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14期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师用新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何苏武 杨继全 审核:邵娟
命题作文审题训练
命题作文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新”“绽放”“底线”。2.短语式命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疙瘩解开了”“曲径通幽”“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
3.句子式命题
作文题目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生活需要经常地清点”“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题目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06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题目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找准位置”“人生处处是考场”。
2.论题型命题作文
题目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生命的格调”“必修课”“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题目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绽放”“路”“考场”。
4.关系型命题作文
题目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森林 · 气候”“直行与转向”“分享与分担”等。
以上从三个不同角度概括了多种命题类型,尽管有这么多类型,但命题作文都有其共性,题目是核心。有时也有材料或提示语,但材料或提示语只起帮助学生开启思路作用。本讲义重点对一般形式命题作文概括几种方法,至于半命题作文和关系型命题作文留待下次复习。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何苏武 杨继全 审核:邵娟
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一.明确重心法
(一)方法感悟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此法也是常说的抓题眼法。
题目是个独词,这独词就是题眼或重心。如本学期作文“新”。题目是主谓结构,“题眼”往往在谓语部分或谓语中心词上。如《我赞成这件事》,“题眼”是“赞成”,重点就要扣住“赞成”来写,文章也要围绕着“赞成”展开。“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中的“是丰富多彩的”即是题眼。
题目是动宾结构,“题眼”往往在动词上。如 “过生日”,“题眼”是“过”,文章就要写清“生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或气氛中“过”的,是怎样“过”的。“珍爱生命”“题眼”是“珍爱”。
我们重点要注意的也是经常遇到的是偏正结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题眼”往往是定语或状语。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如08年广东卷“不要轻易说不”,审题时要注意修饰语“不轻易”,它有两层意思:一是不轻易即坚决不;二是在一般情况下可以说不,但到一定情况下就不轻易说不。
其它结构中重要的“偏”的部分也可能是“题眼”。如“世界因你而精彩” 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审题立意的重心就在“因你”上,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本学期作文“生活需要经常清点”,“经常”千万别忽略,各班有不少同学无视“经常”吃了亏。
(二)课堂训练
找出下面三道题的重心
1、“我看课外阅读”
提示:题目是主谓短语,谓语部分常常是写作的重点,“看课外阅读”就是题眼,意为“对课外阅读的看法”。因此,写出来的应该是自己对某种课外阅读现象的探讨,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2、07年湖南卷“诗意地生活”
提示:“诗意地生活”,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3、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何苏武 杨继全 审核:邵娟
提示:题目是动宾结构,固然要抓住动词“跨过”,但修饰语 “必须”在这里很重要,作文中无论是叙事还是说理,都要突出为什么必须要跨过这道坎,揭示跨过这道坎的意义,无论是有形的坎还是无形的坎,个人还是国家的,重在揭示跨过这道坎的哲理。二.虚实转化法
(一)方法感悟
这里,实的即具体的、形象的,虚的即宽泛的、抽象的。有些命题比较具体实在,我们需要化实为虚,抽象概括;有些命题比较宽泛抽象,我们需要化虚为实,找到抓手;虚实转化的目的都是使写作的内容更加明确,思路得到充分拓展。还有些命题可能虚实兼备,我们则需要虚实结合。
1、化实为虚
许多题目从表层看较实在,但往往从虚的角度立意才有意义和深度,所以我们往往采取化实为虚的办法来立意,这方法往往就是找出比喻义,如:
“路”――(脚下的道路)成长的历程,“脚印”――(地上的脚印)人生的足迹;
“春风”――(吹面不寒的和风)轻言细语的教诲„„
“绽放”是指花开,是比喻性说法,是实指,虚指即人、国家或某种文化、文明等各种美的展示、显现。
再如07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这“春光”可以是满园的春色,更应是“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也可以是优异的成绩,顽强的拼搏„„ “看妈妈”的“妈妈”实指赐予生命的妈妈、谆谆教诲的良师、临危济困的路人,比喻义应想到山水灵动的自然、亲情弥漫的故乡、欣欣向荣的祖国。而题目中的“看”有“回报、感恩、反哺、报效”之意。
2、化虚为实
与上面相反,有些题目较宽泛,或较抽象,化虚为实就能打开思路。如: 08年浙江卷“触摸都市”
“触摸都市”,题目较大,从具体的实在的方面去想就好写多了,如可关注城市的建设,关注市民的生活,关注城里人思想的发展变化,关注农民工的生活,以及他们的子女的情况。因触摸的方位、方法不同,所以写作的口吻、取材的角度、表达的手段、体裁的拟定都有讲究。我们不难找到切入点,那就是从“真善美”的角度表现城市人生活,去描摹美轮美奂的建筑、熙来攘往的人流、鼎沸嘈杂的市声、琳琅满目的商品、灯红酒绿的餐饮等,去展现城市人文明高雅的或低俗丑陋的行为,以及行为背后所体现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特别是要把握城市飞跃发展的脉搏,了解当前城里人的整体心态,表现他们的所作所为和所思所想。随着城市大开发热潮的掀起,衍生出许多新的话题,诸如“城市失业人员”“特困户”“农民工”“交通堵塞”“环境污染”之类,可 “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等,运用化虚为实法,写作空间就会非常广阔。
3、虚实结合
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实我”与“虚我”均可。考生可以写实“我”——考生自身的经历、感受、故事等,围绕十八载青春岁月中自己最熟悉的生活内容取材。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何苏武 杨继全 审核:邵娟
如林则徐的一心为公、执著奋斗的精神给予“我”的诸多启发;如古典诗歌对“我”心灵的开启和文学世界对“我”灵魂的引导等。考生可以写虚“我”——“我”可以是黄土高原、经济特区、北京城等具有特定文化特征的地域的代称,也可以是司马迁、李白、杜甫、贝多芬、居里夫人、菲尔普斯、周杰伦等历史文化名人和现代名人的自叙,甚至可以是一块石头、一盏路灯、一条胡同等意象的代言„„简言之,“我”可以是一切,一切皆可以成为“我”。
再如06 年上海卷“我想握住你的手”
命题中的“你”既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
实指时,“你”就必须是一个具体的、身边的事物或人物,如“父亲”“同桌”“友人”等,来抒写动人心魄的亲情、友情乃至书写美好纯真的爱情等。虚指时,“你”就应该是一个抽象的事物,或超越时空限制的事物、人物。如由虚处着墨,写想与某位历史名人握手,想握住某部文学名著主人公的手,或是握住神话传说中的人物甚至外星人的手;也可以想握住“节约”的手、“诚信”的手或“青春”的手等等。
(二)课堂训练 1、2007年上海卷 “必须跨过这道坎”,从虚指的角度考虑,可以有哪些立意? 提示:
①必须跨过高考这道坎 ②必须跨过挫折这道坎 ③必须跨过心理闭锁这道坎 ④必须跨过环境这道坎 2、2005年辽宁卷“今年花胜去年红”。
写作对象是“花”,是“红花”。请展开联想,思考它喻指什么。
提示:喻红火的现象,蓬勃的事业,才学优秀、成绩突出的精英,发展的社会,前进的国家等。
3、用化虚为实法审题“感受乡村” 提示:“感受乡村”,与“触摸城市”相对仗,但“触摸”居前,“感受”落后,从时态上说,“感受”属于“过去时态”范畴。大家就需要思考,乡村发生的什么具体的变化使你有了感受?下面,我们用化虚为实的方法一起来梳理:宁静的环境,静默的农庄,无垠的田畴,灵动的“风水”,蜿蜒的河流,写意的小道,禽畜的争鸣;木刻的面庞,厚道的人情,艰辛的农活,丰收的喜庆,淳朴的民风,热闹的婚嫁;暮归老牛,夜深犬吠,狗猫嬉戏,劳动号子,牧童短笛,庭院瓜蔓,还有出工剪影、收工小曲等,都是方便的取材。农村由于人口居住相对稀疏,交通不够发达,人员流动不够频繁,所以农村环境是宁静的;农村有辽阔的土地、肥沃的农田,是一片“希望的田野”;在农村河网交叉,农田星罗棋布;农村道路狭窄,多为羊肠小道,蜿蜒而绵长;鸡犬相闻,劳动号子,天籁之音,不绝于耳。并非“世外桃源”的神话,而是我们天天欣赏的童话。从写人的角度来看,农民们披星戴月,整天泡在农田里,清晨田埂会留下他们荷锄的剪影,傍晚河边会传来妇女们濯足的嬉笑声,“竹喧归浣女”是真实的记录;反季节果蔬种植,要求农民们掌握科学技术;现在许多农民工也“孔雀东南飞”了,留守儿童成为乡村一大棘手问题;有钱了的农民不知道怎么消费,一些封建迷信活动在农村抬头;农闲时,农民赌博成风,但一听到为灾区捐款的消息,又会踊跃报名„„通过这些情景的描写,表现乡下人的喜怒哀乐、冷暖寒热,理解农民,理解生活。
4、题目“窗口”你想到哪些与窗口有关的内容?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何苏武 杨继全 审核:邵娟
提示:实指①发生在窗口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②透过窗口看风景③教室的窗口 虚指①敞开心灵的窗口
②深圳——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③推开生活的窗口
三.添加词语法
(一)方法感悟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添加词语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此点与上点有交叉的地方。审题原则都是化大为小,化不确定为确定。本点和上点都不例外。此点比上点更容易,也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希望多多准确使用。
注意:添加因素只是从审题立意的角度考虑,而并非是改变题目。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06年北京卷“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也可以在短语后添加内容,使命题更具体,如“北京的符号是什么”“北京的符号有什么特点”等。
本学期作文练过“人来人往”,年级几篇范文大家应该还有印象,他们是添加成下面的话然后成文的:
家门前的人来人往小路承载浓浓亲情。人来人往的小店尽显人情世态 卧室中人来人往的关爱助我振作 爹爹一来一往的人生中间留下了绚烂 潇湘馆中人来人往的看望难去我心中寂寞
如感到难,可先想到一个词、一个对象,再成句。
本学期作文“新”先落到一个指向上,这与准备的一个材料有关。再成句,顺带确立中心。上次“新”作文升格作文五篇,对象和中心分别是:
1.新周庄
游周庄发现她失去了清秀、委婉的朴素美。2.新事物
新事物未必好(新有好的;新有不好的;应新旧结合。)3.新家乡
家乡新建古镇应适度。4.新领域 江苏省淮安中学Ⅰ部语文作文辅导报·高三版·第14期 编辑:何苏武 杨继全 审核:邵娟
要正确地去开辟新领域。
(要坚守自我;要慎重选择;要集中力量。)5.新爱好
妈妈新爱好助我成长。(学电脑与我沟通、帮我放松。)
当然,这里“人来人往”与“新”的添加已是进一步了,包含了构思。
(二)课堂训练 1、08北京海淀区模拟卷:“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提示: 运用“添加词语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2、在题目“风景”的前后分别添加一定的容,以确定立意的方向。提示:
前面①家乡的风景、校园风景、九寨沟风景等; ② 风雨过后话风景、趣谈风景、正是江南好风景等; ③一道亮丽的风景、生命的风景等。
后面①风景的魅力,②风景漫笔,③风景这边独好。
3、如果以“生命的价值”为题写一篇作文,采用添加词语的方式立意。提示:
前面①乞丐的生命的价值
②提升生命的价值、创造生命的价值 ③感悟生命的价值
后面①生命的价值是什么
②关于生命的价值的思考 ③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来说是较直接也是最基本最有针对性的方法,当然它与其它类型作文还有共同的审题方法可资使用,如以问促想法,辩证分析法等,希望大家灵活使用并在审题实践中形成自己的特色,从而成功过好审题关。
第二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师版)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师版)
一、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方法:
1、比喻象征题目的审题——探究寓意法
【探究寓意法】——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
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
【具体步骤】(1)正确理解题目的字面意义,(2)联想,无论什么题目、材料,归根结底都是写人,写人的价值、感情,因此,人是本体,题目是喻体。这是大方向、大思路。联想就是找出题目与人的内在联系,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首先分析题目的特性、特征,其次找出与人在哪些地方。(因果、假设、相关相对、表里、类比、物-人、神似形似联想)
2、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3、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4、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会怎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5、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闻一多在《色彩》中吟道:生命是一张没有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情热,蓝教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 „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它的色彩。人生的色彩无不从一 1 张白纸开始,用心中七彩的笔,描绘出属于自己的色彩。(材料的作用)
请以“为生命着色” 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文体不限,字数不少于800字 【命题分析参考】
色即颜色,颜色是丰富多彩的,颜色是有其象征意义的。色彩的象征意义,有热情的,有快乐的,有青春的,有理智的,有高贵的„ „生命里可以有一种颜色,可以有多种颜色,有的人生命里缺少色泽,一声毫无生机和美感可言;有的人生命色调单一,或平淡,或单纯,有的人生命里五彩缤纷,有红,有蓝,有绿„ „为生命着色,就是让生命丰富多彩,就是希望拥有自己的生命色彩,就是渴望自己对生命有个性化的感悟„ „
审题立意的角度可以有:为什么着色,着什么色彩,着色不着色会怎样。可以写自己生命里的色彩,为什么会拥有这种色彩,可以写他人生命里的色彩,他为其奋斗的思想历程结局;可以抒发生命充满生机、色彩斑斓的情感,可以记叙描写自我为生命着色的经历,可以议论为什么要让生命有色彩;可以写正面积极的作用,可以写反面消极的内容;可以借鉴教材里素材,屈原为生命抹上汨罗江一样的色彩,司马迁为生命抹上黄土地一样的色彩,陶渊明为生命抹上秋菊一样的色彩„ „ 【立意指导】
“色彩”一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上的释意是(1)颜色;(2)比喻人的某种思想倾向或事物的某种情调。那么,按照要求(1)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考生选择它的本意与引申意思来写作文都是不跑题的。事实上,基本上是没有考生跑题的!
然而,在立意上还是有高下之分的。最好的立意一定是在话题的比喻意或引申意上展开,而在本意上做文章则是其次了。这一点很像话题“天空”与“我与空间”的立意角度。下面将本次作文中较好的立意列举如下,仅供各位老师与考生参考
1、从“色彩”的释意(2)出发,来写人的诸多优良品质,比如珍爱生命、博爱善良、正直无私、刚正不阿、奋斗不止、刚强不屈、淡泊名利等真善美的一面,来抨击强权政治、自私自利、趋炎附势、欺师灭祖等假丑恶的一面。在具体写作中,将“色彩”巧妙的融合在各种品质中,“拉来”历史英雄、文化名人助阵,将自己对生命意思的理解(强调“大我”)作了很具体的诠释。
2、与以上立意相反,主张不要给生命着色,保持生命本来的色彩,活出“真我的风采”。实际上,只是立意角度不同,而主题还是殊途同归,与以上立意一致,还是坚持 自己的主张,不要与世俗同流。例如:一杯清水,来自高山,没有任何色彩。然而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迎合客人的口味,往这杯水中加入各种“调味剂”,使之失却本来的纯净。而我们想要恢复它的纯洁,却是万分困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如何保持自己的色彩,活出“真我的风采”呢?
3、从“色彩”的释意(1)过渡到释意(2),来写自己对生活的理解与面对生活的态度(强调“小我”),将自己的个性、好恶、追求等很好的与“色彩”结合起来,比如热烈的红色象征我对生活的热爱,蓝色或白色代表我的纯洁,绿色蕴涵希望等。此类立意虽好,在操作中能写好的却不多,不能将“色彩”与自己的追求水乳交融,很是肤浅。建议运用象征的手法,将主观情感或意志寄托在某种色彩鲜明的事物上,通过对该事物的描写来表达主旨。
4、还有部分考生谈到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中的色彩(即乐趣)越来越趋于单调,来质问生命的意义。我认为这是一个极好的立意。但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一部分考生能积极的面对,认为生命需要一个积累与沉淀的过程,唯厚积方可薄发,正如贾平凹在《白夜》中所说,“耐得住寂寞才是伟大哩!”这才是生活的本来“色彩”!这是很有深度的立意。而另一部分考生限于阅历不足与人生观的局限,未能将这个主旨很好的挖掘与阐释,而走向另一个极端,表现出消极的思想倾向。
2、题目: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参考】
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3、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参考】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 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4、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参考】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A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B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C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文章中心立意应该明确话题含义: •走出圈子: 打破思维的束缚; •打破陈规(常规);
•挑战权威,不盲目崇拜,走自己的路
我们运用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当然,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远不止这六种,有待广大同仁进一步探讨,随着高考命题作文题的不断变化和出新,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采取应对之策,才能与“时”俱进。
5、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在一次追思“文化昆仑”钱钟书先生的活动中,清华大学一位老师这样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还有两句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这便是让我们心有所止,心在焉。钱先生学问做的如此出色,就是因为‘心在焉’”。但是看看我们周围,看看我们今天这个社会,有多少人则是“心不在焉”„„
请以“心要在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审题参考:
思考:“心要在焉”的含义
一、字面含义:心思应该集中在某处。
1、心:心思,思想。
2、要:必须、应该。
3、在:聚焦在、定位在、集中在。
4、焉:这里。
与之意思相近的成语有:全神贯注、专心致志、潜心贯注、一心一意、聚精会神。
二、生活层面的含义
1、心无旁骛,与书中人物交感融汇的读书境界。
2、在其位,尽其责,敬其业,爱其民的为官境界。
3、左思写《三都赋》,曹雪芹写《红楼梦》般闭门谢客,十 年苦思,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写作境界。
4、专心致志,孜孜以求,皓首穷经,废寝忘食的研究境界。
5、认准一个目标,不畏艰难困苦,一直向前走的人生境界。
三、哲学层面的含义
1、是儒家强调的“诚意正心”:心有所止,心有所指,心有所执。
2、是佛家强调的“初学者心态”。
3、是道家庄子所强调的“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4、是宋·程颢、程颐强调的“君子之学贵乎一,一则明,明则有功”。(见《二程全书·畅潜道录》)
5、类乎宋张载的“心不正焉,虽学无成”。(见《经学理窟·义理》)
6、类乎西哲尼采所言“始终全神专一的人可免于一切的困窘”。
四、美学层面的含义 “呆气”之美;(详见邹韬奋《谈呆气》)执着之美;
痴迷之美(“心在焉”的极致)
五、“心在焉”相反的概念——心不在焉 字面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相关成语:漫不经心、魂不守舍、心猿意马、三心二意、心神不属、无所用心、心神不定、心神恍惚、六神无主。人生状态:干一行,怨一行,毁一行。这山望着那山高,心无所指,得过且过。„„ 提醒:
1、对多义性的概念,比喻性的概念,抽象性概念进行合理的诠释,可以明确论域,使切入点更小,说理更深入。
2、诠释概念,推敲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思考的出发点,也是思考的重点。
第三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训练(教师版)
如皋市第二中学高三作文训练序列之“符合题意”
作文讲义编号:1
高考命题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教师版)
编印:陈春日期:2011-09-06
一、审题的重要性
《考试说明》解说: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基础等级的第一个要求就是“符合题意”,即“能符合题目中所列的各项要求”
所谓“审题”,就是对给定的标题或者话题进行审视、理解、揣摩的过程,目的是弄清出题者的意图,界定可以写作的内容,确定自己可以写作的方向,为下一步构思和拟定提纲作好基础。
审题不到位,将会有以下的后果:
1、作文偏题。
如2007年浙江高考作文“行走在消逝中”,有位同学是这样写的:
文章先写自己小时候喜欢电脑,好玩游戏,后来进少年宫学习时,准备选修电脑,可父亲让自己选修乐器与外语,迫于父亲的权威不得不改变自己的意愿,开始很不理解。后来上小学时参加了学校的管乐队,在同学们艳羡的眼神中似乎明白了些什么。再写自己初中时因为口语出色经常被老师表扬,心里热热的;到了高中,参加英语口语竞赛,初赛后被告知不用参加复赛了,以为自己被淘汰,心头一紧,听完才知道是免复赛直接进决赛,惊喜!情感得到了宣泄,同时也彻底理解了父亲。
原因:未理解关键词的含义。这位同学没有理解题目的含义,文章在“消逝”上没有什么落实。
2、中心位移。
如2008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是“好奇心”,因为关键词太好理解,以至于有些同学只看到“好奇”,而疏忽其“心”,不知道这篇文章既要写行为,更要写心理,造成中心偏位。
再如这个作文题目《我和你》。有些同学也是因为太熟悉,缺少深思,结果用第三人称写成了“他和他”;还有的因为不明白“和”的含义,突出了“你”,而忽视了“我”,使得彼此的关系未能成为写作中心。
再如2008年广东高考作文题目是“不要轻易说不”。因为没有弄清楚题目包含了几层意思,以致写反了,或者写绝对了。
原因:理解偏差,未能对题目作整体把握。
3、思路闭塞。
考场上,有些同学常常因为题目的陌生,又不会深入理解,脑子里一片空白,最后只得抓着片言只语胡乱地凑出800字。
如2007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是“怀想天空”,如果不能完全弄清“天空”的所指和含义,就难以打开思路,不知道什么可以写,什么不可以写。这种状态下即便自己本来有可写的素材,但是,因为缺少激活,只能事后后悔。
原因:未能对题目的关键词进行多角度的会意,寻找出自己熟悉的材料,激活自己的素材储备。
4、拥挤撞车。
江苏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有50多万,每年那些用材和样式大致一样的“偏向”作文也一定是成千上万,这种拥挤撞车现象,不仅使阅卷老师视觉疲劳全无趣味,类同作文更会在分数上丧失优势。这正是众生审题浮浅而致。
如作文题目“我和你”,在我们看到的作文里,那种成群结队的雷同和浮浅,实在让人
作文是高考的半壁江山 1
感到悲哀。因为你只想到用第一人称写,只想到写自己和同学或者自己和家人,无非是误解、化解,帮助、感动,困境、鼓励等等,大路货,只能得大路货的分。
原因:对关键词语理解浮浅,思维认识表面化,或者也曾想到要独辟蹊径,因为没把握,担心走题,只好保守行事。
二、2011年高考作文题类型分析
今年命题作文有10个省份或直辖市:
全国卷一:期待长大四川: 总有一种期待
天津卷:我生活的世界江苏卷:拒绝平庸
山东卷:这世界需要你湖北卷:旧书
广东卷:回到原点浙江卷:我的时间
安徽卷:时间在流逝河南卷:长大
由此看来,命题作文是今年高考作文的重要形式,也是今后一段时间内重要的命题形式,抓好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显得非常关键。
三、命题作文审题方法
(一)命题类型
1.词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是词语。如《见证》《熟悉》等等。
2.短语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踮起脚尖》《对常识的认识》《我与故事》《我说九零后》《品味时尚》《带着感动出发》。
3.句子式命题: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如:《踮起脚尖》《对常识的认识》》等等。
2.半命题作文:题目不完整,需要写作者进行补充。如:“站在____的门口、这也是一种____________”
3、材料式引导式命题:2010年江苏高考题
绿色,生机勃勃,赏心悦目。绿色,与生命、生态紧密相连。今天,绿色成为崭新的理念,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
请以“绿色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二)审题方法点拨
一、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
【典例精选】2006年高考作文(辽宁卷)
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
【类题训练】
【湖南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
作文题目:踮起脚尖。
【审题指导】说实在的,这个题目写起来并不难。踮:动词。即提起脚跟,用脚尖着地。踮起脚尖,即是一个引体向上提升的动作。大凡踮起脚尖,都是有目的性的动作,比如露天看演出,比如树下摘果子,比如矮个测量身高,比如雨后过烂泥路,比如留守儿童盼归……种种。这些都是一个引体向上努力的动作,踮起脚尖是为了提升自身的高度,实现目标。但思维就此搁浅,文章也许会落入俗套。你是否想过,只要踮起脚尖,稍稍地抬起我们的头,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或蜿蜒,或狭窄,或陡峭,或险滩……提前做好行进的准备,而不至于盲目乐观或消极悲观,最终顺利到达远方,正如牛顿所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只要你踮起脚尖,我们就能看清事物的本质,不至于被眼前的事物所蒙蔽,离梦想又近了一步。通过发散思考,这个题目可以和“好奇”“梦想”“面子”“盼归”“修路” “借助”“方向”等话题联系起来,进行巧妙转化即可。写作时诀窍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写作此类“实”题,你可以来点“虚”的升华写议论文:踮起脚尖:(提纲一)①什么“踮起脚尖”?②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小而言之: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所以踮起脚尖。大而言之只要踮起脚尖,提升我们的眼光,我们就能看到行进的“路”。③怎样“踮起脚尖”?①要正确认清自我;②要有不怕艰苦的精神。
二、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
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类题训练】【山东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
见证是一种经历,也是人生、社会记忆的凝聚。在生命历程中,我们见证了人生的悲喜社会的变迁;在历史长河中,许多人或失误又成为历史的见证。请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1、自选角度。
2、自定立意。
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4、文体特征鲜明。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2008年,带眼泪、带微笑我们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见证了我们祖国的伟大。而2009年,我们又带着希望迎来了改革开放三十年和祖国的六十华诞,又将见证一切。如日记见证了我的心路历程等等。
三、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
【典例精选】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审题指导】“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四、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一般可针对题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典例精选】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
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
五、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
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
(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类题训练】
四川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命题作文《熟悉》
【审题指导】
发挥发散思维,化虚为实,熟悉的可以是人、物、思想或者自己曾经美丽的家乡。发挥想象,可以由一段感人的故事赞美你熟悉的人,写写自己的亲人,比如父亲、母亲。他们辛勤劳作的背影等,不是挺好的吗?也可以由一个熟悉的动作表达自己的感恩。
发挥逆向思维,最陌生的也可能是最熟悉的。
六、一分为二法
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
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
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典例精选】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类题训练】题目:
天津卷2009年高考作文题:我说九零后
要识庐山真面目,只要身在此山中。考场里的“九零后”,肯定笑欢了,这个题目太 让你们有话可说了。好的高考作文应该是让绝大多数考生有话可说,又能区分出哪些考生“说的精彩”,让作文考试有了“效度”和“信度”。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印记,但在言说“九零后”时,一定要抓住特点,正反立论,既要有贴在“地面上飞行”,又要在“天空中舞蹈”。既要彰显出“九零后”的优点,又要指出“九零后”的不足。高考作文往“关注生活,关注自己”的方面切入都算成功的,故此,今年天津作文算得上是成功之作。
三、几个注意点的提醒
针对命题作文,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见“探究寓意法”)双关义、特指义等。
(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
(3)运用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
(4)作文题目前的文字材料,既要逐字认真研读,把握倾向,使得立意符合这一倾向,又要能打开思路,不为材料束缚。
四、实战练兵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你我为邻,相互依存。“你” 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邻”无法回避,却可有所选择。
请你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以“与你为邻”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第四篇: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高三文科
邓红金
学习目标
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运用。一.导入:回顾高考命题作文
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2009年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重庆卷的《我与故事》、山东卷的《见证》、江苏卷的《品味时尚》。2010年湖南卷的《早 》、北京卷的《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二.了解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
1、明题意:首先要弄清题目的意义(本义、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等),如果题目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象征说法,就要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然后捕捉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刻的一点去写。
例子:2009年北京卷 有一首歌唱道:
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
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审题指导: “翅膀”——比喻(象征)——
肉眼看不见的却能给你一种精神力量的东西:你的知识、理想、意志品质、想象力、创造力、某种感触、某种兴趣爱好,也包括来源于他人或外部环境的关心或者批评,所在家庭、集体人人奋勇争先的风气……
总之,凡属于积极向上的(像乐观、自信、坦诚)都可以作为“带我飞,给我希望”“带我飞,飞向远方”的“一双翅膀”。具体落笔时,可以记叙经历,书写感人事件,记录凭着毅力走出困境的心理历程,记录亲人默默支持的点滴往事,记录同学之间友谊互动的动人瞬间,或者记录陌生人带给自己的关怀、温暖等;也可以直接议论,比如评议真爱之美及其激励作用(当然因题目中有个“我”字,例证分析时应更多地以“我”的经历作为论据)。
2006年 辽宁卷: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
肩膀——担当、承受——责任、使命等 2007年安徽卷:
以“提篮春光看妈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①立意白定。②文体自选。③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④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2、补题目:
对题目做语法分析,并通过扩词、造句等方法补题,根据自己所补充的成分,确定写作重心
例题:2006年 辽宁卷: 题目:肩膀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
肩膀——名词,通常作主语。补出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后三个成分视情况补充。
谁的(我或他人)+肩膀+承担(担当)+什么(写作重点)【类题训练】
2005年重庆卷:
“自嘲”在《现代汉语规范词典》中解释为“自我嘲笑”。自嘲既是一种幽默的说话方式,也是一种心理调节手段,还是一种人生智慧的 表现。每个人都可以自嘲,也可以评议他人的自嘲。请以“自嘲”为题目写一篇文章。(5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自嘲——动词,通常作谓语。补出主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后三个成分视情况补充。
谁(我或他人)+自嘲+什么(写作重点)
3、抓关键词:
抓住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定语、状语、补语)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例题: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你(母亲)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4、化虚为实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
方法:以题目抽象概念为主语,多角度思考,尽量扩大概念内涵,组句:
概念+“是”字句
概念+谓语(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等)【类题训练】
温暖是寒冷时的一件棉袄;温暖是饥饿时的一块面包;温暖是伤心时的一句安慰话;温暖是困境中的一句鼓励;温暖是迷路时的一个向导…… 请以“温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
三、课堂小结:
1、明题义
2、补题目
3、抓关 键 词
4、化 虚 为 实
四、布置作业
1、请以“花落春犹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审题指导:
花落春犹在,是逆境中的豁达。花落春犹在,是困难下的坦荡。
花落春犹在,是对失败者的赞歌。花落春犹在,是对勇者的评价。花落春犹在,是对生命的诠释。
名利之花凋零,本心之春犹在。生命之花陨落,理想之春犹存。
2、请以“喝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60分)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抄袭。
第五篇:最新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最新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六法
近几年,高考命题作文题形成一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形势,不得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和考生的高度重视。譬如2006年北京卷的《北京的符号》、上海卷的《我想握住你的手》、天津卷的《愿景》等;2007年江苏卷的《怀想天空》、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湖南卷的《诗意地生活》等;2008年天津卷的《人之常情》、安徽卷的《带着感动出发》、湖北卷的《举手投足之间》、重庆卷的《在自然中生活》、浙江卷的《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江苏卷的《好奇心》、广东卷的《不要轻易说“不”》。以上所举的这些高考命题作文题让我们感到高考命题作文已经和新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在这里,笔者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以起抛砖引玉之作用。
一、探究寓意法
寓意通常是指所指对象的比喻义或象征义,有些作文题目,除了直白说法以外,还有一种比喻说法或者象征说法,“探究寓意法”就是探究其比喻义或象征义的方法。对于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审题立意要注意两点:(1)寓意性的命题作文,当然可以写它的本义,但一般不是“就事论事”地写它的本义,而是重点写出它的寓意,即便你的作文要从其本义入手,但最终还得要写出它的寓意,这样才会使主题得到开掘。(2)寓意性的命题作文题往往是一种具体事物,因此,它的寓意就有一种开放性的特点。这就要求作者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作文。否则,就难以把作文写得情文并茂。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辽宁卷)
题目:肩膀。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肩膀”是一道寓意(比喻义)性的命题作文题,实体的肩膀谁都知道,但要写成作文就一定得找到实体意义之外的意义,即“肩膀”的深层次含义——比喻义、象征义。肩膀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担当、承受;是用来承担什么的?——责任、勇气等。只有这样立意,才算读懂了“肩膀”的比喻义或内涵。接下来要确立所写的中心论点,作者可以捕捉到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寓意)去写作文。例如你若对肩膀的寓意“担当”理解最深,那么可以依托着“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等来写。类似的题目还有如2007年高考作文上海卷的《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坎”,其寓意(比喻义)为“成长、发展、前进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困难、矛盾和不合。如家庭变故、升学挫折、心理失衡等”。又如2007年高考作文安徽卷的《提篮春光看妈妈》中“春光”比喻(象征)“希望”“真诚的心”“浓浓的爱”等。
【类题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天,公司总经理叮嘱全体员工:“谁也不要走进8楼那个没挂牌的房间。”但他没解释为什么。在这家效益不错的公司里,员工们都习惯了服从,大家牢牢记住了领导的吩咐,谁也不去那个房间。一个月后,公司又招聘了一批年轻人,同样的话,总经理又向新员工重复了一遍。而有个年轻人偏偏想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同事们纷纷劝他,冒这个险干吗,不听总经理的话有什么好果子吃?而小伙子执意要去看个究竟,他轻轻地叩门,没有人应声。他随手一推,门开了,不大的房间中只有一张桌子,桌子上放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拿这张条子给总经理。”小伙子很失望,但既然做了,就做到底,他拿着纸条去了总经理办公室。当他从总经理办公室出来时,不但没有被解雇,反而被任命为销售经理。
请以“虚掩着的门”为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命题作文题“虚掩着的门”是一个偏正式短语,“门”是中心词,它的本义是指房屋、车辆等的出入口,它的比喻义(寓意)是指人生、事业等的出入口。“虚掩着”是修饰语,点明了“门”的特点——只要去推,便可打开。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本义实指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一个意象、一个道具、一个细节等,由此来生发出为文、为事、为人之道,最后文章的中心可能还要升华到“门”的比喻义、象征义、双关义上。如果你的写作选择了比喻义的“门”,那么这扇“虚掩着的门”在文中就可以作为主旨的凝结点——知识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的人去推开;生活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能体味爱心,而又能付出爱心”的人去推开;事业的大门是虚掩着的,只等“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人去推开等等。
二、增补信息法
有一些命题作文题比较宽泛,有时让人摸不着边际,可以采用“增补信息法”,即在理解命题作文题的内涵和外延的基础上,在题目的前或后或中间加上限制词,增补新的信息或新的因素,从而达到缩小外延、化大为小、明确范围、方便入题旨的目的。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湖北卷)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你走过一棵树,树枝低垂,你是随手把树枝折断丢弃,还是弯身而过?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电梯门打开,你是谦抑地让人,还是霸道地推人?一个盲人和你并肩路口,绿灯亮了,你会搀那盲者一把吗?你与别人如何擦身而过?你怎么从小贩手中接过找来的零钱?你如何低头系上自己松了的鞋带?你,独处时如何与自己相处?
请根据对这段文字的理解,展开联想,思考如何对待自然,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自选角度,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定立意,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举手投足之间”是一个偏正结构的短语,题目所涉及的范围很广,在审题时,可以先把它当成是半命题作文,运用“增补信息法”,增补新的信息,将短语补充成一个句子,在补充完善中确定中心论点。比如“透过举手投足之间进行思考”“体味举手投足之间的感情”“举手投足之间,能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举手投足之间,反映一个人的品质和学问”“举手投足之间,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甚至可以改写一个民族的历史”等等。然后取其一点入题。
【类题训练】
题目:担当,在词典里的意思是“接受并负起责任”。担当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行动。担当可以为自己、他人,也可以为国家、民族……你对“担当”有着怎样的体验或感悟,请以“担当”为题,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运用“增补信息法”补充成分,一是可以补充宾语,回答出“担当”的对象,如“担当责任”“担当义务”“担当道义”等;二是可以补充主语,回答谁“担当”,如“我担当责任”“每个人担当义务”“教师担当道义”等。这样选择其中自己最熟悉而又理解最深的一点去写即可。
三、明确重心法
所谓“重心”是指命题作文题目中最能体现题旨的关键字词,也就是写作的重点。偏正结构的题型,其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考生在审题时要重点对表修饰或限制的“偏”的部分进行深入思考,才可能使自己的立意不走偏。
【典例精选】
2007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请联系自己的生活与感受,以“诗意地生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注:(1)注意题目中的“地”字。(2)不得抄袭。
【审题指导】
“诗意地生活”其表意重心在“诗意”上,所以审题时就要紧扣“诗意”二字,“诗意”是什么?“诗意”不仅是诗情画意,更是一种心灵的和谐,是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是一种乐观豁达的精神等。那么,“诗意地生活”就是用一种超越物质的心态或乐观豁达的精神去面对生活。如果考生眼睛只盯着中心词“生活”,而没有仔细思考修饰语(重心)“诗意”的含义,立意就会走偏。
【类题训练】
题目:以“世界因你而精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本题是一句完整的句子,有三个因素“世界”“精彩”“你”,那么哪个是审题立意的重心呢?句子主干是“世界精彩”,状语是“因你”,我们说题目的表意重心往往在“偏”的部分,也就是说审题立意的重心在“因你”上,认真审题后发现,这里的“你”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既可以指某个人,也可以指一个群体。行文的重点应是“你”,如我的人生(世界)因母亲(你)而精彩,社会(世界)因你(助人为乐者、富有爱心者、默默耕耘者等)而精彩,我的世界因你(李白、苏轼、李清照等)而精彩等。从以上几个立意看,出彩点在于“你”这个“偏”的部分。
四、以问领想法
“以问领想法”就是通过对题目进行不同角度的提问来打开思路的方法。一般可针对题目提“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并自问自答。“以问领想法”可使考生多角度地审视题目,发散思维,最终使中心论点周密而深入。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重庆卷)
题目:《现代汉语词典》对“自然”的释义有:(1)自然界。(2)自由发展;不经人力干预。(3)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
请以“在自然中生活”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审题指导】
对于这个题目,可以运用“以问领想法”,例如:“自然”指什么?“自然”不仅指大自然,还有“自由发展”“不勉强”“不局促”“不呆板”等义,如果从这个角度立意,可以从个人成长的角度来说,我们要按照自己的个性来发展,成长中不能勉强自己,要顺其自然。我们还可接着自问自答:怎样才能真正做到在“在自然中生活”?在自然中生活,必须不雕饰,不矫揉,不虚伪,不做作;在自然中生活,必须始终保持一颗闲适淡泊的自然的心。我们为什么要“在自然中生活”呢?因为我们离不开自然,我们要关心自然,回归自然,享受自然,自然不仅是我们的生存环境,也是我们的精神依托。这样立意就明显了。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走出这个圈子”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
此题可通过“以问领想法”来打开思维的闸门。自问:这个圈子是一个怎样的圈子?自答:题目中的圈子,指的是一个现实的环境、一种生活的状态。自问:为什么要走出这个圈子?自答: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看,这个圈子于人们而言,更多时候是一种困扰,一种束缚,制约、阻碍着人们的发展。自问:怎样走出这个圈子?自答:看清这个圈子,认识自己,须要理智的抉择。自问:走出这个圈子以后将会怎样?自答:走出这个圈子,是绝境后的柳暗花明;走出这个圈子,是迷惘时的茅塞顿开;走出这个圈子,将有另一片艳阳天空。“以问领想法”不仅解决了审题立意问题,有时也解决了行文的结构问题,如此例。
五、化意为象法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或题目中的某个词语仅仅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这时,我们如果仅从抽象的概念出发来审题立意的话,就很难找到突破口。只要我们化抽象的概念为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就容易多了。此法称为“化意为象法”。
【典例精选】
2006年高考作文(湖南卷)
题目:“意气”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列有三个义项:(1)意志和气概,如意气风发;(2)志趣和性格,如意气相投;(3)由于主观和偏激而产生的情绪,如意气用事。请联系你自己的感受和认识,以“谈意气”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审题指导】
“意气”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虽然题目中的提示已经给出了三个义项,但考生依然较难把握其立意。是肯定还是否定“意气”呢?我们可采用“化意为象法”进行审题立意,将“意气”这个抽象的概念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等。例如:为朋友两肋插刀是意气,勇斗歹徒是意气;苏武牧羊是意气,张骞出使西域是意气,项羽乌江自刎是意气;谭嗣同的“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意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意气,毛泽东的“书生意气,挥斥方遒,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意气等。如此,我们下笔就有方向,同时,也便于行文。“化意为象法”其实是一种联想发散思维法。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考验”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考验”是个抽象的概念,我们可运用“化意为象法”,将“考验”转化成许多具体可感的形象或事物或事例,例如:苏武牧羊是考验;司马迁受宫刑是考验;屈原终不屈于浑浊的现实,自身选择高洁,是考验;邓小平三起三落是考验,我们高考是考验等。从这些形象的事例中,我们得出中心:“人要经受得起各种考验,考验是对人的毅力、人格、精神的检验,是我们成功的通行证。”“化意为象法”采用的是一种先发散后聚合的思维过程。
六、一分为二法
“一分为二法”是辩证法的一种,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分析研究问题,既要看到它的这一个方面,又要看到它的另一个方面;既要看到正面,又要看到反面。只有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才能正确地认识问题,避免认识上的片面性。这就是“一分为二法”。
【典例精选】
2008年高考作文(江苏卷)
题目:有些人只是在童年有过好奇心,有些人一生都保持好奇心。质疑、发现、智慧、高尚、惊喜、欢乐、烦恼、平庸……这中间的每一个词都有可能像影子一样跟在好奇心的后面。请以“好奇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好奇心”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好奇心”的正面,又要看到“好奇心”的反面。例如:是好奇心,让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是好奇心,让爱迪生不懈探索点亮世界的灯芯;是好奇心,让“嫦娥一号”遨游太空等。这是“好奇心”的正面: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好奇心,让鲁迅笔下的那些“竭力伸长脖子”的看客丧失人格,甚至丧失了民族意识;是好奇心,让哥伦布打开了欧洲通往美洲的航路,人类的杀戮从此更疯狂等。这是“好奇心”的反面:让人平庸,甚至酿成人类悲剧。综合立意:好奇心是把双刃剑,它在推动人类世界或个人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世界或个人蒙上一层阴影,我们要学会使用这把双刃剑,趋利避害。
【类题训练】
题目:请以“弯曲”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审题指导】
对“弯曲”这个题目,我们要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进行分析:既要看到“弯曲”的正面,又要看到“弯曲”的反面。一方面,人生道路是弯曲的,人的处世态度也要“能屈能伸”,典型的例子有勾践卧薪尝胆、韩信忍胯下之辱等;另一方面,有的“弯曲”不可取,如卑躬屈膝、奴颜婢膝、溜须拍马等,这时,我们要像方孝孺、李白、屈原等一样正直。这样我们的思维才具有思辨性,深刻性。
针对命题作文题,我们还要注意几个基本点:(1)要善于咬文嚼字推敲词义,仔细分析题目本身的含义,不仅要了解题目的本义、字面义,还要进一步理解某些词语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见“探究寓意法”)双关义、特指义等。(2)命题作文对现实的针对性较强,因此,我们审题立意要联系联想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包括社会热点等)。(3)命题作文一般各种文体(除诗歌外)都可写,但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最佳文体。我们运用以上方法对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时,可几种方法综合灵活运用,不可孤立地去硬套,当然,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还远不止这六种,有待广大同仁进一步探讨,随着高考命题作文题的不断变化和出新,作为一线的语文教师,我们应该积极主动采取应对之策,才能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