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与建议论文(5篇)

时间:2019-05-15 12:52: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与建议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与建议论文》。

第一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与建议论文

摘要:2015年初,我国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目标是使同一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国民。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探索出了改革的意义,发现了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建议与方法。

关键词:机关事业单位;保险论文

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既关系到每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又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发展。迄今为止,我国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速,传统的退休金支付模式使得一些退休人数多的机关事业单位财政负担加重,从而造成运营压力过大,使得一些单位不得不压缩职工的福利待遇,直接影响到在职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效率,因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2015年初,我国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目标是使同一社会保险制度覆盖全体国民。本文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探索出了改革的意义,并且发现了改革的重点与难点,提出了一系列解决的建议与方法。

一、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实行“双轨制”,即对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进行相应的改革,而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的发展却相对滞后。2009年,国家人社部下发《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确定了将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5个省市作为试点,试行养老保险,并且逐步向全国推行。2015年初,国务院发布《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改革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基本养老保险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为职工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职工工资总额的8%进行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进行缴费。本次养老保险改革的施行是全国性的,直接关系到全国3000多万事业单位职工的切身利益。因此,推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举措。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意义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于单位管理制度、人员合理流动和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通过改革,使退休人员逐步步入社会化管理,可以有效缓解单位的财政负担。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大多数都是差额拨款单位,财政部门仅仅承担退休人员的部分费用,十分有限,财政状况及运营状况较好的事业单位,职工退休金发放所带来的压力较小,反之,财政状况及运营状况略差的事业单位,普遍存在较大的压力。而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由社会保险机构负责发放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单位仅需按照相关比例为在职人员缴纳养老保险金和职业年金即可。

(二)通过改革,促进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后,与其他企业的养老保险基本一致,职工参保缴费转移关系可以更加方便的接续,以此来保护参保职工的合法权益,解除了跨地区、跨行业职工由于单位所有制和身份的改变而带来的后顾之忧,促进了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合理流动。

(三)通过改革,有效地设立激励机制,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改革后,设立了职业年金,能够在职工退休后,提高职工相关待遇,而职业年金也是按照单位工资总额和本人缴费工资进行缴费的。通过此类方式,使职工意识到贡献与所得是成正比的,可以提高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达到激励职工、吸引人才的作用。

(四)通过改革,有利于职工养老保险意识的形成,体现了社会的公平公正。实行养老保险改革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由社会保险机构发放的基本养老金和职业年金构成,打破了原有的基本退休金完全取决于在职时最后一个月的工资待遇,而是体现在个人缴费基数和缴费年限等方面,使退休金更加公开透明化,多缴多得、少缴少得,现出了社会的公平公正。

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重点

机关事业单位参保职工养老保险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改革,改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保障制度模式。由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保障模式转变为社会保障模式,减轻了所在单位的经济负担。

(二)通过改革,改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待遇计发模式。由原来的按照本人在职最后一个月的一定比例计发,改革为按照本人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来计算养老金。

(三)通过改革,改变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单一的养老保障模式。由原来的基本退休费改变为基本养老金与职业年金的总和,养老待遇更加多层次、多保障。

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难点及建议

就机关事业单位来讲,建立养老保险制度,将面临以下几个难点:

(一)人员身份复杂多样,如何公平对待成为难点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种类繁多,仅事业单位就存在全额事业单位、差额事业单位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三种类型。人员身份更是复杂多样,不仅存在上级编制机构批准的正式事业编制人员,也有劳动合同制人员,更有劳动派遣人员。身份的不同,使他们形成了不同的薪酬和福利标准,这势必使他们形成不同的养老待遇,造成其心理不平衡,工作缺乏主动性,给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造成困难。建议:一方面明确参保职工身份,界定参保人员范围,即使职工身份不用,依然要实行同工同酬。并且对于编制外的人员,也要一视同仁地设立职业年金,尽量缩小编制内和编制外职工的养老待遇差别,缓解机关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上的矛盾。

(二)改革成本较大,如何分担成为难点

一些差额事业单位要考自身去负担缴费资金,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后,要支付40%的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这部分资金从何而来?完全由单位和个人来承担这些费用,势必会使职工收入减少,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挫伤职工工作积极性。建议:由于此次改革养老保险基金账户模式是由统筹和个人缴费共同组成,因此可以采取循序渐进的改革方式,政府尽量分担一些统筹部分,也可按照相关政策,结合现有岗位级别进行薪酬调资,减轻单位和个人负担。

(三)改革前后制度衔接,如何保障新制度平稳过渡成为难点改革前后制度如何进行衔接是此次改革的重中之重,同样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此次改革将所有职工分为“老人”、“中人”和“新人”,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原则,“老人”的已有待遇不会降低,“新人”采取新的机制,即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制度模式,有利于新人退休后享受更好的待遇。那么,如何衔接好“中人”待遇,是本次改革中实现平稳过渡的关键问题。建议:设立过渡期,同样建立健全“中人”的职业年金机制,使“中人”的养老待遇不会受到改革影响而降低,对“中人”不仅按照新制度发放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而且增发放过渡性养老金,确保“中人”养老待遇平稳过渡。

第二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决定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决定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等相关规定,为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决定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

一、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改革现行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保障制度,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改革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既体现国民收入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要求,又体现工作人员之间贡献大小差别,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缴多得,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二)权利与义务相对应。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按照国家规定切实履行缴费义务,享受相应的养老保险待遇,形成责任共担、统筹互济的养老保险筹资和分配机制。

低于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

四、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本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计发月数根据本人退休时城镇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本人退休年龄、利息等因素确定(详见附件)。

本决定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下同)累计满15年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指导实施。

本决定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其基本养老保险关系处理和基本养老金计发比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令第13号)执行。

八、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职业年金的具体办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制定。

九、建立健全确保养老金发放的筹资机制。机关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应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各级社会保险征缴机构应切实加强基金征缴,做到应收尽收。各级政府应积极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社会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为建立职业年金制度提供相应的经费保障,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平稳推进。

十、逐步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提高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水平,普遍发放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加强街道、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加快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为退休人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十一、提高社会保险经办管理水平。各地要根据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能力建设,适当充实工作人员,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服务设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负责在京中央国家机关及所属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管理工作,同时集中受托管理其职业年金基金。中央国家机关所属京外单位的基本养老保险实行属地化管理。社会

第三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与改革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现存问题与解决建议

09级政治经济学 于冉

199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到今天全国各地都已基本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企业养老保险体系。但是相比之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却步伐缓慢,始终缺乏一种紧迫感,以至改革的进程相当滞后。这种状况不仅加深了新旧制度的碰撞,而且还引发出许多人为的社会矛盾。

一、现存的主要矛盾

我国的社会保障改革,首先是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开始的,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实践,不仅已在全国的企业范围内实现了制度的统一,并初步使各地企业养老保险工作的开展。虽然问题仍不少,但改革正在向成熟的发展阶段过渡。然而,改革是不平衡的,即使是暂且抛开农村养老保险的改革,就是在城镇里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也是如此徘徊不前,导致了二元制度并存的现状。由于国家至今尚无有效的政策指导,只是笼统地要求先试点再推开,因此导致各地出现了政策上的多样性和不配套性,以及方案上的随意性和不规范性,更多的地方干脆维持现状不思改革。

具体来讲,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目前存在的主要矛盾就是,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徘徊不前,不断与企业的养老保险制度发生冲突,群众反响强烈,已成为影响当今社会安定和老年保障的一大难题,造成了二元制度并存的现状。其一,事业单位员工不交养老金,不缴费领养老金这总是不公平的。其二,身份壁垒,大家都是工作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差距就这么大,他们之间互相流动也没有办法。其三,待遇差距,事业单位和国家机关养老金确实比企业高很多,影响社会和谐,需要改革。

有些地区对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处理,实行统一的费率筹资,但发放办法和保险待遇却不一致,这种待遇上显著差异的延续,实际意味着基金分配将越趋于不公平,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等于多占用了共同基金的份额,这比起两种制度并存来害处更大,未来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也会因此更加激化。

2008年,国家再次启动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工作,但此次改革试点未将公务员同步纳入,普遍认为不公平,且容易造成新的不公平、“碎片化”和官本位趋向。历来机关和事业单位是连在一起的,作为提供公共管理或服务的公共机构,其工作人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待遇应是同等的;公务员规范工资已先行到位,事业单位尚缺少规范补贴和绩效工资,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又拿事业单位先行试点,这样事业单位职工缴费基数就低很多,所以普遍认为颇不妥当;公务员本应在改革中起表率作用,如今带头调资而又不带头缴费,实无道理可言。

二、造成现存问题的原因

目前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有关养老保险的矛盾是后天制度设计存在缺陷造成的。1995年之前,我国的养老模式一般为国家和企业完全保障——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之间,几无差距。但1995年企业改革时,机关和事业单位未列入改革范围,依旧由国家财政完全拨付。这就形成了在养老制度上,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两种截然不同模式的“双轨制”:在企业,退休金按照其交纳的养老保险费以及当年的社会平均工资等因素计发;而与此同时的机关和事业单位,则依据其工龄和退休前一月的工资计发。所以,多年来,企业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越增长,其养老金的差距越悬殊。

三、改革的难点与目标

社会政策理论指出,社会保障制度的一个基本特点就是“能上不能下”的“制度刚性”。这条被视为“铁律”的基本原则,其背后的原理是,社会保障制度的物质保障其实是其次的,其首要的社会功能是对社会心理的影响。目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阻力就是事业单位养老金基本与公务员接轨,比企业高出一大截,向企业看齐意味着已退休人员养老金要“拦腰砍”,未退休人员今后不可能再享受类似公务员的高待遇,待遇下降所引发的心理失衡和怨气在所难免。

其实,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高于企业单位是正常的。这是由两个部门劳动力结构、劳动性质及其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不同决定的。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劳动力结构是不同的,前者是脑力劳动者

密集的部门,一般占职工总数85%以上,劳动者提供的是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复杂劳动。后者则是以体力劳动者为主,一般占职工总数80%以上,这里提供的是以体力劳动为主的简单劳动。毫无疑问,这些决定了事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从总体上要高于企业单位退休职工养老金水平,这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所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问题,主要还是集中在与企业现行制度的不一致上,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的目标设定,首要的就是定位在与企业制度的一体化上。也就是通过改革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在内的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尽早结束目前的二元制度并存的局面。所谓统一,当然不仅是模式和管理,筹资与给付更应统一。很显然,目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待遇要较企业高,应该说有其合理性,所以我们改革的目标不是要迅速地降低它们原有的待遇水平,而是既要做到并轨统一,又要通过恰当的设计安排能减少矛盾,以最终达到平稳过渡,以及完善我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目的。

四、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1、坚持基本养老保险统一原则,明确各类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方向。依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总本规划、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的实际,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一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企业、事业、机关各自的补充养老保险,整合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应成为我国养老保险事业整体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此思路基础上规划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要明确两个问题:一是养老保险改革应与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即改变传统单纯依靠单位保障的做法,建立独立于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管理服务社会化的、以现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为模式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二是养老保险改革应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相配套。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事业单位改革方向,将现有的事业单位分为两大类:自收自支、转制为企业的原事业单位和财政部分拨款事业单位,应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国家财政全额拨款,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实行公务员的养老保险制度。当然,从长远看,机关也应建立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接轨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即事业单位要与机关实行统一的制度,不能形成新的养老保险“二无制度”结构。这既有利于保持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又有利于人员的相互流动和统一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建立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是任何养老保险模式最基本的要求。即基本养老保险金权益的取得是以承担缴费、并满足相应的资格条件为前提的。同企业一样,事业单位的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组成。而实现事业和企业养老保险制度接轨的关键之一,是要逐步统一缴费比例。

3、建立统账结合的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另一个关键是要解决好改革成本和平稳过渡问题。改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既要着眼于建立新制度,创立新机制,同时又要考虑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妥善解决改革成本和历史遗留问题。具体而言,为实现新老制度的平稳过渡,需要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机制和逐步过渡的措施:已经退休的人员,仍按原来的标准和办法支付基本养老金;新参加工作的人员,实行新制度,建立新机制;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可加发一定的过渡性养老金,保证他们的待遇基本不降低。

4、坚持逐步实行与企业相同的替代率原则,同时建立职员年金制度。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障水平的确定,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和基本生活需要,也要考虑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因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可采用前一种方式,同时逐步降低事业单位基本养老金的替代率,这也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既定目标。对于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下降所带来的养老金差异可采取高于企业的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的办法,更应通过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来解决,即在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建立事业单位职员年金制度,作为第二支柱。

所谓职员年金,是职业年金计划的一种,类似于企业年金,是指事业单位职工在依法参加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费用由单位或单位和个人缴纳而建立的补充性养老保险。不同于企业年金的是,职员年金应坚持法定强制实施原则,符合条件的单位必须参加。职员年

金基金也要通过市场化运营来实现保值增值,国家通过相关税收优惠政策保障职员年金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目前我国企业年金总规划只有500多亿元,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只占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的5%,而在大多数发达国家,这一比例通常在30%以上。因此,无论企业年金,还是事业单位职员年金的发展空间都很大。另外,也要积极发展商业保险等其他补充养老保险形式,作为第三支柱,不断提高事业单位职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

五、需要配合的条件

1、统一思想认识。通过宣传教育和不懈努力,使群众都能认识到,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统一”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是现实的需要,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进一步深入改革的需要。应该说统一后,即使对目前群众反映较大的制度内待遇不等问题,也是一个重要解决途径。与此同时,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养老待遇问题,也需要统一认识,它们在制度外建立补充养老保险,提高养老待遇有其合理性,是一种体现连续性的政策措施,这如同企业普遍建立企业年金一样,同样是一种体现职业特点所需的激励措施。毫无疑问,差别是需要的,但差别不能过于悬殊,所以通过一年时期的过渡,缩小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与企业人员的养老待遇,也是重要的。

2、立法政策支持。机关事业单位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是个新事物,又具法定地位,因此立法政策支持不可缺少。要制定专门的政策法规,对上述补充养老保险的权利与义务实行定位,对其运营和管理更要有配套的政策法规支持。特别是资金的来源要做出法律保证,如有可能还应将这项制度的有关内容,纳入国家公务员的条例之中。我们认为立法政策支持,是使这项改革落到实处并最终走向成功的关键,建议实施前就应有比较完备的法规,以使制度建设一开始就更加科学规范。

第四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历程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并轨改革历程

2008年初

国务院通过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确定在山西、上海、浙江、广东和重庆5省市先期开展试点工作。

2009年1月

人社部公布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对这项改革路径给出勾画,但并没有明确改革后养老金水平是否变化,只笼统提到要建立职业年金,没有具体细节和收入弥补措施。由于相关人员退休待遇水平会大幅下降,因此阻力较大,所以配套政策始终未出台,并轨也未实际启动。

2012年3月

双轨制在全国“两会”上引起代表委员们的关注和热议,对当前的养老体制进行改革、取消养老金双轨制的呼声高涨。

2013年8月

原人力社保部副部长胡晓义明确养老保险制度最终将走向统一,目前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双轨制”将并轨,在多年前对事业单位先行“动刀”之后,开始传递出机关、事业单位有关养老金的改革要“一勺烩”的信号。

2014年3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2014年工作总体部署”中明确,“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与职工养老保险的衔接办法,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鼓励发展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和商业保险”。

此后,人力社保部副部长胡晓义表态,关于养老金并轨,“总理其实已给出了时间表”,让国民看到了养老金双轨制有望在今年破题的希望。

第五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最新动态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最新动态

从多个渠道获悉,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最终方案还未出炉,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需要像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原则已经确定。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人缴费已成定论,但“谁来埋单”这个难题不解决,这一轮改革则很有可能陷入泥潭。

各级财政没有能力为事业单位改革埋单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中,个人自掏腰包成定局

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最终方案还未出炉,但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需要像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保险这一原则已经确定。虽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人缴费已成定论,但“谁来埋单”这个难题不解决,这一轮的改革则很有可能陷入泥潭。

改革

事业单位改革

要建立职业年金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

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大方向,简单而言就是像企业一样,雇主缴费参加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同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职业年金。按照现行费率,单位缴费(20%)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其中单位、个人分别缴纳8%。这样算来,单位和个人的总费率最高将达44%。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把当前地方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进行的一些试点概括为两种,一是“进口改出口不改”,二是“进口小改出口不改”。

一些地区公务员缴费标准达不到8%,只有5%,甚至有的只有2%~3%。各地改革的共同点是,不管缴费多少和计发方式怎样变化,最终领取的还是按照机关事业单位的高替代率来计算,并不改变待遇水平。

困境

财政不会为所有事业单位埋单

国务院事业单位改革文件下发7年来,试点各地纹丝不动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这项改革背后所面临的财务困局。

分析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

公务员改革相对容易,他们个人缴费可以通过涨工资来实现平衡,雇主缴费财政也可以安排资金。事业单位面对如此庞大的公共部门,各级财政不愿意也没能力为他们埋单,事业单位并没有收入来源来解决这一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

一旦改革,财政肯定不会为所有的事业单位埋单,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方案,行政类和公益类中一部分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比如中小学基础教育等,财政还有可能负担,对于公立医院、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等公益类事业单位,财政完全出资的可能性很小。

出路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要先改革

面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财务困境,杨燕绥说,有一种可能是财政当期不出钱,只启动个人缴费,对参保人的视同缴费和社会统筹都记账,到这部分人退休的时候再一并补齐。这样做的结果是加重制度内的不公平。

“机关事业单位总计有4000万人,现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保人也才3个亿,若这部分人没有单位缴费,就相当于制度中超过十分之一的部分在空转,机关事业单位的加入不仅不能缓解基金的压力,还可能加大制度的风险。”杨燕绥说,并轨是必然的,但必须先对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预估

养老保险改革很难公平

追求公平是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首要目的,但未来最大的不公平将是年金的差异,有没有年金将成为职工养老金替代率的决定因素。当前全国参加企业年金的职工只有2000万人,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国有大型垄断企业。

制度允许所有的参保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并于去年底出台了年金的个人所得税递延纳税优惠政策,但现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高费率严重挤压了年金的空间。

杨燕绥说,企业年金发展最大的瓶颈在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率过高,一般企业没有能力再为职工建立年金。公务员的职业年金可以由财政埋单,财政无法顾及的事业单位就会出现千差万别的情况,她预计大部分事业单位也没有能力建立年金。

在有关学者看来,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相对容易,他们个人缴费部分可以通过涨工资来实现平衡,雇主缴费部分财政也可以安排资金。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很难,因为各级财政不愿意也没有能力为他们埋单。换言之,财政只能为公务员养老保险改革埋单。

在笔者看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该谁埋单就谁埋单。按照现行规定,单位缴费(20%)入社会统筹账户,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其中单位和个人分别缴纳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也应该参照这一缴费标准,该单位承担的部分由单位承担,该个人承担的部分由个人承担。

问题是,我国公务员长期以来个人是不缴养老保险费的,如果这次改革突然让个人缴费,如果个人不愿意缴费成为一种改革阻力怎么办?如果通过涨工资的方式让公务员个人缴费,给公众的印象是,无论是改革前还是改革后,公务员的养老都是由财政来埋单,这样的改革是否“换汤不换药”?

而且,事业单位养老改革面临的问题似乎更复杂,因为从报道来看,各级财政不愿意来埋单,需要事业单位为职工缴纳20%的社会统筹,以及需要缴纳最高达8%的职业年金,对很多事业单位来说,要么拿不出钱来,要么以乱收费等方式筹集资金,这又会带来新问题,比如,事业单位不支持养老改革,或者滋生乱收费。

为推进这项养老改革,笔者的观点是,首先,该机关事业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应由财政统一埋单。党政机关缴纳的养老保险费,自然而然财政会埋单的。其实,事业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也应该由财政来埋单,因为事业单位大多是公共部门,不直接产生财富。只有让财政来埋单,这项改革才不会陷入泥潭。其次,个人缴费部分应由个人来埋单。公务员工资水平是否合理,需要通过工资制度改革来解决。而养老保险改革,需要公务员缴纳的费用,应该让个人来缴纳,不应该由财政变相埋单。换言之,既然企业员工个人要缴纳部分养老保险费,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人员也应该个人缴纳,不能搞特殊,不能转嫁给财政。最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既要制度公平,更要结果公平。所谓制度公平,是指废除双轨制,实现一轨制。不仅要制定改革方案,还要统一养老制度。所谓结果公平,即基础养老金部分,无论是企业员工、公务员还是事业单位人员,缴费标准应该是一样的,而且,养老金替代率差距应缩小到合理的水平。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个人缴费已成定论,这只是改革的第一步,也是改革应有之义。但对“该谁埋单”这个问题,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

下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与建议论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与建议论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论文

    统一而有特色——浅议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和共同行动。建立健......

    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探讨(模版)

    山西省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探讨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已经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给国家的财政带来很大的负担,所以亟需改革。虽......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改革进程 1994 年以来, 山西、山东、河北、江苏、福建、海南等13 个省份、130 多个地区( 市) 进行了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而全国......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看待废除“双轨制”?)(如何看待养老保险并轨?) 养老保险”双轨制”的概念: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实行两种截然......

    浅谈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共五篇]

    浅谈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摘要:我国目前由于在养老保险管理中运用统一性管理标准,以及机关单位与普通公司之间的差异,形成了严重的社会不公平分配现象,机关事业单位的......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

    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两会期间,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改革是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社会上流传着几种说法包括:国家推行事业单位改革是为了减轻国家财政支出,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

    事业单位改革对策与建议

    事业单位改革的对策与建议 一、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配置不公 由于缺乏公平合理的、有约束力的国有资产配置和定额标准,以及资产购置资金来源的......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细则终落地

    2015年北京事业单位招聘 2015年北京事业单位考试题库 来源:中公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网http://www.xiexiebang.com/beijing/ 事业单位养老金改革方案: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