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我国德育的主要原则有哪些?
(1)导向性原则。导向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向正确的方向发展。
(2)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能积极向上。
(3)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个人的尊重和信赖与对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4)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从学生的思想认识和品德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进行不同的教育。
(5)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这一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整,相互配合,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简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功能。教育通过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共同活动实现文化的传承;教育通过使人类掌握文化传递的手段和工具实现文化的传承。(2)教育对社会文化的选择功能。教育根据培养人的客观教育规律,按照严格的标准,通过多种途径在动态发展中进行文化选择。
(3)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播功能。教育通过校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互派留学生、国际之间的文化教育交流与传播、信息高速公路等方式进行文化的传播。(4)教育具有创造文化的功能。教育通过培养人才进而创造文化高等教育本身具有科学研究的职能。
教材跟教科书的关系
教科书不等于教材,教材除了包括教科书外,还包括教学参考书、习题集、实验指南手册、教学挂图和视听教材等
教育学产生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从教育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开始,延续到17世纪。(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17世纪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独立的标志。
(3)教育学的科学化阶段。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科学教育学的建立奠定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
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各自的“三中心”主张
(1)传统教育派以赫尔巴特为代表,其主要教育主张有:第一,教师中心,即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绝对主导和权威;第二,教材中心,即以学科课程为中心,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第三,课堂中心,即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教学组织形式。(2)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其主要教育主张有:第一,学生中心,即一切教学活动围绕学生进行,符合学生需要和兴趣;第二,从做中学,即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第三,活动课程中心,即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要设计课程
优秀教师应具备哪些方面的基本素质
(1)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教师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教师只有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保证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的人才又红又专。
(2)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为人师表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成败的关键。
(3)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具备渊博的文化知识是作为教师的重要前提条件。教师所具有的知识广度和兴趣专长往往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
(4)深刻的教育理论素养。为能更好地保证教学的成功,教师还应具备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修养。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日常教学。
(5)多方面的教育工作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对知识的处理能力和对教学的监控能力等。
(6)优良的身心素质。教师良好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素质往往有助予师生之间建立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对推进教学和学生的心理健康都有很大的好处。
教学过程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掌握教学过程规律对教学有哪些意义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的规律主要表现在教师引导下学生掌握知识过程的阶段上和教学过程内部一些因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上。这些规律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存在、反复出现,并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弄清这些教学过程的规律有助于阐明教学的基本原理,能够措导我们比较科学地进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的手段。如果没有教育,前一辈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就无法被后一代人所掌握,科学知识也就无从得到继承和发展,所以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的重要手段。
(3)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我国新学制的优越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新学制具有如下特点:
(1)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必须与中国的政治、经济的发展相联系,必须与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相联系。
(2)新学制根据中国国情采取了许多富有弹性的措施,比如关于普通教育阶段是否设立职业科,中学分段后各校该设哪些科目等,皆“斟酌地方情形”,“视地方需要而定”。
(3)新学制将小学、中学分别按四二、三三分段,每段均可独立设置,有利于普及教育。
(4)根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新学制中增加了职业教育系统,小学初中阶段按需要增加了职业科目,高中阶段实行分科制,按学生个人情况合理分流。
(5)新学制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按照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将原学制中小学、大学年限缩短,中学年限延长。同时,中学还实行了学分制和选科制,以及优异学生可以越级升学等措施,照顾了学生在个性、能力方面的差异。与此同时,新学制在课程、教学方法等方面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简述学科课程论和活动课程论各自的特点及缺点
学科课程论主张分科教学。它的特点为: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强调训练的价值。缺点:是完全从成人的生活需要出发,不重视甚至忽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活动课程论是要求以活动为中心组织教学。特点:重视儿童的兴趣和需要;重视教材的心理组织;认为教育即生活,而不是生活的准备。缺点:夸大了儿童个人的经验,忽视了知识本身的逻辑顺序,结果只能使学生学到一些片断、零碎的知识,降低了教学质量。
第二篇:江苏教师资格证教育学简答题汇总
1.根据新课程理念,你认为现代中学课堂教学应具备哪些基本特征
(1)基础性(基础教育的特点;面向全体,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2)民主性(师爱生,生敬师,教学相长;师生人格平等;重视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融洽,和谐,人格健全发展)
(3)活动性(学生自主的,能动的活动,主体活动地位;学生有多种活动的时空,能充分体验,交流,表现)
(4)层次性(针对学生认知,心理,社会化程度等差异性,制订目标,过程,评价和发展的层次性)
(5)开放性(打破时空限制,课堂与社会,生活等结合;打破内容限制,体现学科与STSE相结合得思想;多项交流,多元化的教学体系)
(6)艺术性,实效性(优化组合各种教学资源,各种关系和谐,共振,动态的过程美;最少的时间,最佳的效果).2.一堂好课应符合哪些基本要求
一般来说,一堂好课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恰当;
(4)课堂组织得当;
(5)师生积极性高;
(6)教学效果显著.3.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坚持哪些原则
既要克服教师为中心,又要避免学生为中心;
既要重视知识学习,又要注意能力培养;
既要重视教法,又要重视学法;
既要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又要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1
【克服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倾向,力求具有生活化,综合化,信息化特点.】 4.简要说明:为更好地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我们的课堂教学设计应在哪些方面作出努力.⑴体现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突出素质教育和方法论教育因素;
⑵优化教学过程和方法,注意能够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理解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情境设计,并做到容量适中,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⑶确定教学基本思路,包括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教学情境设计和学习方法指导,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突破方法,当堂巩固性练习及课后作业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的板书设计等.(对于本题能够基本准确地表述三个方面观点的要求即可给6分)5.根据新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新理念,你怎样看待学科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
教材不是圣旨,而是教学的线索;
教材不是废纸,而是教学的工具;
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为教学服务.6.有人认为,开发课程资源是课程专家的事情,与一般学校和基层的教师学生没有关系.谈谈你的见解.根据融合,开放,发展的课程观,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人力资源等;所有学校和广大师生都应该是课程建设的参与者.为了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人文教育功能,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应鼓励各地各学校的广大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7.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应遵循哪些原则
目的性原则——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选择课程资源.综合性原则——尽量组合不同类型的资源,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实效性原则——根据资源的不同特点,配合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渐进性原则----教学资源的选择利用,教学活动的组织,应该随着学生的成长,心理的逐渐成熟和知识,阅历,经验的不断增长,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实践性原则——有利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2 8.提高学科教学质量,仅仅靠研究教材就能够保证吗 请简要分析.不够.要在钻研理论知识的同时,了解社会生活和学生认知实际,根据现代教学理念,在生活中备课,在学生中备课.【或者:备教材,备社会,备学生;或者:贴近社会,贴近社会,贴近学生.】 9.新课标下的学科考试同样要有新的理念.请你就改进考试方式方法提出建议.建议根据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实现考试形式的多样化:
可以采取封闭式,开放式,多次考试等方法;
可以通过辩论,课题研究,情境测验,实践操作等方式.具体的评价与测试形式,主要有口试,笔试和操作实践三种形式.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主要采用笔试形式,将来逐步过渡到三种形式兼顾.口试,是学生用口语回答教师提问的考试形式,有抽题口试,演讲比赛,对抗性辩论等.笔试,是学生以文字回答教师所拟试题的考试形式,相对固定的题型有填空,辨别,选择,简答,辨析,分析与说明,论述等.操作实践,是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试形式,包括专题社会调查并撰写调查报告,自由选题分析社会及现实问题并撰写小论文等,要注意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有条件的还可组织行为测试.包括个人自评,打分,班级交流,互评,教师与班主任商议评定成绩等开放性的评价方式.要严格控制测试次数,保证测试质量.10.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因此,我国现阶段必须不断推进教育创新,教育要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提供知识和人才基础.请你就创新教育对于中小学教育所提出的基本要求谈谈你的理解.为适应实施创新教育的要求,中小学教育应当努力做到: ⑴更新教育观念,明确培养目标,即应该把培养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作为教育的最高目标;
⑵教师注意组织启发式教学,即致力于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并以创新精神去理解和运用知识;
⑶确立学生与老师共同作为教学主体的意识,强调学生要自主学习,课堂上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之中发现和理解知识;
⑷改革教育评价制度,坚持能力立意为导向和多向性及过程性的新的评价体系.11.如何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人手,达到提高中小学素质教育质量的目的
(1)实施有效教学.所谓有效教学,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使学生掌握的有效知识量与教学时间的比值达到最大化.教师要做到①提高理性认识;②精心设计教学;③把握教学时机;④避免时间浪费.()实施情感教学.所谓情感教学,主要是指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通过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教学活动积极化的过程.情感教学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影响着教学目标能否有效地实现.教师应该注意:①以良好情感激发学生;②保持良好的授课心境;③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3)实施优化教学.所谓优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任务,选择和实施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力争以较少的时间去获取较大的教学成果.这就要求:①优化教学目标;②优化教学内容;③优化教学结构;④优化教学方法.12.素质教育对教学方法改革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1)突出“启发式”.要求教学方法必须彻底贯彻“启发式”精神,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学生的主规能动性,使他人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注重研究学法.不仅强调教与学活动的辩证统一,而且要从学生是学习主体这一原理出发,重视研究学生的学习方法,并把它作为创立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教学方法完整体系的前提条件.(3)强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基本任务,是提高学业成绩的根本途径之一,也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重要对策之一.(4)促使学生知情意和谐发展.教学方法改革必须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知情意因素,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5)力求实现最优化.①体现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②体现教学方法的整体性和制约性;③体现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综合性;④体现教学方法的发展性和创造性.13.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请说说你对此的理解.要恰当运用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学科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努力把基本观点,原理融入生活题材之中;
结合应用性常识,围绕学生关注的社会生活问题组织教学,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同时还要注意内容目标中有关过程性目标与结果性目标的陈述,在教学中准确把握内容标准的要求.14.根据新课程改革理念,如何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必须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把教师主导的“目标—策略—评价”的过程与学生经历的“活动—体验—表现”的过程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
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15.根据新课程改革关于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的要求,说说你的建议.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
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也要与课堂教学建立互补关系;
力求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形成网络式的教学系统,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16.什么是研究性学习其本质是什么
(1)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2)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它改变原有的单纯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进行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主动积极的学习方式,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17.为适应整体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我国普通高中自000年秋学期起开设了“研究性学习”课程.请指出:在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以及政治学科的课堂教学中,政治教师可以如何发挥指导作用
政治教师可以从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角度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性学习.政治教师运用哲学,政治,经济等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确定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资料收集工作,指导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学生如何形成结论.5
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习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8.要成为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思想品德)教师,我们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系统的政治理论素养;
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必备的教育教学科学知识.19.有人说,西方发达国家没有德育课程,德育课程只是中国特色.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不对.因为,任何国家都需要通过德育,培养能够承担责任,符合本国主流价值导向和个人生活需要的合格公民,都需要注重提高和优化公民的现代化素养.20.新课程改革强调,对于学生的学习评价,应客观地记录学生学习状况和思想品德的成长发展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中的不同需求和特点,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请指出《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评价方法.观察-观察法主要是指教师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能力和行为,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描述性评语-教师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用描述性的语言将学生在思想品德某一方面的表现,如态度,能力和行为等写成评语,评语应采用激励性的语言.项目评价-按照不同项目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由学生自主设计活动计划,可以围绕真实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活动.要求学生收集,组织,解释或表达信息,如提交调查报告或小论文等.师生可以就小组成就进行分析,将小组评价与个人评价相结合.谈话-教师通过与学生各种形式的对话,获得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状况的信息,据此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成长记录-建立学生的成长足迹袋.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以学生的自我记录为主,教师,同学,家长共同参与,学生以评价对象和评价者的双重身份参与评价过程.考试-考试方式应灵活多样, 如辩论,情景测验等,纸笔测验只是考试的一种方式,避免用终结性的,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来对学生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及思想品德状况做出评价.21.简述《思想品德》课程教案应有的主体内容.教案内容的主体部分,应当体现新课程理念,以学生应当关心又能够理解的社会生活和学生成长之中的实际问题为载体,安排师生共同参与的形式多样的双边活动.22.在思想政治(思想品德)课程之中如何努力实施新课程理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共同作为教学主体,努力实现师生互动和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性差异,满足不同学生学习的需要,分层要求,分类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倡在学科教学之中组织实施研究性教学,以广阔的生活实际为背景,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23.简述《思想品德》课程倡导的基本教育理念.首先是课程以学生生活为基础的理念:初中生是儿童向成年人过渡阶段,要引导他们,但不能用成人的摸子去硬套他们;特点之二,他们处于青春期,是人最难自控的时期;特点之三,他们处于公共生活逐步扩展时期,要抓住时机,引导他们如何进入公共生活,使品德教育的内容内化为学生的基本素质.其次是课程以帮助学生做负责任的公民,过有意义的生活为目标的理念,这是课程的核心理念.这里要特别注意是“帮助”而不是“代替”,不是命令.要体现人文关心;要注意“学习”这一词,是学习做而不是就是.这种表述接近其它学科的目标表述.第三个理念是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学生,要尊重学生,让学生自主思考和实践,我们强调引导与学生自主思考的结合起来的基本原则,不能放弃引导,同时要尽量让他们感到是自己得出的结论.24.根据教育部曾经对高中学生组织的一次抽样问卷调查结果,有86%的学生不喜欢自己老师的教课方式;有69%的学生关注自身的基本知识及创新能力;62%的学生从没有学过选修课;85%的学生认为分数不能反映自己的发展状况.问:以上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作为政治教师,你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准备怎么办
(1)以上数据表明,片面追求升学率,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已经成为现行高中课程的痼疾,必须改革现行高中课程,教师的教学观念,专业知识必须实现根本性转变.(2)政治教师应当秉承素质教育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结合学生实际,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坚持启发式教学,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7 25.简述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其教育思想主要有:①认为教育对社会对人都是极为重要的,教育就是要培养人才以改造社会政治.②在教育对象上主张“有教无类”.③孔子道德系统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志是“仁”,它成为古代道德教育的理论基础.④孔子在教育实践中重视“学而知之”,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创造出了以培养自觉性为中心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其要点是:A,注意个性差异;B,启发诱导;C,学习与思考相结合;D,要求学以致用.26.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长期从事平民普及教育运动,提出生活教育的思想.“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主要的教学理论.其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就是说,教学不应当只是让学生去死读死记现成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和分析判断的能力,学会自己去获得经验和知识的自学能力.(2)“教的法子要根据于学的法子.”教的快,慢,多,少,都要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这样学生就会“乐学”而“自动”,“自得”.()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合一”,即把传统教育以书本为教学的中心,转移到以实际生活为中心,以做为中心,核心是要求学生“手脑并用”,得到实践经验,获得“真知”,获得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的能力;创造能力.(4)提出要以实际生活问题为中心编写教材,要编出“教学做合一的教科书”,取代那种没有实际生活,象没有“维他命”的教科书.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对于我们全面理解教学任务和教师的责任,即教师不但要教,而且要教会学生学,是很有启发的.27.简述布鲁钠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倡导的让学生“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通常称为“发现法”.布鲁纳强调指出:教学不能讲解式的,不应当使学生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而应当让“学生亲自把事物整理就绪,使自己成为发现者.”他认为:“发现不仅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确切地说,它包括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方法.”教师应当从各个方面帮助学生运用“发现学习”的方法.“发现法”动用的步骤一般是:(1,)提出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建立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和探讨,并且明确发现目标和中心;(2)树立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指示学生思考的方向,并且揭示各种可能的答案;()协助学生收集和组织可用于下断语的有关资料,尽可能提供发现的依据;(4)组织学生仔细审查有关资料,进行逻辑筛选,对照分析,抽象概托,从中引出结论;(5)引导学生运用分析思维从理论和实践土证明自己所得结论的正确性,并加以必要的补充,完善或修改,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8
对于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或“发现法”,也有人持异议.最主要的人是认为学生学习的过程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同科学家的发明发现过程在性质上显然有区别.另外,由于“发现学习”法对师资水平,教学设备,教学组织等许多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很多国家对此目前限于宣传提供的多,真正在课堂教学中付诸实施的少.28.简述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布卢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他经过长期的实验认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并不象人们所想象的那么大,也不是完全稳定不变的.他强调指出:“只要有适合的教学条件,一个人能学习的东西几乎所有的人都能学习.”布卢姆提出“掌握学习”,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教学策略.实施掌握学习的先决条件是;一是明确规定要求学生掌握什么和设计确定本学科所希望达到的全部“教学目标”;二是编制能够覆盖所有这些目标的“终结性测验”,确定终结性测验成绩达到掌握水平的分数标准,以便进行终结性评价.布卢姆说:“掌握性学习策略的实质是:群体教学并辅之以每个学生所需的频繁的反馈与个别化的矫正性帮助;”在实施掌握学习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群体教学与个别指导结合的方式,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及时进行形成性进度测试和运用形成性评价,以“反馈一改正”程序为核心,构成群体教学,形成性测试一个别或小组教学辅导几个环节不断循环的教学活动.29.简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全面和谐教育思想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教育思想之一.“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个性”,把全体学生都培养成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是贯穿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整个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一条主线.苏霍姆林基认为:人的活动有两种职能.一种职能是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世界观,信念,性格,意志力等在实际活动中和人际关系中的表现.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之平衡.在学校教育中则要求学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和谐教育,首先要使智育,体育,德育,劳动教育和审美教育深入地相互渗透和结合,使其呈现为一个统一的完整的过程.其次,必须建立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为此,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由活动时间,建立多种课外活动小组.这样,学生多方面的内在需要和天斌才能得以充分表现.最后,还必须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结合成一个联系紧密的综合体系.30.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和常甩方法有哪些
教育科研的一般步骤为:(1):选择课题;(2)查阅文献,初步调查了解;()制订研究工作计划;(4)搜集并整理资料;(5)分析研究;(6)撰写报告或论文.教育科研的常用方法有:调查研究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教育实验法,教育统计法.
第三篇:2012湖南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要点整理
【12年湖南省教育学考试要点整理】
单选 15*2=30;填空 20*1=20;简答 6*5=30;论述 2*10=20.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在动物界中就存在。保罗·朗格朗(提出)、埃德加·富尔(确定)---终身教育。库姆斯(非正规教育)、伊里奇(非学校化观念)---非制度化教育(对制度化教育的改良)思潮的代表。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教育观念。孔子---有教无类,以“仁”为核心,主张因材施教(启发)。墨翟---“兼爱、非攻”,注重实用技术的学习,强调推理。
西方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教育学思想首推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问答法)、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提出儿童分阶段教育)。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卢梭---小说体《爱弥尔》,引起人们从教育对象的角度去研究提高教育活动的有效性的兴趣。裴斯泰洛齐(瑞士)---信奉卢梭,实践家,第一个开始了教育理论在初等教育领域里的运用,第一个建立了分科教学法,并开创了师范教育的先河。康德---第一次将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赫尔巴特(德国)---信奉康德,《普通教育学》。洛克(英国)---“白板说”:天赋智力人人平等,认为绅士教育最重要。福禄培尔(德国)---《人的教育》,幼教领域。斯宾塞(英国)---《教育论》,强调实用学科的重要性,其处于19世纪资本主义工业大生产时期。
拉伊/梅伊曼---“实验教育学”。杜威(美国)---实用主义教育理论,《民本主义与教育》,主张“教育即生活/生长”,learning by doing“从做中学”。凯洛夫---《教育学》。
布卢姆(美国)---“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掌握学习”理论。布鲁纳(美国)---《教育过程》,提出“学科基本结构”和发现法。赞科夫(前苏联)---《教学与发展》,强调教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巴班斯基(前苏联)---“教学过程最优化”,将科学的现代系统论引入教学论的研究中。保罗·朗格朗(法国)---《终身教育引论》、“终身教育”/“学习化社会”概念。
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性定义)学校教育—狭义的教育。
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终身教育概念(时间、空间、方式、教育性质等方面):从横(统合性)纵(连接性和衔接性)两方面论述。
大教育观是基于“终身教育”思潮和“教育社会”、“学习化社会”设想之上的一种教育观。在时间上贯穿人生全程,在空间上充注于人生所处各种场所。教育的历史形态:
(依据正规化程度划分)从非形式化(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中进行的教育—原始社会)到形式化(定型的实体化教育—无中学、年龄和班级区分),再到制度化(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系统--正规教育)。
(实施机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启蒙性、随机性和经验性、个别性)、社会教育。(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存在方式)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原始教育特点:
第一,教育和生产劳动、社会生活具有融合性,没有分化出来成为专门的事业。第二,原始性。目的单
一、内容贫乏、方法简单。第三,同一性(内容、对象和目的)和全民性。我国古代奴隶制时期教学内容: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西欧教会学校教学内容: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1763年,德国普鲁士颁布“强迫教育法令”—最早的义务教育。1986年,中国颁布“义务教育法”。
教育民主化是指全体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表现为教育的普及化、追求教育的相对自由、教育内部的民主化和教育成为社会民主化的一个重要阵地。
《普通教育学》强调的传统教育“三中心”:教师的中心地位,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教材的中心地位。(我国“五四”前受其影响巨大)
凯洛夫1939年出版的《教育学》对我国影响巨大。该书主要吸收了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系统总结了苏联二三十年代的教育经验,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布卢姆(美国)---“教育目标的分类系统”、“掌握学习”理论。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
学科基本结构:构成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基本法则等,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与规律性。
常用的教育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文献法、调查法、实验法、比较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1、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2、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3、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①一个国家的教育制度是这个国家政治制度的具体体现,在行政机构和管理权限上几乎完全相对应;
②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制度改革的方向。
4、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小结: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的关系式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决定着教育的性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作用是有限度的,表现为政治不能违背教育自身的发展规律,更不能以政治代替教育。
学校的政治局势常常是社会政治的晴雨表。
二、生产力和教育的相互作用表现在:生产力发展的已有水平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可能,社会生产力的未来发展对教育提出了需求;教育总是建立在已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又为明日的生产力发展创造条件。
但根本性质是:生产活动决定教育活动。
三、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即普及)的手段;
3.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
第七、八章 教学(上下)
布鲁纳(美国)---发现教学法(learning by discovery)斯金纳(美国)---程序教学 瓦·根舍因(德国)---范例教学 卢扎诺夫(保加利亚)---暗示教学
教学:在教育目的规范下,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二、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三、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意义:1.教学是社会经验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
任务: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4.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教学与智育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属学校工作;智育是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属教育内容,智育主要通过教学来实现。教学过程(案例分析):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良好品德、发展个性的过程。
是一种认识过程,但有其特殊性(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交往性)。教学原则: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对教学过程规律的认识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 中学教学原则(案例分析):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启发性原则(论述、简答):
定义: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主动性;2.设疑,启发学生独立思考;3.让学生动手,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教学方法:为了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教学方法的改革:
发现教学:环节---提出问题,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验证假设,得出原理或概念。特点---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学生处于主导地位,以独立探究为主。程序教学:目的明确,有利于强化学习动机,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人际交往也较少,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
范例教学:由个及类再到规律直至获得经验实施教学,重视基础,利于迁移,但随着知识更新频率加快,选择范例教材难度加大。
暗示教学:有利于学生在愉快的情绪体验中学习,但对教师素质要求高,需有一定的医学和心理学知识,准备繁琐,对环境要求高。备课(案例分析):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钻研教材:研究课程标准、研读教材(弄懂、吃透、内化)制定教学方案:学期、课题(单元)、课时教学方案(又称课案)
【课案内容:班级、学科名称、授课时间、课题、教学目的、课型、主要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内容具体安排、教学方法运用、时间分配等)、教学反思。】 上课
课型: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任务划分)讲授课、演示课(演示实验或放映录像)、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采用的主要方法)试题类型:供答型(简答式和陈述式)和选答型(是非题、选择题和组配式)。测验的效度: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要测量的属性或特点的程度。学业成绩检查的测验应围绕双基展开。信度:即可靠度。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获得的结果的一致性程度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教学组织形式: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和道尔顿制。
班级授课制: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一定数量的年龄相仿、水平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级,由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教学进度进行分科教学的组织形式。
分组教学制:外部分组--打破传统班级(跨学科能力分组/学科能力分组)和内部分组--不变传统班级(分组、测验、合并、再分组)。
主要优缺点:有利于因材施教,但困难也有:1.科学全面客观的鉴别学生的能力很困难;2.对学生个性健康发展产生负面影响;3.分组教学问题上学校、老师、家长难以达成一致;4.学生处于心智成长变化中,分组必须经常变化,给教学管理带来难度。
设计教学法---美国教育家杜威首创,其学生克伯屈(设计教学之父)改进并大力推广。强调以活动课程代替学科课程,获得对知识的整体认知,但忽视系统知识,实施过程困难诸多,难以落实。
道尔顿制:帕克赫斯特1920年首创,废除讲授制,改为以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学为主。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但过分强调个性差异,易造成教学上的放任自流。
教学策略:在教学目标确定以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形成的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分为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
第九章 德育
德育: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运用德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道德等方面施加积极影响的教育活动。形式上分:家庭德育、学校德育、社会德育。
内容上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初高中德育目标(注意对照):思想政治方面、个性心理素质和能力方面、道德行为方面。德育过程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和方法四个相互制约的因素构成。
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德育过程中最普遍的矛盾,也是决定德育过程本质的特殊矛盾。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1.导向性原则;
要求:与马列主义等相结合,与现实性相结合,符合德育总目标。2.正面教育原则;
要求:坚持正面说理,树立先进典型。3.知行统一原则;
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论述); 5.因材施教原则;
14、西方现代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重视教育立法,强调依法治教。
15、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16、普通教育学包括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两大任务。
17、《礼记》中的《学记》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18、亚里士多德第一次提出教育的两种不同性质<即分别服务于社会和个人的闲暇生活>。
19、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0、夸美纽斯在1632年写成、1957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专著。
21、赫尔巴特在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22、杨贤江化名李浩吾于1930年出版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二
23、政治经济制度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24、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对文化的保存、传递、交流、融合、创造、更新等。
25、个体身心发展水平主要受到遗传素质、成熟机制、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
26、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27、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具有指导意义。
28、教育目的的实现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29、生产力是制约教育目的的最终决定因素。
30、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是教育性质的集中体现。反映社会政治和社会生产的需求,体现了教育的历史性、阶级性和生产力的性质。
31、实施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2、在教育系统的诸多要素中,学生和教师是其中最基本的要素。
33、受教育权是学生应该享有的最主要的权利。
34、教书育人是教师的专业工作,是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根本标志。
35、师生关系是教育过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际关系。
36、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广义定义)
37、隐性课程由贾克森于1968年在《教室的生活》一书中首次提出。
38、社会、知识、儿童是影响、制约课程的关键因素。
39、学科专家的建议是课程目标的最主要的依据之一。40、课程标准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说明部分和本文部分。
41、教师是课程实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核心。
42、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教育系统中居于中心地位。
43、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力。
44、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是衡量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
45、赫尔巴特首次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观点。
46、教学工作是围绕上课这个中心,由多种因素和多个环节组成的复杂系统。
47、测验能否准确考查评定学生的学业成绩,取决于测验的效度、信度、难度和区分度。
4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的《大教学论》最早对班级授课制从理论上加以整理与论证。
49、在我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率先采用班级授课,1903年《癸卯学制》以法令的形式确定下来。
50、德育是培养学生特定的政治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
51、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借助于德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施教传道和受教修养的
答: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人力与时间、财力与物力);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第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第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1、传统的学校教育和网络教育的区别? 答:传统的学校教育:“金字塔形”的等级教育,优劣标准依据“筛选制度”,严格的“年龄阶段教育”,存在时空限制。
网络教育:“平等的”开放式教育,“兴趣选择”,“无年龄段教育”,跨时空教育。
12、文化对教育的作用?
答:第一,社会文化发展提高了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和完善;第二,社会文化发展促使学校与社会联系加强;第三,社会文化发展促进教学内容的质量和结构的变化;第四,文化发展影响教育方法、手段和组织形式的变革。
13、学生文化的成因?
答: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同伴群体的影响,师生的交互作用,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社区的影响。三
1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答:第一,不均衡性;第二,顺序性;第三,阶段性;第四,个别差异性;第五,互补性。
15、遗传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地位?
答:1.遗传素质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各种可能性。
2.其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夸大。
16、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
答:第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第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第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第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17、教育是如何实现对人的地位提升的基本功能的?
答:具体反映在四个方面。对人价值的发现,对人潜能的发掘,对人力量的发挥和对人个性的发展。四
18、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
答:一,其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应体现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19、美育的任务?
答:一,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二,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好审美情趣;三,发展学生创造美的能力。20、学生的义务?
答: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二、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三、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四、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1、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1121314-
第四篇: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简答题
简答: 1.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第一,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活动.第二,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森严的等级性.第三,学校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确的保守性.第四,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第五,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第六,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但尚未形成自己的体系.2.现代教育的特点? 第一,现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生产性 第二,现代教育逐步走上了大众化道路 第三,现代教育内容日益科学化
第四,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第五,现代教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3.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4.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第一,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第二,理论导向上的冲突与融合 第三,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第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的享受权 第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 第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第四,教育相对于政治经济制度 6.简述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宣传思想,形成舆论.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7.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第一,生产的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 第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 第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第一,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 第二,宣传思想,形成舆论 第三,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9.简述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表现?
第一,教育不能无视生产力发展提供的条件而盲目发展,生产力发展提供的物质条件决定着教育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第二,教育也不能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而加速或滞后发展,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需要;
第三,如果教育的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不相适应,需要改造的是教育而不是生产力发展水平。10.生产力如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 第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
第三,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
第四,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1.为什么说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第一,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第三,人力资本理论
12.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第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第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第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第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3.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第一,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 第二,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 第三,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4.学校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第一,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第二,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 第三,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 第四,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 15.学生文化的成因? 第一,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 第二,同伴群体的影响 第三,师生的交互作用 第四,家庭社会经济地位 第五,社区的影响
16.为什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18.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表现形式?
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非等速、非直线的特征,具体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均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19.遗传的意义是什么?
一、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二、遗传素质是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三、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忽视的 20.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一、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二、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三、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2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是什么?
一、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
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三、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
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2.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体现了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3.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片面发展
二、分析了社会化大生产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的客观需求和创造的可能条件
三、提出和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四、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 2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一、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5.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6.学生的义务?
一、受教育的义务
二、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三、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四、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
五、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7.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素养教育的基础。教师的人格特征包括: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绝对的善良。28.简述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教师职业专业化要求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29.学科课程的优缺点是什么?
优点:一是它以其严谨的逻辑结构、系统性、简约性为特点,能最大程度地保证将人类千百年来积累下来的知识有效地传递给下一代。二是它符合学校特定任务的要求,由于大多数教师都曾经接受过学科的训练,适合于教师组织教材的特长。三是按科目组织课程易于编订教材,可以使学习材料清楚地列出,并且易于评价。
缺点:一是学校在课程中逐渐形成传统之后,对纳入课程的新科目往往作出抗拒或排斥,以至于对课程改革造成障碍。二是因为重视教材的逻辑组织,课程的编制以学科为中心,只重视对成人生活的分析和准备,容易忽视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常常会把非学科的知识排除在课程之外,在进行学习时,远离学习者的现实生活,不利于学生与实际的社会生活联系,不易唤起学习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生活能力,阻碍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三是学科课程把知识切割成零碎而孤立的科目,忽视了生活是一个整体,使学习者很难理解知识在生活中的用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认识世界,也与当代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特点不相适应。四是它常常忽略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让学生在学习进程中习惯于被动的学习方式,偏重记忆而忽视理解,教师也习惯于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很少关注问题解决和知识的获得过程。30.简述制订课程的理论依据?
人本主义与社会再造主义课程论;学科中心和活动中心课程论;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对课程的影响 31.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32.课程的改革趋势?
一是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二是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三是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33.我国原有中小学课程的主要弊端?
课程管理僵化,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内容陈旧落后 34.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一是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二是课程综合化的趋势,三是稳定并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 35.教学的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36.教学进程的特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37.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8.如何处理好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与地位?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着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建立合作、发展、平等、民主的师生交往关系 39.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
第一,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还引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第二,还对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发挥着作用;第三,还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40.教学过程的结构?
教学进程划分为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41.运用教学过程应注意?
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意阶段对整体的功用 42.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4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第三,充分运用语言直观。44.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二,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第三,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第四,发扬教学民主 45.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第二,重视组织各种复习。第三,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46.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第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第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47.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 48.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第四,开发必要的校本教材。49.选择适当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主要依据?
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教学时间、设备、条件;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50.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的方法。如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二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演示法,实验法和参观法等;三是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如练习法,读书指导法等
51.最有影响力、最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哪些? 发现教学;程序教学;范例教学;暗示教学 52.选择教学方法的因素?
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学生的特点;教师本身的素质;各种教学方法本身的功能以及教学时间、设备等其他教学条件。53.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第一,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肢解知识的整体性,容易理论脱离实践 54.分组教学制的优缺点?
优点: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重视学生的个别性,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 缺点:第一,对学生能力和水平的鉴别不一定科学,却要按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发展性;第二,对学生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较大,被分到所谓快班或实验班的学生容易骄傲自满,被分到所谓慢班或普通班的学生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第三,在分组教学的问题上,家长,学生,教师与学校的意见很难达成一致;第四,由于学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为了确保学生在分组教学中能受到恰当的教育,分组就必须经常进行,情况一变就得重新分组,教育管理上比较麻烦。55.综合课的构成?
一般来说,综合课大体上由如下五个环节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56.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5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
58.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
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学生的年龄特征;时代特征和学生品德实际 59.中学德育的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60.德育规律?
包括学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61.德育原则?
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62.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坚持正面说理,疏导思想,以理服人。第二,树立先进典型,利用榜样教育引导学生进步。第三,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第四,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结合起来
63.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联系实际,讲清理论。第二,组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评价,解决实践中的德育问题。第三,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
64.贯彻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尊重,信赖,爱护学生。第二,要根据学校德育任务和学生现有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出合理的,明确具体的,序列化的德育要求。第三,把尊重爱护学生与严格要求结合起来。65.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要深入了解和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过程性和差异性。第二,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品德现实水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切忌采用成人化,一般化的做法。第三,要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德育 66.贯彻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校内各方面的教育影响要协调一致。第二,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第三,要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67.德育的途径?
我国中学德育的主要途径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68.班级管理的意义?
一是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是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三是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班集体是班级发展的高级形式,它的建立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健全的班集体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即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7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7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一是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二是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三是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7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
第五篇:2013教师资格证教育学必背简答题
古代学校教育的特点?
1)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学校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垄断,具有鲜明的阶级和等级性.3)学校的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古典人文学科和治世之术,有明确的保守性.4)教学的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教学方法主要是灌输与死记,同时也注重在实践中学.5)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6)出现专科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的萌芽.2.现代教育的特点?1)具有鲜明的生产性2)走上了大众化道路3)内容日益科学化。4)班级授课制成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5)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教育系统 3.现代教育发展的趋势?教育终身化,教育社会化,教育生产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国际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多元化.4.简述教育学研究在当代的发展趋势? 1)学科发展的分化和综合 2)理论导向的冲突与融合 3)研究方法的多元互补 5.简述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
一,政治制约着教育的领导权和享受权 二,政治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和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三,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制度 四,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 7.学校是怎样产生的?
一,生产力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物质上的准备.二,统治阶级对人才的需求,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社会条件.三,文字的产生和文化的发展,为学校的产生提供了现实条件
8.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 1)培养合格公民,造就政治人才2)宣传思想,形成舆论3)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10.生产力如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 生产力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基础性条件;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有制约作用;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内容、手段和组织形式的改革有决定作用
11.为什么说教育对生产力起促进作用? 1)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3)人力资本理论
12.简述教育对科学技术发展的作用? 第一,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的再生产 第二,教育推进科学的体制化 第三,教育具有科学研究的功能 第四,教育具有推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功能 13.简述教育对文化的作用?
1)教育是社会文化得以保存和传递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促进社会文化交流和融合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社会文化创造和更新的重要手段
14.学校文化的特征是什么?
1)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
2)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已任。4)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15.学生文化的成因?
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
16.为什么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具有能动作用。教育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性 17.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不均衡性、顺序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互补性。
19.遗传的意义是什么?
1)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遗传在人的发展中作用是不能忽视 20.简述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1)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21.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是什么?
一、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作出社会性规范。
二、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三、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四、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
22.制定教育目的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一、教育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二、教育目的必须体现人们的教育理想;
三、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建立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
24.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3)培养现代人的品质 25.学生的本质属性? 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 学生是身心发展最迅速的人;
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6.学生的义务?
受教育的义务;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27.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坚韧不拔的毅力,广泛的兴趣,绝对的善良。28.简述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良好的道德修养。
31.简述课程实施的过程结构? 安排课程表,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选择并确定教学模式,规划教学单元和课时,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 32.课程的改革趋势?
一是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二是课程内容日趋综合化,三是课程形式日趋多样化 34.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趋势? 1)课程体系三级管理的趋势,2)课程综合化的趋势,3)加强基础教育的趋势 35.教学的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36.教学进程的特点?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37.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
38.如何处理好师生在教学中的关系与地位?
1、教师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主导者的作用;
2、学生处于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能动性;
3、建立合作、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39.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主要体现?1)教师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2)培养学生良好学习方式与学习态度;3)影响着学生的个体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40.教学过程的结构?
分为五个阶段:激发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和检查知识 42.我国中学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理论联系实际 4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根据具体情况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方法;直观与讲解相结合;充分运用语言直观。44.贯彻启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1)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3)让学生动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主
45.贯彻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重视复习;在运用知识中巩固
46.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第二,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第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7.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针对学生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第二,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地发展
48.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引导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要注重联系实际。第二,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
52.选择教学方法的因素?
1、教学的具体目的和任务要求;
2、课程的性质和教材的特点;
3、学生的特点;
4、教师本身的素质;
53.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优点:第一,有利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第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三,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缺点:不利于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容易改变知识的整体性,容易理论脱离实践 54.分组教学制的优缺点?
优点:较好地照顾个别差异;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55.综合课的构成?
五个环节构成:组织教学,检查复习,掌握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布置课外作业 56.德育的意义?
德育是社义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 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条件和保证 57.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据? 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 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59.中学德育的内容? 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60.德育规律? 1)知、情、意、行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的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61.德育原则?导向性原则;正面教育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因材施教原则
62.正面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1)以理服人 2)树立先进典型 3)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处罚为辅4)正面教育要与纪律约束相结合。63.贯彻知行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1)联系实际。2)组织实践活动。3)教育学生要言行一致,知行统一。65.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本要求? 1)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承认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差异性。2)要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品德现实水平进行教育3)要从学生的实际思想状况出发。67.德育的途径?
主要途径有: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共青团和学生会组织的活动;课外校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
68.班级管理的意义?
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力,学会自治自理 69.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四个基本特征:明确的共同目标;一定的组织结构;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70.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71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的机制? 一是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二是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三是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72.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
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