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家长准备
家长准备: 1.每天陪孩子看书半小时;
2.教会孩子正确地书写自己的姓名和校名。3.培养孩子自己收拾东西的习惯; 4.培养孩子学会自己吃饭、穿衣; 5.为孩子精心布置一个学习的小天地; 6.和孩子共同准备好学习用品; 7.准备一个小闹钟,并教会孩子看时间; 8.给孩子专备一个小水壶; 9.给孩子准备好一块小毛巾;
10.给孩子办理好杭州市民卡,并开通第二课堂刷卡功能。孩子准备: 1.学会看时间,按作息时间安排自己的生活; 2.学会自己吃饭、穿衣;
3.学会自己收拾东西,如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4.每天看书半小时;
5.能较为漂亮地书写自己的名字和校名; 6.能流利地讲3——5个小故事;
7.画一幅漂亮的画,开学初和老师一起布置教室; 8.一分钟能跳绳100个以上; 9.学会有礼貌地和他人交往; 10.每天晚上争取八点半前入睡。
第二篇:幼小衔接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
幼小衔接并不只是幼儿园和小学的事情,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因素都对其产生影响。其中家长的作用尤其不能忽视。因为儿童的生活行为习惯、自理能力、身体素质、学习态度和能力以及社会适应力等都离不开家长的言传身教。
1、家长首先要有正确的心理定位,走进新华书店经常能看到家长们争相翻阅哈佛女孩、北大清华状元等成功成才的案例,回家后一些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往往会照着这些书本像菜谱烧菜一样逼着自己的孩子按部就班。其实,这些都是没有必要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出色的地方,家长对孩子要有个正确的心理定位,要看到孩子的优势,时刻反问自己希望孩子成为怎样一个人?如果是我,我会说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健康、善良、正直自食其力的人。一旦有了一个心理定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做法就不会变得非理性……
2、激发孩子入学的愿望。孩子上小学,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较重大的转折点。除了在物质丰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外,还要营造入学的情境,让孩子对小学产生向往,盼望早一点上小学。平时,家长在和孩子的聊天中,要不时传递这样的信息“你长大了,就要上小学了,爸爸妈妈真高兴我们家要有小学生了,我们真开心”,让孩子知道,父母为自己的成长高兴,为自己上小学自豪。有些孩子,对小学的认识依赖于表面,如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自己到学校等……家长还应帮助孩子正确了解学校,知道小学是学习的地方,小学生是以学习为主的,要做作业,还会考试,要认真学习……
3、学习上的准备。
在学校让老师感到头痛的不是那些在入学前缺少知识的孩子,而是那些对学习根本没有兴趣,不爱动脑思考的孩子。如何让自己的孩子知识广,兴趣旺,能力强呢?我想我们有必要了解学习必备的能力和素质,孩子如果具备了这些能力和素质,就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1)思考的能力。孩子的思考是与生俱来的。让孩子独立地思考,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是孩子不断学习、不断成长的源泉。新课标要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是重要,没有问题的孩子往往是问题最多的孩子。所以,做为家长,有时面对孩子的问题适当地卖一下关子,让孩子自己去想,会比大人搜肠刮肚满足其好奇来得更有效果……
2)阅读的能力。阅读能使孩子接触并掌握大量的祠汇,提高其分析能力,所以,有必要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和习惯,来帮助幼儿学习。家长能够帮助孩子阅读的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每天在家里坚持念故事徐孩子听。还可为孩子准备一些图文并茂的、有意义、有童趣的图书,增加幼儿的阅读机会,使孩子能随意地挑选并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这是增进孩子学习兴趣、促进知识吸收的良好途径。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提倡识写分开,就是要求认识的字,不一定要求会写,目的是为孩子构建立体的阅读构架。比如一年级的第一册教材,本着多认少写的原则,要求认识400个常用的汉字,会写其中的100个,这就突出了识字这个重点,这么多的字怎么让学生记住呢,只有多阅读,让孩子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复习。所以,我们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识字兴趣,让孩子在生活中识字,在游戏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能认识更多的字,能看更多的书,是对一年级孩子的教育目标……
3)关于拼音学习问题。孩子刚上小学时,在数学课和语文课丰主要学习的内容是从数的形成和汉语拼音开始的。在数学课主大部分孩子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幼儿园里就已经接触到了。但由于大部分幼儿园里不设汉语拼音的教学活动,很多孩子对拼音极陌生。孩子们入学后一两个月内就要把所有的拼音内容学习完,因此他们一上学就承受沉重的拼音学习压力,有些竟为此不愿意来上学。为了使孩子刚入学便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对于那些没有在幼儿园里接触过汉语拼音的孩子,家长可利用大班下学期或暑假这段时间适当地做一些铺垫工作。可以让孩子听听其语拼音的磁带,配合儿童图书,学习认识拼音字母,将拼音的学习融入孩子的生活中……
4)关于写字问题。写字是一种知觉动作的学习,时机适当而不教,会错失良机;太早教会带来很多困扰。最常见的是儿童执笔姿势与笔顺的错误,使老师们要费更多的时间指导。纠正,有的甚至到初中、高中都改不过来。当然,在幼儿园大班下学期,孩子需要有一些写字方面的准备活动,以免入学后会手足无措。但是,一定首先注意培养孩子正确的书写姿势。
5)倾听的能力。听的习惯与能力是衡量孩子学习能力的标准之一。许多作文优异的小学生,他们从小就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在这里,还要切忌: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罗嗦反复地说。一句话说的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同样的话说了第二遍,第一遍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如果有第二遍第四遍,那么先前说过的就成了大可不必去听不必去记的废话了。这样的罗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相当不利,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迸,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家长要相信孩子的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6)提高孩子对语言的理解水平。在小学一年级开学的头几天,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插曲:家长叮嘱孩子下课放后早点回家,不要在学校或马路上玩,孩子竟然一节课后就背起书包田家了;老师让学生回家写三个生字,每个生字写五遍,孩子竟写成五花八门的格式,有三个字写三遍的,有一个字写三编的,五遍的,甚至一个字写满一页纸,有的孩子千脆一个字不写,不知道老师曾布置过作业。之所以发生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现象,是因为孩子不理解老师的语言,只有那些千叮咛、万嘱咐的重复提醒才能记住。因比,父母没有事可以和孩子多交谈,不要再有重叠祠,如饭饭、觉觉等,语言要逐渐规范、精炼、复杂。阅读故事时,不要孩子一问就停下来解释,要让孩子能听过全文,自己根据情节消化体味其中的语句、语汇,多让孩子谈谈所见所闻,给孩子适当地布置一些小任务,为理解任务性、指令性语言打好基础。比如,请你去拿一张小凳;请你去拿高的小凳;请你去厨房的阳台上拿小凳……
7)培养孩子的注意力。注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无意注意,一种是有意注意。要完成学校的学习活动,靠的大多是有意注意。3-6岁的孩子,无意注意占优势地位。例如,孩子对新奇而有趣的事物都会注意去看,注意去听,只要他感兴趣,就会较长时间地进行这项活动。有意注意是有目的的、需要意志控制的注意,在有意注意时,人的大脑会处于一种紧张状态,时间长了会感到疲劳。因而,对年幼的孩子来说,不加以指引和训练,不提出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完成任务,无意注意是很难转变成有意注意的。因此,在入学以前,应该帮助孩子发展有意注意,使孩子逐步学会控制自己的注意。开始,采用游戏形式比较好。如在桌子上放4-5样玩具,让孩子看1-2分钟,然后请孩子把头转过去,你拿掉其中一个玩具,再让孩子转过头来,要求他说出桌子上的变化。游戏可以增加难度,如玩具的数量多一点,拿掉玩具后再把留下来的玩具位置调换一下;观察的时间可以逐步缩短。做游戏时,如果你和孩子轮流出题目,家长还可以故意出错,让孩子发现并给你纠正,这样,孩子的积极性会更高。一般孩子都比较喜欢听故事,所以你还可以让孩子自己听录音故事来发展他的有意注意。在听故事前先提出几个问题,让他带着问题听,听完后回答你的问题。还可以要求他边听边记住故事的内容,然后把故事复述给你听。只要你能根据孩子的情况经常和他一起做有利于注意力友展的游戏,相信孩子的注意力会很快提高。
4、社会适应准备
1)交际能力。交际依靠表达。进入小学,进入一个新的交际圈,表达自然就显得重要起来。通常一个善于表达的人,容易获得别人的肯定;获得了别人的肯定,自然就获得了充分的自信。在学校闷声不想的孩子,很难让老师、同学在短时间内了解他、喜欢他;表达能力差的孩子,别人很可能会觉得他笨,认为他懂的少。这样的情况往往会导致孩子不自信,对学习提不起兴趣,甚至害怕到学校去。在入学前,给孩子机会表达,帮助他组织语言,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大人们责无旁贷。
2)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规则意识。上小学的孩子,有时要自己上学,成人关注、照顾的时间相对较少,因此,需要孩子自己照料自己,树立规则和安全意识。如果我们平时带孩子出去玩,要率先树立榜样,并提醒孩子遵守各种规则,如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上下楼梯靠右行,玩运动器械要轮流等,帮助孩子养成习惯,提高遵守规则的能力。这将为孩子良好品质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5、生活上的准备
幼儿园的孩子,生活上处处要依赖成人。爸爸接送上幼儿园,妈妈喂饭,奶奶整理衣物,爷爷帮忙穿衣裤……而入小学后,情况一下子发生变化。放学后,跟着队伍要自己过马路回家。在校要自己整书包,因此生活能力上的培养和逐步过渡,也是很重要的。平时,每天让孩子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吃饭和穿脱衣裤一定要让他自己来,逐步建立自己科学、方便、习惯的生物钟,几点睡、几点起等。带孩子外出时,告诉他不要乱窜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教会他看清来往车辆(先向左看,再向右看),在成人的看护下独自学会过马路。在生活习惯上也要改变一下,让孩子按照学校作息制度起床、睡眠和吃饭,不致于进小学后突然变得消瘦和疲惫不堪。早晨起得早,早餐要让孩子吃饱,午餐前不吃零食,晚上早一些睡觉,少看电视。还可以教会孩子认识钟点,使他养成时间概念,学会掌握时间,以后上学不致于迟到。
6、物质上的准备
主要是准备好必要的文具用品。一切用品以舒适、简单、实用为主。过于花钱的东西,孩子弄丢弄坏很可惜,复杂的用品孩子不会用,为时过早,还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物质的准备也不一定完全要买新的,家里有旧的也可以利用,不要造成孩子对物质的追求。服装要简洁大方,方便孩子活动,不要追求名牌,以免孩子互相攀比,养成不良习惯。因为物质上的富有,并不意味着精神上的富有和成功。使孩子养成勤俭朴素的物质观,是我们做家长的责任。
怎样才算幼小衔接好了呢?
我想其检测的敏感指标可不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概括:一是“学习感兴趣”,即对学习内容本身充满着好奇和兴趣,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不懂就问,二是“活动能合群”,就是在日常学习活动中,能与家人、亲友、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三是“生活有条理”,也就是能独立自主地安排妥恰包括学习在内的基本生活起居,不必大人催着、盯着才去完成……
总之,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幼儿园、学校、家长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相信孩子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家长如何做好幼小衔接的准备
一、物质准备
孩子成了小学生,就要有专门的准备学习用品等“装备”了,一起列清单去采购吧!
1、双肩背的书包。
孩子用的书包应该选择双肩背的书包,背带可以自由收放的那一种。孩子的书包里层应该要有隔层,可以让孩子把书与本子分开理放。书包左右两侧最好有口袋,可以让孩子放茶杯、字典等物。您还可以为孩子选择那种正面有小口袋的书包,可以放孩子的手帕、纸巾等。不要用拉杆箱书包。
2、简单的铅笔盒。
您要注意的是,不要给孩子购买那种表面有许多按钮的铅笔盒(如:按一个按钮可以拿到橡皮或者其他物品的那种),一方面按按钮会发出响声,在上课时会影响其他孩子,另一方面也容易让孩子分心。铁皮文具盒边缘锋利,且掉在地上会发出响声,影响上课。文具盒上的图案不要过于花哨复杂,否则图案吸引着孩子,会分散他上课听讲的注意力。孩子的铅笔盒,双层与单层都可以,只要能放上5~6枝铅笔、橡皮、一把直尺就可以了。最好选择带磁铁盖的塑料文具盒。3、2H铅笔。
从铅笔外形看六棱柱形的铅笔孩子握着舒适、稳妥,也不易滚落到地面上摔断笔芯。但不要让孩子使用活动铅笔,因为活动铅芯比较容易断,孩子刚开始写字,力度掌握不够,用活动铅笔写不好字。此外,刚开始学写字的孩子容易写错,所以选择颜色相对淡一点的2H铅笔,橡皮擦起来比较干净,不会显得太脏。
4、橡皮。
方形的橡皮现在市场上的橡皮,只要是有厂家标识的,一般都可以使用,但最好让孩子使用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橡皮,易抓手,不容易滚落。您最好不要给孩子购买镶嵌式的橡皮(如,一个动物形状的橡皮,眼睛或者耳朵等部位可以拆下来的那种),它带有一定的危险性。
5、几块A4大小的垫板。
6、20cm的直尺
7、A4大小的带绳子的拉链文件袋可以准备若干个,每个学科装一袋,颜色不一样好找,轻松分开书本和作业本。
8、一个大口水杯
9、餐巾纸、湿纸巾若干,抹布一块
10、一块大的毛巾用来垫在桌子上作为餐垫来使用
11、准备些可以写名字,班级,内容的框框条条那种贴纸。贴在铅笔,文件袋,橡皮,等一切可以贴的地方,以便小朋友不会误拿别人的东西。
12、领回新的课本,请及时为孩子包好书皮,内外封面书写上学校、班级、学科、姓名、学号等相关信息。作业本以及练习册统一套上透明的封套(正面无
图案)。
13,现在开始就给孩子布置一个固定的、安静的区域,让他做功课。
孩子进入小学以后,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及人际关系等方面将面临许多变化,在孩子的生活中,这将是一个重要的转折。因此,在孩子人学前这一阶段,家长必须有计划地使孩子在身体上、心理上、日常作息制度和生活习惯等方面为人学做好准备,使其今后能更好地、更快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生活。具体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二、心理、习惯和能力准备
1、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我们要先让孩子爱上学校。可以带孩子“观赏”就读的小学。讲尽可能多的学校的事情(地点、方位、历史等等),让孩子感觉到新奇与渴望。孩子如成年人一样,了解了就会解除因陌生而产生的恐惧。如果有条件的话,可邀请这所小学的二、三年级的同伴一起活动,请他们讲学校的趣事,让孩子感觉这是一所很好的学校。
上小学是孩子成长中的一件大事,家长要以积极的态度去感染孩子,正确帮助孩子了解小学及小学生的生活,不能用上学来恐吓孩子,如“你玩呀,等到上小学就玩不成了!”“你开心不了几天了,到小学有你受的!”“等上小学给你上紧箍咒”,以免孩子因态度和情感问题产生入学障碍,从而产生冷漠、紧张、惧怕等消极态度。家长也不能光以上小学可以背书包、戴红领巾等表面现象吸引孩子兴趣,还要通过参观、交谈、激发孩子做一名小学生的愿望和好奇心,从而形成正确的入学动机与学习态度。
一般来说,入学愿望强烈的儿童,人学后学习积极主动,表现较好。因此,家长要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儿童入学愿望。如带儿童参观小学生上课,给他们讲少先队的故事,培养儿童对学校的热爱和对少先队的向往,激发孩子上学的愿望。
2、加强文明礼貌习惯的培养。
孩子入学后与人交往的机会和范围比以前更大了,因此,在入学前应巩固和加强对孩子进行文明行为和礼貌习惯的培养。如教育他们听老师的话,有礼貌、守纪律、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集体、讲道理、明是非等。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集体生活。
3、培养一定的生活习惯和自主意识。
孩子入学前,要教育他们掌握一些简单的卫生常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一定的独立生活能力。如定时睡觉,早起早睡,保证有充足的睡眠时间;自己穿脱衣服;整理床铺,一人单独睡小床;自觉地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学会正确地使用筷子,吃饭时不要发出声音,饭后收拾干净;定时大小便,便后自己擦干净;能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学会正确地握笔,端正写字、看书的姿势等。再比如,让孩子养成把自己的东西固定放在一个地方的习惯,书放在什么地方,书包、鞋子、衣服等都要有固定的地方,不能随便扔,否则,上小学后恐怕找东西的时间比做功课的时间还要长一些。
4、注重时间观念的培养。
在小学低年级有一种现象很普遍,即学生写作业的速度相差惊人。课堂作业,有的孩子十几分钟可以完成,而有的孩子几十分钟都完不成。做得慢的孩子也许并非不会,而是边做边玩,不能集中精力做一件事。孩子入学以前,家长有必要引导孩子的时间观念。可以与孩
子一起制定一个作息时间表,有计划地安排看电视、看书和玩儿。比如,家长为孩子提供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己定时间按时睡觉、按时起床,按着时间表做自己的事情。
5、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上小学后,孩子每天要面临不同的学科,带回不同的作业。为了帮助孩子树立任务意识,家长可以每天布置一个任务给孩子,如扫地、拿牛奶,分碗筷、倒垃圾等,看孩子的执行情况,让孩子从开始的被动接受任务过渡到主动完成任务,知道:不是爸爸妈妈让我做这件事,而是我长大了,我应该做这些事。树立规则意识。
6、培养自我保护的意识。
孩子升入小学,就成了学校这个集体中的一员,父母应该告诉孩子在集体中就要与大家在一起,如果不和大家在一起,自己就会很孤独,就会遇到很多麻烦,告诉孩子应该怎样与同学友好相处。与同学发生冲突时应如何正确自行处理。受伤了怎么办?
7、教孩子懂得交通规则。
为了孩子的生命安全,必须教育他懂得交通规则和遵守交通规则。如在街道公路上,要走人行道或靠右边走;过马路时,要走人行横道线,并注意来往车辆;会看红绿灯,知道车辆是“红灯停,绿灯行”;不要在马路上或过马路时追跑打闹等。
8、认识上学的路。
认识上学的路线,进而能够自己上下学,是孩子小学生活的目标之一。如果您的家与学校离得很近,那么您可以带着孩子从家步行到学校,边走边告诉孩子走哪条路可以到达学校或者回家,一定要多走几次,这样孩子才记得住。如果您的家与学校离得比较远,除了带孩子多走几次以外,您还要反复告诉他乘几路公共汽车、走哪条马路、学校的具体位置、学校附近有什么标志性的建筑物、学校的门牌号码多少等等。在带孩子认识路线的同时,您还要让孩子记住家里的地址或者是联系电话,以防万一,并加强安全教育。
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孩子进入小学后就是要习惯回家有功课的生活。目前,大多数小学一节课的课时有40分钟左右,孩子再也不能像在幼儿园那样,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必须老老实实地坐着。这对孩子可是一个挑战哦!您可以训练孩子安静地坐一段时间,时间的长度可以从20分钟慢慢过渡到40分钟。在这段时间内,您可以让他看看书,也可以给他讲故事、做做手工画画等等,逐步养成孩子每天回家学习的习惯。特别要注意培养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不少家长会抱怨:孩子上了小学负担太重,不仅要接送,回家还要辅导、陪读,吃不消。其实,孩子完全能够自己学习、完成作业,关键在于习惯的养成。为了帮助孩子提高独立性,父母首先要信任孩子,把他们当成小学生,看成是长大了的孩子;其次,关注一头一尾,就是孩子做作业前,先大概了解孩子的作业内容与作业量,估算出大约需要的时间,然后与孩子商定,在几点前必须完成作业。到时间后,父母对孩子作业的检查不是内容的正误,而是书写整洁和完成与否,让孩子知道:爸爸妈妈检查作业,签字不是看我做对了没有,而是看我有没有完成。只有自己细心、认真,才能不出错。如果家长在孩子一入学就这样做或入学前就这样做,孩子学习的自觉性就会大大提高,陪读也就不存在了。
三、预想9月:新小学生有问题
语文
作为新小学生,在学习语文时,最可能遇到的几个问题就是书写速度慢、不按照样子写字或写拼音、听课文录音或课外阅读材料往往不能坚持每天进行、不及时复习学习的新知识等。对于书写速度慢的孩子,您可以用“时钟递减分钟法”进行训练,但这需要一个过程。如果孩子不能按照样子写字或写拼音,那么您主要的任务就是让孩子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看一笔写一划,在心中记住字型的同时,记住每一个笔画的位置,直至不看字也能写出来。对于另外两个问题,您可以为孩子做一个复习预习、听录音、课外阅读的表格,要求孩子每天在完成这些任务之后,在表格中做上记号,完成一项勾掉一项。此外,您还应该在学习中,逐渐培养孩子自己检查作业的好习惯。
数学
一年级的数学并不难,很多内容孩子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所以还是学习习惯的问题最叫人担心。比如,不能规范地书写“0-9”,不坚持每天做口算题目,不积极参与动脑筋题目的理解或是一题多解等等。碰到这种情况,您还是要从培养孩子的学习习惯入手:一定要让孩子规范书写;需要用直尺的地方,一定要让孩子坚持用尺;数学题目完成后,一定要让孩子自己检查,不要依赖您。对于那些知识掌握的比较好、并有条件的孩子,您可以适当让他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趣味数学题目,提高孩子学习的兴趣。
英语
小学一年级的英语教材以英语听力和会话为主,每周3节课。由于不是学习母语,孩子的听力强化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您要结合听力磁带,加强孩子英语本土语音训练,从而让孩子从听懂过渡到会说。因此,每天要让孩子进行半小时的英语听说训练,并坚持每天练习,这是关键。
体育
查看课表,如当天有体育课,请安排孩子着运动鞋和宽松的衣服(女生不能穿裙子)。其他科目
其他学科,比如手工劳动、自然常识、美术、音乐等常常会要求孩子带好配套的学具、乐器、颜料、剪刀、胶水等物品,遗忘是孩子通病。因此,您应该要求孩子根据课表,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课间休息
现在小学的课间休息时间已经调整为12分钟,但我们的新小学生常常不知道在这段时间内干什么。所以,在开学前,您可以向孩子解释一下什么是课间休息,应该怎么合理的安排这12分钟。您也可以列出几样可以做的事情,帮孩子理清头绪。但您也要提醒孩子,课间休息时要注意安全,不要进行激烈、激动的活动,以免影响下一节课。如果孩子不想做游戏,您可以建议他在教室里外走动一下,眺望远处,让眼睛得到休息。
课余时间
放学以后,初入小学的孩子可能还不能完全适应有功课的生活,不是忘了做功课,就是到拖到吃晚饭或者睡觉前才匆匆忙忙地做功课。对此,您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放学后应该先做功课,然后再玩。每天,除了完成作业,一般还要求孩子有一小时的复习、预习、检查和整理的时间。您要督促孩子检查一下完成的作业,并预习一下新的内容,整理好书包,带齐课业用品,听听语文、英语的录音材料。作为家长,您在这段时间内最好能和孩子同步,一起学习、看书、读报,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此外,除了每天的新闻节目,学校一般不主张周一至周四晚上让孩子看电视,您要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使他有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学习。
注意:
●不要代孩子做功课。如果他遇到难题,在帮助他的时候,必须先让他思考一下。
●经常检查孩子的功课。如果孩子做对了,您就要表扬他;如果做错了,也不要批评他。请您和孩子一起重新做一下题目,看看到底是什么难住了他。
●与老师保持联系。
给家长们的2点建议:
1、欣赏孩子。
这里有一个真实的故事:江苏南京的家长周弘用独特的赏识教育让失聪的女儿周婷婷4岁开始说话,8岁背出圆周率小数点后1000位数字,打破吉尼斯世界记录,10岁被评为全国优秀十佳少年,16岁成为中国第一位聋人少年大学生,现在在美国攻读博士学位。针对家长们反映现在的孩子越来越不好管的问题,她认为,家长的最大误区就是注意力只是在白纸上的一个黑点,没有注意到大片的白色,大片的光明。她说:“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应眼含热泪地欣赏他,拥抱他,赞美他,为他自豪。”建议我们做家长的首先考虑到孩子真正的需求,而不是孩子考虑您的需求。例如,每月孩子们都会带回评价指标,后面附有学习内容,家长可以与孩子玩一玩聊一聊,让孩子表演、唱歌、讲故事、绘画等,然后给他一个赞扬。赏识教育是为了孩子的进步,让我们真心真意地鼓励孩子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赏识的实质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不要单纯地要求自己的孩子向别人的孩子看齐。您的孩子有自己的个性特点,我们要帮助他富有个性的发展。
2、保持一致,不迁就孩子。
我们发现,每次长假或是短假回幼儿园后,总是会有几个孩子出现不良状况,是我园孩子生病的高峰期。很多时候是因为孩子在家的饮食、休息时间等没有规律造成的。因此,在家饮食、休息等日常习惯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在我们幼儿园每天中午11点是吃饭的时间,我们要求幼儿在进餐时能愉快的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均衡营养,不挑食。有的幼儿在幼儿园能很好的完成,可是在家也许就拖拉了,家长这时候就应该对孩子提出要求,不允许他拖拉。另外家长和我们老师对孩子的教育要求要一致,家庭成员之间对孩子的要求也要一致。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对孩子的照顾往往是2对1,3对1,甚至4对1的模式,这更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一致。如家里的爸爸、妈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是这样的,而爷爷奶奶却要求那样,如此不一致的态度,幼儿的良好习惯就很难养成了。他不知道听了谁的话好,这也不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
第四篇:幼儿升入中班后,家长该做什么准备
孩子升入中班,家长需要做哪些准备?
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得非常迅速,由于遗传和环境的影响,同一年龄的幼儿之间既存在着个别差异,又具有共同的年龄特征。只有了解幼儿的成长特点,才能有效地对幼儿实施教育和影响。
小班升入中班的孩子,由于之前有了一定的逻辑思维信息的积累,但是还不够充分因此,这个阶段的孩子,相对于其他年龄的孩子,会有一些特殊的心理特点。
中班幼儿的心理特点可概括如下: 1.活泼好动
与小班幼儿相比,中班幼儿的动作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增强,喜欢跑、跳、攀、钻等各种活动。游戏内容更加丰富,有一定的情节,游戏中能与他人合作。(这就要求家长要尽量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进行一些有趣的游戏,以满足孩子的这一特点。)
2.辨别是非能力增强
中班幼儿能遵守一定的规则,具有初步自我控制的能力,如咬人、打人现象比小班时明显减少。中班幼儿在成人的帮助下,还具有一定辨别是非的能力,所以当看见别人的不良现象时,爱向父母和老师告状。(这就要求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具体的道德准则,树立道德榜样,做到帮助孩子分辨是非)
3.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如果问孩子“4与2相比谁多谁少?”有些孩子摇摇头说不知道,但如果问“4个苹果与2个苹果相比谁多谁少?”则会回答4个苹果多。这是因为4和2这两个数字是抽象的概念,难以理解,而4个苹果和2个苹果,则变得具体形象了。如果问:“2个苹果加2个苹果是多少?”孩子会说不知道。但是当你问“2个苹果再添上2个苹果是多少时,孩子一定说是4个苹果”。(我们的课程一定要遵循幼儿不同的心理和年龄发展特征来制定,这就决定了幼儿园的计算课程的特点,不能直接就给孩子上几加几等于几?几减几等于几?中班的孩子要开始学数的形成了,也就是分成和组成。)
4.好提问题
中班幼儿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是经验少,智力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对周围事物非常好奇,因而总爱提问题。如“小鸟为什么会飞呢?”“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小狗有妈妈吗?”等等。(这个特点更要求家长和老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耐心,应该有问必答。但是有的孩子的问题真的是希奇古怪,很难回答,您可以和孩子一同查资料,或者先让孩子思考,给自己留一点回旋时间,好去请教别人或查资料,切记不可说“你真烦”或不懂装懂,说不定你家就有一个未来的发明家、科学家、设计家......看到这儿,忙碌的您还敢胡乱敷衍孩子的问题了吗?)5.口语发展迅速
中班幼儿已掌握了口语的基本语法和2000个左右的词汇,能叙述一件事情的经过,能用语言向成人提出要求。尤其是语音能力发展很快,是培养正确发音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家长和老师的语言一定要规范、文明,家长切记不能过多的使用宝宝语言,如,吃慢慢,喝水水,睡觉觉,屙巴巴等,这样会阻碍孩子正常的语言发展和孩子对语言的判断能力。)
6.以无意识的记忆为中班幼儿的记忆是无目的的,因而容易遗忘。(这个特点要求家长应该不要过多的要求孩子象小学生一样能长时间的坐着跟您学知识,要把知识贯穿在玩中,孩子保证又玩了,又学了,这是孩子特有的本领呢!对于听过的儿歌、故事或古诗一定要多次重复的听,您不要急着让孩子反馈给您,只要您工夫做得深,孩子有一天会给您惊喜的。
第五篇:家长该如何准备孩子去加拿大留学
家长该如何准备孩子去加拿大留学
加拿大留学低龄化趋势愈演愈烈,家长们为了筹备孩子去加拿大留学,就要提前进行准备才可以。下面是对于 加拿大留学家长提前准备的方法介绍,希望大家看了之后都能顺利地去加拿大留学。
首先,需要足够的资金保障。
在加拿大完成高中、大学每年大约13-16 万人民币的花费(包括生活费),为了顺利获得签证,家长需要至少提供人民币60-80万以上的存款作担保,由于使馆对资金的历史及来源有一定的要求,家长最好提前做一些相关的准备。同时,家长也要引导好孩子学会对金钱的管理和使用,培养孩子好的生活和花钱习惯,避免因攀比,没有节制而影响了孩子的正常学习。
其次,最好有一定的英语基础。
在完全陌生的语言环境下,几乎一切都需要靠英语去交流,如果英语基础很薄弱的话,在开始阶段,会产生一些很不利的影响。要出国留学的孩子,应尽量在出国前打好英语基础,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出国后很快的适应全新的学习生活。再次,出国留学应是出于孩子自己的意愿,而不是被父母强制送出国。只有主观上想出国留学,有求知欲和进取心,才能树立好正确的学习态度,把握好机会。如果只是被逼出国的话,在这个年龄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在一个完全陌生的诱导因素较多的环境下,容易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后,安排好监护人和孩子的饮食起居。
在国外学习期间会遇到种种困难和挫折。在出国前提醒孩子做好心理准备,注意培养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交流交际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遇到困难要知道怎样去正确处理,或者应该向哪些人求助。出去读高中的孩子一般都不满18周岁,在出国前要安排好正规的住宿和监护人,安排好孩子的饮食起居。家长跟孩子要保持沟通上的通畅,多关注孩子的情绪和行为,在问题发生之前或者发生的第一时刻,协助学校或监护人帮助孩子一起将问题解决。
以上详细的介绍了孩子去加拿大留学,家长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希望大家看了之后都能有所了解。并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准备,从而保证加拿大留学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