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辛亥革命与广东

时间:2019-05-14 12:05: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试论辛亥革命与广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试论辛亥革命与广东》。

第一篇:试论辛亥革命与广东

2015-2016年第一学期《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科目考查卷

专业:工程管理班级:工管14-2 任课教师:卢诚 姓名:王慧婕学号:14044550209成 绩:

试论辛亥革命与广东

摘要: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划时代的伟大历史事件,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深远影 响。而在这场声势浩大的历史事件中,广东地区在人力物力的支援上起到了巨大作用,其中以梅州、潮州、广州为主体根据地的各革命军队,在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等方面为辛亥革命贡献巨大,同时也构成了辛亥革命的坚实力量。

一、辛亥革命与广东的渊源

1895年,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个重大的转折点。随着甲午战争的失败,无论是激进者还是保守者,自强成了朝野上下的普遍观念,一场重大的改革似乎是那么迫在眉睫。于是,一场革命在具有新思维、新想法的民间组织中酝酿、发芽、爆发,而这场改革的带头人正是孙中山。广东,这个临海而立、经济富饶的省份,同时也作为孙中山的故乡,自然而然就被选为了辛亥革命的策源地。孙中山的革命思想在广东酝酿、发展。1895年的“乙未广州起义”虽然未及发动便失败,但从此拉开了以武装起义方式推翻清王朝、建立共和制度革命事业的历史序幕。因此,兴中会的建立与广州起义的筹划,成为辛亥革命运动的开端,也因为辛亥 革命在广东的开展,兴中会会员也多为广东人。可以说,近代中国比较正规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是从广东发端的。

二、辛亥革命在广东各地的情况

1、梅州——人才培养与经济支援

人才培养。1905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成立后,“潮、惠、”三府被革命党人视为发动革命的重要之区。同盟会会员、梅县籍华侨巨商谢逸桥首先受命回到岭东进行革命活动。他回乡后即与同乡温靖侯一起去联络长乐(今五华)的张谷山、李济民;兴宁的肖惠畅;平远的林鲁传、姚希尧,以及嘉应州(1912年辛亥革命胜利后改为梅州)较有声望的开明人士吴登初、卢耕甫等,并在松口师范学校物色和发展了一批会员,为推翻满清地方政权积蓄力量。为了培养革命干部,1907年温靖侯、谢逸桥等革命党人又在广东梅县松口创办体育学堂,以培训新学师资为名,暗中集中闽、粤、赣交界地区的同盟会干部及会党骨干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和军事知识的学习,其教练多是梅州籍华侨。此外,还在兴宁、平远等县设立了分校进一步吸纳人才。广东松口体育学堂是中国同盟会成立以后创办的第一所革命干部学校,为辛亥革命的推进注入了大量新生血液。

经济支援。广东梅州籍华侨在捐款捐资支持辛亥革命方面尤为突出。1905年秋,同盟会刚成立,孙中山要赴南洋进行革命宣传和筹款。谢逸桥、谢良牧则慷慨捐赠。谢家当时是华侨巨富,据其后人说:“谢家为了支持孙中山,最后几乎倾家荡产。”孙中山在革命胜利后盛赞谢氏兄弟“挥金为革命”的精神。谢氏兄弟在南洋主要活动于马来亚和印尼各埠,他们先后吸收梅州籍华侨梁鸣

九、梁密庵、古亮初、吴伟康等加盟,并与他们分赴各埠组织同盟会,作为联络华侨革命力量的机关。1909年8月,梁鸣九受命赴南洋为黄兴等所策划的新军起义筹款。这笔款在广州 “三·二九”起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另外还有旅居印尼雅加达侨领张振勋,就曾暗中资助孙中山革命活动经费30万两白银。此外,旅居南洋的梅州籍华侨还捐助4万多元军饷,积极协助策划潮汕光复;当时,正在潮梅的谢逸桥、张醁村、曾干甫等梅州籍革命党人利用这笔捐款组建广东民军第四军。

孙中山曾在辛亥革命胜利后说道:“慷慨助饷,多为华侨。”而综上可见,广大梅州籍华侨在推翻封建帝制的辛亥革命斗争中一直追随孙中山,从政治、军事、经济及文化各方面主动献身,积极、勇敢地站在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前列。梅州地区的不懈斗争,促进了辛亥革命胜利局面的到来,也同时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

2、潮州——丁未潮州黄冈起义

黄冈起义,一般人都以为黄冈会不会是湖北黄冈市的黄冈啊,因为那里人才辈出啊,现在的黄冈中学也是很出名啊,我小学的时候都要做“黄冈小状元”啊;也有的以为是不是广州的黄花岗起义啊,因为就相差一个字。其实都不是,丁未黄冈起义就发生在潮州市饶平县的黄冈镇。

1906年,在新加坡,广东海阳县(今潮安县)彩塘宏安乡人、新加坡华侨富商之子许雪秋经朋友张永福、黄乃裳引荐结识孙中山,并加入同盟会,旋即被孙中山委任为中华国民军东军都督,主持岭东军务,遂由新加坡返粤为武装起义做准备。是年10月,回到潮州后,许雪秋立即指派中华国民军东军副都督陈芸生召集革命人士以及原结识的“三合会”各路首领,如海阳(潮安)的吴金铭、李杏坡,揭阳的林鹤松、詹益波,饶平的陈涌波、余既成,澄海的陈阿包、林善进等,在其老家私宅召开革命会议。决定在丁未年(1907年)正月初七攻打潮州城,但是,由于准备不足,加上天公不作美,下起大雨,人员不到位,致使起义夭折。

1907年5月22日九时许,起义军分为四队从四门进攻黄冈城。黄冈城的四个城门早就不见啦,只剩下四个名字。不料天降大雨,革命军所 用枪药多属土制,受雨淋湿不能射击,情况恶化。陈涌波乘势冒着枪林弹雨,直闯“黄冈协署”并劝说蔡河宗投降,迫清兵缴械受编,“黄冈协署”因此就被革命军攻破,擒杀司官巡检王绳武,俘获黄冈“同知”谢兰馨、“都司”隆熙等,缴获枪数十支。接下来,革命军旗开得胜、士气空前高涨。革命军在黄冈城旧都署设立军政府,选陈涌波为司令,余既成、张跃为副司令,并以‘大明军政都督府孙’发出布告,通知商民照常营业,废除一切苛捐杂税,高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等口号,孙中山制定的青天白日旗,第一次飘扬在黄冈城上。冈起义告捷的消息立即震动了海内外,香港各报都登载黄冈起义消息,人民群众和海外华侨欢欣鼓舞。许雪秋闻讯从香港率同志们回汕头,分赴各地催促举义响应。丁未年的潮州黄冈起义很好地推动了辛亥革命的进程。

3、广州——黄花岗起义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广州人,黄花岗、农讲所、烈士陵园、中山纪念堂这些地名从小就耳熟能详,或许清末民初的历史痕迹就是在这种悄然间根植在每一个广州人的心中。正因如此,每每提起黄花岗起义、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都会自豪于广州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从1905年至1910年,孙中山领导的多次起义都失败了,而各省单独策动的地方举义不下数十次之多,也都遭到残酷的镇压。血的教训使孙中山和他的同志们逐渐认识到,这种此起彼伏、各不相谋的军事行动,力量分散,不能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反而消耗了革命的实力,必须加以改进。于是,孙中山和同盟会决定集中全党力量,再发动一次大规模的武装起义,一举而推翻清朝的反动统治。1910年11月,孙中山召集黄兴、赵声等于槟榔屿秘密集会。会议决定在广州大举起义。会后,革命党人很快投入了紧张的起义准备工作。4月27日下午5时30分,广州起义爆发。黄兴率敢死队攻入两广总督衙门,两广总督张鸣岐落荒而逃。黄兴下令焚烧总督衙门,并率队转攻督练公所,与大队清军展开激烈巷战。革命党人将生死置之度外,英勇战斗,杀死大量清军,自己也有较大牺牲。其余各路队伍也和清军展开激烈巷战,彻夜相攻,但都先后失败。许多革命党人在战斗中牺牲,不少人落入敌人魔爪,慷慨就义,共牺牲100多人。广州人民激于义愤,不顾清军的迫害,冒着生命危险,收殓烈士遗骸72具,葬于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由此,这次起义也称为黄花岗起义。

还记得初中和高中历史课本上对黄花岗起义的意义的描写:“它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民主革命精神的进一步高涨,为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事业开辟了前进的道路,传播了民主自由的思想。并且推动了亚洲的民主革命运动。”而在我看到的几乎所有关于黄花岗起义的文章中,对其都有着高度的评价:广州起义虽然失败,却震动了全国,促进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先烈的光辉业绩和英雄气概鼓舞了全国人民,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的更快到来,为以后的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奠定了基础。孙中山先生也在《黄花岗烈士事略》序言之中写道:“„„是役也,碧血横飞,浩气四塞,草木为之含悲,风云因之变色。全国久蛰之人心,乃大兴奋。怨愤所积,如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不半载而武昌大革命以成。”

三、辛亥革命在广东的深远影响

广东作为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广东人不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不断引领思想发展的潮流。在改革开放之初,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广东人不断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奋力拼搏,创造了轰动全球的经济奇迹,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广东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大好时机,既有大好的机遇,又有挑战。现在,广东人应该抓住先机,奋发向上,坚持产业转型,创造更多的机会,继续发展第三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产业,坚持可持续 发展战略,改革创新。

参考文献

1.《辛亥革命时期的华侨》,1991年,中国华侨出版社。

2.《辛亥革命在广东》,2001年,广东教育出版社。

3.《革命逸史》,1981年,中华书局出版社。

4.《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百度百科。5.《辛亥黄花岗起义》,2006年,上海古籍出版社。

第二篇:辛亥革命的广东

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与辛亥革命有着密切的关系。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并深入挖掘、全面整合广州蕴藏的辛亥革命的历史文化资源,擦亮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品牌,本报和广州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举办“辛亥革命与广州”征文活动。

一、征文参考选题

1.搜寻辛亥革命的广东、广州印记,发掘一些鲜为人知的史实,并探讨近现代革命“广州第一枪”现象;

2.广东、广州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和影响,并作相应的剖析和解读;

3.孙中山先生与辛亥革命的关系,孙中山先生在广东、广州的重要革命活动;

4.从康有为、梁启超到孙中山,从鸦片战争到北伐,广州开了哪些风气之先;

5.如何借纪念辛亥革命100年契机,深入挖掘、全面整合广州与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擦亮广州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策源地的品牌,让“到广州读通中国近现代史”更加名副其实;

6.广州近现代历史文化史迹众多,如何将保护、开发和利用结合起来,既释放其文化内涵和教育功能,又推进商贸旅游的发展;

7.辛亥革命意义何在?它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怎样的影响。

文稿亦可围绕参考选题之外的其他内容展开。

二、征文要求

应征文稿应力求观点新颖、材料翔实、论证严谨,具有思想性、可读性与建设性,篇幅一般在3000字以内。

三、参加办法

稿件可直接寄往以下地址:广州市人民中路同乐路10号广州日报理论部(邮政编码:510121),信封上请注明“征文”字样。或发电子邮件至xinhaigemingzw@gmail.com

四、起止时间及征文评奖

征文活动从即日起至2011年10月30日结束。优秀文章将陆续在广州日报理论版上刊发。征文设一等奖1名,奖金3000元;二等奖3名,奖金各2000元;三等奖5名,奖金各1000元,优秀奖10名,各500元。

第三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浅谈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杰出领袖。一八九四年冬,他在檀香山组织了第一个革命小团体。十年后,他创建了统一的、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这个具有近代形态的政党,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都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农民阶级的秘密结社固然难于望其项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学会”也不可同日而语。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领导,是正规的民主革命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辛亥革命,就是由同盟会所领导的。孙中山也是近代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民主派从事的“武装斗争”的坚决倡导者。他把反清武装斗争当作当时民主革命的重要手段,始终重视革命暴力的作用,既摒弃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上书、请愿方式,又超越了局囿于皇权主义的农民战争。孙中山关于武装战斗的理论和实践有着重大意义,反映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特点——武装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为了推翻封建王朝、建立共和国,必须诉诸革命的暴力。摧毁了清帝国的辛亥革命,实质上是一场全国范围的武装斗争。

孙中山又是共和国的真正缔造者和捍卫者。他在武昌起义后全国半数以上省份独立的 时刻返回祖国,建立共和国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他立刻被推选为中华民国的首任临时大总统,组建和主持了设在南京的临时政府。在短暂而又困难的三个月里,他力求对巩固共和制度有所建树。当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及其后继者攫夺后,他又举起了旨在捍卫共和国的“二次革命”和“护法运动”的旗帜。在这种意义上,革命元勋孙中山的活动是与辛亥革命的全过程相始终的。辛亥革命后,中国人民革命的洪流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新文化革命、五四运动相继爆发。不久,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总之,孙中山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成就了孙中山的伟大。

孙中山的早期革命:

1894年6月,孙中山尝于《上李傅相书》中,提出多项改革建议,惟李鸿章断拒。失望之余,他于11月24日赴檀香山茂宜岛,筹划通过募款,创建生平第一个革命组织——兴中会,并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计划以“振兴中华”为目标,以排满思想为其革命事业铺路。

1895年2月12日,孙中山在香港中环士丹顿街13号正式成立了“香港兴中会总会”。

3月16日,首次干部会议决定,先攻取广州为根据地,并采用陆皓东所设计之青天白日旗为起义军旗,随后即分工展开各种活动。,孙中山主持前方发难任务。于是他进入广州,创农学会为机关,并广征同志,定10月26日(重阳节)为起义之日。可是因为事先泄密,这次起义以失败告终。陆皓东等多位重要成员被捕处刑,孙中山则被清廷通缉,遭香港当局驱逐出境,流亡海外。

同年11月,孙中山避往日本,并于此时起剪掉辫子,改穿西服。

1896年秋,孙中山转往英国伦敦,在当地被清廷特务缉捕入中国使馆,成为国际事件。事件后来被称为“伦敦蒙难记”(Kidnapped in London,又译作“伦敦被难记”),孙中山被邀以英文写作出书,描述其遭遇,亦因此事而名声大噪。

1897年,孙中山经加拿大,转往日本。先结识宫崎寅藏、平山周,二人后来成为孙中山的长期支持者;透过宫崎及平山,孙中山再结识日本军政、帮会中人,包括犬养毅、大隈重信、山田良政等人;并一度接触梁启超等保皇派。

1900年9月,孙中山与日本友人及原兴中会骨干人物,先赴香港,被禁入境后转往台湾,得当地日本官员答允,支持在广东发动起义(称惠州三洲田起义)。后因日本官员临时改变态度,起义失败,孙遂返回日本。

1903年夏,孙中山在日本青山开办革命军事学校起,再度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设为革命誓词。同年9月,孙中山再赴檀香山,希望在华侨中发展革命。

1904年初,孙中山在檀香山加入洪门,成为致公堂洪棍。同年赴美国,一度被美国移民局扣留在旧金山。后得旧金山致公堂保释,代聘律师之后,方才免被遣送回中国。接着,他又到美国东岸寻求华侨支持革命,并于纽约首度发表对外宣言,希望博得外国人士对革命的支持与好感,但并未取得甚大成果。年底收到中国旅欧学生资助,转往欧洲活动,在伦敦、巴黎、布鲁塞尔等地中国留学生中,进行革命宣传,并从留学生中筹得款项。年初与其妻儿抵达夏威夷,再转往美国,希望在旅美华侨中发展兴中会及筹款。

从以上事件不难看出,孙中山早期可谓是颠沛流离,历经坎坷,但自始至终,他都没有放弃革命,一直坚持着自己的艰难的革命之路,竭尽所能地汇聚各个方面的力量拯救国家和人民,不管结果如何,他的这份精神确是值得敬佩的。

关于辛亥革命:

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

从1895年至1911年间,兴中会以及后来的同盟会先后发动了十次的起义,而其他革命组织自立军、光复会等亦发动多次起义。这十多次的起义虽仅昙花一现,但却在全中国种下了革命的种子。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这些革命活动都为后来革命的成功打下了基础,而在这些活动中都或多或少的能发现孙中山的身影。孙中山在世界各地对民主的宣传和建立起的革命团体和组织都是导致这些起义爆发的直接或间接原因。终于,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的成功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作为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作为民族革命,辛亥革命的成功也对中国国内的民族关系及同时期亚洲其他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总之,这场革命对于中国无论是政治,还是经济文化,乃至于其他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以后,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辛亥革命以后,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迅速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辛亥革命在亚洲打响了民主的第一枪。周恩来指出“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我国二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人们在精神上获得了空前的大解放,为以后革命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这是一个伟大的胜利”。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作为社会革命,辛亥革命是一次很不彻底的革命,它最终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并未使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得到根本变革,社会未发生质的飞跃;它并未使中国得以彻底改造,革命的预期目的并未实现。但是,它所造成的积极影响是不可抹杀的,而孙中山先生做出的巨大贡献也是不可忽略的。

孙中山对于辛亥革命的意义

虽然,自1907年起,受到清朝政府全力追缉的影响,孙中山便长期居留欧美各国,但谁都不会认为这场革命与它扯不上关系。他辗转各地,为革命四处奔波,传播民主观念,凝聚各方力量,无时无刻都在为革命积攒力量。可以说,他是这场革命明正言顺的领导者,无可非议,也无可替代。

他将欧美资本主义制度之精华与中国落后封建专制制度之国情相结合,从“以民为本” 的宗旨出发,不仅提出了“三民主义”基础学说,同时还就改造落后旧中国的伟大目标,从国体、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诸方面作出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设想和规划,形成了系统化的革命理论;他自发动和组织革命伊始,终其一生,在领导整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历程中,始终不渝地坚持彻底的反封建立场和坚定的革命方向,面对满清朝廷的通揖、反动军阀的围攻、帝国列强的威逼、维新保皇派的论战、阵营内部的叛乱、同党战友的分歧,在极其艰难充满风险的环境中,几番组织和改造革命政党,多次发动武装起义,“愈挫愈奋,再接再厉”,不屈不挠,战斗不息。在辛亥革命的一路上,他是身先士卒的践行者,也是威望十足的领导者。虽然革命之后,孙中山让位于袁世凯,导致袁世凯窃国、革命政权旁落、共和制度倒退,有些史论、史说由此引申出“孙中山一大失误”的评价,似乎顺理成章。然而,从客观现实来看,把此事件放在当时清末民初的历史大范围和社会大环境中考察,却自然而然地得出截然相反的评价——孙中山之让位于袁,不仅不是失误或局限性,相反,是促成清帝退位和推翻封建专制制度,促使民主共和旗帜飘扬和革命思潮深入民心的一大历史功绩。

第四篇: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

内容摘要:“辛亥革命不仅仅是20世纪初期中国的一次革命运动,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这样的一次革命运动,这样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以其本身的魅力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积淀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和文化传统,成为团结和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一个重要源泉。”

关键词:辛亥革命 政治 经济 文化 影响

 辛亥革命定义及过程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殖民统治,实现民族独立的汉人复国运动,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口号:“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亦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成功推翻满清统治在中国出现的连场革命运动。[1]

1840年的鸦片战争打开了我国封锁了几千年的大门,为中国的闭关锁国画上了句号。外国列强的压迫和清政府的腐败使得当时的人们发起了一场又一场的救国运动,而只限于器物层面的洋务运动,昙花一现的维新变法和徒有虚名的立宪运动都以失败告终,无法挽救中国衰败的现状。由此,自19世纪80年代起,不少人主张以暴力革命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共和的政体。因此不少革命团体应运而生,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孙中山成立的兴中会,黄兴成立的华兴会,蔡元培领导的光复会,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联合三会,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并以《民报》为机关刊物,并使之成为了革命的思想阵地,1900年代,中国出现了留日热潮,辛亥革命前留日学生已经累计万人多,这也令革命力量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革命党人也将发动群众起义的重点转向了新军,这又使革命得力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在经过大大小小十余次的起义之后,终于,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的爆发正式拉开了辛亥革命的序幕,此后,革命政权如雨后春笋般从全国各地建立起来,最终,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统治中国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制度宣告结束,但是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果实却被袁世凯所窃取,3月10日,袁世凯就职中华民国临时总统,辛亥革命就此结束。

 辛亥革命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1.从政治上来看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也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让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这也间接的使得之后的几次复辟运动不得人心,迅速的失败。同时辛亥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帝国主义不得不在中国寻找新的代理人,帝国主义从共同支配中国的局面又一次逐渐的转变为争夺中国。并且辛亥革命也给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

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对反对殖民主义抗争起了非常强的推动作用,掀起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2.从经济上来讲

辛亥革命本身破除传统体制的强大变革效应。辛亥革命对两千余年来的专制制度作了一场总的清算,它终于打破了中国几千年来改朝换代的历史循环怪圈,在中国确立了一种全新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它对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影响是深远的,辛亥革命前,清朝统治者强加在商人头上的厘金和其他苛税,严重阻碍了商品的流通,从而限制了城市工商业的发展,并且此时较大规模的现代工厂数量较少,大部分新式工业极为幼稚,大抵尚未脱离手工业时代。武昌起义爆发后,宣布独立的省份,如湖北、湖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都宣布废除厘金和其他苛税,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也加速了我国的近代化步伐。南京临时政府制定颁布一系列旨在保护和促进实业发展的章程、则例,推动成立“中华民国工业建设会”。对于有利于现代化事业的工矿企业,一经申请,无不批准立案,其中包括煤矿、铁路、航运、银行、军械制造、保险公司、各种类型的工厂如缝工、皮工、铁工、鞋工、磨面、碾米、榨油、工艺、屯垦、渔业等。临时政府尤其注重城市的恢复和重建工作,如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即着手对武汉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临地大总统孙中山饬令实业部通告汉口商民重建市区,并责成内务部筹划修复汉口事宜,使“首义之区,变成模范之市。”[2]但是,辛亥革命是一场发生在城市的革命虽然,对城市中旧的制度、旧的势力、旧的文化冲击较大,从而对城市工商业的推动作用较大,对城市现代化的促进作用较大,但是,这场革命对农村触动较小,没有一个大的农村变动,农村中旧的制度、旧的势力、旧的文化基本上还是原封不动,因而革命对农业生产推动作用较小,对中国农村现代化的贡献较小。随着城市现代化发展,其缺陷和不平衡性日益显现,对此,美国著名汉学家费正清曾深刻地指出:“城市自身却越来越孤立于中国这个国家之外了。它们的进步和西方化——这必然和它们的现代化联系在一起——扩大了它们与农业社会的鸿沟。作为一个庞大的农民帝国的中国,怎么能够从少数几个沿海的大城市来加以治理呢?”[3]并且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3.从文化上来说,在辛亥革命时期,文化的发展极为迅速,首先儒家思想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地位大为下降,人们不再为其所束缚,因此,人们开始更多的吸收西方的文化,这有利于文化的繁荣和普及。其中最伟大的就是孙中山先生所提出来的“三民主义” 正如孙中山先生自己所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创获者。”[4]三民主义是中国化的资产阶级政治文化,如列宁所说:“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91页)它引导了辛亥革命的爆发并取得伟大胜利。上述历史过程证明了一条科学性原理,也就是列宁所说的:“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同时,辛亥革命也孕育了一

批富有时代性的、激情洋溢的诗词、歌曲、戏曲和电影,它们以艺术手法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这些文艺作品传播了革命思想,鼓舞了革命斗志,对发动广大群众起来推翻清朝的封建统治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如《光复纪念》,《中华大纪念》,《吴禄贞被刺》,等等。“就从这里所说的一些新旧文选看,我们也可以理解,辛亥革命期间的文学,是以怎样激昂澎湃的热情,多彩的艺术形式,积极的在为革命服务。那步伐和革命的政治运动是一致的,拥护民族革命,建立民主政权,反对保皇党,反对立宪派。拥护什么,反对什么,旗帜是很鲜明的。”[5]

4.从精神上来看

辛亥革命所代表的是大力弘扬辛亥革命志士忧国忧民、是以国家前途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民族复兴的伟大精神。孙中山先生在中华民国成立的时候国旗是五色旗,表示中华民族大团结,红黄蓝白黑,寓意汉满蒙回藏,在3·14西藏**,7·5新疆**的大背景下我们更应该坚持与弘扬孙先生的民族大团结。辛亥革命的精神提示我们,我们一定要实现民族的大联合,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不管是生活在祖国大陆的,还是因为历史原因长期漂流在外的游子,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只要是爱国的,爱国一家,我们都要联合。这是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传统!海峡两岸的中国人,都是中华儿女,都是一家人。我们政治可以多元,但多元一体,和谐相处,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我们国家就能够强大。辛亥革命中那种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华民族奋发前进的强大力量。

辛亥革命也使得以前沉闷的中国学术界焕然一新。许多学者已经不是仅仅停留在对西方学术文化的一般宣传和介绍,而是身体力行,以近代的新型学术理念去重新审视中国传统的学术,并在中国传统学科不断创新的基础上,产生了“史学革命”、“文学改良”,同时创立了一批社会学、哲学、政治学等新的学科,在学科分类上逐步和西方接轨,还进一步发挥了鸦片战争以来经世致用的学术传统,热衷于解决辛亥革命时期的实际问题,使学术研究涂上了很强的功利色彩。在这一时期涌现出像梁启超、章太炎、严复和王国维这样的学术大家,提升了辛亥革命时期的学术水准。促进了中国在学术上的近代化。

总之,这场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主共和国。它虽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统治问题,使中国真正成为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但它为中国人民建立了丰功伟绩,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对近代中国无论是思想政治上还是精神文化上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辛亥革命不仅仅是20世纪初期中国的一次革命运动,一次重大的政治事件。这样的一次革命运动,这样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以其本身的魅力影响了整个20世纪中国的历史进程,积淀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革命传统和文化传统,成为团结和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一个重要源泉。”[6]虽然最终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但它对中国近代社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仍然是不可磨灭的。我们应全面的看待辛亥革命的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8947.htm 发布时间不详

[2]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编)《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5年版,第二卷第69页。

[3] 费正清(编)《剑桥中华民国史(1912—1949)》上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854页

[4]孙中山 《中国革命史》 1923年

[5]原载于1961.10.09《人民日报》

[6] 张海鹏《50年来中国大陆对辛亥革命的纪念与评价》,《当代中国史研究》,2001 年

第6期

第五篇: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孙中山与辛亥革命

国际商务英语04 630710404 何玲 江耀琴

一、前言

孙中山是中国政治家、医师、革命家、中华民族主义者,是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的先行者,中华民族和中国国民党创始人,三民主义的倡导者。他首举彻底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帝制。而与之相关的辛亥革命则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持续几千年的封建王朝专制统治,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播下了民主主义的种子,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又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同时也促进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创了中国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新篇章。

二、关键词

孙中山 辛亥革命

三、正文

我个人认为一个国家的兴起、发展、以及在今后国际上的地位与其领导人有莫大的联系。倘若在那个清朝统治集团对外卖国,对内搜刮人民的**年代里,没有那一个个挺身而出的革命家,没有那无私奉献的战斗者,我很难想象今日的中国会是一个怎样的国家。而在新增加的民族资本中,他们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系相对要少一些,但他们敢于用暴力手段推翻压在自己头上的封建专制统治。当然必须指出,即使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也仍然具有半殖民地资产阶级的通病,他们或多或少具有软弱性和妥协性,不可能去扮演法国资产阶级在大革命时期扮演过的那些英雄角色,只是由于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已处于千钧一发的危机关头,客观局势的紧迫性决定着必须有一种力量出来扮演改变现状的主要角色。于是,呱呱坠地的不久的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而已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民派,就是他们的代表。

1、孙中山

孙中山(1866--1925),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樵。广东香山(今中山市)翠亨村人。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孙中山出生于中国南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幼时家景贫寒,自小参加农业劳动,十岁入学,目睹了中国最底层人民被欺压的种种现象;十二岁去檀香山投靠其兄孙眉谋生,十三岁开始接触西方教育,目睹了国内与国外的社会差距,产生了改造祖国的愿望;二十五岁医科毕业,同时经常写稿鼓吹改造中国政治的言论;二十八岁创立兴中会,从此走上革命的道路。

孙中山先生所在的年代,是中国最动荡的年代。这期间有太平天国起义刚刚被镇压,贵州的苗民起义,日本派兵侵略台湾,义和团运动,中国与国外签订种种不平等条约,全国各地许许多多的农民运动,中国的半殖民化等等。孙中山先生所在的年代,也是全球不稳定的年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的十月革命,苏维埃联盟成立等等。

孙中山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为革命而生,为革命而亡!辛亥革命还打落了亚洲第一个皇冠,具有国际意义。辛亥革命沉重了打击了帝国主义,推翻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对于世界人民,特别是东方各国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是个巨大的鼓舞。在中国革命影响下,如一九一三年荷属爪哇以及其他殖民地,都广泛掀起民主革命运动。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2、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农历八月十九)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文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事件,广义上则可指自19世纪末迄辛亥年,中国之一系列以推翻满清统治为目标的革命运动。辛亥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中国人思想中。辛亥革命前后的一系列事件不仅结束了此前立宪派实行君主立宪的努力,而且对此后中国的宪政与法治发展、中央及地方政治、中央与地方关系、国内各民族间关系等都起到了关键的影响。

由于帝国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不断加深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使中国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政治原因。其次,清政府已到了内外交困的境地,社会矛盾空前尖锐,这是辛亥革命发生的另一政治原因。再次,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和革命团体的纷纷建立,是辛亥革命得以发生的思想和舆论基础。第四,1905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及其政纲的提出,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做了组织上的准备,进一步推动革命高潮的到来。

3、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相联系的两个重大事件

一是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上半年,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和各地团体的纷纷出现,客观上迫切需要组织一个统一的革命政党。随之7月,孙中山从欧洲回到日本东京,并立即找到相关留学生,商讨建立统一的革命组织问题。7月30号,召开了有70多人参加的联席会议,孙中山作为发起人,被推为会议主席。经商讨,新团体定名为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提议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誓词作为革命宗旨和纲领。8月20日,同盟会在东京举行成立大会,孙中山也被推选为同盟会总理。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山先生的第一个革命事业转折点。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是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用中山先生的话说,“此前一败再败,而犹冒险猛朝进者,仍未敢望革命排满事业能及吾身而成者也。„„成立革命同盟会于东京之日,吾始信革命大业可及身而成矣。

二是其领导的辛亥革命,其失败的原因: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他们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他们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官僚旧军官也混入了革命的营垒,还把政权拱手让给了袁世凯。第二、未能充分发动群众和依靠人民群众。不愿意也不敢同帝国主义完全决裂,甚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中国革命。但幻想破灭以后,没有勇气同帝国主义作坚决斗争,实行土地制度的改革,因此,不可能同人民群众形成密切联系,得不到人民群众广泛、直接的支持,从而造成同袁世凯斗争时,本身缺乏力量,又没有强大的支持。第三、没有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同盟会内部的组织比较松懈,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孙中山指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非袁氏兵力之强,实为党人心之涣。”

4.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的必然联系

正因为同盟会没有统一思想,统一组织,就必然导致行动上的分裂,分散了革命力量,辛亥革命的失败就是必然的了。后来孙中山与认识到,没有一个统一的政党是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近代革命要求领导阶级必须建立一个思想意志统一,组织严谨,纪律严明的政党。只有这样,才能树立起坚强的领导核心以领导革命取得胜利。辛亥革命缺少这样一个领导核心,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中国历史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并依靠同盟会发动宣传和领导革命,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和创举。然而,作为一个政党的领导人,孙中山并没有充分发挥其核心力量,存在很多缺陷,因而给革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所以,总有人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只不过赶跑了一个皇帝”,这种表面上的成功不能代表中国反帝反封建的完全胜利。他从提出以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主张到坚持同改良派作斗争,为建立共和国扫清障碍;从组织革命团体和政党,领导一系列武装起义,创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到坚持同袁世凯作斗争,为巩固民国和实现中国的近代化而奋斗。辛亥革命,在某种程度上使他朝着这个目标迈了一大步,然而,由于袁世凯的窃国,他一心构建的理想国度在它刚刚起步之时便被扼杀于摇篮之中,孙中山先生的“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也仅仅是实现了冰山一角而已。在中国在北洋军阀的反统治下,三民主义终究成了纸面上的东西,离那个将民族共和注入整个社会的理想相差甚远。

辛亥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一度进入低谷,许多人对这一时期的孙中山极少论及和肯定。然而,“有的研究者指出,这个时期,孙中山仍是民主革命力量的代表,为了造成一个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他不仅和袁世凯及其继承者北洋军阀战斗,而且还与西南军阀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斗争;就联合西南军阀反对北洋军阀而言,在策略上也不无可取之处。” 客观地说,在这段时期内,孙中山先生并未放弃其构建共和国的理想,也从未停止过他的斗争,在艰苦中继续奋斗着,随着十月革命的到来,终于迎来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曙光。回想自1840年来的种种斗争,我们可以说,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才终会有新中国的建立,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山先生奋斗了一生,他所做的一切,他为中华民族付出的种种,都有着及其深远而积极的作用,他是中华民族走向独立自主的奠基者,是中华民族繁荣复兴的开路人。他关于发展生产力的思想,关于发达国家资本、节制私人资本的思想,关于缩小贫富差,别的思想,关于正确处理劳资关系的思想,关于全社会和平协调发展的思想,关于共同富裕的思想,即使到了今天,依旧有其强大的生命力,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5.孙中山与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这一时期,亚洲出现了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

资产阶级革命或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很难说有完全彻底的。所谓彻底,只能说是基本彻底。自沉阶级革命成功的结果足以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即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而剥削制度的更替,并不需要新旧完全彻底决裂,他们可以在很多方面妥协、融合、并存。许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至今尚保存君主制和贵族头衔,此即革命不彻底的明显例子。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虽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其成就远逊于西欧、北美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在彻底铲除封建帝制这一点上,远胜于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各国。辛亥革命一声炮响,不仅赶跑了清朝皇帝,还是中国绵延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从此永绝。总而言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达到了旧民主革命的最高水平,并为后来的革命开辟了道路。

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散尽,但这场革命带给中国的变化是巨大的。直至今天,我们还生活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之中。不得不说,正是有了孙中山,正是有了辛亥革命,才使得生活在水生火热中的中国看到了黎明的曙光。在那个飘摇不定的年代,能出现这样的人,是我们国家、人民的幸运。是树立在我们心头一座永远不倒的丰碑!

下载试论辛亥革命与广东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试论辛亥革命与广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辛亥革命

    迷雾后的盛装舞者 --《辛亥 摇摆的中国》读后感 如果说历史是一场舞蹈,时间是舞台上的迷雾,历史事件是迷雾后的盛装舞者,她的舞姿或妩媚、或超然、或激扬、或低迷……然而,坐在......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片段,初步了解孙中山早期活动。 2观看......

    辛亥革命

    推荐阅读:历史像一面古镜,往事历历在目。参加辛亥首义的湖北革命党人和全国的革命志士一样,是一群以近代知识分子和革命军人为主导的爱国进步群体,为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反对帝......

    辛亥革命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活动即将拉开帷幕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作为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我感到十分有意义。任何一个中国人都知道,现在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名副其......

    辛亥革命(汇编)

    ,但林宗素没有因此而放弃,她表示“愈挫愈勇”,决不气馁;并为此于宗孟女校创设“女子法政速成科”,以提高女子政治学识,养成参政能力。“女子同盟会”的领导人吴木兰也曾在一次宣讲......

    辛亥革命

    观《辛亥革命遗址》有感 怀着激动的心情,我们到达了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走进大门,迎面是一幢精致典雅的两层小楼,房屋皆由红砖砌成,故当地人又称其“红楼”。 “红楼”......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长期以来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清朝政府郁积着的愤怒和仇恨的大爆发。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

    辛亥革命

    变革求索以救国,历时百年扬爱国 ————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 纵观中国历史,在中国五千年的传承道路上,每隔一段或短或长的距离,当道路开始变得黑暗的时候,文明的延续难以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