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992印发《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印发《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的通知
苏劳险[1992]3号 苏财综[92]53号 苏行发[1992]192号
各市、县劳动局、财政局、人银行:
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一九九二年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提取比例,请各市、县于五月底前报省审批,六月底由省下达各地执行。
附:《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办法
根据江苏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苏政发[1992]11号),现就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有关问题提出如下实施办法:
一、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范围和对象
实行养老保险的范围,原则上为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企业。企业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包括固定职工、合同制职工(含农民合同制职工)、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使用的城镇临时工(以下统称“职工”)。养老保险的对象:
1、我省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
2、驻江苏的中央企业(含金融、保险企业,不包括国务院批准按系统统筹的企业)职工;
3、外省(市)驻江苏的企业职工;
4、我省境内所有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
5、外商(含华侨和港澳台工商业者)与我省城镇各类企业共同举办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及外商独资经营企业的中方职工;
6、国务院批准按系统统筹的部属企业中的劳动合同制职工和城镇临时工;
7、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劳动合同制职工;
8、安排到乡镇企业工作的国家统配人员和城镇待业人员。
县(区)属以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私营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由各市、县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实行养老社会保险
二、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支付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按照“以支定收、略有结余、留有部分积累”的原则统一筹集,并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负担。
1、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均以参加我省养老保险的职工工资总额(其中,参加我省养老保险的企业为职工工资总额;经国务院批准实行系统统筹的企业为劳动合同制职工和城镇临时工工资总额,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为劳动合同制职工工资总额。工资总额的构成,均以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主准)为提取基数。在全省规定统一提取比例前,各市、县原有固定职工、劳动合同制职工和城镇临时工的养老保险费不再按各自的比例提取,应重新测算,按统一比例提取,合并调剂使用。各市、县具体提取比例,应按省政府苏政发[1992]11号文规定的积累率和省统一规定的支付项目的实际需要,扣除职工个人应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进行测算。养老保险基金的具体提取比例和积累率由各市、县人民政府按上述办法测算后,提出方案,经省劳动局和省财政厅审核,报省政府批准执行。今后,离退休(职)费用发生增长,再视具体情况调整原先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具体比例。
2、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列营业外支出。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的,在提取的职工劳动保险基金中列支。
3、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一九九一年底前未实行个人交费的,均应从一九九二年起,随着职工工资的增长,按本人标准工资基本工资(指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企业)的3%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代为扣缴。
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与企业缴纳部分合并使用。
4、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劳动合同制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以劳动合同制职工工资总额为基数,按当地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提取比例缴纳,由原渠道列支。
5、部、省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除经省政府同意由省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直接办理的以外,暂委托企业所在市县劳动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采取“统一结算,分别核算”的办法办理。
6、企业为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是企业和承包、租赁者应尽的义务,企业应主动缴纳。自一九九二年起,企业统一使用省制定的《社会保险基金手册》,并持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审核签章的《社会保险基金手册》到劳动等有关部门办理招工计划、工资计划、职工调动和工效佳钩、工资升级等审批手续。
7、企业濒临破产或非政策性亏损,确无支付在职职工工资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能力时,应经企业职代会或工会委员会讨论通过,主管部门和财政或税务等部门确认后,在规定的缴费期内,向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缓缴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书面申请。缓缴期在六个月以内的,由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办公室审批;缓缴六个月以上,由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审批。缓缴期最多不得超过一年,缓缴期间不加收滞纳金。企业在向养老保险基金委员会办公室提出缓缴养老保险费申请报告的同时,必须订立缴款计划。
8、一九九一年底前少数企业未按当地政府规定参加养老保险或欠缴养老保险费的,原则上自当地实行养老保险统筹之月起或按实际未缴(欠缴)养老保险金额予以补缴,不另加收滞纳金和基金利息。
一九九二年以后,企业逾期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按日加收应缴纳额5%的滞纳金。未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含一九九一年底前企业应缴未缴养老保险费)的时间,除国家和省另有规定者外,不予计算缴纳养老保险费年限。
9、破产企业在清理资产时,对欠缴的养老保险费,应优先一次性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补缴。企业被兼并后,其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兼并企业补缴,并负责其离退人员的管理。
(二)全省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项目暂包括:
1、按国务院国发[1987]104号、国发[1982]62号、国发[1989]83号、原省革委会苏革发[1979]106号、省政府苏政发[1990]20号文件及有关规定计发的离退休费和退职工生活费。
2、按国务院国发[1982]62号、国发[1989]83号、劳动人事部劳人险[1983]3号、省劳动局苏劳险[1983]63号文件规定发给一九四五年九月二日以前参加革命工作的离休干部和退休老工人的生活补助。
3、按省劳动局、人事局苏人四[86]26号、苏劳险[1990]9号文件规定,增发给退休职工的退休补助费。
4、按国务院国发[1985]6号和省劳动局、人事局、财政厅苏劳薪[1985]29号文件规定发给离退休、退职人员生活补助费及补差部分;按劳动部劳字[1988]42号和省劳动局苏劳险[1988]19号文件发给离退休、退职人员的生活补贴费。
5、按国务院国发[1985]35号文件和省财政厅[88]苏财商企字第109号、苏财商[92]11号通知规定发给的肉价补贴。
6、按国务院国发[1979]245号文件规定发给的副食品价格补贴;按国务院国发[1988]23号文件规定发给的主要副食品价格变动的补贴;按省劳动局、省财政厅苏劳计[1985]88号、苏财行[85]214号文件发给的物价补贴;按省劳动局、人事局、财政厅苏劳险[1987]2号文件规定发给户口迁回农村的离退休、退职人员的粮油差价补贴;按国务院国发[1991]18号文件规定增发的粮油价格补贴和按财政部[92]财综字第38号、省财政厅苏财综[92]32号文件规定发给的粮价补贴。
7、按国家劳动总局[78]劳薪101号、省劳动局苏劳薪[1979]356号、省劳动局苏劳险[1990]1号文件发给部分市、县离退休、退职人员的冬季取暖补贴。
8、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国发[1980]253号文件有关规定发给因工致残起居需人扶助的离休、退休人员的护理费和因病生活不能自理的离休干部的护理费。
9、按国务院国发[1978]104号、省总工会、劳动局苏工活[88]21号和省劳动局苏劳险[1991]16号文件规定支付的离退休、退职人员的丧葬费和直系亲属的一次性抚恤费;按省劳动局、财政厅、总工会苏财工[86]29号文件规定发放标准发给因工死亡离退休、退职人员供养直系亲属的定期抚恤费。
未列入省统一规定支付项目的其他按国家、省和各地规定发给离退休人员的费用,由离退休人员原单位继续发放或由各市、县自行统筹。
企业职工离退休、退职时,其离退休、退职费用未经劳动部门及其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审核,不得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三)市、县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和支付,原则上实行全额缴拨的办法。
三、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
我省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从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开始实施,由“统一规定、集中调控、分级核算、分级管理”逐步过渡到全省“统一筹集、统一支付、统一核算、分级管理”。
(一)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实行省对省辖市、省辖市对所属县(市)分级管理。根据省统一的政策规定,省辖市可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补充规定,报省备案。
(二)自一九九二年一月起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提取比例由市、县人民政府进行测算,提出方案,经省劳动局会财政厅核定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执行。
1、各市、县必须在调整养老保险费提取比例的当年一月底前将调整的方案报省审批。报审的资料包括:市、县政府报告,基本养老保险费提取比例测算方案等。
2、各县(市)报省的调整提取比例方案,由省辖市审核后,统一报省。自一九九二年起,在同一省辖市范围内,各县(市)的提取比例应基本一致。
(三)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省先对各市、县按省统一规定的应收、应支的全民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的20%实行全额结算、差额缴拨,按季预缴、年终统一结算。以后逐步过渡到全省统一筹集,统一支付,统一核算。各市、县超过省统一规定积累的结余部分,由各市、县在养老保险基金使用范围内自行调剂或结转下年使用。
(四)一九九一年底前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历年积累基金和一九九二年起按省统一规定积累率计算的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积累基金,由省统一调控。其中,一九九一年底前全民所有制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历年积累基金(按各市、县劳动合同制职工实行养老保险期间平均工资总额的15%计算)的20%上交省作为省直接掌握的后备基金;80%留在各市、县,与一九九二年起按省统一规定积累率积累的基金中留市、县部分合并,经省批准后使用。省集中的后备基金和差额收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省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委托银行代为收缴。各地社会保险机构开户银行采取“见单付款”的办法办理,换季(年)转入省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专户存储,专款专用。
四、关于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实行养老保险退休后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 自一九九二年一月起,在国家没有新的规定前,我省境内全民所有制企业职工符合国发[1978]104号文件规定的退休条件,均根据各地实行养老保险之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和实行养老保险以后企业与职工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年限之和(以下统称缴费年限),暂按下列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1、原固定工、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招用的一九七六年底以前进单位的计划内临时工(含以后转为合同制职工者),按国发[1978]104号文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2、劳动合同制职工、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招用的城镇临时工,缴费年限在15年以上的(含15年),参照国发[1978]104号文件及省有关退休规定办理。
3、城镇户口的劳动合同制职工、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招用的城镇临时工,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参照国发[1978]104号文件及省有关退职办法办理。
4、城镇户口的劳动合同制职工、经县以上劳动部门批准使用的城镇临时工,缴费年限不满10年,农民合同制职工缴费年限不满15年,每满一年发给二个月本人最后一个工作月标准工资的一次性生活补助费。其中根据国家和省政府规定安置就业的人员,缴费年限满5年不满10年的,按月发给本人最后一个工作月标准工资40%的生活费,并享受国家和省规定的各项补贴,但不执行退职人员生活费最低保证数。
5、因工(公)致残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办理退休的人员,不论缴费年限长短,仍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办理。
五、关于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养老保险
1、外商投资企业的中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提取比例按照企业所在地全民所有制企业执行,其基金的筹集,目前仍由各市、县按省统一规定进行,以后逐步过渡到省级统筹。
2、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职工退休后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按照全民所有制企业办理。
3、对于外商投资企业缴纳的中方职工平均基本养老保险费高于当地同行业全民企业平均水平部分,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参照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方法办理。
六、关于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养老保险
(一)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由各市、县按省统一规定进行统筹,并逐步向省级统筹过度。
1、从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各市、县统一全部职工工资总额提取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积累率参照全民企业掌握。具体积累率和提取比例、支付项目,根据企业的承受能力,县(市)由政府提出方案,省辖市由劳动部门提出方案并经财政、税务部门审核后,均报省辖市人民政府批准执行,并报省备案。
2、一九九一年底前集体企业劳动合同制职工、城镇临时工和其他所有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历年积累基金,以及一九九二年起按上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积累率提留的积累基金,由当地政府提出,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使用,其他情况不得动用。
3、县(区)属以上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由各省辖市参照全民企业职工的办法,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办理。
4、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省辖市根据上述规定制定,并报省劳动局备案。
(二)县(区)属以下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职工、其他所有制企业职工和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的基本养老保险也要抓紧逐步实行。具体实施办法,由各省辖市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自行确定,并报省劳动局备案。
七、关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由职工自愿参加,也可以实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挂钩的办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存放在当地社会保险机构在银行开设的补充养老保险专户,按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及所得利息,归职工个人所有。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基金在职工因工作需要调动时随同转移,非工作需要流动时根据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的补充养老保险办法办理。补充养老保险基金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企业或个人实际缴费的时间记入职工个人账户(卡片)。职工退休后开始支付,职工死亡进也可一次性支付。
八、关于职工流动时养老保险基金的转移
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凡参加我省养老社会保险的职工在省内流动时,须转养老保险关系,但不转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经国务院批准按系统统筹的企业职工在我省境内流动以及跨省流动或就业的职工,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转移根据劳动人事部、公安部劳人劳[1987]20号文件规定精神办理。
九、关于《职工养老保险手册》的使用
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参加养老保险的城镇各类所有制企业职工和城镇私营企业职工、城镇个体劳动者统一使用《职工养老保险手册》(以下简称《手册》)。职工个人和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均应分别记入《手册》。
1、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在职期间,其《手册》由所在单位负责保管并登记企业、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时间、金额。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同时应为每一位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建立社会保险档案卡片,并记录企业和职工实际缴费情况。
职工本人和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每年应与企业核对一次《手册》的登记情况,并核查签章。核查的具体时间和方法,由各地自行确定。
2、参加养老保险的职工终止、解除合同,企业应在职工停止工作的当月,将《手册》经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审核后交给职工本人保管。职工调动工作时,随同工资关系转移,由调进和调出单位及时向所在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办理转移手续。
3、《手册》是劳动部门审批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依据之一,也是支付补充养老保险金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的依据。
十、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和管理服务费的提取使用办法,根据国发[1991]33号、苏政发[1992]11号文件精神,由省劳动局会财政厅另行制定。
十一、本实施办法由省劳动局和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十二、本实施办法自一九九二年一月一日起实行。
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九日
第二篇: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施办法
关于印发《〈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实施办法》的通知
颁布单位:黑龙江省劳动局颁布日期:1995-12-12
文号:黑劳发[1995]216号
各行署、市劳动局,省农场总局劳动局,省直各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和《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黑政发[1995]74号),现制定《〈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施办法》并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实施办法
第一条为保险城镇企业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和《黑龙江省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黑政发[1995]74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下列单位及其职工:
(一)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及其职工;
(二)外商、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及其中方职工;
(三)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及其职工;
(四)私营企业及其职工;
(五)城镇个体工商户及其雇工;
(六)城镇自由职业者;
(七)驻我省军队所属企业及其无军藉职工;
(八)国营农垦系统企业及其职工;
(九)驻我省中直企业及其职工(经国务院批准实行行业统筹的企业和职工除外)。
第三条企业及其职工必须依法履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义务。职工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权利受到法律保护。
第四条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和职工共同负担。
第五条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职工按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的3%缴纳,以后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高不超过本人工资的8%。职工个人缴费由企业在发放工资时代扣。离退休人员不缴费。
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项目计算,包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未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其它收入不作为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职工月平均工资收入,超过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0%或300%以上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也不作为计发养老金的基数;低于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60%的,按不低于60%作为职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及自由职业者等非工薪收入者,按当地上职工月平均工资的20%缴纳,其中4%进入社会统筹基金,16%记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及自由职业者等非工薪收入者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协助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收缴,存入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第六条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原则上以本企业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为基数确定一个比例提取,具体比例由当地政府确定。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由企业开户银行根据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提供的特约委托收款凭证按月代为扣缴。
破产、撤销和解散企业在清算财产时,要优先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清偿欠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向其它企业分流时,应按等同比例分流离退休人员。其离退休人员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接收的,需一次性向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缴纳10至15年的退休费用及其它保险福利费用。
第七条企业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存入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存入银行的养老保险基金,按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所得利息并入基金。
第八条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国家标准GB11643-89),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并核发《职工养老保险手册》。
第九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记入的养老保险费包括:
(一)职工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
(二)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的8%划转的部分;
(三)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按本省职工平均工资的5%划转的部分;
(四)利息收入部分。
上述
(一)、(二)两项合计为个人缴费工资的11%。随着个人缴费比例提高一个百分点,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为基数划转记入个人帐户的比例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
第十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由当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记载,每年结算一次,并将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含利息)定期向企业和职工公布。
第十一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累计储存额的存款利率,根据上一全省职工平均工资增长情况确定,原则上按不低于银行一年同期居民定期存款利率计息。当年记入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减半计息。具体利率由省社会保险管理机构每年公布一次。
第十二条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必须同步进行。对无力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企业,职工个人帐户暂不记载,待企业补缴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再按规定记入职工个人帐户。
第十三条职工在本市、县区域范围内调动工作,不变换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不转移个人帐户储存额。职工在省内跨市、县调动工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全部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由调出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向调入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划转。
职工跨省调动工作,个人帐户储存额按国家规定转移。
第十四条暂未实行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制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调入实行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制企业后,从调入企业领取工资之月起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调入前按国家规定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已实行个人缴费的职工调入企业后,调出单位为其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个人缴费额全部转入企业所在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
第十五条职工、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及自由职业者出国定居,凭出国护照和有关证明办理个人帐户养老金退还手续,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个人缴费部分(含利息)一次退还本人,同时解除养老保险关系。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划转到个人帐户的部分,转入社会统筹基金。职工离退休后出国定居,保留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可由国内亲属凭有效证明按月代领养老金。
第十六条职工与企业因解除劳动关系等原因停止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仍予保留,不间断计息。职工重新参加工作时,前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累计计算。
第十七条职工在退休前或退休后死亡,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的储存
额(含利息),尚未领取或未领取完的,可一次性支付给职工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划转到个人帐户的部分,归入社会统筹基金。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领取完时,由社会统筹基金中继续支付养老金,直至死亡。
第十八条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本人退休后按月支付的基本养老金,不准提前支取。
第十九条本办法实施前,企业原固定职工按黑政办发[1993]65号文件规定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和劳动合同制工人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本办法实施后,全部并入社会统筹基金,统一调剂使用。但职工在离退休前死亡,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退还给职工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第二十条职工具备下列条件应当退休并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直至死亡。
(一)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二)企业和职工个人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
(三)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连续工龄(包括缴费年限)满10年的职工;
(四)本办法实施的后参加工作,缴费年限满15年的职工。
第二十一条凡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可以连续计算的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实行退休费社会统筹以来,单位和职工个人按规定缴费的不予计算缴费年限)。
第二十二条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连续工龄(包括缴费年限)不满10年或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不满15年,达到退休年龄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第二十三条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连续工龄满5年(包括缴费年限),或者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满10年,因病或非因工致残职工,经劳动鉴定委员会确认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可以退职,退职人员按有关规定享受退职生活费。
第二十四条凡符合第二十条规定的退休人员,分别按下列办法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
(一)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一律按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按月支付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二)本办法实施3年后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其在本办法实施前的连续工龄视同缴费年限,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
1.职工退休时按本省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乘以换算比例再乘以视缴费年限。换算比例为2.3%左右。具体比例由各地测算后报当地政府审批。
2.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本省一上职工月平均工资×换算比例(2.3%)×视同缴费年限+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三)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人员,仍按原办法计发养老金,同时享受本办法实施后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的待遇。
本办法实施后3年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在按原办法计发养老金的同时,再按缴费期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的一定比例增发养老金。增发比例在0.8%至1.8%之间。具体增发比例由各地测算后报当地政府审批。
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按原办法计发的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增发比例。
第二十五条在新老制度衔接过程中,少数职工按第二十四条
(二)计发的基本养老金,如果低于第二十四条
(三)计发的基本养老金,可按第二十四条
(三)计发基本养老金。
第二十六条基本养老金每年7月1日按全省上一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的40%至80%统一进行调整。具体调整比例和办法由省劳动行政部门每年公布一次。职工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当年退休人员不调整。
第二十七条凡按本办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其退休、退职后的养老保险待遇,须经企业所在地劳动行政部门审批。
第二十八条企业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后,可根据自身经济能力为本单位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
国家鼓励职工参加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
第二十九条企业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和职工个人缴纳的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存入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在银行开设的养老保险基金专户。
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职工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基金可实行个人帐户完全积累模式。职工退休后,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费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费可一次性或按月发给本人。
第三十条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劳动部门所属的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负责收缴、管理和支付。
第三十一条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要建立健全养老保险基金的预算管理和财务、会计制度,做好缴费记录和个人帐户等基础工作。
第三十二条养老保险基金属参加社会保险者所有,要专款专用,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
第三十三条养老保险基金的结余额,除留足两个月的支付费用外,80%应用于购买国家发行的社会保险基金特种定向债券,所获收益全部并入基金。
第三十四条各级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的管理服务费按养老保险基金的一定比例提取,具体比例由劳动部门与财政部协商确定,报当地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三十五条养老保险基金和管理服务费不计征税费。
第三十六条养老保险基金不敷使用时,由同级财政给予支付。
第三十七条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要接受财政、审计、银行和工会及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的监督。第三十八条职工与企业因养老保险问题发生争议时,可向企业所在市、县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仲裁。
第三十九条用人单位和职工逾期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按日加收应缴金额2‰的滞纳金。对拒不缴纳的,由社会保险管理机构申请人民强制执行,并按日处以应缴金额1%的罚款。滞纳金和罚款并入基金。
第四十条离退休人员在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期间死亡的,其亲属或在关人员应及时到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办理注销手续,对违反上述规定多领、冒领养老金的,除追回多领、冒领金额外,情节严重的要处以多领、冒领金额1至5倍的罚款,罚款并入养老保险基金。
第四十一条社会保险管理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下列规定之一的,由政府或上级机关责领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单位领导或直接责任者分别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一)企业和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未按规定存入养老保险基金专户的;
(二)擅自动用、挪用养老保险基金的;
(三)随意减缓或增加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的;
(四)随意减发或增发离退休人员养老保险金的;
(五)贪污养老保险基金及管理服务费的。
第四十二条对从事高空、井下、高温、有毒、有害工作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仍按国家规定的退休年龄执行,退休时按本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第四十三条本办法实施前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符合享受特殊贡献待遇条件的职工,退休时按有关规定兑现待遇。
本办法实施后,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符合享受特殊贡献待遇条件的职工,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一次性奖励或由本单位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退休时不另外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第四十四条本办法实施后增加的档案工资额,不作为计发基本养老保险金的基数。
第四十五条本办法如与国家规定相抵触时,按国家规定执行。
第四十六条本办法由省劳动局负责解释。
第四十七条本办法自1996年1月1日起执行。
第三篇:《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规定精神,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企业改革,保障离退休人员生活,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公平与效率相结合,保障水平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
(一)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
职工本人月工资收入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简称职工缴费工资)。月工资收入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统计的基础上计算。职工月工资收入低于所在市地上一年月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超过所在市地上一年月职工平均工资300%的部分,不计入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计入计发养老金的基数。
自本办法实施起,职工按个人缴费工资的2%缴费起步,以后一般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职工工资收入增长较快的市地,也可以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8%。
离退休人员不缴费。
(二)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
企业以全部职工缴费工资之和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为顺利渡过人口老龄化高峰,各地应按照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测定长期的统筹费率。目前可先按当地规定的统筹费率缴纳养老保险费,通过提高收缴率、扩大覆盖面和逐步提高个人缴费比例等措施,力求本地统筹费率稳定在现行的标准上。
(三)企业和职工个人共同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称为“缴费年限”。实行个人缴费制度前,职工的连续工龄可视同缴费年限。
(四)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作为计征个人所得税的基数。
(五)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以所在市地以上一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为当地企业缴费比例与个人缴费比例之和。其中11%记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
(六)社会统筹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予以支持。
二、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一)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险号码(国家标准GB11643-89),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计入《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个人帐户(包括本金和利息),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定期审核,职工本人保管。在国家还没有设计出个人帐户的样式之前,暂以帐单的形式记录。
(二)职工个人帐户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按职工个人缴费工资的11%记入,包括两部分,一是职工个人缴费的全部;二是从企业缴费中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转记入的部分。随着个人缴费比例提高,企业记入的比例相应降低,总和不变。
(三)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按“养老基金保值率”计算利息。“养老基金保值率”,根据银行的居民定期存款利率,并参考上一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确定。
(四)职工在同一统筹范围的地区内调动工作,不变换个人帐户,只转移手册和帐单,不转移基金。职工在不同统筹范围的地区之间调动工作,手册、个人帐户及肺部储存额应随同转移。
在职工由于各种原因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期间,其个人帐户予以保留。职工调动或中断工作前后,缴费年限累计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亦累积计算,不间断计息。
(五)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离退休后按月支付养老金,不能挪作他用。
(六)职工在离退休前或者离退休后死亡,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尚未领取或领取完,其余额中的个人缴费部分(本金和利息),按《继承法》有关规定处理;从企业缴费中记入的部分,归入社会统筹基金。职工离退休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已领取完毕时,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规定标准从社会统筹基金中继续支付,直至其死亡。
(七)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记入个人帐户后剩余的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用于支付原有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后离退休人员的部分养老金、寿命长和收入低的职工的部分养老金,以及正常调整养老金水平所需资金。
三、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
(一)职工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缴费年限满10年及其以上的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养老金。
1.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到达退休年龄退休时,基本养老金由两部分组成:社会性养老金:按职工退休时所在市地上一年月职工平均工资的20-25%计发。具体标准为: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20%计发;满15年及其以上的按25%计发。社会性养老金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按月支付。
个人帐户养老金:按职工个人帐户储存额(本金加利息)除以120计发,从个人帐户中按月支付。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2.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到达离退休年龄离退休的人员,计发办法逐步向新办法过渡,过渡期间的基本养老金由三部分组成:
社会性养老金:按职工离退休时所在市地上一年月职工平均工资的20-25%计发。具体标准为:缴费年限满10年不满15年的,按20%计发;满15年及其以上的,按25%计发。缴费性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前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按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1.4%计发。
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从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
个人帐户养老金:以职工个人帐户的储存额除以120计发,从个人帐户中按月支付。计算公式为:
月基本养老金=社会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V指•1.4%•M
其中:V指表示职工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M表示本办法实施前的缴费年限。
(二)职工缴费年限不满10年到达退休年龄的,基本养老金的计发:
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一次支付给本人,并按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所在市地上一个月的职工平均工资的养老金,一次付清。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到达退休年龄的,个人帐户中的全部储存额一次支付给本人,并按本办法实施前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两个月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养老金。本办法实施后的缴费年限每满一年发给所在市、地上一个月的职工平均工资的养老金,一次付清。
(三)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办法计发养老金。
(四)本办法实施前和实施后的离退休人员均享受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增加的待遇。
(五)职工的离退休年龄和离退休后的其他待遇,暂不作变动。
从事高空、井下、高温、低温、有毒、有害工作和特别繁重体力劳动的职工,仍可按国家规定的离退休年龄执行,离退休时按本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
(六)本办法实施后,职工获得劳动模范等称号时,由奖励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或由本单位为其办理补充养老保险,离退休时不另外提高基本养老金计发标准。对本办法实施前,获得国家规定可享受养老保险优惠待遇的劳动模范等称号的职工,离退休时仍保留原规定的待遇。
(七)符合离休条件的人员,其离休待遇仍按国家现行规定执行。
四、组织实施
(一)本办法适用于城镇各类企业和各种用工形式的职工及个体劳动者。
(二)本办法由各级劳动行政部门组织实施,由省劳动厅负责解释。
(三)本办法自1995年10月1日施行。
第四篇: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小感
《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小感
1995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这个通知,主要是围绕着实施“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保险制度展开的。首先,要弄清楚这是个什么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是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来的。现在全世界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养老保险制度,其中大部分实行社会统筹,有20个左右的国家实行个人账户,也叫公积金方式。这一方针是基于对我国基本国情特点的深刻认识,借鉴国际上社会保险发展的经验和教训,把社会统筹的长处与个人帐户的优势结合起来,创造的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
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实质就是把公平与效率结合起来,把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结合起来,把保障基本生活与鼓励勤奋劳动结合起来。这种结合,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社会统筹再加上个人帐户,二者应当是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有机整体。
社会保障作为收入的再分配,具有缩小工资分配差别、追求公平的功能;社会互济是由自然经济社会进入工业化社会、家庭的保障功能大大削弱后的必然产物;统一筹集和调剂社会保险基金是在大范围内分散风险的需要。这些社会保险的基本原理与我们的社会发展目标是相吻合的。因此,社会保险基金需要社会统筹。但同时,为了加快经济发展,提高效率,也必须在养老保险待遇中更多地体现劳动差别,必须引入激励的机制,而个人帐户就是一种较好的体现方式。它以记帐的形式,比较直观地反映了工资水平的高低和劳动贡献的大小,因而对劳动效率的剌激更加直接。
现在,也有一些国家在养老保险制度中试图体现在基本保障基础上的个人差异,但明确提出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我国是第一家。因此,提出这一原则是中国首创,在世界养老保险发展史上增添了新的篇章。
另外,这个通知的附件里有两个具体的实施方案,各有异同。
一
从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上看
通知中有关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和企业缴费工资基数等方面的规定是相同的,没有区别,但是缴费比例有所不同。方案一中的个人缴费比例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都有严格的数字规定,而方案二中的相对灵活,均是视当地具体情况而定。
举例
材料一
个人缴费的比例。自本办法实施之日起,职工按不低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3%的比例缴费,以后一般每两年提高1个百分点,最终达到个人帐户养老保险费的50%。
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可以当地上一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缴费的基数,并由个人按20%左右的费率缴费,其中4%左右进入社会统筹基金,16%左右进入个人帐户。
材料二
职工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比例缴费。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个人缴费比例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长而逐步提高。具体比例由当地政府根据本地实际需要和职工承受能力确定。
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等非工薪收入者,可以当地全部职工月平均工资作为基数,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缴费比例不超过当地企业缴费比例与个人缴费比例之和,具体比例由当地政府规定。
二
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构成上看
方案一和方案二的个人账户构成有很大不同。方案一中的个人账户比例要多一些,而且企业缴纳的费用有明确的比例规定,还和个人缴费的比例成反比。而方案二中不仅个人账户比例要少,而且企业缴费的比例相对灵活。
并且两者的账户收益计算也不一样,前者是和银行定期利率,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相关,后者和基金营运的实际收益挂钩。
举例
材料一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职工工资收入16%左右的费率记入,包括: 1.职工本人缴纳的全部养老保险费。
2.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划转记入的部分。
上述两项合计为11%左右。随着个人缴费比例的提高,从企业划转记入的比例相应降低。3.从企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中按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5%左右划转记入的部分。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按“养老基金保值率”计算利息。“养老基金保值率”根据银行的居民定期存款利率,并参考当地上一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确定。
材料二
个人帐户包括:
1.职工个人缴费的全部或者一部分记入个人帐户;
2.企业缴费中,职工缴费工资基数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00%以上至300%的部分,可以全部或者一部分记入个人帐户; 3.上述储存额的利息。
个人帐户中还应当记录企业和职工个人的缴费工资基数以及缴费比例。
个人帐户中储存额的利息,按照养老保险基金营运的实际收益计算。
三
从基本养老保险金计发办法上看
方案一中的养老保险金基本上是与个人账户上的储蓄额相对的,而且对那些在实施个人账户以前参加工作的职工的缴费年限和工作年限的储存额,还有具体的规定。而方案二是把养老金分成了三个部分,社会性养老金,缴费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养老金。举例
材料一
为确保职工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又能体现本人在职期间的贡献大小和个人缴费多少,实行基本养老保险金与个人缴费的年限和数额挂钩。相应的计发办法是,以个人帐户累计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按离退休后的预期平均余命按月计发。
鉴于在职职工以前没有实行个人缴费,有些职工实行个人缴费后不久即将离退休,因此分别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计发办法,以使新老养老保险制度有机衔接,平稳过渡。
材料二
缴费年限满10年及以上的,按以下办法计发养老金:
1.社会性养老金:按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20~25%计发,具体比例由当地政府确定。
2.缴费性养老金:个人及企业缴费每满1年,按缴费工资基数的1.0%~1.4%计发,具体系数由当地政府确定。
社会性养老金和缴费性养老金从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中支付,按月计发。
3.个人帐户养老金:记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归个人所有,职工符合离退休条件离退休后,可以由本人选择一次或者多次或者按月领取。职工或离退休人员死亡后,其个人帐户储存额的结余部分一次发给其指定的受益人或者法定继承人。职工未达到规定离退休条件但遇到非常特殊的困难时,经过申请、审查和批准,可以在个人帐户中提前支取一部分费用,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总结
两者的主要区别是:方案一强调计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多一些,主要与效率挂钩,在兼顾公平的同时,强调自我保障多一些;方案二记入个人账户的比例少一些,比较注意社会公平和养老金保障水平的稳定。
个人觉得,方案二的策略比方案一有很大的灵活性,而方案一在数字比例等规定上相对比较严格。如果能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最大限度的给予自主权利,也就是把二者折中下,再根据国情来制定方略,可能要更好一点。
再结合我国经济分配制度的改革变化,以前提出的是,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十七大之后,改成了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十八大报告更加指出了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由此可见,个人觉得公平是以后社保改革的一个重点。
另外
个人觉得95年的这个通知还有诸多不足。
1.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实施办法不统一,管理过于分散。如果这种状况长期存在,将造成不同地区之间的相互攀比,中央难以管理调控,职工跨地区难以流动等问题。
2.企业负担仍然很重,基金管理有待加强。由于我国老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强,再加上企业经营过程中的内部问题如工伤,意外,生育,医疗等都在加强完善,企业的社会负担依旧比较重。而且基金管理的专业性,保值升值,监管等方面仍然需要提高。
3.社会保险立法明显滞后。国务院的通知先于立法出台,表面当时的条件有限,无法用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规来进行保障。
解决方法自然是对症下药,先把各地的养老保险制度统一起来,个别地区可以酌情处理;然后科学计算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应缴纳的保费比例,并适当给予政策优惠和补贴,减轻企业负担;加强基金的专业人才培养,加强对其的监管,并完善法律法规。
第五篇:湖北省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湖北省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文 件 号:鄂政发〔1995〕111号
颁布日期:1995年8月16日
改革和完善养老保险制度是建立社会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保障企业职工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社会安定,根据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国发〔1995〕6号)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度本实施方案。
一、改革的目标和原则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到本世纪末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适用城镇各类企业职工和个体劳动者,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应逐步做到对各类企业和劳动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和统一调剂使用基金。
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原则是:保障水平要与我省生产力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社会互济与自我保障相结合,公平与效率相结合,管理法制化;行政管理与保险基金管理分开。
二、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实施范围
凡属本省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之形成劳动关系的劳动者都应参加社会养老保险。
(二)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的筹集
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个人共同负担。
1.个人缴纳养老保险费
职工本人上一月平均工资为个人缴费工资基数。月平均工资应按国家统计局规定列入工资总额的统计口径计算,即基本工资、奖金、津贴、补贴等收入之和。月平均工资超过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也不计入计发基本养老金的基数;低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60%计算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缴费比例。自本方案实施之月起,职工按不低于个人缴费工资基数3%的比例缴费,以后随着职工工资收入的增加一般每两年提高一个百分点,最终达到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的8%。个人缴纳的费用由企业按月扣缴。已经离休退休的人员,个人不缴费。
个体工商户本人、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等非工薪收入者,可以按当地上一职工平均工资作为计算缴费的基数,并由个人按一定的费率向所在地社会保险机构缴费,缴费比例原则上不超过当地企业缴费比例与个人缴费,比例之和,其中12%进入个人帐户,其余部分进入社会统筹基金。
2.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
企业按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各地应按照以支定收,略有节余,留有部分积累的筹资模式,测定长期的统筹费率。目前可先按当地政府现行规定的统筹费率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当年的积累,原则上不低于全部职工缴费工资的3%。积累率偏高的地方,力求统筹稳定在测定的标准上并有所下降,以逐步减轻企业负担。
3.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在税前列支,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计征个人所得税。
4.社会统筹基金发生困难时,由同级财政给予支持。
(三)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和社会统筹基金
1.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1)按照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原则,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社会保障号码(国家标准GB11643—89),为每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员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个人帐户。企业和个人缴纳的养老保险费逐月计入职工养老保险手册和个人帐户。职工离退休时,按照手册中记载的缴费工资和个人帐户中的储存额(包括本金和利息),为其计发养老金。
(2)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按职工缴费工资额12%的费率记入。改革起步时个人帐户记载的内容包括:
①按职工本人缴费工资基数3%缴纳的部分;
②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按个人缴费工资基数9%划转记入所部分;
上述两项合计为12%。今后在个人缴费比例逐步提高的同时,相应降低从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中划转记入个人帐户的比例。
③上述储存额的利息。
(3)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中储存额的利息,按照不低于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利率计息。
(4)职工在同一地区范围内调动工作,不变换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职工由于各种原因停止工作或间断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其个人帐户予以保留。职工调动或中断工作前后缴费年限可以累计计算,个人帐户储存额不间断计息。
(5)职工在不同地区之间或跨省调动工作,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全部储存额由调出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向调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划转,调入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其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若调入地没有开展养老保险业务的,其个人帐户仍由调出地给予保留。
(6)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只能用于职工本人离退休后按月支付养老金,不能挪作它用,也不能提前支取。
(7)职工在离退休前或者离退休后死亡,其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的储存额尚未领取或未领完,其余额中属于个人缴费部分,按照规定发给职工指定的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从企业缴纳养老保险费中划转记入的部分,归入社会统筹基金。
(8)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对职工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储存额,每年结算一次,并通知本人。职工和离退休人员有权核查和询问个人帐户储存额,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应提供无偿服务。
2.建立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
企业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除划转记入个人帐户以外的部分,全部进入社会统筹基金。职工异地调动工作时,社会统筹基金不作转移。
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基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1)本方案实施前已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2)方案实施时已有一定工龄的职工离退休后的部分养老金;
(3)方案实施后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中社会性养老金部分;
(4)长寿职工个人帐户支付完后需要继续支付的养老金;
(5)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所需要的资金;
(6)为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储备的资金。
(四)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职工到达法定离退休年龄,凡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或本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连续工龄(包括缴费年限)满10年的人员,均可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按月领取养老金。
职工基本养老金的多少与个人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挂钩。在职时工资高、缴费多,离退休后养老待遇就高。鉴于在职职工以前没有实行个人帐户,有些职工实行个人帐户后不久即将离退休,因此应分别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计发办法,使新老养老保险制度有机衔接,平稳过渡。
1.凡本办法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到达法定退休年龄退休时,其基本养老金一律按社会性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两部分按月计发。计算公式为:月基本养老金=社会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2.本办法实施前已经离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办法计发养老金,同时享受改革后的基本养老金调整待遇。
3.本办法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达到法定离退休年龄而离退休的职工,其过渡期间的基本养老金按以下计算公式计发:
月基本养老金=社会性养老金+缴费性养老金+个人帐户储存额÷120
社会性养老金按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计发:即2000年前凡缴费满10年按上当地职工平均工资22.5%计发;满15年及以上按25%起点计发,以后每满一年加发0.5%,但最高不超过30%。从2001年开始,对缴费年限满15年以上的计发比例作适当调整,调整幅度每年为当地上职工平均工资的0.5%,直到25%为止。
个人帐户养老金按职工个人帐户储存额(本金加利息)除以平均余命120个月计发。
缴费性养老金以职工本人退休前若干年指数化月平均工资为基数,按本方案实施前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每满1年,按1.2%的比例计发。
4.本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缴费年限(包括视同缴费年限)不满10年,或者本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缴费不满15年而达到离退休年龄的人员,按缴费每满1年发给相当于两个月当地职工平均工资的养老金,一次付清;个人帐户储存额中属于个人缴费部分连本带息一次支付给本人,同时终止养老保险关系。
5.按本方案计发的养老待遇,增资面较大的地方,可以考虑覆盖补贴的全部或大部分。
6.职工离退休后的其他待遇,仍按现行规定执行,暂不作变动。
7.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最低标准由省政府另行制度。凡符合按月领取养老金条件的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达不到最低标准的,可按最低标准补齐。
(五)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
为了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并使离退休人员适当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建立基本养老金随工资增长相应调整的机制。离退休人员的基本养老金可按当地上企业平均工资增长率40%~80%的比例进行调整,企业平均工资负增长时不作调整。
(六)建立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补充养老保险由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自身的经济效益为本单位职工建立,主要体现不同单位的效益差别。补充保险金的分配,原则上按职工当年的贡献大小分别确定,并向本方案实施后特别是近期内将要离退休的人员作适当倾斜。补充养老保险经费来源,主要从企业节余的工资总额和公益金中解决,盈利多的企业,也可以适当在企业当年收益中按照一年不超过本企业人均工资一个半月的水平提取,在“劳动保险费”项下列支。
三、切实加强养老保险基金征集、管理和监督
基本养老保险具有强制性,企业和职工个人必须按时足额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对逾期不缴或故意拖欠的企业要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人员挪用、贪污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或者因玩忽职守造成养老保险基金严重亏损或者损失的,要追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当事人的刑事责任。
养老保险基金是全体投保工的共有财产,一律由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管理,并负责保保值增值。必须坚持专户储存专款专用的原则,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决定基金的其他用途。同时要建立社会保险基金监督机制。成立由政府代表、企业代表、工会代表和离退休人员代表组成的社会保险监督机构,加强对社会保险政策、法规执行情况和基金管理工作的监督。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把这项改革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作为当前一件大事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抓好。各地市州应在本实施方案的原则范围内,制定本地具体实施办法,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各级劳动部门对本方案要精心组织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各级体改部门要积极参与,其他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共同抓好这项改革。
要充分运用宣传舆论工具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企业广大职工明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实施步骤和办法,保证我省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本实施方案由湖北省劳动厅负责解释,自1996年1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