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与2010年上海会考有关第五分册知识点默写(1-3课答案))(第五册全部)1
第五分册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辱的坚定决心
2《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爆发 2)《南京条约》主要内容: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割地:(2)赔款:
(3)开放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
(1)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其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的权利)3)《南京条约》的影响:(1)地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影响: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3鸦片战争影响(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1)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4)社会经济变化:列强除了继续向中国走私鸦片之外,还争相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外国的市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三方面为中国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5)思想文化变化:
(1)代表人物: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2)代表作及其观点: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爆发的时间:1856年 2)借口:
(1)英国: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蓄意制造事端,发动战争。(2)法国:随后,法国也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出兵中国。
3)实质: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侵略者闯入圆明园,在掠走园中大量奇珍异宝之后,又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3《北京条约》1860年,在英法联军的威逼之下,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1)主要内容
(1)对天津条约态度:《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开放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地: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款: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条约的影响: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天朝田亩制度》
1)背景:1853;定都天京之后 2)特点:(1)纲领性:
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表达了人民要求废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愿望。反映了太平天国的主要政策.是纲领性文件(2)空想性:
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是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2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打伤,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弱。3《资政新篇》
1)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方案。2)内容
(1)政治:改革内政;
(2)经济: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3)教育:提倡新式学校、医馆;(4)外交:与外国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付诸实施。4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性质: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斗争规模:(时间长)前后坚持抗清十多年(1851-1864年);(范围广)席卷大半个中国;(影响大)建立政权,颁布纲领,提出资本主义方案,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启示:,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
第4课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的背景
1)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在中央有奕、文祥,在地方有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2)总理衙门: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简称“总理衙门”,总理衙门主管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物,如外交、通商、关税、关税、海防等,后来又逐渐扩展到购置舰船、设厂、开矿、筑路、派遣留学等,权力很大,是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2 从“求强”到“求富” 1)典型的军事企业及地位:
(1)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这是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军事企业
(2)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 2)典型的民用企业及地位:
(1)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
(2)李鸿章开办的开平矿务局,这是近代最早使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矿。3)整顿海防,筹建新式海军:建成北洋舰队。4)新式学堂:
1862年,在奕主持下,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 5)派遣留学生:
洋务派派遣幼童赴美留学 3 洋务运动的评价
1)进步性: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2)局限性:
(1)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的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的。(2)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存在很多弊端。
第二篇:与2010年上海会考有关第五分册知识点默写(1-3课答案))(第五册全部)1
第五分册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1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也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辱的坚定决心
2《南京条约》:
1)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40年6月英军到达广东海面封锁珠江口,爆发 2)《南京条约》主要内容: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1)割地:(2)赔款:
(3)开放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
(1)割地: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放通商口岸: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其他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的权利)3)《南京条约》的影响:(1)地位:《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2)影响: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 3鸦片战争影响(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1)社会性质变化: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主要矛盾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3)革命任务变化:反帝反封建就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4)社会经济变化:列强除了继续向中国走私鸦片之外,还争相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外国的市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第三方面为中国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5)思想文化变化:
(1)代表人物: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一些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明清之际讲求“经世致用”的传统,注重研究世界大势和社会现实问题,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
(2)代表作及其观点:1842年,魏源编著《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
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二次鸦片战争
1)爆发的时间:1856年 2)借口:
(1)英国:1856年10月,英国利用“亚罗号事件”,蓄意制造事端,发动战争。(2)法国:随后,法国也以“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出兵中国。
3)实质:实质: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即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侵略者闯入圆明园,在掠走园中大量奇珍异宝之后,又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3《北京条约》1860年,在英法联军的威逼之下,清政府被迫与英、法两国分别签订《北京条约》 1)主要内容
(1)对天津条约态度:《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开放通商口岸: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地: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款: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 2)《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条约的影响: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的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1《天朝田亩制度》
1)背景:1853;定都天京之后 2)特点:(1)纲领性:
其目标是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理想社会,表达了人民要求废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愿望。反映了太平天国的主要政策.是纲领性文件(2)空想性:
这种绝对平均主义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是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2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严重的内讧,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打伤,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弱。3《资政新篇》
1)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作为统筹全局方案。2)内容
(1)政治:改革内政;
(2)经济:学习西方,兴办近代工矿企业、交通运输业(3)教育:提倡新式学校、医馆;(4)外交:与外国通商,进行文化交流
评价: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但在当时的战争环境下,未能付诸实施。4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性质: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
斗争规模:(时间长)前后坚持抗清十多年(1851-1864年);(范围广)席卷大半个中国;(影响大)建立政权,颁布纲领,提出资本主义方案,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启示:,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
第三篇:与2010年上海会考有关第四分册知识点默写答案(2-6)
与2010年上海会考有关第四分册知识点默写答案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君主专制
1前提条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2社会基础:
1)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2)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3)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形成: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评价: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君主专制初期,两国打击大贵族势力,全力加强皇权,并颁布了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比如鼓励商品输出、颁布航海法令、给予贸易公司垄断权等等,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
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和影响
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先后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第5课 英国革命
一、革命爆发;
1、背景
根本原因: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而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施封建专制统治,具体表现为
政治上: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新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的期望与专制王权相违背; 经济上:实行专卖,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影响: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三、革命成果——君主立宪制确立
1、确立标志: 1)《权利法案》的颁布—宪法性质的文件。时间:1689年;颁布机构:议会 内容: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
意义: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提供保证。2)《王位继承法》 时间:1701年 颁布机构:议会 内容: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2、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
确立“议会之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第6课 启蒙运动
一、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自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共同点 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宣扬自由和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二、宣扬自由和平等
背景:“自由”、“平等”思想是17-18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主张:17-18世纪作为先进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自由”“平等”,勇敢地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
作用:为欧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也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
“自由”、“平等”作为人类文化成果,其精华部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
第7课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一、背景
1根本原因:到18世纪中叶,北美各殖民地的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而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的独立和经济发展 2直接原因(具体原因):
北美殖民地盛行地方自治,民主意识较浓厚 殖民地之间经济的差异性促进统一的市场形成 英国加强对北美殖民地的控制激化了矛盾 3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美国独立战争的经过
1、开端:莱克星顿枪声(1775.4)
2、建军: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5)
3、建国:签署《独立宣言》(1776.7)《独立宣言》 时间:1776年7月4日
颁布机构:大陆会议,杰弗逊等起草 意义:宣告美国独立
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
5、结束:约克镇投降(1781)
6、胜利: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独立战争的影响:
既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也为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树立了榜样。
二、美国联邦制度确立 1《合众国宪法》
1)目的:为了加强国家机器 2)时间:1787年制宪会议通过 3)内容:
①规定联邦体制取代邦联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 ②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原则构建;
(由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分别掌握立法、行政、司法权力。
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与2010年上海会考有关第四分册知识点默写答案
第2课 民族国家的形成
一、君主专制
1前提条件:___________的形成和___________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 2社会基础: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1)______________________后,两国___________失去昔日的权势,不得不依靠___________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2)______________________需要强大王权,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开辟道路; 3)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形成:_________世纪下半叶开始,___________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评价: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君主专制初期,两国打击___________,全力加强皇权,并颁布了一系列___________政策,比如鼓励商品输出、颁布航海法令、给予贸易公司垄断权等等,客观上有利于___________发展。
3、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___________英国。在法国,君主宣扬“___________”,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___________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出现不同结果埋下了伏笔。
一、君主专制
1前提条件: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 2社会基础:
1)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不得不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
2)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强大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 3)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
形成:15世纪下半叶开始,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评价:英法等西欧国家的君主专制初期,两国打击大贵族势力,全力加强皇权,并颁布了一系列重商主义政策,比如鼓励商品输出、颁布航海法令、给予贸易公司垄断权等等,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英法两国君主专制的主要差异
法国君主的专制程度甚于英国。在法国,君主宣扬“君权神授”,王权几乎控制了社会的各方面;在英国,则一直存在着议会的力量制约王权,这与英国中世纪《大宪章》带来的传统很有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以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出现不同结果埋下了伏笔。
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 2、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
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
第3课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二、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1时代背景(根本原因):15世纪_________关系和_________发展,对黄金需求增加,而西欧市场上货币普遍短缺。2主观动机:《_________》在西欧流传,极大刺激了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_________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
客观因素:_________崛起,传统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破坏,商品价格飞涨
技术条件:地圆学说日益流行、______和______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葡萄牙的迪亚士率先_________,克服了_________,达伽玛_________,开通了_________;西班牙的哥伦布_________,开辟了_________,麦哲伦完成了_________。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和中心在_______,代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时代背景(根本原因):15世纪商品货币关系和国际贸易发展,对黄金需求增加 主观动机: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刺激西欧人到东方实现黄金梦;西欧各国君主为了自身利益,相继支持开辟新航路
客观因素:奥斯曼帝国崛起,传统东西方贸易秩序和环境遭破坏,商品价格飞涨 技术条件:地圆学说日益流行、造船和航海技术的进步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条件
葡萄牙的迪亚士率先_________,克服了_________,达伽玛_________,开通了_________;西班牙的哥伦布_________,开辟了_________,麦哲伦完成了_________。
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给亚非美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有人认为,它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你的意见如何?
三、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和影响
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先后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第5课 英国革命
1603年,开始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国王在经济上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_____,巧立名目搜刮民众,在政治上:鼓吹“_____”,迫害“清教徒”,__________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新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渴望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以_____为舞台,向_____发起挑战。_____年召开的“__________”,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_____年议会颁布《__________》,_____年议会通过《__________》,由此英国确立了“__________”的原则和__________制度,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 定发展时期,为__________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1603年,开始斯图亚特王朝在英国的统治。国王在经济上对许多手工产品和农产品实行专卖制,巧立名目搜刮民众,在政治上: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新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渴望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他们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召开的“长期议会”,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89年议会颁布《权利法案》,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由此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一、革命爆发;
1、背景
根本原因: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而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 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实施封建专制统治,具体表现为
政治上: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新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的期望与专制王权相违背; 经济上:实行专卖,巧立名目搜刮民众
影响: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
三、革命成果——君主立宪制确立
1、确立标志:
1)《权利法案》的颁布—宪法性质的文件。时间:1689年;颁布机构:议会 内容:规定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得终止任何法律或增加税收,议员有言论自由
意义:使英国确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度为英国社会的长期稳定提供保证。2)《王位继承法》 时间:1701年 颁布机构:议会 内容: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2、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意义:
确立“议会之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
第6课 启蒙运动
一、背景:
1、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提供了物质和阶级基础)
2、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3、文艺复兴解放了人的思想,宗教改革打破了天主教神学的思想禁锢;自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
共同点 一批先进的思想家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宣扬自由和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
二、宣扬自由和平等
背景:“自由”、“平等”思想是17-18世纪西欧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主张:17-18世纪作为先进阶级的资产阶级为了发展资本主义,从“天赋人权”理论出发,宣扬“自由”“平等”,勇敢地把斗争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
作用:为欧美以及世界其他地区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动员,也影响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制度、价值观念。
“自由”、“平等”作为人类文化成果,其精华部分具有一定的普适性,至今影响着世界各国人民。
为了加强国家机器,1787年美国来自各州的代表在费城_召开制宪会议__。制定了《合众国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根据宪法,美国实行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国家体制;各州的法律不能违背联邦宪法和法律。联邦政府拥有征税、征兵、发行统一的货币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原则构建;由参众两院构成的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国家元首、政府首脑、武装部队总司令)、联邦高等法院(享有解释宪法的权力,法官由总统任命,任职终身)分别掌握立法、行政、司法权力。
解决了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以及联邦政府各种权力分配问题,使美国以后的政局得以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其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为了加强_________,1787年美国来自各州的代表在_________召开_________会议__。制定了《_________》,确立了美国的联邦体制。根据宪法,美国实行_________与_________分权的国家体制;各州的法律不能__________________。联邦政府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管理对外贸易的权力。新的联邦政府按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原则构建;由参众两院构成的_________为最高立法机构;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的总统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邦高等法院为最高司法机关,享有__________________,法官由_________任命,任职终身。
美国的联邦制度的确立,解决了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关系,以及__________________问题,使美国以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法国启蒙思想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影响表现在什么方面?
《独立宣言》继承和发展了启蒙思想家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的思想;论证了独立战争的正义之处,为美国独立寻找到了理论依据。而1787年,制宪会议确立了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政治体制。这种政治构思来源于孟德斯鸠的理论。美国联邦制度的确立证明了法国启蒙思想的切实可行。
高二历史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一分,40分)
A1、英法两国分别成为民族国家,对这一历史现象产生深刻影响的一场战争是(1)A.百年战争。B.玫瑰战争。C.七年战争。D.十字军东征。
A2、“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这是英法百年战争时期法国民众的一种想法,其中可见(1)A.民族意识。B.宗教观念。C.迷信思想。D.宿命观点。
D3、恩格斯曾经说:“对英国幸运的是旧的封建诸侯已经在蔷薇战争(玫瑰战争)中自相残杀殆尽。” 英国在中世纪即将结束的时候,无意中破坏了封建制度的基础:玫瑰战争留下的是一片废墟,等待着新的制度进来填补,这种新的制度应该是(4)A.采邑制。B.教皇制。C.等级君主制。D.专制君主制。
D4、古代中国对新航路开辟做的重大贡献是(4)
A.提出了地圆学说 B.火药的发明 C.造船技术的传播 D.指南针的应用 D5、新航路开辟的过程中,对当时的地圆学说提供了确证的是(4)
A.达•伽马的航行 B.哥伦布的航行 C.迪亚士的航行 D.麦哲伦的航行
D6、最早开辟新航路的迪亚士曾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象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其中“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是指(4)A.给土著人带去火种 B.给渴望发财的人带去黄金 C.给土著人带去皇帝的恩典 D.使土著人皈依天主教 B7、新航路开辟后,最早走上殖民征服道路的欧洲国家是(2)
A.英国、西班牙 B.葡萄牙、西班牙 C.葡萄牙、法国 D.英国、法国 A8、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1)
A.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B.《马可波罗行记》的流传。C.欧洲商品危机的出现。D.地圆说和罗盘针的应用。
C9、打破以往世界各地相互孤立和隔绝局面,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3)A.基督教的创立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的开辟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10、2004年3月,英国业余历史学家宣称郑和是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者,如果他的证据成立,全世界的历史书都要改写,因为目前大家公认的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是(3)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C 11.1524年,有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所谓走向世界“中央”的关键因素是„„„„„„()A.率先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
B.形成了统一的民族国家
C.开辟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D.成功地完成了工业革命
A12、《蒙娜丽莎》、《罗密欧与朱丽叶》等伟大作品的产生,主要说明了(1)A.人文主义的时代精神 B.世俗社会的生活状况 C.反对基督教的宗教活动 D.封建社会的经济繁荣
B13、有人说16世纪的西欧“发现了世界,发现了人”,这是指:①资本主义萌芽 ②新航路开辟 ③文艺复兴运动 ④启蒙运动(2)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D14、斯图亚特王朝詹姆士一世父子强调“君权神授”体现的是什么思想(4)
A.敬畏神灵的思想 B.和平民主的思想C.尊重国王的思想 D.封建专制的思想 D15、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资产阶级与新贵族维护自己的权益,与王权斗争的阵地是(4)A.王室 B.农村 C.城市 D.议会 C16、1642年挑起英国内战的是(3)
A.议会军 B.新模范军 C.国王 D.资产阶级
B17、英国内战中,议会方面组织的新式军队名称是(2)A.国民自卫军 B.新模范军 C.大陆军 D.铁军
A18、1649年,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是(1)A.查理一世B.詹姆士一世C.查理二世D.詹姆士二世
C19、1660年某国王回国登基后,马上反攻倒算,宣布凡参与审判前国王的人都犯有“弑君罪”不在赦免之列。这个国王是(3)
A.詹姆士一世 B.查理一世 C.查理二世 D.詹姆士二世 D20、1688年宫廷政变后实际掌握英国最高权利的是(4)
A.国王威廉•奥伦治 B.国王詹姆士二世 C.封建贵族 D.议会 D21、英国革命后实行的君主立宪的含义是(4)
A.君主制订宪法 B.君主按宪法选举产生 C.君主、议会、法院三权分立 D.君主权利受宪法制约
B22、当今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仍然是英国国家的象征,但国家最高权利却掌握在国会手中而不是妇女运动手中,这种政治制度源于:(2)
A.《宅地法》 B.《权利法案》 C.《人权宣言》 D.《民法典》
C23、电影《鸦片战争》中有这样的镜头:英国议会上,外交大臣巴麦尊提出出兵进攻中国,议会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了侵华战争拨款。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最终同意华宣战。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3)
A.英王是虚位元首,议会掌握国家权力B.英王形式上有对外宣战的权力
C.英王是国家元首,议会对英王负责 D.议会主权至上,英王要遵从议会通过的决议 B24、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曲折历程,导致其曲折反复的根本原因是(2)A.新贵族具有保守性 B.资本主义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发展水平不高 C.封建势力不甘心失败 D.资产阶级缺乏斗争经验
C25、启蒙运动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条件下,资产阶级在文艺复兴的基础上脱去封建制度的神圣外衣,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提出一系列资产阶级国家的学说,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以重大推动。启蒙运动最早出现于(3)A.15世纪。B.16世纪。C.17世纪。D.18世纪。B26、西欧启蒙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是(2)
A.西欧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西欧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C.启蒙思想家对理性的呼唤 D.近代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
C27、以下哪些内容是对法国启蒙运动中“启蒙”一词的解释(3)①怀疑教会的权威 ②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③用“理性”来唤起民众 ④强调人的尊严和独立精神 A.①②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③④ A28、启蒙运动萌发于英国,而高潮却出现于(1)A.法国。B.美国。C.德国。D.意大利。B29、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的思想核心是(2)
A.国家机构的“平等与民主” B.国家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C.强化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 D.强化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C30、在启蒙运动中,流传着一句名言:“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反映了启蒙思想家(3)
A.主张限制王权,保障议会自由。B.提倡君主立宪,提倡言论自由。C.宣传权利平等,争取政治自由。D.反对教权主义,倡导信仰自由。
B31、恩格斯称赞法国的启蒙思想家“都是非常革命的”,这是因为他们①反对封建特权②反对专制王权③主张实行法治④倡导人文主义(2)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B32、中国古代和世界近现代都很注意用权力制约权力,以下关于隋唐三省职权的牵制与孟德斯鸠三权分立中的三权制约最根本的不同是:()A.三权内容不同 B.本质目的不同 C.制约方式不同 D.对社会影响不同 A33、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全面阐述这一思想的法国启蒙思想家是A.卢梭 B.孟德斯鸠 C.狄德罗 D.伏尔泰 B34、英国将在北美建立的13快殖民地视为(2)A.亲密无间的兄弟 B.永久的原料产地、商品市场 C.平等合作的伙伴 D.建立外交关系的政治同盟 B35、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事件是(2)A.波士顿倾茶事件 B.列克星敦枪声 C.民兵整编为大陆军 D.《独立宣言》发表
C36、美国联邦政府中有权监督立法,解释宪法以及拥有最高裁判权的是(3)A.国会 B.总统 C.联邦高等法院 D.最高检察院
A37、美国1787年制宪原则起源于下列哪一位思想家的观点(1)A.盂德斯鸠 B.伏尔泰 C.卢梭 D.狄德罗
A38、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任何政府的正当权利,均由人民同意而产生”;法国大革命初期,各地人民组织自治政府,政权落入国民会议手中。以上史实体现的政治主张是:(1)
A.主权在民 B.三权分立 C.议会制度 D.社会契约 C39.“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变革,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标志这一变化的事件是„„„„„„„„„„„„„„„„„„„„„„„„„„()A.“光荣革命”的成功 B.查理一世遭处死C.《权利法案》的颁布 D.共和制度的建立 D40.“这一革命的发生并不同于任何现存国家中的变化,而是由于在世界的一个新地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的国家,它已在所有的力量关系、力量均势和力量趋势方面引起一个巨大变化”,这场革命是„„„„„„„„„„„„„„„„„„„„„„„„„„„()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B.中国辛亥革命C.德国王朝统一战争D.美国独立战争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40分)41、15世纪下半叶,英法的政治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10分)15世纪下半叶,英、法等国的等级君主制逐渐演变为君主专制。(2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推动英法两国政治制度的转变社会各阶层大多支持加强王权:英法百年战争及英国的玫瑰战争后,两国封建贵族失去昔日的权势,开始依靠王权来维持自己的地位;新兴的资产阶级需要王权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辟道路;部分农民和城市贫民也寄希望于王权,以改善生存环境。在这样的背景下,君主专制出现了。(8分)
42、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历史作用,人们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给亚非美洲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也有人认为,它促进了人类历史的进步。你的意见如何?(8分)新航路开辟的意义和影响
积极方面:(1)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加强各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
(2)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先后加入殖民扩张的行列,西欧早期殖民活动是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有力地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3)客观上冲击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制度,传播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消极方面:西欧各国走上了对亚非美洲的殖民统治道路,给这些地区的各个民族带来空前浩劫,造成长期的贫困与落后。
43、分析17世纪初80年代的英国政治、经济状况,说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或阻碍或促进生产的发展,对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17世纪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但是斯图亚特王朝实施封建专制统治,具体表现为政治上:鼓吹“君权神授”,迫害“清教徒”新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废除君主专制,发展资本主义的期望与专制王权相违背;经济上:实行专卖,巧立名目搜刮民众;影响:专制统治直接损害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由此可见,而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障碍,封建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严重阻碍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以议会为舞台,向专制王权发起挑战,1640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革命后的英国,政治上通过颁布《权利法案》和《王位继承法》确立“议会之上”的原则和君主立宪制,此后,英国进入一个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由此可见,生产关系已适应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由此可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但生产关系或阻碍或促进生产的发展,对于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有关标志:
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1640年11月英国新议会的召开。在新议会中.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结成“反对派”,提出限制王权,具有革命的意义。
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的标志:1688年“光荣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后确立了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
③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1689年《权利法案》的制定。《权利法案》的主要精神是从立法权、司法权、税收权、军权等方面限制王权.同时将议会拥有的自由和权利以法律形式予以肯定.代表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统治地位的确立。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到来。因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代表了历史发展的方向.在其影响下,欧美许多国家进行了不同形式的革命.汇成了一股资产阶级革命的浪潮。
六、法国大革命的有关标志:
44、阅读下列三段启蒙思想家的言论:
“教士不能以违反精神的罪名剥夺一个公民的丝毫权利,因为教士自己也是一个有罪的人。他应为其他罪人祷告,而不应裁判他们。”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人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人更为奴隶。”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 请回答:
(1)这三段言论依次是哪一位思想家的言论?(2)他们的思想特点依次是:
(3)三个思想家的思想共同特点是: 34.(1)伏尔泰、卢梭、盂德斯鸠
(2)伏;抨击封建教会;卢:主张天赋人权;盂:主张三权分立
(3)都高举理性大旗,批判封建专制和中世纪宗教神学,主张建立合乎理性的社会和国家,宣扬自由和平等,天赋人权、主权在民。总之都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45.美国历史学家J.布卢姆说:1787年“在费城所起草的宪法是实验时期最伟大的创造性的胜利。„„战后人们最初反对君主制和贵族政治的思想,引导着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府;新的宪法则建议有一个权力很大的行政首脑和同众议院权力相当的参议院。„„全世界都说过,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但是这里居然兴起了一个新型的共和国.一个虽然疆域和人口扩大十倍,但依旧对人民负责的政府。一个其人民不是作为互相对垒的公民.而是作为一个国家的平等公民联合起采的联邦”。
——《美国的历程》
问题
(1)为什么人们普遍认为“像美国规模这么大的国家,要建立共和制度是不可能的”?(2)所谓独立战争后“美国人建立了一些行政首脑软弱无力、上院不起什么作用的州政腑”存在着哪些弊端?(3)依据1787年宪法所建立的“新型的共和国”是如何解决上述弊端,同时又避免专制政体产生的? 答案(1)在美国要用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把历史上比较松散的13个州紧密统一起来,又要在一个国里确保共和制,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能的。
(2)难以维系享有独立与主权的各州,无权统一关税政策,无力阻止英国的商品倾销,更无法形成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来稳定统治秩序,保护国家的利益与主权。
(3)组建了联邦制国家,确定了中央集权的原则;中央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确定了三权分立的分权制衡原则和相应的民主原则。
22、下面一段话有六处错误,请在错处下面划线并将正确答案依次填在文后的括号内: 1776年7月14日,美国十三个殖民地的代表在波士顿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一致通过了《独立宣言》,宣告美利坚合众国建立。1787年,大陆会议制定了美国宪法。1789年3月,美国第一届国会在费城开幕,同年4月30日,合众政府正式成立。①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____(1)_14__改_4_(2)美国改北美(3)波士顿改费城(4)大陆会议改制宪会议(5)费城改纽约(6)合众改联邦
我们认为下述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转让之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们才在他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是经被统治者同意授予的。任何形式的政府一旦对这些目标的实现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予以更换或废除,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新政府所依据的原则和组织其权利的方式,务使人民认为唯有这样才最有可能使他们获得安全和幸福。┅——《独立宣言》
第四篇:上海会考历史基础知识过关(第五分册)
第五分册
第1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虎门销烟的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洋银2100万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影响: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开创了列强以条约形式侵略和奴役中国的恶例;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主要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1)经济上:鸦片战争之后,列强凭借从不平等条约中获取的政治、经济特权,争相通过通商口岸对华倾销商品,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基础,促进了中国沿海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2)思想文化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第2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抢劫,后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对中国的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金田起义的时间、领导人:1851年1月,洪秀全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天朝田亩制度》:1)时间:1853年,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2)目标: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3)意义:表达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4)局限性:这种绝对平均主义的方案,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空想,即使是在太平军占领的地区,也未实行过。
天京变乱:1856年,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强盛转向衰落。《资政新篇》: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时间:1864年7月19日,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太平天国运动具有反封建反侵略双重性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外国侵略者。它的失败表明,旧式的农民战争不可能为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苦境的中国找到一条出路。第4课
洋务运动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1)朝廷:奕忻、文祥;2)地方: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
总理衙门:1)时间:1861年;2)总理大臣:奕忻;3)主管内容:一切需同外国发生联系的事物;4)地位: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
洋务运动的背景:中国遭遇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恰逢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朝廷为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购置外洋枪炮,兴办军工企业,效法西人,取其所长,以求自强,形成一股倡办洋务的思潮。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第一阶段:主旨:以“求强”为主,重点是“练兵制器”,旨在学习西方的军工制造及其科学技术,以增强军事实力。主要史实: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军事企业);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江南制造总局(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80年代,建立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和福建水师,后又建了北洋舰队。第二阶段:主旨:以“求富”为主,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由练兵制器转入民用制造。主要史实:1873年,李鸿章办上海轮船招商局(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和洋务派开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77年,李鸿章在滦州办开平矿务局(近代中国最早使用机器采掘的大型煤矿)。
新式学堂:1862年,总理衙门设立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其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人才。
派留学生:1872年,曾国藩派遣容闳率领首批30名幼童赴美留学。洋务运动的评价:洋务运动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洋务派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清王朝的统治,他们只是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却不愿意改革封建政体,不可能实现富强的目标。此外,洋务企业在经营管理上也存在着很多弊端。第5课
民族资本主义和早期维新思想
近代民族企业的名称:1869年,方举赞在上海办发昌机器厂(80年代上海民族机器工业企业中规模最大的一家);1872年,陈启源在广东南海设立继昌隆机器丝厂(近代中国第一家缫丝厂)。
办学兴教、翻译西书的概况:定义:西学传播的主要渠道;代表:江南制造局附设的译书馆;影响:1)给中国带来了新知识、新学问;2)冲击了封建伦理道德和传统文化;3)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以及社会风气。
早期维新思想家的主要代表人物:王韬、薛福成、马建忠、郑观应;主张:他们要求去除对民间资本的限制,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的经济侵略;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政体;废除八股取士制度,多办学校,广植人才。这些主张反映了新兴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第6课
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原因: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国力增强,将侵略的矛头指向朝鲜和中国;经过:1)1894年7月25日,丰岛战役,甲午战争爆发;2)9月中旬,平壤战役大败;3)黄海之战,日本海军完全掌握了黄海、渤海的制海权;4)10月,辽东半岛战役,日军攻占了大连、旅顺等地;5)1895年初,威海卫炮台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马关条约》主要内容: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签订《马关条约》,主要内容:中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控制;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设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影响:《马关条约》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也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甲午战后,帝国主义对华侵略加剧,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第7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的概况:1895年,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反对与日本议和,请求变法,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公车上书”。影响: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时务报》与《天演论》:1)《时务报》:公车上书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组织学会、发行报刊、创办学堂,继续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时务报》创刊于1896年,以“变法图存”为宗旨,是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维新报刊;2)《天演论》:严复是一位“致力于以译述警世”的重要思想家,发表译著《天演论》,首次将进化论介绍到中国,为维新运动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武器。百日维新的概况:1)时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戊戌变法,前后历时103天,历史上又称“百日维新”。2)主要内容:政治上,广开言路,改订律法,澄清吏治;经济上,提倡实业,开矿筑路,改革财政;军事上,编练新军,改习洋操;文化上,废八股,兴西学,派留学生等。3)结果:因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他们对于新政阳奉阴违,托词抗命。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谭嗣同、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以及康广仁被捕杀,史称“戊戌六君子”。
戊戌变法的影响: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告终,但维新派积极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戊戌政变之后,怀疑旧学、欢迎新学、要求民主的人越来越多。有些人看到和平改良的道路行不通,毅然走上了民主革命之途。第8课
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攫取侵略权益的主要方式:提供贷款、投资设厂、开矿筑路、倾销商品。“门户开放”政策:1)内容:为了维护和扩大本国在华侵略权益,美国政府于1899年向英、俄、德、法、日、意等过提出了有关中国“门户开放”的照会,承认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租借地和所有既得利益,同时主张各国在华“机会均等”,使中国成为全世界商业的一个开放市场。2)定义:“门户开放”政策是帝国主义列强激烈争夺中国的产物。3)影响:在扩大美国在华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八国联军侵华的时间:1900年6月,英、俄、日、法、德、美、意、奥八国侵华。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1901年9月签订,主要内容:中国向各国赔偿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反帝性质的组织,对反帝运动镇压不力的官吏,“即行革职,记不叙用”; 总理衙门必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影响:《辛丑条约》是继《马关条约》之后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又一个极其严重的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危害,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第9课
清末新政
新政的举措:从1901年至1905年,清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新政”举措,涉及废科举、办学校、派游学、改革官制、修订刑律等各个方面。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并未触及根本的专制制度。
“预备仿行宪政”:1906年9月宣布。
“责任内阁”:1911年5月,清政府颁布新内阁官制,宣布组建所谓的“责任内阁”,由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十三名内阁成员中,满洲贵族九人,汉族官僚仅四人,而满洲贵族中皇族又占七人,所以又称“皇族内阁”。评价:“皇族内阁”的成立,严重违背了宪政精神。清政府借立宪之名欺骗国人、企图实现专制集权的目的完全暴露。
第10课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兴中会的成立:1894年秋,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近代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兴中会,提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
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孙中山到日本倡议成立中国同盟会。8月,同盟会在东京召开大会,推举孙中山为总理,宣布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创办机关刊物《民报》,发刊词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意义:同盟会的成立,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中心。同盟会所确定的“三民主义”纲领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民主革命纲领。以同盟会成立为标志,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辛亥革命”: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立湖北军政府,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因这一年是农历辛亥年,所以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临时参议院。
《临时约法》:1912年3月,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它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结束了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统治。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临时政府前往北京,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落入袁世凯之手。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2)创建了中华民国;3)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4)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5)给中国先进分子以巨大的刺激和深刻的启发,使他们觉悟到必须另谋新的救国救民之路。局限性:辛亥革命以同旧势力的妥协而告终,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第11课 20世纪初的国际冲突
20世纪初欧美列强经济的不平衡发展的表现:欧美列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欧洲仍然保持着优势地位,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欧洲事务牵一发而动全身。与此同时,美、日两个非欧洲国家迅速崛起。20世纪初,美国的工业产量以居世界首位,日本工业总产值的年均增长率仅次于美国。1898年美西战争与1904年日俄战争后,美、日两国称为欧洲列强的强劲竞争对手。
“同盟国”与“协约国”的主要国家及最终形成时间:1)1879年,德、奥两国缔结针对俄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1882年意大利同法国争夺突尼斯失败,加入德奥同盟。以德国为首的三国同盟形成,又称“同盟国”。2)法、俄两国于1892年签订了主要针对同盟国的秘密军事同盟条约。为应付德国的扩张,英国也先后同法国、俄国签订军事协定。三国协约形成,又称“协约国”。巴尔干地区成为欧洲“火药桶”的原因:1)该地区小国林立、民族众多、宗教势力彼此交错、领土纠纷复杂;2)它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奥匈帝国、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帝国竞相扩展势力范围,英、法、德、意也企图插手,攫取权益。第12课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日,民族主义者普林西普刺杀斐迪南大公夫妇。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14年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爆发)。接着,俄、德、法、英相继投入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
1914—1918 第一阶段 1914 第二阶段 1915--1916 第三阶段 1917 1918 西线 英法对抗德 德国实行“史里芬计划”、马恩河战役(德国速战速决战略破产)凡尔登战役(双方损失巨大,又称“凡尔登绞肉机”,德国丧失西线作战主动权)
索姆河战役(动用新式武器坦克)
日德兰海战 2月,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4月,美国参战
11月11日,德国签订停战协议
东线 俄对抗德、奥匈 东普鲁士战役 俄军夏季攻势 俄国退出(俄国爆发十月革命,被迫退出)奥匈瓦解 南线 塞尔维亚 对抗奥匈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1918年11月11日,德国在停战协议上签字,标志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同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影响: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历时四年零三个月,战火遍及欧、亚、非三大洲,正式参战国有31个,造成了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巨大损失。第13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时间:1919年1月到6月在巴黎召开,由美、英、法国主导。美、英、法三国主张:1)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十四点原则”,尤为重视国际组织的作用;2)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在维持英国霸权地位的同时,保证大陆力量的均衡;3)法国总理克列孟梭主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确保法国的大陆霸权。结果:1919年6月28日,与会国在凡尔赛宫签订《凡尔赛和约》,和约第一部分为国际联盟盟约,第二部分是对德和约。其把所有的战争罪责都推给了德国及其盟国,并对德国实行严惩。
凡尔赛体系:战胜国与德国原来的同盟国分别缔结了和约,总称《巴黎和约》,《巴黎和约》构成了决定战后国际格局的“凡尔赛体系”。
国际联盟:成立时间:1920年1月;主要机构:国联大会、理事会、秘书处;宗旨: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行为;局限:缺乏对大国的制约力,以致无法有效维护和平。
华盛顿会议:目的:英国、美国和日本为缓和矛盾,解决亚太问题和裁军问题。时间:1921.11-1922.02,美、英、日、法、意、比、荷、葡、中九国召开会议。内容:美、英、日、法签订《四国条约》(美、英、日、法签订,终止英日同盟、保证四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力与和平关系);《五国海军协定》(美、英、日、法、意签订,提出美、英、日、法、意的海军主力舰总吨位之比为5﹕5﹕3﹕1.75﹕1.75。该条约提升了美国的海军实力,英国的海上优势开始丧失,日本的海军力量发展受到限制。);《九国公约》(保证了门户开放政策)。
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和发展,它通过一系列条约确立了太平洋地区的新秩序,史称“华盛顿体系”。
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1)政治上的霸权地位不断受到挑战;2)经济上,由债权国沦为债务国;3)殖民地体系日趋瓦解,由日不落国变为英联邦(1931年,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评价:进步性:1)建立了国际联盟这一世界性国际组织,以适应世界整体化进程的需要;2)为20年代世界的相对平稳发展创造了条件;局限性:1)作为强权政治的产物,侵犯了其他国家的主权与利益;2)无视殖民地人民的要求,继续维护殖民体系,对苏俄采取排斥的态度;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局面只是短暂的“休战”。第14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的时间: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结果:1)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在彼得格勒召开。2)1917年11月8日,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推翻临时政府,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3)通过了《和平法令》与《土地法令》,决定俄国立即退出战争,废除土地私有制。4)大会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1)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俄国进历史与世界历史进程中的重大事件。2)它让社会主义从理论走向实践,突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创了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共处和竞争的世界新格局。3)它推动了20世纪的民族解放运动,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第15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新经济政策
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时间:1921年3月,俄共(布)十大根据列宁的报告,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由此开始了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内容:1)农业上,实行粮食税;2)工业上,采取租让制与租赁制;3)商业上,恢复商品货币关系,允许自由贸易;4)分配制度上,废止平均主义的实物分配制,实行劳动报酬差制。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及评价: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它从俄国的实际出发,以发展经济、巩固工农联盟为主要目标,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的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1922年12月底,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四个加盟共和国组成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第18课
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含义:反对“以暴制暴”,主张用不和做运动团结印度各族民众,反对殖民统治,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做出让步。领导人:甘地被尊称为“圣雄”,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精神领袖。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社会习俗变革的内容: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禁缠足和倡女权。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原因 时间 领导人 地点 结果
二次革命 1)反对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根本原因)
2)1913年3月袁世凯派人暗杀国民党领导人宋教仁(直接原因)1913年7月 李烈钧 江西 由于南北武力悬殊,二次革命很快失败了 护国运动 1)袁世凯图谋复辟帝制
2)1915年与日本签订出卖中国权益的“二十一条” 1915年12月——1916年6月 蔡锷 云南 袁世凯在内外交困,众叛亲离中死去,护国运动取得胜利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时间:1915年9月;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主要阵地:《新青年》。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主张用民主来反对专制独裁,用科学来破除盲从和迷信,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积极宣传马克思主义。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文章: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20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1919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五四运动的时间:1919年5月4日;简单经过:北京学生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等口号;6月,为声援学生,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运动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结果:北洋政府迫于压力罢免了亲日派官员曹汝霖、张宗祥和陆宗舆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1)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2)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发生了变化;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的结合;4)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5)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概况: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举行(标志中国共产的的成立),会议最后一天改在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举行,大会确定了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纲领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大会选举陈独秀为书记。意义:中共“一大”把分散在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组织凝聚在一起,形成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共“二大”的意义: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进一步结合的重要标志。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中共“三大”召开的时间: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内容: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同时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独立性。
国民党“一大”召开的时间:1924年1月;内容:大会通过的宣言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从而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政纲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大会还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工农三大政策。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
北伐战争的开始: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从广东出发开始北伐;结果:消灭了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挺进到长江流域,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第23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四一二”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七一五”政变:1927年7月15日,汪精卫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制造了“七一五”政变,标志大革命失败。宁汉合流:“七一五”政变之后。
东北易帜:1928年12月26日,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南京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废两改元”:1933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宣布“废两改元”,确立了银本位制,银元成为单一的主币,为后来的法币改革奠定了基础。
法币政策:1935年11月,国民政府决定放弃银本位制,实施法币政策: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1936年增加中国农民银行)所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影响:统一了全国的货币,有力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改订新约的内容:新约规定,中国收回关税自主权,并取消领事裁判权,但后者没有实际实行。作用:改订新约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自主地位,改善了南京政府的外交形象,但未从在根本上取消帝国主义的在华特权。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南昌起义的时间:1927年8月1日;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和刘伯承;意义:南昌起义标志着中共开始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
秋收起义: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发动了湘赣边秋收起义,改变原定部署,决定到敌人控制力量比较薄弱的山区寻求立足点。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1927年10月,开始了开创了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从进攻大城市到向农村进军,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壮大: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余部到达井冈山,和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会师后,合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军委书记和党代表,朱德任军长。这次会师壮大了井冈山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各地起义部队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树立了榜样。
反“围剿”的胜利:自1930年11月起,国民党军队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围剿”。毛泽东、朱德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开展游击战争,依托根据地军民的有力支持,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先后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围剿”。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5.1931年11月,第一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第25课
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后果:1932年2月,中国东北全境沦陷;3月,日本扶植前清逊帝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
一二九运动的时间:1935年12月9日;主张:反对“华北自治”,要求“收复东北失地”,“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标志:2.一二 ▪ 九运动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第26课
红军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结局:1933年9月,蒋介石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战局日益恶化,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的时间:1935年1月;内容: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历史意义: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机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三大主力红军会师的时间和地点:1936年10月,甘肃会宁地区。第27课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柯立芝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1923——1933),故而史称“柯立芝繁荣”。
危机爆发的时间:1929年10月24日(星期四),纽约证交所的股价暴跌,经济危机爆发。
各国应对危机采取的方式:1)提高关税,放弃金本位制;2)互相推卸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以致世界经济局势不断恶化。
危机带来的影响:1)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衰退,失业率居高不下,民众生活水平大幅降低;2)产生深刻的政治影响,右翼极端主义势力突起;3)对西方文明的悲观情绪蔓延;4)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最严重的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充分暴露了世界经济运行的重大缺陷,动摇了一战后国际格局的经济基础。第28课
罗斯福新政
“罗斯福新政”:1933年,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开始通过国家干预和调控推行反危机措施,还通过社会政策城市解决贫富差距问题,协调劳资关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直到1941年结束,主要内容可用“3R”来概括,即复兴(Recovery)、救济(Relief)和改革(Reform),史称“罗斯福新政”。
国家调控经济:首先规范金融秩序。政府整顿金融业,支持大银行重新开业,淘汰小银行,公布《存款保险法》,设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吸收存款,增强资金流通,放弃金本位制。其次,直面大规模失业的问题。举办公共工程,实施“以工代赈”,扩大消费需求。最后调整不平衡的经济结构。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成立国家工业复兴局,发起 “蓝鹰运动”。在农业方面,颁布《农业经济调整法》,适量缩减农业生产。社会保障措施:首先积极进行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国会通过《社会保险法》。其次,在全国推行累进所得税制度,加征遗产税和财产转移税。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重申工人权利,成立劳资代表对等组成的全国劳工关系局。通过《公平劳动标准法》,规定最低和最高工资,禁止使用童工。“罗斯福新政”的影响:1)罗斯福新政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由于经济的恢复,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从而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2)作为应对危机的手段,罗斯福一改以往中央政府对经济发展“自由放任”的政策,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并且这种干预通过国会以新的立法形式诉诸于美国经济生活,这是前所未有的。罗斯福时期,总统权力达到顶峰,而联邦政府的权威也得到了加强。
2)罗斯福解救国家经济危机的方法不仅成为现代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之经济制度的开端,而且对其他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找寻到了一条新的道路,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4)此后,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承担起一定的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成为20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第29课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意大利法西斯建立的时间:墨索里尼于1922年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
日本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1936年,二二六事变后,军部确立统治地位,正式建立日本法西斯统治。希特勒上台的原因:作为一战的战败国,德国饱受割地赔款之苦,民族复仇主义情绪恶性膨胀。世界经济萧条进一步加重了德国的生存危机,社会严重分化。希特勒与纳粹党利用德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于1933年初上台执政。
纳粹体制的特征:1)纳粹体制以集权为特征,扩张为目标。2)政治:党专制、元首独裁;3)经济:推行“松财政、紧货币”;3)民族:宣扬民族共同理论,强化社会统治,推行排犹政策;4)军事:“四年计划”,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第30课
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德国毁约扩军的重要史实:1)1933年,退出裁军会议和国际联盟;2)1935年,重建空军,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的军事条款;3)1936年,进驻莱茵非军事区。
绥靖政策的核心内容:通过妥协退让已达到避战求和的目的;表现: 1938年,英、法默许德、奥合并,并通过《慕尼黑协定》允许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的时间:1939年8月;原因:1)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让苏联大失所望,《慕尼黑协定》更是让斯大林警惕西欧国家“祸水东引”的图谋,因此,苏联决定孤身自保,把维护本国安全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2)德国为避免陷入两线作战;内容:双方互不侵犯;一方同他国交战,另一方保持中立;条约有效期为10年。条约还规定了两国在未来东欧的势力范围。“集体安全”失败的原因:1)西欧国家试图借助绥靖政策,祸水东引,推动德国进攻苏联。2)英、法两国的绥靖政策让苏联大失所望,《慕尼黑协定》更是让斯大林警惕西欧国家“祸水东引”的图谋,因此,苏联决定孤身自保,把维护本国安全作为外交政策的重点;3)面对日益逼近的法西斯威胁,欧洲国家不能构建有效的集体安全体系,英、法和苏联之间缺乏信任,以致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第31课
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大战在欧洲爆发的标志:1939年9月1日,得过以“闪击战”突袭波兰,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30余万英法联军成功撤退到英国,保存了有生力量,史称“敦刻尔克大撤退”。
《三国同盟条约》的签订: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在柏林签署以共同军事行动为核心的《三国同盟条约》。
不列颠之战:1940年8月,希特勒下令空袭英国本土,史称“不列颠之战”。不列颠之战是二战史上历时最长、规模最大的空战。英国空军借助新发明的“雷达”,成功抵御了德军的狂轰滥炸。苏德战争爆发的时间:1941年6月22日,德国兵分三路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
莫斯科保卫战:1941年10月中旬,德军突进到距莫斯科不到100公里处,苏联的战略指导思想从反攻改为防御,坚决守卫莫斯科。影响: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了希特勒“闪击战”的破产。
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间:1941年12月7日,日本联合舰队突袭美国在太平洋上最大的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军损失惨重。后果:珍珠港事件揭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日本随即向美、英宣战。同日,美、英向日宣战,以后荷兰、加拿大等近20个国家相继对日宣战。四天后,德、意与美国互相宣战。至此,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
第31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反法西斯联盟形成的重大事件:1)1941年3月,美国通过《租借法案》,用于援助反法西斯国家;2)苏德战争爆发时,英、美相继表态支持苏联,三国正式携手合作;3)1941年8月,美、英联合发布《大西洋宪章》,提出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苏联表示赞同;4)10月,苏、美、英缔结三国协定。
主要战场战略转移的战役:1)太平洋战场:1942年,美军以少胜多,在中途岛海战中大日军;2)欧洲战场:苏联赢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一举改变了苏德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3)北非战场:英军赢得阿拉曼战役的胜利,胜利结束北非战事,粉碎了法西斯国家称霸天下的迷梦,吹响了反法西斯联盟胜利的号角。
意大利投降:1943年,美英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被废,意大利新政府签订无条件投降的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开罗宣言》:1943年11月,美、英、中三国首脑举行开罗会议,发布《开罗宣言》,要求日本归还台湾等所有中国领土。
德黑兰会议:1943年,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德黑兰会议,商定双方在欧洲战场与亚洲战场上的分共与责任。
诺曼底登陆:1944年9月,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易北河会师:1945年4月下旬,美、苏两军在易北河会师。
德国投降: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自杀;5月8日,攻克柏林,德国投降,欧洲战争结束。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在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据不完全统计,因战争而死亡者在500万人以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人民承受了巨大牺牲,也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反法西斯联盟的胜利不仅为世界带来了和平,也为一个新的国际格局奠定了基础。
第五篇:上海高中历史(华师大版)第五分册练习册答案范文
上海高中历史(华师大版)第五分册练习册答案
第一课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一.基础练习
1.林则徐 虎门销烟
2。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3。B
4。A 5。B
6。D 二.拓展练习
7.(1)“我”指香港。“母亲”指祖国——中国。“海狮”指英国。
(2)该诗既唱出了国土沦丧的切肤之痛,又颂扬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优秀品质,意在唤起民众,共同抗击外侮,兴我中华,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8.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真正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大门,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把中国拉向近代化,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这只是战争的客观影响,并非侵略者的本意;而且战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文明是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为代价的。这种观点没有正确区分战争发动者的本意与战争的客观影响。
第二课。第二次鸦片战争 一.基础练习
1.亚罗号 马神甫 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
法国
3。D
4。D
5。A
6。B 7。1858年 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割占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0年通过中俄《北京条约》割占包括库页岛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约4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包裹斋桑湖、特穆尔图卓尔在内)44多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19世纪80年代通过中俄《伊犁界约》等几个边界协定书割占斋桑湖东北,霍尔果斯河以西、特穆尔图卓尔东南和阿克塞河源7万多平方公里中国领土。二.拓展练习
8.特点:数量多(5到10),地域广(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说明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9.(1)材料一、二反映了五口通商后,英国的某些工业品没有占据中国市场。材料三反映了鸦片战争后,英国向中国输入的鸦片比鸦片战争前更多。
(2)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需要更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通过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后,英国资产阶级认为中国地广人多,是一个落后的大国,是英国商品侵略的理想对象。
(3)原因:当时中国的经济由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几乎完全自给自足,对市场的需求十分有限,购买力低下;两国的生活习惯不同、国情不同;英国等国大量输入鸦片,使中国出口收入大半被抵消,无力购买英国工业品,对策:英国先提出“修约”,提出中国全境开放、鸦片贸易合法化、外国公使常驻北京等要求,遭拒绝后,借口“亚罗号时间”,伙同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扩大侵略权益。
第三课。太平天国运动 一.基础练习
1.南京
天京
天朝田亩制度
封建土地所有制
2。江南、江北大营
3。洪仁玕
资政新篇
4。B
5。D
6。C
7。天京变乱。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元气大伤,从此,太平天国由强盛转向衰弱。二.拓展练习
8.(1)清王朝。
(2)指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3)这个观点是片面的。太平天国失败的而根本原因,是由于农民战争的局限性。
9.(1)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一次可能给中国社会带来巨大进步的伟大变革。
(2)材料二中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是落后的农民运动,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仅仅是破坏。史实:拜上帝教虽起到了动员群众的作用,但其宗教迷信思想禁锢了人们的头脑,瓦解了斗志,到后来成为领导集团内讧的工具。《天朝田亩制度》虽反映了农民的迫切愿望,但它又有严重的落后性和空想性。它将小农经济作为奋斗目标,违背了社会潮流;均贫富,产品归公,无法调动农民的劳动积极性。再加上军事斗争紧张,无暇顾及复杂的社会改革,所以根本无法实现,事实上,由于军事和政务的需要,农民照旧要纳粮纳税,而且在太平天国通知的大多数地区,农民荏苒要向地主交租。《资政新篇》虽有进步性,但它未反映农民的迫切愿望,缺乏阶级基础,又由于形势紧迫,缺乏实施的客观环境,故同样具有空想性。天京变乱,从原因上来看更是暴露出太平天国的阶级局限性,从结果来看,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使前期领导核心垮台,力量削弱,形势逆转,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第四课。洋务运动 一.基础练习
1.洋务派
奕
曾国藩
李鸿章
2。B
3。C
4。A
5。C
6。B
7。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成为国内最大的军事企业;187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轮船招商局,这是近代中国第一家轮船运输企业,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63年,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厂方言馆,培养新式人才。二.拓展练习
8.(1)站在顽固派的立场上。
(2)1862年,总理衙门赱设同文馆,请外国教习教学生学习外语,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适应了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需要。但由于国人观念守旧,不屑读“番书”,故同文馆招生只好附加优待条件,如免学费、有津贴、成绩好的送出洋,回来有官做等等,但顽固派不以为然,撰上联以讽之。说明洋务运动阻力重重。
9.我同意此观点。洋务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创办近代工业,变革生产力而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中国现代化运动,它为中国现代化的起步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①创办近代工业。中国从此有了自己的近代轻重工业,同时在生产工具的变革上有了质的飞跃。②引进和培养那个了一批专业技术人员。③发展了工人队伍,刺激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④创办新式学堂,对沟通中西文化、学习西方科技起了重要作用。⑤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不少人回国后成为各界的栋梁,留学教育对封建传统教育是一个突破。⑥建立了一直近代化海军……
第一单元单元练习一.天朝的危机 1.
闭关锁国政策。
2.英国向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并在中国战败后迫使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及相关附约,割占香港岛,获赔款洋银2100万元,并获协定关税、五口通商、领事裁判、片面最惠国、在通商口岸租地建屋等特权。
3.在资本主义国家接连发动侵略战争的打击下,政治上,中国的主权遭到严重侵犯;经济上,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主权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使中国被迫开放国门,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在客观上打击了腐朽的封建势力,促进了自然经济的阶梯,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鸦片战争后,要求了解西方、学习西方的人越来越多,“西学”在中国逐步得到传播,对封建统治也是一种冲击。
4.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直入天津,咸丰帝仓皇逃往热河;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并焚烧圆明园。5.
战火直接烧到北京;《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共开放通商口岸11个,从局限于东南沿海扩展到全国的海岸线,由海岸而深入到腹地的长江,《天津条约》规定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通商、传教,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都说明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外国公使驻京。
6.太平天国运动前后坚持抗清斗争十多年,席卷大半个中国,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二.帝国的救赎
1.领导禁烟运动,积极整顿海防,主持虎门销烟,表现了中华民族低于外侮的鉴定决心。主持编泽《四洲志》,记录了近代中国最初通过文学而了解到的西方形象,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没有。人们太多只是将其视为一步“洞悉夷情”的域外地理书,几乎无人去阐发其中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将其发展成“师夷长技以自强”,并付诸实践、时代价值;这一主张,是鸦片战争时期强国御侮的时代强音,也是近代中国学习西方、探索救国救民之路的先声。
3.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迅速,纷纷开展并完成工业革命,急于抢夺商品市场和原谅产地,“而对数千年之未有之变局”,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在与西方列强交涉的过程中,清政府中一批手握实权的廷臣疆吏在耳闻目睹西洋坚船利炮的威力下,倡导了这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
4.主要指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在生产方式、军队建设、思想教育等方面迈出了现代化的一步。三.历史的智慧
略。
--
第五课 民族资本主义与早期维新思想 一.基础练习
1.办学兴教
翻译西书
新式学堂
洋务
2。王韬
薛福成马建忠
郑观应(人选2位)
洋务运动
政治
经济
新兴民族资产阶级
3。D
4。B
5。C
6。第一列:BDAC
第二列:DACB
7。名称:外商企业 洋务运动——军用,民用 民资企业;性质:资本主义企业 封建企业带有资本主义性质 资本主义企业; 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经济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忧外患,为共苦封建统治 外商企业刺激,洋务运动诱导; 影响:自然经济日益瓦解,推动中国经济走向现代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为中国社会变革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外商企业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化程度 二.拓展练习
8.(1)西学的广泛传播,给中国带来了新知识、新学问。
(2)废除科举考试,改革教育;开设议院,建立君主立宪整体;大力兴办民族工商业,全面发展资本主义。
9.(1)被压制的人:民族资产阶级;站立的人:封建势力。
(2)外国资本受到不平等条约保护而享有特权,同时资金多、规模大、技术力量强;本国封建势力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并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市场狭小,因此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反对它们的革命性,同时,民族资产阶级由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又对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势力具有较强的依赖性。
第六课。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一.基础练习
1.1894
东学党
丰岛甲午.马关条约
李鸿章
刘永福A 4 D 5 B 6 D 7 D 二 拓展练习
8(1)沙市重庆 苏州 杭州
(2)否 《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 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9(1)1896年
(2)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深情和反抗日本侵略的坚强信心
第七课。戊戌变法 一 基础练习康有为
梁启超
公车上书 2明定国是 百日维新 3 D 4C 5D 6C 7 A 二 拓展练习
8(1)洋务派。仅仅在器物层面学习西方,不学习西方的制度和学问,不能使中国富强,政治制度。(2)中日甲午战争(1)公车上书拉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君主立宪政体。因为顽固派势力比较强大。(3)故宫档案。因为故宫档案是原始资料,是直接史料,而《戊戌奏稿》则可能经过康有为的修改,是间接史料
第八课。八国联军侵华与《辛丑条约》 一.基础练习1 西摩 廊坊 杨村
2痛剿 李鸿章
奕劻
半殖民地半封建
3A 4B 5B 6C 7D 8提供贷款 投资设厂 开矿筑路等。二 拓展练习
9(1)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 青蛙代表法国
(2)鹰代表美国
因为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掀起刮风狂潮时,美国正在与西班牙进行争夺殖民地的战争:战争结束时,各国在华的势力范围已经划定,为此,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在扩大美国的利益的同时,强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秩序,促成了帝国主义共同控制中国的局面。
10(1)自然灾害(“不下雨,地发干”)以及他们生活的困难。(2)反对一切外国的东西,把外国人赶出中国。反应了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3)“扶清灭洋”。盲目排外,盲从清政府,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缺乏认识。
第九课。清末新政 一 基础练习预约变法
督办政务处
2.资本主义
专制制度
3B 4A 5D 6B 7D 8匣定法律,广兴教育
清理财政 整顿武备
普设巡警
规定召开国会年限
颁布《钦定宪法大纲》,设立咨议局和资政院,成立责任内阁
二.拓展练习
9(1)教育领域
(2)办学校废科举
派游学
10(1)巩固清朝的君主统治,抵御外国侵略,抵制革命
(2)没有
1908年
清政府在立宪派 地方督抚和驻外国使臣等压力下,确定预备立宪期为九年,1910年又在立宪派国会请愿运动的推动下,把预备立宪期限更改为五年。
第十课。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 基础练习
1黄兴
宋教仁
东京
2.中华民国
临时约法
近代民族民主 3.A 4.C 5.B 6.D 7.A
8.1891年,创立兴中会,1895发动广州起义,1905倡议成立同盟会并撰写同盟会机关刊物(明报)的发刊词,同盟会成立后,领导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二.拓展练习
9.(1)1894年的广州起义
(2)八国联军清华战争(或义和团运动)。说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已经大失人心;革命潮流急速向前发展。
10.(1)天赋人权,主权在民,三权分立
(2)总统制
美国
(3)(临时制约)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体现了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民主性。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
第二单元单元练习
一.改变中日两国命运和历史走向的甲午战争 1.
洋务运动
2.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3.
洋务运动只零星地学习西方的一些科学技术和工艺制造,无法强国 4.
三国干涉还辽
5.壮大了日本的实力,刺激了日本称霸了日本称霸东亚,对外侵略的野心
二,外国人眼中的议和国运动和八国联军清华战争 1.否定态度,认为是“骚动”
2.义和团运动期间,俄国为维护中国东北的秩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中国东北未来还应由俄国占据,掩盖了俄国的侵略本质。3.八国联军侵华的残暴行径
4.材料二属于历史叙述。材料一侧重于历史评价。三,危机中的变革 1.国会请愿运动
2.帝国主意侵略中国,中国人要挽救危亡,摆脱内忧外患的局面 3.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四.1.向西方学习,建立民主、富强的国家。2.前者追求民主共和,后者维护君主专制。
第十一课。20世纪国际冲击 一.基础练习
1.伦敦
美国
日本
2.三国同盟(同盟国)三国制约(协定国)
3。B
4。B
5。B
6。B
7。D 二.拓展练习
8.(1)经济上的竞争。繁殖地的争夺,相互冲突的联盟体系,势不两立的名族愿望和不可逆军事时间表。
(2)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是多因一果。20世纪初,以欧美国家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已经形成。欧美列强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与此同时,19世纪末掀起的瓜分狂潮几乎让所有国家和名族都卷入国际政治旋窝中来。两大军集团形成。由此可见,第一世界大战是多种因素交织的产物 9.
(1)德国、奥匈帝国,、大利共同形成了三国同盟。英国、法国、俄国共同形成了三国协约。(2)两次摩洛哥危机,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
第十二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一.基础练习
1.奥X 斐迪南
萨拉热窝
普林西普
2。同盟国
3。D
4。A
5。B
6,。D
7。C
8。D 二.拓展练习
9.(1)B
(2)斐迪南大公检阅以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队演习,公然向塞尔维亚人挑衅。
10.(1)德国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2)美国1917年对德宣战、(3)威尔逊认为美国参战“要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以与自私的和无人性的权力相对抗,并在世界上真正自由和自治的民族中树立起今后可以保证遵守这些原则的一致决心和一致行动”。观点可以有以下几种:看法一,这是美国参战的目的;看法二:大战已接近尾声,交战双方都精疲力竭,美国人认为它夺取世界霸权,捞取战利品的实际已到,故此参战。在此之前美国利用“中立”地位,同交战各国做生意,占领亚非广大市场,大发战争财,这根本不是“在世界生活中捍卫和平与正义的原则”;看法三:以上两种兼而有之。
(4)美国的参战,使协定国一方的经济,军事实力大增,加速了一战的结束。
第十三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一.基础练习
1.巴黎
美国
英国
法国
2。威尔逊
3.A
4.A
5.D
6.D
7.D
8.D 二.拓展练习
9.(1)关于处置德国殖民地的问题。
(2)英、法、日。日本:合法地获得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一切权利。
(3)英、法、日等国被认为有能力且愿意承担责任,《国联盟约》的规定使它们的分赃行为披上了合法的外衣。
(4)日本乘一战之机在远东扩张势力,暂时形成了独霸中国的局面。美国。日本在这一地区的扩张,威胁到美国的侵略利益。
10.(1)美国主张剥夺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尽可能地削弱德国的海上力量;但是反对肢解德国和将其置于别国统治之下。原因是英国要维持其传统的势力均衡政策;避免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可能发生的报复;避免在德国发生布尔什维克革命。(2)英国反对肢解德国,而法国则力主把德国瓜分为若干个国家并加以控制;英国不希望过分削弱德国,法国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法国持这种主张的原因是企图建立在欧洲大陆的霸权;理由是英国的主张已足以引起德国的怨恨和复仇。
第三单元单元练习
一.1.美国 德国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2.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3.着眼点在欧洲大陆。核心是防止普法战争中战败的法国复仇,尤其是防止法国与别国结盟来反对德国。
4.德国对外政策已不满足于在欧洲大陆争雄,而要在世界上争霸,即由“大陆政策”发展到“世界政策”。因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飞速发展,赶上和超过法国、英国,居世界第二,改变了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力量对比;德国要参加重新瓜分世界领土。5.德国疯狂对外扩张,与英国、法国的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形成了两大军事集团,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6.1904、1907年英国分别与法国和俄国签订了军事协定,三国协约形成。7.宣扬的观点:鼓噪与美化侵略战争,宣扬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落实:1879年,德国与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结盟,形成了三国同盟;疯狂地扩军备战,不断挑起局部冲突;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结果:同盟国集团失败,这次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二.1.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美国人民厌战的和平情绪和垄断资产阶级不愿过早卷入战争,害怕影响对交战双方的军火输出。
3.原因:由于投放在协约国一方的战债和贷款远远超过同盟国,协约国一旦失败,将使美国的战债和贷款无法收回,对美国经济产生严重影响。借口:发对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
三.有了和平的迹象,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和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建立国际同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签署《非战公约》,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霸,限制国家的战争权。
战争威胁仍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间的矛盾,尤其为德国和日本埋下了发动世界战争的祸根;战胜国的宰割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一战后,德、日、意等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日趋升温。
第14课
一.1.沙皇专制制度
2。日俄
1905年革命
CCCDB 8.(1)和平、面包和土地。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决定俄国退出战争,废除土地私有制、没收地主土地,把土地及生产工具分给劳动者使用。
(2)通过《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布推翻临时政府,全国政权转归苏维埃。又通过《和平法令》、《土地法令》等解决了广大人民迫切需要解决的和平、面包和土地问题。选举列宁为人民委员会主席。苏维埃政权在各地建立起来。
9.20世纪的俄国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结构性矛盾本来已经非常尖锐,一触即发。而在一战中,俄军的失利充分暴露了沙皇政府的昏庸无能,点燃了这种危机。1917年初,俄国经济已陷入全面崩溃的境地,“和平、面包和土地”成为俄国民众的共同呼声。
第15课。
一.1.布列斯特和约
协约国
2。余粮
工业
自由贸易
ADCDAB 9.十月革命期间,苏俄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其目的是适应战争和国内外形势,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生产和产品分配,随着形势的变化,又实行新经济政策,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国民经济,以机那里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相比,表面是“后退”,但调整了生产关系,恢复和发展了经济,这是符合生产力状况和当时局势的,是必要的。
第16课
一.1.斯大林模式
2。基洛夫
阶级斗争尖锐化
肃反运动
ACACCB 9.基本条件: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时间限度;列宁认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新经济政策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
10.直接原因:1927年底粮食收购危机。影响:短期内有利于苏联工业的发展,为苏联工业化的实现提供了条件,但它违背了农民的意愿,与当时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状况不相适应,从而破坏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长期停滞落后,严重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第四单元单元练习
一.1.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的二月革命。
2.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虽然实行了一些资产阶级民主改革,但对民众最关心的和平与土地等问题置若罔闻。前线继续流血,后方依然面临饥荒。
3.俄国革命由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4.彼得格勒武装起义中攻打冬宫的场景。
5《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和平法令》、《土地法令》
二.1.农民在心理上产生了与苏维埃政府严重的对立情绪。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使农民付出了巨大牺牲和代价。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准备长期执行的政策。反映了建设社会主义的急于求成的指导思想。3.小生产,小农经济。利用国家资本主义的手段消除小生产方式。
4.农业生产机械化、电气化等物质条件。列宁认为需要几代人的努力,说明新经济政策应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实行。5.新经济政策通过利用市场机制和商品货币关系较快地恢复了国民经济,稳定了政治形势。
三.1.首先发展轻工业,然后发展重工业。这是因为,发展轻工业所需资金较少,易于获得利润,为重工业积累资金。2.苏联应首先发展重工业。这是因为苏维埃国家面临帝国主义的包围,必须首先发展重工业以包围苏维埃政府。3.造成轻工业生产落后,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货币不稳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严重地破坏了农业生产。4.必须保证农业、轻工业、重工业有比例地平稳地发展,才能为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十七课。土耳其凯末尔革命
一.色佛尔条约
洛桑条约
2。哈里发
拉丁字母
3。B
4。D
5。D
6。C 二.7(1)凯末尔。
(2)凯末尔领导土耳其人民取得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成为土耳其共和国,并当选为第一任总统。他推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使土耳其走上了现代化国家的道路。
8.(1)一战结束后,土耳其成为战败国,奥斯曼帝国彻底瓦解,国家主权丧失,首都被占领,大片领土被瓜分。
(2)土耳其人民取得民族独立战争的胜利,独立后的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重大成果,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教育、社会生活方面发生了巨大改变,不断向现代社会迈进。
第十八课。
一.1.B
2。A
3。D
4。A 5。C
6。C 二.7.提倡手工纺织是甘地所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唤起了更多的印度民众加入到民族自治的运动中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英国的经济侵略,这是在当时的背景下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一种方式,而不是甘地发展经济的措施,甘地并不排斥西方的工业文明。因此认为提倡手工纺织会使印度更加落后的观点是对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误解。8.(1)政府;英国的殖民统治政府。事例:《罗拉特法案》、阿姆利则惨案、食盐专卖。(2)非暴力合作运动发动了印度社会的各阶层,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第五单元单元练习
一.1.摆脱殖民压迫,实现民族独立,建立富强、民主的现代化国家。
2.亚、非、拉美地区都有着丰富、独特的民族文化传统,但近代以来,它们都遭到了来自西方列强的民族压迫,不同程度地沦为了殖民地或半殖民地。伴随着列强政治、经济势力的侵入,资本主义文化和思想观念也渗透进来,使本土文化面临严峻挑战。在走向民族独立的道路上,本土文化如何实现现代化,是这些国家发展历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首先通过武装斗争的道路,赢得了民族独立;其次,在“凯末尔主义”六大原则的指导下,走的是一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之路,试图通过和平协议的方式取得民族自治权。
4.现代化的前提是民族独立,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工业化和政治民主化。土耳其在凯末尔的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首先赢得了民族独立,为资产民主改革奠定了基础;其次,在“凯末尔主义”的指导下,又通过资产民主改革。走上了世俗化﹑现代化的道路。但改革的某些措施存在割裂民族传统的倾向。印度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走过一条曲折﹑复杂的道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虽然未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以甘地为代表的印度民族主义思想和国大党
提出的民族独立政治目标由此深入人心,成为印度民众的共同呼声。两国虽然面临着相似的任务,大两国国情和具体形式的差异,促成两国人民各自选择了适合自身的不同道路。
二.1.不同看法:列宁认为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是因为殖民当局的暴力压迫而产生的;甘地认为暴力的革命和暴力的压迫都是不能接受的,并同样是具有恶意的。原因:因为俄国十月革命史通过暴力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苏维埃政权的范例,所以列宁希望能够印度也走这样的道路。而甘地在争取民族自治的斗争中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的政治哲学,他反对“以暴制暴”,主张用不合作运动团结印度民族民众,反对殖民统治,迫使英国殖民当局做出让步。2.既反抗英国的殖民压迫,又防止人民群众的革命。
3.从历史背景看,阿姆利则惨案后,印度的民族矛盾激化,实现民族独立式印度人民的根本任务,任何有利于民族独立的运动都是进步的。从国情看,种族分裂、外国入侵、加之宗教的忍耐,顺从思想盛行,民族抗争意识较弱。为此,任何有利于激发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的运动都是进步的。然而,也必须看到,甘地的手工防止运动虽然具有积极意义,但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一定程度上也束缚和限制了民众运动。
三.1.因为凯末尔是土耳其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者,是土耳其现行国家和政治体制的创立者,是土耳其民主共和国的缔造者,被土耳其人民尊称为“国父”。
2.曾经三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大大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成为印度民族精神的化身,被印度民众尊称为“圣雄”。
3.答案不必强求一律,言之有理即可,应该以辩证的灌顶看待土耳其的凯末尔改革和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凯末尔改革,就要肯定它对土耳其的现代化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又要看到它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确实有一定的不利影响,但是应该强调前者,不能因为其局限性而否定了土耳其的民主改革,甘地领导的‘非暴力 不合作运动’:非暴力思想有助于构筑和谐世界,在这场运动,甘地的伟大人格魅力,毕生致力于独立和民族团结事业 的决心,敢于斗争,持之以恒的精神等,都是值得推崇的。
第19课 民国初年的社会于政局 一.基础练习
1、段祺瑞 冯国璋 张作霖
BCABD
二、拓展练习
7(1)袁世凯 派人刺杀宋教仁(2)与帝国主义五国银行团签订(善后借款合同)(3)二次革命。但是因为和袁世凯之家力量的悬殊和国民党内部纪律涣散,不久失败。
8(1)辛亥革命(2)南京临时政府一系列革除“旧染污俗”的政令。(3)内容:涉及剪发辫,易服饰,改称谓,废跪拜 禁裹足,倡女权。意义:促成了社会习俗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第20课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一、基础练习
1.1915 青年杂志 文学改良刍议 狂人日记 2 A 3 B 4 D 5 B 6 C 7 A
二、拓展练习
8(1)坚信文学改良是正确的,不容议论。同时反对使用文言文(2)陈独秀的态度在当时袁世凯帝制复辟、宣扬尊孔复古、反对文学革命的势力强大的大背景下,是必要的,对推动文学革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种态度有偏颇之处,不利于文学革命的充分展开。对传统文化不应该片面否定,我们既要摒弃中国传统文化中槽粕性的成分,也应该肯定其积极的影响,结合时代的变化,保留并发扬其精华成分。
第21课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一、基础练习ACADBC
二、拓展练习
7(1)五四运动爆发后学生的罢课争斗。在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合理要求被无理拒绝。
(2)五四运动最终取得胜利。中国拒绝在巴黎合约上签字。五四运动中,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态度登上了政治舞台,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无产阶级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必然因素:上海无产阶级队伍强大:新文化运动开始于上海,先进的思想和知识分子:陈独秀在上海创建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上海交通便利:上海租界众多,军阀政治力量相对较弱。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一、基础练习吴佩孚 孙传芳 武汉 周恩来 2 B 3 C 4 D 5 D
二、拓展练习
6.国际局势: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的正义要求都被拒绝,中国又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中国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形势并没有因为一战的结束和中国是战胜国的身份而改变。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给受压迫国家和民族以激励。中国的内部条件:中国还处于北洋军阀的专割统治之下,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因为种种原因都没有改变中国班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而想要取得革命的成功,必须对国民党进行改组,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得到孙中山的认可。当时中国共产党刚刚成立,力量弱小,难以独立领导中国的革命运动,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当时中国第一大党,改组后的指导思想与中共的最低革命纲领基本一致,成为合作的基础。
7.(1)辛亥革命,十月革命
(2)有。孙中山接受了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并实现了与中共的第一次合作。
第六单元单元练习一.1 民主,科学 陈独秀,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D和S分别代指“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历史上北京大学曾经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主要阵地。
二.1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组织和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颁行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举行反对袁世凯独裁的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等。
2.兴起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与科学;引进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创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人和农民运动等。
3.第一组:以三民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目的是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组: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目的是推翻军阀和帝国主义的压迫,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国。三.1.不同意。西方国家富强的根本原因在与建立了当时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2.主张向西方国家学习,进行社会改革。3.已经由革命思想转向革命主张 4.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5.原来只提出向西方国家学习,现在还认为应该向苏俄学习,以俄为师
6.正确。心海革命以来中国军阀割据混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列强各支持一方,谋求在华利益 7.开始提出了反帝的政治主张。
第23课
南京国名政府的内政和外交
一.基础练习
1.四一二
分共
2.宁汉合流
北平
3.B 4.C 5.D 6.D 7.B 8.D 二.拓展练习
9.(1)反映了当时中国发起的’该订新约运动’。是围绕实现关税自主和废除领事裁判权的问题进行的。(2)鸦片战争以后,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只有列强享有最惠国待遇,而中国并无对等权利,因此一直遭到中国人民的反对,美国用’待遇不得有所差别’来代替’最惠国’的字样,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权利,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等原因,并不能真正取得对等的利益。
第24课
红色政权的建立 一.基础练习
1.周恩来
南昌
革命战争
人民军队 2.毛泽东
红四军
3.C 4.C 5.B 6.B 7.B 8.C二.
9.(1)井冈山、瑞金、南昌。
(2)瑞金:中华苏维埃中央临时政府成立地。井冈山:在此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新起点。南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起义在此爆发,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诞生地。
第25课。
一.1.华北
察哈尔
防共自治运动
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
2。北平
华北自治
收复东北失地
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
ACADDC 二.9(1)对外侵略扩张的“大陆政策”。
(2)通过1894年的中日甲午战争打败清政府,1895年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割占了中国领土台湾。
(3)1931年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1932年建立伪满洲国,东北三省沦为其殖民地。
第26课 一 1。中央
御敌于国门之外
阵地战
2。赤水
大渡河
泸定桥
陕北
BCDDBC 二.9(1)国民党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当时的中国中央实行错误的政策方针,导致战局日益恶化,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2)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3)三大主力红军会师。
(4)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5)革命乐观主义。
(6)不能完全采用。虽是亲历者的当时作品,但这是诗歌文学,有一定的主观虚构因素。
第七单元单元练习
一.1.从数据看,国民经济在发展,但速度不快;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比重高;工业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快,但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加不大等。
2.“为建设一个强大、民主和繁荣的国家奠定了基础。”
3.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九一八事变等日本侵华事件新军阀混战与国共内战。4.考虑时代背景和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基本肯定,为国民政府执政寻找客观理由。二.1.瑞金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
2. 遵义
1935年初,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重新改组了中国中央领导机构,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3.陕北 4.会宁
1936 三.1.辛丑条约
1901 2.东北抗日武装 张学良 九一八事变
3.日本企图独占东北,皇姑屯事件,东北一帜。4.作为镇守边关的将领,守土有责,同时又受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束缚,不满而又无奈,有心无力。
5.从历史看,自秦始皇修筑长城起,它就从来没有抵抗住外来的入侵。抵御侵略,靠的不是建筑工事,而是全民族的同仇敌忾、众志成城。
第27课。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
一、基础练习
1,柯立芝繁荣
一 二美国
苏联
提高关税
放弃金本位制
3.C 4C 5D 6 D
二、拓展练习
7(1)同一历史时期不同国家经济发展状况,一战后,世界市场对于美国的依赖增强,因而美国的经济危机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世界性经济危机,除苏联等少数国家,几乎所有收到冲击,没有在苏联爆发主要是由于苏联当时脱离世界市场
(2)变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苏联建立,也标志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形成,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 8 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生产和销售的矛盾,金融市场不稳定,股票市场崩溃引发了货币信用危机,造成工业生产指数下降,农产品价格下降,银行倒闭,失业人口大量增加
一战后,世界市场对于美国依赖性增加,因而美国的经济危机随即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世界性经济危机。当时,各国面对危机,均采用提高关税,放弃金本位制等方式,互相推卸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责任,以致世界经济局势不断恶化
第28课。罗斯福新政
一、基础练习1 罗斯福新政整顿金融业
联邦储备银行
存款保险法 3B 4D 5A
二、拓展练习
6(1)华盛顿,领导人民创建了美利坚共和国;林肯,维护了联邦统一,废除了黑奴制。
(2)美国财政困难,贸易量下降,大批工厂倒闭,农产品滞销,大量工人失业等,面临严重经济危机,1929年。(3)调整农业,增加就业,规范金融秩序,施行《全国工业复兴法》,调整工业,协调劳资关系。
(4)积极实施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通过《社会保险法》,推行勒紧所得税制度;推进劳资谈判,颁布《全国劳动关系法》和《公平劳动关系法》
(5)罗斯福新政一定程度上调整了资本主义生茶关系,缓和了社会矛盾,使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新政中国家干预和调控经济的方式,对其他国家产生了示范效应,成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的政策取向。
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理
一、基础练习
1领土
民族主义
墨索里尼一党专制
松财政,紧货币
排犹 3D 4A 5C 6C 7(1)爱因斯坦
(2)种族灭绝政策
(3)不同的人种形成,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不同地域的人群形成不用的可遗传体质特征;人种之间是平等的,种族优越感或种族歧视是毫无道理的。
8相同点:①历史原因相同,两国长期以来是群主制国家,都具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缺乏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传统: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国的海外市场都受到制约,德国丧失了全部海外殖民地,日本在东亚的市场亦受到压制
②时机相同。30年代经济大危机为两国法西斯势力扩张提供了条件。两国法西斯都利用经济、政治危机,乘机扩张势力,进而夺取政权,③ 法西斯专制的本质相同。都是极短的军国主义,对内独裁,对外侵略扩张,把世界引向战争。不同点:①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不同,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依靠原有的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建立军事法西斯专政。②日本法西斯势力军部内部存在着派系斗争,故日本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较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时间长。
第八单元单元练习
一.1.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2.范围广,即蔓延到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各行各业,殖民地、附属国也不能幸免。3.Recovery(①③)
Relief(②⑤)
Reform(④⑥⑦)
二.1.根本原因:生产社会化合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即使在繁荣时期,工业部门的开工也严重不足,大批工人失业,降低了社会购买力;国家间的贫富差距导致国际市场上滞销的农产品和初级工业品越积越多。2.美国和德国。
3.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结果:出现了“昭和恐慌”。各种法西斯势力乘机行动起来,加紧策划侵略中国的行动,以转移国民视线。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三.1.政府重点扶持大企业。导致中小企业相继破产,大量的工人失业。战争结束后,大量的军人离开军队,成为社会的破坏力量。西方国家的统治阶级纵容和支持反苏反共势力,一部分中下层民众向法西斯组织。德、意、日国内民族复仇主义和民族扩张主义情绪恶性发展。
2.德国被套上《凡尔赛合约》的枷锁,意大利和日本在战后世界安排中没有分得预期的份额。
3.德国:确立一党专制元首独裁;推行“松财政、紧货币”的政策,实现全民就业和经济复兴;宣扬民族共同体理论,强化社会统制,推行排犹政策;重点发展军事工业,经济进入战时轨道。
意大利:法西斯政权组建工业复兴协会,以国家垄断的形式,全面干预经济发展;发动对外侵略战争。日本:以天皇为中心,建立军事独裁体制,通过对外扩张走出困境。
第30课。
一.1.实施独裁
侵略扩张
埃塞俄比亚
反共产国际协定
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DAADB 二.7.(1)《凡尔赛合约》
(2)德国陆军总数由不应超过10万人变为实际上不受限制;由志愿服役制变为普遍义务兵役制;由维护国内秩序和巡查边界扩大到可用于战争。
(3)德军开进莱茵非军事区。
(4)德国法西斯上台,积极扩军备战;英国等西方国家对德国采取了馁靖态度。使人类社会再次滑向世界大战。8.(1)英、法、意、德。《慕尼黑协定》。
(2)纵容了德国纳粹的侵略,加速了法西斯对外扩张的步伐,使欧洲集体安全政策遭受严重挫折。(3)《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4)标志欧洲构建集体安全体系失败,国际局势进一步恶化。德国做好了发动世界大战的准备。
第31课。
一.1.1939 波兰
静坐战
珍珠港
2。法西斯军事同盟
柏林
三国同盟条约
DAB
二、拓展练习
6.(1)与希特勒“匪帮”战斗到底的立场。(2)陆地:阿拉曼战役:海洋西西里岛登陆、诺曼底登陆;天空;不列颠战役。(3)只有联合任何反对纳粹主义而战斗的国家(包括苏联)共同反对法西斯,才能维护美国的利益。
7.A观点分三个层次:抱有幻想的表现——英国的大陆均衡战略和反共政策;法、美的追随或支持方面(举例略);抱有幻想的表现——“奇怪战争”或“静坐战”。B观点分两个层次:教训——养虎为患,或玩火自焚;真理——联合起来,用正义武装捍卫和平。
第32课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一、基础练习1.租借法案苏德战争 2.8 15 9 2
3.C 4.A 5.A 6.A
二、拓展练习
7.(1)《开罗宣战》,1943年11月。(2)中国、美国、英国(3)满洲: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次年日本扶植赙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台湾、澎湖列岛;1895年《马关条约》中被日本所窃。1945年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满洲、台湾、澎湖列岛回到中国怀抱。8.原因:法西斯国家疯狂的侵略扩张,加深了世界反法西斯国家与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盾。随着战争规模不断扩大,反法西斯力量团结起来,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影响:增强了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胜利信心,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进程。
第九单元单元练习一、二战爆发说
1.无论赞成哪种说法,言之有理即可。1931年爆发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法西斯挑起的。1931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三省,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国家对主权国家的第一次侵略战争,中国军民开始了反法西斯战争。1937年爆发说:1937年日本法西斯发动七七事变,挑起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开始全民族抗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7年爆发说:1939年德国法西斯突然袭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大战在欧亚主要国家全面展开。2.答案在上题答案中
二、绥靖政策的恶果
1.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小国”指捷克斯洛伐克。张伯伦害怕引火烧身,纵容德国的侵略行为。2.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坐视波兰灭亡。
3.马其诺防线。没有,德军在1940年绕过防线侵入法国境内。
4.绥靖政策。结果自吞苦果:1940年法国被德国占领,英国也遭到德国的猛烈打击
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社会主义国家、西方民主国家、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2.美国与英国。保障国际和平与安居乐业、促进一切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等一系列进步和民主的原则。3.敌国:德、意、日三国同盟。敌国推崇野蛮和暴力,签字国推崇人权和正义。4.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第五分册综合测试 第一部分 选择题
CDCDC AACCC AABBC BBBAA AACAC ADCDC 第二部分
31.(1)19世纪70年代,清政府推行洋务运动,为培养洋务人才而选派留学生出国学习。
(2)在美国的日常生活状况,学习情况,留学生的思想观念转变等状况。
(3)经历时间久远,资料可能残缺:仅是实物资料部分,不足以反应其生活全貌;还能找到其他各种资料。32.(1)可以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内战,工业革命等
(2)19世纪60年代 日本开始明治维新,甲午战争打败中国,成为强国。
(3)维新派看到日本和西方变革成功,主张向西方学习,改革社会制度;甲午战败,中国名族危机加深;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分刮的命运,但过程急于求成,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既得利益者,树敌太多,变法理论有偏激,内部意见分歧;最终因顽固派发动内变而失败。
33.(1)一,这是甘地自己的著述,对他所主张的思想阐述得更为清楚全面。
(2)三,甘地创立了独特的非暴力主义思想;为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民族独立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印度民族英雄,也是伟人
(3)一二,了解运动思想根源;背景和过程
(4)目标:争取印度民族自治,主要事迹;同英国政府不合作,手纺车运动,食盐运动,绝食祈祷 34(1)左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右 巴黎和会后
(2)战前欧洲四大帝国瓦解,德国版图缩小,中欧出现一系列新建立的国家,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建立
(3)第一次世界大战,巴黎和会 35(1)1927 汉口
(2)国民党发动政变,导致大革命夭折;国民党反动派大肆屠杀共产党员
(3)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36(1)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批工人失业;工业生产明显下降;各国不等,德国最严重
(2)爆发1929-1933经济危机
(3)提供就业岗位,实施“以工代赈”;失业救济,完善社会保险制度,建立养老基金,事业基金
(4)经济危机导致两国出现严重社会危机;两国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疯狂备战,通过对外扩张,发动侵略性战争的方式摆脱危机;最终导致二战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