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教材,创设写作情景,关注学生兴趣4

时间:2019-05-14 12:43: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研读教材,创设写作情景,关注学生兴趣4》,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研读教材,创设写作情景,关注学生兴趣4》。

第一篇:研读教材,创设写作情景,关注学生兴趣4

研读教材,创设写作情景,关注学生兴趣 江源小学 汪涛

六年级语文教学,我自定的研究课题:《研读北师大版教材,创设写作情景,关注学生兴趣》。结合教学,我形成几点教学思想。

一、用教材中教学渗透写法

1,用教材中渗透课标大纲要求,学习掌握必要的写作知识。例如、读写结合,找切入点。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因此,我很重视读与写的结合,每学完一篇课文,总要让孩子们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等。如学完了《养花》一文后,然后和他们一起总结出本文的写作方法“总——分——总”,仿照这种写法,写一写自己的劳动成长之乐,也可写骑车做饭、洗衣服的过程中体会到的乐趣。孩子们有了方法的引导,思路打开,写出了一篇篇比较满意的习作。

2、用教材中补充“我的视角”以渗透复习写法。例如、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渗透写法。

北师大教材每篇课文都有“我的视角”和“日积月累”这两个栏目,预习时,我让孩子们看一看“我的视角”和“日积月累”,对理解课文、理解重难点有所帮助。课堂上学完了课文,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认识补充“我的视角”。如一单元的《山中杂记》,孩子们这样写道:作者在写小动物时,挑选了最能突出中心的小鸟来写,做到了详略得当。这种方法值得学习。

二、策略推进,注重实效。策略一:作文教学与阅读训练相结合

阅读教学中所侧重的“整体把握思想内容”“探究重点词句”和“表达主观感受”的训练都与作文表达密切相关。在新课教学中,我们赏析文章的布局谋篇、遣词造句,赏析文章如何写人、叙事,赏析如何表达真情实感,赏析文章怎样开头结尾、赏析如何过渡、照应等等。之后,可根据不同课文表达方式上的不同特点,个别课文确定一个“读写训练点”,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如《童年的朋友》一课的“读写训练点”为“为朋友小熊状物速写可爱形象,引发自责心理”。学生明悟表达方法之后,也可领悟童年的朋友情该珍惜。在阅读教学中侧重引导学生领悟这些表达方式的妙处,并进行《童年的朋友》的片断仿写。

策略二:自由表达与技巧训练相结合

习作 阶段,在鼓励真情表达、自由表达、个性化表达的同时,还应引导学生对过去学习的最基本的写作知识和技巧进行必要的整理回顾。我重点进行以下训练:

1、精心审题。作文的第一步,要审清题目的含义、范围和要求。有的命题作文的题目往往是一个含意丰富的中心词,在审题时,只有抓住文眼,才能写出新意。

2、精巧构思。所谓构思就是对所选材料进行精心组织和安排。精巧的构思能使作文充满灵气和魅力,比如《我看见了大海》、《一个这样的老师》《童年的朋友》等课文都是精巧构思的课例范文。因此,要指导学生尽可能根据写作内容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文章结构形式。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如何开头、结尾,怎样过渡、照应。

3、精彩表达。怎样的表达是精彩的表达?那就是要用每个学生自己的话语把他们的认识、感受、情感表达出来。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解放学生的手脚和大脑,直接从导语内容人手,选择他们喜欢的表达方式,说真话,抒真情。

策略三:月考检测,促进学生自改习作

月考检测,就是教师促进学生自改习作的理由。师生分别写批语,用修改符号改作文,学生互改作文。只要动起来,功到考场习作自然优。

三、活动推进学生学习,关注兴趣。

1、佳作展评诵读。开辟“佳作专栏”,按照不同主题精选学生的优秀作文或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品评欣赏诵读。

2、综合活动。

用六年级教材中可以组织学生外出郊游,做纪念册等,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体验写下来,还可以开展八次 “系列主题”活动。例如 “办英雄手抄报”,教师可先要求学生确定一个对象,拟定准备收集英雄资料提纲,再进行系列材料版面讨论活动。同时还可以采访当事人,也可以采访了解他的人,从而写一篇写人的习作,这篇文章也可作为英雄手抄报的内容;最后总结评价,树英雄形象。

3、竞赛驱动。

教学中可结合少先队创新作文组织竞赛,进行有针对性的作文辅导和练习。设立单项奖,如“最佳构思奖”、“最佳文采奖”、“最有创意奖”等,鼓励创新。

四,期末编选写作文集,归类整合,助生考场作文成功。习作的“类”有两种含义:一是文题分类,二是文式分类。

期末,引导学生将自己六年级的作文进行归类整理。从文题上看,作文命题分为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等。期末写作,文题分类训练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见一见,练一练。如命题作文中的“审题”训练,半命题作文中的“思路拓展”训练,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中的“主题生发”训练,看图作文中的“观察”训练等等。

二是文式归类,包括写人类、记事类、想象类、应用文类。学生整理,总结过程中可梳理各类作文不同的表达方法和写作要点。二是得失归类,将自己最满意的作文和最不满意的作文分类整理,写出自评意见,并选择一篇最不满意的作文进行修改。

期末,学生编选写作文集,归类整合。他们的复习功夫下够,将助自己考场作文成功

我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读教材中,成熟了自己的作文教学思想;在一次又一次的研读课标大纲中,完善着自己的作文教学理论知识;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文实践活动中,执行着自己对这门课程的组织管理方法。以上过程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研读教材,创设写作情景,关注学生兴趣中有教学之乐!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北师大教材的魅力无穷!

第二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的有意义的内容,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作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要引导学生初步掌语言文字这种工具来反映客观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说起来好像是那么简单而又容易的事,可做起来就难了。很多语文教师都有同感,觉得作文教学是令师生都感到头痛的环节。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一个人一旦对某种事物或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它的知觉就会清晰而明确,学生在写作方面也是如此。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途径有不少,创设作文情境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情境可以诱发写作动机,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有话可说。那么,怎样去创设作文情境,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下面就我的作文教学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生活寻趣,展现场景。

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文章是生活的反映,真实是文章的生命。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真心发现,真实感受,真情体验,真正乐趣,鼓励学生写出原汁原味的社会生活,人物形象,是作文的坦途大道。我总是鼓励学生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写轻松快乐的事。我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摄取某一典型场景,感悟后作文。春天让学生走近自然,走进田野,看碧绿湖水,吹温柔春风,闻春天气息,触春天花草;夏天即兴观察暴雨将至,黑云压城之势,并作即景提示:暴风初来你有何感受,暴雨来临的过程怎样,雨中景物的样子如何……秋景中,让学生观察雾中“仙山楼阁”,注意去发现大雾从“牛奶”状变得薄如蝉翼,直到烟消云散的过程,探寻朦胧的美;冬天的雪花,令学生产生无尽的情趣和遐思,让学生在飘逸的雪花中寻求灵感和写作激情,自然、生活、社会是广阔而富有情趣的天地,是学生习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教师根据创设的情境,可以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二、语含真情,描绘情境。

语言是第二信号,能唤起人的表象,有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引起他们的情感共鸣。特别是生活中真实的故事情节是富有情境感染力的,有时不用情绪化表达,人们的情感从故事本身中就可得到最大化体现。语文课上,我曾用沉重的语调给学生介绍了一个真实故事——一个孩子因在3岁时出了医疗事故,失去了听力,可那家医院却推卸责任,不肯赔偿,他父亲用了8年的时间到处奔走,记下了一百多万字的日记,承受了一次又一次绝望的打击,只为还儿子一个公道。故事说得每一个学生都心情沉重,为这个孩子的不幸而伤感而悲愤。这时,教师趁热打铁,紧抓时机;引导学生认识到是什么造成了这个孩子的悲剧,又是什么支撑着这位父亲的行动,使他如此顽强坚毅,在饱含情感的语言创设情境的感染下,学生笔下诞生了有情有理的议论文,而且有的还很有见地。

三、扮演角色,体会情境。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为结合语文实践课活动课开展,我常请学生扮演各样角色,按角色的身份和处境,进行情感体验,再形成构思,写成作文。如教学课文《半截蜡烛》时,我让学生先模拟课本中情境,结合对课文的理解,为扮演角色,自编课本剧。并年年在“六一”儿童节、“国庆节”、“元旦节”举办班级联欢会,请求学生以班长的身份写海报,以文娱班委身份编排节日单,以主持人身份编写主持串讲词等,让他们在联欢会上真正体验当时的情境,体验大家的表演时的动作、表情、感受,既提高了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又为写作提供了素材。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中,我运用录音、幻灯画面及悲惨的音乐、感人的范读、动情的讲解,使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激发了学生的情绪,自然进入角色。然后,我说:“小女孩的命运真可怜啊!她若是生活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的中国命运会这样吗?你同情小女孩吗?”大家都齐声说:“同情!”接着我又问:“你想帮助小女孩,改变她的命运吗?”大家都抢着说:“想!”于是我趁机提出了改编故事的要求。由于学生已进入课文角色,小女孩的命运就仿如他们至亲的命运,他们对小女孩产生了无比的同情之心,所以都很想帮助小女孩摆脱那悲惨的命运,改编故事就成了学生的乐事,所以下笔就很容易了。

四、借助实物,演示情境。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学生看到某种个体实物,然后以这一实物作写作对象,边看边想,边想边写,自然不会产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慨的,取而代之的是照物写形,言之有物。比如写校园环境,选择某一角落,或抓住整体特征,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发现美点,抓住特点,综观整体,留意细部,这样写来,作文就有了内容,也能注意质量;比如写某一具体物体,让学生注意观察,了解其外部形状,整体特征,颜色、重量、质地等,再逐一分项介绍,抓住逻辑顺序,进行恰当描述。这种方法对说明文写作最有利,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抓住事物关键特征,把握写作顺序,合理安排详略,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五、播放音乐,渲染情境。

音乐是人类心灵的倾诉,是人们情感的流淌,音乐可以抚慰人的心灵,也最能调动人们的情感。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会使人感到悲壮的力量和与命运抗争搏斗的勇气;《地道战》则令人的心灵随站音乐的升华激荡;听《二泉映月》,让人信感人生的辛酸和身世的凄凉。音乐渲染情境,激发兴趣,音乐的语言是微妙的,也是强烈的,给人以美感,往往令人心驰神往。通过对音乐的欣赏,可以使学生受到情境感染,得到情感熏陶,陶冶个人性情,激发内在情趣,训练学生用心聆听自然的各种声音,倾听各种优美的曲调,感受各种风格不同的音乐,体会音乐的意蕴,感悟音乐中寄予的思想感情,做到心领神会,在此基础上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把听到的感受描述下来。

教师利用各种方式创设作文情景能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使他们由情入境,由境生情,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下来,从而提高了写作的能力。

(江苏省沭阳县万匹中心小学冯中桥)

第三篇:创设写作情景,拓展学生作文思路

创设写作情景,拓展学生作文思路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义务教育小语大纲指出:“小学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现实中,小学生的感情是最容易受感染的,当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爆发出相应的感情。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精心选择或创设能突出作文主题的意景,对拓展学生作文思路有裨益。

一、创设“图画”意境拓展作文思路

“图画”来源于生活,是生活中的一片段情景,因此,教师在要求学生作文前,可以根据作文主题事先创设好一幅能突出主题的图画让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就会重新唤醒对过去感知过的,现实生活存在的人和事予以梳理并发挥作文。这种以“图画”意境拓展作文思路,对小学中、低年级学生作文指导尤为重要。例如,以下甲、乙二幅图,分别体现“同学友爱、互帮互助”和“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主题,教师对学生可以作如下几点启发引导:

1、强调读图,看懂图意,突出重点;

2、图上画的是什么人在做什么(构思)?天气如何?

3、借助图画片段,编讲一个完整故事,故事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发展过程等,并对事情作恰当的评叙(想象发挥);

4、用恰当的语言文字把所发挥的故事写下

二、创设音响意景拓展作文思路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乐曲的节奏和旋律塑造艺术形象,抒发情感,创设意境,而音响则比音乐的范围广泛的多。例如,“敲门声”是一种很普通的音响,但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心情,门声可能不同;而同一种“敲门声”,个性不同的学生所激发想象出来的意境也可能有较大的差异。因此,在作文指导教学中,教师如能精心创设音响意景,并顺应学生的想象思路,引导学生切入健康向上的主题,继而启发学生作文:在什么时间、什么背景、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结果怎样、有何感想?又如听到“流水声”,可以联想起“飞流直下三千尺”的恢宏气势;也可以把自己置身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静安逸的意境中,从而激起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并寄托保护环境,建设我们美好家园的强烈愿望。再如,意欲安排学生完成一篇以歌颂祖国为主题的作文,教师可先引导学生欣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在这种氛围中激发学生的情感想象:有的学生联想到学校升旗仪式;有的学生会联想到运动员夺得金牌为国争光的场面;有的学生甚至联想到国难当头的岁月里,革命先烈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悲壮情景等,而这恰恰都是爱国主义教育作文的最好体裁。

三、感受生活意境拓展作文思路

走出课堂,深入生活实践,感受生活情趣,不仅是学生充实和丰富作文“材料库”的源泉,也是诱导和激发学生有感而发,解决作文“写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等问题并开拓学生作文思路的最有效途径。现实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一个最真实的、活生生的实践场景,但是,由于小学生在平常生活中无意注意占据主要位置,容易忽视有意观察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在观察事物时既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也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善于发现和创设生活情景并有意识、有目的的安排学生直接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客观事物,并在关键处作必要的启迪、引导,培养他们有意观察的习惯,诱导学生想象。例如:冬季引导学生赏雪景,“皑皑白雪,银装素裹,分外妖娆”的自然美景,可以诱导学生赞美祖国大好河山;也可以引导学生看青松、傲柏的“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的英雄气慨等。又如,要求学生完成一篇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的作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在炎热的夏季,烈日下到田野里去体验生活,使学生真正感受到“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艰辛。在这种艰苦的情景中诱发学生发自内心的对劳动人民的热爱,对来之不易的果实的珍惜,进而思考自己的责任。这样,学生的作文的思路就开阔明朗了。总之,创设写作意景拓展学生作文思路,是打破“闭门造车”,培养学生在作文的选材、立意、布局等全过程中贯穿发散思维的一种行之有效的作文指导教学方式。它既可以使学生摆脱因作文“材料库”积累贫乏,而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怕作文感受,同时又能最大限度地唤起学生的想象翅膀,激发学生变被动作文心理为迫切需要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表达出来的愿望,使作文真正成为一种情感交流的快乐感应。

第四篇: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推荐)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数学课设计一个好的开头,有事半功倍之效。多年来上课与听课,发现我们教学中常用的开头有如下几种:

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一、用悬念导入

在导入新课时,教者巧设悬念,精心设疑,创建“愤”、“绯”情境,使学生有了强烈的求知欲望,能促使学生自觉地去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使情、知交融达到最佳的状态。例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老师先写出一个数“321”,问学生这个数能不能被“3”整除,经过计算后,学生回答:“能!”接着老师让每个学生自己准备一个多位数,先自己计算一下能不能被3整除,然后来考考老师,每个同学报一个数,看老师不用计算,能不能迅速判断出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这时,教室里气氛十分活跃,大家似乎都想来考倒老师。但老师对学生所报的多位数都能快速准确地判断能否被3整除,学生们感到十分惊讶。接着,老师进一步质疑:“你们自己不用计算,能准确地一眼就看出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吗?”学生们一个个摇摇头,都被难住了。此时,掌握新知便成了学生们最大的愿望。

二、巧用迁移导入

数学学科的特点是逻辑性、系统性强,新知是旧知的发展和深入。巧用旧知导入新课,常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几分之几”时,老师先给同学们讲一 段“孙悟空分月饼”的西游记故事。唐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路上遇到一位卖月饼的老爷爷,望着那香喷喷的月饼,孙悟空和猪八戒谗得直流口水。老爷爷说:“你们要吃月饼可以,我先得考考你们”。他拿出四个月饼,说:“四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两人很快答出。然后又拿出两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人。最后他拿出一个月饼问:“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你们俩,每人得几个?”悟空和八戒回答说:“半个”。那么半个用一个数表示怎么写呢?这下便难住了悟空和八戒。这里利用学生们喜爱的西游记故事,很自然地从整数除法向认识分数过渡,利用旧知做铺垫,过渡到新知。真正做到了“启”而能“发”,激起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

三、借用教具导入

儿童的世界是独特的。教学伊始,有目的地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熟悉的事物、图画等教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例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出示红领巾、五角星、学校的多边形花池等实物图,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来寻找角。

当然,新课的导人方式还有很多,如纠错式、类比式、谜语式、聊天式、探究式、听音乐等。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一切都要围绕一个目标,那就是为学生学习新知创造一个愉悦、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愿学、善学、乐学。

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再学习中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探求,主动运用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能力呢?

一. 通过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特点,竞赛时往往处于紧张兴奋的心理状态。能有效地进行知识传递,分组讨论问题,开展比赛是一个好方法。每学一课都会提高各种各样的问题,开展比赛,采用快速抢答的形式,于是大家情绪高涨。如《台湾蝴蝶甲天下》一文,要求学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蝴蝶谷那神秘的景象。当学生说得不够完整时我会说:“听到你的描绘为什么在我的脑海里没有那么缤纷的蝴蝶画面呀?”当一个同学说的有进步时,我就说:“在我眼前不仅出现了大大小小不同颜色的蝴蝶,而且我还知道了蝴蝶的繁殖生长季节了。”一个同学说得完整时,我回说:“我真的看到了那仙境般的蝴蝶谷了。”在这种形象生动的语言激励下,每个学生都学得趣味盎然。

二.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力常常被生动形象的画面所吸引。例如:《小鹿的玫瑰花》一课,有三个自然段,我先让学生欣赏画面。“呀!门前的玫瑰已经长得很高了,可是浓密的绿叶中一朵话也看不到了。”学生 通过读书体会文章的情感,然后再通过朗读融入自己的感情。“假如你是鹿弟弟,心理会怎么样?鹿弟弟一会儿说玫瑰白栽了,一会儿说没白栽,这是为什么呢?”这样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空间,学生从无疑到有疑,从有疑到解疑,体会小鹿对玫瑰花没白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课堂交流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说话,获得知识的阵地,而且学生真切地感到学习是快乐的。

因此,学校教育首先要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和营造能让他们充分发展的空间。作为教师,不单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他们一把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让他们自由翱翔。

创设数学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谈 数 学 课 的 导 入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股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教师在教学中选取典型的感知材料,采用灵活多样,高效实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意创设情景,一开始就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活动,引探新知,把他们引进“乐学”的大门。创设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为优化数学课教学过程打下了基础。

一、情境导入的方法:

1.趣味激疑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和教学密切相关。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的源泉。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就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不遗余力的追求,去探索。对小学生尤其重要的把他们引进“乐学”的大门,为达到以苦为乐的更高境界铺好基础,使今后漫长的学习道路有良好的开端,趣味激疑式的“开场白”,用新颖的导语可“一语激起千层浪”。如,教学“长度单位”,抽象枯燥,我提出:“怎样使1=10=100?”学生感到愕然,我紧接着告诉学生:“你们学完这节课后就会解答了”,使学生怀着迫切的心情进入新课,从而实现“无疑—有疑—无疑”的认知转化过程。

2、巧设悬念法

巧设悬念就是创设使学生期待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去引导学生探究新知。如教学“分数化小数”,出示判断下面得分数,那些可以化成有限小数:3/

4、5/

7、7/

8、67/50、16/27,学生计算了好一会,尚不能作答,而老师不用计算,就直接指出3/

4、7/

8、67/50能化成有限小数。学生感到老师怎麽这麽快就能作出准确的判断迫切知道其诀窍,从而造成悬念,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3、实验操作法

上课一开始,我和学生共同做一个实验,让学生在观察实验中去探索新知。这样既可使学生增强对知识的真实可信感,又便于理解新知识。如教学“方程”时,我拿出天平在左盘里放30克和20克两个砝码,右盘里放50克的砝码,两盘重量相等,用式子表示就是30+20=50,它是一个等式,现在把20克的砝码去掉,换上一块不知重量的小铁块(Χ),这时右盘里正好换上一个100克的砝码,天平才能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Χ+30=100,此时告诉学生,像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教师随即板书课题,这种以实验法进入新课,使学生牢固掌握组成方程的必要条件——等式、未知数。通过操作观察的丰富感情体验,把客观上的“要我学”内化为主观上的“我要学”,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局面。

4、迁移引申法 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非常紧密的,每一部分不是孤立存在,它既是前面知识的延续和发展,又是后面新知识的基础和铺垫。在教学新知识之前,教师有意识的为学生学习后续知识作迁移设计好铺垫,从旧知自然过渡到新知的学习当中,使之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是优化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如教学“工程问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

例:“一段公路长30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学生解答后把第一个条件改成60米、90米、120米、等等,通过解答学生发现总长度变化了但结果都相同,顿生疑虑,这时我趁热打铁追问:“这几道题总长度不同,答案为什麽相同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工程问题!”学生感到新奇有趣,激发了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5、观察分析法 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时,可让学生观察由12个1平方分米组成的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并设计相应表格,让学生填出它的面积和长、宽的数值,然后启发学生分析它们的面积与长、宽在数值上的关系。通过看图填表使学生发现“长方形面积=长×宽”的规律,这样进入新课学习,学生既不感到突然,又便于理解掌握新知识。

6、游戏导入法

游戏导入是指新知识寓游戏活动之中,通过游戏使学生产生对新知识的探求欲望,从而导入新课。

如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我有意识的设计两道算式:□00÷25=,□000÷125=,上课后我写在黑板上,并说:“我们做一个游戏,这游戏由你们将□里的数报告给老师,老师马上说出得数”,游戏终止,学生会感到很奇怪,为什麽老师会算得如此之快呢?这时教师便可揭题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的原则

1、针对性原则

新课的导入一要依据新课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计复习,以再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二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态、知识能力基础、兴趣爱好的差异程度。比如小学一、二年级,最好多从讲点故事、寓言、做点游戏入手。

2、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又是逐渐形成的,首先必须从课堂教学做起。而新课的导入是否吸引学生,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对新课是否赶兴趣。故应设计能吸引学生的准备题,创设情境,增强新课导入的趣味性,充分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调剂课堂教学的气氛和节奏,师生间往往在会心的笑声中达到默契的交流。

3、简洁性原则

语言大师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课堂教学的导入要精心设计,力争用最少的话语、最短的时间,迅速而巧妙的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以及学生与教材的距离,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听课上来。

4、诱导性原则

新课的导入应注意揭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和结合点,诱导学生运用这种联系,积极开展思维,沟通、迁移、深化,从原有认知结构自然过渡到新知学习。

5、启发性原则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麽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使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为积极的思维活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所以教师在上课伊始就运用启发性教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必能有效的引起学生对新知识新内容的热烈探求。

6、有效性原则 导入新课过程设计应充分依据学生实际知识水平、思维能力和可接受性,并真正做到激发兴趣,启迪思维的效果。铺垫的知识应注重本身的有效性,既是复习旧知,又要有所延伸和发展。

由于学生年龄不同,知识基础不同,因此在教学中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教师首先要有紧迫的时代感和强烈的责任心,着眼发展,着力基础。刻苦钻研教材,积极创设情境,营造充满美感和智慧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创造潜能得以开发。

第五篇:创设生动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创设生动教学情景 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把思维过程“融”于情景之中,学生就会对数学产生直接、强烈的兴趣,而心理学又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学习内部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部分,是推动激励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动力,有了兴趣,学习就不会成为负担,而会成为一种执着的追求;有了兴趣,学生才会去积极探索,才能积极地提出问题,才能创造性运用知识,变苦为乐。正如皮亚杰所说: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须以某种兴趣作先决条件。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呢?趣味数学是一种较好的手段。喜爱趣味数学是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水平,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童话情景,给学生插上五彩的双翼

儿童时代是最富有创造力、想象力的时代,在童话中,学生能找到现实中没有的东西,神秘、有趣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好奇心,在这里,孩子们的眼里平凡的现象往往会变得非同寻常。

例如,在教学分数基本性质时,可以通过这样一个趣味故事引入,进而展开教学。熊妈妈有三个熊宝宝,它们都很喜欢吃妈妈做的饼。有一天,熊妈妈做了三块大小一样的饼分给孩子们吃。它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块,分给老大一块。老二见了说:“太少了,太少了,我要两块。”熊妈妈就把第二块平均分成八块,分给老二两块。老三更馋了,它抢着说:“不嘛,我要三块。”于是熊妈妈又把第三块饼平均分成十二块,分给老三三块。同学们,你知道哪只小熊分得多吗?学生发表意见后,老师用屏幕演示,学生观察、验证,得出三只小熊分得的饼一样多。教师引导,聪明的熊妈妈是用什么办法既满足孩子们的要求,又分得那么公平的呢?同学们想知道吗?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就清楚了。接着,在老师的组织下,学生以浓厚的兴趣,围绕熊妈妈分饼的故事进行探讨、比较、归纳,最后揭示出规律。

这样,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把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画面播放出来,学生边看边思考,边捕捉故事中的数学信息,从而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数学学习,收到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创设生活情景,让数学走进现实生活。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除了学生无意识的观察、感受以外,有意的生活体验的积累也很必要。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为学生创造感受生活的机会。

在计算教学时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450分、450周、450时、450月)学生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猜测。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的。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计算,从而体会计算在生活中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也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学生身临现实情境中,用数学的眼光来看生活,就会感受到数学原来就在自己司空见惯的生活之中,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毫无倦意,积极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

三、创设游戏情景,让数学成为快乐的驿站。

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由于他们对学习目的尚未树立明确的认识,全凭好奇心和新鲜感,他们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因此创设游戏情景,重在激趣。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材的特点,创设游戏情景,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设计游戏的练习“小猫钓鱼”。老师把得数是0,5,4,„„的小背篓贴在黑板上,把写出算式的小鱼送给上课认真的同学,请他们把小鱼贴在对应得数的小背篓下面,这样既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又把学习的气氛推向高潮。

爱玩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动口、动手、动脑,为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创设最佳的环境,把数学知识“蕴藏”在生活常见的游戏中,无疑是让学生乐学、爱学的最佳途径。

事实上,创设情景的途径是各种各样的,还有角色扮演情景、问题悬念情景、图画再现情景、电脑模拟情景等等,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情景创设就在我们的身边。

下载研读教材,创设写作情景,关注学生兴趣4word格式文档
下载研读教材,创设写作情景,关注学生兴趣4.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5篇)

    创设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尊敬的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交流的是如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觉得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乐学情趣,这是一种教学艺术,也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方法,适时调节课堂气氛,真正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知识海洋中自主学习,自行探索......

    研读教材关注学情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研读教材 关注学情 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区起凤街小学 杨海红 国家督学成尚荣先生说:“研读教材是语文老师的......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学生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范文

    信阳市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单位:平桥区洋河镇中心校 作者:焦长龙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平桥区洋河镇中心学校 焦长龙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兴趣的培养......

    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十二届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征文大赛 浅谈如何激发农村三年级学生写作兴趣 摘 要 :刚从二年级步入三年级的学生,无论是从说话,还是写话,都只有一个二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一......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他的意思是,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才能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如夏衍经过两个多月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