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毕淑敏《常读常新的《海的女儿》》[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11:57: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毕淑敏《常读常新的《海的女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毕淑敏《常读常新的《海的女儿》》》。

第一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毕淑敏《常读常新的《海的女儿》》

文学网 > 现代作家 > 毕淑敏 > 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

发布时间:2015-06-29来源:文学网手机版

童话,并不只是给儿童读的。

我在成年之后,还常常读童话。每当烦心的时候,从书架上随手扯出的书,必是童话。比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儿》,我就读过多遍,它也被翻译成“人鱼公主”。比较起来,我更喜欢“人鱼公主”这个名字。海的女儿,好像太阔大太神圣了些。人鱼呢,就显得神秘而灵动,还有一点点怪异。

大约 8 岁的时候,每一次读到人鱼公主的故事,读完后泪流满面,抽噎得不能自已。觉得那么可爱和美丽的公主,居然变成了大海上的水泡,真是倒霉极了。从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看到了湖面上河面上甚至脸盆里的水泡就有些发呆(那时没有机会见到大海,只有在这些小地方寄托自己的哀思),心中疑惑地想,这一个水泡,是不是善良的人鱼公主变成的呢?看到风把小水泡吹破,更是分外伤感。读的过程中,最焦急的并不是人鱼公主的爱情,而是最疼她的哑。认定她无法说出话来,是一生未能有好结局的最主要的根源。发奇想,如果有一个高明的医生,拿出一剂神药,给人鱼公主吃下,以对抗女巫的魔法,事情就完全是另外的结局了,而且还想出补救的办法,觉得人鱼公主应该要求上学去,学会写字。就算她原来住在海底,跟陆地上的国家用的文字不同,以她那样的聪慧,学会普通的表达,也该用不了多长时间吧?比如我自己,不过是个人类的普通的孩子,学了一二年级,就可以看童话了,以人鱼公主的天分,应该很快就能用文字把自己的身世写给王子看,王子看到了,不就真情大白了吗!

大约 18 岁的时候,又一次比较认真地读了人鱼公主。也许是情窦初开,这一次很容易地就读出了爱情。喔喔,原来,人鱼公主是一篇讲爱情的童话啊。你看你看,她之所以能忍受那么惨烈的痛苦,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她忍受了非人的折磨,在刀尖样的甲板上跳舞,她是宁肯自己死,也不要让自己所爱的人死。这是一种多么无私和高尚的不求回报的爱啊!我心里也在琢磨,那个王子真的可爱吗?除了长得英俊,有一双大眼睛之外,好像看不出有什么太大的本领啊。游泳的技术也不怎样,在风浪中要不是人鱼公主舍身相救,他是必死无疑了。他也没啥特异功能,对自己的救命恩人一点精神方面的感应也没有,反倒让一个宫殿里的女子,坐享其成。当然啦,那个女孩子不知道内情,也就不怪她。但王子怎么可以这样的糊涂呢?况且,人鱼公主看他的眼神,一定是含情脉脉,他怎么就一点“放电”的感觉也没有呢?好呆!心里一边替人鱼公主强烈地抱着不平,一边想,哼!倘若我是人鱼公主,一定要在脱掉鱼尾变出双脚之前,设几个小计谋,好好地考验一下王子,看他明不明白我的心。因为从鱼变成人这件事,是单向隧道,过去了就回不来的。要把自己的一生托付出去,实在举足轻重。不过,真到了故事中所说的那种情况——由于王子的不知情,没有娶人鱼公主,公主的姊妹们从女巫那儿拿了尖刀,要人鱼公主把尖刀刺进王子的胸膛,让王子的鲜血溅到自己的双脚上,才能重新恢复鱼尾……局面可就难办了。思来想去,只有赞同人鱼公主对待爱情的方法,宁可自己痛楚,也要把幸福留给自己所爱的人……

到了 28 岁的时候,我已经做了妈妈,这时来读人鱼公主,竟深深地关切起人鱼公主的家人来了。她的母亲在生了 6 个女儿之后去世了,我猜这个女人临死之前,一定非常放心不下她的女儿,不论是最大的还是最小的,她一定是再三再四地交代给公主的祖母——老皇后,要照料她的孩子,特别是最小的女儿。老皇后心疼隔辈人,不单在饮食起居方面无微不至地看顾孩子们,而且还给她们讲海面上人类的故事。可以说,老皇后一点也不保守,甚至是学识渊博呢。当人鱼公主满 15 岁的时候,老皇后在她的尾巴上镶了 8 颗牡蛎,这是高贵身份的标志和郑重的成人典礼啊。当人鱼公主遇到了危难的时候,老皇后的一头白发都掉光了,她不顾年迈体弱,升到海面上,看望自己的孙女……我强烈地感受到了这位老奶奶的慈悲心肠和对人鱼公主的精神哺育。人鱼的勇气和聪慧,包括无比善良的玲珑之心,都不是从天上掉下的,诸多得益于她的祖母啊!

到了 38 岁的时候,因为我也开始写小说,读人鱼公主的时候,不由自主地探讨起安徒生的写作技巧来了。我有点纳闷,安徒生在写作之前,有没有一个详尽的提纲呢?我的结论是——大概没有。似乎能看到安徒生的某种随心所欲,信马由缰。当然了,大的轮廓走向他是有的,这个缠绵悱恻一波三折既有血泪也有波浪的故事,一定是在他的大脑里酝酿许久了。但是,连读上几遍之后,感到结尾处好像有点画蛇添足。试想当年:安徒生很投入地写啊写,把这么好的一个故事快写完了,突然想起,咦,我这是给孩子们写的一个童话啊,怎么好像和孩子们没多么关系了?不行,我得把放开的思绪拉回来。他这样想着,就把一个担子,压到了孩子们的头上。他在故事里说:你喜欢人鱼公主吗?猜到小孩子们一定说——喜欢。然后他接着说,人鱼公主变成了水泡,你难过吗?断定大家一定说——难过。那么好吧,安徒生顺理成章地说,人鱼公主变成的水泡,升到天空中去了,她在空中听到一个低低的声音告诉她,300 年之后,她就可以为自己造一个不朽的灵魂了。300 年,当然是一个很久很久的时间了。不过,幸好还有补救的办法,那就是——如果人鱼公主在空中飞翔的时候,看到一个能让父母高兴的小孩子,那么她获得不朽灵魂的时间就会缩短。如果她看到了一个顽皮又品行不好的孩子,就会伤心地落下泪来,这样,她受苦受难的时间就会延长……我不知道安徒生是否得意这个结尾,反正,我有点迟疑。干吗把救赎工作交到每一个读过人鱼公主的故事的小孩子身上啊?是不是太沉重了?

现在,我 48 岁了。为了写这篇文章,又读了几遍人鱼公主。这一次,我心平气和,仿佛天眼洞开,有了一番新的感悟。这是一篇写灵魂的故事。无论海底的世界怎样瑰丽丰饶,因为没有灵魂,所以人鱼公主毅然离开了自己的亲人。她本来把希望寄托在一个爱能胜过爱任何人的王子身上,那么王子就可以把灵魂分给她,她就从王子手里得到了灵魂。为了这份与灵魂相关联的爱情,人鱼公主付出了自己所能付出的一切,她的勇敢、善良、舍身为人……都在命运燧石的敲打下,大放异彩。但是,阴差阳错啊,她还是无法得到一个灵魂。人鱼公主是顽强和坚定的,她选定了自己的道路就绝不回头,终于,她得到了自己铸就一个灵魂的机会。在一个接一个严峻的考验之后,在肉体和精神的磨砺煎熬之后,人鱼公主谁都不再依靠,紧紧依赖着自己的精神,踏上了寻找不朽灵魂的漫漫旅途。

这个悲壮而凄美地寻找灵魂的故事,是如此地动人心弦,常读常新。有时想,当我 58 岁…… 68 岁…… 108 岁(但愿能够)的时候,不知又读出了怎样的深长?

第二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窃读记

窃读记

执教者:花园初中

教学目标:

1.会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

3.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体会窃读的复杂滋味,感悟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并受到感染。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达感情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作者简介导入。

林海音出生在1918年,在她小时侯的那个年代,读书是有钱人的享受,劳动人民因为生活贫困读不起书,一辈子与知识无缘。那些只供得起孩子上学的家庭,也没有余钱给孩子买课外书读。虽然林海音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的家庭,但是贫困的经济状况还是无法满足她那颗渴望读书的心,她是怎样读完一本又一本心爱的书呢?让我们共同走进林海音的读书经历。

二、解题:

1.“窃”字的含义:

(1)通过查字典,找出“窃”字的多个义项。“窃”,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再查音节();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再查()画。

“窃”在字典中有三种解释:A.偷盗,喻用不合法不合理的手段取得;B.私自,暗中;C.(旧)谦辞,指自己。

在“窃听”中选第()种解释,在“行窃”中选第()种解释,在“窃以为不可”中选第()种解释。

(2)结合课文内容,说说“窃”字在本文中的含义。明确:在本文中应理解为“偷偷地”、“暗中”之意,如“窃笑”。2.“窃读”的含义:

明确:假装逛书店,其实是要读书店里的书而不买,趁店员不注意时暗中偷读。(小结:对词语的理解与把握不仅要知道它在字典中的意思,还应把它放到文章中考察特定语境中的含义。)

三、自主体验,品析课文。

1.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本文写了什么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明确:记叙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

适时点拨插叙。

(2)品读活动一:根据课文内容说“窃读”

小结:只看不买的窃读 担心害怕的窃读

紧张贪婪的窃读 察言观色的窃读

混入人群的窃读 大雨掩护的窃读

饥肠辘辘的窃读 腰酸腿疼的窃读

沉浸快乐的窃读

……

2.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品读活动二:深入课文语言品“滋味”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请结合你划出的描写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来说说自己的体会。

(2)除此之外,还有哪些滋味?请同学们说一说。小结:痛苦、劳累、尴尬、幸福、憎恨、感恩……

3.人物形象分析:

“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明确:本文通过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描写,刻画出一个家庭贫困却酷爱读书,不怕艰辛并懂得感恩的穷学生形象。

四、主题探究:

1.小组合作探究,解读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明确:“吃饭长大”指的是身体的物质需求,“读书长大”则是指精神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粮食哺育的是身体,而书籍哺育的是灵魂,一个只有知识与智慧不断增长的人,才是一个真正健康成长起来的人;“在爱里长大”:被人关爱,被店员默默的关心和帮助,这让我认清了人世间的真善美,不再固执地仇恨人类。也让我懂得,今后我也要把这种爱传递给别人,帮助别人。

2.揭示主题: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等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五、拓展迁移: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自己是否也有“窃读”的经历?现在的我们要不要这种“窃读”精神?

六、布置作业:

1.搜集名人读书故事或关于读书的名言。2.课外阅读《城南旧事》。

教学反思:

《窃读记》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作品。文章以小女孩的视角叙述,通过自悟式的独白,写出了作者儿时的读书嗜好。儿时的林海音因为喜欢读书而又无钱买书,只能辗转于几家书店窃读。那尴尬而又惊险的滋味,读来让人感动而又心酸。教学中引导学生品味林海音窃读的百般滋味,体会作者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是关键。

在学习这一课时,我坚持把读的时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特别是能够表达作者窃读滋味的句子,并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实践,通过分析交流,去深入感悟语言文字背后的种种形象、情感、意境,充分感受作者对读书的热爱——为了读书,可以放弃同龄人快乐的游戏;为了读书,可以忍受书店老板的白眼甚至蔑视的驱逐;为了读书,想尽千方百计,藏于别人身边,冒充别人的孩子,“巧借下雨天留客天”的机会;为了读书,经常忍饥挨饿,饱受站立之苦……学生在课堂上能跟着老师的思维,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并受作者爱读书的感染,也萌生了“多读书,在书中寻找乐趣”的想法。

但本节课,也存在诸多不足:

1.课堂上不够重视读,教室里缺乏琅琅书声。《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学习本文,首先要让学生浏览文本,整体感知故事内容;然后要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精彩的富有深意的或感情色彩浓厚的语句,把握文章主旨。而朗读,对于加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把握人物的情感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学中如能重视朗读,重视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具体的朗读指导,将帮助学生更深入体味人物的心理和情感,理解文章主旨及写作意图。

2.本文在写作方面突出的特点是作者善于通过自悟式的独白及细致入微的动作、心理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值得学生模仿借鉴。教学中如能更好的关注这方面内容,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加以借鉴,将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3.扎实基本功。这节课暴露了自己的一些问题:如课堂组织能力有待提高,语言表达还不够清晰准确,书写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等。

这些都是我今后需要加倍努力的方向。

第三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春》

《春》朱自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有感情的朗读,从而感知课文内容。

2、理请思路,绘出五幅春景图,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分析五幅图画,体会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4、在语法上,要掌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重点:

1、从作者的观察思维中学习描写景物的一般方法。

2、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3、掌握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

1、掌握阅读和欣赏优美文章的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能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1、一年四季中的春天让你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参考:春天万物生机勃勃;春天的雨;春天的花……

2、想一想以前是否学过有关“春”的句子。

参考:《春夜喜雨》(杜甫)、《春晓》(孟浩然)、《清明》

3、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现代散文《春》。(展示课件)

二、作者介绍:

1、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呢?——朱自清

2、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提醒学生看P64注解①)

3、(展示课件)补充介绍。

三、初步感知课文:

1、课件展示:生字词。(要求学生找写在作业本上)

2、听朗读(配画配乐)

要求:对照课文,找找看是不是有不一样的地方;注意停顿;给生字词注音,解释。

3、解决生字词。(请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来,教师利用课件订正)

4、文章的题目是“春”,那么作者写了春天中哪些东西?分别是在课文的第几段?

参考:春天的草(3);春天的花(4);春天的风(5);春天的雨(6);春天中的人们(7)。

四、具体分析:

1、春天的草。

⑴“偷偷的”,“钻”——写出小草破土而出的挤劲,顽强的生命力,写出不经意间,春草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这样使无意识的、无情感的小草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修辞:拟人)。⑵“嫩嫩的,绿绿的”——写出了春草嫩绿的特点。

⑶哪一句可以看出小草的生长的状态?——第二句——长势喜人,面积大。

⑷除了写这些,还写了在草地上玩耍的人们,为什么要写呢?

参考:写人是为了衬托草,因为春天的草太可爱了,软绵绵的,所以有许多人想亲近它。(间接描写)

▼⑸小结:(展示课件,全班齐读后提醒停顿,再读)⑹拓展:你能给这幅春草图配一句古诗吗?

参考:“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浅草才能没马蹄”

2、春天的花。

⑴齐读(要求:思考“写春天的草作者用了拟人,那么写春天的花作者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⑵评价朗读。

⑶写了哪些地方的花?可以看出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参考:树上的桃花、杏花、梨花,地上的小野花。作者的视线是从上往下的。

⑷写树上的花,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呢?

参考:先写树上的花竞相开放。再写花的颜色多种多样(从视觉)。接着写花的香(从嗅觉、味觉)。

⑸写春草用了实写与虚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花用没用这种方法呢? 参考:用了,用想象中秋天果实的丰收,和现实中花下成千上百的蜜蜂、蝴蝶的多来衬托花多、花艳、花香。

⑹这段里面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例子。

参考:拟人、排比、比喻、衬托等修辞手法。

▼⑺小结:课件展示。

⑻拓展:你也来给这幅春花图配一句古诗。

参考:“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乱花渐欲迷人眼”、“红杏枝头春意闹”。

五、作业设计:

我们今天学了如何写春天的草和花,作者用了许多修辞的手法,现在已经是秋天了,秋天果实最多,你们试着来写写秋天的果实,要求用上两到三种的修辞手法;字数不少于50个字。

第二课时

一、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二、潜心精读:

1、春天的风。

(1)、春天的风有什么样的特点?——柔和(触觉)

(2)、作者除了用到了触觉,还从哪些方面不定期写春天的风?——嗅觉、听觉。

(3)、这一段中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引用

2、春天的雨。(1)、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像牛毛(密)、像花针(亮)、像细丝(细)、薄烟(轻)

(2)、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3)、作者还写了雨中的什么景物?是用了什么方法、顺序?——写了雨中的树、草、灯、人的活动。从静写到了动,从近写到了远。

(4)写春天的雨,作者一方面从正面写春雨的特点,另一方面用雨中的景物和人的活动从侧面来衬托春雨的可爱。

3、春天的人们。

(1)、以上几幅图都是写景,那么春天的人们又是怎样的呢?——欢天喜地的出来迎春,感受春的美丽。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起的?——从“风筝”,引到了孩子,扩展到“家家户户、老老小小”。

(3)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春天给人们带来了希望,写了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三、小结:文章一共写了五幅图: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

四、作业设计

思考:

1、为什么人们要迎春呢?除了迎春图写了人们对春天的感受,文章哪里还写到了?作者对春天是什么样的感觉?

2、文章最后的三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

3、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齐读课文。

二、抽查背诵。

三、精读前后两部分。

1、“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这一句用了两种修辞方法,能找出来吗?能讲讲它们的作用吗?——叠用:把作者“盼春”的急切心情表现了出来;拟人:形象,准确地表达出了春天还未到来。

◆“盼望着,盼望着”——期待春天的心情多么殷切。东风来了——报告春天的消息。春天的脚步近了——赋予春以人的动作,表现了作者殷切而又喜悦的心情。

2、课文的最后三句“赞春”如何“赞”的呢?

◆课文最后三段的三个比喻句,总写春天的新(娃娃)、美(小姑娘)、力(青年)。春天是新的,她有旺盛的生命力;春天是美的,她活泼生动;春天是健壮的,她充满了力量。

四、教师小结

在理清了文章的思路之后,同学们针对自己喜爱的图画,抓住重点的字词句,仔细品味、赏析,真正体味到了《春》一文准确生动、朴实鲜活、异常精美的语言。文章开头写盼春,以“脚步近了”始,以“领着我们上前去”终,起于拟人,终于拟人,体现了结构的美妙和严谨。作者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表现出作者向往春天、热爱生活、充满希望的真情实感,是不可多得的美文。让我们追随着作者的思路,感受作者的感情脉搏,调集起我们对春天的赞美之情去朗读全文。

五、声情并茂地朗读,体会作品的意境、风格,读出对春天的由衷的赞美,可以小组展开朗读竞赛,学生可以互评。看画面朗读,背诵。

六、体验与反思

①质疑交流 阅读了本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面对着这大好春色,你准备做些什么? 你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 学生讨论后,可以向老师质疑,可以向同学提问,以形成对文章的进一步学习与探讨。

[明确]作者笔下的春草、春花、春风、春雨,如同一幅幅细致的工笔画,侧重描绘的是自然界之春;而迎春图则是集中笔墨描绘了人勤春早之春。作者像是一位丹青高手,通过细致观察,用心灵,通过含情的画笔,描绘了春天的各种景物,赋予各种景物以鲜明的感情色彩。结尾以三个形象的比喻,进一步揭示了春天有不可遏制的创造力和无限美好的希望。

②拓展延伸

有人说:“春天是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古今中外写春的作品很多,同学们可将自己搜集的关于春的诗文互相交流。

七、作业设计:

《我看冬天》,仿照《春》写一篇文章,字数不限。

第四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咏雪》

《世说新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阅读浅易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古代聪颖机智少年的故事,学习古人的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分析人物形象,获取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教学难点 重点词句的翻译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咏雪》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播放《雪绒花》作为背景音乐。)多媒体展示雪花纷飞的图片,学生赏析。

然后过渡到问题设计:你觉得雪花像什么呢?用什么比喻好呢? 进而问他们,既然这样,你们想知道古人用什么来比喻雪花的呢?从而导入所学课文.二释题: 1先指名让学生介绍

2教师再放幻灯片,进行补充说明

《世说新语》,刘宋临川王刘义庆编著,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全书共8卷,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夙慧等36门。《咏雪》选自“言语”一门,《陈太丘与友期》选自“方正”一门。这部书不仅保留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也因为其语言凝炼、人物形象鲜明成为古典小说的源头之一。

三、整体感知

自主探究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作点拔。2学生示范朗读并做点评。

3学生分角色朗读,教师要加以指导,如句读、语调等。重点突出“读”的环节,力争当堂成诵。4疏通文意

教师要求学生对照注释,默读课文,疏通文意,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把不理解的词句记录下来,如重点词语:“俄而”、“欣然”、“拟”、“未若”、等。把不理解的词句让学生提出来,全班一起讨论解决。必要时;教师精讲点拨。(教师要提示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加字法、换字法疏通文意。)

四、分组讨论

质疑体会 • 教师导学 1 以小组的形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学生质疑、讨论、解疑,教师巡回指导。要求学生写下讨论笔记。把研讨中有代表性的和有难度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推选代表提出。全班讨论,得出结论。必要时,教师加以点拨。(可不必考虑学生提出问题的顺序,教师灵活把握,如重点问题尚未提出,可由教师提出。)《咏雪》问题组:(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而定)a文章开头一句话,短短十五字,交代了哪些内容? b.“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c.联系上下文,“儿女”的含义与今天有什么不同? d.文章结尾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多媒体投影下大雪的画面(让学生观察画面,再讨论分析。)e.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哪一个更好?同时说说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学生从不同角度回答,教师给予鼓励。对于咏雪的名句,让学生拓展思维。

五、生生交流

拓展延伸

让学生再举几例古人吟咏白雪时用的比喻的诗句。把事先找好的诗句和学生做交流。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群《对雪》

五、运用比喻 想像写作

古人咏雪的诗句写得如此精妙——(问题设计)怎样的比喻才是好比喻呢?

归纳:由“形似”到“神似”!让学生尝试比喻句的写作:

英语中有26个字母,从这些大写字母中任选几个,发挥想象,仿写句子。

例句: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B是两个联结的心,是友谊。C是未满的月牙儿,是缺憾

学生展示自己的比喻……同时适时师生共点评!

六、教师小结及作业的布置。1教师小结 2布置作业

(一)在读准节奏,读出韵味的基础上,背诵《咏雪》一文。

(二)搜集古人咏雪的诗句

(三)预习《陈太丘与友期》 板书设计 《世说新语》咏雪

形似——神似

美的意境

比喻

第五篇:(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杞人忧天

《杞人忧天》教学设计

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曾志成

教材分析:

大家之所以熟悉“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因为所有人都把这个杞人当成笑话来看,甚至老师们也拿它来教育小孩子,教科书上也说“它的主要意义在唤醒人们不要为一些不切实际的事情而忧愁。”意思是不要庸人自扰瞎操心。这个杞人被人们嘲笑了两千多年,背负着无数的讽刺和责骂。现在再回过头来看,才觉得是真的讽刺啊。(结合课程目标和考纲要求分析略。)

1.分析故事情节。

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课外拓展延伸,培养正确的世界观。

1.分析故事情节。2.用自己的话多角度概括寓意,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一导入。观赏图画,思考问题。(切入正题)

二、正文。杞人忧天的寓意

三、拓展延伸

《杞人忧天》的删节部分

问题

(一)联系你的生活,你认为杞人的担忧是可笑的吗?晓之者、长庐子、列子三人的观点,你赞成谁的观点?请阐述理由。(目的:温故知新,问题引出重点——构思。)

问题

(二)杞人的担忧是有可能发生的吗?(目的:解决问题,相似联想,能力提升。出示图片资料,有意培养拓展“群文阅读”习惯。)

问题

(三)我们是不是用新的眼光来看杞人忧天?(寓意的新解)

通过思考,完成课标难点(目的:引出难点,课堂活动,能力进一步生成,突出重点。)。

四、总结(难点)

在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自然界之前,一个人提出任何疑问,其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精神本身无所谓错误。可是杞人成天为这个问题烦恼忧愁,而影响到自己的现实身心生活就不对了。未来有很多会发生和不会发生的事情,我们成天只是担忧有什么用?关键是多学知识,了解自然,做好防范。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具有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状况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我们平时要注意分析事物之间的联系,防止主观片面性和盲目性。对于一些确实无法认知和解决的问题,我们也不要陷入无休止的忧愁之中而无力自拔,人生乐在豁达。

(目的:讲述法突破难点。)

五、布置作业。如果 杞人和晓之者看到现代社会“战火纷起、境恶化、人口急增、旱涝灾害、火灾频发、交通事故、过度抽取自来水,造成地面塌陷……”等现象,深感责任重大,忧郁之心渐长。当他们又一次相遇时,他们却共同诉起了各自的忧愁。请你展开你的想象,以《<杞人忧天>后传》为题,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六、推荐阅读书目

《列子》里的八篇:《天瑞》、《黄帝》、《周穆王》、《仲尼》、《汤问》、《力命》、《杨朱》、《说符》

(目的:阅读以上书目,进一步理解道家思想中的“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睿智和哲理,以及列子的思想对中医养生保健的影响。)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毕淑敏《常读常新的《海的女儿》》[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毕淑敏《常读常新的《海的女儿》》[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