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新闻的起源和本源
教学目的:掌握新闻起源和本源问题的唯物史观 教学重点:
1、掌握新闻起源和本源问题的唯物史观 教学难点:
1、了解新闻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 教学时数: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习西方新闻传播学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理论导入新课。
二、师生共同分析
(一)新闻的起源
新闻起源:指新闻传播活动的最早动因,级新闻传播活动是怎么产生的。
1、人类原始形态的新闻传播活动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它是在人类社会性的劳动实践中产生的。信息传播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
人类最早的新闻现象,只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信息传递。
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的基本条件: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满足当时社会需要的比较低级的传播方式:口头传播、信号传播、符号传播。
文字传播的产生,极大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与发展。无论在时间还是空间上,都扩展了语言传递信息的功能。文字传播至今依然是新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方式。
2、两种不同的新闻起源观
信息传播是适应当时人们的需要而产生的。它是长期的劳动实践使人类进化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对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资产阶级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
(二)新闻的本源
新闻传播本源,就是指新闻的基本来源,是新闻产生的根本前提。
新闻本源:指新闻产生的根源,即新闻是什么,由什么构成。新闻的本源是变动的事实。
新闻本源必须区别于新闻起源。前者是新闻来源;后者指新闻传播活动发生时代及动因。
1、事实与新闻的关系: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什么是用事实说话:通过客观事实报道,渗透、传达出新闻主导者的观点、认识、评价。即在事实的选择与传达中,体现选择传播主体的价值观、倾向性。
2、坚持事实是新闻的本源的具体要求
坚持事实是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新闻报道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同样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
3、新闻事实:被人们选取,经过人们的主观意识反映,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客观事实。事实与新闻的关系之间有四种不同的组合:真事实真新闻;真事实假新闻;假事实真新闻;假事实假新闻
把握事实与新闻的关系要做到: 新闻用事实说话;预发稿与事实对照; 不笼统的提“事实为政治服务”的口号
4、新闻发现:新闻工作者抓住新闻线索,找到客观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所包含的使公众共同感兴趣的东西的本质所在的活动。
(三)新闻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
信息与新闻:新闻传播研究的逻辑起点 〈1〉从信息路径切入研究新闻传播学:信息说
信息:英文中有通知、情报、信息等多种意思。因此,信息也可称作“情报”、“资讯”。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之一,旨在显示事物存在状态与变化趋势。
关于信息概念,应该明白下述共同内涵:
1、信息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深化与发展;
2、信息既可以是物理信息、也可以是社会信息,传播学研究的是后者;
3、信息的本质是消除不确定性。关于信息说的评价:
1、信息说外延过于宽泛,新闻则仅仅是变动了的事实;
2、信息有主观与客观区分,而新闻则是客观信息的主观化结果;
3、信息有滞延性与贮存性,而新闻则强调新鲜性与时效性。〈2〉从新闻路径切入研究新闻传播学:新闻说
新闻学是以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探讨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关系,探索其规律的一门学科。新闻学从报学发展而来,到二十世纪,新闻学向大众传播学衍化。
对新闻说的评价:
1、新闻说外延过于狭隘;
2、新闻的本质内容是信息,即变动了的事实。
〈3〉从事实路径切入研究新闻传播学:事实说
事实说认为新闻传播的逻辑起点应该上从事实到新闻的过程,即事实变动过程。
对事实说的评价:
1、消费新闻的目的在于了解并改造事实;
2、新闻特性由事实特性决定,研究事实特性等于研究新闻传播特征;
3、事实是整体,与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社会整体;
4、从事实入手,能提升新闻从业者恪守道德底线自觉性。
(四)新闻传播行为 人是传播动物
亚里士多德:人是政治的动物
马克思:人是运用语言进行思维的动物,社会实践的动物,交往的动物。
卡西尔:人是符号的动物
美学:人是审美的动物,创造美、体验美的动物 传播学理论认为:人是消费信息、消费传播行为的动物。生存需要激发新闻传播的消费行为
马斯洛需要层次说: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马克思与哈贝马斯:从实践到交往:社会化 新闻传播的起源:人类交往的社会化需要 “群居说”“好奇说”的批判
(五)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起源与本源观点意义
1、尊重满足受众消费事实的需要
2、确保新闻真实性
3、确保新闻价值性
4、确立马克思主义文风
5、反对事实为政治服务
三、教师总结
四、布置作业:预习新课
第二篇:领导力本源
谈到领导力,习惯于图形思维的我总会想到一幅画面:有一个人在前面领跑,后面许多人亦步亦趋。为什么大家会跟着跑,或者说领导力的本源是什么?
在微博上询问大家关于领导力的看法,有人说是人格魅力、人品,有人说是管理自己,然后影响他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有人说是正确抉择然后调配资源去执行的能力,也有人说对自己狠一点就是领导力。可谓众说纷纭。
可是,我想追寻的是,到底什么原因让追随者愿意把自己的时间、青春、职业前途,甚至生命都交给领导者。试想在战场上,多少战士明知自己面临的使命会以生命为代价,但他们依然愿意追随指挥官从容赴死。这些战士为何如此奋不顾身呢?难道只是因为将军的人格魅力吗?
1963年,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堂发表著名的演说《我有一个梦想》(I Have a Dream)时,没有发邀请函,也没有做声势浩大的宣传,却有25万人到现场聆听。为什么?大家仅仅是为了娱乐,还是因为马丁多么得富有学识和魅力?当然不是!是因为《我有一个梦想》的主题引起了大家内心的共鸣,或者说,马丁·路德金的心声和追随者内心的固有频率相似,引发了共鸣甚至共振。25万人不是为了马丁·路德金而来,而是为了他们自己内心的频率而来。这个频率就是他们的价值观。追随者是为了深藏于自己内心的价值观而追随。
不是吗?战士们相信,为国捐躯是多么得崇高,为了这个价值观的共鸣,他们愿意追随,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运动场上拼搏的运动员们,则相信荣誉——团队的荣誉、国家的荣誉,他们付出毕生的努力,为的就是捧起奖杯、升起国旗、奏响国歌的那一刻。
在和平时期的企业里,有人愿意追随某个领导者去创业,“赌”上自己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有人愿意加入某个团队,披星戴月,承受工作的艰辛和压力。这就是价值观共鸣产生的力量。
成功的领导者拥有众多追随者,正是因为他们用自己的言行传达了自己的价值观,使追随者产生了共鸣。这才是领导力的本源。所谓强大的领导力,就是能够激发强大的共鸣;所谓领导力发展,就是提高创造共鸣的能力。
最近很时髦的真我领导力(Authentic Leadership),不也正是领导者通过一致的言行,不断宣扬“我坚信,我坚信……”,来创造共鸣,从而吸引追随者吗?所以,领导力的核心就是价值观。缺失了这个核心,哪怕你武功超群,专业技能一流,能言善辩,甚至精于战略规划或执行,大家也会没感觉,不愿意跟你走。
在实践中,许多公司的领导者都意识到了价值观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有些优秀的领导者甚至说,做企业其实就是做文化,企业竞争最终是文化的竞争。很多企业都把企业文化描述出来,挂在墙上。问题是,这些文化是否写进了员工的心里?是否创造了共鸣?
如果我们没有去挖掘员工对价值观的共鸣,每天做的只是了解他人的性格特点,学习管理技能,培养战略思维和沟通能力,提高情商和软技能,等等,那就无法让优秀人才跟随我们,因为这不是领导力。
价值观很重要,但通常比较形而上,或者说比较“虚”,难以捉摸。正如优秀的高尔夫球手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使用哪种球杆,领导者也需要准确地根据不同的环境和状态把握好各方面的平衡,从这一点来说,领导力是因势而异的,更是一种艺术。
因此,我们可以把领导力定义为:“领导力是通过激发追随者价值观的共鸣以达成目标的能力。”其中的三个要素是激发共鸣、追随、达成目标。激发价值观的共鸣正是领导力的本源。
第三篇:生活本源网的介绍
生活本源网的介绍
生活本源网以品质生活的需求为本,砍掉了全部的中间环节,专注建立生产者和消费者零距离的交易、交流对接通道,目标建立一个全球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握手平台。
简介
是谁
生活本源网建设启动于2012,在2013年底正式上线营运,由门户首页、商城、生活论坛组成,营运中心设在深圳市南山区;运作方式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最大限度整合全部资源推动平台的迅速发展。
互联网的技术急速发展,让生产者与消费者的零距离对接成为可能,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为注重品质生活体验的人们提供服务,体验生活之美!
团队
我们运营团队全部由生产、销售和服务工作的员工组成,有丰富的工作经验、良好的服务心态以及轻松愉悦的团队工作氛围。提供服务
建立信息互换渠道
我们与消费者分享食品安全的文章与心得,展示舌尖上发现之美;我们与食品生产者一道分享消费者的需求,从种苗选择,生产的控制、农药管理、认证标准、监控、检测等环节进行全程交流,确保产品与消费者需求完美对接。
揭开电器真相
我们从电器生产的源头芯片设计开始到产品出厂的每一道工序,都进行悉心了解,对主要的部件进行拆解,逐一核对主要部件的性能、工艺,参照市场上通用成本,测算产品生产成本,确保毎一个产品有最好的性价比。
挖掘艺术大师的生活饰品
我们从全球生活大师的家居饰品中精挑细选,呈现最代表生活大师的生活体验与认知的作品,并精心仿制成日常家居装饰品,让你用最经济的成本分享生活大师的品质生活体验。
组织平台会员活动
我们定期举办会员活动专题,交流品质生活的心得,分享快乐家庭生活的模式,让会员获得许多产品之外的贴心服务,让生产商获得准确的消费体验信息。
分享不同的生活体验
通过商城平台的论坛分享我们的体验和快乐生活的不同方式。愿景与使命
1、专门为注重生活体验的人们提供生活产品与服务。生活产品的唯一标准能让人们用最好的性价比体验生活之美!我们宣扬简约的中国原色生活,帮助我们的会员建立一种注重心灵回归与内在平静的生活体验;
2、将中国传统生活文化的精髓赋予产品之中,体验生活之美是我们生活本源产品的灵魂,散发着强烈的中国生活理念元素;
3、建立全球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唯一握手平台。
第四篇:生活是写作本源
一、背景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小学语文教育是基础的基础,而作文教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孩子们识字、学句、分析段落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如何运用手中的笔把这五彩缤纷的世界描绘下来?如何把发生在身边的真人真事记叙下来?这就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目前情况来看,小学生的作文缺乏真实性,缺少个性化。套用法是最常见的,闭门造房子,在同一个工程师的辅导下,面对着相同的写作材料,只能作虚假的作文。久而久之,小学生对写作就缺乏主动性。试想,对一个整天关在教室里或家里,面对着一大堆作业的孩子,何时去体验生活,寻找玩的快乐?枯燥乏味的两点一线生活,只能写一些早已过时的作文,抄搬别人的佳作来完成自己的写作任务,这也算是个好学生了,这个问题的存在,除了社会家庭等因素外,学校的应试教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这样的背景,我从去年开始提出:“作文应该从封闭走向开放。”并认真地从事此项研究与探索,成功写作生活,参加实践活动,既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又为成功的写作提供了素材。
二、定义生活是指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及活动的环节。对一个学生来说,尤其是一个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生活面比较狭窄。主要是指学校的群体生活和家庭的特定生活。小学生的生活大多在学校里度过的,那是个群体生存的环境。-1-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学习,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的,每时每刻都充满着竞争,而放学回家,孩子们又进入了一个与校园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环境。以孩子为中心,在家中是至高无上的权威者。从学校里的奴隶一下子转变为皇帝,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孩子们在家里什么事都不用做,什么事也做不好,家庭如此优越的生活环境,会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呢?拓宽生活,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在现代生活教育和创新理论的指导下,以先培养学生创造性人格素质为宗旨,以学校生活为依托,并拓展到小学生生活的全部时空,探索和研究生活创新教育实施的思路、目标、途径和系统操作方式,从而优化学生的生活过程,塑造其创造性生活品格,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综合素质全面协调,个性化发展教育。
四、实践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积极参与生活,认识社会。生活是创作的基础,也是学生活动的全部时空展现。要让学生在写作中有新的突破,作文教学是否在“拓宽生活内容,加强阅读积累,激励写作兴趣”这三大模块入手。我的具体做法是:
(一)拓宽生活内容,跳出课堂小圈子,放大生活外延。拓宽生活,就是把课堂教学的范围扩大到校园、家庭和整个社会。语文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为出发点,敢于冲破课本的束缚,敢于打破阻碍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的桎梏。实行开放式教学是实现“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在体验生活,感受经历,寻找素材,充实教学内容等方面下功夫。〈1〉体验生活三年级第五册第三单元中有一次习作,〈〈洗手帕〉〉,我想洗手帕对孩子们来说是最熟悉不过的事了,我在辅导本课时,尝试着,先来一个“闭门造屋”要孩子们看题目写。谁知,49位学生除一、二年级进行训练。看阅读说话,听录音说话,提问式说话,看实物想象说话。根据几个词语加以组合说话,有一次,我把拖把、抹布、纸篓三样卫生工具一齐拿在手里,让二年级学生看着编故事,孩子们经过五分钟的准备,就一个个地举起手,讲出了动人的故事。有的选择帮同学做值日工作,有的选择说一次大扫除的经过,有的叙说了同学们捐款给班级买了三样卫生工具的情景。听着孩子们自编的故事,我不禁赞叹道:生活才是最好的写作素材。中年级的阅读要放在文章的段落训练上,训练时,要求学生多观察,多思考,按观察的顺序写片段。就拿中年级的第一阶段三年级为例来-5-说一说吧!这个阶段着重进行句段训练。训练的方式采用以下几种:
1、整理句子,为学好一段话打基础。有的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排列,有的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有的是按方位顺序排列。训练的材料有的来自课文,有的来自课外读物中,还有的来自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情景,要求加以整理。
2、是描写一个场景《上课了》描写老师走进教师开始上课的情景。尽管学生对这一情景非常熟悉,但真的要他们写下来就感到有点困难了,为了让学生有话好写,我精心地设计了这一瞬间的表演,左手拿着学生的作业本,自己的教本和备课本,右手拿了地球仪。听到上课的预备铃就快步来到教室门口,站着向教室四周环视一下,便点点头,微笑着走到讲台前,轻轻地放下教课本和教具,亲切地说“上课!”看到同学们站得很整齐,又亲切地向大家问好。等学生坐下后,就开始上课。学生亲眼看到老师的特别表演,也就有话可说了。能说的就给写打下了基础。
3、写好开头。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写文章更讲究个开头。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万事开头难,针对学生写作文开头难的毛病,我采用套用法与仿写法……从而降低难度。如学《家乡的秋白梨》学着仿写《家乡的龙井茶》,读《少年闰土》开头,学写《我的**》。
4、采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一段习作前,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中找一找总分结构段式。如《山里的孩子》每一段,<<课间十分钟>>第二段,这些都是总分结构,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找出特点,然后仿写,可以是一次大扫除,也可以是一个游戏活动.
5、补充一个段落,要求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编故事.如学完了<<课间十分钟>>一文后,我要求学生在下课时观察同学们的活动情景,等待会儿把看到的情景说一说,上课了后老师第一个讲:“在操场东南面的花坛旁,有三个五年级的学生,手拿竖笛,在吹奏《新年好》的曲子。悠扬的笛子声响起来,传遍了整个校园。一曲吹好了,他们在笑着,说着,好象在交流吹奏的经验……”还没等我说完,聪明的学生就大胆地举起了手。“老师,我也来补一段:六年级同学跳长绳的情景。”我也来补一个,我看到了三年级的小同学在班长的带领下,在学做子雏鹰起飞新广播操的情景。”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叙述着课间十分钟,那丰富多彩的活动场面。孩子们的留心观察为补写课文段落,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正当学生兴趣昂然时,我就提出:让孩子们也来写一篇课间十分钟的作文,与课文中的小作者比一比高低。要求:差生补一个段落,好学生可多补几个段落。有了生活的体验,孩子们就不怕写不好了。
五、六年级同学还参加上级举办的“祖国在我心中”知识抢答赛,并获得一等奖;四年级中队自己组织的中队活动“争做环保小卫士”获最佳中队活动,每周两次的红领巾广播,及时播出了学生的来稿;宣传橱窗展出了学生的优秀作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为孩子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真实的生活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孩子们既在玩中获取知识,增长才干,又在活动中获得丰富的写作素材,产生写作灵感。因此,写作离不开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本源。【参考文献】《谈作文教学中的几个问题》作者杨启平选自语文教育中的《探索》第116页本书由杭州出版社出版研究篇中的〈〈向生活开放〉〉作者李吉林选自〈〈情境教学〉〉第207页本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谈作文教育的“新理念”〉〉作者柴向阳选自〈〈小学语文教师〉〉2002年第1期第70页本书由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生活是写作的本源生活是写作本源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让语文课回归本源
让语文课回归本源
作者:***
工作单位: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中心学校
邮政编码:464148
【摘要】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语文教学应该削去浮华,回归阅读,回归文本,回归简单。让学生真心回归,真情流露,喜欢语文,学好语文,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诉求。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阅读文本简单
2012年9月22日至23日,我有幸去郑州参加了第九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高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满满的两天时间,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郑桂华、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赵谦翔、杜郎口中学语文教研组长特级教师史金凤、清华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韩军、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特级教师李卫东等五位来自教学一线的语文教育专家共讲授了六节观摩课,并作了五场精彩的专题报告。通过近距离聆听专家名师的课和报告,我强烈地感受到,这的确是一道道营养丰富的文化大餐,是我们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场及时雨。它带给了我深深地思考。
一、让语文课回归阅读
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素养。我们的语文课堂,应该多给学生一些自己静心读书的时间,少一些喋喋不休的讲解,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让语文课回归原滋原味的阅读教学上来。
语文,顾名思义就是语言文字。学习语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绝非是教师口干舌燥的讲解就能够实现的。学习语文和学习数理化绝不一样,数理化要靠学生动手练,而语文水平是要靠学生动口读的。我所在的学校,是豫南一个偏僻的农村中学。近几年来,我们也在尝试着进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然而,我觉得我们除了盲目的学习别人好的教学经验外,并没有真正属于我们自己的东西。课堂上,往往是教师的讲解多、学生的阅读少;集体讨论多、个人阅读少。往往是教师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很长时间回答不上来。学生为自己不会急,教师为学生不会急,没办法,老师干脆代劳,把答案说出。老师私下里还埋怨学生笨。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今天的老师们反而不懂了。
语文新课标(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而在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上,仍然是老师自以为精辟的讲解和透彻的分析,殊不知,却把原本文质兼美的篇章肢解得七零八落,支离破碎。结果让学生学得沉重、疲劳却无所得。
我认为,好的语文课堂一定是书声琅琅,妙趣横生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在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习惯,发掘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这是可以让学生
1终生受益的。同时要提倡自然朗读,有感情地朗读,有目的地读,带着问题读。说白了,语文课就是读书课而非讲书课,应该让学生的声音代替教师细致入微的讲解,让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感悟语言美、积淀文字美,从而能很好的运用文字表情达意。学生一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其文学内涵自然丰富,文学素养必然提升,语文能力也自然而然的提高了。
二、让语文课堂回归文本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很多地方的语文课堂出现了异化的情况:课件炫目多样、课堂热闹非凡、学生快乐异常、效果却不怎么着。尤其是,各地、各校开展的公开课、示范课活动,很多老师不管需要不需要,都要使用多媒体,都要让学生表演;明明每人手里都有课本,却偏要把课文逐段打在屏幕上;明明自己朗读很好,却偏要让录音机代劳;动不动就让小组讨论,还没有说上两句,又立刻叫停。一堂课,热热闹闹,却看不到扎实的书写训练,听不到朗朗的读书声,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事实上,在众多的语文教学资源中,最根本的就是语文课本。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实际上就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通过与教师、文本、作者、生活等对话过程中,品味语言,解读文本,触摸作者心灵,感悟人间真情,学会语文真知。任何超越文本的语文教学,都是背离了语文教学之本质的。
在第九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高效课堂与新课标导向培训会”上,所有的专家的示范课都可以称之为“素课”,他们几乎没有利用多媒体的声、光、电效果来渲染自己的课堂,而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体会交流,自然而扎实地对学生进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和培养。当然,语文课堂并不反对多媒体的应用,关键是要适当,要用的恰到好处,要切实体现其对文本解读的辅助作用,切不可喧宾夺主。
第三,让语文课回归简单
不知从何时起,我发现我们学校的语文课堂变得越来越复杂了,课堂容量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庞杂了,花样越来越多了。尤其是学校开展公开课、示范课时,更是突破教学常规,有的甚至是几节课才能学完的东西,却放在一节课内搞定。短短的45分钟,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一堂课下来,教师满头是汗,学生也紧张兮兮。所以,每次评课时,我都要问我们的作课教师: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不能简单些呢?。
语文学习本应该是一件简单而有趣的事情,然而,现实是很多学生却不喜欢语文。究其原因,与我们很多语文老师复杂化的教学不无关系。事实上,很多时候,学生会因为老师的疑难问题而恐惧,会因为老师的繁琐而厌烦,会因为老师的滔滔不绝而困倦。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一个好的语文老师,并不是面面俱到,他们设计的任务简明,教法简便,过程简约,语言简洁,导学助学,学生学得有兴趣,有实效。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许多独特感受,很多时候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我们又干嘛要逼着学生按照老师自己的想法去探究来探究去呢?因此,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只有整合教学环节,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的把握,简简单单求真知就行了。
新课改实施十年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正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语
文课应该削去浮华,让学生真心回归,真情流露,喜欢语文,学好语文,这才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