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成长足迹
教师成长足迹
一、自我反思自我诊断
平时,工作忙忙碌碌,身体一直在路上,灵魂是否跟上来?那就需要自我诊断。自我诊断,也是内观自己,查找自身的优缺点。我不由静心细思。
(1)学习读书太少,静心思考时间更少,每天深陷繁杂事务中。(2)课堂教学技能和教材研究能力不足,对课堂驾驭能力不强。(3)接受新理念和时代信息面太慢,知识结构狭窄。(4)教师业务学习引领不够,形式和内容需要更新充实。(5)自我发展意识不强,有些被动和消极。(6)工作热情和精力不足,有时会产生懈怠心理。(7)与同事沟通交流过少。
(8)与家长的沟通效果没有达到理想的目标。
静心反思,自身各方面需要提高的太多太多。只有认识到不足,才能更好的努力和提高。下一步,我会确定好目标,继续改进,使自己在工作中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二、明确成长目标
1.从实际出发,切实关注教学实践中亟待解决的各类问题,组织语文教师进行深入研讨、交流,寻求目前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增强教学技艺,积极参加市级优质课赛讲。
三、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
1.从一线教学实际出发,将课堂教学、教育反思、教学经验总结纳入日常教学管理目标,关注教学实践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经常组织语文教师进行研讨交流,将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各种不同的方式解决掉或者是调整改进。随时听课、上课,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2.向教师推荐的各类专业化书籍,自己要胸中明了,坚持读书记笔记,定期写反思,写论文。参与各级课题研究,逐步提升语文教学水平与教研能力。学校的同课异构活动,市级优质课与省级优质课的赛讲选拔要积极参与,一边磨练自身,一边带动一线教师。
四、结合自我诊断结果,发现自己思维方式中的不足 经过自我诊断,我发现自己思维方式的不足如下:
思维形成定势,遇到问题思考方式单一,不能转变角度去思考。一蹴而就的改变思维方式不可能,只能渐进的改变,在生活中时刻提醒自己,仔细观察别人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好的要记下来。只有慢慢形成一个新的习惯,思维方式也会慢慢形成的。
五、交流分享优秀教师成功案例
《于永正老师成功案例》
踏入小学语文教坛,对于永正老师的名字就耳熟能详,曾多次学习观摩他的课堂教学和讲座报告,对于老先生是崇拜不已。近期,又学习了于永正的成长历程,他的成长和成功,对我们后辈影响深远,特摘录最有触动之处与大家分享。
于永正曾多次对年轻教师说:“不要指望别人培养你,要自己培养自己。”文化大革命时,没有书读,于永正就反复看《毛泽东选集》、《鲁迅文集》。有人埋怨环境,于永正却是自己培养自己,不断给自己出题目,不断树立目标,然后再往前插个目标,他认为环境对人有影响,但不是决定因素。
自主发展使得于永正成为一个喜欢反思的人。美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曾经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无独有偶,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更有学者指出,21世纪教师最重要的能力之一是自我反思能力,反思教学对教师成长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于永正说过:“每个人都要敢于否定自己,否定我们的昨天,批判自己解剖自己,按教育规律成长起来。“在长期的实践中,于永正”自己培养自己”,自找压力、自定目标、自我塑造、自我评价,在事业上永不知足,善于灵活运用教育理论,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达到了自主发展的理想境界,给年轻的教师们深刻的启示。
从于老先生成功的做法,我认识到了自我培养和自我反思的重要性,它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
第二篇:教师成长足迹
教师成长足迹
一、自我反思自我诊断
我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兼班主任,工作在这个优秀的学校里,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通过进一步的学习,我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学习和反思使我更加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与差距。为了更进一步地搞好本职工作,我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 1.强化责任,提高效率。对自己的工作多用心、用脑,领导交办的事及我自己份内的事做好计划,使其有序、有时、有步骤地完成,今天的事绝不拖到明天做,树立强烈的时间观、效率观、质量观,促进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和自身能力的不断提高。
2.家校联手,共育蓓蕾。在工作中勤观察、勤思考,想学生、家长之所想、急学生、家长之所急,充分发挥家校的纽带作用。通过自查,我将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牢固树立服务学生和家长的意识,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严格履行教师的义务和职责,使自己成为学生、家长、社会满意的人民教师,为学校教育工作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明确成长目标
1.积极参加省市级优质课赛讲,争取优异成绩。2.不断提升写字教学水平,并总结经验在全校推广。
三、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
1.坚持每学期讲一节优质课,并积极参加各类赛讲,力争一年一个新台阶。今年争取参加省优质课赛课,在大课中磨砺自己,提升教学技艺。
2.发挥书法特长,在写字上下功夫,每月出一幅书法作品。上好写字课,让学生学有所得,养成良好书写习惯提高写字技巧,带动学校作为省写字实验基地的快速发展。
四、结合自我诊断结果,发现自己思维方式中的不足
我的思维方式有些教条型。以后,我工作中要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班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唯书只唯实,不墨守成规,不先入为主,从而更好地总结过去、学习他人、开创未来、推动班级不断发展。
五、交流分享优秀教师成功案例
靳家彦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成功的秘诀,两个字就能概括——刻苦。
锤炼,不怕吃苦
深知生活的艰难,刻苦读书,从小学到中学,从中学到师范都是保送的。俗话说:“有钱难买少时贫。”儿时吃些苦,对一生都有益。钻研,付出辛苦
靳家彦的恩师,北京第一实验小学老专家、特级教师王企贤先生对他的一生影响非常大。拜师之后,从师德到教艺,从钻研教材到了解学生,从课余生活到身心健康成长,他都言传身教,堪称楷模。以钻研教材为例,他常以“一词未解烟受难,半句不通茶遭瘟”的苦钻苦研精神,要求我做到:“字求其训,句求其旨,言出有据,烂熟于胸。” 实践,以苦为乐
“实践”,成为靳家彦教学生涯中不断向上攀登的阶梯。40多年来,他始终没有脱离三尺讲台,在教学第一线“实践—再实践—再总结”,不停地向前走。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艰苦的实践过程,也是加速成长的过程。他体会到,实践,苦在其中,乐在其中,苦中求乐,其乐无穷。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靳家彦想,即使在飞速发展的新世纪,这种精神仍不能丢。
从靳家彦的成长历程,我学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刻苦钻研,不怕吃苦的精神。
第三篇:教师成长足迹
教师成长足迹
一、自我反思自我诊断
一是思想认识还不够。一直以来,我认为我只是一个普通教师,只要教好书,上好课,管好学生,对得起学生和家长,完成领导分配的工作,就算是尽职尽责了。除了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外,平时对国家大事关心不够.。
二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遇到困难不能知难而进,有时有任其自然的松懈思想。在教学实践中有时畏首畏尾,不能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三是学习知识不够全面。总喜欢看自己有关教学业务方面的书籍,其它书看得较少,特别是一些理论性的看得较少。先进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吸收有些,但面上还不够广。认为那些理论书籍看起来枯燥无味,看了也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几年的教学已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一种相对固定的模式,有时认为那些理论只是停留在书本上,在现实中很难行得通的。因此,就存在着一种不着急的心态.备课时虽然很认真,但懒于思考教学方法,疏于练习教学基本功。
四是创新意识淡薄,教学中对学生独立思考以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不够。
五是与学生以及家长之间的交流不够,学生管理方面比较粗放。
二、明确成长方向: 首先要更从思想上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不要遇难而退,要敢于与一切困难作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
其次爱岗敬业,热爱教育和学校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在平时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多听课,多学习有益于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学经验。
第三热爱学生,关心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第四严谨治学,刻苦钻研业务,树立优良作风,不但学习新知识,探索新规律,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
第五团结协作,尊重他人,虚心学习,关心集体,维护学校声誉,共创文明校风。
三、制定相应的行动方案:
1.教语文课要做到精心备教材,备学生。钻研每篇课文,挖掘教材的突出训练点,将教学环节精细化,使课标要求落到实处。邀请同组的青年教师听课学习,互补互助共同提高。
2.坚持阅读《人民教育》《小学语文教师》等书刊,做好学习笔记。各类培训学习之后尽量将感受汇总成文及时发表。每课坚持写教学反思,每月撰写一篇教学案例,学会不断总结提高形成自己特有的教学品格。
总之,在教育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志存高远,不断加强师德修养,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
四、结合自我诊断结果,发现自己思维方式中的不足 我的思维方式不足是惯用封闭性思维来思考解决问题。我要努力变封闭型思维方式为开放型思维方式。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既非一成不变,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因此,只有始终坚持开放型思维方式,才能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将教学实践不断推向更高阶段。
五、交流分享优秀教师成功案例
学习了余映潮的《“积累”8法》,我惊叹于他有非常好的“积累”意识与习惯。
在没有使用电脑写作之前的10年,余映潮的论文手稿有两尺多高,它们全是复写之后保留下来的,一张一张,日积月累。
对于“积累”,从教师专业水平发展的角度,余映潮有一些精辟的言论: 一个人有了毅力,就能勤奋,就能自信,就能坚强,“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就能在喧闹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积累人生中的美丽。
走向成功的基本前提是占有时间,勤奋积累;发展自己的基本要求是钻研教学,突破专题。
越是有丰厚的积累,越是容易看到事物的空白,越是容易触发研究与写作的思绪;没有积累就进行拓展,于生活于学问都是一句空话。
教学论文的写作最讲“积累”:勤于思考,勤于阅读,勤于笔记,勤于研讨,勤于动笔。
从他的教学经历,我感悟到积累对教师成长的重要,并树立了勤于积累的目标,以后教学工作中也要养成积累的习惯,从而发展自己,拓展自己。
第四篇:成长.足迹.
我何其有幸,竟与重庆一同成长。见证了她的每一个变化。跟随着她的脚步,展望未来。与她难分难离,爱这个城市,这个城市的人,以及属于她的一切一切。
在我的印象里,重庆好像永远都是雾蒙蒙的一片。路边都是些破烂的吊脚楼,到处都是泥泞的公路,没有人去保护环境,完全一片狼藉„„宁静的清晨没有阳光的洗礼,唯独听见路旁汽车的鸣笛声,汽车尾气和雾交结在一起,连路边仅有的几棵树上都蒙上了一层烟尘,看到此番情景那心情不知道多压抑。所以就有点厌恶重庆,认为这座城市太差了。心里想道:难道这就是我的家乡吗?
那时候我还小,对家乡的概念很模糊。就如同生命中的虚设,毫不在意。
记得老师曾经问过,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
我也没多想,只是回答爱。至于什么是爱,当时想都没想,只是随口响应老师。而现在,不管是什么比赛,每次看到由重庆人的身影时,我总是激动不已;每当别人提起家乡时,心里总是升起一股自豪感。或许,这就是对家乡的爱吧。
我渐渐长大,更加爱着这片土地。想起原来的幼稚,才明白我对重庆的误解有多深。那些吊脚楼不是破烂,而是重庆与众不同的特色。正如川中名士李调元的佳句:“两头失路穿心店、三面临江吊脚楼。”因为这里山多地少,祖先们就依山就势,造出吊脚楼。脚楼不是穿逗结构就是捆绑结构,但他们坚强,牢固,在风雨中挺立着。这就是重庆人,不屈不挠。
重庆还有个特色,那就是火锅。火锅原本是长江边上的船工袍哥跑船后在江边吃的,即可管饱又可驱寒,吃后直叫“快哉!”渐渐地,火锅开始出现在宴席上,然后登上大雅之堂,如今,火锅已走向世界。大红色的汤底沸腾,红辣椒、干辣椒、花椒在不停跳动,并且重庆火锅店的生意是随着重庆的天气升高而兴旺,这是重庆的特色越热辣得越畅快。这就是重庆人,爽朗、实在。
如今,川流不息的人群成了这个城市的风景线。平缓的嘉陵江、滚滚的长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一条条高速公路蜿蜒着伸向远方。轻轨如同一条巨大的龙,在清晨的薄雾中若隐若现。山如眉黛,一座座跨江大桥,使得天堑变通途。重庆人也逐渐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现在的重庆鲜花绽放,绿树成荫。商业中心和商业圈的建立,带动了重庆经济的发展,从“人人重庆”,到“五个重庆”的提出,重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夜间的重庆,更是如天堂般,华丽而高贵。霓虹灯拉开美丽的夜的一章,整个城市如同一个灯的海洋,漫步在南滨路上,心中宁静,波澜不惊,恰似你的温柔。华灯初上,耀眼的灯光,星辰闪耀,十分瑰丽。万家灯火,惊艳得不可方物。
六十年来,重庆变了模样,而不变的永远是重庆不屈、顽强、豪放、直爽、实在的美德。六十年的风雨让重庆人不断地建设重庆,今时是重庆腾飞之时,是重庆展现在世人面前之时。六十年磨砺出天时地利人和,只为腾飞一刻!
第五篇:成长足迹
成长足迹
曾经一阵响亮的哭声,说明我降临了,我一天天长大.,留下一个个足迹。
我爱上了读书,不管小说,文学作品或什么,我总认为人们会从中读出不同的韵味,正如同一款衣服样式,在高贵的人,优雅的人,时尚的人眼中总会有不同的品味与韵致。
我曾偶然看见了一个题目《偶感——诗火花一束》,这个题目引起了我的注意,读完后,有几句诗,让我感触很深:
五:所有得到的结果
最终都会失去
但这个世界
只有人怕失去
没有人不想得到
那个古老的 不能在古老的 新问题
就是鸡生蛋
还是蛋生鸡 七:没有人
再吟诵你的圆缺
只有人唱
你代表谁的心
夜该宁静
还不宁静
关掉所有的声音
看电视上的人
嘴动 十:有人炒股
有人炒票
有人炒人
其实都是为了一个
炒饭
有人玩名
有人玩命
有人玩狗
其实最终都是
玩自己
这几句诗都是我特别喜欢的几句,我读冯景元的《偶感——诗火花一束》时有一种宁静的感觉,虽然我读出了一种冷漠的态度,但似乎里面还是包含了一些淡淡的愤怒,对,很淡,因为,这篇文章,我的感觉——就是淡漠。
我一向不认为自己的作文水平有多高,即使我爱读书,我一向不认为自己的表达能力有多强,即使我爱交际,我一向不认为自己有多优秀,即使我的成绩还不错。我曾有一段很迷恋余秋雨的文章,不知道是他的文章给我一种厚重的历史感或是他文章中冷静的叙述,也说不清为什么,是一种很迷茫的感觉吧!
一天一天我长大了,一个又一个的足迹落下,也标志着我的成长之路在一直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