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养老保险改革细则(共5篇)

时间:2019-05-14 11:1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养老保险改革细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养老保险改革细则》。

第一篇: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养老保险改革细则

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养老保险改革细则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细则文件已由人社部和财政部共同推出,文件要求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下称《决定》),并对部分群众关心政策进行了解释。

机关事业单位延迟退休人员需继续参保

人社部与财政部联合文件指出,改革后,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继续参保缴费。但其中少数人员年满70岁时仍继续工作的,个人可以选择继续缴费,也可以选择不再继续缴费。待正式办理退休手续时,按规定计发养老待遇。

“中人”过渡政策已统一

此次,人社部还专门针对“中人”过渡问题进行了解读,表示全国将实行统一的过渡办法。对于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设立10年的过渡期,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底限高。即:新办法(含职业年金待遇)激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超出的部分,第一年退休的人员(2014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发放超出部分的10%,第二年退休的人员(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发放20%,以此类推,到过渡期末年退休的人员(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发放超出部门的100%。过渡期结束后退休的人员执行新办法。

各地视同缴费年限要规范

人社部还表示,改革后对于符合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条件的人员,其改革前在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年限作为视同缴费年限,退休时按照有关规定计发待遇,改革前个人缴费本息,划转至改革后的本人职业年金个人账户。本人退休时,该部分本息不计入新老办法标准对比范围,一次性支付给本人。

对于目前划分为生产经营类,但尚未转企改制到位的事业单位,已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仍继续参加,尚未参加的,要暂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待其转企改制到位后,仍需按有关规定纳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第二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改革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存问题与解决建议

09级政治经济学 于冉

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到今天全国各地都已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企业养老保险体系。但是相比之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却步伐缓慢,始终缺乏一种紧迫感,以至改革的进程相当滞后。这种状况不仅加深了新旧制度的碰撞,而且还引发出许多人为的社会矛盾。

一、现存的主要矛盾

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首先是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的,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不仅已在全国的企业范围内实现了制度的统一,并初步使各地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虽然问题仍不少,但改革正在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过渡。然而,改革是不平衡的,即使是暂且抛开农村养老保险的改革,就是在城镇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也是如此徘徊不前,导致了二元制度并存的现状。由于国家至今尚无有效的政策指导,只是笼统地要求先试点再推开,因此导致各地出现了政策上的多样性和不配套性,以及方案上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更多的地方干脆维持现状不思改革。

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徘徊不前,不断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发生冲突,群众反响强烈,已成为影响当今社会安定和老年保障的一大难题,造成了二元制度并存的现状。其一,事业单位员工不交养老金,不缴费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其二,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差距就这么大,他们之间互相流动也没有办法。其三,待遇差距,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养老金确实比企业高很多,影响社会和谐,需要改革。

有些地区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处理,实行统一的费率筹资,但发放办法和保险待遇却不一致,这种待遇上显著差异的延续,实际意味着基金分配将越趋于不公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等于多占用了共同基金的份额,这比起两种制度并存来害处更大,未来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也会因此更加激化。

2008年,国家再次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但此次改革试点未将公务员同步纳入,普遍认为不公平,且容易造成新的不公平、“碎片化”和官本位趋向。历来机关和事业单位是连在一起的,作为提供公共管理或服务的公共机构,其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待遇应是同等的;公务员规范工资已先行到位,事业单位尚缺少规范补贴和绩效工资,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又拿事业单位先行试点,这样事业单位职工缴费基数就低很多,所以普遍认为颇不妥当;公务员本应在改革中起表率作用,如今带头调资而又不带头缴费,实无道理可言。

二、造成现存问题的原因

目前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有关养老保险的矛盾是后天制度设计存在缺陷造成的。1995年之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但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模式的“双轨制”: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与此同时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所以,多年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越增长,其养老金的差距越悬殊。

三、改革的难点与目标

社会政策理论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能上不能下”的“制度刚性”。这条被视为“铁律”的基本原则,其背后的原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其实是其次的,其首要的社会功能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阻力就是事业单位养老金基本与公务员接轨,比企业高出一大截,向企业看齐意味着已退休人员养老金要“拦腰砍”,未退休人员今后不可能再享受类似公务员的高待遇,待遇下降所引发的心理失衡和怨气在所难免。

其实,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高于企业单位是正常的。这是由两个部门劳动力结构、劳动性质及其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不同决定的。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劳动力结构是不同的,前者是脑力劳动者

密集的部门,一般占职工总数85%以上,劳动者提供的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后者则是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一般占职工总数80%以上,这里提供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简单劳动。毫无疑问,这些决定了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从总体上要高于企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所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与企业现行制度的不一致上,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设定,首要的就是定位在与企业制度的一体化上。也就是通过改革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内的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尽早结束目前的二元制度并存的局面。所谓统一,当然不仅是模式和管理,筹资与给付更应统一。很显然,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要较企业高,应该说有其合理性,所以我们改革的目标不是要迅速地降低它们原有的待遇水平,而是既要做到并轨统一,又要通过恰当的设计安排能减少矛盾,以最终达到平稳过渡,以及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

四、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1、坚持基本养老保险统一原则,明确各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方向。依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本规划、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实际,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企业、事业、机关各自的补充养老保险,整合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应成为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整体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此思路基础上规划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养老保险改革应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即改变传统单纯依靠单位保障的做法,建立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以现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为模式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养老保险改革应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配套。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将现有的事业单位分为两大类:自收自支、转制为企业的原事业单位和财政部分拨款事业单位,应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当然,从长远看,机关也应建立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接轨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即事业单位要与机关实行统一的制度,不能形成新的养老保险“二无制度”结构。这既有利于保持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又有利于人员的相互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建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是任何养老保险模式最基本的要求。即基本养老保险金权益的取得是以承担缴费、并满足相应的资格条件为前提的。同企业一样,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而实现事业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接轨的关键之一,是要逐步统一缴费比例。

3、建立统账结合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另一个关键是要解决好改革成本和平稳过渡问题。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既要着眼于建立新制度,创立新机制,同时又要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妥善解决改革成本和历史遗留问题。具体而言,为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需要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和逐步过渡的措施:已经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标准和办法支付基本养老金;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实行新制度,建立新机制;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可加发一定的过渡性养老金,保证他们的待遇基本不降低。

4、坚持逐步实行与企业相同的替代率原则,同时建立职员年金制度。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障水平的确定,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生活需要,也要考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因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可采用前一种方式,同时逐步降低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所带来的养老金差异可采取高于企业的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的办法,更应通过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来解决,即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事业单位职员年金制度,作为第二支柱。

所谓职员年金,是职业年金计划的一种,类似于企业年金,是指事业单位职工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费用由单位或单位和个人缴纳而建立的补充性养老保险。不同于企业年金的是,职员年金应坚持法定强制实施原则,符合条件的单位必须参加。职员年

金基金也要通过市场化运营来实现保值增值,国家通过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保障职员年金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年金总规划只有500多亿元,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只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的5%,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在30%以上。因此,无论企业年金,还是事业单位职员年金的发展空间都很大。另外,也要积极发展商业保险等其他补充养老保险形式,作为第三支柱,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五、需要配合的条件

1、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宣传教育和不懈努力,使群众都能认识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现实的需要,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需要。应该说统一后,即使对目前群众反映较大的制度内待遇不等问题,也是一个重要解决途径。与此同时,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也需要统一认识,它们在制度外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提高养老待遇有其合理性,是一种体现连续性的政策措施,这如同企业普遍建立企业年金一样,同样是一种体现职业特点所需的激励措施。毫无疑问,差别是需要的,但差别不能过于悬殊,所以通过一年时期的过渡,缩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的养老待遇,也是重要的。

2、立法政策支持。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个新事物,又具法定地位,因此立法政策支持不可缺少。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对上述补充养老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实行定位,对其运营和管理更要有配套的政策法规支持。特别是资金的来源要做出法律保证,如有可能还应将这项制度的有关内容,纳入国家公务员的条例之中。我们认为立法政策支持,是使这项改革落到实处并最终走向成功的关键,建议实施前就应有比较完备的法规,以使制度建设一开始就更加科学规范。

第三篇: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

两会期间,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是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社会上流传着几种说法包括:国家推行事业单位改革是为了减轻国家财政支出,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将套用企业办法;事业单位推行养老保险制度之后,员工的待遇会大大降低等。那么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究竟是否可行呢?

正方: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势在必行

清华大学养老金工作室主任杨燕绥教授: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是从公平与正义角度出发的。她指出现在事业单位跟企业养老金之间比较有三个不协调。第一,事业单位大家不交养老金,不缴费,工作40年,将来退休怎么也有20年,工作期间不缴费,20年退休去领养老金,不缴费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第二就是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在事业单位,在国家机关差距就这么大,养老金差距这么大,这确实是不公平的。所以身份壁垒,而且他们之间互相流动也没有办法。第三是待遇差距,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比企业确实是高了很多,在养老金里有这么大的差距,确实在影响社会和谐。

中国社会科学研拉美研究所所长郑秉文教授:郑秉文教授表示应建立一个混合型统筹结合模式,它的基础是瑞典目前实行的民意账户制度这么一个理论基础。简单讲就是不管是统还是帐,每一个参保人都有一个银行账户,国家的利率每年是固定给的。国家的利息和自己的缴费构成养老金,事业单位和企业进行同样地操作。

江西财经大学产业经济硕士、现任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中国采购办公室副主任钟万里:他认为事业单位退休制度制约着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主要表现在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守现有工资,步步提高,只能增,不能减,反映在岗位上就是只能上不能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死守“铁饭碗”,不愿离开事业单位半步,只能进不能出。日本流通经济大学经济学博士,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系主任吕学静提出了几点建议。改革之前要先进行事业单位的分类;第一类,有行政职能的要纳入公务员的劳动保障体系,另一部分具有经营性质的事业单位,将参照企业职工保障制度进行改革。坚持逐步实行与企业相同的替代率原则,同时建立职业年金制度;建议实行法定强制性的职业年金制度;建立合理有效的税收激励机制。

人社部发言人尹成基表示,关于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重点是建立一个相互协调的退休待遇的增长机制。

凤凰网网友指出: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势在必行,之所以反对声多,阻力很大,原因在于没有找到突破点和切入口.如果公务员养老改革率先与企业同步,那么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就应刃而解了.网友wigse认为应实行统一的养老金制度,打通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单位的人才流动通道,真正发挥市场调配劳动力资源的作用,使得人才合理流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反方暂缓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社会科学学系硕士唐钧: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须三思而行谋定而动。他认为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牵连甚广,牵扯到多方利益,需小心谨慎。

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葛剑雄建议暂缓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他指出事业单位的待遇和公务员相比并不高,如果要进行改革首先在事业单位内部如何使退休工资更加合理。并认为在可以预见的将来都不应该做。

中央党校《学习时报》副编审邓聿文认为养老金改革应重在提高企业养老金标准,直到最终缩小与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养老标准差别而不是仅仅去改事业单位。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迟福林: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试点要特别慎重。他认为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事业机构的养老保险应当是一个要逐步提高它的水

平的问题,而不是降低它的水平的问题,它有一个逐步和国家机关公务员相对接的问题,而不是让他的差距越来越大的问题,这样才有利于知识分子有一个良好的预期,才有利于实施我们的人才强国战略。

第四篇:江苏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个人缴8%.2015.8

江苏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个人缴8%单位缴20% 2015年08月03日 07:14 来源:现代快报

7月31日下午,江苏省召开全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现代快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江苏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日前经省委、省政府审议通过,并报国家人社部、财政部备案同意,会前,省政府已正式印发实施意见。这也意味着,大家关注已久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启动。

这次改革最大的变化是,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职工统一的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同样的缴费标准、待遇计发办法和调整机制。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比例为工资的8%。现代快报记者项凤华徐岑

养老待遇

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 去年10月1日前已退休的“老人”,按照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

去年10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新人”,退休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

去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发过渡性养老金,并在10年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

看点1

改革范围

机关事业单位及编制内人员参保

这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整体目标: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职业年金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参保范围是本省和中央驻苏所有机关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

此外,按照国家统一规定,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不纳入此次改革范围,仍按现行的政策保障。

建立单位与个人的缴费制度。实施意见明确,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个人缴费工资按照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和60%,限高保低。即,个人工资超过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全省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全省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其中机关单位(含参公管理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包括本人上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规范后的津贴补贴和年终一次性奖金四项。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个人缴费工资包括本人上工资收入中的基本工资、纳入原退休费计发基数的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绩效工资三项。

看点2

缴费政策

个人缴费工资3倍封顶60%托底

改革后将不再实行原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费计发办法,而是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新机制,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确保改革前后待遇水平平稳衔接。

据悉,这次改革,以2014年10月1日为起止时间点。对去年10月1日前已退休的“老人”,继续按照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对10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就按照新的办法,退休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对去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缴费年限长短等一系列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并在10年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以保证待遇水平不降低。

看点3

养老待遇

为“中人”发过渡性养老金

待遇与缴费挂钩,多缴多得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改革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计发方式,采用退休时工资“打折”的办法,如退休时上月工资打9折,这种计发办法不能完全体现工作年限变化。改革后,实行与企业职工退休时相同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待遇与缴费挂钩,多缴多得、长缴多得。参保人员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年龄,单位和本人均按照规定足额缴费,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参保人员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可以延长缴费满15年后,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同时,今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将不再与在职人员工资调整同步进行,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调整统筹考虑,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

调整原加发基本退休费政策

这次改革后,原有基本退休费加大比例政策就不再执行了,改为在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或者退休时给予一次性退休补贴。

实施意见规定,对改革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有重大贡献的高级专家等荣誉称号的参保人员,在职时给予一次性奖励,退休时不再提高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对改革前已获得此类荣誉称号、改革后退休的参保人员,退休时给予本人一次性退休补贴。其他符合原有加发基本退休费情况的参保人员,按照上述办法处理。

看点4

基金管理

单独建账,不与企业混用基金

江苏明确,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各级人社部门、财政部门、省级机关按照各自职责,对基金收支管理情况实施监督,以确保基金安全。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单独建账管理基金,不与企业混用基金,避免了机关事业单位“吃”企业养老保险结存基金的问题。

看点5

转移接续

机关事业和企业养老险可转接 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管理服务,将由单位管理向社会化服务转变,充分依托银行等机构全面执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发放统一的社会保障卡。

江苏还将建立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之间的转换、衔接机制,实现参保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顺畅流动。

看点6

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基金将归集到省

建立职业年金是这次改革的重要制度设计。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同时,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江苏的职业年金基金将归集到省,统一进行投资运营,以最大化实现基金的保值增值。

相关新闻

江苏机关事业单位

调薪文件已印发

对“增不抵缴”人员,确保收入不降

为顺利地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国家决定同步完善工资制度。现代快报记者从电视电话会议上还了解到,江苏关于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标准的政策文件已正式印发。

这一次工资调整不是简单的提高工资水平,而是改革完善工资制度,关键在“调结构、重基层、建机制”,提高基本工资占全部工资比重,实行公务员职务与级别工资并行,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补贴制度,建立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

一是调结构。2006年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以来,基本工资标准没有调整,在工资中的比重持续下降,形成了不尽合理的工资结构。这次江苏将部分规范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有利于提高基本工资比重。

二是重基层。“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是本次工资制度调整的突出特点之一。据统计,江苏全省机关事业单位近170万工作人员中,有近50万在乡镇工作,他们长期工作在基层一线,条件相对艰苦,工资水平普遍偏低。按照国家组织部署,从2015年1月1日起,对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建立乡镇工作人员补贴制度,在乡镇工作时享受,离开时取消。

需要说明的是,考虑到此次调整后江苏部分地区、部分人员增加的工资,可能不足以完全弥补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当期收入会有所下降的实际。经积极争取,国家同意江苏采取临时性措施,确保工作人员当期收入总体不下降并有所提高。

第五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最新动态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最新动态

从多个渠道获悉,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最终方案还未出炉,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需要像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原则已经确定。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人缴费已成定论,但“谁来埋单”这个难题不解决,这一轮改革则很有可能陷入泥潭。

各级财政没有能力为事业单位改革埋单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个人自掏腰包成定局

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最终方案还未出炉,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需要像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原则已经确定。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人缴费已成定论,但“谁来埋单”这个难题不解决,这一轮的改革则很有可能陷入泥潭。

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

要建立职业年金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

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大方向,简单而言就是像企业一样,雇主缴费参加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同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职业年金。按照现行费率,单位缴费(20%)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其中单位、个人分别缴纳8%。这样算来,单位和个人的总费率最高将达44%。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把当前地方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进行的一些试点概括为两种,一是“进口改出口不改”,二是“进口小改出口不改”。

一些地区公务员缴费标准达不到8%,只有5%,甚至有的只有2%~3%。各地改革的共同点是,不管缴费多少和计发方式怎样变化,最终领取的还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替代率来计算,并不改变待遇水平。

困境

财政不会为所有事业单位埋单

国务院事业单位改革文件下发7年来,试点各地纹丝不动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这项改革背后所面临的财务困局。

分析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

公务员改革相对容易,他们个人缴费可以通过涨工资来实现平衡,雇主缴费财政也可以安排资金。事业单位面对如此庞大的公共部门,各级财政不愿意也没能力为他们埋单,事业单位并没有收入来源来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

一旦改革,财政肯定不会为所有的事业单位埋单,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行政类和公益类中一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比如中小学基础教育等,财政还有可能负担,对于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公益类事业单位,财政完全出资的可能性很小。

出路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要先改革

面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财务困境,杨燕绥说,有一种可能是财政当期不出钱,只启动个人缴费,对参保人的视同缴费和社会统筹都记账,到这部分人退休的时候再一并补齐。这样做的结果是加重制度内的不公平。

“机关事业单位总计有4000万人,现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也才3个亿,若这部分人没有单位缴费,就相当于制度中超过十分之一的部分在空转,机关事业单位的加入不仅不能缓解基金的压力,还可能加大制度的风险。”杨燕绥说,并轨是必然的,但必须先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预估

养老保险改革很难公平

追求公平是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首要目的,但未来最大的不公平将是年金的差异,有没有年金将成为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决定因素。当前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只有200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国有大型垄断企业。

制度允许所有的参保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并于去年底出台了年金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但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高费率严重挤压了年金的空间。

杨燕绥说,企业年金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过高,一般企业没有能力再为职工建立年金。公务员的职业年金可以由财政埋单,财政无法顾及的事业单位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情况,她预计大部分事业单位也没有能力建立年金。

在有关学者看来,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相对容易,他们个人缴费部分可以通过涨工资来实现平衡,雇主缴费部分财政也可以安排资金。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很难,因为各级财政不愿意也没有能力为他们埋单。换言之,财政只能为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埋单。

在笔者看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该谁埋单就谁埋单。按照现行规定,单位缴费(20%)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其中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也应该参照这一缴费标准,该单位承担的部分由单位承担,该个人承担的部分由个人承担。

问题是,我国公务员长期以来个人是不缴养老保险费的,如果这次改革突然让个人缴费,如果个人不愿意缴费成为一种改革阻力怎么办?如果通过涨工资的方式让公务员个人缴费,给公众的印象是,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公务员的养老都是由财政来埋单,这样的改革是否“换汤不换药”?

而且,事业单位养老改革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复杂,因为从报道来看,各级财政不愿意来埋单,需要事业单位为职工缴纳20%的社会统筹,以及需要缴纳最高达8%的职业年金,对很多事业单位来说,要么拿不出钱来,要么以乱收费等方式筹集资金,这又会带来新问题,比如,事业单位不支持养老改革,或者滋生乱收费。

为推进这项养老改革,笔者的观点是,首先,该机关事业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由财政统一埋单。党政机关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自然而然财政会埋单的。其实,事业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也应该由财政来埋单,因为事业单位大多是公共部门,不直接产生财富。只有让财政来埋单,这项改革才不会陷入泥潭。其次,个人缴费部分应由个人来埋单。公务员工资水平是否合理,需要通过工资制度改革来解决。而养老保险改革,需要公务员缴纳的费用,应该让个人来缴纳,不应该由财政变相埋单。换言之,既然企业员工个人要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也应该个人缴纳,不能搞特殊,不能转嫁给财政。最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既要制度公平,更要结果公平。所谓制度公平,是指废除双轨制,实现一轨制。不仅要制定改革方案,还要统一养老制度。所谓结果公平,即基础养老金部分,无论是企业员工、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缴费标准应该是一样的,而且,养老金替代率差距应缩小到合理的水平。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人缴费已成定论,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改革应有之义。但对“该谁埋单”这个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下载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养老保险改革细则(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养老保险改革细则(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事业单位职工谈养老保险改革

    事业单位职工谈养老保险改革 改‛,这是当下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共识,而‚走一步看一步‛则是他们的普遍心态。 ‚听说改革后,每月领到的钱会少一大截。如果现在‘内退’了,就能避......

    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探讨(模版)

    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给国家的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亟需改革。虽......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决定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

    浅谈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共五篇]

    浅谈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摘要:我国目前由于在养老保险管理中运用统一性管理标准,以及机关单位与普通公司之间的差异,形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分配现象,机关事业单位的......

    江苏养老保险

    江苏:符合条件者可一次性补缴15年养 老保险费 1996年1月1日前在江苏省城镇集体企业、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工作过及在“文革”期间插过队,但未参加社会保险的人员,即日起可办......

    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事业单位年休假制度(三)

    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事业单位年休假制度(三) 一、工作人员应休年休假当年日工资收入的计算办法是:本人全年工资收入除以全年计薪天数(261天)。 机关工作人员的全年工资收入,为......

    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事业单位年休假制度(一)

    2015江苏事业单位时政:事业单位年休假制度(一) 为了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实施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制度,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历程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历程 2008年初 国务院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工作。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