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从2016年度高考语文和作文中发掘时代精神
从2016年度高考语文和作文中发掘时代精神、提升文化品格
今年高考语文卷难度保持平稳,整体呈现四个特点:
首先,整体框架未变,六大板块照旧。今年高考语文试卷,依然保留近几年的基本框架,分为现代文阅读、古代诗文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运用、写作共六个板块。
其次,问题设置平稳,没有突兀感。无论是表达运用、阅读、写作等板块的整体设置,还是具体题目的设问形式,基本符合考生日常的复习备考思路,没有突兀感,较有利于考生在考场上的正常发挥。
其三,不考死记硬背,重视理解记忆。在背诵默写板块,继续沿用2015年强调考生“理解性记忆”的考查方式,这种考查更能检验出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所背内容、是否学以致用。
第四,不考文言词语,重视传统文化。今年的文言文阅读题中,和去年一样,不考文言实词的含义和文言虚词的用法,继续对文化常识进行考查,继续把文化常识与文言文阅读结合在一起考查,这预示着高考语文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思路导航:
“传统文化”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其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居高临下”探讨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写作时从传统文化对一个家庭、民族和国家的重要性的角度去展开思路。贯穿古今,例举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以及它们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同时,又对濒临流失的文化产生诸多思考:我们在走向世界的时候,却忘却了自己的民族根基,“我们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从传统文化的繁荣到传统文化的“流放”,考生可拓展思路,通过深刻、尖锐、凝练的思辨,阐述“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对一个民族的危害。这样的文章需要考生拥有强烈的感情和张扬的个性,文章的语言需要凝练,简洁,顿挫而又富有回味。
2.“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甚至也可以写家风。但不论怎样写都要回到作文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回到“传统文化”上来。
3.体裁多元、内容多维、表达多样。这篇作文的体裁不仅限于议论文,也可以写散文,记叙文或小说。写散文,用优美、凝炼、畅达的语言去阐述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的璀璨与“危机”、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以及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等等;写记叙文,通过讲述传统文化经典、动听的故事,深化“传统文化代代传”的意义。
人们谈到长城,谈到丝绸之路,甚至谈到战国编钟,都满怀对自己历史文化的自信。但是能否将这些文化传播给世界呢?中国文化的优秀成果如天人合一、和谐文化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够。显然,语言的贫乏是其中一个重要的障碍。很多学生研究了莎士比亚的著作,却遗忘了巴金,这是母语文化的缺失,也是传统文化的缺失。传统的文化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由古至今历代国人总结出的文化晶体,是作为一名中国人的根本。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文化竞争正成为决定一个民族和国家命运最根本和最后的竞争。正如习主席所说“抛弃传统,丢掉根本,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我们如果丢掉了根本,就会单薄的同海上漂泊流浪的纸船,根基不牢,方向不定,只能随风漂流,狂风巨浪袭来之时,必定是纸船湮灭之日。一个国家如果不顾民族自身特点,只一味模仿“别人的文化”,不但不会有好的发展,势必走上灭亡的道路。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至圣先师孔子教给我们的处世哲学。“王无罪岁”“民贵君轻”这是主张法先王,行仁政的大思想家孟子教给我们的民本思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明末清初“三大儒”之一的顾炎武教我们要有责任有担当„„传统文化不仅对我们有所启迪,还能够提高我们的素养,陶冶情操,教会我们治国齐家为人处世之道。不仅如此,培根也曾这样说:“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的面貌和态„„这种变化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机械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中国奉献给世界的伟大技术成果,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的意义与价值也由此可见一斑了。
一代国学大师季羡林说过:“我认为,从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向看,中国文化包括中国道德的精华,在21世纪的将来,会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是我所期望的。”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我们真的不能“因为走得太远,却忘记为什么而出发”。我们应把学习认识传统文化作为责任和义务,既“放眼未来”,又要向古代贤士学习文化精髓,只有“把根留住”,才能像一艘战舰坚不可摧地驰骋在世界的大洋。
时代精神是社会生活与社会变革的观念凝聚和意识升华,是在现实经济基础上所形成的上层建筑和对人民群众社会实践的典型化认知表达,诚如马克思所说,是生活规定了意识的内容。所以,它不仅是与时代生活相匹配、相契合的,而且更是对时代生活的萃聚与提升。既然如此,舍弃和规避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创造又怎么能够准确而深刻地反映时代生活、切中时代脉动呢?
存在决定意识,实践生发精神。任何时代精神都是特定的时代生活与社会实践的升华物。因此,我们要使文化创造充盈时代精神,就必须自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深耕生活、深谙生活,并辅之以科学的和艺术的认知方式和表达方法。因为生活本身是一种客观存在,只有深入其中,才会有所发现。但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时代、同样的生活,不同的作者却往往会有不同的发现呢?这便是由各自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所致。由此可见,要在作品中写出时代精神,对于创作主体来说至少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深入生活主潮,洞察生活底蕴,全方位感知和认识生活本身,并从中发现和提取最本质的东西加以比较、鉴别、淘洗、提炼,进而采用美学方式对之进行艺术化和典型化的提升与创造。这个过程,实际上正是从生活中发掘精神,并以艺术化的方式而使之渐趋明朗、显豁的过程。二是创作主体的意向、立场与观念必须正确。这就要求创作者自己首先必须具有正确而先进的主体精神,并对之施以科学裁量,最终表现在创作实践之中。鲁迅之所以能够做到“笔墨所至,精神顿出”,正是由于有此种主体精神,它使鲁迅对现实生活的每一变革都能产生强烈而正向的心灵感应,进而表现为交融着明睿见识与爱国激情的时代精神。为什么面对同样的时代和同样的生活,创造社与“鸳蝴派”的作家们却写出了截然不同的作品呢?就因为前者的主体精神是“为人生”并“改良这人生”,而后者的精神追求则是“嬉戏生活”、“游戏人生”。写过《九三年》和《巴黎圣母院》等小说的维克多·雨果,生前只想通过文化创造表现不屈的民族精神,尤其是对真理与正义的不懈追求,但他死后却被民众发自内心地谥以“法兰西的良心”之崇高称誉。这些作家艺术家之所以能在文化创造中充分融贯和彰显强烈的时代精神,是因为他们自身就是时代精神的负载者和弘扬者。
显然,时代精神是优秀文化产品的必备要素,只有它才能赋予文化产品以美的形质与优良的品格。而时代精神在文化产品中的充分彰显,则是只有在主体与客体交融之后才能实现。这就要求作家艺术家必须深入生活、挚爱人民、感应时代、德艺双馨,努力营造足以形成提升时代精神的良好气场、优越环境和主客观条件,尤其是要坚决摒弃远离生活、俯仰市场,背对大众、张扬自我,规避现实、拥趸平庸,娱乐至上、票房为王,袭陈蹈旧、曲意逢迎,疏离主流题材、缠绵杯水**以及各种“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等非正常、非正确的文化认知与艺术理念。
一、以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
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要求我们用现实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生活,用光明驱散黑暗,用美善战胜丑恶。在文化创造中,由于方法与方向、形式与内容等总是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就要求创作主体必须择取最能与之相匹配、相照应、相促进的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这种艺术形式和创作方法的选择自然是多种多样的,作家的个性和创作习惯也是多种多样的。目前,特别需要强调弘扬现实主义文学精神。现实主义既是一种艺术形式,也是一种创作方法。现实主义创作强调忠于生活,忠于时代,忠于人民,要求作家深入人民的生活,吸收时代的养分,分析时代的问题,表现人民的悲欢。无数杰出作家艺术家的创作实践赋予了现实主义作品以丰富的内涵、开放的态度与崇高的品格,使现实主义具有广泛的包容性和强大的适应力,保持着旺盛的活力、惊人的张力与永恒的魅力。以现实主义精神关照生活,使文艺富有生活的质感和温度;以浪漫主义情怀关照现实,使人生具有理想的光辉和梦想的期待,这不仅是人民对文艺的希望,也是创作得以定方向、走正路、出精品的必由之路。
然而一个时期以来,在我们的文化创造中不仅多有否定、抑制和消解现实主义的倾向,同时也存在鄙弃和否定浪漫主义的崇高和理想的思潮。他们把现代主义捧为至高,奉为至圣,而且不断地提出各种主义,光是诗歌上的主义和流派就多达80多个。一时间虽然主义多多,但佳作寥寥。与此同时,丑、怪、浅的畸形文化产品却频频问世,从而造成文化产品的数量剧增、体量爆棚,却质量下滑、影响力衰减。有的文化工作者、有的作家艺术家显然坠入了一个认识误区,用玩形式、抖花样来弥补和掩盖生活底子不足,思想积淀浅薄,精神资质匮乏,艺术功力荒率;用翻陈炫旧、回避现实来替代和填充由于脱离生活主脉、疏远时代大潮所造成的精神萎缩与创造力枯竭;用热炒西方思潮和摹袭现代主义来置换和冒充具有中国气质和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时代精神与现实主义。只不过这样做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事与愿违,万难取得预期的效果。
文化自有文化的规律,美学自有美学的法则。在认知和践行中一旦脱轨、违规、悖律,就必然要自食其果。民族性、时代性、中华文明特质,永远都是文化创造所不可弃置与违逆的铁律。而我们的文化创造的根脉、气质、风格与内蕴,则永远都应当是而且必须是中华民族的、改革时代的、人民大众的和社会主义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创新性和个性化的文化创造,才会赢得成功。否则,只能是事倍功半。因为文化是对特定时代、特定社会和特定人群的情愫与精神的表现和升华,一旦离开这种特定性而妄加拼接,就很可能会南辕北辙、水土不服。我们的时代精神和文化品格只能、也只会在我们自己的社会基础、时代氛围与生活土壤上产生。任何创作思想和创作方法都是与之所反映、所描绘、所表现的社会内容相适应、相匹配、相促进的,而决不是相反,也决不能相反。
第二篇:2018高一语文每日一题(第8周)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排球不是美国女排姑娘的全部梦想
南方周末:郎指导,你觉得作为美国女排主教练,是你改变了美国队还是美国队改变了你? 郎平:不同的文化使得执教美国队和执教中国队有很大不同。美国人认为我给美国队注入了更多的亚洲元素,比如在打法上更细腻,作风更严谨。但从我内心来说,应该说是美国队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
美国队队员文化程度都很高,并且学习速度很快,我很尊重她们思考问题的方式。美国姑娘们很放松的心态,为兴趣而打球的状态影响了我,让我绷得很紧的神经也放松不少。她们似乎更享受生活的丰富多彩,排球不是她们生活的全部梦想。
刚开始我对她们的心态不很理解,因为我一直是挺较劲地在打球,每一分都在拼,是一种非抓住胜利不可的心态。当我作为一个外来者,浸入了这一种有历史而又被大多数人认同的国家体育文化中,我想使劲改变她们,但是她们的文化势能比我更茁大,所以只能换个角度去理解她们,所以说美国队改变了我。现在我可以欣赏她们这种非职业的轻松心态。就像弹簧的力量来自于能保持柔韧的弹性一样,我不得不说,美国姑娘在随性自然的心态中,处理排球时富于创造性,常有神来之笔。
南方周末:在美国做主教练的经历让你学到了什么? 郎平:国外的训练科学性更强。他们更注重对人体结构细致入微的研究,比如身体哪一块肌肉如何调节,计算多少热量能承担多大的运动量,更细致精确,确实让我更新了思维。
从心态上说,美国的优势在于放松。我们对体育比赛的追求更多是只允许成功,不允许失败,导致过度紧张。而美国文化在乎的是参与精神,是你有没有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只要发挥了你的能力和潜力,你就是胜利者:就能获得承认,而不是在心理上将自己逼到无路可退的死角。他们在胜负问题上更能保持平常心,输球了很简单,就是重新再来。
南方周末:这些观念你是从一开始就适应,还是有磨合期? 郎平:我带美国队开始时,说实话非常不适应。因为在国内,教练有比较大的权威,队伍非常整齐,各项训练配套都很有保障。但在美国完全不是这样,她们更强调个人的兴趣,难免显得自由松散。即使打奥运会,我作为国家队教练,就连想把全体运动员集中起来都非常困难——她们在各州训练,有各自的安排,你也很难按计划调度她们。
北京奥运会开始前2个多月,我的队员还是不齐。有个主力去做手术,奥运会也参加不了;还有两个主力是伤员,到大奖赛时能不能打都不知道。哎,愁得慌。这种实际条件逼得我抛掉依赖计划的习惯,考验我随时随地根据队伍的变化调整训练思路。你不能指望游刃有余的深思熟虑,没这个条件。现实条件随时在变化,不到最后一分钟你没法作决定。
我们经历了很长的磨合期。她们都很有想法,强调自己的状态。有时我批评她们比赛不到位,她们会
用“不在状态”来回应。当时比较郁闷,在中国比赛,你很难以“不在状态”来作为成绩差的借口,状态好不好你都要拿下。你不允许自己放松,全国人民的眼睛都盯着你,强大的国家荣誉感需要你的成功去支撑,不能动不动就闹情绪。
南方周末:美国之前,你在意大利职业队曾执教6年。
郎平:意大利和美国打球很不一样。意大利以职业联赛为主,比赛的细则,球员和教练的责任和义务都很明确,大家心照不宣,必须尊重商业合同。在意大利打比赛,主要是商业压力。教练也就是个打工的角色,得听老板的。有时候会非常累心,商业利益是残酷的,没有太多人情味。你必须适应。当时女儿在美国,我想跟她呆在一起,就离开了意大利。
南方周末:你的个人经历正好体验了3种不同的体育体制。
郎平:中国、意大利和美国正好代表3种不同的体育体制。如果你要轻松型的模式,自由发挥你的兴趣,享受排球的乐趣,美国模式最适合你;如果你要通过高强度的职业联赛来训练,意大利的模式更能练兵;如果要拿世界冠军,中国的体制比较好,经济上、人才、时间都更有保障。
(选自《南方周末》郎平访谈录)
在美国女排队员比赛不到位时,她们会用“不在状态”来回应。你对这种用“不在状态”来作为成绩
差的借口的做法,持何种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美国的体育文化和中国不同,她们不像中国队员那样不能以“不在状态”来作为成绩差的借口,强大的国家荣誉感需要你的成功去支撑。她们身上没有那么重的责任感,她们更重视个人的兴趣和生活的丰富多彩,重视个体的生命质量。这种轻松的心态虽然显得自由散漫,但是更利于发挥她们的潜能,发挥她们的创造力。所以我们不能以中国的文化观念去面对美国人,如果站在美国文化心态的基础上去对待美国队员的做法,就会感觉她们做法的合理性。【试题分析】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要求探讨对我们这一代人和我们这个时代的普遍价值和影响,并对作者的观点态度和艺术处理方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在探讨类似问题时,一方面需要探讨文本蕴含的人生观和人生价值,一方面要求我们联系现实生活探讨其现实意义。
高考多采用阐述题或论述题的形式,解答时要善于捕捉主要材料,科学分析提炼概括,准确进行个性化解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抗战十四年,修改有深意
记者日前从教育部获悉,2017年春季教材将全面落实“14年抗战”概念。
教育部表示,教材修改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以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强调“九一八事变”后的14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并要求在课程教材中予以系统、准确的体现。
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的“十四年抗战”概念,主要是将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七七事变”之前东北军民的六年抗争也包含在了“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概念中。
这一修改可以说是对抗战问题认识的巨大进步,也更为符合历史事实。“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首先,中国抗战第一枪在1931年沈阳北大营就已经打响;第二,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30万东北抗日联军在1931年至1937年之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抵抗,付出了大量牺牲。从“九一八事变”开始,在1931年至1937年间,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就在积极部署抵抗,9月19日还发表抗日宣言,东北义勇军在共产党领导下壮大成为东北抗日联军,发动广大民众参加抗战。在此期间,国民党方面也有东北军余部继续进行对日抗战,还有十九路军参加的淞沪抗战也属于其中的一部分。确立“十四年抗战”,无疑有利于全面有效还原我国当年抗日战争的的基本历史事实。有助于消除此前人们在认识上的混乱,同时更是对历史真实的尊重。
14年抗战史能够最大程度地将为争取民族解放而流血牺牲的烈士,囊括到民族英烈的范畴中来,这更是对民族脊梁、抗战英灵最重要的告慰和尊重。8年抗战不能将为民族而战的大量英烈包含在内,特别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义勇军、东北抗日联军,他们在最艰苦的环境中流血牺牲,“南有杨靖宇,北有赵尚志”,世界闻名,特别是我们的国歌就是义勇军进行曲。这些不被算作抗战历史,是极大的不公。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这是对所有为抗日牺牲仁人志士的最大敬畏和尊重。
这一新的历史界定,也粉碎了一些海外势力扭曲“8年抗战”与“14年抗战”之间有机联系,排他独断地抹杀中国共产党作为民族中流砥柱的不良居心。在国际上长期存在着一种历史偏见,对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当中的重要历史地位严重认识不足。英国历史学家米特在《被遗忘的盟友:中国抗日战争》一书中对这种偏见也提出过批评。14年抗战史的正名,有助于唤醒国际认知,进一步敦促各界继续接近历史真实,公允面对中国人民做出的重大牺牲。
同时,14年抗战史的书写,也有助于国内国际抗战史研究领域能够更好地进行对接。譬如日本著名学者江口圭一与家永三郎等,都将中国抗日战争起点定位于1931年。这样的呼应是对日本国内勇于正视历史、反省罪行的有识之士的一种肯定,有助于警醒各国牢记历史、珍惜和平。
(《人民日报》2017年01月12日09 版,有删改)【相关链接】
①在中国抗日战争历 史中,8年抗战是指从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的全面抗战;14年抗战则是指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开始的抗战,包含了局部抗战和全面抗战两个阶段。
第三篇:从带班模式中发掘新的成长点
从带班模式中发掘新的成长点
文/赵坡
当班主任以来,我先后带了七个班级,有起点班、理科班、毕业班、普通班、重点班等班级。虽然班级的类型不尽相同,但是我发觉这七个班级具有相似的发展脉络及形式特征。概括起来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优点方面:
1.班级能够很快进入正轨并稳定下来。
比如,在常规方面,我所带绝大多数班级在初期的校级评比中,总能在同类班级中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学习方面,我所带绝大多数班级的第一次考试成绩总能遥遥领先;在寝室方面,我班同学能很快在内务、纪律、卫生等方面养成良好习惯„„
2.班级整体环境要优于其他同类班级。
比如,不管是科任老师,还是学生会干部,都经常会给我说,我所带班级在纪律、卫生、状态上都要优于同类班级。绝大多数学生也屡屡表示,我们班级的整体环境要比其他班级的好。有位男生,在分班一年后的体育比赛中,在夺得单项冠军时,对身边的同学说,咱是五班出来的,不能给五班丢脸。
3.班级有较强的向心力,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团结。
我所带班级在拔河、大合唱、“十人十一足”趣味运动等集体项目中,一般都能取得很不错的成绩。在一次拔河比赛中,我们班被普遍认为“弱爆”了,但结果我们班过关斩将,一举多得亚军,这和“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团结力量是绝对分不开的。
4.绝大多数学生都非常认可我,并说他们身上有我的影子。
一个班级的学生在分班一学期后,组织全体同学给我写了一份留言册,并给我买了一件衬衣和一件背心。有为女生在大学毕业后对我说,我们很多同学身上都有你的影子,都很勤奋拼搏。
„„
缺点方面:
1.大多数班级处于“前期非常好,后期一般好”的发展轨迹中。
比如,有个班级的学习成绩,在建班初期的第一次期中考试中,我们班的总平均分在十六个同类班级中处于第三名,但是在最后一次期末考试中,我们班的总平均分在十六个同类班级中只能处于第八名。有些科任老师也向我反映,学生的课堂状态没有以前那么好了。
2.有些学生感到班级管理方式不太人性化,觉得“怕班主任”。
有些学生家长给我说,孩子比较怕我,我说的话孩子容易听。也有些学生会给我写一些小纸条,说我笑起来显得很可爱很和蔼,建议我多笑笑。在学生每学期的评教活动中,我虽然整体得分很高,但有些学生也建议我不要那么凶巴巴的。
3.有些比较“温柔”的科任老师,常常会遭遇一些管理问题。
我当初带五班时,语文老师是一位退休的特级老师。这位特级老师特别“温柔”,但对我们班的一些“刺头”特别头痛——他说,这些“刺头”几乎不买他的账。其他一些显得比较温柔的老师,他们的课堂有时也会“嗡嗡响”。
4.绝大多数学生在课间都比较闹腾,很难静下来。
以高二四班为例,这个班级可以说是我所带班级中在课间最闹腾的一个班级——你常常能看到一些学生在教室或走廊里追逐打闹,或者三五成群地大声喊叫。这样一闹腾,上课铃声响过以后,他们也很难静下来。
5.多数典型问题学生并未被彻底教育转化。
在高一十五班中,有名叫“小宁”(化名,男生)的学生,开学第一天就说要“跳楼”,开学第二周就扬言要“转学”,在文章里多次表达一些奇奇怪怪的消极或者恐怖的言论,只喜欢和女生玩,几乎从不和男生在一起玩。对于小宁,我一直没有采用科学的方式去了解他,更谈不上给他一些良好的建议了。此外,少数问题学生对我有严重的抵触甚至是敌视行为。
„„
以上优点和缺点构成了我的带班模式。显然,我要保持优势,同时改善劣势,这样我才能从带班模式中发掘新的成长点。那么,我需要保持的优势和改善的劣势分别有哪些呢?下面我以优点和缺点方面的出现顺序来分析我的优势和劣势。
优势方面:
优势1.我对组建新班有整套预案,能有条不紊地全面开展建班工作。
我自认为比较愚笨,所以凡做重要工作必先制定预案,因为我相信“领先一步,高人一筹”的道理。以我最近接手的这个班级为例,在五一放假前,我知道自己将接手一个理科普通班级,且新班级的学生将在五一下午报到,晚上自习,五月二日正式上课。按理说,时间很紧。根据这种情况,我制定了以下预案:
(1)在五一放假前,打印50份学生信息登记表。
(2)撰写并始终坚持修改和完善的一份针对普通理科班的演讲稿,差不多二十分钟。
(3)教室里乱糟糟的,我不像以前那样去打扫干净,而是留下伏笔——要是有学生主动打扫了,可以仔细观察下,哪些学生比较乐于积极主动的奉献,同时也可就此事对学生进行表扬;要是学生没有打扫,可以以此为契机,一方面号召全班学生共同值日以观察学生的性格及表现,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为引子号召大家组建一个整洁、温馨的班级。
(4)拿到名单后,先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有的话,就赶快查字典;同时在第一时间内联系原班主任,探询下有没有特别优秀的苗子,以组建临时班委会。切记,不要问“刺头”,给学生一个机会,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5)具体时间表:
五月一日下午3:30-5:30:学生报到,我和学生闲聊并观察、询问一些重要信息,同时告知学生准备时长约一分钟的自我介绍。
五月一日晚上6:20进班:打扫教室、整理桌椅;若学生已经打扫整理好,就与学生闲聊。
五月一日晚上6:40-7:00:做《我在理科普通班》的演讲。
五月一日晚上7:00-7:20:学生填写“学生信息登记表”;我随时指导。
五月一日晚上7:20-7:30:学生课间休息;我快速浏览“学生信息登记表”,并根据学生的条件、意愿及书写的认真程度等信息将各类目标班委干部分类收集好。
五月一日晚上7:30-8:40:全体学生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我观察学生,并记录一些重要信息。
五月一日晚上8:40-8:50:学生课间休息;我进一步调整各类目标班委干部名单,准备下节课进行谈话确认及候补人员商量事宜。
五月一日晚上8:50-9:20:全体学生制定本学期的成长和学习方面的中长期目标;我按班委干部、课代表、寝室长等顺序和相关学生谈话并确认临时班委会名单,并选择安排两位学生班干部做班干部代表发言。
五月一日晚上9:20-10:00:临时班干部代表发言;一些特殊学生的安抚;一些比较着急的校规班级要求等。
五月二日白天:全面观察并记录优点、缺点。
五月二日晚上:分别召开第一次班干部、课代表、寝室长等会议;号召全体同学拟定自认为最重要的班规;全体同学讨论、拟定班规草稿,相关班干部负责整理、记录;我就班级组建的第一天的各方面情况进行通报及评价,当然以鼓励为主。
„„
优势2.我已初具班主任专业素养,并对班级事务尽职尽责,决不敷衍了事。
从初当班主任以来,我就很重视对自身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我想我所带班级整体环境优于其他同类班级,和我对自身班主任专业素养的提升有莫大关系。
以班干部的培养为例,一些班主任注重的是对班干部工作技能的培训,而我在注重对班干部工作技能的培训的同时,更注重对班干部职务内涵的理解的培训,包括让班干部认识到班干部的职务意义、职务权利和职务空间。
比如,有一件工作要做,班主任给予班干部去完成的指令后,班干部才去做,那么这是“执行型班干部”;若班干部意识到这件工作正是自己职责范围的工作,就立刻想办法着手去做,那么这位班干部就是“创造性班干部”。执行型班干部类似于“傀儡”、“昏君”、“蠢材”——不知道自己做什么,人家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不会主动工作,也不知道该如何工作,需要依附于他人才能生活,是名副其实的“寄生虫”;创造型班干部则类似于“明君”、“圣主”、“智者”——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主动开展工作,该想办法的时候想办法,该求助的时候求助,独立性很强,自身带有“修复”功能,颇具领袖气质。显然,每一位班干部都会想着成为创造型班干部,而不甘于成为执行型班干部。正鉴于此,我以为对班干部的培养的重中之重,绝不是“技能”的培养,而是“思想”的培养。把班干部的思想培养好了,班干部就会充满主动性。人一旦主动起来,就会变得无比智慧和强大。
优势3.我非常看重对团队的培养,坚持用情感将班级打造成温馨的家园。
我接连在四所学校工作过。每离开一所学校,我都觉得非常痛苦,因为我对工作过的学校有太多的怀念,学校的一草一木都充溢着真挚的情感。我曾给原先所在学校的同事、学生说过,人离开一个地方,就等于死了一次。同理,每当所带班级要分班或毕业时,我也是依依不舍。这种依依不舍常常让我这个莽汉直想落泪。
在2013年四月底,我所带班级在五一要进行文理分班了。在最后一次走进班级的时候,我先是对学生的毛病非常激动地说道:“„„将你们所有的懒散、迷茫、恶习,都埋藏在高一十五班吧,你们要挺起胸膛,昂首走进新班级„„”我的话音刚落,全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我就是这么一位情感细胞特别发达的人。我总觉得,在一起学习、工作、成长、生活一段时间的两个人或者一个团队,如果成员彼此间没有任何真挚的情感可言,那么我认为所有的成功都是失败。正鉴于此,我希望我所带的每一个班级,都充满情感,都能成为一个温馨的家园。
我在接手每一个新班级的时候,我都会说这么几句话:“不管你是否愿意,你都将成为班级的一员,而班级也将在你的生命里留下一段不可磨灭的痕迹。我们将彼此联系在一起,无法分割。将来的某一天,当你再次拿出班级合照时,或者你在某种场合听到我们的消息时,你都无法否认我们之间的师生或同学关系。既然如此,我非常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有意识地将我们这段共同学习和生活的经历打造成最美好的生命记忆。”这就开启了我坚持用情感将班级打造成温馨的家园的序幕。
优势4.我是一位善良且奋进的青年,学生可以从我身上感受到“拼搏最美,青春无悔”的生命色彩。
绝大多数人都是善良的人,我就是其中的一员。这一点,我不想赘述。这里,我只想谈谈我的奋斗史。
我所在的新学校,扔一根棍子,会打倒一大片研究生;被恰巧碰到的本科生,绝大多数也是部属六所师范大学的本科生。我虽然也是一位本科生,但却是一位“地方学院生”。据我所知,我们学校就我一位“地方学院生”。我常常给每届的学生开玩笑:“老师到现在还没读过‘大学’,我要和你们一起考‘大学’。”“但是。”我话锋一转,“让我在课堂教学方面
向谁轻易服软,那是很难的。我的化学课教的怎么样,想必你们是很清楚的。我这么说,到不是因为高傲,因为老师始终相信一句话,叫‘这个世界丝毫不缺少聪明的人,但异常缺少持之以恒实干和钻研的人,后者才更容易成就学术伟业’。”
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学生看在眼里,悟在心里。不少学生曾多次向我表达过这层意思。此时,我感受到我的那种“拼搏最美,青春无悔“的生命色彩也深深地感染了不少学生。这算是我作为班主任的一种天赋吧。
„„
细说优点,当然不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继承。我们好,要知道好在哪里,这样才能把优势发扬光大。
当然,细说缺点,也不是揭丑,而是为了客观分析不好的原因,这样才能更有针对性地改正和完善自己。下面,我将更加细致更加客观地呈现自己的劣势。
劣势方面:
劣势1.我在持久战中难以根据形势适时创新,以致班级发展后劲不足。
如前文所述,对于组建新班的初期工作,我是有一套成熟且有效的系统方法。但是,当班级稳定以后,我觉得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根据班级形势对带班方式进行创新,不能为班级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从而导致班级发展后劲不足。这个问题,我虽然早已意识到,但是觉得自己并未在此方面取得实践硕果。
举个例子,我现在所带的高二十五班,是我去年五一期间接手的理科普通班级。到本学期,班级早已经稳定下来了,都快一周岁了。为了避免班级步先前班级发展后劲不足的弊端,我本学期在大力推进、改善小组建设的同时,增加了‘每周一题’、‘教室美化’、‘丰富活动’、‘文化熏陶’等新举措。开学三周以来,班级还是出现了“高二下”现象——学生已接受了‘准高三’定位,虽然也感觉时间很紧了,也想努力学习了,但就是静不下来或者集中精力,显得比较浮躁、懒散,缺乏足够的专心专注、勃勃生机和奋力拼搏。
我时常想,如果我是在小学,一个班级要带六年,那该如何是好啊!?
劣势2.我不太会微笑,同时又有一副黑脸,很容易练成“成天板着脸”的不良形象。去年九月份开学时,我在办公桌旁边给自己贴了一篇“相由心生”的文章。这篇文章提到“美貌是一种福报”、“宽厚的人多半一脸福相,粗暴的人总是一脸凶相”、“相貌不是生就的,而是长期的心与行为的修炼在脸上的投影”等观点。我觉得这些观点特别深刻,因此一有闲空就琢磨玩味,并用此评价、指导自己的言行。为了让此文之意深深扎根我心并孕育我优雅之行,我同时给自己提出了“平和、健康、快乐”的目标,以最大程度改变自己“成天板着脸”的形象。
但不得不说的是,我的火爆脾气已经步入改善的正轨了,但是一直不太会笑,对着镜子学笑,把自己搞得特别扭,的确不好“装”。这个笑,真得由内而外才行。而这张黑脸,可能把全世界的美白产品都涂上,也白不了。
不管怎么说,我都将坚持践行由“心变”到“相变”的优雅化策略,以让学生、自己都得以亲近。
劣势3.我在班级管理中有意无意呈现出“人治”现象。
事实上,我早已知晓“一流班级靠文化育人,二流班级靠制度管人,三流班级靠老师盯人”的道理,但是在有意无意间还是呈现出过多的“人治”现象。这是为何?我想这和我平时的严格管理有莫大关系。
我在处理班级事务时,对事不对人,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一是一,二是二,没有多少回旋余地,一点也不马虎。这样的处事风格,虽然公平公正,但是会让一些学生忌惮。正是因为这样,学生在我眼力所及的范围内,都是表现得“很好”的。但是,一离开我的视线,可能就会“松懈”下来。作为我班的科任老师,如果不够严格的话,任由学生“松
懈”,就极易遭遇管理问题。这不难想象,班主任要求严格,而某些科任老师要求不严格,那么学生的表现必定会因人而异。
必须说明的是,这样的现象和科任老师有一定关系,但是班级管理方式也脱不了干系。对于这个问题,我一时还没有让自己信服的思考,需要智者指点。
去年,我提出带班成功的两种境界——一种是封闭性成功,在我的地盘,学生目前面临的问题被隐藏了或被淡化了,学生呈现的良好正如一种假象,因为学生一旦离开我的地盘,就会“死灰复燃”,我的成功只局限在我的封闭性地盘里;一种是开放性成功——学生目前面临的问题均被真正彻底解决了,学生表现出的良好是一种真正的良好,不管是在我的班里,还是在别人的班里,学生对曾经遭遇的问题均有科学的认识,并且会表现出理智的行为。说的通俗点,封闭性成功相当于“假成功”,开放性成功相当于“真成功”。
显然,若学生离开我的视线就表现得没有我在场的时候那么好,那么我的所谓成功就是“假成功”。
劣势4.我想培养文明且优秀的现代公民,但是苦于缺乏科学的策略及方法。
我理想中的学生在课间的言行是怎样的呢?学生来到走廊里呼吸呼吸新鲜空气,或者彼此间轻声说说笑笑,抑或趴在课桌上稍稍休息下„„最起码不能大声喧哗和追逐打闹。
我们还可以以此举一反三,纸巾、果壳、吸管等掉到地上了,应该主动捡起来;轮到值日了,就应该尽职尽责;一时还没有写完作业,就应该主动地给课代表及科任老师解释下;最后一个走出教室,就应该把灯、窗、门等关了„„
但是,有少数学生就做不到这样。我不确定我是不是应该接受有少数学生不够文明且优秀的事实,也不确定是不是因为我没有采用科学的策略及方法以致少数学生不够文明且优秀。
劣势5.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过于单一和刚硬,缺乏灵活性和科学性。
一直到现在,我都坚持认为高中生有足够的能力控制自己的行为。一些多次迟到、多次睡觉、多次逃值等行为虽然不能完全定性为有意为之,但是也完全不能看成是有意不为之。比如迟到问题,早起五分钟就完全可以解决,为什么就不能早起五分钟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问题学生存在“偏见”——认为问题学生的多数问题行为,多半是因为问题态度。因此,对于问题学生的处理,我偏向于“严肃处理”。
说句实话,担任班主任的这几年来,我为此也吃了很多苦头。但是,现在,我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有了一种新的认识。我们可以认为问题学生的多数问题行为是因为问题态度,但是我们必须给学生找一个值得他们改变问题态度进而表现出期待行为的理由。前几年,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多半是“赶着走”或者“抽着走”的方式,而现在趋向于给问题学生更多的“胡萝卜”以促使他们主动调整和改变问题态度。
但是,我想,我对“问题学生的多数问题行为是因为问题态度”的想法的坚持,可能会让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丧失良好的态度和足够的耐心——没有良好的态度,我就会轻易把问题学生得罪,得罪了问题学生,后续的一切工作都是白费;没有足够的耐心,我将不可能为某位问题学生制定长期的教育转化计划并坚持执行,而这多半会让我对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半途而废或者功亏一篑。
梳理自身带班模式,就会明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显然,优点是我们走向更加优秀所需坚守的基础;而缺点是我们走向更加优秀需要发掘新的成长点的沃土。要想让自己更进一步,就先从梳理自身带班模式开始吧!
讨论问题:
1.你认为“从带班模式中发掘新的成长点”这种方法科学可行吗?
2.你觉得如何才能客观呈现带班模式呢?
3.做不到客观归因,成长就失去了方向。就带班模式的某一点来说,你认为如何分析才能做到客观归因呢?请举例说明。
第四篇:发掘语文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发掘语文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厦门英才学校(361022):吴修青
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一次来华讲学。他讲的内容是最高深的现代物理理论,而他的演示文稿却选用典雅的国画为背景,在讲演中,他多次恰到好处的引用中国古典诗词歌赋来阐述物理问题。他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大家风范给与会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这对我们的物理教学又有何启示呢?
人们常将物理与数学、化学、生物、地理等邻近学科放在一起进行学科渗透研究,而很少将它与语文联系起来。当我们从物理教学的角度去研究语文,我们会发现:语文和物理有很多相映对的内容,在方法层面上进行比较也多有裨益。在物理课堂上将它们两相参照,常引发阵阵吟诵和不息的讨论,引导思维至曲径通幽的深刻或豁然开朗的顿悟,赋予科学研究以艺术的情趣,收取相得益彰之作用。
一、语文的文献资料作用
文献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语文课文中有不少科普方面的作品,都是名家精品;在文学性的文章中,也常有对自然现象生动详实的描写。这都是学习物理的有益资料。有的可在课前阅读,以丰富感性经验;有的可在课堂中引用,以加深理解;有的可作为物理教材的补充在课后浏览,以扩大知识面。
例如,《回声》是初中语文第一册的一篇课文,在一开头,文章就引用了诗人艾青关于回声的生动有趣的描写,接着又阐述了回声原理、回声产生的条件、多次回声现象、自然界的回声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人工回声现象,以及回声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等。物理教材中关于回声的内容很简短,这篇课文是有益的补充。
再如初中物理的《水能和风能的利用》一节,内地学生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缺乏对水能和风能的直观认识,影响了学习效果。这不要紧,初中语文第三册《听潮》一文,有对海潮的形、声、势绘声绘色的描写;《向沙漠进军》一文对风的威力也写得有声有色,并已提及风能的开发利用。在课堂上让学生重新朗诵这些段落,文学描写的壮美,会让学生感受到流水和风的巨大能量。
二、语文的引发印证作用
1、引发作用
诵读优美的篇章,引发的不仅仅是诗的兴致,也能唤起追求科学的理想。《电话》一节可这样引入:和学生齐声朗诵“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等诗句(杜甫《春望》、王勃《送杜少甫之任蜀州》)。现在,人类早已用高科技实现了“天涯若比邻”的愿望,即使远在天涯,只要你拨通电话或正在发展的可视电话,亲友的音容笑貌就会出现在面前,宛如比邻而居。
《测量》一章的引入: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说过:“自然是一本打开的大书,它是用数学的语言来写的。”那么数据的基本来源是什么呢?我们在语文第二册学过《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他坚持数十年如一日每天测量气温、气压。物理学数据的基本来源就是测量,我们学习物理就要象竺可桢一样,首先学会忠实准确的进行测量。
2、印证作用
物理规律可以通过实验、经验、推理、计算等方法来验证,也可以引用文学描绘来印证。例如,学过光的直线传播之后,我们可以引用苏轼的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课文《影子的故事》等来加以说明,月的圆缺、影子的形成,都是光的直线传播引起的。
对于难以说清楚、又不要求深入论证的问题,我们用语文中的资料来印证,学生更容易接受,因为它的权威性在学生的心目中是不容置疑的,这就避免了繁难的论证和计算。例如,学生总认为近视眼镜应是凸透镜,限于初中学生的知识水平,要讲清这一问题颇不容易,也无必要,布置学生阅读《防止近视常识问答》一文即可。再如,关于“云是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的”,可让学生参阅《天气陛下》和《看云识天气》。
三、语文的研究素材作用
语文课文中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有丰富的描述,涉及到很多深刻 2 的物理道理,限于语文的学科性质,不可能从物理本质上去研究它,而只是停留在描绘的水平上。这却为物理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素材,我们从物理的角度去分析这些现象,既促使学生在应用中掌握物理知识,又从客观上论证了文学描写的精当,语文、物理因而各增其趣。试举例如下:
在学习《比热容》一节后,分析《大自然的语言》一文中的问题:“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暖和,春天反而寒冷。沿海地区的春天来临要比内陆迟若干天。”
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之后,分析《死海不死》一文:人为什么在死海中会自然漂起,不会下沉?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是什么关系?
学习“参照物”后分析:为什么月亮在歌曲《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中是“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而鲁迅先生笔下,却是“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故乡》),月亮好像是静止的?“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什么为参照物?“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曹操《观沧海》)又是以.什么为参照物?
四、语文的方法启示作用
人们早已认识到物理与语文在研究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甚至认为二者是迥然不同的,因此,物理教师多注意帮助学生区别它们的不同,以防止不利影响的产生。其实,物理与语文在研究方法上也多有相通之处。相通之处和不同之处均对物理学习有着有益的启示。
1、相通之处的启示
作文训练《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强调了观察于写作的重要性,学习写作要从细致的观察入手,物理学习也要以观察为基础。作文训练《说话要真实,要实在》,强调写人、记事、状物都要真有其人、真有其事、真有其物,要求如实反映,物理学习也要求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如实记录,来不得半点虚假。另有作文训练《让事实论话》、《要以理服人》、《要有点分析》等,对物理学习都有启示。
2、不同之处的启示
语文惯用夸张、想象、猜测等写作手法,满足于对现象的描摹,而不去进行本质的探讨,这与物理是完全不同的。另外,它们在目的观、价值观上也有根本的差异,语文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物理的一切目的都是为了揭示事物的内在规律。例如,诗人笔下的雪花可以是“燕山雪花大如席”,这是尽情的夸张,而物理学要观测雪花的颜色、形状、温度、大小,探讨它的形成原因,研究它的晶体性状等,不能有半点的夸张不实。
五、语文的精神激励作用
语文课介绍了众多的科学家和学者,以及他们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成就。象百折不挠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勇敢无畏的南极科学探险工作者秦大河、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认真求实的藤野先生、献身科学的居里夫人、坚持真理的布鲁诺和伽利略、醉心工作且淡泊名利的爱因斯坦,还有华罗庚、邓稼先、开普勒、道尔顿、劳伦斯、诺贝尔、亚·鲍耶等。语文课为我们在学生心目中塑造起这一座座科学家的丰碑,树立起崇尚科学、献身科学的理想,这都是学好物理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我们的物理课要注意不断引用这些故事,不断强化这些的精神,鼓励学生迎难而上,去实现心中的科学理想。
(本文发表于《教学与管理》杂志2002年7-8期)
第五篇: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从作文评改方式的变革中发掘作文的魅力
从作文评改方式的变革中发掘作文的魅力
一、问题的提出
(一)、问题现象。语文教师说到作文,几乎没有不皱眉、苦恼、叹气的。
一是批阅量大。以一名语文教师带两个班(每班50人)计,按人教版语文6个写作单元的要求,他一学期需批改600份作文。现在许多学校要求详批,一人5——8分钟是正常的,那600人次的作文就是3000——4800分钟,折合50——80小时。而每学期约有18周能正常教学,这18周里,这名语文教师一般每周约有14节正课,平均每天约有3节,加上约1.5节的备课时间,整个上午,他的工作时间已满。下午3节课计2小时,18周共有180小时,那他本学期把所有非上课、非备课时间的将近一半都用在批改作文上,其他语文练习、周记之类的批阅也要耗费大量的时间。由 于语文 老师的作业批阅量太大,因此,为了过学校检查这一关,不少教师批改作文只好择优生详批,剩下的就凭感觉批了。
二是学生不太领情。语 文 老师辛辛苦苦把学生的作文紧赶慢赶批出来,满以为学生会认真反省,扬长避短,下次把作文写得更好,谁曾想,许多学生只是翻翻而己,丝毫没有语 文 老师预想的积极思考状态,这不能不说是语文教师莫大的伤心事。
那么,如何即让教师摆脱繁琐的批改,又让学生爱上作文提高水平呢?这个问题萦绕我的脑际多年。
(二)、问题思考。学 生为什么不大 关心 老师的批阅呢?是老师批阅过于程式化而令学生乏味,还是学生对作文再认识再创造缺少动力?那么,能不能用学生喜爱新奇、关注同学对自 己评价的心理特点,让学生互评作文呢?这样一方面教师可以相对减少工作量,另一方面可以最大地调动学生参与写作的热情,倘若真能这样,岂不是一举多得吗? 这个思路值得一试。
二、问题的研究。
(一)、专业学习。
1、理论学习。
新课标要求: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新课标评价建议部分指出:评价要重视对作文修改过程地评价,要采取多种评价方式。
叶圣陶 先生说:“能不能把古来的传统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教师只给引导指点,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虑决定,学生不就主动了吗?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这是终身受用的。”
2、他山之石。
魏书生十多年不批阅学生的作文,让学生互批,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学生的写作兴趣与能力都得到了明显地提高。
(二)、教学实践。
1、设想。
第一步:师生回顾本次写作要求,明确评改要点后,学生习作“一对一”互评,小组内交流;
第二步;全班交流;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步:教师网上帮助修改——展示成果。
2、实践。
第一步,学生互评,小组交流。首 先,教师列出评改作文的标准及方式,加以指导。其次用随机分发的方式,让学生“一对一”评改作文,即每人评改一本非本人的作文,写出评语并签名。再次,在 “六人小组”内交流本组互评的作文,并对作文评语再评价。第四,推荐本组优秀作文及优秀评语,推荐本组优秀发言人,本组作文交发言人。在以上过程中,教师 巡回各组,有选择地参与各组讨论并指导评价,总体把握作文评改情况。
第二步,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先由各“六人小组”发言人在全班介绍本组作文评改的基本情况、优秀作文、优秀评语,这个发言要写成文字的东西,至少是详细提纲式。每人发言限4分钟左右。其次,教师对作文评改、讲评环节进行评价。评价以发现闪光点为主,对发言人尤其要鼓励,但同时也要提出希望。第三,上交老师审查。审查是粗级条的,发现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在下次作文课前指出。最后,被评人对同学的评语可再写评语,或找同学探讨。
第三步,教师网上修改,择优在班级博客发表。首先,教师全面阅读学生作文,从中选择优秀习作让学生发到班级邮箱。这里选择的优秀习作以学生推荐的优秀习作为主,同时教师也要把学生评改遗漏的优秀习作筛选出来。然后,教师在网上仔细修改,发在班级博客。上传班级博客的习作约占作文数的百分之十左右。
(三)、策略研究。
通过批改方式的变革,学生的写作热情提高了,这一点让人欣喜。在实践中,我不断总结完善策略,以下几条较为重要。
1、互评前的指导要准确到位。只在把握了这一点,学生的互评才会有的放矢,特别是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那一部分学生而言。
2、各互评小组要明确一名小组长负责。这样就能保证组内交流的有序性,也能对评改有困难的学生实现现场的帮助,也能帮助那些在发言上需要指导的学生,还能保证推荐优秀习作和发言人的质量,3、要求发言人写出发言的详细提纲。这样能促使发言更有深度,避免应付的情况出现。
4、要对评改过的作文再查阅。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出现不负责任的评语。
5、网上评改可吸收作文水平高的同学参与。这样即可减轻老师的负担,更能促进这些作文高水平学生的进一步提高。
6、网上选取的习作范围适当广一些。这样有利于调动更多学生的积极性。
三、成效与反思。
(一)、研究效果。
1、学生方面。
以上作文评改三步法,到底效果如何呢?让学生来说话吧。
张梦淇在周记中说:“我们盼啊!盼啊!终于,这个星期的全班同学互改作文被我们等到了,我迫不及待地等着发给我的本子„„”作文之于学生,有了如此的引力,语 文 老师的心里,自是喜上心头。
陈雅倩在班级博客中留言说:“看她们的文章,真羡慕啊!我也会努力的!”陈伶俐留言说:“ 经过老师的修改,我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许多缺点,有时候一句话放在这一段会不太合适,可是如果调换位置,放到文章的另一个地方就会觉得很流畅.比如说„„”
当然,还有许多游客留言评论,交流,在这里延伸„„
用心 爱心 专心
2、教师方面。
这 样的作文评改,是不是老师就可以偷懒了呢?其实不然,指导学生改作文、挑选优秀作文且不说,单是在网上一呆几个小时的修改作文,常常累得眼睛发胀。可是,看着学生的文章从灰姑娘变得花枝招展,展示在网络上,内心的欣喜成就即无须明言。这里变单调的教师批改为师生互动的方式,不仅对于学生而言是新奇的,即便 是老师也能从中找到更多的成就感。苦耶?乐矣!
(二)、实践反思。
通过一学年的尝试,这一个评改套路基本成型,学生的写作热情和水平有了明显地提高。但是,认真总结反思,我发现,还有不少地方需要进一步探索。
一是老师的指导需要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也就是说,每一次的评改的要点在基本要求之下又是有所侧重的,这样由浅入深地在三年中全面地学习到作文评价修改的方法。从而避免被动地完成任务的弊端。
二是如何不断调动学生的写作热情。新奇之后是平淡,如何进一步创新,是摆在面前的现实问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