)BaCl
2、石蕊溶液(7)Mg(OH2(8)Ba(OH2(9)CO
2、Ca(OH2(10)2 1)看颜色、Na 2CO 3(2)CuSO 4(3)Fe(4)测pH 值(5)(6)看颜色、NH 4NO 3(7)Ca(OH2(8)大理石、看颜色或CO 2(9)10)组内的物质反应
(1)HCl、石蕊溶液(2)H 2SO
4、石蕊溶液、CO 2(3)用组内(4)Na 2CO 3(5)大理石、酚酞溶液、H 2SO 4(6)CO
2、酚酞溶液(7)28)HCl、CO 2(9)HCl、酚酞溶液(10)组内的物质反应
d 组的方案有:(1)CuSO
4、Ca(OH2或 Ba(OH2(2)Fe、BaCl 2(3)Na 2CO
3、BaCl 2(4)石蕊溶液(5)AgNO
3、酚酞溶液(6)CuO、酚酞溶液(7)BaCl
2、石蕊溶液(8)Na 2CO
3、CuSO 4(9)NH 4NO
3、BaCl2(10)BaCl
2、AgNO 3 我将同学们的方案写在黑板上,不加评论。只是说:“这些方案的对与否,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检验一下。”同学们开始动手实验。
创设情景,再次探究,先动脑,再动手。有的同学边做实验,边发感慨:“这个方案简单,这个方案操作复杂,这个方案很妙,我没有想到„„”也有的同学
对于同学们提出的看法,我让他们说出理由,并再次质疑:“如何加以改正呢?”有了前面的讨论和实验,同学们很快说出了正确的方案。
实验结束后,我指着黑板上的方案,问:“每组的方案很多,大家能不能从诸方案中找出一个最佳方案?”学生本以为做完实验后就万事大吉,思维陷入一种停滞阶段。
再设置一个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掀起一个高潮。当出现一个新的问题后,他们马上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指出别人的不足,课堂辩论气氛热烈,已经下课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兴奋,化学复习课充满活力和智慧。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我改变以往的教学方法,采取创境设疑、注重创设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思维,有的学生没有动手实验,是这次探究活动的不足。
第四篇:酸碱盐推断题的技巧
解题思路一般是:
1.迅速浏览产生印象
2.抓特征,找突破口
3.顺藤摸瓜,顺推或逆推,把能推出的标注在题干上.4.大胆假设,若遇拿不定的要敢于假设继续下一歩
5.全面分析,验证确认,把推出的答案带入原题验证,确定答案的正确性。
基础知识储备:
1.物质颜色小结
(1)固体颜色:
黑色固体:Fe粉、C粉、CuO、MnO2、Fe3O4、红色:Cu、Fe2O3
(2)溶液颜色:
蓝色:CuSO4、Cu(NO3)2、CuCl2
浅绿色:FeCl2、Fe(NO3)2、FeSO4
黄色:FeCl3、Fe(NO3)3、Fe2(SO4)3
(3)沉淀颜色:
白色沉淀:BaSO4、AgCl、CaCO3、BaCO3、Mg(OH)2
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不溶于水但溶于酸的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
蓝色沉淀:Cu(OH)2
(4)特殊气味和燃烧火焰颜色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SO2、HCl、NH3
有毒的气体:CO
密度最小的气体:H2
燃烧火焰颜色:淡蓝色:S、H2
蓝色:CO、CH4
蓝紫色:S
2.物质用途小结
CO2:灭火、汽水、温室化肥、参与光合作用、使紫色石蕊变红、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固体俗称干冰,用于人工降雨、致冷剂
Ca(OH)2:建筑材料、改良酸性土壤、波尔多液、改良酸性土壤的碱、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CaCO3:建筑材料、补钙剂
CaO:食品干燥剂、建筑材料
NaHCO3:发酵粉的主要成分(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NaCl:调味、防腐剂、腌渍食品、生理盐水(0.9%)、公路融雪剂。
NaOH:肥皂、石油、造纸、(固体可作干燥剂)
CO:能源、冶炼金属、有毒、可以燃烧的气体氧化物
O2:支持燃烧、供给呼吸
H2:最清洁能源、冶炼金属
用于冶炼金属的气体(还原性):CO、H2、C
常用作金属除锈的是:稀盐酸、稀硫酸;
存在于人体的胃液中帮助消化的酸:盐酸;
广泛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的物质:NaOH(碱)、Na2CO3(盐)
干燥剂:浓硫酸、固体氢氧化钠(NaOH)、生石灰(食品干燥剂)
可用作治疗胃酸过多的:氢氧化铝、氢氧化镁、碳酸氢钠;
常见的可燃性气体有CH4、CO、H2
3.物质之最小结
密度最小的气体,最清洁的燃料:H2
最简单的有机物:CH4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Al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N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O
导电性最好的金属:Ag
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C
天然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C)
最常见的液态物质、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H2O
常见的氧化物:CaO、CuO、Fe2O3
H2O、CO2、CO
4.物质组成小结
常温下是液态且组成相同的化合物是H2O和H2O2
常温下是气态且组成相同的化合物是CO和CO2
常温下是固态且组成相同的化合物是Fe2O3和Fe3O4
5.物质俗称小结
CaO:
生石灰、NaOH:
火碱、烧碱、苛性钠、Na2CO3:纯碱、苏打
Ca(OH)2:熟石灰、NaHCO3:小苏打、大理石、石灰石的主要成份是CaCO3
铁锈的主要成分Fe2
O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H4、煤气的主要成分
CO
6.特殊条件的化学反应
①通电
:2H2
O2H2
↑+
O2↑
②高温:
分解反应CaCO3
CaO
+
CO2
↑
置换反应C+
2CuO
2Cu
+
CO2
↑
化合反应
C+CO2
2CO
炼铁原理3CO+
Fe2
O3
2Fe
+
3CO2
③MnO2为催化剂:2H
2O
22H
2O+O
2↑、2KClO32KCl
+
3O2
↑
④点燃:有O2参加的反应
7.物质的转化
酸→新酸:途径:酸+盐→新酸+新盐
碱→新碱:途径:碱+盐→新碱+新盐
沉淀+酸→其他(盐或二氧化碳或水)
第五篇:酸碱盐专题复习题
酸碱盐复习
一、常见的酸碱盐及其物理性质:
1、氢氧化钠、浓硫酸有很强的腐蚀性,使用时要注意;且它们有很强的吸水性,可用作气体干燥剂,例如氢氧化钠可以干燥,浓硫酸可以干燥等气体。
2、浓硫酸在稀释时会放热,且具有很强的腐蚀性,因此正确的稀释方法是
例题
1、下列物质敞口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而质量增加的是()
A.浓硫酸B.饱和氯化钠溶液C.氢氧化钙固体D.浓盐酸
例题2某同学在实验中由于违反了实验规则,皮肤上溅了一些浓硫酸,以下处理方法:①用较多的水冲洗②用氢氧化钠溶液冲洗③用布拭去皮肤上的浓硫酸④涂上3%-5%的NaHCO3溶液,你认为正确的顺序为()A、③②④B、③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例题3下列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药剂有①NaOH②Na2CO3③NaHCO3④肥皂水⑤Al(OH)
3A.①③B.②④C.①⑤
二、酸的化学性质:
1、酸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除K、Ca、Na)反应生成氢气:
3、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4、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和
例如:用稀盐酸出去铁锈:
例题1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的原因是()
A、组成中都含氢元素 B、组成中都含有酸C、水溶液中都有氢离子 D、水溶液都有酸味
例题2洗涤内壁附有难溶性碱的下列仪器的正确方法是()
A、用蒸馏水洗B、用稀HCl洗C、先用稀HCl洗,再用水洗D、用NaOH溶液洗
例题3检验某溶液是不是酸时,不能选用的试剂是()
A、无色酚酞试液B、紫色石蕊试液 C、碳酸钠溶液 D、锌粒
三、碱的化学性质:
碱能使酸碱指示剂显示不同的颜色:
1、碱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生成2、碱能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和;
例如:氢氧化钠溶液放置在空气中会变质:;
例题1某一无色溶液具有如下性质: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可产生蓝色沉淀②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③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据以上推断,此溶液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澄清石灰水C.氯化钙溶液D.盐酸
四、盐的化学性质:
1、盐能与酸反应:例如:HCl+Na2CO3;
2、盐能与碱反应:例如: NaOH+CuCl23、盐能与盐反应:例如: BaCl2+MgSO4;
例题1热水瓶中有较多水垢时,某学生欲用家中现有物质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和氢氧化镁),你认为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用热碱水浸泡后洗净B、用洗涤剂浸泡后洗净C、用食醋浸泡后洗净D、用食盐水浸泡后洗净
五、复分解反应:
1、定义:两两互换,价不变。
2、注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3、发生的条件:生成物中有
4、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
常见的沉淀物有(9种):、、、、、、,其中 例题1下列物质中有一种物质能与其它三种物质发生反应,该物质是()A、石灰石B、稀盐酸C、硝酸银D、烧碱
例题2氯化钙溶液中含有少量盐酸,欲将盐酸除去,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钙溶液,则应向溶液中加入()A、纯碱B、氢氧化钠溶液C、硝酸钾溶液D、石灰石 例题3已知某无色溶液里含有硫酸,则该溶液中还可能含有的物质是()A、硫酸铜B、氯化钡C、硫酸锌D、氢氧化钠 例题4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 A氢氧化钠和氯化铁B硝酸银和盐酸 C碳酸钡和氯化钙D 碳酸银和稀硝酸
六、溶液的酸碱度—pH1、酸碱度示意图:
2、当7时,溶液显酸性,且pH越当7时,溶液显中性;
当7时,溶液显碱性,且pH越
3、测量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用pH试纸:
思考: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其酸碱度怎么变化,用曲线表示?
例题1:某种消化药片的有效成分是氢氧化镁,能减缓胃酸过多引起的疼痛。在氢氧化镁与胃酸作用的过程中,胃液pH变化的情况是()
例题2 使用pH试纸测试醋酸溶液的pH时,若先用蒸馏水将试纸润湿,再将待测溶液滴在试纸上,则测得的pH 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A、变大B、不变C、变小D、不能确定
例题3不同物质的溶液的酸碱性不同,根据下表PH的情况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pH<7一定是酸的溶液B.pH>7 一定是酸的溶液C.pH=7一定是酸的溶液D.盐的溶液可能显酸性、碱性或中性
例题1一无色溶液能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生成了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此无色溶液为()A、一定是硝酸银溶液B、一定是稀硫酸 C、一定是可溶性的含SO42-的物质D、无法确定
例题2查阅资料知道,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某同学为了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设计了右图的实
验。
(1)实验过程中看到的现象是。
(2)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不完整,还需验证鸡蛋壳的主要成分属于钙盐,方法是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加入(填字母)。
A.Na2CO3溶液B.AgNO3溶液C.NaCl溶液D.Ca(OH)2溶液
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玻璃片
盐酸
中考题型训练
碎鸡蛋壳
1.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CO2B.HClC.NH3·H2OD.K2SO4 2.下列物质能共存于同一溶液中,且无色透明的是
A.NaOH、NaNO3、K2SO4B.CuSO4、MgSO4、KClC.Ba(OH)
2、H2SO4、NaClD.NaCl、AgNO3、HNO
3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之一。以下对该反应的部分见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NaHCO3不属于盐C.反应物中只有一种氧化物D.该反应可获得氮肥
4.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见右下图。下列有关认识错误的是 ..A.反应结束时溶液的pH=7
B.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C.酸与碱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D.该微观图还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5.6.以下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
①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蓝色,证明该溶液呈碱性② 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该溶液是硫酸溶液
③ 某白色固体与熟石灰混合后加热,产生可使湿润的pH试纸变蓝色的气体,证明该固体是铵盐④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的集气瓶中,火焰熄灭,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 A.①③B.③④C.①④D.①②③④ 7.化学反应要符合一定的原理和条件,下列认识正确的是()A.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一定有单质参加或生成B.置换反应只能发生在金属与金属的化合物之间C.复分解反应要有沉淀或气体或水生成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8.下列各组物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共存,而且加入酚酞显红色的是()
A.NaOH、CuSO4、H2SO4B.NaCl、Na2SO4、NaHSO4C.NaCl、Ba(NO3)
2、HClD.NH4NO3、NaOH、NaSO
49.按酸、碱、盐、氧化物的分类,下列各组物质属于同一类别的是()A.氯化钠和碳酸钙B.氢氧化钠和硝酸钾C.氧化镁和氯化氢D.氧化钙和氢氧化钙
10.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鉴别开来,这种试剂是()A.氯化钡溶液B.碳酸钠溶液C.酚酞溶液D.石蕊溶液
11.我国南方一些地区,农民有时会向农出撒些熟石灰,以调节土壤的pH。这些地区土壤的pH可能是()A.=7B.>7C.<7D.无法确定
12.向结有水垢的热水瓶中加入稀盐酸,水垢溶解脱落;向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Na2CO3溶液,又有白色沉淀出现,这种水垢可能含有
A.BaSO4B.CaCO3C.K2CO3D.AgNO3 13.下列各组溶液,相互能发生反应的是()A.碳酸钾和硝酸钡B.硝酸钡和盐酸 C.氢氧化钠和碳酸钾D.硫酸钠和碳酸钾
14.下列方法能够将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区别开的是()A.分别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分别通入CO2C.分别滴加氯化钠溶液D.分别滴加稀盐酸
15.按要求完成以下化学方程式:
(1)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混合:。
(2)Ag、Al、Na2SO4溶液、稀H2SO4两两混合后能发生的某个反应:。(3)FeS2与空气中的O2在高温条件下生成Fe2O3和一种刺激性气体的反应:
16.通过海水晾晒可得粗盐,粗盐除NaCl外,还含有MgCl2、CaCl2、Na2SO4以及泥沙等杂质。以下是制备精盐的实验方案,各步操作流程如下:
BaCl2NaOH①
过量
过量
Na2CO3过量
粗盐
②③④
HCl
⑥
蒸发、结晶、烘干
⑦
精盐
(1)在第①步粗盐溶解操作中要用玻璃棒搅拌,作用是。
(2)第②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粗盐中的(填化学式,下同),第⑥步操作的目的是除去滤液中。
(3)第⑤步“过滤”操作中得到沉淀的成分有:泥沙、BaSO4、Mg(OH)
2、(填化学式)。
(4)在第③步操作中,选择的除杂的试剂不能用KOH代替NaOH,理由是
17、有三瓶无色透明的液体,分别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水。请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把这三瓶液体区分开来,并将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填写在下表中。提示:碳酸钠俗称“纯碱”,其水溶液显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