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训练:记叙文

时间:2019-05-12 13:38: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初中作文训练:记叙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初中作文训练:记叙文》。

第一篇:初中作文训练:记叙文

作文训练:记叙文

一、多角度思考,求异存同

鲁迅曾说:“第一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天才,第二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庸才,第三次把女人比成花的是蠢才。”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作文不能沿袭他人。然而许多学生由于生活空间狭小,又缺少独立思考,写出来的作文往往大同小异。如赞美老师往往写“辅导差生”“深夜备课”;歌颂母爱往往写“灯下织毛衣”“夏夜陪读”;颂扬雷锋精神往往写“为军属搬运煤球”“搀扶盲人过马路”„„凡此种种,不胜枚举,读来味同嚼蜡。

要避免作文“千人一面”的产生,作者就要让自己的思维自由驰骋,多角度思考问题,即多想一些与题目有关的人和事,多想一些表现手法,然后经过比较筛选,独辟蹊径,独树一帜。

⒈材料的选取

材料是文章的“血肉”,文章的成败主要在于材料的选取。要使文章有新意,就必须选择新颖的材料。

首先,要打破思维定势,避免与他人的选材雷同,尽量选取“人人心中皆有,人人笔下皆无”的材料。

一看到《运动场上》这一题目,学生便不由自主地描写运动员你追我赶,奋力拼搏的场面。如果我们写“观众为落后者鼓劲加油”,不就棋高一着了吗?只要运用发散思维,全方位思考,学生就容易写出别具一格的佳作。我曾以《钓鱼》为题,让学生写作。学生由于运用了这一思维方法,写出了各具特色的文章。A.妈妈为了筹钱交学费,劳累过度,病倒在床。星期天,我去钓鱼,准备给妈妈补补身体。(表现母子之情)B.我是钓鱼能手,可大半天,才钓到两条鱼。我感到纳闷,向爸爸一问,得知一个月之前,河上游建了一家工厂。(反映环保问题)C.我偷偷地到王大伯的养鱼池钓鱼,妈妈得知后,让我向王大伯认错,并给了钱。(表现母亲对子女的严格要求)D.几位领导干部利用公款钓鱼。(抨击社会不良现象)

其次,要选用具有“时代感”的材料。

自从改革开发以来,新人新事层出不穷:农民炒股,老人练功跳舞,个体户捐资修路,干部深入基层体验群众甘苦,昔日光棍要上城里媳妇„„这些材料鲜明地反映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写入作文,它们便成了时代的缩影,读之,就仿佛看到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怎能不令读者欣喜和自豪呢?因此,学生要善于观察,留意身边发生的人和事,及时收集有价值的材料,这样对写作大有益处。

⒉表现手法的运用

高明的摄影师善于选择角度。张三英俊潇洒,就扬其长,拍其正面;李四其貌不扬,就避其短,拍其侧影,做到因人而异。

学生也要努力做一个高明的摄影师,要善于根据文章的需要,合理选择角度刻画人物,表现主题。既可以正面描写人物,又可以侧面描写人物。正面描写时,又可以从语言、行动、外貌、心理等方面对人物加以刻画。如赞美教师的作文,既可以写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正面)。也可以写老师忘我工作的情景(正面)。如果觉得正面描写较困难,就可以通过写老师家庭或个人生活表现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侧面)。《江老师的婚事》便是这样一篇佳作。它叙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因为江老师“把学生看得比对象还重要”,所以三次恋爱,三次失败。文章写的是“私事”,表现的却是江老师对教育事业的执著追求,令人叹为观止。

⒊写作对象的选择

学生生活范围主要集中于学校、家庭,写作时对同学、老师、父母记叙得较多。因此学生在选择写作对象时,也要多角度思考,在题目允许的情况下,要尽量写其他对象。如默默无闻的清洁工、身残志坚的残疾人,发挥余热的退休教师„„

从上述三方面的分析可知,求异存同是指作者在选材,表现手法的运用,写作对象的选择上,要避免与他人雷同,追求独特的创造。

二、逆向思维

曾有人形象地给新闻下定义: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便是新闻。“狗咬人”是正常现象,人人皆知,没有写的价值;“人咬狗”是反常现象,前所未闻,新奇,具有新闻价值,容易产生轰动效应。由此,我想如果作文也写一些“反常现象”,岂不满足了读者的好奇心,何乐而不为呢?《让座》是旧题目,如果写“少先队员给盲爷爷让座”或“学生给怀抱婴儿的妇女让座”,旧题目加上旧题材,那就老掉牙了。如果我们从相反的方向思考,文章就别出心裁,令人叫绝。如“残疾军人给孕妇让座”“老大伯给看书的小伙子让座”(表现尊重知识和人才的主题)。

按照逆向思维的方法,我们还可以找出事例。

A.春节期间,镇长带上礼物给教师拜年。(尊敬教师的风气可喜)

B.妈妈拜儿子为师,学习电脑知识。(不耻下问,精神可贵)

运用逆向思维,可出奇制胜,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三、要素特殊化

《背影》描写了父亲在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满腔温情。正因为是特定背景下的背影,所以父爱才显得崇高,令人感动。

电影《泰坦尼克号》叙述的是一段爱情故事,然而它却能轰动世界,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作品,是因为天描写的不是一般的男女恋情,而是危难之际的爱情故事。危难之际才见真情,泰坦尼克号上的爱情故事才显得浪漫、炽热、悲壮,震撼心灵,令观众荡气回肠。

学生写作时,如果能从上述例中受到启发,将事情特殊化,便可达到神奇效果。试比较下列几组材料:

A.妈妈给我买礼物。B.继妈给我买礼物。(人物特殊化)

A.爸爸送我到医院。B.爸爸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送我到医院。(时间特殊化)

A.王老师认真上课。B.儿子生病了,王老师仍坚持上课。(情况特殊化)

A.银行办起了电脑培训班。B.农村办起了电脑培训班。(地点特殊化)

这四组中,由于下一项将记叙文“四要素”特殊化,因而内容比上一项更富有表现力,主题更深刻。如果学生运用此方法,作文就能独领风骚,一鸣惊人。

最后,必须指出的是作文要写出新意,方法多种多样,但无论使用哪一种方法,都要以内容的真实性为前提,切不可胡编乱造。

一人一事记叙文之:关键在于处理好人与事的关系

一、技法点拨

记事,离不开写人;写人,离不开叙事。如何在不同的文章中,将人和事的关系处理得最好,是一人一事的记叙文能否出彩的关键。

⒈一人一事的记叙文中,叙事是为了写人,叙事的语言每一句都是为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内心世界等服务的,所以,叙事的语言后面一定要注意随时穿插人物描写。

例: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晚上,放学来到那条令人凄神寒骨而又深邃的小巷口。我家在巷

子的尽头,这是条不得不经过的巷子。我想:今天母亲不会再为我点燃那盏指明灯了。我顿时陷入了恐惧,冷风习习,吹得我直打寒颤。面对那幽深的小巷,我束手无策,仿佛猎人手中的猎物,任由他人宰割,却无法抵抗。不经意间,一点星光从我眼前滑过。难道是鬼火?我不敢再冥思遐想,便壮着胆子快步向前迈,走近一看:天哪,那是从病榻上起来的年迈的母亲啊!只见母亲满是皱纹的脸盘惨白吓人,那眼神飘忽不定,像迷路的孩子丢失了指南针,昔日那红润的嘴唇已是黯淡无光。母亲从兜里伸出又冰又冷的手抚摸着我的脸,眼泪一下模糊了我的视线。我情不自禁地扑到母亲怀抱里。此刻,浓浓的暖意渗入到我幼小的心灵。像是一泓清澈的泉水,荡涤起心中的欢歌笑语。母亲吐出几个字“饿„„饿了吗?我去煮夜宵,让你暖和暖和身子。”

评析:本文的中心是为了表现母爱留给“我”的影响,在叙事过程中,作者穿插的病中的母亲在冷冽的寒风中等“我”回家的人物描写,令人印象深刻。这样的母爱让人刻骨铭心,从而为下文作者的抒情议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⒉一人一事的记叙文中,最能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内心世界的片段,一定要重点描写。

例:致命的下课铃响了,我一拎书包,飞一般地冲出教室,一头钻进茫茫的雨帘中。雨水迅速从头顶直浇身上,但我很庆幸,庆幸他没有来。回头看看校门口,同学们一个个钻进温暖宽敞的小车里,马达的声音渐渐地盖过了我的思绪„„“儿子!”一声惊雷把我从梦中惊醒,这熟悉的声音„„不!循声望去,他来了!他手上撑着一把旧伞,扶着一辆老爷自行车,车上的锈迹像他脸上的皱纹一般,满无规律。他脸上带着微笑,尽管很慈祥,但我觉得一身的不自在。“爸爸来迟了,对不起,快带上伞,爸爸送你回家。”他慢慢地说。身旁开过一辆又一辆的小轿车,我感觉得到,车里的同学肯定在用鄙夷的目光注视着衰老的他和破旧的自行车。我的脸感到了火辣辣的烧痛„„他似乎知道了什么,从怀中掏出了一张破旧的五元纸币,小心翼翼地递给我,“我还有事先走了,你自己乘车回家吧。”说完,就跨上车,伴随着“吱嘎,吱嘎”的声音消失在雨帘中。他站过的地方,只有密密匝匝的雨滴和两个还在冒烟的烟头,我知道,他是从来不吸烟的„„

评析:这个片段是表现文章主旨“父爱”,正因为如此,作者对以上片段进行了重点的刻画,通过对父亲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多方面的描写和“我”的心理形成极大的对比反差,表现出“我”感悟到父爱后内心深深的愧疚之情。

⒊一人一事的记叙文中,不能忽视对环境的描写。通过环境描写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渲染文章浓厚的氛围,可以起到余音缭绕的效果。

例:母亲点亮了那盏微黄的煤油灯,顿时,漆黑的屋里透出了几许的光亮。灯光下,母亲又颤颤地对准了针眼。一次,又一次;一针,又一针。母亲就这样用那根细细的线,串起了一个又一个艰辛的日子。每一针都仔仔细细;每一线都饱蘸深情。看着母亲满头的银发和被岁月的风雨分割得沟壑纵横的脸,泪水禁不住淌满了我年轻的面盘。

我再一次凝视着那豆大的灯火,那点点的光,仿佛就是苍老的母亲那即将被榨干的躯体继续为儿女奉献的余热。我霎时明白了,无论漂泊多远,黑暗中那昏黄的烛光,永远是我生活中唯一的方向,唯一的牵挂。

评析:文段中为数不多的几处环境描写,准确地凸显了“我”的内心世界,母亲的身影也因这“微黄的煤油灯”“豆大的灯火”而越发高大、越发清晰。

二、习作训练

以“那一次,我_____ 了”为题,写一篇650左右的记叙文。

要求:⒈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⒉在叙事过程中要穿插人物描写。⒊把关键处写详细。

一人一事记叙文之:顺叙事件要以情节取胜

一、技法点拨

用顺叙的记叙顺序构思作文是同学们最常见、最容易把握的方法,如果不运用一定的技巧,这样的作文给人的印象往往平淡无味,很难得到高分。如何才能把这类文章制造出“亮点”,使作文“靓丽”起来呢?

⒈顺叙事件时,要交代清楚时间的推移或地点的转换。

如:写《都是成绩惹的祸》这篇作文,如果按照时间推移的顺序来安排文章作材料,可以这样安排:上午发试卷时,老师对我冷眼相待——中午吃饭时,同学对我冷嘲热讽——晚上在家里,平时热闹的饭桌前鸦雀无声、异常沉闷。如果按照地点转换的顺序来安排文章材料,可以这样安排:教室里老师发试卷时对我的态度——午饭后宿舍里同学们对我的态度——回到家父母对我的态度。写作的时候,如果用时间推移构思作文,一定要交代清楚表时间推移的词语“上午——中午——晚上”;如果用地点转换构思作文,则要清楚写出表地点转换的词语“教室里——回到宿舍——回到家里”。

⒉顺叙事件时,应该把所写人物或事件中最独特的地方,加以详细地描写。

例:看着窗外的驰风与骤雨,我感到周围的冷气正一点一点地向我逼来„„我把自己的双手合在一起,冰冷冰冷的。我只能双手用力搓揉,以减轻手上的麻木。

“丽丽,你妈来了。”窗外的同学对我说。

我跑出教室一看,真的是妈妈。只见她在风雨中踟踟而行,瘦弱的身子被狂风暴雨包围着,好似秋天落到地面的一片瘦树叶。

妈妈怎么会来呢?妈妈不是生重病还躺在床上吗?

妈妈是专程来给我送雨伞的。她抬起右手向头发摸了摸,拂去头上的雨水,又俯下身子拍打着被雨水浸湿的裤口,然后直起腰,大口大口地喘着气说:“孩子,等急了吧?快把衣服穿上,别冻坏了。我还得去接你爸呢!”说完把衣服从腋下取出来,塞给了我。

妈妈的头发被风吹得散乱无型,蜡黄蜡黄的脸上有滴滴的雨滴散落,看着妈妈湿湿的身子在风中瑟瑟颤抖,一股浓液涌上眼帘。

我换上衣服走了几步,真是暖和极了。我正想跟妈妈说一声“谢谢”,一回头,见妈妈已经走出很远了,妈妈的背影在风雨中飘摇着,渐行渐远„„

评析:就整篇文章而言,这个描写病中妈妈为我送雨伞的片段显然是表现文章中心最重要的片段,躺在病塌上的妈妈不顾自己的身体在狂风骤雨下给孩子送雨伞的情节是独特的,所以,作者对它进行了详细的描写。

⒊顺叙事件时,特别要将最重要、最精彩的情节或片段放在最突出的位置,重点描写。

如上例中,作者要表现的主题是母爱,躺在病塌上的妈妈不顾自己的身体,在狂风骤雨下给孩子送雨伞的情节,显然是文章最能表现母爱的素料,也就是最重要的材料。所以,作者把送伞场面分成三段,运用“点状”的手法,逐段逐段大写特写,让读者一目了然。

总而言之,顺叙事件时,一定要以情节取胜,或通过重点描写重要情节来打动读者,或通过设置悬念、制造情节的波澜起伏来吸引读者。

二、习作训练

以“妈妈的唠叨”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50字左右。

一人一事记叙文之:倒叙事件要过渡自然

一、技法点拨

运用倒叙手法构思的作文,其最大的优势是能突出作者最想表现的重要情节,突显文章最能体现主旨的片段,使作文的结构富有变化,情节错落起伏,从而达到吸引读者的目的。

如何运用倒叙手法来构思作文呢?

⒈可以把文章中最精彩的部分提到文章开头叙述描写。

例:今天早晨,在水东街上,一位初中生正急匆匆地赶往学校,后面,一位老大爷在紧紧跟随。转眼间,这位初中生迅速地闪进了学校,径直朝班级走去,老大爷也急忙跟了进去。老大爷为什么要跟踪这位初中生呢?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

评析:例文的叙述之所以说精彩,是因为它设置了一个悬念,一下就抓住了读者的心,勾起了读者的阅读欲望。作者把这一精彩的部分放在作文开头,自然引出了对过去事件的回忆。

⒉可以把事件的结果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顺序或地点转换叙述事件的过程。

例: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不是一枚普通的胸针,这胸针,凝聚着奶奶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每当我看到它,奶奶那慈爱的面容就浮现在我眼前,每当我捧起它,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

评析:“在我的抽屉里,珍藏着一枚胸针。”这是事件的结果,作者把这个结果放在文章的开头,很自然地引出对这枚胸针由来的一段往事的回忆。

⒊可以把整个事件中最能表现文章主题的部分提到开头叙述。

昏黄的灯光下,妈妈依旧在不停地拧着螺丝。一下,又一下,每一次的拧紧都用上了全身的力气。三轮车架下的妈妈,两鬓已经布上了银丝,眼角的皱纹好似一条条深深浅浅的沟壑,粗糙的脸颊在灯光下愈加显得苍白,一双枯树皮似的手在不停地用力、用力„„看着妈妈这用着力的双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

评析:作者的意图是通过以骑三轮车为职业的妈妈每天起早摸黑地对家庭的付出,表现母爱的伟大。例文中妈妈修三轮车的片段无疑是最能表现文章主题部分,作者把这样的部分提到了文章的开头进行叙述、描写,顺里成章地引出对往事的回忆。

⒋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倒叙和顺叙的转换要有必须的文章过渡。做到衔接自然。

正如以上例文,在倒叙和顺叙的转换之处,很清楚地交代了“事情还得从上个星期天下午说起”“就不由得令我回想起那件难以忘怀的往事”“那幕幕的往事从脑海里汩汩地浮现出来”等的事件的起点。

二、习作训练

当青春微笑着向你走来的时候,生活也时时给你教育。有那么一次,它让你懂得,应珍惜什么。请将下面的文题补充完整,再据此写一篇650字左右的记叙文。文题:我懂得了___5

第二篇:初中记叙文 同步梯度训练

当前库:人大全文97年教育类专题(GC)

初中记叙文 同步梯度训练

【原文出处】中学语文

【原刊地名】武汉

【原刊期号】199703

【原刊页号】36-38

【分 类 号】G31

【分 类 名】中学语文教学

【复印期号】199705

【 作 者】邹梅华

【作者简介】武汉 邹梅华

记叙文是初中生接触得最多的文体,是初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记叙文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作文的基本功,而且对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及作文个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针对学生怕作文的心理和动起笔来空洞无物、词不达意等现象,我将记叙文训练作为初中作文教学中的一个系统工程来对待,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并根据课文编排原则,分阶段,分层次,读写结合,由片断到整体,由简单到复杂,由平淡到生动,使记叙文训练与课文教学同步,逐步提高学生记叙文写作能力。

(一)读写结合,由片断到整体

如何在教学中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使作文与教材同步呢?首先要教会学生读书。不少学生特别是刚入初中的学生,读书往往囫囵吞枣,不求甚解,更不去品味文中的写作妙处。写起文章来,不是废话连篇,空洞无物,就是结构混乱,抽象平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认真指导学生读懂教材中的优秀篇目,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课文,反复体味作者写人记事的精彩片断。在读有所得的基础上,再有目的地训练写作。例如,我在教读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时,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找出自认为写得最感人的一段——父亲爬过月台买橘子。这时,我刻意将这一段改为一般陈述:“我看见他走到铁道边,慢慢下去,然后走过铁道,爬上月台。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流下来了。”然后引导学生把改文与原文进行比较。通过讨论,学生们一致认为,改文太平淡。那么原文好在哪里呢?好在作者准确地运用一系列动词,如“穿过、爬上、攀着、向上缩、微倾”等具体生动地描写了年迈的父亲爬上月台的动作和艰难之状。在学生通过比较得到以上启示时,我再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和事,然后布置作文片断训练:描写一个人物活动的片断。这样同学们就完成得较好了。例如有位同学写《球场一瞥》:

放学了,操场上人声喧闹。“蹦蹦”的球声伴随着急促的奔跑声,不时传进教室。我向窗口望去。嗬,那不是朱虎么?他正在和其它班的同学打球。朱虎动作敏捷、灵活,只见他一个弹跳,截住了半空中飞来的球,然后左拐右闪,一连绕过对方两人的拦阻,直冲篮架下,翻身一投,“刷”,球像听话似的进了球网。

这位同学由于看得仔细,所以写得具体。当然,仅靠一课一文是不可能见成效的,这需要几年的坚持练笔和逐步提高。因此,第一阶段(第一学期)我重点培养学生认真研读范文,仔细揣摩写作佳处,根据大纲要求,再相应练笔。如先写一些小片断:人物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等,再逐步要学生将片断过渡到整体,写人物的一个方面,写一件事的发展经过。例如,读了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写《玩得最开心的一次》,训练学生说话

要真实,要实在;读了冰心的《小桔灯》,写《我的小制作》,要求写清过程,训练说话要有条理;读了都德的《最后一课》,写《难忘的一课》,要求写得具体,训练学生细致观察的能力。这样,读与写结合,课文与作文同步,变抽象为具体,变空洞为充实,让同学们在读与写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记叙文的写作能力。

(二)分项练习,由简单到复杂

第一阶段的训练,使大多数同学能写内容具体的记叙文了,可大多内容简单,写人记事平铺直叙。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第二阶段(第二、三、四学期),我就把课文教学的侧重点逐步转向几种基本表达方式的学习上,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搞清楚记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如在教读《我的老师》《挺进报》等文时,就侧重指导学生学习文中的记叙,弄清记叙的六要素在文中的体现。为了让同学们掌握说明的表达方式,我在教读《中国石拱桥》《向沙漠进军》等文时,侧重指导学生掌握说明事物一定要抓住事物特征的说明方式。为了让学生分辨记叙与说明的特点,我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与记叙文《北京立交桥》进行比较阅读。为了让学生懂得说明在记叙文中的作用,我在教读鲁迅的《故乡》一文时,当读到文中叙述杨二嫂拿走“我”家一只狗气杀的一段文字时,我问大家:什么叫“狗气杀”?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一种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到气死,所以叫狗气杀。又问,你们如何知道的呢?答:括号中的文字告诉的。这时,我就告诉同学们,括号中的内容属于说明性的文字。记叙与说明是两种不同性质的表达方式,但在写作中可以结合使用,在记叙中插入一些说明,可以把事情讲得更清楚。可有的同学写记叙文不懂得可以在记叙中插入说明部分,因而有时文中写到专用名词时不作说明,读者就不易看懂了,所以大家一定要学会记叙中穿插说明。

仅仅写清了记叙的六要素和有关说明的内容,是否就是一篇具有感染力的记叙文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在教读《荔枝蜜》《小麻雀》等文时,又引导学生去领会记叙文中的议论和抒情。通过研读《荔枝蜜》中“多可爱的小生灵啊„„”那一段,同学们明白,在记叙、描写的过程中,恰当地进行议论、抒情,常常会使文章“锦上添花”。因为它能引起读者联想,激起读者思想的共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范文的教读,同学们初步感知到反映不同的生活领域,要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写人物、事件和景物,适用于记叙;写事物的状态、状况和规律,适用于说明;写事物作用于作者头脑而形成的思想感情,适用于议论和抒情。在这一阶段,训练题由写一人一事逐步转到写一个人的几件事或一件事中的几个人,并适当地运用所学的几种表达方式,使文章的表述构成趋于复杂,手法运用趋于灵活,写人记事变得具体明白。

在学习了《故乡》一文后,我就布置学生写《他变了》、《**》这样的记叙文,要求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具体记叙“他”变化的过程或**的发生、发展、结果,使学生明显地感受到这类题目比初一时作的《我的小伙伴》要复杂难写得多。通过多次训练,学生基本上能在写作中恰当地运用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写出比较复杂的记叙文了。

(三)积累语言,由平淡到生动

文章是一种思想的表达,也是语言的艺术,而语言能力的提高必须以头脑中大量储存的语言材料为基础。教材中不少文章在语言、章法和风格上颇具特色。因此,要求学生熟读和记忆教材中的典型实例是十分有价值的。为此,在作文训练进入第三阶段(五、六学期),我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真赏析课文中的精彩片断,让他们进一步学会如何恰当地描写人物肖像、情态、心理等。因为编进教材的课文都是很好的范文,是古今中外的名篇,可以从中得到借鉴,学习写作技巧和作者的思路。例如《孔乙己》中的两处肖像描写,《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后喜疯癫狂的那一场闹剧,《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三拳打死郑屠的精彩片断,《竞选州长》中夸张讽刺的幽默语言„„都为同学们提供了很好的范文实例,让同学

们掌握丰富的词汇和多样的句法及章法。在改写、续写的训练中,去揣摩课文中语言生动的妙处,并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尽量把内容表达准确、得体而生动。如一位同学在《我喜欢这样的老师》一文中这样描写她的数学老师:

她虽五十多岁了,患有心脏病,做过手术,可总是精神饱满。高高的个子,衣着新潮而又得体,即使是三九严寒,她也仍穿一条黑色的大摆裙。在一次数学课上,原先成绩较差的张琦同学上黑板做题时,竟然在几分钟之内就证明了一道几何题,朱老师笑咪咪地说:“这真是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了。”大伙儿都笑了。

这位同学在文中注意了人物的外貌和语言描写,使文章生动活泼起来。

另外,凡是课后要求背诵的章节,我一定要求学生背诵,这是可以使他们终身受益的。例如《出师表》《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这一类文情并茂的千古名篇,让同学们在熟记的过程中体味文中的情和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学会运用种种表达方式。

为了使同学们的语言积累更丰富,我还由课内向课外延伸,除要求学生阅读自读课本外,还要求完成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篇目,拓宽学生的视野;写读书笔记,做到勤练笔。

实践证明,让学生大量阅读范文,吸收、储存丰富的语言材料,掌握写作技巧,并化为自己所有,写作时就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

第三篇:初中课外记叙文阅读训练

初中课外记叙文阅读训练 1.善良是心灵的灯盏

⑪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下了火车,他下意识地裹紧了棉衣,朝家的方向走去。简陋的家中,有他朝思暮想的妻子,有花骨朵般的女儿,有浓香的羹汤。想到这里,他的嘴角浮起一抹笑意。

⑫刚结婚那会儿,家里真的很穷,妻子爱意灼灼的眼神,让他心里升起阵阵暖意,女儿半岁时,他决定跟同乡一起外出打工,苦些累些都不怕,他只想多挣些钱,让她们过上殷实的日子。

⑬这两年,他披星戴月地干活,任城市的风尘皲裂了双手。他留下极少的生活费,其余的钱定期寄往家里,为了省下路费,连续两年没有回家。春节临近,思念更加煎熬着他的心,他决定怀揣积攒的血汗钱,回家过个团圆年。

⑭走进院落,房门紧锁。妻在信里提到过,家里门锁损坏,临时换了新锁。等了一会,有些着急,心想,干脆到外面走走,给女儿买些零食和玩具。离开家时,她还是襁褓中的小粉团,如今女儿长高了,会喊爸爸了吧?

⑮他挑了一兜蜜桔,又买了毛绒小熊。转身往回走,路过一家小诊所。诊所门口有个女人,抱着孩子轻轻地晃,急得泪珠直往下落。“怎么办?这可怎么办?”女人像是絮絮自语,又像是在对他诉说。

⑯他愣了一下,试着问:“怎么回事?”女人叹了口气,说:“孩子发高烧,带的钱不够。你看,烧得有些迷糊,真怕耽误了病情。”他低头一看,小女孩脸色红红的,偎在女人怀里嘤嘤地哭。

⑰摸了摸衣兜,闪过几分犹豫。他想起在外打工的艰难,每张钱都浸透着汗水。但转念一想,如果对面是自己的家人,面临这样的窘境,他多么希望能有一颗善心,一双温暖的手,帮她们渡过难关。

⑱他侧过身,从棉衣内兜里摸出钱夹,抽出一张50元,对女人说:“拿着,给孩子看病要紧。”女人望着衣着简朴、有些木讷的他,眼泪再次夺眶而出。他说:“快点取药去吧,先给孩子挂上针。”

⑲有些放心不下,他跟在女人后面,陪孩子打了退烧针,又挂上吊瓶,这才舒了口气。到底是孩子,烧刚退下一些,就有了精气神。柔嫩粉红的小脸上,大眼睛闪烁如星,对着他手里的小熊,咯咯地直笑。

⑳他把小熊递给女孩,说:“你是勇敢的孩子,叔叔奖励你一个小熊。”小女孩接过小熊,宝贝似的搂在怀里,女人低头望着孩子,眼里全是疼爱。看到女孩已无大碍,他转身离开了医院。

⑴回到家,妻子仍没回来。他倚在门口,又困又累,不知不觉睡着了。不知过了多久,他被轻柔的声音唤醒,揉揉惺忪的眼睛,看到站在眼前的妻。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原来,妻的旁边站着的小女孩,怀里抱着毛绒小熊。

⑵妻子笑吟吟地说:“女儿今天发起高烧,幸亏幼儿园老师带她看病,现在好多了。”他把女孩揽进怀里,亲了又亲,将几滴热泪蹭到女孩脸上,引得妻子莫名其妙。

⑶在外打工的日子,他遇到过各色目光,深感自身卑微如草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

1.选文中的“他”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2.请在选文第⑪段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分析它的作用。(4分)

3.⑫、⑬段是选文的插叙部分,有什么作用?(3分)

4.请赏析选文第⑴段 “他咧嘴一笑,笑容突然凝固在脸上。”一句中加点词语“凝固”的表达效果。(2分)

5.分析选文结尾划线句“但无论何时何境,他的心里始终亮着“善良”的灯盏。正是这盏灯,让他固守内心的纯净,引领他回到温暖的家园。”的作用。(3分)

6.读了本文后,结合实际写出你的感受。(3分)

阅读答案

1.勤劳、有责任心、善良.(答对两点即可)

2.(4分)

景物描写:

“风中夹杂着雪花,纷纷扬扬,如柳絮般飘落,小小山村,已经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显得那么晶莹、那么剔透、那么恬静”。(1分)

作用:交代时令,写出天气的寒冷,为下文小女孩儿发高烧做铺垫。(1分)

渲染恬静的气氛,烘托他愉快的心情(1分)

用雪景的美丽衬托了主人公善良的高尚品质。(1分)

3.交代他离开家外出打工的原因,(1分),交代他挣钱的不易,为下文他掏钱救助小女孩表现他的善良做铺垫.(1分)

突出本文的主旨。(1分)

4.“凝固”是固定不变,停滞的意思(1分)

形象地表现出他在看到自己救助的小女孩竟然是自己的女儿时的内心震惊.(1分)

5.总结全文,(1分)照应题目,(1分)

再次强调善良的重要性.点明文章的中心(1分)6.概括主题(1分)分析主题(1分)结合实际(1分)

2.母亲的宝物

①他准备把母亲送入养老院,因为,母亲已患了老年痴呆症。

②母亲经常一个人坐在客厅里,抱着个铁盒喃喃自语,见了他或者他的妻子,只是一笑。问她说什么,她摇摇头说:“什么也没说。”

③妻子说:“这太瘆人了。”

④尤其有一夜,妻子去洗手间,跑出来看到客厅中坐着一个黑影,吓得她一声尖叫。他也醒了,跑出来拉开灯,只见母亲正端坐在客厅中一言不发。他问:“妈,你怎么坐在这儿啊?”母亲站起来,摇摇头,她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到客厅的。

⑤两人回到房中,妻子生气地道:“这日子怎么过啊?”说完就劝他:“还是把妈送养老院吧,那儿老人很多,还有个伴儿。我们呢,一个星期去看一次,也不会冷落老人。”

⑥他摇着头,叹了口气,怎么也下不了这个决心。

⑦他很小就死了父亲,母亲守着他,单门独户。那时,有很多人上门说亲。让母亲再 嫁一个,也有个帮手,可都被母亲坚决地拒绝了。她怕再嫁人后儿子受委屈。

⑧母亲一个人带着他,靠卖菜为生,一路含辛茹苦。艰难走来,送他上大学,教他做人成才。现在,自己在小城中打拼出一番事业,母亲还没享几天福,就送去养老院,那怎么行?妻子很生气,转过身睡了。

⑨第二天做饭时,母亲又出错了。本来米饭已经做好,母亲又打着煤气灶,结果,一锅

饭全糊了。妻子看着满锅的饭,埋怨说:“妈,你怎么又开了煤气啊?”

⑩憋了半天,母亲回答:“我忘了。”

⑴另一次,母亲出去了。回来时竟然进错了家,去了另一层楼,幸亏人家送了过来。

⑵这样的事情多次发生后,他的思想开始动摇了,便想:把母亲送到养老院住下看看吧,兴许对她有好处,那儿老人多,避免孤单嘛。那天,趁母亲精神好时,他把自己的想法告 诉了老人,并说:“如果你老人家不想去,就不去。”

⑶母亲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⑷妻子在旁边,忙说:“妈,你去了如果住不惯,我们再接你回来好吗?” ⑸母亲叹了口气,点了点头,想收拾一点东西。她收拾的东西很简单,就是她常摸索的那个小铁盒。铁盒上上着锁,母亲把他紧紧的抱着。妻子说:“妈,这个盒子就放在家里吧。”母亲很坚决地摇摇头:“不。”他说:“就让妈带走吧。”

⑹得病之后,母亲什么都忘记了,可就是没忘记这个铁盒,一直带着它,从未忘记。妻子拉过他,点着他的额头骂道:“你傻啊?你知道盒子里是什么?”他摇摇头。一直以来,母亲把那盒子看得像宝物一样,他怎么知道?

⑺妻子说:“上一辈人总有一些宝物或银货放在手边,妈的盒子里很有可能是这种东西。”他一听,也心动了。他知道,母亲的娘家过去是大地主,如果盒子里有什么宝物,拿去养老院丢了,或着遭了小偷,就太不值了。

⑻所以,他伸出手道:妈,把盒子给我看看好吗? ⑼母亲摇摇头,抱得紧紧的,不给他。

⑽妻子见了,忙在耳边叽咕了几句。那天他们没送母亲去养老院。当晚母亲睡熟时,他们悄悄拿出那盒子轻轻打开,一时,他眼泪直流。第二天,两人没送母亲去养老院,以后也没送母亲去养老院。

(21)铁盒中藏着不是金,也不是银,是一缕胎发和几颗乳牙。里面有一张发黄的纸条,上面写着字,记着他换牙的时间,还有第一次剃发的时间。他们那儿有个风俗,孩子的乳牙和胎发要保存好,不能丢失。不然,孩子会夭折的。1.阅读本文后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分)2.文章以“母亲的宝物”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3.文中⑦⑧两段的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4.请简析小说构思的精妙之处。(2分)5.阅读本文后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3分)参考答案:

1、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经常抱着一个铁盒,儿子和媳妇在发现了铁盒秘密后,最终因感动而放弃了送母亲去养老院的念头。(2分)

2、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贯穿全文的线索;含蓄揭示文章中心(3分)。

3、不能删,因为这两段文字是插叙,补充交代了她小的时候母亲带他生活的不易和供他上大学的艰难,推动情节的发展(为他最终被母亲感动作了铺垫)(3分)

4、事情的结局(文章的结尾)正是文章的高潮,宝物揭开了所有的猜测和秘密,产生了强烈的感人效果。(认识正确即可。)(2分)。

5、从理解母爱,珍惜母爱,报答母爱角度作答即可。(3分)

3.每朵花本应芬芳

孙道荣

一帮年轻的父母聚在一起,话题不知不觉扯到孩子身上,有人提议,每个人讲个自己孩子的趣事。提议得到了一致赞同。要说自己的孩子的趣事,谁不是几箩筐也盛不完啊。

一位妈妈先讲了自己两岁半宝宝的故事。她说,自己的宝贝女儿非常调皮,带她的外婆根本对付不了。有一天,她正在上班,宝宝又在家里淘气了,她就打电话回去,想吓唬吓唬她,故作严肃地对她说:“你要是不乖,等妈妈回家了,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不吱声了,哈哈,一定是被唬住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宝宝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哦。”

多可爱的妞妞啊。众人都笑翻了。

另一位妈妈接着说。她家的宝宝,是个不到三岁的男孩,似乎有问不完的问题。这不,问题又来了:妈妈,为什么地球在转,我们却感觉不到呢?妈妈想了想,告诉他,那是因为我们很小,地球很大,所以感觉不到。儿子说,但是我有个办法可以感觉得到它在转。说完就在原地转起了圈圈。一连转了十几个圈,最后东倒西歪地停下来了,晕晕乎乎地说,妈妈,我现在感觉到地球在转了。

多伶俐的孩子啊。众人笑得也是东倒西歪。

一个爸爸接了茬。那天,带四岁多的儿子骑车出去玩,骑到半路上,突然下起了雨,仲秋的雨,打在身上,已带有丝丝寒意。慌乱之中,赶紧拿出雨披穿上,怕儿子淋雨,所以,用雨披将坐在后座的儿子挡了个严严实实。儿子躲在雨披下面,两只小手将雨披撑起一角,高兴地大叫:“包头雨,今天下包头雨!”

多乐观的孩子啊。众人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一位妈妈笑着讲起了儿子的一桩糗事。两岁多的儿子在拉便便,突然,放了一个响屁,站在一边的奶奶故意逗他,佯装嫌恶状地问:“宝宝,你刚才是不是放屁了啊?”儿子抬起头,想了想,很镇定地回答道:“不是的。是我的屁股在唱歌呢。”

多幽默的回答啊。众人笑得前仰后合。

大家七嘴八舌地谈论着,交流着,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每一件事,都是那么有趣,那么可爱,那么搞笑,那么温暖,孩子使他们原本平淡的生活,充满了变数,也充满了快乐。

我静静地听着他们的讲述。我的孩子,今年即将迎来高考,一天24小时中,除了睡觉和吃饭不得不“浪费”(儿子的原话)掉的八九个小时外,他的全部时间都用在了看书和做题上,他甚至连和我们说句话的时间和精力,都没有了。而我们,因为害怕打扰他,在家里走路都是小心翼翼地踮着脚尖的。看着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我忽然想,我的儿子,在他年幼的时候,也是充满童趣,活泼、调皮、可爱、搞怪,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欢笑和温暖。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生活突然变了,变得如此沉闷,如此压抑,如此不堪的呢?

忽然明白,每一朵花,都本应芬芳、灿烂、快乐的,是我们自己先掐灭了孩子的天性,也掐灭了自己的快乐啊。那么,我眼前这些年轻的父母们,在不久之后,他们会不会也和孩子同时一步步地失去快乐的童年、少年和青年呢?

我希望永远能够嗅到花的芳香,不知道这能不能做到? 1.结合语境,分析句中加线词的表达效果。(4分)

“„你要是不乖,等妈妈回家了,一定要给你点颜色看看。‟……女儿突然嗲..嗲地说:„妈妈,你别忘了,宝宝喜欢的颜色是粉红色哦。‟” ..2.从文中四位孩子的趣事中,你感受到孩子的哪些天性?这四件趣事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3.请结合文章,探究标题“每朵花本应芬芳”的妙处。

4.在作者眼里,面临高考的孩子生活是沉闷的、压抑的、失去芬芳的。请你站在中考体验者的角度,结合自己的备考经历,与家人或朋友,分享这段经历中的收获。

[参考答案] 1.妈妈说的“颜色”指要给女儿惩罚(批评),女儿说的“颜色”指色彩,对颜色不同的理解,体现了女儿天真、可爱的孩子天性。

2.孩子的天性:天真活泼、幽默乐观、伶俐可爱、充满童趣、调皮搞怪。(答对二点即可)

这四件趣事与下文(“我”孩子失去芬芳的高考生活)形成对比,引起“我”的思考,揭示文章主题。

3.(1)比喻,作者将孩子失去天性、失去成长的快乐比作花朵失去芬芳,使标题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2)巧设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到“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即可)

(3)画龙点睛,暗示中心。

(4)新颖独特,吸引读者。

4.示例一:备考的日子,繁重沉闷。夜深人静,妈妈端着一杯热腾腾的牛奶来到我书桌前,我深切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倍感振奋。

示例二:在体育迎考的日子里,所有的训练项目枯燥乏味,我流汗,甚至流血,但是最终我得了A。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有付出才会有收获的道理。我变得更自信、更强大。

第四篇:记叙文作文训练

记叙文写作能力训练

1.全命题作文

(1)文题:暖流

要求;文章要思路清晰,中心突出,语言流畅,富有真情实感。以记叙为主,适当地插入一些抒情和议论。

提示:文章以“暖流”为题,借以喻人喻事。“暖流”就是指老师、同学等对你的关怀和帮助,其中包括困惑中的启迪,危难时的扶持,受压抑时的关怀指导,得意时的敲打。“暖流”给人以温暖,所以写的事应该犹如一股暖流流遍全身,让读者品味到友爱之情暖人心。事例要典型、集中,可使用对比、衬托方法。

(2)文题:爱心

要求:以记叙为主,适当进行抒情和议论。

提示:要求以“爱心”为题写记叙文。从题目看,要求写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美好感情,重点要突出“爱”字。通过记叙人物的行动、语言来表现人们之间的相互扶助、爱护,然后适当议论和抒情’,对真善美进行歌颂赞美。选材时要立足于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写使你感动、追念的人与事。

(3)文题:悔

要求:写出自己曾经为之懊悔的一件事的来龙去脉以及心理活动。

提示:写作本文要先写好“过失”,以展示触发悔过之情的一段经历与事由,还要写出弥补过失的实际行动,这其间要写出对“过失”的认识过程。可从如何待人处事和完善自我品德方面选材。

(4)文题:童年琐事

提示:写作本文的重点是“琐事”,因此,不要受与之相近的“童年的回忆”、“童年的伙伴”、“童年记事”、“童年趣事”、“金色的童年”等所熟悉的文题干扰,应围绕一个中心,紧紧扣住“琐事”,选取童年生活中二至三件细小零碎而富有特色的事,较好地表现题意。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和抒情。

第五篇:初中作文训练:写规范的记叙文

初中作文训练:写规范的记叙文

写作目标:形成强烈的“文体意识”;明确记叙文文体规范的基本要求。

课堂探究

一、前车之鉴

刹那间,我发现了自我⑴在这阳光明媚,科技发达的二十一世纪中人才众多,像我们这样的中学生、小学生当然不甘示弱,要认真学习,将来报效祖国,为国家争光。但是我们缺乏自信心。

⑵其实每个学生都要强,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还是品行好的或品行差的都是这样,都是希望自己能被别人认同,都能被别人支持。这关键就在于自信心。

⑶我就是这样的,一次考试我的考试成绩不理想,我就觉得我学不好了,没救了,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只能趴在地上,弹不起来了。想着回家以后怎么被爸爸妈妈轮番轰炸。

⑷回了家,发现爸爸不在家,我松了一口气。我磨磨蹭蹭地把试卷从书包里拿出来,再小心翼翼地送到妈妈面前。妈妈说老师已经把成绩发给她了,我赶紧说我这次没考好。妈妈拿出一本杂志,翻到了某一页让我看。

⑸古代战国时期,有一位不知名的大将军被命令去消灭一路敌军的人马。不料自己的军队势单力薄,寡不敌众,被逼退在一个小山顶,注定要被消灭。将军突然站在士兵面前说:“我身上还有九个铜板,要是我扔出去,都是正面的话,我们就冲出去。”说完,便把九枚铜板抛向天空,落到大地上。有谁会相信这九枚铜板都是正面呢!战士们都不敢看,有一个胆儿大的把手从眼睛前面挪开,尖叫道“快看,真的都是正面!”大家都张开眼睛看。随着将军的一声令下“冲啊!”战士们都冲下山谷,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殊死搏斗。

⑹就这样,一小队人马竟然奇迹般战胜了强大的敌人,突出重围,保住了军队。这时候将军从钱袋里掏出了那九枚铜板,大家惊讶地发现这九枚铜板的两面都是正面!

⑺所以,身陷绝境仍要努力争取,不要气馁,继续努力。

【简评】这篇文章文字写得比较通顺,结构比较完整,但是这篇文章的得分归类为五类文。想一想:本文最大的问题在哪里?

这是一篇典型的“四不像”之作。习作从文题看,应该写记叙文。乍看一二段,是议论文的写法;看了三四段,却是写“我”的记叙文;可是到了五六段,却又是议论文的举例论证!结尾是典型的议论文的“总结全文”。一篇文章,看不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肯定是失败的。写什么就是什么,不然,四不像的文章,老师不会给高分的。

近年来,中考作文题几乎都是采用“文体不限”的写作要求,这给考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写作环境,便于考生的情感倾诉和个性展示。淡化文体甚至不作文体要求已成为考场作文的突出特征,文体大解放,为考生提供了展示个性才华的空间。但应如何理解考场作文提出的“文体不限”?有人认为这表明可以不讲文体,这样理解是完全错误的。“文体不限”也好,“文体自选”也好,主要有这样几层意思:一是围绕某一题目,可以撰写出不同文体的文章。出题者将选择文体的权力下放给了写作者;二是给予写作者选用哪一种文体的自由。但是,具体到你将要写的某一篇文章而言,则必须有明确的文体——这是文章的客观要求。符合文体要求就是符合该文体的写作规律。有些同学不以为要,甚至不以为然,写出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非驴非马的“杂交文”。

二、成功范例

校园里的记忆

重新站在小学的水泥道上,望着蒙蒙细雨,怔了许久,才发现自己又在淋雨了。这个习惯似乎还是改不掉,笑了笑,一股悲伤在心中弥漫开来。

至今,我还记得小学时那段快乐的时光,还有带给我快乐的天使一般的女孩。

那时我读小学四年级,爸爸妈妈给我转学了。那个时候我很内向,不敢和不熟悉的人说话,总是一个人坐在教室后面的座位上,望着那些新同学在说笑。现在想来,那个时候,那些说笑的同学可能在笑我像 1

个哑巴吧,可我不敢去和她们一起说话。那时候,我感觉世上好像只有我一个人。

有一天,天空莫名地下起了蒙蒙细雨,我望着天空,却有一种想要到雨里淋一下的冲动。

蒙蒙细雨吸引着我到秋千边坐下来,闭着眼睛,感受着雨水飘落在我的头发上的感觉,颈间是冰凉的湿意。一会儿,由手间传出的温暖使得我慢慢睁开了闭着的双眼,我看见了一张秀气的脸。她有着一头长发,有灵气的眸子,还有微微上扬的嘴角。她开口问我:“能和你一起玩吗?”我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她就坐在我的旁边,然后开始和我说话。听着她说话,我的心里忽然感觉很温暖,我觉得她就像个姐姐。一会儿,在她的带动下,我们玩了起来。我在秋千上,她推着我荡到伸手就能抓住云的地方,又跌落下来,每次看着天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却又是那么遥不可及。我和她一起玩了很久,坐在同一个秋千上,荡到同一个能触摸天空的地方,看着她荡漾的笑容,听着她银铃般的笑声,恍惚是梦境。

许久,上课铃声响起,我们一起向教室走去。走到教室门口的时候,我叫住了她,红着脸说出了我犹豫了很久的话:“我可以和你做永远的好朋友吗?”她望着我微微一笑,点了点头。我突然觉得,其实和别人交谈并没有什么难的,并没有人会刻意地在乎我的每一句话,然后,嘲笑我,只不过是我自己多余的担心而已。此后,我们就每天在一起吃饭,在一起做作业„„但这样的日子却在不知不觉中,离我们远去,而且越来越远。我们慢慢长大了,时间改变了我和她,我们彼此之间竟变得陌生起来。

从回忆中醒来,才发现操场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时候又坐了两个小女孩,如同当初的我和她。一个女孩指了指我,说:“那个姐姐哭了!”另一个却说:“不是,你没看见在下雨吗?是雨水,不是泪水。”听着她们的话,我下意识地摸了一下面颊,真的分不清是泪水还是雨水。

我转身离开,留下一片脚印和一串回忆,让那个远方的她留在记忆的最深处,绽放出最美丽的花朵!

【思考】这是一篇中考满分作文,想一想,它为什么能得到满分?

评析:这是一篇立意独特新颖的中学生习作。文中写“我”读小学四年级时,由于转学到了一个新的环境,性格孤僻而自闭,在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日子,一个陌生的小女孩陪“我”荡秋千,使“我”第一次感到了童年的幸福和快乐,由此“我”和小女孩成为了一对很要好的朋友,但是,随着年岁的增长,她们之间竟然变得有了隔膜。这一立意和构思既突出了童真童趣的奇妙无穷,又展现出童真童趣被年龄侵蚀磨灭的无奈,尤其是,如今“操场的秋千上,不知什么时候又坐了两个小女孩,如同当初的我和她”,揭示了这一现象在人们成长过程中的轮回,发人深思。

文章语言质朴,描写细腻,特别是对于人物形象的刻画,鲜活生动。作者把“我”先前的孤独与自闭、继而的天真与烂漫、后来的沉寂与矜持,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呼之欲出。

三、唯有规矩,才成方圆

【思考】

⒈为什么要强调“文体规范”,强化“文体意识”?——避免把记叙文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⒉怎样避免把记叙文写成“四不像”的文章?

㈠掌握文体特点,做到体裁的规范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叙述的基本特点是陈述过程;描写的基本特点是描绘形象。

⒈叙事线索要清楚

线索是叙事性文章的脉络,是连缀材料的红线。做线索的事物可以是时间、地点、感情、某个具体的物、某句话„„在文中常常表现为重复某个词语,某句话等等。

⒉要素交代要清楚

时间、地点、人物,事物的起因、经过、结果作为记叙文的要素应交待清楚。哪些要素可以省略,以不妨碍读者对人物事件的了解为前提。

⒊顺序与结构要安排好

记叙文的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三者没有优劣之分,要依文章的需要选定。结构上要注意安排好开头、结尾、过渡、照应。常用的过渡方法是使用过渡句或过渡段。常用的照应方法是文题照应,文中前后,首尾照应。

⒋中心与材料关系要处理好

中心是文章要表达的某个观点、某种感情。材料是用来表达中心的人、事、物、景等具体事物。中心是从具体材料中体现出来的。中心一经确定,又对材料起统率、制约作用。

⒌材料详略要得当

事件的进程有它自己丰富复杂的内容,但是高考作文只有几百字,所以特别强调“详略得当”,能够有力体现题意、表现中心的就详写,否则就略写或不写。

㈡做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

⒈要写生动,万不可既不见“事”,又不见“人”

写事,要过程具体,但不要不分详略。写人,要注意具体描绘人物的肖像(外貌)、语言、行动、心理。具体生动,就是要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⒉注意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叙述、描写的表达方式为主。不发议论,精当抒情(点睛)。

⒊恰当地使用人称

用第一人称写别人的心理活动时要注意合理,第二人称常用“你,你看,你想”,第三人称常用“他,他说,他想”等词语。

㈢记叙文文体规范的基本要求

⒈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⒉有一到两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

⒊有两至三个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这两类文字不能少于全文三分之二。

【课堂讨论交流】在写作记叙文时,文体规范方面,你最需改正的地方是什么?

【范文示例】

题一:一张奖状,是用汗水换来的奖品;一张笑脸,是用真诚赢得的奖品;一缕阳光,是太阳赐予大地的奖品„„有的已经拥有,有的正在期待。请以“奖品”为文题作文。

提示:细读“奖品”这一命题作文的材料,“一张奖状,是用汗水换来的奖品”,这是提醒大家,可以写自己通过努力获取奖品的过程;“一张笑脸,是用真诚赢得的奖品”,这是提醒大家,奖品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上的,如“一个笑脸”、“一声谢谢”、“一次握手”、“一个拥抱”等内容,都可以成为一种无言的奖励;“一缕阳光,是太阳赐予大地的奖品”,则告诉我们,不仅可以写我们生活中的故事,还可以用童话、寓言等形式,讲述一朵花、一片叶、一缕阳光获得他人奖励的故事。通过“有的已经拥有,有的正在期待”一句,则可以明白,可以写获得奖品的故事,也可以写渴望奖励的内心。细细思考命题里的材料,思路便会顿时开阔。“奖品”这一文题适合写作记叙文。

奖品

毕业前夕,学校举行以“让我们唱响未来”为主题的歌唱会。消息传来,全班一片欢呼。可班长一点也高兴不起来。望着静静地坐在前排的小莫,他不由皱起了眉头。

第一次走进校园,那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校园里的各种花儿仿佛为了迎接我们,铺天盖地地开放着。那一排排苍翠欲滴的万年青,经过一番修剪,也显得格外精神。我们的教室正好在一楼,推开窗户,美景就在我们眼前。

初次见面时,同学们兴高采烈地作自我介绍。轮到小莫时,她默默地站起来,红着脸,憋了半天也没有说出一句话。后来不知谁悄悄提醒了一声,“她不会说话”,大家才恍然明白——原来小莫先天残疾,出生后就不会说话。她连话都不能说,怎么唱歌?这正是班长皱起眉头的原因。

听说全班一个也不能缺少,大家一时难住了。小莫怎么办呢?大家担心的,并不是班上能不能得奖,而是大家不希望丢下这位好朋友。小莫望着班长,先摆了摆手,继而笑着摇了摇头。可大家谁也不赞成她退出。有人拿着她的手说,“你与我们站在一起,就是一种成功”。大家一番热情的话语,弄得小莫眼睛湿湿的。后来,班长走到小莫的身边,附在她耳边悄悄说了一番,惹得她“咯咯”地笑了起来。

歌唱比赛是在操场上如期进行。操场两边高高的石榴树已经开花了,那一朵朵细小而饱满的红花,将校园装扮得格外美丽。轮到我们上场时,舞台下顿时静了下来,大家惊讶地发现,小莫,这位从来没有说过话的同学,竟然站到了队伍的最前面。《感恩之心》的旋律响起来了,小莫的手也随之舞动。原来,今天她用的是手语,她用手在演唱。看着看着,刚才还安静的操场上,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那天,班长接过奖品后,径直走到小莫跟前。他朝同学们大声地问:“这奖品应该属于谁?”“小莫!”全班五十多位同学竟然异口同声地喊出了她的名字。捧着奖品,小莫默默地流出了泪水。她知道,这份沉甸甸的奖品,代表的是大家沉甸甸的关爱。

【评点】这篇满分作文有两大特点,最为鲜明:首先,事件不大,情节曲折。唱歌本是好事,可下笔便说班长“不由皱起了眉头”;介绍小莫时,也是先进行一番渲染,继而用尴尬的场景引出;最后获得成功之时,大家又出人意料地将奖品放到了小莫的手上。文章写的是寻常小事,情节却波澜迭起。

其次,情景交融,细节美好。无论是开篇时描写月季花开放的画面,还是进行比赛时描写石榴花开放的情景,笔墨不多,却让语言顿时生色。另外,初次见面时小莫“红着脸,憋了半天”的神态,与“小莫的手也随之舞动”的场景,均刻画细腻,情感充沛。

【课堂练习】请以《选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规范”的记叙文。

【写作指导】

⒈生活是创作的源头。人的一生中会面临无数次的“选择”;但是,并非每一个关于选择的事件都可以成为我们的写作素材。我们选择的素材,应该具有“感情触发点”或能体现出较为深刻的意义。

⒉本次习作训练的重心是“文体规范”。应试作文的基本特点就是,在“规范”的前提下,张扬个性特征。形象地说,我们要学会“戴着镣铐跳舞”。

请按照以下流程列出写作提纲

⑴关于“选择”的素材中,哪一个是我熟悉的,“有话可说”的?

⑵故事的大致情节是什么?活动在其中的人物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⑶为了体现“选择”二字,表达出关于“选择”的感受或认识,文章需要突出写哪一(几)个细节? ⑷反思:我所构思的文章合乎“记叙文的文体规范”吗?

下载初中作文训练:记叙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初中作文训练:记叙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初中记叙文作文

    初中记叙文作文1 在这周的周二我们高老师在课堂上说明天上午的最后的一节课来上作文课,让我们提前准备好作文本来打草稿,这对于作文不好的我来说简直是个晴天霹雳,而且这一单......

    初中记叙文阅读训练(一)(5篇范文)

    最明亮的眼睛是伤疤 孙亮 ①六月的一天,艳阳高照。一个屡屡失意的年轻人千里迢迢而来,正赶往深山寺院。眼见进入上山的道路,怎奈天热口渴,脚下发软,正想在路边坐下,无意间抬头瞧见......

    记叙文作文训练(七)

    记叙文作文训练(七) 读例句,悟修饰 【病症】 叙事平淡,语言无味,整个一杯白开水。【药方】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

    记叙文作文训练(三)

    记叙文作文训练(三) 请以“记忆深处”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名师点津】 “记忆深处”,其审题的关键有二:一是理解“记忆”和“深处”这两个独立词的内涵。既然是记忆中的东西,......

    记叙文作文训练梳理

    作文梳理 一、 记叙文构思训练 1、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记事写人 2、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3、记叙文构思: 三句诀: 把题目演绎成一个故事;......

    记叙文作文训练(七)

    记叙文作文训练(七) 读例句,悟修饰 【病症】 叙事平淡,语言无味,整个一杯白开水。 【药方】 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结......

    记叙文作文训练(一)

    记叙文作文训练(一) 以“阳光灿烂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思路导引】 题目的“阳光灿烂”是关键词,用来修饰“日子”。“阳光灿烂”,顾名思义,即阳光明媚,天气很......

    记叙文作文训练(五)

    记叙文作文训练(五) 记叙文精彩起来的基本路径 【路径指示】 表现内容:跳远比赛破了纪录 1.用最少的文字表现跳远比赛破了纪录。 2.一句话表现。 可以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跳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