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浙江省2010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
浙江省2010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教育现象 C.教育问题
B.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__________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教育的概念。()A.《美诺篇》 C.《政治学》
3.现代学制首先产生于()A.亚洲 C.北美洲
B.欧洲 D.南美洲 B.《金言》 D.《理想国》
4.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心理学理论基础的是()A.皮亚杰 C.布卢姆
B.维果茨基 D.施太伦
5.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__________开始的。()A.16世纪 C.18世纪
B.17世纪 D.19世纪
6.主张以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7.蔡元培倡导的“以美育代宗教说”实质上是美育的__________的代表。()A.直接功能 C.附带功能
B.间接功能 D.超越性功能
8.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被称为()31# 教育学(中学)试题 第 1 页(共 3 页)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材
D.教科书
9.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教学 B.德育 C.管理
D.科研
10.教学工作的基础是教学工作实施的__________环节。()A.上课 B.布置和批改作业 C.备课
D.课外辅导
11.学生集体是否有健康的__________是集体成熟的重要标志。()A.活动 B.集体舆论 C.干部队伍
D.共同目标
12.以下属于咨询方法中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是()A.深入共感 B.鼓励表达 C.改变认知
D.行为契约
13.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是指()A.测量 B.测验 C.考试
D.评价
14.1995年颁布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15.以下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是()A.学校与政府 B.学校与社会 C.学校与教师
D.学校与家庭 16.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程度的指标是(A.效度 B.难度 C.区分度
D.信度
17.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提出“当事人中心”观点的是()A.罗杰斯
B.沃恩
31# 教育学(中学)试题 第 2 页(共 3 页))
C.布洛克尔
18.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是()A.班主任工作的思想 C.班主任工作的内容
D.马斯洛
B.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D.班主任工作的方法
19.以下不属于范例教学基本特征的是()A.基本性 C.有效性
B.基础性 D.范例性
20.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被称为()A.班级授课制 C.小班教学
B.分层教学 D.复式教学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影响 2.学校 3.课程设计 4.学生集体 5.法律责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述教师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要求。2.简述学校德育的功能。3.布置作业应当遵循哪些要求?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1.联系实际论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1# 教育学(中学)试题 第 3 页(共 3 页)
第二篇:浙江省2006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试题
浙江省2006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A.《普通教育学》 C.《爱弥儿》
B.《大教学论》 D.《康德论教育》
2.问世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康德 C.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D.卢梭
3.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因此,教育研究应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这是______学派的观点。()A.实验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______的观点。()A.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5.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______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A.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为()A.《甲子学制》 C.《壬戌学制》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计划 C.沟通
B.组织 D.实施 B.《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8.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
B.个人主观努力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1 页(共 5 页)C.学校 D.社会
9.华生提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这是______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 C.辐和论
B.环境决定论 D.系统论
10.“教育必然促进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A.正确 C.不完全正确
11.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A.国家干部 C.公务员
B.专业人员 D.自由择业者 B.基本如此 D.错误
12.“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体现了______的观点。()A.教育的无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3.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______为目标的教育。()A.知识水平C.智慧水平
B.智力水平D.能力水平
14.真正为课程论建立心理学基础的人是()A.克伯屈 C.杜威
B.赫尔巴特 D.冯特
15.将学生按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组合作学习C.活动课时制
B.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16.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这是______教学方法的做法。()A.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D.范例教学法
17.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2 页(共 5 页)A.系统脱敏法 C.模仿学习法
B.行为契约法 D.深入共感法
18.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A.行为契约法 C.深入共感法
B.鼓励表达法 D.身体放松法
19.以发现问题、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为目的的测验是()A.安置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20.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______法律责任。()A.行政 C.经济
B.民事 D.刑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学校与企业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A.设置的目的不同 C.效率不同 E.产出不同
22.学校文化如果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A.教师文化 C.学生文化 E.制度文化
23.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特点是()A.顺序性 C.阶段性 E.差异性
24.教师的地位应包括()A.社会地位 C.经济地位 E.文化地位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3 页(共 5 页)
B.学校地位 D.政治地位
B.不平衡性 D.协调性
B.精神文化 D.物质文化
B.手段不同
D.与政府的关系不同 25.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A.必须是中国公民
C.具有规定的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E.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26.课程的一般范畴主要包括()A.课程思想 C.课程内容 E.课程评价
27.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问题情境 C.总结评价 E.拟定解决课题方案
28.讲授法可以具体分为______几种方式。()A.讲述 C.讲练 E.讲解
29.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是()A.缺陷矫正 C.问题预防 E.预防与干预的平衡
30.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C.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 E.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教育 32.儿童个体发展 33.教师
34.学校咨询与辅导 35.教育评价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4 页(共 5 页)
B.学校或教师基于故意而实施的行为 D.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各种权利 B.早期干预 D.发展指导
B.讲评 D.讲读
B.确定问题或课题 D.执行计划
B.课程目标 D.课程结构
B.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D.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条件。37.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38.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贯彻系统性原则? 39.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40.学校的义务。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42.试述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和要求。
32# 心理学(中学)试题 第 5 页(共 5 页)
第三篇: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试题库
浙江省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教育学》试题库
教育学(中学)试题
绪论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______的提出。()P6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2._____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3.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
.教育问题
C.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4.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A.培根,夸美纽斯 C.培根,康德
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D.杜威,卢梭
5.“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经验的不断增长”,“学校即社会”是______的基本观点。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6.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培根
B.夸美纽斯
C.杜威
D.赫尔巴特
7.“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______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8.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事实
C.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9.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乌里
B.梅伊曼
C.瓦斯凯 D.杜威
10.()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11.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的认识。
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制度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12.问世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康德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卢梭
13.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因此,教育研究应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这是______学派的观点。()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14.“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
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15.()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16.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17.认为实验归纳法是获得真正知识的必由之路,为后来的教育学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的是()。
A.苏格拉底 B.夸美纽斯 C.培根 D.梅伊曼和拉伊 18.下列哪一观点是亚里士多德的思想()。
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具有教育性 C.人的和谐发展和年龄分期 D.教育即生活 19.独立形态时期的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是()。
A.《雄辩术原理》 B.《康德论教育》 C.《大教学论》 D.《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 20.“出自选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人手里,就全变坏了”。这一论点出自的。()A.洛克《教育漫话》 B.卢梭《爱弥儿》 C.康德《论演说家的培养》 D.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1.最早在大学里开设教育学课程的是()A.康德 B.培根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2.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3.“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儿》 D.《普通教育学》
二、多项选择题
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A.确立了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B.形成了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D.出现了教育家和专门的教育学著作 E.有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
3.关于赫尔巴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现代教育学之父
C.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的作者 E.倡导“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4.下列哪些特征是对当代教育学发展状况的正确描述()。A.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 B.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C.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教育学科体系初步形成 D.教育学研究与实践改革关系日益密切 E.反思自身,形成教育学元理论
5.教育学研究中引入实验法,其科学性大大增强,实验教育学以此为特色,其基本观点有()。A.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B.实验按三阶段:假设—计划—运用、进行 C.教育实验与教学实践高度结合
D.教育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 E.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
三、名词解释
1.教育学(200404)基本上有三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总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三是指一种教材的名称,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名称随着课程名称的不同称谓而有所不同。
2.实验教育学(20090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兴起的用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研究儿童发展及其与教育的关系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德国的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代表著作有梅伊曼的《实验教育学入门讲义》(1907年)和《实验教育学纲要》(1914年)及拉伊的《实验教育学》(1908年)。
3.文化教育学(200610)又称精神科学的教育学,是19世纪末以来出现在德国的一种教育学说,其代表人物主要有狄尔泰、斯普朗格和利特,代表著作有狄尔泰的《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斯普朗格的《教育与文化》和《教育学的展望》以及利特的《职业陶冶与一般陶冶》。
四、简答题
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是什么?(200710、200410、200310)
第一,从对象方面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
第二,从概念和范畴方面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以及概念与范畴的体系;
第三,从方法论方面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第五,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200910、200210)
第一,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在阶级社会中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存在脱离社会影响的B.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D.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 教育;
第二,教育起源于社会性生产劳动,劳动方式和性质的变化必然引起教育形式和内容的改变; 第三,现代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第四,现代教育与现代大生产劳动的结合不仅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方法,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
第五,在教育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上,教育一方面受它们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它们,对于促进现代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
第六,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基础。3.学习教育学有什么样的价值?(200804、200204)
(1)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2)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3)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4)提高教育实际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5)为成为研究型的教师打下基础。4.当代教育学有哪些特征?
20世纪末的教育学的特征主要表现为:(1)教育学研究的问题领域急剧扩大;(2)教育学研究基础和研究模式的多样化;
(3)教育学发生了细密的分化,形成了初步的教育学科体系,同时也出现了各种层次与类型的综合;
(4)教育学研究与教育实践改革的关系日益密切;
(5)教育学加强了对自身的反思,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5.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第一,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 第二,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的目的; 第三,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 第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
第五,师生关系中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
第六,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第一章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A.德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2.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A.《论语》
B.《大学》 C.《孟子》
D.《学记》
3.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A.教育
B.教学
C.学生
D.教师
D.社会教育 4._______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A.教授
B.教育
C.教育学
D.教学
5.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育
6.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
B.恩格斯
C.勒图尔诺 D.沛西·能 7.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8.认为动物的本能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这一观点是教育的________的认识。()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9.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______的观点。()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0.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并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来认识的是()A.神话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1.勒图尔诺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而且存在于人类社会之外,甚至存在于动物界。这是教育的()的观点。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2.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A.学校的产生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有了国家
D.创造了文字
13.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的“六学二馆”在招生上具有严格的________特点。()A.宗教性
B.阶级性
C.等级性
D.民主性
14.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______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5.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______主要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上。()A.公平性
B.民主性
C.阶级性
D.社会性
16.“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______特点的体现。()A.公益性
B.生产性
C.未来性
D.终身性
1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18.与封建社会教育特征不符的是()。
A.师生关系民主化,出现了双轨制 B.教育具有阶级性和宗教性 C.以“四书五经”等经典为教育内容 D.官学与私学、书院和社学并存 19.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时期。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0.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21.现代教育的()是指:一方面,科学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和最重要的方面,另一方面,现代教育的发展越来越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摆脱经验的束缚。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终身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A.教育者
B.受教育者
C.教育目的D.教育影响 E.教育规律 2.在教育起源的认识上,教育学史上有以下几种经典的观点()。A.神话起源说
B.教育生物起源说 D.教育劳动起源说 C.教育心理起源说
3.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那个阶段的具体体现在()。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
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 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 E.方法上体罚和机械练习
4.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建立的现代学校制度比古代社会学校体系更完备和更先进的地方体现在以下方面:()A.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B.创办幼儿园并纳入到学制中 C.创办实科中学、工科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 D.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
E.创办了一批现代大学,形成了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完备的学制系统 5.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 C.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E.师生关系民主化
6.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A.教育领导权为人民所有
B.社会主义教育与宗权分离 C.教育内容共享
D.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有()A.终身性
B.生产性
C.公共性
D.科学性
E.国际性 8.现代教育的公共性指的是()。
A.为全体人民服务 B.公平性 C.大众性 D.公益性 E.免费服务 9.现代教育的科学性指的是()A.实施精英教育 B.强调价值取向的社会和个体发展要求 C.注重手段的更新 D.进行科学教育 E.依靠教育科学的指导,遵循教育规律
B.教育的等级性 D.教育的宗教性
三、名词解释
1.教育(200810、200604、200310)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是直接的教育者。
3.学校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4.受教育者(200704)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即教育的对象。
5.教育影响(200510)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从内容上说,主要就是教育内容、教育材料;从形式上说,主要就是教育手段、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
6.教育的神话起源说(200904)这是人类善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的观点。这种观点认为,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
7.教育的劳动起源说(200610)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也称教育的社会起源说,它是在直接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指导下形成的。
8.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孟禄,认为教育起源是遗传性的和先天的,是本能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
9.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是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勒图尔诺与英国的教育学家沛西·能。认为“生物的冲动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也就是说,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教育生物起源学说是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也是较早地把教育起源问题作为一个学术问题提出来的。它标志着教育问题上开始从神话解释转向科学解释。他们的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四、简答题
1.关于教育起源问题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哪些?
第一,教育的神话起源说。第二,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第三,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第四,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2.简述劳动起源说的基本观点。(200504)
其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第一,人类教育起源于其劳动或劳动过程中所产生的需要。第二,以制造和利用工具为标志的人类的劳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前者是社会性的,因而教育是人类的一种社会活动。第三,教育产生于劳动是以人类语言意识的发展为条件的。第四,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其职能就是传递劳动过程中形成与积淀的社会生产和生活经验。第五,教育的范畴是历史性与阶级性的统一。
3.现代教育有哪些特征?(200910、200810、200310、200304)
(1)现代教育的公共性(2)现代教育的生产性(3)现代教育的科学性(4)现代教育的未来性(5)现代教育的国际性(6)现代教育的终身性 4.教育发展的各个阶段及其特征?
(一)原始教育
原始教育具有如下特征;第一,教育水平低。第二,教育没有阶级性;第三,教育与原始宗教或仪式有着紧密的联系。
(二)古代教育 1.奴隶教育的特征 第一,古代学校的出现。第二,教育阶级性的出现。
第三,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2.封建教育的特征
古代封建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具体表现在:
第一,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适合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牧师或骑士。第二,学校教育既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又具有严格的等级性或浓厚的宗教性。第三,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以道德文章或宗教经典为主。
第四,教育教学方法主要以严格的纪律约束为主,辅以个人自学和修行。
第五,形成了比较系统的教育体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育经验,提出了比较丰富的教育教学思想。
(三)现代教育 1.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统治人才,又要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以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
第二,建立了现代学校制度。
第三,课程结构、内容得到了不断的调整,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新教学方法不断出现。
第四,师生关系民主化。
第五,独立形态的教育学产生并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2.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
不同的地方突出地表现在教育目的和教育的社会属性上,具有中国特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教育的特征有:
第一,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民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第三,教育科学的研究有了科学方法论的基础。5.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学校教育由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等基本要素构成。
第二章
学校
一、单项选择题
1.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的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A.家庭
B.大众文化教育机构
C.学校
2.美国的学制类型是_____的。()A.分支学制
B.单轨学制
C.多轨学制
D.双轨学制 D.社会
3.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之间特别是公立学校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A.公益性
B.垄断性 C.独立性
D.非自愿性
4.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是()A.壬寅学制
B.戊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壬戌学制
5.我国中小学实行的六三三学制首次规定是在______年颁布的______中。()A.1902,壬寅学制 C.1911,辛亥学制
B.1903,癸卯学制
D.1922,壬戌学制
6.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A.1901年
B.1902年
C.1903年
D.1904年 7._______的学制类型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A.分支学制
B.多轨学制
C.单轨学制 8.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A.癸卯学制
B.壬戌学制
C.壬寅学制 9.学校的基本功能是()。
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10.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计划
B.组织
C.沟通 11.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学校绩效
B.办学特色
C.管理体制 D.评估标准
12.以人为中心,强调人的个性、需要对组织的重要性,认为人际关系的协调对组织的工作有决定性影响的思想是()的观点。
A.科学管理学派 B.官僚科层制 C.行为分析理论 D.系统权变理论
13.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
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D.实施
D.六三三制 D.双轨学制
14.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的()A.制度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校文化
D.物质文化 15.下列哪一方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 C.家长会
B.互访 D.家长委员会
16.学校教师指导家庭教育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出家教的一般建议和要求,这属于()A.一般性指导
B.针对性指导
C.分类指导
D.个别指导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与企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A.设置目的不同
B.手段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E.以上都是
2.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在()。A.官方性
B.地域性
C.垄断性
D.非自愿性
E.公益性
3.学校文化如果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A.教师文化
B.精神文化
C.学生文化
D.物质文化 4.学校文化最终要表达这样一些内容()。
A.对人性的理解 B.对集体的看法 C.对学习、工作的态度 D.对学校功能及社会责任的理解 E.教育的理想与追求 5.学校文化的形成来自于二方面,即()。
A.传统文化
B.外来文化
C.社会特定要求的和主流的文化 D.年轻一代的文化
E.以上都不是 6.在我国,学校的公益性表现在()。
A.不得以营利为目的办学 C.教育必须与宗教相分离 D.教育可以与宗教相结合
E.公立学校不能盈利、私立可以盈利
7.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A.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传统 C.学校仪式 D.学校物质硬件 E.学校规章
8.沟通对于学校管理来说,有如下功能()A.作出判断评价 B.信息传递 C.控制 D.激励 E.情感交流
9.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A.互访 B.民主评议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E.校外指导
三、名词解释
1.学校(200204)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学制(200910、200410)是与社会的人才需求结构相适应,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一般简称学制。
3.学校文化(200810、200704、200304、200210)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
E.制度文化 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校精神。4.学校管理(200510)
5.学校物质文化(200904)是指学校物质环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比如学校所处的物质环境,如校园面积、校园布局、学校建筑、教学设备、图书馆等等,都会构成一种独特的文化内涵。6.学校制度文化:是指学校中的规范所构成的一种文化。
7.学校精神文化:包括学生文化和教师文化,主要是以人或人际关系为基础构成的文化形态。
四、简答题
1.简述学校的公益性特点。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公益性具体地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1)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2)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3)公益性还涉及了教学、语言文字和课程设置等一系列问题。2.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发展的影响
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制度文化。
学校传统是一所学校在较长时间内形成的,影响所有成员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的定势。学校传统的形成受学生文化的影响较大,一般不是通过强制性的要求实现的。
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形式。表
学校仪式一般是在学校的要求下产生,受教师文化的影响较大,具有一定程度的强制性,是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有效的工具。
学校规章是学校中的一种制度化了的行为规范。如学生守则、教学规范、学校工作常规等。学校规章的制定者一般是办学者或教师,代表他们的意愿和办学理念。规范的对象不仅包括学生,也包括学校的教职员工。
学校制度文化对学校中每一个成员,包括学生和教师、管理人员都会有一定的规范和制约作用。独特的学校制度会对学生人格的养成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3.国家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200710、200504)
(1)学校课程计划的编制和颁行制度(2)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使用制度(3)学校的学籍管理制度(4)教师人事管理制度
4.学校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00710、200210)
首先,学校工作的指导思想对学生发展有直接的影响。其次,学校的教育水平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
再次,学校与社会、家庭的联系程度如何,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5.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
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有:(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3)为子女的学习创造良好条件;(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6.社会教育的主要任务
(1)组织校外社会文化教育场所,对青少年儿童实施、德、智、体诸方面的教育。(2)在学校和家庭的配合下,组织好学生的寒暑假生活及节假日的活动。
(3)为学校培养科技、文艺、体育、美术等学生骨干,推动学校的课外活动。同时为国家积极发现和培养各方面专业人才。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使学生通过活动了解社会、接触社会、树立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观点。
(5)开展各种家庭服务,如设立校外青少年儿童活动站,为少年儿童的校外活动提供场所,为家长解决双职工子女的午饭问题等等。
7.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相互配合。(200804、200404、200310)
(一)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配合
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大致可以有以下几类情况:(1)一般性指导。(2)针对性指导。(3)分类指导。(4)个别指导。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互访。(2)家长会。(3)家长委员会。
(二)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配合
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有:(1)学校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校外社会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关心了解学生在校外活动中的表现。(2)学校应经常向校外教育机构提出建议和意见,给予具体的指导;应经常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和要求;向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应动员学校的人力和物力,为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提供帮助和支持。(3)学校利用社会各种团体为儿童提供的活动条件对学生施加影响。(4)学校通过社区教育委员会的组织形式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8.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管理方法。(2)法律方法。(3)思想教育方法。(4)经济方法。(5)学术方法。9.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包括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教学工作管理;教务行政管理和总务工作管理。
第三章
学生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哪一个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是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依据?()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D.个别差异性 2.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3.儿童发展中的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A.养育论
B.教育决定论
C.辐和论
D.发展论
4.“白板说”;“龙生龙,凤生凤”;“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认识分别体现了儿童发展观中的()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辐合论 C.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辐合论,教育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5.提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
B.洛克
C.杜威
D.施太伦 6.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
B.社会
C.学校
D.个人主观努力 7.在儿童发展观中,柏拉图、基督教的“原罪说”等主张()A.主观能动论
B.辐合论
C.遗传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
8.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其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华生提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这是______的观点。()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和论
D.系统论 10.“教育必然促进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A.正确
B.基本如此
C.不完全正确
D.错误 11.与学生主体性内含不相一致的特点是()。....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12.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3.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去设计教育活动的教育家是()。A.柏拉图 B.洛克
C.华生 D.杜威
14.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是()的观点。A.孔子 B.皮亚杰
C.杜威 D.马克思 15.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 B.必然性
C.方向性 D.可能性
16.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属于错误的儿童个体发展观的是()A.发展包括个体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C.发展即单纯的生理成熟 E.儿童个体的发展有其特点和规律
2.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正确的理解是()。A.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状况
B.发展即简单的变化 D.教育即发展 B.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C.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D.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E.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不对的
3.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特点是()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协调性
E.差异性 4. “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反了儿童发展的()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E.协调性
5.下列哪些观点是持遗传决定论认识的?()A.洛克的“白板”论 B.高尔顿的血统论 C.柏拉图的三等论 D.基督教的“原罪说” E.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三、名词解释
1.儿童个体发展(200604、200204)是指儿童在其成长过程中,伴随着生理的逐渐成熟与社会生活经验增长的相互影响,其心理和生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变化过程。
2.学生主体性(200404)对于主体性这个概念,从结构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有的学者则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发挥主体性,外界刺激才能转化为主体自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从主体性的结构上看,一般认为,主体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简答题
1.简述历史上不同的儿童发展观及其影响。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辐合论
2.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观点。(200710、200504、200304、200204)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3.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200810、200210)
(1)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2)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4)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5)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4.皮亚杰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对于解答儿童主体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问题,瑞士心理学家、哲学家让·皮亚杰做出了最为突出的贡献。皮亚杰在其1968年出版的《结构主义》和1970年出版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等著作中,以儿童认识能力的发展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儿童发展过程中遗传、环境和儿童自身作用的关系问题,得出了具有说服力和广泛影响力的结论。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这一自我调节过程得以产生的基础是儿童健全的神经系统。在遗传、环境和儿童主体的活动这三者之间,惟有儿童的活动才是其发展的真正起因。所以,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皮亚杰非常重视儿童的自主能动的自我调节功能,认为它在儿童发展中起关键作用。他清楚地阐述了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和儿童活动三者的关系及其各自在儿童发展中的意义。皮亚杰的研究成果,为现代儿童发展观奠定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
5.杜威关于儿童发展观的主要观点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对儿童发展观的完善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理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儿童经验,把儿童当作知识的容器置于被动地位的倾向,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杜威认为,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作为发展的主体,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和体验是影响其发展尤其是社会性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从强调儿童的主体性地位出发,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长”的著名论断。从儿童的发展取决于儿童与外在环境相互作用这一角度出发,杜威又把儿童的发展看作是其经验的改组和改造过程,他主张让儿童从实际参与的活动中学习,即“从做中学”,认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杜威的儿童发展观在注重儿童作为发展主体地位的同时,更强调环境条件,尤其是教育情境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作用。他主张根据儿童的兴趣和能力,设计教育活动,尽量去除教育过程中各种脱离生活、脱离儿童需求的内容与形式,以及其他可能会对儿童发展产生阻碍的各种因素,让儿童的发展更适合其个性需求、更贴近社会生活。杜威的这种思想对20世纪初进步语义教育在世界范围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五、论述题
1.试述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200804、200610、200410、200704、200210)
在教育与儿童的发展这两件事上,它们之间是一种主从的关系,其中儿童的发展是主,学校教育只是从属于儿童发展,并为儿童发展服务的过程;它们之间也是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儿童发展是源于人类本性的目标实现过程,而教育仅是实现发展的特殊手段,其特殊性表现为教育在儿童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的身心发展的具体影响作用,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把握。1.教育目标要反映社会的发展 2.在成熟的基础上引导发展
3.在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个性发展 4.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2.试述教育过程中如何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200910、200904)
对于主体性这个概念,从结构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所具有的本质特性之一,它是人对外界刺激的选择性反应。有的学者则从认识论的角度出发,认为主体性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基础,只有发挥主体性,外界刺激才能转化为主体自身认识结构的一部分。从主体性的结构上看,一般认为,主体性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结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一般学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民主而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2)重视培养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让学生获得主体参与的体验,尤其让学生体验成功;(3)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
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的原则有:(1)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2)教育活动中,要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并尊重学生的选择(3)教育中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第四章
教师
一、单项选择题
1.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教师的使命是()A.教书育人
B.科学研究
C.社会服务
D.管理学生 2.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______开始的。()A.教育行政机构
B.学校制度
C.师资培训机构
D.教育法律法规 3.“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_____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B.原始社会
C.奴隶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是由教师劳动具有的________特点决定的。()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高尚性 5.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_______开始的。()A.16世纪
B.18世纪
C.15世纪
D.17世纪 6.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决定颁布始于()。
A.1985年 B.1989年 C.1993年 D.1995年 7.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8.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A.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9.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热爱教育事业
D.尊重学生 10.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
A.国家干部
B.专业人员
C.公务员
D.自由择业者
11.我国当前是由______负责教师的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等事务的。()A.教师专业团体 C.教师所在的学校
B.教育行政部门 D.社会公共事业机构
12.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
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3.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4.因过失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如果其它条件合格,()取得教师资格。
A.不能 B.可以
C.五年以后可以 D.看情况 15.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16.受聘教师主动请求用人单位解除聘任合同的行为属()。A.解聘
B.不聘
C.续聘 D.辞聘 17.中学高级、一级教师职务聘任由()聘任。
A.国家教育部 B.省级教委 C.地市一级教育局 D.县级教育局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师专业化应具备的条件:()。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有硕本学历
C.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D.具有公认的权威和影响力 E.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2.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须包括以下要件()。
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体格达标 3.我国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A.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
B.有道德,有纪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C.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全面熟练履行现职务职责 D.有合格的学历学位及规定的工作年限要求 E.身体健康
4.衡量教师社会地位高低的指标性因素有()A.教师的权威 B.教师的积极性和责任感 C.经济地位 D.政治地位
E.文化地位 5.聘任教师的形式有()A.招聘 B.续聘 C.解聘 D.不聘 E.辞聘 6.中小学教师培训要按照以下哪些要求进行?()
A.因地制宜
B.分类指导
C.按需施教
D.市场导向
E.学用结合 7.下列哪些政策文献作了教师在职培训的法律制度化的规定?()A.《教师资格条例》 B.《教育法》
C.《宪法》 D.《教师法》
E.《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
8.教师考核应注意遵循下列哪些原则以利于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的调动,增强教师的事业心、责任心?()A.科学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公正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 E.激励性原则
三、名词解释
1.教师(200710、200604)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资格(200910)是国家对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人员的最基本要求。它规定着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条件。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不少国家建立了教师许可证制度或教师资格证书制度。
3.教师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社会地位,它是由教师在社会中的经济地位、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构成的。
4.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5.教师考核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的考察和评价。
6.教育机智就是指一种面对新的突发事件,能够迅速而正确地作出判断,随机应变地采取恰当而有效的教育措施,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简答题
1.教师专业化应具备哪些条件?(200804、200510)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4)具有充分自治和自律性,有正式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2.如何提高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地位。
首先,从社会和政府的角度上,应确保教师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其次,从学校和教育行政的角度看,应确保教师能够有效地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同时加强教师的培训,以充分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使教师能够获得正常的晋升和学习提高的机会。
再次,从教师自身的角度看,教师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加强自身的教育能力,以自己的专业素质获得社会的认同。3.简述获取教师资格的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这是成为教师的先决条件。
(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取得教师资格的一个重要条件。(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学历是一个人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质的一个标志,是人们从事一定层次工作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4.简述教师考核的内容和原则。
教师考核的内容包括:(1)政治思想。主要包括政治态度和职业道德。(2)业务水平。主要是指与教师所任职务相应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3)工作态度。指教师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中的工作积极性、事业心和责任感。(4)工作成绩。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成绩和贡献。
教师考核应当遵循以下原则:客观性原则、公正性原则和准确性原则。5.教师聘任制的基本特征。(200304)
(1)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2)以平等自愿、“双向选择”为依据。
(3)聘任双方依法签订的聘任合同具有法律效力。(4)教师聘任有着严格的程序。
五、论述题
论述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200904简、200810、200704简、200610、200410、200404、200210、200204)
中小学教师的素质要求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一)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为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小学教师需要具备相应的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首先,教师要对所教学的课程知识和技能有全面而扎实的掌握。其次,在全面扎实掌握的基础上,要进一步精益求精。
再次,教师要在掌握所教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相关领域的知识。(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首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是充实和丰富教育教学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需要。
其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满足中小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和发展学生多方面兴趣和才能的需要。
再次,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是指导学生课外、校外活动和生活的需要。
最后,教师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也能够提高教师的威信,提高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三)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3)严于律已,为人师表
第五章
教育目的
一、单项选择题
1.整合了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的是()A.教育方针
B.教育法规
C.评价目的 D.教育目的 2.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
D.教育目的 3.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的标准是()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教学目的 D.培养目标 4.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5.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____的具体实践。()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这是()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7.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A.宗教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8.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9.“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体现了______的观点。()A.教育的无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0.“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1.具有强烈的人道主义特色,全盛时期出现在18、19世纪,突出人的本性需要和自由发展,反对神学等观点属于()的认识。A.精神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神学本位论
D.个人本位论
12.“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本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
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13.中国古代最早的教育论著《学记》提出:“君子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该论述体现了()的观点。A.教育的无目的论 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4.在马克思看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A.教劳结合活动
B.社会经济活动 C.社会文化活动 D.社会政治运动
15.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20世纪末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典型的是()。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6.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C.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7.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是()。A.哲学观念 B.人性假设 C.理想人格 D.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1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 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 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 19.马克思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做到因材施教
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多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有()A.科学性
B.预见性
C.有效性
D.主体性
E.阶级性 2.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导向功能 B.强制功能 C.调控功能 D.示范功能 E.评价功能 3.教育目的的制定要考虑到哪些客观条件?()A.生产力和科技发展水平
B.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制度
D.社会历史发展进程 C.制定者的哲学观念、理想人格 E.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
4.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A.夸美纽斯
B.柏拉图 C.涂尔干
D.诺笃尔普 E.凯兴斯坦纳
5.个人的发展完全取决于社会,教育目的只能是社会目的的观点是“社会功能学派”的教育社会本位目的观,下列哪些人物代表这一派别?()A.裴斯泰洛齐
B.凯兴斯坦纳
C.涂尔干 D.卢梭
E.诺笃尔普
6.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凯兴斯坦纳
B.卢梭 C.福禄倍尔 D.小原国芳
E.裴斯塔洛齐 7.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应包括()。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道德领域
D.动作技能 E.美学领域
8.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别于其他社会制度,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A.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学生都可以获得全面发展 B.以马克思主义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C.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D.优越的社会制度保证教育的极高的社会效益 E.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三、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200804、200410、200204)是教育主体对于其所希望达成的结果的设定,具体说来就是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2.人的全面发展(200904、200404)这里所谓“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是指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人的全面发展”概念的具体界定。马克思和恩格斯是在两个层次上谈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其一,指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片面发展”首先是劳动过程中体力和智力的分离和对立,而“全面发展”则是指在劳动过程中实现体力和智力的充分运用和发展,实现体力和智力在充分发展基础上的完整结合。其二,指克服人发展的一切片面性,实现人的个性的真正全面和自由的发展。
四、简答题
1.简述历史上不同的教育目的论。(200510)
(1)神学的教育目的论(2)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3)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4)教育无目的论
2.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评价功能
3.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200210)
(一)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观依据
从主观方面来看,教育目的首先是教育活动中人的价值选择。人们在考虑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受其哲学观念、人性假设和理想人格等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影响。
(二)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首先,教育目的的确定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其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受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影响。再次,教育目的的确定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
最后,教育目的的确定一定要依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4.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200810、200604、200504)
首先,社会生产力及其决定的分工状况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其次,社会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最后,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重要途径。
5.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有哪些?(200910、200610、200504、200310)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五、论述题
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论述如何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200710、200310、200304)
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我国的教育目的。
要认真落实我国的教育目的,我们还必须正确处理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1)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
(2)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4)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第六章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2.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A.德育的政治功能
B.德育的生存功能 C.德育的发展功能
D.德育的享用性功能 3.德育即是对学生进行()的教育。
A.政治思想
B.品德
C.文明行为习惯
D.价值观和方法论
4.德育要赋予每个个体以科学的价值观、道德原则和行为规范,这体现了德育个体性功能的()。
A.文化功能
B.生存功能
C.发展功能
D.享用功能 5.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
A.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B.注意功能实现的间接性 C.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7.狭义的德育专指()A.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
C.法纪教育
D.政治教育 8.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即()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技术教育
9.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________为目标的教育。()A.知识水平
B.智力水平
C.智慧水平10.下列哪一观点是正确的?()A.智育等于教学 B.创造性思维即发散思维
C.进行美育即实施素质教育 D.智育是实现人全面发展的途径之一
11.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D.能力水平12.下列哪一项未列入学校体育的功能?()A.教育功能
B.娱乐功能
C.健体功能
D.个体享用功能 13.体育是以()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A.提升教育对象智慧 B.健全品德素养
C.发展体能,锻炼体魄 D.追求人生情趣和理想境界 14.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杨贤江
C.蔡元培
D.陈鹤琴
15.美育之“超美育”功能指的是()A.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B.美育的直接性功能 C.美育的间接性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16.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育德、促智、健体之功能,这是美育的______功能。()A.直接性
B.间接性
C.循环性
D.超美育 17.“美育”一词最早是_______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18.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阐明了美育的(A.直接功能
B.教育功能
C.间接功能
D.超越性功能 19.蔡元培所倡导的美育是()。
A.艺术美育
B.哲学美育
C.超美育
D.社会美育
二、多项选择题 1.德育包括()A.知情教育
B.意行教育
C.政治教育
D.道德教育 E.思想教育 2.我国中小学德育的重点具体说来应当包括或强调以下哪几方面?()A.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B.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C.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D.提高人的智慧水平的教育 E.注重自主性、创造性的教育
3.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有()A.培养基本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B.传授知识
C.形成技能
D.发展智力
E.提高鉴赏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4.智育的主要任务是()。
A.传授知识 B.发展智力 C.培养自主性 D.培养创造力 E.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学校体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表现在()A.竞技功能
B.健体功能 C.防卫功能
D.教育功能 E.娱乐功能 6.学校体育活动的基本特性是()A.生存性 B.娱乐性 C.竞争性 D.技能性 E.教育性 7.德育对智育、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三、名词解释
1.德育(200504、200204)
2.智育(200410)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3.体育是指以发展、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广义的体育是指所有能够增进人的身体素质及活动技能的活动,包括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和所有能够增进体质与体能的活动。狭义的体育指学校体育,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提高的教育活动。
4.美育(200710、200304、200210)是以培养学生审美、立美的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5.教育美育是说要使全部教育活动成为美育事业的组成部分,教育活动本身要努力做到审美化。6.德育的教育性功能(200310)有两大含义。一是指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二是指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平行系统的作用。
7.德育的社会性功能(200804)指的是学校德育能够在何种程度上对社会发挥何种性质的作用。具体说来,主要指学校德育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等。
8.德育的个体性功能:是指德育对德育对象个体发展能够产生的实际影响。
四、简答题
1.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200704)
第一,从社会的角度看,智育是生产力和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催化剂。第二,智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第三,智育对于每一个人的生活质量提高有重要的意义。
五、论述题
1.论述述中小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200510、200604)
(一)德育的任务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
(二)中小学德育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公民道德与政治品质的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础教育
2.论述中小学体育的功能与任务。(200910、200610)
(一)体育的任务
1.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 2.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的知识技能 3.培养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二)体育的功能
学校体育所具有的功能有健体功能、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3.试述中小学美育的任务和功能。(200910、200204)
(一)美育的任务
1.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培养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3.培养和提高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4.培养和提高学生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二)美育的功能 首先美育的直接功能。其次美育的间接功能。最后美育的“超美育”功能。“
4.学校实施美育应注意哪些方面?(200404)
(1)艺术美育(2)自然美育(3)社会美育(4)教育美育
第七章
课程
一、单项选择题
1.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其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尝试将课程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人是()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C.亚里士多德 D.毕达哥拉斯 2.真正为课程论建立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A.克伯屈
B.赫尔巴特
C.杜威
D.冯特
3.能解决教育中无儿童,见物不见人倾向的课程观是()。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计划
C.课程是经验
D.课程是活动 4.我国中小学普遍实行的学科课程及相应的理论,是()的表现。A.课程是知识
B.课程是经验
C.课程是活动
D.课程是项目
5.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的论争。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6.()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7.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课程观的观点。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 D.能力本位
8.美国各门课程中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反映出对()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A.知识 B.能力 C.直接经验 D.间接经验
9.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10.欧洲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课程和工业革命后的以自然科学为基础的课程属于课程类别中的()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综合课程 D.融合课程 11.课程的一般结构()。
A.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B.课程总目标-领域目标-学科目标 C.课程目的-课程评价-课程实施
D.知识-经验-活动
12.课程目标研究最为著名的是________,他提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部分的组成,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借鉴依据。()A.杜威
B.布鲁纳
C.布卢姆
D.乔伊斯
13.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14.我国教科书长期采用的是()A.审定制
B.自由制
C.国定制
D.合作制
15.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
B.课程计划
C.教材
D.教科书 16..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7.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8.泰勒提出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的主张有别于以往的做法,做到了目标后的行为及能在生活中运用的范围。他采用的表述方式是()。A.陈述式
B.例举式
C.概括式
D.二维图表式
19.最早把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是()。A.泰勒
B.罗杰斯
C.布卢姆
D.布鲁纳
二、多项选择题
1.当课程被认识为是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先验的、既定的、静态的
D.课程是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2.“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这样的特点()。
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
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
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3.随着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A.教学计划
B.教学目标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E.教学内容 4.属于课程目标垂直分类的是()A.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 D.德育目标
E.心理教育目标 5.课程的一般范畴主要包括()
A.课程思想
B.课程目标
C.课程内容
D.课程结构 E.课程评价
6.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7.课程管理有审定制、固定制和多样化自由选择几种模式,统整各自优势,课程一般结构发生了变化,体现在()。
A.保持原有特色的优势
B.强调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 C.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D.采用导向式管理 E.建立与学生自主探索学习方式相一致的课程结构 8.课程设计的方法大致有()A.主观法 B.客观法 C.实验 D.经验法 E.活动分析法 9.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即()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10.建立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基础上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的形式最为适宜,每一单元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A.主题 B.练习题 C.任务 D.教科书 E.评价标准 11.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三、名词解释
1.课程(200804、200410、200304)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2.课程论(200704)就是研究课程的专门理论。
3.课程计划(教学计划):是课程的总体规划。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4.教学大纲(课程标准)(200210):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写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它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和教法上的基本要求。
5.教科书P223:是根据教学大纲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科书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6.课程设计(200510):就是对于课程的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课程设计是课程论在应用层面上最重要的范畴之一。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 7.泰勒模式(200810):自20世纪中叶以来,各种各样的课程模式中最为著名的是泰勒模式。泰勒是著名的美国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这本书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其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泰勒原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课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四、简答题
1.简述国内外关于课程的定义主要观点。
(1)课程是知识(2)课程是经验(3)课程是活动
2.简述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
(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
3.课程一般结构的发展变化。
(1)在统一基础上增加灵活性(2)在多样性基础上增加调控 4.简述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第一,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第二,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第三,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五、论述题
1.联系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时代背景论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关系。(200910、200504、200204)
(一)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学科课程,认为课程就是分别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主要内容,组成不同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活动课程,认为课程应当是一系列学生自己组织的活动,学生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发展能力。这是课程论中有代表性的两种主张。
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历史比较悠久,其缺陷:它与人类一般认识及个人认识的过程是相违的,不是来自生活和生产实践的需要,也不在学习之后直接回到实践中去,而是从概念到概念,从书本到书本。其积极的方面是赢得了教育的时间和速度;其消极的方面,则是失去了认识的完整性和活力。当人们把它当做惟一的课程类型时,就必然地造成学习者在发展上的局限:对于所知识缺少深刻的理解,不善于将所学理论应用于实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欠缺,态度价值观的养成没有与知识的获得同步,等等。
杜威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以极大的魄力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从而使得直接经验进入学校课程,获得正式地位,开创和形成了教育史上能够与传统的间接经验为主的学科课程相抗衡的活动课程体系。今天美国各门课程中的多样化的实践活动,日本的综合活动时间等,都反映出对直接经验在课程中地位的重视。
在我国小学课程的传统中,学生的直接经验是相当缺乏的,因此,在今后的课程改革与发展中,如何在小学课程中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将是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
(二)知识与能力
在这一基本关系中存在着两个方面的冲突,比较著名的有两次:
第一次是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关于知识与能力的著名论争。在这次论争中,强调课程以传授知识特别是科学知识的实质教育获得了最后的胜利,结果是主要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和内容的课程大规模地发展。第二次是以20世纪中叶以来的课程改革为代表的。面对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将改革的目标定位于如何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获得能力的良好发展,并且对于只关注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的课程进行了批判。此时的争论表现为人们不再新简单地看待二者的对立,而是努力去将它们统一起来。我国课程的发展在这一基本关系上是存在片面性的,是知识取向。
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不能截然分开。这是面对这一关系时首先应当强调的。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又各自具有独立性,从存在方式上分属于不同范畴。在发展上,彼此的独立性就更加明显,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并不必然地导致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与知识相关外,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为了处理好这一基本关系,使得课程能够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真正统一起来,一个必须解决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不同的学习方式。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只能通过活动实现。
(三)分科与综合
分科与综合的关系在课程发展的过程中也是由来已久的,只是在当代才成为课程实践和理论研究中十分突出的课题,成为今天人们制订和设计课程时不可回避、必须考虑和处理的关系。
古代或早期的课程是以整体、综合为特征的,中西莫不如此。但是古代的综合是低水平的,并不是一种自觉的选择。近代课程是分科的。课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是建立在近代自然科学基础之上、相对独立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出现和成熟。近代教育历史上对课程做出卓越成就的著名教育家,主要贡献正是在分科课程领域,夸美纽斯提出“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赫尔巴特从培养兴趣出发论证分科课程的合理性,斯宾塞着眼于人的现实社会生活论证分科的科学课程的价值等等。实际上,支撑着世界范围内义务教育发展的,正是分科课程的体系。综合课程的研究和尝试在二战之后达到高潮,成为当代课程实践和理论中一个重要的课题。综合课程成为关注的焦点,有着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向性:即分科课程的局限性,尤其是分科课程发展和相对成熟后显示出来的弊端。具体地说,即过分强调分科,或分科过细过繁所导致的学科之间相互隔膜、相互封闭甚至相互重复的状况。人们希望通过综合课程,打破各学科之间的界限,建立彼此之间的联系。课程综合化的主张主要是针对分科课程而言,综合是作为分科的对立面产生、存在和发展的。
就课程结构而言,包括了分科与综合两个方面才是全面的,就学习者的认识和思维的结构而言,包括了分化与综合两种方式才是合理的。在这一关系上,中国面临的问题与世界基本趋势是一致的,即主要在于分科绝对化,目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已经包括了有关综合课程的设想和尝试,将对我国课程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四)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
人文主义课程或课程中的人文主义,其特点表现为:(1)在课程目的上,重视人,崇尚个性。(2)在课程内容上,提倡广泛的课程范围。(3)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尊重儿童,热爱儿童。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和兴趣,讲究教学方法,提倡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科学主义的课程传统主要表现为:(1)在课程目的上,强调科学本身的价值和力量,课程要为科学的发展和进步服务,即使提到课程对于个人和社会的意义,也会归结到二者对于科学的依赖或者科学对于二者的巨大影响方面。(2)在课程内容上,提供和推崇科学,重视各门科学知识在学校教育课程体系中地位,并不断增加自然科学的内容,及时吸收科学发展的新成就。(3)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方法和形式同样讲究科学性,讲究效率。
从产生上,科学主义课程的产生要晚于人文主义课程,而且是以人文主义思想对封建神学的批判和否定,才有了近代科学和科学课程。后来二者逐渐分道扬镳,甚至出现了对立和冲突,其中有两个时期格外激烈。第一次冲突是科学主义的课程基本形成并且在学校站稳地位,这一时期科学主义课程代表着课程的进步趋势。科学主义者抨击人文主义课程的空疏无用,落后于时代,人文主义者则批评科学主义课程表现出狭隘的功利主义倾向,伴随着这种论争,科学主义课程逐渐在早期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了地位,成为中小学课程的主流。第二次冲突是人文主义课程主流的冲击,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课程代表着课程的进步趋势。这次冲突在20世纪中叶日趋激烈。一般说,课程中的科学主义的负面影响和消极作用极端表现为将科学知识的价值凌驾于人的价值之上,视受教育者为工具,学生沦为知识的载体和科学的奴仆,更严重的是对人的存在、人的个性的漠视和否定,课程不再是培养人的手段而成了目的,科学不再是人认识把握外部世界的工具而成了高高在上的权威。于是,人文主义课程传统又开始复兴,并且对科学主义课程进行批判和否定。在人文与科学这一基本关系上,我们既要提倡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又要提供尊重学生和重视个性发展的人文精神。
2.试述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200604、200404、200204)
泰勒是著名的美国课程理论家,1944年出版了《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这本书被认为是课程论的经典,其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后来被称为泰勒原理,并且在世界范围内课程领域的理论和实践中产生了广泛、持久的影响。
第一,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泰勒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主要可以概括以下三个方面:(1)论证了教育目标的三个来源(2)解决了教育目标的筛选原则(3)规定了教育目标的表述方式
第二,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泰勒为学习经验的提出和选择制定了5条一般原则,此外,还提出了有助于达到教育目标的学习经验必备的4个特征。
选择学习经验的5个原则:(1)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隐含的那种行为获得满足感。(3)学习经验所期望的反应,是在有关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的。(4)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5)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
有助于达到目标的学习经验所必备的4个特征:(1)有助于培养思维技能的学习经验。(2)有助于获得信息的学习经验。(3)有助于形成社会态度的学习经验。(4)有助于培养兴趣的学习经验。
第三,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泰勒认为学习经验必须组织起来形成连贯的计划,才能使它们产生“累积效应”。为此,他提出了组织学习经验的主要准则和一般程序。
组织学习经验时必须符合的主要准则是:连续性:对于一些重要的目标,要让学生有机会反复地涉及以便于理解和掌握;顺序性:主要指正确安排难易深浅的顺序;整合性:是指不同课程之间,以及课程与学生发展之间的横向关系。
泰勒陈述这一程序的具体步骤:(1)“对课程组织的总体框架取得一致的看法。”即采用学科课程,还是核心课程等。(2)“对已确定的每一个领域内所要遵循的一般组织原则,取得一致的看法”。即确定与所采取的课程形式一致的逻辑顺序和原则。(3)“对采用的低层次单元的种类,取得一致的看法。”即采用系列的课、顺序的课题还是单元。(4)“制定一些灵活的方案或所谓的‘资源单元’,供每位教师在与某一组学生打交道时使用。”(5)“由学生与教师共同设计班上从事的特定活动。”
第四,我们怎样才能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将评价正式引入课程编制过程之中的,泰勒是第一人。在泰勒看来,评价就是检查课程的实际效果与预期的教育目标之间的差距。根据这样的思想,泰勒提出了课程评价的程序,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独立的教育评价学科,泰勒本人也因此被称为“教育评价之父”。
评价程序共有四个步骤:(1)确立评价目标。(2)确定评价情境。(3)设计评价手段。(4)利用评价结果。
泰勒模式是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课程编制模式,无论同意还是反对,泰勒原理所提出的四个问题是课程设计所不能回避的。
第八章
教学(上)
一、单项选择题
1.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A.传授知识
B.培养技能
C.培养人
D.育德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A.教学工作 B.公共关系 C.行政工作 D.总务工作 3.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管理
B.德育
C.教学 4.教学活动的本质是()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D.服务
6.对教学模式研究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是美国学者()A.乔伊斯和韦尔
B.柯尔伯格
C.杜威
D.布鲁纳
7.把教学进程设计为:设置问题情景——确定问题或课题——拟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的教学模式是()A.设计教学模式
B.发现学习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D.非指导性模式 8.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份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称之为()。A.教学模式
B.教学原则
C.教学组织形式
D.教学过程
9.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0.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枝如接知”体现了教学的()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A.系统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2.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3.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反映了()教学原则。A.系统性
B.启发性
C.思想性
D.巩固性
14.“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某老师把学生的回答的分12个馒头的计算板书出来:12÷3=4(人)12÷2=6(人),12÷1=12(人),12÷0.5=24(人),这一做法体现了()A.巩固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5.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16.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
B.分组教学
C.复式教学
D.小班教学
17.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小组合作学习
18.将学生按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
A.组合作学习
B.小班教学
C.活动课时制
D.分层教学
19.()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所要解决的是班、课、时的问题。A.教学内容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组织形式
20.把两个及其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 B.合作学习C.小班教学 D.复式教学 21.小班教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A.50人以内
B.30—40人
C.15—25人
D.10人以下 22.杜威的课程设计教学模式的结构是()。A.诱导学习动机→领会新教材→巩固知识→检查
B.设置问题情境→确定问题或课题→拟定解决课题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 C.明确结构、课题和资料→建立假说、推测答案→验证→得出结论 D.个别解释→种类解释→掌握规律→获得理解
二、多项选择题
1.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具体表现在()。A.由教师发挥主导作用 C.认识对象的间接性
B.借助工具认识事物
D.认识方式的间接性
E.学生是不成熟的认识主体
2.属于社会类的教学模式包括()A.直率性训练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E.群辩法模式
3.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模式的主要步骤包括()。
A.诱导学习动机 B.领会新教材 C.拟定解决课题方案
D.巩固知识 E.检查
4.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问题情境 C.总结评价
E.拟定解决课题方案
5.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下列属于单一课的有()A.新授课
B.复习课
C.测验课
D.练习课
E.实验课
B.确定问题或课题
D.执行计划
B.角色扮演模式 D.课堂会议模式
6.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C.学生机会均等
E.分层管理
三、名词解释
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了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
2.教学模式(200710、200510、200310)是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
3.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4.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教学组织形式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5.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儿童合编在一个班级,采用直接教学和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的方式,在同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6.启发性原则(200804、200310)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四、简答题
B.因材施教 D.责任明确 1.简述教学的任务。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2.简述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00404)
(1)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学生的认识过程(2)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间接性的认识过程(3)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在教师领导下的认识过程(4)教学认识过程是一种有教育性的认识过程 3.简述赞可夫的教学原则体系。(200410)
1.高难度原则(与量力性原则相反)他提出与的高难度原则
2.高速度原则(与巩固性原则相反)3.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与直观性原则和量力性原则相反)4.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5.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4.简述布鲁纳的教学原则体系。
(1)动机原则(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反馈原则
5.简述罗杰斯的教学原则体系。
(1)以学生为本(2)让学生自发地学习(3)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4)给学生安全感,这是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
五、论述题
1.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及其要求。(200810)
1.直观性原则
指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让学生用自己的感官直接感知学习对象。是针对教学中词、概念、原理等理论知识与其所代表的事物之间相互脱离的矛盾而提出的。
一般说,直观的具体手段有三种:(1)实物直观;(2)模象直观,现代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模象直观的范围更加广阔;(3)语言直观,语言直观可以最大限度地摆脱时间、空间、物质条件的限制,是最为便利和最为经济的。
在教学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
(1)要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学科的不同、教学任务的不同、学生年龄特等的不同,所需要的直观手段也不同。
(2)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3)要在直观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认识。2.启发性原则(200904)(论述)
指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以达成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是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启发性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2)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3)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3.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200604)简答
指教学活动应当持续、连贯、有系统地进行。是为了处理好教学活动的顺序、学科课程的体系、科学理论的体系、学生发展规律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而提出的。上述几个方面都对教学活动的进行产生影响作用,一般来说,学科课程的体系和学生发展规律是最主要的。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2)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3)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4.巩固性原则
指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安排和进行专门的复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牢固地掌握和保存。是为了处理好教学中获取新知识与保持旧知识之间的矛盾而提出的。如孔子的学习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保证巩固的科学性。(3)巩固的具体方式要多样化。(4)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5.量力性原则(可接受性原则)
指教学活动要适合学生的发展水平。是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基本要求:(1)重视学生的年龄特征。(2)了解学生发展的具体特点。(3)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6.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指教学要在科学的方法论的指导下进行。是为了将教学中科学知识的传授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统一起来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坚持正确的方向。(2)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3)实事求是,特别要防止形而上学,不能穿凿附会,生拉硬扯。(4)讲究教学艺术,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200610)
指教学活动要把理论知识与生活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是为了解决和防止理论脱离实际、书本脱离现实而提出的。
在教学活动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2)注重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能力。
(3)联系实际应当从多方入手。首先,应当尽可能广泛地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次,应当尽可能地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最后,应当注重中小学生发展的实际。
(4)帮助学生总结收获。8.因材施教原则(200704)论述
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是为了处理好集体教学与个别教学、统一要求与尊重学生个别差异而提出的。因材施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孔子本人的教学实践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方面的典范。
在教学中贯彻这一原则,对于教师有以下要求:(1)充分了解学生。(2)尊重学生的差异。(3)面向每一个学生。
2.你是如何评价班级授课制的?结合教育现实谈谈教学组织形式在当今有哪些新的变化?(200804、200504、200304)
(一)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
班级授课制的特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有人用班、课、时三个字来概括。
班:把学生按照年龄和知识水平分别编成固定的班级,即同一个教学班学生的年龄和程度大致相同,并且人数固定,教师同时对整个班集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
课:把教学内容以及实现这种内容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展开的教学活动,按学科和学年分成许多小的部分,分量不大,大致平衡,彼此连续而又相对完整,这每一小部分内容和教学活动,就叫做一“课”,一课接着一课地进行教学。
时:把每一“课”规定在统一的单位时间里进行。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
(二)对班级授课制的评价 1.班级授课制的优越性
(1)班级授课制使得教学获得了巨大的效率,一位教师同时向几十个学生教学,使得教育的普及成为可能。
(2)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有计划地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3)由于学生是按照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水平接近,有利于他们之间的互相交流和启发。可以说,没有班级授课制,就会影响义务教育的普及。2.班级授课制的局限性
(1)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学生比较多地是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现成知识。
(2)为学生提供的实践性学习、探索性学习的机会比较缺乏,因此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3)不能很好地适应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多样化,比较固定化,缺少灵活性。(4)强调统一性,难以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5)每个学生实际上分别地对教师负责,彼此之间没有分工与合作,因此学生的互相交流和启发难以保证。
(三)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人们围绕着对于班级授课制的改革,试图在保持克服班级授课制优越性的同时能够有效地克服它的局限性。
(一)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
分层教学,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在西方一些国家尤其是美国十分流行。一般在中学,有些学校在小学高年级实行。
1.分层类型
通常在每一年级有A、B、C、D、E五个水平,A组为最高,B组次之,以此类推。在美国20世纪80年代的合流运动(main stream)之后,弱智学生进入普通学校与正常学生一同学习,许多学校的E组实际是这些学生。还有一些学校只有二或三个等级。
2.分层依据
以美国部分州为例,主要依据智力测验分数、学习成就、教师意见、家长意见决定。3.分层范围 4.分层管理
一般实行弹性机制,每学期或每学年要进行调整,层次变化的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学习情况,比如进步显著,可以上调,学习吃力,则可以下调。
(二)小组合作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要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组间同质,组内异质
通常由4-6名在性别、学业成绩、个性特征、家庭及社会背景等方面具有异质性的学生组成。2.设立小组目标,全体小组成员会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
3.实施小组评价与奖励的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得以顺利进行的动力源泉。4.个人责任的明确
5.均等的成功机会,经常采用“个体提高分”的计分方式。
(三)小班教学
在发达国家基础教育各阶段已经普遍实行,许多国家在教育法中规定的每班学生人数。通常在15-25人间。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实行小班教学有几个问题应当给予注意。
取消教师分科任教或延缓教师分科年限。通常采取教师包班的方式,而不是分科任教。改革现有的班级制度以保证给予学生均等的机会。在大多数国家,小学阶段没有严格的班级组织,不存在正副班长、班委、组长相对固定的角色,各种活动所需要的工作由所有学生轮流承担。
第九章
教学(下)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2.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3.最古老的教学方法是
()A.发现学习
B.启发法
C.研究法 D.讲授法
4._______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5.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6.通过准备问题、面向全体学生交流、对过程及时总结是()运用时应注意的事项。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练习法
7.与讲授法相比,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更关注()A.学生是否参与学习
B.学习结果
C.学习过程
D.对学习过程结果同等关注和重视 8.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9.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出学习结果的方法即
()A.研究—探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10.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的突出作用在于
()A.简明扼要地表现知识 B.直观性很强
C.提高了教学效率 D.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11.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
()A.探究—研讨法
B.发现学习
C.暗示教学法
D.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12.保加利亚医学博士格·洛扎洛夫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创立了一种利用联想、暗示、情境、音乐等方式强化教学效果的方法,称之为
()A.信号图式法 B.探究—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D.五段教学法 13.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倡的范例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即()A.个性、类性、综合性
B.稳定性、可行性、动态性 C.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D.德性、智性、体性 14.将心理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是()A.罗杰斯
B.布鲁纳
C.布卢姆 15.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A.以学生为本 C.给学生以安全感
B.让学生自发地学习
D.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D.赞可夫
16.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这是()教学方法的做法。
A.非指导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C.暗示教学法 D.范例教学法 1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布置和批改作业 D.学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18.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探索,改变师生系统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由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环节的构成是()A.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
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C.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知识—布置作业 D.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展示与交流
二、多项选择题
1.讲授法可以具体分为______几种方式。
()A.讲述
B.讲评
C.讲练
D.讲读
E.讲解
2.参观教学法可分为
()A.可行性参观 B.准备性参观 C.现实性参观
D.并行性参观 E.总结性参观 3.属于传统教学手段的有
()A.夸美纽斯的《世界图解》图画型教科书
B.裴斯泰洛齐的“算术箱” C.幻灯机、电影、录音机
D.福禄贝尔的“恩物” E.粉笔、黑板、模型、标本 4.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完成以下计划的编写
()A.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B.教学计划
C.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 D.课程计划
E.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三、名词解释
1.教学方法是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2.讲授法(200210)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3.发现学习(200910、200504)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生在课程中应当学习的是基本结构,也就是每门学科最具有根本性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而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的,要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去构造。
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4.纲要信号教学法是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
5.暗示教学法(200904)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为: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均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挥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6.范例教学法(200610)1951年秋季,德国高级中学和高等院校的代表云集蒂宾根研讨德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蒂宾根会议。范例教学即发端于这次会议。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他们提出了若干范例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研究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这三点即是范例的基本特征,又是选择范例的基本原则。
7.非指导性教学法(200410)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这是由他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罗杰斯强调,“非指导性”仅仅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并不等于取消指导。传统的指导性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重知识和技能,采取比较固定的步骤;而非指导性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非指导教学重视作为个体的学生自己具有生长的可能性。在非指导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变成了促进者。8.教学手段就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四、简答与论述题
1.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及其要求。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讲授法的优点在于,可以使学生在比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知识,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教学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讲授法的缺点在于,容易束缚学生,不利于学生主动自学地学习,而且较多地依赖于教师个人的语言素养。
教师运用讲授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200304)
(1)保证讲授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2)讲授要做到条理清楚、重点分明。(3)讲究语言艺术。首先,要做到语言清晰、准确、精炼,既逻辑严密又清楚明白;其次,要努力做到生动形象、富于感染力;最后,还应当注意语音的高低、语速的快慢,讲究抑扬顿挫。(4)注意与其他教学方法配合使用。
(二)谈话法
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比较充分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对于学生智力的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也有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和提高。谈话法的缺点是,与讲授法相比,完成同样的教学任务,它需要较多的时间。此外,当学生人数较多时,很难照顾到每一个学生。
教师运用谈话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充分的准备。围绕什么内容进行谈话,提出哪些问题,提问哪些学生,以及学生可能做出什么样的回答,怎样通过进一步的提问引导学生等,教师都应当在事前周密考虑和安排。(2)谈话要面向全体学生。首先,谈话的内容应当是能够引起全体学生注意的,教学中具有普遍性和重要性的问题。其次,教师应当尽可能使得谈话对象有代表性,比如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最后,在谈话时适时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作为补充。(3)在谈话结束时进行总结。
(三)讨论法(200710)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讨论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借助独立思考和交流进行学习。
讨论法的优点在于,年龄和发展水平相近的学生共同讨论,很容易激发兴趣、活跃思维,有助于他们听取、比较、思考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因此能够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讨论法能够普遍而充分地给予每一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和意见的机会,调动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有效地促进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发展。讨论法的缺点在于,受到学生知识、经验水平和能力发展的限制,比较容易出现讨论流于形式或者脱离主题的情况。
教师运用讨论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选好讨论题目。首先,要选择那些有讨论价值的题目上,一般说,应当是教学内容中比较重要的事实、概念、原理等。其次,要选择难度恰当的题目,一般说,过于简单或过于复杂的内容都不适当,前者难以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后者则容易挫伤他们的积极性。(2)肯定学生各种意见的价值。(3)善于引导。
(四)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实验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独立自主的学习。
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学生是通过亲身活动,从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过程比较完整。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动手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求实的科学态度,探究的科学精神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也能够得到培养。
教师在运用实验法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备工作充分。在实验之前,要就实验的目的、内容、步骤、仪器的使用和操作要领向学生做清楚的交代,以保证学生明确领会。(2)及时、具体地指导。(3)帮助学生总结。
(五)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课外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实习作业法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的优点在于,通过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际,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并且在这样的过程中有效提高各种能力。
教师运用实习作业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提出明确要求。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实习作业的目的及具体任务,从而学生的自觉性和活动效率。(2)选择恰当的方式。(3)做好事后的检查。
(六)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练习,从而巩固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练习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一种实践性学习。
练习法的优点在于,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各种技能技巧。任何技能技巧都是通过练习形成和巩固提高的,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各种及时、集中的练习,能够在这方面取得比较迅速的效果。
教师运用练习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明确练习的目的和要求,避免练习的盲目性和机械性。(2)指导正确的练习方法。(3)合理安排练习步骤。(4)科学掌握练习量。(5)给予学生及时反馈。(6)练习方式要多样化。
(七)参观法
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取新知识或验证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的教学方法。参观法的基本形式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获得直接经验。
教师运用参观法,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参观的准备。教师应当事先到参观地进行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各种需要注意的问题,并且据此做好参观计划。教师还要为学生做好参观动员,让他们了解参观的目的,明确参观的要求和任务,如是否要做笔记、收集哪些资料等,以及参观的注意事项。(2)指导参观的进行。(3)总结参观的收获
2.20世纪中叶以来,世界上所出现的各种教学方法的特点。(200510)
(一)发现学习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的教学方法。布鲁纳是结构主义课程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学生在课程中应当学习的是基本结构,也就是每门学科最具有根本性的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法则等。而基本结构是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的讲授学习的,要通过学生的发现学习去构造。
发现法的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
与讲授法相比,发现法对学习过程的关注超过对学习结果的关注,也就是说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去。
发现法的优势在于,由于学生在发现的过程必须进行持续的、全面的智力活动,他们的智力也就因此获得发展,这是讲授法所难以企及的。发现法的弱点在于,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它的时间花费要比讲授法多出许多,这是它无法完全取代讲授法的重要原因。同时,发现法对于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引导学生自己获得学习结果比之直接讲解不仅需要都是有更高的教学水平,而且也使得教师的教学更加紧张和更加具有挑战性。
(二)探究研讨法(200710)
探究研讨法与发现法有密切联系,在实质上也基本一致。这种方法在一些发达国家被普遍应用。
探究研讨法的特点为:(1)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2)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3)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4)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三)纲要信号教学法
这是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在自己30年的教学实践基础上创立的。所谓纲要信号图式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图表,是教学辅助根据。它通过各种“信号”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把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表现出来。纲要信号图式法的突出作用,在于使教学有效地贯彻了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为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潜能提供了可能性。
这一方法的具体运用包括以下6个阶段:(1)按照教材内容详细讲解教学内容。(2)出示纲要信号图式,进行第二次讲解,突出重点,分析难点,指出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加以概括。(3)把小型的图式发给每个学生进行消化。(4)要求学生课下按进行复习。(5)在下一次课上,让学生根据记忆,在各自的练习本上画出图式。(6)让学生在课堂上按图式回答问题。
(四)暗示教学法
是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在20世纪60至70年代在欧洲、前苏联、美国、加拿大都产生了巨大反响,尤其是外语教学方面,被公认为创造了奇迹。
暗示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为:广泛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感情统一,有意识功能和均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发挥大脑无意识领域的潜能,使学生在愉快气氛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信息。
暗示教学法的具体做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善于激发学生动机,设置能够诱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外部环境,充分考虑学生个性的完整性,尽可能彻底地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尊重学生,帮助学生确立自信。(2)用跨学科的观点,按课题编制较大的教学单元,加强教学的整体逻辑的感情效果。(3)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采用音乐、舞蹈、戏剧、电影等单项或综合的艺术形式配合教学的进行。
(五)范例教学法(200404)
1951年秋季,德国高级中学和高等院校的代表云集蒂宾根研讨德国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问题,这就是著名的蒂宾根会议。范例教学即发端于这次会议。范例教学的主要倡导者是德国著名的教育家、教学论专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斯基,他们提出了若干范例教学的基本理论观点。
研究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即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这三点即是范例的基本特征,又是选择范例的基本原则。
基本性:针对教学内容而言。就一门学科来说,如果选择的范例能够包含或体现该学科的基本要素、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结构、基本科学规律,即具有了基本性。
基础性:针对学生、针对与学生主体实际状况的适宜性而言。如果选择的范例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发展学生智力的目标,能使学生认识各门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种种实质性关系,即符合了基础性。
范例性:针对教学活动而言。
范例教学的一般程序包括如下四个步骤:(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
(六)非指导教学法(200810)
罗杰斯是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他以自己“以病人为中心”的治疗理论为基础,将其应用于学校教学领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论。罗杰斯批判传统教学,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新的教育目标——“完整的人”,就是知行合一的人。
如何培养完整的人呢?罗杰斯提出了非指导性教学,这是由他的“非指导性治疗”演变过来的。根本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自我反省活动及情感体验,在融洽的心理气氛中自由地表现自我、认识自我,最后达到改变自我、实现自我。罗杰斯强调,“非指导性”仅仅是对传统的指导性教学的否定,并不等于取消指导。传统的指导性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注重知识和技能,采取比较固定的步骤;而非指导性教学则以学生为中心,不重视技术,只重视态度,主要是移情性理解,无条件尊重和真诚。非指导教学重视作为个体的学生自己具有生长的可能性。在非指导教学中,教师的角色由指导者变成了促进者。
非指导教学的基本特征如下:(1)极大地依赖于个体成长、健康与适应的内驱力,坚决排除各种有碍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障碍。(2)强调情感因素,强调教学情境的情感方面而不是理智方面。(3)强调学生“此时此刻”的情形,而不关心他过去的情感和经验。(4)强调人际接触和人际关系在教学中的地位。
3.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任务是什么?论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200804、200210)
(一)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任务
计算机教育的应当定位在应用层面上,使得每一个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一工具。因此,计算机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和熟悉各种应用系统、网络系统,尤其是通过完成各种学习任务使用计算机,而不是将时间花费在学习程序语言和设计上。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意义
1.计算机辅助教学将使得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可能。2.个别化教学将普遍实现。3.教师的角色将实现重要转变。4.论述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200604)
(一)备课
备课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备好课是上好课的条件先决条件。
备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为上课作好准备。(1)钻研教材。(2)了解学生。(3)设计教学过程。具体说,要完成以下三个计划的编写。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单元(课题)教学计划和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二)上课
上课是全部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取决上课的水平。
一般说,一节好课应当符合以下标准;(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这是最根本的一条。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可以有不同形式和不同途径,核心是他们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作业的布置与批改是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上课的延续。学生作业分为课内和课外两种,学生作业的直接目的在于巩固所学内容。此外,组织好学生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工作,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锻炼和提高他们的智力和各种能力,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学生的作业大致有如下种类: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口头作业、书面作业和实践作业。布置作业应当遵循下列要求:(1)作业的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作业的目的要明确,每项作业都有明确的意图,为学生知识的巩固、技能的训练服务。(2)作业的分量要适当,要做到时间和难易程度,大多数学生经过一定努力能够独立完成,避免负担过重。(3)布置作业时要有明确的要求,规定完成的时间。(4)对学生作业要认真、及时地批改。批改企事业的方式有全面批改、重点批改、轮流批改、当面批改、指导学生互相批改等。
(四)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上课的补充和辅助,是适应学生个别差异、因材施教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课外辅导的内容通常包括:解答学生的各种问题,指导学生完成作业,为因各种原因成绩较差的学生补课并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为成绩优秀且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等等。课外辅导主要以个别辅导和小组辅导两种形式进行。5.简述一堂好课的标准。(200710、200704)
(1)教学目的明确。(2)教学内容正确。(3)教学方法适当。(4)教学过程紧凑。
(5)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这是最根本的一条。
第十章
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一、单项选择题
1.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
()A.集体舆论
B.共同目标
C.干部队伍
D.活动
2.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 C.集体的巩固阶段
B.集体形成的初步建立阶段 D.集体发展成熟和和谐阶段
3.我国多数中小学的班级组织机构的建制形式属于()A.直线式
B.职能式
C.螺旋式
D.直线职能式
4.班级组织结构以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的形式建制的属于()A.直线式
B.职能式
C.螺旋式
D.直线职能式
5.班级组织设置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的结构建制属于()A.直线式
B.职能式
C.螺旋式
D.直线职能式 6.班级组织建构的首要原则是()。
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B.目标一致的原则 C.可接受性原则 D.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7.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8.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9.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D.评定学生操行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D.指导班、团、队活动
C.指导本班班委、共青团组织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
1.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A.职权结构 B.角色结构 C.师生关系结构 D.生生关系结构 E.直线职能结构 2.班级组织建构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C.有利于身心发展原则 E.系统性原则
3.班级组织机构微观建制的形式有()A.委员会制 B.直线式 C.参谋制 D.职能式 E.直线职能式 4.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5.培养学生干部是班主任建设班集体中的一项重要工作,班主任应做到()。A.严格要求 B.培养舆论 C.耐心引导
D.注意学生集体领导机构的经常变动 E.保持教师的绝对权威
三、名词解释
1.学生集体(200710、200310)是青少年学生学校生活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手段和方式。
2.班级(200704、200304)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3.班主任(200404)是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是班级授课制下,为了对一个班级的学生有效地进行教育管理所专门设置的教师职务。
四、简答或论述题
1.简述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200810、200604)
(1)集体通过有机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教师个人起不到的作用(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来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4)在集体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影响使得人人都成为教育者 2.班级组织结构的构成及其构建原则(200410)
(一)班级组织的结构
班级组织机构是班级组织结构形成的基础与前提。班级组织机构的微观建制的形式主要有三种:直线式、职能式和直线职能式。
班级组织的结构主要包括:职权结构、角色结构、师生关系结构和生生关系结构。(二)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1.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2.目标一致的原则 3.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
B.目标一致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3.简述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200804、200504、200304)
(1)班主任是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2)班主任是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3)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
4.论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200810、200610、200510、200210)
(1)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2)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3)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4)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5。论述班主任在班集体组织培养中的影响。
(一)班主任工作的目的
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是班主任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确定衡量班主任工作质量标准的惟一依据。(1)班主任作为学校职员,代表政府和学校行使其教育权利,他必须体现国家的教育意志与要求,因而班主任工作的目的必须与国家的教育目的相一致。(2)班主任工作的直接目的,是协调各方面力量组织培养一个团结友爱、蓬勃向上的班集体。
班主任工作的目的是协调各方面力量,组织培养良好的班集体,从而促使其全体成员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健康地发展。
(二)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
1.组织建立良好的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
2.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
协调各方面力量,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是班主任工作的最终目的,也是其工作的中心任务。
(1)培养学生自立、自策、自勉的精神和民主作风。蓬勃向上、积极进取、团结友爱、民主参与是一个良好班集体的一些基本特征。
(2)在学生中树立热爱科学、勤奋学习的良好风气。(3)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少年先锋队组织的工作。
(4)通过合理地组织安排学生的体育锻炼及卫生保健活动,教育学生遵守民事行政制度,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并进行生理卫生、心理卫生常识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5)评定学生操行。
(6)做好与本班学生家长的联系工作。
第十一章
学校咨询与辅导
一、单项选择题
1.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活动起源于20世纪初_____的“指导运动”。()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2.1942年罗杰斯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________”的观点。()A.当事人中心
B.社会中心
C.教师中心
D.问题中心 3.现代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起源于______美国的“指导运动”。()A.17世纪末
B.18世纪中叶
C.19世纪早期
D.20世纪初期 4.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______一书,提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的“当事人中心”的观点。()
A.《学生指导技术》 B.《变化世界中的咨询者》C.《咨询与心理治疗》D.《发展性咨询》 5.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学校咨询与辅导的______任务。()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问题预防
D.发展指导
6.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
()A.解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度过当前危机 B.学会自己独立处理类似问题 C.建立对咨询人员的信任 D.学生对咨询过程的积极参与 7.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A.鼓励表达法
B.系统脱敏法
C.深入共感法
D.身体放松法
8.在学生咨询中,________是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A.系统脱敏法
B.行为契约法
C.模仿学习法
D.身体放松法 9.以下属于咨询方法中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是()
A.鼓励表达
B.系统脱敏法
C.团体咨询
D.改变认知 10.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A.系统脱敏法
B.行为契约法
C.模仿学习法
D.深入共感法 11.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的方式属于咨询中的()。A.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B.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识的方法 D.游戏疗法
12.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做法即为()。A.深入共感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契约法
D.模仿学习法
13.咨询者通过为学习者创造适当的学习条件,设计合理的行为程序、提供强化及设立模仿的榜样等方法调节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这是咨询方法中的()A.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B.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D.游戏和艺术活动的方法
14.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A.行为契约法
B.鼓励表达法
C.深入共感法
D.身体放松法
15.纠正认识中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过度泛化、夸大后果等症状通常用()的方法。A.着重调整情感
B.着重训练行为
C.着重改变认知
D.游戏
二、多项选择题
1.目前学校咨询中常用的咨询与辅导模式有()A.研究模式
B.服务模式 C.指导模式
D.治疗模式
E.发展模式 2.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是()A.缺陷矫正 C.问题预防
E.预防与干预的平衡
B.早期干预
D.发展指导 3.学校咨询活动要取得成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4.学校咨询与辅导会谈过程有以下哪几个阶段?()A.建立咨访关系
C.确定改变目标
B.澄清和评估问题 D.促成改变实现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D.个别学生,个别问题,个别对待
E.结束咨询及追踪效果
三、名词解释
学校咨询与辅导(200810、200604、200504)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
(1)缺陷矫正(2)早期干预(3)问题预防(4)发展指导。
2.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200910、200610、200510、200310)
(1)针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2)在班级中开展以心理卫生为主要内容的课程辅导(3)为其他教师和家长提任顾问或间接咨询(4)配合学校教育需要开展必要的心理测评工作(5)协调学校和社区咨询 3.简述学校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3)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4.试述学校咨询的一般过程。
(1)建立咨访关系(2)澄清和评估问题(3)确定改变的目标(4)促成改变的实现(5)结束咨询及追踪效果 5.学校咨询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一)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1.鼓励表达 2.深入共感
第四篇:浙江省2009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浙江省2009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课程代码: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A.培根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2._____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A.教育现象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事实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A.德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4.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 B.恩格斯 C.勒图尔诺
D.沛西·能 5.美国的学制类型是_____的。()A.分支学制 B.单轨学制 C.多轨学制
D.双轨学制 6.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的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A.家庭 B.大众文化教育机构 C.学校
D.社会
7.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8.儿童发展中的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A.养育论 B.教育决定论 C.辐和论
D.发展论
31# 教育学(中学)试题第1页(共3页))
9.“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_____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B.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10.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A.热爱学生 C.热爱教育事业
B.为人师表 D.尊重学生
11.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A.课程 C.教学
12.狭义的德育专指()A.思想教育 C.法纪教育
B.道德教育 D.政治教育 B.教育评价 D.教育目的
13.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其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尝试将课程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人是
()A.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14.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书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教学目标分类学》
15.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A.传授知识 C.培养人
B.培养技能 D.育德 B.《课程论》 D.《现代课程论》 B.苏格拉底 D.毕达哥拉斯
16.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A.谈话法 C.讨论法
1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D.指导班、团、队活动 B.讲授法 D.实验法
18.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活动起源于20世纪初_____的“指导运动”。()A.英国
B.法国
31# 教育学(中学)试题第2页(共3页)C.德国 D.美国
19.布鲁姆的_____仍然是现在测验的重要指标体系。()A.教学目标分类学 C.教育评价分类学
B.教育目标分类学 D.教育测验分类学
20.最初的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是围绕_____的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三大主题展开的。
A.职业教育 B.专业教育 C.初等教育
D.中等教育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校物质文化 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3.暗示教学法 4.评价 5.实验教育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述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2.简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联系实际论述美育的任务和功能。(12分)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13分)
31# 教育学(中学)试题第3页(共3页)
()
第五篇:浙江省2005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浙江省2005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教育即生长”是教育哲学家()的观点。A.赫尔巴特
B.皮亚杰 C.杜威
D.瓦·根舍因
2.()明确提出“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的口号,为近代教育学的创立做出了贡献。A.洛克
B.裴斯泰洛齐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3.下列哪一说法是夸美纽斯的观点?()A.美德是否可教 B.教学的教育性
C.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
D.“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即教育
4.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提前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指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属于()。
A.早期干预
B.缺陷矫正 C.发展指导
D.问题预防 5.教师专业化的尝试始于()。
A.教师职业的出现
B.师资培训机构的建立 C.教育立法的规定
D.国民教育制度的确立
6.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点是()。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7.为全体人民服务,为每一位受教育者提供同样的机会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A.公共性
B.生产性 C.科学性
D.未来性 8.学校的基本功能是()。A.为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B.为繁荣文化服务 C.能实现人口的控制 D.培养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9.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10.下列哪一特征与教师聘任制度的特征不符?()A.教师聘任是教师与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法律行为 B.公开、直接、透明 C.平等自愿双向选择 D.聘任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
11.不在教师资格认定程序之列的是()。A.提出申请
B.受理 C.参加资格考试
D.颁发证书 12.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规定。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省教育行政机关
D.地方教育行政机构 13.教育的最高理想通过()体现出来。
A.课程目标
B.教育目的 C.教育目标
D.培养目标
14.“真正有效的教育目的必须是内在于教育或通过教育过程去实现的目的,”并且教育无“过程之外”的目的。这一观点属于()。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15.技能是按照规则、程序、基于练习而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下列与技能的三种类型不符的是()。
A.身体协调能力
B.智慧能力 C.元认知技能
D.自主能力
16.德育的价值属性和对平行教育子系统的作用是德育的()功能的两大含义。A.社会性
B.个体性 C.教育性
D.享用性 17.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A.杜威
B.泰勒 C.布卢姆
D.布鲁纳 18.下列属于布鲁纳教育观点的是()。
A.五段教学法
B.设计教学法
C.范例教学法
D.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19.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初始阶段
B.集体形成正规化阶段 C.集体发展趋于成熟发展阶段
D.健全班集体形成时期
20.讲授法是最普遍、历史最悠久的教学方法,它有利于教师主导、主体的实践,但明显不足在于()。
A.不利于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B.不利于在短时间获得大量系统的知识 C.不利于教师面向全体学生 D.不利于学生主动自觉地学习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德育对智育、体、美诸育的促进功能,就其共性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点()。A.动机作用
B.方向作用 C.习惯和方法上的支持
D.提升智慧 E.获得体魄、体能的提高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继续不断的增长
3.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阶级性主要体现在()。A.教育领导权为人民所有 B.社会主义教育与宗权分离 C.教育内容共享
D.教育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培养合格公民和建设人才 E.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4.学校与企业的区别表现在()。A.设置目的上的不同,育人与盈利之别 B.手段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D.产出不同
E.“生产”过程及内容不同
5.中国教师的资格条件须包括以下要件()。A.必须是中国公民
B.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C.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E.体格达标
6.教师专业化应符合的条件有()。A.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B.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C.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 D.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E.有正式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7.中小学体育的主要任务有()。A.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其身体正常发育 B.提高运动素养,传授必要知识技能 C.参加各种体育竞赛,选拔运动人才 D.增强体育兴趣,形成良好的精神品质 E.养成运动习惯,培养健康体育观念
8.课程设计是对课程各个方面作出规划和安排,在进行宏观设计时应当解决基本理念问题,包括()。
A.课程的价值
B.课程的根本目的 C.课程的主要任务
D.可运用的课程资源 E.课程的基本结构
9.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其策略有()。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B.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 C.建设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 D.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E.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
10.中小学教育评价的内容包括以下哪几方面?()A.学生发展评定
B.管理水平评价 C.学生活动效果评价
D.教师授课质量评价 E.课程和教材评价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发现学习2.学校事故 3.德育 4.教育评价 5.学校咨询与辅导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 2.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3.教育劳动起源说的主要观点。4.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5.你是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的?
五、论述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1.试述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及其对我国教育目的规定性的意义。2.你是如何理解、评价班级授课制的?今日改革有何举措?
浙江省2005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D.《康德论教育》 B.教育规律 D.教育现象 C.《民主主义与教育》 A.教育价值
C.教育问题 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的提出。
3.教育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产生于生产劳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使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提倡教劳结合,教育科学的方法以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这一观点是()的认识。A.实用主义教育学 C.实验教育学 A.教育
C.德育
B.制度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B.教学 D.智育 4.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即()。
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的特征。A.科学性 C.生产性
B.价值性 D.未来性
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
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7.下列哪一方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 C.家长会
B.互访 D.家长委员会
8.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与学生主体性内含不相一致的特点是()。....A.自主性 C.主动性
B.长期性 D.创造性
10.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B.智育 D.体育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A.德育
C.美育
1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12.在1988年改革之前,()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A.美国
C.日本
B.英国 D.俄罗斯
B.《教育目标分类学》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教育过程》
14.()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A.分组教学
C.班级授制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B.个别教学 D.复式教学 16.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17.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A.教师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A.难度
C.效度
B.学生申诉制度 D.法律救济 B.信度 D.区分度 18.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19.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做法即为()。A.深入共感法 C.行为契约法
B.系统脱敏法 D.模仿学习法
B.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D.评定学生操行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C.指导本班班委、共青团组织工作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教育的阶级性始于奴隶社会,在那个阶段的具体体现在()。A.目的上培养统治人才 E.方法上体罚和机械练习
2.教育学研究中引入实验法,其科学性大大增强,实验教育学以此为特色,其基本观点有
B.对象上是奴隶主贵族子弟 D.教育的领导权归属人民 C.内容上以军事和道德教育为主
()。
A.倡导教育研究引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B.实验按三阶段:假设—计划—运用、进行 C.教育实验与教学实践高度结合
D.教育目的在于促使社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主观文化转变 E.主张用实验、统计、比较的方法探索与运用 3.学校组织特征的独特性表现在()。A.官方性
B.地域性 C.垄断性
D.非自愿性
E.公益性
4.如何理解当代儿童发展观?正确的理解是()。A.儿童的身心发展受制约于社会的发展状况 B.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C.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D.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E.以上几种说法都是不对的
5.中小学教师培训要按照以下哪些要求进行?()A.因地制宜
B.分类指导 C.按需施教
D.市场导向
E.学用结合
6.下列哪些教育家对分科课程做出了重大的贡献?(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斯宾塞
E.赞可夫
7.“课程是经验”的观点具有这样的特点()。A.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及能动性 B.突出课程的综合性和整体性 C.课程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和设计 D.课程联系学习者个人的经验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凌驾于学习者之上
8.小班教学体现教育公平,保证教学质量,在实施中应注意(A.教师包班而不分科任教
B.因材施教 C.学生机会均等
D.责任明确)。)E.分层管理
9.当今教育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有()。A.重知识轻能力 B.片面追求分数与升学
C.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唯成绩是论 D.制约教学改革,标准固定划一 E.以上问题都不是问题
10.探究—研讨法十分注重儿童不同发展阶段认识的不同特征,形成了突出的教学特点()。A.从具体材料引发学习经历
B.充分利用各种艺术手段 D.鼓励学生的语言表达 C.通过集体交流和研讨促进学习
E.肯定学生在学习中所犯错误的意义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影响 2.学校管理 3.课程设计 4.教学模式 5.教师申诉制度
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2.简述教育思想史上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基本观点。3.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4.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5.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改革策略。
五、论述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1.联系实际论述学生集体的组织与培养。
2.二战后世界教育改革运动后出现了哪些新的教学方法?你是如何理解并运用的?
浙江省2006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A.《普通教育学》 C.《爱弥儿》
B.《大教学论》 D.《康德论教育》
2.问世于1632年的《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康德 C.赫尔巴特
B.夸美纽斯 D.卢梭
3.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过程,因此,教育研究应采取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这是______学派的观点。()A.实验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D.制度教育学
4.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这是______的观点。()A.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5.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是______教育的一个主要特征。()A.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B.封建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称为()A.《甲子学制》 C.《壬戌学制》
7.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A.计划 C.沟通
B.组织 D.实施 B.《癸卯学制》 D.《壬寅学制》
8.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 C.学校
B.个人主观努力 D.社会
9.华生提出:“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更给我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把他们加以任意改变,„„”。这是______的观点。()A.遗传决定论 C.辐和论
B.环境决定论 D.系统论 10.“教育必然促进儿童的发展”,这一观点()A.正确 C.不完全正确
11.我国教师的身份特征是()A.国家干部 C.公务员
B.专业人员 D.自由择业者 B.基本如此 D.错误
12.“我们假定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个人能继续他们的教育,或者说,学习的目的和报酬是继续不断生长的能力”,体现了______的观点。()A.教育的无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13.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______为目标的教育。()A.知识水平C.智慧水平
B.智力水平D.能力水平
14.真正为课程论建立心理学基础的人是()A.克伯屈 C.杜威
B.赫尔巴特 D.冯特
15.将学生按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组合作学习C.活动课时制
B.小班教学 D.分层教学
16.教师提出课题和一定的材料,引导学生自己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一系列活动,最后得到学习结果。这是______教学方法的做法。()A.发现法 C.暗示教学法
B.探究——研讨法 D.范例教学法
17.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A.系统脱敏法 C.模仿学习法
B.行为契约法 D.深入共感法
18.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A.行为契约法 C.深入共感法
B.鼓励表达法 D.身体放松法
19.以发现问题、找出学习困难的原因为目的的测验是()A.安置性测验 C.诊断性测验
B.形成性测验 D.总结性测验
20.教育法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______法律责任。()A.行政 C.经济
B.民事 D.刑事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21.学校与企业相比,二者的区别在于()A.设置的目的不同 C.效率不同 E.产出不同
22.学校文化如果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A.教师文化 C.学生文化 E.制度文化
23.儿童个体发展表现出的几个普遍特点是()A.顺序性 C.阶段性 E.差异性
24.教师的地位应包括()A.社会地位 C.经济地位 E.文化地位
25.取得教师资格的基本条件()A.必须是中国公民
C.具有规定的学历或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E.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
26.课程的一般范畴主要包括()A.课程思想 C.课程内容 E.课程评价
27.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主要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问题情境 C.总结评价 E.拟定解决课题方案
28.讲授法可以具体分为______几种方式。()
B.确定问题或课题 D.执行计划
B.课程目标 D.课程结构
B.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D.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B.学校地位 D.政治地位
B.不平衡性 D.协调性
B.精神文化 D.物质文化
B.手段不同
D.与政府的关系不同 A.讲述 C.讲练 E.讲解
B.讲评 D.讲读
29.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是()A.缺陷矫正 C.问题预防 E.预防与干预的平衡
30.学校事故作为一种侵权行为应具有如下基本特征:()A.学校或教师侵害了学生的合法权益 C.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人身权 E.必须是学校或教师基于过错而实施的行为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31.教育
32.儿童个体发展 33.教师
34.学校咨询与辅导 35.教育评价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6.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条件。
37.泰勒关于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38.在教学中教师应如何贯彻系统性原则? 39.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40.学校的义务。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试述中学德育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42.试述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和要求。
B.学校或教师基于故意而实施的行为 D.侵害行为的侵害对象是学生的各种权利 B.早期干预 D.发展指导
浙江省2006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A.赫尔巴特 C.洛克
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A.乌里 C.瓦斯凯
3.在我国“教育”最早见于()A.《论语》 C.《孟子》
B.《大学》 D.《学记》 B.梅伊曼 D.杜威 B.康德 D.夸美纽斯
4._______取代传统的“教”与“学”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和传统教育学范式现代转换的一个语言学标志。()A.教授 C.教育学
B.教育 D.教学
5._______的学制类型主要是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A.分支学制 C.单轨学制
B.多轨学制 D.双轨学制
6.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校制度是()A.癸卯学制 C.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D.六三三制
7.在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不是完全与时间一致的匀速运动,这表明其发展的()A.顺序性 C.阶段性
B.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8.在儿童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 C.学校教育
B.家庭环境
D.社会人文地理条件
9.教师的专业化尝试是从_______开始的。()A.16世纪 C.15世纪
B.18世纪 D.17世纪 10.教师的地位一般是指教师的()A.社会地位 B.经济地位 C.文化地位
D.政治地位
11.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是()A.教育目的 B.课程 C.教育评价
D.教学
12.“美育”一词最早是_______在《美学书简》中提出的。()A.培根 B.康德 C.席勒
D.卢梭
13.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A.柏拉图 B.毕达哥拉斯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14.在《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中提出的关于课程编制的四个问题被称为()A.杜威原理 B.泰勒原理 C.斯宾塞原理
D.赫尔巴特原理
15.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A.教育 B.教学 C.教授
D.学习
16._______的基本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书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A.练习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参观法
17.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 B.班委会 C.共青团
D.少先队
18.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起源于_______初美国的“指导运动”。()A.17世纪 B.18世纪 C.19世纪
D.20世纪
19.20世纪50年代,布鲁姆建立了()A.教学目标分类学 B.教育评价分类学 C.教育目标分类学
D.教育测验分类学
20.1980年,我国颁布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A.教育问题构成专门的研究领域
B.专门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概念与范畴体系 C.科学的研究方法
D.重要的教育家及系统的教育学著作 E.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A.教育目的的双重性 C.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E.师生关系民主化
3.学校与企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A.设置目的不同 C.与政府关系不同 E.以上都是
4.以下属于错误的儿童个体发展观的是()A.发展包括个体生理和心理两方面 C.发展即单纯的生理成熟
E.儿童个体的发展有其特点和规律 5.教师资格条件包括()A.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B.中国公民
C.具有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D.具有学习能力 E.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6.主张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有()A.福禄倍尔 C.凯兴斯泰纳 E.裴斯泰洛齐 7.德育包括()
B.卢梭 D.涂尔干
B.发展即简单的变化 D.教育即发展 B.手段不同 D.产出不同 B.教育的等级性 D.教育的宗教性 A.知情教育 C.政治教育 E.思想教育
8.属于课程目标垂直分类的是()A.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 B.课程目标 C.教育目的 D.德育目标 E.心理教育目标
9.属于社会类的教学模式包括()A.直率性训练模式 C.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E.群辩法模式
B.意行教育 D.道德教育
B.角色扮演模式 D.课堂会议模式
10.教师在备课设计教学过程时要完成以下计划的编写()A.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B.教学计划
C.单元(或课题)教学计划 D.课程计划
E.课时教学计划(教案)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师文化
2.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3.范例教学法 4.考试 5.文化教育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教育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2.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要求。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4.如何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5.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1.联系实际论述学校体育的功能和主要任务。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浙江省2007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学研究的任务是()A.教育现象 C.教育问题
B.教育事实 D.教育规律
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借助“洞穴中的囚徒”阐释了______的概念。
()
A.教育 C.学生
B.教学 D.教师
3.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产生于()A.1901年 C.1903年
B.1902年 D.1904年
4.在儿童发展观中,柏拉图、基督教的“原罪说”等主张()A.主观能动论 C.遗传决定论
B.辐合论 D.环境决定论
5.______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
A.1984 C.1986
B.1985 D.1987 6.主张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最高宗旨来确定教育目的,就形成了()A.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D.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7.蔡元培说过“美育者,与智育相辅而行,以图德育之完成者也”,阐明了美育的()A.直接功能 C.间接功能
B.教育功能 D.超越性功能
8.以纲要的形式编定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被称为()A.课程标准 C.教材
9.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管理 C.教学
B.德育 D.服务 B.课程计划 D.教科书 10.前苏联教师沙塔洛夫提出的教学方法是()A.探究—研讨法 C.暗示教学法
B.发现学习
D.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
11.学生集体的特征首先是要有()A.集体舆论 C.干部队伍
B.共同目标 D.活动
12.以下属于咨询方法中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是()A.鼓励表达 C.团体咨询
B.系统脱敏法 D.改变认知
1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制试题、评定学生学业成绩的过程,是指()A.测量 C.考试
14.1986年颁布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B.测验 D.评价
15.以下不属于学校法律关系基本特征的是()A.学校与学生 C.学校与教师
B.学校与家长 D.学校与政府
16.良好测验标准中显示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程度,表示分数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指标是
()
A.效度 C.区分度
B.难度 D.信度
17.1942年,罗杰斯出版了______一书,提出在心理咨询和治疗过程中的“当事人中心”的观点。()A.《学生指导技术》 C.《咨询与心理治疗》
18.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促进全班学生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健康的精神和民主作风 19.最古老的教学方法是()A.发现学习C.研究法
B.启发法 D.讲授法 B.建立班集体
D.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 B.《变化世界中的咨询者》 D.《发展性咨询》
20.中小学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
B.分层教学 C.小班教学 D.小组合作学习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受教育者 2.学校文化 3.课程论 4.班级
5.学生申诉制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述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2.简述智育对社会和个体发展的促进作用。3.一节(次)好课应当符合哪些标准?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共25分)1.联系实际论述教育的科学性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作用。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
浙江省2007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一定要成为一种学业,否则无所希望”,“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否则决不能成为一种有系统的学问”。这正是______的“教育学”思想超出他的前人和同代人的地方。()A.培根 C.康德
B.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就是()A.教育 C.管理
B.教学 D.科研
3.“活到老学到老”是现代教育______特点的体现。()A.公益性 C.未来性
4.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A.学校绩效 C.管理体制
B.办学特色 D.评估标准 B.生产性 D.终身性
5.儿童身心发展中呈现出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先发展大肌肉和大骨骼再发展小肌肉小骨骼,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______特征。()A.不平衡性 C.阶段性
B.顺序性 D.个别差异性
6.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家庭 C.学校
B.社会
D.个人主观努力
7.我国于______年确立了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A.1980 C.1995
B.1985 D.1998 8.持个人的价值高于社会的价值,应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的是______的观点。()A.宗教本位论 C.个人本位论
9.德育个体性功能的最高境界是()
B.社会本位论 D.文化本位论 A.享用性功能 C.发展性功能
B.教育性功能 D.生存性功能
10.蔡元培先生认为:美育具有育德、促智、健体之功能,这是美育的______功能。()A.直接性 C.循环性
B.间接性 D.超美育
11.关于课程目标的水平研究最为著名的是教育家()A.杜威 C.布鲁纳
12.我国教科书长期采用的是()A.审定制 C.国定制
B.自由制 D.合作制 B.赫尔巴特 D.布卢姆
13.将心理咨询的临床疗法引入教学领域,创立了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是()A.罗杰斯 C.布卢姆
B.布鲁纳 D.赞可夫
14.为了将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统一起来而提出了()A.系统性原则 C.量力性原则
15.小班教学通常班级人数规模在()A.50人以内 C.15—25人
B.30—40人 D.10人以下 B.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6.在集体发展的几个阶段中,集体真正成为教育手段的阶段是()A.集体形成的初始阶段 C.集体的巩固阶段
B.集体形成的初步建立阶段 D.集体发展成熟和和谐阶段
17.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 C.共青团
B.班委会 D.少先队
18.现代学校的心理咨询与辅导起源于______美国的“指导运动”。()A.17世纪末 C.19世纪早期
B.18世纪中叶 D.20世纪初期
19.咨询者通过为学习者创造适当的学习条件,设计合理的行为程序、提供强化及设立模仿的榜样等方法调节学生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这是咨询方法中的()A.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 C.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B.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 D.游戏和艺术活动的方法
20.在教学测验中先后两次用同样的试卷测查同一批学生,其结果前后一致,表示分数的稳定和可靠,这即是良好测验的()A.难度 C.效度
B.可信度 D.区分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资本主义社会的教育建立的现代学校制度比古代社会学校体系更完备和更先进的地方体现在以下方面:()A.实行义务教育制度 B.创办幼儿园并纳入到学制中
C.创办实科中学、工科大学和职业技术学校 D.产生了各种类型的成人教育
E.创办了一批现代大学,形成了从学前到高等教育的完备的学制系统 2.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提出了课程编制的若干问题,即()A.学校应该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3.与学生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相适应的课程具体结构以单元形式为最适宜,其结构包括()A.目标 C.情景 E.评价标准
4.学校咨询活动要取得成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5.在法律上,学校与学生的关系是属于()A.干预与服从 C.教育与被教育 E.监护与被监护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师 2.美育 3.教学模式
B.责任与义务 D.管理与被管理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D.个别学生,个别问题,个别对待 B.主题 D.任务
B.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采用哪些教育方法和手段去实现教育目标 4.学生集体 5.标准化测验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2.国家如何实施对中小学的管理和监督? 3.学校对儿童身心发展作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4.简述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5.你认为一节好课是怎样的?
6.我国教师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我国的教育目的是什么?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该如何贯彻落实? 2.讨论法有什么特点?它与探究-研讨教学方法在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浙江省2008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教育家是()A.培根 C.杜威
B.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认为动物的本能是教育的主要动力,人类社会的教育是对动物界教育的继承、改善和发展,这一观点是教育的________的认识。()A.神话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D.心理起源说
3.我国唐朝的官学体系中的“六学二馆”在招生上具有严格的________特点。()A.宗教性 C.等级性
B.阶级性 D.民主性
4.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之间特别是公立学校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A.公益性 C.独立性
B.垄断性 D.非自愿性
5.提出“发展等于遗传与环境之和”的心理学家是()A.华生 C.杜威
B.洛克 D.施太伦
6.“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教师职业道德内容是由教师劳动具有的________特点决定的。()A.示范性 C.创造性
B.复杂性 D.高尚性
7.检验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的标准是()A.教育方针 C.教学目的
B.教育目的 D.培养目标
8.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今生只是永生的准备。”这是()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C.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教育无目的论
9.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________为目标的教育。()A.知识水平
B.智力水平C.智慧水平D.能力水平
10.学校体育活动不同于竞技体育和一般的身体锻炼的基本特性是它的价值功能—________的体现,即对德育、智育、美育的促进上。()A.竞技功能 C.娱乐功能
B.教育功能 D.健体功能
11.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__________的论争。
()
A.知识与能力 C.分科与综合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D.知识与思想
12.课程目标研究最为著名的是________,他提出教育目标包括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部分的组成,成为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借鉴依据。()A.杜威 C.布卢姆
B.布鲁纳 D.乔伊斯
13.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提倡的范例教学有三个基本特征,即()A.个性、类性、综合性 C.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B.稳定性、可行性、动态性 D.德性、智性、体性
14.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自主探索,改变师生系统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由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这种模式下的教学过程环节的构成是()A.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课外辅导
B.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资料—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C.组织教学—复习旧知—讲授新知—巩固知识—布置作业 D.确定主题—布置任务—制定评价标准—展示与交流
15.班级组织设置学习委员、体育委员、生活委员、文娱委员、宣传委员、组织委员等的结构建制属于()A.直线式 C.螺旋式
B.职能式 D.直线职能式
16.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是()A.班主任 C.共青团
B.班委会 D.少先队
17.1942年罗杰斯出版的《咨询与心理治疗》一书中提出“________”的观点。()A.当事人中心 C.教师中心
B.社会中心 D.问题中心
18.在学生咨询中,________是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A.系统脱敏法
B.行为契约法 C.模仿学习法 D.身体放松法
19.反映了学生在群体中的地位的测验是()A.学能测验 C.常模参照测验
B.成就测验 D.标准参照测验
20.教育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这即是测验的()A.信度 C.难度
B.效度 D.区分度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学创立的标志主要有()A.确立了教育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B.形成了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与范畴及其体系 C.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
D.出现了教育家和专门的教育学著作 E.有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有()A.教育者 C.教育目的 E.教育规律
3.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有()A.终身性 C.公共性 E.国际性
4.随着课程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A.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E.教学内容
5.目前学校咨询中常用的咨询与辅导模式有()A.研究模式 C.指导模式 E.发展模式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目的
B.服务模式 D.治疗模式 B.教学目标 D.教科书 B.生产性 D.科学性 B.受教育者 D.教育影响 2.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3.课程 4.启发性原则 5.法律救济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中学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2.简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的主要途径。3.简述教师专业化须具备的条件。4.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5.简述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意义。6.简述中小学教育评价的改革策略。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你是如何评价班级授课制的?结合教育现实谈谈教学组织形式在当今有哪些新的变化? 2.联系实际论述教育与儿童发展的关系。
浙江省2008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教育现象 C.教育事实
B.教育问题 D.教育规律
2.“教育即生活”,“教育是儿童经验的不断增长”,“学校即社会”是______的基本观点。
()A.实验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3.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来的学者和第一次把教育学搬上大学讲坛的学者分别是()A.培根,夸美纽斯 C.培根,康德
B.夸美纽斯,赫尔巴特 D.杜威,卢梭
4.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A.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D.需要起源说
5.我国中小学实行的六三三学制首次规定是在______年颁布的______中。()A.1902,壬寅学制 C.1911,辛亥学制
B.1903,癸卯学制 D.1922,壬戌学制
6.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学校的()A.制度文化 C.学校文化
B.精神文化 D.物质文化
7.“白板说”;“龙生龙,凤生凤”;“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认识分别体现了儿童发展观中的()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辐合论
B.环境决定论,辐合论,教育决定论
C.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 D.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 8.我国当前是由______负责教师的培训和教师资格认定等事务的。()A.教师专业团体 C.教师所在的学校
B.教育行政部门 D.社会公共事业机构
9.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______,它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及出发点、归宿。
()A.教育方针 C.教育法规
B.教育目的 D.教育政策
10.德育的个体发展功能的发挥应注意()A.发挥德育的教育性 C.尊重学习个体的主体性
B.注重个体的享用性 D.强调德育的外在强制性
11.提出“以美育代宗教说”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C.蔡元培
B.杨贤江
D.陈鹤琴
12.在教育史上真正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A.亚里士多德 C.高尔顿
B.裴斯泰洛齐
D.赫尔巴特
13.把教学进程设计为:设置问题情景——确定问题或课题——拟订解决问题的方案——执行计划——总结与评价的教学模式是()A.设计教学模式 C.范例教学模式
B.发现学习模式 D.非指导性模式
14.目前世界范围内最普遍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班级授课制 C.复式教学
B.分组教学 D.小班教学
15.与讲授法相比,布鲁纳提倡的发现法更关注()A.学生是否参与学习C.学习过程
16.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C.布置和批改作业
B.上课
D.学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 B.学习结果
D.对学习过程结果同等关注和重视
17.班级组织结构以班主任——班长——组长——学生的形式建制的属于()A.直线式 C.螺旋式
B.职能式
D.直线职能式
18.在学生咨询中,______是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A.鼓励表达法 C.深入共感法
B.系统脱敏法
D.身体放松法
19.以分班、分组为测验的根本目的的是()A.安置性测验 C.成就测验
B.形成性测验
D.标准测验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我国全部教育法规的“母法”,颁布于______年。()A.1980 C.1995
B.1986 D.1998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学校教育的目的比一般的教育目的更具有()A.科学性 B.预见性
C.有效性 D.主体性
E.阶级性
2.中小学智育的主要任务有()A.培养基本的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 B.传授知识 C.形成技能
D.发展智力 E.提高鉴赏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当课程被认识为是知识并付诸实践时,一般特点在于()A.课程体系是以科学逻辑组织的 B.课程是社会选择和社会意志的体现 C.课程是先验的、既定的、静态的
D.课程是以学习者的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实施的 E.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并凌驾于学习者之上的
4.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中主要完成一项教学任务的课。下列属于单一课的有(A.新授课 B.复习课
C.测验课 D.练习课
E.实验课
5.关于赫尔巴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现代教育学之父
B.科学教育学的创始人 C.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的作者 D.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思想 E.倡导“教育心理学化”运动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教育 2.学校文化 3.泰勒模式 4.学校咨询与辅导 5.学生申诉制度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2.简述儿童发展的规律性。
3.请你谈谈非指导教学法的运用特点。
4.人的全面发展要受到哪些社会历史条件的影响? 5.良好测验的标准有哪些? 6.我国常用的教学原则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结合当前实际论述当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素质?
2.学生集体有哪些教育作用?联系工作实际谈谈班主任如何组织与培养学生集体?
浙江省2009年4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_____在世界教育学史上被称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A.培根 C.康德
B.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2._____的提出标志着教育学的萌芽。()A.教育现象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3.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A.德育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4.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A.孟禄 C.勒图尔诺
5.美国的学制类型是_____的。()A.分支学制 B.单轨学制 C.多轨学制 D.双轨学制
6.始于人类知识及其传播的专门化要求的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是()A.家庭 C.学校
B.大众文化教育机构 D.社会 B.恩格斯 D.沛西·能 D.教育事实
7.儿童身体发展是先头部后躯干和四肢,这是其身心发展的_____的表现。()A.阶段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顺序性 8.儿童发展中的环境决定论又被称为()A.养育论 B.教育决定论
C.辐和论 D.发展论
9.“政教合一,以吏为师”描述了_____时期的教师活动。()A.封建社会 C.奴隶社会 A.热爱学生 C.热爱教育事业
B.原始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B.为人师表 D.尊重学生 10._____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11.在教育活动中涉及到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这样一个根本问题的是()A.课程 B.教育评价 C.教学
12.狭义的德育专指()A.思想教育 C.法纪教育
D.教育目的 B.道德教育 D.政治教育
()A.柏拉图
B.苏格拉底 13.论证了灵魂的三个部分及其与之对应的三种教育,尝试将课程建立在心理基础上的人是 C.亚里士多德
14.被认为是课程论经典的书是()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C.《教学目标分类学》
15.教学过程的根本目的在于()A.传授知识 C.培养人
D.毕达哥拉斯 B.《课程论》
D.《现代课程论》 B.培养技能 D.育德
16.迄今为止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广泛、最普遍的教学方法是()A.谈话法 B.讲授法 C.讨论法
17.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民主作风 D.指导班、团、队活动
18.现代的学校咨询与辅导活动起源于20世纪初_____的“指导运动”。()A.英国 C.德国
B.法国 D.美国 D.实验法
19.布鲁姆的_____仍然是现在测验的重要指标体系。()A.教学目标分类学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评价分类学 D.教育测验分类学
20.最初的普及义务教育立法主要是围绕_____的强制性、免费性和公共性三大主题展开的。
()A.职业教育 B.专业教育 C.初等教育 D.中等教育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校物质文化 2.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3.暗示教学法
4.评价
5.实验教育学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简述教育过程中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的基本原则。2.简述教师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要求。
3.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1.联系实际论述美育的任务和功能。(12分)2.联系实际论述教学的启发性原则。(13分)
浙江省2009年10月教师资格认定培训考试
教育学(中学)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______的提出。()A.教育价值 C.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D.教育现象
2.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______主要表现在教育的领导权和教育目的的制定上。()A.公平性 C.阶级性
B.民主性 D.社会性
3.教育是一种公共职能,学校之间特别是公立学校一般并不存在竞争,这体现了学校的哪一种独特性?()A.公益性 C.独立性
B.垄断性 D.非自愿性
4.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现代学制系统是()A.壬寅学制 C.癸卯学制
B.戊戌学制 D.壬戌学制
5.学校教师指导家庭教育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政策法规,普及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提出家教的一般建议和要求,这属于()A.一般性指导 C.分类指导
B.针对性指导 D.个别指导
6.以下哪一个儿童个体发展的特点是对残疾儿童教育的重要依据?()A.顺序性
C.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B.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7.就教师的工作目的而言,教师的使命是()A.教书育人 C.社会服务
B.科学研究 D.管理学生
8.教师专业化尝试是从建立专门的______开始的。()A.教育行政机构 C.师资培训机构
B.学校制度 D.教育法律法规
9.20世纪末在中国开始的“素质教育运动”实质上是______的具体实践。()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 C.文化本位价值取向
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
D.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0.整合了所有具体的教育评价标准,也是教育评价的最高准则的是()A.教育方针 C.评价目的
B.教育法规 D.教育目的
11.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即()A.德育 C.美育
12.美育之“超美育”功能指的是()A.美育的超越性功能 C.美育的间接性功能
B.美育的直接性功能 D.美育的附加功能 B.智育 D.技术教育
13.对教学模式研究最有代表性、影响最广泛的是美国学者()A.乔伊斯和韦尔 C.杜威
14.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的精髓是()A.以学生为本 C.给学生以安全感
B.让学生自发地学习D.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 B.柯尔伯格 D.布鲁纳
15.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接枝如接知”体现了教学的()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B.直观性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6.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A.练习法 C.谈话法
B.实验法 D.讨论法
17.我国多数中小学的班级组织机构的建制形式属于()A.直线式 C.螺旋式
B.职能式 D.直线职能式
18.为了防止考试焦虑症的发生,学校咨询人员可以提前较长时间就对这些学生进行集体辅导,讲授自我放松、缓解紧张的方法,这属于学校咨询与辅导的______任务。()A.早期干预 C.问题预防
B.缺陷矫正 D.发展指导
19.驾驶执照考试、体育达标测验都属于()A.诊断性测验 C.常模参照性测验
20.1986年,我国颁布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
B.《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B.安置性测验 D.标准参照性测验 C.《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教师职务的任职条件一般包括()A.具备各级各类相应教师的资格 B.有道德,有纪律,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C.有相应的教育教学水平,能全面熟练履行现职务职责 D.有合格的学历学位及规定的工作年限要求 E.身体健康
2.一般地讲,评价教师一堂课优秀与否的标准有()A.教学目的的明确性 C.教学方法的适当性
E.学生主体性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3.学校体育所具有的独特功能表现在()A.竞技功能 C.防卫功能 E.娱乐功能
4.班级组织建构要遵循的原则主要有()A.有利于教育的原则 C.有利于身心发展原则 E.系统性原则
5.班主任建立良好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主要有:()A.向学生提出合理的教育要求 C.建立一支学生骨干队伍 E.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学制 2.教师资格
3.教学活动本质的界说 4.形成性评价 5.发现学习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简述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基本观点。
B.确立共同的集体教育目标 D.营造健康的集体舆论 B.目标一致原则
D.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B.健体功能 D.教育功能 B.教学内容的正确性 D.教学过程是否紧凑 2.简述现代教育的特征。
3.你是如何理解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的? 4.中小学体育的任务有哪些? 5.简述我国教育法体系的构成。6.简述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论述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和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2.联系新课程改革和建设的时代背景论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