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方向复习参考2005年高考改革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2005年高考改革方向
来源:[ 北京天利考试信息网 ]
短短几年时间,高考已经从全国各省市统一使用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的高考试卷发展为2004 年的11个省市自主命题;考试科目也从全国各省市统一采用“3+2”的高考模式发展为“3+2 ”、“3+x”、“3+x+1”等多种模式并存。为使考生复习时更有目标性,选择复习资料时更 有针对性,尽可能大的提高高考成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一些提示。
一、高考模式及科目
2002年上海、江苏、河南、广东采用“3+文理综合+1”,广西考“3+Xi”,其他省市采用“ 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其中,天津、山西、江西为新课程。2003年辽宁、上海、河南、广东采用“3+文理综合+1”,广西考“3+Xi”,江苏考“3+2”,其他省市采用“3+文科综 合、理科综合”。其中,天津、山西、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河南、青 海为新课程。2004年辽宁采用“3+文理综合”,上海、广东、广西采用“3+文理综合+1”、江苏采用“3+2”、其他省市均采用“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其中,北京、内蒙古、广西、海南、西藏的所有考试科目都为旧课程;陕西理科综合中的生物为新课程,其他为旧课 程;其余省市为新课程。需要指出的是:2005年全国各省市的所有高考科目均采用新课程,高考模式除个别省市可能会作些微调外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二、命题方式
2002年除上海单独命题外,其他省市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2003年上海所有科目都 自主命题,北京单独出语文、数学、英语的高考试题,其他省市及北京的另外科目均由教育 部考试中心命题;2004年北京、天津、上海、江苏高考所有科目都自主命题,辽宁、浙江、福建、湖北、湖南、重庆、广东除语文、数学、英语单独命题外,其他科目及其他省市所 有科目都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大家要注意的是,2004年教育部考试中心分别提供了3套 语文、数学、英语、文科综合、理科综合的新课程考卷,使用情况是:河北、山西、安徽、江西、山东、河南等省共用一套,吉林、黑龙江、四川、云南等用一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用一套;从高考改革的总趋势看,今后高考自主组织命题的省市会逐步扩大。因此 2005年自主命题的省市和科目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如山东、四川等考试大省2005年也许会单 独命题,现有的单独命题省市的自主命题科目也有望增加。
三、高校自主招生
2003年自主招生的高校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政法 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 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河海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浙 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山大学、重庆大学等22所;2004年新增了6 所自主招生高校,它们是:大连理工大学、东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 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2005年自主招生的高校可能还会有进一步增加。
第二篇:高考语文改革方向预测
180分来了,高中语文该怎么改革呢?
北京十月份公布的2016年高考改革方案,其亮点一是英语的改革,它突出了英语的工具性.“听说”这部分便占了总分(100分)的半壁江山.这让中学英语不再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亮点二是压减英语分值.增加语文分值(总分180分).以突出国语的重要性,但有关语文具体怎么改革还没有详细说明。北京带了个好头,那其他省份也会有所行动的了.假设我们都学北京,语文总分都提到180分.那我们的高中语文该如何改革呢?我想,这些事情我们的教育官员、专家应该心中有数,但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也冒昧提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权当抛砖引玉,、首先是我们绝对不能做“考点不变,题量增大”这种不科学的事情.一定要对某些考点进行删减,再补充新的考点,与时俱进,更科学地、更全面地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以及文学素养:其次,高中语文教科书必须围绕语文的工具性、文化性、应试性三方面跟进改革.且课本内容与高考考点关系更密切,而不是“教非所考.考非所学”.致使多数中学生不喜欢学语文以及教师不知道怎么教好语文,让语文在中学九大科目中一直处于“意义重大,却无人理会”的尴尬地位,、一、调整考点的建议
分值的分配方案一:作文70分:应用文10分(把原有的“病句”题融入这个考点):听说测试15分:普通话测试15分(取消原有的“拼音”题):古诗文(把原有的“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题融入这个考点)40分:两篇必做阅读30分f文学文本15分和实用文本15分:另将“论述类文本”归入“文学文本”一类,取消“科技说明文”或将它归入“实用文文本”一类):取消“同义词辨析”题和“语言表达连贯”题,、分值分配方案二:作文60分:应用文10分(把原有的“病句”题融入这个考点):听说测试15分:普通话测试15分(取消原有的“拼音”题):古诗文(把原有的“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题融入这个考点)45分——增加传统文化的考查:两篇必做阅读35分(文学文本20 分和实用文本15分:另将“论述类文本”归入“文学文本”一类.取消“科技说明文”或将它归入“实用文文本”一类):取消“同义词辨析”题和“语言表达连贯”题,二、完善考点与教材
(一)关于写作能力
总分增加,作文分值应该增加(180x40%=72),确保写作的重要地位:至于为何要增加应用文写作.主要是出于社会实践的需要,、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倍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被用来作为凭证和
依据,、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学生毕业后,到企业、政府部门工作,都会接触到应用文,但大学里除了中文系、新闻系、行政管理系等少数专业教授应用文写作.其他专业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应用文怎么写,、高中生掌握一定的应用文写作技能,就等于掌握了一种生存技能.让他们到大学或者到社会后更好地生存,、教育主管部门可以根据社会需要以及中学生的实际情况,编写《中学生日常应用文写作教程》,系统地介绍常用的应用文,并在高考中考查,如,社交礼仪类(欢迎词、欢送词、贺电、赠言等),海报启事类(征稿启事、征订启事、寻物启事等),便条契据类(借据、收条、领条、请假条等),家书情书类,专用书信类(介绍信、证明信、推荐信等),申请书类(入党入团申请书、困难补助申请书、辞职申请书等),对联等。以往高考中也考过不少类似的内容(如对联,书信,欢迎辞,寻物启事等等).但这些内容在高中语文教科书中很少出现.只有在高三复习时教师才会根据考点(语言运用)粗略地介绍.学生也是粗略地训练一下、这样.应用丈技能的传授就比较零散,不成系统,而且时间也很短,效果不理想。有了教科书、一定时间的训练以及高考的考查,学生就会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应用文写作.才会让语文的工具性得到更好地贯彻,、另外.为何要把“语病”这个考点融进应用文写作里?原因是“语病”这个考点考得太细,太深,也没有具体的语境.甚至有些高考题还充满争议,而语法学得太深太细反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语言运用能力也不见得得到很好的提高,、如果拿这些“语病”题去考只有小学学历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先生.会不会难为他老人家呢?所以,为了降低难度以及提高汉语实践能力.我们应该把“语病”这种题型放在应用文写作这个考点中,考查形式是修改有问题的应用文,、(二)关于听说能力
所有人都批评目前的中学英语是聋子英语、哑巴英语,可是又有多少人留意到我们语文的弊病呢?中学语文有听说训练吗?语文高考有听说能力考查吗?语言表达题是吗?错,那是书面语言表达!因为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听说训练,语文的工具性没有得到真正的体现,中学生的普通话水平也就参差不齐.很多大学生的汉语水平甚至连那些只学两三年汉语的外国留学生都不如,这不是件令人尴尬和担忧的事情吗,所以我们要藉此良机.将汉语的听说训练加入到高中语文课本中.将汉语听说能力的考查加入到高考中,、我们可以增加必修课《高中生汉语听说训练》以及《常用汉字3500字》,考试方式则与英语听说测试一样(人机对话).而且时间安排上也借鉴英语的听说测试.将听说能力的考查放在高二第二学期以及高
三第一学期进行,学生可以选择在高二应考.也可以在高三应考.若两次都参加就以分数最高的那次为准,学生的考试压力也得到相应的减轻,、《高中生汉语听说训练》主要是通过系统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倾听能力主要包括听出说话人的观点、主旨、意图(深层意思,言外之意,话外之话)以及一语双关等等.如网络上流传的汉语八级测试题就可以迭来考查学生的倾听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则是指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即时表达能力——代替原有的某些“书面语言表达题”.如让学生听一则古代幽默笑话《该来的不来不该走的走了我说的不是他们》,然后让他们说说故事中的主人公说话方式错在哪里f说话没有顾虑到听者的立场.就很容易无意中伤害别人,产生一些不必要误会)。
《常用汉字3500字》的考查,则是采取类似现行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形式,、以往高考对汉语拼读的考查只停留在“识记”,且很多词语都是生僻词,生活中很少用——学生不知怎么学,更不喜欢学.教师更不知道怎么教才有效,、为了提高广大中学生的汉语水平.我们就应该在高考中增加中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内容主要是拼读汉字,段落朗读,话题作文(口头作文)等等。当然,考虑到语文教师的工作量会随着高考语文总分的增加而增加,各学校可以在高一高二年级挑选教师专门负责这两门课.这样做既可以减轻语文教师的压力,又可以增强这两门课的专业性和有效性,、(三)关于古诗文阅读
这些年,大家都见识到台湾语文高考题的魅力——对传统文化的重视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灵活运用.在古诗文的考查上,出题者特别注重将古文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古文今用.古诗今用.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以及强大的生命力,、而我们的高考题中,古诗文题则考了太多的“炼字”以及艺术手法,、这些文学技巧,学生很难领会和掌握.考试时多是胡乱作答.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长期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层次上,、而古文的考查内容则长期是“实词、虚词、句式、断句、翻译”,内容死板枯燥,、值得高兴的是,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现已有所行动了。据《北京青年报》报道(2013年10月22日),北京市教委表示将增加语文文言文教学比重,并且提出高考语文命题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查这一条,、中华书局也正式引进台湾地区高中必选课教材《中华文化基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修订出版教材《中华文化基础教材》,于今年秋季在全国多个省份的30 所中学进行试点推广,、至于为何把“正确使用成语”题融入这个考点.原因是:
一、这种题的考查形式主要是
“找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形式非常死板,主要是考查记忆力,而且很多成语较生僻,脱离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大,、二、汉语里多数成语熟语都源自古文或古人的生活经历,将它融进古诗文这个考点里,丙者会相得益彰,比如,阅读全篇文言文或读了某段某句后,你想到哪个成语(熟语)?哪个成语(熟语)能概括此文、此段、此句的观点呢?对于作者的观点,你用哪个成语(熟语)来批判或补充说明呢?另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台湾的做法,要求学生用文言文中的一些具有深刻内涵的句子或所学过的古诗文名言名句或成语熟语来为某个企业某种产品做广告——这样就可以将原有的语言运用题(写广告词)融入这个考点,极大地丰富了古诗文的考试内容,这样的考查形式,既能促进学生主动阅读古文,深入了解其中的内涵,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语(熟语)的兴趣以及学生灵活运用成语f熟语)的能力.还能发扬传统文化、提高学生传统文化素养,、何乐而不为呢?
(四)关于现代文阅读
当前.很多省份的现代文阅读题都是一道必做题(论述类文本或科技说明文)加一道选做题(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二选一)。这就导致语文卷有三篇现代文,题量大,难度大,那我们可以删去第一道题,将第二道选择题改为“必做题”(文学文本和实用文本都要做1,、这样就削减了一篇现代文,让出空间给“古诗文的考查”,、当初设置阅读选做题的意图是适应新课改.体现选择性.但随着多年的实践,其弊病也逐渐凸现出来了,、因为文学文本难度略大,导致很多学生从高一就开始放弃文学文本,只做实用文本.这就严重影响了学生文学素养的培养以及对传统文化的汲取.学生对汉语表达优美、内涵丰富的特质无法体会,更无法掌握,这不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
同时.教科书的改革也要贴近高考,若继续“教非所考.考非所学”.语文课本会成为学生最讨厌、最容易扔掉的书本,、语文课将会成为可有可无、可听可不听的“鸡肋”——通过语文课来提高学生的汉语言能力以及传统文化素养将会是一个听起来很美的梦,、现在高中语文教科书最大的弊病是阅读教学不成系统,、我们的语文高考大纲很有系统,可我们的阅读教学却不成系统,、中学每本语文书的形式大同小异,多是按照某个主题划分为几个部分(经济、人文、时政、自然、哲思、历史等等).这样的划分使语文书更像是一本文化著作(或政治著作).而非语文教科书,、分属在各个部分的文章,其涉及的“阅读专题的高考考点”可能是蜻蜓点水.也可能是量复的.还可能是毫无关联的.甚至有些教科书根本不提及,学生学完整本语文书后,其收获可能就是大概地知道课本讲了哪些内容、学过哪些文章,至于对文章所涉及的高考考点可能早就忘了——因为太零散了,或者是教师沉浸于对文章的肢解上,对文章涉及到的“阅读专题的高考考点”根本不留意.知识唯有成系统才能够
被理解,被牢记,被掌握,被使用,被创新,而零散的知识则像一堆散沙,会很快被忘记,学生只能苦苦地重复学习多年,结果还是丢三落四,、教非所考.考非所学,于高考无用,学生就会质问:“那学语文还有什么用7”
所以,我认为,中学语文选用文章(阅读类)的标准是文章的艺术性由低到高、思想性由浅到深.然后将高考考点分配在每本教科书上,、高中语文每本书每一单元可以有五类文章(古诗文,议论文,小说,文化散文,实用文).每学期每类文章侧重某个考点、如高一上学期的小说教学,侧重“小说情节”,下学期则侧重“人物形象”:高二上学期小说教学侧重“小说主题的理解和探究”,下学期侧重“小说的环境”——而不是现行的初中高中语文每篇小说的阅读教学.几乎都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小说的四大要素”.反反复复,高投入低回报,、其他文体(包括写作教学)也W以参照上述形式选取文章和设置课后练习题.唯有对高考有用,语文教科书才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扭转语文沦为“鸡肋”的局势.才能借此提高全体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传统文化修养,、三、盼望着减负增效
英语100分.50分听力,其他内容也是50分——英语教师从此解放了.工作量可能比任何科目的教师都轻松,、甚至有同仁戏言:“以后英语教师上课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放电影了,非好莱坞不放!”而高中语文教师大半的精力都放在批改作文上面,他们一般教两个班,一个班七八十人(大城市的高中或有优越条件的高中每班人数≤50人).每一至两个星期布置一次作文,一次批改作文140篇以上——又苦又累,收效也不明显、对于课改、教改,语文教师则多是有心无力,“减负”已成为语文教师心中最大的期盼。现在,北京进行高考改革,将语文的分值提到史无前例的高度,这让语文教师喜忧参半:喜的是语文地位得以极大的提升,忧的是180分背后的语文教师的工作量——无论怎么改革语文,这么庞大的分值.语文教师能工作轻松吗?语文教师的工作量会不会是除数学外其他七大科目教师的两倍以上呢?若是这样,想想都发怵。当然,有条件的中学可以扩招语文教师.可没条件的中掌呢7希望改革者在大刀阔斧的教育改革中能将对语文教师的“减负增效”考虑进去,、
第三篇:中国政府改革方向
中国政府改革方向
马亚翔08电气二班080405228 我国政府做了大量工作。在法律法规方面,全国性的相关法规、规章的清理工作已基本完成,废止和修改、制定了一批法律法规;在关税削减方面,从2002年1月1日起,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5.3%降到12%,涉及5300多个税目;在行政审批制度方面,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等部门取消了二十几项行政审批项目,行业涉及水、电、建筑、房地产、农林、金融等多个行业。
然而,与WTO的规则和我国经济内在发展要求相比较,我国政府在减政放权、解除管制、减少政府对经济干预等方面的工作力度还很不够。从朱总理在“两会”期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不难看出,今年八大工作重点中,有好几个方面都涉及减少政府管制和干预问题。报告明确提出:努力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通过政企分开和企业重组,打破行业垄断,引入竞争机制。尽快实施电信、电力、民航管理体制改革,抓紧研究制定铁路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在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过程中,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彻底摆脱传统计划经济的羁绊,切实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继续理顺政府部门职能分工,防止有些事情互相推诿和无人负责。进一步改革和减少行政审批,必须审批的也要规范操作,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明确责任。
可以说,管制改革已成为政府今后几年的头等大事,其进展将直接影响到与世贸规则的接轨,更关系到下一步的改革大局。这是一步“将军”棋,世人都在关注。目前,中国的改革已经到了一个非常时期,从国内银行、证券金融、会计行业、国有企业等领域反映出的许多棘手的重大问题看,很多矛盾和冲击与行政管制有直接关系,因此管制这根链条到了非进行大幅度调整不可的时候了。基于此,本期报告我们选择政府管制问题进行探讨。为了行文的完整,首先概论政府管制的起因,然后深入分析当前在我国进一步解除政府管制过程中存在的障碍、难点,最后提出解除政府管制需要遵循的几个原则和今后的工作重点。
政府管制的形成经济学上把政府管制分为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两类。
1. 经济性管制。经济管制是指对价格、市场进入和退出条件、特殊行业服务标准的控制。一般来说,是对某一个特定行业、特定产业进行的一种纵向性管制。这些行业往往具有一些特点,如自然垄断性。像电信中的本地网络、电力中的配电和输送、铁路的轨道传输网络等,这些环节获得合法垄断,有合理意义和社会效应。如果他们的服务质量和价格不合理,很可能危及到购买并使用这些产品的人的利益,在这个时候,政府要在准入管制的同时进行价格管制。此外,对运输、金融证券、电台电视台等媒体的管制也属于经济管制。
2. 社会性管制。社会管制主要用来保护环境以及劳工和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主要针对外部不经济和内部不经济。前者是市场交易双方在交易时,会产生一种由第三方或社会全体支付的成本。像环境污染,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和枯竭性开采等。政府因此必须对交易主体进行
准入、设定标准和收费等方面的管制。后者是交易双方在交易过程中,一方控制信息但不向另一方完全公开,由此造成的非合约成本由信息不足方承担。比如说假劣药品的制售、隐瞒工作场所的安全卫生隐患等。所以,政府要进行准入、标准以及信息披露方面的管制。
三、中国政府管制形成的特殊原因
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管制是建立在市场经济基础上,市场经济得到充分的发展,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进入垄断时代后出现一些“市场失灵”现象,政府才开始逐步加强对经济行为的管制。但是,我国政府管制形成于计划经济时代,由于没有经过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阶段,因此,我国管制的成因与西方经典管制理论中的分析有很大不同。西方管制的出发点是维护市场秩序,而我们搞的计划经济从一开始就是立足于取消市场,在当时中国经济生活中到处存在着的管制。具体分析起来,我国政府管制的特殊成因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 历史因素。这里要讲得稍为远一点,新中国在成立之初就否定了市场,认为市场是属于资本主义的东西,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在经济制度上就应当实行计划经济。在计划经济时代,几乎所有的企业都是国家依靠其权力“剥夺剥削者”之资产或政府直接投资产生的,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经济没有得到发展,而是由一个统一的国家来替代市场配置资源,替代企业家精神。
2. 政治因素。自建国以来,我们的资源就相对匮乏,为了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政府通过掌握国有企业来控制国家经济命脉,不能随便放弃对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垄断企业的直接控制。
解除政府管制的障碍
打破国有经济垄断,开放国内市场,引入竞争机制,最终建立健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这些行业一度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供给短缺和投资不足,政府开始吸引社会资金和放松价格管制。尽管国家垄断体制相对放松,行业垄断势力却有所增强,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国家和行业垄断越来越妨碍市场自由竞争体系的建立。因此,打破原有利益集团的垄断格局、消除现有经济体制障碍成为经济改革中最迫切的问题。
一、利益集团:解除政府管制的拦路虎
计划经济时代的政府管制形成的一些行业垄断者和各种利益集团利用政府给予的权利将一般的行为垄断逐步变成了法定垄断,致使这些垄断者为所欲为,很难去挑战它。众所周知,我国的电信、电力、民航等行业的垄断价格严重超出了百姓的承受能力,政府也下决心破除这些行业的垄断势力,但最终结果多数都是“雷声大,雨点小”。其他,如电力、民航等行业的改革进程也与其相似。这些行业的改革进程之所以如此缓慢,当然有牵涉范围广,没有现成模式供参考等方面的因素,但最主要的因素是这些行业的改革触及了当前某些个人、部门、行业或者地方上的利益以至受到百般阻挠。因此,改革必须深入下去,彻底打破即得利益者垄断。
(一)部门利益冲突:广电与电信——谁该入主互联网业
网络媒体,即“新媒体”,是基于IP协议的高速互联网,目前被公认为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从根本上改变以往人们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通过网上链接,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更加立体化,并且成为信息选择的主体。而使之成为可能的信息传播技术就是大家已不陌生的“三网融合”,即整合了声音(电话)、图象(电视)和数据(计算机)业务的宽带通信系统。这种宽带系统为受众提供的是需求导向和交互式的“一站购齐”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如IP电话、图文并茂的新闻和专业信息、视频点播和网上购物等。
整合宽带系统的实现可以有多种技术渠道和市场方法。如现有的固定电话网,在其大覆盖的光纤干线网管基础上,利用电话调制解调器、数字技术对其以双绞电缆线组成的接入网进行改造,使其能够同时提供视频和数据服务;而新兴的网络运营商甚至已经开始独立建设全光纤入户的以提供IP业务为主要目标的新型骨干传输网,直接进入整合宽带系统。另外,固定电话公司、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传统媒体公司以及在线数据服务商之间通过互相兼并重组和技术改造,也可以成为各种高速户聯网的物理基础。
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今后在网络媒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经过改造后的有线电视网。这不仅因为有线电视网的覆盖率与固定电话网不相上下,还因为它的光纤同轴电缆混合(HFC)网管系统,由于数字压缩技术和高效数字调制技术的应用,频道容量和多功能服务的能力得到大大的拓展,使其带宽远高于现有电话网的光纤双绞电缆系统。更由于其广播式传输有条件接收的技术特点与计算机网在逻辑上天然的兼容性,使它自身有无限的发
展前途。全世界的专家都一致认为,有线电视是解决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的最佳传输媒介。因此,有人把国内现有经过改造的电信网称为第一代低速因特网,而把光纤同轴电缆混合网逐步被光纤入户网取代以后的有线电视网称为第二代高速因特网。
但令人遗憾的是,广电系统至今没有取得互联网业务的经营许可,甚至在广电网通过加盟“中国网通”已经实际进入了因特网数据业务市场之后,国办[1999]82号文(《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络建设管理的意见》)中的规定仍限制广电和电信交叉经营。此外,信息产业部也在多种场合不断声明,广电提供因特网数据业务和电话业务是违法的,理由是广电没有完成网台分开。似乎只有当有线电视传输“网”完全从制作和播出电视节目的“台”中分离出来,由信息产业部统一管理并最好与电信网合二为一后才有资格提供基础电信服务。
其实从国际经验来看,作为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所属的有线电视系统,其节目的传输和播出并不存在完全的分离。其次,为鼓励整合宽带通信网的尽快发展和维持有线电视产业的文化特殊性,一方面,许多国家的政府允许有线电视系统运营商自由进入电信产业,而严格限制电信企业提供视频服务;另一方面,为规避WTO对开放电信业的要求,有的国家还特意将有线电视从统一的电信业中分离出来,或专门建立独立的有线电视网,以抵御外国文化的肆意入侵。与此同时却并不限制有线电视网参与国内整合宽带通信网的建设和运营。因此,国内现行的对有线电视的管制政策,恐怕还是从保护落后的中国电信网的利益出发而制定的。
(二)地方诸侯经济:消除市场分割的最大难题
加入WTO后,我国中央政府为与国际惯例接轨,积极主动修改或取消原有的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法律文件,颁布新的法律法规。然而,正如有些海外人士所担忧的那样,加入WTO
后中国最可能出现的违反WTO规则的不是中央政府,而是各级地方政府。目前,地方保护在我国仍然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计划经济时代的惯性。过去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在发展单一的国有经济、在各地形成“小而全”的经济体系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它们在出发点上、管理体制上都体现了地方利益。尽管当前为加入世贸组织要求进行文件清理,但有些地方仍以落实中央对各省市的要求、加快本地经济发展为出发点进行清理,没有按世贸组织的要求来做,造成不仅老文件清理得不彻底,新文件的制定也有地方干预的痕迹。
2. 地方利益的驱动。我国实行的是中央政府领导下的地方政府负责制,地方政府要承担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职责。这种管理模式使地方政府存在管一方土地保一方平安,守土有责的思想,因而地方保护主义不仅在经济领域而且在其他各个领域都成为地方领导的一种束缚。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垄断经营、封锁市场,抵制外地产品进入的情况。县与县之间,都不允许外县的产品进入本地市场,更不用说全省、全国统一市场的建立。
3. 经济管理体制的产物。我们的企业一直都是由国家直接投资,企业有行业管理部门,有主管部门,还有地方政府各类政策的支持,考虑到企业的利润、产品的市场,行业保护、地方保护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甚至还形成了不同程度的攀比:哪个行业保护得好,哪个行业利益就好;哪个地方保护得好,哪个地方就得到发展。
当前以上种种问题和现象仍然比较严重,中国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按要求需要破除地方保护,中国经济发展自身也需要建立一个全国统一市场。为此,2001年4月国务院通过了《关于禁止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实行地区封锁的规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部门负起消除地区封锁、保护公平竞争的责任。但是,其执行效果并不令人满意,以药品连锁经营为例,药品连锁经营既方便了群众,也降低了药价,然而目前在我国却很难发现有跨地区的药品连锁经营企业。
根据国家药监局调查,一些地区仍对连锁经营采取的或明或暗的地方封锁。部分地区对跨地域开办药品连锁经营明令禁止,有的以“换证期间不予受理”、“垂直管理未到位、不予办理”、“本地区未开始对外地申请的受理,不予办理”等为由拒绝受理;有的以“现在是整顿治理期间”、“本地区药品零售企业已经很多了”等为借口,对申请者进行推辞;还有的宣称“你们全来了,我们这儿的企业怎么活呀!”公开进行抵制。另外有些地区为“抵御”外来“势力”,采取暗地的保护措施。有的是省推市、市推省,相互推诿,无人受理;有的是嘴上答应得好,对申请人却一拖再拖,采取对付的办法;有的要么限制数量,要么收取费用,设置障碍;有的是在地区内先搞表面连锁,抬高自身价格,伺机以高价吓走外来者。
此类明令禁止或暗地保护的做法在啤酒、建筑、烟草等行业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还有一些地方政府在道路、车站、港口、航空港或者本行政区域边界设置关卡,阻碍外地产品进入或者本地产品运出。今后一段时间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发展国内统一大市场将成为中央政府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不合理管理制度:解除政府管制的痼疾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加入WTO的中国政府将像全球市场中的一个“企业”那样面临激烈竞争,只不过竞争的内容由产品变为制度,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提供更好的投资环境、更清晰的法律环境,谁就能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因此,中国政府如何定位、职能如何转变、应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政府管制制度以及如何改革我国的政府管制等有关问题将关系到未来我国政府和企业在国际竞争中成败。然而,由于我国经济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不合理性,行政审批事项过多,审批周期过长;同时一些部门和行业的垄断势力强大。这些不合理的制度给本已不堪重负的企业又增加一道枷锁。
(一)行政审批制度过多、过严
计划经济体制下政府事无巨细的管理方式使企业几乎丧失了自主经营的权力,在向市场经济转轨中,由于政府改革滞后,这种管理方式依然通过大量行政审批制度在实际经济生活中发挥作用。大量以企业设立、经营资格、许可证等行业管理为名存在的行政性审批,不仅给企业的创立和正常经营增加大量负担,而且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创新活力,降低了企业运作效率。此外,行政审批为有关部门的官员和员工创造了权利“寻租”的机会,容易滋生制度性腐败。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对我国行政性审批造成的特有危害性认识不够,没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到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更没有充分认识审批经济办事效率低下的危害性;另一方面,改革到了现在攻坚的阶段,涉及到权力和利益的调整,掌握权力的行政部门,不愿意自愿地退出历史舞台,这需要外界的推动。
在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过程中,必须要下决心加快改革行政性的审批制度。要减少行政性审批,改革审批经济必须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央部门的审批多于地方;二是后进的地区多于发达地区;三是对非公有制经济多于公有制经济。
由此,应该首先从法制理念上、从政府管理的理念上的创新上来解决。在制度上要有所创新,要弱化审批,该取消的一律取消,对确实需要审批的,简化程序,公开透明。政府在减少审批环节方面搞“一条龙”服务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是这条“龙”也不能过于臃肿、庞大。对于因政府部门职能交叉存在的“重复性审批”,应在统一权利和责任的基础上合并,这样才能真正减少审批。
(二)行政性垄断势力强大
行政性垄断是指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及其授权的组织滥用行政权力,限制或者排除企业竞争的不当行为。其主要成因是: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尚未彻底完成以及贯彻执行不力;多元化的行政利益的趋动,国家对行政性垄断缺少必要的法律管制以及行政人员依法行政意识的淡薄等等因素。
目前,行政性垄断广泛分布于各行业和各类市场中;企业组织形式上表现为高度的纵向一体化(如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等);在市场占有率上,他们在全国市场上占有绝对的市场份额;在垄断行为上,主要体现为限制竞争(如中国电信以技术标准为理由阻碍其他基础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接入、排挤广电提供电信服务、国家电网限制地方电网的电能输入)和高额垄断定价(如邮资和铁路票价、手机双向收费),此外,如价格串谋(如民航的航线收入联
营)、掠夺性定价(前几年的寻呼价格大战)、价格歧视、指定购买、搭售、以及明显倾向于垄断的企业组合(如三大航空公司的“自愿”合并)也被广泛使用。
行政性垄断的普遍存在,使我国经济实际上被分割为相对不兼容的两个部分,经济运行中同时存在着市场机制与行政机制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在以国有经济为代表的基础产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行政性资源配置方式依然占据重要地位,并且通过行政性垄断阻隔、制约着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其基础性作用,提高了整个经济运行的成本,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危害。具体来说,其危害主要表现在:
1.由于长期的供给不足和服务质量低劣,造成社会福利的严重损失;
2.限制竞争延缓了产业结构的高度化调整,降低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
3.由于企业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所有者缺位造成“内部人”控制现象相当严重,因而企业经济效率较低,带来社会成本的提高;
4.由于控制权损失的不可补偿性,政府重复建设和企业重复投资无法控制,造成社会资源的大量浪费,同时由于缺乏基于充分信息的产业政策的正确指导,由此造成产业结构的长期失衡和低度化;
5.行政保护下的垄断行为,恶化了市场竞争秩序,延缓了公平有序之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
6.不利于政企分开和政府职能转变,即便有了形式上的政企分开,政府过度干预(投资和人事权控制)的继续维持,还有可能产生危害性更大的政企同盟;
7.现有的国有大型企业监管制度不利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8.政府的直接垄断和对垄断企业的保护,实际上是对落后的保护,与WTO规则相悖,在全球竞争环境下不利于提高我国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9.政府对垄断行为的参与和政府决策的非“三公”(公开、公正、公平)做法,以及广泛的“寻租”和腐败现象,有损政府的威信和执法效率。
放松管制 减少干预
一、政府管制改革的原则
在改革和完善现有政府管制制度的过程中,通过借鉴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管制制度的经验教训,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把握如下几个原则:
(一)合理性原则
我国的政府管制,通过大量“合法”和非法的行政性审批和许可,其职能所及,可谓泛滥成灾。因此在管制改革过程中,对管制领域及其手段的设立,必须对上述管制的经济理由所建立的标准上,重新加以审定,并在制定监管政策时积极引入成本—效益分析。尽量取消和缩小对微观经济活动的过度干预。为此,为防止现存管制机构“自纠自查”过程中的机会主义,中央政府设立一个行政改革的临时调查机构是必要的。
(二)独立性原则
如上所述,在经济性管制领域,我国目前的行政管制机构大都存在政企不分、政事不分、政资不分和政社不分的事实。它们的职能结构基本是宏观政策调控(如行业规划和产业政策)、微观管理和行政管制的混合体。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行政机构就很难具备独立性,很难摆脱部门偏好,从而难以在中立的立场上公正执法,或者难以有效利用有限的行政资源,难以从源头上遏制“寻租”和腐败的机会主义倾向。因此建立独立于各种利益集团的管制机构是深化政府机构改革的首要任务。
(三)公正性原则
合理设定原则和独立性原则并不能完全保证管制行为的公正性。管制机构在缺乏有效制衡和监督的条件下,很容易做出不作为、滥用权力、歧视性执法和违背程序等行政违法行为。为防止这些行为的产生,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行政程序制度和外部监督机制;另一方面,要最大限度地强制行政机构公开其内部信息;再次必须加大行政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改变管制方式,促进管制法制化和科学化
如果政府仍要对某些方面进行管制,那就要考虑改变现行管制方式,尽量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方式来改变公共权力行使的方式。有一些审批制度,例如土地的审批权,政府一时不能放弃,则应减少审批手续,简化审批过程,提高办事效率。就电信改革来讲,政府管制的重点应从直接对企业行为的管制——如价格管制,转移到对市场结构的调整——降低市场壁垒和导入竞争机制中来,以增强企业竞争实力,在开放的国际电信市场中抢占优势地位。在政府管制法制化过程中,为避免管制部门被管制者“捕获”和政企利益同盟操纵立法,必须取消各类管制机构对立法的影响力,建立由各种利益集团代表正式参与的公开透明的立法制度;在建立制度化的立法审查机制,提高人大对国务院及其各部门的行政行为的监督力度;在涉及到申请相对人权利(如特许经营权)的行政审批程序中,除了广泛引入公开听证程序外,还必须建立特许权的公开拍卖或竞标制度;此外,要建立完整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在3月25日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2年会”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我国现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如行政性审批、地方保护、部门和行业垄断状况进行评论,并提出一些积极有意的建议和措施。国家计委副主任汪洋指出,加快电力、铁路、民航、电信、公用事业等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破除行政和行业垄断,以及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削弱实行地方保护的行政职能,是必须继续推进的两项重要改革。由此可见,我国政府已经把消除垄断和地方保护、治理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和今后工作的重点。
第四篇:军队改革方向
撤销现行7大军区,并建立4大战区司令部和一个战略预备区,包括东、南、西、北四个战区司令部和中部战略预备区。成立陆、海、空、二炮和武警总部(陆军总部由北京军区改编),将国防部由虚设机关转为实体机关,强化军政联系,加强战备动员体制建设,提高行政系统国防战备意识,建立大国防体制。
军委是国家最高军事国防决策机关。总参谋部和总政治部为军事领导机关,负责军队事务。国防部为行政机关,负责国防事务。+ L, S1 x/ v!W!r
军委的组成是:国家元首为军委主席,国防部长为国务委员、军委常务副主席,总参谋长、总政治部主任、东西南北四个战区司令员及陆军、海军、空军、二炮司令员为军委委员。
军委的机构组成为:军事指挥机关——总参谋部、军事政治机关 ——总政治部、国防行政机关——国防部。
撤销总后勤部,其职能由总参军需部和国防部国防供应局分别负责。撤销总装备部,由总参装备部和国防部国防科技工业局分别负责北部战区司令部:辖东三省,内蒙,京津冀,山西和山东省内武装力量。即将原沈阳军区,北京军区和济南军区的山东合并成北方战区,主要任务应对朝鲜危机,守卫首都,警戒北方威胁。辖五个集团军,北京附近38集团军,沈阳39集团军,山东潍坊26集团军,长春16集团军,张家口65集团军军,外加北海舰队及辖区内空军和二炮部队。
司令部驻地沈阳。;r3 z6 6 U6 F9 S8 X8 s
东部战区司令部:与原南京军区辖区相同,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省和上海市境内的所属武装力应对台海危机,和日本东海争端。辖三个集团军:1(湖州)12(徐州)31(厦门),外加东海舰队级辖区内空军和二炮部队。司令部驻地南京。南部战区司令部:原广州军区除去湖北省,外加原成都军区的云南和贵州,驻地广州,领导和指挥湖南、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和贵州。主要从云贵处的陆路,和南海舰队威慑越南,应对南海危机。辖三个集团军:41(柳州)42(惠州)14(昆明),外加南海舰队及辖区内空军和二炮部队。7 d+ d5 o9 A1 y5 l, U5 ^!U# k8
西部战区司令部:原兰州军区和成都军区(除去云贵)合并,驻地兰州。司令部选兰州而不选成都的原因是西部军区两大任务,维护新疆,西藏边疆地区的的稳定和应对藏南危机,主要通过兰州所控制的陇海线和青藏线实现兵力的铁路快速投送,故兰州较优。辖五个集团军: 13(重庆)21(宝鸡)47(西安)20(兰州)40(乌鲁木齐),外加空降15军(成都)及空军和二炮部队。$ g!~_/ b, y5 }
中部战略预备区:辖河南和湖北两省,驻地武汉。荆豫两省通过京广线,陇海线,沪汉蓉能实现向另外四大战略区的四小时投送,南征北战,东突西进,得心应手。辖两个集团军,郑州附近一个(54集团军),武汉附近一个(27集团军)军,承担战略预备队任务。
总参谋部内设:作战训练部、情报部、军务部、通信部、装备部、军需部、卫生部和政治部,通信部主要负责电子通信、电子对抗、网络战、电磁信号管制军需部与国防部国防供应局在军队物资上的职
责分工为:军需负责军队内部的供应和分配,国防供应部门负责物资的生产和交付军队指定仓库和地点。
装备部负责现役及军队内封存装备的维护、使用、贮备的管理工作,与国防科工部门联合进行武器装备的研发。
总政治部负责军队、国防机关的党务、人事、宣传、保卫,以及军事司法。k: [# n$ g!H4 q8 EP7 u
国防部职能包括:军事外交、武装建设、国防体制、军事科技和工业、国防工程、军事交通通信、人民动员、防空防灾、国防教育、国防法规诸多方面。
人事综合司:负责办公室和人事工作。1 s-}/ ~& o9 l;o5 M
财政局:负责国防预算、国防和军队的资金管理、国防和军队资产的管理。
战备局:负责国防战略物资储备、国防战备工程的维护管理、平战结合型设施的维护管理(主要以交通、运输、通信为主,以及军民两用物资贮备和生产能力保持),民用设施装备的征调的组织管理。国防供应局:国防和军用物资的生产、组织和供应。
国防科技工业局:国防和军队装备的研发,以及核心、关键、大型武器装备的生产和供应
教育局:负责国防教育、法规、宣传等工作。2 ~% Q& C!f' jx/ q9 y医务局:负责管理军队编制的中心级医院,对野战医院的人员、技术及装备支援。
医务局对医疗人员预备役和战备医院实施专门管理。* g4 e(D9 ~;{5 m* ]U
工程局:负责军队、国防大型工程的设计施工
测绘局:负责国防军事的测绘%
兵役司:负责征兵、预备役管理、民兵管理和新兵训练
优抚司:与地方政府联系,负责现役人员地方事务,退役人员安置和相关事务。' t, C$ r-?2 + r+ {
民防司:负责人民防空、抗灾救灾、避险救援行动的组织指挥和重点设施的保障维护。
国防安全评价司:负责对国家重要投资、规划、建设,进行国防安全评价。
地方国防机关为各地国防厅局,主要负责国防教育宣传、优抚、兵役、战备、防空防灾等工作,以及国防部交为管理的其他工作。撤销省军区、军分区和武装部,原直属作战部队交由战区负责,边防部队交由当地武警总队负责。预备役管理职能平时由国防部门负责,征召训练期间由战区直接负责。县级不设国防机关,由市级国防局派驻职能部门。警备区职责由武警负责。军人的职务犯罪由军事司法机关调查、审判,最高上诉机关为最高人民法院。
第五篇:报关员复习方向
一:分四轮复习
1.第一轮:现在时间还比较长,可以先练习报关单,多做单子,自己填不要仅选择判断,没什么用。要总结一些规律及心得体会。填报关单要争取全对,在考试中报关单的得分是很重要的!而且占了40分。很容易拿,特别是对于国贸专业的学生。
然后是查编码,每个至少查三遍,不需要去看报关书上的编码那一章的细节。只要看一下规则,做透上面的例子就可以了!编码要贯彻始终,因为不是可以速成的!占40分。我觉得可以拿30分就很了不起了!
然后是把书大致看一遍,不须太深刻的记忆,有印象就可以了。但是要细,写下心得。
2.第二轮:编码还是要坚持,报关单只要总结性地去看书就可以了。现在关键是看书,把理论部分看仔细。总结一些笔记,并进行对比。比如特定减免税那部分2006版的就分为两部分,可以自己总结起来。这也是为了综合题着想。
3.第三轮:可以对书有一个整体上的熟悉,并且有自己的一套笔记。现在应该把书当成是字典,然后做题,不会的就去查书。
4.第四轮:把重点放在自己做的笔记上。
我建议把历年的题都弄清楚,最好能买到更早的报关题。我觉得2009年版的辅导教材很有用,可以不用全看,有针对性的看,最好把里面的例题都做会,因为今年有出现相似的题。买题的话最好选海关出版社的,2010年出了一整套题,我觉得很有用。市面上有很多题,但是很杂,也不是真的是新版的,我当初就没做多少那种题。
二:
1、推荐网站:上学吧、问学网看透整个报关流程,理解好细节问题。因为考试考的不是表面的问题,不是光靠背就可以的,考前做考题看看试题是怎么出的,也是对知识的巩固
三:阶段复习:
第一阶段,初步了解。
刚拿到报关员考试教材往往会面对厚厚的书本无从下手,甚至哪些要背哪些不背都不了解。没关系,如果是首次接触报关员,应该先做到不轻敌,然后利用1~2周的时间通读报关员考试教材。在通读的过程中往往会对一些概念性的知识有所了解,并且要注意各章之间的关联性,同一个知识点在哪些章节中重复提到过,务必要将它们找出来。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切中考试的出题思路,更是一个综合知识的关联考核。
第二阶段,深入分析。
在对教材整体框架有一个基础性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应当再利用10周的时间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在这个过程中,首先应当确定复习的顺序,如果把教材严格进行区分的话,可以分为几大科目,分别是报关实务、商品归类、报关单填制及外贸知识。
掌握了复习的顺序,就应当进一步有的放矢地进行复习了。先把最简单的外贸知识除外,我们首先应当按章进行报关实务部分(第1、2、3、5、7章)的学习,与此同时配合教材进行商品归类部分(第4章及商品编码书)的复习并且适当加以练习,在对报关实务全部熟悉的情况下进行报关单填制及改错部分的复习(第六章)。我们建议在这10周的时间内,高效地看书至少三遍才能保证效果。
第三阶段,冲刺复习。
1、相信在前面的12周时间里,大家已经将绝大多数内容掌握了。那么在最后冲刺复习的阶段,看书时就应当联系性地复习,看到一个概念就要把全书涉及的相关概念都提炼出来。然后把在第二阶段总结的材料拿出来,记住一部分划掉一部分,到最后总结只可能是越来越少,因为划掉的都已经印在脑海中了。剩下的那部分就是我们个人的“硬骨头”了,只消重点攻坚啃掉这些“硬骨头”便可。
另外问学网独家聘请覃珍珍老师为大家讲授报关员课程,覃老师有着多年报关员辅导经验,授课理论结合实际、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穿插实际案例分析,将知识点清晰化,重点突出化、难点简单化,课堂氛围轻松而生动,有效的引导考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不断的打造了报关员考试通过率之最。现被问学网独家聘任为报关员、报检员考试辅导教研组专家。
问学网的报关员课程已经开课了,现在开始只要制定好周密的复习计划并且严格执行,复习时不要偷懒,勤做笔记勤总结,跟随覃老师的讲课步伐,相信成功通关不再是神话。
四: 考试题目很灵活,有些需要记忆,但更多的需要理解,因此建议早点动手准备。
报关员考试近几年的惯例是6月份网上报名,7月初现场确认,同时7月初当年考试新教材面市,紧接着当年考纲出炉,11月初的第一个星期天考试,(2008年因为地震而推迟一个月考试,2009年11月第一个星期天是11月1日,太急了,因此放在了第二个星期天即11月8日),从教材出来到考试一般只有三到四个月的时间,而教材内容庞大,要在三四个月的时间内搞定这门考试压力就比较大,当然我反复说只要你有时间保证,加上自己是个善于学习的人,三个月也是完全可以搞定的。但是对于大部分朋友,尤其是已经工作了的朋友,没有每天可以看很多个小时的书的时间,而且还有其他很多琐碎的事情的干扰,所以早点动手准备考试是个很好的方法,把该理解的先提前理解了,到考试前再记忆该记忆的,练习该练习的,那么你就会比较从容了,也就不容易放弃。每年大部分中途放弃的朋友大多都是因为时间太紧迫,等到拿到书真正开始的时候才绝望地发现自己来不及了,最终不得已放弃考试,从而使自己寄托于这门考试的所有希望破灭。很多朋友可能把自己的职业规划或者某些人生重要的东西寄托于此,至少为
了准备这门考试可能也放弃了一些东西,可是因为动手太迟,没有一个真正的起点让自己在恰当的时间从容上路,最终就只有遗憾。对这些朋友,我要告诉你,不能再等待,与其等着将来怎么样,还不如现在就开始,每天有点事情干比让你整天迷茫着无所事事会让你更快乐。
2、鉴于每年的教材内容变化不超过5%,用前一年的教材来学习效果是一样。
网校的老师们做过精确的统计,从字数上来说08年的教材相对于07年的教材来说变化没有超过5%,09年相对于08年的教材而言变化也是在5%以内,而且新变化的很多东西是不会考的,网校老师坚持自己的观点:报关员考试是为了让从事报关工作的人员熟悉已经制定出来的法律法规和已经约定成俗的制度原则的,这些法律、制度、原则讲究一个稳定性,不可能朝令夕改,那么讲述这些制度原则的报关员教材就不能有翻天覆地的变化,核心的东西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变,每年增减的东西其实大多都不是重点,因为可有可无,当然不太重要,所以教材中新增的东西一般当年考试中很少考到。凡是把这个考试看做很善变甚至无法掌握的观点都是错误的,我们经过大量的考题的分析可以很负责任地确定这一点。
3、学习资料方面一定要精而不多,一定不要乱看没用的资料。
很多对这门考试毫不了解的朋友考试工作做的太盲目,很急迫地在市场上找很多其实没有用的资料,最终忙忙碌碌一年,结果被那些烂资料误导着走上了不归路,这困怕是每年很认真但最终通不过考试的朋友失败的最重要原因。
4、要把握好学习策略上的轻重缓急,哪些内容先看先学,哪些后学很重要,正确的套路是你通过这门考试保证。
报关员考试每年真题的七个题目可以分成三个类别,第一个类别是:单选、多选、判断、综合实务题,这个重点考核教材1、2、3、5、7、8章的文字内容,分值为110--120分;第二个类别是商品编码题目,这仅考核教材第四章,分值是43分左右;第三个类别是报关单题目,这个考核的是教材的第六章,包括报关单填制和报关单改错,分值是43分左右(后两个类别本来是40分,多出来三分是因为第一类题型中可能会出几分相关的题目)。因为第一类题型占有的分值最大,是考试过与不过的最核心问题,而且都是文字题目,偏重于理解和记忆,涉及的知识面也比较广,因此这部分是我们要重点学习的,也是要从现在开始必须抓紧阅读、理解和记忆的,它从根本上决定了你考试的成败,而且到跟前突击就比较勉强;第二类题型商品编码也是要从现在开始训练的,这部分的学习要侧重训练,要多做题目,当你商品编码的题目总数达到2000以上后,你的分数会至少在26分以上,这部分内容如果你等到跟前的时候再动手肯定来不及,别人得30多分,你可能就只有10分左右,想想考试及格线才110分啊;第三类报关单题型适合在考前集中处理,现在可以不看,报关单到时候杨升老师一讲解就非常清楚了,无需费太大的劲,考前用两周左右的时间重点突击一下拿到40分当中的25分以上没有问题,大部分考生都会得30分左右。所以,现在猛看第一类题型所涉及的章节,即教材的第1、2、3、5、7、8章(第一步),同时每天做一定量的商品编码题目(约10---20个)(第二步),考前一个月左右猛攻报关单(第三步)。这是我认为最好的复习方法,如果这个轻重缓急搞颠倒了,学习效果就不会好。
5、从现在到2010年10月之前都是看书看真题阶段,不要去做套题,千万注意不要让自己掉到题海里去。
这门考试题目设置灵活,变化多端,但是考点却相对集中,所以学习的最佳方法是看书而不是做题,题目都是对教材内容的断章取义或删减总结,而且市场上的练习题的水平跟真题的水平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相同的知识点,你可能做过三道模拟练习题,但是对于出于这个点的真题你可能依然云里雾里,除非你真的把这个点理解透彻了。所以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看教材和看历年真题,争取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考点有一个正确全面的认识。千万不要翻遍互联网,找无数不三不四的题目,用一年的时间把自己整的每天忙忙碌碌,到头来你考十年都考不过。所以学习一定要系统,要理解书上的每一个知识点,这样你就一通百通了,真正懂了这个知识点那么考题针对这个点无论如何考你,你都会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更多报关员考试经验:青年人外贸考试中心
祝你考试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