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山西省普通高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标准
1.考试形式
采用闭卷笔答形式。考试时间为90分钟。试卷满分为100分。2.试卷结构
(1)考试内容分布:必修地理1约40%,必修地理2约30%,必修地理3约30%。重大地理新闻内容及山西省乡土地理知识分布于相应考核内容之中。
(2)试题类型分布:选择题50%,非选择题50%。
(3)试题难度分布:容易题约70%,稍难题约20%,较难题约10%。3.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规定的必修课程,包括地理
1、地理2和地理3三部分。具体如下:
地理 1 1.宇宙中的地球
描述地球所处宇宙环境,运用资料说明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了解不同类型的天体及其特点。
(2)了解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能描述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3)了解地球是宇宙中既普通又特殊的天体。
(4)比较、分析和归纳八大行星的数据资料,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5)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与科学的宇宙观,增强热爱地球、珍爱生命的情感。 阐述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了解太阳辐射的特点及其对地球环境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2)收集、分析有关太阳活动的资料,了解太阳活动的特点。(3)了解太阳活动对地球电离层、磁场和气候等的影响。(4)树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辩证观点。
(5)能根据收集的材料,描述太阳活动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掌握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等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2)理解昼夜更替及地方时产生的原因。
(3)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规律。
(4)理解昼夜长短及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以及四季、五带的形成原因。
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了解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2)了解岩石圈的组成。
(3)了解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与人类活动的关
(4)运用简易天气图分析天气系统的天气特点并做简单的天气预报。 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1)通过水循环的各环节的相互关系理解水循环的过程。(2)理解水循环的意义。
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了解洋流的概念和性质。(2)理解洋流的分布规律。
(3)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举例说明某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1)了解自然地理要素组成。
(2)理解某自然地理要素变化怎样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
(3)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的角度理解自然要素对地理环境的作用。
(4)从地理环境的形成和演变的角度领悟保护环境、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的重要性。
(5)能依据有关信息,对环境变迁与生物进化的关系进行论证和探讨。(6)能恰当的评价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案例。
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1)理解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
(2)分析某地理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乃至整体地理环境的改变。(3)理解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域的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1)了解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2)归纳地理环境从赤道到两极、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3)分析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4)理解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举例说明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1)分析地表形态对聚落分布的影响。(2)分析地表形态对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3)能根据所学知识对典型的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与地形的关系作出正确分析。
(4)了解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综合影响因素。
根据有关资料,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了解全球气候的变化周期。
(2)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了解面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对策,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念、全球观念与可持续发展观念。
(4)结合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1)理解不同规模的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运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城市规模的变化。
(2)了解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理解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理解城市化的含义。
(2)学会使用图表、数字等资料,归纳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3)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养成保护城市环境的意识。(4)理解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的辩证关系。
(5)以某城市为例,综合分析城市环境问题的形成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1)了解地域文化的含义。
(2)举例说明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地区,人们对人口问题的看法不同。
(3)举例说明在不同地域文化的地区,城市景观和城市地域结构特色各异。(4)分析具体事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1)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及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2)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3)理解不同农业部门的区位选择,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解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形成条件,领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基本观念。
(5)运用“因地制宜”的布局原理,分析某一地区产业的地域差异。(6)结合实例,综合评价农业地域类型的区位条件。
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1)掌握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
(2)学会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3)理解工业地域的形成,用发展的观点分析工业的集聚和分散,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4)分析主要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及发展特点,进一步论证工业区位因素对工业生产影响的基本原理。
(5)运用“因地制宜”的布局原理,分析某一地区产业的地域差异及空间集群现象。
(6)结合实例,分析某工业部门或工业区的区位条件和发展特点。 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运用案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树立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讨论工业或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引导学生针对不利影响尝试提 的方法。
(2)通过比较,探究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增强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生产的意识。
(3)通过查找资料,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密切,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以某区域为例,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1)了解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不断变化的。(2)了解区域具有不同的发展阶段。
(3)学会比较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的不同影响,树立科学发展观。
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类型。
(2)理解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3)了解我国资源(水资源、能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工程。
(4)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5)理解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6)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其它实际问题。2.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诸如水土流失、荒漠化等发生的原因,森林、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了解其危害和治理保护的措施。
(1)了解“区域环境和发展问题”的基本含义。
(2)理解环境问题或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危害。(3)理解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方法,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和资源观。
(4)运用所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某区域环境问题危害描述、成因分析、综合治理的说明。
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了解某流域发展的地理条件,包括流域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等自然地理条件,人口、经济发展基础等人文地理条件。
(2)能根据流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制约因素探究流域发展的方向及其综合治理的对策。培养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和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3)借鉴与运用知识,进行案例迁移。
(4)能借鉴田纳西河流域整治的经验,对某流域开发和治理提出合理化建议。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1)了解某一区域农业生产主要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2)了解区域农业生产的布局特点和问题。(3)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4)运用教材案例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探究过程进行案例迁移。感受“学习生活
第二篇: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复习计划
刘红英
一、教学指导思想
坚持以推进新课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为全面提升高二地理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高考成绩做积极的准备。
二.教学内容
复习必修理1,2,3。
三、教学安排:
本学期4月,5月大约60天的时间,在此时间内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安排如下: 4月7日,4月8日:学业水平测试,了解学生情况。4月9日: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月10日:地球的自转及地理意义 4月14日: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
4月15日:地球的圈层结构,地壳内部物质循环 4月16日:地表形态的变化 4月17日:大气受热过程 4月21日:气压带各风带 4月22日:季风环流 4月23日:天气系统 4月24日:水循环和洋流
4月28日: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4月29日: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4月30日: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5月 1日:必修1测试巩固
5月 5日: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与人口合理容量 5月 6日、7日:学业水平测试,了解学生情况。5月 8日:城市空间结构
5月 12日: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月 13日:农业区位与农业地域类型 5月 14日:工业区位与工业地域
5月 15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月 19日: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5月 20日:必修2复习测试
5月 21日:区域的基本含义与区域发展阶段 5月 22日:区域发展差异与区域经济联系
5月 26日: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5月 27日: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月 28日: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 5月 29日:必修2复习测试
6月 2日---6月 9日:总复习及模拟测试 6月 10日:学业水平测试
四、教学主要措施: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第三篇:学业水平考试)
附件3 学业考试违纪作弊考生及工作人员处理办法
第一章 考生违纪作弊情节认定及处理办法
第一条 考生不遵守考场纪律,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安排与要求,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违纪。考试违纪,取消该科目的考试成绩。
(一)携带规定以外的物品进入考场或者未放在指定位置的;
(二)未经批准在规定的座位以外参加考试的;
(三)考试开始信号发出前答题或者考试结束信号发出后继续答题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旁窥、交头接耳、互打暗号或者手势的,体育测试中故意犯规者;
(五)在考场或者教育考试机构禁止的范围内,喧哗、吸烟或者实施其它影响考场秩序的行为的;
(六)未经考试工作人员同意在考试过程中擅自离开考场的;
(七)将试卷、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等,下同)、草稿纸等考试用纸带出考场的;
(八)用规定以外的笔或者纸答题或者在试卷规定以外的地方书写姓名、考号或者以其它方式在答卷上标记信息的;
(九)其它违反考场规则但尚未构成作弊的行为。
第二条 考生违背考试公平、公正原则,以不正当手段获得或者试图获得试题答案、考试成绩,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为考试作弊。考试作弊,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
(一)携带与考试内容相关的文字材料或者存储有与考试内容相关资料的电子设备参加考试的;
(二)抄袭或者协助他人抄袭试题答案或者与考试内容相关的资料的;
(三)抢夺、窃取他人试卷、答卷或者强迫他人为自己抄袭提供方便的;
(四)在考试过程中使用通讯设备的;
(五)由他人冒名代替参加考试的;
(六)故意销毁试卷、答卷或者考试材料的;
(七)在答卷上填写与本人身份不符的姓名、考号等信息的;
(八)传、接物品或者交换试卷、答卷、草稿纸的;
(九)其它作弊行为。
第三条 考生不服从考试工作人员的管理,扰乱考场及考试工作场所秩序,有下所列行为之一的,应当终止其继续参加本科目考试,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考生及其它人员的行为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由公安机关进行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故意扰乱考点、考场、评卷场所等考试工作场所秩序经教育无效者;
(二)拒绝、妨碍考试工作人员履行管理职责经教育无效者;
(三)威胁、侮辱、诽谤、诬陷考试工作人员或其它考生;
(四)其它扰乱考试管理秩序的行为。
第四条 教育考试机构、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或者在考试结束后发现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认定相关的考生实施了考试作弊行为,其当次报名参加考试的各科成绩无效。
(一)通过伪造证件、证明、档案及其它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的;
(二)评卷过程中被发现同一科目同一考场有两份以上(含两份)答卷答案雷同的;
(三)考场纪律混乱、考试秩序失控,出现大面积考试作弊现象的;
(四)考试工作人员协助实施作弊行为,事后查实的;
(五)其它应认定为作弊的行为。
第五条 代替他人或由他人代替参加学业考试,由市学业考试管理机构取消其考籍。是在校生的,由所在学校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其它人员,由考试管理机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直至开除或解聘。
第二章 考试工作人员违纪作弊情节及处理办法
第六条 学业考试工作人员应当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在考试管理、组织及评卷等工作过程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其参加本次、当年及下一的学业考试工作,并由考试管理机构或者建议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
(一)应回避考试工作却隐瞒不报的;
(二)擅自变更考试时间、地点或者考试安排的;
(三)提示、暗示或协助考生答题的;
(四)在监场过程中有擅离职守、为考生通风报信、睡觉、看书、谈话、携带通讯工具等行为之一的;
(五)擅自将试题、答卷或者有关内容带出考场或者传递给他人的;
(六)在评卷、统分中严重失职,造成明显的错评、漏评或者积分误差的;
(七)在评卷中擅自更改评分细则或者不按评分细则进行评卷的;
(八)因未认真履行职责,造成所负责考场出现雷同卷的;
(九)擅自泄露评卷、统分等应予保密的情况的;
(十)其它违反监考、评卷等管理规定的行为。
第七条 考试工作人员有下列作弊行为之一的,应当停止其参加学业考试工作,由学业考试管理机构或者其所在单位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并调离考试工作岗位;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为不具备参加学业考试条件的人员提供假证明、证件、档案,使其取得考试资格或者考试工作人员资格的;
(二)因玩忽职守,致使考生未能如期参加考试的或者使考试工作遭受重大损失的;
(三)利用监考或者从事考试工作之便,为考生作弊提供条件的;
(四)伪造、变造考生档案(含电子档案)的;
(五)在场外组织答卷、为考生提供答案的;
(六)指使、纵容或者伙同他人作弊的;
(七)偷换、涂改考生答卷、考试成绩或者考场原始记录材料的;
(八)擅自更改或者编造、虚报考试数据、信息的;
(九)利用考试工作便利,索贿、受贿、以权徇私的;
(十)诬陷、打击报复考生的。
第八条 因管理混乱、考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造成考点或者考场纪律混乱,作弊现象严重;或者同一考点同一时间的考试有五分之一(含五分之一)以上考场存在雷同卷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取消该考点当年及下一承办学业考试的资格。
对出现大规模作弊情况的考场、考点的相关责任人、负责人及所属考区的负责人,有关部门应当分别给予相应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九条 违反保密规定,造成学业考试的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包括副题及其答案及评分参考,下同)丢失、泄密,密封时丢失考生答题纸和答题卡或者使考生答卷在保密期限内发生重大事故的,由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责任人和有关负责人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盗窃、损毁、传播在保密期限内的学业考试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考生答卷、考试成绩的,由有关部门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在职人员及其它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学业考试管理机构建议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或者由有关部门处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指使、纵容、授意考试工作人员放松考试纪律,致使考场秩序混乱、作弊严重的;
(二)代替他人参加学业考试的;
(三)参与或者组织他人进行考试作弊的;
(四)利用职权,包庇、掩盖作弊行为或者胁迫他人作弊的;
(五)以打击、报复、诬陷、威胁等手段侵犯考试工作人员、考生人身权利的;
(六)向考试工作人员行贿的;
(七)故意损坏考试设施的;
(八)扰乱、妨害考场、评卷点及有关考试工作场所秩序后果严重的。
第三章 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程序
第十一条 考试工作人员在考试过程中发现考生实施本办法第一条、第二条所列考试违纪、作弊行为的,应当及时予以纠正并如实记录;对考生用于作弊的材料、工具等,应予暂扣。
考生违规记录作为认定考生违规事实的依据,应当由两名以上(含两名)监考员或者考场巡视员、检查员签字确认。考试工作人员应当向违纪考生告知违规记录的内容,对暂扣的考生物品应填写收据。
第十二条 学业考试管理机构发现本办法第三条、第四条所列行为的,应当由两名以上(含两名)工作人员进行事实调查,收集、保存相应的证据材料,并在调查事实和证据的基础上,对所涉及考生的违规行为进行认定。
第十三条 考点汇总考生违规记录,汇总情况经考点主考签字认定后,报送县级学业考试管理机构,由市级学业考试管理机构依据本办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第十四条 教育行政部门和其它有关部门在考点、考场出现大面积作弊情况或者需要对教育考试机构实施监督的情况下,应当直接介入调查和处理。
第十五条 学业考试管理机构在对考试违规的个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前,应当复核违规事实和相关证据,告知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做出处理决定的理由和依据;被处理人或者单位对所认定的违规事实认定存在异议的,应当给予其陈述和申辩的机会。被处理人受到停考、取消考籍处理的,可以要求举行听证。
第十六条 被处理人因受到停考、取消考籍处理要求举行听证的,参照执行《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18号)。
附件4
学业考试考生守则
1.考生凭准考证按规定时间到指定考场参加考试。
2.每科开考30分钟(英语考试开考前15分钟)后不得入场;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方可离开考场。
3.考生入场,除考试必须的文具如2B铅笔、书写用0.5mm黑色签字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外,其他任何物品不准带入考场。
4.考生要对号入座,将准考证等证件放在课桌左上角。只能在答题纸、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或涂黑自己的姓名、考试号、座位序号、考试科目、卷型等,不得在答题纸、答题卡其它地方做任何标记。
5.开考信号发出后才能开始答题。
6.考生在答题卡和答题纸规定地方作答,否则,一律无效。卷一要求用2B铅笔按要求填涂,卷二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答卷。考生要注意保护答题卡和答题纸,不得污损、折皱、粘连。
7.考试期间因病或上厕所需暂离考场的,应先举手请示,经监考员批准后,由备用监考人员陪同前往。
8.考生在考场内须保持安静,不准吸烟,不准喧哗。
9.考试中,不准交头接耳、左顾右盼、打手势、做暗号,不准夹带、偷看、抄袭或有意让他人抄袭,不准传抄答案或交换答题纸、答题卡。如遇试卷字迹不清、卷面缺损、污染等问题,可举手询问。10.考试终了信号发出后,考生须立即停止答卷,将答题纸、答题卡按监考员要求放好,待监考员将答题纸、答题卡、草稿纸等收齐后,起立、依次退出考场,不准在考场、考区逗留、喧哗。不准将试题、答题纸、草稿纸带出考场。
第四篇:济南市2018年初中地理学业水平考试
济南市2018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
(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对2分,共50分。● 认识地理
通过两年的地理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更多的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从地理角度看问题的眼光,学会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据此完成1~4题。
1.每年冬去春来,大气逐渐变暖,对此现象有下列四种解释,其中正确的是()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 ②是地球公转产生的
③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北回归线移动 ④此时太阳直射点正在向南回归线移动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2.下面四幅图中表示盆地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小华暑假去登泰山,在海124米处测得气温为35℃,此时山顶(1 524米)气温为 A.8.4℃ B.35℃
C.43.4℃
D.26.6℃ 4.有关我国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台风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和干旱分布区域不会重叠 C.西北地区是旱灾最严重地区
D.滑坡、泥石流集中分布在平原地区 ● 了解区域
我们认识和了解不同尺度的地理区域,学会了各具特色的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并对区域间的自然和人文差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据此完成5~9题。5.下列地区与位置特征搭配正确的是()A.东南亚——“三洲五海之地” B.中东——赤道穿过中部
C.欧洲西部——十字路口的位置 D.极地地区——绝大部分在极圈以内
6.对于世界区域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欧洲西部以单一商品经济为主,有繁荣的旅游业 B.撒哈拉以南非洲人口、粮食与环境之间的矛盾突出 C.中东地区石油和水资源丰富
D.东南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下图是中东地区石油分布图,据图回答7~8题。
7.中东地处“三洲五海之地”,这是对中东位置的高度概括和归纳。这种位置特点说明中东地区()A.气候炎热
B.气候寒冷 C.对外交往便利 D.资源丰富
8.中东石油资源十分丰富,图中显示中东石油集中分布在()A.波斯湾沿岸 B.地中海沿岸
C.红海沿岸
D.阿拉伯海沿岸
9.德国是世界贸易强国。下列货物中,德国大量出口的是()A.石油
B.热带水果 C.大米
D.电气设备 ● 关注家园
伟大的祖国面积广阔,不同地域之间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差异明显,我们要发挥各自的地域优势,扬长避短、共同发展。据此完成10~20题。10.关于我国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以平原为主
B.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C.河流多注入印度洋 D.季风气候显著
读黄河干流泥沙的变化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读图中各水文站的含沙量数据,其中含沙量增加最大的河段是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D.上游和中游
12.下列减少黄河含沙量的措施正确的是()A.加固大堤
B.开荒种地 C.植树种草
D.修建水库
13.南水北调工程能够反映出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A.地区分布不均
B.季节分配不均 C.年际变化大
D.总量大,人均少 14.有关我国香港、澳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香港与祖国内地的经济联系密切()B.香港商业和服务业发达,有“购物天堂”之称 C.香港和澳门为扩大面积采取了填海造陆的措施 D.澳门交通运输发达,但旅游业落后
15.读下图,判断下列有关台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口集中分布在西部平原 B.钓鱼岛位于台湾岛的东北部
C.台湾山脉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沿海 D.台湾的最高峰是玉山
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域,读图回答16~18题。
16.形成新疆城市分布在盆地边缘的主要原因是()A.有适宜气温
B.有丰富降水 C.有充足热量
D.有冰雪融水
17.与其他城市不同,塔中市位于盆地的中部,它兴起的原因是()A.有较多的人口
B.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C.有充足的热量
D.有充足的冰雪融水 18.有关该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广阔的森林
B.气候湿润,河湖众多 C.河流水源来自大气降水 D.可发展特色绿洲农业
读东北地区示意图,完成19~20题。
19.东北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最主要的原因是()A.人口稀少,粮食产量大 B.河湖密布,地域广阔 C.地势高峻,海拔适宜 D.地势平坦,土壤肥沃
20.关于本地区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盛产小麦、水稻,作物一年两熟 B.有京哈线、哈大线经过
C.该地区重工业形成主要是依托廉价的劳动力 D.有我国首个高新技术开发区——中关村
二、双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对2分,共10分。错选、漏选、多选均不得分。
21.关于下图中地理分界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界线为青藏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
B.B界线是我国地势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分界线 C.C界线是我国人口地理分界线 D.D界线以南以水田为主
22.下列地区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淡水养殖 B.东北平原利用黑土种植甘蔗
C.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D.青藏高原发展畜牧业
读下列三个国家轮廓图,完成23~24题。
23.关于三个国家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国最重要的经济部门是农业 B.乙国旱涝灾害频繁,粮食产量不稳定 C.丙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 D.三个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
24.有关三个国家的称号正确的是()A.甲国——“世界博物馆” B.乙国——“世界办公室”
C.丙国——“世界加油站” D.甲国——“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25.关于南极地区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A.酷寒
B.多狂风
C.比北极地区降水多 D.比北极地区温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12分)聚焦热点
2016年2月4日,在新西兰奥克兰,由TPP12个成员国代表参加的签字仪式,《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正式签署。此次协定内成员国有12个,分别为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智利、新加坡、秘鲁、墨西哥、马来西亚、越南和文莱。2017年1月23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白宫签署行政命令,标志美国正式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显示“TPP”11个成员国分属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__洲、______洲,主要位于________洋沿岸。(5分)(2)图2表示的国家是________,其农业特点是______________。该国东北部地区钢铁工业发达,利用图中信息说明其原因。(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TPP”成员国日本工业发达,与世界联系密切,请分析其瞄准海外市场的原因。(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11分)解读国家
读俄罗斯地形与矿产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俄罗斯图中适当位置填注太平洋、北冰洋和俄罗斯首都名称。(3分)________(2)判断对错:根据图文资料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6分)①北极圈横贯俄罗斯北部,俄罗斯地跨北温带和北寒带。()②图中A、B、C、D四城市,能见到“极昼极夜”现象的是A。()③俄罗斯地形西部以山地、高原为主,东部多平原。()④俄罗斯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寒冷,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多山地。
()⑤西伯利亚大铁路沿亚洲南部山区修建的原因是矿产多,气候较北部温暖。()⑥俄罗斯促进东西部人员和物资交流的主要交通方式是铁路。()(3)近年来,俄罗斯与我国的经济贸易发展迅速,分析两国经济如何进行优势互补。(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4分)了解地区
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长江三角洲这块富庶之地。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号称“鱼米之乡”;同时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城市最密集的地区;旅游资源丰富。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示意图和长江三角洲气候资料图。
(1)读长江三角洲气候资料图可知,长江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气候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其发展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位置优势。(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说说长江三角洲成为“鱼米之乡”的自然条件。(3分,至少三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丰富,请写出两个著名的景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是________。(3分)(4)参照文本框中对A地区的描述,在空白框中完成对B地区珠江三角洲工业区的描述。(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13分)关注祖国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三个空气质量最优城市中,两个为省级行政中心,它们是________和________。空气质量最差城市集中分布在________省。(3分)(2)针对图2京津冀雾霾污染物来源,你认为北京可以减轻雾霾的措施有哪些?(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图3,说出北京市缺水的自然原因以及解决缺水问题的主要措施。(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北京市的城市职能是什么?它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有什么优势?(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2.C 3.D 4.A 5.D 6.B 7.C 8.A 9.D 10.D 11.B 12.C 13.A 14.D 15.C 16.D 17.B 18.D 19.D 20.B 21.CD 22.AD 23.BC 24.BD 25.AB 26.(1)北美 南美 大洋 亚 太平
(2)美国 地区专业化 东北部地区煤、铁资源丰富;水陆交通便利。(3)日本矿产资源贫乏,需要进口原料,出口工业制成品。27.(1)略。
(2)①√ ②√ ③× ④× ⑤√ ⑥√
(3)俄罗斯重工业发达,油气资源丰富,可以向中国出口重工业产品、石油和天然气;中国可向俄罗斯出口轻工业产品。
28.(1)亚热带季风气候 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地处江海交汇之地,得天独厚的江海之利。
(2)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多,湖泊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3)杭州西湖 苏州园林 上海
(4)珠江三角洲工业区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濒临南海,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这里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是缺乏资源(能源)。
第五篇: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三)
地理学业水平考试模拟卷
(三)2015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宣布: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据此完成1~2题。1.下列天体系统中,同时包含火星和地球且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2.火星上发现了有液态水活动的证据,对作出下列推断具有重要意义的是
A.火星公转轨道为椭圆形
B.火星大气层稀薄
C.火星自转周期比地球长 D.火星可能存在生命
《汉书·五行志》中记载:“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据此完成3~4题。3.文中记载的现象是
A.黑子
B.日食
C.日珥
D.耀斑 4.该现象增多时,对地球的影响是
A.地表温度明显升高
B.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
C.水循环的动力增强
D.大气逆辐射作用增强
读图1“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5~6题。5.白天砂石的温度最有可能是
A.34℃
B.23℃
C.8℃
D.17℃ 6.该模拟实验可以用于说明
A.城市热岛效应 B.海陆间水循环
C.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暖流增温增湿
读图2“大陆西岸甲、乙、丙三地全年气压带、风带控制时长示意图”,完成7~9题。7.甲地气候类型为
A.热带草原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温带季风气候 8.乙地气候特点是
A.终年温和多雨
B.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C.终年高温干燥
D.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图2 9.关于丙地的正确叙述是
A.河流流量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B.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 C.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风力沉积地貌分布广
读图3“中国重庆市金佛山喀斯特地貌景观图”、图4“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10~12
图3 图4 10.塑造图3所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侵蚀 B.流水侵蚀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11.图4中序号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A.①——冷却凝固 B.②——变质作用 C.③——重熔再生 D.④——沉积作用
第1页,共4页
12.在金佛山广泛分布的岩石,按其类型应为图4中的
A.甲
B.乙
C.丙
D.丁 读图5“南美洲局部示意图”,完成13~16题。13.图示洋流是
A.寒流,自北向南流动
B.暖流,自北向南流动 C.寒流,自南向北流动
D.暖流,自南向北流动 14.该洋流减弱可能导致
A.附近渔场产量减少 B.盛行西风势力增强 C.沿岸气候变干变冷 D.海洋污染物扩散加快
15.图中山脉南段东西两侧植被有显著差异,体现了 A.经度地带性(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B.纬度地带性(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非地带性现象 图5 16.全球变暖对图示区域的影响是
A.海洋生态环境改善 B.环境承载力加大 C.山区冰川面积缩小 D.粮食产量持续增加 表1 中国1982年、2010年人口数据统计表(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17.2010年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B.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18.1982年以来,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大量迁入城市的主要因素是 A.经济因素
B.社会文化因素
C.政治因素
D.生态环境因素
19.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有助于我国 A.减少老年人口的数量
B.增加人口合理容量 C.降低人口自然增长率 D.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读图6“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20~21题。
20.关于中国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图6 A.1950~1960年,城市化速度变慢 B.1960~1970年,城市化水平较高 C.1970~1980年,城市化水平降低 D.1980~2010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21.城市化进程过快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交通拥堵
B.噪声污染
C.住房紧张
D.就业困难
读图7“北京市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多日平均借车和还车数量统计图”,完成22~25题。22.下列时段,该租赁点自行车数量增加的是 A.5~6时 B.7~8时
C.11~12时
D.16~17时 23.市民在该租赁点选用公共自行车主要用于 A.上下班(学)
B.休闲健身
C.周末出游
D.商务活动 24.北京市普及公共自行车的积极影响有
第2页,共4页
①增加出行成本
②方便市民出行
③减少环境污染
④缓解交通拥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5.分析公共自行车租赁点位置及自行车投放数量是否合理,主要借助的是 A.遥感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读图8“稻田养蟹示意图”,完成26~28题。26.水稻种植业的生产特点是
A.商品率高
B.机械化水平高 C.精耕细作
D.专业化程度高 27.与单纯种植水稻相比,稻田养蟹可以
①减少耕地使用面积 ②进行大规模机械化生产 ③增加农产品的类型和产量 ④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8.下列地区中,适宜推广稻田养蟹的是 图8 A.长江中下游平原 B.黄土高原
C.大兴安岭山区
D.吐鲁番盆地 读图9“中国山西省和德国鲁尔区煤田分布示意图”,完成29~30题。29.两区域成为能源基地的共同原因有 ①劳动力充足
②市场广阔
③水运交通便利
④煤炭资源丰富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山西省将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①减少煤炭开采量
②开发石油资源
③提高煤炭外运能力 ④建设坑口电站 图9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截至2015年12月3日,进京“南水”已达8.12亿立方米,占北京市生活用水的70%。完成31~32题。31.“南水”进京对北京市地理环境的影响有
①导致水质下降
②消除水污染
③补偿河湖水量
④缓解用水紧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2.北京市继续推行居民用水阶梯水价的主要目的是
A.减少生活污水排放
B.保证生活供水质量 C.引导家庭节约用水
D.加快“南水”入户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在大气中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富含有毒、有害物质,是雾霾天气的主要污染物。读图10“北京市某日PM2.5浓度变化图”,完成33~35题。33.图中PM2.5浓度高峰出现时段 A.汽车尾气激增 B.雷雨交加
C.工地扬尘增多 D.风力强劲 34.PM2.5污染导致
①呼吸系统疾病增加
②臭氧层破坏
③大气能见度降低
④沙尘暴频发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5.可以有效减少北京市雾霾天气发生的主要措施是
图10 A.人工降雨,加快污染物的沉降
B.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戴口罩 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
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 36.图11是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第3页,共4页
(1)当直射点位于B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日期是
月 日前后,南半球所处的季节是
(填“冬季”或“夏季”)。
(2)当直射点从A移至B时,地球公转速度
(填“加快”或“变慢”)。(3)当直射点位于C时,直射的纬线(纬度)是
,宜州昼夜长短情况是。
37.读图12“某年4月30日20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回(1)图示时间甲地受
气压控制,风向为
。乙、丙两地相比,风力更大的是
,判断依据是
。(2)图中A天气系统是
,其移动方向是
。北京市在该天气系统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微信朋友圈热议的内容(图13)依次是
、、(填图序号)。
(3)据图13推测,A天气系统过境北京市时带来的灾害性天气是。
38.图14是我国东部沿海水循环和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6分)
(1)图中①→④的水循环类型是
循环。通常,该区域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是
(填“夏季”或“冬季”)。(2)人类通过干预
环节(填数字代码),可以改变区域水资源的时空分配。甲、乙、丙三处中,不宜建大型水库的是。
(3)甲处地质构造是
,甲谷地的成因是
。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8分)材料:红水河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的干流。图15是珠江水系示意图。
(1)根据红水河流域的资源特征,可发展___ __工业,理由是____ _、_____。(3分)
(2)梧州(平均海拔24m)到广州(平均海拔11m)水路里程381公里,据图分析该河段开发利用主要方向为___ ___。(1分)
(3)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能源日益紧张,请提出解决该问题的对策。(4分)开源方面:通过___ ___ _、______ 等跨区域工程输入能节能方面:通过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提高___ ____。
产业结构调整:降低高耗能产业的比重,从而降低___ ____。
源
第4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