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附录(世界常用钢号对照表)
附录
附录A世界常用钢号对照表
附表A-1 优质碳素结构钢
(续)
(续)
附表A-2 合金结构钢
(续)
(续)
(续)
(续)
附表A-3 弹簧钢
(续)
附表A-4 高碳铬轴承钢
附表A-5 碳素工具钢
(续)
附表A-6 合金工具钢
(续)
(续)
附表A-7 高速工具钢
(续)
附表A-8 不锈钢标准钢号对照表
(续)
(续)
(续)
附表A-9 耐热钢
(续)
(续)
附录B 新、旧标准拉伸性能符号对照
金属材料的拉伸性能及其符号的新标准《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2002)合并且代替《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 228-1987)、《金属薄板(带)拉伸试验方法》(GB/T 3076-1982)和《金属拉伸试验试样》(GB/T 6397-1986)三个标准。新标准与旧标准在性能名称与符号对照列于下表。
附录B-1 新、旧标准拉伸性能符号对照
附录C 全书图表一览
第1章 钢铁热处理基础
图1-1 Fe-Fe3C合金相图
表1-1 Fe-Fe3C相图中的特征点 表1-2 Fe-Fe3C相图中的特性线 表1-3 Fe-Fe3C相图中各相的特性
表1-4 热处理常用的临界温度符号及说明
图1-2 Fe-Fe3C相图中常用的热处理工艺加热区间 表1-5 铁碳合金中各种组织的力学性能 图1-3 合金钢按用途分类 表1-6 生铁产品牌号示例 表1-7 专用结构钢的前缀符号
表1-8 专用钢材产品用途、特性和工艺方法表示符号 表1-9 优质碳素结构钢牌号和优质碳素弹簧钢牌号示例 表1-10 合金结构钢和合金弹簧钢示例 表1-11 其他钢牌号示例
表1-12 过冷奥氏体转变类型及主要特征
表1-13常用钢材过冷奥氏体等温转变图的类型 图1-4不同马氏体量时碳含量与淬火硬度的关系 表1-14 常用钢种淬火硬度与临界直径
表1-15 部分钢不同截面尺寸的淬火硬度(HRC)表1-16 常用淬火介质的淬火烈度H值(cm-1)表1-17加热计算经验公式及碳钢和合金钢的加热系数 表1-18高速钢在盐浴炉中淬火的加热系数
表1-19工模具钢在不同介质中的加热时间及加热系数 表1-20 节能计算法使用的钢件加热时间计算表 表1-21不同钢种加热时间计算表 表1-22电耗定额计算及考核公式 表1-23表1-22中公式各符号含义 表1-24 工艺折算系数表1-25加热方式系数表1-26生产方式系数表1-27工件材料系数
k1
k2 k3 k4
k5 表1-28常用热处理工艺装载系数表1-29燃料消耗定额计算及考核公式 表1-30 表1-29中公式各符号的含义 表1-31 工艺折算系数表1-32 加热方式系数
k1
k2
k5 表1-33常用热处理工艺装载系数表1-34钢的临界温度经验公式
表1-35 50个常用钢种的回火经验方程 表1-36 正火与退火工艺分类及应用范围 表1-37 常用钢回火脆性温度范围(℃)表1-38 淬火冷却方法分类与应用范围 表1-39 回火工艺名称与应用范围 表1-40调质件加工预留余量
表1-41轴类零件热处理时外圆预留磨削余量 表1-42套类零件热处理时预留磨削余量 表1-43中碳钢套类零件内孔预留余量
表1-44中碳钢套类零件外经及高度预留余量 表1-45高碳钢套类零件内孔预留余量
表1-46高碳钢套类零件外经及高度预留余量 表1-47渗碳钢套类零件内孔预留余量
表1-48渗碳钢套类零件外经及高度预留余量 表1-49合金钢套类零件内孔预留余量
表1-50合金钢套类零件外经及高度预留余量
第2章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数据
表2-1碳素结构钢牌号和性能 表2-2碳素结构钢新旧牌号对照
表2-3优质碳结构钢磷、硫含量和低倍组织要求
表2-4优质碳素结构钢临界点温度及常规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2-5合金结构钢牌号与化学成分
表2-6合金结构钢临界点温度及常规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2-7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牌号与性能
表2-8低碳马氏体型钢热处理工艺和力学性能 表2-9低碳马氏体钢淬火临界直径 表2-10弹簧钢化学成分
表2-11弹簧钢临界点温度及常规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2-12轴承用钢化学成分
表2-13轴承用钢临界点温度及常规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2-14碳素工具钢化学成分
表2-15碳素工具钢残余元素的控制
表2-16碳素工具钢临界点温度及常规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2-17合金工具钢化学成分
表2-18合金工具钢临界点温度及常规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2-19 高速工具钢化学成分
表2-20高速钢临界点温度及常规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2-21奥氏体型不锈钢和耐热钢化学成分
表2-22奥氏体-铁素体型不锈钢和耐热钢化学成分 表2-23铁素体型不锈钢和耐热钢化学成分 表2-24马氏体型不锈钢和耐热钢化学成分 表2-25沉淀硬化型不锈钢和耐热钢化学成分 表2-26奥氏体型不锈钢热处理工艺与性能参数 表2-27铁素体型不锈钢常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参数 表2-28奥氏体-铁素体钢常规热处理工艺与性能参数 表2-29马氏体型不锈钢退火热处理工艺与性能参数 表2-30马氏体型不锈钢淬回火热处理工艺与性能参数 表2-31沉淀硬度不锈钢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2-32 奥氏体型耐热钢热处理工艺与性能参数 表2-33 铁素体型耐热钢热处理工艺与性能参数 表2-34 马氏体型耐热钢退火工艺与性能参数 表2-35 马氏体型耐热钢热处理工艺与性能参数 表2-36铸造碳钢牌号和化学成分 表2-37铸造碳钢力学性能
表2-38低合金铸钢件牌号和化学成分中硫、磷含量 表2-39低合金铸钢件力学性能要求
表2-40铸造碳钢和低合金铸钢件完全退火热处理工艺 表2-41铸造不锈钢化学成分 表2-42铸造不锈钢力学性能
表2-43耐蚀铸造不锈钢热处理规范和力学性能
表2-44非标准铸造不锈钢牌号、热处理工艺、性能和应用 表2-45新型齿轮钢化学成分(质量分数,%)表2-46典型新型齿轮钢的临界点温度和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2-47 20CrMoH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与碳浓度 表2-48 20CrNi2MoH渗碳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与碳浓度 表2-49 部分冷镦、冷挤压用钢热处理工艺与性能 表2-50 高压锅炉用钢热处理规范 表2-51汽轮机叶片用钢热处理规范
第3章 表面加热热处理
表3-1 感应加热方法的分类
表3-2 工件直径、合理的淬火层深度与电流频率的关系 表3-3 几种典型服役条件下的零件表面硬化层深度要求 表3-4 淬硬层深度与电流频率的关系
表3-5 根据淬硬层深度和工件直径选择频率的依据 表3-6 轴类零件表面加热比功率的选择
表3-7 根据淬硬层深度选择加热时间与比功率
①表3-8 不同材料推荐的感应淬火温度及通常希望的表面硬度
①表3-9 常用钢种表面淬火时推荐的加热温度(喷水冷却)表3-10 部分零件感应加热表面淬火时的冷却方式及介质 表3-11 几种常用钢感应加热表面淬火件炉中回火规范 表3-12 感应加热回火需要的大约功率密度 表3-13 各种感应回火应用的功率、频率选择 表3-14火焰淬火适用钢铁材料 表3-15 用于火焰淬火的燃料气
表3-16 烧嘴移动速度、气体消耗量与硬化层深度 表3-17常用材料火焰表面淬火加热温度 表3-18火焰表面淬火件回火工艺参数 表3-19 激光热处理工艺参数选用原则
表3-20 激光热处理工艺参数对硬化层的影响 表3-21 常用典型材料的激光热处理工艺 表3-22 常用钢激光热处理后的硬度
表3-23 电子束表面淬火的基本工艺方法和淬硬层的组织性能 表3-24 电子束淬火工艺参数
表3-25 42CrMo钢电子束表面淬火效果
第4章 化学热处理
表4-1 常用化学热处理方法及其作用
表4-2 常用结构钢的渗碳热处理规范及性能 表4-3 几种有机液体的产气量 表4-4 一些常用有机物质的碳当量
表4-5 几种有机液体在不同温度下分解产物的组成
①表4-6 几种滴注剂单参数控制的最大碳势偏差 表4-7 常用吸热式气体成分(体积分数)
表4-8 几种类型氮基渗碳气氛的成分(体积分数)表4-9常用渗碳钢预备热处理工艺及热处理后硬度 表4-10气体渗碳工艺参数
表4-11 液体渗碳盐浴组成及使用效果 表4-12常用固体渗碳剂组成 表4-13固体渗碳装箱及装炉 表4-14固体渗碳及渗后热处理 表4-15 常用防渗碳涂料 表4-16 渗碳后热处理工艺 表4-17 常用渗氮钢的钢种
表4-18常用材料的渗氮温度、表面硬度和渗氮层深度范围 表4-19 常用渗氮钢的调质处理工艺及调质后力学性能 表4-20 常用气体渗氮工艺方法和特点 表4-21 结构钢和工具钢气体渗氮工艺规范 表4-22 纯铁、碳素钢的抗蚀渗氮工艺 表4-23 不锈钢和耐热钢气体渗氮工艺规范 表4-24 离子渗氮工艺规范
表4-25 几种常用钢种的离子渗氮工艺
表4-26 常用结构钢碳氮共渗处理规范及性能 表4-27常见气体碳氮共渗介质
表4-28气体碳氮共渗热处理工艺过程
表4-29 结构钢碳氮共渗的盐浴成分及处理规范
表4-30 几种钢液体碳氮共渗渗层深度与保温时间的关系 表4-31几种碳氮共渗后的热处理工艺及其适用范围 表4-32 气体氮碳共渗常用渗剂 表4-33 气体氮碳共渗工艺
表4-34 保温时间对氮碳共渗层深度与表面硬度的影响 表4-35 70%甲酰胺+30%尿素氮碳共渗效果 表4-36 几种典型的氮碳共渗盐浴及其效果 表4-37 盐浴氮碳共渗工艺
表4-38 不同温度保温1.5h氮碳共渗层深度 表4-39盐浴氮碳共渗层深度与表面硬度
表4-40 部分材料常用离子氮碳共渗层深度及硬度
表4-41 温度对20钢、45钢和40Cr钢离子氮碳共渗层的厚度和硬度的影响 表4-42 常用的粉末渗锌剂及处理工艺 表4-43 常用气体渗铬介质与处理工艺 表4-44 常用液体渗铬盐浴成分与处理工艺 表4-45 常用固体渗铬剂成分与处理工艺 表4-46 真空渗铬工艺
表4-47 几种粉末渗铝剂成分与处理工艺 表4-48 渗硫剂成分及工艺参数 表4-49 几种气体渗硼剂与工艺 表4-50 熔盐渗硼成分与工艺
表4-51 几种粉末渗硼剂配方及工艺
表4-52 45钢常用粉末渗硼剂成分与渗硼工艺 表4-53 渗硅、钛、铌、钒、锰的方法及性能
第5章 铸铁的热处理
表5-1 各种铸铁名称、代号及牌号表示方法实例 表5-2灰铸铁件化学成分
表5-3 灰铸铁金相组织控制范围 表5-4灰铸铁件热处理加热温度/℃
表5-5 典型灰铸铁消除应力工艺处理参数
表5-6 灰铸铁消除应力程度、加热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表5-7灰铸铁正火、退火加热温度与时间 表5-8 灰铸铁淬火与回火加热温度与时间 表5-9 灰铸铁表面淬火和表面化学热处理 表5-10灰铸铁基体组织与硬度的关系 表5-11不同壁厚灰铸铁最小抗拉强度 表5-12 灰铸铁硬度分级 表5-13 蠕墨铸铁化学成分
表5-14蠕墨铸铁金相组织控制范围 表5-15蠕墨铸铁的热处理工艺 表5-16 蠕墨铸铁的性能要求 表5-17球墨铸铁化学成分 表5-18球墨铸铁组织控制范围
表5-19球墨铸铁热处理加热温度
/℃ 表5-20 球墨铸铁退火和正火工艺 表5-21 球墨铸铁淬火和回火工艺 表5-22 球墨铸铁的常温力学性能
表5-23球墨铸铁件单铸试样力学性能要求
表5-24球墨铸铁件室温与低温下V形缺口单铸试样冲击功 表5-25球墨铸铁件附铸试样力学性能要求
表5-26球墨铸铁件室温与低温下V形缺口附铸试样冲击功 表5-27球墨铸铁QT500-10力学性能 表5-28 可锻铸铁件化学成分 表5-29 可锻铸铁石墨化退火工艺 表5-30 可锻铸铁淬火及回火工艺
表5-31黑心可锻铸铁和珠光体可锻铸铁力学性能要求 表5-32白心可锻铸铁力学性能要求
表5-33 特种性能铸铁用途、基体组织和碳存在形式的关系 表5-34 抗磨白口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表5-35 抗磨白口铸铁件热处理规范 表5-36 抗磨白口铸铁金相组织与性能 表5-37高硅耐蚀铸铁牌号及化学成分
表5-38 两种高合金白口铸铁去应力退火规范
第6章 常用非铁金属及合金热处理
表6-1 常用非铁金属和合金元素的名称及代号 表6-2 常用非铁合金元素的名称及代号 表6-3非铁合金热处理状态的名称及其代号 表6-4铜及铜合金热处理加热的保护介质 表6-5 纯铜牌号及主要化学成分 表6-6 纯铜热处理规范
表6-7黄铜主要化学成分、处理状态及力学性能 表6-8黄铜冷加工中间退火温度 表6-9黄铜管材、棒材再结晶退火温度
表6-10 黄铜线材的去应力退火及再结晶退火温度 表6-11青铜主要化学成分、处理状态及力学性能 表6-12锡青铜中间退火温度 表6-13锡青铜棒材、线材退火温度 表6-14铝青铜热处理工艺温度
表6-15一般弹性铜合金(青铜、黄铜和白铜)最佳退火温度 表6-16铍青铜固溶及时效温度 表6-17 加工白铜化学成分 表6-18白铜均匀化退火制度
表6-19 白铜加工产品中间退火温度 表6-20 白铜棒材、线材成品退火温度 表6-21其他铸造铜合金热处理工艺
表6-22 变形铝合金基础状态代号及说明 表6-23变形铝合金热处理状态代号及说明 表6-24变形铝合金主要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表6-25几种防锈铝合金的去应力退火工艺 表6-26形变铝合金的再结晶退火工艺
表6-27经热处理强化后,形变铝合金的再结晶退火工艺 表6-28 形变铝合金热处理参数
表6-29 铸造铝合金热处理状态代号及说明 表6-30铸造铝合金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要求
表6-31铸造铝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表6-32铸造铝合金冷热循环处理工艺(T9)参数 表6-33钛及合金成分及力学性能 表6-34钛合金消除应力退火规范 表6-35钛及钛合金退火规范
表6-36常用钛及钛合金相变温度 表6-37工业钛合金相变点和退火温度 表6-38钛合金固溶处理和时效规范 表6-39铸造钛合金退火热处理工艺
表6-40 常用镁合金热处理类型表示符号 表6-41加工镁合金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表6-42 加工镁合金退火规范
表6-43 常用加工镁合金固溶时效热处理规范 表6-44铸造镁合金化学成分及力学性能 表6-45 铸造镁合金热处理规范
表6-46 ZM5和ZM10其他热处理规范
第7章 真空热处理
表7-1材料在真空下可以相互接触(不粘结)的最高允许温度 表7-2金属材料真空热处理温度和推荐真空压强 表7-3各种材料在真空热处理时推荐的真空度 表7-4 工件加热分段预热方法 表7-5真空除氢退火保温时间
'表7-6真空加热透烧系数
表7-7工件的保温时间t保
图7-1周期真空作业炉炉温和被加热工件表面与心部的温度曲线 表7-8考虑尺寸形状、装炉量和工件摆放空隙时的保温时间 表7-9气淬与油淬冷的的冷却时间经验公式 表7-10部分钢的真空退火加热参数 表7-11部分不锈钢的真空退火加热参数 表7-12钛合金的真空退火加热参数 表7-13铜及铜合金的真空退火加热参数
表7-14常用合金结构钢真空淬火、真空回火工艺规范
表7-15常用工模具钢、不锈钢的真空真空淬火、真空回火工艺规范 表7-16钛合金真空淬火(固溶)、真空时效工艺规范 表7-17真空渗碳温度的选择
表7-18低碳钢渗碳温度、渗碳时间与总渗碳层深度的关系 表7-19 真空离子渗碳层深度与时间的关系
第8章 热处理质量检验
表8-1正火与退火件质量要求与检验 表8-2 淬火与回火件质量要求与检验 表8-3感应加热淬火件质量要求与检验
表8-4 火焰加热表面淬火件质量要求与检验 表8-5渗碳和碳氮共渗件质量要求与检验 表8-6 渗氮件质量要求与检验
表8-7铝合金热处理件质量要求与检验 表8-8钛合金工件的热处理检验项目 表8-9布氏硬度压痕直径与试样最小厚度的关系 表8-10不同材料的试验力-压头球直径平方的比率 表8-11不同条件下的试验力
表8-12圆柱面布氏硬度测定数值表 表8-13洛氏硬度的试验条件和应用范围
图8-1试样最小厚度(Y,mm)与采用金刚石压头实验(A、C和D标尺)表8-14 凸圆柱面工件硬度修正表(用金刚石压头试验(A、C和D标尺))表8-15 凸球面上C标尺洛氏硬度修正表 表8-16维氏硬度符号与试验力
图8-2 试样最小厚度-试验力-硬度关系图(HV0.2~HV100)表8-17球面(凸型)维氏硬度修正系数 表8-18 球面(凹型)维氏硬度修正系数
。表8-19 圆柱面(凸型)维氏硬度修正系数(压痕对角线与轴线成45)
。表8-20 圆柱面(凹型)维氏硬度修正系数(压痕对角线与轴线成45)
。表8-21 圆柱面(凸型)维氏硬度修正系数(压痕对角线平行于轴线)
。表8-22 圆柱面(凹型)维氏硬度修正系数(压痕对角线平行于轴线)表8-23 各评级图适用范围
表8-24评级图Ⅲ在不同放大倍数下所测定的显微晶粒度关系 表8-25 与标准系评级图I、II、IV等同图像的晶粒度级别对照表 图8-3晶粒度等级与晶粒尺寸图
表8-26 W18Cr4V高速钢晶粒度与组织特征
表8-27退火钢材珠光体组织合格级别(截面尺寸不大于60 mm)表8-28退火钢材珠光体组织合格级别(截面尺寸大于60 mm)表8-29高速钢和高铬钢退火后共晶碳化物不均匀度的控制 表8-30 中碳钢和中碳合金结构钢的马氏体金相组织说明 表8-31 高碳钢和高碳低合金工具钢马氏体金相组织说明 表8-32 Cr12型高碳高合金工具钢马氏体金相组织说明 表8-33热作模具钢组织特征及马氏体针最大长度说明
表8-34渗氮预备热处理的索氏体、残留铁素体数量组织说明 图8-4硬度压痕的位置 表8-35 表面淬火组织说明
表8-37珠光体球墨铸铁表面硬化层金相组织评级图说明 图8-5硬度压痕的位置 图8-6硬度测点的位置 图8-7硬化层深度的数学校验 表8-38 渗碳齿轮有效硬化深度推荐值
表8-39 渗层显微组织主要为针状马氏体时的组织评级 表8-40渗层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时的组织评级 表8-41心部铁素体级别评级 表8-42渗氮前原始组织级别及说明 表8-43渗氮层脆性级别说明 表8-44压痕级别换算表 表8-45渗氮层疏松级别说明 表8-46氮化物分级说明
表8-47不同材料氮碳共渗后的表面硬度和渗层深度规定 图8-8典型脱碳的示意图
图8-9 碳素钢表面脱碳 100×
图8-10 60Si2MnA弹簧钢表面脱碳 图8-11 GCr15表面部分脱碳的金相组织,100×
表8-48碳钢、合金钢硬度与强度换算表(GB/T 1172-1999)表8-49碳钢的硬度与强度换算(GB/T 1172-1999)
2表8-50铝合金硬度(HBlOD)与强度换算(GBn 166-1982)
2表8-51铝合金硬度(HB3OD)与强度换算(GBn 166—1982)表8-52 黄铜硬度与强度换算(GB 3771—1983)表8-53 铍青铜硬度与强度换算(GB 377l-1983)表8-54结构钢与工具钢的常用侵蚀剂 表8-55不锈钢的常用侵蚀剂 表8-56铝合金的常用侵蚀剂 表8-57铜及铜合金的常用侵蚀剂 表8-58钛合金的常用侵蚀剂
第9章 热处理常见缺陷与对策
表9-1锻造工艺不当引起裂纹的主要特征及产生原因 表9-2锻造组织缺陷主要特征、产生原因及影响
表9-3铸造缺陷主要特征、产生原因及影响
表9-4正火和退火常见缺陷及对策 表9-5常见钢的淬火缺陷和预防对策
表9-6热处理淬火裂纹与非淬火裂纹的特征 表9-7导致形成淬火裂纹的因素
表9-8磨削裂纹与工艺过程的关系及其预防对策 表9-9磨削裂纹、热处理裂纹和锻造裂纹的特征对比 表9-10淬火后加工因素对淬火裂纹的影响 表9-11工具钢淬火、回火常见缺陷和预防对策 表9-12回火常见缺陷及对策
表9-13真空热处理和保护热处理常见缺陷与对策 表9-14感应加热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及对策 表9-15火焰加热表面淬火常见缺陷及对策 表9-16渗碳过程中常见缺陷与预防对策 表9-17气体氮化常见缺陷与预防对策
表9-19气体碳氮共渗淬火、回火常见缺陷与预防对策 表9-20气体氮碳共渗常见缺陷与预防对策 表9-21渗硼常见缺陷与预防对策
表9-22铸铁件热处理常见缺陷及对策铸铁件
表9-23铜合金热处理特殊缺陷及防止补救方法 表9-24铍青铜热处理特殊缺陷及防止补救对策 表9-25铝合金热处理特殊缺陷及预防补救对策 表9-26钛合金热处理特殊缺陷及预防补救措施 表9-27镁合金热处理特殊缺陷及预防措施
第10章 热处理工艺材料、安全与环保
表10-1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熔点(℃)表10-2 盐中杂质对热处理质量的影响
表10-3碳钢、合金钢、高速钢淬火加热、预热常用盐浴
表10-4钢铁回火、等温淬火、分级淬火及有色金属热处理常用盐浴 表10-5光亮淬火和低温加热常用盐浴 表10-6 不脱氧长效盐 表10-7 冷却介质的类型 表10-8自来水冷却性能
表10-9 20℃无机盐水溶液静止状态的冷却性能 表10-10水及无机盐水溶液的冷却特性和适用范围 表10-11一些淬火用油静止状态的冷却性能
表10-12几种聚乙烯醇水溶液的成分配方(质量分数,%)表10-13其他有机水溶液淬火介质冷却特性和适用范围 表10-14有机物水溶液静止状态时的冷却性能 表10-15有机物淬火浓缩液的物理性能 表10-16 常用热电偶及其使用温度
表10-17 常用热电偶绝缘管材料及其使用温度 表10-18 常用热电偶保护管材料及其使用温度 表10-19 热电偶补偿导线型号及材料 表10-20 补偿导线允差
表10-21 热电偶热电势及允差(参考端为0℃)表10-22 热电偶允差等级(参比端为0℃)表10-23 热电偶试验前后温度的变化量允许值
表10-24 热电偶连续加热200h,其加热前后的热电势变化 表10-25 热电偶上限温度绝缘电阻 表10-26热处理生产常见的危险因素 表10-27热处理生产常见有害因素
表10-28敷设各种管道的安全距离 表10-29车间内工作地点的夏季空气温度规定 表10-30设备与设备之间的距离
表10-31工作场地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 表10-32可燃气体和空气混合的爆炸范围和燃烧温度 表10-33推荐的置换炉内空气的中性气体及其用量 表10-34处理含镁铝合金时盐浴的最高允许温度 表10-35 热处理环境污染的分类和来源
表10-36 废气中三种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排放量
表10-37 废气中其他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 表10-38 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排放浓度 表10-39 热处理固体废物浸出毒性鉴别标准
附录D 全书参考标准一览
第1章 钢铁热处理基础
《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GB/T221-200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 1591-2008)
《钢
淬透性的末端淬火试验方法》(GB/T 225-2006)《热处理节能技术导则》(GB/Z18718-2002)《热处理生产电耗计算和测定方法》(GB/T17358-2009)《热处理生产燃料消耗定额及其计算和测定方法》(GB/T 19944-2005)《钢的正火与退火》(GB/T 16923-2008)《钢件的淬火与回火》(GB/T 16924-2008)
第2章 常用钢材热处理工艺数据
《碳素结构钢》(GB/T700-2006)《优质碳结构钢》(GB/T 699-1999)《合金结构钢》(GB/T 3077-1999)《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GB/T1591-2008)《弹簧钢》(GB/T 1222-2007)《高碳铬轴承钢》(GB/T 18254-2002)《渗碳轴承钢》(GB/T 3203-1982)《高碳铬不锈轴承钢》(GB/T 3086-2008)《碳素工具钢》(GB/T 1298-2008)《合金工具钢》(GB/T 1299-2000)《高速工具钢》(GB/T 9943-2008)《不锈钢和耐热钢
牌号及化学成分》(GB/T 20878-2007)《不锈钢棒》(GB/T 1220-2007)《耐热钢棒》(GB/T 1221-2007)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钢件》(GB/T11352-2009)《一般工程与结构用低合金铸钢件》(GB/T 14408-1993)《工程结构用中、高强度不锈钢铸件》(GB/T 6967-2009)《一般用途耐蚀钢铸件》(GB/T 2100-2002)《冷镦和冷挤压用钢》(GB/T 6478-2001)《高压锅炉用无缝钢管》(GB/T 5310-2008)《汽轮机叶片用钢》(GB/T 8732-2004)第4章 化学热处理
《固体渗碳剂》(JB/T 9203-2008)《钢铁件的离子渗氮》(JB/T 6956-2007)
第5章 铸铁的热处理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GB/T 5612-2008)《灰铸铁件热处理》(JB/T 7711-2007)《灰铸铁件》GB/T 9439-2009 《蠕墨铸铁件》(JB/T 4403-1999)《球墨铸铁热处理工艺及质量检验》(JB/T 6051-2007)《球墨铸铁件》(GB/T 1348-2009)《可锻铸铁热处理》(JB/T 7529-2007)《抗磨白口铸铁件》(GB/T8263-1999)《高硅耐蚀铸铁件》(GB/T 8491-2009)第6章 常用非铁金属及合金热处理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GB/T 16474-1996)《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GB/T 16475-2008)第7章 真空热处理
《真空热处理》(GB/T 22561-2008)
第8章 热处理质量检验
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231.1-2009)《金属材料洛氏硬度试验 第1部分:试验方法:试验方法(A、B、C、D、E、F、G、H、K、N、T标尺)》(GB/T 230.1-2009)《金属材料维氏硬度试验第1部分:试验方法》(GB/T 4340.1-2009)《碳素工具钢》(GB/T 1298-2008)《合金工具钢》(GB/T 1299-2000)
《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JB/T 7713-2007)《金属平均晶粒度测定法》(GB/T 6394-2002)《低、中碳钢球化体评级》(JB/T 5074-2007)《中碳钢与中碳合金结构钢马氏体等级》(JB/T 9211-2008)《工具钢热处理金相检验》(ZB/J 36003-1987)
《高碳高合金钢制冷作模具显微组织检验》(JB/T 7713-2007)《热作模具钢显微组织评级》(JB/T 8420-2008)《钢铁零件
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11354-2005)《钢的感应淬火或火焰淬火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测定》(GB/T 5618-2005)
《钢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JB/T 9204-2008)
《珠光体球墨铸铁零件感应淬火金相检验》(JB/T 9205-2008)《钢件渗碳淬火硬化层深度的测定和校核》(GB/T 9450-2005)《薄层碳氮共渗或薄层渗碳钢件显微组织检测》(JB/T 7710-2007)《钢铁零件 渗氮层深度测定和金相组织检验》(GB/T 11354-2005)《钢的脱碳层深度测定法》(GB/T 224-2008)
第10章 热处理工艺材料、安全与环保
《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B 15735-2004)《热处理环境保护技术要求》(JB 8434-1996)
参考文献
[1]中国热处理专业学会编.热处理手册(1~4卷).第4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中国标准出版社,全国热处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编.中国机械工业标准汇编-金属热处理卷.第2版.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2 [3]安继儒.热处理工艺规范数据手册.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4]薄鑫涛.实用热处理手册.第1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5]朱学仪.钢材热处理手册.第4版.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6]王群娇.有色金属热处理技术.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7]韩德伟.金属硬度检测技术手册,中南大学出版社.2003.[8]樊东黎.热处理技术数据手册, 机械工业出版社(2版).2006 [9]包 耳 田绍洁.真空热处理.第1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0]王广生.金属热处理缺陷分析及案例.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11]王忠诚.热处理常见缺陷分析与对策.第1版.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12]马伯龙,王建林.实用热处理技术及应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3]唐殿福,卯石刚.钢的化学热处理,第1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4]樊东黎 潘健生, 徐跃明 佟晓辉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第15卷材料热处理工程, 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5] 姚艳书,唐殿福.工具钢及其热处理.第1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16] 李维钺, 中外钢铁牌号速查手册.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第二篇:不锈钢的钢号及化学成份
不锈钢的钢号及化学成份
钢号
C
Si
Mn
P≤
S≤
Cr Mo Ni
其它
SUS201
≤0.1
5≤1.00 5.5-7.5 0.06 0.03 16-18
4.0-6.0 N≤0.25
301 ≤0.15
≤1.00
≤2.00
0.045 0.03 16-18
302 ≤0.15
≤1.00
≤2.00
0.045 0.03 17-19
304 ≤0.08
≤1.00
≤2.00
0.045 0.03 18-20
304L ≤0.0
3≤1.00
≤2.00
0.045
0.03
18-20
305 ≤0.1
2≤1.00
≤2.00
0.045 0.03 17-19
309S ≤0.08
≤1.00
≤2.00
0.045 0.03
22-24
310S ≤0.08
≤1.5
≤2.00
0.045 0.03 24-26
-19-22
316L ≤0.03
≤1.00
≤2.00 0.045 0.03 16-18 2-3 12-15
317L ≤0.03
≤1.00
≤2.00
0.045 0.03 18-20 3-4 11-15
≤0.6
AL0.1-0.3
420F 0.26-0.4 ≤1.00
≤1.25 0.06 ≥0.15
12-14 ≤0.6
≤0.6
≤0.6
不锈钢的特性和用途(GB1220)
序列 类别 牌号 特性和用途 奥氏体形 1Cr17Mn6Ni5N 节镍钢种,代替牌号1Cr17Ni7,冷加工后具有磁性。铁道车辆
用。1Cr18Mn8Ni5N 节镍钢种,代替牌号1Cr18Ni9 1Cr17Ni7 经冷加工有高的强度。铁道车辆,传送带,螺栓螺母 1Cr18Ni9 经冷加工有高的强度,但伸长率比1Cr17Ni7稍差。建筑用装饰部件。Y1Cr18Ni9 提高切削、耐烧蚀性。最适用于自动车床。螺栓螺母Y1Cr18Ni9Se 提高切削、耐烧蚀性。最适用于自动车床。铆钉、螺钉0Cr19Ni9 作为不锈耐热钢使用最广泛,食品用设备,一般化工设备,原子能工业用00Cr19Ni11 比0Cr19Ni9碳含量更低的钢,耐晶间腐蚀性优越,为焊接后不进行热处理部件类 0Cr19Ni9N 在牌号0Cr19Ni9上加N,强度提高,塑性不降低。使材料的厚度减少。作为
结构用强度部件0Cr19Ni10NbN 在牌号0Cr19Ni9上加N和Nb,具有与0Cr19Ni9N相同的特性和用途00Cr18Ni10N 在牌号00Cr19Ni11上加N,具有以上牌号同样特性,用途与0Cr19Ni9N
相同,但耐晶间腐蚀性更好 1Cr18Ni12 与0Cr19Ni9相比,加工硬化性。旋压加工,特殊拉拨,冷镦用 0Cr23Ni13 耐腐蚀性,耐热性均比0Cr19Ni9好 0Cr25Ni20 搞氧化性比0Cr23Ni13好。实际上多作为耐热钢使用 0Cr17Ni12Mo2 在海水和其他各种介质中,耐腐蚀性比0Cr19Ni9好。主要作耐点蚀材料0Cr18Ni12Mo2Ti 用于抗硫酸、磷酸、蚁酸、醋酸的设备,有良好耐晶间腐蚀性00Cr17Ni14Mo2 为0Cr17Ni12Mo2的超低碳钢,比0Cr17Ni12Mo2耐晶间腐蚀性好 18 0Cr17Ni12Mo2N 在牌号0Cr17Ni12Mo2中加入N,提高强度,不降低塑性,使材料厚度
减薄。作耐腐蚀性较好的强度较高的部件00Cr17Ni13Mo2N 在牌号00Cr17Ni14Mo2中加入N,具有以上牌号同样特性,用途与
0Cr17Ni12Mo2相同,但耐晶腐蚀性更好 0Cr18Ni12Mo2Cu2 耐腐蚀性、耐点腐蚀性比0Cr17Ni12Mo2好。用于耐硫酸材料 21 00Cr18Ni14Mo2Cu2 为0Cr18Ni12Mo2Cu2的超低碳钢,比0Cr18Ni12Mo2Cu2耐晶间腐蚀性好 0C19Ni13Mo3 耐点腐蚀性比0Cr17Ni12Mo2好。作染色设备材料等 00Cr19Ni13Mo3 为0Cr19Ni13Mo3的超低碳钢,比0Cr19Ni13Mo3耐晶间腐蚀性好0Cr18Ni16Mo5 吸取含氯离子溶液的热交换器,醋酸设备,磷酸设备,漂白装置等,在00Cr17Ni14Mo2和00Cr17Ni13Mo3不能适用的环境中使用 1Cr18Ni9Ti 作焊苡,抗磁仪表、医疗器械、耐酸容器及设备衬里输送管道等设备和零件 0Cr18Ni11Ti 添加Ti提高耐晶间腐蚀性,不推荐作装饰部件 0Cr18Ni11Nb 含Nb提高耐晶间腐蚀性 奥氏体型
0Cr18Ni9Cu3 在牌号0crlgNi9中加入cu,提高冲加工性的钢种,冷镦用 0Cr18Ni13Si4 在牌号0Crl 9Ni9中增加Ni,添加Si,提高耐应力腐蚀断裂性。用子含氯 离子环境 奥氏体一
0Cr26Ni5Mo2 具有双相组织,抗氧化性.耐点腐蚀性好。具有高的强度。作耐海水腐 蚀用等
1Cr18Ni11Si4A1Ti
制作抗高温浓硝酸介质的零件和设备
00Cr18Ni5Mo3Si2 具有铁素体一鼻氏体形双相组织,耐应力腐蚀破裂性能好,耐点蚀性能 与00Crl7Nil3M02相当,具有较高的强度适于含氯离子的环境,用于炼油、化肥、造纸、石油、化工等工业热
交换器和冷凝器等
铁素体型
0Cr13A1 从高温下冷却不产生显著硬化,汽轮机材料,淬火用部件,复合钢材
00Cr12 比0Crl3含碳量低,焊接部位弯曲性能、加工性能、耐高温氧化性能好。作汽车排气处理
装置,锅炉燃烧室、喷咀
1Cr17 耐蚀性良好的通用钢种,建筑内装饰用,重油燃烧器部件,家庭用具,家用电器部件
Y1Cr17 比lCrl7提高切削性能。自动车床用,螺栓、螺母等
1Cr17Mo 为1Crl7的改良钢种,比lCrl7抗盐溶液性强,作为汽车外装材料使用
00Cr30Mo2 高O—Mo系,C、N降至极低。耐蚀性很好。作与乙酸、乳酸等有机酸有关 的设备,制造苛性碱设备。耐卤离子应力腐蚀破裂、耐点腐蚀
00Cr27Mo2 要求性能,用途、耐蚀性和软磁性与00Cr30M02类似
马氏体型 1Cr12 作为汽轮机叶片及高应力部件之良好的不锈耐热钢
1Cr13 具有良好的耐蚀性、机械加工性,一般用途刃具类
1Cr13Mo 为比1Crl3耐蚀性高的高强度钢钢种。汽轮机叶片,高温用部件
Y1Cr13 不锈钢中切削性能最好的钢种。自动车床用
2Cr13 淬火状态下硬度高.耐蚀性良好。作汽轮机叶片
3Cr13 比2Cr13淬火后的硬度高,作刀刃具、喷咀。阀座,阀门等
3Cr13Mo 作较高硬度及高耐磨性的热油泵轴、阀片、阀门轴承,医疗器桩弹簧等 零件
Y3Cr13
改善3Crl瑚削性能的钢种
1Cr17Ni12 具有较高强度的耐硝酸及有机酸腐蚀的零件。窖器和设备
7Cr17 具有较高强度的耐硝酸及有机酸腐蚀的零件。窖器和设备
8Cr17 硬化状态下,比7Crl7硬,而比11Crl7韧性高。作刀具,阀门
11Cr7 在所有不锈钢、耐热钢中,硬度量高。作喷咀,轴承
Y11Cr17 在11Crl7提高7切削性的钢种。自动车床用
沉淀硬 0Cr17Ni4Cu4Nb
添加铜的沉淀硬化型钢种。轴类、汽轮机部件
0Cr17Ni7AI 添加铝的沉淀硬化形钢种。作弹簧、垫圈、计器部件
0Cr15Ni7Mo2AI 用于有一定耐腐蚀要求的高强度容器、零件及结构件
适应角色转变,扎实开展团的工作
———共青团铁东区委书记的述职报告
2011年是适应角色转变、思想进一步成熟的一年。这一年,自己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紧紧围绕党的中心,立足本职岗位,较好地完成本线的工作任务。自己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等各方面有了明显的进步和提高。总的来说,收获很大,感触颇深。
一、以德为先,进一步提升个人思想素质
过去的一年,我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以一个团干部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个人的道德修养、党性锻炼、思想素质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一是道德修养进一步提高。作为一个团干部,我的一言一行、我的自身形象将直接影响到团委各成员,甚至更广大的青少年。因此,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我每时每刻提醒自己,从小事做起,注重细节问题,做到干净做人、公正做事,以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工作,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诚实、守信、廉洁、自律,起好表率作用。二是党性锻炼得到不断加强。不断加强自己的党性锻炼,我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党员纪律处分条例》来要求和约束自己的行为,牢记党的宗旨,在团的工作中,以广大青少年的权益为出发点,务求时效。三是政治思想素质不断提高。一年来,我继续加强学习,积极参加理论中心组学习,经常自发利用休息时间学习,积极参加团省委组织赴井冈山革命传统与理想信念教育专题培训班、区委区政府组织赴清华大学县域经济培训班,通过“看、听、学、思”,进一步加深了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进一步系统掌握了党在农村的路线、方针、政策以及对共青团工作的要求。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我通过学习原文、听专家讲课等,开拓了思想新境界,政治思想素质有了新的飞跃。
二、以能为先,进一步加强组织工作能力
在上级领导的信任和支持下,我本人也自加压力,抓住一切机会学习,注重与同事、与兄弟单位团委书记的交流,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使各项工作都有序地开展。一是工作的统筹安排能力不断加强。我尽量做到工作提前一步,有计划、有安排、有预见性,保持思路清晰和决策的科学,力求操作有序,顺利开展。二是工作的协调能力不断加强。在工作中,我注重与上级的及时衔接、汇报,同时也注重与基层的交流沟通,听取多方意见和建议,从大局出发,对上做好配合,对下做好团结。三是有创新地开展工作。在工作中,我注重不断创新,使工作保持生机,使管理不断趋向人性化、合理化。
三、以勤为先,进一步提高团的业务水平
担任团委书记以来,认真了解情况、掌握知识,积极向团委领导、向前任书记学习、请教,了解团情、团史,努力掌握团的基本运作方式程序,便于更好地开展工作。加强沟通了解,增加感情,深入基层,了解基层团组织和团员青年的有关情况,以“活动”来强化自己的知识和水平。一年来,我立足以活动来促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迎接挑战。今年五四,团区委以全区人居环境整治为依托,以“五四火炬传承九十二载生生不息,铁东青年投入人居环境立志强区”为引领,积极开展了“共青团路,红领巾街”,“铁东青年林”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增长了知识,深化了理解,使自己对团务工作有了全面的、系统的提高,为今后更好地提高团的业务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以绩为先,进一步完善团的组织建设
把《关于进一步深化“党建带团建”工作的实施意见》落到实处,把党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团的建设中去,使团的建设纳入党的建设的总体规划。依托党建,从政策层面来解决和落实基层团组织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一是基层团干部的待遇问题。积极争取党组织在团干部配备上的重视和支持,基层团干“转业”得到了很好的安排(叶赫的荣威,住建局遇良,卫生局王国宴等);二是解决好基层团组织活动的经费问题。积极争取专项,今年为每个乡镇街道从团省委争取经费三千元,共计三万六千元;三是团的基层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按照“1+4+N”模式,通过换届调整选配了大批乡镇(街道)团干部,变原有的“团干部兼职”模式为现在的“兼职团干部”模式,提升了基层团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此次工作得到了团市委的充分认可,2011年四平市组织部班工作会议在我区召开。
以服务青年需求为目的,从单一组织青年开展活动转到生产环节,开展就业培训、创业交流、贫富结对;以服务党政中心为目的,发挥团组织自身优势,引导青年树立市场意识和投资意识,强化科技意识和参与意识,投身知识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文明创建、环境整治、植绿护绿、社会治安等活动,把党政思路实践好。突出做好当前新兴的农村、社区和非公经济组织建团工作,延长团的工作手臂,丰富团的组织形式。先后与农联社、吉林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积极协调,为青年创业就业提供帮扶支持。特别是吉林银行的“吉青时代”小额贷款项目更得到团省委的无偿贴息。
五、以廉为先,进一步保持清正廉明形象
作为新任职的年轻干部、党员干部,我既感受到了组织的信任与关怀,同时也感受到了责任重大。我区在党委和政府的带领下,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越是这种时候,就越需要我们这些干部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本色。深知,作为一级干部,应该努力做到“清正廉洁”。古人说“物必自腐而虫生”,腐败现象表现上看来是经济问题、道德问题,但深层次的原因却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要不断加强实践锻炼,要结合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以及自己的工作和思想实际,来刻苦磨炼自己。勇于剖析自己,积极开展自我批评,净化自己的灵魂。不断增强拒腐防变意识。在思想上、在行动上、生活中争作表率。在团区委开展“争做勤廉表率,竭诚服务青年”主题教育,召开机关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活动动员会,全面启动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活动。按照学习贯彻区委、区纪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精神,强化组织领导,制定工作计划。我们根据2011年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评要求,为了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立了团区委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并由我任组长。按照“一岗双责”的责任要求,明确了单位正职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每年约谈团干部一次,就有关廉洁从政个人“不准”和“禁止”行为适时对所管的团干部进行廉政谈话。
在2012年即将到来之际,共青团区委迎来组织部考核组,对共青团区委一年来的工作进的实地测评,感谢组织的帮助与关怀,今后我们更要自觉地接受组织的监督与考核。铁东区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今又开始了新的征途。广大青年有幸成为亲历者,成为追随者,同时我们也是共享发展成果的受益者。我们应该心怀感恩,心存畏惧,“做一个组织和群众信赖的人,做一个同事和朋友敬重的人,做一个亲属子女可以引以为荣的人,做一个回顾人生能够问心无愧的人”。我们要牢记党的宗旨,全面贯彻党的方针路线,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弘扬“攻坚克难、求富图强”的四平精神,坚定不移的实施 “五区”战略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富裕和谐新铁东的伟大目标而不懈奋斗。
第三篇:附录Ⅲ实验报告参考格式
附录 Ⅲ
实验报告参考格式
一、低碳钢拉伸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画出简图)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Ⅲ1-1 拉伸实验试样尺寸
材料 直径 d / mm
截面面积
A / mm 2
标距 l / mm 截面Ⅰ 截面Ⅱ 截面Ⅲ(1)
(2)
平均(1)
(2)
平均(1)
(2)
平均 低碳钢
表Ⅲ1-2 拉伸实验数据
材料 断裂后标 距 l 1 / mm 断裂处直径 d 1
/ mm 断裂处截面面
积 A / mm 2屈服荷载 F s / kN 最大荷载 F m
/ kN(1)
(2)
平均 低碳钢
表Ⅲ1-4 拉伸实验计算结果
材料 强度指标 塑性指标 屈服强度 s
/ MPa
抗拉强度 b
/ MPa
伸长率(%)断面收缩率(%)低碳钢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力—位移曲线及试样破坏形状草图
二、低碳钢和铸铁压缩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画出简图)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Ⅲ2-1 压缩实验试样尺寸及实验数据
材料 高度 h / mm 直径 d / mm 截面面积
A / mm 2
F s / kN
F bc / kN
h / d(1)
(2)
平均 低碳钢
铸 铁
表Ⅲ2-2 压缩实验计算结果 材料 屈服极限s / MPa 抗压强度bc / MPa 低碳钢
铸 铁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 F — l 曲线及试样破坏形状草图
三、低碳钢和铸铁扭转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画出简图)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Ⅲ3-1 扭转实验试样尺寸
材料 直径 d / mm
W / mm 3
p 标 距长 度 l / mm 截面Ⅰ 截面Ⅱ 截面Ⅲ(1)
(2)
平均(1)
(2)
平均(1)
(2)
平均 低 碳钢
铸 铁
表Ⅲ3-2 扭转实验数据 材 料 计算直径 d / mm 屈服扭矩 最大扭矩 扭转角()
M es / N m M eb / N m
低碳钢
铸 铁
表Ⅲ3-3 扭转实验计算结果 材 料 扭转屈服极限 s
/ MPa 扭转强度 b
/ MPa 低碳钢
铸 铁
根据实验结果绘制 M e — 曲线及试样破坏形状草图。
Z
四、等强度梁正应力测定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
,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试件尺寸:
b mm,h mm,W
mm 3,弹性模量 E = MPa,应变片的阻值=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应变片灵敏系数 K =,表Ⅲ4-1 桥路变换接线实验数据记录 载荷(N)
读数应变 d
()(单臂测量接线方式)
P P 1 # 2 # 3 # 4 #
d
增量均值()
表Ⅲ4-2 桥路变换接线实验数据记录 载荷(N)
读数应变 d
()P P 单臂测量 半桥测量 相对两 臂测量 全桥测量 串联测量 并联测量
d
增量均
值()
表Ⅲ4-3 实验数据处理
桥路 d
增量均值
实验应变值
理论应变值 误差(%)
单臂测量
半桥测量
相对两臂测量
全桥测量
串联测量
并联测量
Z
五、纯弯曲梁正应力测定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
,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试件尺寸:
b mm,h mm,W
mm 3,弹性模量 E = MPa,纯弯段弯矩理论值 M 理论 N mm,应变片的阻值=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应变片灵敏系数 K =,表Ⅲ5-1 应变片在各级载荷下的读数应变 载荷(N)
读数应变 d
()P P 1 # 2 # 3 # 4 # 5 #
d
增量均值()
表Ⅲ5-2 各测试点应力实验结果 应变片号 1 # 2 # 3 # 4 # 5 # 应力实验值 MPa
应力理论值 MPa
误差(%)
Z
六、材料弹性模量 E 比 和泊松比 的测定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
,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试件尺寸:
b mm,h mm,W
mm 3,应变片的阻值= ,应变片灵敏系数 K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Ⅲ6-1 实验数据记录 测定 E
F(N) F(MPa)A 0
()
()
表Ⅲ6-2 实验数据记录 测定
F(N)()
()
()
()
12 3
五、实验结果总结
Z P
七、材料切变模量 G 的测定 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
,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试件材料:,弹性模量 E = MPa,泊松比 =,应变片灵敏系数 K =,应变片的阻值=
,试件外径 D = mm,试件内径 d = mm,L 1
= mm,L 2
= mm,试件弯曲截面系数 W
= mm 3,W
= mm 3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表Ⅲ7-1 实验数据记录
载荷(N)
扭矩(N m)
读数应变()切变模量(MPa)
P
P
T T i
ri ri
G
T i
i
W
P ri
n G 1 G = n i i1 13
八、应变片灵敏系数标定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三点挠度仪跨度 A =,力臂 L = ,实验梁截面宽度 B =,厚度 H =,纯弯上压头跨度 C =。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加载次数
百分表读数(mm)
读数应变()1 # 2 # 3 # 4 #
表Ⅲ8-1 实验数据记录
五、实验结果总结
Z P 九、弯扭组合作用下薄壁圆管应力与内力的测量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弯扭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试件材料:,弹性模量 E = MPa,泊松比 =,应变片灵敏系数 K =,应变片的阻值=
,试件外径 D = mm,试件内径 d = mm,L 1
= mm,L 2
= mm,试件弯曲截面系数 W
= mm 3,W
= mm 3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1.实测数据:
表Ⅲ9-1
载荷(N)
读数应变 d
()测点 弯(M)
扭(n)
P P 45 o
o
0
o
d
增量均
E 1
n 45
值()
2.实测主应变、主应力计算 1
主应变:
45 o
45 o
2
o
o
主方向:
tan 2
45
o
o
45 o
说明:式中 45 o
、0 o、45 o
按平均增量计算
E E 主应力:1
1 2
(1
3),3
1 2
(3
1)计算结果:
,3
,0
, MPa,MPa,
1 =3 w 2 w 1, n
4n
=,3.弯曲正应力计算(实测,注意应变仪读数与真实值之间的倍数关系)
w
E
w
MPa 4.扭转剪应力(实测,注意应变仪读数与真实值之间的倍数关系)
n
MPa
5.根据材料力学理论计算公式计算几个参数的理论值:
主应力:1、3,主方向:
w、n
弯矩 M = N m,扭矩 1
=
MPa,T N m 3 = MPa
0 =,w =
MPa,n =
MPa
6.误差分析 表Ⅲ9-2
实验参数 1
(MPa)(MPa)
0
w(MPa)
n(MPa)
实测值
理论值2( 45 o
)2
()2
0 o 45 o
0 o 2
0
0
Z 相对误差%
十、金属叠梁应力测定研究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
,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试件尺寸:
b mm,h mm,W
mm 3,弹性模量 E = MPa,纯弯段弯矩理论值 M 理论 N mm,应变片的阻值=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应变片灵敏系数 K =,表Ⅲ10-1 载荷(N)
读数应变 d
()P P 1 # 2 # 3 # 4 # 5 # 6 #
d
增量均
值()
钢 铝
Z
十一、复合梁应力测定研究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
,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试件尺寸:
b mm,h mm,W
mm 3,弹性模量 E
= MPa,E
= MPa
纯弯段弯矩理论值 M 理论 N mm,应变片的阻值=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应变片灵敏系数 K =,表Ⅲ11-1 载荷(N)
读数应变 d
()P P 1 # 2 # 3 # 4 # 5 # 6 #
d
增量均
值()
十二、压杆稳定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
,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压杆截面高度 h =
mm,压杆截面宽度
mm,长度 L = mm,弹性模量 E = MPa,应变片的阻值=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应变片灵敏系数 K =。表Ⅲ12-1
五、实验结果总结
载荷(N)
读数应变 d
()载荷(N)
读数应变 d
()
Z
十三、板试件偏心拉伸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
,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试件尺寸:
b mm,h mm,偏心距 mm,W
mm 3,弹性模量 E = MPa 应变片的阻值=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应变片灵敏系数 K =。
表Ⅲ13-1 选择所需的桥路接线方式进行实验并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载荷(N)
读数应变 d
()P P 单臂测量 半桥测量 相对两臂测 量 全桥测量 串联测量 并联测量
d
增量均
值()
表Ⅲ13-2 实验数据处理
桥路 d
增量均值 实验应变值 应力类型 理论应变值 误差(%)
单臂测量
半桥测量
相对两臂测量
全桥测量
串联测量
并联测量
十四、非对称截面弯曲中心测定设计性实验报告
学院(系)
专业 班 实验日期
姓名 学号 同组者姓名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设备
仪器名称及型号:,精度
,多功能组合实验装置编号
三、试件尺寸及有关数据
臂梁长度 L = mm,外径 =
mm,壁厚 =
mm
弹性模量 E = MPa 应变片的阻值= 四、实验数据与处理
应变片灵敏系数 K =。
自行选择测试方案并根据方案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第四篇:毕业论文附录
太阳能热水器营销环境分析
目前,我国热水器市场是三分天下,其一是电热水器,占据市场50%左右;其二是燃气热水器,占据着市场25—30%,但近年来呈下降趋势;其三是太阳能热水器,占据着市场的20—25%的份额,随着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正在不断的上升。但随着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竞争的加剧,“洗牌”已成为了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发展的必然,从无序到有序,从分散走向集中,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正日趋成熟。面对未来竞争激烈的太阳能市场,现有的太阳能企业的营销又该如何应对呢?
一、行业分析
随着国家对太阳能等环保、节能行业发展的大力支持,消费者对太阳能产品的认知度不断提高,太阳能行业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在“财富效应”的带动下,国内众多企业开始大举进入太阳能产业,使得太阳能产品“品牌”越来越多,竞争也日益激烈,行业的发发展面临瓶径,行业发展的瓶颈严重阻碍了太阳能热水器的产业健康高速发展,解决这些瓶颈问题是当务之急。要解决太阳能热水器产业存在的问题,需要行业内有影响力的企业联合起来,引领行业的发展方向。太阳能热水器安装困难主要是受自身产品特性的制约,可以试着改变策略,由以消费者个体为销售单位转向以消费群体为销售单位,例如与地产商合作进行小区整体安装。
二、政策分析
从2006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促进法》,为普通市民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扫清了一定的障碍,该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能限制使用合格的太阳能产品。当然,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还有许多地方规章制度都在鼓励使用太阳能,如一些地区在新农村的建设中为安装太阳能提供补贴。促进推广应用太阳能热水器产业的发展有赖政策引导,一方面要制定标准,如政府职能部门要强制推行建筑节能标准规范,施工图审查应按建筑节能强制性条文进行,并指导行业协会制定太阳能热水器与建筑紧密结合的设计规范。特别对于政府性资金投资的工程项目,如体育场馆、医院、学校等,当需要供应热水时,在项目审批时应明确使用太阳能热水器节能技术。对于有研发能力,有专利技术和独立知识产权的企业,要给予贷款上的支持;培育一批大型骨干企业。另一方面要搭台,如通过举行太阳能热水器展览、具备相关的行业论坛等来为企业和商家、消费者三者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培育和鼓励引导太阳能热水器的购买与应用。
三、市场分析
从市场类型去分析,工程市场、农村市场、城市社区市场等是三大主要战场:
对于小区,由于太阳能热水器的购买有一定的时机性,在搬入新家的时候是购买太阳能热水器的最佳时机,有很多潜在消费者嫌麻烦也不愿意专门前往卖场选购。这就启迪我们应
该把目光瞄准这些小区、新开发的楼盘,相信很多人愿意在搬入新家时安装一台太阳能热水器。具体可印做一些单张、小册子,给潜在消费者散发。同时,在当地的一些地产专业杂志上刊登广告,或者同开发商、物业等进行合作,在广告传播、捆绑销售等方面锁定购楼者这一潜在消费人群。
对于工程市场,如酒店、单位集体宿舍等,应该采取试点营销,让成功的案例告诉消费者,通过选一个示范点,免费或收取一点成本,为该区域消费者全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最后通过社会、媒体的报道,让这一成功的试点案例消费者,这样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和相信。如在三四线市场围绕乡镇开展样板小区建设活动,使用后村民觉得太阳热水器安全、环保、节约能源、使用方便,其口碑的宣传将进一步促进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与推广。
对于农村市场,由于各大中城市里太阳能品牌的市场争夺战已趋于白热化,许多企业纷纷将战场转移到农村,当前,广大农村消费者对太阳能热水器已经有了相当的认识,对产品的需求也有了明显的增多,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要求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对产品的外观、容量、品质、功能及服务的要求也在不断的进步,随着乡镇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意识的提高,农村太阳能市场即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农村市场的开拓中,要开发了适合农村消费者的太阳能热水器,如使用方便,维修方便等;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善于“借道”和整合资源,与“三下乡”结合起来,开展“农村屋顶计划”等,让太阳能进入广大的农村家庭。
四、技术分析
从胆到管,从色彩到款式,太阳能的技术在不断演进,“变频”、“变容”、“抗寒”、“锁热”、“健康”等概念不断推陈出新,作为太阳能热水器企业,产品通过技术创新是赢取市场的关键,要以不断的技术创新提升品牌形象,如荣事达太阳能与中国科技大学联合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研究实验室,主攻太阳能光伏产品与太阳能薄膜电池产品;与教育部光电系统工程研究中心合作,设立安徽太阳能科研中心,共同研发太阳能光电一体化热水器,如皇明通过技术研发开发出不同纬度与区位的太阳能,从发展趋势去看,原装一体将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潮流。与此同时,太阳能热水器的服务也成了关键,在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不仅要售后服务好,而且要售后跟进服务更好,否则将会影响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健康发展。现在好多企业只是意识到太阳能热水器安装负责,对售前宣传、售中安装比较重视,而对售后跟进机会没做什么工作,他们认为,只有东西坏了才有售后服务。事实上,太阳能热水器应该进行一些定期的检修或回访等活动,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务,并塑造服务品牌。
总之,作为具有广大发展空间的太阳能热水器市场,未来的竞争肯定更加激烈,区域品牌、外来的品牌、替代品等将会决战不同区域市场,作为太阳能热水器企业,应该在激烈的环境中突围,通过知己知彼的分析,借力借势,整合资源,系统策划,塑造差异和培育竞争力,不断抢占“奶酪”,赢取更大的市场。
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现状分析
太阳能热水器已悄然成为第五大家电,以其省电、使用方便、环保节能等优点正在走进千家万户。综观目前太阳能行业的现状,散、杂、乱等现象是非明显,主要是由太阳能行业门槛较低,技术含量不高等原因造成的,笔者仅从个人对行业的简单调查情况来反思太阳能热水器的营销与策划。
市场现状分析
对终端的调查和小区的走访后笔者发现,以购买或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用户,曾经使用过太阳能热水器的用户反映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品牌较杂。作为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太阳能热水器品牌众多,李贵与李逵并存,造成消费者在购买时的混乱。用户对太阳能热水器使用现状的总体评价并不是很高,只有1/5的用户对使用情况表示非常满意,1/3的用户表示一般,近一半的用户表示不满意。
2、售后服务差。服务确实已成为当前太阳能热水器领域的头等问题。用户对太阳能热水器的服务满意度非常低,需对中小企业品牌的产品根本就没有售后服务体系,造成消费者对整个行业的不满。
3、许多产品存在质量问题。消费者希望自己的太阳能热水器随时能用,但绝大多数的太阳能热水器一到冬天就“冬眠”,仅能吸热,不能储热,或者是吸热的强度不够。冬季太阳能热水器集热管破裂、冻裂的现象时有发生,只有极少的产品一年四季都可以使用。冬季天寒地冻,消费者最需要热水,也最能体现太阳能热水器的使用价值,而产品若在这个时候“掉链子”,的确会给消费者造成不少的麻烦。
4、寿命较短。有的太阳能热水器虽然还放在屋顶,但已经不能生产热水;有的太阳能热水器虽然还能生产热水,但生产的热水已经不能达到洗浴的温度,或者生产的热水量越来越少。这些看似没有问题的太阳能热水器,都已经达不到正常的使用效果。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只有10%的太阳能热水器能够基本满足用户的用水要求。而一半用户反映,太阳能热水器还在“服役”,但是已经不好用了,要么水温不高,要么提供的热水量太少,无法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
5、热水不够用。调查发现,就是有多户用户反映,目前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的热水量不够用,希望能早日用上热水量充足、使用方便的新型太阳能产品。当前,市场中50%以上的太阳热水器根本无法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这些产品虽然价格很低,但是存在着很多先天性不足,如得热量低、规格小、提供的热水非常有限。
营销策划与思考
从产品的角度分析:一是产品的品质和产品功能创新。太阳能热水器需要形成差异化的品质特征,如万家乐的储热、申豪的抗菌、赛奥的抗寒,皇明的去水垢等;二是品牌。品牌是企业的无形资产,随着消费者理性的增加,在购买过程中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因此应该注重品牌,加强传播;三是在质量方面应该进一步加强,确保太阳能热水器的质量和内在的品质,四是安装与快速的售后服务。在产品安装过程中,安装应考虑固定牢固和结构安全、防风、防雷及屋面排水等因素,同时,提供快速的售后服务通道,降低消费者购后风险。从市场细分和消费行为方面分析,由于太阳能热水器不同于一般的家电,并非都要进卖场,用户群体一般是新开发的小区、更新换代的用户,在这是作为赠品或者礼品。因此,要针对不同的客户开发不同的渠道:如将其作为陪嫁品或者礼品就应该进商场或者卖场;将其作为工程开拓或者针对民用,就应该直接与工程部门、物业等联系,或走专卖的道路。不同群体的消费行为也不同,如作为陪嫁品的可能关注品牌或者价位,作为工程的可能考虑安装和美观,作为民用的可能考虑售后和价格等。因此,太阳能热水器在营销过程中,应该正确定位,对位营销。
从定位和促销的角度分析,随着新农村运动的开展,太阳能下乡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和趋势。如何开拓农村市场?这需要产品在影响策略方面进行定位,特别要考虑到农村市场的特殊性,如产品要使用方便,传播要及时到位,价格要低等,同时需要促销创新,一方面将产品的性能、特点、作用即可提供的服务等信息传递给消费者,引起消费其注意,激发其购买;另一方面通过促销可以快速提高企业声誉,提升企业形象,从而拥有稳定的市场占有率,巩固产品的市场地位。在具体的销售过程中,太阳能热水器可采取售后服务促销、广告促销、方便促销、捆绑促销、有奖促销等策略,为企业带来盈利和好的声誉。
总之,在变革和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太阳能热水器的销售需要突围,进行产品和营销策略的创新,通过创新产品、准确定位、有效促销等来促进销售,同时需要整合营销传播,将文化和科技融入太阳热水器,塑造强势品牌,促进企业的快速增长。
市场调查:太阳能热水器今后发展何去何从?
提起家用热水器,就不得不关注太阳能产品,来自各种渠道的消息表明:近年来,太阳能热水器一直迅猛发展,目前,太阳能热水器已经占据了整个热水器市场的11.2%的份额,并以每年20%~30%的高增长率成为令业界瞩目的后起之秀。从节能环保的角度来说,太阳能热水器无疑是热水器的首选商品—但大部分中国人似乎还不具备这种观念。要想拥有“三分天下”甚至更美好的未来,太阳能热水器似乎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竞争激烈根据国家经贸委资源与综合利用司的资料,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和使用国,全国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现有3500多家企业,年产量在850万平方米左右,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从业人员达10多万人—但目前行业排名前10位的只占太阳能热水器市场份额的17%,行业集中度低,产品众多难辨别。众多的厂商参与生产,使太阳能热水器竞争加剧,而电、燃气与太阳能截然不同的技术特点和使用特性,则使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竞争表现得更为复杂。特别是近年来,一些家电企业,例如澳柯玛、万家乐、小鸭等介入,使太阳能热水器行业逐渐带上了家电业竞争的色彩,广告战、渠道战、技术战、概念战,都被派上了用常相关机构统计数据表明,2002年,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厂家的广告费用达124亿元,高居三种热水器之首。皇明太阳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鸣认为:对于太阳能热水器行业来说,家电企业的介入应该是有益的,因为他们可加大竞争的力度,从而促进行业发展。但是由于这些企业初涉太阳能行业,缺少经验和技术,取得成功还需要时间。业内行家分析说,太阳能热水器的利润空间从10%~50%不等,比电、燃气热水器都要大,高额的利润回报是众多厂家纷纷介入的主要因素;其次,太阳能热水器能源费用消耗近乎于零,相对更容易为消费者接受,市场前景较好。该人士还指出,目前,几乎还没有家电企业在太阳能行业取得突出业绩。
一些小厂用质次价低的材料,生产成本低,产品价格也比优质产品低,但产品质量不能保证,更谈不上提供周到的售后服务。例如,在选材和制作工艺上,用0.6mm的不锈钢做出的内胆成本肯定比0.3mm的高,再如真空管的制造技术工艺水平的高低,也直接影响着产品的价格。冯建华强调:“质次价低的产品充斥市场,既给消费者带来损害,也影响了行业发展”。有企业还反映,由于各地都有自己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厂家,外省企业的销售、安装工作在部分省市受阻,克服地方保护主义也是很多企业希望解决的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能抑制小企业的产生,将会有效地改善目前竞争较混乱的局面。目前国内外都没有太阳能热水器企业运作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很多行业标准欠缺,尤其是现代化的制造流水线根本没有标准可以参照,全行业大部分企业几乎还没有成熟的流水线,正因为这样,整个行业进入的门槛比较低,造成大量小企业进入。所以,目前规避太阳能热水器行业信誉风险的最主要的方式是,国家需要尽快出台质量保证、维修服务、理赔标准等行业标准规范,提高行业进入门槛的高度,同时引导太阳能热水器产品的品牌消费观念。发展受限来自电、燃气热水器方面的竞争使一些太阳能热水器厂家感到压力很重,消费者的认同度也使厂家觉得任重而道远。业内人士指出:太阳能热水器的发展目前还受到一些非良性因素限制,如何寻求行业的出路是许多太阳能热水器厂家必须思考的问题。
第五篇:专业对照表
消防工程相关专业新旧对照表
工学类相关专业 :专业名称(98版)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建筑学、城市规划、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安全工程
化学工程与工艺
工学类相关专业 :旧专业名称(98年前)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 电气技术(部分)、电机电器及其控制、光源与照明、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工程、应用电子技术、信息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子信息工程、无线电技术与信息系统、电子与信息技术、公共安全图像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计算机及应用、计算机软件、软件工程
建筑学、城市规划、城镇建设(部分)、总图设计与运输工程(部分)、矿井建设、建筑工程、城镇建设(部分)、交通土建工程、工业设备安装工程、涉外建筑工程、土木工程、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空调与燃气工程、给水排水工程
矿山通风与安全、安全工程
化学工程、化工工艺、工业分析、化学工程与工艺
管理学类相关专业 专业名称(98版)
管理科学、工业工程、工程管理、管理学类相关专业 旧专业名称(98年前)
管理科学、系统工程(部分)、工业工程、管理工程(部分)、涉外建筑工程营造与管理、国际工程管理
注:“专业名称”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规定的专业名称;“旧专业名称”指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颁布前各院校所采用的专业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