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记叙文讲解
记叙文讲解
我们今天主要是针对作文的一些写作误区,那么记叙文当中的一些注意事项,以及我们从全面的程度上来把握一下四大文体,我们看一下,记叙文能够从中吸收到什么东西,用来从整体的思想性和方向性来指导我们的记叙文写作。
好了,话不多说,我们通过接下来的课程来彼此了解自己。先来看,第一部分内容,我很想替大家说一句好话,就是,之前的时候,我们刚刚结束的这个期末考,以及一直以来的记叙文写作,从小到大嘛,我们好像都写得不是那么拿手,那么,我就是想给大家找这样的一个理由就是,我们写不好的理由是什么,我们这样来看。
其实我自己在上学的时候我也不是太喜欢写作这件事,那与其说我不喜欢写作,倒不如说是我不喜欢做作文这道题,大家现在可以非常坦诚地讲一讲,我为什么不喜欢写作文。因为我是语文老师嘛,我在给学生留作业的时候,我能特别明显地体会:当我留作文的时候和不留作文的时候,完全对于学生来讲,可能是两份作业。
比如说没有作文,大家可能觉得30分钟,40分钟就能写完太好了,但是如果一旦加入作文,孩子们心里所有第一想法就是:哇!这次可能又得一个小时以上了。那么,大家这个时间本来就有限,那么,甚至有些孩子可能很极端地会这样想,就是,老师啊,如果是你直接拿一篇作文拿过来让我抄,我可能都要抄30分钟,更别提让我写了,那这是我们不喜欢作文的第一个原因,它字太多,还是就是会占用我们太多的时间,所以呢很多学生他讨厌写作,我想,是这个原因。
那,还有些同学呢,他其实是挺愿意写作的,但是呢,无论是从小,还是一点点地到了初一初二,特别是到了中考,他会发现:他特别用心写出来的文章,特别是他花费了很多时间,甚至是自己都说:老师,我都感动到哭了。但是为什么,我却得了一个很低的分数。那个文章我一看就不喜欢,为什么它分数也挺高啊?所以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写不好作文。
那其实呢,大家想一想,大家能举出多少种你觉得你能写好作文的方法?好,那么我们现在从小开始,一点点来:我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我会积累一些精彩的段落,开头、结尾或者说是过渡,呃我会积累一些名人的事例,那我可能还会写一些让我觉得很夸张的那种,哎非常丰沛的情感。那除此之外,我们还会什么本事呢?哎,我们可能会一些景色描写,我们可能还会一些外貌描写,我们还会一点心理活动描写,那么除此之外,我们又会什么呢?大家就会发现,我们能想出来的招式和其他人能想出来的招式,好像都差不多;我们写来出的东西和别人写出来的文章,好像很接近。
那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是这样的,就是我有我的思想,你会有你的思想,哎,我们就会感觉,聊天的时候,大家就会很有趣啊,妙语连珠,怎么到了写作文的时候就感觉双手双脚被绑起来了,我们的大脑都被桎梏住了,然后完全是道不出东西。那其实呢,这个,我跟大家讲,不是说我们没有思想,而是因为我们没有掌握足够多的能力和技巧,来表达出我们的思想。
那维特根斯坦呢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就是说:我的语言的界限就是我的思维的界限。那么对于我们写作来讲:我们的写作能力的界限其实呢就是我们文章的上限。那我们这节课呢,就是为了培养大家能力。
今天我们从四大文体里去学,我们写作能力,我们呢,都能从中汲取到多少。那么说到这个呢,我们想,我们懒得写,懒得写,加上就是我们本来想好好写,考试的时候,或者碰上让我们特别有写作欲望的文章的时候,那我们都写不好。哎,因为我们没有太多的写作能力嘛。那么最重要的是,当我们遇到一篇常好的,老师拿到我们全班面前去朗读的优秀范文的时候,我们还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觉得那个东西写得不好,那怎么就写得不好呢——写得太假,写得太肉麻,哎呀,写得假写得肉麻,写得什么假大空,就是这类的东西。我们往往会有这样的一种错觉,就是说,哎呀,只要我们能抛下心理的这个底线,扔掉我们坚持的那个所谓原则,我也能写出这种肉麻的文章来,我也能拿高分。但我不屑哈,我不需要这么写,那其实也不是这样的。
真正好的,那么优秀的范文,大家记住哈,绝不是我们看到的那种,就是所谓的语言特别肉麻啊,然后情感就是特别得——哎呀,就是动不动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妈妈,热爱学校,热爱教育什么的,未必都是如此,我手里有几篇这次考试的优秀作文,等下会给课代表,课下大家可以感受感受什么叫优秀的范文,不是好在之前我们以为的那样。好了现在说到这呢,这以上的种种可能是曾经困扰过你,可能曾经困扰过我的问题,但我现在,站在我今天的角度,我并不觉得这些是什么问题,它可能仅仅是一个又一个的误会,它是写作的道路上,阻挡我们前面的一点点小障碍。那其实,这些障碍,我不认为它是不能解决的。那么接下来呢,我们就花一点时间,把这些障碍,来解决。
好了,现在我们来看,我要说的第一句话,考场作文,它究竟是什么?那我要说的就是,考场作文是什么呢,它是卖艺,是选秀。卖艺地话我们今天可能了解地不是太多了,但是选秀呢大家应该都看过不少,举个例子吧,我个人比较喜欢这个中国好声音,哎这么多季呢,我几乎每一季都是不落的,还有这个,嗯,中国好歌曲,还有各种达人秀之类的林林总总的,我们就不讲了。那么其中,大家想那么一件事就是,每次有选秀歌手的时候,哎,假设你也要去参加选秀。有两个选择,看你会选择哪一个,第一,就是你穿得非常非常地普通,梳了一个,比如男生呢梳个小平头,女生呢,可能就是简单扎个马尾辫,然后穿着校服,穿着小白布鞋就去了;第二,完全根据你的形象,然后打造出非常适合你的气质、身材、体型的这样一套非常华丽的舞台的服装。你会穿哪一套?
好,还有就是唱歌的时候,第一种就是正常地去唱,完全是按照歌本身的样子去唱;第二种,就是在唱的过程中我尽可能地,比如说有高音,我飙高音,无转音,我故意去改编一些转音。你会选择哪一种?那其实我想,你如果想在比赛中更进一步,想取得更好的名次的话,很可能刚才这两中选择你都会选择后者。大家想为什么?我难道不想好好唱歌吗,我难道不想去做一个朴实的人吗?其实不是这样的,是因为在这个舞台上,我们都知道,你要想走得更远,你要想比别人发出更亮的光芒,我就应该展现出和别人不一样的东西。那这个应该就是要展现出我的优势,那当然啦,这一个优势的前提就是它是这个选秀节目所需要的,比如说,作为一个厨艺大赛,它让我们今天来做汤,那我这个炒菜炒得再好我也不能去炒,我要做汤。
那在这里面,我只要展现出了这个选秀节目所需要的一种的个人能力,那我们就应该走得更远。歌唱比赛嘛,我只有这一首歌的时间,我也不想改变那么多啊,但是我需要让底下还没转身,还没给我打分的评委老师他意识到,我这个人,很有潜力。可能是这个歌我未必唱得有多好,但是,我的目的,不是为了唱好这一支歌,而是为了更好地让他们来认识我这个人。所以我不得不尽可能地去穿那些华丽的衣服,我不得不尽力地去飙高音、去加转音,去用一些炫技的方式来唱歌。所以大家就会发现,这样的人他往往一开始,会很有优势,而我们考场作文就是这样的嘛,就是一篇作文,你要在这篇作文是,在六七百字的篇幅里去展现你的写作能力。
怎么展现,如果你会的仅仅都是那些大路货:心理描写、景色描写,或者再加一点外貌描写,哎,一提到情感就是我爱我的妈妈,一写事的就是拔河、送伞、跑步这些东西,那就是烂大街了。所以就是我们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掌握自己的真本事。那么对于卖艺,对于选秀来讲呢,这两个词,都不是为了贬低我们,或者是感觉很奇怪嘛,我们写作是件很神圣的事,其实不是这样,因为我在这里讲,不是写作这件事,而是我们去答一道题,那么这道题的要求是什么,我们就按照这道题的要求去解析,这是我们要做的事,这个我们没什么想不通。
好啦,刚才讲那么多,卖艺、选秀,那么观众要什么,你就秀什么。那这个文章要展现的是我高超的思辨能力,那这可能是一篇议论文,它可能要我展现的是逻辑清晰的说理能力,那这是一篇比较好的议论文,那如果这是一个记叙文呢,我需要通过一个完整的,记人叙事的过程来展现我的思考,来塑造人物的性格,这可能是我的能力。
那么没有本事,对于这些卖艺的观众,对于这些选秀的评委来说,他们自然不满意,他们不会选你作为一个更高成绩的拥有者。那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想清楚这样一个道理:写作这件事,写作文这件事,本身就是在答题,别和题干过不去,那么我们只要答题就好了。那么对于作文这道试题而言,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能力呢? 那么听到这里的时候,有一些孩子、同学可能心里会有些抵触,就会想,老师你是不是在教我一些投机取巧的方法啊,一些哗众取宠的方法。不是这样的,我从来不教大家这些,那真正,我们需要的掌握的能力是什么?是四块,立意、选材、结构和语言。
什么叫做立意呢?就是一篇作文他会有一点题目嘛,那这个具体作文的审题呢我们之后会讲,那比如说这是一个命题作文,叫做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那么对于这样的文章来讲,你要有一个立意,就是对于你来讲,你的这个隐形的翅膀是什么,可能是勤奋,可能是你的自信,也有可能是你的母爱,那么,这个就是你的立意。这篇文章用一句话来概括,那么你真正想表达的是什么思想、什么启迪,你想讲什么样的一个道理、感悟,这个就叫立意。那么,这个立意可以觉得你的文章究竟是什么样的等级。
因为假设,我这次考试请大家写的一篇就是关于母爱的文章,那大家都去写母爱的了,那可能你的立意,你写了父爱,这就叫跑题嘛。那这个在记叙文当中,大家容易理解,记叙文跑题不多,议论文跑题的更多了。这个我们在以后的议论文里去单说。那这个就是我们的立意。
好了,为了展现出立意,我们需要用一些选材,不然地话文章可能一两句话就讲清楚啦,母爱真伟大,母爱真好,母爱影响了我,可是这样说不够,所以我们要有选材,那什么叫选材呢?就是通过一些事情,我们对它的记录,我们对它的讲述啊、还原啊,让读者,哪怕不需要我们直接去告诉他,他自己也能够从对于这个事情的阅读过程中读出作者想要传递给读者的一个立意。比如说,看完之后,哎,他真的觉得这个母爱很伟大。那么这个时候,这就是一个好的选材。如果他想写一个关于父爱的文章,那么他就讲自己怎么勤奋,获得父亲的认可,那这里就又有跑题的嫌疑。为什么啊?因为这个选材的落脚点可能更多地放在了他这个勤奋上,所以我们想选材,那么什么叫好的选材,不是这个事情本身意义上有绝对的多吸引,多鲜为人知,而是,它首先要符合立意的要求,这才是一个好的选材。其实他两的关系,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这就是一个关于论点和论据的知识,那么选材它就是要证明你的立意。
那么接下来我们看什么叫结构。那么结构,这个词它好像和我们平时写作文这个距离比较远,我们有接触这个词但并不频繁,但实际上,结构这个词,在我们的优秀的文章当中,它是频频被提及,甚至是极度重要的一个点简而言之一句话,什么叫结构呢,就是如何安排你的选材,使它更能突出你的立意。我们简单一点讲,比如说一些很简单的结构,它是首尾要呼应、详略要得当,那有没有高级一点的结构呢,有,看一些经典的电影,它都是利用了许多高超的结构手法,比如说它会使用一些平叙,使用一些倒叙插叙补叙等等,这都是我们以后会遇到的。那么,结构就是安排你的选材,使它能够更好地展现立意。
那最后,我们讲一下关于写作的语言的事,什么叫写作的语言呢,就是当这些都准备好了之后,我如何去呈现我文章的每一句话,那么,同样的话语,我们可以有不同的表达,不同观点表达,会给读者不同的印象。那么,好的语言,对于我们的文章来讲,它的确是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因为对于一个读者而言,他第一眼看到的是你的语言,他是通过语言来认知你的结构选材立意的,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之前一直强调大家要背一些好词好句啊,去背一些经典的段落啊,看一些经典的名著,从里面学习语言一样。就是因为,我们去提升我们的外表,让别人更愿意去了解我们内心。当然啦,如果你的内心没什么东西的话,那这样的文章你很快就会被人识破掉,它不会成为一篇真正好的文章。真正好的文章一定是内外兼美的。
第二篇:记叙文讲解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
(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五、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六、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八、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1)过渡
作用:承上启下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
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
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
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九、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1.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投石探波。②分析综合
③词语的指代内容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篇来理解。2.理解句子的含义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 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以上三种题型回答时格式为:在内容上,起到---------的作用;在结构上,起到---------的作用。)
十、常用的修辞方法:
1、比喻(形象,生动„„);
2、拟人(形象,生动„„);
3、夸张;
4、排比(增强气势);
5、对偶;
6、引用(增强气势);
7、设问;
8、反问(增强语气)。比喻句的作用可能有:形象、生动地描写了什么(本体)的哪些特点。
排比句作用是节奏明快,语气连贯,读起来酣畅淋漓,气势磅礴,表达出强烈的感情。
十一、记叙文的表现手法(写作方法)
1、象征;
2、对比;
3、衬托(人物);
4、烘托(气氛);
5、伏笔/铺垫;
6、照应/呼应;
7、扬抑(欲„„先„„);
8、借景抒情/借物喻人/托物言志;
9、悬念;
10、巧合。
十二、划分记叙文的段落层次
划分段落层次要注意掌握以下几种方法:(1)按时间先后划分。(2)按地点的转换划分。(3)按描述内容的角度划分。(4)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划分。
(5)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划分。
十三、概括记叙文的各段段意 概括段意的有效方法有以下三种:(1)摘句法:摘出文段的中心句;(2)概括法:概括文段的主要意思;
(3)联合法:有些文段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意思,就要把这些意思连接起来,概括出联合段意。
概括一件事的框架(方法)是:谁(一般是文章的主人公)干了什么。
十四、归纳记叙文的中心
中心思想的归纳,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1)从分析标题入手。(2)从分析材料入手。(3)从分析段首入手。(4)从分析篇末入手。
(5)从分析文中议论、抒情入手。(6)从概括段意或分析人物事件入手。概括记叙文的中心有一套常用的格式。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的故事(事迹、经过、事件、景物),表现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十五、分析记叙文的人物形象
(1)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2)从侧面描写入手。(3)从细节描写入手。
(4)从分析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入手。
十六、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
分析记叙文的写作特点,除了注意体裁的特点之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从文章的取材方面看。⑵从文章结构布局方面看。⑶从文章的表达方式看。⑷从文章的语言运用方面看。
十七、记叙文的六步阅读法
这是一种根据文体特点来阅读记叙文的基本方法。它适用于阅读一切以记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写人、写事、记事、绘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类型文章。如:消息、通讯、特写、速写、日记、游记、参观记、访问记、回忆录、人物传记、报告文学等等。其方法一般可以概括为下列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记叙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思想,理解作品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习作借鉴。
十八、赏析语段:
1、内容(写什么;选材有什么独到之处);
2、形式(写作方法;语言特色;修辞);
3、感情(文章的社会价值、意义、作用)。
十九、标点符号
(一)引号的五种用法:
1、表引用;
2、表特定称谓;
3、表强调/表着重指出;
4、表特殊含义;
5、表讽刺或否定。
(二)破折号的五种用法:
1、表解释说明;
2、表声音的中断或延长;
3、表插说;
4、表话题转换;
5、表递进。
(三)省略号的六种用法:
1、表内容省略;
2、表语言断续;
3、表话未说完;
4、表心情矛盾;
5、表思维跳跃;
6、表思索正在进行。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划分层次?
(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2、记叙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3、为文章拟标题,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
(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作者情感
4、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6、写作手法及作用?(1)拟人手法
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象征手法
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5)对比手法
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7、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8、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答:“××”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9、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
10、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说明
11、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2、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13、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作用:塑造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14、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15、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
(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16、概括段意、层意的方法
①抓文段的中心句。即用表明作者观点的话来概括。
②用概括法。即是用最简洁的文字说明各层写了什么或用文中现有的关键词自己组合成句来概括。
③把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的段落概括出联合段意。总之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17、记叙文的人称:
(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第一人称的“我”有时是作者本人,有时是作品中的一个角色,即经过艺术加工的“我”。经过了虚构,就不是作者本人;把生活的真实的我记录下来,这就是作者本人。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地位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注意: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是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18、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景物描写)句的主要作用:(1)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心情、感情);(5)突出、深化主题。社会环境描写的主要作用:(1)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2)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当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
19、文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
(1)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那些、其他、以上、如此、此„„;
(2)一般是往前找;
(3)找到之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否适合。
第三篇:2017新课标记叙文讲解
(2017新课标2记叙文)B Direct v指向,指导 adj 直接的
Director n导演,主任,指导员
Directory n姓名地址录(-ory地方 factory 工厂)Direction n方向 directly adv直接地 indirectly adv间接地 Studio n ['stjuːdɪəʊ] 工作室,画室,制片厂 Stand up for 力挺
Agent n 代理人 v 由。代理 agency n 代理处,机构 Agenda n 日程安排,议程
Power n 力量能力,功率,电源 v 使。有力量,激励 Input power 输入电源,输入功率
I first met Paul Newman in 1968, when George Roy Hill, the director of Butch Cassidy and the Sundance Kid, introduced us in New York City.When the studio didn’t want me for the filmhe stood up for me.I don’t know how many people would have done that;they would have listened to their agents or the studio powers.Grow out of 自。。中发展出,产自于。。
In the fact 在那件实事里 in fact 实际上 that为同位语引导词 Tradition n 传统,惯例
Live v 居住 adj 活着的,现场直播的 live tv 电视直播 Respect v 尊敬 respectable adj 可敬的 respectful adj有礼貌的 Respective adj 各自的 respectively adv 各自地,分别地 Dig v 挖,挖掘 dig into 深挖 Character n性格,角色,汉字
Characteristic adj 典型的 n特色,特征
Quality n 质量,资格,品格 qualify v 证明合格,使有资格 Qualification n 资格,条件 Quantity n 数量 quantify v 量化 Virtue n 美德 typical adj 典型的
Underlying adj 潜在的affection n 慈爱,喜爱,温柔
The friendship that grew out of the experience of making that film and The Sting four years later had its root in the fact that although there was an age difference, we both came from a tradition of theater and live TV.We were respectful of craft(技艺)and focused on digging into the characters we were going to play.Both of us had the qualities and virtues that are typical of American actors: humorous, aggressive, and making fun of each otherhe with his Newman’s Own food and his Hole in the Wall camps for kids who are seriously ill, and me with Sundance and the institute and the festival.Paul and I didn’t see each other all that regularly, but sharing that brought us together.We supported each other financially and by showing up at events.Last n 最后,末尾 v 维持,持续 adj上一个,最近的 adv 最后 Had been +prep 一直。deal n 生意,事情 v 做生意
I last saw him a few months ago.He’d been in and out of the hospital.He and I both knew what the deal was, and we didn’t talk about it.Ours was a relationship that didn’t need a lot of words.24.Why was the studio unwilling to give the role to author at first?
A.Paul Newman wanted it.B.The studio powers didn’t like his agent.C.He wasn’t famous enough.D.The director recommended someone else.25.Why did Paul and the author have a lasting friendship?
A.They were of the same dge.B.They worked in the same theater.C.They were both good actors.D.They han similar charactertics.26.What does the underlined word “that” in paragraph 3 refer to?
A.Their belief.B.Their care for chileden.C.Their success.D.Their support for each other.27.What is the author’s purpose in writing the test?
A.To show his love of films.B.To remember a friend.C.To introduce a new movie.D.To share his acting experience.
第四篇:关于亲情的记叙文讲解
父亲
下了车,一眼便看见一个身影从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向我走来——我的父亲。他不停的推开周围乱挤的人,远远的冲我招手。好不容易,他走近了,我不禁有些惊觉他的变化。短短的半年里,他却瘦了不少,肚子已经没了,脸颊有些凹了进去,头发也白了好多,背微微的驼着。他,早就不是我印象里那个刚硬的说一不二的人,已然成了一个垂垂老人了。我不自觉的有些惘然。
我和父亲的关系从来不好,我们之间说的话也向来很简单。小的时候,他总是很忙。他乐于帮很多人修乱七八糟的电器,几乎花掉了所有的时间。但他却吝于花一点时间在我身上。他从来没有纵容过我什么,也很少同我嬉戏玩耍。那种父子手拉手满头大汗的玩耍过后回家的温情场面,一次都没有过。小时候,我还是一个极爱哭的孩子,被别人欺负了,就会哭个淅沥哗啦。母亲总是把我抱在怀里,柔声轻语的哄着我。而他却一见到我哭的样子,就板着脸喝道:“哭什么哭,男人从来不流泪的!”幼时的我也就真的马上不哭了——被吓到的。在我印象里,他还是一个抠门的人,家里条件并不差,但无论我要买什么,譬如玩具,即使百般央求,在他
那里肯定是行不通的;上音乐用的口琴,上美术用的水彩毛笔,他说家里有旧的何必买新的。因此我总是玩过了时的玩具,吹他用过的老式口琴,用那种掉了毛的笔写字,理所当然的我成了同学嘲笑的对象。对着这样的父亲,即使是小孩子心里也会产生一种叫作怨恨的感情。渐渐的,我越来越讨厌他,躲着他。我只对母亲撒娇,我在她怀里玩笑胡闹。但对于父亲,却始终冷淡。他偶尔的一两次想要抱抱我,我总是慌忙的逃开……
长大了一些,个子已经和父亲差不多高了。总觉得自己天不怕地不怕,已经成了一个男人,对于家中的另外一个男人――父亲,也就少了应该的尊重的。或许是脾气太像的缘故,我们两个常常的吵架。有时候,根本不为什么,就能够吵得天翻地覆。我的叛逆与忤逆,是罕见的。为一点小事我就很容易的暴怒发脾气,母亲通常能忍过去,而父亲是从来不容我这样的。他总是用很大的声音来对我吼,而我就用更大的还正在变声的男孩子尖细嗓音吼回去。两个人脾气都暴,是注定要出问题的。有一次,惹急了他,他冲过来狠狠的踢了我几脚。我什么都没说,只是站在那挨着他打,冷冷的望着他。他打过之后,反常的什么都没说,低了头转身去干别的了,只是他的手一直在抖。我眼里看着,知道那是被我气的,心里没有因为挨打而生气反而有点战胜什么的骄傲。
叛逆的青春期,我是把他当作敌人一般的来战斗的,我总是顶撞他,有时候明知道他说的是对的,却故意的逆着来。他对我总是很无奈的,但在我面前却表现的很刚硬。我们两个的脾气都太倔了,彼此都不肯先低头,这样的事,常常让母亲心碎。但在当时,我却愚蠢地因为怄气而忽略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
后来……打电话回家的时候,还总是母亲接的,絮絮叨叨的说不完的牵挂,而他──我的父亲,却总是在母亲的百般催促下才慢吞吞的走来接电话。真的拿起了听筒,两人却也常常无言,实是找不出话说。通常沉默的半饷后,他来一句要注意身体,我恩恩的答应完,然后继续的沉默。这种时候,我就想或许他还是爱我的,只是含蓄的让人几乎感觉不到。爱,掩的太深了,就常常让人误解,在家的时候察觉不到,而到了离家千里外的地方,却体味到了那份浓浓的温暖……
父亲不顾我的推辞就拿过了我手里的行李包,然后大踏步的向前走去。我只得跟在他身后,好像童年他偶尔领着我上街的样子,只是不同的是,我不用再踉踉跄跄的半跑着才跟得上他,我也是迈着大步,和他一样。望着那个疾走的背影,那个曾经伟岸的像座山的父亲——现在却白了头驼了背,老了。一瞬间,想起了他所有的好,眼睛有些湿,我很想哭出来,又忍住了。我,总要像父亲说的一样,男人的泪──无论是苦是甜,总是不应该浅薄的流出来。
我的母亲
中考那紧张的气氛传染了每一个迎接它的考生,大家都如饥似渴地“啃”着书本。我也不例外。也许是中考的压力太大,我异常烦躁。
夜深人静时,我还在心慌意乱地翻着语文书,却一点也看不进去。这时,妈妈推门进来,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
“妮子,明天就要中考了,今晚就别看书了,喝了牛奶,早点睡吧!”妈妈微笑着关切地说。
虽然知道妈妈的心意,但是烦躁使我变成了一只刺猬,妈妈成了发泄的对象。
“我不想喝,我连看书的时间都没有了,还有空喝牛奶吗?”我头也不抬。
“明天考试,你还是早些睡吧,否则明天会没精神的。”妈妈的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
“你别烦我了!害我书都看不进去了!”我朝妈妈大吼。
气氛一下子变得很死寂,很尴尬,妈妈就像没有甲壳的乌龟一样被我扎得遍体鳞伤。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的,我也知道,我伤害了妈妈。其实,我真的不想说那些尖利、刻薄的话,可不知为什么,一张口,这些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射了出来。
妈妈默默地收拾着我铺在床上的书本,见我没有“睡意”,转过身叹了口气,轻轻地带上门……
听着妈妈掩门而去的脚步声,望着眼前冒着热气的牛奶,我心中充满了内疚,我多想跑出去对妈妈说声“对不起”。可是,我没有勇气。
在这个寂静的夜晚,我伤害了妈妈,妈妈却一笑而过,对我如此宽容。博大的母爱,让我感到如此的伟大,却又让我充满了罪恶感。
我关了灯,听到妈妈走近而又离开的声音,我望着天花板,下定决心,明天我一定向妈妈道歉。
我突然觉得,妈妈的爱就像空气一样,让我赖以生存,却步常常忘了它的存在.【点评】
在考场这个特定的环境里,因“母爱”这个作文话题的触及和碰撞,引起了小作者的心灵震颤。于是小作者敞开心扉,将来自心底的愧疚、悔悟、感激之情浓缩升华,倾吐而出。那么朴实无华,那么真切感人。“像空气一样的母爱”,多么贴切的比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在的母爱,“让我赖以生存”。面对母爱,“却常常忘了它的存在”,甚至“伤害”它。而母爱在“手里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微笑着关切地说”“语气中带着一丝焦虑”“默默地收拾着”“轻轻地带上门”“走近而又离开”……这些镜头的回放中愈显宽容、博大。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细节描写,朴实无华的文字,才让人感动。而那些发自肺腑的倾诉:“我知道妈妈是关心我的,我也知道,我伤害了妈妈。其实,我真的不想说那些尖利、刻薄的话,可不知为什么,一张口,这些话就像连珠炮一样射了出来”……真切自然,又使同龄人产生共鸣。
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18年前的仲夏夜,我带着嘹亮的哭声来了。您说,这是个吉祥的开头。
在您的牵手中,我蹒跚学步;在您的教导中,我呀呀学语;在您的期盼中,我迈入学堂;在您无微不至的关怀中,我逐步成长……
感谢您给了我生命,即使降生在贫困的家庭。妈妈,我怎能忘记上次我从学校回家,低低地和您说:“妈,好多年没吃西瓜了,我想吃西瓜……”我惴惴地看着你。您无言,叹了声气,走进灶房。我多恨自己提出这个无理的要求啊,父亲去世的早,仅靠您单薄的身体守着父亲留下的二亩薄田。这一刻,我真的恨自己残忍,怎能再给母亲施压呢?
可是第二天,起床的时候看到您赶集回来,肩上背着个小西瓜,篮子里还有些刚下地的青绿的菜。妈妈走进灶房操劳着一天的饭菜,我忽然有想哭的冲动。过了一会儿,您叫我吃饭,坐在那张简陋的八仙桌旁,我明显地看到菜比以前要丰富好多,还有让我垂涎的红红的西瓜。妈说:“娃要高考,给你加些菜,快吃吧。”
我胡乱地吃了一些饭菜,伸手拿起一块西瓜,幸福地吃了起来。我说:“妈,您也吃啊。”您说:“我从小就不喜欢吃这个,吃了肚子受不了。你快吃吧。”我便心安理得地吃光了所有的西瓜。
我回房间整理回学校要带的东西,妈妈收拾了碗筷。后来,忽然想到告诉妈妈要体检了,于是就去灶房找她。可是,我分明看到,母亲正背对着我,啃我吃剩的西瓜皮……那一刻,我不晓得该和母亲说些什么!庆幸妈妈没有回头,我冲回房中,捂着被子哭了好久。
妈妈,把她能给我的都给了我,我唯有学业可以回报。可是考前最后一次重要的模拟,我却考得很糟糕。我拖着沉重的脚步回家,远远地发现,昏黄的残阳中,母亲佝偻着背在村口望着我归来的路。那一刻,我有向后走的冲动,可我终究不能。
和母亲一起回家的路上,我心疼着,该怎样告诉母亲我的失败呢?到家的时候,我头低着告诉母亲我考砸了。母亲,望了我好久,然后用她枯槁的双手,轻轻搂起我,抱了一下:“下次你会考好的……” 有这样的母亲,即使穷又怎么样?她疼我,爱我,相信我,给我一个充满爱的充实的成长过程,母亲给我的已经太多……
今天,我坐在考场上。我知道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我会一直努力。最后,要告诉母亲: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
简评
这是一篇用第二人称写的记叙文,文字质朴,情感真挚。有关妈妈啃西瓜皮的细节描写,很能打动人的心弦。平凡的妈妈,用不平凡的母爱充实了女儿的成长过程,自然而然地扣紧了题意。不事张扬,平实道来,是这篇记叙文的明显特色。
第五篇:记叙文答题思路讲解
词语解释题
词语本身义+词语语境义(扣词语的基本意思答题)
题目含义作用类
题目类答题基本思路 含义:《1》题目本身义。《2》题目深层义。《3》与中心的关系。作用:《1》本身义+深层义+中心《2》基本作用类(时间、地点、人物、事物、事件——事情的原因结果)《3》形式作用类(线索、悬念或兴趣、中心或情感)
概括内容类
概括类题目答题思路
整体事件概括:人(陈述主体)+事(中心事件,多个事件多个陈述)+中心(情感、性格、品质、精神)情节推进类概括:表格概括审对题;情节推进:抓住线索,围绕线索,审对分值,梳理情节。部分概括:理顺情节,把握原则,语言简洁。
景物描写类
景物本身特点+(交代时间地点场景、渲染氛围、烘托心情、推动情节、为下文作铺垫、展示人物、暗示中心)
人物描写类
基本思路
《1》方法+规范化(生动、具体、形象、细致、准确、细腻、传神)+具体化(写了什么内容)+情感或者中心(人物:品质、心理、性格、情感、精神。其他:中心、哲理、观点。)
词语含义作用类 含义类:《1》词语本义+语境义《2》指代义或者修辞义《3》与人物关系(品质、心理、性格、情感、精神、中心)作用类:内容上《1》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力丰富的词语(名词、副词、叠词)】+规范化(生动、具体、形象、细致、准确、细腻、传神)+具体化(写了什么内容)+情感或者中心(人物:品质、心理、性格、情感、精神。其他:中心、哲理、观点。)
形式上:可能有总结上文、领起下文的作用但是不明显。
句子段落含义作用类 含义类:《1》含义点(表现手法【烘托(衬托)、对比、对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联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讽刺、象征、联想、想象、以小见大、类比】、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修辞手法【
1、比喻作用: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使抽象的事物更形象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答题方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事物+特征
2、拟人作用: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答题方法:赋予+事物+人的感情(或生命),生动+思想感情。
3、夸张作用: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答题方法: 故意扩大(或缩小),引发想象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对偶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答题方法: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 增强表现力。
5、排比:作用:增加语势,说服力强,感染力强,起强调作用,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调论证观点的作用,可增强语言的气势。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答题方法:加重语气,增强语势,表达了强烈的+感情.6、设问作用: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在结构上还起到引出下文、承上启下、使条理清晰的作用。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7、反问作用: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作用,使印象更深刻。答题方法:加强语气,引发读者思考。
8、借代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含义点)含义+语境义(写了什么)+情感或者中心(人物:品质、心理、性格、情感、精神。其他:中心、哲理、观点。)先是分析含义点,最后整合整个句子。
作用类:内容上《1》方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力丰富的词语(名词、副词、叠词)+句式】+规范化(生动、具体、形象、细致、准确、细腻、突出、强调)+具体化(写了什么内容)+情感或者中心(人物:品质、心理、性格、情感。其他:中心、哲理、观点。)
形式上:在结构上 :开头:(1)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 中间:(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 结尾: 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
写作手法类
写作方法:(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
答题基本思路
《1》写作手法+具体化(写了什么内容)+情感或者中心(人物:品质、心理、性格、情感、精神。其他:中心、哲理、观点。)+手法作用
顺序类题目
什么顺序+作用(具体写了什么内容+中心和情感+形式上的作用)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
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答题套路:
如:文章以“„„”线索,中间串写了“„„”、“„„|”几件事,组成一种“冰糖葫芦”的“串”式结构,选材典型,脉络清晰,主旨鲜明。
记叙文的提炼中心、主题:
要注意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以及蕴涵在文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一些常用词语,如概括主要内容,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了„„,通过„„,等等,如概括写作目的和思想感情,一般用: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等。
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这类试题实际就是要考查学生对选文内容或重要句子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把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学习方法、阅读与创新有机地结合起来。
基本思路:句子本义+我的理解+结合实际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要求根据选文材料谈看法、感受和启示;(2)、结合实际阐述对选文内容的理解;(3)、对文中的人物进行评说;(4)、根据生活、学习经验,判断优劣,对选文材料谈自己独到的见解;(5)、联系实际对文中说明的现象提出合理化建议和设想;(6)、调动知识的积累,考查选文材料由内向外的延伸和课本外与内的联系(如理解选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作品中的文学典型、名句等);(7)、发挥联想、想像补写有关内容;(8)、对文中的艺术手法或美点进行赏析。
答题套路:
这一类型的题目它都会要求考生“谈谈你的看法”,“你认为„„”只要符合文题要求,所谈内容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表达时最好要有标志性语言。在答题时可以用“我认为„„。比如„„”这样的标志性语言。先用“我认为„„。”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2)、再用“比如”、“例如”之类的词语,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不仅给阅卷老师留下观点鲜明之感,而且给人以条理清楚,论证有力的良好印象。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