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2014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六:世界文学常识
2014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六:
世界文学常识
欢迎来到黑龙江教育信息网,黑龙江教育信息网是中国教师招聘第一门户网站,提供中小学教师黑龙江教师招聘、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笔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2014年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汇总考点六 世界文学常识
1.古希腊文学的最高成就是《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相传由盲诗人荷马创作。
2.埃斯库罗斯,希腊悲剧的创始人,被人们誉为“悲剧之父”。3.阿里斯托芬,被誉为“喜剧之父”。
4.但丁,代表作《神曲》。但丁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5.但丁、彼特拉克和薄伽丘被称为意大利人文主义“三杰”。
6.莎士比亚,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等。莎士比亚被马克思称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7.塞万提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代表作《堂·吉诃德》。8.卢梭,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文学家,代表作有《新爱洛伊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
9.歌德,德国诗人、作家和思想家,代表作有《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10.雨果,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主将和领袖,其主要作品有《海上劳工》《笑面人》《九三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11.普希金,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俄国诗歌的太阳”。其农民题材的小说《上尉的女儿》被誉为“俄罗斯生活的百科全书”。
12.巴尔扎克,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他创作了《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等作品。
13.契诃夫,以擅长创作短篇小说著称。其主要作品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脖子上的安娜》《套中人》《樱桃园》等。
14.托尔斯泰,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15.马克·吐温,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最杰出的代表。其主要作品有《竞选州长》和《败坏了赫德莱堡的人》等。
欧·亨利,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代表作品有《警察与赞美诗》《麦琪的礼物》《最后的一片叶子》《没有完的故事》《黄雀在后》等。
17.杰克·伦敦,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主要作品有《热爱生命》《野性的呼喊》《一块牛排》《铁蹄》等。
18.高尔基,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被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称为“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有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问》《我的大学》。
19.海明威,现代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出现,作品反映了强烈的反战倾向和对未来的迷惘,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宣言书)、《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等。
20.马尔克斯,拉丁美洲作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这是一部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http://hlj.zgjsks.com/?wt.mc_id=bk12540
第二篇:2013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考试题库
1、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2、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4、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5、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6、学生害怕在社会交场合讲话,担心自己会因发抖、脸红、声音发颤、口吃而暴露自己的焦虑,觉得自己说话不自然,因而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A、抑郁症 B、恐怖症 C、焦虑症 D、强迫症
7、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9、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1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11、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2、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13、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14、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15、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1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7、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18、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19、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20、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21、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22、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23、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24、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25、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26、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2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28、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29、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30、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31、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32、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33、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34、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3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36、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37、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38、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39、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40、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41、根据维纳的两维成败归因理论,属于稳定的内在原因是()A、能力 B、努力(不稳定的,内在原因)
C、任务(稳定的,外在原因)D、运气(不稳定的,外在原因)
42、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命题学习
43、提出“学习风格”概念的学者是()A、奥苏贝尔 B、加涅 C、布鲁纳 D、塞伦
44、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45、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46、心理学关于心理与行为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人的外显行为探讨人的内在心理规律 B、人的行为受内隐心理活动支配 C、心理学只研究人的外显特征
D、同样的心理活动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行为表现
47、不能遵守公认的正常儿童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叫做:()A、差生行为 B、问题行为 C、逆反行为 D、心理障碍行为
48、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4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50、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51、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52、在影响人际吸引中“近水楼台先得月”属于以下那种因素的作用()A、熟悉性临近性 B、形似性与互补性 C、外貌 D、对等性或互惠性
53、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54、根据性别、年龄、技能、拥有物、居住地以及朋友对自己进行相应的分类,称为()A、自我评价
B、自我概念(将自我作为客体进行观察,形成一系列关于自己特质与特征的认识)C、自我定义。
D、自我同一性(个体对“我”是谁,是干什么的,“我”的期望、信仰和价值观是什么的一致和内化的认识)
55、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56、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57、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58、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1岁 B、3岁 C、5岁 D、7岁
59、学生在学校中的学习活动的本质与规律,探讨学生学习与一般成人学习的不同之处的学习是()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学生的学习D、知识和技能的学习60、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61、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进入新单元的学习?()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62、揭示儿童认知发生、发展的规律和机制的“发生认知论”的创始人是()A、华生 B、加德纳 C、皮亚杰 D、斯腾伯格
63、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A、不可遏制型 B、活泼型 C、安静型 D、抑郁型 64、将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的是()A、荣格 B、谢尔顿 C、威特金 D、霍兰德 6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66、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6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68、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69、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第三篇: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2014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四:中国古代文学常识(范文)
2014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四: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欢迎来到黑龙江教育信息网,黑龙江教育信息网是中国教师招聘第一门户网站,提供中小学教师黑龙江教师招聘、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笔面试辅导、最新教师考试讲座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预祝广大考生顺利通过教师资格考试。
2014年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考试信息汇总考点四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
1.“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可分为风、雅、颂三类,大量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
3.《春秋》,孔子编著,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
4.《左传》,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编著,是我国第一部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5.《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由各国的史料汇集而成。
6.《论语》: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7.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代表作品有《离骚》《九歌》等。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其著作《史记》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称为“二十四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与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9.《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中最长的一篇,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长篇叙事诗。后人把它与北朝的《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
10.《古诗十九首》代表了汉代五言诗的最高成就,标志着中国文人五言诗的成熟。11.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三曹”和“建安七子”。代表作品有曹操的《短歌行》、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马篇》《洛神赋》等。其中《燕歌行》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首七言诗。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应场、阮瑀、刘桢。
12.陶渊明,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代表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13.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品为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志怪小说的代表作品为东晋干宝的《搜神记》。
14.王勃,“初唐四杰”之一,其代表作品有《滕王阁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
王维、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王维的代表作品有《鸟鸣涧》《山居秋暝》等,孟浩然的代表作品有《过故人庄》《宿建德江》等。
16.高适、岑参是边塞诗派中成就最高的两位作家。高适的代表作品有《燕歌行》《别董大》等,岑参的代表作品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7.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有“诗仙”之称。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静夜思》等。
18.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世称“诗圣”。代表作品主要是“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和“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19.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品有《琵琶行》《长恨歌》《卖炭翁》等。
20.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人称“小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代表作品有诗歌《山行》《清明》《过华清宫》等,古文《阿房宫赋》。
21.李商隐,晚唐著名诗人。代表作为“无题诗”。
22.柳永,字耆卿,婉约派代表词人。代表作有《雨霖铃》(寒蝉凄切)等。
23.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代表作有《声声慢》(寻寻觅觅)、《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
24.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被称为“千古词帝”。代表作有《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浪淘沙》(帘外雨潺潺)、《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等。
25.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开豪放一派先河。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等。
26.辛弃疾,字幼安,别号稼轩。代表作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7.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创作诗歌很多,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代表作有《关山月》《示儿》《书愤》等。
28.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苏轼、苏洵、苏辙三人合称“三苏”)、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29.关汉卿,元代杂剧作家,中国古代戏曲创作的代表人物,“元曲四大家’’之首。代表作有《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
30.白朴,字太素,号兰谷。元代著名的文学家、杂剧家。代表作有《梧桐雨》《墙头马上》等。
31.马致远,字千里,晚年号东篱,元代著名的戏剧家、散曲家。代表作有《汉宫秋》等。
32.元代四大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郑光祖《倩女离魂》。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白朴《梧桐雨》、马致远《汉宫秋》、纪君祥《赵氏孤儿》。
33.《三国演义》,明代小说家罗贯中所作。这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英雄传奇小说的经典之作,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35.《西游记》,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这是明代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36.《金瓶梅》,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小说,作者署名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代表着明代长篇世情小说的最高水平,与《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一起被称为“明代四大奇书”。
37.“三言二拍”:“三言”是明代冯梦龙所编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二拍”是明代凌蒙初所编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两部白话短篇小说集的总称。
38.《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红楼梦》是章回体长篇小说,代表了清代白话小说的最高成就,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39.《聊斋志异》,清代小说家蒲松龄所作。本书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之巅峰。40.《儒林外史》,由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也称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
41.《牡丹亭》,作者为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它与《紫钗记》《邯郸记》和《南柯记》合称“玉茗堂四梦”(或称“临川四梦”)。
中公黑龙江教师考试:http://hlj.zgjsks.com/?wt.mc_id=bk12540
第四篇:2014黑龙江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考试技巧与口诀
1、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头脑风暴法
2、态度的核心成分是()
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3、在相当的一段时期内对相同的被试组进行反复跟踪调查的研究方法是()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4、人工智能是属于()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D、机器学习
5、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6、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7、人际关系的发展过程一般分为()
A、互不相识、双方的表面接触、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B、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双方建立友谊、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C、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建立友谊、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 D、互不相识、注意到对方存在、双方的表面接触、形成亲密朋友关系、双方建立友谊
8、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
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9、儿童对父母和权威表现出尊重与顺从,或者把成人的规则看成是不变的阶段称为()A、自我中心阶段 B、他律阶段 C、自律阶段 D、公正阶段
10、针对某一方面的心理发展,通过在同一时段内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比较,又迅速找到差异所在的方法,称为()
A、横向比较研究 B、纵向跟踪研究 C、连续发生研究 D、跨文化研究
11、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12、在比纳-西蒙智力测验中,每完成一个题目代表几个月的智龄?()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4个月
13、加涅的认知学习分类理论将认知学习分为()A、言语信息、智力技能、认知策略 B、知识信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 C、言语信息、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D、智力技能、动作技能、认知策略
14、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依据用心理方法和技术搜集得来的资料,对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行为表现进行评鉴,以确定其性质和水平并进行分类诊断过程,叫做:()A、心理评估 B、心理诊断 C、心理辅导 D、心理测验
15、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16、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17、浪漫的爱的组成是()
A、亲近和激情 B、亲近和承诺(友情的爱)
C、激情和承诺 D、亲近、激情和承诺(圆满的爱)
18、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19、以下能够测定12种人格特质的问卷是()A、艾森克人格问卷 B、Y-G人格测验
C、主题统觉测验 D、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20、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21、对多方面的事物或活动具有的兴趣是()
A、直接兴趣 B、间接兴趣 C、中心兴趣 D、广阔兴趣
22、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2岁 B、4岁 C、6岁 D、8岁
23、指的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其目标指向是达到最佳的平衡状态()A、同化 B、顺化 C、平衡化 D、自动化
24、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25、人格的核心是()
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26、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来源:考试大 D、欲望内驱力
27、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28、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29、以下属于从外在观点对动机下定义的是()A、动机是推动人们行为的内在力量 B、动机是个体的内部过程
C、动机是为实现一个特定的目的而行动的原因
D、动机是一种需要所推动,达到一定目标的行为动力,它起激起、调节、维持和停止行动的作用
30、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31、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32、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33、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34、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35、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36、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37、人工智能是属于()
A、人和动物的学习B、人类的学习C、知识和技能的学习D、机器学习
38、乔姆斯基提出的语言获得理论是()
A、强化学说 B、先天决定论 C、相互作用论 D、循序渐进论
39、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40、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41、以下属于智力因素的是()
A、注意力 B、动机 C、情感 D、意志
42、根据学习材料的性质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可以把学习分成()A、言语信息学习、智力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B、接受性学习、发现式学习C、意义性学习、机械性学习
D、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心智学习、习惯学习
43、一个联结的使用,会增加这个联结的力量,是指()A、效果律 B、应用律 C、失用律 D、准备律
44、有系统地收集有关学生学习行为的资料,参照预定的教学目标对其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叫做:()
A、教学测量 B、教学测验 C、教学评估 D、教学检查
45、编制16人格因素问卷的是()
A、艾森克 B、卡特尔 C、哈撒韦 D、霍兰德
46、强调学习是认知结构的变化的是哪位学者()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奥苏贝尔 D、金布尔
47、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48、教师在教学过程,对正在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不断的自我认识和反思能力是()A、教学设计能力 B、教学组织能力 C、教学决策能力 D、教学监控能力
49、以下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
A、观察力 B、记忆力 C、意志力 D、思维力 50、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51、有研究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家庭背景,成长历史、档案、日记、书信等来了解其心理特征,这种研究方法是()A、、个案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观察法
52、学生运用概念符号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技能是()A、言语信息 B、智力技能 C、动作技能 D、认知策略
53、认知学习理论是谁提出的()
A、布卢姆 B、加涅 C、澳苏贝尔 D、奥斯本
54、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1岁 B、3岁 C、5岁 D、7岁
55、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56、观察学习的提出者是()
A、荣格 B、华生 C、斯金纳 D、班杜拉
57、品德态度的形成包括以下阶段()A、顺从阶段、认同阶段、内化阶段 B、醒悟阶段、转变阶段、自新阶段 C、前道德阶段、因循阶段、原则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性阶段、公正阶段
58、在《超越IQ》一书中提出智力的三元理论的是()A、皮亚杰 B、加德纳 C、斯腾伯格 D、戴斯
59、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60、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
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61、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A、吸引的人际关系 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 D、平等的人际关系 62、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 B、5 2 C、6 2 D、7 2 63、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64、表现在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A、气质 B、性格 C、兴趣D、能力
65、人们对人或事物所持有的一套比较笼统、概括、固定的看法,并以这种看法作为评价人或事物的依据()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刻板印象效应 6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67、根据布登的教学年限划分,成熟阶段是()
A、第一年 B、第2-3年 C、第3-4年 D、第五年以后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 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①政治素质教育,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的教育。我国目前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就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范畴。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确立正确的思想信仰、理想动机、信念追求、民族精神等。
③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按照德育总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体、他人和国家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民主法制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民主法制理论与内容,知法懂法,依法行事,树立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基础科学知识,以及识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劳动技能等,为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职业岗位选择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和技能的基础。
(3)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善于以美的品位去完成工作,以美的心灵去面对社会和人生,以美的思想去创造生产和生活。
(4)身体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教育一方面是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种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5)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指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包括顽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成就感、荣誉感以及面对困难、失败的承受能力等各种正常心态的发展培育和心理失衡、心理矛盾、心理疾病的自我调整与自我矫治。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人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紧密的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3.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内涵:
1.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它是可感知到的、可认识的。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
3.构成教育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定性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社会中的观察、模仿等学习形式,虽可获得零星的知识技能,但不属于教育现象的范畴。
第二章 学生观
考点归纳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能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重点提示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因此,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其中,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
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
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一“总和”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
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
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一方面,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更不是某一个体或社会集团的特殊嗜好的畸形扩张和繁衍。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洪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要坚持: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在“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师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需要尊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
五、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章 教师观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重点提示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
(2)重在互动,注重过程。
(3)尊重个体差异。
(4)倡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l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
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nand)正式提出。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
2.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三、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教师职业的内涵
(1)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说明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从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化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3.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1)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素质的行为。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教师职业责任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说,人民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教师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3)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4)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从一点一滴做起;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5)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懂教育规律;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6)教师职业良心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7)教师职业作风
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8)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为适应形势的需求,教师观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促进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他们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等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
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二章 教师权利和义务
考点归纳
1.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3.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归纳
一、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表现为教师可以自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可请求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其权利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对我国教师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权一
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它主要指教师可以依据其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自主改革、实验和完善。非依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剥夺在聘教师的这项法定权利。
2.学术研究权
教师有从事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在完成现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著书立说,依法成立或参加学术团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学术活动等权利。
3.指导评价权
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指导评价权,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教师有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教师有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有权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教师这项权利的行使。
4.获取报酬权
教师有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的权利和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具体化。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
及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退休等各种福利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等权利。
5.民主管理权
教师有权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这是教师参与教育民主管理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具体适用。保证教师此项权利的行使,能够调动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它主要包括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与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教师有权参与教育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
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参与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保证教师进修培训权的顺畅行使;教师有权参加达到法定学历标准和达到高一级学历的进修或以拓宽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作出规划,采取各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为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切实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
二、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的义务作出的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宪澎、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法律要求教师应尽的基本义务。
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履行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师应自觉地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业务特点,将德育工作落实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侮辱、体罚学生。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压服。教师违反本法规定,侮辱、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教师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师应当在学校工作和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活动中,对侵犯其所负责教育管理的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应当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抵制,这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胜任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需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三、教师教育行为
教师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外显性的活动或动作,是教师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总和,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外在表现。它对儿童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特别是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消极作用,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
第三章 学生权利保护
考点归纳
1.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2.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权利的保护等实际问题。
重点提示
一、学生的权利
学生权利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学生作为公民享有的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另一个是学生因特定的学生身份而享有的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权利依学生就读学校的不同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
奖学金、贷学金的规定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学位证书的规定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的学生等。
(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教育法之外的法定权
教育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隐私权。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权。再如体育、卫生行政部门赋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权利等。
2.新颁布的法定权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两免、一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免交杂费。
二、学生的义务
学生的义务是指学生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参加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义务。依学生就读学校的类别与其年龄,学生的具体义务各有差别。我国现代教育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生的基本义务专门作了规定,包括下列四个方面内容:(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义务,义务教育阶段学
生还要履行下列义务:(1)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2)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履行身为学生的义务。(3)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章 教师职业行为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2.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重点提示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要求
教育部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以下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
一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传播、散步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言论;不传播宗教和宣传封建迷信。
二要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育人为本、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理念,勤奋工作,尽职尽责,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获得之间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认真完成备课、教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环节的教学工作,并积极承担教科研任务。做到未备课、无教案不上课,不旷课,不随意调课或私自找人代课。
三要关爱幼儿。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坚持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采取适当方式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对幼儿严慈相济,做幼儿的良师益友。保护幼儿安全,关心幼儿健康,维护幼儿权益与尊严。不偏袒、歧视、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杜绝侮辱幼儿人格尊严的行为。
四要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良好品行,激发幼儿创新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严谨公布幼儿考试成绩,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给班级、幼儿排列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幼儿安排座位、考场。严禁对幼儿有偿补课和有偿家教,不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不组织幼儿统一征订教辅材料。
五要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仪表,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不在上课前饮酒;不在课堂上吸烟、使用通讯工具;不在工作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上网聊天或玩游戏;不参
与赌博活动。不得透露各类考试内容或组织、参与幼儿考试作弊;不得在招生、评估考核、职称评审、科研教研等工作中弄虚作假。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幼儿或家长谋取私利。
六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要把“修身、敬业、爱生”作为自觉行为,通过教育叙事、师德反思、业务自传、校本研修等方式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二、新《规范》的亮点
教育部正式公布印发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前在征求意见稿中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保护学生安全”被正式列入新规范的第三条关爱学生中。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亮点颇多,包括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应保护学生安全、终身学习等。
(1)“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
此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新形势作出的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修订。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写入了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写入该内容是在明确“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精神。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早在2004年就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工作,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由专家、教师及教育部官员组成。此次修订是我国自1997年以来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首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在前期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2)“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在新规范中,“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实际上,随着社会形势发展,中小学的课本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再也不像以前一成不变。同时,社会的进步也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如果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