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
文献综述写作基本要求与范例
1.文献综述的基本特征
第一,综合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时期同一课题的所有主要研究成果的综合概括。因此,要尽可能把所有重要的研究成果搜集到手,并作认真的加工、整理和分析,使各种派别的观点清楚明晰,不要遗漏重要的派别和观点。
第二,描述性。文献综述在对各种派别的观点作介绍时,应该保持这些观点的“原味”,这就要求对被介绍的观点作客观性的描述。因此,撰写文献综述,首先要站在客观的立场上转述各派别的重要观点;同时,在归纳各种观点时要抓住要点,表述时应简明扼要。
第三,评价性。文献综述不能囿于介绍研究成果,传递学术信息,还要对各种成果进行恰当而中肯的评价,并表明作者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文献综述重点在于“述”,要点在于“评”。由于评价的倾向性,通过文献综述,就会引导出对课题今后发展动向或趋势的说明。
2.文献综述的基本格式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3.文献综述范例(以下范例实际为一综述性论文,故仅供参照)
二十年来我国福克纳研究综述*
高 奋,崔新燕
近二十年来,随着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和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深入,中国学术界对外国文学研究的重视与关注也持续升温,福克纳研究成为英美文学研究园地中关注度、集中度最高的显学之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它在三个维度上呈现出明显的变化:(1)福克纳的作品及其研究作品的译介出版日趋全面;(2)福克纳创作思想与生平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3)福克纳作品研究方法呈现多元化趋向。然而,全面而客观地审视和反思近二十年来福克纳研究的得失,我们发现其中也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与其国际“显学”的应有水准有着相当大的差距。以下分三个方面加以评述。
一、福克纳作品及其研究著作的译介出版
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对美国文化及美国文学艺术的翻译引进与研究利用,波澜起伏,绵延不绝,是以往任何历史时期都未曾有过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像福克纳这样具有历史定评和丰厚底蕴的作家自然成为中国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对象。虽然早在20世纪30年代,我国学者赵家璧,凌昌言等已经开始介绍福克纳,但对其作品的系统翻译和研究则主要是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展起来的。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现在,我国已经出版的福克纳主要作品的中译本有:《喧哗与骚动》(李文俊,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福克纳中短篇小说选》(斯通贝克选,世界文学编辑部编,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5),《我弥留之际》(李文俊译,漓江出版社,1990;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熊》(李文俊译,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上海译文出版社,1990),《福克纳作品精粹》(陶洁译,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去吧,摩西》(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6),《圣殿》(陶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八月之光》(蓝仁哲译,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掠夺者》(王颖,2 杨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押沙龙!押沙龙!》(李文俊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坟墓的闯入者》(陶洁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村子》(张月译,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献给爱米丽的玫瑰花:福克纳短篇小说集》(陶洁编,译林出版社,2001)。与福克纳作品目录相对照,可以说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福克纳的二十部长篇小说,八十多部短篇小说中最主要的一半作品已经译成中文。
在以翻译出版为手段向国内读者与学人“普及”福克纳作品的同时,国内图书报刊等媒体也做了许多国际福克纳研究成果的介绍引进工作,以广学界视野,以增学术利器。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李文俊先生选编的《福克纳评论集》,第一次较为全面地向国内读者介绍了这位在美国被评论,研究得最多的作家。该评论集收入了美国著名评论家马尔科姆•考利,罗伯特•潘•沃伦等撰写的关于福克纳创作研究的重要论文,也收入了对福克纳几部重要作品的分析性论文,介绍福克纳评论情况的论文以及福克纳本人谈生活,艺术和创作的第一手资料。毫无疑问,该论文集为外国文学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福克纳研究资料。
„„
二、福克纳生平、思想和创作的总体研究
学术界对福克纳的生平、创作、思想的总体研究主要围绕着福克纳其人其作,福克纳与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福克纳与宗教!神话和哲学,福克纳的妇女观,福克纳的创作技巧等几个方面展开。
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国内学者开始对福克纳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作简要介绍,主要论文有:„„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学者们开始比较深入地研究福克纳的思想与创作,研究重点大都集中在福克纳与美国南方历史文化的关系上。主要的论文有:„„
国内学者还深入探讨了福克纳在人物塑造、创作技巧上取得的成就。„„ 此外,学术界认真探讨了福克纳作品与宗教、神话和哲学的关系。„„
国内学者对福克纳生平、思想、创作的系统研究专著大都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这些著作大致可分为传记、评传和专题研究几种:„„
三、福克纳主要作品的分析解读
对福克纳的主要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是学术界最为关注的一个领域,二十年来有数十篇论文在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
《喧哗与骚动》研究。„„ 关于其主题,比较普遍的看法是,它揭示了南方大家族和南方社会秩序的崩溃。„„ 关于其创作,国内学者最为关注的是它的意识流技巧,叙事策略和结构模式。„„ „„
《押沙龙!押沙龙!》研究。„„ 《圣殿》研究。„„ 《中短篇小说研究》。„„ „„
近二十年来国内学者在福克纳研究上所作的不懈努力有目共睹。迄今为止,福克纳具有代表性的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在国内都得到翻译和出版,对福克纳的总体研究和主要作品研究也日趋全面和系统,使其无论在成果数量上还是研究力度上都不愧为国内英美文学研究中的显学之一。
但是,与国外福克纳研究成果相比较,我们发现国内研究也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认为,今后我国的福克纳研究应该对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
首先,需要拓宽研究视野和范围。综观近二十年的研究成果,我们的研究视野比较多地集中在主题分析、创作技巧与结构分析、人物塑造、历史和社会道德研究等方面,受形式主义批评和新批评的影响较深,在大胆将语言学、心理学、哲学、人类学、社会和思想史等等跨学科视野引入福克纳研究方面我们做得不多;我们也较少尝试着从我们自己的文化视角或者从翻译的视角理解和阐释福克纳的作品,较少探讨福克纳对国内文学创作的影响。另外,我们的研究范围需要进一步拓展。从已有的成果来看,我们对福克纳的研究相对集中在福克纳几部主要作品上,而对其他重要作品的研究尚待开拓,而这些作品在欧美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了。
其次,我们需要确立批评的主体意识。综观二十年来的研究,我们似乎能够感觉到存在于外国文学研究背后的一种相对固定的批评模式,比如将作品研究分解为主题研究、人物塑造、技巧探讨、语言特色等几部分,或者运用某种理论对作品进行解剖,却忽略了研究对象的主体性,忽视了蕴藏在作品中的民族文化的深层意识。这种固定的批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封闭了批评者的思维模式,使我们的批评出现了某种单
一、趋同的倾向,致使一些学者不自觉地在阅读了有限的研究文章之后,就匆匆地在前人的大房子下面盖出自己的小房子。另外,我们的研究对研究对象基本持认同和赞赏的态度,缺乏批判和反思,在某种程度上仅仅发挥了被动介绍外国文化的作用。如果我们能明确地意识到文学作品的开放性,批判地吸收前人 的成果;如果我们不再束缚于固定的方法论,给研究一个多维的思维空间,用丰富的观念支撑自己的批评,我们的外国文学研究才能建立起自己的主体意识。
最后,我们需要更多地翻译和引进国外福克纳研究成果。这一点可能是当前外国文学研究的瓶颈。综观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我们会发现,一些学者的参考资料仅局限于国内翻译的仅有的几本福克纳评论集、传记、中译本前言等资料,他们的研究的局限性可想而知。而能够对福克纳作深入研究的学者大都有过出国学习的经历,而狭窄的资料途径对我们推进外国文学研究是极为不利的。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近年出版的“剑桥文学指南丛书”在引进英文版外国文学研究资料方面开了先河,我们期待有更多的资料和作品的翻译和引进,以推动我们的研究,提高我们的教学水平。
参 考 文 献
[1]李文俊,福克纳评论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0。
[2]刘建华,北京福克纳国际研讨会综述,国外文学,1998,(3):126-128。[3]潘小松,福克纳:南方文学巨匠,长春:长春出版社,1995。[4]李文俊,福克纳评传,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9。
[5]刘荐波,南方失落的世界:福克纳小说研究,成都: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6]肖明翰,威廉•福克纳研究,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我们谨对原文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文中作了一点省略,敬请作者体谅!
第二篇:科技文献与写作
1、一般科技论文的结构 摘要
导论
同类工作介绍 自己的方法
结果——实验分析 讨论总结
2、根据内容的不同, 摘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报道性摘要 指示性摘要
报道-指示性摘要
3、摘要的基本内容
1)目的: 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和任务, 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 所用的理论、条件、材料、手段、装备、程序等;
3)结果: 观察、实验的结果, 数据, 得到的效果, 性能等;
4)结论: 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应用, 提出的问题, 今后的课题, 假设, 启发, 建议, 预测等。
4、关键词的作用
导读 帮助检索 探?
第八章
混合学习: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在多种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学习内容,学习者及教师自身条件,混合面对教学,在线学习两种方式来实施教学的一种策略。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技能:
1、分析学习需要、学习者的初始能力
2、组织教学过程
3、设计学习活动
4、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5、设计混合学习支持
6、选用混合学习评价
构建混合学习模式的技能一般都可以分解为一下几个步骤:分析技能、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
分析技能(学习需要分析、学习者分析)
组织教学过程的技能(用任务衔接两种教学方式、在线是面对面教学的延续)
任务设计时要遵循的原则(紧密结合课程的知识点、任务要具有引导性、任务设计时要具有相对的开放性、给学生提出任务时要明确说明任务)
设计学习活动的技能(课堂讲课、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协作学习、问题解决、反思)课堂讲授的要点:精选讲授内容、引起学生兴趣、课堂讲授要教师与学生互动交流 协作学习的要点:引导学生认识协作的意义、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明确成员分工 选择教学媒体的技能:
原则:选择能准确的呈现信息、需符合学生实际接受水平、选用性价比高的媒体 设计混合学习支持的技能:技术支持、学习方法支持、情感支持 选用混合学习评价的技能: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评价
第九章
当前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1、把考试当成了评价的唯一方式,强调评价标准的唯一性
2、过分关注教学评价的结果而忽视了学习的过程
3、过分强调教师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间的评价
4、缺乏有效地,有针对性的评价标准
5、缺乏支持多主体参与评价所需要的高效评价工具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原则:
1、发展性原则
2、多维性原则
3、多样性原则
4、多元性原则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法:
1、测验法
2、观察法
3、学生自评法
4、发展评价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方式:
1、终结性评价
2、过程性评价
3、作品表现性评价
教学评价的新视角:
1、基于博客的教学过程评价
2、概念图,课辅助对学习策略进行评价
3、基于moodle平台的过程性评价
第三篇:设计与总结报告写作基本要求
课程设计报告写作的内容、要求与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课程设计报告是每个设计小组和个人都必须提供的文件,课程设计报告中应包含以下内容:
1.题目名称
题目名称是选择的课程设计作品的名称,如“基于XE1203A 433 MHz / 868 MHz / 915 MHz收发器电路设计”。
题目名称下面提供参加设计者的专业、班级、姓名和指导教师的姓名。
2.摘要
摘要是对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总结,摘要一般在300字左右。摘要的内容应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即应包含设计的主要内容、设计的主要方法和设计的主要创新点。
摘要中不应出现“本文、我们、作者”之类的词语。英文摘要内容应与中文相对应;一般用第三人称和被动式。中文摘要前加“摘要:”;英文摘要前加“Abstract:”。
关键词按 GB/T 3860的原则和方法选取。一般选 3~8个关键词。中、英文关键词应—一对应。中文前冠以“关键词:”,英文前冠以“key words:”。
在中文关键词的下行,按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第四版,1999年3月版)给出本设计总结报告的“中图分类号:”。
3.目录
目录包括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的章节标题、附录的内容,以及章节标题、附录的内容所对应的页码。应注意的是:虽然目录是放在设计总结报告的前面,但它的成型和整理确是在设计总结报告完成之后进行。章节标题的排列建议按如下格式进行:......…...(第1级)
1.1.........(第2级)
1.1.1.........(第3级)
(1)………(第4级)
①.....(第5级)
a.......………(第6级)
1.2.........(第2级)
1.2.1.........(第3级)
(1)………(第4级)
①.....(第5级)
a.......………(第6级)
……….....。......…...(第1级)
2.1.........(第2级)
2.1.1.........(第3级)
(1)………(第4级)
①.....(第5级)
a.......………(第6级)
……….....。
2.2.........(第2级)
2.2.1.........(第3级)
(1)………(第4级)
①.....(第5级)
a.......………(第6级)
……….....。
4.正文
正文是课程设计报告的核心。课程设计报告正文的主要内容包含有:系统电路设计、外部元器件选择和电路设计、软件设计、系统测试、结论。
(1)系统电路设计
在系统设计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系统设计思路与总体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各功能块的划分与组成,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
应注意的是:在总体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中,应提出几种(2~3种)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总体设计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它的先进性,又要考虑它的实现的可能性。
例如:波形发生器(A题)
方案1:采用集成函数发生器产生要求的波形
利用函数发生器(如ICL8038)产生频率可变的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种周期性波形。此方案实现电路复杂,难于调试,实现合成波形难度大,且要保证技术要求的指标困难,故采用此方案不理想。
方案2:采用单片机控制合成各种波形
波形的选择、生成及频率控制均由单片机编程实现。此方法产生的波形的频率范围、步进值取决于所采用的每个周期的输出点数及单片机执行指令的时间。此方案的优点是硬件电路简单,所用器件少,且实现各种波形相对容易,在低频区基本上能实现要求的功能;缺点是控制较复杂,精度不易满足,生成波形频率范围小,特别是难以生成高频波形。
方案3:采用带存储电路的单片机控制方案
采用带存储电路的单片机控制方案将波形和频率数据存储在存储器中,按要求将存储器中的数据读至DAC,实现任意波形的合成,也可以得到较高的频率分辨率。此电路方案能实现基本要求和扩展部分的功能,电路较简单,调试方便,是一个优秀的可实现的方案。
方案4:采用DDS技术直接合成采用DDS技术,将所需生成的波形写入RAM中,按照相位累加原理合成任意波形。此方案理论上可得到很高的分频率的周期波形;也可以合成任意波形。但实际中合成的波形与理论有差距。
对上述方案应仔细介绍系统设计思路和系统的工作原理,对各方案进行分析比较。对选定的方案中的各功能块的工作原理也应介绍。
(2)单元电路设计
在单元电路设计中不需要进行多个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只需要对已确定的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对各单元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对电路中的有关参数进行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等。
应注意的是:理论的分析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论计算时,要注意公式的完整性,参数和单位的匹配,计算的正确性;注意计算值与实际选择的元器件参数值的差别。电路图可以采用手画,也可以采用PROTEL或其它软件工具绘画,应注意元器件符号、参数标注、图纸页面的规范化。如果采用仿真工具进行分析,可以将仿真分析结果表示出来。
(3)软件设计
在许多课程设计作品中,会使用到单片机、DSP、FPGA等需要编程的器件,应注意介绍软件设计的平台、开发工具和实现方法,应详细地介绍程序的流程方框图、实现的功能以及程序清单等。如果程序很长的话,程序清单可以在附录中列出。
(4)系统测试
详细介绍系统的性能指标或功能的测试方法、步骤,所用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测试记录的数据和绘制图表、曲线。应注意的是:要根据竞赛题目的技术要求和所制作的作品,正确的选择测试仪器仪表和测试方法。例如:作品是一个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方式的数控电源,如果选择的示波器是低频示波器,所测试的一些参数是会有问题的。测试的数据要以表、图或者曲线的形式表现出来。
(5)结论
对作品的测试的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也可以利用MATLAB等软件工具制作一些图表,必须对整个作品作一个完整的、结论性评价,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结论性的意见
最后需要写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部分应列出在设计过程中参考的主要书籍、刊物、杂志等。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专著([M].);论文集([C].);学位论文([D].);报告([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b.期刊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c.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d.电子文档
建议格式:Zarlink Semiconductor Inc.ZL20250 2.5G Multimode Transceiver Data Sheet.,2005.5
参考文献中的作者是英语拼写的,应是姓在前,名在后。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应标注相应的引用位置,在引文后的右上角用方括号标出。
6.附录
附录包括元器件明细表、仪器设备清单、电路图图纸、设计的程序清单、电路使用说明等。
应注意的是:元器件明细表的栏目应包含有:①序号、②名称、型号及规格(例如:电
阻器RJ14-0.25W-510Ω±5%)、③数量、④备注(元器件位号)。
仪器设备清单的栏目应包含有:①序号、②名称、型号及规格、③主要技术指标、④数量、⑤备注(仪器仪表生产厂家)。
电路图图纸要注意选择合适的图幅大小、标注栏。程序清单要有注释,总的和分段的功能说明等。
7.字体要求
一级标题:小二号黑体,居中占五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
二级标题:三号标宋,居中占三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
三级标题:四号黑体,顶格占二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
四级标题:小四号粗楷体,顶格占一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
标题中的英文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体,字号同标题字号。
四级标题下的分级标题的标题字号为五宋。
正文字号为五宋。
所有文中图和表要先有说明再有图表。图要清晰、并与文中的叙述要一致,对图中内容的说明尽量放在文中。图序、图题(必须有)为小五号宋体,居中排于图的正下方;
表序、表题为小五号黑体,居中排于表的正上方;图和表中的文字为六号宋体;表格四周封闭,表跨页时另起表头。
图和表中的注释、注脚为六号宋体;数学公式居中排,公式中字母正斜体和大小写前后要统一。
公式另行居中,公式末不加标点,有编号时可靠右侧顶边线;若公式前有文字,如例、个数字的间距;若对公式有说明,可接排,如:式中,A-XX(双字线);B-XX,当说明较多时则另起行顶格写“式中A-XX”;回行与A对齐写“B-XX ”;公式中矩阵要居中且行列上下左右对齐。
一般物理量符号用斜体(如:f(x)、a、b等);矢量、张量、矩阵符号一律用黑斜体;计量单位符号、三角函数、公式中的缩写字符、温标符号、数值等一律用正体;下角标若为物理量一律用斜体,若是拉丁、希腊文或人名缩写用正体。
物理量及技术术语全文统一,要采用国际标准;
第四篇:挽联写作基本要求
古代和现茌农村,悼念死人一般送挽联,用布制成,上书哀棹之词。[范例参考]
老年男丧:老成凋谢大雅云亡南极星沉斗山安仰中年男丧:人琴俱杳德业长昭道范长存音容宛在老年妇丧:女宗安仰慈竹风凄母仪足式宝婺星沉中年女丧:彤管流芳懿范犹存淑德永昭芳徽难再挽师长:梁木其頹立雪伤神高山安仰教泽永怀南极星沉道范长存母仪足式淑德永昭高山窭仰斗山婪仰音容宛在宝婪星沉芳徽难再教泽永怀鹤架难回,终隔云山家万里;猿肠易断,那堪风雨月三更。频年善训长聆,何以报也!一旦讣音忽至,能勿悲乎!残月冷空山,辟谷已随黄石去;寒云低野渡,柬刍空帐素车来。青灯黄卷十年心,回首旧游,明月好寻蝴蝶梦;白发红颜三代泪,怆怀此别,残魂应发杜鹃啼。挽联写作基本要求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FANWEN.CHAZIDIAN.COM)
第五篇:意向书写作基本要求
含义
意向书是国家、单位、企业以及经济实体与个人之间,对某项事务在正式签订条约、达成协议之前,由一方向另一方表明基本态度或提出初步设想的一种具有协商性的应用社会。作用意向书的主要作用是传达“意向”,提请对方注意或供参考,可以约束双方的行动,保证双方的利益;意向书能反映业务工作上的关系,能保证业务朝着健康有利的方向发展;意向书可为正式签订协议或合同打下基础。特点1。协商性。写意向书多用商量的语气,不带任何强制性。有时还用假设、询问的语气。
2。灵活性。意向书的灵活性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可以随口才改变自己的主张。意向书发出后,对方如有更好的意见,可以直接采纳,部分改变或全盘改变都是可能的;二是在同一份意向书里可以提出多种方案供对方选择。或者对其中的某项某款同时提出几种意见或调查,让对方比较和选择。3。临时性。意向书是协商过程中各方基本观点的记录,一旦达成正式协议,便完成了意向性的使命。意向书不像协议、合同那样具有法律效力。写法意向书的一般结构:包括标题、双方出席代表、时间、地点,以及协商经过,快商的主要事项,最后署名及具体日期等。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写作意向书,它的基本格式和内容与协议书大体相同,仍然是回答“为什么”;“做什么”、“怎么做”的问题。注意事项1。坚持平等互利的原则。不分国家大小、单位大小和资本多少,都应一视同仁,平等对待;既不能迁就对方,也不能把自己的要求无原则地强加给对方。2。是非要分明,态度要诚恳,做到不卑不亢,礼貌客气。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范文网】
3。内容要明确,条款要具体,用词要准确,不能含混不清,模棱两可。“意向书写作的基本要求”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意向书写作基本要求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