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五:教具制作到发现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五:教具制作到发现
(江西教师网http://jx.zgjsks.com/)
【江西教师考试课程-80元优惠券免费领】
【教师资格证笔试通关班】两门连报880。协议班2380,两科不过全退
【全程无忧协议班】只需18800元,教师招聘笔试不过退15000,面试不过退10000。并赠送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课程
教学观摩活动有助于先进教学理念和教学实践经验的传播和推广,但是当前幼儿园教学观摩活动中存在许多问题,使观摩活动失去了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问题可大致归纳为如下几方面: 一是执教者过分关注观摩者的反应。要真正上好一堂观摩课其实并不容易,因为执教者除了认真备课外,还要精心制作教具、课件,进行多次试教。可能每个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自己精心设计的教案,实施的效果有时没有人观摩反比有人观摩好。其原因在于我们过分关注观摩者的反应,忘记了教学活动的真正目标是促进孩子的发展,这样的课肯定不能达到最佳效果。其实教师只要时刻关注孩子,心中装有孩子,就能在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充满激情,并取得预期的效果。
二是劳师动众地准备活动。有的执教者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总是想方设法,劳师动众准备众多的教具。殊不知有的教具非但起不了作用,反而会对教学活动产生干扰。笔者曾观摩过一堂美术课,执教老师给全班40多个小朋友每人准备了一个头饰,这些头饰在这堂课中并没有发挥多大实际价值,教学效果也很一般。还有些老师为了上好一堂公开课,事先制作了精美的课件,精心摄制了录像,费力扫描了照片,甚至请人录音,等等,总之是折腾了好几个星期才告一段落。上课时,为了不使自己的一片苦心付诸东流,自然是小心地实施,惟恐哪个环节遗漏。在此过程中幼儿的兴趣和发展都不是教师所关心的了。
三是择优选用“小班化”教学。有的老师为了使教学观摩活动课顺利进行,常从全班幼儿中挑选20余名 “听话”幼儿进行活动。这样做,虽然整个教学过程井然有序,效果也比较好,但这种以牺牲其他幼儿学习机会为代价的做法,易使这些被“遗忘”的孩子产生自卑、逆反的心理,进而挫伤他们的自信心,不仅不利于和谐师幼关系的建立,而且会给家长工作带来消极的后果。其实调皮的孩子思维活跃,常能发表一些出人意料的精彩见解,教师若能把握时机,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就能对这些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
四是水分十足的“精彩演出”。一般的观摩课常出现这种情况:活动形式新颖,活动场面热闹,幼儿的思维活跃,表现出色,俨然是一堂精品课,殊不知这种课基本上是教师事先在班上认真反复排练,而且将问题的答案都告诉了孩子们的结果。有的观摩课甚至连“错误”都是精心设计的。执教者为了完成精心策划的30分钟教学流程,根本不考虑活动中的现场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生成,只是呆板地根据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孩子们根本无自主可言。这样的观摩活动不仅不能发展孩子的能力,还会让孩子感到成人的虚假,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
五是形似神非的克隆仿制。名师的示范课使听课者如沐春风,于是有些好学的教师便把这些优秀的课例拿来仿制,这不失为一种取人之长的学习方法。可许多老师费了力却只学了个形式,最多只是照搬名师教学的主要环节而已。如有位名师的音乐教学活动出神入化,小朋友情绪欢快,动作协调,打击节奏鲜明。之后另一名教师就认真仿制了这一堂课,虽然课的形式、语言、动作都很相似,但她的教学却出了问题,孩子们在打击乐器时根本没有按她要求的节奏敲击,教师由于根本无法控制局面,只好强行要求幼儿中途放弃。其实这堂课失败的原因是这位老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估计不足,这些孩子平时节奏训练不多,而且很少使用打击乐器,以至于活动目标和孩子的实际发展存在较大的距离。这位老师的克隆课以失败告终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要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应正确认识观摩活动的价值取向,转变“只准成功不许失败”的观念。执教教师应该放下包袱,顺应幼儿发展的需要,以开放的态度组织教学,把它当作一次研究、尝试的机会,当作自我专业成长的过程。第二,要改变单一的评价标准,追求评价的多元性。将评价重点指向儿童的发展,促进师幼共同成长,淡化教师对观摩活动结果过于重视的意识。第三,多合作交流,为教师的探索研究搭建平台。每一堂观摩活动课出现的问题,是教师讨论交流的最好话题,作为观摩活动的组织者,应对活动中好的方面以及存在的问题组织大家讨论,让老师们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总之,教育的生命在于平实、本真、发展,幼儿园的教学观摩活动只有紧紧围绕“以儿童发展为本”“促进每一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根本目的去开展,才能真正体现其价值。
(一)理解教具应从“工具”扩大到“手段”
人们对教具有两种不同的理解纬度:其一,把教具理解为工具;其二,把教具理解为手段。通常,大多数人是从狭义的角度看待教具,认为教具就是那些用来辅助教学或提高教学效果的物品或工具。从这个纬度给教具下的定义就是:“教具是教学过程中可借以辅助教学活动的用具,”或“教具是为提高教学效果而采用的教学工具”。再如,对直观教具的解释为:“直观教具指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感知材料的教学用具”。可见,坚持以上看法的人,只看到一些“物”的东西,他们罗列的教具就是诸如教科书、实物、模型、标本、图表、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等东西,而直观教具不过是这些教具中的一种。这是第一个理解教具内涵的纬度。
理解教具内涵的第二个纬度,即对教具比较广义的看法,则把教具看成是教学手段,即把教具理解为实施教育活动的“手段”或“方式”。在有的教育工具书中,“教学手段”就是“教具”的同义语一“教学手段是指教学过程中为了辅助教学活动所使用的物的用具”,其罗列的教学手段也就是通常意义的教具。同样把教具看成教学手段,另外一种解释与此稍有不同--“教学手段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和学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或设备”。从这种定义的外延来看,教具只是教学手段的其中一种,除此之外还存在其他的教学手段,如教师和学生各自的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口语、动作、表情、个性等也可以作为教学手段来使用,但是它们却不同于一般意义的工具性教具。综合起来看,二者都是把教具看成教学手段,因此都属于理解教具内涵的第二个纬度。从这种角度理解教具,给我们的启发在于,“教具”的外延扩大为具有“手段”意义的所有东西,教师可以选择的“教具”相应地增多了。
应该说这种“教具观”对教师的视野有所开阔。如果从第一个纬度看待教具,那么教师可利用的东西是有限的、不充分的,除了图书、模型、标本、图表、幻灯、录音机、录像机、电影、电视、语音实验室、计算机等常规的物品、工具或设备之外,就是由他们亲手制作的一些供儿童操作、探究和学习的材料。看来,从这个角度理解教具,必然导致强调由教师自制教具。如果从第二个纬度看待教具,教师的视野就不会被锁定在狭义的教具上,反而会促使他们从教育手段的角度审视周围的教育资源,只要能够起到手段作用的东西,都可以当作教具来使用。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可以利用的教具就无限丰富了。在实际应用时,起到“手段”作用的,不仅仅是指那些无生命的物品和工具,而且还包括那些有生命的动植物,甚至包括人本身在内。
因此,在理解和看待“教具”这个问题上,我们主张把“教具”的内涵和外延看得更加宽泛一些,应该把教具定义为“手段”而不是“工”。
(二)选用教具应从“学具”“玩具”扩展到各种“教育资源”
就历史发展来看,教学手段原本就不仅仅指学具和玩具,而且包括了各种教育资源。教学手段的发展历史对此做了证明,它的运用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语言和非语言类表达手段的运用。在人类最原始的教学活动中,最先采用非语言的表达手段,如手势、面部表情、喊叫、动作等体态语。随着语言的出现,口头语言成了主要的教学手段,开始了人类口耳相传的教学阶段。直到今天,语言和非语言的表达手段依然是教育活动中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具。
第二阶段:文字书籍的出现。文字、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的教学活动发生了质的飞跃,记录语言的文字符号成了传播人类世代积累的思想文化的主要工具,教科书也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手段。今天.儿童从出生以后就开始接触某种形式的书籍,通过这种教学手段来促进其迅速发展。
第三阶段:专门教具的广泛采用。随着教育活动的独立,专门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具开始出现,并被广泛采用。为了弥补语言和文字的真实性和形象性的不足,增加学习者的感性经验,直观教具首先被采用了。直观教具除了有生命的活体动植物、真实的用品、工具之外,还有专门为了教学而制造的工具,如模型、图片、标本、挂图等。进入现代社会以后,视听媒体和高新技术工具也开始作为教具被应用到教学活动中来。这些新的教学手段包括幻灯、电视、电影、收音机、唱片、录音机、录像机、投影器、语音实验室、多媒体计算机、通讯卫星和因特网,等等。各种形式教具的综合运用,在今天的教学活动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从以上历史发展来看,专门为教学活动设计的教具,是在教育活动从其他活动中独立出来以后才出现的。而这种为了促进儿童的学习而专门设计教具(学具、玩具)的做法却影响至今。福禄贝尔创造的“恩物”,蒙台梭利设计的“蒙台梭利教具”,它们都是教师自制教具的典范。然而,从教具总体来看,教师经常使用的自制教具只是无限丰富的教具资源中的一小部分,其他的现有教具还有待于教师的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也有更多潜在的教具有待于幼儿教师去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东西,如地上的一片落叶、教室里偶然飞入的一只蝴蝶等,其本身就可能是一种教育资源,可以被当作教具来使用。因此,在选用教具时,教师的视野应该从“学具”“玩具”扩大到一切“教育资源”。
社会发展到今天,每个人可以选择的教具也都是异常丰富的,任何一个教师都可以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手段。只是由于观念使然,许多东西在一些教师的眼中并不是什么“教具”,对于人物、植物、动物、自然环境或者社会环境,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这些东西可以当作“资源”使用,没有意识到它们是“教具”。一提到“教具”,许多教师只能想到一些非常有限的东西,如书本、黑板、粉笔、挂图、标本、录音机、录像机,等等。然而,这些东西在教育实践中被反复地运用,连教师自己都感到腻了,儿童当然更加腻烦。因此,在充分利用自制教具以外,教师还要睁开慧眼,看看幼儿园里现有的教具可以怎样使用,看看周围环境中还有哪些教育资源有待于去发现。
(三)寻找教具要从只是注重“显在教具”到同时注重“潜在教具” 先来看一个案例:
从9月开始,某班开展了以“秋天”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孩子们多次去郊区参观。水田里金黄的稻子,菜园里的各种蔬菜,果园里的累累硕果,公园里枯黄的草皮、色彩缤纷的落叶、草地上爬着的昆虫等,都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秋意。经过上述活动,教师给孩子们提供了水墨、水彩、油画棒、剪刀、各种纸张及其他用具,请他们把活动室布置成“秋天的画廊”。孩子们忙开了:有的用画笔描绘“秋天”,稻田、菜地、草皮、果树林、忙着储存食物准备冬眠的小动物等,纷纷展现在孩子的笔下;有的把捡来的各色落叶压制成标本,再用这些叶子拼出各种美丽的图案;还有的用手工制作表现“秋天”,用电光纸折树叶,比照银杏树、山楂树、枫树的叶子画出轮廓再剪下来,把青蛙、蛇、蚂蚱、蚂蚁等小动物画好后剪下来,然后用这些东西制作装饰品,等等。到这个方案接近尾声时,活动室变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秋天的画廊”。
从教学手段的纬度看这个教育活动,周围自然环境中的“稻田”“菜地”“果树林”“草地”“青蛙”“蚂蚱”“蚂蚁”,以及常用的“水彩”“油画棒”“水墨”“剪刀”“纸张”等,都是教师在运用的“教具”。虽然这些东西并不都是由教师亲自动手制作的,但是他们要么直接给儿童提供了感知的材料,要么成了儿童表达、操作的工具,因此它们都有“教具”的意义。不过,对于有些教师来说,他们未必把“稻田”“菜地”“果树林”“草地”等看成教具,或者有意识地利用这些具有教具意义的环境资源。实际上,从上面这个案例可以看出,一些教师还是利用了周围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只是尚未有意识地把它们看成教具罢了。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可见,教师能够意识到而又常常使用的,往往是一些“显在教具”,教师由于没有意识到而不曾使用的,就是一些“潜在教具”。事实上,那些常被教师使用却没有意识到的教学手段,也是一些“潜在教具”。为了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的教育资源,我们就有必要去发现这些“潜在教具”。
对于幼儿园已经购买来的各种书籍、教辅用品、教辅用具、儿童的学具和玩具,教师亲自制作并保存的教具,由于它们都属于“显在教具”,一般来说教师在选用时不存在“发现”的困难,只存在合理使用的问题。对于周围环境中蕴涵的一些教具,由于以“潜在”的形式存在,往往被教师忽视。因此,寻找“潜在教具”,就意味着要充分地挖掘环境中的教育资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教工作者要有一种“资源”意识,为了给儿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要“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这些教育资源包括:“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幼儿同伴群体和教师集体”“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所提供的榜样、所形成的心理环境”“家庭”“自然环境和社区”。就当前对这些教育资源的利用情况来看,显然它们还没有被所有教师意识到其教具意义,因而大都还是潜在的教具。为了使这些“潜在教具”成为“显在教具”,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挖掘儿童共同体、教师集体的教育意义;2.注意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尽可能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给儿童提供良好的榜样;3.积极开发家长中的教育资源,创造条件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与教师一起促进儿童的发展;4.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教育资源,多从自然环境中寻找现成的“教具”来使用,并为儿童接触大自然创造条件和提供机会;5.充分利用社区场馆的教育价值,有些教育活动可以走出幼儿园的狭小天地,在更加广阔的社区里实施。
总之,只要教师积极去发现,哪怕是最普通的环境中也蕴涵着可随手拈来的“教具”。变换无定的云彩、树上的蝉鸣、秋天的落叶、雨后的彩虹、花问翻飞的蝴蝶,这些都可以成为儿童学习的绝好材料,只是有些教师忽视了或视而不见。还有初升的太阳、盛开的鲜花、湛蓝的天空、金色的晚霞、川流不息的车辆、高低错落的楼房、五光十色的霓虹、琳琅满目的橱窗,都是人间的美好事物,也都是对儿童进行“美育”的绝佳教具,只是有些教师没想到要用......家长是我们的教育资源,几乎每个教师都有这种观念,但是真正把家长当作“教具”使用的有几个?社区中的街道、商店、广场、公园、动物园是唾手可得的教育资源,可是有几个教师经常使用了这样的“教具”?在我们呼唤发展儿童的主体性、尊重儿童的人格和权利时,又有几个教师认真思考过自己对待儿童的态度和言行?......我想,只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在工作中做有心人,那些潜在的教育资源就会成为促进儿童发展的名副其实的“教具”。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更多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动态关注: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班】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
第二篇: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六:幼儿规则教育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六:幼儿规则教育
(江西教师网http://jx.zgjsks.com/)
【江西教师考试课程-80元优惠券免费领】
【教师资格证笔试通关班】两门连报880。协议班2380,两科不过全退
【全程无忧协议班】只需18800元,教师招聘笔试不过退15000,面试不过退10000。并赠送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课程
古人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规则是一切活动的保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幼儿园的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新《纲要》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幼儿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这给幼儿园教师进行常规教育带来了困惑:自主和规则是怎样的关系?怎样才能使它们协调统一?教师们犹如“戴着镣铐的舞者”,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矛盾重重,并产生了许多问题。对此我进行了观察和思考。
【问题一:自主还要规则吗】 案例 没有规则的玩色活动
在中班科学活动“颜色的变化”中,教师为每组幼儿准备了红色、黄色、蓝色的水粉颜料各一盘,水粉笔若干,记录纸六张。在幼儿认识操作材料后,教师布置活动任务:“请你们先想一想,把两种不同颜色的颜料加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然后用笔试一试。”随后,教师就让幼儿自己去玩色。
小羽拿起笔蘸了红色颜料画了起来,不一会儿,他又用同一支笔去蘸黄色颜料:其他幼儿也拿同一支笔去蘸不同颜料。有的幼儿不小心手上沾上了颜料,便随意抹在桌子上。东东的袖子碰到了颜料,小瑜看见了,用笔指着东东说:“你的衣服上有颜料。”话没说完,笔上的颜料甩在了小羽脸上。小羽叫了起来:“老师,小瑜把颜料弄到我脸上了。”教师正在另一组指导,头也没抬一下,说:“不许把颜料弄到别人脸上、身上。”东东突然又叫:“糟糕!黄颜料里有其他颜料了,还怎么玩呀?”其他幼儿也大叫起来:“老师,我们的红颜料变成黑色的了,不能做实验了。”(分析:为了幼儿的自主发展,教师给幼儿提供了一个无任何要求的自由开放的活动环境和氛围。真能达到教师预期的效果吗?回答是否定的。事实上,在混乱和没有规则的状态下,幼儿无法专注进行玩色实验,他们的内心体验并不愉快,只能用叫喊发泄着对某些幼儿破坏活动常规的不满。由此可见,自主需要一定的规则作为基础,没有规则,自主就是一句空话。)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案例 规则指导下的自由玩色活动
仍旧是中班科学活动“颜色的变化”。材料准备也同前一个案例。教师在让幼儿认识操作材料,布置活动任务后说:“试验前大家要记住一个小小的要求:蘸过红色颜料的笔一定要放回装红色颜料的盘里,不能去蘸其他颜料。蘸过黄色颜料的笔和蓝色颜料的笔也一样。看谁每次都放得正确。下面请大家来试试,看看会怎么变。” 孩子们开始尝试,活动进行得井然有序,他们一边做实验一边欣喜地将结果讲述给教师听。幼儿发现用同样的两种颜色相加(不同分量)能变出不同的颜色。这是怎么回事?孩子们争论起来。于是,教师引导他们用相同的分量,多一倍、多两倍的分量再次试验......活动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孩子们还学到了活动设计中没有涉及却富有意义的东西。
(分析:操作前教师清楚地将规则告诉了幼儿,这种规则既能规范幼儿的操作行为,又能引发和支持幼儿的自主探索、发现。)活动能否顺利进行,取得预期效果,需要一定的秩序和协作,而秩序需要规则来维护,协作亦需规则来保障。我们不必担心规则会“束缚”幼儿的自主活动,重要的是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让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自觉遵守。这样既能维护秩序,又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使幼儿真正得到自主发展。
【问题二:什么样的规则是必要的】 案例 高控制下的生活活动
早操后回到活动室,教师说:“大家先解小便再去喝水。来,小猫走路。”孩子们齐声说:“静悄悄。”30多名幼儿排着长队全部走进了厕所。厕所里一下子吵吵嚷嚷,你推我挤起来。教师听见了说:“小猫怎么又有声音了?”孩子们一时安静下来。这时,小明被同伴挤了一下,小便浇到毛毛身上,毛毛叫了起来:“老师......”教师说:“谁在挤来挤去?”(分析:教师为了便于管理,对幼儿提出了统一要求,但由于环境的局限,统一要求不仅没有带来预期效果,反而成为造成混乱局面的根源。其实教师只要让幼儿自己选择先喝水还是先入厕,就可以避免局面的混乱。)有几个女孩子等不及了,没解小便就去喝水。教师一看喝水的人很多,就连忙跑到饮水机旁边说:“要排队接水,一人接一次,接好水的回到活动室座位上去喝,别烫着。”孩子们争先恐后,你推我挤,不时有人将水洒在身上。教师见了,厉声喝道:“再挤都别喝了。”孩子们这才吓得安静下来。
(分析:当幼儿作出违反常规的举动时,教师首先应该思考一下是什么原因让幼儿不遵守常规。是教师没有提出必要的要求,还是要求根本就不合理或不必要?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假设:如果教师在喝水前就提出明确要求,如果教师在饮水机前粘一条线,孩子们还会乱挤吗?)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贝贝接了满满一杯水,小心翼翼地走着。教师说:“干吗接那么多?你喝得了吗?”贝贝点点头说:“我很渴。”说话时水洒在了地上。教师于是说:“下次少接点。”这时,龙龙又叫了:“老师,康康也接了很多。”教师:“小心点,别把地弄湿了,地湿了会滑的。”于是,孩子们都只接了一点点水。
(分析:为了有一个在表面看来安静、有序的环境,教师约束幼儿的一举一动,甚至规定幼儿的喝水次数和喝水量,这样的规则必要吗?合理吗?每个幼儿的生理需求是不一样的,这些生活活动虽需随时提醒,但不应统一要求,而应让幼儿根据自身情况自主进行。若教师对幼儿事事监管,处处控制,结果只会适得其反。)教师正准备组织教学活动,龙龙却又拿着茶杯往外走。教师问:“你干吗?”龙龙低声回答:“找还想喝水,刚才只喝了一点点,你说不能接太多。”教师不耐烦地说:“好了,上课了,把杯子放回去。”(分析:教师对幼儿事事约束,处处监控,幼儿则不明所以地被迫遵守着不合理的“规则”。没有“为什么”,只有“你必须”“你不能”。这样不合理的高控制,不可能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它有可能产生两种结果:一是孩子变得驯良、死板,二是孩子变得叛逆、反抗。这两种结果都是教育应极力避免的。)案例 适度引导的生活活动
早操后回到活动室,教师说:“自己去解小便、喝水,注意不要拥挤。”于是,部分孩子去解小便,喝水;部分孩子帮教师摆放桌椅,为科学活动作准备;还有部分孩子三三两两、嘻嘻哈哈地说着、打闹着......于是,教师轻轻地提醒道:“注意,别伤了和气。” 有节奏的小铃声敲响,孩子们陆陆续续边拍手边各就各位,随着铃声的停止,科学活动开始了。
(分析:教师没有用过多的规则去限制幼儿,虽然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不多,但我们仍能感受到幼儿的自由和快乐。当有些幼儿出现违反常规的动作时,教师只进行了必要的、温和的提醒,孩子们却能较好地把握分寸,也许这就是自主的力量。当规则渐变为幼儿的自觉行为,一切活动都变得有序而舒适。)规则不在于多或少,关键在于是否必要和合理,同时要注意规则的一致性和连续性。教师应尽可能用简明易懂的标记和卡片、动听的音乐、生动的语言、优美的儿歌等将必要而合理的规则物化、隐性化,使规则自然地被幼儿接受并自觉遵守。
【问题三:怎样自主建构规则】 案例 被动服从与主动建构的游戏规则
又到了游戏时间,孩子们围坐在活动室里,听教师讲解“笨老狼”游戏的规则。由于是复习游戏,游戏的挑战性已有所降低,孩子们没有多大兴趣,游戏只进行了一次,便不想玩了。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教师试探着问幼儿:“下面,我们请一个小朋友来带大家做个游戏,好吗?”,思考了一会儿后,宁宁第一个举手,他想出的游戏是“猫捉老鼠”。游戏规则是猫沿着室内的地砖边线跑,而老鼠则踩着每块地砖逃。与众不同的游戏规则一下子就激起了所有孩子的兴趣。大家非常遵守游戏规则,玩得开心极了。
更新游戏时,有一大半幼儿举手。小伊带大家做的游戏叫“滚皮球”。在教师和同伴的建议下,大家经过讨论,达成了这样的规则:一个小朋友当皮球,另一个小朋友追皮球。“皮球”边跑边两手在胸前做滚动动作,“滚”到某个小朋友面前,两人马上交换角色。如果追“皮球”的小朋友已经捉到“皮球”,“皮球”就不能再滚,而要和追球的小朋友交换角色。游戏在孩子们欢快的呼叫声中进行着......(分析:在以往的教育中,我们总是错误地认为,规则是成人传授给幼儿的,而忽视了孩子自主建构规则的能力。在这个案例中,教师让幼儿自创并带大家做游戏,其实隐含了让幼儿学习自主建构游戏规则的想法。同伴自创的游戏及其规则更具创意和个性,也更易为孩子们接受并遵守。)规则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幼儿园的规则教育是必要的,但我们必须牢记幼儿园的规则教育要以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为根本,选择合理而必要的内容,采取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方法和手段,使规则真正促进幼儿自主发展。
【更多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动态关注: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班】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
第三篇: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三:幼儿活动生成理念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三:幼儿活动生成理念
(江西教师网http://jx.zgjsks.com/)
【江西教师考试课程-80元优惠券免费领】
【教师资格证笔试通关班】两门连报880。协议班2380,两科不过全退
【全程无忧协议班】只需18800元,教师招聘笔试不过退15000,面试不过退10000。并赠送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课程
从某种意义上说,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就是幼儿发展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要充分实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价值,必须充分理解和把握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预设和生成的关系,确立生成理念。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理念比预设理念具有更加深远的价值。反本质主义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生成性思维视阈中的幼儿园教育活动认同差异性和不确定性,倡导多元和自由,活动过程充满变数,活动本质上具有生成性品质、生成性使命和生成性运行机制。生成性的教育活动对幼儿园教育实践有着对话、整合价值等方面的诉求。
一、生成性思维视阈中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马克思认为,“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1]幼儿园教育活动观要与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决裂,向“不再假定有一个绝对支点可以用来使真理和秩序合法化”[2]的活动观转变。这是现代生活世界观所蕴含的“一切将成的生成性思维”。[3]它认同的是差异性、不确定性,倡导多元、创造与自由,从而对现行幼儿园教育活动进行解构与批判。幼儿园教育活动过于注重预设而无生成的理念,在后现代课程专家多尔看来,这种活动是以牛顿式的传统科学认知方式为基础的,以简单、稳定、永恒为特征。活动目标是预设的,选择的内容是客观的永恒的文化知识,并注重“产出式”的评价标准。在这种幼儿园教育活动观驱使下,活动内容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规范化,无视幼儿的自我意识、自由意志及其自主性,其实质就是社会操纵与控制。对此,课程专家派纳认为,当今教育的失败便缘起这种活动观对幼儿自我意识的压抑,使其过度依赖和完全受制于他人的认定,缺乏想像力及审美能力。以预先确定精确、具体、可操作的行为目标来预测幼儿的变化和评价课程的目标模式是本质主义思维方式,是以事先规定好了的结果为中心,是流程,而不是生成的过程。生成性思维方式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4]幼儿园真实的教育活动由于幼儿及情境的因素,以及互动式交往活动的深化,活动过程充满着无数变化的因素,充满着无法预知的“附加价值”和有意义的“衍生物”,活动进行的不可预知性就意味着过程的创造性。既然过程是创造的,本质是生成的,那么,不同的过程、同一过程在不同的时间便会有不同的本质,这样,差异个性便会存在。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应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尽可能地满足每个幼儿的兴趣需求,使他们在活动中都能够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生成性思维还强调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都处于与其他存在物的内在关系中,人是“大写的人”,是“共在”,教师应该从真实的教育情境中,在多元沟通的环境中开展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属性(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质的生成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质上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而设置的,活动是动态的、发展变化的。其各种价值意义的生成,是教育活动作为“生成”而存在的内在要求。只有认识到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属性,幼儿的创造力、个性发展、幼儿的天性才有可能实现,教育活动才有可能成为一种“艺术”。否则,教育活动只能是没有生命活力的“复制”和“刻写”活动,只能是千人一面的活动。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决不能按人为控制的计划加以实行。教育计划的范围是很狭窄的,如果超过了这些界限,那接踵而来的或是训练,或者是杂乱无章的知识堆积,而这恰好与人受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驰。”[5]幼儿园教育活动更应如此,活动的过程应是在师幼共同的生活中建构的过程。“课程成为一种过程--不是传递所(绝对)知道的,而是探索所不知道知识的过程;而且通过探索师生共同‘清扫疆界',从而既转变疆界也转变自己。”[6]至于幼儿教育的基础性,则更需要通过活动来充分发展幼儿自身,以满足儿童期的自我存在需要,通过发挥儿童期的独特价值来积蓄儿童将来学习与生活所需的能量。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本质上就是生成性的。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性使命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任务应是唤醒、提升个体的自我意识,培养文化创新的能力,营造公正社会文化,而不是客观化知识的传播。从某种程度上说,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对文化意义与价值的主动追问与建构的过程,这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幼儿的生活经历的一部分,正如杜威所言,“为了儿童”的课程应是儿童“生动的和个人亲身的体验”。[7]幼儿亲身经历的活动就是幼儿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周围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和嘴巴、自己的头脑来认识世界。幼儿的生活是复杂的,是多元的不可预测的系统或网络,永远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从此意义上说,幼儿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幼儿活动的本体意义就在于活动的生成性。生成活动体现了强烈的现实性和动态的发展性。对幼儿的教育活动而言,活动总是现实的、真实的、及时的、当下的活动,总是教育要素在特定情境中、在时空上的意义联结。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由于受师幼之间的交互作用、内隐思维活动、精神活动以及外显的操作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活动总是伴随着无数的非预设性、不确定性、动态性。体验、顿悟、灵感等为超越预设性的教育目标提供了现实的基础。这便产生了新的体验和新的价值,是动态生成的过程。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生成性运行机制
幼儿的现实生活并不是处于封闭的、完成性状态,而是处于开放的、形成性状态,稳定、平衡是暂时的,而变化和重构是经常性的。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具有“自组织”的机制,能够自我调整和不断变化,从而不断地从无序状态达到更高层次的、更具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有适应性的有序状态。活动的运行是一种开放的形成过程,教师和幼儿是参与活动建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既是活动的传递者、吸收者,同时又是活动的开发者与创造者,活动的开发过程与幼儿的学习过程是合二为一的。因此,活动的动态性、发展性特征改变了预成活动计划性的实践范式,揭示了预成活动接受式教学的弊端。教师应在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随时调整目标,并将这种目标转化成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应为幼儿创设探究环境,激发幼儿更主动、更自由地去参与活动。幼儿通过在多种活动中自主操作材料、体验、发现,充分调动了多种感觉器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积极的探究、创造,从而获得了有关周围世界的直接经验,促进了他们的能力形成和个性发展。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生成理念的实践诉求(一)生成性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思维方式的诉求
生成性的教育活动崇尚一种生成性思维方式,反对用非此即彼和绝对对立的思维方式来看待和处理教育活动中各种复杂的关系问题。教育活动面临研究视角的转换问题。教育活动要从“实体思维”转到“关系思维”,使得原本就是复杂的矛盾体实现生成和发展。要将研究的视角从静态发展到动态,从对过程的平面化描述发展到生成的立体性动态描述。幼儿园教育活动要注重过程而非结果,注重个性而反同一,注重关系而反实体。
(二)生成性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对活动整体价值的诉求
生成性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崇尚活动过程的整体价值,反对片面的,机械的,功利的教育月的。教育活动的展开不是单纯以谋求某种功利的结果为目的,而是要联系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情境,注重在“真理”与“幸福”之间谋求平衡。比如:幼儿的语育领域活动,目的不是让幼儿会背多少首唐诗宋词,会写多少汉字,而应注重语言的情境性和运用自己的语言与人沟通并表达自己的需要等,要关注语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整合,超越功利的知识目标取向。生成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知识是重要的,但不是惟一重要的,幼儿的发展不是通过知识的量的积累来实现的,知识的获得过程,也需要达成接受、理解、内化和意义升华的整合。
(三)生成性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对话诉求
生成性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崇尚师幼间的民主、平等和对话。反对“话语霸权”,反对教师对幼儿的粗暴干预,强调教师对幼儿的权利、人格、潜能、需要、个性差异和完整生活的理解与尊重。仅仅强调活动前的预设、机械接受、忠实执行,就是忽视了教育活动中民主平等的关系,自然也就没有了对话。只有在对话式教育活动中,教师和幼儿才真正实现了彻底的解放,这样教师与幼儿间才能实现真正的平等,双方不再戴着各自的角色面具,而以真实的人的身份相互交往。
(四)生成性的幼儿园教育活动对生活世界的诉求
生成性幼儿园教育活动崇尚回归幼儿的生活世界。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活动,要求回归人的生活、人的经验,要求幼儿的“在场”、知识与人的“相遇”,凸显过程和情景的发展价值,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强调幼儿的经验、幼儿的生活履历在活动中的参与。幼儿的一日生活都是幼儿的教育活动,但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并不等于纷繁复杂的日常生活事件,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机智,根据幼儿的生活开展活动,“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它自己的目的,教育过程是一个不断改组、不断改造和不断转化的过程。”[8] 生成是现代哲学的最强音,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改革的强烈呼唤。生成理念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不可或缺的理念,是幼儿获得全面发展的基本方式;重视生成性的教育活动,是克服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和功利化倾向、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理念变革的主要策略。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42卷):131 [2]王治河.扑朔速离的游戏--后现代哲学思潮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9 [3][4]李文阁.生成思维:现代哲学的思维方式.中国社会科学,2000(6)[5]雅斯贝而斯.什么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杜,1900:24 [6]多尔著,王虹宇译.后现代主义课程现.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30.[7](美)杜威.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赵样麟等译.人民教育出版杜,1994:128 [18]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人民敏育出版杜,1990:54
【更多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动态关注: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班】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
第四篇: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七:幼儿故事教学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七:幼儿故事教学
(江西教师网http://jx.zgjsks.com/)
【江西教师考试课程-80元优惠券免费领】
【教师资格证笔试通关班】两门连报880。协议班2380,两科不过全退
【全程无忧协议班】只需18800元,教师招聘笔试不过退15000,面试不过退10000。并赠送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课程
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内容广泛,不仅包括生活故事,还包括童话故事、寓言故事、神话故事、科学幻想故事等。它是幼儿园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故事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手段,开展故事教学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品德、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要真正发挥这些作用必须采取恰当的方法、遵循正确的原则。
一、明确开展故事教学的目的
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孩子的天性,故事是幼儿最易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活动意义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一)对幼儿实施良好的品德教育
幼儿正处于发展成长时期,由于知识和经验有限,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只用口头说教是难以达到的。要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就必须使其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行为是对的或是不对的。而故事是集中地、典型地反映现实生活,并以活生生的形象来反映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由于是非鲜明,感染力大,幼儿在聚精会神地听故事的同时,往往会为正义和善良而快乐和欢呼,为小主人公悲惨的遭遇而流出感伤的眼泪,为故事中人物的机智而点头或对愚笨而摇头。幼儿听过某些故事后,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往往会有所改变,如知道关心别人了,爱清洁了,不是那么爱哭了,等等。这些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故事在幼儿思想品德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阶段,他们的语言质量不高,词汇贫乏,有时表达的句子还不符合语法结构,在此,幼儿故事可以成为孩子们的“语言教师”。通过故事读物和视听资料进行语言教学,往往比仅针对个别语法要点进行练习更有趣,也更有效。故事能为幼儿提供真实、自然、丰富的语言输入,帮助他们学习把话说得清楚并富有表现力。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幼儿在记住故事的同时,也记住了优美的艺术语言。这对丰富幼儿的词汇极有帮助。在幼儿园的故事教学中,幼儿不仅要听故事,还要根据语言教学要求,练习复述故事。这对幼儿清楚准确发音、连贯表达,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幼儿园的故事教学对幼儿语言能力的综合提高大有作用。
(三)丰富幼儿的知识
丰富幼儿知识,启迪智慧,是幼儿故事教学的重要功能。幼儿正处在人生的早期阶段,他们知识贫乏,认识能力有限。因而年幼的孩子常常不断地向成人提出“是什么”和“为什么”等问题。为使孩子对大千世界有所了解,满足孩子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给孩子们讲述故事能生动地告诉他们“是什么”和“为什么”,从而为孩子打开知识的窗口。
在丰富知识的同时,故事教学还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幼儿在听故事时,会在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评价。虽然这样的思考是初步的,结论甚至是幼稚的,但对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却是有意义的。此外,幼儿的知识越广泛,想像也就越丰富。可见,故事教学是激发幼儿大胆想像、启迪幼儿智慧的有效方式。
这一点在童话、寓言和科学幻想故事中更为明显。它们能把幼儿带进一个神奇而诱人的世界,引导他们去思考、去向往。故事中生动的形象,浓郁的情趣,自由放任的幻想,可以帮助幼儿理解现实生活中的道理,培养他们的想像力。
(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
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在幼儿的学习中至关重要。幼儿的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好奇心与兴趣诱发的。只要是适合幼儿的故事,他们肯定会兴趣盎然、聚精会神地去听或去阅读,从而使其形象思维与创造性联想得到充分的调动。
二、幼儿故事教学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注意要点
组织儿童故事教学,可以将情景游戏、课堂表演、口语交际、环境沉浸等多种形式贯穿于教学中,其具体方法有:
(一)提问法
提问法是故事教学中应用最多的一种方法。提问法主要在以下几种情形中运用: 一是故事教学开始时,以提问引出作品,为讲述故事内容做铺垫。
二是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层层深入地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提问应能引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回忆,如“故事中的主人公说了什么话?而后又发生了什么事?最后怎么样了?”也可以通过提问帮助幼儿领悟故事的主题,如“为什么会这样?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教师还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将自己对作品的内心体验表达出来,如“喜欢故事中哪个人物,为什么喜欢?”等等。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三是引导幼儿复述故事或续编故事时,为保证幼儿将故事的主要情节讲述出来,教师可以采用提问的方法帮助幼儿回忆作品中的主要内容。此外,在续编故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创造性提问的方法,以启发幼儿的想像。例如,在著名故事《狼来了》中,教师可以这样问:“男孩的羊被狼吃掉了,为什么没有任何人去帮他。这时男孩一定后悔说谎话,欺骗人们。如果他当初不说谎话,真的有狼来了,会是什么样子呢?”不过,创造性提问只适合于年龄较大的幼儿,对小班孩子,一般采用回忆性和体验性的提问,以帮助幼儿理解并体验故事的主要内容。
在使用提问法时,教师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幼儿故事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让幼儿理解欣赏故事中的主要内容,同时获得审美愉悦,领略作品的教育意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应过多地提问,尤其不要过多地运用回忆性的提问。因为这种提问很容易千篇一律,如果按照“故事里有谁,他们在于什么,结果怎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种公式提问,幼儿很容易对生动、有趣的故事产生厌烦心理,进而对故事活动失去兴趣。因此故事教学中,教师要将回忆性提问与体验性提问、创造性提问结合起来,尽量少用回忆性提问,将单调、机械的模式化问题转为启发式问题,从而保证教学过程的生动、活泼。
第二,教师还要注意提问法使用的时机和技巧。一般说来,在教师讲述故事时不要提问,尤其是对那些内容丰富、情节紧凑的故事。若教师在讲述中发现某个幼儿不认真听讲,可以采用注视或手势暗示的方法,也可以提高声音或突然停止讲述以引起幼儿的注意,但不要因此而停下来问这个幼儿几个问题或让他把前面的故事复述一遍。这种做法不但无效,还会使其他幼儿对故事的兴趣降低,破坏故事的完整性。教师在提问时也不要连珠炮式地在同一时间向幼儿提出几个问题,而要按顺序统筹安排。在第一次讲述完后向幼儿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一般是回忆性的,问题不可太多,2~3个即可。第二次讲述完后再提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是让幼儿体验故事的主要情感,但同样地,问题也不要太多,最多3~4个,否则故事教学课就变成了单调乏味的提问课。
(二)讨论法
讨论法也是故事教学运用较多的一种方法,一般在中班和大班使用。讨论法一般运用于理解作品阶段和续编故事阶段。在幼儿已基本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后,为进一步调动幼儿情绪,以深入理解作品内涵,教师一般可采用讨论的形式,让幼儿积极地动脑筋思考故事中的重点及难点问题。讨论中,教师要鼓励幼儿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设身处地地替故事人物出主意、想办法,使幼儿在积极动脑筋参与的同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例如,童话故事《小老鼠做蛋糕》,教师在讲完故事后可以引导幼儿讨论:“小老鼠是怎么想办法做蛋糕的?蛋糕做好后,小老鼠是怎么吃的?你喜欢故事里的小老鼠吗?为什么?如果你是小老鼠,你用鸡蛋做什么?”而在续编故事阶段,教师运用讨论法是让幼儿就故事的情节发展做一个简要的分析,然后再运用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合理性的续编。讨论有助于幼儿拓宽自己的思路,加深对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故事情节的理解,从而在续编时能做到故事结构完整,结尾与中间、开始部分形成合理的呼应。
教师在运用讨论法时要注意以下两点:
一是幼儿讨论后,要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总结。仍以《小老鼠做蛋糕》为例,在幼儿讨论之后教师要引导他们归纳出几个问题:小老鼠看到鸡蛋想到做蛋糕--聪明的老鼠;小老鼠将蛋糕分给大家吃--热心肠的老鼠;小老鼠用两个半圆的碎蛋壳做汽车--敢于想像创造的老鼠。一旦幼儿归纳出以上几点,那么幼儿对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是讨论中要充分发挥所有幼儿的积极性。如果有可能,教师应该让幼儿分组进行讨论。对那些不擅长言辞的幼儿,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关注,鼓励他们将内心的感受讲出来。
(三)中断法
中断法可运用于中、长篇故事的讲述中。这些故事由于篇幅较长无法一次讲完,因此教师在情节扣人心弦处有意停下,且每次中断时巧妙设置疑问、悬念,让幼儿猜想,可以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短篇故事讲述中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以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联想。比如,教师可以就故事的情节提问:“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为什么呢?”然后作短暂停顿后说:“听我讲下去就知道了......”也可以就后面要讲的情节提问,如“猜一猜,接下去会怎样呢?”让幼儿简短地议论后说:“是这样吗?听我往下讲就知道了......” 教师在运用中断法时,要记住这种中断是在需要的时候做暂时中断,而不是随意中断,中断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因此,中断法的运用要适时、适当,要少而精,不宜频繁使用。
三、开展儿童故事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一)如何选择故事
在选择用于教学的故事时,教师需要考虑这样三个方面:故事的可读(听)性;教学主题;幼儿的年龄层次。
可读(听)性涉及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语言结构的复杂程度、故事内容的精彩程度和故事的长度等因素。判断故事的语言难易程度应以幼儿的现有水平为依据。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克拉申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的输入假设,幼儿是通过理解略高于其现有水平的语言输入进行语言习得的。因此,故事语言的难易程度应控制在幼儿的语言水平之内,又要包含新的语言知识。如果幼儿理解不了故事中大部分语句,再精彩的故事也会令他们失去听或读的兴趣。此外,图片和体态语言也是帮助幼儿听懂有一定语言难度的故事的有效手段。从结构和内容上看,应选择逻辑清晰、内容浅显、有趣的故事。从小班到大班,故事内容的复杂性应该是呈梯度上升的。从故事的长度采看。用于课堂讲述的故事不宜太长,因为听故事是一个紧张兴奋的过程,幼儿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有限,太长的故事会使他们疲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倦,失去听讲的兴趣。书面阅读的故事可以稍长一些,因为幼儿可以重看前面的内容。另外只有情节突出的故事才具有可读性,正如英国教育家安德鲁·莱特(Andrew WrisLt)所说,大段的描述是运用故事教学时所忌讳的,用于幼儿教学的故事尤其如此。
教学主题是教师选择故事的重要依据。教师应根据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选择相关的故事,这样,既能降低故事的难度,又能扩大幼儿的知识面。选择故事时,教师应选择线索清晰的故事,以便于孩子根据故事线索理解、复述或转述故事的内容。
幼儿的年龄也是选择故事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对于低龄幼儿,宜选择重复率高(包括词、句与段落的重复)且朗朗上口的故事。这对幼儿牢固掌握基本的词汇和句型结构以及形成正确的节奏感很有帮助。
(二)如何设计故事教学中的活动
活动的设计是故事教学的关键。语言教学环境下的“讲故事”不同于作为娱乐消遣的“讲故事”。后者的主要目的是“乐”,除了听或读以外,一般没有其他活动;而前者可以说是“寓教于乐”,“教”才是目的,围绕故事所展开的各项活动是达成“教”这一目的的途径。
准备活动:准备阶段的活动一般在呈现故事内容前进行,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清除幼儿理解障碍;二是让幼儿对故事的内容有一个大致了解。扫除语言障碍的准备工作主要是针对影响理解故事内容的关键词和句而言的,对不影响幼儿理解或图画中可以猜测出意义的生词不必解释。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教幼儿生词的活动,也要既有意义又有趣,并尽可能与故事内容相关。
在讲述故事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出如下活动:在幼儿听故事时,教师向他们出示相应的教学卡片,帮助他们理解;让幼儿通过画面猜测故事的大意;将打乱顺序的图片按自己的理解重新排序;结合故事的关键词猜测故事内容等。富有新意、手脑并用的活动是具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比如,边听边做出相应的动作;根据故事情节找出相应的图片,或拼图;根据动作或描述做出判断,等等。这些活动的目的不是评价幼儿答案的对错,而是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发他们思考,同时降低听的难度,提高故事的可听(读)性。讲故事时教师身体语言的运用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提高故事的理解度。讲故事比读故事更具个性特点,教师可观察儿童的反应,并随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重复和辅以动作等。讲故事要求教师有较高的口语水平和较高的表演才能,对于口语水平一般的教师,应在讲完故事后,多让幼儿听录音磁带,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
在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设计表达活动。例如,可让幼儿根据图画复述故事或简单描述人物或事物、为故事添加一些内容、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等。这些活动都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听说能力,也有益于训练幼儿的推理和想像能力。为降低活动的难度,激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当幼儿试图复述故事时,教师可以给予一定的提示。这些活动应尽量以小组为单位来进行。此外,幼儿是喜欢表演从录像中看到的短剧和故事的,通过表演他们将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三)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热情
任何一种活动形式,时间久了,孩子都会厌倦。冷漠的情绪会使活动效果大打折扣,引入竞争机制,这一难题便会迎刃而解。竞争能激活幼儿潜在的能力,能激起幼儿的进取心。幼儿好胜心强,大都不甘落后,所以在设计活动时,可采用激励机制,并配以各种形式的奖励,对优胜者给予赏识,对进步者给予鼓励。有时是几句鼓励的话,有时是一朵小红花、一颗小星星,这些都会使孩子们获得一种成就感,始终保持对故事的兴趣,将听、讲故事作为一件快乐的事情。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故事教学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让幼儿通过体验、参与,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
【更多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动态关注: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班】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
第五篇: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八:体育游戏构思法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2015年江西教师招聘考试幼儿教材教法十八:体育游戏构思法
(江西教师网http://jx.zgjsks.com/)
【江西教师考试课程-80元优惠券免费领】
【教师资格证笔试通关班】两门连报880。协议班2380,两科不过全退
【全程无忧协议班】只需18800元,教师招聘笔试不过退15000,面试不过退10000。并赠送教师资格证笔试+面试课程
体育游戏,也被称为活动性游戏或运动游戏,是根据一定的体育任务设计的,由身体动作、情节、角色和规则组成的一种活动性游戏。[1]幼儿最喜欢有情节的游戏活动。构思游戏情节是设计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方案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对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法进行了初步探索和归纳。
一、体育游戏是幼儿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体育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幼儿固体育工作的任务主要通过早操、体育课以及户外体育活动等途径来完成。其中,以游戏形式开展的体育活动是最受幼儿喜爱一种的活动形式。活动性游戏之所以受到幼儿的普遍欢迎,从根本上说是由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幼儿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兴奋强于抑制,幼儿通过不同区域兴奋的迁移来解除疲劳,所以,幼儿活泼好动,喜欢灵活多变的游戏,并在游戏中经常迁移游戏行为;其次,幼儿大脑皮质的不成熟使幼儿的认知简单而具体,受小脑控制的情绪活动起主导作用,自制力包括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较低。各种情节生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等情绪化的心理需求。
体育游戏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寓于趣味性很强的活动之中,幼儿在游戏中完成走、跑、追捉、躲避、跳跃、投掷、滚、爬、吊、拉、推、平衡等基本动作。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有效的基本动作教育。因而体育游戏对于激发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促进其以体能为主的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二、情节因素是体育游戏趣味性的重要因素
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因为游戏活动本身就具有趣味性。正是由于游戏的趣味性吻合了幼儿活动受兴趣支配的特点,游戏才受到幼儿的普遍欢迎。趣味性是游戏必须具备的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条件。[2]游戏角色的生动鲜明、游戏材料的丰富多彩以及游戏情节的灵活多变等,都是吸引幼儿的趣味性因素。
体育游戏由游戏动作、活动方式、游戏规则、游戏情节、物质条件等结构成分组成。[3]游戏情节是区别体育游戏与其他体育手段的一个重要结构成分,其实质是以虚构和模拟的形式表现某些生活事件。由于幼儿正处于象征性游戏阶段,虚拟性或非真实性是这一时期幼儿游戏的重要特征,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游戏情节是决定体育游戏是否有趣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体育游戏的情节与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的情节不同。在角色游戏和表演游戏中,情节是根据游戏主题构思的,是表现游戏主题不可缺少的成分;而体育游戏的情节一般是从调动游戏人的活动积极性出发,根据游戏的动作和活动方式的特点而构思的,在游戏中起着增强趣味性的作用。以“跳”为例,如果单纯枯燥的让幼儿练习双脚跳,幼儿可能跳不了几下,就不感兴趣了。可是只要我们把它加上情节因素,变成一个“小白兔回家”的体育游戏,幼儿便会兴趣盎然地跳个不停,由此可见体育游戏中情节因素的趣味性魅力了。
三、体育游戏情节构思的方法
一般来说,对某种活动强烈而稳定的兴趣,常常标志着主体达到了与该活动相关的身心发展水平。幼儿兴趣对游戏的选择性决定了幼儿只对符合自己身心特点的游戏感兴趣。因此,在设计幼儿体育游戏活动方案时,要充分利用情节因素来增加游戏活动的趣味性,使体育活动更有吸引力。
游戏情节是体育游戏中一个很活跃的结构成分。一个游戏可以构思出各种不同的游戏情节,一个动作也可以采用各种不同的游戏情节来体现,因而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创作具有很大的创造空间,能充分体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体育游戏情节的构思主要以游戏动作和活动方式的特点为依据。笔者总结自己多年创编游戏的经验,现将主要的构思方法归纳如下:
(一)事件提炼法
即从现实生活事件中提炼游戏主题素材、构思游戏情节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我们首先要了解幼儿的身心特点,从幼儿感兴趣的事件人手。我们知道,幼儿喜欢模仿他们感兴趣的事物,如喜欢模仿“司机开汽车”“警察叔叔抓坏蛋”等,而这些兴趣点都能成为我们构思游戏情节的重要线索。
在掌握幼儿兴趣爱好一般性特点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幼儿一定时期内的兴趣热点,及时把握幼儿随机生成的兴趣需要,从而构思出相应的游戏情节。例如,电视台播放“奥特曼”的动画片后,孩子们对模仿“奥特曼”津津乐道。结合幼儿这一兴趣热点设计“我是小小奥特曼”的游戏情节,一定是大受孩子们欢迎的。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另外,我们还要努力培养自己的职业敏感,善于“采风”,即从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汲取有益的素材来构思游戏情节。如“争办奥运会”“挂奥运旗”游戏,就是抓住北京2008年举办奥运会这件孩子们都知道的大事件展开设计的。
(二)故事借鉴法
即根据故事内容来构思游戏情节,以故事表演作为游戏表现形式的构思方法。听故事、表演故事都是幼儿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点,借鉴童话故事拟人化的虚构手法来构思游戏情节。如游戏“萝卜又回来了”中小白兔把萝卜送给小灰兔,小灰兔把萝卜送给小黑兔,小黑兔又把萝卜送给小白兔的情节,就是故事内容的直接再现。
运用故事借鉴法构思游戏情节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借鉴现有的故事。童话故事中可利用的素材非常丰富,像“小兔乖乖”“小红帽与大灰狼”“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等故事情节中就有很多内容可以引用到游戏情节中去:另一种情况是为设计游戏而创编某些故事情节,如“猫和老鼠”这一主题素材就可以编出“小猫捉老鼠”“小猫打老鼠”甚至“老鼠戏小猫”等不同故事内容的游戏情节。
(三)角色衍生法
情节和角色往往是不可分割的。角色衍生法即根据游戏动作和活动方式特点,选择相关或相似的事物作为游戏角色,从而衍生出某种游戏情节的方法。例如设计以双脚跳动作为主的游戏,根据双脚跳动作的特点,我们可以考虑选用“小白兔”“小青蛙”或是“小袋鼠”作为游戏角色。如果角色选用的是小白兔,则可衍生出“小兔采蘑菇”“小兔拔萝卜”等情节;如果角色选用的是小青蛙,则可以衍生出“小青蛙捉害虫”“小青蛙跳池塘”或“小青蛙学本领”等情节,而若是选用小袋鼠,则会有“小袋鼠搬家”“小袋鼠过河”等不同的游戏情节。
(四)器械相关法
器械相关法是根据游戏使用的器械的特点来构思游戏情节的方法。体育游戏中常用的道具和器械有球、棒、绳以及木块、平衡木等等。利用这些器械的特点,我们可以设计出相关的游戏情节。如玩球活动可以构思成“运西瓜”“赶小猪”等,而走平衡木活动则让我们很自然地和“过小桥”“走钢丝”等情节联系在一起。
在体育游戏中,幼儿常常会自发地自制一些小玩具。旧报纸、旧纸盒、空的饮料罐、各种质地、颜色不同的包装纸、塑料绳等,这些看起来不起眼的废旧材料,在孩子手里都能变成一个个有趣的玩具。例如,一次性纸杯可以在孩子们手中变成飞盘。风车、跨越障碍、飞机、球门等各种各样的玩具。然而,孩子们的这些创造性的火花往往和他们的兴趣热点一样很不稳定,需要教师的发现、鼓励、指点和支持。
教师可以多给幼儿提供各种废旧材料,鼓励他们的创意制作。若是教师能善于利用器械相关法,针对孩子们的创意制作构思出相应的游戏情节,让幼儿在后续的游戏中尽情玩乐,则能收到更大的教育效果。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五)知识模拟法
知识模拟法是根据一定的社会与自然知识,用模拟知识点的手法构思游戏的情节,让幼儿通过游戏活动掌握相关知识的方法。如“小心触电”游戏中追捉者与被迫捉者的关系就被构思为“电插头”和“人”的关系,“躲避触电”便成为情节构思的主线,于是,当“人”被“电触头”触及时就会“死”,应呆在原地不能再动,而“人”在触摸木头时是安全的,“电插头”便不能再追等等,这些情节的构思都模拟了用电常识。通过玩这个游戏,孩子也就自然而然懂得了不少关于电的知识。
同样是追捉关系,在游戏“盐和水”中则变成了“盐”和“水”以及“太阳”的关系,游戏中的追捉、捕获与解救等环节则成为“盐遇水融化成盐水,盐水经过日晒蒸发后重新变成盐”这一知识点的具体表现。
(六)主题串连法
主题游戏是目前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一种新型的游戏模式,其特点是以主题为核心,以具有主题想像的情境为特色,以联合游戏为手段。[4]体育游戏也可以利用这种方法,围绕某一既定的主题构思游戏情节,通过与主题相关的多个活动将多种游戏动作整合在一起,从而达到让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
例如“快乐的小矿工”游戏,围绕小矿工这一主题,我们不仅可以构思“下矿井”和“出矿井”的游戏情节来训练幼儿钻、爬的基本动作,还可以设计出“戴矿工帽”“系毛巾”“戴工作手套”等游戏情节,将手的小肌肉动作的发展、生活自理能力的训练、安全常识教育等多项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到一个游戏中来。
四、构思体育游戏情节需注意的问题
游戏情节应符合幼儿的兴趣和认知背景。不同年龄班的幼儿有着不同的身体发展水平和兴趣爱好,运用事件提炼法、角色衍生法、器械相关法构思体育游戏情节时,一定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围绕幼儿的兴趣点进行设计。同时,幼儿只有获得了与游戏相关的背景体验,才能引发游戏动机,出现真正的游戏。因此,运用主题中连法、故事借鉴法、知识模拟法时,其中的预设主题、故事情节以及知识内容等必须是幼儿所熟悉的。只有与幼儿实际水平相符的游戏才能真正让幼儿从游戏中获得乐趣。
游戏情节要有一定的教育意义。游戏情节反映的是社会生活的某些片断,因而必然具有两面性。在构思游戏情节时,要尽量体现积极的教育因素,避免消极因素。运用事件提炼法、主题串连法、知识模拟法构思游戏情节时,应与时俱进,使游戏情节能够鲜明地反映当前社会与时代、文化与生活的主要特征。在运用故事借鉴法、角色衍生法、器械相关法时,一方面要避免简单重复“老一套”的做法,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选用那些过于陈旧的内容。
游戏情节要符合身体锻炼的要求。情节因素是体育游戏重要的趣味性因素之一,它在体育游戏中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一些没有情节的游戏依然可以吸引幼儿参与。因此,设计幼
专业教师辅导
中公江西教师网
儿体育游戏应以一定的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为目标,不能过分追求游戏情节而喧宾夺主。构思游戏情节时,既要考虑情节发展的合理性,也要考虑运动内容和运动负荷合理的安排。
游戏情节要给幼儿留有想像和创速的空间。游戏情节以虚构和模拟为主要特征,因此构思游戏情节不必过分求实,尤其是运用事件提炼法、主题串连法、知识模拟法等方法时,应给幼儿留有发挥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调动各方面潜能,获得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3]黄世勋.儿童运动游戏创编与数学.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荷兰)胡伊青加.人:游戏者--对文化中游戏因素的研究.成穷泽.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 [4]毛蔓娟,沈悦,林茅.主题游戏--一种新型游戏的探索.许政涛.幼儿固游戏与玩具.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更多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备考动态关注:2014下半年江西教师资格证考试培训班】
本文由中公江西教师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