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一)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命题预测试卷
(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A.《孟子》
B.《韩非子》
C.《论语》
D.《庄子》
2.“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指的是()
A.刘备
B.关羽
C.诸葛亮
D.向宠
3.《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A.苏轼
B.李商隐
C.杜牧
D.韩愈
4.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节”的是()
A.敢作敢为
B.有所不为
C.积极的 D.战斗进取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A.白居易
B.韩愈
C.刘禹锡
D.杜甫
6.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
A.《闲书》
B.《龙·虎·狗》
C.《往事》
D.《故乡》
7.《断魂枪》的作者是()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鲁迅
8.《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国语》
9.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散文
B.小说
C.散文诗
D.寓言
10.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
A.《饮酒》
B.《短歌行》
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蜀相》
11.下列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A.《陈情表》
B.《答李翊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1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用的是哪种修辞方法()
A.象征
B.比拟
C.比喻
D.夸张
13.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14.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A.马克·吐温
B.欧·亨利
C.契河夫
D.莫泊桑
15.鲁迅的小说《**》选自()
A.《故事新编》
B.《朝花夕拾》
C.《呐喊》
D.《彷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___________。
1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韩愈和____________。
18.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_________。
19.《论快乐》一文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
20.《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_________体散文集。
21.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2.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
23.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天下归心。”
24.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
2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
2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事:
29.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数:
30.或百步而后止。
或:
31.此吾所以悲也。
所以:
32.惟陈言之务去。
务:
33.学者有所溺焉尔。
溺:
34.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35.故为之文以志。
志: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李氏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37.今生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38.公日:“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郑伯克段于鄢》)
姜氏何厌之有:
39.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其身正,不令而行:
4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秋水》)
以为莫己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诗经·氓》一诗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42.怎样理解《答李翊书》中提出的作家的品德、学识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43.《故都的秋》是如何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的?
44.艾青在《北方》一诗中对于未来必胜的信念主要表现在哪一章节?是怎样表现的?
45.小说《米龙老爹》的开头描写了一幅丰收在望、充满喜悦之情的田园风光,其作用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46.从这段话可看出郑庄公隐藏着什么用心?
47.共叔段和郑庄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
48.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形象的?
(二)阅读《关山月》全诗,回答文后问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49.本诗可分几层?简述各层含义。
50.说明“今宵”、“落月”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51.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茅盾先生的《香市》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面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了,屋椽子像瘦人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5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3.分析“屋椽子像瘦人肋骨”这一比喻的深层含义。
(四)阅读《麦琪的礼物》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丝不动。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着她。
54.杰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表情?
55.这一段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l.C 2.C 3.A 4.B 5.B 6.A 7.A
8.A 9.C 10.D 11.D 12.C 13.B 14.B
15.C
二、填空题
16.莫泊桑 17.柳宗元 18.李白
19.写在人生边上 20.语录 21.雕栏玉砌应犹在22.隔江犹唱后庭花 23.周公吐哺 24.莲动下渔舟
25.《诗经》
三、词语解释题
26.面向东方 27.倒下去 28.战事
29.屡次,多次 30.有的人 31.……的原因
32.一定,必定 33.沉迷,沉溺 34.天数,规律
35.纪念,以示不忘
四、翻译题
36.大概要责备你吧?
37.如今却要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国。
38.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39.(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不去命令别人,别人也会遵从。
40.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
五、简答题
41.女主人公的性格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二是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三是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42.即“文”与“道”的关系。作者开头并提出“文”、“道”两个概念,但重在“道”,“道”是为文的根本,只有儒道修养深厚,才能写出好文章。作者联系自己的写作经验,根本在于“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书《诗》、《书》之源。”《诗》、《书》是“道”的载体,“文”、“道”统一的范文。
43.(1)把北方秋色与江南秋色作对比,反映出北方秋色色浓味永。(2)用北京名胜古迹的秋色来衬托普通庭院的秋意,突出后者,更令人心醉。
44.诗人坚信未来是必胜的思想体现在作品最后一节。诗人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和祖先的热爱来表现对未来的信念的;因为在这古老而苦难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保卫土地从未曾屈服过,他们留下的土地给了我们“永远不会灭亡”的信念。
45.作用有四方面:一是抚今思昔,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壮烈故事;二是在感情和意念上为后面的故事作铺垫,有一定的反衬作用;三是暗示今天的安宁、欢乐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四是寄寓着后人对先烈的怀念之情。
六、分析题
46.郑庄公的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他最终走上叛逆之路,然后一举除之,永除后患。
47.兄弟间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尖锐和残酷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48.中心人物是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也通过人物性格对比反衬来刻画郑庄公的形象。
49.本诗共12句,每4句为一层,共分3层。
第一层正面揭露了投降政策造成的腐败局面。
第二层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愤。
第三层写中原遗民恢复无望的伤痛。
50.“今宵”是说明“朱门沉沉按歌舞”、“笛里谁知壮士心”、“几处今宵垂泪痕”三个场面发生在同一个晚上。“落月”贯穿全诗,同样的月光将这三个场面笼罩在一起,融为一个整体。
51.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妥协投降路线的憎恶和对戍边战士、沦陷区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
5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香市冷落不堪的现状。
53.这个比喻暗示了整个香市乃至中国农村,在重重压榨之下贫困不堪的情状。
54.因为杰姆带着礼物兴冲冲回来,他没有料到那礼物竟在瞬间失去了意义。
55.这一段描写构成一个紧张的悬念,为下文揭开谜底作铺垫。
六、作文(略)
第二篇: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命题试卷
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预测命题试卷
一 选择题(单选)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集体主义
33.邓小平提出的和平与发展两大时代主题的核心是:发展
34.“一国两制”构想的起初提出,是为了解决:台湾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36.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37.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是:不懂得个性和共性的辨证关系
38.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
39.事物发展的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
40.一个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关键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物的规律性
41.感觉、知觉和表象,这是: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42.不属于生产力实体性要素的是:科学技术
43.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民群众这一范畴是指:推动社会进步的绝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总和
4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45.在自由和必然的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46.社会进步的含义指: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
47.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本形成的不平等条约是:辛丑条约
48.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最迫切的任务是: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49.“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土地革命
50.在革命统一战线的两个联盟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工农联盟
51.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52.我党提出把工作重点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七届二中全会
53.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54.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会议选举谁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
55.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指出我国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矛盾
56.我党对待官僚资本和民族资本采取的政策分别是:没收 和平赎买
57.“一五”计划确定的优先发展的重点是:重工业
58.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要求是:时代主题的转换和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兴起
59.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始终做到:三个代表
60.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发展目标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1.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改革
62.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63.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和中心环节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64.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指: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及其运动方式
65.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被确立下来是在:党的“十五大”
6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取决于: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67.坚持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首位的应该是: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68.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其显著特点是:多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69.台湾问题的本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70.党的建设的基本问题是: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
7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72.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是: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73.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是指:作为物质普遍属性的客观实在性
74.人工智能的出现和发展证明了:物质是意识产生的基础
75.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
76.认识的本质在于:能动反映
77.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者,割裂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犯了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78.生产关系范畴所反映的是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物质经济关系
79.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志是看:促进还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80.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81.实现人的价值的根本途径在于:在社会实践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82.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五四运动中
83.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
84.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85.标志中国革命由国民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的会议是:遵义会议
86.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一文中所说的中产阶级主要是指:民族资产 3 阶级
87.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社会主义范畴
88.统一战线的根本问题是:领导权问题
89.解放战争时期,揭开战略决战序幕的是:济南
战役
90.毛泽东明确提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任务的会议是:六届六中全会
91.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标志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92.毛泽东把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提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高度加以论述的文章是:《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9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实践基础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9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9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决定的中心任务是:经济建设
96.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9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98.我国制定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
9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00.个体劳动者的主要收入属于:劳动收入
101.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性质属于:集体经济
102.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0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104.“一国两制”构想,在实践中首先运用于解决:香港
问题
105.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106.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旧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特征是:实践性
107.哲学上的两大基本派别是指:唯物主义哲学和唯心主义哲学
108.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
109.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或状态
110.唯物辩证法与黑格尔辩证法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是以唯物主义为基础的,后者是以唯心主义为基础的
111.认识论上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
112.唯心史观的根本缺陷是:不懂得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懂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13.与剩余价值理论一起并称为马克思一生两大贡献的是:唯物史观
114.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是:加速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
115.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无产阶级领袖是历史的主人
116.人的本质是随社会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
117.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得到真正的传播是在:十月革命
118.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自己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七大
119.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12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绥sui3
121.从1927年11月到1935年12月瓦窑堡会议之前,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上的基本主张是建立:工农民主政权
122.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123.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是:新三民主义
124.国民党统治区第二条战线斗争的先锋和主体是:学生运动
125.标志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反动政权覆灭的历史事件是:解放南京
12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中提出的过渡时期是指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127.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我国发展科学、艺术的基本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28.从1978年至1982年是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12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质是保持党的:先进性
130.三个有利于标准有明确的针对性,它是针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姓资姓社问题
131.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32.我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梯次推进
13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13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物质保证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
135.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和实施形式
13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13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依法治国
138.按照三个世界的理论,中国属于:第三世界
139.系统阐述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的纲领性文件是:江泽民提出的八项主张
14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
14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是: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142.意识能动作用最重要的表现是: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14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是指: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144.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45.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146.列宁说“从物到感觉和思想”和“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唯物论和唯心论的 5 对立
147.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突出的表现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148.人民群众的主体是: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在内的劳动群众
149.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是根据: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
150.我国的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跨越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说明: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具有多样性 151.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应依据他:对社会的贡献
152.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是在:土地革命战争前的中期
153.20世纪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
154.毛泽东在哪次会议上对新民主主义五种经济成分作了具体分析: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155.新民主主义文化同旧民主主义文化相区别的主要标志是:是否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
156.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157.“一切反对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反映的战略战术思想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58.针对抗战胜利后国际国内复杂的形势,中共中央制定的基本方针是:争取和平民主,反对内战独裁
159.为加强中国共产党对工农红军的领导,明确提出“支部建在连上”是在:三湾改编
160.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土地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61.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所指的过渡时期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16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处理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关系的方针是: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163.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1987年当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
16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16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当代世界的新变化
166.邓小平指出,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发展
167.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168.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始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169.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原则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170.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7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172.精神文明重在建设,指:把“建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7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174.在台湾问题上,我们的立场是: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175.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性质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176.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最主要区别是:创立了唯物辩证的社会历史观
177.哲学上的二元论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形式
178.“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形象和经验来塑造鬼神的”,这个论断的哲学依据是:各种意识形式都是物质的反映
179.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意义在于:它要求人们用整体的观点去认识事务。
180.矛盾的斗争性和同一性的关系是: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81.认识的主体是指: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182.真理一元论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正确的认识只有一个
183.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水平
184.国家的本质是:阶级压迫的暴力工具
185.阶级斗争诸形式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政治斗争
186.人的本质归根到底是受:社会物质关系决定的187.毛泽东思想被正式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七大
188.毛泽东指出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孙中山
189.1940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190.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
19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9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土地政策是:减租减息
193.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在:中国七大
194.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19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196.在党的八大上,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观点的是:陈云
197.20世纪60年代初,最先支持和提倡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领导人是:邓子恢
198.党的十三大第一次比较系统地提出和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19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依据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
200.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中,体现生产关系的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201.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2.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03.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204.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稳定
205.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20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207.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基础必须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08.我国对外政策的根本立场是:独立自主
209.依据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行政管理权
210.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211.唯物主义的三种历史形态是: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
212.所有唯物主义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213.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的观点是:唯心论
214.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215.量变和质变的根本区别是:量变是在度的范围内变化,质变是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
216.认识的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21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
218.在全部人类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社会生产关系
219.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220.关于社会发展动力问题,下列错误的是: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21.人的价值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这是指: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222.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约80年间中国人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先进阶级的科学革命理论的指导
223.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是:南昌
起义
22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反对本本主义》
225.大革命失败后建立的南京国民党政权的性质是:城市合办和乡村豪绅阶级政权
226.国民党反动政权存在的基础是:官僚垄断资本主义
227.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也是其区别于旧军队的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8.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29.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30.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在当时的战略和策略是:不要 8 四面出击
231.1953年至1956年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232.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讲话中,提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233.邓小平理论和毛泽东思想之间的关系是:继承和发展关系
234.坚持与时俱进,最重要的是:要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富于创造性
235.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3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237.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是指:地区经济梯次推进
238.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指: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240.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41.我国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
242.现价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43.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共同繁荣和发展
244.“一国两制”的前提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245.我国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是:民族团结和合作
246.辩证法所要回答的问题是:世界的状况是怎样的问题
247.把物质说成一种或者几种可直接感知的有形实体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248.设想没有运动的物质必然导致: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249.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事物维持其存在的方面
250.在内容和形式的矛盾运动中内容活跃易变,形式相对稳定
25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间接性和抽象性
252.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合253.上层建筑的两个方面组成部分是: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254.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促进或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25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它所遵循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256.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上升过程
257.近代中国之所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根本原因在于:帝国主义的入侵
258.1948年12月30日,毛泽东在以下哪篇文章中首次公开使用“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将革命进行到底》
259.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无产阶级领导
260.“工农武装割据”就是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紧密结合261.提出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工农联盟思想的大会是:中共四大
262.直接影响到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大法宝作用发挥的是:党的建设的状况
263.抗战胜利后,国共两党谈判斗争的焦点是:军队和政权的问题
264.把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的文件是:《五四指示》
265.毛泽东在1941年精辟论述“实事求是”原则的著作是:《改造我们的学习》
266.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267.被毛泽东誉为“鞍钢宪法”的鞍钢企业管理制度是:“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
268.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和平与发展
269.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发展
270.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关系
27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272.1995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
27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74.决定我国现阶段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状况
275.民主首先是:一种国家制度
27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们服务
277.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关键是:扩大出口
278.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外国人占据和统治中国领土的历史彻底结束
279.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是:工人阶级
280.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实质是:各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人民内部矛盾
二 辨析题
1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错误)
(1)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它只是阶级社会的现象,不是一切社会的现象,因而它仅仅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形态的质变过程中,同时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
(3)在不存在阶级的社会里,不存在阶级斗争,因而阶级斗争不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正确)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一致的。(1)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2)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精神文明的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和教育科学文化两个方面,而文化是一个包括教育和科学事业在内的内容广阔的领域,广义的文化与精神文明的内容基本上是互相涵盖的;从目的和功能上看,文化和精神文明都以人为对象,培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3)总之,就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目的、功能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3反映论是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错误)
(1)所谓反映论就是认为客观世界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一切唯物主义都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坚持反映论的根本原则,不能把反映论归结为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
(3)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不在于坚持反映论,而在于不懂得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离开了辨证法谈认识论。马克思认识论把实践和辨证法引入认识论,成为能动的认识论,而同旧唯物主义机械反映论相区别。
4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5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中。(正确)
理由如下:(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不同事物的矛盾以及矛盾的每一个侧面都各有其特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每一事物既包含矛盾的普遍性,又有自己的特殊性,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矛盾的普遍性是从许多特殊矛盾中抽象出来的共性,它只概括了每一特殊矛盾的一部分、本质,而不是矛盾特殊性的全部。所以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矛盾的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出来。
6矛盾的普遍性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的总和。(错误)
(1)矛盾的普遍性是指所有事物的共同本质,矛盾的特殊性是指个别事物或部分事物的特殊本质,它们之间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整体和部分关系与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的区别在于整体是部分的总和,它包括所有个别事物。而矛盾的普遍性只是个别事物的共性,它寓于矛盾的特殊性和个性之中,但不是特殊性或个性的总和。一般只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它不不包括所有的个别。
7五四运动后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错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要是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它就不再属于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虽然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而是新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国家为目的的革命,并为社会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因此,五四运动后的中国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8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绝大多数来自农民,因而它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错误)
(1)民主革命时期,农民党员占绝大多数,大量非无产阶级思想侵入党内,给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带来严峻挑战。
(2)决定党的性质的主要是它的理论和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和纲领是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武装全体党员,不仅要求党员在组织上入党,而且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指导他们为实现党的纲领和任务而奋斗,因而保持了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
9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一特点。(错误)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而不是唯一特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它具有实践性、阶级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特点。(1)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显著的特点。它以实践为基础,来自实践,为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实践服务,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观点。(2)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另一显著特点。其他哲学都掩盖自己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则公然申明自己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哲学。(3)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实践基础上实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它的科学性是指 12 它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它的革命性是指它把变革旧世界作为己任,它不崇拜任何东西,它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它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就是农民革命战争。(错误)
答:中国革命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本质上是农民革命,但它并不能说就是农民革命。(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之所以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战争,主要是由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决定的。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就决定了农民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群众,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广大农民所在的农村,理所当然地成为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主要战略基地。(2)反革命的力量对农村的控制相对薄弱、中国地域的广大及帝国主义之间、军阀之间的矛盾斗争,也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战争提供了可能。(3)中国共产党要积蓄和锻炼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进行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领导农民,把落后的农村建成先进的根据地,借以在长期的战斗中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4)事实上,人民军队的产生和发展是依靠农村,依靠农民,依靠根据地建设。中国的武装斗争正是同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土地革命相结合,发动农民支持和参加革命战争,才形成人民战争取之不竭的力量源泉。
11物质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错误)
(1)这种观点没有正确理解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物质形态的关系。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性的哲学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它概括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是共性;各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是个性。共性和个性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简单地等同。
(3)物质的具体表现形态,既有能直观地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实物,也有不能直观地、摸得着的客观实物,如“场”、“社会关系”、“微观粒子”等物质形态。显然,把某种具体物质形态说成是物质的共同标志是片面的、不科学的。
12“三个有利于”标准意味着任何情况下都不必问姓“资”姓“社”,只要为我可用即可。(错误)
(1)“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的得失、是非、成败的三条根本标准。(2)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明确的针对性:一是针对当时改革开放中存在的凡事都要先问一问姓“社”还是姓“资”的“左”的思想,一是针对人们因思想受到旧框子的束缚而迈不开改革开放步子的状况。提出“三个有利于”标准,就是要人们把那些既可以为“资”也可以为“社”服务的东西,不要错误地加以排斥。(3)邓小平讲“三个有利于”标准,有一个前提,这就是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三个有利于”标准,它本身是坚持社会主义的,而不是实用主义的。事实上,凡是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所要求的。
13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之一,因此,它始终是被排除在统一战线之外的。(错误)
答:①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了大资产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推翻大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之一。②但是由于近代中国特殊的国情,在特定的条件下,中国的大资产阶级有时也是民主革命的团结对象。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内的主要矛盾。面对着共同的敌人--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党号召建立起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就包括一部分大资产阶级。这时,一部分大资产阶级就暂时地成为统一战线的对象,而不是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③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于大资产阶级必须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和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抗日战争胜利后,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大资产阶级又成为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对象。
14我国的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只注重了经济的发展,而忽视了社会的综合发展。(错误)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从总体上规划21世纪中叶之前我国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部署,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的发展战略,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的总体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富强”是指经济现代化,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民主”是指政治现代化;“文明”是指文化现代化,也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两个文明都搞好,才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才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5意识具有主观特性。(正确)
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在形式上具有主观特性。主要表现在:
(1)意识只是客观事物的主观映像,而不是客观事物本身。
(2)意识的感性形式和理性形式都是人对主观世界所特有的反映形式。
(3)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都受到其自身的知识、经验、情感等主观状态的影响,因而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具有个体意识的差异性或区别性。
(4)人的意识不仅反映世界上存在的东西,而且是能创造出世界上不存在的东西的主观观念。
1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错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向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2)1953年,中共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确立了 14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才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三 简答题
1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
(2)“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
(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
2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
(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辨证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在这两者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
3简述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
(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
(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
(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
(4)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立中,贯穿着一个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4简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意义。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出现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工人阶级政党,并在它的领
召开,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 15 导下,开始了伟大的共产主义运动。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工人阶级就有了自己坚强的先锋队和战斗司令部,中国人民就有了自己英明的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事业的胜利就有了可靠的保证。总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有三个含义:
(1)是指共产主义理论,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或思想体系。
(2)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即由共产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
(3)是指共产主义实践,即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的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6为什么说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答: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之所以成为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这是因为
(1)自第一次鸦片战争以来,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强迫中国签订不平等条约,从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控制和操纵中国,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
①从政治上看,西方列强践踏中国的神圣主权,中国的领土主权、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外交主权等逐步丧失,中国已经是国不成国;
②从经济上看,帝国主义控制、掌握了中国的海关,垄断了中国的金融、航运,获得了兴办工矿企业、铁路,进行出口贸易等特权,中国的经济命脉已牢牢地被列强控制了;
③从文化上看,西方资本帝国主义通过传教、办医院、学校、报纸和吸引留学生等,实施文化侵略政策,中国人民的精神被麻醉,民族文化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④另外,西方列强还在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杀人放火,无恶不作,中国人民的物质损失和精神伤害是无法估量的。因此,要改变近代中国的贫穷落后的面貌,就必须反对帝国主义的压迫与掠夺。所以说,帝国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
(2)封建剥削制度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支柱和中国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封建主义的统治是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是中华民族进步的拦路虎;封建剥削制度的残酷性和封建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使中国生产力水平低下,人民生活极度贫困。所以说,封建主义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7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1)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16(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
(3)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
(4)知识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者。
8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
(1)系统是指互相联系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
(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①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②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合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③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
9人的价值实现的条件和途径是什么?
答:(1)无论是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还是个人自我价值的实现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个人价值实现的条件是非常复杂的,总起来讲可分为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
(2)所谓主观条件是指个人的机体素质和所具备的知识、技能,以及个人的意志、品质等。
(3)所谓客观条件是指个人所处的客观的社会环境和机遇。社会环境包括社会需要和社会所能提供给人们去实现其自身价值的各种条件和手段。机遇是指个人价值在实现过程中出现的某种偶然性。尽管这种偶然性也是受必然性所制约的,但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却是一种机遇。
(4)个人价值实现的惟一途径是社会实践。个人价值在实现以前只是潜在的价值,只是一种可能性。要使潜在的价值变为现实的价值,把可能转化为现实,就必须通过社会实践。一个脱离社会实践的人,是什么价值也实现不了的。
10为什么说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1)是由民主革命的性质与任务决定的。
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它们互相勾结共同剥削和压迫中国人民,主要是广大农民。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把80%的农民从封建剥削制度下解放出来,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依靠和发动农民,才有可能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农民问题,或者土地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中国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
(2)农民问题是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中心内容。
无产阶级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但是,如果没有广大的同盟军,单靠无产阶级孤军奋 17 战,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就是一句空话,革命就不可能胜利。由于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他们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因此,无产阶级同农民建立牢固的联盟,就成为实现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首要条件。没有工农联盟,就不会有伟大的革命力量,也不可能团结其他社会力量,最大限度地孤立、打击敌人,就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
(3)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武装斗争。中国的武装斗争必须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我们的军队,百分之八十是农民,革命战争胜利主要依靠农民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援。中国的武装斗争,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
1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展开的,目的是要建立新民主主义的社会和相应的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依据新民主主义理论,制定了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即政治纲领、经济纲领和文化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2为什么“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答:“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因为:第一,它符合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实际,符合中华民族盼望实现祖国统一的共同愿望。香港、澳门、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实行了资本主义制度,并与大陆长期相分离。但是社会制度的不同和港、澳、台地区人民在长期的资本主义制度下所形成的思想、道德、意识、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并没有割断大陆与港、澳、台地区之间“血溶于水”的亲情。因此,实现祖国统一,是民心所向,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第二,“一国两制”的构想符合大陆和港澳台经济共同发展的要求。在一个统一的国家内,保留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这既能保持双方经济发展的稳定,又能为各自的发展提供更为宽广的空间。第三,“一国两制”充分照顾美国、英国、葡萄牙及其他一些国家在这些地区的利益。香港被英国统治了一个半世纪,英国在香港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同时香港又是国际金融中心,美国、日本、西欧等在那里有大量的投资。澳门的问题也与香港类似。实行“一国两制”,台、港、澳高度自治,繁荣稳定,也就保证了这些国家、地区的利益。第四,“一国两制”不仅考虑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更考虑了大陆地区的现实。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一国两制”的主体。不考虑这个主体,正如邓小平指出的“没有中国共产 18 党,没有中国的社会主义,谁能够制定这样的政策?没有哪个人有这个胆识,哪一个党派都不行。„„这个胆略是要有基础的,这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所以,四项基本原则不仅是解决国内发展问题的根本保证,也是解决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综上所述,以“一国两制”方案统一中国,即体现了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充分照顾了有关国家在港、澳、台的利益,充分尊重港、澳、台长期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人民习惯于资本主义生活方式这一现实,体现了高度的灵活性,有利于该地区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居民安居乐业。因而是一条损失最小、最得人心的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内涵是什么?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它的具体内容是党的“十三大”首先提出的,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经济建设是全党和全国工作的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最重要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即是指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4)坚持改革开放,因为改革开放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我们的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不坚持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是没有出路的。
两个基本点都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个中心与两个基本点都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4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
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包括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步骤和战略重点等内容。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三步走”的战略步骤就是在三个不同阶段上实现各自的不同战略任务,即第一步解决温饱问题,第二步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3)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一是农业,它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二是能源和交通,它们是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三是教育和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要发展科学技术,又必须依靠教育。
1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19(2)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3)对立统一规律规定矛盾分析方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
(4)是否承认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世界观根本分歧的焦点。16简述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1)相对静止是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要条件,没有在相对静止状态的量变的积累,就不可能有质的飞跃。
(2)承认相对静止是区分事物的必要条件,不承认事物的相对静止状态,就看不到事物的确定性,就看不到事物之间的界线。
(3)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和理解运动。
17简述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及其马克思主义认识观的关系。
(1)党的思想路线是指导实际工作的认识路线,其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
(2)马克思主义认识管是关于人类认识的产生、本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党的思想路线是统一的。一方面,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运用和具体体现。
18国有企业改革的主要途径是什么?
(1)着眼于搞好国有经济,通过存量资产的流动和重组,对国有企业实施战略性改组。
(2)把国有企业的改革同企业改组、技术改造和加强管理结合起来,以构造结构优化和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3)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实施再就业工程,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4)推进以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
19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进行的长期探索的基础上,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概括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路线规定: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这是总路线的核心;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 20 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0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
中国的民主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这是由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决定的。
(1)鸦片战争以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因此,没有进行和平斗争的可能性。
(2)中国革命的敌人相对残忍,不许人民有丝毫的反抗,要革命,只能武装起来。
(3)中国革命的敌人力量相当强大,而革命的力量相对弱小,只有经过长期的武装斗争,革命力量才能逐渐壮大。
(4)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夺取国家政权,这也决定了革命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21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如何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
在革命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的关系,就要实行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
(1)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对民族资产阶级实现既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中华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他们具有革命性的一面,又有易同敌人相妥协的一面,所以无产阶级对这种动摇性和不彻底性又要进行必要的斗争。另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建立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条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对革命发展和历史的进步起着消极的作用。这也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同他们进行联合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斗争。
(2)在特殊情况下,无产阶级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中的某一些派别也好结成统一战线。这个时候,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根据不同的情况和不同的对象,进行各种不同的联合与斗争。
(3)对民族资产阶级和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都要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但是在联合与斗争的性质及方式上是有差别的,同民主资产阶级主要是政治上的联合和斗争;斗争的主要手段是批评和教育。而大资产阶级从总体上说来,是中国革命的对象,只是在特定的条件下,其中某一集团有可能成为无产阶级的间接的暂时的同盟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与他们的联合,属于利用敌人内部矛盾性质的联合,对他们的反动政策要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种斗争既有和平的说理斗争,也有非和平的流血斗争,甚至不排除一定规模的武装对抗和冲突。
2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一种适应中国革命需要的崭新的革命理论,其基本观点主要有:
(1)关于革命的性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2)关于革命的动力,明确提出农民是革命主力军。
21(3)关于革命的对象,从中国的具体实际出发,用经济条件决定政治态度的科学方法把中国资产阶级分为买办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此确定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不是一般的资产阶级,而是中国的大资产阶级和封建地主阶级,以及压迫、剥削中国人民的帝国主义。
(4)关于革命的领导权,充分强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地位,并解决了在中国这样的半殖民地办封建国家,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如何实现领导权的问题,认为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中国革命成功的关键。
(5)关于革命的道路,提出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6)关于革命的步骤,提出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理论,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先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任务,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准备,它的前途只能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7)关于革命的方式方法,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革命的三大法宝。其中,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23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是什么?
(1)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历史条件。从1956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十年中,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存在两个趋向:一个是正确和比较正确的趋向,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了积极的理论成果,成为邓小平理论的思想来源;一个是错误的趋向,这种趋向的最终结果发展为“文化大革命”,错误趋向所积累的教训,也成为了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邓小平理论都是在总结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中形成的。苏联和东欧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也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条件。
24简述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主题的阶段。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确立拨乱反正的政治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开始形成,奠定了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并在十二大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2)从“十二大”到“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的阶段。这个阶段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的新理论。并在“十三大”上系统论述了初级阶段理论和概括了党的基本路线。
(3)从“十三大”到“十四大”,是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体系的阶段。1992年,南方谈话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等系列问题,“十四大”则对邓小平理论的理论体系和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22(4)“十五大”,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公有制实现形式和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等问题的认识上有了重大突破。
四、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它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l)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 23 持着一致和平衡。(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情况: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④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它可以促进或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3)掌握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原理,对于建设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①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存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完全同步性,因此,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就可以建设高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②由于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自身历史的继承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因此,努力继承祖国的一切优秀精神文化遗产,遵循社会意识发展的特殊规律,就会有力地促进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③由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反作用,因此,建设先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并保证它的正确发展方向。
3试述党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理论。
在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我党和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一条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1)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相结合。一方面,通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割断城市资产阶级与带有自发倾向的个体农民的联系,推动城市私营工商业者接受社会主义改造;另一方面,通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巩固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实现两大改造的相互促进。②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与发展农业生产并举。把发展农业生产力与改造农村生产关系结合起来,以推动农业生产,巩固农业合作化的成果。③ 走“先集体化,后机械化”的农业互助合作化的发展道路。在土地改革后趁热打铁,发展互助合作运动,实现集体化,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④ 坚持自愿互利,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说服、教育农民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集体化的道路。⑤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优势,正确执行党在农村的阶级政策,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中蕴藏的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2)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① 把中国资产阶级划分为官僚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两部分。对官僚资本采取没收的政策;对民族资本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② 把国家资本主义作为利用、限制、改造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通过和平的方法对资本家进行赎买。国家资本主义是一种同国家政权结合并受国家政权控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其性质和作用完全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条件;其实质是通过和平赎买,而不是没收的方式;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具体实现步骤是,先把私人资本主义纳入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和国家计划轨道,然后再把国家资本主义转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其结果是实现双重改造,把对所有制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结合起 24 来。
4试述弘扬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大意义。
(1)爱国主义是指千百年来形成和巩固起来的人民群众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而的感情。这种感情集中地表现为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表现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为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的献身精神。爱国主义历来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一种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2)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就是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华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崇高理想,表明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本质上是统一的。
(3)弘扬爱国主义,认清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选择,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
(4)弘扬爱国主义,认清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的深刻内涵,为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反对霸权主义,维护民族尊严而斗争,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5)弘扬爱国主义,认清维护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重大意义,为维护国家稳定、增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而奋斗。
5试述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党的思想建设是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基础。重视党的思想建设,是我党的优良传统,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是党保持工人阶级先锋对性质,不断提高战斗力的重要保证和基本经验。在新时期,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党的组织建设是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的保证。在新时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已成为党的建设的突出环节。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就是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其中包括:必须进一步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必须努力建设一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必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同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密不可分。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实际的优势。我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三大优良作风,其核心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在新形势下,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切从实际出发,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人民的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6为什么说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邓小平“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1)生产力是指人们改造自然以获得物质生活资料的实际能力,它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个要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是因为: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进而决定整个社会关系。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更,而一个社会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它的状况和变化决定整个上层建筑的性质和变更。②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根本内容,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③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内容,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唯一科学观点,它克服了“人口决定论”和“地理环境决定论”以及唯心主义的历史非决定论的错误。
(2)邓小平指出,判断一切工作得失的标准,应该主要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提出社会主义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生产力标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于: ①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它为我们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排除干扰,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供了思想上的保证。
7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1)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社会主义社会是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它反映在政治上,必然要求人民群众享有管理国家事务和管理社会事务的民主权力。民主是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而不是外在于社会主义的东西。
(2)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现代化是一个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以及人自身的现代化在内的庞大系统工程,其中经济、政治、文化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主要内容。我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是富强、民主和文明,包含了现代化的主要内容,这三个方面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
(3)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保证和支持。只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才能正确地集中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使各项事业的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意志和要求;才能增强人民群众的主人翁责任感,充分发挥他们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所创造的成果真正属于人民;才能巩固和发展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保证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发展。
8为什么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成功,资本主义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因为: 26 1)帝国主义不容许。①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入侵中国,不是要使中国成为, 一个独立、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掠夺中国从而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对它们来说,一个政治上、经济上不独立的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半殖民地的中国,乃是极其广大的倾销商品的市场,理想的资本输出的对象,廉价原料、廉价劳动力的供应地。②它们既不愿意失去在中国的殖民主义利益,也不愿意看到中国成为其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所以,中国资产阶级的革命派无论怎样虔诚地向西方国家学习,怎样热烈地向它们表示友谊,还是不能得到它们的同情和支持。③事实上,袁世凯就是在帝国主义势力的支持下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2)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是根本的原因。①中华民族资本主义自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外国资本的压迫、官僚买办资本的排挤、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封建官僚政府的压榨,不能得到自由和充分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地主农业经济和个体农业经济占着明显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只占很小部分;②在民族资本中,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比重较大,缺乏重工业基础,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不得不依赖外国资本和官僚资本; ③相当多的民族资本家的前身是官僚地主,其资本由地租转化而来,有的继续从事封建剥削,兼有地主身份,同封建的土地所有制关系相当密切。(3)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是带两重性的阶级。一方面,他们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他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由于他们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未完全断绝经济上的联系,所以,他们又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因而在革命中充分暴露出与生俱来的弱点: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脱离人民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内部涣散而无法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没有建立革命的武装力量等等。民族资产阶级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决定它不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第三篇:2014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及答案
大学语文应试模拟第2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左传》 2.《秋水》中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A.反对 B.赞成 C.无所谓 D.顺其自然
3.梁启超的《论毅力》写于()A.戊戌变法之前 B.戊戌变法失败后 C.五四运动之时 D.五四运动之后
4.《郑伯克段于鄢》中“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指斥的对象是(A.武姜 B.郑武公 C.郑庄公 D.共叔段 5.《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与李广构成对比关系的人是()A.匈奴射雕者 B.李蔡 C.程不识 D.王朔
6.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婉约派词人是()A.苏轼 B.王安石 C.柳永 D.晏殊
7.下列诗人中属于盛唐山水田园诗人是()A.杜甫 B.王维 C.李白 D.高适
8.《关山月》(和戎诏下十五年)一诗贯穿全诗的线索是()A.月夜 B.笛声 C.泪痕)
D.歌舞
9.李煜的《虞美人》是一首()A.悼亡词 B.抒情词 C.咏物词 D.怀古词
10.“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刘郎指的是()A.刘彻 B.刘备 C.刘邦 D.刘裕
11.被誉为“曲状元”的作家是()A.马致远 B.白朴 C.关汉卿 D.郑光祖
12.苏轼的《前赤壁赋》主要描写了哪三种景物?()A.明月、江水、秋花 B.江水、明月、清风 C.清风、黄花、梧桐 D.清风、明月、芦荻
13.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A.王熙凤 B.贾母 C.薛宝钗 D.贾政
14.《大同》论证理想社会时主要运用了()A.演绎法 B.归纳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15.下列句中加点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以此诟.远 诟:辱骂 B.能顺木之天. 天:天空 C.迨.半奏,引商刻羽 迨:等到 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赍:赠与
16.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的驳论方法是()A.反驳论据 B.反驳论点 C.反驳论证过程 D.反驳论证方式)
17.冯谖为孟尝君“焚券市义”的行为中蕴含着()A.道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人本思想 D.民本思想 18.《故都的秋》一文的体裁是()A.游记散文 B.说理散文 C.抒情散文 D.叙事散文 19.《日出》的情节结构特点是()A.回顾式写法 B.开放式写法 C.闭锁结构 D.片段写法
20.下列哪位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A.契诃夫 B.伏尔泰 C.屠格涅夫 D.泰戈尔
二、文言文阅读:21~29小题,共30分。
(一)阅读《季氏将伐颛臾》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3小题: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21.将“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孔子用这两句话作为论据的性质、所表达的观点以及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4分)22.将“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译成现代汉语,并说明这两句话的双重喻义。(4分)23.本段选文运用了哪些修辞?举例说明其作用。(2分)(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24~26小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24.文中“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4分)25.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4分)26.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2分)理: 原:
(三)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7~29小题: 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27.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并说明这段文字表明了什么观点?(4分)篑:平:
弃井: 数:
28.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4分)29.文中所引孔孟的话属于何种论据?由前文中孔子的话引申而来的一个成语是什么?(2分)
三、现代文阅读:30~38小题,共30分。
(一)阅读《苦恼》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0~32小题:
他穿上衣服,走到马房里,他的马就站在那儿。他想起燕麦、草料、天气。……
关于他的儿子,他独自一人的时候是不能想的。……跟别人谈一谈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摹他的模样,那太可怕,他受不了。……
“你在吃草吗?”姚纳问他的马说,看见了它的发亮的眼睛。“好,吃吧,吃吧。……既然买燕麦的钱没有挣到,那咱们就吃草好了。……是啊。……我已经太老,不能赶车了。……该由我的儿子来赶车才对,我不行了。……他才是个地道的马车夫。……只要他活着就好了。……” 姚纳沉默了一忽儿,继续说: “就是这样嘛,我的小母马。……库兹玛·姚内奇不在了。……他下世了。……他无缘无故死了。……比方说,你现在有个小驹子,你就是这个小驹子的亲娘。……忽然,比方说,这个小驹子下世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那匹瘦马嚼着草料,听着,向它主人的手上呵气。姚纳讲得入了迷,就把他心里的话统统对它讲了。…… 30.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31.这段文字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32.从这段文字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苦恼是什么?(2分)(二)阅读《论快乐》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3~35小题:
穆勒曾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比较。假使猪真知道快活,那么猪和苏格拉底也相去无几了。猪是否能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把快乐分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尽管快乐的原因是肉体上的物质刺激。小孩子初生了下来,吃饱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虽然它身体感觉舒服。缘故是小孩子的精神和肉体还没有分化,只是混沌的星云状态。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并非全因为澡洗得干净,花开得好,或者菜合你口味,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轻松的灵魂可以专注肉体的感觉,来欣赏,来审定。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那时刻的灵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见阳光,撕去皮的伤口怕接触空气,虽然空气和阳光都是好东西。快乐时的你,一定心无愧怍。假如你犯罪而真觉快乐,你那时候一定和有道德、有修养的人同样心安理得。有最洁白的良心,跟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效果是相等的。33.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4分)34.简要分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所起的作用。(4分)35.这段文字在写作上有何特色?(2分)(三)阅读《炉中煤》中的一段文字,回答36~38小题: 啊,我年青的女郎!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我活埋在地底多年,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36.作者借“炉中煤”抒发内心的感受,这是什么表现方法?(2分)37.怎样理解这一节诗的寓意?(4分)38.“年青的女郎”的比喻意义是什么?(4分)
四、作文:50分。
39.挪威人捕捞沙丁鱼,抵港时若是活鱼,卖价比死鱼高出许多,所以渔民们千方百计地想让鱼活着抵港。但他们的种种努力都归于失败,只有一艘渔船总能带着活沙丁鱼回到港内。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在鱼槽里放进一条鲶鱼。原来,鲶鱼进入鱼槽后,会因环境陌生而四处乱游,挑起摩擦;大量沙丁鱼发现多了一个“异己分子”,自然也会紧张起来,加速游动;这样一来,就能活蹦鲜跳地到达渔港。此现象即为“鲶鱼效应”。
请依据以上材料,自拟题目,写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章,不少于800字。大学语文应试模拟第2套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解析】“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A项“《论语》”,是《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话。2.【答案】A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准确掌握《秋水》中两个人物所代表的观点。【错误分析与防范】《秋水》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作品,考生如果不从课文里具体人物的对话出发,仅仅从作者自身的思想猜测,很容易选择C项和D项。文中北海若的原话是:“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又奚以自多”,可见北海若对“自多”的态度是反对而非赞成,因此正确的选项是A项。3.【答案】B 【解析】《论毅力》写于1902年。戊戌变法失败后,以谭嗣同为首的“六君子”惨遭杀害,大批维新党人被贬官、监禁、流放,全国上下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在这血雨腥风的日子里,梁启超的心情虽然极度地苦闷彷徨,但仍然积极进取;他满怀激情地写作本文,旨在勉励身处逆境中的“真有志于天下事者”不要被失败吓倒,不要为暂时的逆境所困扰,要百折不挠,振奋精神,冲破重重阻力,勇往直前。因此应选择B项。【错误分析与防范】对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历史背景知识应尽量多掌握一些,这将有利于我们做出判断。4.【答案】D 5.【答案】D 【解析】《李将军列传》一文中不与李广构成对比关系的人是D王朔。文章记叙李广与望气先生王朔的对话,王朔在此处只是叙述者的身份;作者旨在借王朔之口,揭示李广悲惨遭遇的原因。
【错误分析与防范】作者将李广与程不识做对比,写李、程二人都正直廉洁,能征善战。但 两人在治军方法和治军作风方面有很大的不同:李广简易宽厚,号令不烦;程不识治军烦琐苛细。
相比之下,匈奴最怕的是李广,士兵最爱戴的也是李广。因此也就更显出李广的才气无双。将李广和李蔡进行了对比。李广才气无双,名声远扬,然而李广不得爵邑,不得封侯;相反,李蔡“为人在下中,名声出广下甚远”,不仅封了侯,而且官至丞相。这层对比,突出了李广终生不遇,白首未封的不幸遭遇。李广轻而易举擒获、射杀匈奴射雕者,突出李广射艺高强。
6.【答案】C 【错误分析与防范】苏轼也是北宋著名词人,但他只是开创了豪放词派,而非专事写词的作家。7.【答案】B 8.【答案】A 【解析】解题关键在于整体把握全诗,识别不同意象在诗中的作用。
【错误分析与防范】选项中4个答案在《关山月》中都能找到,且都出现一次,仅在出现频率上无法判断谁为线索,因此要从全诗内容上来把握。朱门歌舞、壮士笛声、遗民泪痕,表现出不同主体对待山河破碎的态度差异。诗人是将三者同时放在月光下来展现的,因而月夜才是贯穿全诗的抒情线索,所以应选择A项。9.【答案】B 【解析】这是一首抒写亡国伤痛哀怨的词作,即在月明之夜李煜遥想故国宫苑,抒发了如一江春水般浩荡无尽的亡国之恨。因此选择B项。10.【答案】B 【解析】“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中的刘郎指的是刘备。求田问舍:买田置屋。三国时许汜对刘备说,他过下邳时见陈元龙,陈元龙不理睬他,自上大床去睡,让他睡下床,未免太傲慢不敬。刘备批评许汜说:“君有国士之名,今天下大乱,帝国失所,望君忧国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问舍,言无可采,是元龙所讳也,何缘当与君语?如小人(刘备自称),欲卧百尺楼上,卧君于地,何但(只)上下床之间耶!”(事见《三国志·魏书·陈登传》)此用其事,意思是说,自己胸怀国家大事,耻于做许汜那样只顾自己一家私利的庸人。11.【答案】A 【解析】作者马致远,元代有名的散曲作家,人称“曲状元”。因此选择A项。12.【答案】B 13.【答案】D 【解析】在《宝玉挨打》中,说“明日酿到他弑君杀父,你们才不劝不成”这句话的人物是D贾政。贾政是严父形象,也是封建正统思想的代表。他原期望宝玉能光宗耀祖,但宝玉却违背其意志;他的内心是“恨铁不成钢”,因此气急之下说出这一番话是在情理之中的。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B 【解析】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采用了反驳论点的方法,对司马光的五点指责一一给予反驳。因此选择B项。17.【答案】D 18.【答案】A 19.【答案】D 20.【答案】A
二、文言文阅读
21.“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又不去搀扶,还要搀扶的人做什么呢?” 事实论据中的比喻材料;批评冉有、子路的失职,驳斥了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由个别到个别的类比法:以不能搀扶盲人的相类比不能辅佐季氏的臣,同为失职。22.“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
双重喻意:先说单句的表层喻意,将季氏比作虎兕,虎兕出于柙,喻季氏出兵侵略;将颛臾
比作龟玉,龟玉毁于椟中,喻颛臾无辜受难。再说两句的整体深层喻意,将冉有、季路比作守柙护椟之人,说明无论季氏出兵侵略,还是颛臾无辜被毁,冉有、季路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23.引用:“周任有言日:‘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用:引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反诘:“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作用:强调对方身在其位,不能陈力尽职。24.引出下文。
25.开宗明义,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一个王朝的兴衰,重在人为。26.理:道理。原:推究本源。
27.篑:盛土的竹筐。平:填平。弃井:废井。
数:天数,运数,含有规律的意思。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
【解析】课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论证,在论证中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将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对比,证明有毅力者以其坚忍不拔而获得成功,缺乏毅力者则难免失败;人生总是逆境居多,顺逆境又总是交替出现,大凡成功者都是善于抓住顺境、扭转逆境的人,而失败者则往往是哀叹命运不济、逢难必退、最终屈服于逆境的人。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引经据典,将“未成一篑”的造山者与“虽复一篑”的填土者作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因此,从逻辑角度说,是类比法、对比法;从修辞角度说,是引证法。28.从逻辑角度说,是类比法、对比法;从修辞角度说,是引证法。29.理论论据。功亏一篑。
三、现代文阅读
30.语言(对话)描写。
31.作者把“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从而收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姚纳与马的谈话,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关系完全映衬出来。姚纳的孤独和无助,反映出了社会的冷漠与人们精神的麻木。
32.他的苦恼是经历了丧子之痛,却找不到诉说苦恼的对象,最后只好把一腔苦恼讲给自己的小马听。
33.比喻。在驳斥穆勒有关“快乐”的见解时,也引用了“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两个比喻,这里“痛苦的苏格拉底”主要喻指精神上的快乐,“快乐的猪”是指肉体上的快乐。34.文中这些比喻的使用使文章说理显得生动、有说服力。
35.这段文字在写作上的特色有两点:一是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作者在提出和论证“快乐由精神来决定”这一论点时,引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许多例证来阐明自己深湛的见解。他引用穆勒的观点,穆勒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作比较来说明快乐是有肉体和精神之别的。针对这一观点,作者首先驳斥穆勒观点的荒谬性,提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作者在驳斥穆勒对快乐所下的定义时,很风趣地指出:“猪是否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二是作者的选词用语也很有特点,不仅词采精妙,而且富于机智。作者善于使用警策语,顺手拈来,即成妙语。如作者描述人在快乐和悲伤时的不同心情和感受时,为反驳将“快乐”两分法的荒谬性,作者指出“一切快乐都是精神上的”。作者举例说明:“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36.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37.在这节诗中,作者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但一直被埋在地下,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光。诗中其实蕴涵两层含义: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五四运动之后终于焕发了青春活力 和生机。38.“年青的女郎”主要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
四、作文
39.参见第1套模拟试卷“参考答案”中的“作文评分标准”。
文章来源:http:// 更多成考资源资料下载
完全免费
第四篇:2012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12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预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一句出自()
A.《孟子》
B.《韩非子》
C.《论语》
D.《庄子》
2.“出师未捷身先死”一句指的是()
A.刘备
B.关羽
C.诸葛亮
D.向宠
3.《前赤壁赋》的作者是()
A.苏轼
B.李商隐
C.杜牧
D.韩愈
4.下列选项中,朱自清《论气节》认为属于“节”的是()
A.敢作敢为
B.有所不为
C.积极的
D.战斗进取
5.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是()
A.白居易
B.韩愈
C.刘禹锡
D.杜甫
6.郁达夫的《故都的秋》一文选自散文集()
A.《闲书》
B.《龙·虎·狗》
C.《往事》
D.《故乡》
7.《断魂枪》的作者是()
A.老舍
B.巴金
C.茅盾
D.鲁迅
8.《李将军列传》一文选自()
A.《史记》
B.《汉书》
C.《后汉书》
D.《国语》
9.屠格涅夫的《门槛》是()
A.散文
B.小说
C.散文诗
D.寓言
10.下列作品属于近体诗的是()
A.《饮酒》
B.《短歌行》
C.《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D.《蜀相》
11.下列是书信体驳论文的是()
A.《陈情表》
B.《答李翊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12.《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五十步笑百步”用的是哪种修辞方法()
A.象征
B.比拟
C.比喻
D.夸张
13.下列各句中“于”表被动的是()
A.移其民于河东
B.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C.不似豪末之于马体乎?
D.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
14.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形成“含泪的微笑”的独特风格的作家是()
A.马克·吐温
B.欧·亨利
C.契河夫
D.莫泊桑
15.鲁迅的小说《**》选自()
A.《故事新编》
B.《朝花夕拾》
C.《呐喊》
D.《彷徨》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___________。
17.唐宋八大家中,唐代的两位作家是韩愈和____________。
18.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是___________。
19.《论快乐》一文选自钱钟书的散文集《______________》。
20.《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主要是言论)的_________体散文集。
21.李煜《虞美人》:“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22.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
23.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天下归心。”
24.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_____________。”
25.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___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 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东面:
27.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毙:
28.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事:
29.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
数:
30.或百步而后止。
或:
31.此吾所以悲也。
所以:
32.惟陈言之务去。
务:
33.学者有所溺焉尔。
溺:
34.成败之数,视此而已。
数:
35.故为之文以志。
志: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李氏将伐颛臾》)
无乃尔是过与:
37.今生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人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谏逐客书》)
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
38.公日:“姜氏欲之,焉避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郑伯克段于鄢》)
姜氏何厌之有:
39.传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李将军之谓也。(《李将军列传》)
其身正,不令而行:
40.“闻道百,以为莫己若”,我之谓也。(《秋水》)
以为莫己若: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诗经·氓》一诗中的女主人公有哪些性格特点?
42.怎样理解《答李翊书》中提出的作家的品德、学识与文章写作的关系?
43.《故都的秋》是如何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的?
44.艾青在《北方》一诗中对于未来必胜的信念主要表现在哪一章节?是怎样表现的?
45.小说《米龙老爹》的开头描写了一幅丰收在望、充满喜悦之情的田园风光,其作用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46.从这段话可看出郑庄公隐藏着什么用心?
47.共叔段和郑庄公的矛盾揭示了怎样的社会政治现象?
48.本段的中心人物是谁?作者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刻画这一形象的?
(二)阅读《关山月》全诗,回答文后问题。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49.本诗可分几层?简述各层含义。
50.说明“今宵”、“落月”在全诗结构上的作用。
51.诗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阅读茅盾先生的《香市》中的一段,回答文后问题。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面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了,屋椽子像瘦人肋骨似的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52.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53.分析“屋椽子像瘦人肋骨”这一比喻的深层含义。
(四)阅读《麦琪的礼物》中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丝不动。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着她。
杰姆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奇怪的表情?
55.这一段描写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要求:A.必须写成议论文。
B.不少于800字。
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C 3.A 4.B 5.B 6.A 7.A
8.A 9.C 10.D 11.D 12.C 13.B 14.B
15.C
二、填空题
16.莫泊桑 17.柳宗元 18.李白
19.写在人生边上 20.语录 21.雕栏玉砌应犹在 22.隔江犹唱后庭花 23.周公吐哺 24.莲动下渔舟
25.《诗经》
三、词语解释题
26.面向东方 27.倒下去 28.战事
29.屡次,多次 30.有的人 31.„„的原因
32.一定,必定 33.沉迷,沉溺 34.天数,规律
35.纪念,以示不忘
四、翻译题
36.大概要责备你吧?
37.如今却要抛弃百姓去资助敌国。
38.姜氏哪里有满足的时候?
39.(为官的人)本身行得正,即使不去命令别人,别人也会遵从。
40.认为没有谁赶得上自己。
五、简答题
41.女主人公的性格主要有三方面:一是纯洁善良,对氓真心实意,一片真情,且信守诺言;二是任劳任怨,婚后挑起生活重担,却毫无怨言;三是刚毅不屈,遭到丈夫遗弃,毅然离去。
42.即“文”与“道”的关系。作者开头并提出“文”、“道”两个概念,但重在“道”,“道”是为文的根本,只有儒道修养深厚,才能写出好文章。作者联系自己的写作经验,根本在于“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书《诗》、《书》之源。”《诗》、《书》是“道”的载体,“文”、“道”统一的范文。
43.(1)把北方秋色与江南秋色作对比,反映出北方秋色色浓味永。(2)用北京名胜古迹的秋色来衬托普通庭院的秋意,突出后者,更令人心醉。
44.诗人坚信未来是必胜的思想体现在作品最后一节。诗人主要是通过对土地和祖先的热爱来表现对未来的信念的;因为在这古老而苦难的国土上,我们的祖先为保卫土地从未曾屈服过,他们留下的土地给了我们“永远不会灭亡”的信念。
45.作用有四方面:一是抚今思昔,顺理成章地引出下面的壮烈故事;二是在感情和意念上为后面的故事作铺垫,有一定的反衬作用;三是暗示今天的安宁、欢乐是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四是寄寓着后人对先烈的怀念之情。
六、分析题
46.郑庄公的用心是故意放纵共叔段的野心,使他最终走上叛逆之路,然后一举除之,永除后患。
47.兄弟间的矛盾揭示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斗争的尖锐和残酷以及封建伦理道德的虚伪性。
48.中心人物是郑庄公。主要通过对话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也通过人物性格对比反衬来刻画郑庄公的形象。
49.本诗共12句,每4句为一层,共分3层。
第一层正面揭露了投降政策造成的腐败局面。
第二层写戍边战士报国无门的悲愤。
第三层写中原遗民恢复无望的伤痛。
50.“今宵”是说明“朱门沉沉按歌舞”、“笛里谁知壮士心”、“几处今宵垂泪痕”三个场面发生在同一个晚上。“落月”贯穿全诗,同样的月光将这三个场面笼罩在一起,融为一个整体。
51.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妥协投降路线的憎恶和对戍边战士、沦陷区人民悲惨处境的同情。
52.本段文字主要运用了今昔对比的表现手法,突出了香市冷落不堪的现状。
53.这个比喻暗示了整个香市乃至中国农村,在重重压榨之下贫困不堪的情状。
54.因为杰姆带着礼物兴冲冲回来,他没有料到那礼物竟在瞬间失去了意义。
55.这一段描写构成一个紧张的悬念,为下文揭开谜底作铺垫。
七、作文(略)
2012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预测试题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提出“惟陈言之务去”的写作主张的是()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梁启超
2.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
A.李清照
B.欧阳修
C.柳永
D.苏轼
3.由一般原理推导出关于个别情况的结论,这种论证方法是()
A.类比法
B.归纳法
C.演绎法
D.对比法
4.“多行不义必自毙”一语出自()
A.《左传》
B.《国语》
C.《战国策》
D.《韩非子》
5.《灯下漫笔》一文的作者是()
A.茅盾
B.冰心
C.鲁迅
D.钱钟书
6.《沙滩上的脚迹》选自()
A.《闲书》
B.《茅盾全集》
C.《朝花夕拾》
D.《往事》
7.1951年荣获“人民艺术家”称号的是()
A.巴金
B.茅盾
C.老舍
D.赵树理
8.散文诗《门槛》全文采用的是()
A.象征
B.对比
C.比喻
D.类比
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一句诗出自()
A.《归田园居》
B.《饮酒》
C.《种豆南山下》
D.《山居秋瞑》
10.王昌龄的《从军行》是一首()
A.五言律诗
B.五言绝句
C.七言律诗
D.七言绝句
11.“气,水也;言,浮物也”一句所用的修辞格是()
A.层递
B.比拟
C.比喻
D.对偶
12.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左传》
B.《汉书》
C.《史记》
D.《后汉书》
13.“易安居上”是指()
A.辛弃疾
B.李清照
C.王安石
D.苏东坡
14.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A.颂歌
B.战歌
C.牧歌
D.恋歌
15.下列各句中,“则”表示转折关系,可以译为“却”的是()
A.既来之,则安之
B.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
C.到则披草而垒,倾壶而醉
D.兵强则士勇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6.战国时期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___。
17.一篇议论文,一般都包含有论点、论据和________三个因素。
18.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___________著称。
19.《麦琪的礼物》是美国现代著名短篇小说家__________的杰作。
20.《诗经》包括风、雅和___________三部分。
21.《爱尔克的灯光》在写作上一个重要特点是以_________为线索贯穿全文。
22.苏轼《水调歌头》词:“_____________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23.李商隐《无题》诗:“_____________,蜡炬成灰泪始干。”
24.《李将军列传》在文末引民谚:“桃李不言,__________。”
25.《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__________。”
三、词语解释题(解释句中加点词的词义。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26.是社稷之臣也。
是:
27.弃甲曳兵而走。
走: 8.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轻:
29.厉王使玉人相之。
相:
30.功施至今。
施:
31.高城深地。
池:
32.要其何以成,何以败?
要:
33.燕国殷富。
殷:
34.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之:
35.凌出华林部甚远。
凌出:
四、翻译题(将下列各小题中画线的部分译成现代汉语。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清除之。无生民心。”(《郑伯克段于观》)
国不堪贰:
37.汉下广吏,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当斩,赎为庶人。(《李将军列传》)
吏当广所失亡多:
3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梯之义,颁白者不负载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
谨庠序之教:
39.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五代史伶官传序》)
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40.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前赤壁赋》)
自其不变者而现之: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41.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42.《谏逐客书》一文在哪几方面运用了对比的手法?
43.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所指的“第三样时代”的含义是什么?
44.《爱尔克的灯光》一文中,三种灯光分别象征着什么?
45.《宝玉挨打》一文中,宝玉挨打的导火索是什么?根本原因是什么?
六、分析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46~50每小题4分,51~55每小题3分,共35分)
(一)阅读《秋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6.本段描写了哪两种景象?二者的关系是什么?
47.从这段话来看,《秋水》这篇文章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讲道理的?
48.这段话中,包含并演化出的两个成语是什么?
(二)阅读《诗经·氓》中的两节,回答文后问题。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耿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49.写出上面两节诗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50.这两节诗在内容上构成什么关系?
51.女主人的悲惨遭遇是怎样造成的?
(三)阅读《麦琪的礼物》中的一段话,回答文后问题。
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接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52.两个“笨孩子‘指的是谁?为什么?
53.为什么又说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
(四)阅读《**》结尾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现在的七斤,是七斤嫂和村人又都早给他相当的尊敬,相当的待遇了。到了夏天,他们仍旧在自家门口土场上吃饭;大家见了,都笑嘻嘻的招呼。九斤老太太早已做过八十大寿,仍然不平而且康健。六斤的双丫角,已经变成一支大辫子了;伊虽然新近裹脚,却还能帮同七斤嫂做事,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
54.六斤的“新近裹脚”和“一瘸一拐”地走路有何象征意义?
55.十八个铜钉的饭碗有何象征意义?
七、作文(50分)
56.题目:干粮与猎枪
一位大学校长在大学生毕业典礼上说:“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就发像一个猎人进入森林,我们不只要给他足够的干粮,还要给他一枝猎枪。”根据这段话,请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C 4.A 5.C 6.B 7.C
8.A 9.B 10.D 11.D 12.C 13.B 14.D
15.B
二、填空题
16.韩非子 17.论证 18.七言绝句
19.欧。亨利 20.颂 21.灯光
22.人有悲欢离合 23.春蚕到死丝方尽 24.下自成蹊
25.古道西风瘦马
三、词语解释题
26.指示代词,此,代颛臾 27.跑,这里指逃跑
28.认为„„轻,轻视 29.观察,鉴定
30.延续 31.护城河
32.概括推究 33.非常,很
34.到,往 35.超过
四、翻译题
36.一个国家承受不了两属的情况。
37.执法官判定李广损失、伤亡军队过多。
38.认真地进行学校教育。
39.本人死了国家也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
40.从事物不变的一面来看它。
五、简答题
41.孔子反对贪欲,反对兼并,提倡平均、和睦、安定的治国方略和以道德力量感化附属小国,反对武力征讨的对外政策。
42.(1)客有功与客无过的对比;(2)重物与轻人的对比;(3)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对比。
43.“第三样时代”是相对于“想做奴隶而不得”与“暂时做稳了奴隶”这样两个时代提出来的。“第三样时代”就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人民当家做主而不做奴隶的新时代。
44.故居门内昏暗的灯光象征着旧家庭及其赖以生存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没落、崩溃;爱尔克的灯光象征着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我心灵的灯”象征着作者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
45.宝玉挨打的导火线是:①宝玉因金钏自尽而哀伤,见贾雨村时,竟无一点慷慨挥洒的谈吐,表现出他对仕途经济的冷漠。②忠顺王府派人来追查琪官,暴露他私下与戏子往来,无视尊卑贵贱的封建秩序,招惹是非。③贾环诬陷他逼淫母婢,致使金钥跳井,更加激怒了贾政。宝玉挨打的根本原因是他作为封建礼教的叛逆者,与作为忠实卫道士的父亲贾政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宝玉挨打实际上是封建正统势力对其叛逆者的残酷镇压。
六、分析题
46.一是秋水暴涨的景象,一是大海无边的景象,二者是对比关系,用来说明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
47.采用具有形象性和故事性寓言的方式讲道理,这也是庄子散文的一大特色。
48.“望洋兴叹”和“贻笑大方”。
49.比兴句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初婚时年轻貌美,受人爱怜的幸福;比兴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遭人遗弃时颜色憔悴,飘零无依的痛苦;比兴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于嗟女兮,无与土耽”。
50.构成对比关系:前节写女子新婚之乐,后节写女子被弃之苦。新婚与遭弃对比,乐与苦对比。
51.女主人公的悲剧遭遇是由她丈夫朝三暮
四、道德败坏造成的,而根源则在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52.两个“笨孩子”指的是德拉和杰姆。作者说他们是“笨孩子”是模仿社会上一般“聪明人”的口吻来说话,实际上是反语。
53.因为从馈赠礼物的角度来看,他们把最心爱的礼物卖掉而给对方买了最喜爱的礼物,双方都送上了一颗心;从接受礼物的角度看,他们虽然都失掉了礼物的实际意义,但他们都得了对方的一颗心。
54.象征着封建传统仍一代一代往下传袭着,中国社会仍在痛苦地重复着封建老路。
55.象征着人们在贫穷落后中,仍在修补着几千年的老例。
七、作文(略)
第五篇: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作。《诗经》主要依据音乐特点作为标准来分类,即风、雅、颂三类。“风”,是地方民间音乐曲调的意思。“国风”是15个地区的乐歌。“雅”,正也,即标准音,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重点篇章:《采薇》
2.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1)直抒胸臆的特色
《诗经》中无论是积极干预时政的怨刺诗,抒写民间疾苦的役役诗,还是反映社会生活的婚恋诗、农事诗,无不直面人生,表达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因为《诗经》真实地反映社会人生,开创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成为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
(2)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比、兴”,是后人研究《诗经》时总结出来的三种诗歌艺术表现方法,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赋”,就是铺陈直叙,不用比,兴,直截了当地铺叙、抒情、描绘,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有层次地说出来。“比”就是比喻,打比方。“兴”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通过联想以触发起诗人思想感情勃发的表现方法。
《诗经》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诗歌的表现艺术,对形成中国诗歌兴寄遥远、含蓄蕴藉的特有风貌起着重大作用。
3.以屈原为代表作家的“楚辞”,是继《诗经》之后中国诗歌史上另一座新的里程碑。它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发展阶段的出现。这种由诗人创作、带有鲜明楚地文化色彩的新诗歌,将中国诗歌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4.《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史。《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记事完整的编年史,也是一部文学价值很高的历史散文著作,标志着史家之文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战国策》是一部“亦史亦文”的著作,其文学性相当高,在历史散文的发展上达到了新的高峰。
5.《左传》的思想倾向:民本思想,是其主要的思想倾向,反映了《左传》进步的历史观。《左传》不只是对历史事件客观的罗列,而且还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理解。
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注意表现其性格特征和内心世界,血肉丰满,形神兼备。《战国策》打破“编年”限制,以人物游说活动为中心,并以此统率记言、叙事,安排情节结构,描写人物,开了人物传记的先河。
叙事生动曲折,善于夸张渲染,带有传奇色彩。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语言辩丽恣肆、放言无忌。
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说理,语言通俗浅显。“鹬蚌相争”、“画蛇添足”、“狐假虎威”、“南辕北辙”、“惊弓之鸟”、“百发百中”等寓言闪耀着迷人的文学光彩,表现出较强的艺术力量。
7.“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老子认为“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道”派生万物的表现;道是万事万物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和根本规律,它主宰一切。
8.《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的总称,包括《惜诵》、《涉江》、《哀郢》等9篇作品。
《九章》是某一时期片断的生活记录和心情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其中的《哀郢》中记述了他流亡江南的路线,亦情亦景,忧思绵绵,既有忧国忧民的悲愤,又有委屈沉沦的凄怆。
9.《史记》的体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以写人物为中心的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计130篇,记载了上自黄帝、下至西汉武帝时代约3000年的历史。本纪,记载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绩,以事系年,是全书的纲领;世家,是先秦各诸侯国和汉代有功之臣以及个别杰出的历史人物的传记。列传,是历史上有影响的不同阶层、不同类型的人物传记。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大事记。书,是有关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专门史。
10.《史记》的艺术成就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史书,又是一部文学性很强的传记文学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
(1)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以人物为中心的纪传文学创作,通过写人来反映历史,所以全书记载了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刺客、游侠、倡优、商贾、医卜等众多小人物,构成丰富的人物画廊。这些人物既有各阶级、阶层的、时代的共性,又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富有典型性,这些历史人物在司马迁笔下个个都栩栩如生、形象鲜明、呼之欲出。如张良的善谋,项羽的勇猛、刘邦的奸诈,韩信的多智,商鞅的刻薄,李斯的贪利、李广的善射等。这是因为司马迁恰当地运用了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2)谋篇布局,匠心独运
(3)强烈的抒情性
(4)语言雄浑、朴拙有气势感和韵律感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11.汉赋分为骚体赋、散体赋(汉大赋)、和抒情小赋三类。
抒情小赋,内容上侧重于抒发愤世嫉俗与表现个人放心求志,形式上篇幅短小,不用问答体,通篇用韵文。代表作有张衡《归田赋》,表现的是对世事的厌倦和对恬淡生活的追求,如“超尘埃以遐逝,与世事乎长辞”、“感老氏之遗诫,将回驾乎蓬庐”、“苟纵心物外,安知菜辱之所如?”它一扫汉大赋那种铺采摛文、夸张堆砌的手法,用短小精悍的篇制和优美朴素的语言,集中抒写自己的怀抱。作者的苦闷、不满、追求和意趣贯穿全篇。《归田赋》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现存东汉第一篇完整的抒情小赋。它的出现预示着汉大赋的时代即将过去,预示着抒情小赋将以独立的体式在赋坛上占有一席地位。
12.乐府原是古代音乐机关的名称。最早设于秦朝。汉乐府原指汉代的音乐机关。据记载,汉武帝时的乐府开始采集民间歌辞和乐曲。六朝时,将乐府采集和创作的乐歌称为乐府,于是“汉乐府”就由汉代音乐机关的名称而兼为一种诗体的名称了。
1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是建安文学的倡导者和杰出代表。
曹操诗歌《蒿里行》反映汉末社会**和民生多艰。作品反映了初平之年关东州群起兵讨伐董卓,便令会师之后,他们各怀异心,观望不前,不久各路人马为争夺权势相互火并、自相残杀。军阀长期混战、造成百姓惨死、抛骨露尸于野的衰败景象。作品真实地反映了这个历史事实,并流露了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苍凉激楚,形象鲜明。因此,后人称之为“诗史”、“汉末实录”。
14.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之为“建安之杰”,现存诗80多首,辞赋散文共40余篇。钟嵘评价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精兼雅怨,体被文质”,是对其诗歌风格的概括。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和刘桢。
15.曹丕代表作是《燕歌行》。此诗历来为人称道,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有很大贡献。二是在于它情致凄婉动人、语言浅显清丽、音节和谐流畅。
16.陶渊明的影响
思想人品方面:恬淡退隐,固穷守节,不屈事权贵,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人品峻洁,精神高尚,教育和影响了无数代作家。
诗歌创作方面:他是汉魏六朝最杰出的诗人,是田园诗派的开山之祖。对田园诗题材的开掘,情、景、理交融的美学旨归,自然纯真的风格,均有巨大的影响。
17.骈文又称骈俪文、骈偶文。以两两相对的句子构成的文章叫骈文。
18.庾信是六朝文学的集大成者。其诗真正融合了南北诗风,兼有刚健与柔媚之美。将咏史与抒情相结合,感情真挚。赋前有序,即《哀江南赋序》,是用四六骈文写的,它概括了全篇大意,并说明创作此赋的动机。庾信的赋,如同其诗,善用典故,而且一般都能灵活运用。语言精美,情文并茂,自然流丽,将骈文推向高峰,达到了六朝骈文的最高水平。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19.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1)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和周、汉民歌不同。
(2)以抒情为主,感情真率动人。
(3)多用比兴、象征、谐音双关等手法。
(4)语言自然晓畅,风格清新婉丽。
20.标志着南朝民歌在艺术发展上的最高成就的是:《西洲曲》。
《西洲曲》开头写一位少女回忆梅花初落时与情人在西洲约会,于是折梅一枝遥寄江北的爱人。以下便写那少女从春到秋、从早到晚的无尽相思。情调缠绵悱恻,充满了隐约朦胧之美,颇有艺术感染力。并且巧妙运用谐音双关的修辞方法,如本篇多次写到莲。“莲”和“怜”谐音,“莲子”即“怜子”,暗示爱怜的人。“低头弄莲子”,即暗指爱抚所爱的人。又以莲子的青如水比喻对爱人的感情纯洁如水。“置莲怀袖中”即表示对所爱的人珍爱,以“莲心彻底红”喻爱情的成熟和热烈。运用双关语,使全诗的情调更显得优美迷人。全诗以五言四句为一段,用顶真格的修辞把上下段连接起来,如“风吹乌臼树,树下即门前”,“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仰首望飞鸿,鸿飞满西洲”。全诗迂回曲折而又首尾一贯。
21.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一部体大思精的文学批评巨著,对于文学理论的主要贡献有以下四个方面:(1)把文学的发展同社会生活的变迁联系起来,初步认识到文学的发展受时代的制约,文学本身也有继承关系。(2)比较全面地说明了文学的内容和形式的关系。(3)总结了许多宝贵的文学创作经验。(4)阐述了进行文学批评的态度、方法和标准。在《知音》篇中提出“六观”,既包括了作品的思想内容,也包括了作品的艺术形式。
22.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1)政治开明。唐代政治较为开明,特别是前期的唐太宗,武则天,玄宗前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政治空前开明的繁盛政治气象。士族的衰落与中小地主的兴起;科举制的兴起;唐代文禁较为宽松,文人思想解放。
(2)经济繁荣。1.均田制和两税法的施行适应了历史的发展;势力范围的广大和对外交易的频繁;城市的空前繁荣,标志着当时经济的发展水平;贞观、开元、天宝盛世促进了盛唐气象的形成。
23.唐诗的繁荣与发展轨迹
原因:经济的繁荣是诗歌发展的温床、民族的大融合和国际交流的增加、统治者兼容并包的治国方针、科举取士制度、诗歌本身的发展已臻完善。
(1)初唐:初唐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初唐四杰”、陈子昂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2)盛唐:山水田园游人王维和孟浩然(王孟)。边塞诗人高适、岑参(高岑)。
双子星座李白杜甫。李白是盛唐气象哺育出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也成为了盛世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而杜甫则是社会动荡阶段再现苦难世道的思想代表。
(3)中唐:韩孟诗派:韩愈、孟郊、李贺等人。元白诗派:白居易、元稹、张籍等。形成了唐诗创作的第二个高潮。
(4)晚唐“小李杜”崛起诗坛。杜牧、李商隐
24.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他的诗仅存两首,然而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史上占了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艺术特点:
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
作诗贵在创新。《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春、江、花、月、夜的景色以及游子思妇的题材,历代屡见不鲜。然而,张若虚却互这些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美自然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将他们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的询问等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这对唐诗意境开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象一条纽带,贯穿全诗,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诗中经历了一夜的过程,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辉映,展现出了一幅充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
3.韵律节奏美。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并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交错运用平仄,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随着音律节奏的变化,诗中的情感也在跌荡起伏。
这确实是一篇横绝千古的诗篇,故而有人盛赞张若虚是,“孤篇横绝,竟成大家。”
25.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王维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史上大师地位。
26.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绝无仅有的。他上承屈原,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神推向了顶峰。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李白的自信自负、傲视富贵的个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专制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2.飘逸的风俗的影响。他诗歌飘逸风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
27.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两位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将二人喻为中国诗坛的双子星座。由于个性和社会经历等原因,李白诗中较为突出自我,张扬个性;其诗风是飘逸不群;而杜甫则更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关注政治,关注由社会政治而来的社会苦难;其诗风是沉郁顿挫。
杜甫现存诗歌1400余首,这些诗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可以用四个字“民胞物与”来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指的是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28.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因此,其诗被后人称为诗史。诗史的涵义有两个方面:
(1)有史的认识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杜甫诗中均有反映。如两京收复,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十韵》;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写了《三吏》、《三别》。杜甫之诗,就象是一部安史之乱的历史。而且杜甫有些诗所反映的史实,未见于史料记载,还可以补史之缺遗。如杜甫《三绝句》里提及的渝州、开州杀刺史一事,未见史料记载。
而且,杜甫之诗也是他自身的一部历史。我们通过杜甫之诗,可以了解到杜甫一生的行踪历程。
(2)形象的历史生活画面。只提供史的事实,这是史书所做的事情。杜甫的诗不仅提供了史的事实,而且为我们描述了更为广阔,更为具体生动的历史生活画面。
29.杜诗的风格:沉郁顿挫
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曲折起伏,反复低回;表现了杜诗意境的深厚完整,语言的精工凝炼,音调节奏的抑扬缓急,顿挫变化。
30.柳宗元,著名散文家,亦是著名诗人。他对儒、道、佛思想均有吸收,具有唯物思想和较为进步的历史观。柳诗现存160余首,大部分为遭贬后的悲愤和对山水景物的欣赏寄托之作。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31.白居易和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的,是一种用新题目写时事的乐府诗歌。它始创与杜甫(如三吏、三别等),完全摆脱了旧题的束缚,因事立题,根据所写的内容来命题,这样,使乐府诗的题材内容和艺术手法都获得了更大的自由。
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继承了汉乐府反映现实的精神,力求诗歌与现实取得紧密联系,以使诗歌发挥社会作用。他们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作为自己的创作纲领,创作了直接反映现实生活和百姓疾苦的新乐府诗。白居易的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以其生动的艺术形象和熟练的艺术技巧,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32.晚唐诗坛,李商隐与杜牧并称,号“小李杜”。
杜牧的写景抒情之作,描摹自然之美,以抒发俊爽之情。如《山行》《清明》这些诗突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以及为之陶醉的风情。
33.李商隐的诗其艺术风格深情绵邈、绮丽精工。
(1)工于比兴,情致缠绵。善于运用比兴、象征等手法,刻划入微,传达缠绵的情感。
(2)巧于用典,意蕴含蓄朦胧。诗人往往用神话、典故,以及比兴、象征等手法,构成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意蕴含蓄,耐人咀嚼。非逻辑的、跳跃的意象组合;朦胧情思与朦胧境界的创造;把诗境虚化。这样的非写实的艺术表现手法,不仅极大地扩大了诗的容量,且亦留给读者以更大的联想空间。就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而言,在中国诗史上是空前的。
(3)语言清丽,尤擅七律。李商隐的诗歌语言,兼具清和丽的特点。
34.古文运动指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的一次文学革新运动,其矛头是革除骈文。它以儒学复兴为号召,通过对文体、文风以及文学语言的革新,以刚健质朴的散文取代绮丽柔靡的骈文,从而达到张扬儒术的目的。古文运动开创了散文创作和发展的新时代,新传统。
35.词,和乐府歌辞一样,它是可以合乐歌唱的诗体。唐代称当时流行的杂曲歌词为“曲子词”,后来简称为词。词的名称由此而来。词被称为“诗余”,是因为词是由唐代绝句演变而来的,其表现形式便是依曲调增减字句、裁截重叠而形成长短句。词又称长短句,诗余,乐府,琴趣,乐章等。
词的分类
按体制来划分,词一般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按音乐来划分,词一般分为令,引,近,慢四类。
慢词,是依据慢调填写的词。慢调是词曲的一种格调。因曲调舒缓,故名。慢调篇幅体制较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长,接近长调,但二者并不等同,长调是按体制划分的,慢词则是依据音乐韵律划分的。
36.中唐文人词
词体在民间兴起后,盛唐和中唐一些诗人,开始涉入到了词的领域。盛唐的文人作词者还不多,所写也基本上都是整齐的五、七言形式,但个别也有是长短句的,如托名李白的两首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箫声咽”),这两首词究竟是否李白作,学界还有争议。但无可非议的是,二词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37.李煜与南唐词
南唐词人中李煜最为出色。南唐后主。李煜词的艺术创新:
(1)李煜词用血泪抒写亡国破家的不幸,抒情色彩相当强烈。如《虞美人》,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故国之思,并把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哀,扩展得极深极广,滔滔无尽。一任沛然莫御的愁情奔涌,自然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势,形成强大的感染力。
(2)多用白描,比喻精妙。
李煜词多用白描,比喻精妙,特别是善于将抽象的情愁比拟为具体可感的意象,使人感到美妙异常。像前面我们提到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是这样。
如《清平乐》这首词相传是他亡国前不久的作品,运用白描手法,将离愁别绪表现的深沉委婉。特别值得称道的是其中的两个精妙的比喻:“落梅如雪乱”,形象而生动:“离恨恰如春草”,将抽象的情感比喻为具体可感的物象,贴切精妙。
(3)语言生动自然,清丽隽永,多有口语。
38.宋代文学,以词的成就最高。
北宋前期
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门的词人,其他对词的贡献在于创制了长调慢词和与之相适应的铺叙手法,并善用俚语俗语,内容上也将城市风光和歌伎生活以及个人羁旅行役纳入了词的题材范围之内。
苏轼则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传统,打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在内容方面,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题材,也采用词来表达。在形式方面,苏轼革新了词的语言,不拘音律,将词变成了一种不再依附音乐的新诗体。在风格方面,苏轼在婉约词风之外别开豪放旷达词风,对词的发展做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南宋前期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南渡前后,词坛上出现了一个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李清照生活在北南宋之交,其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生活优越,主要内容是爱情相思和歌颂自然之作,风格清新自然;后期国破家亡,主要内容是国破家亡,孀居孤苦的感受,风格沉郁悲凉。另外,李清照的《词论》强调词艺术上的独创性,即“词别是一家”,与诗歌是相对独立的文体,重视词的声律形式,语言上要求典雅浑成。
随之继起于词坛的是爱国词人辛弃疾,辛弃疾南宋词最杰出的代表,他用词表现其抗金救国的意志,风格遒劲,气势磅礴,充满了战斗的激情与浪漫的色彩。辛词继承和发展了苏轼的革新精神和豪迈气慨,把宋词的思想和艺术均推向了空前的高度。苏轼和辛弃疾,标志着宋词的两座高峰。
39.王安石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得力干将。
40.柳永原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改名为永,字耆卿。在家族中排行第七,故又称柳七。柳永只在晚年的时候做过一些地方小官。其大半生都是困顿蹇滞,沉沦下僚的。其词带有艳情化、俚俗化的特征。然而,正是社会底层丰富的现实生活,造就了这位天才词人。
柳永一生主要致力于词,他是中国词史上第一个专业词人。在宋词史上,柳永是个里程碑式的人物。
柳永长期的浪迹江湖、晚年的宦海沉浮,使他对飘泊天涯有着强烈而深刻的感受。如《八声甘州》即写的凭栏游思。
柳词的艺术创新一。大量地创作长调慢词。二。长于铺叙白描。三。善于吸收俚语,俗语入词。因此其词流传甚广,是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
41.苏轼词内容上的突破
1.抒性情怀抱,扬人格个性。
2.对人生的思考。
3.广阔的社会生活的描写。
4.自然山水的描写:
5.对乡村的描写:对充满泥土气息的乡村的描写,始于苏轼,也就是说,苏轼第一次将乡村题材引入到了词中,无论走到哪里,苏轼总能和下层农民打成一片。如《浣溪沙》五首组词。
总之,苏东坡以自己的创作实践表明:词是无事不可写,无意不可入的。词与诗一样,具有充分表现社会生活和现实人生的功能。
苏词艺术风格上的突破,推动了词风的变革。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一、开创了豪放词风。苏轼大量地创作豪放词,促进了词风的转变。苏轼的豪放词能够借助瑰丽壮伟的意象,恢宏的意境来抒发其慷慨豪情。
二、以诗为词。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这主要体现在:(1)题序。(2)用典。
三、苏词的语言创新。苏词语言风格为清新朴素,他多方面吸收古人语言精华,化用前人语言入词,还运用口语、虚字入词,丰富词的表现力。
四、苏词风格的多样化。苏词风格的豪放,并不是因为苏轼豪放风格的词数量最多,而是因为这类词创新意义最大。《东坡乐府》中,大部分还是婉约风格的作品。而苏词还有部分词作则体现出的是旷达词风,如《定**?莫听穿林打叶声》即是。
42.秦观的词内容范围较为狭窄,主要集中在“情”和“愁”两个方面,但是其词的艺术成就都是很高的,是北宋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被后人称之为“婉约之宗”。
43.贺铸词特点:
1.以婉约为主,兼具豪放风格。
2.他的婉约词艺术上以情思缠绵,婉约工丽见长。如《青玉案》、《鹧鸪天》均是这样。
3.他的豪放词,首先将英雄豪侠的精神个性与悲壮情怀引入词中,在贺铸的词中,其英雄豪气和儿女私情是融为一体的。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贺铸竞能和谐统一在一起,非常奇特。据说贺铸长相奇丑,身长七尺,面色青黑,人称“贺鬼头”,而其情感却兼具了豪放的昂扬个性和细腻的儿女私情。
44.周邦彦被公认为“婉约词的集大成者”。
45.李清照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的作家,他最擅长的是词,但其诗文成就也是很高的。
李清照是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作家。她以女性身份登上文坛,释放属于女性自己的情感,比代言体的“男子作闺音”真切的自然得多,文学史上也从此有女性的声音。客观地说,李清照是以其杰出的文学成就改变了男子一统文坛的格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46.辛弃疾词的内容
辛弃疾首先是一个军人,然后才是一个词人。因此,他既有词人的气质,又有军人的豪情。他的词作中,数量最多,也最有光彩的是它抒发爱国主义豪情的词作。
1、抒发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2、抒发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愤慨。感情沉郁,风格悲壮。
湖南成人高考网http://www.zkzsb.net/
3、批判了南宋王朝的投降政策。
整个南宋,上层官僚集团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主和派和主战派的斗争。而主和派几乎占的都是上风。投降苟安是南宋对外政策的主流,辛对此十分愤慨。在《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中,词人说“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就是在警告那些投降的小人,必然遭到毁灭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