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伤鉴定操作规程
天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文件 津人社局发〔2012〕58号
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
现将《天津市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操作规程》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2年11月2日
天津市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操作规程
为规范我市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工作,维护用人单位及工伤职工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586号)、《天津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市政府令50号)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工伤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实际,制定本规程。本规程包括申请、受理、鉴定、送达、档案、信息管理与统计、附则等内容。
第一章 申 请
第一条 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其他有关单位,有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能力鉴定事项时,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鉴定申请。
(一)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或者在停工留薪期内治愈,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及时提出鉴定申请。
(二)延长停工留薪期确认。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满,因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不能恢复工作,仍需治疗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在原停工留薪期满前,提出延长停工留薪期的申请。
(三)配置辅助器具确认。工伤职工因日常生活或者就业需要,需要配置假肢、矫形器、假眼、假牙和配置轮椅等辅助器具的,应提出辅助器具配置申请。
(四)旧伤复发确认。职工在军队服役期间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退役安置到用人单位后原有伤情复发的,或者工伤职工伤情已治愈一段时间后,原有伤情复发的,可提出旧伤复发鉴定申请。
(五)伤与非伤界定。职工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工作中对申请人提交的诊断结论,难以判断是否属于该起事故伤害直接所致时,应当书面告知申请人向同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伤与非伤的界定,申请人应当及时提出伤与非伤鉴定申请。
(六)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因工死亡后,其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供养亲属,可以申请供养亲属劳动能力鉴定。
(七)职业康复鉴定。按照我市工伤康复管理有关规定,工伤职工符合职业康复的条件并有意愿进行职业康复的,可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职业康复鉴定。
(八)再次鉴定。工伤职工或者用人单位对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的初次鉴定结论不服的,可在收到结论之日起15日内,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鉴定申请。
(九)复查鉴定。自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做出之日起一年后,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所在单位或者经办机构认为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可以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十)委托鉴定。劳动仲裁、监察部门,属地人民法院以及其它省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处理与工伤有关的案件时,如需以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为案件处理的依据,可以向同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委托鉴定申请。
第二条 涉及工伤(工亡)职工的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应由用人单位提出。用人单位未按规定申请鉴定的,工伤职工本人或者其近亲属可直接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符合受理条件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受理。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内治愈,在停工留薪期满之前申请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等级鉴定的,需工伤职工和用人单位共同提出鉴定申请并说明原因。
第三条 申请人提出劳动能力鉴定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工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
(二)工伤职工的身份证明及近期一寸彩照4张;
(三)工伤职工的《工伤认定决定书》或者老工伤人员身份审核确认表(伤残军人旧伤复发、伤与非伤界定及委托鉴定的除外);
(四)工伤职工的医学诊断证明(职业病诊断证明)、门诊病历、住院病历、主要检查检验报告等医学材料;
(五)法规、政策规定或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要求提供的其他资料。(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还应当分别提交相应证明材料:
1.申请延长停工留薪期和伤残等级鉴定的,应当提供《停工留薪期确认通知书》;
2.革命伤残军人旧伤复发申请鉴定的,应提供伤残军人证;
3.申请人为被鉴定人的近亲属,或者申请工亡职工供养亲属劳动能力鉴定的,需提供亲属关系证明;
4.申请伤与非伤界定的应当提供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出具的伤与非伤鉴定通知书和事故经过说明。
5.申请再次鉴定的,还应提交初次鉴定的结论书、结论通知书原件,伤残等级鉴定的还应提供初次鉴定的伤残证原件。
上述材料除第(一)项及有特殊规定的外,均查看原件后保留复印件。第二章 受 理 第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收到的申请材料应当进行审核,符合条件的予以受理,不符合条件的不予受理。
第五条 鉴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不完整的,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一次性书面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补正时限一般不超过15天,遇有特殊情况的,经同意可适当延长补正材料时限。申请人未在规定时间内补正有关材料的,视为自动放弃鉴定申请。
申请人补正材料的时间不计算在劳动能力鉴定或确认工作时限内。第三章 鉴 定
第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按照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与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等部门制定并由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劳动能力鉴定标准执行。
第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鉴定申请后,应根据不同鉴定种类及医学所属科别对材料进行分类、登记和编号。分类原则上按照骨科、神经内外科、眼科、五官科、普外科等常见医学科别进行分类。
第八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根据被鉴定人申请鉴定的类型及所受伤害的医学科别,按照鉴定工作安排从鉴定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医学专家组成鉴定专家组,同时确定一名主鉴专家。
第九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明确鉴定时间、地点后,应及时通知专家组成员、用人单位、被鉴定人到场参加鉴定。
第十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安排医学专家组对工伤职工逐人进行鉴定。鉴定专家组应对被鉴定人的鉴定资料共同进行审查,并由主鉴专家负责询问伤病情况及开展相应的临床检查,经专家组研究后,依据国家鉴定标准,提出鉴定意见,专家组的全体专家签名。如有需要,专家组可以指定被鉴定人到具备资格的医疗机构进行必要的检查。
第十一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自受理鉴定申请材料之日起60日内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因伤情复杂、涉及医疗卫生专业较多或有其它特殊情况的,做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可以延长30日。
第十二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出具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鉴定结论书应包含以下内容:
(一)基本情况。主要包括用人单位名称及工伤职工个人基本信息、所受全部伤情的简要介绍及查体情况、鉴定依据等。
(二)鉴定结论。根据不同的鉴定类型,鉴定结论应明确以下相应的内容: 1.伤残等级鉴定应明确伤残级别,符合享受护理条件的,应同时明确护理等级;
2.延长停工留薪期确认应明确是否同意延长停工留薪期,同意延长的应注明延长时限和起止日期。
3.辅助器具配置确认应明确是否同意配置,同意配置的应明确辅助器具的名称和定点配置机构名称、联系电话。
4.伤与非伤界定鉴定应明确所申请的伤情是否与所受事故伤害有关。5.旧伤复发确认应明确是否属于旧伤复发,如属于旧伤复发且需要住院治疗的,应同时明确停工留薪期的时限和起止日期。
6.职业康复鉴定结论书应明确是否同意进行职业康复,如同意的还应明确职业康复的时限。
7.供养亲属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应包含是否丧失劳动能力及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
(三)权利告知。初次和复查鉴定结论应明确申请再次鉴定的时限和部门。第十三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鉴定申请后,在规定时间内安排鉴定,如被鉴定人三次无正当理由不参加鉴定,且未提前说明原因的,劳鉴会在受理材料满60天后,将材料退回申请人,本次鉴定终止。第四章 送 达
第十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做出后,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当及时将鉴定结论书、伤残证(仅伤残等级鉴定)送达申请鉴定的单位和个人,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第十五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的送达方式参照民事法律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劳动能力鉴定结论送达时,领取人应在结论通知书中签字并注明领取日期,存根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留存。
第五章 档 案
第十七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在劳动能力鉴定结束后,应建立完整的鉴定档案。鉴定档案应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便于工作查考利用。
第十八条 鉴定档案实行一案一卷,以“卷”为单位进行整理。鉴定档案的建立、整理、归档及保存等事项根据《关于印发《天津市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档案管理办法》的通知》(津人社局发〔2012〕45号)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六章 信息管理与统计
第十九条 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实行信息化管理,相关业务操作全部纳入天津市劳动保障行政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录入、修改实行权限管理和实名负责制,需修改有关信息的,应向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上报情况,申请权限。
第二十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应建立日常统计台账,保证统计数字与信息系统、档案情况相一致。
第二十一条 劳动能力鉴定统计工作实行月报、半年报、年报制度,统计报表应于每月5日前报送。报表格式按照人社部及我市统一格式执行。
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工伤职工初次停工留薪期由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诊断证明,按照《天津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直接确认,不适用鉴定程序。
第二十三条 申请人申请再次鉴定的时限应严格控制在收到初次鉴定结论之日起15日内。直接送达的,以领取鉴定结论时的签字日期为起始计算日期。以邮寄方式送达的,以邮件签收日期为起始计算日期。
第二十四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及其工作人员对劳动能力鉴定涉及的秘密和个人隐私应当保密。
第二十五条 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工作人员或者参加鉴定的专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回避:
(一)是被鉴定人或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的近亲属,或者与被鉴定人或用人单位有直接利害关系;
(二)是工伤职工的经治医生;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应当回避的情形。
第二十六条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劳动能力鉴定参照本规程关于委托鉴定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七条 本规程由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二十八条 本规程从2012年11月2日起执行。
第二篇:工伤鉴定
工伤鉴定流程
工伤鉴定流程有三个步骤,分别是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和工伤职工应享有的待遇及救济途径。工伤认定申请即可由用人单位提出,也可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提出。申请人不同,申请的先后顺序也不同。用人单位应当自事故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三十日内提出,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部门同意,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上述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才可以提出。但是提出时间从事故发生之日或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不得超过一年。
目 录
1工伤认定
2鉴定时间
3劳动能力
4救济途径
5办理流程 工伤认定
工伤不同于其他人身伤害。工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并经法定程序认定为工伤.因此,发生工伤后,依法进行工伤认定非常重要。需要强调的是,应当由省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办理。申请工伤认定时应当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表、劳动关系证明、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等材料。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六十内做出工伤认定决定,并书面通知申请人和用人单位。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的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受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患职业病的;
5.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6.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为工伤的其他情形”的规定。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
(二)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三)职工原在军队服役,因战、因公负伤致残,已取得革命伤残军人证,到用人单位后旧伤复发的。
而申请做工伤认定,需要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的规定,由单位在事发后30天内,受伤者或家属在事发后1年内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在伤情相对稳定时,申请做劳动能力鉴定(即伤残鉴定),然后根据认定和鉴定结果,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因工负伤待遇发生的纠纷,属于劳动争议,劳动仲裁是解决劳动争议的前置条件,即未经劳动仲裁的劳动争议案件,人民法院是不会受理的。
劳动仲裁的时效为发生争议后的60天内,你的兄弟可以在事发后的60天内,向单位住所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裁决单位为其做工伤认定及伤残鉴定;也可以在拿到劳动保障局的工伤认定书后的60天内,向仲裁委提出仲裁申请,请求裁决按工伤认定和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2鉴定时间
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用人单位应该自事故发生之日起一个月内申请工伤鉴定,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3劳动能力
工伤认定完毕,经治疗终结或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工伤职工还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劳动能力鉴定是指劳动功能障碍程度和生活自理障碍程度的等级鉴定。劳动功能障碍分为十个伤残等级,一级最重,十级最轻。生活自理障碍分为三个等级:部分不能自理,大部分不能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劳动能力鉴定申请人可以是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其直系亲属。申请人之间不分先后顺序。受理机构是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鉴定时应当提供工伤认定决定和工伤医疗的有关材料。劳动能力鉴定结论应当在60日内作出,申请人不服的,可以在15日内向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再次申请,省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鉴定结论为最终结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作出一年后,伤残情况发生变化的,还可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4救济途径
工伤职工应享有的待遇及救济途径
工伤职工应享有的待遇是每个职工特别关心的问题。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工伤职工应享有工伤医疗待遇,停工留薪待遇,造成残疾的,应享有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伤残津贴、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生活护理费、残疾辅助器具费等。以上伤残待遇并不是每个工伤职工都全部享有,即使应当享有也不能一概而论,根据伤残程度不同,享有的标准和获得的补偿数额也不同。造成死亡的,应享有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丧葬补助金和供养亲属抚恤金。鉴定费、交通费、营养费,根据具体实际情况由用人单位承担。
工伤纠纷的解决途径主要有和解、调解、仲裁和诉讼。不管采用哪种方式解决,都不应盲目去做,如自己不明白,可以咨询或聘请专业律师,以便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工伤报销需要提供工伤医疗终结书、费用支付申报表(一式三份)、医院发票、医院费用清单、工伤认定表、事故调查报告、劳动能力鉴定表,到相应单位申请工伤报销。鉴定机构 工伤鉴定机构 劳动鉴定机构的组织形式一般为“劳动鉴定委员会”,在有的中小型企业称为“劳动鉴定小组”。县以上劳动鉴定委员会一般由劳动、卫生、人事等行政管理部门和工会的主管领导组成。少数地方还吸收物价、民政等部门的同志和大医院院长参加。劳动鉴定委员会主任大都由劳动行政部门的主管领导担任或由市、县的政府负责人担任。省、市、县三个层次的劳动鉴定委员的职责范围各有不同:
1、县(县级市)劳动鉴定委员会职责范围:
2、企业劳动鉴定委员会(小组)职责: 上级劳动鉴定有关政策、法规和规章;的有关资料,建立健全职工健康档案和工伤档案;
3、省(自治区、直辖市)级劳动鉴定委员会职责范围:
4、地(市)级劳动鉴定委员会的职责范围:劳动能力鉴定和审批;
5办理流程
工伤鉴定办理流程相关规定
工伤认定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工伤认定程序,依法进行工伤认定,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条 工伤认定应当客观公正、简捷方便,认定程序应当向社会公开。
第四条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按照前款规定应当向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根据属地原则应当向用人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
第五条 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时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按照本办法第四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第六条 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劳动、聘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者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人事关系的其他证明材料;
(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
第七条 工伤认定申请人提交的申请材料符合要求,属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管辖范围且在受理时限内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受理。
第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工伤认定申请后,应当在15日内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材料完整的,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材料不完整的,应当以书面形式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材料。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收到申请人提交的全部补正材料后,应当在15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决定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决定不予受理的,应当出具《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第九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需要对申请人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应当由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进行,并出示执行公务的证件。
第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伤认定中,可以进行以下调查核实工作:
(一)根据工作需要,进入有关单位和事故现场;
(二)依法查阅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询问有关人员并作出调查笔录;
(三)记录、录音、录像和复制与工伤认定有关的资料。调查核实工作的证据收集参照行政诉讼证据收集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
第十三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对申请人提供的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再进行调查核实。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和格式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要求出具证据部门重新提供。
第十四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可以根据工作需要,委托其他统筹地区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或者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
第十五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核实时,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一)保守有关单位商业秘密以及个人隐私;
(二)为提供情况的有关人员保密。
第十六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申请人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第十七条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十八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出具《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第十九条 《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受伤害部位、事故时间和诊断时间或职业病名称、受伤害经过和核实情况、医疗救治的基本情况和诊断结论;
(四)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的依据;
(五)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六)作出认定工伤或者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载明下列事项:
(一)用人单位全称;
(二)职工的姓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证号码;
(三)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的依据;
(四)不服认定决定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部门和时限;
(五)作出不予认定工伤或者不视同工伤决定的时间。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应当加盖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工伤认定专用印章。
第二十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作出工伤认定决定需要以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的结论为依据的,在司法机关或者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尚未作出结论期间,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的时限中止,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第二十一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的工伤认定申请,应当自受理工伤认定申请之日起15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二十二条 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自工伤认定决定作出之日起20日内,将《认定工伤决定书》或者《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送达受伤害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和用人单位,并抄送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认定工伤决定书》和《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送达参照民事法律有关送达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职工或者其近亲属、用人单位对不予受理决定不服或者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第二十四条 工伤认定结束后,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当将工伤认定的有关资料保存50年。
第二十五条 用人单位拒不协助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的,由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中的《工伤认定申请表》、《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认定工伤决定书》、《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的样式由国务院社会保险行政部门统一制定。
第二十七条 本办法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3年9月23日颁布的《工伤认定办法》同时废止。[1]
第三篇:工伤鉴定
申请工伤准备材料顺序
1、工伤认定申请表
2、单位事故报告表
3、信用承诺
4、延期报告(如果延期)
5、个人申请
6、受伤害职工身份证复印件
7、劳动合同或其他劳动关系证明
8、考勤表
9、诊断证明书或职业病诊断证明
10、病例(门诊或住院病例)
11、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等材料
12、证明为工伤的其他书面证据,如单位事故调查等
13、证人证言
14、公示等
15、其他证明材料
16、营业执照复印件
注:
1、所有材料请用A纸书写或者复印、黑色笔书写;
2、同一类证据按时间顺序排列
第四篇:工伤鉴定
工伤鉴定
是在申请工伤鉴定的职工被认定为工伤的基础上,在其医疗终结或医疗期满之后,由设区的市以上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其工伤有关事宜进行鉴定的行为,工伤鉴定。工伤鉴定的范围包括:劳动能力鉴定,停工留薪期鉴定确认,护理等级鉴定,伤残辅助器具配置鉴定等。
劳动能力鉴定也称劳动鉴定,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工作中因种种原因造成劳动能力不同程度的损害,致使劳动者在部分、大部分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时,有关部门在医学方面对其做出的鉴别和评定。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劳动能力鉴定工作只负责因工伤或因病而导致的劳动能力鉴定问题。
初次劳动能力鉴定是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向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提出申请,申请的时间应当是工伤职工的伤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或者是已经痊愈。
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所提交的材料不因申请主体不同而有所区别。
应提供的材料主要包括:工伤认定决定书(或工伤证),工伤诊断证明,以及医院记载的有关负伤职工的病情、病志、治疗情况等资料(包括有关的放射材料),工伤鉴定《工伤鉴定》。
致残等级鉴定也称工伤评残,是劳动鉴定委员会在劳动能力鉴定技术小组认为工伤职工丧失劳动能力,需要评残的基础上,依据《职工工伤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对因工负伤或患职业病的职工伤残后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和依赖护理的程度作出的判别和评定。一共有十个级别。
劳动鉴定与工伤评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性质上来说,劳动鉴定是工伤评残的基矗从程序上来说,是先鉴定后评残。从范围来说,劳动鉴定更大一些,即除对工伤(含职业病)进行鉴定外,还包括对因病或非因工负伤导致的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鉴定,其主要职能是从医务方面对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状况进行鉴定。而工伤评残相对来说更专业、更严格,其职能是对工伤和患职业病职工永久丧失劳动能力的状况进行的鉴定。二者的工作程序和判别依据也不同。但对于明显的工伤(含职业病)案例来说,工伤评残可以与劳动鉴定同时进行。
百分网等级分级原则
一级
器官缺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其他器官不能代偿,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完全或大部分不能自理。
二级
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
三级
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或生活部分不能自理。
四级
器官严重缺损或畸形,有严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特殊医疗依赖,生活可以自理者。
五级
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较重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六级
器官大部缺损或明显畸形,有中等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七级
器官大部分缺损或畸形,有轻度功能障碍或并发症,存在一般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八级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有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九级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轻度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十级
器官部分缺损,形态异常,无功能障碍,无医疗依赖,生活能自理者。
第五篇:工伤鉴定申请书
鉴 定 申 请 书
申请人:廖镜松,男,汉族,1982年6月2日出生,住四川省阆中市蟠龙中街3号2楼2号
申请事项
申请人对绍兴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作出的编号为09-2-25的鉴定结论不服,请求浙江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对申请人的伤残程度进行重新鉴定。
事实与理由
2009年4月1日绍兴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劳鉴委”)依据申请人申请,参照《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GB/T16180-2006)标准h-
22、i-14条作出了伤残等级为捌级的鉴定结论。然而依据该伤残标准结合申请人伤残状况,该伤残鉴定结论存在等级认定适用依据错误,导致等级认定过轻。
申请人伤残状况为腰3椎体压缩性骨折、右侧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导致右手腕关节活动不能到位。市劳鉴委以“h-22四肢大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无积液”对右侧桡骨下端粉碎性骨折状况予以认定,显然与事实不符,应以“g-22肩、肘腕关节之一损伤后活动度未达功能位者”为鉴定依据作出鉴定,即此处伤残等级应为柒级。
现申请人特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二十六条向贵委员会再次提出鉴定申请,望能对申请人伤残等级依法予以准确鉴定。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此致
浙江省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
申请人:
二00九年四月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