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村社会学》平时作业及答案
《农村社会学》平时作业及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提出社会学一词的社会学家是()。A.斯宾塞 B.孔德 C.韦伯 D.迪尔凯姆
2.以农村社会为研究对象的分支学科是的研究对象()。A.农业社会学 B.农村社会学 C.农村经济学 D.农业推广学
3.农村社会的主体是()。
A.农村人口 B.小商人 C.农民 D.乡镇企业工人
4.由已婚的兄弟姐妹家庭组成的是()。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5.农村自治组织是指()。
A.乡镇党委会 B.村党支部 C.村民委员会 D.乡镇人民政府
6.在许多发达国家,出现了大城市居民向小城镇或农村迁移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
A.过度城市化 B郊区化 C.逆城市化 D.城乡融合 8.社会问题都有许多成因,其中最主要的成因是()。A.政治条件 B.经济基础 C.文化基础 D.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 9.我国是一个缺水国家,人均占有淡水量仅为世界平均占有量的()。
A.1/2 B.1/3 C.1/4 D.1/5 10.判定越轨行为的标准是()。
A.社会行为规范 B.政治条件 C.出身 D.环境
11.认为社会结构缺乏整合会造成极度紧张,从而引发失范行为的理论是()。
A.失范理论 B.手段-目标论 C.标签论 D.亚文化群体论
12.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A.政治保障 B.精神保障 C.安全保障 D.经济保障
13.社会救助体现的是()。
A.集体主义精神 B.平均主义精神 C.互助主义精神 D.人道主义精神
14.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手段 C.劳动工具 D.劳动对象 15.在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可能有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条件和社会制度,但现代化的道路相同,这种观点属于()。
A.依附理论 B.趋同理论 C.均衡理论 D.后工业社会论
16.《农村社会学》创刊于()。
A.1917年 B.1935年 C.1937年 D.1951年
17.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村社会调查,1949年前,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的最著名的著作为()。
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兴国调查》 C《长岗乡调查》 D《才溪乡调查》
18.农村文化的基本特点是()。A.粗犷 B.质朴 C.丰富 D.高雅 19.由父母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核心家庭 B.主干家庭 C.联合家庭 D.其他家庭
20.农村居民社会生活的最基本方式是()。A.劳动方式 B.消费方式 C.婚姻方式 D.文化娱乐方式
21.社会分化产生社会差别,其基础在于()A.国家不同 B.时代不同 C.资源不同 D.人员素质不同
22.社会控制的准则是()。
A.社会文化 B.社会道德 C.社会规范 D.习俗
23.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法律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24.衡量一个社会系统处于何种社会性质的指示器是()。
A.社会分化 B.社会分层 C.社会流动 D.社会变迁 25.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指()。
A.道德 B.习俗 C.舆论 D.宗教
26.我国有关老年人的法律和规定,划分老年人的标准是()。
A.55岁 B.60岁 C.65岁 D.70岁
27.社会保障的实质是()。
A..政治保障 B.精神保障 C.安全保障 D.经济保障
28.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是()。A.生存权 B.发展权 C.受教育权 D.选举权
29.被称为第一生产力的是()。
A.科学技术 B.劳动手段 C.劳动工具 D.劳动对象
30.社会的经济发展、社会秩序稳定、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过程是()。
A.社会进化 B.社会改革 C.社会进步 D.社会倒退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学的特点有().
A.逻辑性 B.整体性 C.综合性 D.应用性 E.前瞻性
2.社会的构成要素包括()。
A.人口 B.动物 C.社会活动 D.文化 E.自然环境
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
A.教导生活技能 B.学习社会规范 C.学习谋生手段
D.确定人生目标 E.培养社会角色 4.初级群体的基本形式有()。
A.家庭 B.家族 C.儿童游戏群体 D.邻里 E.学校
5.新型合作医疗保健制度重建的原则()。
A.互助互济、共担风险 B.因地制宜、费用低廉 C.专款专用、民主管理 D.人人参与,惠及全民
E.保证质量,加快速度
6.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最主要的场所包括(). A.家庭 B.游戏群体 C.邻里 D.劳动群体 E.大众传媒
7.农村家庭的功能有()。
A.经济功能 B.生物功能 C.消费功能 D.抚育和赡养功能 E.休息与娱乐功能8.影响决定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有()。
A.生产方式 B.自然环境 C.科学技术 D.传统习俗、价值观念 E.政治制度
9.社会分化的生物因素有()。
A.性别 B.年龄 C.种族 D.智力 E.健康程度
10.社会保障的功能表现在()。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民生功能 D.社会功能 E.民主功能
三、配伍题 1.乡村建设运动;()2.初级社会群体:()
3.社区:()4.社会问题:()5.社会现代化:()A.是指由居住在某一地方的人们结成多种社会关系和社会群体,从事多种社会活动所构成的社会区域
生活共同体。
B.是指社会关系或环境失调,致使杜会全体或部分成员的正常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从而引起人
们关注,并需要采取社会力量加以解决的问题。
C.是指那些人们通过直接的社会联系和心理沟通所结成的,人际关系比较亲密的社会共同体。它包
括家庭、邻里,朋友群体等。
D.是指社会各组成部分及社会系统发生的变化,特别是指社会结构发生的重大变化。
E.是指20世纪20一30年代由知识分子倡导并参加的、以建设和复兴中国农村和解决农村问题为主旨的社会改良运动。其中最有名的是梁漱滇领导的山东乡村建设运动和晏阳初领导的华平民教育运动。
四、简答题 1.简述家族的功能。
2.决定和影响生活方式有哪些主要因素?
3.社会保障具有哪些功能?
4.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观的主要内容。
5.简述农村阶层分化的特点。
6.简述习俗的控制作用。
五、论述
1.试述村民委员会的特点和职责、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2.试述建立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原则。
作业答案解析
单项选择题
1.B 2..B 3.C 4.C 5.C 6.C 7.C 8.A 9.C 10.A 11.D 13.D 14.A 15.B 16.B 17.A 18.B 19.A 20.A 21.C 22.C 23.A 24.C 25.A 26.B 27.D 28.A 29.A 30.C
二.多项选择题
1.BCD 2.ACDE 3.ABCDE 4.ACD 5.ABC 6.ABCDE 7.ABCDE 8.ABCDE 9.ABCD 10.ABC
三、配伍题
1.(E)2.(C)3.(A)4.(B)5.(D)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主要知识点:主要表现:(1)有助于个体完成社会化。(2)有助于其成员学习社会规范。(3)家族有利于培养价值观念和生活目标。(4)家族对其成员的支持。(5)家族有一定的社会控制功能。
2.参考答案
生产方式决定生活方式。自然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生活方式。科学技术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传统习俗、价值观念影响生活方式。
此外,政治制度、社会心理和个性等等也是影响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3.参考答案
先概括社会保障功能的含义:是指社会保障行为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对其进行所起的作用。
(1)社会保障的政治功能 再具体叙述一下(2)社会保障的经济功能 再具体叙述一下
4.参考答案
(1)社会是人们相互交往的产物。
(2)人们最基本的交往发生于物质生产领域,生产领域的交往形成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总和形成社会的基础结构。
(3)人们在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形成其他社会关系,它们与社会的基础结构相适应。
(4)生产关系与其他社会关系总合起来成为整个社会。
5.参考答案(1)农村阶层结构的变动是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过程中出现的,它促进
了社会发展总水平的提高。
(2)农村阶层结构的变动是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乡镇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兴起、小城镇建设加快的相互作用中加快加大的。
(3)农村阶层结构的变动是在市场因素逐步扩大,权利因素逐渐减弱的新机制下出现的。
(4)农村阶层结构变动存在着不稳定性,并伴随产生了边缘群体。
(5)农村阶层结构的变动存在着整体性和不平衡性。
(6)农村阶层结构变动形成了新的利益格局,使农村社会呈现更加复杂化的趋势。
7.参考答案
习俗遍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它的作用也相当广泛。无论什么人,从小到老,随时随地,一举一动,莫不受到它所在社会的习俗的熏陶和影响,并自觉或不自觉地遵从它。习俗的作用有大有小,小到调整每个人的穿衣戴帽,大到调动成千上万人一致行动。
农村村落生活的长期稳定性形成了大量习俗,它们的社会控制作用表现为:调整人们的行为,使之互相一致。在现实生活中,忧郁文化的传递作用,每个人在少年儿童社会化时期就已经学到了许多习俗规范,有些习俗已经内化为人们的习惯性行为,或者成了人们评价社会行为的标准。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习俗的社会控制作用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任何一种习俗都是特定的社会产物,当这种社会处于上升时期,符合历史发展的方向时,与此相适应的风俗习惯就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五、论述题 1.参考答案
村民委员会的特点:(1)群众性。(2)自治性。(3)基层性。(4)地域性 注:每一点再详细
叙述一下 村民委员会的职能:
(1)支持和组织村民依法发展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和其他经济,承担本村生产的服务和协调工作,依法管理本村属于村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和其他财产,教育村民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和改善生态
条件。
(2)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政策,教育和推动村民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爱护公共财产,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促进村和村之间的团结、互助,开展多种形式的社
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3)办理本村的公共事物和公益事业。
(4)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协助有关部门对依法剥夺政治权利的村民进行教育、帮
助和监督。
(5)协助乡镇人民政府开展工作,并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等。
2.参考答案
知识要点
(1)社会养老保险与家庭养老保障相结合。
(2)农村养老保险应坚持低标准。
(3)养老保险资金的筹集,应坚持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做法。
(4)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用储备积累的做法,自助为主、互济为辅。
(5)用一体化思想设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篇:2014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答案
一、填空题
1. 孙中山 写下了“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座右铭,康有为 在青年时代就撰写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大同书》。
2.19世纪30年代末,法国实证主义哲学家孔德在其名著《___实证哲学教程_》中首次提出“社会学”这个名词以及建立这门新学科的思想体系。
3.在中国第一个讲解社会学的是 康有为,在1891年。4.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整体__来看待。
5.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各种 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___。6.马克思主义认为,需要 是人的本性。
7.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 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而做事,他就什么也不能做。”
8.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基础。
9.西方流行的需要学说流传较广、影响较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_需要层次论。
10.人类生存的环境包括 自然环境 和 社会环境。
11.人类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提升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意识的获得是一个关键环节。
12.社会交往是人们之间的 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的活动。
13.社会关系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的、较为普遍的联系或行为模式。14. 语言是人们相互传递信息、感情的象征性符号之一。15.巴甫洛夫的信号刺激分为 第一信号系统、第二信号系统。
二、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一词源于(A 中国)。2.文化是指(D人类创造的所有财富)。3.“工作安定”属于(B 安全的)需要。4.“镜中自我”是(B 库利)提出来的。
5.一位教师与学生、校长、图书馆员、校医院人员等人建立不同的角色关系,叫做(B 角色丛)。
三、名词解释
1、社会学:社会学是从变动着的社会系统整体出发,通过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2.系统: 所谓系统,就是相互联系的要素的复杂组合。一个系统本身,具有组织的复杂性、整体性,组织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性和互感性。社会学把社会作为一个系统、一个整体看待。
3.应用社会学:应用社会学是指把社会学的理论知识(包括观点、方法、原理以及一些新的研究结论),应用于社会实际生活、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研究,如对家庭、教育、犯罪、宗教、社会工作等方面的研究。
4.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支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流派。1962年正式成立闪本主义心理学分会。认为行为主义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人的外部行为倾向,是把有人性的人降低到了动的和计算机的水平。主张心理学必须说明人的本质特性,人的内在情感,潜在的智能、目的、爱好、兴趣等人类经验的一切方面,他也反对古典心理分析学,自称为心理学的第三阵营。5.社会交往: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
6.群体交往:群体交往是指群体与群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的活动过程。
四、简答题
1.试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几个论点。P3—7 答: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的论点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一,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又说:“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为所谓社会。”
第二,人类社会区别于动物社会的特征是劳动。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人类自身,创造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和文化,组成了不同于其他动物靠本能而结合的社会。
第三,人类社会是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自然界和社会是对立的统一。人类社会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这是它们的统一;但人类社会又是自然界中特殊的一部分,是本质上不同于一般自然界的社会有机体,它有着自己的特点和规律,它是与自然界有重大区别的特殊领域。
2.试述社会交往的意义。P54—57 答:社会交往是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活动。其意义如下:
第一,社会交往是个人成长的条件,个人通过社会交往习得知识、形成自我概念并认识自己。第二,社会交往是文化传播的手段,同代人交往可以扩大文化的享用范围,不同世代间的交往可以传递社会文化。第三,社会交往是社会构成与发展的基础。人们通过交往而形成社会关系,进而形成社会。人们的共同活动或交往推动着社会发展。
3.请对时尚进行评价。P83—86 答:(1)顾名思义,时尚为众人一时所尚,因而非常规性、甚至突发性成为其重要特点。时尚所崇尚的是新出现的某种事物;包括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服饰及语言。但时尚所崇尚者并不一定是新生事物,如果被崇尚的东西是被社会认同的有价值的,它可能会保留下来。而大多数时尚是短暂的,时间一过,时尚也就自动消失,它不能被保留下来。这样,许多时尚与社会认可的新生事物无关。另外,社会常对某些时尚给以消极评价,例如赶时髦是说它长久不了,时狂则说某些人达到发狂的程度,更有贬义了。当然,时尚有时也包含着新事物的萌芽。
(2)时尚流行的特点一般是:第一,自上而下的传播;第二,由核心群体向边缘人群的传播;第三,时尚的流行具有循环性。
(3)时尚的功能表现为:第一,时尚可以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和物质需求,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愉快。第二,时尚作为对惯常行为模式的偏离,其流行可能会给社会带来清新的空气,使社会生活变得生动活泼。第三,对落后观念的冲击,可能导致社会生活方式的革新。第四,在商业活动中,时尚可刺激消费、活跃经济。不健康的时尚会表现出负效应,污染以致毒化社会空气,炫耀消费造成浪费。
五、论述题
试述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
答:1.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是一般社会科学和哲学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大量的、长远的社会生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论点、基本方法、基本理论,但是历史唯物主义本身,并没有、也不企图代替关于社会的各方面现象的具体研究科学。2.具体来说,有以下三个方面:
(1)历史唯物主义是社会学研究的哲学基础,是社会学研究的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
(2)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是有区别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一门哲学的历史观,是从哲学的角度研究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属于哲学的范畴;而社会学则是对社会现象运用自己特有的方法进行具体研究,是一门具体的社会科学。(3)社会学的科学研究成果,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源泉之一。
其实,简单的说,社会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就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它们之间因为研究对象的不同因此有区别。而它们之间又有联系,即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丰富和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而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发展又为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第二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初级社会关系也称___首属社会关系。
2.人际关系的明显特点是: 直接交往 和 情感性。3.社会地位也叫___社会位置____。
4.___社会分化__是指社会中的个人或群体之间产生的,被社会认可了的区别。5.人的生活,从新生儿起其衣食住行,各种生活本领不是靠本能得来,而是靠__学习____获取。
6.人的__认识结构____的发展,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的进程。
7.人的个性是个人__社会化__的产物,是随着个人社会化的进程而逐步发展和形成的。
8.社会群体的形成原因有二:一是个人层次上,是人进行 社会化 的必要条件;二是群体层次上,能够满足人类的 某种需要。
9.初级社会群体一般包括 家庭、邻里 和 儿童游戏群体三种形式。10初级社会群体保持 较小的 规模。
11.家庭功能的变化是____社会发展____所引起的必然现象。12.社会组织是由于____社会分工___而形成的。
13.社会组织作为执行一定__社会职能___的社会群体,与其生存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14.组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主要是 能量交换关系。
15.20世纪初产生了一系列科学的管理理论,被称为____古典管理理论____。其代表是泰罗的___科学管理理论___、法约尔的___管理理念____和韦伯的____科层次理论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人生在世,吃穿二字”是(A享乐主义)的人生观。2.第二次断乳是指青少年(B 心理上脱离各方面的监护)。3.由父母及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是(A 核心家庭)。
4.(C 麦格雷戈)从人性的角度对以往管理模式进行分析,提出了“X理论”和“Y理论”。
5.注重对人的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具有强烈的“任务本位”和机械主义色彩,这种管理理论属于(B 古典管理理论)。
三、名词解释
1.冲突:冲突是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各自获得共同珍视的目标而采取的斗争、压制、破坏,直至消灭对方的相互作用方式。
2.人的社会化:人的社会化是指一个从出生,从一个不知不觉的生物个体的人,经过不断地学习知识、技能和社会规范,培养和提高自己的社会需要,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社会性,把自己一体化到群体中去,从而使社会不断延续和发展下去的基本过程。
3.环境:环境是指围绕着人这个主体的,占据一定空间和时间的,构成主体存在条件的种种物质实体或社会因素。人的环境,大致上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大方面。
4.家庭: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关系之上的、成员之间亲密合作、公共生活的群体。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P127教材
5.科层制(官僚制):是韦伯提出的行政管理模型。它是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6手段:目标链是将组织目标分层、并把目标的达致看成是分目标的积累过程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任何一种目标都需要用一定的手段来实现,而这些手段也就成为下一层级的次目标,按层级以此类推,就会产生更为具体的目标。达
致下层级目标实际上是为实现上导级目标准备了手段,这样除最高层目标之外的所有目标同时又是手段,这样被分解的目标就成为一个手段——目标链。
四、问答题
1.简述社会组织与环境的关系。
答:社会组织的环境是影响组织生存、运行和变化的各种社会因素的总和。主要指组织的外部环境,即影响组织的外部因素。
二者之间的关系:(1)由于社会组织是社会大系统中的一部分,因此,它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和发展。(2)从结构的角度看,就是要有专门的部门处理同环境的关系。(3)环境变化将引起组织结构的变化;社会组织的变化也将对环境发生一定的影响。
2.社会组织具有哪些具体要素?P147—148 答:(1)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社会组织的第一要素是拥有一批能够为实现社会组织的目标做出贡献的成员。
(2)固定的目标。对内,固定的目标反映了该社会组织在社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和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社会职能;对内,它是团结、聚合其成员共同奋斗的旗帜。
(3)规范性的章程。(4)权威的领导体系。(5)必要的物质基础。
3.试简述社会制度的特征。P244—246 答:(1)普遍性。即从人们现在能够看到的社会或能够发掘到的古代人类社会遗迹,已经认识到普遍存在着社会制度;(2)变异性。制度是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3)相对稳定性。即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的社会结构之一;(4)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制度不可避免地要打上阶级的烙印。
五、论述
试述科层制的特点,并对其功能进行分析。答: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科层制的主要特征是:
(1)内部分工,且每一成员的权力和责任都有明确规定。
(2)职位分等,下级接受上级指挥。
(3)组织成员都具备各专业技术资格而被选中的。
(4)管理人员是专职的公职人员,而不是该企业的所有者。(5)组织内部有严格的规定、纪律,并毫无例外地普遍适用。(6)组织内部排除私人感情,成员间的关系只是工作关系。
科层制一方面具有提高组织效率的功能;另一方面又产生降低组织效率的负功能。
这就要求尽量发挥其功能而避免其负功能,即通过组织内部的分工和制定规则来促进组织运行,但又不造成对组织成员积极性、主动性的限制。
第三次作业
一、填空题
1.古典管理理论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对 人的 管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从而有强烈的“ 任务本位 ”和机械主义色彩。
2.提出“经济人”假设管理理论的主要代表是 泰罗。3.科层制是一种___中央集权___式管理方式。
4.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 ·韦伯提出的科层制理论是关于___行政组织___的管理准则。
5.社区一词由德国社会学家 滕尼斯 最先使用的。
6.我国的社区研究首先是从以 吴文藻 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7.从历史上看,___城市___是从农村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8.城市社区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大多数从事 工商业或其他非农产业 的、一定规模的人口组成的人类生活共同体。
9.__功能论___的观点以美国结构功能主义社会学家帕森斯的论点为代表。这一派的论点认为社会是一个_整体__。
10.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在1903年曾把社会按特性区分为“__机械团结__”和“__有机团结___”两种。
11.解释社会分层的三种理论是 功能论、需要论 和 天才论。
12. 阶级的本质是 剥削。
13.我国工人队伍的成员,最初主要是由__破产的农民___转化而来的。14.制度建设与 制度改革 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应同步进行。15.社会制度是一个___系统______。
二、单项选择
1.中国城乡发展的理想目标是(D 城乡协调发展)。2.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A伯森斯)。
3.我国消灭剥削阶级采取的政策是(D 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政策)。4.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C 制度化逃避)。
5.手段——目标论认为人们的五种行为方式中,“只认同文化目标,但不遵从制度化手段”,此为(C 创新)。
三、名词解释
1.农村社区:农村社区也称乡村社区,指的是以农业为主要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生活的共同体。它可以是一个小的村落,也可以是由几个毗邻的村落组成的社会区域。
2.家族:家族是由两个以上有血亲关系的家庭组成的社会群众。它是家庭关系向外推延所形成的亲属关系体系。家庭包括父族同宗亲属、母族同宗亲属、妻族的亲属。它与家庭的不同在于不以同居共财为限。在传统的农村社会,家庭是基本的社会群体。
3.城市化:城市化是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城市数目增加一般由非农产业发展促成,城市规模所扩大一方面因城市人口自身繁衍,另一方面因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所造成,由于后一种因素对城市化的影响更大,因此,城市化又主要指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进入城市的现象。4.逆城市化:是城市中的企业向农村地区转移、城市居民迁往农村地区的现象,逆城市化使得城市人口相对减少,城市人口比重降低。
5.阶级外部的游离化:阶级外部的游离化是指在社会的基本阶级集团之外,由于社会阶级分化的不断活动,一些从社会基本阶级分离出来,独立存在的次一级阶级集团,它们游离于社会基本阶级之外,但还不同程度地依附于基本阶级进行活动。
6.社会制度:有宏观、中观和微观之分,宏观的社会制度指一个国家的总的社会经济制度,中观的社会制度指重要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的社会关系及行为规则系统,微观的社会制度指具体的办事规则。社会学研究社会制度着眼于中观尺度,认为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及与此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
四、问答题
1.简述人口问题的实质。
答: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物质资料再生产不相适应。
通俗说法是“人口”与“人手”的关系问题。“人手”反映了人的创造性劳动的一面,“人口”反映了他作为消费者的一面。
在人口中劳动者少、消费者多,入不敷出即产生人口问题。这种入不敷出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一是人口劳动人口相对不足;二是劳动人口未能充分就业;三是资源匮乏,不能实现劳动力与资源的有效配置。人口问题一般表现为人口数量多,人口相对过剩。实质上,这也与人口素质低有关。因此,人口问题也是人口数量与素质失调造成的
2.什么是社会保障?P325教材
答:社会保障也叫社会安全,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予以保障的制度。
3.简述社会保障的特点。P325—327教材
答:社会保障作为维护社会成员生命安全及社会安定的手段,具有如下一些重要特点:
(1)经济保障;(2)社会性;(3)合法性;(4)人道主义。
五、论述
论述城市社区的组织结构
答:由于城市的经济活动不像农业生产那样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而是需要多方面多层次的合作才能完成。所以严格的分工合作需要较为严密的产业组织。另外,城市的复杂性要求对它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这就要求建立能保证城市正常运行的城市管理组织。
城市社区的组织主要包括经济组织、行政组织、文化教育组织等城市居民人事职业活动的工作单位,也包括他们得以安身立命的家庭。
与农村社区相比,城市社区的组织不但复杂多样,而且正规得多。
各种社会活动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使得各种社会组织之间也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城市成为各级各类组织组成的综合组织体系,而城市社区成为一个高度组织化了的社会共同体。人们的活动在组织之中进行,甚至城市社会的运行主要表现为各类组织的相互作用。
第四次作业
一、填空题
1.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____社会需要___,在一定的历史和现实条件下形成的社会关系的,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____社会活动____的规范体系。2.社会制度一般有__普遍__性、_变异___性、___相对稳定__性、阶级___性。3._龙_,是中华民族的象征。.___迪尔凯姆___认为,社会的正常状态是社会各部分相互协调处于整合状态。5.社会控制作为社会学的一个专业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家__罗斯___提出来的。
6.社会控制的目的是使人们遵从 社会行为规范。
7.宗教既靠 内在控制 约束教徒的运动,也靠来控制教徒的行为。
8.自然环境是各种自然要素,即地形、气候、_海洋____、___陆地___、__土壤___、_植物_等复杂的综合体。
9.人文环境失调包括 人与环境关系的 失调、社会关系的 失调两个方面。10.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人口再生产与 物质资料再生产 不相适应。11.社会保障源于欧洲中世纪的 慈善事业。
12.社会保障的实质是通过 国民收入 再分配来缓解各种社会问题。
13.社会保障对社会的稳定、人和社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功能,但也有___反功能_____。
14.马克思主义的___社会变迁_____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中主要论题之一。
15.中外许多社会、历史思想中,除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变迁理论外,还流行着不少关于社会变迁的说法,其中有__历史_循环___论、__社会进化___论和__社会均衡____论。
16._趋同理论___最早是由荷兰著名经济学家丁伯根在1961年提出来的。17.在研究现代化问题中有一个突出的机构就是__罗马俱乐部_____。18.自从现代化问题在各国提出来以后,不少国家的学者从各种角度对之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四种理论,分别是社会趋同论、_依附理论与世介体系___论、_全球发展理论_、____信息社会和后工业社会__论。
19.社会学家、未来学家托夫勒把目前新技术、新材料的开发应用称为“ 第三次浪朝 ”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基本国策是(B 计划生育)。
2.社会工作是指(A 推行和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工作)。
3“社会是从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直线式发展”。这是社会变迁中的(A 社会进化论)的观点。
4.《第三次浪潮》一书的作者是(B 托夫勒)。
5.不发达国家只有脱离与西方发达国家的联系才能摆脱不发达状态,这是哪一种现代化理论的观点?(C 依附理论)。
三、名词解释
1.习俗: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并共同遵守的风俗、习惯。2.违规行为:违规行为即越轨行为,它是个体或群体违反其所应遵守的社会行为规范的行为,越轨行为是针对具体条件下的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而言的,它是对社会或群众所期望的角色行为的偏离。
3.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与其生存环境关系失调而造成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包括原生环境问题和次生环境问题。原生环境问题是自然界本自存在的因素对人类生存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致威胁,次生环境问题是被人改变了的自然环境反过来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威胁,当今,人类关注更多的是次生环境问题,即人类的活动带给自己生存的影响
4.社会保险:社会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在劳动者或全体社会成员中因年老、疾病、伤残人员或由其他原因而丧失劳动能力的人生活发生困难时,向其提供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保障制度。
5.社会救济:社会救济也称社会救助,是国家和社会向贫困者提供最低水平生活需求的物质援助,增强其社会生存能力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6.抽样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的一种,在从研究总体中抽取部分对象(样本)进行调查,并企图用样本资料来推测或代表总体情况的调查方法。
四、问答题
1、简述马克思主义社会变迁理论。
答:(1)社会的变迁,归根到底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发生变动而引起的。(2)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3)马克思说,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改变生活方式,也就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
(4)当社会的上层建筑所维护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或瓦解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起推动作用。相反,当它所维护的是腐朽的经济基础或破坏的是先进的经济基础时,它对社会发展就起着阻碍作用。这就是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2、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内容。答:社会现代化包括:
(1)经济现代化。(2)政治现代化。
(3)文化、科学技术现代化。(4)城乡社区现代化。(5)群体组织现代化。(6)人的现代化。
3、简述科瑟尔的功能冲突论。
答:科瑟尔是美国著名社会学家。他的冲突论所强调的社会冲突的功能,主要是从结构功能观点的框架之内来讨论社会冲突。他主张社会体系内每一部门都是相互关联的,但在这种关联里,一定会出现有紧张、失衡和利益冲突等现象。不过冲突也有助于巩固一个松散的具有结构性的团体。在一个似乎出现失去整合的社会,如果同另一社会发生冲突,很可能又会成为一个整合的核心。
五、论述题
论述观察法的特征与类型。
答:1.特征:
观察法调查者通过耳闻目睹收集和积累具体、生动的感性资料的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以下特征:
(1)观察者必须有一定的研究目的或假设,有目的的去观察。(2)观察者事先划定了一定的观察范围,包括观察内容和空间。
(3)实地观察要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即事前要有详细的观察计划方案。(4)对观察到的情况要客观地记录。
(5)对观察到的现象和结果,必须通过验证才能下结论。2.类型:
(1)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
调查者亲身加入到调查对象所处的社会群体之中“成为”其一分子,直接参与该群体的活动,同时又保持着客观态度进行观察,以获得资料的方法称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是调查员以旁观者的身份对调查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参与观察了解资料深入、细致,调查者受约束多。非参与观察受约束少,了解情况比较表面。(2)结构式观察和非结构式观察
结构式观察是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观察计划进行的观察。其特点是观察过程标准化,获得的资料比较系统,非结构式观察则事先对观察范围和程序不作严格规定,而依现场的实际情况随机决定的观察方法。前者适用于对调查对象有较多了解,调查对象较为稳定的情况。后者则常用于对调查对象了解不多的情况。
第三篇: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第二次
2013年11月9日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二
一、名词解释
1、社会群体
答:社会群体是指人们通过相互交往形成的,由某种相互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共同体.2、初级社会群体
答:所谓初级社会群体是指由面对面的交往形成的,具有亲密的成员关系的社会群体.3、城市化
答: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改变其居住地,从农村迁入城市的过程.4、人文区位学
答:是指借用生物进化论原理,研究社区环境的空间格局及相互依赖关系的学说.二、简答
1、试述“经济人”假设与“社会人”假设在管理策略上有何区别答: 经济人假设是美国管理学家泰罗为企业设计的管理思想。这种管理思想推崇刻苦工作,经济理性和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其认为工人是为了挣钱才来工厂做工的,因此通过多劳多得物质刺激就能够激励工人勤奋工作,提高效率。这种管理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但也使工人成为机器和工具,运用这种方式资本家剥削了工人的更大剩余价值,因此遭到批判。
社会人假设是由梅奥等人通过霍桑实验得出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理论认为工人不仅仅是为钱来工厂做工的,而是具有多方面的需求的。这种理论提出社会因素是影响工人积极性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在管理中要以人为中心,对人给予基本关心,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提高劳动效率。这种理论开了管理理论之新风,对管理实践起了巨大的影响,我们今天许多管理的思想就来源于次理论
2、我国目前的婚姻家庭问题
答:
一、在婚姻的缔结过程中,仍存在着包办、买卖婚姻的现象。
二、早婚和违法婚姻问题严重。
三、独生子女问题。
四、老人赡养问题。
3、社会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
一、社会组织是有目的组织起来的群体
二、社会组织的目标简单、明确。
三、社会组织成员间的关系不那么亲密。
四、社会组织中成员的关系、行为常由事本主义的、对事不对人的规则指 导和调节。
五、社会组织成员的可代替性强。
4、科层制及功能分析
答:科层制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根据纯粹理想型观点提出的社会组织内部职位分层、权力分等、分科设层、各司其职的组织结构形式及管理方式。
科层制既可以克服诸如家长制那样的主观随意式的无规则管理,从而提高组织效率,也可能由于过分严格死板的规则而妨碍其成员积极性的发挥和影响组织效率。于是说科层制对于组织来说既有正功能,也可能产生负功能.按照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说法,正功能也即部分对整体的协调所起的积极作用,负功能则指部分对整体的协调和实现目标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所以科层制并不适用于所有社会组织的管理.它最适用于行政组织,大型的常规组织的管理,而不大适用于以革新为重点的非常灵活的组织管理.
第四篇:审计学平时作业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如果会计师事务所采取维护独立性的措施不足以消除威胁独立性因素的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D)。
A.以或有收费形式收取审计费用
B.对报表发表非标准无保留意见
C.将威胁独立性的鉴证小组成员调离鉴证小组
D.拒绝承接业务或解除业务约定
2.下列各项中,为获取适当审计证据所实施的审计程序与审计目标最相关的是(D)。
A.从被审计单位销售发票中选取样本,追查至对应的发货单,以确定销售的完整性
B.实地观察被审计单位固定资产,以确定固定资产的所有权
C.对已盘点的被审计单位存货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盘点记录相核对,以确定存货的计价正确性
D.复核被审计单位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确定银行存款余额的正确性
3.以下审计程序中,不属于分析程序的是(B)。
A.根据增值税申报表估算全年主营业务收入
B.分析样本误差后,根据抽样发现的误差推断审计对象总体误差
C.将购入的存货数量与耗用或销售的存货数量进行比较
D.将关联方交易与非关联方交易的价格、毛利率进行对比,判断关联方交易的总体合理性
4.在下列各类审计证据中,证明力最强的是(B)。
A.注册会计师自行编制的银行存款调节表
B.应收账款函证的回函
C.客户自己编制的存货盘点表
D.应付账款函证的回函
5.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的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内容不包括(B)。
A.被审计单位所在行业的关键指标和统计数据
B.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和所从事经营活动不相关的环保要求
C.被审计单位不纳入合并范围的投资
D.被审计单位担保情况及表外融资情况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顺查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BD).A.审计质量高
B.工作量大,不利于提高审计工作效率
C.适用于内控系统比较健全的被审计单位
D.适用于规模较小的被审计单位
E.审计的目的性针对性比较强
2.属于自我评价损害独立性的情形主要包括(ACDE)。
A.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
B.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
C.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
D.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
E.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记录
3.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有(AD)。
A.观察经营场所
B.追踪交易通过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的过程
C.计算内部控制生成和记录
D.询问公司有关人员
E.穿行测试
4.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已发生的销货业务是否均已登记入账进行审计时,常用的控制测试程序有(AC)。
A.检查发运凭证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B.检查赊销业务是否经适当的授权批准
C.检查销售发票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D.观察已经寄出的对账单的完整性
E.检查对账单连续编号的完整性
5.注册会计师实施固定资产实质性程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BCD)。
A.对已交付使用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固定资产,注册会计师应检查其是否已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
B.实施实地检查审计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可以固定资产明细账为起点进行追查
C.注册会计师实地检查固定资产的重点应放在当期增加的固定资产
D.审计固定资产减少的目的在于查明减少的固定资产是否已做相应的会计处理
E.注册会计师实地检查固定资产的重点应放在当期减少的固定资产
三、名词解释
1.认定
答: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2.控制活动
答:控制活动是指有助于确保管理层的指令得以执行的政策和程序,包括与授权、业绩评价、信息处理、实物控制和职责分离等相关的活动。
四、简答题
1.A公司主要经营电视机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产品销售以仓库为交货地点。A公司目前主要采用手工会计系统。注册会计师负责于2008年10月20 日 至11月20日对A公司的货币资金内部控制进行了解、测试与评价。
资料:注册会计师负责对A公司货币资金与交易循环的内部控制实施测试,并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测试情况,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关于银行存款的内部控制:财务处处长负责支票的签署,外出时其职责由副处长代为履行;副处长负责银行预留印鉴的保管和财务专用章的管理,外出时其职责由厂长代为履行;财务人员乙负责空白支票的管理,仅在出差期间交由财务处长管理。负责签署支票的财务处长的个人名章由其本人亲自掌管,仅在出差期间交由副处长临时代管。
(2)关于货币资金支付的规定:部门或个人用款时,应提前向审批人提交申请,注明款项的用途、金额、支付方式、经济合同、或相关证明;对于金额在10000元以下的用款申请,必须经过财务副处长的审批,金额在10000元以上的用款申请,应经过财务处长的审批;出纳人员根据已经批准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帐;货币资金支付后,应由专职的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手续、金额、支付方式、时间等,发现问题后及时纠正。
要求:
针对资料第(1)和第(2)项,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请逐项指出上述事项是否表明相关内部控制得到有效执行。如果表明相关内部控制未能得到有效执行,请简要说明理由,并提出改进建议。
答:(1)有严重缺陷。
理由:因为如果财务处长与财务人员乙同时出差,则空白支票、签署支票的个人名章、财务专用章、银行预留印鉴将全部落入副处长之手。同样地,如果副处长与财务人员乙同时出差,空白支票、签署支票的个人名章、财务专用章、银行预留印鉴将全部落入处长之手,这就违反了签发支票的全部印鉴不能由一个人掌管的规定,难以防止银行存款被贪污的情况。建议:财务处长、副处长外出期间,分别指定与货币资金支付无关的专门人员掌管印鉴。
(2)货币资金的支付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理由:因为一是未对财务处长的审批权限规定任何限制,违反了“对重要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应当实行集体决策”的规定,无法防范贪污、侵占、挪用货币资金的行为;二是货币资金支付在前,复核在后,至多能及时发现问题,而无法防止问题的发生。
建议:经董事会指定财务处长的审批权限,对超过权限的货币资金支付业务,实行集体决策;支付货币资金之前,应由专职的复核人员进行复核,复核货币资金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手续、金额、支付方式、支付单位等是否妥当。复核无误后交由出纳员办理支付业务。
第五篇:2013年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第四次
2013年11月9日
《社会学概论》平时作业四
一、填空题(每个3分,共18分)
1、需要的特点包括必然性、客观性、社会性。
2、蒙眛时期、远古时期、文明时期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
3、根据交往的形式,把交往划分为 直接交往和 间接交往。
4、我国人口问题表现为 人口数量庞大、人口素质低。
5、失业有 显性失业和 隐性失业两种存在形式。
6、社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 普遍性、变异性、相对稳定性、阶级性。
二、简答题(每个12,共36分)
1、简述社会需要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
答:
一、社会需要是人的行为动力,是人们活动的积极的动力源泉.二、社会需要是人们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三、社会需要与人的劳动,实践相结合,相辅相成,推动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2、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答:
一、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二、政治现代化
三、文化、科学技术、思想道德现代化
四、城乡社区现代化
五、群体组织现代化
六、人的现代化
3、简述社会群体的特征。
答:
一、社会群体具有直接、间接、持久的成员关系。
二、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
三、群体成员具有某种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
三、论述题(共24分)
1、简述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联系社会现实,谈谈如何在现代社会发挥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答: 道德是以善恶评价为中心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对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是非、善恶、正义和非正义、正当与不正当进行评价的标准。道德是一定社会用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是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来促使人们自觉遵守社会的行为规范的;道德对人们行为具有明显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违反道德的行为具有控制作用.虽然道德不像法律那样靠强力来推行,但对遵从该种道德的人来说,其社会控制力不亚于法律.任何社会,特别是社会的统治阶级都十分重视道德的社会控制作用。应该指出,道德的约束作用也是有限的,因为道德具有阶级性、集团性。尤其在社会价值观念发生重大变化的时期,道德的控制力更受到挑战。例如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外来思想的侵入,某些人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商品经济条件下的道德还与我国原有的道德观念发生着激烈的冲突。人类需要道德,需要高尚的道德。在当今条件下,建立于商品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对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水平,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