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版 初中课内诗歌阅读赏析(选择题) 含答案

时间:2019-05-14 12:5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学生版 初中课内诗歌阅读赏析(选择题) 含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学生版 初中课内诗歌阅读赏析(选择题) 含答案》。

第一篇:学生版 初中课内诗歌阅读赏析(选择题) 含答案

初中课内诗歌阅读赏析(选择题)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2.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4.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

B. 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5对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

6、关于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B.

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

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 作反衬的。

7、品读本诗,找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A.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写出了人在他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B.诵读颔联时应该使用上扬的语调,体现诗句平野开阔、大江直流的宏天气势。

C.颈联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通过拟人手法,在描写景物和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D.尾联紧承颈联,抒发了诗人即将回到家乡的喜悦、激动的心情。8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9.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

10..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11.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12.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13.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4对《春望》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15.以下对诗歌《春望》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不堪,山河并没有被破坏;春天降临到长安城,因长久无人料理导致乱草丛生。这一联在写景中表达了诗人对眼前美景遭到破坏以后的失望之情。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一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的感情。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这两句的意思是说: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诗人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白头”而又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其苍老之态可以想见,这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16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17下面对杜甫诗歌《望岳》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字里行间洋溢着青年杜甫那种蓬蓬勃勃的朝气。

B 首句“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摩劲和惊叹仰慕之情。

C“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字,将大自然写得特有情趣。“割”字用在这里,非常奇险传神。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 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体现了诗人杜甫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作风。

D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诗人登上泰山绝顶的感受,抒写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8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19对下面《归园田居》这首诗解说或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田园的遁世思想。作者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西晋著名诗人。“世外桃源”就出自其作品《桃花源记》。B “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幽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衬下相映生辉,柔如完美。C “带月荷锄归”,劳作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把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最!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的愉快的归隐的自豪。

D “但使愿无违”中“愿”蕴含着诗人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里失去自我,要隐居归耕,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志愿。

2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21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

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

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

2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燕、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

D尾联写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语透雄豪,既见军情紧急,又见诗人对战事的关心 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A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

B 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表和青春的蓬勃朝气。C 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暗示了故乡人的深情厚谊。D 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24、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5、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26 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下宫阙的向往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中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7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28对下面《饮酒》诗歌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 诗歌通过对眼前景物的叙写,说明了“心远地自偏”的道理。

B 诗歌的前四句从哲理的高度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后六句写诗人从自然的欣赏中得到美的享受的哲理的启迪。

C 晋宋隐逸之风万千,作者陶渊明便是晋宁隐士的代表之一。诗中反映了诗人超脱尘世,隐居山野的隐士生活,突出了其“境”与“心”皆“静”的特点。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指的是幽美淡远的“景”和悠然自得之“情”。29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30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32对下面《行路难》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B 李白写了一组《行路难》,本诗选自该组诗的第一首,抒发了诗人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希望的情怀。

C诗的一二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出欢乐的宴饮气氛;三四句写出了诗人的精神苦闷时,美味佳酿也难以下咽,与第一二句形成强烈反差,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D全诗构思巧妙,诗人将自己的希望和失望、奋发和抑郁,急遽地迭相交替、变换,恰到好处地反映了自己由希望到失望的心路历程。33下列对《行路难》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宴为之饯行。

B.诗的前四句中“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作者内心的苦闷,感情的激荡变化,反映作者积极处世。

C.诗中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作者的苦闷,反映作者消极处世。D.诗人用“冰塞川”、“雪满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34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理解:这句话说明南村的儿童思想素质不高。B 布衾多年准似铁,妖儿恶卧踏里裂。

理解:布衾多年未换,以致被子冰冷似铁,说明家境贫寒,娇儿睡相不好,多少也与“布衾冷似铁”有关

C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理解:前一句写作者自“安史之乱”以来,因为心系家国,早已不能熟睡。后一句一语双关。“长夜”既是实指当天的情景,又暗指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国家。“何由彻”,意味深长,写出了诗人深深地叹息:深重的空难啊,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D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理解:这两句表达了诗人甘愿为了天下穷苦人牺牲自己的愿望。35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从表达方式上看是记叙、描写、抒情相结合。B、“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写出我对群童的厌恶之情。C、“自经丧乱少睡眠”中的“丧乱”的意思是“战乱”指安史之乱。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是一个抒情句,抒发作者虽身处漏雨屋舍仍关心天下百姓疾苦的思想感情

36下面对《望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37对下面《望江南》诗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表现了一位因心爱的人远行而独处深闺的女子的生活状况和内心情感。

B 这是一首风格清新、明快的词,全词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情感表达含蓄、细腻。

C 本词就时间而言,从清晨写到黄昏;就人物内心情感而言,从失望写到了希望以至最后的“肠断”。

D 最后一句“肠断白蘋洲”说明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里收回来,集中在“白蘋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更是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38.对《渔家傲 •秋思》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D写夜深霜重之时传来的悲凉哀怨的羌笛之声,更加重了征人的愁思。A.词的上片描写边塞秋色,以一“异”字统领全部景物特点,突出了塞下秋景与中原的不同。B.“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一方面描写迥异域内地的独特景色,表现边塞的悲凉,同时也反映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C.“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是全词的核心,下面提示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却又不甘无功而返的矛盾心理。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将士们苦中作乐,夜深霜重之时仍在军营中奏乐欢闹的场面。39对《渔家傲 •秋思》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从 “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

B.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

C.“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非“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D.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40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闻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C.“人不寐”三字突出地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41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42江城子

密州出猎(1).下面对该词的理解品味有误的一项是:(2分)

A.此词是苏轼的第一首最具豪放风格的作品,表现他决心抗击辽、夏侵略的爱国壮志。自此,他树起了“自是一家”的旗帜,提高了词品,扩大了词的界境。

B.开篇着一“聊”一“狂”两字,更见作者的潇洒豪放,也隐约透露出怨愤之情;再用一个“卷”字,写出众多人马像疾风一样驰骋山冈的壮观的出猎场面。

C.用典故是古诗词创作常用艺术手法之一,用典故能含蓄委婉地表情达意。词中下阕采用冯唐持节赦免魏尚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希望朝廷悯恤年老,免去罪名的愿望。

D.结尾三句卒章显志,表明作者想要驰骋沙场、为国杀敌、一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和远大的志向,其耿耿忠心溢于言表,凸显了刚强威武的英雄气概。(2)、对《江城子•密州出猎》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千骑卷平冈”形象地写出出猎的人很多,气势很大。

B.“亲射虎,看孙郎”表明词人已功成名就,对孙权有蔑视之意。

C.“酒酣胸胆尚开张”是说词人饮酒到尽兴之时,更觉心胸开阔、壮志满怀。D.这首词表面写的是一次出猎,实则表达了词人报效国家的志向和豪迈气概。(3).对这首词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老夫„„擎苍”三句,不仅写出了打猎时威武的阵容,而且突出了作者少年的豪情。

B.词的上片“卷平冈”一语,极言行走之快,可见出猎者情绪高昂,精神抖擞。C.词的下片作者以冯唐自喻,表达了自己企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D.词的上片以记叙为主,语言风格粗犷、豪放;词的下片以抒情为主,语言格调婉约、纤柔。(4).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起句“老夫聊发少年狂”的“狂”字贯穿全篇,统摄全词,写出了作者的豪情壮志。

B.结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是写作者为抵抗西北的敌人,要把弓拉得如圆月一样去参加战斗。

C.“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是写为回报人们倾城而出观看太守狩猎的盛情,作者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D.“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是写作者非常在意自己的衰老,慨叹报国无门。42(1)对《武陵春》理解和欣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首句“尘香”二字写落花已化为尘土,流露出词人对美好事物遭受摧残的惋惜之情。B.“欲语”而泪先夺眶而出,写出词人有难以抑制的满腹忧愁和伤痛,具有感人心弦的艺术魅力。C.“春尚好”“泛轻舟”用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随遇而安的喜悦之情。D.词作最后两句将哀愁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来写“愁”之浓之重,既形象生动又自然妥帖。

(2)下面对李清照《武陵春》的赏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A 上阕由景引入,再写为事,表现词人无限的苦闷。

B 下阕看到词人如此悲伤,亲近的人也深感忧虑,一“闻说双溪春尚好”马上告诉她,总想让她高兴。可词人心中的悲愁挥之不去,痛苦是太大了,哀愁是太深了,岂是泛舟一游所能消释?所以在未游之前,就又已经预料到愁重舟轻,不能承载了。与李后主《虞美人》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有异曲同工之妙。

C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本是无形之物,只可意会,难以捉摸。词人把它写活了,可以用“舴艋”来载,而且还怕愁太重,小船载不动,则愁又显得更有重量了;再联系前句的“轻”字,似乎还可看到这小船在重愁堆挤下被慢慢压向水面之状,让读者读了无不为之担心。

D 本词是词人避乱金华时所作。她历尽乱离之苦,加上心爱的丈夫已病故,所以词情极为悲戚。整首词构思新颖,想象丰富,境界极高,通过暮春景物描写,勾画出词人内心的无限悲苦。“载不动,许多愁”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重的愁绪。这愁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绝唱。43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2分)

A.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B.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C.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D.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2).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B.“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C.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景,甚为独特。D.“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3)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

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

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

44.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45.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46.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47.对下列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B.“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两句反复使用,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也反映了古代民歌的特色。

C.“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以行动来反映君子的深深思恋,十分生动形象。

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48 对《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曲的标题。

B “山河表里潼关路”一句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地势险要的特点。C 曲中的“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字则生动地表现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

D作者在曲中表现了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初中语文诗词赏析专项训练(选择题)

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5、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 观。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6、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7、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8、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 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 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

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9、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与“夕”,“九重天”与“路八千”,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b、“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进而表明自己的心迹。“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情悲且壮。“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横”“拥”两字形容物态都不得很精当,且有气势。d、“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沉痛而从容。诗人向侄孙交待后事,语义紧扣第四句,进而吐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

10、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

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11、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12、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答案:

1、c

2、c

3、b

4、b

5、a

6、c

7、b

8、c

9、d

10、a

11、b

12、a

13、d

14、c

15、d

16、c

17、c

18、c

19、a 20、c

1.对《春望》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作者看到的是战乱中的春景,一片苍凉,感伤国事,见花落泪,闻鸟而惊心。

B、本诗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的妻子,在这战乱连绵的日子,期盼外出游览的丈夫早写信来。簪,妇女束发的首饰。

C、作者所经历的这场战乱,是指唐代的藩镇割据。

D、“烽火连三月”,意指战争接连打了三个月,入侵者是吐蕃人。2.对《望岳》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高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3.对《望岳》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岱宗夫如何”一句运用拟人手法,把泰山比作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B、“造化钟神秀”一句是说泰山是天地间一切神奇秀丽的结晶。钟是聚集的意思,一个钟字将大自然写的十分有情。

C、“齐鲁青未了”是说在齐鲁大地上都能看到泰山的青色,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别出心裁的写出了自己的体验。

D、“会当凌绝顶”中,会当是唐人的口语,意思是“一定要”,从中可以看出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4.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

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5.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6.对这首诗理解做个最佳抉择()

A.诗人先写山岛风光,再描绘海面景色,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B.诗人立足于山岛,先远观,再近观,最后抒写自己的情怀

C.诗人先实写,再虚写,最后抒情

D.先全景式地展现大海景象,再描绘岛上风光,最后在描绘大海波涛汹涌的基础上,借拟写大海吞吐日月的气势来抒发自己壮阔的情怀

7.下列对《饮酒》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乐趣。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于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这一景象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8.对《次北固山下》这首诗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

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了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

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

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9.关于《次北固山下》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对偶句开头,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B.三、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C.五、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

D.最后一联抒发了作客他乡的深深愁绪,可知前面六句所写明丽的江南景色,都是为最后一联作反衬的。

10.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将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11.对《天净沙•秋思》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12.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3.对《天净沙•秋思》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14.下面对《渔家傲》这首词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写出了边塞秋天的景物与江南一带不同。

B.“千嶂里”中的“千嶂”是指很多像壁障一样并列的山峰。

C.“浊酒一杯家万里”形象地写出了戍守边关的将士们的思乡之情。

D.“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15.下面对《渔家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是作者边地生活经历的写照,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为国建功的情怀。

B.这首词通过“塞下”“长烟落日”“霜”等词语写出了边塞秋季的景色特点。

C.“衡阳雁去无留意”一句是说,衡阳的大雁飞去,没有丝毫想留下来的意思。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揭示了词人和征夫们的矛盾心理:思乡而不能回,因为尚未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16.对《渔家傲》内容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

C、这首诗既表达了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

D、这首诗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

17.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首联中的词语“凄凉地”“弃置身”,暗含诗人长期谪居的痛苦和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

B.颔联写诗人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虽人事全非,心里却有欣慰之情。

C.颈联“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

D.尾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18.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

B.颔联暗示了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二惆怅的心情,涵义十分丰富。

C.颈联以“沉舟”“病树”作为反衬,描绘出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迁的无奈、惆怅与叹息。

D.尾联写刘禹锡在朋友的热情关怀下,表示要振作起来,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现出诗人坚忍不拔的意志。

19.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辛苦遭逢起一经”,说的是自从中了进士,担任起重要国事之后,就为国事辛苦奔波,有无愧国家民族之意。

B.“身世浮沉雨打萍”,这是个比喻句,是说四年来没有一天安定,像雨中的浮萍,是承接“辛苦”一句的意思说的。

C.“惶恐滩头说惶恐”写的是在江西起兵奔赴浙江为解除临时国都杭州被困时的惊恐心情的,有为国担忧的意思在内。

D.“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现在我已被元军扣留、囚禁,绝无生还之路,只有留下诗句,表达对我国家民族的赤胆忠心,在史册上留名了。

20.下列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作者出使,已经过了属国的居延这一地方。一个“单”字,写出了他出使的孤单与无奈。

B、颔联借用比喻,写自己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出了汉塞,像北归的大雁一样进入胡天,显得形象而生动。

C、颈联中,“孤烟”、“长河”、“落日”,写出了大漠景色的单调与荒。“直”“圆”写出了边塞人民不惧生活艰苦,奋勇向前以圆美好愿望的豪情斗志。

D、尾联意思是说在萧关遇到巡逻侦察的骑兵,才知道都护还在很远的燕然山。至此,并未交待“出使”结束,给人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

E、全诗叙事与写景相结合,而重点在于写景,为读者展现了一幅画面宏大,意境开阔,景色壮丽的塞外风光图。

21.对《使至塞上》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交代此行的目的,第二句是说附属国直到居延(地名)以外,点明边塞的辽阔,路途的遥远。

B.

三、四两句,写眼前景物,并以“蓬”、“雁”自比。从景物特征看,作者是秋天出塞的。

C.

五、六两句继续写诗人在沙漠中看到的典型景物。“长河”指黄河。

D.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边塞的萧关遇到了侯骑(侦察兵),得知都护正带兵在燕然前线。22.对《蒹葭》这首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个诗节的首句反复咏叹蒹葭的茂盛繁密的状态,突出景物特点,渲染气氛。

B.“白露为霜”句是写黄昏白露凝结为霜的情景;“白露未已”句是写翌日清晨霜露尚未完全消散的情形。

C.三个诗节的第六句互为补充,分别从漫长、崎岖、曲折三个角度表现道路的艰难阻隔。

D.三个诗节的最后一句,是写意中人所处位置的变换:从水中央到岸边,再到水中沙滩。23.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用芦苇、霜露、秋水等自然意象组成一幅清秋晨景图,并笼罩着一种凄清的气氛。

B.古诗中,“水”意象是离愁的载体,因而“秋水”意象既实指自然景观,又特指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

C.该诗所描绘的是秋季的景色,体现出寥廓凄清的特点。通过该特点衬托出主人公因热烈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心情。

D.“溯洄从之”“溯游从之”两句在三个诗节中的重复,表现出主人公对意中人不可阻遏的渴慕和锲而不舍的追求,突出了他迎难而上的决心。24.对《蒹葭》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B.“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诗人对意中人充满了爱悦之情,热烈地追求,然而可望不可即,始终求之不得,诗人心中充满了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重章叠句的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第一章的韵脚是“苍”“霜”“方”“长”“央”,即第一句入韵,其余是偶句押韵,奇句不押韵。

25.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径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26.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它描绘了刚刚披上春装的西湖生意盎然的景色,抒写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春光的喜爱。

B.

三、四句中,诗人抓住了“争”、“啄”这两个极具表现力的词语,勾画、渲染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画面。

C.

五、六两句,作者看到的是一派繁花盛开、花团锦簇的美丽景象,而浅浅的小草,翠绿如茵,刚刚能将马蹄埋没。

D.结尾处写诗人来到绿树成荫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美不胜收,让人久久不忍离去,他不禁发出“最爱”这样的赞叹。2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8.下列对《钱塘湖春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首诗处处紧扣环境和季节的特征,用准确而极富表现力的词句,恰到好处地描绘了西湖春日美景,抒发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B.莺是春的歌手,燕是春的使者,它们富于季节的敏感,成为春天的象征诗人善于选取典型景物,在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春的活力

C.诗人很讲究炼字,在颈联中巧用“乱”、“迷”、“没”等字,客观真实地再现了姹紫嫣红、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的盛景

D.全诗在结构上很有特色,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从点到面,又由面到点,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29.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塑造了诗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擎苍鹰的豪迈潇洒的形象。

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的诗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比,企盼有朝一日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屡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了诗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30.对《江城子 密州出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全词通篇纵情放笔,挥洒自如,风格豪放。

B.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托,生动地刻画出主人公威武英姿和豪情满怀。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作者以魏尚自比,表达了作者被贬密州后,对朝廷的怨愤之情。

D.结尾两句卒章显志,极写作者杀敌报国的爱国情怀。31.对《江城子密州出猎》这首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上阕描绘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出来的胸襟抱负。全词由实而虚,由叙事而抒怀

B、苏轼作此词时正值壮年,而以老夫自称,是因为心怀壮志却仕途坎坷,深感岁月易逝,人生易老,所以才要“聊发少年狂”。

C、作品融叙事、言志、用典为一体,调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了作者宝刀未老、志在千里的英雄豪气

D、此作是东坡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它对李清照词风的形成产生了积极地影响,苏、李二人成为宋朝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

第二篇:诗歌赏析选择题

诗歌学习专题诗词赏析选择题集锦

1、对陶渊明《归园田居》的理解不恰当的一句()

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交代了劳动的地点、内容和豆苗的生长情况。“种豆南山下”是平淡之语,“带月荷锄归”是幽美的,两者相互衬托,完美而又和谐。

B、“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二句,写早出晚归,辛勤劳动。荒秽,指各种野草。

C、“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承“荷锄归”,写回家途中穿草而行,露沾衣湿。“种豆南山下”和“夕露沾我衣”,用语虽平淡自然,却将归隐的艰难写得极为具体。

D、“衣沾不足惜,但使原无违”二句,抒发感情。表明避开官场的志趣,抒发作者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2、对《钱塘湖春行》诗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孤山寺北贾亭西”写诗人的行踪;“水面初平云脚低”写远望湖水平堤,朵朵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B、“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写诗人一路行来,偶尔可以见到早来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枝头;不知是新到谁家的燕子衔了泥去筑巢。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写诗人看到路畔的野花已经开得五彩缤纷,使人眼花缭乱;矮矮的草地,骑马走过,马蹄刚能够被它埋没起来。

D、“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写诗人来到绿杨成阴的白沙堤上,这里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看也看不够,于是赞叹道:这才是我最喜爱的地方!

3、王湾《次北固山下》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对偶,写“客路”、“行舟”,字里行间已有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飘泊之感,与尾联之“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两岸阔”与“潮平”,“一帆悬”与“风正”均有因果关系。“风正”是风大之意。C、“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诗人到江南正是冬末。诗人感到江南不光太阳来得早,好像春天也来得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脍灸人口。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与首联呼应,表达了诗人触景生情,怀有无法抑制的思乡之情。

4、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送别诗。“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写出了送行的地点和友人要赴任的地方。写景气势宏伟,寓不必伤别之意。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写对友人的安慰:彼此处境相同,感情一致。一股悲伤之情油然而生。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全句一扫离情别绪,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和抱负,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这两句承上作结:同为宦游,虽别而如此为邻,别时则不应有儿女之态。

5、对《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对比。

6、对《相见欢》(李煜)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对“离愁”做了真切、深刻的描写,如“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比喻,如“别是一番滋味”等,情深切自然,语言朴实,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

B、“无言独上西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孑然一身“斯人独憔悴”的孤影。可想见其人处境之孤寂,心境之萧条,为整首词渲染了凄凉暗淡的感情。C、“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点名季节是秋天,“寂寞”者是“梧桐深院”,被“锁”者是“清秋”,使人愁而更愁。D、“剪不断、理还乱”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别是一番滋味”等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难以言说的感受。

7、杜牧《赤壁》分析不当的一项()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故说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8、文天祥《过零丁洋》分析不当的一项()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 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B、颔联把个人命运与山河命运紧密相连,个人浮沉紧系着祖国的安危。

C、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

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抒发陷入绝境的沉痛心情。D、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已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9、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封朝秦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首联直写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朝”与“夕”,“九重天”与“路八千”,让人深切感受到诗人命运变化的急剧。

B、“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进而表明自己的心迹。“圣明”而有“弊事”,相对成趣。C、“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即景抒情,情悲且壮。“马不前”流露出英雄失路之悲。“横”“拥”两字形容物态都不得很精当,且有气势。

D、“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沉痛而从容。诗人向侄孙交待后事,语义紧扣第四句,进而吐露出积极向上的情怀。

10、下面对《梦江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梳洗罢”才“独倚望江楼”,表明她精心打扮,是为了时刻准备心上人的归来,“女为悦已者容”,一个“独”字,写出了妇女只希望一个人静静等待思念的人归来的心态。

B、“斜晖脉脉水悠悠”表面上是写水,实际上也是喻望穿秋水的眼神——那每天不知疲倦地注目的眼神。C、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D、温庭筠的这首小词一洗常见的浓艳风格,写得清新淡雅,空灵秀丽,而又朴实自然。后人评价说:“绝不着力,而款款深深,低徘不尽”。

11、选出对陶渊明《饮酒》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A、开头四句道出了自己的心境和生活的真谛。其中“心远”二字是这首诗的思想内容之关键,它表明一切自然乐趣都是由于自己的心灵超脱世俗才能感受到的。

B、“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实际上是说,由于诗人眼中的景色是如此的美丽,因此让人只顾得上去细细观赏,却忘记了用语言表达出来。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的“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而“望”字则很好地体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D、《饮酒》是一首五言律诗,共二十首,本诗是其中最有名的第五首,写出了诗人在欣赏自然景物中所体会到的一种特有的生活情趣与美的享受。

12、选出对《行路难》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停、投、拔、顾”四个连续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了诗人在酒宴时,即将离开朋友而产生的无限依恋之情,连平时号称“酒仙”的他难以豪饮而醉。

B、“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巧用典故“吕尚垂钓”“伊尹乘舟日边”表明自己虽然有着决意和无奈,但并没有就此消沉,想到政治上也曾尽坎坷的吕尚和伊尹,他们的经历又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总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彼岸,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D、李白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彷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通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著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

13、下面是杜甫的《戏为六绝句》之一,对这首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A、这首诗中的“王杨卢骆”,即指初唐“四杰”。

B、这首诗评价了“王杨卢骆”在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C、这首诗否定了对“王杨卢骆“哂未休”的态度和做法。D、这首诗就“王杨卢骆“身与名俱灭”的结局抒发了叹惋之情。

14、对杜甫的《春日忆李白》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A、开头两联赞美李白的诗清新、俊逸,卓异不凡。B、第三联写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抒发浓重的离情。

C、末联写作者回忆过去与李白把酒论诗的情景。

D、这首五律诗,从赞美诗发端,以“论文”收结,由诗转到人,由人又回到诗,转折自然,用语隽永。

15、对下面这首《渡桑干》分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注:咸阳在并州西面,相距数百公里;桑干河在并州北面约二百公里处)A、第一句写诗人远离家乡咸阳,在并州已经住了整整10年。

B、第二句写10年来,诗人虽然日夜盼望能重返故乡,但始终仅仅盼望而已。C、最后两句通过“渡河”、“回首”的形象描写,表达了诗人对重返故乡的绝望心情。D、这首诗的成功在于运用形象、含蓄的表达技巧,抒发了诗人对客居地的热爱情感。

16、阅读杜甫《咏怀古迹》(之五),选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A、一二句写诸葛亮“万世不朽”的英名和作者面对遗像的感受。B、三四句概括诸葛亮的功业,赞扬他如鸾风高翔,独步云霄。

C、五六句认为诸葛亮的才能与伊尹、吕尚、萧何、曹参相比,也不相上下。D、七八句慨叹诸葛亮难以改变汉朝灭亡的命运,赞扬他鞠躬尽瘁的精神。

17、对陆游《书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A、首联写作者早年因为不知世事艰难,所以当时壮怀激烈,雄心勃勃。

B、颔联追述宋人抗金的英雄业迹,颈联则写壮志未酬的感叹,情调由昂扬转入忧愤。

C、尾联极力赞美诸葛亮,惭愧自己才德不能与之相提并论,惭愧自己未能在诸葛亮麾下建功立业。D、全诗表现了诗人虽历经艰难而矢志不渝,悲愤却并不消极的爱国激情。

18、关于下面袁枚的《马嵬》诗,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是有银河。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注:长生殿,又名集灵台,是唐玄宗祭祀天神的宫殿。)A、《长恨歌》是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写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写的是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B、人间的“银河”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中,这里运用的是借喻。C、第三句里的“夫妻别”写的是民间的爱情悲剧。

D、第四句是说战乱给百姓带来的灾难远比李杨爱情悲剧深重。

19、对宋代词人王观《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A、上阙一、二句用拟人手法,以山水寄寓了送行人的深情,同时点明了送别的地点。B、“盈盈”,美好的样子。上阙三、四句说行人将去的地方,山清水秀,风景很美。C、下阙借惜春表达了惜别之情,同时也表达了王观对友人美好的祝愿,含蓄而别致。

D、全词充满奇丽的想象,情景交融。笔下之景,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全然是心中之景。20、下面是两首元曲,对它们理解错误的一项是:()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即事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A、元曲分散曲和杂剧两大类,散曲又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形式。此二首《天净沙》均属小令。B、《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和《即事》都是曲题名。

C、《天净沙?秋思》全篇28个字,没用一个动词,全由名词和它的修饰语组合而成,但却构成了一幅有机的图画,有一字千金之感。

D、《天净沙?即事》全篇28个字是由14个重叠字构成的,其中没用一个动词,但却处处显示出动态。答案:

1、c

2、c

3、B

4、B

5、A

6、C

7、B

8、C

9、D

10、A

11、B

12、A

13、D

14、C

15、D

16、C

17、C

18、C

19、A 20、C

第三篇:初中课内古诗词赏析

(一)初中课内唐诗宋词赏析

七(上)

1、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①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③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④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精析:本诗为写景诗,由大河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写出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胸襟。①②句写旅途所见的大江两岸景色,①句为互文句,寓情于景。②句既有实景之芙,也有虚景之壮阔。③句蕴含哲理“生”“入”拟人手法,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力量。④句表达思乡之切。全诗为五言律诗,寓情于景、景中含理是主要特点。

2、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精析:诗歌描绘了西湖早春的景象,颔联和颈联描写莺、燕、花、草四种体现春色的景物,表达对早春西湖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几处早莺争暖树”中的“争”字用词准确生动,表现了早莺飞向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展示了初春蓬勃的生机。八(上)

3、望岳

(唐)杜甫

①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③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精析:全诗洋溢着青年诗人蓬勃向上的朝气。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自远而近,时间由朝到暮。并由望岳悬想将来的登岳。①句写初望泰山时高兴、兴奋、惊叹仰慕之情。②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钟”有情。③句写细望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荡漾,神情专注。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④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之意愿,富有启发性的象征意义,表现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群山的气概。

4、使至塞上

(唐)王维

①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②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③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④萧关蓬侯骑,都护在燕然。

精析:这首诗写出了出使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飘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①④句叙事,②③句写景。①②甸写此次出使的经历,在叙事写景中抒情,②句写景中虚实相映,表达悲壮情怀。③④句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景中寓事、景中含情。③句写景,以实写虚,融情于景。④句叙事。衔接①句。

5、春望

(唐)杜甫

①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②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③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④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精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①句写望中所见。国都残破、满目凄凉,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②句分写,通过花和鸟写春天,鲜花禁不住悲伤溅泪,鸟儿因人世的离别而惊心。③句写家信的难得与珍贵,忧国思家。④句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通过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6、渡荆门送别(唐)李白

①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②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精析:这首五言律诗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伟的景色,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①句交代远渡地点和出蜀目的,写景。②③句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水中明月如镜,反衬出江水的平静。④句含蓄地抒发思乡深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7、登岳阳楼(宋)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精析:首联:“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写景,一”东”一”西”形象生动的说明了岳阳楼的地理位臵,描绘出了一幅静谧而惨淡的的夕阳入山图。颔联:登临吴书蜀 横分地”从历史角度介绍了岳阳楼,然而在这样美丽的岳阳楼畔,诗人却提不起半点观赏山水的雅兴,仅”徙倚”二字,便把诗人那满腔愁绪表现的淋漓尽致。颈联:”万里””三年”说明了诗人逃难时遥远的路途以及具体的时间,恰当的表现了自己背井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涯。尾联:情景相生,“风霜”既指秋色浓重,又与自己的”白头”相映衬,且暗示了当时政治局势的严峻,“老木沧波”既指眼前实景,又是作者憔悴悲愁,饱经风霜的自我写照。全诗气韵苍凉。

八(下)

8、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唐)刘禹锡

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②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④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精析:这是一首古代酬赠诗,感情深切、沉郁中见豪放,时间由过去到现在和未来,情调由低沉到高昂,波澜起伏,发展极其自然。①句写诗人的辛酸和内心的愤懑不平。②句中前句用典隐含对当时统治者迫害旧友的不满,后句用典暗示贬谪时间的长久和因人事变迁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翻似”二字显然有抑郁不平之意。③句摆脱现实处境。展望未来风光,借景物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沉舟”、“病树”自喻不悲观,令人回味、想象。④句点明酬赠的题意对友人的关怀,与友人共慰。

9、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精析:作者有感于晚唐统治者荒淫腐化、不思进取,而借古讽今,告诫统治者不要寄望于侥幸。前两句写兴感之由,从叙事开始,借一件古物引起对前朝人事的慨叹。后两句议论,从反面落笔.借咏怀古事,寄托自己的抑郁之情。诗人讲了一个道理:要建立一番事业,需要一定的条件。

10、过零丁洋

(明末)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精析:全诗表现了文天祥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高尚气节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首联写诗人几十年来的风雨历程。颔联写作者忧国伤怀之情。颈联对偶、双关,概括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叙事和抒情相结合,慷慨悲凉,感人至深。

11、行路难

(唐)李白

①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②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③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④闲来垂钓 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⑤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精析:这首诗跳荡纵横,一波三折,强烈地表达了诗人苦闷榜徨,抑郁不安,但又不甘寂寞,勇往直前的起伏变化的思想历程,让人们强烈地感受到诗人的倔强、自信、执着地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①②句写酒宴时的情绪,“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作,形象地表现出诗人内心的苦闷、抑郁和感情的激荡变化。③句正面写行路难。④句引吕尚和伊尹的事例,希望得到皇帝的重用,增强了诗人的信心和信念。⑤句句式短小、节奏急促,跳跃,写出诗人矛盾复杂的心理,但诗人没有气馁。⑥句写诗人坚定的信念。反映了诗人倔强的性格和开阔的胸怀。

12、水调歌头(北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精析:本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词上片写望月奇思,幻想游仙 于月宫。下片写赏月后的体会与希望。从月亮的转移变化,盈亏圆缺,联想到人生的悲欢离合,从而得出不应事事都求完美无缺的结论。全词构思奇幻,豪放隽秀,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矛盾和困惑,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格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因其意境优美,情韵兼胜,富于哲理,情感动人,而绝唱至今。

九(上)

13、望江南(唐)温庭筠

①梳洗罢,独倚望江楼。②过尽千帆皆不是,③斜晖脉脉水悠悠,④肠断白蘋洲。

精析:全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①句写思妇精心打扮之后,盼望心上人的归来,次数不只一次。“独”写出孤寂落寞之感。②句思妇望眼欲穿。由希望到失望,等待之久,失望之深。③句 拟人手法写斜晖,流水,生动形象,情景交融。④句“白蘋洲”用借代手法,写愁苦之情,相思之情,写出盼归之痛。令人感叹、悲伤。点明主旨。

14、渔家傲(北宋)范仲淹

①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②四面边声连角起。③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④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⑤羌管悠悠霜满地。⑥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精析:全诗表现了作者决心守边御敌的英雄气概,同时也反映了守边战士的思乡之情。①②③句为上片,写边塞秋景的萧索。①句写秋天,点明季节,然后用“异”字统领下文,从三个方面叙述:

一、大雁南飞(气候异);

二、边声四起(边声异);

三、孤城落日(边城异)。“雁去”“边声”“长烟”“孤城”渲染出西疆边地的荒漠,也暗示出将士们的思乡之情。④⑤⑥为下阕,写边关将士生活的艰苦以及思乡报国的感情。④句写将士们的报国激情。⑤句羌笛声使战士们的思念故乡无法入睡。⑤⑥句抒发他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词的上阕以白描手法勾勒出一幅塞外边关图,这幅图雄浑沉郁,恰到好处地表现了主题。词的下阕采用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的手法,使得作者的思乡报国之情交织互现,苍凉悲壮,慷慨生衷。

15、江城子 密州出猎(北宋)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精析:这首词上片出猎,下片请战,不但场面热烈,音节嘹亮,而且情豪志壮,顾盼自雄,精神百倍。抒发了为国效力 疆场、抗击侵略的雄心壮志和豪迈气概。开篇一个“狂”字贯穿全篇。上片接下去的四句写出猎的雄壮场面,表现了猎者威武豪迈的气概。作者以少年英主孙权自比,更是显出东坡“狂”劲和豪兴来。下片更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胸怀,抒写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委婉表达出期望得到朝廷中用的愿望。作者倾诉了自己的雄心壮志:年事虽高,鬓发虽白,却仍希望朝廷能象汉文帝派冯唐持节赫免魏尚一样,对自己委以重任,赴边疆抗敌。那时,他将挽弓如满月,狠狠抗击西夏和辽的侵扰。

16、武陵春(南宋)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精析: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塑造了一个在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上片,“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物是人非事事”,休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万事皆休,不禁悲从中来。写出了哀伤的原因。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欲语泪先流”,把哀伤的程度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词的下片着重挖掘内心感情。“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在 “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用夸张的比喻形容“愁”,新奇,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而且用得非常自然妥帖,不着痕迹,浑然天成,是写“愁”的名句。

17、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南宋)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精析:这首词,抒写了他梦寐以求、终生不变的抗敌救国的理想,抒写了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词的上片,描写军旅生活,渴望再有机会杀敌建功立业。词的下片,前四句描写了壮烈的战斗。然而,在词的最后,作者却发出一声长叹:“可怜白发生!”从感情的高峰猛的跌落下来,包含着多少难以诉说的郁闷、焦虑、痛苦和愤

怒啊!在苟安卖国的统治集团的压制下,作者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是此人 的最高理想,表达出此人的爱国激情和雄心壮志。全词在豪放中蕴含深沉的悲凉。

第四篇:初中课内古诗赏析集锦

初中课内古诗赏析集锦

《观沧海》

【思想内容】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豪迈的气魄,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日月星辰的运行都离不开大海的怀抱,大海宛若日月星辰的母亲。——这是诗人丰富豪迈的气魄。中考赏析:

1、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来。

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在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像,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容星汉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次北固山下》

1、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诗的颔联中的“阔”表现出一幅怎样的情景?

答:“阔”表现长江水波激荡,春潮涌流,江水几与岸平,显得江面广阔浩渺。“阔”字既写出了江水之势,又写出春天已到,大地回春,冰雪消融,春意已浓的景象。

2、本诗的景物描写很精彩,达到了一字传神的水平,请以诗的颔联为例进行赏析。(此诗第二联“潮平两岸阔”,有的版本作“潮平两岸失”,你觉得“失”与“阔”,哪个字更好,为什么?)

“阔”字直抒胸臆地表达了春潮把江面变得渺远无际,所以视野十分开阔的强烈感受,且读起来与“悬”字对应,声调似也更为响亮。“正”、“悬”两字点示出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孤舟扬帆,缓行江上。

3、请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描绘应表现出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特点。示例:由于涨潮,两岸之间的水面比平时更显宽阔;因为风正,船帆便端端直直地悬挂于桅杆上。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脍炙人口,“生”和“入”用得很妙,请说说妙在何处。“生”“入”采用拟人手法,将“日”和“春”人格化,景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理趣:新生事物孕育于旧事物之中,并将取代旧事物,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希望和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钱塘湖春行》

【思想内容】描绘西湖早春明媚的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炼字炼词】“几处”,早莺尚少,故曰几处──不多几处;“谁家”新燕可指,故问谁家──不知谁家。“几处”“谁家”极有分寸地展现出初春景致。“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事物在发展变化。“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中考赏析:

1、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示例: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2、颔联中有两个动词用得极妙,请找出来作简要赏析。

争、啄。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一个“争”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诗人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

3、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小,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分析“乱花渐欲迷人眼”诗句中“乱”字的表达效果:花开繁盛;色彩缤纷;贬词褒用。)“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软,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欲迷”“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春的勃勃生机。《西江月》

这首词明白如话,采用白描的手法,清新活泼,摇曳多姿,描写出一幅农村夏夜悠闲恬静的画面,表现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

1、品析词中'忽'字的用法

'忽'字用得传神,既与整首词轻快活泼的情调一致,又更使作者的喜悦心情跃然纸上 寓情于景的写法欣慰欢快之情(闲适之情)

2、词的上片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法?其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分析“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的写景角度和作用。)

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夏夜的宁静,侧面烘托了诗人因丰收在望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3、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答:运用互文手法,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 《天净沙秋思》

诗人把十种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巧妙地连缀起来,通过枯,老,昏,古,西,瘦六个字,将诗人的无限愁思自然的寓于图景中。采取寓情于景的手法来渲染气氛,显示主题,完美地表现了漂泊天涯的旅人的愁思。

1、'枯藤老树昏鸦'与'小桥流水人家'是两种鲜明不同的画面,你能理解这种不协调的用意吗? 答案:将哀景与乐景放在一起,形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天涯'人的思乡愁绪。

2、这首小令运用了什么写法?创造出怎样的意境?衬托了天涯游子怎样的心情?

答案:这首小令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渲染出萧瑟悲凉的意境,烘托出游子孤寂、悲凉的心境。

《望岳》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全诗紧扣题目中的 望 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 高大雄伟 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

1、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作赏析。

答案:此句化用了孔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它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达了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蕴含的人生哲理:只要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2、'钟'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试分析其好在何处?

答:'钟'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大自然的多情,将大自然写得似乎有了感情,好象造物者集中灵秀之气在此山,突出泰山神奇秀丽。也体现出作者对泰山雄奇秀丽美景的喜爱。

3、文中'割'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的作用。

答:一个“割”字,表现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断了阳光,使泰山形成不同的自然景观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誓要攀登人生顶峰,实现自己 雄心壮志。(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5、赏析:“齐鲁青未了”

“齐鲁青未了”照应了题目中的“望”字,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泰山绵延、高大。“青”是青翠的山色,“未了”是写青翠的山色一望无际现出泰山绵延,写出了初望泰山时兴奋、惊叹仰慕之情 《春望》

1、首联中“破”、“深”字炼得极好,试分析其表达作用。

“破”字写出国都长安沦陷,城池残破,处处是断壁残垣、破砖碎瓦的破败景象,使人触目惊心。

“深”字表现了草茂人稀,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社会状况;一个“深”字,写出令人满目凄然之景。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2、赏析千古名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战火连续不断,诗人跟家人难通音信,多么盼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表达了诗人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引人共鸣。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诗人移情于景,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也惊心,其实是诗人自己内心感情的写照,形象动人。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归园田居》赏析

1.诗中“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什么?

“愿”在诗中指的是诗人向往田园生活,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意愿。2.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诗歌的语言风格。“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 没有丝毫修饰,运用口语,平和亲切;“道狭草木长”“带月荷锄归”随口而出,平淡朴素,清新自然,和醇美的诗意和谐地统一起来。

3、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4、'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这一句将劳动生活的感受和山村静谧的夜景融合在白描般的图画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满足。

5、诗的'但使愿无违'意思是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根据你对诗人的了解和所学的其他作品,谈谈'意愿'的含义。

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而折腰'强。

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状态?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 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使至塞上》赏析

【思想内容】这首诗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经历和沿途风光,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1、颈联中的'直'、'圆'两字用得十分传神,请说说它们的好处。

'直'字,表现了大漠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个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塞外雄奇壮观的自然之景,而且巧妙融入了诗人的孤寂情绪。

2、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3、诗中五、六两句传颂千古,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从意境、色彩、用词三方面来写)相关链接:《红楼梦》里香菱说:“这‘直’字似无道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到像是见了这景的。

这两句诗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描写了奇特壮丽的塞外风光,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点。

4、用自己的话描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展示的千古奇观。

边疆沙漠无边无际,草木不见,商旅断绝,极目远眺,一缕孤烟刚直有力的升腾在天的尽头,而横贯浩瀚沙漠的黄河边挂着一轮圆圆的落日。

5、简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一句的写作手法。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把自己比作“征蓬”“归雁”,说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诗人以“蓬”、“雁”自比,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游山西村》

1、古典诗词讲究炼字,首联中的“足”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待客人倾其所有的盛情

2、颔联描写了怎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有何意义?(赏析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赏析。)颔联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水环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

3、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渡荆门送别》

1、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

答案: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赏字词:“随”表现出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案: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4、具体分析颈联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答案:衬托手法,以水中明月如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酬乐天》

1、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2、诗中借用典故表达诗人思想感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

运用两个典故,表达诗人对受害友人的悼念,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暗示贬谪时间长久,充满无限悲痛怅惘之情。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诗人以“沉舟”“病树”自喻。表达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愤懑和惆怅,同时也表达出豁达的情怀。现在人们赋予它新意,常用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4、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从诗人的思想感情和蕴含的哲理两个角度,说一说你的理解

(1)此联表现了诗人身经危难,仍保持坚定的意志和积极乐观的精神。

(2)告诉人们:旧事物必将消逝,新事物必将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一句富含哲理而被后世广为传诵,你从这句诗中领悟到了什么 1)人在逆境面前,要积极进取,振作精神,面向未来(要有坚定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念); 2)痛苦、困难、挫折、失意都是暂时的,理想、光明、胜利就在前头; 3)新事物必将带起旧事物,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

6、这首诗的颈联蕴涵了什么道理? 蕴含了新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的哲理

7、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出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赤壁》 【主题】

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1、试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并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

2、前两句诗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下文做铺垫。

3、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耐人寻味。《过零丁洋》

主题:通过自述国破家亡的境遇,抒发了作者以身殉国的决心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1、诗中颔联句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试具体分析

⑴比喻。宋王朝的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被雨打的浮萍,生动形象的写出当时社会现实和自己的遭遇,表达了作者忧国伤怀之情。

2、赏析: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零丁。用“双关”手法,巧妙借用地名和感情词语的同音重复,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的险恶来暗示诗人处境的艰危深沉地抒发了战败时和被俘时的心情。概括出诗人难忘的两次人生经历。表达了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的痛苦心情。

3、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国家而死,一片丹心永垂于史册,诗句表明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诗人的民族气节

4、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水调歌头》

内容理解:政治上失意,与弟苏辙也已七年不见。中秋对月,心情抑郁惆怅,怀念手足兄弟,是很自然的。词的上片叙述了他的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1、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思想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3、对“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理解及作者表达的情感

惟愿(兄弟)彼此珍重,在远别的时光中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体现作者对亲人的美好的祝福,乐观旷达的情怀

4、“起舞弄清影”中的“弄”字用得好在哪里?

表明舞姿的不断变化,使人想象到舞姿的美妙。

5找出《水调歌头》中蕴涵人生哲理的句子并说说其含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三句为安慰的语气,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既然月有圆缺,人有离合,自古皆然,那是没有什么可悲伤的了。惟有兄弟俩彼此珍重,在远别时光里共赏中秋美好的月色。《山坡羊》

1、“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聚”和“怒”写得都很生动形象,请你就此说说你的理解。“聚”“怒”二字把“峰峦”“ 波涛”的雄伟气势写得极其生动形象。“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的险要。

2、诗中“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亡,百姓苦”好理解,为何“兴”百姓也苦呢?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统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

3、这首散曲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对统治阶级残暴贪欲的痛恨和对劳动大众所受苦难的同情。

4、请谈谈你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理解。

表现了一个历史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群众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5、中国古典诗词意蕴丰富,字字珠玑。你认为“峰峦如聚,波涛如怒”中的哪一个词用得最好?请说出理由 示例一:我认为“聚”字用得好。“聚”字让读者眼前呈现出华山飞奔而来之势、群山攒立之状;因地势险要,为古来兵家必争之地。山本是静止的,“聚”化静为动,一个“聚”字表现了峰峦的众多和动感。(“ 聚”,一个聚字既写出了潼关被群山包围的险要地势,又能赋予群山生命和意志。)《白雪歌》 【思想内容】描写了边地特有的奇异风光,表现了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1、请从炼字角度说说“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妙在何处 写边塞风狂雪早。“卷”“折”从正面、侧面描写狂风迅疾猛烈,遍地肃杀的景象。“即”写出了作者惊奇之情

2、赏析:“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采用互文的写法,“角弓不得控”和“铁衣冷难着”,生动地表现了胡天的奇寒叫人难以忍受,“将军”与“都护”尚且如此,一般士兵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句既表现了边地军营中将士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了大雪的寒威。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从视觉角度看,红白相衬,互相映衬,色彩鲜明。“掣”字准确而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4、赏析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忽”字甚妙,不仅写出了“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急骤,而且,再次传出了诗人惊喜好奇的神情;以春景写冬景,运用比喻、联想,既写出诗人的欣喜之情,又表现了边塞特有的奇异风光。

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两句惜别之情深挚动人,情景交融,言尽而意无穷,表达了作者因朋友返京而无限惆怅的思想感情。《己亥杂诗》

主旨:这首诗抒写了诗人辞官告别寓居多年的京城、回归故里时的复杂心情:既有卸甲归田的惆怅,也有回归的喜悦,更有继续忠心报国的信念。

1、请用第一人称描述“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所呈现的内容: 夕阳西下,我怀着无边无际的离愁.挥动马鞭,离京东去, 打算回到那远在天涯的家乡

2、你谈谈名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用形象的比喻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志

以落红自喻,表明作者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或:表明作者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望江南》

【思想内容】这首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

1、我国美学大师朱光潜评价此词是曾说:“把“肠断白频(应该是蘋,但只有繁体)洲”五字删去意味更贵无穷。”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同意,因为前几句写出了一个倚楼等待离人归来却一再失望的思妇形象。“斜晖”句景中有情,足以给人无限的联想的空间。再以“肠断”修饰,一览无余,神形俱失,遂成败笔

2、这首词中的“独”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一个“独”字不仅点明了她孤独的思妇身份,隐含着她与心上人的分离,而且也与下面象征分别的“白蘋洲”遥相呼应

3、联系全词,说说“过尽千帆皆不是”这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怎样的感情?

面对一艘艘驶过的客船,仍然是一次次的失望,此时思妇的心理活动应 是从希望到失望,这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思念、等待、渴盼、失望等复杂的情感。

4、本词中“脉脉”“悠悠”有着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叠音词“脉脉”、“悠悠”既写点出了时间也写出了夕阳余晖下江水悠远的景象,此外这句还暗示了她的心情,脉脉一词正暗合了她对他的脉脉之情,而水悠悠又象征着他一去不复返之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5、词描绘的画面:

梳洗完毕,独自一人登上望江楼,倚靠着楼柱凝望着滔滔江面。千帆过尽盼望的人都没有出现,太阳的余晖脉脉地洒在江面上,江水慢慢地流着,眼望水中那开满白色苹花的小洲,怎不令人愁肠寸断。《渔家傲》

1、“塞下秋来风景异”中的“异”字作用 “异”字表现了边陲之地的孤寂荒凉的特点。

2、结合全词,说说“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描绘了怎样的画面,有何作用(请你谈谈对“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的感悟)此句形象描绘了坐落在崇山峻岭间的孤城,夕阳西下时,便紧紧地关闭城门的情景,突出西北边塞的荒凉景象,同时点明了战事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背景。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

西北边塞荒芜萧索,边地的悲凉之声和着营地的号角从四面八方传入耳中,重重叠叠的山嶂里,长烟直上天空,落日斜照,孤城紧闭,举目望去,一片凄凉

4、“燕然未勒归无计”一句用典作用

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写出了作者为国立功的远大抱负。

5、“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请谈谈你对这两句的理解。

这两句引用典故来抒发报国之志。正面揭示了词人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

6、请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的理解。表现了作者壮志难酬、思念家乡的情感。江城子(10年已考)

1、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现了词人希望被重用,为国杀敌立功的心愿

2、词中“鬓微霜,又何妨”表达了词人什么心境?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表达了词人不服老的心境。言外之意是:我虽然年纪大了,但我仍能跃马疆场,迎击来犯之敌。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一句有什么含义?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这是词人以魏尚自喻,意思是说,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呢?运用典故,表现了词人希望被重用,、报效国家的情感。使表达委婉含蓄

4、诗人借“射天狼”的典故表达什么意思?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射杀西北来犯的敌人 运用典故,表现了词人渴望报效国家、抵御侵略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5、赏析“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岗”中“卷”的表达作用 “千骑卷平冈”,一“卷”字,突现出太守率领的队伍,势如磅礴倾涛,何等雄壮。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豪兴勃发,气势恢宏,表现出作者壮志踌躇的英雄气概。

6、应该怎样理解作者的“狂”?

作者的“狂”其实是报效国家,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是杀敌卫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武陵春》

1、本词中,作者通过哪两个外在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愁苦心情?试作简要分析。

通过“日晚倦梳头”和“欲语泪先流”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浓重的哀愁。国破、家亡、夫死,她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哀愁如此之重,她无心梳妆打扮,即使有心诉说自己的遭遇和心情,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2、赏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愁”本是无形无影的东西,作者却借用巧妙的比喻,化虚为实,把看不见摸不着的情感写得生动真切,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抒发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抽象为具体,化虚为实。生动形象地写出词人愁之重,重得无法承载.)

3、只恐双溪舴艋舟”中的“只恐”有什么表达作用?

与前面的“闻说”、“也拟”结合起来,以主人公复杂的心理活动体现内心沉重的哀愁。

第五篇:课外诗歌赏析(含答案)

课外诗歌赏析

春光好 欧阳炯

天初暖,日初长,好春光。万汇此时皆得意,竞芬芳。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谁把金丝裁剪却,挂斜阳?

注释:雪坞—背阳处尚未消融的雪坡。

1.词人笔下的初春有什么特点?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2.“笋迸苔钱嫩绿,花偎雪坞浓香”中“迸”“偎”两字极妙,请任选其一简要分析。

下第①后上永崇②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注释】①下第:指科举落榜。②永崇:唐时长安的坊名。

1、诗中“碧桃”、“红杏”比喻

,“芙蓉”比喻。

2、请分析末两句诗的含义。

送春

宋·王令

三月残花落更①开,小檐日日燕飞来。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注】①更:又,再。

1、一、二句中的“落更开”和“燕飞来”写出了春景怎样的特点?

2、诗的三、四两旬意蕴深刻,为历代传诵。请对这两句诗作赏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1.诗中的“王孙”指的是。2.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晚来秋”紧扣标题,点明时间。B.“春芳歇”指春色怡人,适于观赏。C.诗歌所绘景色如画,清新自然。D.诗歌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

塞上听吹曲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问。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1.“雪”、“胡天”、“月明”、“羌笛”,“戍楼”勾勒出一幅 图景。

2.守关的军士在没有刀光剑影的成楼问,吹奏着《梅花》乐曲,乐音如同真的梅花一样。借风飞遍关山.这种意境表达了诗人 愿望。

钓 雪 亭

(宋)姜 夔

阑干风冷雪漫漫,惆怅无人把钓竿。时有官船桥畔过,白鸥飞去落前滩。

1、诗人在诗中寄寓了怎样的感情?

答:

2、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

答: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黄庭坚

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写于诗人早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做官之时。

这首诗最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因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1.分析颔联中“垂”“涌”二字的好处。(3分)

2.诗的尾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色?(2分)

3.这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用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

李白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 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_____ ____,________ ____。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诗人用一“燃”字,写出了山花怎样的特点?

2、最后两句诗人写自己漂泊在外,归期遥望,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①),日暮客愁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注释:①渚:水中小洲。

今人刘永济曾说:“诗家有情在景中之说,此诗是也。”请结合本诗后两句,谈谈你的理解。

夏 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开遍透帘明。树荫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注:①簟(diàn):竹席。②觉(jiào):睡醒。

诗歌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创造了优美的意境。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秋夜曲

张仲素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

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1.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早梅

唐·张 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注:“销”同“消”。

1、对于“一树寒梅白玉条”中的“白玉条”三字,有人说不恰当,不符合梅花呈朵状的形态特征。试谈谈你的看法。

2、“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两句语言质朴,但包含着不尽的意蕴。请作简要赏析。

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1、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

2、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菊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

2.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

江郎山和韵①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寻不可干②。正直相扶无倚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注释】①和韵:唱和别人诗词,仍采用原诗的韵。②干:求取,这里指接触的意思。

1、这首诗写出了江郎山山势、的特点。

2、诗人借描绘江郎山表达了怎样的人生理想

闲居初夏午睡起

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景物来表现初夏特点的?

2、“闲看儿童捉柳花”中的“闲”字用得极妙,请作简要赏析。

春 草

[宋]刘 敞

春草绵绵不可名,水边原上乱抽荣。似嫌车马繁华地,才入城门便不生。1.“水边原上乱抽荣”中“乱”字写出了春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春光好

欧阳炯

1.阳光(或天气)温暖,花儿芬芳,万物充满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自然万物的热爱和欣喜之情。2.“迸”字突出了笋急于破土而出的冲劲(2分)和强劲的生命力。(1分)。“偎”字用拟人手法,(1分)写出了花的娇美。(2分)(共3分)

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1.①及第者(中榜者),落第者(作者自己)。

2、末两句表面写的是芙蓉埋怨生长的环境和生的不是时候,实际上是暗寓自己生不逢时。(意思对即可)送春

1、春光未逝,生机犹在。

2、子规不停啼叫,不信唤不回已消逝的春光,作者借此表达顽强进取、执著追求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山居秋暝

1.王维/诗人自己 2.B 塞上听吹曲1.月夜边塞(或雪夜边塞)2.向往和平,没有战争

钓雪亭

1、惆怅、孤独、寂寞之情。

2、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动衬静。(答出一点即可)

夜发分宁寄杜涧叟

作者不说自己愁,而说“满川风月替人愁”,移情于(景)物,以(景)物写人,含蓄生动地表现了作者的离愁别绪。(。意思对即可)①②旅夜书怀

1、答案示例:“垂”和“涌”赋予景物以强烈的动感,突出了舟中观景的典型特征,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2、答案要点:①比喻、设问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③对比、反衬3.答案示例:怀才不遇的苦闷,飘泊无依的感伤。

春 雪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秋登宣城谢朓北楼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来。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绝句

1、山花的红艳与灿烂(答:旺盛“也对)

2、表达了诗人思归又不能回的伤感(无奈)情绪。

宿建德江

“野旷”句写遥天无际,前路茫茫;“江清”句以拟人手法写月影多情,似与人亲,慰人寂寞;烟际泊宿,恍然置身海角天涯、寂寥无人之境,凄然四顾,更觉得家乡之远。看似写景.实际上在表达独客异乡的惆怅之情。

前三句用“夏簟”“石榴”“树阴”等景物,写出了“别院”的清幽,而流莺偶尔的一声鸣叫以动衬静,更加突出了这种宁静幽深;全诗在景物描写中流露出恬淡、自在的情趣,营造了一种清爽明丽、闲适幽静的意境。秋夜曲

1、写出了秋夜的漫长。(意思对即可)

2、凄清孤寂。寂寞悠思的心情。

菩萨蛮 1.上片写待月的心情

下片写赏月

2.桂花

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大意对即可)

早 梅

1、“白玉条”句是恰当的,因为这样更能体现梅花开得旺盛,压满枝头,同时,也能说明诗人当时的立足点是在远处,和颔联相呼应。

2、这两句是写诗人的观察发现。远望寒梅,似雪非雪,迷离恍惚;定睛细看,溪畔桥边,寒梅近水,迎风怒放。诗人的感受和发现既凸现了探索寻觅的惊喜,也烘托出早梅似玉如雪、凌寒独放的风姿。

伤桃源薛道士

1.空、闲

2.抒发了作者对薛道士的怀念之情(或写出了物在人亡的悲伤之情);以乐景衬哀情(或对比)。菊 花

1、满院盛开

入迷、留连忘返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用“此花开尽更无花”亦可)

江郎山和韵

1、高、直、陡、险(答出两点即可)(2)要做一个刚正不阿(正直、顶天立地)的人、人生要建功立业(报效国家)(意思符合即可)

闲居初夏午睡起

1、梅子、芭蕉、柳花

2、“闲”字,写出了诗人的恬静闲适,抒发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呼应了诗题。

春草 1.“乱”突出了春草生命力强、生长旺盛的特点。2.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厌恶世俗、不愿追名逐利的思想感情。

下载学生版 初中课内诗歌阅读赏析(选择题) 含答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学生版 初中课内诗歌阅读赏析(选择题) 含答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诗歌鉴赏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要逐项将选项与相关诗句对照,聚焦比较,找出选项中的确切根据或确切误点。 一、西塞山①下作 韦庄 西塞山前水似蓝,乱云如絮满澄潭。 孤峰②渐映湓城北,片月斜生梦泽南。 爨③动......

    课内古诗赏析

    课内古诗赏析 第六单元 《饮酒》 东晋〃陶渊明(古体) 主旨: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归隐清高的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和......

    财政学选择题含答案

    2014年5月财政学作业(2)答案 第一章 财政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 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 A、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消费......

    财政学选择题含答案

    2014年5月财政学作业(2)答案第一章财政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有效率的供给通常需要政府行动,而私人物品则可以通过市场有效率地加以分配”A、公共物品B、私人物品C、消费品D、固......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诗歌赏析

    如何指导学生学会诗歌赏析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瑰宝。千百年来,古诗词由于语言生动凝练,意境清新深远,音韵优美和谐而脍炙人口。从古至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青......

    “古代诗歌和散文赏析”第一单元测试(含答案)

    “古代诗歌和散文赏析”第一单元测试 (满分:100分,时间:45分钟) 班级姓名座号成绩 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5分) 云鬓( )柏森森( )踯躅( )( ) 城阙( )马嵬坡( ) 踌躇( )( ) 江皋( )缭迤逦( )( ) 衾( ) 潺......

    初中诗歌鉴赏(课内+附录)08ji15篇

    八年级下册课内诗歌鉴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

    诗歌赏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作者 ( ) 瀚海的意思 ( ) 阑干的意思 ( ) 1、默写题 ①诗中以花喻雪的千古名句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②写野外雪景,并承上启下,酝酿送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