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针对盘点2009年高考宁夏卷语文作文
HR Planning System Integration and Upgrading Research of
A Suzhou Institution
盘点2009年高考宁夏卷语文作文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张萍
一、对作文命题的分析
今年的宁夏卷作文延续了去年材料作文的模式,有现实的针对性,但降低了审题难度。材料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街头行乞的一个场景,叙写了围绕一个乞讨者的行为,几个高中生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一种认为应该行善,另一种认为,现代社会诚信缺失,有人在行善时“误入不诚信的圈套”。最后,这几个高中生达成了共识,不论是真是假,我们都该有所行动。
在材料作文中,一般可从不同人物、不同原因、不同情感等方面确定立意角度。这则材料也是如此。比如:从小周小孙的言行可归纳出,不能因为有人行骗就放弃善行;从小钱小李的态度可归纳出,不能因盲目行善而亵渎善良;从行乞的女孩角度可归纳出,莫让金钱蒙蔽了双眼;从小吴的角度可归纳出,即使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人心不古的的现象,但我们还是要坚守内心的善念,并付诸行动。应该说这几个角度都是符合题意的,但是,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也就是中心立意,也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那么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到底是什么呢?仔细阅读材料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否该行善只是这则材料的表象,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就可看出行善与否的现象折射出的实际上是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而导致的人们对行善等道德行为践行与否的选择困境。因此,不能因为整个社会诚信缺失就放弃自己的善行或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就应该是最佳立意了。
今年的材料作文优点是:贴近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路,能引导学生不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必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而且审题难度不大,学生有话可说。缺点是:限制有点死了,学生只能围绕诚信、善良或二者的关系进行写作,
第二篇:作文复习参考盘点2009年高考宁夏卷语文(范文)
民族神话 鸿蒙未辟 宇宙洪荒 亿万斯年 四极不张
盘点2009年高考宁夏卷语文作文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
张萍
一、对作文命题的分析
今年的宁夏卷作文延续了去年材料作文的模式,有现实的针对性,但降低了审题难度。材料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街头行乞的一个场景,叙写了围绕一个乞讨者的行为,几个高中生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一种认为应该行善,另一种认为,现代社会诚信缺失,有人在行善时“误入不诚信的圈套”。最后,这几个高中生达成了共识,不论是真是假,我们都该有所行动。
在材料作文中,一般可从不同人物、不同原因、不同情感等方面确定立意角度。这则材料也是如此。比如:从小周小孙的言行可归纳出,不能因为有人行骗就放弃善行;从小钱小李的态度可归纳出,不能因盲目行善而亵渎善良;从行乞的女孩角度可归纳出,莫让金钱蒙蔽了双眼;从小吴的角度可归纳出,即使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人心不古的的现象,但我们还是要坚守内心的善念,并付诸行动。应该说这几个角度都是符合题意的,但是,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也就是中心立意,也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那么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到底是什么呢?仔细阅读材料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否该行善只是这则材料的表象,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就可看出行善与否的现象折射出的实际上是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而导致的人们对行善等道德行为践行与否的选择困境。因此,不能因为整个社会诚信缺失就放弃自己的善行或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就应该是最佳立意了。
今年的材料作文优点是:贴近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路,能引导学生不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必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而且审题难度不大,学生有话可说。缺点是:限制有点死了,学生只能围绕诚信、善良或二者的关系进行写作,尤其是关于诚信的内容容易使学生联想到2001年的高考作文关于诚信的话题,从而限制了思维,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考生作文情况分析
在审题立意上,大多数考生都能扣住材料,围绕诚信、善良或二者的关系确立中心来写作,其中一部分考生能找准最佳立意写出了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佳作,但也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考生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单纯写诚信、1 信任或善良、爱心、奉献、坚持自我等,由于审题欠准确而影响了分数。至于干脆置材料于不顾,另起炉灶的试卷今年不多。
值得欣慰的是大多数考生都能旗帜鲜明的表明要勇于做好事,做善事,做诚实守信的人,另外有相当部分的作文以批判的视角剖析了当前社会各种不善良、不诚信的行为形成的原因,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作文不仅表明了这些考生良好的价值取向,也表明了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养成了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是语文教学值得肯定的进步。
在内容上,大多数考生都展现出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如他们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所举的论据里,涉及到的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古人,有丛飞、雷锋、温总理、抗震救灾中的英雄、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等今人,也有苏格拉底、柏拉图、林肯、甘地、海伦·凯勒等世界名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所举的实例,不仅涉及到书本上的,更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如汶川地震,金融危机,冰冻灾害,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等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和事件,表现出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学生除了在论证过程中明确强调行善的社会和个人意义之外,还通过标题鲜明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如《将行善进行到底》《善举无界》《以诚信为本》《为善良开一扇窗户》《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善良》《守望心灵的家园——诚信》《我善良,我快乐》《释放人性的光辉——善良》《让爱心插上诚信的翅膀》《不要斑驳了善意的心墙》《为善良撑起一把“诚信伞”》《让诚信为善良铺路》等等,有不少考生的作文中表现出了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出众的语言表现力,有不少精彩片段不时呈现出来,如:
‚放善良一条生路,是在浮华背后的一种恳求,是对最原始爱的一种坚守,是值得守望的心灵的财富,是那书中所呈现的古之大同。‛
‚如果渴望温暖,就不要用冷漠筑起一座城,不论何时,心里都不能有墙壁,用最真实的心去感知世界的美好,让爱生根发芽‛‚不能因为别人低劣的人格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追求‛ ——《放善良一条生路》 ‚诚信与善良本是一家,为何要将其置于对立面?倘若世人都能秉持本性,做最好的自己,我想就不会有人怀疑行善……‛
‚如何非要待到一切渐行渐远之时,才会有觉悟?心是自己的,为何一定追求所谓公平,或许有天你的善良奉献给了欺骗你的人,但那又何妨……‛
‚善良永远是一张储蓄卡,只是当给予他人善良之时,收回的是无尽的心灵的坦荡与希望,而诚信也将是这回报中最重的筹码。‛
‚别人的眼光,别人的做法并不重要,毕竟一个人在付出之时并非为了回报,何不坦荡做自己,行自己之善,诚信做人,无论他人是否把这两样宝物作为最珍贵的东西,只要我们心中坦然,有何妨?‛
——《诚信?善良?还是二者得兼?》 ‚在不诚信的大风之下,我要扬起自己善良的风帆,风虽来,帆不动,船直行,让我勇敢的喊出‘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扬帆自在行’。
——《他人非风我非帆》
在表达方式上,绝大多数考生选择了议论文,今年的一、二类卷也大多出自这一文体。其次是记叙文,散文,这两类文体得分情况差异很大,少数作文以独到的见解、新颖而合乎情理的构思、含蓄而真挚的情感、生动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丰富而多变的表现手法获得高分,但大多数作文表现平平。
三.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
这次高考作文所反映出的问题也同样突出,需要引起一线语文教师及学生的持续关注。
1、语言训练极端化现象比较严重。不少作文的内容显示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 行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突出的表现是考生的作文中较为多见的不恰当的,不合情理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如不管什么文体,总是先用一串排比句,这些排比句如果的确写得好自然会有其效果,但问题是很多有明显的做作、临时将就、语义不通的毛病,所以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反而影响了作文给人的整体感觉。此外,不分文体的滥用“题记”“后记”等现象也比较突出。
2、思想苍白、内容贫乏、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所占比例有上升之势,需要引 起老师们的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在提升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情怀。
3、文体意识不强。不少学生写的议论文又像记叙文,又像散文,这种情况一 方面可能是受网络作品和一些休闲类杂志作品的影响,另一方面大概是日常训练中教师对文体意识的强调不够。这种四不像的文体不但不利于学生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会使一些比较好的思路或者无法说清,或者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3、错别字。难字写错情有可原,但一些常用字也频频出错,这表明日常教学中对字音字形这一最基本的语文知识的重视还不够。
四、对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考
今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1、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
2、命题或半命题作文。
3、开放性作文。
不论形式如何,总之越来越趋向于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同时鼓励学生多元化的思考问题,创造性的展示写作能力。如:北京卷的根据《隐形的翅膀》的四句歌词任选一句写作,浙江卷的从 3 《绿叶对根的情谊》歌词中任选一句写作,江苏卷的以“品味时尚”为题作文等等,都体现了这一命题思路。而今年的宁夏卷作文在这一方面却把考生的思维限制的过死,为此,作文组也向招办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向高考命题组提议,在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时,还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进一步地降低审题难度,给考生更多的能自由展示写作才能的空间。
第三篇:历年高考20092009年高考宁夏卷语文作文
。
..。..盘点2009年高考宁夏卷语文作文
银川唐徕回民中学张萍
一、对作文命题的分析
今年的宁夏卷作文延续了去年材料作文的模式,有现实的针对性,但降低了审题难度。材料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街头行乞的一个场景,叙写了围绕一个乞讨者的行为,几个高中生不同的观点和做法。一种认为应该行善,另一种认为,现代社会诚信缺失,有人在行善时“误入不诚信的圈套”。最后,这几个高中生达成了共识,不论是真是假,我们都该有所行动。
在材料作文中,一般可从不同人物、不同原因、不同情感等方面确定立意角度。这则材料也是如此。比如:从小周小孙的言行可归纳出,不能因为有人行骗就放弃善行;从小钱小李的态度可归纳出,不能因盲目行善而亵渎善良;从行乞的女孩角度可归纳出,莫让金钱蒙蔽了双眼;从小吴的角度可归纳出,即使当今社会确实存在人心不古的的现象,但我们还是要坚守内心的善念,并付诸行动。应该说这几个角度都是符合题意的,但是,多角度立意中往往有个最佳立意,也就是中心立意,也最符合命题者的意图。那么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到底是什么呢?仔细阅读材料我们会发现,其实是否该行善只是这则材料的表象,透过现象深入到本质,就可看出行善与否的现象折射出的实际上是社会诚信的普遍缺失而导致的人们对行善等道德行为践行与否的选择困境。因此,不能因为整个社会诚信缺失就放弃自己的善行或降低自己的道德标准就应该是最佳立意了。
今年的材料作文优点是:贴近生活,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思路,能引导学生不再能“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而必须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而且审题难度不大,学生有话可说。缺点是:限制有点死了,学生只能围绕诚信、善良或二者的关系进行写作,尤其是关于诚信的内容容易使学生联想到2001年的高考作文关于诚信的话题,从而限制了思维,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正常发挥。
二、考生作文情况分析
在审题立意上,大多数考生都能扣住材料,围绕诚信、善良或二者的关系确立中心来写作,其中一部分考生能找准最佳立意写出了立意高远,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佳作,但也有百分之二、三十的考生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单纯写诚信、信任或善良、爱心、奉献、坚持自我等,由于审题欠准确而影响了分数。至于干 1
脆置材料于不顾,另起炉灶的试卷今年不多。
值得欣慰的是大多数考生都能旗帜鲜明的表明要勇于做好事,做善事,做诚实守信的人,另外有相当部分的作文以批判的视角剖析了当前社会各种不善良、不诚信的行为形成的原因,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这些作文不仅表明了这些考生良好的价值取向,也表明了他们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已经养成了勤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这是语文教学值得肯定的进步。
在内容上,大多数考生都展现出了较为丰富的知识储备,如他们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所举的论据里,涉及到的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等古人,有丛飞、雷锋、温总理、抗震救灾中的英雄、感动中国的杰出人物等今人,也有苏格拉底、柏拉图、林肯、甘地、海伦·凯勒等世界名人。更难能可贵的是,学生所举的实例,不仅涉及到书本上的,更有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如汶川地震,金融危机,冰冻灾害,八荣八耻,和谐社会等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和事件,表现出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学生除了在论证过程中明确强调行善的社会和个人意义之外,还通过标题鲜明直接地表明了自己的观点,如《将行善进行到底》《善举无界》《以诚信为本》《为善良开一扇窗户》《拿什么拯救你——我的善良》《守望心灵的家园——诚信》《我善良,我快乐》《释放人性的光辉——善良》《让爱心插上诚信的翅膀》《不要斑驳了善意的心墙》《为善良撑起一把“诚信伞”》《让诚信为善良铺路》等等,有不少考生的作文中表现出了他们对社会,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出众的语言表现力,有不少精彩片段不时呈现出来,如:
‚放善良一条生路,是在浮华背后的一种恳求,是对最原始爱的一种坚守,是值得守望的心灵的财富,是那书中所呈现的古之大同。‛
‚如果渴望温暖,就不要用冷漠筑起一座城,不论何时,心里都不能有墙壁,用最真实的心去感知世界的美好,让爱生根发芽‛‚不能因为别人低劣的人格而放弃自己的价值追求‛——《放善良一条生路》 ‚诚信与善良本是一家,为何要将其置于对立面?倘若世人都能秉持本性,做最好的自己,我想就不会有人怀疑行善……‛
‚如何非要待到一切渐行渐远之时,才会有觉悟?心是自己的,为何一定追求所谓公平,或许有天你的善良奉献给了欺骗你的人,但那又何妨……‛
‚善良永远是一张储蓄卡,只是当给予他人善良之时,收回的是无尽的心灵的坦荡与希望,而诚信也将是这回报中最重的筹码。‛
‚别人的眼光,别人的做法并不重要,毕竟一个人在付出之时并非为了回报,何不坦荡做自己,行自己之善,诚信做人,无论他人是否把这两样宝物作为最珍贵的东西,只要我们心中坦然,有何妨?‛
——《诚信?善良?还是二者得兼?》
2‚在不诚信的大风之下,我要扬起自己善良的风帆,风虽来,帆不动,船直行,让我勇敢的喊出‘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扬帆自在行’。
——《他人非风我非帆》
在表达方式上,绝大多数考生选择了议论文,今年的一、二类卷也大多出自这一文体。其次是记叙文,散文,这两类文体得分情况差异很大,少数作文以独到的见解、新颖而合乎情理的构思、含蓄而真挚的情感、生动而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丰富而多变的表现手法获得高分,但大多数作文表现平平。
三.考生作文失分的主要原因
这次高考作文所反映出的问题也同样突出,持续关注。
1、语言训练极端化现象比较严重。
行语言能力训练的过程中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文中较为多见的不恰当的,不合情理的修辞手法的运用。
先用一串排比句,这些排比句如果的确写得好自然会有其效果,明显的做作、临时将就、语义不通的毛病,所以不但没有好的效果,反而影响了作文给人的整体感觉。此外,不分文体的滥用“题记”
出。
2、思想苍白、内容贫乏、缺乏真情实感的作文所占比例有上升之势,起老师们的重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强引导学生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在提升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文情怀。
3、文体意识不强。不少学生写的议论文又像记叙文,方面可能是受网络作品和一些休闲类杂志作品的影响,中教师对文体意识的强调不够。这种四不像的文体不但不利于学生有效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会使一些比较好的思路或者无法说清,或者陷入自相矛盾之中。
3、错别字。难字写错情有可原,但一些常用字也频频出错,这表明日常教学中对字音字形这一最基本的语文知识的重视还不够。
四、对今后高考作文命题的思考
今年全国各省市高考作文大致可分为三类:
题或半命题作文。
3、开放性作文。
不论形式如何,总之越来越趋向于在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同时鼓励学生多元化的思考问题,能力。如:北京卷的根据《隐形的翅膀》的四句歌词任选一句写作,浙江卷的从《绿叶对根的情谊》歌词中任选一句写作,江苏卷的以“品味时尚”为题作文等 需要引起一线语文教师及学生的突出的表现是考生的作如不管什么文体,但问题是很多有“后记”等现象也比较突还要注重培养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又像散文,另一方面大概是日常训练
1、材料作文或话题作文。创造性的展示写作3总是
2、命引导不少作文的内容显示出教师在引导学生进需要引这种情况一
等,都体现了这一命题思路。而今年的宁夏卷作文在这一方面却把考生的思维限制的过死,为此,作文组也向招办提出了建议,希望他们能向高考命题组提议,在今后的高考作文命题时,还要进一步开阔视野,打开思路;进一步地降低审题难度,给考生更多的能自由展示写作才能的空间。
第四篇:2007年高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宁夏卷)
高考语文试题每周练之六十八
(2007海南、宁夏卷卷语文试题)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在不断有人提问,为什么在我们这个堪称伟大的时代里却出不了伟大的作家?对此我的想法是,现在是一个无权威的、趣味分散的时代,一个作家很难得到全民集中的认可。事实上,要成为一位大家公认的伟大作家,需要时间的考验,甚至包括几代人的阅读和筛选。而且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消费与享受往往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以至那种具有巨大原创力的作品很难产生。当然,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出了这些外在的方面,也有作家自身主体弱化的问题。比如市场需求之多与作家生活经验不足的矛盾、市场要求产出快与文学创作本身求慢求精的矛盾等等。而这当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与无力,无疑是当下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缺失。
所谓正面精神价值,指的就是那种引向善、呼唤爱、争取光明、辨明是非,正面造就人的能力。这种价值在文学作品中的体现,与作家对民族的精神资源的利用密切相关。我们民族的精神资源很丰富,但是也还需要作必要的整合和转化,才能化为作家内心深处的信仰,运用到创作中去。还有一些作家表现出‚去资源化‛的倾向,他们不知如何利用资源,索性不作任何整合与转化,以为只要敢于批判和暴露,就会写出最深刻的作品。但如果都是暴力、血腥,就让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而真正深刻的作品不仅要能揭露和批判,还要有正面塑造人的灵魂的能力。还有另外一种主体精神弱化的现象,很多作品没完没了地写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缺少一种人文关怀。作家的责任是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真正找到生命的价值所在。当他们丧失了对生活的敏感和疼痛感,把创作变成了制作,批量化地生产的时候,文学就不会有什么真正的生命了。
老舍先生曾将长篇小说《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篇幅几近短篇,却也创造了了中国现代文学中公认的经典。他幽默地说:‚我在经济上吃了亏,在艺术上占了便宜。‛如果今天的作家都肯下这种苦功,那么消费的时代再汹汹然,我们仍然可以对震撼人的好作品的出现满怀期望。
1.从原文看,下列不属于‚当代中国缺少伟大的作家‛外在原因的一项是()
A.现在是一个缺乏权威的时代,也是一个受众趣味分散的时代。
B.要成为一个伟大的作家,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得到普遍的公认。
C.在今天,消费与享受往往会消磨作家敏锐的洞察力和浪漫的激情。
D.作家对生活的体验还不够,同时文学创作本身的规律是求慢求精。
2.从原文看,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我们的民族精神资源很丰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保持原貌并移植到创作中。
B.所谓‚去资源化‛,就是作品只有批判和揭露,而没有充分利用盛会生活的资源。
C.充斥暴力和血腥的文学作品使人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正面精神价值缺失的结果。
D.作品中有油盐酱醋和一地鸡毛这样的描写,表明作家没有担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匮乏或无力,是当代中国文学创作中最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
B.是否善于利用我们民族丰富的精神资源,决定了作家作品中正面精神价值的能否体现。
C.要保持文学生命,作家就应该对生活具有敏感和疼痛感,坚持把叙事从趣味推向存在。
D.老舍把《大明湖》浓缩成《月牙儿》,说明下苦功夫创作,才能出现震撼人心的好作品。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韦丹字文明,京兆万年人。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顺宗为太子,以殿中侍御史召为舍人。新罗国君死,诏拜侍封郎中往吊。故事,使外国,赐州县十官,卖以取费。丹曰:‚使外国,不足于资,宜上请,安有贸官受钱?‛即具疏所宜费,帝命有司与之。还为容州刺史。教民耕织,止惰游,兴学校,民贫自鬻者,赎归之,禁吏不得掠为隶。始城州,周十三里,屯田二十四所,教种茶、麦,仁化大行。以谏议大夫召,有直名。刘辟反,议者欲释不诛,丹上疏,以为‚孝文世,法废人慢,当济以威,今不诛辟,则可使者惟两京耳‛。宪宗褒美。乃拜晋慈隰州观察使,封武阳郡公。阅岁,自陈所治三州,非要害地,不足张职,为国家费,不如属之河东,帝从之。徙为江南西道观察使。丹计口受俸,委余于官,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始,民不知为瓦屋,草茨竹椽,久燥则戛而焚。丹召工教为陶,聚材于场,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人能为屋者,受材瓦于官,免半赋,徐取其偿;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身往劝督。有吏主仓十年,丹覆其粮,亡三千斛,丹曰:‚吏岂自费邪?‛籍其家,尽得文记,乃权吏所夺。召诸吏曰:‚若恃权取于仓,罪也,与若期一月还之。‛皆顿首谢,及期无敢违。有卒违令当死,释不诛,去,上书告丹不法,诏丹解官待辨。会卒,年五十八。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大和中,裴谊观察江西,上言为丹立祠堂,刻石纪功,不报。宣宗读《元和实录》,见丹政事卓然,它日与宰相语:‚元和时治民孰第一?‛周墀对曰:‚臣尝守江西,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殁四十年,老幼思之不忘。‛ 乃诏观察使上丹功状,命刻功于碑。
(节选自《新唐书•韦丹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早孤,从外祖颜真卿学孤:幼年丧父家B.始城州,周十三里城:构筑城.
墙
C.法废人慢,当济以威济:渡过难关D.与若期一月还之期:约定时.
间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韦丹‚助民安居‛的一组是()(3分)
①民贫自鬻者,赎归之②教种茶、麦,仁化大行③罢八州冗食者,收其财④度其费为估,不取赢利⑤免半赋,徐取其偿⑥韦丹有大功,德被八州
A.①③⑤B.①④⑥C.②③⑥D.②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丹为人率直,敢于发表不同意见。旧例规定,凡出使外国,朝廷赐下州县官员名额,卖出后充作资费,韦丹认为费用应有朝廷支付,不可卖官求钱。
B.韦丹认为法令废弛会导致人们对它的轻视,因而主张严惩谋反的刘辟;对所治三州,认为并非要害之地,不必多花费国家钱财,不如划归河东管辖。
C.韦丹对贪污现象仔细核查,责之甚严。仓库主管十年间侵吞粮食三千斛,韦丹抄没其家,查得实据,下令一月之内如数补还,保住国家财产不受损失。
D.韦丹去世之后,裴谊建议为他设立祠堂,刻石记功,当朝宰相也认为他的功德使江西老幼思之不忘。皇上于是下令观察使上报韦丹的功绩并刻碑表彰。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逃未复者,官为为之。贫不能者,畀以财;
(2)验卒所告,皆不实,丹治状愈明。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8.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9.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四题任选三题)(6分)
(1)覆杯水于坳堂之上。臵杯焉则胶。(庄子《逍遥游》
(2)连峰去天不盈尺。飞湍瀑流争喧虺。(李白《蜀道难》)
(3)俄顷风定云墨色。,骄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老夫聊发少年狂,、右擎苍。锦帽貂裘。(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考生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标号涂黑。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林冲见差拨
只说公人将林冲送到沧州牢城营内来,营内收管林冲,发在单身房里听候点视。却有一般的罪人,都来看觑他,对林冲说道:‚此间管营,差拨,都十分害人,只是要诈人钱物。若有人情钱物送与他时,便觑的你好;若是无钱,将你撇在土牢里,求生不生,求死不死。若得了人情,入门便不打你一百杀威棒,只说有病,把来寄下;若不得人情时,这一百棒打得个七死八活。‛林冲道:‚众兄长如此指教,且如要使钱,把多少与他?‛众人道:‚若要使得好时,管营把五两银子与他,差拨也得五两银子送他,十分好了。‛
正说之间,只见差拨过来问道:‚那个是新来的配军?‛林冲见问,向前答应道:‚小人便是。‛那差拨不见他把钱出来,变了面皮,指着林冲便骂道!‚你这个贼配军!见我如何不下拜,却来唱喏!你这厮可知在东京做出事来!见我还是大刺刺的!我看这贼配军满脸都是饿纹,一世也不发迹!打不死,拷不杀顽囚!你这把贼骨头,好歹落在我手里,教你粉骨碎身!少间叫你便见功效!‛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那里敢抬头应答。众人见骂,各自散了。
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差拨哥哥,些小薄礼,休言轻微。‛差拨看了道:‚你教我送与管营和俺的,都在里面?‛
林冲道:‚只是送与差拨哥哥的;另有十两银子,就烦差拨哥哥送与管营。‛差拨见了,看着林冲笑道:‚林教头,我也闻你的好名字。端的是个好男子!想是高太尉陷害你了。虽然目下暂时受苦,久后必然发迹。据你的大名,这表人物,必不是等闲之人,久后必做大官!‛林冲笑道:‚总赖顾。‛差拨道:‚你只管放心。‛又取出柴大官人的书礼,说道:‚相烦老哥将这两封书下一下。‛差拨道:‚即有柴大官人的书,烦恼做甚?这一封
书直一锭金子。我一面与你下书。少间管营来点你,要打一百杀威棒时,你便只说你‘一路有病,未曾痊可’。我自来与你支吾,要瞒生人的眼目。‛林冲道:‚多谢指教。‛差拨拿了银子并书,离了单身房,自去了。林冲叹口气道:‚‚有钱可以通神,‛此语不差!端的有这般的苦处!‛
原来差拨落了五两银子,只将五两银子并书来见管营,备说林冲是个好汉,柴大官人有书相荐在此呈上,本是高太尉陷害配他到此,又无十分大事。管营道,‚况是柴大官人有书,必须要看顾他。‛便教唤林冲来见。
且说林冲正在单身房里闷坐,只见牌头叫道:‚管营在厅上叫唤新到罪人林冲来点名。‛林冲听得唤,来到厅前。管营道:‚你是新到犯人,太祖武德皇帝留下旧制∶新入配军须吃一百杀威棒。左右与我驮起来。‛林冲道:‚小人于路感冒风寒,未曾痊可,告寄打。‛牌头道:‚这人见今有病,乞赐怜恕。‛管营道:‚果是这人症候在身,权且寄下,待病痊可却打。‛差拨道:‚见天王堂看守的,多时满了,可教林冲去替换他。‛就厅上押了帖文,差拨领了林冲,单身房里取了行李,来天王堂交替。差拨道:‚林教头,我十分周全你。‛林冲道:‚谢得照顾。‛
(选自《水浒传会评本》第八回,有删节)
1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写了林冲发配沧州、初入劳营的一段情节,作者将笔墨集中在林冲见差拨的细节描写上。
B.由于被高太尉陷害,林冲一进劳营就得到了‚一般的罪人‛的同情和关照,却遭到差拨的辱骂和恐吓。
C.差拨一见林冲就破口大骂,是因为林冲只是唱喏,没有及早把柴大官人给管营等的书礼拿出来。
D.小说通过对管营、差拨、牌头等人相互勾结欺压犯人的具体描写,形象的反映了牢营的黑暗现实。E.小说借‚有钱可以通神‛这句话,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世态人情,也表达了林冲的感慨和无奈。
12.小说第一段写林冲刚到牢营,就有犯人介绍牢营的情况,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13.差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作者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个人物?请简要分析。(6分)
14对第三段‚林冲等他发作过了,去取五两银子,陪着笑脸告道‛这句话,明末清初文学批评家金圣叹评点道:‚虽是播出奇文,然亦实是林冲身份。‛依据小说内容,探究‚亦实是林冲身份‛指的是林冲的哪一种身份,表现的是林冲什么样的性格和心理。(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
叶圣陶在四川
1940年初夏,叶圣陶来到成都,在四川省教育厅教育科学馆工作。他白天去办公,晚上教儿女们写写文章。常常在晚饭之后,把油灯移到桌子中央,至善、至美、至诚就凑着光亮,认真地听父亲讲解。有时候,儿女们也和父亲热烈讨论。他们每人每星期交一篇文章。叶圣陶一向主张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对儿女们的作文,他也从来不出题目,随他们写去。这也是他们一天中最感兴味的时刻。叶圣陶一边看他们的文章,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看不明白的地方,他就问孩子们:‚原来是怎么想的?到底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他问得十分仔细,简直就是严格的考试,同时也是生动活泼的考试。孩子们都乐意参加这样的考试。
但是,对于叶圣陶,到了成都以后,使他格外高兴的事,却要算和朱自清的朝夕相见了。几十年来,这两位作家亲似手足。朱自清曾写过《我所见的叶圣陶》《叶圣陶的短篇小说》等文章。1931年8月,朱自清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就是在叶圣陶鼓动下,才写出了《欧游杂记》的。朱自清在这本书的‚自序‛里,曾提到叶圣陶帮助‚设计‛、‚题字‛、‚校对‛等。叶圣陶曾写过《与佩弦》的散文,讲述他们之间的友情:
促膝谈心,随兴趣之所至,时而上天,时而入地;时而论书,时而评画;时而纵谈时局,品鉴人伦;时而剖析玄理,密诉衷曲……可谓随意之极致了。这当儿,名誉之心是没有的,利益的心是没有的,顾忌欺诳等心也都没有,只为着看出内心而说话,说其不得不说。其味甘而永,无所不领会,真可说彼此‚如见其肺肝然‛的。
现在,很难得他们同处一地,又在一起工作,还先后合编了《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作为中学生学习国文的课外读物,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出版。
为了浇灌《中学生》这块抗战时期青年的精神家园,叶圣陶1945年9月离开成都到重庆,住在螃蟹井开明书店那个局促的小楼上。看稿编辑,和作者、读者书信联系,甚至校对都由他自己动手。他热情、认真、宽容,一心一意为作者和读者服务。来稿只要有可用之处,他就诚恳地提出修改意见。赵景深在《文心剪影》里说:‚他的复信措词谦抑,字迹圆润丰满,正显出他那谦和而又诚实的心.‛正如当年他主编《小说月报》曾精心培育了一大批后来成为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时那样。他那公而忘私的精神和工作态度,给予年轻一代的教育、鼓舞的力量是无法估量的。当时《中学生》杂志一位年轻编辑后来回忆说:‚他是实际的教育家,但不是取教训态度的老师,而是取辅导态度的顾问……他是热忱的事业家,在编辑部不是做官当老爷,而是脚踏实地、以身作则,放手让青年编辑在实践中锻炼,有合理的建议欣然采纳,对可用的稿件热诚支持,有忽略的地方及时提醒,有弄错的地方予以纠正。‛这就是真正的教育者的榜样。在他身上似乎更多的是儒家思想,从他为自己的儿女取名至善、至美、至诚可以看出,他追求的是一种多么崇高的境界。但是,他又能把握时代的潮流而有所取舍,不断前进。
(选自《叶圣陶和他的世界》第九章,有删节)
15.下列队传记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正是在叶圣陶的鼓动与热心帮助下,1931年8月朱自清才由北平动身访问欧洲,并写出了散文集《欧游杂记》。
B.列入‚四川省教育科学馆丛书‛的《精读指导举偶》和《略读指导举偶》,是叶圣陶和朱自清合编的中学生课外读本。
C.正如当年的《小说月报》那样,《中学生》这块战时青年的精神家园,也曾培育了一大批新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
D.从叶圣陶为他的儿女取名为至善、至美、至诚,我们可以看出他追求真善美、憎恶假恶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
E.本文通过描写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编《中学生》杂志等事迹,勾勒了一位可亲可敬、踏实认真的教育家形象。
16.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
17.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
18.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
第Ⅱ卷 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电话给人们带来了莫大的方便,但打电话有时并不是最好的联系方法,有些事情非得耳提面命,一边说一边比划才能真正讲清楚。
B.为了让人们体验与世界冠军比赛的感受,这家科技馆独出心裁地设臵了与冠军赛跑的模拟互动平台,引起了观众的浓厚兴趣。
C.看完电影《虎口脱险》后,大家给小王对号入座,说他就像影片中的那个有才能的音乐指挥,常常因粗心做出一些有惊无险的事。
D.在丛飞病重期间,受过他资助的人,没有一个来探望他,但他虚怀若谷,毫不介意,还劝大家不要责怪这些人,这种胸怀令人钦佩。
2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本次展览征集了近千幅家庭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家庭生活的瞬间定格,却无不刻有时代的痕迹,让人过目难忘。
B.运动员的高超技能可以通过日常的刻苦训练获得,而良好的心理素质却要通过临场的无数竞技才能练就出来。
C.在质量月活动中,他们围绕以提高产品质量为中心,进行了综合治理,尤其加强了对工艺流程、验收程序的监控。
D.为了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21.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3分)
几十年来,霍金的身体禁锢在轮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以极度残疾之身,取得极其辉煌的科学成就,成为自爱因斯坦以来引力物理学领域最大的权威。
①他执著地寻求着‚我们从何处来,我们往何处去‛的答案②震动了整个理论物理学界
③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宇宙运行的重大奥秘④思维却遨游于广袤的太空
22.仿照文中开头一句话的句式,在横线处写两个句子。要求所写句子运用比拟的修辞方法,并与开头的一句话构成排比句式,使文段语意完整。(6分)
没有大海的粗犷豪放,可以有小溪的轻盈从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向每一个人敞开胸怀,我们总能在那里找到自己的色彩,自己的价值。
23.阳光社区准备推荐董劲松为市报‚十大公德人物‛候选人,拟写了下面的推荐材料,请在横线处用赞扬的语言概括董劲松的事迹,将这则推荐材料补充完整。不超过25个字。(5分)
董劲松,男,阳光社区保洁员。由于他的辛勤工作,我社区连续5年获得区级‚卫生先进单位‛的称号。他主动帮助居民解决遇到的困难,长年义务照料3位孤寡老人。他还担任业余治安巡逻员,多次勇敢地与歹徒搏斗,5次负伤,为保护社区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巨大贡献。董劲松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们认为,‚十大公德人物‚这一称号,他应是当之无愧的。
六、写作(60分)
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法国化学博士别涅迪克做实验时,有一个烧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时找不到答案,就将烧瓶贴上标签,注明问题,保存起来。一天,他偶然看见报道说,有两辆客车相撞,司机和乘客都被挡风玻璃碎片划伤了。他立刻联想到那个烧瓶,经过化验,发现烧瓶曾经盛过硝酸纤维素已经溶液,这种溶液蒸发后留下一层无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护作用。‚如果将这种溶液用到汽车玻璃上,车里的人不是更安全吗?‚因为这个意外的发现,别涅迪克博士获得20世纪法国科学界突出贡献奖。对此,有人评论说,创造需要机遇,更需要执著地追求。也有人评论说,创造并不像我们相像的那么困难,那么崎岖,那么遥远。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第五篇: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2.(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6题)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3.(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7题)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8题)北宋前期继续设臵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臵“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
部门
5.(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9题)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0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7.(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8.(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9.(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3题)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10.(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4题)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1.(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2.(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
13.(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A)(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⑵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1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摘自《罗斯福选集》)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5分)
⑵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0分)
15.(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⑵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
1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D)(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15分)⑴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
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卷(历史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0分)
1.(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5题)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说,雅典议事会的成员由400人改为500人,每(地区)部落出50人,而在以前,每(血缘)部落则出100人。上述变化发生于()A.梭伦改革前 B.梭伦改革时期 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 D.伯利克里人首席将军期间 答案:C 考查点:克里斯提尼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题干材料中的叙述正是克利斯提尼改革时的主要内容:废除血缘部落而代之以地缘部落,并在此基础上设立500人会议,在铲除氏族贵族势力的同时扩大了民主的范围,彻底肃清了氏族制度的残余,标志着雅典由氏族过渡到国家的最后完成。
涉及知识点:克里斯提尼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
2.(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6题)中国古代有避讳制度,要避免使用本王朝帝王的名字,遇有相同的字时,必须改用其他字。下列各项属于这种情况的是()A.汉初改“相邦”为“相国” B.唐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 C.北宋初改“昌南镇”为“景德镇” D.明初改“大都”为“北平” 答案:A 考查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史学常识 解析:建立西汉的是汉高祖刘邦,为避讳刘邦名字中的“邦”而改“相邦”为“相国”。唐朝改“内史省”为“中书省”是为了进一步明确其职权范围;北宋改“昌南镇”为“景德镇”是表示在景德年间当地瓷器制造的发展;明初改“大都”为“北平”,是因为明政府面对蒙古族的威胁,希望北方平安的意思。涉及知识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史学常识
3.(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7题)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
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 答案详解 加入试题篮 收藏 题目有误 回顶部 答案:A 难度:A 考查点:三公九卿 解析:秦朝确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规定皇帝权力的至高无上,丞相的主要职责就是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西汉前期继承秦制,使这一制度得以沿袭。涉及知识点:三公九卿
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8题)北宋前期继续设臵三省六部,但其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仍与唐代相同的是()A.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B.设臵“中书门下”为宰相的办公机构 C.由中书省草拟诏令,门下声审议 答案:B
D.尚书省统领六部,为全国最高的政务
部门 难度:C 考查点: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
解析:宋初不断加强皇权,分化、削弱相权。宰相并不是一个官名,实际上是一个群体,是除皇帝之外的最高领导层。宋初实行“二府三司制”,宰相职权被一分为三。中央虽设三省,但三省及六部长官不经特许不得管理本司事务,成为闲职,实际权力归属“中书门下”这一机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这一点和唐朝是一样的。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与中书门下合称“二府”;户部、盐铁、度支主管财政,称为“三司”。二府三司各自独立,互不统属,直接对皇帝负责,构成最高辅政机关。这些明显与唐朝不同。涉及知识点:三省六部制,宋分割相权
5.(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29题)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答案:C 难度:C 考查点: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解析:明初废丞相制度以后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军国大事全由皇帝一人裁决,为了解决政事繁多的问题而设臵内阁,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职责与功能就是辅政的;清初军机处初名军需房,是雍正年间为了方便对西北用兵而设臵的,地点在隆宗门内,成员都是皇帝亲信的臣子,或手握重权的人,军机大臣只对皇帝一人负责,皇权大大的得到加强。涉及知识点: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0题)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里的“儒术”指()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答案:C 难度:B 考查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解析:董仲舒的思想,是以儒家学说为基础,引入阴阳五行理论,杂以法家、道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例如,董仲舒从天人关系出发,又根据“阳尊阴卑”的思想,建立一套“三纲”“五常”的伦理学,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大一统”的政治思想,从而为汉武帝所接受,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涉及知识点: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7.(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1题)中国古代书法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一些时代特点,如“宋人尚意”,即通过字体书写,表现自己追求的意境。图7为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局部),就很能体现“尚意”的特征。这幅作品字体的特点是()
A.字形方整,笔画平直稳重 B.字形扁方,笔画平稳舒展 C.字形严谨。笔画密集繁复
D.字形多变,笔画简约流畅 答案:D 难度:C 考查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解析:宋元丰三年苏轼被谪至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时做《黄州寒食诗帖》。贴中用笔率意奔放,恣肆挥洒,有徐起渐快,嘎然而止的节奏,体现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可以明显看出被贬谪黄州的悲愤情感,正体现了“宋人尚意”的特色。苏轼曾说:“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正体现出字体的变化特点。涉及知识点: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
8.(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答案:C 难度:B 考查点:巴黎公社革命
解析:从建立新政权、废除旧制度、结束无产阶级遭受的奴役可以看出这个政权的无产阶级性质,从结束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可以看出这个政权带有维护国家主权的方面,同时符合这两个方面的只有巴黎公社起义这一选项。A项里昂工人起义并没有建立政权,B项法国大革命后建立的是资产阶级的政权,D项二月革命后俄国仍参加一战,也不符合题意。涉及知识点: 巴黎公社革命
9.(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3题)一部影片有一组镜头:夜色中,成群的武装起义者冲向首都的一座宫邸,从停在不远处河面上的战舰传来隆隆炮声;人流很快冲垮了守卫部队设立的防线,宫邸沉重的大门在起义者的呼喊中缓缓打开。这组镜头所取材的历史事件发生在()A.1640年英国的伦敦 B.1871年法国的巴黎 C.1917年俄国的彼得堡 D.1949年中国的南京 答案:C 难度:B 考查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解析:从首都、宫邸和不远处河面上战舰的炮声等信息综合判断,该起义是俄国十月革命中的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涉及知识点: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10.(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4题)2007年是美国宪法制定220周年、十月革命胜利90周年和抗日战争爆发70周年。下列各项中,2007年为其签订60周年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定 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答案:D 难度:B 考查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解析:从时间上看,布雷顿森林协定是194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是1994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是1951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是1947年,符合题干中的60周年。从作用上看,由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发展而来的世界贸易组织被称为“经济联合国”,对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涉及知识点: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1.(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35题)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答案:A 难度:C 考查点:三大改造
解析: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一五”计划,进行工业化建设,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较低,农业相对落后,为确保工业化建设,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涉及知识点:三大改造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0分)
12.(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叶,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建立起中央集权的近代天皇制国家。明治政府大力推进现代化,兴办工业企业,80年代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日本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建立了装备精良的近代军队,确立了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企图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1887年,参谋本部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日本一面扩军,一面派出大批间谍中、朝活动,在甲午战争前绘成了包括朝鲜和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渤海沿岸的每一座小丘、没一条道路和河流的详图。(摘编自《日本大陆政策史》)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⑴梁启超说:“盖十九世纪下半世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此观点适用于对甲午战争的分析,请具体说明理由。(19分)
⑵甲午战争后,有人说:“日本与中国战,并不是日本与全中国战,不过是与北京政府战。”谈谈你对此观点的认识。(12分)⑶指出甲午战争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6分)答案:
⑴当时双方实力差距不大,但中国存在着根本性的弱点。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建立君主立宪制度;中国仍为君主专制,且政治腐败。日本由国家推动工业化,国力增强;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缓慢,国力增长迟缓。日本已建成近代化军队,制定了详细的侵略计划,战争准备充分;中国军队近代化进程缓慢,军队素质低下,仓促应战。⑵日本在战争期间能一致对外;清政府腐败无能,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动员全国力量抗击日本侵略。
⑵甲午战败使中国损失巨大,民族危机加深,引发维新运动。难度:C 考查点:甲午中日战争
解析:⑴结合材料分析梁启超的话,可以从影响到战争胜败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来组织答案,而且一定要体现出尽管中日实力差距不大,但发展的趋势却是大相径庭,这对答题方向很重要。⑵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军国主义道路,为发动战争做了精心的准备,而当时的清政府政治腐败,内部矛盾重重,难以全国一致抗日。
⑶甲午战争的战败,《马关条约》的签定,刺激了列强侵略中国的欲望,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加深,各个阶级、阶层开始挽救民族危机,维新运动就是最直接的代表。涉及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
13.(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A)(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摘自《戊戌变法》)材料二: 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工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 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摘自《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等)
材料三: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摘自《梦蕉亭杂记》)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5分)
⑵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10分)
答案:⑴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⑵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难度:C 考查点:戊戌变法的评价,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解析:⑴结合材料中西方以及日本变革而强大的事实以及甲午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影响来分析背景。⑵认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得出结论。材料一中三年对于三十年和三百年而言,太快;材料二中变法内容过于繁杂,很难一下实现,维新派内部意见不一致;材料三体现的是变法触动了许多既得利益者。这些都是变法失误的地方。
涉及知识点:戊戌变法的评价,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4.(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B)(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941年1月6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咨文》中提出“四大自由”:“在我们力图保持安宁的键后的日子里,我们盼望有一个建立在四项人类基本自由的世界。第一是言论自由和发表意见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二十每个人以自己的方式崇奉上帝的自由--遍及世界各地。第三是不虞匮乏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可以使每个国家保证其居民过上健康的和平时期生活的经济谅解--遍及世界各地。第四十不虞恐惧的自由--从全世界角度来谈,这就意味着世界范围的裁军,并使之如此全面和达到这样的程度,以致任何国家都不会出于能对别国采取有形侵略行为的地位--遍及世界各地。”(摘自《罗斯福选集》)材料二
1945年10月9日,在回答英国记者甘贝尔的提问“中共对‘自由民主的中国’的概念及解说如何”时,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说:“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它将保证国家的独立、团结、统一及与各民主强国的合作。”(摘自《中共党史参看资料》)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根据罗斯福强调“不虞匮乏的自由”和“不虞恐惧的自由”的时代背景。(5分)
⑵指出毛泽东关于“自由民主的中国”解说的历史背景和意义。(10分)答案:
⑴经济大萧条和罗斯福新政;法西斯国家不断扩大侵略战争,世界人民奋起反抗法西斯侵略。
⑵历史背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抗日战争胜利;国共重庆谈判。
意义:有利于建立统一战线,团结国内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并取得国际支持;有利于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有利于实现民主政治、和平建国的目标。难度:C 考查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解析:⑴所谓“不虞匱乏的自由”就是生活上面所需不虞匱乏,展現出基本的民生实力,“不虞恐惧的自由”就是要通过减少军队的数量来减少威胁自由的力量。⑵首先从时间上来判断毛泽东所说的发生在抗战胜利以后,国共两党签订《双十协定》以前,正是发生在重庆谈判期间的。围绕着材料的中心,结合时间组织答案。
涉及知识点: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 15.(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C)(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在欧洲各国,战争爆发之初,一般市民以狂热的态度欢迎它的到来,这是人所共知的。对他们来说,战争脱离了平凡的日常生活,充满了兴奋和刺激,为国家而战被认为是崇高的理想„„无论对英国人、法国人还是对德国人来说,战争就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在当时没有比这更好的思想观念了„„在为一阶段,战争的经济成本尚未得到重视,强调的只是政治心理上的价值。在1914年夏季,大部分人把战争当作短期现象考虑,没有想到它将可能从根本上变革各国的社会和国际的秩序。
与当初的期待相违,战争经过数个月不但没有终结,反而又持续了一年、两年,由此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
1915-1916年的欧洲战争在军事上没有明显的进展,陷入了所谓的“堑壕战”。两个阵营的士兵挖堑壕,时常发动进攻,仅能前进数米,或继续后退„„人们甚至怀疑这与国家的生存有什么关联。战争已不像当初人们相信的那样,是为了正义的高尚的战争,为国家流血是壮美的行为;其看法变为,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无论是对死去的人还是对国家都带不来丝毫的价值和利益„„(摘自《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5分)
⑴概括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两年后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看法的变化及其原因。(12分)
⑵你认为还应该从哪一角度分析战争的性质?(3分)答案:
⑴变化:由认为战争是正义的、是保卫和强化国家到认识战争是丑陋的、对国家毫无意义。
原因:战争持续的时间比预期的长,代价巨大;相持阶段(堑壕战)军事上难有明显进展,结局难料;对战争意义和目的的反思。
⑵角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性质的战争,但就某一国家而言,还应从侵略与被侵略的角度来分析。难度:未设臵 考查点:暂无 解析:
⑴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欧洲各国一般市民对战争的看法由“为国家而战”到“开始了超越以往的对战争的意义和目标的认真的探讨”再到“战争是丑陋的、无意义的行为”。原因就是持久的战争对于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的巨大破坏。⑵首先认识到的就是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但具体到每一个国家的时候,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对于塞尔维亚人民而言,战争就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但它改变不了整个战争的帝国主义性质。涉及知识点: 暂无
16.(2007年高考宁夏文综42题D)(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牛顿的《原理》公认是科学史上的最伟大的著作。在对当代和后代思想的影响上,无疑没有什么别的杰作可以同《原理》相媲美。二百多年来,它一直是全部天文学和宇宙学思想的基础„„无怪乎牛顿力学的非凡成功甚至给诸如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各个不同领域的工作者也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以致他们试图在解决各种问题时以力学或准力学为楷模。(摘自《
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们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进行了种种思考。伏尔泰曾写道:“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规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中,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但由于牛顿学说本身的机械决定论性质,充满机械唯物论精神的启蒙思想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形而上学的武断(主要是忽视了人的心灵的复杂性)。(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回答下列问题。(15分)⑴牛顿说:“假如我看得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们的肩上。”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生活的时代特征,并列举两位影响了牛顿的“巨人”。(5分)⑵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学说对近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10分)答案:
⑴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启蒙思想兴起与传播,近代科学不断取得进展。哥白尼、开普勒、伽利略、笛卡儿、巴罗。
⑵在物理学、数学、天文学等领域做出杰出贡献,并确立了相关学科的科学体系和科学的研究与思维方法;为心理学、经济学和社会学等学科树立了楷模;推动了启蒙运动。机械决定论对启蒙思想及某些社会科学研究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难度:C 考查点:牛顿、爱因斯坦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 解析:
⑴牛顿(1643—1727)所处的时代,是欧洲社会大变革的时代。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造成的思想解放和观念启蒙,带来了欧洲精神文化的空前繁荣,自然科学获得新的生命并蓬勃成长。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蓬勃展开。列举两位影响牛顿的“巨人”:牛顿以前的开普勒三大定律和笛卡尔的以太理论,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力学有阿基米得静力学和伽利略动力学,另外还有开普勒、伽利略和笛卡尔等的光学知识等都符合题意。⑵对牛顿学说的影响,一方面,牛顿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进行艰巨的归纳和融会贯通,促进了科学本身的发展,也促进了思想解放和政治革命;另一方面,牛顿学说也存在着缺陷,如机械决定论。这从材料中就可以得出结论。涉及知识点:
牛顿、爱因斯坦对社会发展所作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