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推荐阅读)

时间:2019-05-14 11:12: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

第一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

浙政发〔2008〕36号

养老保障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群众幸福安康。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全面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决定》,现就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提出如下意见。

一、明确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总体要求

(一)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着眼于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推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探索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不断扩大保障覆盖面,逐步提高保障水平,确保全体人民老有所养,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二)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覆盖城乡、惠及全民,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二是坚持区别情况、分层推进,针对城乡发展的现实差距和不同群体的需求差异,分别建立相适宜的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障制度;三是坚持合理筹资、量力而行,遵循个人、单位缴费与政府投入相结合,使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四是坚持分级负责、属地管理,探索符合省情的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因地制宜创新政策措施,确保制度持续健康运行。

二、加快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三)进一步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按照《劳动合同法》、《浙江省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条例》等规定,大力推进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扩面工作。全省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个体经济组织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职工,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未纳入编制管理的职工应当依法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无雇工的城镇个体工商户、非全日制从业人员可以自主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当前,要以私营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和与其形成劳动关系的人员参保为重点,努力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通过推行按企业工资总额缴费的社会保险“五费合征”办法,依法强化扩面征缴力度,确保单位用工与参保缴费相对应。

(四)逐步缩小不同地区缴费比例差距。在夯实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确保制度可持续运行的前提下,经过周密测算和综合平衡,费率偏高的统筹地区报经省劳动保障、财政部门批准后,可适当降低单位缴费比例。正常费率偏低的统筹地区也可适当提高单位缴费比例。完善“低门槛准入、低标准享受”的养老保险政策,并适时推进与正常制度并轨。

(五)逐步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做实个人账户要实行“老”、“中”、“新”分开。以2007年1月1日为基准时间,此前已退休的人员,退休前已有账户不做实;已经参保但未退休的人员,此前没有做实的个人账户不再做实,之后缴费逐步做实;此后参保的人员,个人账户从参保缴费开始逐步做实。做实个人账户的起步比例为3%,今后逐步提高。做实个人账户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六)制定适合农民工特点的养老保险办法。本统筹地区户籍农民工继续按现行规定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对劳动关系不够稳定的非本统筹地区户籍农民工,要研究制定有利于提高参保积极性和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的办法。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七)解决城镇集体企业部分未参保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障问题。对破产、关闭的原城镇集体企业未参保在册职工,要做好养老保障的政策衔接工作。其中,对大集体企业职工,以当地实行固定职工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初始年份为基点,此前工作且按国家和省规定可以计算连续工龄的时间,视同缴费年限;基点年份至企业破产、歇业年份的基本养老保险费需要补缴,补缴标准和资金来源由各地根据实际确定。对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符合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限的,按现行办法计发基本养老金。对仍处于劳动年龄段的未参保人员,在给予视同缴费、补缴等政策衔接的同时,实行再就业援助,在未就业前鼓励其以个体劳动者的身份继续参保,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按制度规定计发基本养老金。对破产、关闭的其他城镇集体企业已达法定退休年龄的未参保城镇职工,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其基本生活。

三、推进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八)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同时,除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外,其他事业单位纳入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范围。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个人缴费全部计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九)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以实施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界,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继续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参加国家和省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改革后参加工作的人员,退休后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定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具备条件时,可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统一管理使用。

(十)建立职业年金制度。为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提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事业单位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应建立工作人员职业年金制度。具体办法由省劳动保障厅会同省人事厅、省财政厅制定。

四、探索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

(十一)多途径探索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实现形式。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镇“三无”和农村“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精减职工生活困难补助、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等是具有养老保障功能的有效制度,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各地也可以对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障待遇的高龄老年人,按月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

(十二)完善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在现行区片综合价的基础上,应将被征地农民的有关社会保障费用纳入征地补偿范围。提高基本生活保障资金的政府出资比例,对劳动年龄段以上的被征地农民,其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原则上要高于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

(十三)稳步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试点,探索建立以农民缴费为主、政府补贴为辅、村集体经济组织给予补助,有一定社会统筹性质的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工作坚持低水平起步,充分尊重农民群众意愿,合理确定筹资水平和保障标准,在不断积累经验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行。

(十四)探索解决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问题。各地可从实际出发,建立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凡劳动年龄段以上、未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城镇居民都可自愿参加。城镇老年居民养老保险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适当补助。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居民养老保险制度。

五、加强养老保障制度建设的组织领导

(十五)切实把养老保障制度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各级政府要全面承担属地管理职责,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劳动保障、人事、民政、财政、地税、国土资源等部门要各司其职,注重协调,形成合力。各地应根据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实际需要,适当充实社会保险机构工作人员和经费,健全以街道(社区)、乡镇为主的社会保障工作网络平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要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业务流程,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强社会保险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统一、高效的社会保险信息管理平台,实现部门间相关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数据共享,提高养老保障管理服务水平。

(十六)进一步规范养老保障政策。在全省范围内逐步统一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待遇计发标准,继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调剂机制。在明确省、市、县各级政府责任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省级基金预算制度。加强企业、事业单位等基本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农村居民养老保障等制度之间的衔接,根据城乡居民劳动就业和户籍等关系的变化,及时做好调整参保工作,其调整后缴费年限的计算以及缴费标准和保障待遇的衔接政策,由统筹地区根据实际制定。

(十七)确保养老保险基金安全运行。健全用人单位、个人缴费和政府投入相结合的多元筹资机制,强化各项养老保险基金征缴,积极拓展其他筹资渠道。依法加强养老保障基金监督管理,建立多层次风险保障体系。养老保障资金都要纳入财政专户,严格实行收支两条线,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和挪用。建立健全行政监督、专门监督、社会监督、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监督体系,对征缴、发放、管理和运营各环节实行全过程监控,确保基金保值增值和健康运行。

二○○八年五月十三日

第二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实施意见 为进一步完善我省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9〕32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的总体安排,现就建立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着眼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体系,按照“保基本、广覆盖、有弹性、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加快建立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与相关养老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城乡居民老有所养。

(二)总体要求。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要坚持覆盖城乡、惠及全民,逐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坚持政府主导和城乡居民自愿参保相结合,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引导城乡居民普遍参保;要坚持低水平起步、积极稳妥推进,筹资标准和待遇标准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对应,个人(家庭)、集体、政府合理分担责任,鼓励长缴多得、多缴多得,逐步形成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相衔接的制度体系。

二、目标任务

今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要全面启动,各市都要确定1个县(市、区)列入国家或省试点;已经先行开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市、县(市、区),要根据本实施意见调整和完善相关政策;其他市、县(市、区)要抓紧按照本实施意见制订实施办法,做好组织实施准备。2010年1月1日起,凡符合条件、年满60周岁的本省户籍城乡居民按规定享受政府提供的基础养老金,并加快推进参保缴费工作,扩大覆盖面。2012年,全省实现制度全覆盖。

三、主要政策

(一)参保范围。具有本省户籍,年满16周岁(全日制学校在校学生除外),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工作人员,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均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二)基金筹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主要由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构成。

1.个人缴费。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员应当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费。缴费标准目前设为每年100元、200元、300元、400 元、500元五个档次,各地可按不低于当地上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的额度,增设和调整若干绝对额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

2.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民委员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鼓励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为参保人缴费提供资助。

3.政府补贴。社会统筹基金由财政提供,主要用于支付基础养老金、参保人个人缴费补贴、缴费年限养老金和丧葬补助费等。省财政按照省里确定的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对两类一至六档地区分别给予80%、72%、64%、48%、20%和10%的补助。对五至六档地区,如纳入国家或省试点,省财政按国家实际补助

标准和城乡居民享受基础养老金的人数给予补助。

参保人所在市、县(市、区)财政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对重度残疾人、低保对象等困难群体缴费,按当地最低档次缴费标准给予部分或全部补贴。缴费补贴的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市、县(市、区)政府制订。

(三)个人账户。国家为每个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建立终身记录的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及其他经济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个人对参保人缴费的资助,市、县(市、区)政府对参保人的缴费补贴,全部记入个人账户。个人账户储存额目前每年参考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金融机构人民币一年期同期存款利率计息。

(四)待遇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标准、领取条件等按下列规定执行:

1.养老金待遇标准。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缴费年限养老金三部分组成,支付终身。

基础养老金标准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市、县(市、区)政府可适当提高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城镇居民的基础养老金水平可适当高于农村居民。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与现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相同)。参保人死亡后,其个人账户中的资金余额,除政府补贴外,可以依法继承。政府补贴余额用于继续支付其他参保人的养老金。

缴费年限养老金月标准根据长缴多得的原则,按缴费年限分段计发。目前暂定为:缴费5年(含5年)以下的参保人,其月缴费年限养老金按1 元/年计发;缴费6年以上、10年(含10年)以下的参保人,其月缴费年限养老金从第6年起按2元/年计发;缴费年限11年(含11年)以上的参保人,其月缴费年限养老金从第11年起按3元/年计发。

按本实施意见规定已领取养老金待遇的参保人员,死亡时可享受一次性丧葬补助费。一次性丧葬补助费标准为参保人死亡当月享受的基础养老金的20个月金额。

对参保的复员退伍军人(含制度实施时60周岁以上的人员),军龄视同缴费,并加发优待养老金。具体办法附后。

2.养老金待遇领取条件。年满60周岁、未享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离休、退休、退职待遇和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的城乡有户籍的老年人,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时,已年满60周岁、未享受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离休、退休、退职待遇和职工基本养老金待遇的本省户籍城乡居民,不用缴费,可以按月领取基础养老金,但其符合参保条件的子女应当参保缴费;距领取年龄不足15年的,应按年缴费,也允许补缴,年补缴额不得低于当地当年的最低缴费标准,累计缴费年限不超过15年;距领取年龄超过15年(含15年)的,应按年缴费,累计缴费年限不少于15年。

要引导中青年城乡居民积极参保、长期缴费,长缴多得。

3.养老金调整机制。省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并结合我省实际,适时调整全省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和缴费年限养老金标准。各市、县(市、区)政府可结合本地实际,适时调整当地基础养老金标准。

四、制度衔接

(一)与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

时,凡已参加了原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老农保)、年满60 周岁且已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参保人,在继续领取老农保养老金的同时,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对已参加老农保、未满60周岁且没有领取养老金的参保人,应将老农保个人账户储存额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当年当地的平均缴费额折算缴费年限(折算的缴费年限最长不超过15年,下同)并继续缴费,老农保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并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二)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已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期间因就业状况发生变化而中断缴费的,如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可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入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资金转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并按转入当年当地的平均缴费额折算缴费年限,按规定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后因就业又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城乡居民,在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时,可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规定折算缴费年限并继续缴费。到达退休年龄时,如符合按月领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按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享受养老金待遇;如不符合按月领取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可将其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转换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按当年当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平均缴费额折算缴费年限,按规定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

(三)与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参加了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农村居民,如被征地且符合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条件的,可以同时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

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施后,已经参加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的居民,要求转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可将其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个人账户资金及其个人享有的社会统筹部分权益合并抵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个人缴费,按当年当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平均缴费额折算缴费年限,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规定享受相应待遇。

(四)与其他保障待遇的衔接。符合享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人员,如符合享受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最低生活保障、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社会优抚、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供养、精减职工和遗属生活补助等待遇条件,可同时叠加享受。

(五)跨地区转移。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人跨地区转移,可将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关系及个人账户储存额转入新参保地,按新参保地规定继续参保缴费并享受相应待遇。

上述规定,今后国家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五、管理服务

(一)经办机构建设。各地要认真记录城乡居民参保缴费和领取待遇情况,建立档案,长期妥善保存。要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管理系统,纳入社会保障信息管理系统(“金保工程”)建设,并与其他公民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要大力推行社会保障卡,方便参保人持卡缴费、领取待遇和查询本人参保信息。各地要根据实际,依靠现有的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在增加必要人员力量、给予必要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承担起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关经办业务。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站)要配备专职人员,村、社区要落实代办员。要整合城乡现有社会服务资源,运用现代管理方式和政府购买服务方式,降低行政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不得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中开支。

(二)基金管理和监督。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费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征收,也可由当地政府委托有关机构征收。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由当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负责。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财务会计制度。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筹基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以市、县(市、区)为单位,纳入同级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单独记账、核算,专款专用,并按有关规定实现保值增值。

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基金的监管职责,制订完善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规范业务程序,建立健全内控制度和基金稽核制度,对基金的筹集、上解、划拨、发放进行监控和定期检查,并定期披露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加强社会监督。财政、监察、审计部门按各自职责实施监督,严禁挤占挪用,确保基金安全。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和村民委员会、城镇社区居民委员会每年在行政村和社区范围内对参保人缴费和待遇领取资格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六、组织领导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大决策,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基础性工程,是实现广大城乡居民老有所养、增加收入、促进社会和谐的重大惠民政策。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这项工作的组织协调。各地也要抓紧成立相应的组织协调机构。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统筹规划、政策制订、统一管理、综合协调等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积极有序地推进这项工作。

列入国家和省试点的县(市、区),要精心制订试点实施方案,报省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确保试点工作取得成功。

(二)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各市、县(市、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准确把握国家和省的文件精神,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运用各种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向广大城乡居民和各级干部深入宣传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和具体政策,不断增强城乡居民的参保意识,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的良好氛围。

各市、县(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及时掌握和研究工作推进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把这件惠及城乡居民的好事真正办好。重要情况要及时向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报告。附件:复员退伍军人养老金计发办法

二○○九年九月二十二日

附件

复员退伍军人养老金计发办法

为体现对复员退伍军人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优待政策,参保的复员退伍军人(含制度实施时60周岁以上的人员)按以下办法计发养老金待遇:

一、基础养老金。按复员退伍军人领取养老金当年当地的统一标准发给。

二、个人账户养老金。复员退伍军人军龄可按一定的标准账户化。具体为:以复员退伍军人领取养老金待遇当年当地平均缴费额加上政府缴费补贴为基数,乘以其军龄(不满1年按1年算,下同)计算账户化额度,该额度计入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其他参保人相同。

三、缴费年限养老金。复员退伍军人的缴费年限为军龄与其个人实际缴费年限之和。其缴费年限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与其他参保人相同。

四、优待养老金。复员退伍军人在享受上述三部分养老金待遇的同时,每人每月再加发40元优待养老金。今后,该标准由省里适时统一调整。

第三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标 题: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文 号: 浙政发〔2011〕19号

正 文:

我省自2009年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170万人,其中578万人已领取养老金。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参保率不够高、参保人员缴费额偏低、基层经办力量不足等问题。为到2012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应保尽保的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社会和谐的根本目的,按照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能力,推进参保缴费,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确保所有城乡居民老有所养。

(二)基本原则。一是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激励机制,在制度全覆盖基础上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应参保人员基本参保。二是合理筹资、提高待遇。鼓励个人选择缴费标准,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努力实现“保基本”的要求。三是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加强部门协调,强化平台建设,规范经办业务,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一)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应参保人员基本参保的目标。到2011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250万人以上,参保率达90%,其中45—59周岁人员参保率达95%;到2012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330万人以上,参保率达95%以上。

1加大缴费激励。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现行参保缴费政策,对选择当地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及以上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员,适当加大财政缴费补贴力度,激励和引导参保人员早参保、多缴费、多得益。

2加强政策宣传。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采取政策解读、典型引导、帮助群众算账等多种形式,在重点做好45—59周岁人员参保缴费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参保缴费,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原老农保参保人员加快衔接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推动被征地农民积极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二)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到2012年底,通过个人选择当地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左右缴费档次缴费和适当增加财政补贴等办法,逐步使参保缴费人员养老待遇接近或达到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1适时适度调整基础养老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综合考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等因素,适时适度调整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鼓励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合理适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2.增加缴费年限养老金档次。为进一步体现“长缴多得”原则,增设16年及以上缴费年限养老金月计发标准,对缴费16年及以上的参保人员,其月缴费年限养老金从第16年起按5元/年计发。3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各地要整合已出台的高龄补贴政策,从2011年4月1日起,对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人,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的同时,每月给予不低于30元的高龄补贴。

(三)健全完善制度政策。健全政策体系,完善财政补贴机制,实现相关养老保障制度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畅通衔接。1加快相关养老保障制度衔接。研究解决老农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其他各类原有城乡养老保障制度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衔接,增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兼容性,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标准统一、待遇发放统一、管理服务统一。

2完善财政补贴长效机制。各地要统筹政府财力,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资金足额到位。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规范分类分档转移支付比例,增强欠发达地区的财政保障能力。

3建立健全基金监管制度。加快制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加大对基金收缴、发放、管理和运营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检查,定期公布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基金安全。

(四)提高经办服务能力。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层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平台,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纳入其中,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着力构建规范高效的经办服务体系。1.加快实现基层服务平台全覆盖。各地要加大基层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投入,合理配备人员,确保乡镇(街道)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加快推进行政村(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到2011年底每个行政村(社区)服务平台都要有一名人员经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并保持相对稳定,有一套信息终端设备,有一条联接专网或公网的信息线路,向每位参保人员发放一张银行卡,并建立规范的经办工作制度,作出相应的服务承诺。

2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网络建设。各地要有效整合劳动保障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一信息系统,加快实现全省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网络全覆盖。实施全省参保人员生存信息实时共享工程,到2011年底完成参保人员生存信息省级数据中心和全省所有生存信息采集节点及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比对节点建设,实现参保人员生存信息网络实时核查。建立城乡居民户籍动态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户籍信息准确完整。

3构建规范高效的经办服务体系。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量,工作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确保经办规范有序,流程运转顺畅。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融代办服务向乡村延伸,到2011年底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待遇发放由金融机构代收代发。

三、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到2012年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目标的重要保证。各市、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根据本意见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作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履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统筹规划,加强协调,规范管理,及时通报相关情况;财政部门要制定预算,足额安排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公安部门要认真核实户籍信息,及时提供信息变更情况;民政部门要及时提供参保人员生存信息。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2011-03-30 主 题 词:

第四篇:对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

对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解

社会保障制度是社会生活管理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制度之一,它对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近些年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基本上已趋于完整,制度正逐步走向规范化、合理化,城乡社会保障制度均有重大突破,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跟国外相比,已经没有很大差别,但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的缺点与不足依然明显。伴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目前通过立法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

社会保障覆盖面的大小,反映了一个国家社会保障的范围及程度,也是一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伴随着近几年的改革,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体系日趋完善,但是社会保障覆盖面方面的问题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制度覆盖面小、覆盖人群分类不明确等。部分人群被排斥在社会保障覆盖面之外造成了贫困和严重的社会不公平问题。

加快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大举措,是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对于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国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的首要问题就是保障人群缺乏科学合理的分类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是单独进行,而不考虑或很少考虑相关人群,这使各种社会保障措施彼此孤立,有时造成重复,有时出现空白点,最终影响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实际效果。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还存在着明显遗漏的人群,例如,农民工、城镇非从业人员、儿童。另一方面,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还存在重叠的问题。例如,政策未规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与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衔接,可能出现重复享受的问题。

目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首先是按户籍来划分的,分为城镇社会保障与农村社会保障,城镇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的项目又是根据就业来划分的。新出台的制度难免摆脱对旧制度的路径依赖,近些年的改革都可以称之为填补漏洞式的尝试。随着原有制度依托的环境的变迁,城镇非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就出台相关政策,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也反映了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覆盖缺乏事前整体设计,完全是被动地在进行“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政策实践。近年出台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都缺乏严格的精算,没有太多风险分散、互助共济的功能,更多的是公共财政支持,不具备社会保险的性质。

另外,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还是遗漏了很多重要项目,例如,住房补贴,物价补贴。在当前房价、物价飞涨的情况下,完善这些社会保障项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由于我国社会经济转轨的特殊性,社会上出现了一些特殊群体,如农民工、失地农民等。对于这些群体,地方上有各自的政策实践,但是缺乏国家层面的改革试点。

(二)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包含的项目内容十分复杂,各项社会保障措施彼此孤立

这集中表现在养老金制度、失业保险制度与医疗保险制度三大主要制度自成体系,独立运行,难免出现相互抵触、相互重叠。其次,社会保障机构繁多,管

理混乱。目前我国的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归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管理,医疗保险归人社部和卫生部管理,社会救助归民政部管理。

(三)现行制度设计的障碍

1、伴随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社会分层日益明显,收人差距也日益扩大 从收人水平角度来看,中高收入群体包含了绝大多数具有正式工作的全日制人员,而低收人群体则包含了绝大多数没有正式工作的下岗职工、个体户和灵活就业人员等。但是,灵活就业人员没有固定单位、需要自己全额缴费,他们无力承受20%的缴费率。城镇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策略是希望将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甚至是农民工吸纳进来,但社会分层导致这部分群体收人水平低,过高的缴费率为他们参加养老保险制度设置了门槛。由此可见,社会分层与收人分配差距过大是养老保险扩大覆盖面的社会与经济约束。

2、现行制度中对于个体、灵活就业人员的缴费水平设计偏高

但实际上,个体、灵活就业等从业人员虽然只缴纳20%,但没有固定单位的人员只能自己承担社会统筹的12%缴费,也就是说20%的养老保险缴费全部要由个人承担。从辽宁试点的制度安排上看,个体、灵活就业等从业人员负担的养老保险成本明显高于城镇企业职工。

(四)地方政府和企业的思想认识不到位

部分地方政府及企业认为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会加大用工成本,减弱企业竞争力,影响地区投资环境,他们甚至把社会保险发展与经济发展对立起来。

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措施

(一)社会保障水平要符合中国的国情

目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攻坚阶段,产业结构正在进行大调整,企业经济效益普遍较低。受目前企业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青年难以就业,中年职工面临失业,老年职工需要养老,致使失业人员增加,参保人员减少,在这种现实的大背景下,社会保险工作步履艰难。因此,笔者认为,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尽快完善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1、统一社会保险基金的运营方式

为规范基金的运营,可以对各项社会保险费实行合并征收,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对合并后的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的确定,要从考虑本统筹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工资水平、就业率等因素出发,确定社会保险总支出水平和合理的费用分摊比例,并做到有利于向“纯积累”模式过渡。

2、社会保险待遇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目前社会上存在着一种干的人收入没有不干的人收入高的说法,当然,这种说法不能算对,因为退休职工待遇是职工退休后应享受的待遇。但是,考虑经济发展水平、国家财力等因素确定社会保险待遇,也是合情合理的。笔者认为,养老保险金的替代率一直较高,应逐步降低养老保险目标替代率。另外,目前“个人帐户”中的利率大大高于银行同档利率,且推算的金额只是虚拟的空帐,没有基金保障,这样势必会加重企业和社会保险机构的负担,应加以改变。

3、千方百计地解决现有保险基金积累不足的问题

对于现阶段保险基金不足的问题,可从以下几方面筹集:⑴在国有资产方面,可以将国有资产存量变现收入的一部分转化为社会保险基金,这也是对当年低工资条件下工人劳动所得产权明晰化的体现;⑵在养老保险方面,可以通过制定指导性政策来鼓励、引导企业和职工参加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

险,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激励措施;⑶在缴费基数方面,鉴借西方工业国的做法,可在部分具备条件的地方试行逐步取消缴费限额的做法;⑷在建立社会保障预算制度方面,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中央和地方财政里安排一块,或建立特殊税种,纳入财政预算;⑸在通过其他渠道筹资方面,可通过发行保险债券,或发行保险彩票等,解决临时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逐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法律制度

鉴于我国农村地域的广阔性及地区差异,我国可逐步地、有选择地、低起点地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从富裕的、接近城市的农村开始,逐步建立起农村自助性社会组织,在银行中开设储蓄保险账户及商业保险,开办保障养老、医疗、意外伤害等与农村生产方式相联系的基本项目,并给予其较高的税收、政策等方面的优惠以提高农民参与社会保障的积极性。

(三)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要求,适时对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作出调整

近年来,许多国家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瑞士等,已经采取了签定双边协议的办法,解决劳动者在其他国家从事工作遇到的社会保障问题。德国、美国和韩国也对中国提出了类似的问题,要求中国在这些国家设立的公司为其员工参加所在国的社会保险。还有的国家为了增强本国对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其他国家的经济竞争力,采取了削减本国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的做法。我国为了更好的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必然要按国际规则办事,但我国的调整也一定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不可能与西方发达国家一较高低,只能站在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与国际接轨。

(四)健全社会保障的司法机制

完善的法律制度必然要包涵着健全的司法机制,因为健全的司法机制是解决纠纷的法律武器,为法律制度的健康运行提供最终保障。当然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也不例外,需要健全的司法机制。笔者建议在人民法院设立劳动和社会保障法庭,专门从事审理劳动和社会保障案件,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伤害时获得有力的司法保护。在条件成熟后,可借鉴国外普遍实行的专门法院审判方式,建立我国专门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法院,在审判中充分体现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的特殊性。人民法院对社会保障领域里发生的违法、犯罪案件,应当依法及时审理,对拒不缴纳法定的社会保险费、拒不履行支付保险金义务,不正当使用保险基金、贪污、挪用、侵占保险基金的行为人,应当依法分别追究其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民事责任。现在,有些地方在人民法院已设立了社会保障法庭,对欠缴社会保险费的企业采取强制的司法措施,追缴社会保险费。充分运用司法机制在保证社会保障法律实施方面具有的强制性和震慑作用。

(五)国家应重视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

无论从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的立法、司法还是其贯彻执行和广大公民的遵守都离不开社会保障专业人才的辛勤工作,因此,我国必须加强这方面人才的培养工作。加强对现有社会保障法律制度及政策的宣传也很重要,这一点在广大农村地区显得尤其突出,许多农村的农民想参加社会保障,但由于不知道相关法律与政策或对当前的政策持怀疑态度而望而却步。因此,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宣传也迫在眉睫。

三、结论

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它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和宏观调控制度之一。社会保障制度是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它为国家的战略性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一项利国利民的福利工程,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为此,一方面要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进行科学的制度设计、制定合理的政策和有步骤的推进;另一方面要合理配置各种资源,并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努力,积极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早日完成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历史任务。

第五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浙政发〔2011〕19号)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意见

浙政发〔2011〕19号

我省自2009年建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以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已经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截至2010年底,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已达1170万人,其中578万人已领取养老金。但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参保率不够高、参保人员缴费额偏低、基层经办力量不足等问题。为到2012年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应保尽保的目标,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社会和谐的根本目的,按照在全国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加强统筹协调,完善政策措施,提高服务能力,推进参保缴费,稳步提高待遇水平,确保所有城乡居民老有所养。

(二)基本原则。一是完善政策、扩大覆盖面。进一步加强政策宣传,强化激励机制,在制度全覆盖基础上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应参保人员基本参保。二是合理筹资、提高待遇。鼓励个人选择缴费标准,加大财政补贴力度,逐步提高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努力实现“保基本”的要求。三是规范管理、高效服务。加强部门协调,强化平台建设,规范经办业务,不断提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二、主要目标任务

(一)加快实现城乡居民应参保人员基本参保的目标。到2011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250万人以上,参保率达90%,其中45—59周岁人员参保率达95%;到2012年底,全省城乡居民参保人数达到1330万人以上,参保率达95%以上。

1加大缴费激励。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现行参保缴费政策,对选择当地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及以上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员,适当加大财政缴费补贴力度,激励和引导参保人员早参保、多缴费、多得益。

2加强政策宣传。各地要进一步加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宣传力度,采取政策解读、典型引导、帮助群众算账等多种形式,在重点做好45—59周岁人员参保缴费工作的同时,积极引导45周岁以下的中青年参保缴费,不断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原老农保参加大缴费激励。各地要进一步完善现行参保缴费政策,对选择当地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或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及以上缴费档次的参保人员,适当加大财政缴费补贴力度,激励和引导参保人员早参保、多缴费、多得益保人员加快衔接纳入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推动被征地农民积极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

(二)稳步提高待遇水平。到2012年底,通过个人选择当地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左右缴费档次缴费和适当增加财政补贴等办法,逐步使参保缴费人员养老待遇接近或达到当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

1适时适度调整基础养老金。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综合考虑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情况等因素,适时适度调整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鼓励各地从当地实际出发,合理适度提高基础养老金水平。

2.增加缴费年限养老金档次。为进一步体现“长缴多得”原则,增设16年及以上缴费年限养老金月计发标准,对缴费16年及以上的参保人员,其月缴费年限养老金从第16年起按5元/年计发。

3建立高龄老人补贴制度。各地要整合已出台的高龄补贴政策,从2011年4月1日起,对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人,在享受城乡居民养老金待遇的同时,每月给予不低于30元的高龄补贴。

(三)健全完善制度政策。健全政策体系,完善财政补贴机制,实现相关养老保障制度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畅通衔接。

1加快相关养老保障制度衔接。研究解决老农保、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和其他各类原有城乡养老保障制度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整合衔接,增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兼容性,逐步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制度标准统一、待遇发放统一、管理服务统一。

2完善财政补贴长效机制。各地要统筹政府财力,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政补贴资金足额到位。加大省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规范分类分档转移支付比例,增强欠发达地区的财政保障能力。

3建立健全基金监管制度。加快制定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管理,规范运作。加大对基金收缴、发放、管理和运营各个环节的监控和检查,定期公布基金筹集和支付信息,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基金安全。

(四)提高经办服务能力。加快建设覆盖城乡的基层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平台,把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经办服务纳入其中,加快推进信息网络建设,着力构建规范高效的经办服务体系。

1.加快实现基层服务平台全覆盖。各地要加大基层劳动保障和社会救助服务平台建设资金投入,合理配备人员,确保乡镇(街道)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工作“六到位”。加快推进行政村(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到2011年底每个行政村(社区)服务平台都要有一名人员经办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业务并保持相对稳定,有一套信息终端设备,有一条联接专网或公网的信息线路,向每位参保人员发放一张银行卡,并建立规范的经办工作制度,作出相应的服务承诺。

2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网络建设。各地要有效整合劳动保障信息平台,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统一信息系统,加快实现全省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信息网络全覆盖。实施全省参保人员生存信息实时共享工程,到2011年底完成参保人员生存信息省级数据中心和全省所有生存信息采集节点及养老保险经办机构比对节点建设,实现参保人员生存信息网络实时核查。建立城乡居民户籍动态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户籍信息准确完整。

3构建规范高效的经办服务体系。各地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建设,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配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力量,工作经费列入当地财政预算。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加强业务培训,提高人员素质,确保经办规范有序,流程运转顺畅。加快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融代办服务向乡村延伸,到2011年底实现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待遇发放由金融机构代收代发。

三、加强组织领导

加快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实现到2012年人人享有基本养老保障目标的重要保证。各市、县(市、区)政府要进一步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根据本意见要求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并将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计划,作为政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重要内容,加大经费保障力度,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进一步形成工作合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充分履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统筹规划,加强协调,规范管理,及时通报相关情况;财政部门要制定预算,足额安排资金,并及时拨付到位;公安部门要认真核实户籍信息,及时提供信息变更情况;民政部门要及时提供参保人员生存信息。

二○一一年三月十五日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推荐阅读)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养老保障制度的意见(推荐阅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