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 研 活 动 管 理 办 法
教 研 活 动 管 理 办 法
开展经常性的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专业科应经常组织教师开展教研活动,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及实训工作经验,探讨教学理论和科学知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为保证教研活动的经常化、制度化,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教研活动要求
第一条 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由教育研究室制定年度教研计划;并不定期收集教育信息,提供给校领导和各部门。
第二条 每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各专业科根据教育研究室的教研计划,结合本科室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研活动计划,并报教育研究室。
第三条 教研活动主要通过个体活动与集体活动有机结合、专题 研究与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来实现。
第四条 教研活动原则上每两周一次。一学期不少于8次。
第五条 教研活动应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与教研活动无关的事件不得占用教研活动时间。
第六条 所有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教研活动,一般情况下不准请假,特殊情况需请假的,必须履行请假手续。
第七条 每个教师每学年至少撰写一篇教研总结或论文。
第八条 各专业科每学期根据开课计划,开展相互听课活动,交流教学经验。每个教师一学期听课不少于6节。
第九条 教研教改课题应报教育研究室。
第十条
根据教学需要,积极与兄弟学校开展教研活动。
第十一条 每学期结束后,各专业科对本学期教研活动资料进行整理,并写出教研活动总结,一并交到教育研究室备案。
第二章 教研活动内容
第十二条 理论学习、研究 为了提高教师的认识水平,切实转变观念,加强理论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的选择要注意体现时代性、相关性,并且做好学习笔记备查。提倡期终写学习心得、论文,保证教师观念时刻紧跟时代节奏。
第十三条 学习、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
(一)明确该科目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理论和技能及其教学体系、主要思路和逻辑主线。
(二)明确教材的各部分在整个学科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明确教材中的基本现象、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四)明确每个部分的具体教学目标、要求,并据此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层次。以上四方面是动态的,即要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作相应的变通,不能一成不变。
第十四条 熟悉、研究教学过程
主要是指课堂教学的研究。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以说,课堂教学的研究深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课堂教学的研究一般采取讲课、说课、评课的方式进行。说课是基础,评课是关键,要客观的评出问题、评出改进措施、评出努力方向。
(一)教法研究。主要研究教材处理方法、教学思路设计、课堂结构安排、教学语言设计、提问设计、板书设计、难点突破方法等等。
(二)学法研究。主要研究学生学习的方式、方法,介绍学习经验,揭示学习规律,预习、复习和考试的方法等等。
(三)教学手段研究。主要研究如何利用教学的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的辅助手段主要包括自制教具、挂图、投影、录像、电视,特别是CAI(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
第十五条 教育教学研究主要是指课题研究。
(一)国家级课题研究项目。按照《学术研究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进行申报和管理。
(二)以应用研究为主。课题研究要与学校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干什么,就研究什么,实践与研究相互促进。
(三)以微观研究为主。课题要小,便于集中精力研究,容易组织资料,也容易取得效果。
(四)以引入研究为主。从自身的工作需要出发,引入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经过消化和改造,创造性地运用于教育教学工作。
第三章 教研活动管理和监督
第十六条 教育研究室每学期至少应参与4次教研活动,倾听教师的讨论,与教师共同围绕专题探讨教学活动。
第十七条 为使教育教学研究的开展能够落到实处,应在专业科长的带领下,做到“科科有项目,人人出成果”。学校将在本学年度后期进行一次学术成果评选与奖励,并组织向上推荐。
第十八条 每学期结束,各专业科应向教育研究室提交教研活动资料。第十九条 教研活动必须有以下资料:
(一)教研计划。
(二)教研过程的记录:理论学习的资料;所有教师的交流记录;执教人员的说课记录或课堂实录;评课讨论记录;每次活动的考勤记录等。
(三)学术研究成果:围绕主题讨论形成的集体教案;每个教师的教学案例、课题研究成果等。
教学观摩制度
开展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是系、教研室检查了解教学情况,增强以教学为中心的意识而不可缺省的途径,是促进教师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为使这项活动能不断地坚持下去,特制定听课与教学观摩活动制度。1.每学期系、教研室参加听课次数的最低要求是:
系正、付主任8次,教研室主任对本室任课教师每人1次。2.每位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次。
3.每学期各教研室至少组织一至2次教学观摩活动,并应开展研讨,交换意见,以利相互取长补短,保证听课和教学观摩活动的质量。
4.每学年系组织一次优质课观摩评比活动,通过观摩评比奖励优质课竞赛的优胜者。5.除系及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观摩活动外,听课不通知本人。
6.无论是由系、教研室组织的听课与观摩,还是教师、干部自行选择的听课,所有听课和参加教学观摩的教师、干部均应填写听课评价表(附表一),并将听课评价表保存好,教研室还须填写听课记录一览表(附表二)。
7.每学期结束时,由系将听课评价表及听课记录一览表统一收齐,并提出处理意见。对先进的教学经验和方法应及时总结和推广,对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应及时予以改进和完善,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安东小学观摩课制度
一、领导听课、评课制
学校领导坚持听课是深入教学指导教学、加强教学 管理、密切同教师关系的一种好形式。
1、校长、教务主任要坚持经常听课,每学期听课 不少于40节。
2、领导听课的形式和目的。校领导可以随时听每一位教师的课。开学初,普遍性听课,目的是检查各科的教学情况、执行教学计划情况,了解教师的教学水平,以便发现和培养教学骨干。期中考试前后,重点听课。目的是研究“教” 和“学”的情况,探讨改进教学的措施。期末考试前,主要是听在教学中有某种教学特色的 教师的课和青年教师的课,目的是树教学典型,总结推广教学经验和帮助指导青年教师总结提高。
3、领导听课前要尽量熟悉教材,做好听课记录,课后要采取个别交谈或参加集体评议会等形式进行评课。评课要以商量的态度,客观公正地从教学目的、教材处理、教学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教学基本功、教学特色等方面作出具体评价,引导教师明确一堂好课要求,掌握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4、学校领导要在普遍听课的基础上,积极宣传和推广好的教学方法,并组织教学观摩课。
二、教师听课、评课制度
1、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除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职工作以外,还应积极向同行学习,相互听课,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提倡教师在本教研组或跨教研组听课。
2、教师到外地听课观摩返校后一定要上汇报课或翻版课,把外地学校的先进教学经验向学校教师介绍或推广。
3、中老年教师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还负有培养青年教师的责任。因此,这些老师要经常听青年教师的课,并认真评课,促使青年教师尽快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4、每学期,每一位教师听课不少于20节。
如何听课
一、听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听课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一种方式,是教师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经常性的职责与任务。听课一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就说明这个道理;二有利于青年教师学习优秀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使自己能更快的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三有利于良好教学风气的形成,促进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二、听课前的准备
1、听课内容的准备:
听课前一是看看相关教参教材,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熟悉有关内容。二是了解上课教师的教学特点;三了解听课班级学生的情况。这样听起课来就比较心中有数,听课效果就更好。
2、角色定位 :
听课要听出特点,抓住实质,评出水平,听课者需要准确定位自己的听课角色。
(1)进入“学生”角色
听课者必须首先有意识地转变角色,收敛自己的优越心态,放下架子,充当小学生,规规矩矩,认认真真地充当学生的角色,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要设身处地,从学生角度,按学生水平去听课,常想一想,如果我是学生那种水平,认识能力能否听得懂,学得会,就是说看别的老师这样讲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2)进入“教者”角色
听课者要设身处地地思考:这堂课自己来上该怎样讲?将讲课者的教法与自己的构思进行比较,从而才能判断出优劣。这样可避免两种态度:一是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讲课者的良苦用心;二是无原则地同情、理解,看不到短处。(3)进入“指导者”角色
听课者如果从指导者的角度来听课,就能做到一运用已有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对课堂教学做出分析与判断;二对课堂教学细心观察,敏锐地发现优点,以便评课时及时给予肯定;三准确地发现讲课者的不足,在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改进和提高的建议。(4)、进入“管理者”的角色 听课者如果将自己置身于管理者的角度,就能统观全局,发现教师教学中存在的典型性和普遍性的问题,为学校的决策提供依据,并能从系统教学的高度有的放矢地向全体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5)进入“审美者”的角色
我认为听课者的最佳角色应该是审美者这个角色。用欣赏的目光去感受他们课堂教学中一举一动的仪态美、抑扬顿挫的语言美、呵护学生的心灵美;用心领悟他们独具匠心的课堂设计的结构美,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严密的推理、精巧的思维、合理的实证来充分展示出科学的理性美。更值得我们去欣赏、去学习、去追求的是他们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生的尊重、赞赏、合作、共享等更高层次的人性美。要多学习授课教师的长处,多体会其特有的风格、闪光点。
三、课堂听课的基本方法
听课的基本方法可以概括成以下四个字,即:听、看、记、想。
(1)听
一听老师怎么讲的,是不是讲到点子上,重点是否突出,结构是否合理。二听课讲得是否清楚明白,学生能否听懂。三听教师启发是否得当。四听学生的答题,答题中显露出来的才能和暴露出来的问题。
具体讲就是听上课老师是怎样复习旧知识?怎样引入新知识的?是怎样讲授新课?如何启发学生思维?怎样提出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置疑、释疑。怎样巩固新课知识的?是怎样结尾的?是怎样布置作业的?还要听学生是怎样回答问题的?是怎样提出问题的?是怎样讨论问题的?(2)看
一看教师。看教师的精神是否饱满,教态是否自然亲切,师板书是否合理,看教师运用教具,特别是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否熟练,看教法的选择是否得当,看教师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巧妙……一句话,看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二看学生。课堂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并掌握课本知识。一节课的“亮点”,往往不是教师怎样“教”,而是学生怎么“学”。因此,听课时,听教师怎样讲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看学生怎样学,看教师是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我们通常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实际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需要教师的激发,学生的主体地位要靠教师去落实。一个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教师不一定是一名好教师。因为他剥夺了学生思考的权力,他不明白学习归根到底是学生自己的行为,是老师及任何人都无法取代的。所以,看教师如何调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怎么学习是听课的最重要内容之一。看学生就要看整个课堂气氛,是不是情绪饱满,精神振奋;看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和表现;看学生对教材的感知;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思维是否活跃;看学生的练习情况;看学生发言、思考问题的情况,看学生活动的时间长短是否合理;看各类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看学生与老师的情感是否交融;看学生自学习惯、读书习惯、书写习惯是否养成;看学生分析为体、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一句话,看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3)想
就是想一想这堂课有什么特色?教学目的是否明确?教学结构是否科学?教学思想是否端正?教学重点是否突出?难点是否突破?注意点是否强调?板书是否合理?教态是否自然而亲切?教学手段是否先进?教法是否灵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否得到充分的调动?寓德育、美育于教学之中是否恰到好处?教学效果是否好?“双基”是否扎实?能力是否得到培养?有哪些突出的优点和较大的失误? “这节课假如是我,该怎样上” 等问题,从中吸取有益的方面,指导于自己的教学。(4)记
就是记录听课时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主要内容。一是记听课的日期、节次、班级、学科、执教者、课题、课型;二是记教学的主要过程,包括主要的板书要点;三是记本节课在教学思想、德育渗透、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值得思考的要点;四是记学生在课上的活动情况;五是记对这堂课的简要分析。听课记录要详略得当,要以听为主,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听和思考上,不能把精力集中到记录上,变成书记员、录音机。记录要有重点,要详略得当,教学过程可作简明扼要的记录,讲课中符合教学规律的好的做法或存在不足的问题可作较详细记载,并加批注。听课记录本可按上述四点内容设计成专用本子。一段时间后,听课笔记要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来。
四、听课后及时与教师交换意见
就是听课后和授课老师谈、和学生交谈,交换意见。可先请上课老师谈这课的教学设计与感受,请学生谈对这节课的感受;然后再由听课老师谈自己对这节课总的看法,谈这节课的特色,谈听这节课所受到的启迪与所学到的经验,谈这节课的不足之处,谈自己的思考与建议,交换意见时应抓住重点,多谈优点和经验。做到明确的问题不含糊,吃不住的问题不急于下结论,学术上的问题不武断,有创新的要肯定与鼓励,存在的问题不回避,但要注意可接受性,切忌信口开河,切忌滔滔不绝,夸夸其谈。总之,看似平平常常的听课,要听有所获,想提高效率,还是有一定的讲究。必须本着向别人学习的态度,进入课堂后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做到认真听、仔细看、重点记、多思考,不要漫不经心,不要东张西望,不要思想开小差,不要干扰学生学习,不要干扰老师上课。希望老师们都能够在听课的过程中与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博取众家之长,然后形成自我教学风格,逐步成长为“名师”、“名家”。
教科室
2006-8-19
如何开展好备课组活动
一、开展备课组活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1世纪是合作与竞争的时代,依靠传统的“单兵作战”的备课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通过备课组的活动,一方面可以增进老师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关心,增进同事间的友爱;另一方面也培植一种交流、合作、研究的学术气氛,开发学校现有的教育资源,推广优秀老师的教学经验,缩短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
二、目前学校备课组活动存在的问题
1、流于形式。目前学科年级备课组活动有的没有开展,有的属于走过场,仅仅是简单分析教材,罗列重点难点,分分课时,划划进度就草草收场,有的想搞但无从下手。
2、备课组成员之间缺少团结协作的精神,备课组活动无疑有几分做戏之嫌。
3、机械模仿,缺少创新。课堂教学是极富创造性的劳动,没有固定模式,需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学习他人的经验,必须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师本人的教学风格、特点,创造性地加以发挥。
三、开展好备课组活动要注意的问题
1、要树立“三个意识”,即责任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
责任意识是开展好备课组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所谓责任意识就是把教学工作干好,想方设法钻研教材、大纲、考试信息、研究学生等。有了这种意识,备课组活动就有了积极进取的氛围,大家都希望在共同的研究中得到更大的提高。
竞争意识是开展好备课组工作的必要条件,是备课组工作的生机和活力之所在。所谓竞争意识不仅指同组教师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创意上去竞争,而且还包括不同年级不同备课组之间在学科整体教学水平上互相竞争。合作意识是开展好备课组工作的保证。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备课活动要想开展得好就要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气氛。备课组老师会受相互之间的工作热情所影响,正如美国当代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所说的,“在社会交往中,一个成员的行为会激起另一个成员的特定反应,反过来,这些特定的反应又促进了交互的对应反应,从而共同形成社会环境。”
因此,加强这三种意识的培养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重要。否则,备课组活动往往就会造成“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形式化或者就是大家坐下来谈谈进度、吹吹牛,毫无实质内容。长期下去,备课组活动就会显得苍白无力,不仅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且还浪费时间,备课组的凝聚力就无从谈起。
2、在备课组活动中,备课组长起到“领头羊”的作用,对备课组活动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
备课组长一方面要充分意识到本年级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备课组长的作用发挥,要充分意识到备课组整体教学水平提高,取决于备课组活动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对备课组活动要敢于管理,善于管理。“善于管理”就是善于调动备课组成员的积极性,挖掘组员的潜能,备课活动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做到组员分工协作、团结互助、优势互补。与此同时,备课组长不仅对教学有宏观的决策,同时也应该对微观的具体教学进行示范;不仅要讲究形式的多样化,同时更要有内容的落实,要注意创造性开展工作。
四、开展备课组活动的方法和建议
1、确定两个目标(教学目标、效果目标)
教学目标,即教学的重、难点,教学进度、计划等;效果目标,即根据每班学生结构层次,确定该班该科的绝对入围和有效入围人数。对第一个目标,备课组在整个学期的教学工作中不断的修正和完成。对于第二个目标,作为备课组在分析每次考试成绩的依据(包括平时单科测验、月考和重要考试)。尽管这一依据在备课组中没有跟经济效应挂钩,但也是衡量该学科教师教学情况和学生在该学科的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在每次考试后,备课组及时分析,对考得好和差的班级都要分析研究,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这样有助于大家少走弯路,共同提高。
2、研究三种资料(《课程标准》、《高考大纲》、近几年的高考试题)
在开学第一次备课组活动上,备课组长就把这三种资料,印发给每个教师。要求先自己认真研究,并写出体会。再利用备课活动时间,共同研究讨论,最后由1—2位教师执笔整理写出更好的认识,印发给教师。这对于以后,备课组对教材的研究、练习题和试题的命制,有很好的导向作用。
3、研究四个内容(研标、研教、研生、研考)
备课组不仅要统一进度、统一资料、统一练习、统一考试等这些形式化的东西,更多、更重要的是对“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学生和学习方法、考点考纲考题”等四方面的研究。不同年级由于教师层次结构和教学目标不同,又应该有所侧重。例如:
高一年级,由于新教师多,学生对高中知识和学习方法都是全新的,因而高一年级就可侧重于结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如何吃透教材、驾驭教材,同时组织教师查阅学生档案、摸清学情即研究学生的智力因素,如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智力水平、能力水平等,又要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以便有的放矢地教学。
高二年级,新教师已学会上课,学生已适应了高中知识的学习,各年级备课组就可侧重于教、学上的突破。尤其是抓住“八点”教学重点、难点、弱点、疑点、考点、易错点、易混点和盲点。
高三年级,面对高考,要求在教学上出质量出效益,应侧重于考纲考点考题考试信息的落实和搜集,很好的把握住高考的动态;教法上注重对知识一般规律性的归纳提炼,解题技巧的分类训练总结,对学生应试心理素质指导等等,力争在高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教科室
教师应当如何听课、评课
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听课、评课过程,是教师在互动中获取经验、自我提高的过程。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最有效途径。
一、听课前应准备什么
盲目性是效率的大敌,听课也是如此,教师盲目进行听课与有所准备去听课,效果大不一样,那么,听课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熟悉教材,了解这节课编者的意图,弄清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熟知教学内容的重难点。
(2)明确这节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听课时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看出教师教学的完成情况。
(3)针对这节课在头脑中设计出课堂教学初步方案。粗线条地勾勒出大体的教学框架,为评课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4)听课前要回忆自己是否教过这节课内容,有什么困惑与问题。再回忆是否听过这节课。
二、听课时应记录什么
听课记录是重要的教学研讨资料,是教学指导与评价的依据,它应该反映课堂教学的原貌,使听课者依据听课记录,通过合理想像与弥补,在头脑中再现教学实况。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
(一)要关注教学环节设计。即情境创设→新课的导入→新知的探究→新知的巩固、应用与拓展等。能够做到随机应变,灵活调整,调控课堂,达到激活课堂的目的。各环节如何控制时间,完成每一环节的过程和过渡的情况;听课时还要注意思考,教师为什么这样安排课堂教学环节,大的环节内又是如何安排小的环节,怎样使课堂结构符合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各个步骤或环节之间怎样安排得是否有条不紊?一环紧扣一环的,什么时候教师引导,什么时候学生自主探究,什么时候学生合作交流,什么时候学生练习展示,什么时候反馈评议,什么时候质疑讨论,什么时候归纳小结,是否做到合理安排、科学调配,充分发挥每一分钟时间的效能。
(二)要关注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充分、灵活、简便、有效地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再现纵横联系。是否采用举例说明,引导比较、直观演示等手段。如何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逻辑思维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理解掌握新知。解决问题要关注如何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如何组织学生自主探究,亲身体验,学会新知。这要求我们青年教师必须认真细心揣摩。
(三)要关注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听课时要关注教师是怎样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从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移,怎样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之间的关系。如何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怎样培养学生学会观察、质疑与比较,学会分析、判断与推理,学会概括、归纳与小结,学会操作与演示,学会讨论、辩论与争论等,学会调查、探究。
(四)要关注辅助手段的应用与板书设计。听课时,还要认真琢磨教师如何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还要关注教师如何设计板书。是否做到:详略得当,层次分明,脉络清晰,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五)要关注练习设计与知识拓展。练习设计是否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拓展性,达到巩固新知,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要关注练习形式是否多样,是否应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实际问题,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另外:课堂教学过程随着时间的流动而进展。在一节课中,过去的不可能再"回放";有些细节转瞬即逝,忽略某些细节,感知就会出现断裂,影响对整个教学环节的整体认知。因些,听课时要全身心地投入,积极思维,认真分析。应从三个角色介入:即一要进入"教师"的角色。要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自己来上这节课,该怎样上。将执教者的教法与自已的构思进行比较,这样即可以避免以局外人的身份去挑剔,看不到长处,不理解执教者的良苦用心;又可以避免无原则的同情理解,看不到不足与缺点。二要进入"学生"的角色。要使自己处于"学"的情境中,从学生的角度去反思教师怎样教或怎样处理教学内容、怎样引导、如何组织,学生才能听得懂、能探究、能应用、会掌握。三要进入 "学习"的角色。在听课中更多地去发现教者的长处,发现课堂教学的闪光点,以及对自己有启迪的东西,做到取长补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三、听课后应做些什么
(1)整理好听课记录。记录听课内容,按先后程序提纲挈领地记录下来。记录时间分配,即各环节所用时间,教师教用的时间,学生学用的时间。记录教法学法的选择与应用,记录情境创设、过渡的语言、引导的技巧、激励的方法、组织活动的方式。记录教师挖掘与利用课堂生成资源的情况,记录灵活处理偶发事件。记录练习状况、练习内容、练习形式等。
(2)做好课后分析。听过一节课后就应及时进行综合分析,找出这节特点和闪光处,总结出一些有规律性的认识。明确对自己有启迪、能学会的有哪几个方面。并针对这节课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合理性的修改建议,与执教教师进行交流切磋,以达到互助互学的目的。总之,评价一节课,应从两个方面来看:即看教师是否善于引导。是否创设良好教学环境,是否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是否留有静思的空间和时间,而不是看教师讲得怎么样。看学生是否积极主动。看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参与面有多大,是否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是否敢于质疑,提出有价值问题,关键还要看学生学得怎么样,得到多少,得到些什么,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
作为一名教师,听课是必不可少的。听课既是教研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通过听课,教师间可以进行业务交流、切磋、互动;听不同科目的课,可以跨学科交流,促进优势互补。听课往往还与评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筑教研活动的有机部分。但听课听什么?如何高效听课?仍然是困扰许多教师的问题。本期话题——
堂主:
“听课”乱象小议
乱象一:三心二意。执教教师在上头“激情飞扬”,有的听课教师在底下“开小组会”。还有的老师“一心多用”,时而听课“速记”,时而“耕种自留地”——或改作业,或写教案,有的甚至中途溜之大吉。
乱象二:只作看客与听众。有的教师做听课笔记时,只记一些大的教学环节,大多时候只当一名“忠实的看客与听众”,而没有更多的思考。
乱象三:功利色彩浓厚。学校一般都规定教师每学期的听课数,量化、评优、晋职等都与此挂钩。毋庸讳言,平时的听课有些是被动的,许多老师去听课只是为了完成任务。抱着这种功利的心态去听课,听课的效果肯定是大打折扣。
听课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有上述行为的教师很在听课中有所收获。笔者认为,想提高听课的效果,就要把握好听课、看课、思课三个环节。
听:教师授课时的起、合、转、承、导是否流畅、自然、贴切;学生的思维在教师的引导下是否灵活;外显在学生的言语表达上是否清新、富有创意等。
看:教学流程的设计、推进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明晰;教师的角色是否自觉转变;“教”是否自觉主动地向“学”转移;教师是否“心中有学生”;教师是否关注“弱势群体”;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否高涨;学生的参与面、思维度是否“看得见,摸得着”;教师是否善于捕捉课堂生成点,把生成点演绎成课堂“亮点”;教师是否在走“教案剧”等。
思:教师的教材处理是否得当;重点难点的把握是否准确;教师是否关注学生的“三维”目标的达成;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是否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某一环节的教学若由你来执教,是否有更好、更妙的处理方案;执教教师是否以“课程标准”与新大纲为指导展开教学。
听课教师不是“摄像机”,不可能也没必要对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做事无巨细的“实况记录”。听课教师应讲究听课技巧:大的教学程序是不可少的;课堂中出现的一些精彩的教学片段就需要听课教师一丝不苟地用笔“录像”;课堂中出现的一些“败笔”或你自己感觉不太对“胃口”的地方,应详细记录,并及时把自己的当场思考写下,以免“夜长梦多”;课堂中出现令你兴奋、激动的环节,也应摘录。课堂毕竟是流动的,听课教师不可能像专业速记那样,将字字句句均记入听课笔记。笔记除了应对学校的检查外,更重要的是为自己的教育思考积累素材,因此,要求我们的听课教师应学会“去粗存精”,摘要而录,有了感受、触动,立刻用简洁的语言予以批注,待课后抽空再制成听课卡片,便于以后检索之用。
堂主:
重要的是学会思考
听课的效率高低,首先取决于听课的目的是不是明确,其次是要在听课中学会思考。思考什么呢?第一是要用放大镜去发现课堂上老师和学生闪光的地方。第二要思考这位老师的教学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和不足,想一想如何修正。第三就是要想一想,这位教师出现的问题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在什么范围内出现的问题,就在什么范围内解决。第四,是要拿这位教师的教学与自己比一比,看看自己有那些长处?有那些不足?所谓“见贤思齐,以人为鉴”就是这个道理。再者,听课要有一个基本的标准。比如,我现在听课主要看三条:一是看符合不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二是看教材把握的水平与程度如何;三是看教师是不是把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人,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就是看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听课是一项需要精力和心智的活动,不付出是不可能有所收获的。
堂主:
把自己当成研究者
记得很多年前刚去听课时,脑子是混沌的,完全不知道该听些什么。有一次觉得一个环节很好,课后却被权威人士批得一塌糊涂,同事告诉我说: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为了不让自己这个外行露马脚,就常常把自己隐蔽起来,听课自然也谈不上“有效”、“高效”了。
后来因为教龄渐长,特别是带了徒弟之后,有些场合总是被年轻老师“逼迫”着讲点什么。出于通过一定要讲出些什么来维护一个老教师的尊严的心理,我只好在听课时多一只眼睛、多一只耳朵、多一颗心。我的听课本总是被分成两半,一边写着过程,一边写着自己的即时点评。末了,还要一、二、三、四地梳理一下,算是总评。这样才渐渐有了一些研究的目光与心态。
大概是从做课题开始,又逐渐有了“项目意识”,习惯将课堂中的问题分成封闭、半开放和全开放三类来研究。我一直在做一件很“傻”的事情,每听一节课,就将课堂中的所有问题一一记录,课后一一归类,看看常态下的课堂这三种问题占了多大的比例,哪种问题是最常用、最实用的,怎样进行问题之间的转换,等等。通过这样的研究,直到现在,我发现自己对课堂中的“问题”都是最敏感的。
堂主:
欣赏他人 提升自己
以何种心态去听课,往往决定了听课的质量。带着欣赏的心态去听别人的课,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欣赏他人如何处理教材。通过听课分析他人是如何处理教材的,如何设计课堂的。教材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最初的“剧本”。教师如何正确处理教材,突破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40分钟的时间内,更多更好地落实“三维”目标,体现了教师的专业学科功底以及教育理念、教育视野。能欣赏到这些,何乐而不为?
欣赏他人教育教学技巧。教无定法,通过听课看他人是怎样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巧的,看教师是如何渗透教育思想与方法,实现“智慧地教”,聪慧地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不同学生在理解知识的能力上存在着很大差异,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教师的预设往往与生成出现很大的偏差,教师怎样应对?对课堂上出现的现象作出怎样的反应,大有看头。听课中,隐藏在授课行这后面的教育教学理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一言一行,每一点都值得仔细品味,深入思考。同时反思自己,学会汲取,学会舍弃。
欣赏他人如何唤醒学生。激发唤醒学生,指导他们聪明地学,是新课改重要理念之一。通过观察学生,反思自己上课时学生的表现,相互对照,查缺补漏,及时改进,提升自己。
及时交流,分享智慧。听了课后,一定要及时地跟同伴交流,如实分析课堂教育教学情况,发现其中的优点与不足,感受课堂教育教学这门“遗憾的艺术”,并在以后的教育实践中及时改进。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写尽八缸水,博取百家长”。多学习他人,欣赏他人,才能成就自己,提升自己。
堂主:
听随堂课好处多
我校有一位年轻教师,十分勤奋好学。他是擅长随堂听课的高手,奇怪的是他从来不在教室听,而是在教室外面的后门边听。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听课时不惊扰老师和学生,老师的讲课和学生的表现都是纯天然的,原汁原味的。另一个好处是听到自己不够满意处或学生写作业时,可以拍屁股走人,再到别的地方听。这位教师成长很快,进校不到三年,在各种竞赛课、汇报课上都捧回了大奖。这位教师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善于吸取百家之长,融于自家之处,学习的结果是迅速走上了成功的阳关大道。
去听随堂课除了向教师学习之外,还可以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学生听课时思维的投入,回答问题时的精彩表现,有创造性的灵光一闪等,都是极好的教研素材,我们可以随手记录下来,待到来日检索使用。现在的新教材,内容上时代感很强,如果我们不去听课,就赶不上趟。所以说,随堂听课,一方面是对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的复习和回顾,另一方面也是对新知识、新概念的重新接纳。
其次,随堂听课,可以督促青年教师大练教学基本功。教师是靠知识和嘴皮子吃饭的,教师的基本素质一般来讲,除了有扎实的专业底蕴之外,还要有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有一手漂亮清洁的粉笔字,有一手挥洒自如的简笔画。我去听随堂课,发现青年教师板书不规范了,写字太潦草了,讲话速度太快了,都要在下课时与讲课老师一一探讨。天长日久,刚进校的青年教师也就在这方面引起了重视,形成了大练基本功的良好习惯。
课堂尤如舞台,演员是讲课的教师和学生,听课者是观众;观众是去欣赏的,是去享受的。只要你有了这份心态,演员就会放得开,听者就会乐开怀。随堂听课,是讲课者、学习者和听课者共同成长的大舞台。堂主:带着问题听课
听课者课前要熟悉所听课的教学内容,盘点自己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的困惑和急需解决的问题,让自己带着思考、学习、探究的态度去听课。看授课者是如何处理类似问题的,教与学行为的有效性如何等,再通过比较,找出差异,积极寻求改进的措施,生成新的课堂教学设计,以实现课堂教学的超越。
带着问题听课,能促进听课者改变原来那种“旁观者”的身份,以积极“参与者”的角色深入课堂,关注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关注问题的解决方法与程度,并自觉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以及教学效果,从而在问题求解中主动听课,在自我反思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
如果由一名教师带着某个专题或典型性问题上课,其余教师则带着问题听课,每位听课者都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就可以更好地借助集体的智慧与力量,把问题转化成课题进行研究,从而更有利于问题的全面解决,达到共同分享经验、共同成长进步的目的。
堂主:
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我自己成长最快的一个时期,是八年前刚开始带毕业班的那段日子。当时区教研室组织毕业班的物理老师开展了一周一次的复习研究课活动,活动遍及全区城乡各中学,先由一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然后由教研员和听课教师评课。我带着眼睛看,带着耳朵听,带着笔记录,带着脑袋思考,带着嘴与其他教师交流。我一直这么认为:一节公开课,如果有一个、两个值得我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一节成功的课。在听课、评课中我记下自己的心得,在回家后我常“放电影”般地回忆别人的课,然后想:如果我来上,会怎么处理?一学期十多节复习研究课,每次来回几十里的路,我是一节课也没有耽搁。就是在这样的学习和观摩中,我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到后来自己也开始承担全区的公开课任务。
即使现在,只要有听课学习的机会,我也不会放过。因为我相信,任何一个教师精心准备的公开课,一定有他个人独到的地方,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只要自己善于把握机会,不断地在听课中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处,就一定能够很快地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财富。
第二篇:教研活动管理办法
黄土完小2018—2019学第一学期教研活动
管理制度
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而教研活动则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环节。教研活动是强化教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保证。为了贯彻教研室文件精神,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如下教研活动管理制度。
一、指导思想:
确保学校教研工作落到实处,进一步提高教研活动的质量,使我校的教研教改活动有序正常进行,使教研活动形成经常化、制度化,切实规范教研活动,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业务水平,解决教学工作中的问题,保证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主要任务
1、认真学习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学习贯彻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规章制度。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学校的教学思想。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教学规律,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制定教学计划、教学目标,明确各学科的培养目标、教学要求,研究学科教学计划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制定授课计划,确定学科考试、技能考核鉴定的内容与方法。教师要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制定授课进度计划。学科考试及技能考核鉴定的内容和方法是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各学科考试和技能考核鉴定要采用灵活多样和切实可行的方法。
3、深入研究教学内容,使教师在掌握课程标准、教学目标要求、教材体系、重点难点的基础上,研究处理和使用教材的方法,研究采用的具体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加强实践性教学。把培养学生基本素质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中心目标。采取适宜的教学方法,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启发、引导、爱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4、结合教学质量评估,经常性组织相互听课,各组每学期要组织公开课不少于2次。通过互相听课,评课,组织经验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5、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和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教学规律和教学技巧,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6、研究教科研立项工作,倡导良好的学术氛围。
三、具体措施
1、健全机构
学校按学科成立教研组,每个教研组设一个教研组长,教研组按授课年级每年级设一个备课组长。由教研组长主持、召集教研组的活动,教研组长对教科室负责。
2、制定计划
各教研组长每学期组织本组教师讨论制定学期科组工作计划、教学计划、期末复习计划。
3、活动要求
教研活动以教研组为单位,由校长、教务主任负责,教研组长组织具体教学研究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达到增强教师业务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
(1)开学前各组要制定出教研活动计划。对本学期教学研究的目标、重点课题、活动方法做出统筹安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
(2)教研活动每月至少组织一次,每学期初、期末由教务(科研)处统一安排,其他的教研活动由教研组自行安排。
(3)每次教研活动实行严格考勤,一般不得请假,每次教研活动要及时、认真填写《教研活动记录》,如实记录活动情况。作为检查教研活动工作的依据,学期结束存档。
(4)教研活动必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记录。
(5)每学期的听课要求:每位教师每月至少二节,校长,教导主任每月不少于3节。
(6)教研活动必须按时参加,不得无故缺席。
5、活动内容
学习新课标、教育理论,钻研教材、改进教法,研究备、教、辅、改、考、析、评等活动,期中和期末对本组教师的教学情况进行检查,并对各项活动及时总结和交流。
6、活动时间
进行一次教研活动,具体活动时间由教研组统一安排。没有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取消教研活动,教研组长每次要做好教研活动的出勤记录和活动内容记录。
7、活动保证
结合学校奖励条例,设定教科研工作奖,对学积极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成果显著者,学校给予一定奖励,并在学考核中予以优先考虑。
四、常规教研管理
1、全体教师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满腔的热情,以主人公的态度积极的参加教研活动。
2、教研组是学校落实教学工作、开展教学研究和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重要组织之一。教研组长应在校长、教导处领导下负责组织领导本学科有关教学研究的全部工作。
3、制定计划:学期初各教研组长组织本组教师讨论制定学期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培优辅差计划,期末复习计划等。各种计划应做到“五个必须有”即有目的、有计划、有专题、有效果、有记录。
4、讲课制度
(1)各个教研组应充分利用好每年的4月、10月,积极开展各组的教研活动;每期每个教研组至少安排常规教研课四堂,鼓励多讲课,不能少讲。
(2)每位任课教师应主动承担教研课,对于组内安排的教研课应积极配合,不允许推三阻四,甚至不讲。有发现者,在期末考核中扣除5分。
(3)鼓励各位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层次的培训活动和中青年优质课大赛等活动。对于在各种活动中成绩优异的按学校奖励制度考核。凡是主动要求上公开课的教师,期末绩效考核加5分。
6、听课、评课制度
鼓励教师们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听课、评课是学校领导实施有效教学指导的重要措施,是教师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是优化教学的重要手段,各位教师应多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学习,多听课。凡是无故不参与者扣考核分5分。
五、校本教研管理
校本教研是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教学对象为研究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的实践性研究,既注重解决实际问题,又注重经验的总结、理论的提升、规律的探索和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新的推进策略,是帮助教师多角度反思教学的活动。
1、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是以新课改为导向,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作为教研的主体,强调理论指导下实践性研究。
2、校本教研的主要形式
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导”为核心要素。本校的校本教研的主要活动形式是集体研究,充分发挥学校教研组的组织协调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教研活动。
第三篇:教研室主任管理办法
职工培训中心教研室主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中心教育培训工作的需要,进一步加强教研室建设,保证教研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教研室是中心按专业设置的教学基层组织,归属于相应教研部(校)。在教研部(校)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中心所有任课教师(含兼职教师)都应编入相应的教研室。
第三条 教研室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中心的总体部署,在教研部(校)领导下,围绕中心教育培训目标,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风建设、学风建设,按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开展教研、教改、科研等活动。
第四条 教研室设主任 1 名。成员超过 15 人或确有必要时,可增设副主任 1 名。
第五条 教研室主任由中心聘任,全面负责教研室工作。
第二章聘 任
第六条 教研室主任的任职条件
(一)热爱教育事业,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素养;
(二)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于律己,具有较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三)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水平高,有一定教学研究、科研能力,在本学科(专业)领域中的某一方面有较深的学术造诣,知识面宽广,具有中级及以上职称;
(四)作风正派,治学严谨,善于团结同志 ;
(五)了解国家、企业、中心有关教育教学的法令、条例、规定,并认真宣传、贯彻 ;
(六)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沟通能力。
第七条 教研室实行部(校)主任指导下的教研室主任任期责任制。教研室主任在全室成员民主推荐的基础上,部(校)提名报教务处初审并呈中心主管领导审定产生,由中心任命。教务处 代表中心颁发聘书。中途免任、调整,程序同上。
第八条 教研室主任任期三年,可连任。连任者,报教务处备案。
第九条 教研室副主任的任职条件、产生办法等参照本办法 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执行。
第十条 教研室副主任协助教研室主任开展工作。教研室主任因特殊原因不能履行其职责期间,由副主任代行其职责。
第三章权利和职责
第十一条 教研室主任的权利
(一)对本室工作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享有一定的决定权力,但重大事情须报部(校)务会讨论决定;
(二)对本室教学、科研活动经费、集体获奖奖金等在公开、公平、合理的原则上有支配权;
(三)对中心和部(校)涉及到本室工作的有关问题有建议和申述权。
第十二条 教研室主任的职责
(一)关心本室成员的思想、工作、生活,调动全室成员参与教研室各项工作,结合教学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教风建设、学风建设。
(二)负责制订本室的学期工作计划 , 负责组织实施、检查和总结执行情况,学期末向部(校)提交书面工作总结。
(三)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中心下达给本教研室的教学任务,按时、合理地安排授课教师。审核教师学期授课计划、实验和实习计划,并督促、检查其执行情况。
(四)严格把关,做好教材的选用工作,做好教材(讲义)编写的组织工作。
(五)配合部(校)及中心有计划地进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指导和协助本室人员拟订个人业务提高的进修、实践锻炼计划并妥善落实安排。
(六)抓好全室所开课程的教学质量,对任课教师的主要教学环节进行督导,包括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辅导答疑、实习课、实验课、习题课等。负责组织同行对本室人员进行业务考核,并建立考核档案。
(七)定期召开教研室会议,保证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研究解决本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经常向部(校)请示和汇报工作,及时反映教师和学生的意见和要求。
(八)认真组织教研活动,总结交流教学经验;开展科研、教研、教改活动和各种学术活动、科技服务活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术水平,提高科研能力。
(九)认真组织好开新课和新开课教师的试讲工作,安排好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工作。对每学期本室所开设的课程有重点地组织好观摩教学和集体评议,把好课堂教学质量关。
(十)做好资料归档和管理工作。有计划地积累教研室工作资料,可按教研室信息、教学文件、教学组织、工作考核、教学质量、教研科研、教研室活动等进行分类建立电子和文书档案。
(十一)完成中心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第四章工作考核
第十三条 教研室主任实行每月基本岗位津贴制(教研室副主任为教研室主任的80%),按考核发放。第十四条 教研室主任日常工作的考核由教研部(校)负责,教研部(校)要建立教研室主任 工作档案,认真、详细、客观地记录 教研室主任履职情况。
第十五条 对教研室主任工作的考核分中心考核小组考核和教研部(校)考核,二者综合确定考核结果。教务处负责牵头组织由教务处、教研部(校)及有关教学部负责人组成的考核小组根据上述职责要求对教研室主任的整体履职情况按进行全面考核。教研部(校)负责组织教研室成员 对教研室主任的工作进行考核。
第十六条 考核结果分优秀、称职、不称职三个等级,若中心考核小组和教研部(校)同时考核为优秀者,则综合考核为优秀,若中心考核小组和教研部(校)二者之一考核为不称职者,则综合考核为不称职,其他情况综合考核为称职。
第十七条 综合考核为优秀者基本岗位津贴乘以系数 1.2,综合考核为不称职者基本岗位津贴 乘以系数0.8。对表现特别突出者酌情另行嘉奖,对中心考核小组考核和教研部(校)考核同时不称职者予以解聘。
第五章附则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第四篇:教研活动
4月27日,我园开展了本期以来的第二次教研活动,此次活动由大(2)班的李明容老师向大家展示一堂公开示范课,这堂课是大班科学领域的内容,主题是“6的分解与组成”。课堂上,李老师首先展示出一幅美丽的图画,再用优美的语言将幼儿带入到教师设计的故事情境中,所有幼儿的兴趣瞬间被调动起来,立刻参与到活动当中,整堂课上,充分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而教师的专业水平以及教学机智也得到所有听课教师的肯定。教学中,完全没有小学化教学倾向,采用手工制作的教具,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了解6的分解与组成,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学会了知识,李老师非常出色地完成了教学原则。
李老师在课堂上带着幼儿做手指游戏
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学习6的分解
第五篇:教研活动
音乐教研活动设计方案
——黎苑小学《迷人的火塘》课例研究设计方案
一、活动名称:迷人的火塘
二、教研组:音乐组
三、教研组长:代瑞雪
四、活动主题:歌曲《迷人的火塘》是一首富有鲜明的侗族民歌音调特征的创作歌曲,歌曲展示了侗家儿童围坐在火塘边放歌抒怀的欢乐情景。歌曲为带再现的两段体结构。前乐段的两个乐句旋律平稳,缓缓下行,4个小节最后都是切分音,并构成了级进式下行音调(3-4-1-6),表现了抒情,幽静的意境。第二乐段是复调性质的二部合唱(一种“多声部音乐”。作品中含有两条以上(含)独立旋律,通过技术性处理,和谐地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音乐就叫做复音音乐,)前乐段旋律上扬,仿佛是火苗越烧越旺,欢乐的情绪也随之高涨,后乐句的句幅作了扩充,并连续运用了十六分音符与八分音符组成的切分节奏,富有动感,气氛更为热烈;句末出现了第一乐段的音调,但落音由“6”变化为“1”,形成了羽调式与宫调式不同调式的色彩对比。最后以舒展的尾声“啊”使侗家的欢乐歌声飘向夜空,久久回荡。
五、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两个声部。
2、了解侗族人文知识,调动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3、通过舞蹈等形式充分表现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六、活动准备:
1、课件、钢琴
2、时间:2016年5月9号
七、参加人员:音乐教研组成员
八、注意事项:请体音乐组老师安排好课,准时参加。
九、具体案例:(教案)
迷人的火塘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迷人的火塘》,学生初步掌握歌曲的两个声部。
2、了解侗族人文知识,调动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
3、通过舞蹈等形式充分表现歌曲,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歌曲《迷人的火塘》 二声部教学。
三、教学难点:歌曲字音结合、切分节奏及歌曲风格。
四、教学具准备:课件、电子琴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歌曲《爱我中华》进教室。
2、师生问好。
(二)侗族人文知识、音乐介绍导入。
1、谈话导入:我们的祖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你知道我们祖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学生说)
听一首关于少数民族的歌曲,请你猜猜是哪个少数民族?(课件,音乐)今天,沈老师就带领同学们去侗家村寨,走一走看一看。
2、教师介绍。(课件,音乐)
侗族村寨依山傍水。在侗族聚居的地方有各种各样的桥。最能反映侗族人民高超建筑技艺的要数“风雨桥”。这种桥因桥上建有长廊式、可遮蔽风雨的桥屋而得名。鼓楼是侗寨的标志,此种建筑吸取了汉族古代建筑的精髓,又突破了塔楼的常规,下部呈方形,瓦檐呈多角形,飞檐重阁,形似宝塔,高耸寨中。鼓楼一般一姓一座,较大的寨子有三四座以上,那是侗族人民开会娱乐的场所。
侗族服饰朴素,色调以青、蓝、白、紫为主。男子多穿对襟短衣,或右衽无领短衣,包大头巾。女子上穿大襟无领无扣上衣,下穿百褶裙或长裤,束腰带、裹腿,包头帕或戴银冠及各种银饰等。
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喜庆节日的晚上,侗族同胞升起篝火,围在火塘四周唱歌跳舞配以萧、笛、芦笙等传统乐器来喧染气氛。
我们和他们一起去跳一跳,好吗?
3、学跳侗族舞蹈脚步。
(1)教师示范。(先学脚步:向左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向右三二三四、四二三四。加上手。)(2)所有同学一起跳。
(三)学习歌曲《迷人的火塘》。
1、导入歌曲。在火塘边,我们跳得很开心。在这美丽的夜晚,侗家小朋友给我们带来了一首歌,我们先来听一听:(放音乐)他们是怎样来描绘这美丽的夜晚,迷人的火塘的!(出示歌谱)
2、说说你的感受。你发现了什么?
3、请你仔细聆听歌曲,感受二声部和声效果,再次感受这迷人的火塘。
4、侗族的小朋友邀请老师参加了他们的篝火晚会,于是我也会唱,接下来老师想分别范唱第一段歌词的两个声部。
老师也想教教大家,这样我们就可以一起参加侗家篝火晚会了,不过先得过关!第一关:
切分节奏教学及二声部歌谱教学
A在这首歌曲里有许多特殊的节奏型——切分节奏,切分节奏在《春雨蒙蒙地下》歌曲中我们已经接触到了,谁能说说你对切分节奏的理解?
小结:切分节奏非常有特点。改变了原来的强弱状态,使切分音变得突出。
谁能来念念这三个节奏? B请你唱一唱!第二关:
C唱唱第一声部歌谱 第三关:
D唱唱第二声部歌谱,你发现什么? 第四关:
E出示二声部歌谱唱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F加入歌词唱一唱,指导。
6、请你你跟着老师的琴声轻声哼唱前四个小节,注意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默唱歌曲,轻声唱一唱。
7、仔细聆听伴奏,默唱。在老师的指挥下唱一唱
9、舞蹈与表现。
夜晚,围坐在火塘边唱歌跳舞,是侗族人最幸福的时光。下面我们和侗族一起来唱歌跳舞。手拉手围成圈,齐跳。
当然,你可以主动邀请听课的老师一起加入我们欢乐的行列。多么迷人的火塘,多么美妙的歌声,让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课件/唱歌,舞蹈)
(五)侗族大歌与原生态音乐。
1、介绍
侗族的音乐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侗族有独树一帜的多声部民歌——侗族大歌。令人自豪的是: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舞台!
2、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侗族大歌《布谷催春》。(学生说)
侗族大歌,复调式、多声部、无伴奏合唱方式是中外民间音乐所罕见的。这种原汁原味的音乐,不经修饰的音乐——原生态音乐。
(六)、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侗族歌曲《迷人的火塘》,并了解了一些侗族的风土人情,音乐文化。通过今天的学习与交流,希望同学们能主动的了解我国各民族的人文知识,更加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
十、课例研修:
这是一首侗族歌曲,为了让同学们对侗族有一定的了解,我首先让学生收集有关侗族的资料,说说他们所了解的侗族的生活以及侗族的风土人情,这样就不知不觉的对本课的歌曲学习有了一次初步的认识。在歌曲处理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和学生一起分析歌曲,让学生自己找出适合本课歌曲的演唱方法及演唱情绪。这样学生在进行演唱时就会增强演唱的兴趣。也可以在学生出现错误时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加强学生的音乐感。同时以学生为主体是让学生更好的走进音乐课、走进音乐的一个有效手段。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在同时解决二声部节奏上,时间没有控制好,时间过长,以致后面的教学环节时间紧迫,教研中心的老师给我建议,把这个难点分散开,在前一节课或刚开始上课时就把难点节奏先解决一部分,这样在学习歌曲时就不会显得时间非常紧迫了。
音乐教育发展的空间很广阔,我会以此为鉴,不断探索,不断发现,在课堂教学上大胆实践,细心总结经验,让音乐课更精彩,让孩子们更加喜欢音乐课,喜欢合唱。
谢静 2016年5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