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 试行办法和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 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的通知
渝府发〔2008〕2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已经2008年2月18日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
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妥善解决我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1982 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我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因土地被政府依法征收(用)进行了城镇居民身份登记,且在 2007年12月31日前年满16周岁以上人员(以下简称原征地农转非人员),适用本办法。
征地时已作就业安置,现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含已退休)的人员、安置就业的单位破产解体并进行了政策性安置补偿的人员、户籍关系已迁出市外人员、2007年12月31日前已死亡人员等,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2007年12月31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老龄人员),本人自愿的,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老龄人员年满75周岁以上的每人按1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75周岁的,在15000元的基础上,再按其不足75周岁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增加13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老龄人员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老龄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完清后,从2008年1月起,按我市现行的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以上的,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即年满70周岁的,每月增发50元;年满75周岁的,每月再增发50元。下同)。
(三)老龄人员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政府补贴部分除外,下同),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 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四条
2007年12月31日,男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5周岁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本人自愿的,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4050”人员每人按41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我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后,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三)“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足5年的,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下列办法计发养老待遇:
养老待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1+继续缴费月数×1%)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在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四)“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5年以上的,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其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作为15年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第五条
2007年12月31日,男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40周岁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中青年人员),本人自愿的,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标准为:缴费基数×费率(20%)×本人应缴费年限。
缴费基数:按2006年度我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215元的60%确定。
本人应缴费年限:年满16周岁不满17周岁的缴纳1年;年满17周岁不满18周岁的缴纳2年;年满18周岁不满19周岁的缴纳3年;年满19周岁不满20周岁的缴纳4年;男年满20周岁不满40周岁、女年满20周岁不满30周岁的缴纳5年;男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30周岁不满40周岁的缴纳10年。
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计算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二)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第六条
2007年12月31日以前已参加了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老龄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三条的规定。
(二)“4050”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15年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不足15年的,可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三)中青年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第七条
原征地农转非人员按本办法规定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政府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具体办法如下:
(一)1982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20%,政府补贴80%。
(二)1995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35%,政府补贴65%。
(三)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45%,政府补贴55%。
(四)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50%,政府补贴50%。
第八条
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在2007年12月31日以前以个人身份参加了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按本办法的规定享受政府给予的社会保险补贴。
第九条
原征地农转非人员按本办法规定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所需政府补贴的资金,由市和区县(自治县)两级共同承担,市级承担85%,区县(自治县)承担15%。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劳动保障局、市国土房管局另行制定。
第十条
参加储蓄式养老保险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可自愿选择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自愿参加的,应终止储蓄式养老保险合同。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劳动保障局、市国土房管局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
自愿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应在2009 日以前完成申报,逾期不再办理。
第十二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劳动年龄段未就业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全面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强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吸纳能力,对“4050”人员要纳入就业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帮助对象,运用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就业。
第十三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信访、劳动保障、财政、国土房管、民政、监察、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班子,负责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审核认定,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项工作。
第十四条
各街道(乡镇)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负责受理本社区内原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申报、初审等工作。
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原则上在原征地所在区县(自治县)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进行申报,跨区县(自治县)居住的,可在现居住地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进行申报,但仍由原征地区县(自治县)负责其参保资格的审核认定、参保手续办理以及承担应由区县(自治县)政府补贴的资金。
第十五条
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
第十六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
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条
为保障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坚持多方筹资,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权利和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将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进行管理。
第三条
2008年1月1日以后,我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因土地被政府依法征收并进行了城镇居民身份登记,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年满16周岁以上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老龄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老龄人员年满75周岁以上的每人按1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75周岁的,在15000元的基础上,再按其不足75周岁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增加13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老龄人员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老龄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完清后,从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的次月起,按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时我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以上的,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即年满70周岁的,每月增发50元;年满75周岁的,每月再增发50元。下同)。
(三)老龄人员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五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5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4050”人员每人按41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我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后,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三)“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足5年的,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下列办法计发养老待遇:
养老待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1+继续缴费月数×1%)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在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四)“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5年以上的,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其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作为15年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第六条
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40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中青年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标准为:缴费基数×本市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本人应缴费年限。
缴费基数:按本办法实施时上年度全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
本人应缴费年限:年满16周岁不满17周岁的补缴1年;年满17周岁不满18周岁的补缴2年;年满18周岁不满19周岁的补缴3年;年满19周岁不满20周岁的补缴4年;男年满20周岁不满40周岁、女年满20周岁不满30周岁的补缴5年;男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30周岁不满40周岁的补缴10年。
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计算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二)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第七条
以上不同年龄段人员的缴费标准,今后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提高,通过国土行政管理部门调整征地补偿政策和标准,建立相应的调整机制。
第八条
征地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统筹安排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安置补助费应用于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国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代缴。符合条件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纳入家庭收入项目计算。第九条
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征地前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老龄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二)“4050”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15年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不足15年的,可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三)中青年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第十条
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征地前已参加我市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其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每2个月折算为1个月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折算后不足1个月的,按1个月计算,下同),并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老龄人员已按月领取农民工养老金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4050”人员折算后的缴费年限已达到15年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不足15年的,可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中青年人员折算后的缴费年限已达到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第十一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组织实施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积极引导、帮助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全面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强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吸纳能力,对“4050”人员要纳入就业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帮助对象,运用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就业。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经办工作。
各级国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资格条件的认定,以及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代缴。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基金划拨和管理工作。
各级农业、民政、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等,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十三条
本办法与国家今后出台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
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二篇: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发布部门: 重庆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 渝府发[2008]26号
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有关单位:
《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已经2008年2月18日市人民政府第2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二月二十九日
重庆市2007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妥善解决我市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问题,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关联法规:
第二条1982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我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因土地被政府依法征收(用)进行了城镇居民身份登记,且在2007年12月31日前年满16周岁以上人员(以下简称原征地农转非人员),适用本办法。
征地时已作就业安置,现仍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含已退休)的人员、安置就业的单位破产解体并进行了政策性安置补偿的人员、户籍关系已迁出市外人员、2007年12月31日前已死亡人员等,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2007年12月31日,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老龄人员),本人自愿的,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老龄人员年满75周岁以上的每人按1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75周岁的,在15000元的基础上,再按其不足75周岁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增加13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老龄人员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老龄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完清后,从2008年1月起,按我市现行的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以上的,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即年满70周岁的,每月增发50元;年满75周岁的,每月再增发50元。下同)。
(三)老龄人员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政府补贴部分除外,下同),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四条2007年12月31日,男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5周岁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本人自愿的,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4050”人员每人按41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我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后,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三)“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足5年的,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下列办法计发养老待遇:
养老待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1+继续缴费月数×1%)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在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四)“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5年以上的,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其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作为15年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第五条2007年12月31日,男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40周岁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以下简称中青年人员),本人自愿的,可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标准为:缴费基数×费率(20%)×本人应缴费年限。
缴费基数:按2006我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9215元的60%确定。
本人应缴费年限:年满16周岁不满17周岁的缴纳1年;年满17周岁不满18周岁的缴纳2年;年满18周岁不满19周岁的缴纳3年;年满19周岁不满20周岁的缴纳4年;男年满20周岁不满40周岁、女年满20周岁不满30周岁的缴纳5年;男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30周岁不满40周岁的缴纳10年。
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计算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二)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第六条2007年12月31日以前已参加了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老龄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三条的规定。
(二)“4050”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15年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不足15年的,可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三)中青年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五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五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五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五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五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按本办法第五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第七条原征地农转非人员按本办法规定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政府给予一定的社会保险补贴。具体办法如下:
(一)1982年1月1日至1994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20%,政府补贴80%。
(二)1995年1月1日至1998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35%,政府补贴65%。
(三)1999年1月1日至2004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45%,政府补贴55%。
(四)2005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期间的征地农转非人员,本人承担50%,政府补贴50%。
第八条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在2007年12月31日以前以个人身份参加了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可按本办法的规定享受政府给予的社会保险补贴。
第九条原征地农转非人员按本办法规定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所需政府补贴的资金,由市和区县(自治县)两级共同承担,市级承担85%,区县(自治县)承担15%。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劳动保障局、市国土房管局另行制定。
第十条参加储蓄式养老保险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可自愿选择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自愿参加的,应终止储蓄式养老保险合同。具体办法由市财政局会同市劳动保障局、市国土房管局另行制定。
第十一条自愿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应在2009年6月30日以前完成申报,逾期不再办理。
第十二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积极引导和帮助劳动年龄段未就业的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全面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强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吸纳能力,对“4050”人员要纳入就业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帮助对象,运用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就业。
第十三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信访、劳动保障、财政、国土房管、民政、监察、公安等有关部门组成的工作班子,负责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审核认定,按照各自职责认真做好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各项工作。
第十四条各街道(乡镇)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负责受理本社区内原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申报、初审等工作。
原征地农转非人员原则上在原征地所在区县(自治县)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进行申报,跨区县(自治县)居住的,可在现居住地社区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进行申报,但仍由原征地区县(自治县)负责其参保资格的审核认定、参保手续办理以及承担应由区县(自治县)政府补贴的资金。
第十五条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
第十六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重庆市2008年1月1日以后新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行办法
第一条为保障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年老后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6〕31号)和《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坚持多方筹资,政府、集体、个人共同负担,权利和义务相对应,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将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养老保障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进行管理。
第三条2008年1月1日以后,我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居民因土地被政府依法征收并进行了城镇居民身份登记,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年满16周岁以上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以上的人员(以下简称老龄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老龄人员年满75周岁以上的每人按15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不满75周岁的,在15000元的基础上,再按其不足75周岁的年限,每相差1年(不足1年的,按1年计算)增加13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老龄人员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老龄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完清后,从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的次月起,按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时我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以上的,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即年满70周岁的,每月增发50元;年满75周岁的,每月再增发50元。下同)。
(三)老龄人员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第五条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50周岁不满60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5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4050”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4050”人员每人按41000元的标准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未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不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我市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标准按月发给养老待遇。年满70周岁后,同时按规定享受高龄增发养老金待遇。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在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三)“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不足5年的,从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次月起,按下列办法计发养老待遇:
养老待遇=城镇企业退休人员最低基本养老金×(1+继续缴费月数×1%)
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将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在按月领取养老待遇期间死亡的,从其死亡的次月起停止支付养老待遇,并按我市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支付死亡待遇。其个人从安置补助费中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部分,扣除已支付养老待遇和死亡待遇后的余额一次性退还给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
(四)“4050”人员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继续缴纳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5年以上的,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其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作为15年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第六条征地补偿安置方案依法批准之月,男年满16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16周岁不满40周岁的人员(以下简称中青年人员),按以下规定执行:
(一)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标准为:缴费基数×本市城镇个体劳动者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本人应缴费年限。
缴费基数:按本办法实施时上全市城镇经济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确定。
本人应缴费年限:年满16周岁不满17周岁的补缴1年;年满17周岁不满18周岁的补缴2年;年满18周岁不满19周岁的补缴3年;年满19周岁不满20周岁的补缴4年;男年满20周岁不满40周岁、女年满20周岁不满30周岁的补缴5年;男年满40周岁不满50周岁、女年满30周岁不满40周岁的补缴10年。
中青年人员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计算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缴费指数按1计算,按规定补建个人账户。
(二)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执行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第七条以上不同年龄段人员的缴费标准,今后随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的提高,通过国土行政管理部门调整征地补偿政策和标准,建立相应的调整机制。
第八条征地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统筹安排被征地农转非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安置补助费应用于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国土行政管理部门统一代缴。
符合条件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纳入家庭收入项目计算。
第九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征地前已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
(一)老龄人员已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二)“4050”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15年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不足15年的,可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三)中青年人员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已达到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第十条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征地前已参加我市农民工养老保险的,其参加农民工养老保险的缴费年限每2个月折算为1个月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折算后不足1个月的,按1个月计算,下同),并分别按以下办法处理:
老龄人员已按月领取农民工养老金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四条的规定。
“4050”人员折算后的缴费年限已达到15年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五条的规定;不足15年的,可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中青年人员折算后的缴费年限已达到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以上的,不再执行本办法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第六条的规定;不足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纳年限的,按本办法第六条规定的缴费办法一次性补足。
第十一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组织实施和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积极引导、帮助劳动年龄段的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实现就业,全面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就业培训、职业介绍等服务,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增强社区、企事业单位的就业吸纳能力,对“4050”人员要纳入就业困难群体,作为重点帮助对象,运用各项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促进其就业。
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是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行政主管部门。各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经办机构负责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经办工作。
各级国土行政管理部门负责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参保资格条件的认定,以及被征地农转非人员一次性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代缴。
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基金划拨和管理工作。
各级农业、民政、公安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第十二条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开展被征地农转非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等,由同级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第十三条本办法与国家今后出台的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十四条市劳动保障局会同市国土房管局、市财政局制定本办法的具体实施意见。
第十五条本办法自2008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乡镇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方案
乡镇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
方案
乡镇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方案
根据1月28日县社保局召开的农村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作会议要求和《昆明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点方案》及《富民县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在5月30日前完成我乡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为了做好此项工作,结合我乡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及目标 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农村社会保障机制为目标,以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切实保障被征地人员的利益、逐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主线。以合理确定保障水平、自愿参保、实行政策引导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基本原则,积极宣传、动员,使全乡人民都了解此项政策,积极参与,让符合条件的群众都能享受到这项好政策。
二、保障范围和对象
保障对象为:年满18周岁及其以上的被征地人员。被征地人员是指因政府统一征收农村集体土地而导致失去全部或部分土地,且征地时对所征土地享有承包经营权的人员。即:征地时持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在册人员。未满18周岁人员,待年满18周岁以后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时年龄以居民身份证的出生日期为准。征地时间以批准征地机关的批文为准;对于被录用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参军入伍后转为军官、享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以及由于非依法征地行为导致失去土地的人员不属于被征地人员范围。享有土地承包经营权,但所承包土地被其
出租、转租的人员也不属于被征地人员范围。
三、缴费标准及参保
缴费标准分为三个档次。具体标准为:150元/人.月、110/人.月、80元/人.月。被征地人员参保时的档次选择,由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参保人自行协商后确定。被征地人员参保申报审批程序为:第一,由本人申请,所在村民小组初审;第二,报村委会审核并向村民公示;第三,公示无异议的,经国土资源、农业部门依据征地和土地承包土地情况进行审核后,送乡政府审查;第四,报当地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核办参保手续,并发给《昆明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登记证》。
四、个人、集体缴费和政府补贴 1、1998年12月31日以前被征地的人员参保缴费和补贴比例为:全部失去土地的,个人参保和集体补助缴纳当期缴费标准的60%,政府补贴40%;耕地不足亩的,个人参保和集体补助缴纳当期
缴费标准的70%,政府补贴30%;个人耕地亩以上的,个人参保和集体补助缴纳当期缴费标准的80%,政府补助20%。2、1999年1月1日以后至此政策实施以前被征地的人员参保缴费和补贴比例为:全部失去土地的,个人参保和集体补助缴纳当期缴费标准的70%,政府补贴30%,个人耕地不足亩的,个人参保和集体补助缴纳当期缴费标准的80%,政府补贴20%;个人耕地亩以上的,个人参保和集体补助缴纳当期缴费标准的90%,政府补贴10%。
3、实施以后被征地的人员参保缴费和补贴比例为:全部失去土地的,个人参保和集体补助缴纳当期缴费标准的80%,政府补贴20%,个人耕地不足亩的,个人参保和集体补助缴纳当期缴费标准的85%,政府补贴15%;个人耕地亩以上的,个人参保和集体补助缴纳当期缴费标准的90%,政府补贴10%。
4、参照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的,其参保缴费档次由个人选定后,按
当期缴费标准全额缴费,其所缴纳的保险费85%记入个人账户,15%划入统筹基金。
五、基金筹集
参保人员与集体补助缴费。参保人员个人缴费、集体补助的缴费及产生的利息记入个人账户。政府补贴为:市、县两级财政补贴,补贴划入统筹基金。
六、方法步骤和时间安排
我乡失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从1月28日开始至5月30日结束。整个工作分为宣传动员、投保实施、总结上报三个阶段。
宣传动员及培训阶段
做好失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宣传、动员及培训工作。为了把我乡此项工作做好,我乡于3月8日召开了以县社保局、农保办、村委会主任、副主任及乡属相关部门负责人20人参加了动员及培训会。认真学习了《富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昆明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试点工
作的通知》和《富民县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实施意见》的通知,明确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标语、宣传材料进行广泛宣传,使广大人民群众明确失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对象、目的、意义及程序。投保实施阶段
做好各失地人员的宣传动员工作,对于申请参加养老保险的群众,按照程序,层层进行审核,工作中坚持公正、平等、公开原则,经各项审核,符合条件的失地人员纳入失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行列中,对于不符合人员,向他们宣传参照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政策,把工作做细做实。总结上报阶段 做为试点工作,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问题,通过实施此项工作,群众的反映如何等。针对这些方面,写出书面总结上报县农保办,并将有关的文字信息、表册及时上报上级部门,为他们制定新的政策、措施提供有力的依据。
若在工作中遇到问题,请向乡人民政府低保部门反映,以便及时处理。若上级政府出台新的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规定,按新规定执行。
第四篇: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厦府〔2009〕138号)
厦门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的通知
厦府[2009]138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直各委、办、局:
《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已经第65次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五月九日
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
厦府[2009]138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逐步建立和完善被征地人员的养老保险制度,保障失地农民的老年生活,加快我市海湾型城市的建设步伐,维护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完善社会保险制度的要求,本着“政府推动,政策引导,集体扶持,个人参保,财政补贴”的原则,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符合参保年龄的以下人员:
(一)经区人民政府批准“村改居”的居民(原行政村村民);
(二)经批准耕地被征用40%以上的村民小组的村民,或耕地被征用40%以上且在征地时对该土地享有承包权的村民;
(三)由于土地被征用的“农转非”居民。
上述人员以下统称被征地人员。
第三条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纳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实施统一管理和运作。
第四条符合参保条件的被征地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村(居)委会(或小组)为单位,已被征地人员以自愿参保为主,新被征地人员原则上应当参保,并按规定缴费,享受相应待遇;
(二)同一个村(居)委会(或小组),可根据各自实际,在统一集体补贴金额的基础上,由个人自愿选择不同参保档次。每一个被征地人员只能享受一份本办法规定的基本养老保险金;
(三)实行低门槛准入,多种档次选择;
(四)被征地人员和村集体的缴费分担比例,根据各自实际,经村(居)民大会或村(居)民代表会议审议确定,报镇政府(街道办)批准。
第五条被征地人员参保由本人提出申请,所在村(居)委会(或小组)汇总初审公示,经所在镇政府(街道办)审核后,报区、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
第二章参保缴费和待遇享受
第六条对不同年龄段被征地人员参保实行不同的缴费标准。
(一)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O周岁及以上的被征地人员可选择按月缴费基数
60%的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费比例为22%,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二)男年满45周岁不满55周岁、女年满40周岁不满5O周岁的被征地人员可选择按月缴费基数60%—100%的标准或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费比例为22%,一次性缴纳8—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
(三)男年满18周岁不满45周岁、女年满18周岁不满40周岁的被征地人员,可待就业后参保,也可按从事自由职业者身份参保。
月缴费基数为2413元,市人民政府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月缴费基数进行调整。
第七条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实际缴费基数的11%,一次性记入被征地人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其余缴费部分纳入全市基本养老保险统筹基金。
第八条参保时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参照国家规定退休年龄,下称“参照退休年龄”),且按规定一次性缴纳15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被征地人员,当月办理退养手续,从次月起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月发给养老金。参保时尚未达到上述参照退休年龄的被征地人员,待其达到参照退休年龄且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满15年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和按月领取养老金。
第九条被征地人员的月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特区补贴三部分组成,具体计算办法为:
(一)按月缴费基数60%—100%的标准为基数缴费的:
基础养老金=月缴费基数×20%;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特区补贴=30元。
(二)按最低工资标准为基数缴费的:
基础养老金=退养时本市最低工资标准×20%;
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120;
特区补贴=30元。
第十条一次性缴费的被征地人员就业后,用人单位应依法为其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依法为其缴纳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费。被征地人员参保后继续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与被征地时一次性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合并计算。从事自由职业的,可按规定参加我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理个人缴费。第十一条达到参照退休年龄时缴费不满15年的,经本人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可按月继续缴费至满15年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不申请继续缴费的,不能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金额一次性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第十二条被征地人员在达到参照退休年龄前出国(境)定居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被征地人员在达到参照退休年龄前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死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在达到参照退休年龄后死亡的,其个人账户储存额尚存余额一次性支付死者生前指定的受益人或合法继承人。
第三章缴费资金的筹集
第十三条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费按照个人、集体、政府三方共同负担的原则筹集。其中个人缴交部分,先从征地补偿款中的劳力安置补助费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缴交;集体承担部分,由所在村(居)委会(或小组)的土地补偿费、集体积累
(包括盘活集体资产)和其他集体收入中列支;区、镇(街)财政应安排一定资金用于被征地人员,特别是困难家庭对象的参保补助;市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主要用于支付养老保险费不敷使用时的后期养老金。
第十四条对部分土地已被征用,但尚未实行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的经济组织及尚未达到参保年龄的被征地人员,其征地补偿费应按一定比例,由镇(街)和村(居)共同建立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准备金制度,防止分光用光。具体办法由各区人民政府制定。
第四章与其他养老保险的衔接
第十五条征地或“村改居”前曾参加农村养老保险的被征地人员,其原向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缴纳的保险费,可选择按参加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时一次性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基数、比例折算为缴费年限,与一次性缴纳的年限合并计算,并按有关规定在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之间进行划解。不愿意折算缴费年限的,仍按农村养老保险规定处理。
第十六条已按市人民政府有关规定以“低标准”参保的国有农场职工被征地后,改按《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标准缴费。原来按照“低标准”缴费的年限,按规定补缴统筹基金的差额部分后,可与按照《厦门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规定标准缴费的年限合并计算。
第五章职责分工和管理
第十七条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是全市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各级人民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按照“统一政策、分级管理、各负其责、积极稳妥”的要求,密切配合、通力协作,确保平稳实施。
第十八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综合管理和政策宣传解释工作,所属机构负责个人账户管理、待遇支付等业务经办工作;市地税局负责参保手续办理、参保人员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收缴等业务经办工作;市财政局负责基金的管理监督工作;市国土资源与房产管理局负责做好土地征用、补偿情况的统计核准工作以及信息反馈工作;市公安局负责做好参保人员的户籍、年龄确认工作;各区人民政府负责做好参保的组织实施工作;各镇、街道和村(居)委会要积极主动做好政策宣传和业务承办工作。
第六章附则
第十九条各区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办法,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第二十条本办法由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解释。2004年9月28日印发的《厦门市被征地人员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自本办法下发之日起废止。
第五篇:南昌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试行)办法
南昌市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施(试行)办法
(草拟稿)
第一条 为妥善解决被征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解除被征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劳动保障部关于做好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6]29号),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支管理办法〉的通知》(财综[2006]68号),劳动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关于切实做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2007]14号和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劳动保障厅关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赣府厅发[2008]82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按照“保基本、广覆盖、可衔接、能持续”的原则,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的“被征地农民”是指在本市城市规划区内,经国务院、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市、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实施统一征地,具有本市常住农业户籍,被征地时享有第二轮农村集体土地承包权、且被征地后完全失地或人均耕地低于0.3亩(含),不足以维持基本生活的16周岁(含)以上在册并办理了“农转非”的被征地农民。
第三条 被征地农民以国务院、省人民政府同意征地之日为基准日,按实际年龄进行划分,实施分类保障。具体保障人员,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乡镇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核准确定,并予以公示后,报县、区劳动保障部门备案。(由县、劳动保障部门会
同国土资源部门、财政部门共同审核确定)。
第四条 被征地农民以户为单位,家庭承包土地完全被征的农户,其家庭成员可以全部转为城市居民;部分被征的农户,其家庭成员按照家庭承包土地被征的比例转为城市居民。
第五条 参保人员分为被征地劳动力(即男满16周岁,不满55周岁;女满16周岁,不满45周岁)和被征地养老人员(即男满55周岁以上,女满45周岁以上)。
第六条 被征地农民一般以户为单元,以行政村或社区(居民)委员会为单位统一办理参保和缴费手续。社保经办机构在受理被征地农民参保申请,确认参保资格并按规定办理手续后,核发参保人员《职工(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手册》。
第七条 被征地后仍以土地为生或从村集体重新调剂分配土地人均耕地高于0.3亩且未办理农转非的被征地农民,暂不纳入本办法保障范围,其社会保障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农村低保范围。
第八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纳入城镇养老保险范围,按照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标准缴纳养老保险费。符合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被征地农民,应按规定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
第九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由县、区级统筹逐步过渡到市级统筹。(如要一步到位实行市级统筹,则必须由县、区上交市里调剂金或风险金,具体可定为“国有土地出让收入中县、区级所得净收益的10-20%为标准,作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风险金,缴入财政专户,专用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不足和待遇调整)。
第十条 被征地农民男未满55周岁、女未满45周岁(省82号文件规定是男未满50周岁、女未满40周岁)的,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后,如本人自愿参加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也可按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原缴纳的养老保险可按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政策进行折算,折算后的个人帐户储存额和缴费年限与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帐户和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按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缴费满15年且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办理退休手续,按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参加城镇企业退休人员待遇调整。
第十一条 县区财政、集体经济和被征地农民承受能力强,被征地农民缴费和财政补贴到位,城镇企业基本养老基金结余多的,可直接将被征地农民纳入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体系,按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缴费,经省社会保险管理中心核准同意后纳入城镇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到达法定退休年龄时,按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和调整待遇。
第十二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模式,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参保被征地农民设立个人帐户,个人缴费部分(省82号文是集体和个人缴费部分都进入个人帐户,其征缴比例为政府承担不低于缴费总额的50%,其余部分由个人承担,集体补足部分个人缴费)记入个人帐户,记帐利率按同期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记帐利率确定;政府承担和集体承担部分进入统筹帐户。被征地农民养老金应按照筹集比例从社会统筹帐户和个人帐户中支付。
第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以批准征地为基准日,实行一次性缴费办法。1997年1月1日至2006年6月30日的,以不低于省每年公布的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2006年7月1日后的,以不低于省每年公布的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为缴费基数,按20%的比例。
被征地农民今后各缴费标准,随城镇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缴费标准调整而自行调整。
第十四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所需资金由政府、集体、个人三方共同承担,其中政府承担30%,集体承担30%,个人承担40%,经济条件较好的地方,集体可适当承担部分个人缴费。
第十五条 各县、区政府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将被征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补偿安置费用,切实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2006年7月1日以后批准征地的被征地农民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从当地政府批准提高的安置补助费和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土地补偿费中统一安排,两项费用尚不足以支付的,由当地政府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支中解决。
第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以批准征地基准日时的实际年龄为准,按照以下年龄段的缴费年限一次性缴费:
男16-21周岁、女16-20周岁,一次性缴费2年; 男22-27周岁、女21-24周岁,一次性缴费4年; 男28-33周岁,女25-28周岁,一次性缴费6年; 男34-39周岁、女29-32周岁,一次性缴费8年; 男40-44周岁、女33-36周岁,一次性缴费10年;
男45-49周岁、女37-40周岁,一次性缴费12年; 男50-54周岁、女41-44周岁,一次性缴费14年; 男55周岁以上、女45周岁以上,一次性缴费15年。
第十七条 县、区政府应从国有土地出让总价款中提职8%作为政府配套资金的一部分,由财政部门拨入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配套资金专户,专门用于保障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和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一次性缴费有困难以及基金支付缺口的补助。市、县、区(各级)政府加大对原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的支持力度,应从国有土地出让总价款提取8%的配套资金中或通过依法提高征地补偿标准的办法,部分或金额补贴原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逐步将原被征地农民全部纳入养老保险保障范围。
第十八条 2006年7月1日(即洪府厅[2006]123号)文件颁布实施后,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一次性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国土资源部门按照社保经办机构和村委会确认数从土地出让收益中一次性支付到社保经办机构;2006年6月30日(即洪府厅[2006]123号文件颁布实施)前被征地农民参加养老保险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政府承担部分,由财政部门按照社保经办机构和村委会确认数从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配套资金财政专户中分拨付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九条 本办法实施后,新增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所需费用,经县、区劳动保障部门核定后,由国土资源和财政部门在征地费用拨付过程中负责集中办理,统一划拨,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批准之日起3个月内,按标准足额划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资金专户”,按规定记入个人帐户和统筹帐户。具体工作由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社保经办
机构办理。
第二十条 本办法实施前,已经参加养老保险并按标准一次性缴纳了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劳动力,在个人或集体有条件的情况下,申请要求提高一次性缴费标准的,经社保机构批准,可以按照不超过补缴时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0%为基数提高缴费标准,并一次性补缴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补计个人帐户,提高部分所需费用由个人或村集体承担。
第二十一条 已经参加了养老保险的被征地劳动力就业后,根据其就业形式,分别按照城镇企业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办法进行续保。未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一次性缴费满15年的被征地劳动力,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前,有条件的也可以按照城镇企业职工或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办法继续缴纳养老保险费。续保前后的缴费年限和个人帐户累计合并计算。
第二十二条 被征地农民一次性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以后的续保缴费由个人承担,有条件的村集体可以给予适当的补助,缴费基数以市劳动保障部门每年定期公布的为准。
第二十三条 从2009年7月1日起,被征地农民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办法办理退休,男性年满60周岁,女性年满50周岁,缴费满15年,可办理退休,并从办理退休手续的次月起,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
第二十四条
基本养老金一律按照省政府办公厅赣府厅发[2006]41号文规定的计发办法中新人新办法计发,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计算公
式为: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在设区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个人累计缴费年限×1%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参保人员退休时所在设区市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个人帐户养老金=退休时个人帐户储存额÷本人退休年龄相对应的计发月数
第二十五条 缴费工资平均指数的计算。被征地农民参保时其一次性缴费年限的缴费工资平均指数均按1计算,续保后的缴费年限按历年实际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其缴费工资平均指数。
第二十六条 2009年7月1日以前按洪府厅发[2006]123号文件规定已办理退休手续的被征地养老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待遇不变。其待遇调整由市劳动保障部门根据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统筹层次的状况和基金承受能力提出意见,报市政府同意后公布实施。
第二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基本养老金低于当地最低工资70%的,按最低工资70%发给,且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20%(含)。
第二十八条 到达法定正常退休年龄,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不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其个人帐户储存额(含利息)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九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实行社会化发放。第三十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待遇的调整,由市劳动保障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物价上涨等因素适时提出具体调整方案,报
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三十一条 被征地农民达到本办法规定退休年龄时,由村(居)委会或本人凭《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户口、身份证,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退休手续,并按规定一次性缴纳社会化管理服务费。退休人员死亡后按照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的规定一次性付给丧葬费、抚恤金。已退休的被征地农民每年必须至少接受一次当地社保经办机构的生存状况调查。
第三十二条 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亲属或村(居)委会应在30天内通知社保经办机构,并办理有关手续。对死亡不报、申领养老金的,按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三十三条 被征地农民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迁移户籍的,不改变与所属社保经办机构的参保关系,其个人帐户和养老保险关系不作转移;调动或户口迁移到本辖区外的,其养老保险关系和个人帐户储存额可办理转移或停保;出国(境)定居,可向本人退还个人帐户储存额,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三十四条 被征地农民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前死亡的,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退还个人缴费部分储存额;被征地农民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间死亡的,向其指定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一次性退还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储存额未支付完的余额。
第三十五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帐,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并按政策规定进行保值增值,筹集的社会保险费和所得利息纳入财政专户管理。经办机构设立社会保险基金收入、支出专户,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并接受财政、审计部门及社会
各界的监督。
第三十六条 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给予保障。
第三十七条 被征地农民原已参加老农保的,其原享受待遇不变,同时也可以参加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
第三十八条 本办法由劳动保障局负责解决。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自2009年7月1日起执行。各县区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抓紧制订具体实施方案,报市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四十条 本办法与洪府厅发[2006]123号文内容相抵触的,按本办法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