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命题试卷

时间:2019-05-14 11:57: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命题试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命题试卷》。

第一篇: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命题试卷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命题试卷

一 选择题(单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 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 3 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

战役

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1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

问题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1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1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16.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绥sui3

121.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1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24.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125.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12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7.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1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13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13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3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1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1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1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14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 5 对立

14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1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1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153.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154.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1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59.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1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6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6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63.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1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66.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16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7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1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79.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18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1.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18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18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184.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85.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186.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187.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188.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189.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90.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19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193.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194.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9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197.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198.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20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0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2.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04.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20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20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07.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8.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09.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

21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21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12.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213.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2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5.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6.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218.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1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20.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21.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22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

起义

22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225.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城市合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226.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227.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8.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2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0.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是:不要 8 四面出击

231.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3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3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234.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235.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3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238.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1.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42.现价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24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45.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和合作

24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47.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4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49.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50.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5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5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合253.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5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257.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258.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25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60.“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261.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62.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党的建设的状况

26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的问题

264.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五四指示》

265.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26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67.被毛泽东誉为“鞍钢宪法”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26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269.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7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2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72.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27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275.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27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们服务

277.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278.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279.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80.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二 辨析题

1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错误)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它只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不是一切社会的现象,因而它仅仅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同时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3)在不存在阶级的社会里,不存在阶级斗争,因而阶级斗争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正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2)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而文化是一个包括教育和科学事业在内的内容广阔的领域,广义的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内容基本上是互相涵盖的;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文化和精神文明都以人为对象,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3)总之,就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目的、功能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3反映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错误)

(1)所谓反映论就是认为客观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反映论的根本原则,不能把反映论归结为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

(3)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不在于坚持反映论,而在于不懂得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离开了辨证法谈认识论。马克思认识论把实践和辨证法引入认识论,成为能动的认识论,而同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相区别。

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中。(正确)

理由如下:(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6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错误)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所有事物的共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个别事物或部分事物的特殊本质,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整体和部分关系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区别在于整体是部分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个别事物。而矛盾的普遍性只是个别事物的共性,它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和个性之中,但不是特殊性或个性的总和。一般只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它不不包括所有的个别。

7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8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错误)

(1)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挑战。

(2)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9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错误)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2)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 12 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错误)

答:中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之所以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就决定了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2)反革命的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地域的广大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战争提供了可能。(3)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4)事实上,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是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1物质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错误)

(1)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它概括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是共性;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个性。共性和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等同。

(3)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既有能直观地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也有不能直观地、摸得着的客观实物,如“场”、“社会关系”、“微观粒子”等物质形态。显然,把某种具体物质形态说成是物质的共同标志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12“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资”姓“社”,只要为我可用即可。(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13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是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的。(错误)

答: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②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有时也是民主革命的团结对象。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这时,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就暂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大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4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只注重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的综合发展。(错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21世纪中叶之前我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意识具有主观特性。(正确)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在形式上具有主观特性。主要表现在:

(1)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2)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对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

(3)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因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具有个体意识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是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主观观念。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错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 14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 简答题

1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

(2)“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2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辨证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在这两者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

3简述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立中,贯穿着一个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4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并在它的领

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 15 导下,开始了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先锋队和战斗司令部,中国人民就有了自己英明的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就有了可靠的保证。总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有三个含义:

(1)是指共产主义理论,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或思想体系。

(2)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即由共产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

(3)是指共产主义实践,即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的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6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答: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这是因为

(1)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中国,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

①从政治上看,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外交主权等逐步丧失,中国已经是国不成国;

②从经济上看,帝国主义控制、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获得了兴办工矿企业、铁路,进行出口贸易等特权,中国的经济命脉已牢牢地被列强控制了;

③从文化上看,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实施文化侵略政策,中国人民的精神被麻醉,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④另外,西方列强还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要改变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与掠夺。所以说,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2)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的统治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所以说,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7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6(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

(3)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

(4)知识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者。

8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

(1)系统是指互相联系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①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②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合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③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9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

答:(1)无论是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还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是非常复杂的,总起来讲可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2)所谓主观条件是指个人的机体素质和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意志、品质等。

(3)所谓客观条件是指个人所处的客观的社会环境和机遇。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需要和社会所能提供给人们去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各种条件和手段。机遇是指个人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出现的某种偶然性。尽管这种偶然性也是受必然性所制约的,但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却是一种机遇。

(4)个人价值实现的惟一途径是社会实践。个人价值在实现以前只是潜在的价值,只是一种可能性。要使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把可能转化为现实,就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一个脱离社会实践的人,是什么价值也实现不了的。

10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1)是由民主革命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的。

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它们互相勾结共同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主要是广大农民。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把80%的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和发动农民,才有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农民问题,或者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2)农民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内容。

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但是,如果没有广大的同盟军,单靠无产阶级孤军奋 17 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是一句空话,革命就不可能胜利。由于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无产阶级同农民建立牢固的联盟,就成为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首要条件。没有工农联盟,就不会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也不可能团结其他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敌人,就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3)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国的武装斗争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我们的军队,百分之八十是农民,革命战争胜利主要依靠农民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援。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1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目的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相应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依据新民主主义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2为什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答:“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因为:第一,它符合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实际,符合中华民族盼望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与大陆长期相分离。但是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港、澳、台地区人民在长期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没有割断大陆与港、澳、台地区之间“血溶于水”的亲情。因此,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第二,“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大陆和港澳台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保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既能保持双方经济发展的稳定,又能为各自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第三,“一国两制”充分照顾美国、英国、葡萄牙及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香港被英国统治了一个半世纪,英国在香港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香港又是国际金融中心,美国、日本、西欧等在那里有大量的投资。澳门的问题也与香港类似。实行“一国两制”,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也就保证了这些国家、地区的利益。第四,“一国两制”不仅考虑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更考虑了大陆地区的现实。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不考虑这个主体,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没有中国共产 18 党,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哪个人有这个胆识,哪一个党派都不行。„„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所以,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解决国内发展问题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综上所述,以“一国两制”方案统一中国,即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照顾了有关国家在港、澳、台的利益,充分尊重港、澳、台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人民习惯于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它的具体内容是党的“十三大”首先提出的,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最重要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4)坚持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不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两个基本点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都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等内容。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就是在三个不同阶段上实现各自的不同战略任务,即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是能源和交通,它们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三是教育和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要发展科学技术,又必须依靠教育。

1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19(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16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

17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马克思主义认识观的关系。

(1)党的思想路线是指导实际工作的认识路线,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认识管是关于人类认识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和具体体现。

18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着眼于搞好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2)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构造结构优化和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3)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4)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1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行的长期探索的基础上,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路线规定: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这是总路线的核心;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 20 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0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因此,没有进行和平斗争的可能性。

(2)中国革命的敌人相对残忍,不许人民有丝毫的反抗,要革命,只能武装起来。

(3)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相当强大,而革命的力量相对弱小,只有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革命力量才能逐渐壮大。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国家政权,这也决定了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21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如何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

在革命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就要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1)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对民族资产阶级实现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他们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易同敌人相妥协的一面,所以无产阶级对这种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又要进行必要的斗争。另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对革命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消极的作用。这也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他们进行联合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斗争。

(2)在特殊情况下,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某一些派别也好结成统一战线。这个时候,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各种不同的联合与斗争。

(3)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都要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但是在联合与斗争的性质及方式上是有差别的,同民主资产阶级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而大资产阶级从总体上说来,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其中某一集团有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间接的暂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他们的联合,属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性质的联合,对他们的反动政策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种斗争既有和平的说理斗争,也有非和平的流血斗争,甚至不排除一定规模的武装对抗和冲突。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一种适应中国革命需要的崭新的革命理论,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1)关于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关于革命的动力,明确提出农民是革命主力军。

21(3)关于革命的对象,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用经济条件决定政治态度的科学方法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此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而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以及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

(4)关于革命的领导权,充分强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地位,并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办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实现领导权的问题,认为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

(5)关于革命的道路,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6)关于革命的步骤,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它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7)关于革命的方式方法,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条件。从1956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十年中,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两个趋向:一个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趋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了积极的理论成果,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一个是错误的趋向,这种趋向的最终结果发展为“文化大革命”,错误趋向所积累的教训,也成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邓小平理论都是在总结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形成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的阶段。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并在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的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并在“十三大”上系统论述了初级阶段理论和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3)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阶段。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等系列问题,“十四大”则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22(4)“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重大突破。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它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l)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 23 持着一致和平衡。(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3试述党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

在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割断城市资产阶级与带有自发倾向的个体农民的联系,推动城市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实现两大改造的相互促进。②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与改造农村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以推动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合作化的成果。③ 走“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在土地改革后趁热打铁,发展互助合作运动,实现集体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④ 坚持自愿互利,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说服、教育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⑤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2)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 把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② 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通过和平的方法对资本家进行赎买。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同国家政权结合并受国家政权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其性质和作用完全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条件;其实质是通过和平赎买,而不是没收的方式;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具体实现步骤是,先把私人资本主义纳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国家计划轨道,然后再把国家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结果是实现双重改造,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 24 来。

4试述弘扬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大意义。

(1)爱国主义是指千百年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而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为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崇高理想,表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

(3)弘扬爱国主义,认清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4)弘扬爱国主义,认清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深刻内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民族尊严而斗争,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5)弘扬爱国主义,认清维护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为维护国家稳定、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而奋斗。

5试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对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保证。在新时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已成为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就是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其中包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密不可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实际的优势。我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其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6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更,而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的状况和变化决定整个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更。②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唯一科学观点,它克服了“人口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以及唯心主义的历史非决定论的错误。

(2)邓小平指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 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它为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排除干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7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力。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8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成功,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 26 1)帝国主义不容许。①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 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从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对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极其广大的倾销商品的市场,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②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派无论怎样虔诚地向西方国家学习,怎样热烈地向它们表示友谊,还是不能得到它们的同情和支持。③事实上,袁世凯就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2)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根本的原因。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②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 ③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内部涣散而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等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决定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二篇: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一)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

(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A.《孟子》

B.《韩非子》

C.《论语》

D.《庄子》

2.“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指的是()

A.刘备

B.关羽

C.诸葛亮

D.向宠

3.《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A.苏轼

B.李商隐

C.杜牧

D.韩愈

4.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节”的是()

A.敢作敢为

B.有所不为

C.积极的 D.战斗进取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A.白居易

B.韩愈

C.刘禹锡

D.杜甫

6.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

A.《闲书》

B.《龙·虎·狗》

C.《往事》

D.《故乡》

7.《断魂枪》的作者是()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鲁迅

8.《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国语》

9.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散文

B.小说

C.散文诗

D.寓言

10.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

A.《饮酒》

B.《短歌行》

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蜀相》

11.下列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A.《陈情表》

B.《答李翊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1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用的是哪种修辞方法()

A.象征

B.比拟

C.比喻

D.夸张

13.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14.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A.马克·吐温

B.欧·亨利

C.契河夫

D.莫泊桑

15.鲁迅的小说《**》选自()

A.《故事新编》

B.《朝花夕拾》

C.《呐喊》

D.《彷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___________。

1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韩愈和____________。

18.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_________。

19.《论快乐》一文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

20.《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_________体散文集。

21.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2.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

23.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天下归心。”

24.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

2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

2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事:

29.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数:

30.或百步而后止。

或:

31.此吾所以悲也。

所以:

32.惟陈言之务去。

务:

33.学者有所溺焉尔。

溺:

34.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35.故为之文以志。

志: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李氏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37.今生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38.公日:“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郑伯克段于鄢》)

姜氏何厌之有:

39.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其身正,不令而行:

4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秋水》)

以为莫己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诗经·氓》一诗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42.怎样理解《答李翊书》中提出的作家的品德、学识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43.《故都的秋》是如何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的?

44.艾青在《北方》一诗中对于未来必胜的信念主要表现在哪一章节?是怎样表现的?

45.小说《米龙老爹》的开头描写了一幅丰收在望、充满喜悦之情的田园风光,其作用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46.从这段话可看出郑庄公隐藏着什么用心?

47.共叔段和郑庄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

48.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形象的?

(二)阅读《关山月》全诗,回答文后问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49.本诗可分几层?简述各层含义。

50.说明“今宵”、“落月”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51.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茅盾先生的《香市》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面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了,屋椽子像瘦人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5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3.分析“屋椽子像瘦人肋骨”这一比喻的深层含义。

(四)阅读《麦琪的礼物》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丝不动。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着她。

54.杰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表情?

55.这一段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l.C 2.C 3.A 4.B 5.B 6.A 7.A

8.A 9.C 10.D 11.D 12.C 13.B 14.B

15.C

二、填空题

16.莫泊桑 17.柳宗元 18.李白

19.写在人生边上 20.语录 21.雕栏玉砌应犹在22.隔江犹唱后庭花 23.周公吐哺 24.莲动下渔舟

25.《诗经》

三、词语解释题

26.面向东方 27.倒下去 28.战事

29.屡次,多次 30.有的人 31.……的原因

32.一定,必定 33.沉迷,沉溺 34.天数,规律

35.纪念,以示不忘

四、翻译题

36.大概要责备你吧?

37.如今却要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国。

38.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39.(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不去命令别人,别人也会遵从。

40.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

五、简答题

41.女主人公的性格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二是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三是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42.即“文”与“道”的关系。作者开头并提出“文”、“道”两个概念,但重在“道”,“道”是为文的根本,只有儒道修养深厚,才能写出好文章。作者联系自己的写作经验,根本在于“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书《诗》、《书》之源。”《诗》、《书》是“道”的载体,“文”、“道”统一的范文。

43.(1)把北方秋色与江南秋色作对比,反映出北方秋色色浓味永。(2)用北京名胜古迹的秋色来衬托普通庭院的秋意,突出后者,更令人心醉。

44.诗人坚信未来是必胜的思想体现在作品最后一节。诗人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和祖先的热爱来表现对未来的信念的;因为在这古老而苦难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保卫土地从未曾屈服过,他们留下的土地给了我们“永远不会灭亡”的信念。

45.作用有四方面:一是抚今思昔,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壮烈故事;二是在感情和意念上为后面的故事作铺垫,有一定的反衬作用;三是暗示今天的安宁、欢乐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四是寄寓着后人对先烈的怀念之情。

六、分析题

46.郑庄公的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他最终走上叛逆之路,然后一举除之,永除后患。

47.兄弟间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尖锐和残酷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48.中心人物是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也通过人物性格对比反衬来刻画郑庄公的形象。

49.本诗共12句,每4句为一层,共分3层。

第一层正面揭露了投降政策造成的腐败局面。

第二层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愤。

第三层写中原遗民恢复无望的伤痛。

50.“今宵”是说明“朱门沉沉按歌舞”、“笛里谁知壮士心”、“几处今宵垂泪痕”三个场面发生在同一个晚上。“落月”贯穿全诗,同样的月光将这三个场面笼罩在一起,融为一个整体。

51.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妥协投降路线的憎恶和对戍边战士、沦陷区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

5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香市冷落不堪的现状。

53.这个比喻暗示了整个香市乃至中国农村,在重重压榨之下贫困不堪的情状。

54.因为杰姆带着礼物兴冲冲回来,他没有料到那礼物竟在瞬间失去了意义。

55.这一段描写构成一个紧张的悬念,为下文揭开谜底作铺垫。

六、作文(略)

第三篇: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考试必看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 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战役

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 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1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问题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1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1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16.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绥sui3

121.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1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24.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125.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12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7.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 1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13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13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3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1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1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1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14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1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对立

14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1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1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153.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154.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1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59.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1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6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6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63.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1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66.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16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7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1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79.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18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1.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18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18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184.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85.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186.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

187.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188.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189.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90.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19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193.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194.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9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197.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198.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20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0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2.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04.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20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20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07.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8.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09.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

21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

21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12.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 213.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2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5.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6.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218.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1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20.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21.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22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起义

22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225.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城市合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226.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227.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8.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2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0.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是:不要四面出击

231.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3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3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234.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235.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3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238.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1.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42.现价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24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45.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和合作

24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47.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4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49.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50.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5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5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合 253.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5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257.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258.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25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60.“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 261.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62.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党的建设的状况

26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的问题

264.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五四指示》

265.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26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67.被毛泽东誉为“鞍钢宪法”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26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269.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7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2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72.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27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275.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27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们服务

277.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278.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279.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80.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第四篇: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2013年政治试卷

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2013年政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来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A.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B.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D.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2. 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观点是(D)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 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D)

A.人脑B.语言C.物质D.劳动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其中(B)

A.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B.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C.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也是相对的D.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也是绝对的5. 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是(B)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

6. 从一般原理引申出个别结论的方法是(B)

A.归纳的方法B.演绎的方法C.分析的方法D.综合的方法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C)

A.个性共性的关系B.特殊一般的关系

C.对立统一的关系D.原因结果的关系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A)

A.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B.是相对的C.是绝对的D.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相对的9.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C)

A.相对性B.绝对性C.客观性D.主观性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生产(A)

A.具有相对独立性B.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

C.决定物质生产D.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1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B)

A.生产方式B.社会形态C.社会意识形态D.社会经济结构

1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文化传统

13.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是在(C)

A.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

14.引起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C)

A.太平天国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五四运动

15.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D)

A.打击B.限制C.赎买D.保护

16.五四运动后,中国的革命是(C)

A.农民革命B.旧民主主义革命C.新民主主义革命D.社会主义

革命

17.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C)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

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在人民范围内包括了(D)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

1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A)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

为辅C.综合平衡,稳步前进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2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A)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B.发展生产力C.把我国建设

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A)

A.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B.资金短缺

C.人口多,就业压力大D.科技落后

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C)

A.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B.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2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但主要是发展对外(B)

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文化关系D.科技关系

2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A)

A.思想道德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法制建设D.民主政治

建设

2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B)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D.对敌人实行专政

2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C)

A.长期共存B.相互平等C.共同繁荣D.团结互助

29.2001年3月1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B)

A.第九个五年计划纲要B.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C.第十一个五年

计划纲要D.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30.在西部大开发中,2001年6月29日动工兴建的铁路是(B)

A.兰新铁路B.青藏铁路C.成昆铁路D.南昆铁路

31.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的城市

是(C)

A.北京B.南京C.上海D.广州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

在题中横线上。

3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33.关于物质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

34.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35.“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6.要实现中国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必须解决好两大课题:一是

不断提高党的领导和执政水平,二是不断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37.2001年2月19日,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签署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向首次获奖的吴文俊和袁隆平颁奖。

38.2001年7月13日在莫斯科市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中国北京

获得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39.2001年9月,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

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0.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世界贸易组织(或WTO)第四

届部长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一组织的决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同时,人民群众积累生产经验和改进

工具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的创造

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经验材料;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发展是通过社会变革实现的,而

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同时,社会改革、进化也是人民群众推动的。

4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

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传统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使经济、文化、科技获得很大发展,社会财富极大增长,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另

一方面造成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消耗,污染物质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口迅速增长,等等。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②合理利用

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加强治理

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3.简述邓小平关于发展才是硬道理的基本观点。

(1)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

(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我们的发展。

(4)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四、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5分。

44.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原理,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1)任何真理都既有绝对性,又具有相对性,都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真理的绝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的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每一个真理性认识的获得,都是向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方面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认识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也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它具有绝对性,因为它正确地反映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它又具有相对性,因为马克思主义真理仍然需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丰富它、发展它。

(3)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当成僵死的教条的教条主义和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的资产阶级自由化倾向。

第五篇:201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试题及答案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坚持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方针不动摇 C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D改革开放不动摇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4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必须以「」 A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B加快经济增长速度为中心 C协调比例关系为中心 D推动科技进步为中心

5可持续发展,主要是强调「」 A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B经济与政治的全面协调发展

C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D人类自身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的协调发展 6我国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国有资产在整个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上 B国有资产在公有资产中占优势上 C控制力上

D国有经济的大发展上

7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股份制企业「」 A所在社会的性质

B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 C股东的成分 D管理者的身份

8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的是邓小平关于「」 A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C“先富”与“共富”关系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9社会保障制度主要是要满足人们「」 A小康生活需要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B基本生活需要

C富裕生活需要

D现代化生活需要

10邓小平在不同场合,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在这一系列“两手抓”方针中,关键是「」

A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B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11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A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和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B为经济建设服务和为社会稳定服务

C为人民服务和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政治服务和为改革开放服务

12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C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13新时期统一战线的基础是「」

A爱国主义

B社会主义

C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

D祖国统一和民族振兴

14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

A萌芽、酝酿阶段

B初步形成阶段

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廊阶段

D走向成熟并形成理论体系阶段

15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改革开放

B发展才是硬道理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6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C坚持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17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最鲜明的特征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改革开放

C实行家庭承包经营

D建立经济特区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18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指「」 A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简单再生产向扩大再生产转变 C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变 D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19我国发展农业的根本出路,是「」 A稳定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B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C实行规模经营 D发展科技和教育

2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A实行公司制 B实行股份制 C抓大放小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补充 C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私有制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2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A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B改革与发展的关系 C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D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23健全市场机制,应逐步建立的价格形成机制是「」 A市场形成价格为主 B国家制定价格为主

C计划和市场共同形成价格 D供方自由定价

24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前提条件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化生产

C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 D社会主义劳动的性质

25某技术人员受雇于一私营企业,年薪5万元,他的收入属于「」 A按劳分配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C按资分配

D按技术这一要素进行分配

26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A基本方针 B基本政策 C基本方略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D指导思想

2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 A和平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B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扩大我国的势力和影响放在首位 D避免战争放在首位

28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 A一极独霸世界 B两极格局对峙 C三足鼎立 D多极化

29我国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从根本上说,是「」 A爱国主义性质的 B社会主义性质的 C人民民主性质的 D政治联盟性质的

30在县级以上领导干部中开展的“三讲”教育是「」 A讲学习、讲党性、讲纪律 B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C讲学习、讲纪律、讲团结 D讲政治、讲纪律、讲党性 答案: B 2 A 3 C 4 A 5 C 6 C 7 B 8 B 9 B 10 C 11 C 12 B 13 C 14 C 15 D D 17 B 18 D 19 D 20 D 21 D 22 C 23 A 24 C 25 B 26 C 27 B 28 D 29 B 30 B

二、多项选择题

31邓小平理论基本形成的标志是「」

A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发表

B党的十四大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概括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D党的基本路线的完整归纳

E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概念的提出

32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时期,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基本观点有「」

A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观点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

C实行改革开放的观点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观点

E走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的观点

33邓小平说:“马克思主义必须是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必须是切合中国实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句话的含义是「」

A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化国

B要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C社会主义应具有中国特色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D离开中国实际谈马克思主义没有意义 E离开中国实际谈社会主义也没有意义

34中国现代化国情最重要的特点和最深层次的矛盾是「」 A人口多 B底子薄

C资源相对贫乏 D耕地少

E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无限扩大

35邓小平在阐述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时,提出「」 A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C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

D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E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不同之处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3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主要体现在「」

A前者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后者不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前者以公有制为主体,后者以私有制主体

C前者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后者不可避免出现两极分化 D前者以计划经济为特征,后者以市场经济为特征 E前者搞宏观调控,后者没有宏观调控 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是「」 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B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C经济、政治制度尚不够完善的社会主义 D自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

E非社会主义思想意识与社会主义思想意识并存的社会主义 38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是「」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 E稳定是目的

39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政策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

E允许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 40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要实施「」 A科教兴国战略 B“三步走”战略 C可持续发展战略 D稳定发展战略

E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战略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答案:

AB 32 BCDE 33 ACDE 34 ABCD

ABCDE 36 BC 37 ABCE 38 ABC 39 BCDE 40 AC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简答题

41为什么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答:

(1)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针对我们过去对社会主义认识不完全清楚,首先是对社会主义特征及其实现形式的认识不完全清楚而提出的。

(2)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在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成果的基础上,把我们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反映了人民利益和时代的要求,澄清了不合乎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模糊观念,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错误倾向。

42当前全面发展农业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答:

(1)长期稳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各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2)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

(3)建立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

(4)采取切实措施减轻农民负担,让农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5)实施科教兴农。

43简述在公有制经济为主的条件下,为什么要积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答:

(1)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还不能涵盖一切领域,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并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客观必然。

(2)非公有制经济有其重要作用对促进公有制经济的改革,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44如何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答:

(1)增强综合国力,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从广度、深度扩大对外开放。

(2)以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

(3)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优化进出口结构。

(4)进一步办好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

(5)正确处理对外开放同自力更生的关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5简述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

答:

(1)政治协商,主要是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协商。

(2)民主监督,主要是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实施情况,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46发展地区经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的意义何在?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答:

(1)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2)地区经济的发展可以使各地更好地互相补充、互相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

(3)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

(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保持社会安定,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都有重要意义。

47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答:

(1)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做到“三个代表”是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是党的一切事业、一切活动以及自身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总结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经验,党之所以取得执政地位并能够长期执政,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能够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3)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之源。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新世纪艰巨任务面前,党必须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就有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

四、论述题

48结合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讲话的精神,试论如何理解我国的国情及如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纲领。

答:

(1)我国的国情是人口多、底子薄、资源相对贫乏,最大的国情是我国正处在并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是党的基本纲领。

(2)当前,我们必须把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统一起来,一方面,我们要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的前进方向,要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另一方面,我们又要脚踏实地地做好现阶段的每一项工作,为实现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努力。

(3)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而空谈理想,就会脱离实际。

49如何理解“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个科学命题?

答:

(1)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2)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只要中国实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中国就会对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可见,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带时代性和国际性的命题。

(3)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

(4)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中国要推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力争在国际事务中有自己的发言权,人民生活究竟怎么样,都要靠发展。

(5)善于把握机会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因为不抓住机会,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发展机遇稍纵即逝,丧失时机,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50如何理解“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答:

(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和生产专业化、协作化程度不断提高,商 7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xiexiebang.com 品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型经济,必须要求突破国界,发展成为统一的世界市场,由本国范围发展为世界范围,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掌握一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工艺,生产本国所需的所有产品。每一个国家,都要进行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历史经验教训一再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从我国实际情况看,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落后,管理知识和经验不足,也迫切需要扩大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引进资金,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发展对外贸易,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下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命题试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命题试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8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

    一、选择题 1.哲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一般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原则是理论和实践统一 3.把思维归结为只是人脑的生理过程,这种观点是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4.意识的能动......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专升本)

    成人高考政治复习(专升本)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 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论述题

    D1、试述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内容。 邓小平理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中心问题论述了多方面的内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1)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解......

    2012年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冲刺试卷-中大网校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2012年成人高考《政治(专升本)》冲刺试卷 总分:150分及格:90分 考试时间: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01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物理》命题预测试卷-中大网校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2010年成人高考高起点《物理》命题预测试卷 总分:150分及格:90分 考试时间:120分 一,单选题。1-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2012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专升本)》预测试卷-中大网校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2012年成人高考《艺术概论(专升本)》预测试卷 总分:150分及格:90分 考试时间:150分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201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全真预测试卷-中大网校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2010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英语》全真预测试卷 总分:150分及格:90分 考试时间:120分 一、语音知识 中大网校 “十佳网络......

    201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专升本)》预测试卷-中大网校

    中大网校引领成功职业人生2012年成人高考《教育理论(专升本)》预测试卷 总分:150分及格:90分 考试时间:150分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