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为世界创造了举世公认的辉煌艺术成就。从现存的原始社会的岩画和彩陶上已经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中国画成熟于秦汉时期,隋唐时期发展成为具有多种门类的综合性绘画,宋元时期达到鼎盛。中国画概括明确追求内在的精神气韵,具有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美,追求以黑白为主的色彩方法,以线造型的笔墨观,以及打破时空局限的透视方法等特征,体现出中国绘画有别于西方绘画的独特风格。中国画的艺术特征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它集中体现出东方美学思想。其中,儒、道、释哲学思想是形成和孕育其艺术特征的精神家园。
一、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在中西绘画中都强调绘画的风格特点和独特个性,它是作品的艺术生命力。我们认为,一切优秀的艺术作品都是内容和形式的完美、和谐的统一。然而当前西方在现代文化思潮的影响下,艺术作品片面追求形式,强调极端的个性解放,许多荒诞离奇、标新立异的作品充斥于艺术创作中,完全背离了西方传统绘画的传统,给社会带来诸多负面的影响。在如何对待传统与创新的问题上,中西绘画有着不同的状况。中国画虽然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变迁,仍然日新月异、枝繁叶茂,不断稳步发展,并没有出现“无度”的发展变化,主要原因在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和规范。自汉代董仲舒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哲学一直是统治阶层治国安邦的正统哲学思想。在汉代,中国画开始走向成熟,它自然地受到儒家思想的深刻影响。儒家思想是一种注重仁学,主张爱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伦理政治学思想,是一种能使分裂混乱的社会环境有效地秩序化与和谐化的思想。孔子讲:“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实践证明,在中国一切艺术创作都无不受到伦理道德规范的影响,中国画所表现的内容和形式同样要具有“成教化、助人伦”的教化功能。首先,中国画强调画家后天的学识修养,主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通过学习、体验来弥补先天的不足,以使在有效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这是一种蕴含着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的理想要求。具体表现在,旧文人画家的作品虽然也有消极避世的成分,但内容大都是健康向上催人奋进的。比如,文人常画“四君子”,竹象征虚心劲节,梅象征凌寒傲雪,兰象征虚怀若谷,菊象征岁寒不凋,表现出文人的审美理想,借以自喻和启迪人们的高尚情操。在创作中,由于受到儒家“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的影响从而有效地把内容和形式有机统一起来,形成完美的整体。在中国画中,画家通过描写对象来达到“缘物寄情”的目的,把对象之形神与画家之性情内在地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另外,中国画还特别提出了人品的重要性,认为“人品不高,画品亦不高”,“人品第一,画品第二”,就是说,只有品德高尚的人才能画出高雅纯正的作品来,才能受到后人的喜爱,相反,人品低劣的人纵有高超的技艺也为人唾弃,如蔡京、秦桧、张瑞图等人的作品就为仁人志士所不齿,而颜真卿、岳飞、八大山人、梅兰芳、齐白石等因其德艺双馨而被广为传颂。同时,历代画家中也不乏热爱生活、关注民生的大家,如郑板桥在其画竹石轴上题诗云:“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便表现出一个旧文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注!而八大山人画中冷眼看清天的个性化的“鸟”,也是他仇视统治者的自我写照。由此可见,内蕴着德行、学识、修养的中国画,对于精神意蕴的追求胜过了技法的追求,追求的是“真、善、美”的完美统一,这不正是中国画的本质吗?
二、道家“返朴归真”思想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道家思想也是影响中国画的重要哲学思想。它对宇宙自然、人生社会的宏观把握,对主体感性自由的充分尊重,对个性的张扬与追求,具有解放思想、回归自然的理想品格。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所以,“回归自然”成为左右一切的艺术源泉。道家文化主张把社会的一切规章制度、伦理道德、秩序规律都打碎,回归到混沌无为的人类原始状态,这种道家的宇宙观,同样表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在国画创作中,画家与对象是一种平等的关系,二者可以互相转化,自然地融合成为一个整体,最终达到物我两忘的自由境界。庄周对此有过精辟地描述:“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这是一种精神的完全解放,是主体精神凝聚于表现对象中的一个质的飞跃,于是画中的物象具有了画家同样的思想情感,天人真正地合二为一了。可以说,老庄思想影响到中国画的每个角落。例如,中国画注重“空白”的处理,喜爱表现“虚境”,就是说描绘景物要与画面的“虚白”完美地统一起来,只有充分表现出趋向无限的“虚景”,画面才能产出无尽的想象空间,这是受到老庄“以白计黑”和“以无计有”思想的影响。中国画追求简练概括,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艺术表现手法,这正合了《道德经》所讲的“少则得,多则惑”的理念。老子云:“大巧若拙”,“返朴归真”,于是中国画就产生了追求“童稚”的绘画风格。老子云:“五音使人耳聋,五色使人目眩”,所以中国画便以水墨为主,极少着色。以上所述,无不体现出老庄思想对中国画的深刻影响。
三、禅宗“真如领悟说”在中国画中的体现。
在儒、道、释文化中,佛教思想对中国画的影响最晚。准确地说,是禅宗思想引发了中国画审美情趣的变化。在中国古代书画家中,大都有参禅问道的喜好,如宋元明清诸大家都喜欢与高人逸士为伍,过“卧青山、望白云”的野逸生活。其中,也不乏本来就是僧侣的书画大家,如草圣怀素、巨然、贯休、八大山人、石涛、虚谷等,可以说佛教与中国画有着不解之缘。禅宗虽然实际产生在唐代,可是它的渊源却很早,它是佛教逐步中国化的产物。它主张“领悟”,通过不断修炼达到超凡脱谷的理想境界,具体表现为排除一切杂念,虚静忘我,进入“真如”的纯真境地,达到心领神会、妙合自然、物我两忘的境界。禅宗的这种文化精神启示人们,艺术创作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由物境到情境到意境的演变过程,其中意境的获得是最高境界。王国维认为,意境的获得,第一要性情真,写出真性情便有真境界,即“显本性,吐真情,不矫饰,不作态,不违心,不隐私”。第二,要态度真,只有忠实地、真诚地对待人、景、物、事才能写出真境界。第三,观察感受真,独特敏锐的观察力和感受力是写出真境界的必要条件。在禅宗文化思想影响下许多中国画家追求自觉体验,超越自我,向往游离于世俗之上的理想的精神王国。比如清代大画家郑板桥在总结画竹体会时认为:“胸中之竹”并非“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非“胸中之竹”,何故?因为文与可画竹“胸有成竹”,郑板桥画竹,“胸无成竹”。这是一个精神升华的过程,通过营造个性的思想,使画家不拘于形体、线条、色彩、笔墨等,而以性灵去体验游离于万物之外的艺术规律,所以就形成了中国画特别注重画外画、景外景、意外意的审美意向。诗文书画大家苏轼也认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赋诗必此诗,定非是诗人,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在这里,他更准确地指出了创造性想象乃是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元代倪云林作画意境高逸、孤寂,他说:“余之画,不过逸笔草草,聊写胸中之逸气耳„„”。这些具有禅宗文化思想的绘画作品,具体表现为纯以水墨为主,很少着色,山水景物极其简约,有不可多一笔不能减一笔之妙,景色静谧、恬淡、闲适,画面往往大量留白,体现出无限的想象空间,这些特点都成为文人画的重要艺术特征。
如今中国画坛虽然取得诸多成就,但也存在着拜金主义、形式主义、教条主义等不良现象,可以说它们是影响中国画正常发展的大敌。如何正确对待中国画创作与传统文化、现实生活、改革创新、服务社会的关系,是值得重视的研究课题。如果我们像徐悲鸿先生所讲的那样,“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绝者继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方画之可采入者融入”,能够从中国古代儒、道、释文化思想中汲取营养,必能创造出更加辉煌的新时代的中国画来。
第二篇: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我是来自文秘二年级的_________。我今天讲话的主题是“养成良好习惯 做文明学生。”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华民族素来是一个温文尔雅、落落大方,见义勇为、谦恭礼让的文明礼仪之邦。华夏儿女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无不体现一个人的气质与素养。而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职生,我们更应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做文明学生。
还记得中央电视台的一个公益广告吗?一个早晨锻练的青年,一边跑步锻炼身体,一边帮孩子拿下了不小心扔到树上的羽毛球,还把路边的垃圾扔到了垃圾箱,他还帮助一位费力上坡的三轮车老人推车。早晨跑了一路,好事做了一路,这样高尚的行为习惯,既快乐了别人,也满足了自己。
拿破仑曾说过:播下一个行为,你将收获一个习惯;播下一个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事实的确是这样,好习惯不仅会使我们在学习生活中不断进步,更会为我们日后在社会上立足奠定基石。如果我们养成了勤俭节约,刻苦学习的习惯,就能磨练自己的恒心与毅力,增强自己战胜困难的决心的勇气,做到无往而不胜。养成了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的良好习惯,我们就会在人气交往中以诚待人,相互信任,使得自己受到人们的尊重与爱戴,信赖与拥护,做到朋友满天下。养成了保护环境,热爱祖国的习惯,使得成为人格高尚,能为祖国奉献自己力量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做呢?我们可以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做起,养成好习惯,改不良习惯。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吵闹、不乱丢垃圾;按秩序做事;在校园里,微笑面对老师和同学,热情主动地打招呼问好;平时热心真诚地帮助有困难的人;行走在大街上时,能自觉遵守交通法规,与文明和安全同行;在公共汽车上,能热心地为身边的老人或者抱着孩子的乘客让座„„
文明就像空气一样,时刻围绕在我们身边,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可以体现文明。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养成良好习惯,做文明学生,共创美好生活!1
第三篇: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它有灿烂的文化,它有优秀的传统美德。儒家学说告诉我们,礼为天下先,以礼治国、以礼治家,可见,学会文明礼仪非常重要。
从古到今,我国涌现出了无数文明雅士,古有孔融让梨,今有雷锋助人为乐。文明礼仪让孔融和雷锋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贡献。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更需要用文明礼仪来提高自己的素质,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2008年,是中国不平凡的一年。中国既遭遇了损失惨重的汶川大地震,又成功举办了两届扬眉吐气的奥运会,还成功发射了“神舟七号”飞船……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人间的大爱不正是文明的体现吗?奥运健儿,奋力拼搏,志愿者们,微笑服务,“北京欢迎你”不正是文明的最高口号吗?中国宇航员那开仓向世界招手的时刻,不正是向世界证明中国人又创造了新文明的奇迹吗?
那么,在这充满希望的2012年,我们又该怎样让我们的礼仪洋溢在校园呢?看,课堂礼仪它教会了我们要尊重老师,对老师有礼貌,还要积极发言,在这样有序、文明的氛围中汲取我们所需要的知识营养。瞧,校园礼仪它教会我们要从小事做起,爱护公共设施,爱护花草树木,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纸屑;同学之间要讲文明语言,要互相帮助,互相进步。
同学们,让文明礼仪走进校园,让它像美丽的衣服一样穿在我们的身上,像美丽的文字和优美的动作一样镶嵌在我们的一言一行中,像一颗颗闪光的露珠浇灌在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自信地挑起传承文明礼仪的重担吧,让我们的心美起来,让我们的校园美起来,让我们的祖国强盛起来吧!
第四篇: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1
彝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有776.23万人,总人口位居壮、满、回、苗、维吾尔、土家之后的第七位,主要分布在云南、四川、贵州三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北部。
彝族人世代在云贵高原和康藏高原的东南部边缘地带的高山河谷间生产劳作,繁衍生息。神奇秀美而广袤丰饶的土地江川养育了一代代彝族人,也孕育出彝族人悠远的历史和朴素而多彩的民族文化。
彝族支系繁多,多数自称“诺苏”、“纳苏”、“ 聂苏”等。新中国成立后,正式定名为彝族,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有6种方言;彝族有自己的历法;彝族音乐富有特色,舞蹈多与歌唱相伴;传统工艺美术有漆绘、刺绣、银饰、雕刻、绘画等,颇富民族特色;彝族人喜欢饮酒,席地而坐,围成一圈,递传酒杯,依次饮用,彝家历来好客,劝酒一片真诚。
火是彝族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最隆重的节日是火把节,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 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到夜晚,人们点上火把,火把行列从村头照到田野,人们围着熊熊燃烧的火堆,尽情歌舞,云南巍山的“打歌”,弥勒的“阿细跳月”,楚雄的“打跳”,石林的“大三弦”,红河 的“罗作舞”,凉山的“朵洛荷”等欢快的集体舞在这天都会大展风采。
彝族的节日很多,除火把节、彝族年等重大节日外,各地有不同的节日,比如楚雄州大姚县昙华山一带的“插 花节”别具一格。人们把绚丽的马樱花戴在头上,插在门前,表达对抗暴除恶英雄咪依鲁的赞美。在马樱花盛开的时节,当地彝族人民唱歌踏脚,尽情欢乐,庆祝幸福的新生活。
彝族地区地形、气候复杂多样。经过长期发展,彝族地区现有三种经济文化类型:四川、云南大小凉山地区属杂谷栽培农耕经济文化类型;云南中心坝区及南部彝区属稻作农耕经济文化类型;贵州部分彝区及凉山部分彝区具有丰富的水草资源,他们除从事一定的农作物栽培外,还从事畜牧业生产,属畜混合农业经济文化类型。
随着经济的发展,彝族人的生活条件逐渐得到了改善。经济较发达地区,彝族人正在改革大潮中勤劳致富,奔小康。逐渐告别往日落后的耕作方式,科技化搞生产,开拓其他经济产业。彩电,农用汽车拖拉机已经走入彝家,彝族人的生活富裕了,彝乡变了,但彝族人特有的朴素和热情依然没变。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中一根龙脉,彝族人朴素的伦理道德和多姿多彩的文化也是中华文化的一朵奇葩。
·彝语方言及其分布概况
·彝族传统漆器工艺
·毕摩及彝族原始宗教
·彝族名称来历
·十月太阳历:彝族文化的明珠
·彝族迁徙:从西北到云南
·阿诗玛长篇叙事诗
·彝文——彝族文化的瑰宝
·各地彝族人的食俗
·彝族传统医药史
·彝族人的传统民居
·彝族撒尼村寨的密枝节
·彝族火把节的传说
·学者说彝年——专访陈国光教授 ·楚雄彝族赛装节
·永仁彝族山寨的彝族年
·华宁彝族祭龙节
·华宁彝族火把节
·新平彝族火把节
·云南元阳彝族的年节
·彝族白倮人的龙树、龙衣、荞菜节
·彝族年概说
(一)语言文字
(二)十月太阳历法
(三)音乐舞蹈
(四)文学传说
(五)民间工艺
(六)服饰
(七)婚嫁习俗
(八)饮食习俗
(九)节 庆
(十)信 仰
(十一)丧 葬
彝族自古以来就是西南地区的土著民族。1975年,在云南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境内发现了距今800万年前的拉玛古猿。拉玛古猿正处在从猿到人的过渡阶段,是“正在形成中的人”,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元谋县发现了生活在170万年前“元谋猿人”的化石,它是迄今为止所知亚州大陆最早的原人类。1960年和1975年先后两次在丽江漾弓木家桥同一地点,发现了已属于人类“智人”发展阶段的“丽江人”化石1965年、1970年和1972年先后三次在西畴县城东南半公里处的“仙人洞”中,挖掘、清理出已接近“现代人”而尚处于“晚期智人”发展阶段的“西畴人”化石。1961年、1975年分别在路南附近及板桥街、呈贡东北11公里处龙潭发现了...更多...在生产力比较落后的历史阶段,彝族祖先为了生存、发展的需要而产生了分支。大约几千年前,有了武、乍、糯、恒、布、慕的六个分支。分别迁徙到云南、四川、贵州等地,经过长期了历史发展,形成比较多的彝族支系。目前较大的几个支系是:阿细、撒尼、阿哲、罗婺、土苏、诺苏、聂苏、改苏、车苏、阿罗、阿扎、阿武、撒马、腊鲁、腊米、腊罗、里泼、葛泼、纳若等。
彝族因彝语方言和地域差异,加上社会历史的变化和自身不断发展等诸多因素,形成了具有区域特点的彝语方言、土语和服饰。操不同的彝语方言或土语的彝族支系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因此彝族是一个支系繁多,自称繁杂的民族。不同的支系其自称...更多...在新的历史时期,彝族人民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建设着自己的家园,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彝区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在彝族聚居区及彝族与其他民族杂居的地区先后建立了3个彝族自治州,19个自治县,并相继在云南、贵州、四川等3个省的60个市县内成立了260个民族乡。
据1990年统计,彝族人口达五至十万的县、市有云南镇雄、石林、楚雄、南华、大姚、双相、武定、禄劝、峨山、新平、个旧、蒙自、开远、建水、元阳、砚山、丘北、南涧、巍山、宁蒗、风庆、云县等;彝族人口有十万人以上的县有云南石屏、弥勒、景东。绝大部分彝族都是以大分散小聚居的形式分布,与其他民族交错而居,仅在彝族人口有十万左右的县中,有几万人以上的彝族聚居区,...更多...
第五篇: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洁文化基础的国家
中国是一个有着深厚廉洁文化基础的国家。廉洁就是为政清廉,严于律己,不当贪官,就是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勤政为民,就是遵守法纪,干净公事,表里如一,就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正直坦荡。廉洁是一个人高品质的表现。
“中华传统真不少,廉洁为民是个宝。范仲淹,郑板桥,开封府尹黑老包。人民赞颂日月昭。今人啊,要学古,人廉洁好。” 而“廉洁”一词就在他们即数不胜数的民族英雄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们做到了一尘不染两袖清风,做到了清正廉明,刚正不阿。而身为小学生,你们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希望,担任着建设未来的重任,就更要从本身做起,把廉洁请进学校。
官员说:“廉洁就是执法如山,铁面无私”。农妇说:“廉洁就是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执法者说:“廉洁就是上不愧国家,下不愧人民”。而我们说:“廉洁就是节约。”其实我们小学生要学会廉洁并不难,只要遵守这一大特点。节约就是不乱花零花钱,珍惜粮食,爱惜公共财物。古今廉洁诗词欣赏 咏史 【唐】李商隐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书端州郡齐壁 【宋】包拯
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仓充鼠雀喜,草尽狐兔愁。史册有遗训,毋贻来者羞。拒礼诗 【明】 况钟
清风两袖朝天去,不带江南一寸棉。惭愧士民相饯送,马前洒泪注如泉。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鎚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
任满偈城隍 【明】胡守安
一官来此几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识我,去时还似到时贫。
题贿金 【明】吴讷
萧萧行李向东还,要过前途最险滩。若有赃私并土物,任他沉在碧波间。廉洁名人榜:
我国古今都有廉洁的人如:王翱、包拯、于谦、范仲淹、刘宠、王旦、孔子、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他们都是廉洁的先辈。廉洁故事:
刘少奇同志是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他一生奉行廉洁简朴的生活信条,有一次,刘少奇同志到伤害视察工作。在火车上休息时,他把手表摘下,放在桌上,旅途中,由于火车颠簸,那只伤害表突然
从桌上滑进了痰盂里,刘少奇同志的卫士长趁机说:“反正你的这块表也够旧的,早该换个新的了,正好到上海顺便买块新的得了!”刘少奇却摇摇头说:“这块表捞出来洗洗还能戴,即使出了毛病,正好可以到上海修理。”卫士长听了刘少奇的话,只得摇摇头,赶忙把少奇同志的手表捞出来,用水洗过后,刘少奇看看这表没毛病,于是又继续戴上,此后,这块表一直没有被他丢弃,他一直佩带着这块从痰盂里捞出来的上海牌手表直到去世。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 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 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 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廉洁名人名言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
2、君子忧道不忧贫。—— 孔丘
3、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子贡
4、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荀况
5、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韩非
6、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诸葛亮
7、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8、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魏徵
9、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李商隐
10、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11、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司马光
12、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于谦
13、祸生于欲得,福生于自禁。——刘向
14、公生明,明生廉;廉生威,威兴业。——李惺
15、一身正气为人师,两袖清风能生威。——杨泉
16、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17、勤能补拙,俭以养俭。——金缨
18、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左传》
19、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 20、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古谓之廉,皆言闻于道陌、人言。然夫杨震者,更闻于天地。天地有其知,子可谓善知也。其身正而鼎于天,其心正,而立于地。无愧于廉者誉。所谓道陌不知,人心知,人心不知,天地知。君子不欺于人,更不欺于天地。不因外物异变而乱其德,是为真君子所为
宋元之交,世道纷乱。有一个叫许衡的人,盛夏行路时因天气炎热,口渴难耐,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人纷纷去摘梨,只有许衡一个人静坐树下不动。有人不解的问:“何不摘梨解渴?”许衡答曰:“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那人笑其迂腐:“世道这么乱,梨树哪有主人?”许衡正色道:“梨虽无主,我们的心难道也无主了?” 廉洁修身反腐倡廉
“铁面包公”的故事想必是家喻户晓,故事讲的是北宋时期的一位有名的清官包拯,他以公平公正的态度去办案,不管是谁甚至自己的亲人都不偏私,该罚则罚、该打则打,从而赢得大家的赞誉。这个故事
告诉我们,为官要像包拯那样,廉洁修身反腐倡廉。
所谓廉洁修身,是指为人要清正无私,克己奉公,不以权谋私、不贪赃枉法等,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之一,同时,我个人认为廉洁修身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古往今来,有许多廉洁修身的人给我们作处了榜样:除了包拯,还有两轴清风的于谦,严于律己的诸葛亮,身先士卒的抗日民族英雄杨靖宇„„这样的优秀人物不胜枚举,可见,他们早已明晓廉洁修身的重要性,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谱写了一曲曲清正廉洁的颂歌。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下,有些人经不住诱惑,滋生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这些都是社会发展所唾弃的。
如今,在我们这样一个法制的社会里,我觉得廉洁修身更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在工作中,我们提倡廉洁自律,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谋私利,清白做人。
“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
周总理的饮食清淡,每餐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米,一片菜叶。国务院经常召开国务会议,会议过午还不能结束,食堂便做出工作餐。总理规定工作餐标准是“四菜一汤”,饭后每人交钱交饭菜票,谁也不准例外。总理吃完饭,总会夹起一片菜叶把碗底一抹,把饭汤吃干净,最后才把菜叶吃掉。吃饭时,偶尔掉在桌上一颗饭粒,马上拾起来吃掉。有人对他如此节俭感到不解,总理说:“这比人民群众吃得好多了!”三年困难时期,总理和全国人民同甘共苦,带头不吃猪肉、鸡蛋,不吃稻米饭。一次,炊事员对他说:“你这么大年纪了,工作起来没黑天白日的,又吃不多,不要吃粗粮了!”总理说:“不,一定要吃,吃着它,就不会忘记过去,就不会忘记人民哪!”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一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
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省委书记自定菜单
一九九六年初,湖南省委书记王茂林带省委调查组到花垣县进行调查时,随身带着一份自定菜单:一荤一素一汤。每到一地,他就亲手将菜单交给负责同志,反复叮嘱按菜单备餐就连元宵节那天,也不例外。他的这一举动,极大地鞭策和鼓舞了当地的干部讲廉洁。
周总理廉洁从政小故事
“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透雨,许多群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色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群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
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群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群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群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
周总理的廉洁是无比的威严,他的影响力是当今无人能比的。当年在国务院会议厅入口处,有一块镌刻着“艰苦朴素”四个大字的木屏风,这是总理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的写照。在国务院的会上,人们不止一次地听到总理拒绝装修会议厅的建议,总理说:“只要我当总理,会议厅就不准装修。”1959年,在大跃进的气氛下,水利部未经报告请示,在密云水库附近兴建一座水利建设成就展览馆。有一天,在西花厅开会,总理突然转过头向水利部副部长钱正英说:“钱正英,贺老总告诉我,你们在密云水库那里修建一个相当高级的楼,有没有这回事?”钱答:“有,是一座水利展览馆。”总理沉默了一会儿,摇摇头,轻声地说了一句:“没有想到你们也会办这种事。”钱听了羞愧得无地自容,心里像刀割一样难受。如果按现在某些干部的想法,总理既未严厉批评,又未责成处理,既无纪委处分的威慑,更无丢官的危险,完全可以蒙混过关。但在周总理伟大人格的感召下,钱回部
后,立即在党组会上作了传达。水利部党组随即决定:将这座价值400多万元的建筑,无偿转让给第一机械工业部一个研究所,并向中央写了一个深刻检查的报告。
“对被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
1960年,中央根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成立了精减领导小组,精减多余职工。为了安排好被精减职工的生活,周总理绞尽了脑汁。在一篇关于精减的文件草稿中,总理在“对被精减人员一定要负责到底”一句话前边,亲笔加上“党政领导机关”几个字,重点强调领导机关的责任。在文件草稿中讲到精减职工的安置办法时,他又加了一段话,强调“对于一切精减下来的职工,都要采取各种补助和帮助的办法妥善安置”。在他的关怀督促下,全国2000多万精减人员的安置和生活问题大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没有发生大的问题。
“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
1962年初,中央召开扩大会议(又称七千人大会)。大会期间,周总理参加福建省的小组讨论会。当听到下边的同志反映强迫命令、浮夸、讲假话等坏作风给工作和党群关系造成的危害时,他心情十分沉重地说了一段切中时蔽、感人肺腑的话。他说:“这几年来,党风不
纯,产生了浮夸和说假话现象。我们要提倡说真话。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要大家讲真话,首先要领导喜欢听真话,反对说假话。大家都说假话,看领导的颜色说话,那不就同旧社会的官场习气一样了吗?„„你们说假话当然不对,但更重要的是我们压你们。”接着,总理又强调指出,要提倡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他说:“说真话,鼓真劲,做实事,收实效。这四句归纳起来就是实是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