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专题教案

时间:2019-05-13 06:21: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专题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专题教案》。

第一篇: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专题教案

【阅读讲义】:

现代文体主要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报告文学、儿童文学、民间文学、杂文等。文体主要有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 【记叙文】: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几种重要表达方式:

记叙文中最重要的表达方式,考查最多的应该是描写、议论和抒情。

1、描写:是记叙文中写人状物常用的一种手法。好的描写常常可以使形象逼真传神、生动形象,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中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根据描写的对象,描写可以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细节描写等。

人物描写:其中又有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手段之一。(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外貌、)

景物描写:其中又有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主要作用是交代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突出主题等。(①提供背景和场所 ②烘托人物,渲染气氛 ③暗示人物性格 ④暗示人物心情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

特点:①情景交融 ②抓住景物的特点 ③抓住景物的顺序 ④生动的语言描写)

细节描写:文章中那些细致而又特别富有表现力的典型环节所作的特写式描写,它是叙事性文章的最小描写单位。它把事物最细微、最本质的情状特点,鲜明而又逼真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可以增强作品的真实感和艺术感染力。

根据描写的方法,描写又有白描、工笔,直接描写、间接描写,主观描写与客面描写等。在初中阶段,我们主要应该掌握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两种方法。

直接描写,也称“正面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所作的直接地刻划。间接描写,也称“侧面描写”,就是对所描写的对象不作直接的刻画,而是借助于媒介物的描写,来烘托所要描写的人或物。这种描写方法比较含蓄、委婉,能给读者留下较大的想像空间,更加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抒情:即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常用的抒情方法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寓情于理、寓情于事)。在记叙文中,间以抒情性的文字可以使文章的情感更加丰富、强烈,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3、议论:即作者对某个对象或问题发表见解,表明观点和态度。它是议论文中的主要表达方法,但用在记叙文体中可以起到点染主题,评价事物,折射作者理念的作用。

三、记叙文记叙的顺序:

记叙文的常用叙述顺序有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通常叫做顺序。顺序的段落层次跟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顺叙的使用最为广泛。

(2)倒叙。倒叙就是将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或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依“自然时序”进行叙述。倒叙并不是由“尾”至“头”的整个的逆叙,而是局部的“倒插”。一般说来,情节曲折、复杂的事情才须倒叙,如果中心明确,材料简单,事情发生的时间较短,就不必用倒叙。补充(文章)情节,丰富人物性格。

(3)插叙。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过程中,插入一些与主要情节有关的内容,然后再接叙原来的事情。插入的内容为了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使中心思想更加鲜明,吸引读者的兴趣,留下悬念

(4)补叙。文章有时根据内容的需要,要对前面所写的人或事作一些简短的补充交待,这种写

法通常叫补叙。补叙和插叙虽然都是对主要情节的补充和交待,但它们也有不同。补叙大都无情节,前后不必有什么过渡的话。(5)总叙和分叙。

总叙,即总的轮廓性的叙述,它常用在人物或事件的具体叙述之前,先作一个概括性的介绍,给人一个整体印象。

分叙,是在总叙之后对若干人物或事件的并列叙述手法,它可以使叙述条理分明、层次清楚。

四、记叙文的人称:

①第一人称:亲切感、真实感、心理描写

②第二人称:比较亲切(不容易考到)

③第三人称:客观冷静地叙事,较少心里描写

五、对记叙文阅读的考查,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理解文章的总体思路,弄清结构层次;

②理解文章各段之间的关系、顺序,进一步整体把握文章; ③概括各段、各层的大意,文章的中心内容; ④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七、写作手法(三种文体都有的):象征、悬念、铺垫、衬托、对比、夸张、正侧面描写、先抑后扬、照应、以小见大……

★象征:具体物来体现某种品质精神

★以小见大:通过细微的事情表现……(文章主题、中心或是其它的东西)

★对比:不是修辞手法的一两句的对比(典型的例子:《变色龙》)

★衬托:一般是自然环境衬托人物(主要人物衬托次要人物或是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

八、结构: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

过渡:承上启下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燕 子 席慕容

初中的时候,学会了那一首《送别》的歌,常常唱: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有一个下午,父亲忽然叫住我,要我从头再唱一遍。很少被父亲这样注意过的我,心里觉得很兴奋,赶快再从头来好好地唱一次: 长亭外,古道边„„

刚开了头,就被父亲打断了,他问我:“怎么是长亭外?怎么不是长城外呢?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啊!”

我把音乐课本拿出来,想要向父亲证明他的错误。可是父亲并不要看,他只是很懊丧地对我说: “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

父亲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然后就走开了,留我一个人站在空空的屋子里,不知道如何是好。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我还怀着凯儿,听医生的嘱咐,一个人常常在田野间散步。那个时候,山上还种满了相思树,苍苍翠翠的,走在里面,可以听到各式各样的小鸟的鸣声。田里面也总是绿意盎然,好多小鸟也会很大胆地从我身边飞掠而过。

我就是那个时候看到那一只孤单的小鸟的,在田边的电线杆上,在细细的电线上,它安静地站在那

里,黑色的羽毛,像剪刀一样的双尾。

“燕子!”我心中像触电一样地呆住了。

可不是吗?这不就是燕子吗?这不就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燕子吗?这不就是书里说的,外婆歌里唱的那一只燕子吗?

在南国的温热的阳光里,我心中开始一遍又一遍地唱起外婆爱唱的那一首歌来了:

燕子啊!燕子啊!你是我温柔可爱的小小燕子啊„„

在以后的好几年里,我都会常常看到这种相同的小鸟,有的时候,我是牵着慈儿,有的时候,我是抱着凯儿,每一次,我都会兴奋地指给孩子看:

“快看!宝贝,快看!那就是燕子,那就是妈妈最喜欢的小小燕子啊!”

怀中的凯儿正咿呀学语,香香软软的唇间也随着我说出一些不成腔调的儿语。天好蓝,风好柔,我抱着我的孩子,站在南国的阡陌上,注视着那一只黑色的安静的飞鸟,心中充满了一种朦胧的欢喜和一种朦胧的悲伤。

一直到了去年的夏天,因为内政部的邀请,我和几位画家朋友一起,到南部国家公园去写生,在一本报道垦丁附近天然资源的书里,我看到了我的燕子。图片上的它有着一样的黑色羽毛,一样的剪状的双尾,然而,在图片下的注释和说明里,却写着它的名字是“乌秋”。

在那个时候,我的周围有着好多的朋友,我却在忽然之间觉得非常的孤单。在我的朋友里,有好多位在这方面很有研究心得的专家,我只要提出我的问题,一定可以马上得到解答,可是,我在那个时候惟一的反应,却只是把那本书静静地合上,然后静静地走了出去。

在那一刹那,我忽然体会出来多年前的那一个下午,父亲失望的心情了。其实,不必向别人提出问题,我自己心里也已经明白了自己的错误。但是,我想,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我实在是舍不得我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啊!

[注]席慕容,台湾知名画家、散文家和诗人。祖籍内蒙古,1943年生于重庆,1954年迁居台湾,1963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初中语文教材选了她的《乡愁》一诗。

1、作者在文中记叙了两件事,请你各用一句话进行概括。(4分)①

[答案]①“父亲”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②“我”把“乌秋”误认为“燕子”。(本题4分,每个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内容要点的概括。首先,我们要理清了文章的写作思路,确定写了哪两件事:从时间(一是“初中的时候”,一是“前几年刚搬到石门乡间的时候”)上可以很容易地找出文章中记叙的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与其相关的主要事件则是把《送别》中的“长亭外”误听为“长城外”;第二件事情的主要人物应该是“我”,与其相关的主要事件则是把“乌秋”误认为“燕子”。然后,将主要人物与主要事件进行合理地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2、本文以“燕子”为题,但第一件事与燕子没有关系。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什么?(2分)

[答案]第一件事与第二件事性质相同,都属于“美丽的错误”;作者由第一件事自然地引出了第二件事。(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思路的把握。解答本题首先要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文章先记叙了两件事情,然后在最后三段针对这两件事情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及对生活的思考。显然,这两件事情应该是有着共同的特征的,正是这共同的特征引发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感受:“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

3、当“父亲”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后“一连说了两个好可惜”,你认为“父亲”“可惜”什么?(2分)

[答案]可惜那首歌唱的不是自己的家乡,可惜自己感动了这么多年竟然是听错了。(本题2分,每

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中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整理。首先要找到题干所涉及的原文的答题区域,即文章的第七段“好可惜!我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所以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好可惜!”然后分析其内涵,应该有两层含义,即“一直以为是长城外,以为写的是我们老家”、“第一次听这首歌时就特别地感动,并且一直没有忘记,想不到竟然这么多年是听错了”,然后对答案进行概括即可。

4、文中划线的一段文字连用了四个问句,你认为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2分)

[答案]表现了作者突然发现“燕子”的惊喜之情;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心中对故乡深深的思念之情。(本题2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对修辞作用的理解。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然后才能结合全文的中心思想判断其作用。根据这一思路,首先判断出划线句子使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其作用就是强调突出,强化感情,然后结合文章中心,不难得出答案。

5、作者通过这两件事悟出了哪些道理?(2分)

[答案]虽然有的时候,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是应该面对所有的真相,可是,有的时候,我们实在也可以保有一些小小的美丽的错误,与人无害,与世无争,却能带给我们非常深沉的安慰的那一种错误。(本题2分,可摘录原文,也可用自己话回答,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概括能力。解答本题要注意分析文体特征,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归纳。文章在叙事的基础上,最后两段抒情,并阐述自己的“体会”,其中观点性的句子就是答案。

6、联系作者生平,说说作者为什么“舍不得”“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2分)

[答案]作者从小就远离故乡,“燕子”早已成为故乡的一种象征,寄托着作者浓郁的思乡之情,所以作者无论如何也舍不得自己心中那一只小小的燕子。(本题2分,答出“象征”1分,答出“寄托作者的思乡之情”1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文主要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评价。解答本题要注意整体阅读,把握与题目相关的重要信息。比如题干中“联系作者生平”的要求就提示我们要注意文末的[注],这样联系文章所叙第一件事及全文中心不难得出答案。

寂静除夕夜

(1)每当___的鞭炮声四起,绚丽夺目的焰火映亮夜空……我就会___地想起20年前的那个除夕夜。

(2)那是“文革”时期,父亲一夜之间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

(3)消息传来,母亲当即昏厥,待醒来已神志不清,语无伦次。这____的打击个母亲不知所措,她疯了。

(4)和美之家一下子抽去了两根顶梁柱,剩下的,除了一个年过半百的姥姥,就是我们几个未成年的孩子了。

(5)日子的艰难可想而知。品学兼优的姐姐含泪放弃了学业——很快在小学当上了民办教师,一天可挣得5分工。尽管如此,家里依然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更痛苦的是,精神失常的母亲还时不时对这个破败之家来个毁灭性的摧残。她有个怪癖,平日安安静静不言不语,但只要一看见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后来由她误会成枪声),便歇斯底里地大哭大闹,摔碗,直至声嘶力竭动弹不得。

(6)因此,姥姥常常嘱咐我们,无论如何不能在母亲面前流泪。

(7)春节临近了,按乡村规矩腊月二十三为小年,早放鞭炮敬拜祖先,而除夕夜吃年夜饭放鞭炮则是永年好运的预兆。早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的姥姥心力交瘁,万般无奈中将我们姐弟叫到跟前,吩咐道:你们出去给家家户户磕磕头、说说好话看能不能过小年不放鞭炮,三十再放,省得你母亲接二连三的发作,我实在是怕了。

(8)于是,姐姐带着我们出发了。

(9)我们居住的院子前后约有九排七八十户人家。我们从头一排开始,每到一户姐弟四人便一字儿排开,齐齐下跪,告诉她们母亲的病情,乞求他们少放一次鞭炮。就这样我们不过走了十多户人家人们便一传十,十传百,再后来家家户户都陆续出来人了。围拢来的乡亲说什么也不让我们下跪,一位年长的大妈抱起我,含泪道:

(10)“苦命的孩子,我们都晓得,不用磕头了,我们不放鞭炮,一个也不放。”

(11)我牢记着姥姥的叮嘱,拼命忍住泪水,然而,我却分明看见,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

(12)小年就这样平静地过去了。

(13)三十那天,吃过晚饭后,姥姥便领着我们着手准备即将面临的灾难。先是将乡亲们偷偷援助的物品—一转移到母亲够不着的地方,然后让年幼的我上床休息,他们四人则和衣而坐,围着小火炉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14)那一夜好长好长,躺在被里的我怎么也睡不着。只听姥姥轻声吩咐8岁的二姐守前门,11岁的哥哥守后门,她和姐姐则设法招架母亲,二姐和哥哥的任务是坚决别让母亲跑出屋。

(15)时间一分一秒地慢慢过去,我终于热不住睡着了。

(16)也不知过了多久,公鸡的啼鸣声将我唤醒。那一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始终未曾响起,整个村庄热在一般鸦雀无声。好心的人们为了不让我们这个风雨飘摇之家雪上加霜,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也没放鞭炮。

(17)以后的日子好过得多,被判刑15年的父亲只关了一年便得以____。父亲出狱前母亲奇迹般康复了。再后来政府又补发了父亲的工资,并将我们全家迁居城镇,就此我们告别了那一方乡土,告别了那些善良的人们。

(18)20年过去了,岁月的流水冲淡了许多记忆,但是,那个寂静的除夕夜却令我永生难忘,乡亲们善良的义举时时感染着我。熟识的人都说我特富同情心,因为我被乡亲们关爱过。我深深懂得,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一如我,一如我们全家。

(19)我再次遥望远方,默默祈祷:

(20)愿你们永远平安。

1.依次加到文中__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清脆 响亮 情不自禁 意想不到平反昭雪

B.震耳欲聋 不由自主 突如其来 报仇伸冤

C.清脆 响亮 不由自主 意想不到 报仇伸冤

D.震耳欲聋 情不自禁 突如其来平反昭雪

2.对本文记叙要素和记叙顺序表述有误的是()。

A.文章所叙主要事件发生在20年前的那个寂静除夕夜,地点是在我们家当时居住的那个村庄。

B.本文叙写的人物是“我”的一家及众乡亲。

C.文章记叙的主要事件是文革给我们一家带来的灾难。D.全文记叙的顺序是倒叙。

3.下面对文意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7)段中姥姥吩咐我们的话,意思是求求乡亲们除夕之夜别放鞭炮,以免触发了母亲的伤痛。

B.(11)段中“围拢来的乡亲们全都流下泪来……”这句话表现乡亲们对我们一家的遭遇深表同情。

C.(13)段写我们一家人“静静地等候鞭炮声给这个家带来的灾难”。这个灾难是指母亲疯病发作,给自己给家庭以毁灭性的摧残。

D.(16)段写“好心的人们……摒弃了几千年来流传的习俗,竟然连除夕夜也没放鞭炮”。这一义举表现了乡亲们善良、无私的美德。

4.结合文章内容填空。

① “寂静除夕夜”那件往事对我的影响是

使我特富同情心

② 文章最后两段的祝愿,表达了“我”对乡亲们_ 和__ __怀念、祝福

5.造成母亲精神失常的原因是什么?导致母亲对破败之家进行毁灭性摧残的原因又是什么?

父亲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分子;看到别人流泪或听到鞭炮声就会触及母亲精神的创伤,因而导致疯病发作

6.作者用较多笔墨记叙了腊月二十三小年那天的事情,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作用? 不惜笔墨写小年,是为突出“寂静除夕夜”作铺垫② 二十三那天,乡亲们已做了一次牺牲,三十晚上再次成全我们,更见人心的善良和无私

7.(18)结尾写“我深深懂得了……”我懂得了什么道理?请选出不恰当的一项()

A善良的内心产生的行动,能给受创伤者以慰藉

B在最艰难时得到帮助,最值得珍爱

C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举动也会给别人带来终生的慰藉

D善良的义举都是出自对精神病人的关爱

8.读过这篇文章使你想起了什么?谈谈你对文章的体会。

1.D 2.C3.A

儿子的创意 毕淑敏

儿子在家里乱翻我的杂志。突然说:“我准备到日本旅游一次。”因为他经常异想天开,我置之不理。他很郑重地说:“这上面写着一个有关宗教博物馆建筑的创意征文比赛。金牌获得者,免费到日本观光旅游。”说着,把一本海外刊物递给我。

我看也不看地说:“关于宗教,你懂得多少?关于建筑,你懂得多少?你还是好好做功课吧。”

他毫不气馁地说:“可是我有创意啊,比如博物馆里可以点燃藏香,给人一种浓郁的宗教气氛。比如博物馆里可以卖斋饭,让人色香味立体地感受宗教。比如……”

我打断他说:“别比如了。我记得你小时候连积木都搭不好,还侈谈什么建筑!”

十几岁的儿子好脾气,不理睬我的挖苦。自语道:“在地面挖一个巨大的深坑,就要100米吧,然后把这个博物馆盖在底下……”

我说:“噢,那不成了地下宫殿?”

儿子不理我,遐想着说:“博物馆用透明的建筑材料砌成外墙,这样,参观的人们时时刻感到土地的存在,产生一种神秘感。地面部分设计成螺旋状的飞梯,象征着人类将向宇宙探索……”他在空中比划了一个上大下小的图形。

我不客气地打断他:“挖到地下那么深的地方,会有水涌出来,积成一个火山口样的湖泊。

想过没有?还有你设计的飞梯,空中的螺旋状,多么危险!还有……”

儿子摆摆手说:“妈妈,您说的问题都是问题。不过那是工程师们的事,不关我的创意。妈妈,您知道什么是创意吗?那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啊!”

我叹了一口气说:“好了,随你瞎想好了。不过我要提醒你一句,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

儿子在电脑上完成了他的创意。付邮之前,我说:“可以让我看看你的完成稿吗?” 他翻了我一眼说:“您是评委吗?” 我只好一笑了之。

....很长时间过去了,儿子收到了一个写着他的名字并称他为“先生”的大信封。是那家发起部门寄来的。

我们拆开信,里面是一张请柬,邀请儿子到海外参加发奖仪式。

儿子苦恼地说:“现在赶去也来不及了。再说他们也没说清我是不是获奖者。”

我说:“还不死心啊?邀请你参加发奖,已是天大的面子。这同电视剧友情出演一样,是助兴之举。” 儿子思忖着说:“妈,您说这发奖会不会给所有可能获奖的人都发请柬,到时候再突然宣布谁是真正的得主?”

我说:“别想那么多了,重要的在于你已参与。”

儿子皱起眉头说:“参与固然重要,得奖也很重要。” 我说:“对于你,现在最重要的是做作业。”

不久,接到了征文举办部门的第二封信。信中说,我的儿子没能去参加发奖仪式,他们深感遗憾。儿子得了创意银牌奖,奖牌及奖金他们设法转来。

儿子放学回来,还没摘书包,我就把信给他。

他看了一眼,淡淡地说:“银牌啊?我想我是该得金牌的。一定是他们觉得我年岁小,一人到日本去不方便,商量了一下就说,算了,给他个银牌吧。”

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想到日本去呢?”

他立刻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说:“日本的游戏机最好玩了,我去了就可以买一台回来玩啊。”(选自《时文选粹》2004年第一辑,有删改)

1、请在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4分)

①儿子如此执着地参加创意征文比赛,其动机竟是为了能去日本买一台游戏机回来玩。对儿子的好玩你是如何看待的?

②“对于一个学生来说,我以为最好的创意莫过于一个好成绩了。”你赞同母亲的说法吗? 为什么?

[答案](仅供参考)①玩是孩子的天性;玩也是激发孩子努力学习的一种动力;玩使孩子身心更健康,更富有创造力。

②成绩并不是学生的唯一,学生还应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创意与成绩并不矛盾,有了好的创意能使成绩更好。

2、儿子说自己很“勇敢”,从全文来看,他的“勇敢”在文中有哪些具体表现?请写出其中两点。(1)敢于参加竞争激烈的创意征文赛。(2)敢于靠自己的力量去日本。(3)勇于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敢于想别人没想过的事情。

3、倒数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儿子的哪些性格特点?请分列出两点,并作简要分析。

1)自信,不满足于自己得银牌,对自己充满信心,认为应该得金牌;(2)天真,把不得金牌的原因归结为自己年龄小,确实是孩子的见解;(3)幽默,语言风趣,有个性,如“算了,给他个银牌吧”,有幽默感;(4)豁达,语言中流露出儿子的大度、潇洒,看问题与众不同

4、请分别列出文中母亲和儿子对“创意”的看法,并就他们其中的一种看法,谈谈你的意见。

(1)母亲的看法:创意是成熟的独特的见解(或发明创造),学生最大的创意是有一个好的学习成绩。(2)

儿子的看法:创意就是最富于创造性的意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有创造性的想象)。解析:此题只要根据“创意”一词从文中找就能得出答案。

5.《儿子的创意》中,“男子汉”的形象鲜活可人,你认为它在写法上最成功的一点是什么呢? 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极富个性的人物对话描写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此题是考查描写人物的手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了解了这一点根据文章的特点就能答出。

第二篇:中考现代文复习(一)记叙文

中考现代文复习

(一)记叙文

一.记叙文的概念。

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以议论、抒情、说明来表达中心的一种文体。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剧、寓言、童话、故事、通讯、游记、传记、回忆录等。

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文章的中心思想蕴涵在具体材料之中,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二.记叙文的分类。

按写作的内容可以分为四大类:

①写人记叙文:写人的记叙文,通常描述人物的外貌、行动、心理、语言和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来刻画人物的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作品的主题。如:《我的母亲》、《阿长与〈山海经〉》

②叙事记叙文: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着重写清事件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局,通过事件表现作品的主题。如:《羚羊木雕》

③写景记叙文:写景记叙文,以描写景物为主,通过写景,寄托感情,表现主题。《春》、《济南的冬天》 ④状物记叙文:状物的记叙文,以写物为主,通过写物抒发感情,寄托志向。如:《安塞腰鼓》。三.记叙文的要素。

把握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四.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的顺序是指根据中心思想的需要,把已确定好了的材料安排好,按一定的次序去写。一般有三种: ① 顺叙:(按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

即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这种写法课使事情的来龙去脉清晰地表现出来。如:《最后一课》,按照时间顺序记叙韩麦尔先生为学生们上的最后一堂法语课。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② 倒叙:(结局→开端)

即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写事情的发生、经过等。它分为两类,一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按照时间顺序倒叙事情的发生、发展的经过;二是,把后面发生的某一情节提到前面去,暂时中断中心事情的叙述而进入另一个相关的事情的叙述。由于倒叙改变了记叙的自然程序,阅读时应特别注意“倒”“顺”之间的起讫点,认清那些起关键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③ 插叙:(中断叙述,插入片断)

是在叙述中心事情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把叙述的线索中断一下,进行有关的另一件事情的叙述。如:《背影》一文,开篇点题之后,插入了家庭祸不单行的追忆,既交代了背景,又为主体部分做好了铺垫。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内容,突出中心。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美女蛇”,烘托出百草园的神秘色彩,丰富了主要内容。五.记叙文的线索。

线索是指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整体。如果说丰富而生动的材料是一颗颗珍珠,那么线索就是将这些珍珠串连起来的彩线。①以人物为线索。(人线)

有的记叙文,按人物动作行为的变化、思想性格的发展、人生历程的见闻来组织材料,把人物作为文章的线索。如《我的叔叔于勒》中的“我”就是线索人物,全文是以“我”的见闻和感受来安排材料的。②以实物为线索。(物线)

有些文章往往是以一个具体的实物贯穿全文,将各种人物或事都集中到它的周围,以此来展开故事情节。如《羚羊木雕》就是以木雕为线索安排材料的。③以事件为线索。(事线)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智取生辰纲》 中明线为“杨智失陷生辰纲”,暗线为“吴用智取生辰纲”。④以时间为线索。(时线)

有的文章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组织材料的,时间就成为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⑤以地点为线索。(地线)

有的文章是以地点的转换来层次的,地点就是叙事的线索。《藤野先生》就是以“我”的活动地点为线索安排情节,东京、仙台、北京层层展开。⑥ 以作者的思想感情为线索。(情感线)

有的文章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发展为线索来组织材料。如《春》盼春→绘春→赞春 作用: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六.记叙的人称及作用。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加对人物和事件叙述的真实感和亲切感。第二人称:形成面对面的交流,便于直抒胸臆,增加文章的亲切感。第三人称:能客观展示生活,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方面自由叙述。考试常见试题类型为:本文或某段运用了什么人称,有什么作用?

在具体文章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中“便于直抒胸臆”的特点,需联系文章所抒发的具体情感。七.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常常辅以议论、抒情和说明。

1、叙述是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的过程表述出来的一种写作方法。它是写作中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表达方式。它是记叙性文章主要的表达方式。例子:

(1)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朱自清《背影》)

(2)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要我用功读书。(胡适《我的母亲》)

2、描写就是对人物、事件和环境作具体细致的描绘和刻画。描写是文学中最基本、最生动的东西,是文学作品最感染人的地方。但描写在议论文和应用文中的应用很少。描写分类:

按描写角度分:↗正面描写(直接描写)对描写对象(人物、事件等)直接进行描写的,就是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作者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绘来表现所要描写的对象,以

使其鲜明突出。

按描写内容分:人物描写: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神态。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指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

等的描写)

↘社会环境(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

俗民风等的描写。)

按描写宏观、微观性分:↗细节描写(指对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

事实所作的具体、细致的描写。

↘场面描写(初中阶段不作为考查内容)

(一)人物描写的作用:①体现人物性格、情感。②体现人物身份。

(二)自然环境作用:

①交代故事的环境、时间,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情感。如“中秋过后,秋风是一天凉比一天,看看将近初冬。”《孔乙已》(明确了故事的发生的时间、人物的活动环境,渲染了一种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人物凄凉的心情。)②象征和暗示。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图画,是“我”美好希望的象征,表达了“我”对新生活的渴望,对未来的一种朦胧的憧憬。)④ 烘托人物形象。

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弯弯的彩虹一头连着伤心崖,一头连着对岸的山峰,像一座美丽的桥。《斑羚飞渡》(烘托了头羊自我牺牲的精神美)⑤ 为下文作铺垫。《竹林深处人家》开篇写竹林为后文写人家和“欢笑声”作铺垫。⑥ 深化作品主题。

备注:解答相关问题时,不能堆砌描写的作用,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要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三)社会环境作用:交代故事的朝代背景,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人物和主题。

(四)细节描写的作用:

①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更细致深入地刻画人物性格情感。②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细节描写,主要作用是渲染气氛,点明时间或时代背景或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五)侧面描写作用:烘托的作用。(“烘托了„„”结合具体内容作答)

3、抒情是指用来表现与抒发作者和作品中人物的主观感情的表达方法。抒情方式有两种:一是直接抒情,一是间接抒情。

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深化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1)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刘成章《安塞腰鼓》)(2)黑暗仁慈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抱里永安她的魂灵!(鲁迅《阿长与<山海经>》

4、议论即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及对问题的看法等,记叙文中的议论主要起到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的作用。议论例子:

(1)我觉得真正的格物致知精神,不但研究学术不可缺少,而且对应付今天的世界环境也是不可缺少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2)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统领全文;

(2)文间:过渡,点明所写事物的意义;(3)文末:揭示或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5、说明就是用言简意明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等,解说清楚;或者把人物的经历、特征等表述明白的方法。简言之,说明就是对事物、事理、人物作简明扼要的解说和阐释。(记叙文中的说明是记叙中的补充交代。)例子: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八.修辞手法

常见题型为:下列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作用)? 表达效果(作用)答题的参考格式为:修辞的作用﹢对象特性(1)比喻:化抽象为具体,语言生动形象。效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效果:赋予﹢对象人的性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效果:突出了﹢对象﹢特性,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效果:强调了﹢对象﹢特性

(5)对比:反衬突出,使事物性质、特征鲜明突出。效果:通过比较,鲜明地突出了﹢对象﹢特性

(6)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7)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效果:强调突出了﹢对象﹢感情

(8)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效果: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9)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

效果:加强语气,表意坚定(表达了„„态度或感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九.表现手法(1)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高尔基《海燕》(2)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如鲁迅《故乡》中将二十年前后的家乡变化进行比较。(3)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如周敦颐《爱莲说》中用菊作正衬,用牡丹反衬,突出莲的高洁。(4)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如《范进中举》中运用夸张,让范进喜极而疯,将科举对人们的毒害这一事实放大,具有强烈的讽刺。(5)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6)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7)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8)伏笔

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先作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9)铺垫

为了突出主要的人物、事件、情节、特点等,有意先安排次要的人物、事物、情节等作为前导。(10)托物言志

托物言志,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如周敦颐《爱莲说》

(1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又称寓情于景,是指作者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描写客观景物,通过景物来抒情,它的特点是“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交融,浑然一体。在文章中只写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写代替感情抒发,也就是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含蓄、巧妙。如鲁迅《故乡》开头一段,作者并没有直接抒发“我”的悲凉心情,而是通过景物描写来表达“我”当时的心境:压抑、窒闷、悲凉。

第三篇:中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篇

2011年中考备考现代文阅读——记叙文篇

模拟实战

好好活着就是爱

①21年前的3月26日凌晨,一个年轻男人躺在了山海关的铁轨上,一辆呼啸而来的火车碾轧过他的身体。那天,正好是他25岁生日。

②这个男人,就是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

③然而这个叫做查海生的孩子,他在另一个世界不会知道,在他生日那天早晨,母亲已经在乡下的炊烟中熬好了一锅红米粥,以这种传统的方式为在北京的儿子默默祝福。

④在那个雨水淅沥的乡村三月,这个叫做查海生的男人的骨灰,被送回了母亲居住的乡村,就在房门前300多米的松树林边,垒起了一座土坟。

⑤从此,母亲的视线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儿子的土坟。陪同儿子入眠的,是她的灵魂。在21年乡下的风雨声里,母亲为她的儿子海生哭坏了眼睛。

⑥海生15岁便考进了北京大学,一个村子沸腾了,整个县城轰动了,母亲挨家挨户发放她深夜蒸好的白糕。这个儿子毕业以后,在北京成了一位诗人。第一次去北京,看见儿子留那么长的头发,母亲只是笑眯眯地说:“海生,去剪了吧!”母亲走的那天,这位贫困的诗人找人借了300元钱,执意揣进了母亲的包里。母亲的那个包,装了家里的50个鸡蛋,母亲在乡下为儿子养了一群小鸡。经过了几天几夜的火车颠簸,到了北京,居然一个也没有破。母亲一直把装着鸡蛋的布包搂在怀里,因为她相信,儿子每吃下一个鸡蛋,他苍白的脸色就会多一丝红润。

⑦儿子塞给她的那300元钱,听说至今还在80岁的母亲的怀里揣着。母亲说,等她去世以后,用儿子的这300元钱送她上路,就够了。

⑧海子自杀后,很多人惊呼,这是一颗彗星的陨落。然而,在母亲的眼睛里,根本没有彗星,只有连着她心房的一个生命。一个国家,可以失去一位诗人;而一个母亲,根本不能失去孩子。海子,他把最悲痛的一首诗,没有写进他歌颂的土地里,而是嵌进了一个母亲疼痛的血脉里、心房中。

⑨所以,我总觉得,在春天里怀念这样一位诗人,其实对母亲来说,更像一种剜肉剔骨的酷刑。浩瀚无际的天空对广袤无垠的大地,如何表达深沉的爱意与温柔的呢喃?我以为,那是密集的、轻盈的雨水与雨丝。那么,一个孩子对母亲如何表达最深的爱呢?我想,答案只有一个: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选自《读者》2010年第6期)

1.把握文意。简要概括本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2.理解记叙的顺序及作用。文章第⑥⑦两段能否删去?请简要说明理由。

3.品味词句。分析文中画线句所表达的感情。

4.概括主旨。作者通过本文所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举一反三

对照上面的训练,我们需要把握以下几个问题。

1.如何迅速而准确地把握记叙文的主要内容?

这里介绍几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一是抓关键语句,即寻找文中起总领、过渡、总结作用的句子;二是用要素串句,即提炼记叙的时间、地点、人物、中心事件等因素,合理组合,使之通顺;三是用分块组合法,即分别概括出文章各部分内容,再组合起来。

2.怎样分析记叙文的顺序?

记叙文的三种顺序是:①顺叙:按照事情发生、发展和结局的时间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和实际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顺叙的长处是由头至尾,层次井然。②倒叙:就是先把情节发展的结局或者矛盾冲突中最尖锐、最突出的部分展示出来,然后再回过头来写事件的起因、经过或发生在先的情节。倒叙的作用是制造悬念,吸引读者。③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与原记叙顺序不一致的相关情节,然后再接着叙述原来的事情。插叙的好处是,在突出叙述主线的同时,顺便叙述一些次要的事实或事件,使叙述容量加大,行文跌宕起伏。

3.如何品味词语、句子、文段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品味词语、句子的表达作用,要注意三个“联系”:联系所描绘的人与物的特征,联系文章所表达的中心主旨,联系隐含在字里行间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品味文段表达作用的切入点有二:一是结构上的作用——总领、过渡、总结、设疑等;二是内容上的作用——概括、点题、升华等。

4.如何迅速而准确地领会文章主旨、归纳文章中心?

最常用的三种方法:找、并、联。“找”,找文中直接告诉读者中心意思的语句,找文章开头、结尾段中提示中心意思的点题句、关键句、议论抒情句;“并”,把文章各部分的大意连贯起来,加以综合概括,然后指出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等;“联”,联系时代背景,不少文章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能折射出特定时期特定的社会内容所包含的深刻含义。最后,可以采用“通过记叙(描绘)……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句式来归纳。

学习了以上方法以后,同学们可以回头看看刚刚做过的练习,是不是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地方。

参考答案:

1.解题思路:着眼于全文,有中心句就抓中心句,没有中心句就自己归纳。参考答案:本文主要记叙海子自杀后母亲承受的痛苦。2.解题思路:先要明确三种记叙方式各自的特点,之后按先顺叙、再倒叙、最后插叙的顺序逐一审视。参考答案:不能删。这两段是插叙,这两段内容表现的是当年海子曾让母亲特别骄傲过,突出了海子在母亲心中不可或缺的位置。3.解题思路:既要关注句子所表达的内容,也要揣摩该句表达形式上的特点。参考答案:这句话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痛惜之情。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那么早地结束生命,给母亲的内心留下了无法愈合的创伤。4.解题思路:先归纳出文章内容,之后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参考答案:本文通过海子自杀后他母亲承受的巨大痛苦,表达了作者希望每一个孩子都珍惜生命、为母亲着想的思想感情。或者:好好活着,就是对母亲的爱。

第四篇:现代文阅读指导训练: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1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①老人是菲律宾华侨,在海外奋斗半生。几经浮沉,衣锦还乡的他萌生了济世助人、造福梓里的念头。

②于是,老人分别给家乡几所学校的校长写了信,希望每个校长能提供十来个学生的名单,以便他从中确定人选,作为资助对象。

③家人嗔怪他的愚昧,既是捐助,何必我程序搞得这样复杂?不如来个快捷方式,譬如通过“希望工程”或者“春蕾计划”,干净利落地了却一桩心愿,岂不是更好?

④老人摇摇头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哪些孩子才有资格得到资助?是那些家庭贫困的孩子还是优秀生,抑或是特长生?谁也不知道老人心里的答案。

⑤名单很快到了老人手里。老人让家人买来了许多书,有《泰戈尔诗集》《纪伯伦诗集》《十万个为什么》等,分门别类地包装好,准备寄给名单上的孩子。家人面面相相觑:这样微薄的礼物是不是太寒碜了?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只在书的第一页看到了老人的亲笔赠言:赠给品学兼优的学生x x x。落款是老人的住址、姓名、电话和电子邮箱。

⑥家人大惑不解,却也不愿忤逆老人的意愿,只好替他一一寄出那些书。

⑦光阴荏苒,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从黄叶凋零到瑞雪飘飞,谁也猜不透老人所为何事。

⑧家人读懂老人的心,缘于新年前收到的一张很普通的贺卡,上面写着:感谢您给我寄来的书,虽然我不认识您,但我会记着您的。祝您新年快乐!没想到老人竟然兴奋的大呼小叫:“有回音了,有回音了,终于找到了一个可资助的孩子。”家人恍然大悟,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他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只有心存感激的人才会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⑨老人说:“土地失去水分滋润会变成沙漠,人心没有感激滋养会变的荒芜。不知感恩的人,注定是个冷漠自私的人;不知关爱别人,纵使给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也不配得到别人的爱。”

⑩想来也是,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没有什么是必须和应该的;所以,没有一种领受是可以无动于衷、心安理得的,都应心存感激。一朵花会为一滴雨露鲜艳妩媚,一株草会因一缕春风摇曳多姿,一湖水也会因一片落叶荡漾清波,一颗心更应对另一颗关爱的心充满感激之情。

1.选文第④段中老人说:“我的血汗钱只给那些配得到它的孩子”,在老人眼里,哪些孩子才配得到他的资助? 2.理解下面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1)大家断定书中自有“黄金屋”。

问:文中的“黄金屋”指的是什么?

(2)寄出去的书原来是块“试金石”……

问:文中的“试金石”有什么含义? 3.选文第⑦段中说“老人常常对着电话发呆,又莫名其妙地唉声叹气”,请你用一小段话 描绘老人此时的心理活动。

4.选文第⑤段中加横线的句子为后文哪些内容埋下了伏笔?

5.联系选文主旨,理解第⑨段中“纵使给了他阳光,日后也不会放射出自身的温暖”的含义。6.选文题目说“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认识。[解题思路]

第1题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答题时需要紧紧上下文,特别是要抓住学生的感激让老人高兴这一细节,同时也不可忽视文章的暗示作用。第2题考查对重要词语的揣摩、品味。解答这两小题,同样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联系上下句,不可过于空洞,如“可翻来覆去也没有找到夹在书中的纸砂”、“终于明白老人这些日子郁郁寡欢的原因”等句子。第3题考查对人物的心理的揣摩与把握。答题时需要紧紧扣住神态描写,同时要从整体上理解人物的感情,要合情合理。第4题考查对关键词句的理解和结构上前后呼应的把握。回答时,需要联系下文中与地址、姓名等紧密相关的事情。第5题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和对文章主旨的深层把握。答题时需要在理解本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出“阳光”“放射自身的温暖”等实际意义。第6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多元化解读。答题时需要联系实际生活和自己的感受,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

【新题演练】

五十元钱

杨晨

公司组织旅行,去西部的一处风景地。在车上,导游就告诫我们:到了那儿,一不要和当地的小孩拍照;二不要购买当地小孩兜售的所谓纪念品;三不要和当地的小孩搭讪。否则,很可能会惹上麻烦。这“三个不要”,我们都默记在心。

那天刚下车,还没来得及望一眼好山好水好风景,正如导游所说,一大群当地的小孩就围了上来。干燥黝黑的脸,凌乱纠结的头发,脏乱破旧的衣服,七嘴八舌地问着,“要合影吗?”“拍一张只要5元钱,3元也行……”“这是我自己做的纪念品,很便宜,买一个吧!”对于他们的要求,我们统统都说“不要”。但是,他们很执著,没有放弃的意思。一个小男孩一直贴着我走,手里拿着若干染了色的石头。

他也就10岁的样子,跟着我,喋喋不休。但我却始终不为所动。末了,他仰着头对我讲:“那么,你就给我1元钱吧,我去买写字的本子。”这句话让我停了下来。我想,他真的缺这1元买本子的钱吗?而上学,倒确是一个要钱的好理由。

我想给他,但是,这小男孩的眼睛出卖了他。我从这双混沌无神的眼睛里,读出的是“理所当然”、“无所谓”之类的意思,是一种久经世故的熟练。但我觉得自己的举动真有一点不可思议,鬼使神差地,我从包里拿出了50元钱,递给了那个男孩:“我知道你问我要那1元钱一定不会去买本子,现在,我给你50元,我希望你至少去买一本本子,一支笔。”小男孩接过了钱,有那么一瞬间,他的眼里闪过一丝不知所措。然后,他没有再看我一眼,也没有说声“谢谢”,就一溜烟地跑了。

其实,我给他50元钱,一来是想求个安静,二来也是为了一种莫名的心安,虽然我知道,他不会用其中的1分钱去买书或笔。

即使有了这一段插曲,该地区的绝美风光仍然弥补了开初的些微不愉快,也让我很快忘了那个男孩。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我们流连忘返,当夕阳西下的时候,才依依不舍地回到停车场。

没想到,在我们的大巴旁,我又见到了那个男孩,说起来,是那个男孩认出了我。他径直跑来,不知塞了一样什么在我手里,然后说了声“谢谢你”,又一溜烟跑了。

借着车子的前灯,我看见男孩给我的是一块有着漂亮花纹的天然石头,还有一张纸,上面用铅笔端端正正地写着:“我会用你给我的钱去买书和笔的,一定,谢谢你。”字极不好看,但是,我的眼泪还是落下来了。

后来,听司机说,男孩在车旁等了很久很久。

我知道50元钱其实改变不了什么,但是,我知道,它起了作用。他有了变化,这就够了。(摘自《新民晚报》)

1.在文章第一段中,作者极力着墨“三不要”有何作用? 2.“我”给 “他”50元钱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画线句子对人物进行了怎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4.“字极不好看,但是,我的眼泪还是落下来了”,“我”为什么流泪了? 5.阅读下列链接材料,结合上文,谈谈你的一点感悟。

【材料一】记者从江北区教委了解到,从明年春季开学起,江北区辖区内的义务教育阶段的娃娃将免除学杂费,小学每生每期205元,初中每生每期295元。如果该政策顺利实施,江北区辖区内中小学适龄儿童将只缴纳课本费。(摘自《重庆晨报》)

【材料二】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西部地区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西部大开发,教育要先行”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由于西部大多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绝大多数贫困儿童都生活在西部。一些适龄儿童和少年由于家庭条件困难,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蒋夫尔《多关注西部贫困儿童就学》)

抱一抱母亲

雪小禅

他感觉和母亲隔得很远,也许真是长大了,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繁忙,他很少有时间回家。

但这次,他却必须回家了。

母亲病了,住院了,从医生的神态中他看出,母亲的病很重,而母亲也确实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秃秃的秆儿了。

他是家中独子,父亲又去世得早,母亲一直没有再嫁,把他拉扯大极不容易。母亲现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离开,虽然呆在医院里一天他的生意要损失几万块。

当时母亲已经虚弱到不能走路了,还要做各种各样的化验,他有责任亲自照顾:要抱着母亲放在轮椅上,再把母亲放在检查台上。

那是他第一次抱母亲,就在那一刹那,他突然想掉眼泪。他抱过儿子,抱过妻子,但他从来没有抱过自己的母亲。没想到,母亲这样轻,不足90斤,身上的骨头都硌疼了他——什么时候,那个庇护他的强大的怀抱,如此羸弱了呢?

母亲也很惊慌,说,你抱得动吗?抱不动我一点点挪过去就行。他忙笑着说,当然抱得动,儿子还有这点出息。母亲有点不好意思地低了头,同室的人都说,你儿子真好。

母亲眼睛有点湿了,他的心也微微颤抖着,赶紧抱着母亲走到化验室。母亲的手紧紧勾着他,他知道,母亲是想让他省一些力气。他根本不在乎这点辛劳,但这个细微动作仍让他非常感动。

回来后母亲长久无语,最后才绽出一个微笑:“我这一辈子没有被人抱过,儿子,你是第一个抱妈妈的人。”听后他十分难过。他总以为母亲老了,给她足够的物质生活就够了,而更多的爱,他给了儿子和妻子。儿子每天都在成长,妻子也十分青春健康,抱着他们,他感觉到沉甸甸的幸福,而第一次抱了瘦弱的母亲,他感受的是心疼和自责。

母亲同样需要他的拥抱。

那一个月,他把母亲抱来抱去,后来母亲能走路了,可仍然让他抱。他就想笑,他想,母亲真是一个老小孩呢。

不久,母亲出院了,他又开始忙了,每天都那样忙,但周末的时候,他必然要回家,而回家后,他第一个动作就是拥抱一下母亲。因为他知道,母亲想要的是子女的爱和温暖。吃年夜饭的时候,他封了一个大大的红包给母亲,母亲拒绝了,笑着说:“儿子的拥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礼物,千金难得。”小孙子在一旁嚷着:“奶奶,我长大了也要抱你!”又转向自己的母亲:“妈妈,今后你老了我也会每天抱你!”

那是他吃过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饭,他从此明白,有时候,爱不需要太多语言,也不需要太多物质,只要一个轻轻拥抱,就足以表达。(摘自《小品文选刊》)

1.这一次“他”为什么必须回家?2.文中画线句子属于,有什么作用?

3.在医院中抱母亲和回家拥抱母亲,有什么不同内涵? 4.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什么时候,那个庇护他的强大的怀抱,如此羸弱了呢? 5.读完本文,你的情感之弦是否为之一颤?请联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参考答案:

《没有一种给予是理所当然的》:

1.只有那些心存感激的人才有资格得到他的资助。

2.(1)“黄金屋”指纸钞或值钱的东西。

(2)“试金石”见说寄出去的书成为了检验孩子们是否具有感恩之心的测试物。

3.示例:老人在想: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在收到书后都无动于衷?难道他们对别人的给与都不知感激?难道这群孩子情感都那么缺乏?如果是这样,那我们的后代就让人担忧了。”

4.为后文老人等待学生来信(来电)和收到贺卡埋下下伏笔。

5.因为没有感激之心即使受到别人再多的关爱,今后也不懂得去关爱他人、回报社会。

6.略。

《五十元钱》:

1.为下文“我”与孩子的交往埋下伏笔。

2.一来是想求个安静,二来也是为了一种莫名的心安。

3.动作、神态描写;细腻而传神地表现了孩子被“我”的举动所感动。

4.因为“我”被孩子的真诚所感动。

5.示例:全社会都应关注西部学生的学习,奉献自己的一颗爱心。

《抱一抱母亲》

1.因为母亲生病住院了,而且病得很重。

2.插叙;交代出母亲的生活的不易,也描写出“他”内心的愧疚。

3.在医院抱母亲是为了治疗,而在家里拥抱母亲是为了给她爱和温暖。

4.“强大”表明母亲曾经给了“他”伟大而坚强的母爱,“羸弱”写出了母亲现在的衰弱。这一对反义词交代出母亲的一生,也暗示了作为子女的责任。

5.提示:可以从关心父母、懂得孝顺父母等角度来回答。

第五篇:九下现代文教案

第十三讲 九年级下册现代文内容梳理

篇 目

第一单元

1.诗两首 2.我用残损的手掌 3.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4.外国诗两首 第二单元

5.孔乙己 6.蒲柳人家(节选)7.变色龙 8.热爱生命(节选)第三单元

9.谈生命 10.那树 11.地下森林断想 12.人生 第四单元

13.威尼斯商人(节选)14.变脸(节选)15.枣儿 16.音乐之声(节选)

教材精梳理

1.字音认读 嘶哑..()喉咙..()汹涌..()骸.骨()荇.()藻.()蘸.()憔悴..()干瘪.()纤.绳()簇.新()笑涡.()淤.滩()虔.信()镶嵌..()深邃.()瞰.望()羼.水()阔绰.()绽.出()擀.面杖()梆.子()腌臜..()捯.气()隐匿.()荣膺.()跳跶.()嘬.嘴()蜥蜴..()显赫.()狼嚎.()苔藓..()舔舐.()鲦.鱼()芳馨.()云翳.()倒坍.()紊.乱()虬.须()嶙峋..()孱.弱()鲑.鱼()庖.代()中流砥.柱()弥撒..()糍粑..()睡眼惺忪..()打鼾.()羡慕..()囫囵..吞枣()峥嵘..()山麓.()远眺.()2.字形辨识

名huì________ 断壁残yuán________ chán岩________ 吹毛求cī________ 休qì________ xiāo________鸟 ygōu lóu________ yì________测 kuì________赠 cpǐ________性 愤mèn________ zhān________望 jué________取 阴mái________ mò________然 li鳞次zhì________比 3.词语积累

(1)一气呵成:①比喻文章的气势首尾贯通。②比喻整个工作过程中不间断、不松懈。(2)断壁残垣:形容建筑物倒塌残破的景象。

锦幛.()蝼蚁..()绯.红()晨曦.()痱.子()咯.吧()捎.马子()咀嚼..()怡.悦()沉湎.()诉讼.()徘徊..()嬷嬷..()戏xuè________ ìn bì________ è________隐 挖jué________ án yī________

(3)如坐针毡:形容坐立不安,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4)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5)望眼欲穿:形容盼望殷切。

(6)无精打采:形容不高兴,不振作。(7)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8)无缘无故:形容没有任何缘故。

(9)束手无策:就像手被捆住一样,一点办法也没有。(10)奄奄一息:形容气息微弱。

(11)吹毛求疵:故意挑毛病,找差错。(12)海市蜃楼:比喻虚幻的事物。(13)引颈受戮: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14)周道如砥:这里是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15)折衷是非:调和是非。折衷,这里指对双方争执不下的事情进行调和。(16)有例可援:有先例可参照。

(17)中流砥柱:比喻坚强、能起支柱作用的人或集体。(18)遍稽群籍:查遍所有的书籍。

(19)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而不容赦免。(20)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21)睡眼惺忪: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22)蹑手蹑脚:轻手轻脚。

(23)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24)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25)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26)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27)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4.文学常识

(1)《我爱这土地》作者艾青,现代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人。

在中国诗人当中,艾青是一位扎根土地而又向往太阳的诗人。土地和太阳是支撑他生命和精神的脊梁,也是贯穿于他全部诗歌的核心意象。如果说太阳意象寄寓了诗人对理想和光明的追求和向往,那么土地意象则寄寓了诗人对大地母亲、对祖国、对人民最朴素、最忠贞、最深沉的爱。这首《我爱这土地》就是诗人献给土地最真挚的恋歌。它以简练传神的笔法、精巧的构思,生动形象地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土地最忠诚的歌者形象,一个始终环绕和守护着土地母亲的诗魂,一个给人以信念、信心和希望的使者。

(2)《乡愁》作者余光中,台湾诗人。他仅凭一首《乡愁》就赚得无数人的眼泪,至今仍令许多漂泊海外的游子为之唏嘘感慨泪湿襟衫。

(3)《我用残损的手掌》作者是戴望舒,浙江杭县人。30年代“现代派”诗歌的代表诗人。具代表性的诗有《我思想》《寒风中闻声》《偶成》《无题》《我用残损的手掌》《在天晴了的时候》《烦忧》。

《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4)《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但事实上,她的诗歌更接近上一代载道意味较浓的传统诗人,反抗性淡漠了许多。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5)《祖国》作者莱蒙托夫,是19世纪俄国继普希金之后的伟大诗人之一。

(6)《黑人谈河流》作者休斯,美国诗人,黑人文艺复兴运动的领袖,被称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7)《孔乙己》选自《呐喊》,作者是鲁迅。

《孔乙己》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在这篇小说中,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孔乙己这样一位悲剧人物,并且通过他的遭际,表达了相当深广丰厚的社会思想内容。

这篇小说全文不足3000字,但作者却以极其凝练的笔墨,表现了相当深广的思想内容。一方面,作品通过塑造孔乙己的悲剧性格,表现出了封建科举制度是怎样将一个下层知识分子摧残成了一个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丧失了起码的生存能力的社会的“多余人”。另一方面,作者也通过展现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表现出在封建科举制度侵蚀下,社会各阶层的人是怎样共同构成一种巨大的、可怕的社会合力,共同吞噬人的魂灵。(8)《蒲柳人家》选自《十月》,作者刘绍棠是当代作家。(9)《变色龙》选自《契诃夫小说选》,作者契诃夫是俄国作家。代表作有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剧本《万尼亚舅舅》等。

(10)《热爱生命》的作者杰克·伦敦是美国的小说家。

(11)《谈生命》的作者是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的女作家、儿童文学家。(12)《那树》的作者王鼎钧是台湾当代作家。(13)《地下森林断想》的作者是张抗抗。

(14)《人生》的作者勃兰兑斯是丹麦的文学评论家。

(15)散文,是一种描写见闻、表达感悟的自由灵活的文学样式。

(16)散文的形式的“散”就是散淡散漫、自由灵活。这种自由灵活,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写法不拘一格,任意起止。

(17)《威尼斯商人》的作者是莎士比亚,他是英国的戏剧家和诗人。(18)外国文学的人物画廊中,有四个著名的吝啬鬼,他们是法国戏剧家莫里哀笔下的阿巴贡,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俄国作家果戈理笔下的泼留希金,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

(19)《变脸》作者魏明伦被称为“巴蜀鬼才”。

(20)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把文学、表演、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综合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样式。

(21)戏剧文学,即剧本,是舞台演出的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22)剧本通常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剧作家的舞台提示,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布景、服装、道具的交代以及人物台词的心理情绪、动作、上下场的提示等等;一是人物自身的台词,包括独白、对话、旁白等。

(23)剧本的结构必须遵循空间和时间高度集中的原则。(24)剧本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25)剧本的情节结构可以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26)剧本主要靠人物用自己的语言和动作来表现性格。

(27)戏剧,可以按不同的标准分类。按照表现形式,可以分话剧、诗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按照内容性质,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等。按照题材所涉及的方面,可以分为现代剧、历史剧、神话剧、科学幻想剧、童话剧等。按照篇幅规模,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28)《枣儿》的作者是孙鸿。《枣儿》表现了老人对儿子、男孩对父亲的亲情,反映了我国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变迁。

(29)《音乐之声》的作者是勒曼,美国剧作家。

(30)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时间的限制。但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31)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剧情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5.名句集萃

(1)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时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而现在/__________________/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4)假如我是一只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__________________/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__________________/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6)我是__________________,/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__________________,/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

(7)那就从我的血肉之躯上/__________________。

(8)我爱祖国,__________________!/连我的理智也不能把它制胜。

(9)我了解河流:我了解像世界一样古老的河流,比__________________的河流。

(10)孔乙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生命就是这样吗,呃? __________________。只有活着才是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__________________。那么,为什么他不肯甘心地死呢?(15)他的神经已经变得迟钝麻木,他的脑子里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要记住:__________________,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__________________,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17)我曾读到一个警句,是“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__________________”。(18)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__________________,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19)快乐固然兴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啊,啊,树是没有脚的。树是__________________。树离根,根离土,树即毁灭。(21)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先告诉体内的寄生虫。于是弱小而坚忍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阳光不喜欢峡谷,__________________?阳光是公平的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23)__________________。它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钦佩峡谷坚忍的毅力,它为阳光的偏爱愤懑,为深渊的遭遇不平。

(24)人生就是这样:专注于攫取更多的领地,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他们依靠天赋的才能,__________________,相信它会使他们走上正路,因为天赋的才能是属于他们自己的。

(26)慈悲不是出于勉强,__________________;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

(27)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__________________。高山的山巅上尚未化尽的残雪斑斑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__________________,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29)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__________________,他早晚会回来的。

提示

(1)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2)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3)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4)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5)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6)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你额上熏黑的矿灯(7)去取得/你的富饶、你的荣光、你的自由(8)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9)人类血管中流动的血液更古老(10)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惟一的人(11)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12)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13)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14)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 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15)充满了怪异的幻像和美妙的梦境

(16)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 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17)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18)也不是永远痛苦(19)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20)世袭的土著,是春泥的效死者(21)当初它们远征而来

(22)峡谷莫非不知道 峡谷莫非不明白(23)虽然相对无言,却是心心相通

(24)更宽阔的视野,更充分的经验,更多地控制人和事物(25)用冷静的头脑信任自己的才能(26)它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27)云雀声声啼唱 山风阵阵呼啸(28)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29)只要家里人天天喊

下载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专题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现代文阅读 记叙文专题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现代文阅读教案

    现代文阅读教案 知识目标 : 使学生初步掌握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提高现代文阅读试题答题方法、技巧和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现代文阅读培养阅读......

    现代文阅读教案

    《现代文阅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高考文学作品文章及其阅读题的特点2 掌握文学作品文章阅读题的解题方法 二.教学重点 1.文学作品文章阅读题解题方法 2.小说、散文文体......

    初中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初中现代文阅读记叙文专题训练(附答案) (一)幸 福 铃 声 ①第一次强烈地想和老爸通电话,是在十年前,他生日的那天。 ②那时候,我还在南方读书,交了学费,家里已无力支付我的生活费,日......

    第十八讲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的阅读

    文 章来源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 om 8第十八讲现代文阅读(一)记叙文的阅读一、提示1、文体知识的理解,如记叙的要素、顺序、线索、中心与详略、结构方式、记叙中的议论和抒......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散文)(推荐)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散文) 读一篇文章,先整体快速阅读,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记叙文,则先弄清记叙的六要六素,记叙的顺序,记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是散文,则看......

    记叙文教案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1、什么叫做记叙文。 记叙文:简言之就是把你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人和事按一定的顺序记录下来。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

    第73190号[中考复习教案]《课外现代文(记叙文)阅读》详案

    《课外现代文(记叙文)阅读》详案 一、 导入新课。 现代文阅读题目对于很多学生来说可能感觉无处下手,解答起来也不着边际。做现代文阅读题目固然需要良好的知识功底,但如果能遵......

    初中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精选合集)

    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 1. 问文章体裁?答:此文是一篇 。备选答案有: 诗歌、小说(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 散文、议论性散文即哲理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