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一)幸 福 铃 声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常开支基本上依赖学校的特困生补助和一些微薄的奖学金。我穿的衣服,是我姐姐们的衣服改制而成的;鞋子,是母亲在灯下一针针做好的;盖的被子,是父亲借了亲戚家的棉花,一天一夜时间亲手弹的„„
③学校离家实在是太远了,为了省下路费,大学四年我没回过一次家。每个周末我都坐在校园的紫荆树下给父亲写信,告诉他,我又考了全年级第一名,拿到了一等奖学金;我在那件从高中时就穿的旧衣服上贴了一朵精致小花,穿在身上仍然漂亮。还告诉他,我们学校有一种紫色的花,常常在我写信的时候落下一两片,非常美丽温柔,但是在梦里我见到的却是家乡那片白绿交杂的生动的白桦林。
④并不是每封信都会寄出去,毕竟八分钱的邮资,对我来说可能就意味着早上要吃不饱去上课。何况父母亲并不识字,每次都要走到几里外的二姨家才能“听”到我信中的话。
⑤没有信的日子,父亲是那么盼望能够知道女儿一切安好。于是,我那能解决一切困难的父亲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他让二姨在回信里告诉我,镇上的一个小商店有电话,他和老板很熟,已经说好了,以后每个星期六晚七点我把电话“打”过去,他会准时在那里。
⑥而他,其实并不接那电话,只笑呵呵地张开嘴,贪婪地听着那美妙的来电铃声,直至它最后消失。他一直觉得那欢快的铃声就是他女儿的笑声,只要女儿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他就明白女儿在他乡一切都好。
⑦我家所在的村庄离镇子有十里路,中途有一片宽广的白桦林。每个星期六的黄昏,我的父亲――一个东北汉子,会雄赳赳气昂昂地两次穿过那片白桦林。母亲说村子里的人这一天都听到他欢快的歌声和笑声。
⑧我还记得那个大雪纷飞的周末,那天是父亲的生日,我多么希望他能接我的电话,我有多少话要亲口对他说呀。
⑨我的论文在一家核心刊物上发表了,稿费我拿来买了马海毛,准备亲自给您织条围巾!我们寝室昨天评比,老爸您获得“最有创意老爸”称号。还有,我要对您大声说,老爸,生日快乐!
⑩可是我笑呵呵的父亲等到铃声消失后即刻站了起来,昂首走出了商店。等我手忙脚乱再插好卡拨电话过去时,商店老板告诉我:“闺女,外面都是白色的呢,你老爸现在应该走进那片白桦林了吧,我这里是看不到他的影子了,你老爸棒着呢!走起路来,谁都赶不上他。”
⑾那晚,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的父亲穿着红披风站在那片白桦林里,四周都是电话机,他拨电话给我,爽朗地大笑:闺女呀,老爸现在有好多电话了呀!
⑿据说,父亲后来接到我的来信,听到我说非常希望那天他接电话,想亲自对他说生日快乐,就大笑:傻丫头,我不都在电话铃声里听到了嘛!
1.文中第②段详细写了“我”家境贫寒,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除了文章第③段的加横线处外,⑦⑩⑾三段还多次写见到了家乡的白桦林,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章⑦⑩段加点的语句,可以看出父亲的心理。父亲到底是怎样的心理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4.为什么文章将电话铃声说成是“幸福铃声”?请说说你的理解。
(二)幸 福 的 坡 度
我们经常喜欢把自己的感受强加到别人身上,认为自己体会到的也一定是他人体会到的。其实,这在许多进修都有偏差,至少我从那位坐在轮椅上的中年男子身上看到了这一点。
那时,我们警队正和一所小学搞警民共建活动,小学生们每到周末就要自发地到警队来打扫卫生,这让我们感到有些不好意思。几年领导一商量,也应该为学校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上法制教育课是一个方面,但不够。后来一个民警说,学校距离马路挺近的,小学生每天上学放学过马路,家长都很担心。于是我们就有了主意,设个助学岗,一来可以保证学生过马路时的安全;二来,对那些在学校外抢小学生钱的大孩子也是个警示。
每天护送孩子们过马路,时间长了,与孩子家长也熟悉起来,基本上能认清哪个小孩子是谁的。其中一个坐着残疾人手摇车的中年男人引起了我的注意,他的神情有些落寞,只有在见到自己的孩子跑过来时,才豁然一笑。
后来,我知道他的孩子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有一次我问他,那个坐着轮椅的是你爸爸吗?他点点头。我说,他行动不方便,你放学不可以自己回家吗?
男孩儿欲言又止,嘟着嘴道:他就在前边的福利厂工作呢。我心里说,这小孩子,不知大人的难处。
初秋的雨总会在不经意间落下来。那天我们又提前到助学岗上执勤,在树下,我见到了那位中年男子,披着雨衣,头露在外面,都淋湿了。见到我后,笑笑,说:“警察同志,麻烦您一件事可以吗?”
我说:“您尽管说。”
他说:“孩子上学时没带雨具,你能帮我把这把伞送给他吗?你知道,家长
不让过止步线的,不然孩子会生气。”
我点点头道:“没问题。”
转身时,我想到一个问题,对他说:“孩子这么大了,你行动又不方便,不用每天来接他了吧。”
男子有些不好意思,但又有些自豪地说:“哪里是我接他,是他接我了。” 我有些疑惑了。他接着解释道:“我回家的路上有个大上坡,每次走那里很费力气的,孩子上学后,就对我说,爸爸,学校离你的工厂这么近,每天放学的时候,咱们俩一起走吧,上坡时我推你。这一推就是三年。其实上一年级的时候,他那么小,又怎么推得动?可孩子心里是怕累着爸爸呀。我怎么劝也劝不住,孩子在后面红着脸,喘着粗气地推,我在前面用力地摇着,却不知不觉中泪流满面。可你知道,其实我心里真是幸福极了。”
我的心里一酸,转过头去,说:“我去接他了。”
见到那小男孩,我蹲下身说,“今天叔叔和你一起推你爸爸回家,行不行?” 小男孩儿笑起来,“叔叔你开玩笑?”
我说:“警察不说假话,试试叔叔的力气吧。”
初秋的雨幕里,一个警察和一个打着鲜黄色雨伞的男孩,推着一辆手摇车在爬坡。
那是一个幸福的坡度。
1.结合语境,说说文中的加点词语“自豪”的表达效果。
2.文章第二自然段提及设助学岗的情况有什么作用?
3.体悟文中画曲线语句的内涵,想想“泪流满面”和“幸福极了”是否矛盾,为什么?
4.阅读文中两处描写秋雨的句子,说说它们有什么作用。
5、整体感知全文,链接现实生活,谈谈你对文题“幸福的坡度”的理解。
(三)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人生烦恼无数。
先贤说,把心沉静下来,什么也不去想,就没有烦恼了。先贤的话,像扔进水中的石头,先贤甚至什么都没想,就沉静下来了,而芸芸众生,在听得“咕咚”一声闷响之后,烦恼便又涟漪一般荡漾开来。
真是层出不穷。
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差学生以为考了高分就可以没有烦恼,贫穷的人以为有了钱就可以得到幸福。结果是,有烦恼的依旧难消烦恼,不幸福的仍然难得幸福。
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
寻找幸福的人,有两类。一类像是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却发现,永远登不到顶,最终也看不到头。其实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
另一类人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要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流岚,赏赏霓虹,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某种自足。
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
对于心灵来说,人奋斗一辈子,如果最终能挣得个终日快乐,就已经实现了生命最本质的价值。
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得真切,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得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滋味。
所以人生的烦恼实是自找的。不是烦恼离不开你,而是你撇不下它。这个世界,为什么烦恼的都有。为权,为钱,为名,为利。人人行色匆匆,背着这个沉重的布囊,装得越多,牵累得也就越多。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
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1.这篇文章说明的主要道理是什么?
2.第四段“幸福总围绕在别人身边,烦恼总纠缠在自己心里——这是大多数人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从全文看,作者对“幸福”和“烦恼”的理解是怎样的? 3.第十段“有的人本来幸福着,却看起来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却看起来很幸福。”这是什么原因呢?
4.第十一、二段作者用“活得糊涂”和“活得清醒”来阐释对幸福和烦恼的认识,并说“人生的烦恼实是自找的”,这些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5.文章的最后“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读了本文,你一定会有很多感悟,请谈谈你对“幸福”的看法?
(四)收 藏 幸 福
渐渐地,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渐渐地,人们一岁岁变老了。
何谓幸福?每个人自有不同的衡量标准,虽然幸福的结局都是那样地皆大欢喜。幸福可以漾在脸上,幸福也可以写在心里,当幸福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时,幸福是灼人的。
为什么幸福是灼人的?因为幸福是一种力量,是千锤百炼之后提升出来的一种力量。一种踏遍阴森荆棘的勇气,一种翻越陡峭山崖的气魄,一种走过血雨腥风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姿态。因此,幸福就像退潮的一刻,黄昏的一刻,在天地交会中画出美丽的宁静之弧,又在宁静中蕴含无数智慧的精灵。
因此,幸福,其实是妙不可言的。
幸福的妙不可言在于幸福不是轻易得来的,就像从前一首歌中所唱的“幸福不是毛毛雨,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任何美丽的鲜花都始于一粒被人忘却的种子,幸福是创造的过程,幸福是走过了一段漫长的征程。
有人说,幸福其实可以很简单,简单到喝一杯自己喜欢的饮料,穿一件自己喜欢的衣服,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或者,喜欢一个陌生人,或者,对着镜子微微一笑„ „ 这浅浅的感觉,我更愿意称之为“开心”,因为它们是瞬间展露的,或是此时彼刻的。而幸福,是有深度的,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欢愉,是付出了耕耘的一种收获。
因此———
幸福是不需要表白的,幸福更不是用来炫耀的,幸福是用来感受的,就像欣赏宇宙星空一样,在沉默中感受它的博大精深。
幸福是伪装不出来的,幸福更不是攀比出来的,幸福是用来品尝的,就像面对一道人的佳肴,十个人的味蕾会品出十种不同的滋味。
幸福是要小心呵护的,幸福更是需要秘密收藏的,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醇的
泉水,唯有远离污染才能永葆清澈。
有人说,分享快乐,快乐就变成双份;分担痛苦,痛苦会减轻一半。快乐,其实也是开心的感觉,比起幸福的深厚,快乐就像鲜花上的露珠,阳光普照的时候,露珠就会消失„„而幸福,则是那粒在泥土中不断舞蹈的种子,它的美妙的肢体暗藏在一份冷静的喜悦中。
看到鲜花,人们知道这个世界上存在着美好的事物,有些人可以从心里深深地感知,有些人可以在梦中暗暗地向往,有些人只能从眼角偷偷地窥视,也有些人,连偷窥的勇气都无以产生„ „ 曾经,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幅幸福的蓝图,有些人可以在有生之年闻到花香采到甜蜜,有些人只在生命的终点被鲜花簇拥,还有一些人,只能是那么孤孤单单了无声息地别离尘世。
有一天,如果你觉得自己很幸福,请把幸福收藏起来吧!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很多的人,他们没有机会播下一拉种子,也没有时间等到花开的一刻,他们需要更多的是被人分担而不是为人分享。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幸福,应该是你心中的一份禅意,悄悄地收藏起来,在静默无语中相伴一生的花样美丽。1.作者以“收藏幸福”为题的意图是什么?
2.从全文来看,作者对“幸福”的理解是怎样的?
3.文中第十段“幸福就像世界上最香醉的泉水,唯有远离污染才能永葆淆澈。”对这句话应怎样理解?
4.本文语言表达很有特点,请以第三段为例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5.作者认为“幸福是需要感受的”“幸福是用来品尝的”,又提醒我们要“收藏幸福”。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谈谈你在生活中“感受”“品尝”到了哪些幸福?
初中现代文阅读专题训练
(三)答案
(一)《幸福铃声》
1.更能表现出父女的亲情,为下文做了铺垫,使人觉得“我”给父亲“打”电话这一做法真实可信。(三点中只需答到其中两点即可。)
2.营造氛围,提高文学品味。(若答“创设情境”、“增强文学色彩”、“以景物描写烘托亲情”等均可。)3.愉快,为女儿的进步感到自豪。
4.那铃声不再是普通的电话铃声,那铃声饱含亲情,饱含思念,凝聚着父亲和女儿的千言万语,女儿通过电话铃声表达对父亲的思念和祝福,父亲从电话铃声中听出女儿的平安与牵挂。
(二)《幸福坡度》
1.“自豪”的词典义是因为自己或者与自己有关的集体或个人具有优良品质或取得伟大成就而感到光荣,这里的语境义是表现了男子因为有儿子帮他推车而感到幸福的心理。2.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即警察和男孩“推车爬坡”埋下了伏笔,作了铺垫。3.不矛盾。父亲之所以“泪流满面”是因为年幼的儿子懂得疼爱爸爸,“红着脸、喘着粗气”推车爬坡,是感动的“泪”;“幸福极了”也是因父亲感受到儿子的爱,内心很满足。4.不但交代了时令,而且渲染了气氛,在前后呼应中突出了人物形象。(或答“雨为情节的
发展创造环境,渲染气氛,也为父与子爱的给予和回报构筑背景,达到情景交融之效”也可)
(三)《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1.要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
2.幸福相对于烦恼而言只是相对的,幸福是一种感觉,当你感到幸福时,你的一切 都将充满了幸福,否则只能与烦恼打一辈子交道。
3.答案:只是因为他们把幸福看得太狭隘了。正如作者所说“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 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
4.答案:首先要把心态放平,欲望不要过高,要宽宏大量,不要斤斤计较,要淡泊名利,抛弃烦恼,享受幸福。
5.俗话说:想开常快,知足常乐。幸福就是享受生活,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把快乐带给别人,自己才幸福。
(四)《收藏幸福》
1.作者认为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没有感受和品尝到幸福,他们需要更多的是被人分担而不是为人分享。提醒我们把幸福收藏起来。
2.作者认为幸福是千锤百炼之后提升出来的一种力量;幸福是创造的过程;幸福是由内而外的一种欢愉,是付出了耕耘的一种获。
3.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说明幸福需要小心呵护,更需要秘密收藏,就像泉水遭受污染就不再清澈一样,一旦遭受污染就将推动幸福。
4.①本段文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句子的气势和表现力,突出表现了幸福是千锤百炼之后提升出来的一种力量;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幸福的妙不可言;③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人思考,突出强调了幸福是一种力量。5.示例:①在家庭生活中,我感受到了父母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爱护,体会到了家的温暖和其乐融融,我品尝到了幸福。②在学习中,我付出了艰辛和汗水,收藏了知识和成绩,我感受到学习过程的快乐,品尝到了幸福。③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我感受到了人人奋发努力、乐于奉献,共同创造和谐的美好生活,我体验到了幸福。
第二篇:现代文阅读训练:《低碳生活》[附答案]
阅读《低碳生活》,完成17—19题。(共8分)低碳生活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已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如果碳排放量仍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这绝非危言耸听。科学研究表明,气候变暖将导致地球两极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的速度也将快于预期。遏制这一趋势继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从我们每个人做起,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②低碳生活是指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低碳生活是一种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值得提倡的生活态度。③全球气候变暖,使人类的“碳”意识不断增强,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被评为最环保国家的瑞士,不仅大量应用了水利发电,而且公共交通设施发达,铁路得到广泛应用。挪威法律规定,砍伐树木后,限期之内必须补种幼苗。芬兰的能源利用结构十分合理,可再生能源已经占整体能源利用的25%,是欧盟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其实“低碳”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对我们普通人来说,一样可以做到“低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曾对个人“低碳生活方式”提出了几项小建议,如把在电动跑步机上45分钟的锻炼改为到附近公园慢跑,可以减少将近10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不用洗衣机甩干衣服,而是让衣服自然晾干,可以减少2300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休息时和下班后关闭电脑及显示器,除省电外,还可以将这些电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1/3等等。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但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效果就会非常惊人。比如:提前淘米并浸泡10分钟,然后再用电饭锅煮,可大大缩短米熟的时间,节电约10%。每户每年可因此省电4.5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3千克。如果全国1.8亿户城镇家庭都这么做,那么每年可省电8亿度,减排二氧化碳78万吨。④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福子孙万代,是人类共同的夙愿。为了实现这个夙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让低碳生活从每一天做起。17.阅读第①段,说说我们要节能减排,适应低碳生活的两个原因。(2分)18.阅读第③段,说说划线句子说明了什么。(2分)19.阅读第③段,指出下面两则材料分别可以从哪一方面说明“人们正在努力减少自己的碳足迹,积极推进节能环保”的?(4分)材料一《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次缔约方大会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按照该议定书,缔约国要按比例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这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控制温室效应的行动。材料二环保志愿者小于积极响应“低碳生活,从我做起”的号召,通过电子邮件方式或MSN等即时通讯工具与同事们传输文件,少用或不用传真、打印机,而且办公室几乎每张纸都做到了双面打印等等,这样不仅节省纸张、节约能源,有效地控制这些环节的碳排放,还可以避免吸入复印机、打印机工作时产生的有毒物质。【参考答案】 17.答案要点:①人类不良的生活习惯和现代化的生活方式,造成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及温室效应等恶果;②如果碳排放量不能得到有效控制,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不仅将无法维持,更将继续恶化。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每个要点1分。18.答案要点:①全国每个人每家每户都行动起来②减碳效果就会非常惊人。评分标准:本小题2分。多抄上“一个人或一家一户的节能行动‘减碳’的效果虽然有限”扣1分。19.答案要点:①从“世界上许多国家积极推进低碳”方面来说明的。②从“个人可以采取低碳生活方式”方面来说明的。评分标准:本小题4分。每个方面占2分。
第三篇: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 答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训练答案
一、月是故乡明
1.答案:数星星
看月亮
梦月亮
摸鸭蛋(答出4件事即可)评分:本题2分。答出2-3个空,给1分;答出1个空,不给分。
2.答案要点:(1)对比
(2)突出思乡之情评分:本题3分。答出“对比”,给1分;答出“突出思乡之情”,给1分。语言表达,1分(有错别字或语病,不给分)。
3.答案:晴空一轮明月,清光上溢,与水里的那个月亮相映成趣评分:本题2分。多抄,或少抄,或有错别字,扣1分。
4.评分要点:(1)心得内容
(2)语言表达评分:本题5分。心得内容,3分;语言表达,2分(有错别字,扣1分;有语病,扣1分)。
二、16.①隔着窗棂看院子下雨的乐趣。②白天下雨时人们睡觉的惬意。③雨夜里人们睡得比平日更香。
17.①表达作者希望下雨但不要下太多的雨(或:希望风调雨顺)的愿望。②特点: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句式匀整对称;语言简洁形象。
18.因为缺雨干旱,危害极大,所以“盼望”着雨声;因为“二楞子忘关太阳能水箱”的滴水声,不是真正的雨声,所以又害怕那浪费水的“雨声”再次出现。
19.①写雨水砸在不同地方产生了不同声响(或省略号表示还有多种声音);②写渐入梦乡后的沉寂(或省略号表示“我”一晚不醒,突出时间延续);③写“滴水声”不断(或省略号表示“滴水声”时间之长久,或“我”对水白流一晚的痛惜)。
20.①《雨季心思》的雨,清爽畅快(或:畅快淋漓;气势磅礴等);《春》的雨,细密绵绵(或:悄无声息;绵绵不断等)。
②相同点:都从视觉(直接或正面)写雨的各种形态(形状)。
不同点:本文第⑶自然段从听觉(直接或正面)写雨水砸在不同地方的不同声响(声音);从过程写雨的变化。《春》从侧面(间接)写春雨的作用。③仿写举例:风吹过湖面,湖水泛起了涟漪;(风)吹过稻田,稻穗摇摆着腰肢;(风)吹过草原,绿草泛起了波浪;(风)吹过山林,掀动树叶,发出沙沙的响声……
三、长大
1.健康勇气年龄的优势(年轻)单纯的个性(单纯)(4分,每空1分)2.要珍惜青春时光,让生命更充实更辉煌。(3分,意思对即可)
3.能扣紧该语句,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回答,言之成理即可。(4分,能从一个方面回答给2分,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给2分,语言表达不清的扣1分)
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学生能围绕“支撑住你青春的大厦”这句话,选择一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见解即可。(4分,能说出自己的见解,但语言表达不清的只给2分;言之有理,语言表达清楚的给3分;阐述较严密或见解有新意的给4分)
四、秃的梧桐
1.2分 憔悴 葱茏(每字0.5分)2.3分 同样表示惋惜,开头说“难得活”,结尾说“不得活”,说明人们对秃梧桐的存活越来越没信心,显示出秃梧桐生存的艰难,(2分)此外在结构上有前后照应的作用。(1分)3.3分 本文是以秃梧桐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答“以时间为线索 来组织材料的”或“以秃梧桐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给1分)
4.4分 和秃梧桐一样,其它植物也在秋天渐渐萧条,但也都在顽强地活着。这使得秃 梧桐体现出来的顽强生命力有了普遍的意义,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中心。(答“写其它的树和花衬托出秃梧桐的顽强生命力,从而拓展和深化了文章的 中心”给4分;只答“衬托”或“深化中心”,缺乏分析,给1分)
5.3分 这句话是说,即使秃梧桐死了,它的种子也会将它的生命延续下去,生命是生 生不息的。
6.3分 示例:人生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面对困难与挫折,我们必须有坚定的信念和 顽强的毅力!(只要扣紧“秃梧桐”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五、夏日原野上的追赶 1.B C(2分)
2.(1)A(2)D(3)E(3分)
3.C(3分)
4.对人生的航线和生命的质量产生恒久影响的事。(4分)
5.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在老人的追赶下奔跑,“我”尽管比老人跑得快,但永远摆脱不了他执着的追赶。(4分,意思对即可)
6.第一问:①履行看瓜的职责②以行动对偷瓜的孩子进行教育(2分)第二问:①认准目标,执着追求,不畏困难,永不放弃②做事应忠于职守,尽职尽责(3分)(每一问只要答出其中的一个要点或其他符合文章、言之成理的答案,即可得分)
六、20.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21.感动——紧张——着急——激动——赞扬
22.着急的心理,这里的圆满是指实现他孝敬老人、关爱妹妹的愿望。
23.①冷静,自信,谦虚而又充满智慧的人。②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体贴的兄长。
24.①家庭梦想全是为了别人②冷静地看待别人的帮助并从中正确认识自己③冷静地对待胜利的喜悦并和妹妹分享
25.照应题目。
七、7.因为“夏乃声音的季节”,声音中最有显著特点的是蝉声,蝉声足以代表夏,有优美的音色、明朗的节律和对季节的感触,质朴、飘逸、豪壮得像一首绝句。
8.晨间的蝉声高洁,能让人的心灵透明澄净,有一种“何处惹尘埃”的了悟。午后的蝉声喧嚣,就像一群吟游的诗人在一起谈天探询、问候季节,自然随意。黄昏的蝉声像音乐,让人心旷神怡。
9.①太忙,忙得与美的事物擦身而过都不知不觉。②太专注于自己,生活的镜头只摄取自我喜怒哀乐的大特写。
10.(1)短句罗列、排列诸种声音,内容丰富,节奏感强。(2)倒装句语言显得多姿多彩,饶有情趣,强调“听”的重要。
八、19.①欲扬先抑,使文章波澜起伏; ②突出壶口给人的惊喜。
20.A.长鲸饮涧 B.彩桥飞架 C.花团锦簇
D.扑朔迷离
21.先声夺人。
22.壶口的气势和风采等,黄河漫长的历史和它丰富的内涵。
23.此题答案开放,能从结构方面的作用、语言表达的特色、主题、情感等某个方面提出观点,说出理由,且合情合理。语言表达流畅即可。
九、21.(鲜花)在重要性上终究逊了一筹;是我生命中的真爱
22.坚决地用笔划去“鲜花”这一词语
23.例:(1)“这时教室内变得寂静,好似荒凉的坟墓。”运用比喻,形象地烘托“我”失落、痛楚的心情,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2)“笔和阳光。它们在纸上势不两立地注视着我,陷我于深重的两难。”运用拟人,以笔和阳光的争斗、期待、关注,形象地突出“我”抉择的痛苦、艰难,使作品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24.答案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即可。例:前三次的抉择,已让我痛苦万分;现在还要舍弃一样,实在是惨无人道,让人无法忍受,无法抉择。
25.内容上:突出抉择的正确、慎重、庄严,是感情的升华;表达自己愿意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实践、奋斗的坚定信念和勇气,是主题的深化。语言上:用比喻描写“我”经过抉择以后的心情,生动形象感人。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26.开放性题目。答案的内容应有正确韵价值取向,语言准确通顺。
十一、17.假如明天不复存在,日记便成了本没想当作遗书而留给世间的最后文字。(意思相似即可,2分)
18.此题为摹写性试题,所补充的句子与给出的分句意思吻合、连贯,可得1分;语言优美、流畅、有文采,1分。(每句2分,共4分)
19.①围绕“缺少对日子的热情,缺少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感受”来答,语言清晰、流畅即可。示例:体现了由于缺少对日子的热情,缺少对日子的细心观察和认真的生活态度,在他们的跟中,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样的日子。其实“昨天的太阳与今天是不一样的”。②围绕“没有珍惜、善待日子”来答,语言清晰、流畅即可。示例:这是对没能珍惜、善待日子的形象比喻,毫不在意地让日子从身边流走,事后不免惋惜和愧疚。(每问2分,共4分)
20.围绕“怎样清醒地认识自己”来谈即可。示例:日记能够记录下你的成败与得失,经验与教训,日记可以让人很好地省视、反思自己。(3分)
21.第一问围绕“乐观,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等来答即可,鼓励有创见的表述。第二问能准确表述出自己日记的主题即可。(每问2分,2 共4分)22.能找出文中任何—个比喻句,并准确抄录;结合文意分析,言之有理,并能点明比喻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语言表述清晰、流畅。(每点1分,共3分)23.日记记录了日子行进的轨迹,日记与日子形影相随。(或日子还会向前走,日记还应继续记下去)因此说日子对日记没有说再见。(体现其基本意思,2分;语言表述清晰、流畅,1分;共3分)
十二、
17、①春天的树让作者学会保持宁静、安详的心态。②夏天的树让作者学会保持乐观、昂扬的精神。③秋天的树让作者领悟到要不断地完善自我。
④冬天的树让作者学会坚强地面对人生。
18、我总渴望像树一样活着,坦然地正视自己的一生。
19、不仅希望自己不断充实、成长、完善,使自己的人生趋于完美,更希望每一位学生在他的引导下不断地充实、成长、完善,走向辉煌。20、C
剥豆
1、我欣赏儿子的自信和大气(自信、大气各2分)。
2、①恋怜爱儿子,欲增强 儿子的自信心。②让儿子知道竞争靠实力,不给他虚假的胜利。
3、行动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描写。
4、竞争、认真。
5、不能。因为用“瞻前顾后”恰好表明母亲做事考虑周密谨慎,若换用“优柔寡断”,则变成母亲办理迟疑,没有决断,与文意不符。
6、应从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或:应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人生不会一帆风顺,从小得经受锻炼。不必人为地营造一篇虚假的生存空间。生活是真实的,生命也要经过磨难才真实。
第四篇:(答案)现代文阅读训练
现代文阅读训练
(一)代文阅读训练
(二)代文阅读训练
(三)答案:
14.(6分)(1)“白鹿原上的风”就是指陈忠实及其《白鹿原》的内涵和风采,陈忠实及其《白鹿原》,所传承的民族传统、民族精神像浩荡的风一样,生生不息,象征民族文明薪火相传。(3分)
(2)用“白鹿原上的风”来作题目,富有文学色彩,意蕴深厚,耐人寻味,更能吸引读者眼球。(3分)
15.(4分)(1)陈忠实创作的文学作品展示了民族历史的变迁,具有深沉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2分)
(2)陈忠实进行文学创作,表现出忘我的写作热情,怀着献身文学的信念,执着痴迷,耗尽毕生的精力和心血(2分)。(意思对即可。)
16.(6分)(1)作品立意高远。小说对民族命运和文化心理有广阔而深刻的描写与揭示,思想内涵深刻高远。(或:作品写出了关于我们这个民族命运的思考)(2分)(2)作品扎根生活。小说成功描写了一系列形形色色的典型而鲜活的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俗生活色彩。(2分)
(3)作品立足史实。小说描写了“白鹿原”上三代人的生活,记叙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变迁。(2分)(意思对即可)
17.(6分)(1)写作是一种需要反复练习的实践技能,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量的积累,要把写作当成一种习惯,不能浅尝辄止(2分)。
(2)长期思索,关注民族命运,关注社会,丰富自己的思想,要不断地从课外读物、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中汲取语言和思想的营养(2分)。
(3)心无旁骛,远离尘世喧嚣,要甘于寂寞,不受俗世侵扰,才能集中精力,潜心创作。(2分)(意思对即可)
代文阅读训练
(四)五.
14.①希望有一份工作(答出此意得1分),②希望跟上时代(答出此意得1分),③希望自己不被时光抛弃(或希望自己对亲人和社会更有用。答出此意得2分)。15.不同意。此段确实写了奶奶对“我”的关爱,但这不是主要的。(答出此意得2分)作者在此段描写奶奶的语言、神态、动作,并以“我”形象作烘托,主要是为了体现奶奶对孩童人生的羡慕,对无法融入孩童世界的失落、无奈。(答出此意得4分,其中,概况本段占1分,点出作者意旨占3分)(若答“同意”并阐述了理由,最多只能得3分)
16.①“老海棠树”是全文线索,作者围绕着“老海棠树”组织材料,写奶奶的人生晚景。②“老海棠树”是奶奶人生的象征,既象征了奶奶渴望更有用、渴望跟上时代的可敬可叹的生命品格,也象征了奶奶的命运。③“老海棠树”是烘托奶奶形象的一个景物,寄托了“我”对奶奶的思念和愧悔。(每个方面2分)17.例:我们应该明白:①老人渴望跟上时代,而不愿被时光抛弃;②老人希望对亲人、对社会更有用,而不愿成为累赘;③关爱老人,比赡养更重要的,是体惜他们的心境,不让他们感到失落,不让他们感到被时光抛弃;④对老人,不仅要献出关爱,更要让他们感觉到,他们对我们很重要;⑤我们无法给老人更多的时光,但可以帮助老人们减缓对时光脚步的恐惧。(恰当答出一点可得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6分。意思对即可)
代文阅读训练
(五)14.暗示大妈忙里忙外、侍老待幼,突出大妈对大家庭的重要作用,(2分)是对大妈勤劳、慈爱之美德的颂歌,是劳动和爱的欢歌,(2分)以此照应标题。(2分)(意思对即可)
15.(1)“我”对大妈所做的乡下饭菜的享受(1分)和“大妈”对“我”的疼爱(1分)
(2)“我”对安静、知足、快乐生活的喜欢,(1分)和“我”从内心发出的幸福感。(1分)(意思对即可)
16.(1)身世悲苦,命途多舛:5岁前是流落异乡的孤儿,后被养母(婆婆)收养;30余岁(40年前)失去儿子;40余岁(31年前)失去丈夫。[来源:学+科+网Z+X+X+K](2)乐观豁达,热爱生活:她“没有通常人哀叹身世飘零的悲苦”,她说“从一个家走丢就是为了进另一家门”;她爱唱歌,用歌声表达对生活的满足、感激和热爱。
(3)挚爱亲人,勤劳热情:对“我”,每逢清明捎信相邀,尽展厨艺,不辞辛苦;对家人,带孩子、做饭、浣衣,忙里忙外,任劳任怨。
(4)面对死亡,从容淡定:认为死是“回到她生命中几个重要的亲人那里”,在那里“继续看护留在世上的亲人”,她的遗言是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最后在“我”的歌声中离世,“脸上恍惚积满笑意”。
【答对其中三点(须含第(1)点)得满分,未含第(1)点扣2分。】(意思对即可)
17.(1)选材方面:选取小人物,攫取小事件,开发小细节,制造小波澜,构思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2分)文章主要选取“大妈”日常生活中的展厨艺、唱民歌等小事,细节突出在“大妈”的遗言上——嘱咐她的亲人用歌声给她送行,文章顿生波澜,由此,临终前的哭声被歌声代替,人死时的悲苦也被欢乐接管,全文始终处于向上、欢快的基调中,突出文章主旨。(2分)(意思对即可)[来源:Z§xx§k.Com]
(2)语言方面:简洁、生动、鲜活。(1分)“天赐我一个婆婆,我婆婆赐给我一大串亲戚”。一个“赐”字,把“我”欢喜的内心和对婆婆和一大串亲戚的喜欢全部表现了出来,等等。另外,这样的语言洋溢着一种欢快的基调,读之真是如饮甘饴啊。(1分)(意思对即可)
(如从其它方面回答,只要言之成理,就可酌情给分。)【变式拓展】
17.请说说文章题目的意蕴,并简析其作用。(6分)17.(1)标题意蕴:(答满三点得3分)
①《欢乐颂》本为贝多芬所作的一曲名,作者借此指文中所引的大妈所喜欢的民谣,是一曲曲的歌唱生活欢乐的颂歌。
②大妈乐观热忱的生命如同一首欢乐的颂歌。
③大妈一直在用歌声颂赞生活的欢乐(或劳动和爱的美好)。
④本文是作者献给大妈一首颂歌,是作者对其尽管身世悲苦却乐观豁达、热忱从容的生活态度的礼赞。
(2)简析标题的作用:(答满两点并能简析得3分)
①是贯穿全篇的线索:全篇先后有几处引用歌谣或提及歌谣,分别由他人唱、大妈唱、亲人唱、“我”唱,情节得以推动,人物活动得以组织。
②揭示作品主题: 赞美乐观豁达、热忱从容、勤劳仁爱的生活态度;赞美劳动和爱的美好。
③奠定作品情感基调:故事在欢歌中行进,在赞歌中收束,全篇洋溢着欢快、向上的情感基调。
代文阅读训练
(六)代文阅读训练
(八)
第五篇:初中文言文阅读训练 附答案
一.《诗画皆以人重》(王士禛)
②③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章惇、京、卞岂不工书,后
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永叔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④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①王士禛,清代诗人。②兼金,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③章惇、京、卞,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④颜鲁公,即颜真卿。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8.下列句中加点“然”与其他三句中加点“然”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则弛然而卧 B.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C.杂然而前陈者 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9.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一钱不直直:
(2)后世见者必宝之宝:
20.翻译下面句子。(4分)
(1)后人粪土视之
译文:
(2)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译文: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作者认为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重视都与人的品格有关。
B.作者认为苏轼、黄庭坚的书法绘画作品流传下来不只是因为他们技艺高。
C.作者认为章惇、蔡京、蔡卞等人也都是些精于书法的人。
D.作者认为颜真卿的书法其实不好,后世喜欢的原因是颜真卿的品德好。
22.填空。(4分)
(1)“苏、黄”中的“苏”指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东坡。他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千古传唱,其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怀念和祝愿。(2分)
(2)永叔,即欧阳修,字永叔,北宋文学家。初中课本里,他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时景色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2分)
18.B(2分。A、C、D中的“然”,……的样子,B然,这样)19.(1)直,同“值”。(2)宝,以……为宝(把……当作宝贝),或珍爱、喜爱、喜欢。(2分。每词1分)20.(1)后来的人们(都把他们的书法)看作粪土。(2)古代的人大都会书法,只有那些品格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4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21.D(2分。作者假设即使颜真卿书法不好。因为他的品德好,也会受到后人的重视。说明品德对于书法的重要)22.(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2)佳木秀而繁阴 水落而石出者。(4分每句1分,有错别宇该空不得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