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计生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规划建议

时间:2019-05-14 12:40: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口计生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规划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口计生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规划建议》。

第一篇:人口计生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规划建议

玄武区“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主要成就和经验以及“十二五”规划重点与建议

“十一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口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按照“稳定、提高、统筹”的工作方针,主动融入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大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着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活动,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得到新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先后荣获全国。。等先进称号,连续 年,行风。。

一、“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主要成就

1、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区深入开展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执法检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实施孕前危险因素排查项目,提升人口早期教育与独生子女培养水平,全区人口出生率年均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 %以上,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左右,独生子女家庭累积率达 %,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出生人口素质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市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比2005年下降 个千分点,全区人均预期寿命 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

到 ‰、。这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初步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协调机制。

3、优质服务提质提速,群众对计划生育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政府购买计划生育服务经费逐年增加,全区优质服务总投入超过一千万元。率先在全市实现优质服务体系全覆盖,建立了1个区世代服务中心、8个街道世代服务站和62个社区世代服务室,世代服务“六位一体”功能逐步彰显。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项目,深化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五好”计划与婚育同步管理服务项目,全面构建“婚、孕、生、养、育、教”优质服务链。积极拓展免费优质服务项目,提升育龄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为全区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宫颈癌筛查服务,免费开展孕前危险因素排查与孕前保健指导服务,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率达90%以上。继续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连续两年举办生育文化节,不断创新宣传手段,拓展宣传内涵,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一、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进入“十一五”以来,玄武区政府出台了“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一五人口计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指导思想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为抓手,坚持“四个

不动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发展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探索并逐步把握我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律。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玄武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总体要求是: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两个率先,实施十大工程。“一个目标”即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根本转变,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两个率先”即通过深化改革,率先建立“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率先建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三位一体”的优质服务新体系。“十大工程”即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干预、青少年生殖健康、人口发展研究与综合决策、新型婚育文化建设、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关爱女孩行动、数字人口计生、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等十大工程。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到2010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至3‰;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

到2010年全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深化改革,着力创新九大工作机制。即: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机制;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机制;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的

工作机制;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公共财政经费的投入机制;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建立优质服务的新体系。创新优质服务载体,实施优质服务品牌战略。到2010年使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5%以上;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率达90%以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到90%以上;计划生育合格村(居)率达到95%以上;计划生育示范街道达90%以上,计划生育示范社区达95%以上。

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区委、区政府于今年初就出台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的意见,提出坚持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探索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五大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为辅的利益导向机制。三是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人口计生综合管理机制。五是加快建设人口计生信息化管理服务机制。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为我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地人口环境。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近几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贯彻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意见,逐步健全完善“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强化网底建设,夯实基层计划生

育工作基础;优化工作机制,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齐抓共管;深化亲情服务,落实流动人口“市民化”待遇;实施南京市“十一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示范社区创建工程,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牵头、计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区(村)居民自治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的组织优势,探索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现居住地管理服务为主、综合治理为核心的“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仍然是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其特点是人数多、流动性大、居住环境差、重体力劳动多,大部分是出来谋生为主,但也不排除少数人出来躲生超生。我区目前流动人口已达到1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一是难在信息准确掌握难,本人不配合,孕情掌握难;二是生殖健康保健水平低,服务难到位,每年提供两次免费的月服务检查,社区都要做大量工作,服务率也难到位;三是综合管理的协调机制难。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运行机制还有不顺畅的方面。

2、以市政府牵头,建立人口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来看,建立一个政府综合性人口信息库,在人口计生、公安、民政、劳动、统计等部门建立一个人口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且有可能。随着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科技方面不成问题,使用权限和信息安全也可解决,兄弟城市也有建设的先例,如上海、无锡。建立一个政府性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成本减低,行政成本减低,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能采集信息,建立信息库,做到信息互通、信息共享,打破人为的障碍和部门间协调问题,提高工作效能。

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及其有效方法和途径

1、首先是建立政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机制。我们认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最主要的是首先建立一个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机制,也是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的根本。在现阶段,要构建一个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目标一致、上下互动、信息共享、运转高效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要建立一个依法管理机制、利益导向机制、优质服务机制、群众自治机制、领导决策机制,其中,人口计生工作的决策机制尤为重要,有了很好地决策机制,投入保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机构建立、人员编制等都会迎刃而解。作为一级党委、政府,应该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积极出台一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与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把人口控制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党政

“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这项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作与正在进行的其他领域改革、相关部门制定出台的重要政策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形成党政统一领导、综合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群众积极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强化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对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的协调和督促检查,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深化综合改革,合力推进新机制建设。

2、建立部门综合协调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五大战略任务。涉及了人口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政府的许多部门,真正建立一个部门综合协调的运行工作机制,这几年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离符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还有距离;建立多部门综合协调运行机制,政府与社会群众团体、中介组织的协作机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能够在政府层面上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加强部门综合协调机制的建立和监督,特别是把人口计生相关工作内容,纳入部门的工作职责,很有必要。否则,便会流于形式,貌合神离。

三、对市委、市政府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出台加大名人、富人违法生育的处罚力度的政策。目前,城区违法生育不是一个突出问题,但是计划外超生的现象还是存在,流动人口、困难家庭、未婚生育是一方面,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而对一些知名人士,企业家的违法生育处罚也是一个非常具体实际的问题。今年9月,中组部、人口计策委等11个部委出台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对执行人口计生法规和有关政策,对党员干部公众人物计划生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开展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依法处理违法生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希望能在市政府这个层面上出台贯彻意见,更好地贯彻实施11部委的文件精神。重要的不在征收多少社会抚养费,重要的是一个综合管理机制和惩处机制,有效地控制违法生育。

2、尽快出台对企业职工退休一次性补助政策措施。省政府前两年出台了对退休职工一次性补助的文件,市政府还未能出台配套性文件,广大计划生育家庭比较关心这个实际利益问题,信访工作大多也是反映这个问题。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文件,给予明确。我们还建议,最好能建立一种普惠制度,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到退休年龄都能享受一次性补助。至于经费的来源,可以统筹考虑。使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都能享受到这一政策。

第二篇:人口计生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规划建议

~~~~~~~~~~~~~~~~~~~~~谢谢使用~~~~~~~~~~~~~~~~ 玄武区“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主要成就和经验以及“十二五”规划重点与建议

“十一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口计生委的关心指导下,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精神,按照“稳定、提高、统筹”的工作方针,主动融入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大局,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着力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改革,扎实开展创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活动,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得到新提升,为全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先后荣获全国。。等先进称号,连续 年,行风。。

一、“十一五”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主要成绩和经验

(一)主要成就

1、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人口健康素质不断提高。“十一五”以来,我区深入开展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执法检查,开展打击“两非”专项行动,强化出生缺陷干预措施,实施孕前危险因素排查项目,提升人口早期教育与独生子女培养水平,全区人口出生率年均 ‰,人口自然增长率年均 ‰,户籍人口计划生育率保持在 %以上,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 左右,独生子女家庭累积

~~~~~~~~~~~~~~谢谢使用~~~~~~~~~~~~

~~~~~~~~~~~~~~~~~~~~~谢谢使用~~~~~~~~~~~~~~~~ 率达 %,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出生人口素质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市区出生缺陷发生率比2005年下降 个千分点,全区人均预期寿命 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下降到 ‰、。这对促进我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初步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与协调机制。

3、优质服务提质提速,群众对计划生育满意度进一步提高。坚持以人为本,努力为群众提供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技术服务能力不断加强,政府购买计划生育服务经费逐年增加,全区优质服务总投入超过一千万元。率先在全市实现优质服务体系全覆盖,建立了1个区世代服务中心、8个街道世代服务站和62个社区世代服务室,世代服务“六位一体”功能逐步彰显。全面落实国家规定的计划生育免费技术服务项目,深化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实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五好”计划与婚育同步管理服务项目,全面构建“婚、孕、生、养、育、教”优质服务链。积极拓展免费优质服务项目,提升育龄群众的幸福感与满意度:为全区育龄妇女免费提供宫颈癌筛查服务,免费开展孕前危险因素排查与孕前保健指导服务,已婚育龄妇女避孕节育全程服务和生殖保健服务率达90%以上。继续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连续两年举办生育文化节,不断创新宣传手段,拓展宣传内涵,满足群众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

一、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亟待解决的问

~~~~~~~~~~~~~~谢谢使用~~~~~~~~~~~~

~~~~~~~~~~~~~~~~~~~~~谢谢使用~~~~~~~~~~~~~~~~ 题

进入“十一五”以来,玄武区政府出台了“十一五”人口发展规划,明确了十一五人口计生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工作任务。指导思想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创建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全国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省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区为抓手,坚持“四个不动摇”,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人口发展全局,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合理分布,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探索并逐步把握我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规律。大力推进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的创新,为加快实现“两个率先”,为建设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标志区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玄武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总体要求是:实现一个目标,突出两个率先,实施十大工程。“一个目标”即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根本转变,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两个率先”即通过深化改革,率先建立“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率先建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三位一体”的优质服务新体系。“十大工程”即计划生育利益导向、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出生缺陷干预、青少年生殖健康、人口发展研究与综合~~~~~~~~~~~~~~谢谢使用~~~~~~~~~~~~

~~~~~~~~~~~~~~~~~~~~~谢谢使用~~~~~~~~~~~~~~~~ 决策、新型婚育文化建设、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关爱女孩行动、数字人口计生、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等十大工程。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到2010年,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1.7‰至3‰;出生人口素质逐步提高,出生缺陷发生率有所下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稳步提高。

到2010年全面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深化改革,着力创新九大工作机制。即:新型生育文化建设机制;行政管理、技术服务和群众工作“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计划生育/生殖健康/家庭保健服务机制;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民主管理监督机制;公共财政经费的投入机制;考核评估激励机制;充满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

建立优质服务的新体系。创新优质服务载体,实施优质服务品牌战略。到2010年使人人享有基本的生殖保健服务。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全区计划生育率达到99.5%以上;避孕节育和生殖保健服务率达90%以上;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率达到90%以上;计划生育合格村(居)率达到95%以上;计划生育示范街道达90%以上,计划生育示范社区达95%以上。

去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区委、区政府于今年初就出台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的意见,提出坚持不断探索创新,积极探索稳定低生育水平,加快建立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五大长效工作机制。一是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财政投入保障机制。

~~~~~~~~~~~~~~谢谢使用~~~~~~~~~~~~

~~~~~~~~~~~~~~~~~~~~~谢谢使用~~~~~~~~~~~~~~~~ 二是建立和完善政府为主、社会补充为辅的利益导向机制。三是不断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机制。四是建立和完善人口计生综合管理机制。五是加快建设人口计生信息化管理服务机制。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我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为我区的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地人口环境。但是也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难。近几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定》以及《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精神,贯彻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的意见,逐步健全完善“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强化网底建设,夯实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基础;优化工作机制,实现流动人口计划生育齐抓共管;深化亲情服务,落实流动人口“市民化”待遇;实施南京市“十一五”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示范社区创建工程,加快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府牵头、计生部门主管、相关部门配合、社区(村)居民自治组织和社会服务机构参与”的组织优势,探索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以现居住地管理服务为主、综合治理为核心的“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工作机制和保障制度,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工作仍然是一个难点和重点问题。其特点是人数多、流动性大、居住环境差、~~~~~~~~~~~~~~谢谢使用~~~~~~~~~~~~

~~~~~~~~~~~~~~~~~~~~~谢谢使用~~~~~~~~~~~~~~~~ 重体力劳动多,大部分是出来谋生为主,但也不排除少数人出来躲生超生。我区目前流动人口已达到13万人,占户籍人口的四分之一。一是难在信息准确掌握难,本人不配合,孕情掌握难;二是生殖健康保健水平低,服务难到位,每年提供两次免费的月服务检查,社区都要做大量工作,服务率也难到位;三是综合管理的协调机制难。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运行机制还有不顺畅的方面。

2、以市政府牵头,建立人口信息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来看,建立一个政府综合性人口信息库,在人口计生、公安、民政、劳动、统计等部门建立一个人口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且有可能。随着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科技方面不成问题,使用权限和信息安全也可解决,兄弟城市也有建设的先例,如上海、无锡。建立一个政府性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成本减低,行政成本减低,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能采集信息,建立信息库,做到信息互通、信息共享,打破人为的障碍和部门间协调问题,提高工作效能。

二、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思路及其有效方法和途径

1、首先是建立政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机制。我们认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最主要的是首先建立一个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策机制,也是加强人口计划生育工作领导的根本。在现阶段,要构建一个行政部门、服务机构、自治组织、群众团体目标一致、上下互动、信息共享、运转高效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公共服务管理体系;要建立一个依法管理机制、利益导向机制、优质服务机制、群众自治机制、领导决策机制,其中,人口计生工作的决策机制尤为重要,有了很好地决策机制,投入保障机制、考核评估机制、机构建立、人员编制等都会迎刃而解。作为一级党委、政府,应该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与时俱进,形成良好的决策机制,积极出台一些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与措施。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把人口控制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列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要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这项具有时代特征的工作与正在进行的其他领域改革、相关部门

~~~~~~~~~~~~~~谢谢使用~~~~~~~~~~~~

~~~~~~~~~~~~~~~~~~~~~谢谢使用~~~~~~~~~~~~~~~~ 制定出台的重要政策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结合起来,形成党政统一领导、综合机构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群众积极参与、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强化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目标管理责任制和“一票否决”制,加强对人口问题综合治理的协调和督促检查,调动各方力量,共同深化综合改革,合力推进新机制建设。

2、建立部门综合协调机制。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明确提出了新的历史阶段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五大战略任务。涉及了人口的方方面面,也涉及到政府的许多部门,真正建立一个部门综合协调的运行工作机制,这几年我们做了一些探索,有了一些成功的经验,但是,离符合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要求还有距离;建立多部门综合协调运行机制,政府与社会群众团体、中介组织的协作机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能够在政府层面上出台一些规范性文件,加强部门综合协调机制的建立和监督,特别是把人口计生相关工作内容,纳入部门的工作职责,很有必要。否则,便会流于形式,貌合神离。

三、对市委、市政府加强人口计生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出台加大名人、富人违法生育的处罚力度的政策。目前,城区违法生育不是一个突出问题,但是计划外超生的现象还是存在,流动人口、困难家庭、未婚生育是一方面,社会抚养费征收难度大。而对一些知名人士,企业家的违法生育处罚也是一个非常具体实际的问题。今年9月,中组部、人口计策委等11个部委出台加强人口计生工作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对执行人口计生法规和有关政策,对党员干部公众人物计划生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对开展城镇违法生育专项治理行动,依法处理违法生育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希望能在市政府这个层面上出台贯彻意见,更好地贯彻实施11部委的文件精神。重要的不在征收多少社会抚养费,重要的是一个综合管理机制和惩处机制,有效地控制违法生育。

2、尽快出台对企业职工退休一次性补助政策措施。省政府前两年出台了对退休职工一次性补助的文件,市政府还未能出台配套性文件,广大计划生育家庭比较关心这个实际利益问题,信访

~~~~~~~~~~~~~~谢谢使用~~~~~~~~~~~~

~~~~~~~~~~~~~~~~~~~~~谢谢使用~~~~~~~~~~~~~~~~ 工作大多也是反映这个问题。建议市政府尽快出台文件,给予明确。我们还建议,最好能建立一种普惠制度,对计划生育独生子女父母家庭,到退休年龄都能享受一次性补助。至于经费的来源,可以统筹考虑。使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家庭都能享受到这一政策。

敬爱的党组织:

经过一段时期的初级党校学习,我的心境自然澎湃而又亢奋。其实,无论是谁,这种难得的熏陶刚过,思想上和认识上都会大有一吐为快的强烈之欲望。这对深刻理解中国***始终是一个最先进的党、最伟大的党,始终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 楷模,也始终是勤奋学习、善于思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等等,以及正确选择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通过学习,我对我们的党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中国***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有它的阶级性,人民性,先进性。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的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政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工人阶级的先进性决定了党的先进性。而工人阶级之所以具有先进性是因为它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高度组织性、纪律性,赋予革命的坚定性、彻底性。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等越来越发达,因此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具有新的内涵、新的标准和新的特征,做到与时俱进。党的先进性还体现在将“三个

~~~~~~~~~~~~~~谢谢使用~~~~~~~~~~~~

~~~~~~~~~~~~~~~~~~~~~谢谢使用~~~~~~~~~~~~~~~~ 代表”写入了新的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党的先进性作了富有时代特征的界定,具体地、明确地揭示出党的先进性的实质和内涵,深化了我们对党的先进性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通过学习我进一步端正了自己的入党动机。入党动机是指一个人要求入党的内在原因和真实目的,是推动人们争取入党的一种精神力量。真正正确的入党动机应该是能始终将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了最终实现****而奋斗终生。我要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地实践,不断地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个人在组织上的入党一生只有一次,而思想上的入党是一生一世的,所以,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必须坚定信念,用理论知识来武装自己,不断地深化自己的行动。

再次,我懂得了入党的过程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是一个充满考验的过程,不是你随便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要时时刻刻用党员的标准来规范自己。听了几位优秀学生党员的入党经历,学到了我们不仅要在组织上积极要求入党。把党和人民放在第一位,用自己的行动来展现一位入党积极分子的作风,时时刻刻,用党的标准提醒自己,什么要积极主动的去做,什么要积极同违背党标准的做斗争。入党的过程,便是不断完善自己的过程,便是升华自己的过程。

当然,我也进一步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学习,我深刻地体会到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体现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结合起来,将

~~~~~~~~~~~~~~谢谢使用~~~~~~~~~~~~

~~~~~~~~~~~~~~~~~~~~~谢谢使用~~~~~~~~~~~~~~~~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融为一体的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渗透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中,不仅影响着社会的风气,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而且对社会的经济发展由巨大的反作用。

通过这次的学习, 我不仅加深了对党的基本知识的了解,也更加明确了入党动机,优秀党员决不是套在自己头上用于炫耀的光环,而是我们应该努力学习,不断进取所应该达到的目标,组织上的入党一生一次,思想上的入党一生一世。在学习当中,最让我感动的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恰恰印证了这一点。看着那些面对党旗宣誓的***员,我感动了,我感到了作为***员的骄傲,也更加坚定自己的人生信念:我也一定要成为一名***员。我要时刻谨记党的教诲,时刻以党员的行为准则来约束自己, 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自觉的加强自己,争取得到更大的提高。

汇报人:***

2012年3月31日

【1】 【2】

~~~~~~~~~~~~~~谢谢使用~~~~~~~~~~~~

~~~~~~~~~~~~~~~~~~~~~谢谢使用~~~~~~~~~~~~~~~~

该文章转载自无忧考网:http://www.51test.net

~~~~~~~~~~~~~~谢谢使用~~~~~~~~~~~~

第三篇:人口计生工作“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规划

人口计生工作“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规划

为全面掌握我县“十一五”期间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发展情况,科学编制“十二五”规划,为正确指导今后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按照青委办[2010]137号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我局进行了认真调查、核实和数据分析,现将“十一五”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如下

一、“十一五”人口计生工作总结

2006年至2010年,青川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口计生委的指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各项计划生育法律法规,紧紧围绕计生工作目标,克难攻坚,强化基础,突出重点,狠抓落实,经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突出反映在:

(一)基本情况

全县辖36个乡镇,271村(居),总人口为251535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11998人,占总人口的84.28%。全县共有育龄妇女66763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50008人,占总人口的19.88%。其中无孩妇女2877人,一孩妇女20735人,二孩妇女25741人,双女户6346人,多孩妇女655人;累计落实各项节育措施44026人,其中上环30004例,绝育8203例,药具5186例。综合节育率达88.05%。

(二)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

近五年来(2005年10月至2010年2月),全县共出生人口8544人,年平均人口出生率为

6.91‰,低于“十五”时期2.09个千分点,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2‰,低于“十五”时期2.08个千分点,全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基本走上了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健康发展轨道。

(三)优质服务不断深化

全县以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创建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免费服务、免费生殖健康普查、生殖道感染防治、出生缺陷干预和地震伤亡子女再生育全程服务,计生优质服务工作成效显著。五年来,全县共计落实各项计划生育手术11214例,免费发放避孕药具4293人,落实孕情环情监测144767人次,260对有意愿有条件的地震伤亡子女家庭已生育健康婴儿170个,占符合再生育条件数的66%,各项计生优质服务工作的有效落实为青川人口控制和灾后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依法管理全面加强

五年来,全县各级党政扎实开展敢计划生育《一法三规省条例》的宣传,严格生育审批和违法生育处理,实现了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管理为转变,基本杜绝了计生恶性案例的发生。自2006年以来,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均高于市定指标。

(五)利益导向机制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计落实各类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对象14881人,计生“三结合”帮扶计划生育家庭7500户,惠民政策的有效落实为改变群众生育观念和稳定低生育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六)灾后重建成效明显

全县35个乡镇计生技术服务站已完工交付使用,县计生服务站将在年内竣工。其他项目正有序推进,为青川今后计生优质服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

(七)计生经费投入基本得到有效保障

“十一五”期间,全县财政共计投入计生资金265 万元,人均计生事业费达到7元标准,基本保证了各项计生业务工作的正常运转。

(八)综合改革顺利推进

五年来,青川人口计生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多次荣获市二等奖表彰,计生村民自治获省先进县表彰。全县计生工作“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政策推动,综合治理,优质服务”的新机制初现端倪。

(九)认真落实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

按照市上下达我县的人口与计划生育责任目标,进行层层分解量化,逐级签订责任书,严格落实“一票否决”制度,严格考核奖惩,兑现工作责任。

(十)宣传教育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五年来,全县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宣传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开办了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站、网页,开通了咨询热线、声讯短信服务,开发了电子触摸屏等,利用现代化传媒手段,在实现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方面,大力实施精品战略,促进了先进生育文化和人口文化建设。

(十一)困难与问题

一是当前的低生育水平实现后,一部分人产生了“青川人口问题已经不再是天下第一难事”的错觉,盲目乐观,加之灾后重建压力大,领导重视程度和工作力度有所减弱。

二是群众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之间的矛盾日逐突出,生育反弹压力明显增大,而且将长期存在。

三是经济不发达,财政支撑能力与事业发展需求不相适应。

四是违法生育处理难,社会扶养费征收难,流动人口管理难问题尚未有效破解。五是计生队伍特别是技术服务队伍素质总体偏低,难以适应工作需要。

六是青川未来五年又将面临一次人口生育小高峰期,加之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老龄化加快问题,劳动人口增加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问题已在青川逐步显现,由此进一步增大了我县今后人口计生工作的难度。

二、“十二五”人口计生工作规划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坚持以邓小平人口理论和党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扎实抓好“一法三规省条例”的宣传,紧紧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十二五”经济社会总体发展目标,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以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为主要任务,以优质服务为主线,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严格按照“依法管理、村民自治、政策推动、综合治理、优质服务”总体要求,扎实抓好基层基础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声调发展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工作目标

“十二五”期间,全县出生人口控制在15381万人以内;年平均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以内;年平均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稳定在93%以上;到2015年末,把全县总人口控制在25.9万人以内。出生人口素质明显提高,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上升势头,确保全县低生育水平继续保持稳定。

(二)主要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进一步巩固完善党政统览、部门配合、群众参与、优势互补、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综合治理人口数量、素质、结构等问题。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把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位置,列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坚持和完善人口计生目标管理责任制,继续实行党政线与部门线,目标与任期工作目标,分级、分线、分期考核,奖惩逗硬。为确保计生目标圆满完成提供坚实组织保证。

2、落实依法管理。一是大力宣传《一法三规省条例》继续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由行政管理向法制管理转变;二是巩固和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进一步促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规范化,法制化管理;三是依法规范再生育审批、计生技术服务、流动人口管理和人口统计管理,认真查处违法生育,严厉打击非法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行为,为全县人口计生工作顺利开展创造良好法制环境。

3.加强队伍建设。“十二五”期间,按照国家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上岗要求,认真抓好全县计生系统在职干部的专业知识培训。通过各层次的培训教育,使全县乡级以上计生干部基本达到大专以上学历,技术服务人员基本达到中专以上学历,以适应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需要。

4.抓好优质服务。坚持壮大龙头站(县级站),发展中心站(分站),巩固乡镇站,办好服务点(村、社区)的思路,扎实抓好计生技术服务体系灾后重建工作,更新技术装备,改善服务条件,提高服务能力,严格审批管理,规范技术操作,紧紧围绕避孕节育、优生优育更好的广大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为青川人口计生工作的长治久安创造有利条件。

5.夯实基层基础。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放在乡村,认真抓好计划生育群众自治和合格村创建,重点抓好生育控制、孕情环情监测、避孕节育、流动人口管理、违法生育处理、各类统计资料规范等措施的落实,努力提高基层基础工作质量。

6.深化综合改革。继续全面推进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综合改革,完善计划生育工作运行机制,为青川“十二五”期间人口计生工作质量上等升级提供有利机制保障。

7.认真落实惠民政策。严格按照中央、省、市相关政策要求,进一步抓好计划生育“两奖两扶”、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和计生“三结合”帮扶工作的落实,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机制,为转变群众生育观念、稳定低生育水平营造有利政策环境。

8.强化投入保障。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渠道的稳定、可靠的保障机制,逐步提高人口与计划生育事业费投入的总体水平,使其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到2015年,人均财政投入计生事业费应不低于中央、省、市规定的7.5 元标准,以确保各项计生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一○年十一月十八日

第四篇:十一五总结暨十二五规划建议

药业管理委员会

关于中医药产业十一五总结暨

十二五发展规划建议

第一章十一五回顾

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把中医药产业确定为全市三大特色产业之一,制定了优惠政策,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全方位推动中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全体药业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显著成绩。中医药加工企业日益壮大,产业链条不断拉长,中药材专业市场品位显著提升,中药材种植规模迅速扩大,中医药文化日趋完善,基本上形成了科、工、贸一体化,种、销、加一条龙的产业格局,达到了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预期目标,为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一节

医药工业日益壮大,充分发挥了中医药产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十一五期间,新上中药加工企业七家,企业总量达到12家,形成了中药产品、中药保健品、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等中药材深加工全面发展的大药业格局,年均中药材加工量由十五期间的5000吨,达到1.5万吨,有力地带动了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经营、中药材物流企业的快速发 1 展。

第二节

中药材专业市场日益壮大,建筑面积由十五期间的300亩,扩大到400亩,入驻商户由05年的400户,增加到650户,年均交易额由10亿元增加到15亿元,中药材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已由06年初的5家增至30余家,物流配送已成为中药材流通的主要形式。传统的经营方式已逐渐被现代化的物流所取代。

第三节

以药王孙思邈为主线的中医药文化经过系统全面整理,已形成集人物、古迹、景观于一体贯穿古今的系统文化,黄帝文化、褚澄文化、药王文化、明定王文化、行帮文化等构成了禹州博大精深的文化体系,编篡出版了《禹州地产药材》、《苍生大医孙思邈》、《禹州中药文化》等数十部中医药文化专著。传统的“禹州药会”于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禹州中医药产业的走向世界的一张城市名片。

第四节

以“药王、文化、经济”和“文化、和谐、发展、共赢”为主题的药王孙思邈医药文化节暨中国禹州中医药交易会,五年间举办了四期,内容不断丰富,品位逐步提高,吸引了国内外大批知名药界人士,合作范围、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累计成交额达到50亿元以上,并借助盛会平台,其它合作领域签约逾百亿元,有力地助推了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第五节

在专业市场带动、加工企业的拉动和药交会的推动下,中药材种植取得重大突破,规范化、基地化种植已成为中药材发展的主要形式,2009年全市种植品种达到200余种,总面积突破40万亩。比2005年的20万亩翻了一番,年产值达6亿元。2007年我市被河南省农业厅、河南日报社评选为“河南十大中药材种植基地”,2009年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唯一的中药材加工示范基地,道地药材禹白芷、禹白附、禹南星、豫西丹参取得了国家道地药材原产地地域保护。建成了占地3200亩集教学、科研、示范、选育、观光、旅游为一体的“河南省药用植物园”,2008年市政府被国家中药材种植养殖专业委员会吸收为副理事长单位。

第二章 十二五发展目标 第一节

形式分析

一、机遇

1、通过十五、十一五规划期间国家不断加大对中医药产业的支持和扶持,为中医药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中医药在“非典”、“甲流”等全球性流行疫情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已为世人所认同,中医、中药开始走向世界。

2、十一五末,国务院又制定了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22号),河南省被确定为中药现代化优先发展的11个省份之一,河南省政府又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制定了实施方案(豫政〔2010〕22号),在政策、资金、体制等方面对中医药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中医药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3、我市中医药产业历史悠久,中药资源丰富,产业基础雄厚,发展中医药事业,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现代化水平,具有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2009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禹州市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2010—2012)》,全方位地推动中医药产业上档升级,把中医药产业作为我市经济由资源依赖型向全面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首选产业和特色产业。并规划了19平方公里的产业集聚区,把中医药产业和机械装备业作为主导产业,园区通过招商引资吸收国内药业名企入驻置业,引进和培养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的中医药加工业,引领我市中医药产业驶入科学发展的快车道。禹州中医药产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二、挑战

1、在国内外中医药不断发展的环境下,我市中医药产业由于固守传统的经营模式,固定门店、各自为战以及集贸式交换的经营方式沿用至今,市场环境不断升级,而经营思 维停滞不前,致使全行业对地方财政的贡献与政府投入不成比例,特色优势不够明显。从80年代,我市恢复药市至今,虽然涌现出不少杰出的经营人才,但尚未出现具有实力的领军企业和领军大商。我市专业市场已与外省的亳州市场、安国市场、樟树市场拉大了距离,对全国市场的影响力逐渐衰减。

2、中医药加工企业还处于体弱个小、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的阶段,成熟企业不能满负荷运转,在建企业尚未形成生产力,如我市药王制药集团拥有国家批号产品30多个,而批量生产的仅有十多个,并且没有一个行销全国的名牌,市场占有率低而不稳。

3、中药材专业市场由于功能不全,尤其是没有集中交易场所,失去了运用现代化经营手段的基础,信息、物流、期货等的发展遭遇瓶颈,松散式经营,零星式加工,地摊式晾晒,货架式储存等落后的经营手段仍然是市场主流,远远落后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现代化中医药产业,如不及时改造和上档升级,将逐渐被淘汰,同时落后的经营手段,给市场的管理,质量监管造成很大难度。

4、中药材生产与市场经营,企业加工环节产业链条出现断层,地药支撑能力不够强势。我市有40万亩的种植面积,但三分之二属于木本植物,且大多属于低价位的大路品种,种植效益不够明显,如我市女贞、槐米遍布城乡,俯首 可拾,但采摘成本与销售价位相差无几,只能收回劳务费用,尤其是山区植物山茱萸、杜仲、山楂、皂角以及草本的菊花、二花、益母草采摘率很低。家种品种如白芷、白附、、南星、丹参等道地药材种植,规模不大,道地优势不够明显,成百上千吨的存量几乎没有。08年白芷价扬走俏,我市地产品顷刻断货,药商则纷纷到外地采购,药农、药商望价兴叹,收益平平,其它地产药材也很少大量储备,可见产量和储量均不能应付市场的风声草动。至今为止,我市产药乡镇均没有某一品种的大量优势。全市没有一座中药材标准仓储设施。简陋的仓储条件致使药材质量下降,霉烂变质现象时有发生。

5、一些保护和扶持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不够,中医药的投入长期不足,基础差、底子薄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管理体制不顺,中医药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金融支持不力,以及监管标准缺失,药材收购免税农产品抵扣进项税,宽严不一等,都严重制约着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使整个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一直处于弱势地位。

第二节

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我国中医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打造现代化药都为目标,政策驱动、科研启动、项目带动、改革推动,加快发展中医药加工业,繁荣中药材流通业,拉动中药材流通业,拉动中药材种植业,形成企业——市场——种植——企业的循环经济和产业链,运用现代企业制度推动禹州中医药产业率先发展,跨越发展。

(二)奋斗目标

十二五期间,在稳定中药材种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中药材深加工产业,着力提高深加工水平,打造禹州药都品牌,到十二五末,中药材加工能力翻四番,达到20万吨,年加工能力万吨以上企业达到5家,中药材年交易额突破100亿元。

(三)重大战略布局

1、以产业集聚区中医药产业园为载体,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国内外医药加工企业入驻产业园,以中医药企业发展带动中药材市场经营,以中药材市场繁荣拉动中药材种植,以标准、规范的规模种植反哺企业发展,拉长产业链条,打响药都品牌。到十二五末,中药加工企业发展到20家,中药加工能力翻四番,达到20万吨,药王制药、中加药业、金地药业、久源堂药业、千方药业、青山药业,年加工能力达到万吨以上,中药材专业市场和万家中药材物流中心实现中药材年交易总额突破100亿 元。

2、增强现有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扩大再生产能力,使药王制药集团、中加生物科技、森源本草科技、青山药业集团、金地药业、凯旋药业等本土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使国家批号产品进入盛产期,达到满负荷,并充分运用现代化推销手段,抢滩市场,把禹字号产品推向全国、叫响全国。

3、以在建的河南省华中医药物流和河南省万家中药材物流项目为依托,引领禹州中医药产业上档升级,逐步取代禹州中药材传统的经营方式。利用两年时间完成基础建设,分别建成面积为44000平方的中成药交易中心和20000平方的中药材现货交易中心,以及10万平方米的中药材温控气调库和50亩以上的中药材标准晒场,并通过努力使河南省博士后协会中药材高科研发基地入驻禹州。

4、加强中药材专业市场的管理,强化监管力度,取缔无证经营,进行企业化改造,使商户入驻数翻一番,达1500家,市场年交易额突破50亿元。在建的万家中药材物流中心增加中药材现货交易中心项目,运用现代化经营手段,为药农、药商和外地客商提供科学便捷的服务。项目于2012年建成投入使用,年交易达到50亿以上。

5、中药材种植。继续保持40万亩种植面积,产能达到50万吨,大力发展道地药材种植,研究制定道地药材种植奖励机制,对药农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提高药农种植药材特 别是道地药材的积极性。对乡镇办种植中药材研究制定奖励办法,纳入市政府目标考评,促进中药材种植发展。充分发挥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推进规范化,基地化种植和公司+农户,订单药业等多种形式,规避和减少药农种植风险,增加农民收入,调动其种植积极性,为中药材专业市场提供有力的地药支撑。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第五篇:“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设立主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引导未来五年的政策制定和经济发展,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式、路径、目标提供思路指南和行动纲领。国家是从1953年开始制定以五年一个时间段来做国家的中短期规划的,第一个是1953—1957年的“五年计划”,我们就简称为“一五”。而2006—2010年这个时间段刚好是我们国家提出来的“五年计划”的第11个,所以称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简称就叫“十一五”。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时间段是:2011—2015年。

五年规划与每一次的政策调整,不仅关系国家的未来发展,也关系普通百姓的就业与生活。对于大学生来说,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的五年规划,既是报效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成长发展的现实需要。

第一部分 “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奋力作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经历了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山洪泥石流以及南方雨雪冰冻、干旱、洪涝等重大自然灾害,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国际盛事,隆重纪念了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改革开放30周年,胜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议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篇章。五年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弥足珍贵,创造的精神财富影响深远。

一、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十一五”前期,我国经济快速增长,2006年增长12.7%,2007年加速到14.2%,增速仅次于改革开放后最高的1984年。2008年,受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和影响,经济增速陡然回落到9.6%。面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迅速出台并不断丰富完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我国经济增速在世界各国中实现率先回升,2009年经济增长9.2%,与世界经济下降0.6%形成鲜明对照。2010年经济增长进一步回升到10.3%,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国家的平均增速。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0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德国,位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不断提高。特别是2008年第三季度金融危机爆发后,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均面临负增长或停滞困境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相当高的增速并率先回升,为世界经济复苏做出了重大贡献。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快速增加。在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的同时,人均创造价值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初步预计,2010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748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5.7%,年均实际增长10.6%,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5个百分点。

国家财政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我国财政收入2007年超过5万亿;2008年超过6万亿;2010年超过8万亿,达到83080亿元,比2005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国家外汇储备大幅增加。我国外汇储备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9年突破2万亿美元。2010年末,我国外汇储备已达到28473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2.5倍,年均增长28.3%。我国外汇储备规模自2006年超过日本,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年。

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提高,特别是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扩大内需政策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特别是2009年,在外需对经济增长为负贡献的条件下,国内需求增长有效弥补了外需下降的影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138.9%。

产业结构持续改善。服务业发展加快,比重提高。2006-2010年,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2010年,第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0%,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而第二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则由2005年的47.4%下降到2010年的46.8%,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2.1%下降到10.2%。

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到2010年底,城镇化率提高到47.5%。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由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构成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城市群迅速崛起,人口和经济集聚能力显著增强。

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增强的趋势。2010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19.7%、18.7%,分别比2005年提高0.9和1.6个百分点,东北地区基本持平。2010年,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东北地区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的比重分别为22.6%、22.2%和11.0%,分别比2005年提高4.4、2.3和2.4个百分点。

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发展迅速,薄弱环节和薄弱领域明显加强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迅速发展,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的五年。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入快速增加。“十一五”时期,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万亿元,年均增长21.8%。“十一五”规划实施以来,我国高速铁路从零开始,目前投入运营里程7055公里,全国铁路日开行动车组1000多列,日发送旅客达到92.5万人次。我国已经成为世界高铁运营里程最长、速度最快的国家。时速350公里、380公里,甚至达到416.6公里,中国高铁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速”。从2008年8月1日我国第一条高速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到武广高铁、京沪高速……长三角、环渤海、中原城市群等,打破时空限制,凸显“同城效应”。高速铁路大大缩短了各区域间和城乡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区域间、城乡间劳动力尤其是人才、信息等要素的快速流动,推动了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青藏铁路于2006年7月1日提前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稳定增产。“十一五”时期政府高度重视农业,保证了农业生产的稳定。2006-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2.5%,实现连续七年增产,连续四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

能源生产能力稳步提高。2010年,我国能源生产总量达到29.9亿吨标准煤,比2005年增长38.3%,年均增长6.7%。在主要能源中,2010年原煤产量32.4亿吨,比2005年增长37.9%,年均增长6.6%;原油产量2.03亿吨,比2005年增长11.9%,年均增长2.3%;天然气产量967.6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96.2%,年均增长14.4%;发电量42065亿千瓦小时,比2005年增长68.2%,年均增长11.0%。

邮电通信业快速发展。“十一五”时期,全国邮电业务总量年均增长21.7%。2010年,全国固定及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到115339万户,比2005年增长55.1%;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85900万户,比2005年增长1.18倍,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05万户;互联网上网人数4.57亿人,其中宽带上网人数4.50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4.3%。

四、对外经济与对外贸易水平提升,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的五年。

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总额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货物出口额在2009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货物进口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十一五”时期,我国在保持轻工、纺织等传统行业产业比较优势的同时,家电、信息等产业的竞争力也明显提高。

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2006-2010年,我国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260亿美元,年均增长11.9%,是“十五”时期的1.6倍。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连续18年是发展中国家中吸引外资最多的国家。

对外投资迅速发展。“十一五”时期,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我国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快,对外投资增长强劲。2010年,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额达到590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3.8倍,年均增长36.9%。

五、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

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就业人数从2005年末的75825万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万人,增加了2170万人,年均增加543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年均增加947万人;乡村就业人员年均减少405万人。随着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2010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在“十一五”开局的2006年,中国全面取消了农业税,结束了持续了2600年的种田交税历史。“十一五”期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2005年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5年增长81.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其中,2010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10.9%,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速快3.1个百分点,是1985年以来增速最快的一年,为1998年以来首次快于城镇。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4.1万亿元增加到26万亿元,增长84.4%。普遍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如今,在各大中城市以及部分农村,汽车已经快步走进家庭,电脑、手机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2010年底,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家用汽车13.1辆,比2005年底增长2.9倍;拥有移动电话188.9部,增长37.9%;拥有家用电脑71.2台,增长71.6%;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百户拥有电冰箱45.2台,增长1.1倍;拥有移动电话136.5部,增长1.3倍;拥有家用计算机10.4台,增长3.2倍。2010年,全国电话普及率达到86.5部/百人,比2005年提高51.2%。

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十一五”是我国社会保障发展最快的时期,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在23%的县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面实现省级统筹。覆盖城乡的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框架已经初步形成。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5亿人。出台了重点针对农民工的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2010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6.3%;全国列入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参保人数10277万人;2311.1万城市居民和5228.4万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

六、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增强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坚持经济与社会统筹发展,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的五年。

教育事业成绩显著。继2007年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之后,从2008年秋季新学年开始,国务院决定免除全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1.6亿学生的学杂费,这意味着我国全面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从此,“种田不纳税,上学不缴费,农民得实惠,和谐好社会“——由老百姓自编的顺口溜伴随着这项政策,一起被载入共和国发展的史册,成为一座高耸的里程碑。

“十一五”期间,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从8.5年增加到9年以上。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大众化程度进一步提高。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661.8万人,全国各类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300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 率达26.5%,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7年,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大提高。我们正在从人力资源大国昂首迈向人力资源强国。

科技事业成果丰硕。“十一五”期间,我国科技投入不断增加,在基础研究和高科技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嫦娥一号、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第一台深海载人潜水器等重大科技工程成果丰硕。

文化事业进一步加强。“十一五”期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稳定的重要发展期,文化产业成为新的增长极。2010年底,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60个,文化馆3258个,有线电视用户18730万户,有线数字电视用户8798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6.8%,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6%,文化产业异军突起,各项指标均位居世界前列。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市场空前繁荣,新创作并首演的剧目每年达上千种,图书出版连续六年位居世界首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优秀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中华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我国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极大地扩大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七、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得到空前重视并取得积极进展的五年。

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0年,七大水系的水质监测断面中,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占59.6%,比2005年提高18.6个百分点。在监测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的城市占监测城市数的82.7%,比2005年提高22.4个百分点。2010年末,城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10262万立方米,比2005年末增长79.2%;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76.9%,提高24.9个百分点。

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顺利。“十一五”期间,随着国家和各地区节能降耗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政策措施逐步深入落实,节能降耗取得明显成效。2006-201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06%,基本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主要耗能产品的单位产品能耗明显下降。“十一五”期间,单位铜冶炼综合能耗下降35.9%,单位烧碱生产综合能耗下降34.8%,吨水泥综合能耗下降28.6%,原油加工单位综合能耗下降28.4%,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16.1%,吨钢综合能耗下降12.1%,单位电解铝综合能耗下降12.0%,单位乙烯生产综合能耗下降11.5%。

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据初步测算,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2%左右,二氧化硫下降14%左右,双双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减排任务。淘汰高排放的落后产能成效突出。“十一五”期间,全国累计淘汰炼铁落后产能约11172万吨,炼钢落后产能约6683万吨,焦炭落后产能约10538万吨,铁合金落后产能约663万吨。总之,“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经受住了各种重大挑战和考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新的巨大成就。特别是,在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巨大冲击的同时,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事业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展望未来。我们既要充分肯定成绩,也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不足,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失调,结构调整进展缓慢,创新驱动作用不明显;低成本优势正在减弱,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劳动力成本趋于上升;农业基础薄弱,粮食安全面临挑战;社会公平问题日益突出,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群众对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和住房难意见较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面临的国际形势日趋复杂多变,国际竞争压力加大等。尽管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困难依然较多,但我们坚信,只要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坚持科学发展,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更加奋发有为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一定能够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胜利。

第二部分 “十二五”规划展望

十二五规划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起止时间是2011-2015年。规划编制工作大体包括前期调研、编制起草、论证衔接、审批发布四个阶段。在制定程序上,各部委省市区在2009年下半年初步完成本领域、本地区的规划统一汇总到国务院,编制全国的十二五规划,在2010年下半年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讨论建议稿,而后提交2011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上审议通过付诸实施。

《规划纲要》全文约6万字,共十六篇,分别为:转变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强农惠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转型升级,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营造环境,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绿色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创新驱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标本兼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传承创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改革攻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互利共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发展民主,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深化合作,建设中华民族共同家园;军民融合,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强化实施,实现宏伟发展蓝图。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规划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按照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重大部署紧密衔接、与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紧密衔接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把短期调控政策和长期发展政策结合起来,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充分挖掘我国内需的巨大潜力,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趋向基本平衡,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居民消费率上升。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提高4个百分点,“十一五”时期城镇化率的规划目标是47%,实际完成47.5%,超出预期。“十二五”规划提出了城镇化率51.5%、增长4%的目标。这一目标若能完成,中国的城镇人口将第一次超过农村人口,这当然意义重大。

——科技教育水平明显提升。九年义务教育质量显著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8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6%,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3.3年,接近中等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到3.3件。

——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成效显著。耕地保有量保持在18.18亿亩。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3。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相比“十一五”的20%左右,下调了4%。中国对外承诺了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这主要依靠节能来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森林覆盖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9亿人以内。从指标上看,人口只有4900万的增长空间。应该说,这个指标反映的是现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连续性和严肃性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达到74.5岁。因在人均收入、医疗、教育等方面差距,全国不同区域的人均预期寿命差别非常大,如上海人均预期寿命已达到82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7%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制度全覆盖,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3.57亿人,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提高3个百分点。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3600万套。贫困人口显著减少。

——社会建设明显加强。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文化事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社会管理制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财税金融、要素价格、垄断行业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明显进展,政府职能加快转变,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互利共赢开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为了落实中央确定的“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分别从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和深化改革开放三个方面部署了十项重大任务。

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一是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使我国不仅要成为生产大国,还要成为消费大国,逐步使我国国内市场总规模位居世界前列。二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二五时期将是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的时期。三是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和主要内容。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五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一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二是加强社会建设,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三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主要任务:一是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二是实施互利双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总之,“十二五”时期既是我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还是加快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时期。经过未来五年努力,实现“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我国的综合国力就会有更大的提升,人民生活就会有更大的改善,国家面貌就会发生更大的变化。

未来五年,大学生在就业方面既会面临困难和挑战,也有许多难得的机遇。我们要转变就业观念,正确把握形势,清醒认识自己,才能抓住“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机遇,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在实现人生价值、促进社会发展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

下载人口计生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规划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口计生十一五成就及十二五规划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从十一五成就 看十二五规划

    从“十一五”成就 看“十二五”规划 “十一五”规划实施的三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赣县各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认真贯彻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5篇

    “十一五”成就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展望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是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以五年为一个阶段,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战略规划和部署,设立主要经济社会发......

    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

    北书店办事处计生工作“十一五”总结 及“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处在街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研究探索适合我处计划生育工作的新途径,使计生各项工作取得......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转龙镇2006年——2011年工作 十一五及2010年工作总结 一、十一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转龙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突出特色和优势,狠抓工作落实,圆满完成了“十一......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霍林河街道“十二五”规划 (一)指导思想 霍林河街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确立了霍林河街道“十二五”的工作思路,即以招商引资、加快开发改造辖......

    十一五总结十二五规划

    一、“十一五”发展总结 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县委、政府团结带领全县各族人民立足于资源优势的开发利用,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艰苦创业、加快发展,走出了一条资源优势变经济......

    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

    赵湾水库管理局“十一五”总结及“十二五”规划“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市水利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赵湾水库管理局紧紧围绕县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重点工......

    人口和计划生育办公室“十一五”总结和“十二五”规划(合集5篇)

    北书店办事处计生工作“十一五”总结 及“十二五”规划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处在街工委、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认真研究探索适合我处计划生育工作的新途径,使计生各项工作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