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反应原理作业本答案
专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
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1.C2.(1)A(2)C(3)B3.C4.D5.C6.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大mol·L-1·s-1或mol·L-1·min-1或mol·L-1·h-1 7.0.1mol·L-1·min-10.2mol·L-1·min-10.3mol·L-1·min-1A+2B3C 8.D9.A10.(1)A、BC(2)3mol·L-1·min-12mol·L-1·min-13mol·L-1·min-1(3)3A+2B3C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1.C2.A3.A4.C5.C6.(1)增大增大H2的浓度,反应速率增大(2)不变容器容积不变,H2、I2和HI的浓度都不变(3)减小容器容积增大,H2、I2和HI的浓度均减小7.A8.B9.C10.(1)025mol·L-1·min-1(2)025mol·L-1·min-1(3)前2min比较快。因为前2min内溶液中的H+浓度比后4min内溶液中的H+浓度大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二)1.D2.C3.B4.D5.C6.D7.增大减小增大增大增大
8.A使用催化剂能增大反应速率,而汽车排气管的压强无法改变,温度也已经很高9.A10.B 第二单元化学反应的方向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方向
1.D2.B3.C4.C5.C6.(1)吸热,体系混乱度增大(2)放热,体系混乱度减小(3)放热,体系混乱度增大7.前者是熵减小的反应,而后者是熵增大的反应8.B 9.D10.A 2.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 1.C2.C3.D4.A5.C6.B7.D8.B9.略 3.化学平衡状态
1.A2.C3.D4.D5.A6.D7.A8.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9.可逆反应都有一定的限度,1molN2和3molH2混合反应时,生成的NH3总是少于2mol,因此放出的热量总是小于924kJ10.C11.A 4.化学平衡常数
1.D2.C3.A4.C5.B6.(1)K=c2(CO)c(CO2)(2)K=c2(HI)c(H2)·c(I2)(3)K=c(CO2)c(CO)7.C8.C9.K=7.32×10-3,N2:5mol·L-1,H2:15mol·L-1 第三单元化学平衡的移动 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D2.C3.C4.C5.(1)m+n<p(2)固或液(3)逆反应方向6.A 7.D8.A9.加水稀释加入AgNO3溶液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B2.B3.B4.B5.B6.A7.(1)加深(2)逆反应方向
8.增大正反应方向减小正反应方向增大不移动减小正反应方向增大逆反应方向减小正反应方向增大不移动9.C10.(1)放(2)< 4.化学平衡移动原理的应用
1.C2.B3.(1)B(2)C(3)D4.B5.A6.升高温度增大SO2或O2浓度,同时减小SO3浓度7.(1)能。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均能使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不能。催化剂只能缩短达到平衡所需的时间,不影响化学平衡(3)能。增大压强能使合成氨反应平衡正向移动(4)不能。温度升高不利于合成氨反应平衡正向移动8.C 9.(1)a(2)吸(3)b 专题2检测题
1.B2.D3.C4.D5.C6.D7.C8.B9.A10.B 11.B12.A13.C14.C15.B16.2mol·L-1·min-11mol·L-1·min-1 2mol·L-117.(1)①8②-196③008④22895%(2)>
18.(1)0.05mol·L-1(2)③⑤④19.(1)0002(2)K=c2(NO2)c(N2O4)(3)吸热(4)略20.(1)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1和2(或4和5)(2)1、3、4、6、8(或2和5)(3)反应温度6和7,8和9(4)可能是硫酸过量,金属全部反应,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使等体积溶液的温度升高值相近21.30% 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一单元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A2.D3.B4.B5.B6.B7.B8.C9.A10.②①③ ④11.电离程度有差异取等体积、等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氨水分别做导电性实验前者灯泡的亮度比后者的亮相同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与氨水,前者电离程度大 2.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B2.B3.A4.C5.A6.C7.C8.C9.B10.A 11.平衡移动H+数目c(H+)c(CH3COO-)电离平衡常数电离度溶液的导电能力加NaOH(s)右移减少减小增大不变增大增大通HCl(g)左移增多增大减小不变减小增大加NaAc(s)左移减少减小增大不变减小增大加Na2CO3(s)右移减少减小增大不变增大增大微热右移增多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增大加冰醋酸右移增多增大增大不变减小增大加水右移增多减小减小不变增大减小12.(1)0001mol·L-1(2)小于因为氨水为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程度越小,所以1mol·L-1氨水与01mol·L-1氨水中c(OH-)之比小于1013.(1)NH3+H2ONH3·H2OH2O、NH3、NH3·H2O(2)NH3·H2ONH+4+OH-,H2OOH-+H+NH+
4、OH-、H+(3)向右移动NH3、NH3·H2O、OH-浓度减小,NH+
4、H+浓度增大(4)取少量氨水,滴加酚酞,溶液显红色。再加少量氯化铵晶体,如果颜色变淡,说明氨水中存在电离平衡 3.常见的弱电解质
1.D2.D3.A4.D5.C6.B7.B8.A 9.采取措施电离常数平衡移动电离程度n(OH-)c(OH-)微热增大向右增大增大增大加少量同浓度稀氨水不变不移动不变增大不变加少量同浓度盐酸不变向右增大减小减小加水不变向右增大增大减小通入少量氨气不变向右减小增大增大10.10%11.1.33×10-3mol·L-1,0.75×10-11mol·L-1 第二单元溶液的酸碱性 1.溶液的酸碱性
1.A2.A3.C4.D5.C6.C7.B8.A9.B10.B 11.C12.D13.A14.C15.(1)不正确。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相当于将待测液稀释。如果测定的是中性溶液,则不会产生误差(2)两者的pH均偏大,且后者误差较大 2.酸碱中和滴定
(一)1.C2.C3.D4.A5.A6.B7.C8.A9.(1)3.2(2)D 10.01233mol·L-111.(1)BDCEAF(2)减小误差(3)锥形瓶内溶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后仍为无色(4)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12.C 3.酸碱中和滴定
(二)1.B2.C3.B4.B5.(1)偏高(2)偏低(3)偏高(4)偏低(5)偏低(6)偏低(7)偏低(8)偏高(9)偏高(10)偏高6.(1)天平、小烧杯、药匙(2)小烧杯、玻璃棒、250mL容量瓶、胶头滴管(3)碱式滴定管(或移液管)(4)左酸右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的变化(5)0.4020mol·L-1(6)98.05%7.D8.D 第三单元盐类的水解
1.盐类的水解规律
(一)1.B2.D3.D4.B5.D6.B7.A8.D9.B10.D 11.C12.B13.B14.(1)碱性,CH3COO-+H2OCH3COOH+OH-(2)酸性,NH+4+H2ONH3·H2O+H+(3)中性(4)酸性,Cu2++2H2OCu(OH)2+2H+(5)碱性,CO2-3+H2OHCO-3+OH-(6)碱性,HCO-3+H2OH2CO3+OH-15.酸性
碱性中性16.(1)H2OH++OH-CH3COOHH++CH3COO-CH3COO-+H2OCH3COOH+OH-(2)7(3)Na+Cl-(4)CH3COOH、CH3COO-2.盐类的水解规律
(二)1.D2.C3.A4.B5.C6.C7.C8.C9.B10.A 11.②①③⑧⑦⑥⑤④12.滴有酚酞的碳酸氢钠溶液加热后颜色加深,是因为加热促进水解,使c(OH-)增大;停止加热后温度降低,水解程度减弱。而乙同学加热碳酸氢钠溶液时,碳酸氢钠分解为碳酸钠,溶液碱性增强13.(1)A++H2OAOH+H+(2)HB-+H2OH2B+OH-14.(1)BmAn(2)Am-Am-+H2OHA(m-1)-+OH-3.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一)1.B2.A3.C4.A5.A6.D7.B8.B9.B10.C 11.D12.D13.⑤④②③①①③②⑤④14.(1)DF(2)CE(3)A(4)B15.从左至右,从上至下依次为:向右、增大、增大;向右、减小、减小;向右、减小、增大;向右、减小、减小;向左、增大、增大;向左、增大、减小;向右、减小、减小16.红CO2-3+H2OHCO-3+OH-,HCO-3+H2OH2CO3+OH-溶液红色加深加热促进水解,OH-浓度增大 4.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二)1.B2.B3.A4.B5.D6.A7.D8.B9.少量稀盐酸防止Fe2+被氧化10.ClO-+H2OHClO+OH-,溶液中酸性增强,使平衡向正方向移动,c(HClO)增大,漂白效果增强11.(1)NH4Cl①(2)NH4Cl、NH3·H2ONH4Cl、HCl(3)小于大于12.草木灰水溶液呈碱性,使一部分铵态氮肥变成氨气因挥发而损失 第四单元沉淀溶解平衡
1.沉淀溶解平衡
1.B2.B3.A4.C5.C6.C7.C8.B9.D10.C 11.AgCl(s)溶解沉淀Cl-(aq)+Ag+(aq)Ksp=c(Ag+)·c(Cl-);Mg(OH)2Mg2++2OH-Ksp=c(Mg2+)·c2(OH-)12.Mg(OH)2Mg2++2OH-,加入醋酸钠时,醋酸钠水解呈碱性,使溶解平衡向左移动,所以氢氧化镁的质量略有增加;加入氯化铵时,氯化铵水解呈酸性,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所以氢氧化镁的质量减少13.有。取上层清液滴加Na2S溶液,又产生黑色沉淀14.白色淡黄色黄色AgCl、AgBr、AgI的溶解度依次减小15.③④①②16.(1)饱和动态平衡(2)不饱和继续溶解(3)过饱和有沉淀析出
2.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一)1.C2.B3.C4.D5.(1)错(2)对(3)错6.(1)氢氧化铝具有两性,其电离方程式如下:H2O+AlO-2+H+Al(OH)3Al3++3OH-。由于其电离程度相当微弱,绝大多数Al(OH)3在水中并不溶解。当加入强酸时,H+中和了碱式电离中产生的OH-,从而破坏了氢氧化铝的电离平衡,使平衡向生成OH-的方向移动,这样氢氧化铝就在强酸中溶解了。同理,当加入强碱溶液时,OH-中和了酸式电离中产生的H+,使平衡向酸式电离方向移动,这样氢氧化铝在强碱中也溶解了(2)因为CO2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溶于水的CO2有少量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只有微弱的电离。碳酸钙在水中存在溶解平衡。向未加氨水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在溶液中形成的CO2-3浓度很小,不足以和Ca2-结合生成沉淀。但向滴有氨水的氯化钙溶液中通入CO2时,形成的碳酸电离出的H+和NH3结合生成NH+4,使碳酸的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溶液中的CO2-3浓度增大,使碳酸钙在水中的溶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因而会看到大量的白色沉淀7.D8.(1)CaSO4Ca2++SO2-4,Na2CO3CO2-3+2Na+,Ca2++CO2-3CaCO3↓(2)CaSO4+CO2-3CaCO3↓+SO2-4(3)CaSO4的Ksp(1.96×10-4)大于CaCO3的Ksp(8.7×10-9)(4)BaSO4在CO2-3浓度较大的溶液中能生成BaCO3,达到平衡后,移走上层清液,再加饱和碳酸钠溶液。如此反复处理,BaSO4即可大部分转化为BaCO3 3.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二)1.(1)FeSFe2++S2-,2H++S2-H2S↑,加入盐酸后,S2-与H+结合生成硫化氢气体,使溶解平衡向右移动,FeS不断溶解(2)CaCO3Ca2++CO2-3,CH3COOHCH3COO-+H+,CO2-3+2H+CO2↑+H2O,使溶解平衡不断向右移动(3)Mg(OH)2Mg2++2OH-,NH+4+H2ONH3·H2O+H+,H++OH-H2O,NH4Cl水解呈酸性,H+与OH-结合成难电离的H2O,促使Mg(OH)2不断溶解2.(1)2SO2+O2+2CaCO3+4H2O2(CaSO4·2H2O)+2CO22SO2+O2+2Ca(OH)2+2H2O2(CaSO4·2H2O)(2)Ca(OH)2微溶于水,澄清石灰水中Ca(OH)2浓度小,不利于吸收SO23.PbS可溶性的硫化物 专题3检测题
1.C2.B3.D4.C5.B6.A7.C8.D9.B10.B 11.A12.A13.A14.C15.B16.B17.C18.B19.A 20.C21.(1)酸性<Ag++H2OAgOH+H+抑制(2)酸性Al3++3H2OAl(OH)3+3H+Al2O3(3)NaOH22.(1)碱性>(2)酸性<(3)中性>(4)<>23.ADE24.(1)10-1410-12(2)2∶9(3)000425.(1)D(2)C(3)①NH3·H2ONH+4②NH+4H+ 总复习题
1.D2.C3.B4.A5.C6.D7.A8.B9.D10.D 11.A12.D13.B14.B15.B16.A17.C18.C19.C 20.B21.D22.B23.B24.A25.B26.D27.D28.B 29.C30.C31.B32.A33.A34.B35.AD36.D37.<适宜的温度和较高的压强38.(1)4AgNO3+2H2O通电4Ag+O2↑+4HNO3(2)Ag2.16g(3)O2112mL39.(1)O2、SO2(2)0.55mol·L-1·s-1(3)5mol·L-1 40.(1)23.1%(2)c(SO3)2c(SO2)2·c(O2)(3)16p1341.(1)NH3·H2O+H+NH+4+H2O(2)酸c(NH+4)<c(Cl-)(3)a>bc(NH+4)=c(Cl-)42.(1)V1=V2<V3(2)V1<V2<V343.①1∶1015②1∶114③1∶1010∶1④n∶m14-lgnm44.(1)pH>1(2)pH的变化小于2(3)pH>7(4)红色加深(5)溶液由橙色变为黄色(6)反应过程中产生H2的速率较快的为CH3COOH溶液45.①缺环形玻璃搅拌棒②量气装置应“短进长出”③碱式滴定管不能盛酸性KMnO4溶液④长颈漏斗应换成分液漏斗46.(1)004mol·L-1(2)0025mol·L-1(3)4%
第二篇:苏教版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作业本参考答案
专题1 化学反应与能量受化
第一单元 化学反应中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焓变(一)l .△H=E1-E2 放 2.D 3.B 4.D 5.B 6.D 7.C 8.A 9.A 10.C 11.A 12.B 13.2H2(g)+O2(g)===2H2O(l)△H=-22.4QkJ•mol^-1 2.化学反应的焓变(二)
第三单元 盐类的水解
1.盐类的水解
1.B 2.D 3.D 4.B 5.D 6.B 7.A 8.D 9.B 10.D
第三篇: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2012届高考化学反应原理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一.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mol/(L·min)或mol/(L·s)
v=△c·△t
2.规律:同一反应里用不同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数值可以是不同的,但这些数值,都表示同一反应速率。且不同物质的速率比值等于其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反应mA+nB=pC+qD的v(A):v(B):v(C):v(D)=m:n:p:q
3.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例如H2、F2混合后,黑暗处都发生爆炸反应,化学反应速率极快,是不可逆反应。而H2、N2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存在下才能发生反应,化学反应速率较慢,由于是可逆反应,反应不能进行到底。
外因:
①浓度: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单位体积发生反应的分子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
②压强: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加压强,气体体积缩小,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
③温度:升高温度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④催化剂:可以同等程度增大逆反应速率。
⑤其他因素:增大固体表面积(粉碎),光照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也对反应速率有影响。
【注意】:①改变外界条件时,若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一定增大,增大的倍数可能不同,但不可能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②固体、纯液体浓度视为常数,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它们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其颗粒的大小可影响反应速率。
③增大压强或浓度,是增大了分子之间的碰撞几率,因此增大了化学反应速率;升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提高了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了有效碰撞次数,使反应速率增大。
(二)化学平衡
1.化学平衡状态:指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
(1)“等”即
V正=V逆>0。
(2)“动”即是动态平衡,平衡时反应仍在进行。
(3)“定”即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百分含量不变。
(4)“变”即条件改变,平衡被打破,并在新的条件下建立新的化学平衡。
(5)与途径无关,外界条件不变,可逆反应无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都可建立同一平衡状态(等效)。
3.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以mA+nBxC+yD为例),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①v(B耗)=v(B生)
②v(C耗):v(D生)=x
:
y
③c(C)、C%、n(C)%等不变
④若A、B、C、D为气体,且m+n≠x+y,压强恒定
⑤体系颜色不变
⑥单位时间内某物质内化学键的断裂量等于形成量
⑦体系平均式量恒定(m+n
≠
x+y)等
4.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
(1)可逆反应中旧化学键的破坏,新化学键的建立过程叫作化学平衡移动。
(2)化学平衡移动规律——勒沙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①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压强: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③温度: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④催化剂:不能影响平衡移动。
5.等效平衡
在条件不变时,可逆反应不论采取何种途径,即由正反应开始或由逆反应开始,最后所处的平衡状态是相同;一次投料或分步投料,最后所处平衡状态是相同的。某一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只与反应条件(物质的量浓度、温度、压强或体积)有关,而与反应途径(正向或逆向)无关。
(1)等温等容条件下等效平衡。对于某一可逆反应,在一定T、V条件下,只要反应物和生成物的量相当(即根据系数比换算成生成物或换算成反应物时与原起始量相同),则无论从反应物开始,还是从生成物开始,二者平衡等效。
(2)等温、等压条件下的等效平衡。反应前后分子数不变或有改变同一可逆反应,由极端假设法确定出两初始状态的物质的量比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两平衡等效。
(3)在定温、定容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与原平衡相同,两平衡等效。
6.化学平衡计算时常用的2个率
(1)反应物转化率=转化浓度÷起始浓度×100%=转化物质的量÷起始物质的量×100%。
(2)产品的产率=实际生成产物的物质的量÷理论上可得到产物的物质的量×100%。
7.催化剂
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本身在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变的物质。通常说的催化剂是指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正催化剂,也有减慢化学反应速率的负催化剂或阻催化剂。在反应中加负催化剂能大大延缓反应速率,使人们不需要的化学反应如金属的锈蚀,食物的腐烂,塑料的老化尽可能慢地发生。
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具有很强的选择性,某种催化剂往往只能催化某一种反应或某一类反应。使用生物酶制剂时的选择性更为突出。
常用的催化剂及催化反应
二氧化锰
氯酸钾分解制氧气;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
五氧化二钒
二氧化硫催化氧化成三氧化硫。
铁触媒
合成氨。
铂或铂铑合金
氨的催化氧化。
硫酸汞
乙炔水化制乙醛。
醋酸锰
乙醛氧化制乙酸。
镍
不饱和烃及其他不饱和有机物与氢气的加成反应。
三溴化铁
笨的溴化制溴苯。
使用催化剂进行催化反应时,要注意对反应物的净化,避免带入的某些杂质使催化剂丧失催化功能,这种作用称作催化剂中毒。
8.可以利用平衡常数的值作标准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及不
平衡时向哪个方向进行.如对于可逆反应mA(g)+nB(g)pC(g)+qD(g),在一定温度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
Qc=,Qc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Qc<K,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
Qc=K,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c>K,反应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电解质溶液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电解质
凡是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电离进而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运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时导电是化学变化。
2.分类
(1)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几乎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
强电解质
弱电解质
定义
水溶液里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化学键种类
离子键、强极性键
极性键
电离过程
完全电离
部分电离
表示方法
用等号“=”
用可逆号“”
代表物
强酸:HCl、H2SO4、HNO3、HI
强碱:NaOH、KOH、Ba(OH)2、Ca(OH)2
绝大多数盐:NaCl、BaSO4
弱酸:H2S、H2CO3、H3PO4、HF、CH3COOH
弱碱:NH3·H2O
个别盐:HgCl2、Pb(CH3COO)2
4.非电解质
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都不能电离也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非电解质
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NO2、P2O5
某些非金属氢化物:CH4、NH3
大多数有机物:苯、甘油、葡萄糖
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
(1)微弱: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部分电离、电离程度都比较小,分子、离子共同存在。
(2)可逆: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离子、离子又可重新结合成分子。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3)能量变化: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4)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最终达到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当弱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就处于电离平衡状态。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同样具有化学平衡的特征。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的规律符合勒沙特列原理。
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
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
H2O是一种极弱电解质,能够发生微弱电离H2OH+
+
OH–
25℃时
c(H+)=c(OH–)=10–7
mol·L–1
水的离子积Kw=c(H+)·c(OH–)=10–14(25℃)
①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w增大。如:100℃
Kw=10–12
②Kw适用于纯水或稀酸、稀碱、稀盐水溶液中。
2.溶液的pH
(1)pH:pH=–lg[c(H+)]。在溶液的c(H+)很小时,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度。
(2)含义:pH越大,c(H+)越小,c(OH–)越大,酸性越弱,碱性越强。pH越小c(H+)。c(OH–)越小,酸性越强,碱性越弱。
(3)范围:0~14
四.盐类水解
1.盐类水解定义:在溶液中盐电离出来的离子跟水所电离出来的H+或OH–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反应叫作盐类的水解。
2.盐类水解规律
(1)谁弱谁水解,谁强显谁性,越弱越水解,都弱都水解,两强不水解。
(2)多元弱酸根、正酸根离子比酸式酸根离子水解程度大得多,故可只考虑第一步水解。
(3)水解是吸热反应,升温水解程度增大。
(4)单离子水解程度都很小,故书写水解离子方程式时要用“”,不能用“↑”或“↓”符号。
3.盐类水解的类型
(1)单向水解:强酸和弱碱生成的盐,溶液呈酸性;强碱和弱酸生成的盐,溶液显碱性。如NH4Cl溶于水:
NH4+
+
H2O
NH3·H2O
+
H+
CH3COONa溶于水:CH3COO-
+
H2O
CH3COOH
+
OH-
(2)互相促进水解:弱酸和弱碱生成的盐溶于水,电离产生弱酸的阴离子和弱碱的阳离子,二者分别结合水电离产生的H+和OH-发生水解,而水溶液的离子积不变,因此促进水的电离使反应进行的程度较大。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生成的弱电解质的相对强弱。如CH3COONH4溶于水:
CH3COO-
+
NH4+
CH3COOH
+
NH3·H2O
(3)
互相抑制水解:能电离产生两种以上的弱酸阴离子或弱碱阳离子的盐溶于水,弱酸的阴离子或弱碱的阳离子均发生水解,但是互相抑制,所以这一类的水解程度较小。如
(NH4)2Fe(SO4)2溶于水:
NH4+
+
H2O
NH3·H2O
+
H+
Fe2+
+
2H2O
Fe(OH)2
+
H+
NH4+水解产生的H+对Fe2+的水解起到抑制作用,反之也成立。
五.电离平衡和水解平衡的比较
电
离
平
衡
水
解
平
衡
实
例
H2S水溶液(0.1mol/L)
Na2S水溶液(0.1mol/L)
研究对象
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
强电解质(弱酸盐、弱碱盐)
实
质
弱酸
H+
+
弱酸根离子
弱碱
OH—
+
弱碱阳子
H2O
+
H2O
H3O+
+
OH—
离子化速率
=
分子化速率
弱酸根阴离子+H2O
弱酸
+
OH—
弱碱阳离子+H2O
弱碱
+
H+
水解速率
=
中和速率
程
度
酸或碱越弱,电离程度越小,多元酸的一级电离远远大于二级电离,大于三级电离……
“越弱越水解”,多元弱酸根一级水解远远大于二级水解,大于三级水解……
一般中和程度远远大于水解程度
双水解程度较大,甚至很彻底。
能量变化
吸热(极少数例外)
吸热
表达式
电离方程式:①用“
”
②多元弱酸分步电离
H2S
H+
+
HS—
HS—
H+
+
S2—
水解反应离子方程式①用“
”
②多元弱酸根分步水解
③除了双水解反应,产物不写分解产物,不标↑或↓
S2—+H2O
HS—+OH—(主要)
HS—+H2O
H2S+OH—(次要)
微
粒
浓
度
大小比较
c(H2S)>c(H+)>c(HS—)>c(S2—)
>c(OH-)
c(Na+)>c(S2-)>c(OH-)>c(HS-)>c(H2S)>
c(H+)
电荷守恒式
c(H+)=
c(HS-)+2c(S2-)+
c(OH-)
c(Na+)+
c(H+)=
c(HS-)+2c(S2-)+
c(OH-)
物料守恒式
c(H2S)+c(HS—)+c(S2—)=0.1mol/L
c(H2S)+c(HS—)+c(S2—)=0.1mol/L=
c(Na+)/2
影
响
因
素
温
度
升温促进电离(极少数例外)
升温促进水解
浓
度
稀
释
促进电离,但浓度减小,酸性减弱
促进水解,但浓度减小,碱性减弱
通H2S
电离平衡向右移动,酸性增强,但
电离程度减小,电离常数不变。
S2—+H2O
HS—+
OH—
H2S
+
OH—
HS—+
H2O
促使上述平衡右移,合并为:H2S
+
S2—
2HS—
加Na2S
H2S
H+
+
HS—
S2—+
H+
HS—促使上述平衡右移,合并为:H2S
+
S2—
2HS—
水解平衡向右移动,碱性增强,但水解程度减小。
七.何时考虑盐的水解
1.判断盐溶液酸碱性及能否使酸碱指示剂变色时,要考虑到盐的水解。
2.配制某些盐的溶液时,为了防止溶液变浑浊(水解),需加入对应的酸抑制其水解。如配制FeCl3溶液时,一般先将FeCl3溶解在盐酸中,然后再加水稀释。
3.比较盐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时,要考虑到盐的水解。如Na3PO4溶液中,c(Na+)
c(PO43
4.说明盐溶液中微粒种类及多少时,要考虑到盐的水解。例如Na2S溶液中含有Na+、HS-、OH-、H+、S2—、H2S,其浓度关系为:
八.溶液中微粒间的关系
(1)电荷守恒关系——指任何电解质溶液在整体上不显电性,即溶液中所有阳离子带的正电总量与所有阴离子带的负电总量相等。
如在Na2S溶液中:
实质:所有Na+、H+带的正电荷总物质的量==所有S2—、HS—、OH—带的负电荷总物质的量。
表达形式:c(Na+)
+
c(H+)
=
2c(S2—)
+
c(HS—)
+
c(OH
—)
(2)物料守恒关系——指不论盐中的哪种离子水解成多少种形式,它所含的一些元素原子的总物质的量之比一定符合它的化学式中的计量数比。
如在Na2S溶液中:
实质:n(Na)
:
n
(S的各种存在形式总和)
==
:
表达形式:c(Na+)
=
c(S2—)
+
c(HS—)
+
c(H2S)
(3)水电离的离子数守恒关系——指在任何电解质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和OH—的数目一定相等的关系。如在Na2S溶液中:
实质:n(OH—)
==
溶液中自由H+物质的量与S2—结合水电离的H+物质的量之和
表达形式:c(OH
—)
=
c(H+)
+
c(HS—)
+
2c(H2S)
★该关系式可由电荷守恒式和物料守恒式代数变换得到。如将上述电荷守恒式与物料守恒式相减并移项即可得到上式。
第四篇:2015化学反应原理教学总结
2015秋季高二化学备课组教学总结
苏伟波
这学期我们高二化学开设的课程是《化学反应原理》,这门课程是高考选课程的必考内容。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困难,一是学科知识的储备上存在欠缺,例如,对如何用化学动力学和化学热力学的思路分析速率和平衡问题还不是很清楚;二是在焓、熵、化学反应方向等新增内容的教学中存在困难;三是深广度的把握,主要是处理不好高中内容与大学内容的关系,有时会超纲越界。经过大量的课例观察我们发现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的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是不能正确处理必修模块与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的层次性问题。一方面,忽略了必修模块与选修模块的衔接,在进行选修模块内容教学前,常会忽略学生在必修的已有基础;在教学后,又经常会忽略引导学生对“在必修基础上发展了什么?”这一问题的反思。另一方面是深广度把握不到位,经常出现“选修模块教学平庸化”的现象,即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教学中,仅关注具体知识的教学,缺乏对学科思想方法的体现。
二是在教学中没有突出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特点。在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内容的教学中,要突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验与理性推理相结合的特点,要关注物理化学基本思想方法的运用。
三是处理不好几个关系。例如,处理不好定量分析与计算的关系,将定量分析问题的思路与复杂的数学计算等同;在教学中死抠概念定义,忽视对概念的整体关系和内涵实质的把握;缺乏多样化教学处理方式。
“化学反应原理”是为了对化学反应原理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求。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造福社会的历程中,大量利用化学反应获得人类所需要的新物质以及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化学反应原理就是人类在研究大量化学反应本质的基础上,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化学反应原理”模块通过研究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等内容,探究诸如如何选择燃料、人类如何解决能源危机、如何确定合成氨反应条件等问题。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l.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关于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4.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今后,我们更应该合理安排,合理设计教学内容,化学反应原理是人类总结得到的关于化学反应的一般规律,涉及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方向、限度、速率以及机理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化学反应原理”设置了“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以及“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三个主题。“化学反应与能量”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能与热能、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以及化学对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重要贡献等内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研究化学反应发生的方向、限度和速率所遵循的规律,包括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及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化学平衡的含义及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判断化学反应方向的依据等。“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着重介绍化学平衡原理的一些应用,包括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以及沉淀溶解平衡等。把握好本模块的教学要求,学习本模块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科学探究获得对化学反应所遵循的一般原理即化学反应本质的认识,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文明发挥的重大作用,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第五篇:党员作业本答案
第一章
一.填空:
1.先锋队,先锋队,领导核心,发展要求,前进方向,根本利益
19.六
20.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 21.审查
2.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22.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3.经济建设;四项基本原则;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4.坚持改革开放
5.民主法治;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保障和改善民生;最直接;最现实;各尽所能 6.先锋战士
7.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牺牲个人;奋斗终身 8.个人利益;工作职权;私利;特权 9.科学发展观;党的基本知识;为人民服务 10.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 11.党的纪律;国家的法律法规;秘密;服从组织分配 12.教育和培训 13.党的支部;个别吸收
14.入党志愿书;两名;党组织;考察 15.一;教育;考察 16.表决权;选举权;被选举 17.预备党员;预备期满
18.组织生活;党委;党组;群众监督
23.方针;政策;先锋模范作用积极创先争优;干部和群众
24.教育;监督;服务;素质;党性;组织生活
25.富于创造性;桥梁; 26.支部大会
27.揭发;检举;违法乱纪;违法乱纪 28.组织;下级组织;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委员会
29.以身作则;艰苦朴素;密切联系群众;自省;自警;自励
二.简答题(结合自身实际作答)
第二章
一.填空题:
1.2012;11;18;北京
2.《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
进为全面建成小康会
而奋斗》的报告
3.解放思想;攻坚克难
4.民主法治;和谐社会;共同富裕 5.五位一体
6.全民守法;违法必究 7.方向;实际;全面发展 8.之魂;方向 9.体系;和谐社会 10.福祉;未来 11.伟大复兴;繁荣稳定 12.信仰;信念
13.根本宗旨;最高标准;同呼吸 14.组织基础;战斗堡垒 15.政治立场;亡党亡国
16.发展机遇;风险挑战;科学发展 二.简答题(可结合自身实际作答)
第三章
一.填空题:
1.重要基础;必然要求;紧迫任务
2.科学发展观;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崇尚学习;先锋模范 3.实事求是;干部作表率;改革创新 4.核心价值体系
5.工作上;建设;思想政治素养
6.结合起来;发展好;发展;稳定;谋划发展 7.坚定信念;忧党之心;人生观;讲党性 8.严格规范管理;学习习惯
9.技能比赛;党和国家重大政策出台;重大活动开展;重大节庆日纪念日;历史 10.1;110
二.简答题(可结合自身实际作答)
第四章
一.填空题:
1.劳动模范;崇高声誉 2.革命战争 3.铁人;大庆 4干一行;专一行 5.卓越;学习6.中国梦
7.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 8.劳动;诚实;劳动 9.基本力量;主力军
10.根本方向;国家富强;个人梦
11.劳动;光荣;崇高;伟大 12.爱岗敬业;淡泊名利 13.群众;重要保证
14.物资;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勤奋劳动;有技术;会创新
15.实策;实劲;实事;虚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 16.体面;光荣;可耻
17.核心价值观;先进思想;模范行动 18.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9.少数服从多数
20.《分公司工会工作考核细则》;《职工小家建设考核细则》 21.开源节流;降本增效
22.冬送温暖;夏送清凉;秋送希望;全年送健康
二.简答题(可结合自身实际作答)
第五章
一.填空题:
1.必然要求;必然要求 2.群众路线
3.为民务实清廉;先进性;纯洁性
4.先锋模范;精神懈怠;脱离群众;消极腐败;作风之弊;行为之诟
5.先进;纯洁;为民务实清廉;群众 6.形式;享乐;重要根源 7.完善;提高
8.纪律;改进作风;廉洁自律
9.不足;端正行为 10.清洗;灰尘 11.查处;专项
12.领导班子;领导干部;长期抓 二.简答题(可结合自身实际作答)
第六章
一.填空题:
1.弘扬正气;凝聚人心 2.好榜样;好榜样 3.12;21 4.五
5.铁人精神;工作;做人做事;公而忘私;执纪严明
6.先进性;纯洁性 7.一流业绩;纪检监察 8.人民;自己;广大党员干部 9.政治品质;守纪律;优秀品德 10.党的宗旨;讲奉献 11.职守;敬业心 12.先进性
二.简答题:(可结合自身实际作答)答案提示: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融入“超英精神”四句话(爱岗敬业、公而忘私、执纪严明、关爱群众)。
参考答案:
1)忠诚是“超英精神”的灵魂;
2)敬业;公而忘私和执纪严明是“超英精神”的载体,3)关爱群众是“超英精神”的落脚点。
第七章
一.填空题:
1.拓展幸福空间;建筑地产;品质保障价值创造;创新;共赢 2.信念
3.坚实基础;理想目标 4.员工;其力自发;其程必远 5.铁军精神;文化典范; 6.艰苦创业;行为规范
7.80;使命感;危机感;超英精神
8.客户;客户;同筑未来;满意客户;成就员工;回报股东;造福社会 9.管理;技术
10.以人为本;职业发展通道 11.绿色;行业典范 12.领先;管理;协同联动 13.技术;执行;自我14.高端业务;核心;人才;技术 15.大建筑
16.专业化;区域化;标准化;信息化;国际化 17.专业化 18.区域化 19.标准化 20.信息化 21.国际化
22.项目;管理;服务
23.施工;管理;最优;最强;最好 24.品质;管理;集约;内涵;节能环保;绩效为先
25.标准化;大项目;亏损项目;大宗采购;N+1;N+2;集体 26.法宝;动力
27.企业使命;核心价值观;团队绩效;个人价值
28.铁军;先锋 29.铁军;企业文化
30.深圳;品质;履约;求实;争先 31.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第一;第一; 32.令行禁止;使命必达
二.简答题(可结合自身实际作答)
第八章
一.填空题
1.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
2.党的领导;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3.领导干部的宗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创新意识
4.守纪律;强作风;保纯洁;促发展 5.执政能力;组织
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民主集中制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7.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8.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 述职述廉, 民主生活会, 信访处理, 谈话和诫勉
9.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党的委员会
10.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11.重大决策事项;重要人事任免;重大项目安排事项;大额度资金运作事项 12.7;7
13.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述职述廉。14.国家法律法规;企业规章制度;依法经营;开拓创新;廉洁从业;诚实
15.进班子;进项目;进岗位;进家庭 二;简答题:
答案提示:
(一)弄虚作假;骗取荣誉;职务;职称;
待遇或者其他利益;
(二)大办婚丧喜庆事宜;造成不良影响;或者借机敛财;
(三)默许;纵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利用本人的职权和地位从事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活动;
(四)用公款支付与公务无关的娱乐活动费用;
(五)在有正常办公和居住场所的情况下用公款长期包租宾馆;
(六)漠视职工正当要求;侵害职工合法权益;
(七)从事有悖社会公德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