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点评:抗旱减灾
2011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抗旱减灾 【背景材料】
2010年前后,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我国历史少有。其中云南省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缺水。严重干旱已经造成云南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云南各灾区采取凭票供水、筑坝蓄水、组织运水等措施保障灾区民众用水。2010年,小春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西南地区几省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放在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第一位。
【题目】
结合背景材料,从“构建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角度,以“在旱灾面前我们如何作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联系实际,文字表达流畅,1000字左右。【范文】
发展资源水利 构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
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生命就无法得到保障,发展更是无从谈起。2010年,云南遭遇60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受旱范围之广,干旱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严重的旱情,不仅使农业受灾,直接威胁着粮食安全和群众生活,还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给云南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带来了重大影响。
旱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自然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增加了降水极端情况发生,部分地区发生强降雨的同时,其它地区变得更为干燥。此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植被遭受破坏,自然蓄水能力降低,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客观上“促成”了旱灾的频繁发生。旱情如此严重,其直接元凶固然是天灾,但幕后黑手却是人祸。透视旱灾,缺的不仅是水,也暴露出背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旱意识不强、水资源粗放利用等问题。在旱灾面前,我们必须把抗旱减灾当作改善民生的大事和要事来抓,转变单一的抗旱模式,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构建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将“人定胜天”落到实处。
首先,尊重规律,和谐发展。旱情的出现,根本上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化造成的。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作为指引,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按生态规律办事,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真正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综合评价发展成果,不光要看到创造了多少GDP,还要看保护了多少青山绿水,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旱情造成的危害。
其次,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大旱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很多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健全,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利设施淤塞,导致农业抗旱能力薄弱。因此,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主要投入大型工程和公益性设施,并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尽快扭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薄弱的局面。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提高抗击干旱灾害能力。
再次,节约用水,科学抗旱。旱情越是严重,越凸显出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意识的重要性。合理、科学地使用水资源,才是治理旱灾的长久之计。面对严峻旱情,当务之急是节约用水,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高水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错开用水高峰期,推广应用喷灌、滴灌等微灌技术,缓解用水矛盾。最后,信息共享,协调指挥。加强抗旱信息化建设,做到信息共享。抗旱信息通信网络向区县抗旱指挥部和中型水库管理机构延伸扩展,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及时获取和输送抗旱信息。建立土壤墒情、旱情测报系统,提高科学抗旱决策水平。强化抗旱指挥体系,完善各级各部门的抗旱工作应急预案,提高科学抗旱指挥调度水平。
总之,抗旱减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克服松懈麻痹的思想,实行科学规划、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建立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提高应急抗旱减灾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中公教育点评】
本文属于侧重对策论述的策论文,用近半的篇幅侧重论述了抗旱减灾需采取的相应对策。全文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文章以引用俗语开篇,引出云南特大旱灾及其恶劣影响,运用恰当,自然流畅;第二段为第二部分,从天灾和人两方面深入分析造成旱灾的原因;第三段至第六段为第三部分,为对策部分,提出“多措并举,构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的观点,紧扣题目要求。接着从眼前与长远、根本与直接等多个层次提出构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的对策,对策全面、可行,针对性较强;末段为第四部分,用倡议作结,夯实文章观点,并对其做进一步升华拔高。
总体看来,文章结构完整,脉络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自然。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对问题的分析深刻入理,较为全面,与现实情况结合的较紧,提出的对策针对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强。
2011年4.24江西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依法行政 【背景材料】
2009年9月16日,张晖搭载自称胃痛路人被指非法运营。10月14日,孙中界遭钓鱼持法为证清白自断手指。26日,浦东宣布孙中界事件初步调查结论与事实不符。11月19日,张晖状告闵行交通执法大队案宣判,交通执法大队被判违法。
尽管执法者找出了诸多的理由以示执法的正当性,但却掩盖不了实质上和程序上的违法性,以及背后的利益驱动。回顾类似行为造成的结果,发现在“鱼钩”上晃荡着的,除了当事人,还有更大的“鱼”——那就是法律、道德和人们的善良之心。
【题目】
上海等地发生的“钓鱼执法”事件,并不是一个短期现象和孤立问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对此从“法治意识淡薄”方面做出了反省,姜梁则表示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请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1000~1200字的议论文。
要求:题目自拟,论述充分,结构合理,语言流畅生动。【范文】
斩断钓鱼之钩 严格依法行政
上海市发生的“钓鱼执法”事件,因河南小伙孙中界断指示清白,而为舆论所关注。这件事凸显了当下我国一些执法部门不能依法行政,执法犯法,法治意识淡薄。诚然,“钓鱼执法”在某些案件中有其合理性,但是在张军和孙中界两案中,却是冤屈了好人,败坏了社会公德,引发网络和舆论声讨。如何加强依法行政能力,仍然是许多执法部门面临的重要课题。
温家宝总理曾指出:“依法行政是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是指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设立,并依法取得和行使其行政权力,对其行政行为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原则。依法行政需要贯彻法治意识,就是指依法管理国家、管理经济和治理社会的意识,其实质就是指法律至上、以法治国的理念。目前我国关于行政执法的法律法规还不十分完善,一些地方仍然存在少数执法部门及工作人员以“执法”之名,行“违法”之实,为了自己的私利,不惜侵害群众利益。
要想避免孙中界断指示清白这样的悲剧再次发生,就必须要求执法部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首先,要懂法。“钓鱼”执法者的法治意识淡薄到了极点,把自己当作法律的化身了。不然,岂能干出这种令人愤、招人怨的蠢事。执法者要是不懂法的话,肯定比普通老百姓构成的负面影响要大很多,这是不言而喻的,又是必须引起警惕的。懂法,先要真正懂得自己是执法人。
其次,要守法。老百姓需要守法,执法者更需要守法。老话说:知法犯法罪加一等。对“钓鱼”执法者来说,执法犯法自然就极其严重了。因此,很好地遵守法律,才能很好地执行法律规范,这个道理不难理解。
再次,要谨记“法”为谁所用。胡锦涛总书记说过:“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这三层意思都没离开一个“民”字。那么,执法呢?理所当然要为民了。就“钓鱼”执法来说,同执法为民相去甚远。法律是保护老百姓的,执法者应该维护老百姓的利益才是,如果把老百姓当鱼来钓,岂不大错特错了!为谁执法,怎么执法,这是一个根本性的理念。
最后,在社会文明进步不断向前的今天,法律要健全完善,执法者的素质和行为更要增强和规范。在此不能不肯定网络和媒体对政府执法部门和执法者的舆论监督作用,正是由于这种监督作用日益明显,才能使众多“孙中界”走向前台,映入人们视野,引起人们普遍关注,还事实以真相,还蒙冤者以清白。网络和媒体正确有效的舆论监督,应该成为依法行政的助推器。
依法行政并非难事,关键在于我们的执法部门和具体的执法者,是不是真正懂法了,是不是真正地自觉守法了,是不是以法律职责来维护老百姓的利益,而不是损害老百姓的利益。这对于建设法治政府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公教育点评】
文章采取递进式结构进行论述,以“钓鱼执法”事件开篇,密切联系实际,切合题目“根据材料内容”的要求。然后在首段结尾处提出文章主题——加强依法行政能力,开门见山,主题明了。第二段通过温家宝的讲话引出对依法行政的论述,明确了依法行政所依据的基本原则和本质要求,指出了依法行政的重要意义。然后,针对“如何加强依法行政能力”问题提出对策,前后呼应,是文章的重点部分。最后,文章提出依法行政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对文章进行了总结。
总体来讲,文章结构清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对全文思想进行总结,有很强的逻辑性,层次分明,脉络层次清晰。文章对问题的分析理论性很强,对策也有很好的可行性、操作性。文章结尾有力地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进一步提升了文章主题。另外,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文章中习语和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的大量使用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可读性和论证性。
2011年4.24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自主创新与中国创
造
【背景材料】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指出,中国目前只是一个制造大国,还不是一个创造大国,企业只有具备了相当的科技实力,才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这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科技投入占GDP1.5%目标至今没有实现,科技投入增长滞后于科技发展需要;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5%左右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相比,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还高达50%;许多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还缺乏必要的政策环境支持,甚至出现某些政府采购也只选国外产品的非正常现象;高层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缺乏等。
中国创造的志向是掌握与世界同步甚至是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技术,同时创立全球性的品牌;而中国制造的志向是通过为别国的品牌、用别国的技术、替别国公司做加工而赚取微薄的收入和利润,还有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拥有自己的品牌,但所使用的核心技术是别国的。以我们日化行业为例,大部分企业都是小富即安或偏安一隅型的,特别是南方地区的一些日化企业,不仅没有走向全世界的志向,甚至连走向全国的志向也没有。在中国,拥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理念的企业家还不太多。虽然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的先驱很有可能成为先烈,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敢于梦想,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在世界舞台上竖起一面又一面鲜艳的“中国创造”的大旗。
【题目】
结合背景材料,请你从“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范文】加强自主创新 让“中国创造”闪亮世界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独特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占领了全球市场,也把“世界工厂”的“桂冠”戴在了中国头上。中国制造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促成了我国今天的国际地位,但长期以来也给世界造成了“低价格、低品位”的印象,“中国制
造”一定程度上成为各国消费者心目中“低级产品”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长期忽略,导致中国产业徘徊于世界产业链低端,并相伴而生了污染、能耗加剧和贸易壁垒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中国产业升级和国经济总体落后局面的改变。
从全球范围来看,走工业生产的道路扩张经济总量,是美、英、日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的经济发展必经阶段。但这些国家的经验也表明,一个国家只有成功完成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造型国家,才能最终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保证本国的经济安全和持久竞争力。当前,正是中国产业品牌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必须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立全球性品牌,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才能实现产业和经济的成功升级转型,才能实现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
韩国当年的情形与我国现状相似,然而韩国凭借强大的民族精神,凝聚了全民族合力打造世界品牌的共识,政府带动民间普遍使用国产产品,使得遍布国家的“现代”汽车、“三星”电器由站稳国内市场而占领国际市场、由民族品牌而成为世界品牌。给我国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一定要依靠民族精神,为民族品牌的成长壮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产业升级规划,引导企业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方面,大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创立属于本民族的世界品牌,抢占世界产业链的高端。为此,首先,应加强自主创新的科研基础,加大科技投入,在实现占GDP1.5%目标的基础上,保证科技投入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增强自主创新、“中国创造”的能力,构建经济成长的持久动力。其次,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工作,努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生产出更先进、更优质、更能满足各国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把我国的低成本优势同创新的技术和设计结合起来,培育民族品牌,扩大中国企业的无形资产。同时,要加强政策扶持和舆论引导,给予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政府应带头采购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国产产品,带动全体国民支持民族品牌,举全民族之力打造世界品牌,让更多的“海尔”、“海立”、“联想”等民族品牌闪亮于世界舞台。
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自主创新,就是弘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就是摆脱模仿照搬的老路,走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走出国际分工和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让中国创造的民族品牌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中公教育点评】本文写作将中国制造产业升级问题,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中国创造”这条主线统摄起来,主要立足于“自主创新”进行立意和阐发。通过准确审题,把握“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这一“角度”提示下所蕴藏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战略”内涵,把观点沿着“中国制造”如何迈向“中国创造”的轨道逐步推进和深入。并逐层论述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对策措施。
文首由“优”转“忧”,先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成绩论起,并由此将话题引入到本文的正题——目前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上。起笔即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立意较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引入问题,为后文的引出做以铺垫,也为文章奠定了一个积极的基调。
接下来两段放眼全球,分析借鉴了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具体情况而论。显示了开阔的视野,同时也确立了文章的主方向,即“必须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立全球性品牌”、及“一定要依靠民族精神”。至此,文章的总论点已凸显出来。
对策部分包含了三个具体方面的对策措施,对策论述细致全面,层次分明,有秩可循。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文尾提出了按照十七大的部署,颇具官方的口吻,值得称道。并以积极的展望、希冀收笔,使文旨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总体来看,全文结构完整,脉络清晰,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语言流畅,文气顺畅。在对策的推出前也对应有的必要性进行了铺垫性的论述,体现了布局上的严谨精当。
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低碳社会 【背景材料】
200年来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25%,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2度多,主要诱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快速工业化的高碳排放。据测地表温度目前还在以每年0.2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梦想。
【题目】
结合上述材料,请围绕“建设低碳社会”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范文】
建设低碳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已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的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的梦想。而我国作为需要长期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发展中大国,短期内快速发展“低碳”十分困难。因此,惟有主动出击、因地制宜、积极参与“低碳”建设,方可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
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长。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与美国相当,均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0%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排放国之一。就人均排放而言,1990年我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0年为60%,当前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必须积极作为,大力构建低碳社会,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节能减排、注重能效提高,全面促进全民的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要继续深化高能耗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力度实施“关闭五小企业、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治理污染排放”等综合性整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动。同时,要科学引导居民建筑和生活用能。建议对居民取暖采用分户计量收费、地热取暖、太阳能蓄热、补贴双层玻璃窗用户等措施;装修时使用纤维板等节能性材料;建房使用隔热空心保温砖等,努力推行民众低碳生活方式。
突出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低碳经济建设。要重视能源规划的制定与落实,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能源总体规划和不可再生、可再生及新能源等各类专项规划,把能源开发的区域和时限进行有序安排,适时微调和修正,严格按规划稳步推进,以综合提高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应充分发挥国家工业生态园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
开展科技创新、加大新能源开发,积极发展低碳技术。要依托现有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等,要在理论、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求得新突破,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加快发展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技术。不单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水电、核电等清洁和新能源本身,也包括能源传输方式如超高压、智能电网等。
走低碳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既有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履行减排义务的现实考虑,更有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开拓经济发展空间的长远打算。当前,我们应在政府的主导下,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更新以及对外合作,将我国的低碳社会计划稳步推进。
【中公点评】
文章首先从当前全球变暖的大势入笔,随后顺势转入对我国节能环保、减排低碳现状的具体分析,从而一并举出相应之策,文尾再次陈明利害,严密扣题,用倡议收笔。全文整体脉络清晰,层次感较强,观点立场鲜明准确,语言流畅得体。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建设低碳社会的大趋势,并言明了当前积极发展“低碳”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为第二部分,对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作以具体分析,剖析了现今我国在应对气
候变化上面临的新挑战,凸显出当前减排低碳的严峻形势;第三段至第五段为第三部分,为对策部分。分别从促进全民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突出规划加快产业挑战、及开展科技创新三个方面,一一论述了应当采取的相应举措;第四部分即文尾,将“低碳”贴合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理念上,使文章又冲起一个新的高度,并用积极的倡议作结,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文章值得借鉴参考之处,一是结构布局上,几部分内容安排的相得益彰,互有照应。每段内容都各显其用,目的鲜明,不可取代。承启转折自有其序,使全文读来浑然一体;二是第二段的分析部分援引了一定的数字性实据,使文章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是语言文字规范朴实,虽无华彩之词的细琢巧饰,却又无意间给文章增加了几分亲和力。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收笔之句语气略平,气势稍弱。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政绩考核机制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王晓会 时间:2011-03-11
【背景材料】
作为一位长期研究政绩考核问题的学者,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认为,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设计,要求把履行职能职责与解决社会突出问题作为两个基本内容的依据,并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以职能职责考核为主,兼顾重点项目考评;以绩效结果导向为主,兼顾考核管理过程;以衡量组织长远目标实现程度为主,兼顾考察解决突出问题的表现;以稳定性考核指标为主,兼顾动态性考核指标。
【习题】
加入收 藏
电邮给朋 友
打印文 章
写信给编 辑
针对中国官员考评新机制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观点,作到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见解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顺畅,书写工整。字数在1000~1200字。
【范文】
扭转考核机制龙头 校正官员从政方向
中共十七大以来,政府在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已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其中基层干部、群众民意调查在考核、选拔干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加大。
在原来的“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标准下,许多地方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一大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国家积极出台的中国官员绩效考评的新机制,不再单纯地以GDP增长速度为唯一考核标准,而是在考核中更加重视官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力度,以及民意的支持度。这一系列新颖的措施,也使得地方官员必须打破常有的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新的、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同时还必须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充分重视民意。
考核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重要内容,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绿色GDP既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又意味着全新的政绩观。它不只关注经济发展的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而且更加关注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并以可监测的形式与干部的政绩挂起钩来,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是促使干部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生态意识,努力在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改变自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促使干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把资源环境保护的外在要求内化为一种有力的道德自律,对自己行为的环境后果负责,对自己的决策后果负责,从根本上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非理性冲动;三是绿色GDP核算体系在国家批准实施后,便具有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对干部的上述要求就与依法行政的原则结合起来,这样也保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同时国家应该逐步建立起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长效机制,把它作为考评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指标,使之真正成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晴雨表”和改进组织工作的有力杠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对干部的选拔,要看他在群众中是否有较高威信,在民主推荐、民主测验、民主评议中是否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并推行公示制,“凡是群众信不过的,绝对不能提拔”。关注民生问题,是执政党的自然选择。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明确提出更注
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这种考核内容导向上的调整,就是要求干部对自己“要做什么事”不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为干部工作提供指南。
改革官员政绩考核机制,重视环境、生态保护以及民意在考核中的比重,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中国官员考评新机制的建立也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中公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主要采取并列式论述方式,分头展开论述。文章整体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畅达。文章开头点明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改革的重要作用,为下文的展开奠定基础。
文章第二段将原来的政绩考核标准与现在新标准相比,凸显出现标准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表明新标准更加适合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问下面具体论述中心论点——“加强政绩考核机制改革,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供重要的依据。文章的三、四、五段为重点部分,也是总论点的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发展,绿色GDP,建立民意调查长效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从这几方面来保证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体现出措施的严密性和可行性,显示出作者缜密的思维和清晰的思路。文章最后将改革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和“以人为本”和党的执政能力相联系,体现出作者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提升了文章高度,深化了文章主题。
名师教你写申论”活动 第一周主题解题思路及参考例文
来源:中公教育 时间:2010-11-15
背景材料:
近来,由于国内造成群死群伤的重大煤矿安全事故仍然时有发生,智利通过长期细致的工作、凭借完善的井下避险系统和技术设备对33名遇险矿工进行了成功营救,煤矿井下安全问题引发社会各界热议,加强安全生产的技术和制度保障再次被摆上台面。为此,从国务院到安监部门,分别做出部署,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国发〔2010〕23号)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
加入收 藏 电邮给朋 友 打印文 章 写信给编 辑
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紧急避险、压风自救、供水施救和通信联络等安全避险系统,简称 “六大系统”,并限期3年完成。据新华社报道,目前山西已开始在全省五大煤矿集团推广井下救生舱,其中7个试点矿井中有的已建成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有的已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河南省政府要求严格执行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江苏、湖南等省要求所有矿井在3年内建成紧急避险系统。
作答要求:
请根据材料反映的问题,联系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1000~1200字的文章。
要求:紧扣材料和客观实际,观点深刻,语言流畅。解题思路:
文章必须围绕煤矿安全生产这一主题来立论,可从落实矿领导下井制度和建立井下避险系统两项主要对策中选择任一角度入题,无论以哪一种对策为重点,文章都要提到“加快建立应急避险体系,保障煤矿井下安全”这一创新性的制度举措,体现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安全发展、科学发展的要求,以符合题意“联系实际”的规定,在“紧扣材料”的前提下,立足正确的基点,展现合理引申论述的深度。
参考例文:
完善安全避险系统 构筑矿工生命方舟
近期煤矿安全生产问题再次引发各界关注,使我们对于安全生产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产生了一些新思考。智利矿难的成功救援,同河南平禹矿难造成的重大死伤构成了鲜明对照,表明推动煤矿企业建立完善井下安全避险系统,为矿工筑起生命的方舟已经刻不容缓,这不仅是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也是关系到国家形象的重大问题。
我国是一个矿难多发国家,虽然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的关注力度持续加大,不断采取多种措施,但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重特大事故多发频发,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重大损失,也给国家的形象造成了影响。以矿难为代表的中国式安全生产困局,暴露出一些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管理薄弱、主体责任不落实,一些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切实把职工的生命安全摆在政府管理和企业运营的第一位,把自身的责任落到实处。
从我国的实际来说,以往一些矿难救援之所以成功率不高,没有实现最大限度地抢救生命这一核心目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缺乏井下避险设施,一旦发生事故矿工无处可藏匿、难以在井下长期坚持。山西按照经济发展规律,结合智利矿难救援经验,采取推广井下救生舱的举措,对于完善我国矿难救援机制有普遍借鉴意义。在落实矿领导带班下井等制度措施的同时,也应该用井下紧急避险体系等技术手段保障矿工的生命安全。把制度措施与技术手段结合起来,实现综合治理,确保煤矿事故的有效预防和成功救援。
必须按照国家3年建立六大系统的要求,破解资金投入、技术标准和执行力度三道难题,加快推进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建设,把各种技术设施、装备建设成为能够全面对接、互联互通的安全防护体系,为井下作业的矿工提供完善和可靠的生命保障。首先,要把企业作为煤矿安全避险系统建设的投入主体,在企业预算中必须安排一定的资金保障安全设施建设和安全技术研发的需要。企业在保障安全上面每投入一分钱,由此带来的工人生产积极性提高等经济效益,以及企业形象改善等社会效益,将千百倍于原始投入。其次,国家有关部门应在借鉴外国安全避险制度建设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探索制定井下避险设施统一的强制标准,使推广井下避险系统拥有可行的依据。再次,安全生产监管等部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并借助媒体的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发现和整治问题,确保企业安全资金投入到位、规章制度落实到位、技术标准执行到位、安全设施配置到位,逐步按时、按标准将安全避险六大系统全面建立起来,为保障矿工生命安全奠定可靠的基础。
完善安全避险系统,虽然不能保证每一个矿工的绝对安全,但将给他们创造更多的生存机会,这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随着井下避险系统的推广,各级政府和企业更加注重以安全发展保障科学发展,一定能推动社会在安定和谐中不断进步。(坚持以人为本 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本文题目与资料联系紧密,主旨突出。)
08年8月,河南省平煤集团曾发生煤与瓦斯的突出事故,造成23人死亡和重大经济损失。时隔两年,在同一矿井同一作业面,又发生了性质更为严重的特别重大事故,导致37人死亡„„面对群死群伤的惨剧不断重演,我们不禁要问:煤矿何时才能不“吃”人?
(文章首段以鲜活的案例呈现出我国存在煤矿安全问题的现状,开门见山、点明形势,一句发问生动而有力,引出主题。)
安全生产关系着人民群众生命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关系着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随着人们物质水平的不断提高,关注安全,珍惜生命,追求企业本质安全已成为广大人民的迫切愿望。因此,坚持以人为本,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已迫在眉睫。从党中央国务院到安监部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分别作出部署,已采取多种措施来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
(分析过渡部分从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迫切性到引出下文提出举措的过渡自然,逻辑严谨、语言不拖沓。)
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认识是前提。煤矿作为一个高危行业,由于生产环境的特殊性,条件的多变性和不可知性,发生事故的频率较高。因此,煤矿安全监察部门、煤矿行业管理部门和煤矿企业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意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网,尤其是提高矿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技能,筑牢煤矿安全“万无一失,一失万无”的思想防线。
(根据煤矿行业的特殊性从多个主体论述了对策一—提高认识,思路清晰,论证有力。)
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加强技术是关键。安全技术的提升是改善企业安全现状、强化企业本质安全的重要途径。智利被困矿工的成功获救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必须加强安全生产技术,加快建立完善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的通知》要求煤矿和非煤矿山企业必须建设完善煤矿井下监测监控、人员定位等六大安全避险系统,并限期3年完成,表明国家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的决心。山西省积极响应政府号召,率先建成井下避难室和救生舱。这些高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将极大提高煤矿事故的可防可控性。(在对策二中采用引证法,引用了智利被困矿工成功获救等例子,紧贴材料、论据丰富,有较强的说服性。对策中提到井下紧急避险系统,可以从更深层次挖掘材料,以“破解资金投入、技术标准和执行力度”这三道难题为切入点进行进一步阐述,使对策更为具体可行、论述更为深刻。)
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完善体制是保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理念,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体制。以落实领导干部安全生产监管职责为着力点,如河南省严格执行煤矿领导带班下井制度,便于及时发现和组织消除事故隐患和险情。明确各行业领域主管部门安全生产职责,强化综合协调职能,加强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和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构建省、市、县、乡四级安全监 14
管网络,进一步理顺省、市、县和基层政府安全生产监管责任,为实现安全生产形式持续好转,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将煤矿安全应对措施上升到体制层面,提出安全发展理念、领导带班下井制度、加强监管等,措施合理,与材料精神契合。建议考生平时多阅读相关政策内容,增加理论积累。)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安全就是生命,生命重于泰山”,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从提高认识、加强技术和完善体制出发,才能不断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才能夯实煤矿安全基础、筑牢煤矿安全屏障,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重申以人为本思想,强调安全发展理念,将三点对策再次强化,升华主题,完整而圆满。)
总评:
本文结构完整、逻辑严谨、条理清晰、语言规范,符合申论标准。开头引入主题手法巧妙,简短而生动,不落俗套。分析过渡自然,提出“以为为本”的中心思想立意准确到位。文章主体部分从三方面提出对策并进行阐述,认为提升煤矿安全保障能力,“提高认识是前提,加强技术是关键,完善体制是保障”,这三段首句对仗工整,使文章脉络清晰可见。结尾高度凝练、重申观点,适当升华、恰到好处。虽然对策分析不够深刻、论证手法不够丰富,但整体结构工整,是一篇中规中矩的典范。
2011年4.24宁夏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水资源节约与保护
【背景材料】
我国水资源的主要特点,一是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低,二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三是水资源与产业布局不匹配。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基本保障了人民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但是水资源短缺、洪涝灾害、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仍是我国当代四大水问题,并呈现出三个明显特征:水资源短缺与用水浪费并存,防水灾能力总体提高与水灾害损失不断加大并存,水生态和水环境局部好转与整体形势严峻的状况依然没有改变。如何使水利与经济发展相适、与民生保障相宜?这既需要面对自然状况研究处置客观问题,也要针对人们的用水意识、用水习惯以及不合理的开发活动等调整解决社会问题。
【题目】
根据给定材料,围绕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等问题,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中心突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对策明确,措施具体可行,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 解决缺水问题
水资源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水短缺已然是我国水资源安全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当前,要实行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科学开发利用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来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党和政府始终把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摆在关系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推动我国水资源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目前,我国水资源管理法规体系和制度框架基本建立,水资源配置和调控能力不断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有力保障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需求。但要清醒地看到,与世界大多数国家相比,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水资源形势。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生产力布局和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的基本国情和基本水情仍将长期存在;水资源配置能力整体上仍然偏低,现状人均供水能力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水资源利用率还不高,单方水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48左右。
为此,解决我国日益复杂的水资源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大力推进水资源管理从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建设节水型社会,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强化行业用水定额管理,用水效率低于最低要求的,依法核减取水量;用水产品和工艺不符合节水要求的,限制生产取用水。加大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的节水力度,在农业领域,继续抓好大中型灌区和井灌区节水改造,发展现代旱作节水农业;在工业领域,优化调整区域产业布局;在城市生活领域,加强供用水管理,提高公众节水意识。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增强水资源配置能力。从国家层面看,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构建我国“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从区域层面看,加快跨流域调水工程建设,继续搞好引江济太、引黄济津济淀、珠江压咸补淡等应急调水,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从相邻河湖看,综合采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态治理、水系连通、科学调度等措施。
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推进水管理体制改革。继续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规划、配置、调度和管理。加快城乡水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水源地建设、供水节水、排水治污及中水回用等工作,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作为水资源匮乏的国家,珍惜水资源,努力构建节水型社会无疑是必要之举。与此同时,我国也正在研究探索建立科学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国一定能克服水资源短缺带来的困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中公教育点评】
文章立足于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就如何解决缺水问题进行了深入地分析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可行的化解对策,分析得当,细致入微,论述详实。具体来看,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首先由对水资源的宏观定位将水资源的话题引入,随后即直奔主题,将焦点落在水短缺问题上,进而推出了“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的总体要求。第二段为第二部分,首先肯定了我国在解决水资源问题上取得的积极进展,同时客观地分析了我国水资源目前仍面临的严峻形势。第三段至第六段为第三部分,为对策部分。第三段首先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角度,对解决水资源问题提出了整体性的要求。随后几段分别从建设节水型社会、推进河湖水系连通、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三个方面,具体地论述了相应的措施。末段为第四部分,再次强调了水资源的重要地位,与文章标题、观点相呼应,以积极的展望、昂扬向上的笔调收笔。
整体来看,全文结构完整,主线清晰,层次分明,论据充足,起承转合得当,语言流畅自然。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本篇文章值得考生借鉴的是对水资源现状分析不是纯粹的枯燥的理论文字叙述,而是采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分析水资源的紧缺和不足,寥寥几个数据就简单的陈述了问题现状,这种阐述分析方式值得考生借鉴学习。
2011年4.24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弘扬传统文化 【背景材料】
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西方国家认识和了解我们 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获得一种尊重。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所尽的责任和义务。摒弃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认真学习和汲取我们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尊重西方文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兼容并包,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颠。
【题目】
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论述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论述有力;提出的对策要具有可行性。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
【范文】
传节日精髓 续民族血脉
——谈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
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最大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而传统节日则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传统节日之精髓、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中公点评】
本文属于典型的评论性文章。全文围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评述了时下洋节受宠、传统节日被冷落的种种现象,并透过此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分析,从而论出了应当采取的一些策略。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通过现象描述将传统节日受到冷落的话题引入;第二、三段为第二部分,分析了“洋节受宠”的具体原因,也是对此进行的深入思考;第四段为第三部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评述;第五段为第四部分,从商家的角度论述了其应当采取的策略和秉持的态度;末段为第五部分,言明了弘扬名族文化、传承传统节日的重大意义,以及当前每个炎黄子孙的重大责任。
文章整体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构思新颖,思想性较强,语言较为流畅,是值得参考借鉴的评论性文
第二篇:2011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点评:抗旱减灾
2011年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抗旱减灾
【背景材料】
2010年前后,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60年不遇的特大旱灾,干旱范围之广、历时之长、程度之深、损失之大,均为我国历史少有。其中云南省楚雄市尤为严重,20余万农村人口缺水。严重干旱已经造成云南全省742万人、459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云南各灾区采取凭票供水、筑坝蓄水、组织运水等措施保障灾区民众用水。2010年,小春播种面积3700万亩,受灾面积达3148万亩,占已播种面积的85%。西南地区几省把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放在抗大旱、保民生、促春耕的第一位。
【题目】
结合背景材料,从“构建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角度,以“在旱灾面前我们如何作为”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联系实际,文字表达流畅,1000字左右。
【范文】
发展资源水利 构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
俗话说“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生命就无法得到保障,发展更是无从谈起。2010年,云南遭遇60年一遇的全省性特大旱灾,受旱范围之广,干旱持续时间之长为历史罕见。严重的旱情,不仅使农业受灾,直接威胁着粮食安全和群众生活,还影响工业生产、城市供水和生态环境,给云南经济乃至全国经济发展
带来了重大影响。
旱灾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除了自然因素,还有社会因素。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增加了降水极端情况发生,部分地区发生强降雨的同时,其它地区变得更为干燥。此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植被遭受破坏,自然蓄水能力降低,导致水资源严重短缺,客观上“促成”了旱灾的频繁发生。旱情如此严重,其直接元凶固然是天灾,但幕后黑手却是人祸。透视旱灾,缺的不仅是水,也暴露出背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旱意识不强、水资源粗放利用等问题。在旱灾面前,我们必须把抗旱减灾当作改善民生的大事和要事来抓,转变单一的抗旱模式,积极探索,多措并举,构建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将“人定胜天”落到实
处。
首先,尊重规律,和谐发展。旱情的出现,根本上是由于自然环境恶化造成的。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作为指引,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按生态规律办事,保护和恢复自然生态环境,改善区域气候条件,减少地表水分蒸发,降低干旱风的危害,真正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综合评价发展成果,不光要看到创造了多少GDP,还要看保护了多少青山绿水,从根本上避免和减少旱情造成的危害。
其次,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大旱暴露出我国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存在的很多问题: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健全,许多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水利设施淤塞,导致农业抗旱能力薄弱。因此,要大幅度增加财政对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建立健全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政府主要投入大型工程和公益性设施,并采取奖励补助等形式,调动农民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积极性,引导农民积极采用节水设备和技术,尽快扭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期薄弱的局面。做到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提高抗击干旱灾害能力。
再次,节约用水,科学抗旱。旱情越是严重,越凸显出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意识的重要性。合理、科学地使用水资源,才是治理旱灾的长久之计。面对严峻旱情,当务之急是节约用水,调整种植结构,减少高水耗农作物的种植面积,错开用水高峰期,推广应用喷灌、滴灌等微灌技术,缓解用水矛盾。
最后,信息共享,协调指挥。加强抗旱信息化建设,做到信息共享。抗旱信息通信网络向区县抗旱指挥部和中型水库管理机构延伸扩展,扩大网络覆盖范围,及时获取和输送抗旱信息。建立土壤墒情、旱情测报系统,提高科学抗旱决策水平。强化抗旱指挥体系,完善各级各部门的抗旱工作应急预案,提高科学
抗旱指挥调度水平。
总之,抗旱减灾是个系统工程,必须克服松懈麻痹的思想,实行科学规划、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建立抗旱减灾的长效机制,提高应急抗旱减灾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社会和谐稳定。
【教育点评】
本文属于侧重对策论述的策论文,用近半的篇幅侧重论述了抗旱减灾需采取的相应对策。全文可分为四大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文章以引用俗语开篇,引出云南特大旱灾及其恶劣影响,运用恰当,自然流畅;第二段为第二部分,从天灾和人两方面深入分析造成旱灾的原因;第三段至第六段为第三部分,为对策部分,提出“多措并举,构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的观点,紧扣题目要求。接着从眼前与长远、根本与直接等多个层次提出构建抗旱减灾长效机制的对策,对策全面、可行,针对性较强;末段为第四部分,用倡议作结,夯实文章观点,并对其做进一步升华拔高。
总体看来,文章结构完整,脉络层次清晰,语言流畅自然。教育专家认为,文章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对问题的分析深刻入理,较为全面,与现实情况结合的较紧,提出的对策针对性和可行性都比较强。
第三篇:申论高分系列及名师点评
2011年4.24黑龙江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自主创新与中国创造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王晓会
时间:2011-04-12
【背景材料】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蒋正华指出,中国目前只是一个制造大国,还不是一个创造大国,企业只有具备了相当的科技实力,才能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
就目前来说,我国在这方面还面临着诸多挑战;科技投入占GDP1.5%目标至今没有实现,科技投入增长滞后于科技发展需要;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5%左右的对外技术依存度相比,我国对外技术依存度还高达50%;许多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还缺乏必要的政策环境支持,甚至出现某些政府采购也只选国外产品的非正常现象;高层次、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缺乏等。
中国创造的志向是掌握与世界同步甚至是领先于世界的先进技术,同时创立全球性的品牌;而中国制造的志向是通过为别国的品牌、用别国的技术、替别国公司做加工而赚取微薄的收入和利润,还有的企业在中国市场上拥有自己的品牌,但所使用的核心技术是别国的。以我们日化行业为例,大部分企业都是小富即安或偏安一隅型的,特别是南方地区的一些日化企业,不仅没有走向全世界的志向,甚至连走向全国的志向也没有。在中国,拥抱“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一理念的企业家还不太多。虽然中国企业在国际化方面的先驱很有可能成为先烈,但是我们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企业敢于梦想,大胆地进入国际市场,在世界舞台上竖起一面又一面鲜艳的“中国创造”的大旗。
【题目】
结合背景材料,请你从“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的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内容充实,观点明确,说理充分,结构完整。篇幅不少于1000字。
【范文】
加强自主创新
让“中国创造”闪亮世界舞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独特的劳动力成本优势,使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产品占领了全球市场,也把“世界工厂”的“桂冠”戴在了中国头上。中国制造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促成了我国今天的国际地位,但长期以来也给世界造成了“低价格、低品位”的印象,“中国制造”一定程度上成为各国消费者心目中“低级产品”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长期忽略,导致中国产业徘徊于世界产业链低端,并相伴而生了污染、能耗加剧和贸易壁垒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中国产业升级和国经济总体落后局面的改变。
从全球范围来看,走工业生产的道路扩张经济总量,是美、英、日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的经济发展必经阶段。但这些国家的经验也表明,一个国家只有成功完成产业升级、经济转型,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创造型国家,才能最终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保证本国的经济安全和持久竞争力。当前,正是中国产业品牌崛起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必须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立全球性品牌,才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才能实现产业和经济的成功升级转型,才能实现追赶发达国家的目标。韩国当年的情形与我国现状相似,然而韩国凭借强大的民族精神,凝聚了全民族合力打造世界品牌的共识,政府带动民间普遍使用国产产品,使得遍布国家的“现代”汽车、“三星”电器由站稳国内市场而占领国际市场、由民族品牌而成为世界品牌。给我国最重要的启示,就是一定要依靠民族精神,为民族品牌的成长壮大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为此,我国政府必须加强产业升级规划,引导企业把发展重心转移到技术开发和产品设计方面,大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中国制造产品的竞争力,创立属于本民族的世界品牌,抢占世界产业链的高端。为此,首先,应加强自主创新的科研基础,加大科技投入,在实现占GDP1.5%目标的基础上,保证科技投入满足科技发展的需要,增强自主创新、“中国创造”的能力,构建经济成长的持久动力。其次,要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强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发设计、品牌开发、市场营销工作,努力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生产出更先进、更优质、更能满足各国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把我国的低成本优势同创新的技术和设计结合起来,培育民族品牌,扩大中国企业的无形资产。同时,要加强政策扶持和舆论引导,给予自主创新的技术和产品更好的政策环境支持,政府应带头采购具有自主创新技术的国产产品,带动全体国民支持民族品牌,举全民族之力打造世界品牌,让更多的“海尔”、“海立”、“联想”等民族品牌闪亮于世界舞台。
按照党的十七大部署,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自主创新,就是弘扬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就是摆脱模仿照搬的老路,走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之路。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有把握走出国际分工和世界产业链的低端,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让中国创造的民族品牌屹立于世界品牌之林!
【中公教育点评】
本文写作将中国制造产业升级问题,用“弘扬民族精神,加强自主创新,提升中国创造”这条主线统摄起来,主要立足于“自主创新”进行立意和阐发。通过准确审题,把握“民族精神与中国创造”这一“角度”提示下所蕴藏的自主创新“精神”和“战略”内涵,把观点沿着“中国制造”如何迈向“中国创造”的轨道逐步推进和深入。并逐层论述了“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的对策措施。
文首由“优”转“忧”,先从我国经济发展的成绩论起,并由此将话题引入到本文的正题——目前自主创新能力弱的问题上。起笔即着眼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全局,立意较高。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引入问题,为后文的引出做以铺垫,也为文章奠定了一个积极的基调。
接下来两段放眼全球,分析借鉴了国外发展的先进经验,并结合我国目前具体情况而论。显示了开阔的视野,同时也确立了文章的主方向,即“必须掌握世界先进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立全球性品牌”、及“一定要依靠民族精神”。至此,文章的总论点已凸显出来。
对策部分包含了三个具体方面的对策措施,对策论述细致全面,层次分明,有秩可循。中公教育专家认为,文尾提出了按照十七大的部署,颇具官方的口吻,值得称道。并以积极的展望、希冀收笔,使文旨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总体来看,全文结构完整,脉络清晰,观点明确,说理充分,语言流畅,文气顺畅。在对策的推出前也对应有的必要性进行了铺垫性的论述,体现了布局上的严谨精当。2011年4.24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弘扬传统文化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王卓
时间:2011-04-02 【背景材料】
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是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重要支撑。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
“人必自辱而后人辱之”,只有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尊重我们的传统文化,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更多的西方国家认识和了解我们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传统文化获得一种尊重。这将是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应该所尽的责任和义务。摒弃对西方文化盲目崇拜,认真学习和汲取我们传统文化的营养,同时尊重西方文化,求同存异,和而不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兼容并包,那么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会走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文化之颠。
【题目】
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论述文章。
要求:观点明确,重点突出;逻辑严密,结构完整;语言流畅,论述有力;提出的对策要具有可行性。字数在1000-1200字之间。
【范文】
传节日精髓 续民族血脉
——谈弘扬传统文化
随着经济发展,人们对包括传统节日在内的传统文化更加重视,如国家将中秋、端午等节日列为法定节日。可尽管有上述措施和手段,在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节日备受青年冷落,却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越来越多中国人开始在圣诞节、情人节互赠礼物,在麦当劳、肯德基庆祝生日,很多人不知道大阿福,没划过龙舟,没听过唢呐,不识艾草、菖蒲为何物。
为什么传统节日渐渐被忽视,而“洋节受宠”?这是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人从生活方式的角度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青年生活方式趋同;有人从文化的角度认为,西方传统文化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而我国传统文化缺少适合年青人的文化内涵;还有的人则把它归结为商家和媒体的炒作的错误方式,认为现在过节只注重形而下,形而上的精神全被抽空了,缺少传统文化产业去丰富、发展传统节日的内涵、外延,这样变味的节日过起来只能是空虚无聊。
这些观点都有道理,但根本问题是目前传统节日中形而上的精神内容被掏空了。传统节日里,月饼、元宵、粽子等都是商家绝不肯放过的利润点。然而,过分地强调饮食使传统节日变成了“饮食节”。春节吃一顿年夜饭、元宵节煮一锅汤圆、中秋节送几盒月饼、端午节吃几个粽子,节便过完了。传统节日给现代人留下的似乎只剩了饮食,节日中大量美好的民族文化和独特的民俗意境,则变得越来越淡了。没有繁琐仪式要求的洋节正好填补了这个空缺。圣诞节的彻夜狂欢、情人节的互赠礼物、万圣节的魔鬼面具,洋节的随意简单让都市人很容易找到情感的发泄渠道,于是它们在中国大地上传播开来。
我国不缺乏文化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要让我国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只有不断开掘传统文化的新内涵,寻找新载体,让更多的人了解节日的文化渊源,才能把传统节日的文化精髓传承下去。如在传统节庆日给出专门时间,组织大型、健康、寓教于乐的活动,不断倡导、继承、创新节日文化。
从商家的角度,应该把眼光放得再远一些、更宽一些。挖掘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不仅仅是扩展销售规模,更重要的是建立起消费者与企业、品牌间的情感联系,这是企业的最大利益所在。节庆消费要深刻挖掘消费者的情感价值,消费者最深层需求便是情感消费,这决定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价值挖掘得不够是厂家和商家的一种短视行为,传统节日其实有很多独特的价值,从目前来看,反倒是一些跨国企业独具慧眼,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的营销做得非常到位。
我国传统文化深刻而久远,而传统节日则正是传统文化中的精粹。光大传统节日内容,传承传统节日精神,是凝聚爱国意识、民族意识的强大力量,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有效手段。因此,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有责任有义务传承传统节日之精髓、延续中华民族之血脉,让传统文化绽放出新的光芒!
【中公点评】
本文属于典型的评论性文章。全文围绕“弘扬传统文化”这一主题展开,评述了时下洋节受宠、传统节日被冷落的种种现象,并透过此现象进行了多方面的对比分析,从而论出了应当采取的一些策略。
全文可分为五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通过现象描述将传统节日受到冷落的话题引入;第二、三段为第二部分,分析了“洋节受宠”的具体原因,也是对此进行的深入思考;第四段为第三部分,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前缺乏的是传统文化与时代交融的过节理念和过节方式。对传统节日文化传承问题进行了实质性的分析评述;第五段为第四部分,从商家的角度论述了其应当采取的策略和秉持的态度;末段为第五部分,言明了弘扬名族文化、传承传统节日的重大意义,以及当前每个炎黄子孙的重大责任。
文章整体结构完整,层次分明,构思新颖,思想性较强,语言较为流畅,是值得参考借鉴的评论性文章。
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低碳社会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王卓
时间:2011-03-18 【背景材料】
200年来地球上二氧化碳的浓度增加了25%,导致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2度多,主要诱因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快速工业化的高碳排放。据测地表温度目前还在以每年0.2摄氏度的速度快速升高,全球气候变暖已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梦想。
【题目】
结合上述材料,请围绕“建设低碳社会”的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明确,分析具体,条理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1200字。
【范文】
建设低碳社会
实现可持续发展
全球气候变暖已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低碳”的概念随之进入人们视野,各种“低碳”提法也应运而生,尽快建设“低碳社会”成为了人们的梦想。而我国作为需要长期保持经济高增长的发展中大国,短期内快速发展“低碳”十分困难。因此,惟有主动出击、因地制宜、积极参与“低碳”建设,方可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的特征,决定了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比发达国家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全球减缓气候变化的核心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其中主要是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我国当前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随着经济快速增长,能源消费和相应二氧化碳排放必然有合理增长。我国人口多,经济总量大,当前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已与美国相当,均占全世界排放量的20%左右,成为世界最大的两个排放国之一。就人均排放而言,1990年我国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2000年为60%,当前已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增长趋势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为此,我们必须积极作为,大力构建低碳社会,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强化节能减排、注重能效提高,全面促进全民的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要继续深化高能耗领域节能减排工作,加大力度实施“关闭五小企业、改造和淘汰落后产能、加快循环经济示范、治理污染排放”等综合性整治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的行动。同时,要科学引导居民建筑和生活用能。建议对居民取暖采用分户计量收费、地热取暖、太阳能蓄热、补贴双层玻璃窗用户等措施;装修时使用纤维板等节能性材料;建房使用隔热空心保温砖等,努力推行民众低碳生活方式。
突出规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低碳经济建设。要重视能源规划的制定与落实,要尽快制定和完善能源总体规划和不可再生、可再生及新能源等各类专项规划,把能源开发的区域和时限进行有序安排,适时微调和修正,严格按规划稳步推进,以综合提高我国能源的可持续供应能力;应充分发挥国家工业生态园示范作用,积极探索低碳发展之路。开展科技创新、加大新能源开发,积极发展低碳技术。要依托现有实用技术,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实现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要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包括碳捕获和碳封存技术等,要在理论、原理、方法、评价指标等方面求得新突破,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和能源利用率。加快发展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技术。不单指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可燃冰、水电、核电等清洁和新能源本身,也包括能源传输方式如超高压、智能电网等。
走低碳道路,逐步减少对高碳能源的依赖,是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既有缓解能源短缺压力、履行减排义务的现实考虑,更有占领未来科技制高点、开拓经济发展空间的长远打算。当前,我们应在政府的主导下,依靠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观念更新以及对外合作,将我国的低碳社会计划稳步推进。
【中公点评】
文章首先从当前全球变暖的大势入笔,随后顺势转入对我国节能环保、减排低碳现状的具体分析,从而一并举出相应之策,文尾再次陈明利害,严密扣题,用倡议收笔。全文整体脉络清晰,层次感较强,观点立场鲜明准确,语言流畅得体。
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段为第一部分,首先概述了全球应对气候变暖,建设低碳社会的大趋势,并言明了当前积极发展“低碳”的重要意义;第二段为第二部分,对我国国情和发展阶段作以具体分析,剖析了现今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面临的新挑战,凸显出当前减排低碳的严峻形势;第三段至第五段为第三部分,为对策部分。分别从促进全民低碳消费和生活意识、突出规划加快产业挑战、及开展科技创新三个方面,一一论述了应当采取的相应举措;第四部分即文尾,将“低碳”贴合到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理念上,使文章又冲起一个新的高度,并用积极的倡议作结,发人深省,催人奋进。
文章值得借鉴参考之处,一是结构布局上,几部分内容安排的相得益彰,互有照应。每段内容都各显其用,目的鲜明,不可取代。承启转折自有其序,使全文读来浑然一体;二是第二段的分析部分援引了一定的数字性实据,使文章的可信度与说服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三是语言文字规范朴实,虽无华彩之词的细琢巧饰,却又无意间给文章增加了几分亲和力。
文章美中不足的是收笔之句语气略平,气势稍弱。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考试申论专项高分系列之范文点评:政绩考核机制 来源:中公教育
作者:王晓会
时间:2011-03-11 【背景材料】
作为一位长期研究政绩考核问题的学者,中国人事科学院院长吴江认为,科学的政绩考核指标设计,要求把履行职能职责与解决社会突出问题作为两个基本内容的依据,并且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比如,以职能职责考核为主,兼顾重点项目考评;以绩效结果导向为主,兼顾考核管理过程;以衡量组织长远目标实现程度为主,兼顾考察解决突出问题的表现;以稳定性考核指标为主,兼顾动态性考核指标。
【习题】
针对中国官员考评新机制发表你自己的看法,写成一篇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自定观点,作到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见解深刻,结构完整,条理清楚,语言顺畅,书写工整。字数在1000~1200字。
【范文】
扭转考核机制龙头 校正官员从政方向
中共十七大以来,政府在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方面进行了很大的改革,已在深化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许多突出的成绩,其中基层干部、群众民意调查在考核、选拔干部中所起的作用明显加大。
在原来的“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考核标准下,许多地方出现了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一大批“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也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国家积极出台的中国官员绩效考评的新机制,不再单纯地以GDP增长速度为唯一考核标准,而是在考核中更加重视官员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对环境和生态的保护力度,以及民意的支持度。这一系列新颖的措施,也使得地方官员必须打破常有的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新的、符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同时还必须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充分重视民意。
考核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要把人口资源环境工作的成效作为重要内容,不仅要重视经济增长指标,而且要重视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坚持把经济增长指标同人文、资源、环境和社会发展指标有机地结合起来。绿色GDP既意味着全新的发展观,又意味着全新的政绩观。它不只关注经济发展的数量、规模和发展速度,而且更加关注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
绿色GDP则力求将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统一起来,并以可监测的形式与干部的政绩挂起钩来,使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一是促使干部从思想上提高自己的生态意识,努力在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改变自己不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促使干部从自身的利益出发,把资源环境保护的外在要求内化为一种有力的道德自律,对自己行为的环境后果负责,对自己的决策后果负责,从根本上改变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非理性冲动;三是绿色GDP核算体系在国家批准实施后,便具有了法律、法规的强制性,对干部的上述要求就与依法行政的原则结合起来,这样也保证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实施。
同时国家应该逐步建立起组织工作满意度民意调查长效机制,把它作为考评组织工作特别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重要指标,使之真正成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晴雨表”和改进组织工作的有力杠杆。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按照德才兼备、注重实绩、群众公认原则选拔干部。对干部的选拔,要看他在群众中是否有较高威信,在民主推荐、民主测验、民主评议中是否得到多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并推行公示制,“凡是群众信不过的,绝对不能提拔”。关注民生问题,是执政党的自然选择。改变唯GDP论英雄的政绩评价方式,明确提出更注重考核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际成效,这种考核内容导向上的调整,就是要求干部对自己“要做什么事”不能出现理解上的偏差,为干部工作提供指南。
改革官员政绩考核机制,重视环境、生态保护以及民意在考核中的比重,这是“以人为本”思想的重要体现,同时中国官员考评新机制的建立也是加强党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手段。
【中公点评】
文章结构完整,主要采取并列式论述方式,分头展开论述。文章整体思路清晰,逻辑严谨,语言畅达。文章开头点明官员政绩考核机制改革的重要作用,为下文的展开奠定基础。
文章第二段将原来的政绩考核标准与现在新标准相比,凸显出现标准的可持续性和长远性,表明新标准更加适合当前的社会经济的发展,问下面具体论述中心论点——“加强政绩考核机制改革,提高党的执政水平”提供重要的依据。
文章的三、四、五段为重点部分,也是总论点的三个分论点,分别从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的发展,绿色GDP,建立民意调查长效机制等几个方面进行论证,从这几方面来保证官员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从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这体现出措施的严密性和可行性,显示出作者缜密的思维和清晰的思路。
文章最后将改革官员政绩考核机制和“以人为本”和党的执政能力相联系,体现出作者较高的理论水平,同时提升了文章高度,深化了文章主题。
第四篇: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策略
公务员考试申论高分策略
作者:中公网首席研究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邓湘树
一、申论考试的题型变化趋势
自公务员考试采用申论科目作为公务员考试的一个重要考试科目以来,截止到2005年8月,申论考试的命题思路以及题目要求没有发生很大变化。但2005年8月以后的申论考试在命题思路和题目要求上发生了重要变化。具体来说,申论考试近几年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题型框架由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申论论述的三段式向概括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转变。在2005年8月以前都是遵循概括问题——解决问题——申明论述的基本结构。2005年8月以后变为概括问题——分析问题——申明论述三部分,不过在申明论述部分往往明确要求解决问题,而不再是单纯地论述一个观点。
二是分析部分成为题型变化的主要阵地。从2005年出现“分析原因”这一题型之后,以后的历次考试中出现了以前公务员考试很少出现的题型。如2005年12月四川省申论科目的第二题:“依据给定资料有关内容,阐述取消献血补贴的必要性。”2006年6月四川省申论科目的第二题:“根据给定资料内容,分析我国目前经济适用房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等等。
三是公文型题目越来越受青睐。因为申论题目的要求往往是处理行政机关中日常的事务,因此公文写作一直是申论考试的重要题目。如2006年12月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第二题:“假设你是某市政府政策调研室工作人员,通过对本市外来人口各项状况的了解,拟进行一次本市外来人口管理模式的调研,请撰写一份调研提纲。”2007年9月四川省公安机关考试第三题:“根据给定资料所述汤敏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先进思想,以《XX
县公安局关于开展向汤敏同志学习,争做汤敏式人民警察活动的通知》为题,代拟一篇公文稿。”因此,凡是想参加2007年10月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的考生,都应加强对公文写作的学习和掌握。
二、申论题目主要考察什么能力?
申论考试的一个基本特征是它是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一个科目。它要考察的能力是一名政府公务员应该具备的能力,这是一个考生需要牢牢把握的一点。也就是说,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该把自己作为一名公务员看待,站在政府的立场、观点和态度上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根据大纲可知,申论考试考察的能力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第一阅读理解能力;第二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三综合分析能力;第四解决问题能力;第五文字表达能力;第六,对社会基本的认知能力。
三、申论主要用什么内容进行考察?
申论考试的素材都是那些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比较重要的问题,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也就是说给定材料的内容一般是社会热点问题,比如说,2006年考的是经济适用房问题和农民工权益保护问题。2007年3月考的是“故宫里的星巴克”问题。2007年9月考的是好警察汤敏的先进事迹。这些问题都是近几年社会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对人们的生活会产生方方面面的影响,确实关系到老百姓的利益和人身安全问题。这些问题作为政府来说,是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所以,公务员考试就是考社会热点。
四、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应对申论考试?
由于申论考试材料的日益增多和题目要求的日益丰富,很多考生看到《申论》以后,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很多考生在做题的时候都是在拼凑。而拼凑肯定得不了高分。针对这种情况,我提出应对《申论》考试的一种基本思想,那就是系统思考。也就是说,考生对公务员考试的这些题目,应该有一个很清晰的答题框架和思路,这样可以达到非常好的效果。如概括部分有四种题型,第一种是概括主要内容,第二种是概括主要问题,第三种是概括部分内容,如影响、观点、思路等,第四种是概括主题主旨。每种题型都可以有相对固定的思路来加以应对。又如论证部分有五种题型:第一种是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般的观点型文章。第二种是要求写
一篇评论文章。第三种是明确要求写一篇对策型文章。第四种是要求写一篇混合型的文章。第五种写一篇公文,如意见、建议、报告、讲话稿等。不同的题型有不同结构要求,考生应该有一个明确的作答思路。
五、还剩下一个月时间了,应该怎样复习?
现在来看,时间是比较紧张了。申论复习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系统地看一遍教材。与行测一样,要选择有针对性的复习教材。四川申论的选材、题型、题量、难度上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考试也有较大的差别。如四川的选材一般不入中央那样都是重大社会问题,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小的社会热点;申论的字数一般在3000-4000,比中央要少2000字左右;具体的题型也有自己的特点。因此,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应该选择针对四川省公务员考试的资料。而判断复习资料是否有针对性,主要应看有没有四川的真题,其编写是不是建立在对四川真题分析的基础上。
第二,加强动笔,而且一定是要在稿纸上动手写。为什么?首先,现在人们主要使用计算机而不是手进行写作,很多人有这样的感觉,如果用手来写字,写上半个小时就又酸又麻了。其次,由此心里会产生比较急躁的情绪,希望早一点结束考试。如果到了《申论》考试的考场上,这可能比较糟糕。再次,因为人们平时主要是口头表达、电脑表达,而书面表达能力变得较差。很多人面对电脑的时候,文思泉涌,而当面对稿纸的时候,就文思枯竭了,一时间找不到特别准确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要想解决这些问题就应该动笔。因此,我建议各位考生在接下来的30天时间,写8篇左右文章。
第三,关注一些社会热点。刚才我们讲到,考的就是热点。那么怎样找热点呢?首先大家最好看看《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其次大家可以看一些政府文件和领导的讲话稿。
第五篇:2018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常见文种之发言稿
2018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常见文种之发言稿
重庆公务员考试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申论考试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当前公务员考试申论呈现出灵活性、科学性、具体性的特点,对于广大考生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要抓住根本,方能应对新形势,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
《2018上半年重庆公务员考试公告》已经发布,缴费时间3月30日9点前,为了方便各位考生备考重庆公务员考试,重庆中公教育今天给大家带来申论常见文种发言稿,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贯彻执行题目作为公考中的“大户”,不论从考察数量、题目分值再到文种类别,所占比重、所涉范围都是很可观的。本质是对考生归纳概括能力考查的再升级,即以应用文、公文写作等形式考查考生对于材料的处理能力。实际感受来看,很多考生在备考中对于“文种”是犯愁甚至是“崩溃”的,因为贯彻执行的文种丰富,宣传稿、讲话稿、倡议书、建议书、编者按、短文、短评,再到材料、要点、提纲、调查报告,甚至是辩词、活动方案。文种千变万化。“拨的迷雾见云开”,透过能力考查本质,其实我们是可以通过分析题干、结合材料,对文种的格式、语言和行文思路有所归纳的。中公教育专家就高频考查文种——发言稿进行解析:
(一)行文的逻辑结构
发文缘由:一般是通过引入题干关键词信息,结合实际,表达观点,以引入主题。常见方法可以亮明身份、表明观点、结合题干与实际引出正文。
正文:运用归纳概括的方法操作即可。即围绕题干关键词,总结材料中各段与之相关的内容。在此基础上,将各要点核心关键词前置更加,保证要点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排列,做到条理清楚,即为优化。
发出呼吁:宣传性文书需要起到呼吁、动员作用。即在文章结尾可以重申主题,总结讲话要点,发出总动员号召,适当可加入语气助词。
(二)基本格式
申论不仅要多做题,更要善于总结。贯彻执行文种灵活,更要引起注意。发言稿格式主要由格式由标题、发文对象、正文三部分构成,由于其以讲话形式且非公文形式出现,所以发文单位、发文日期可以不必书写。
(三)注意事项
发言稿本身“姿态不高”,大家生活中接触较多。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大家在作答发言稿这类题目中,除了把握住“材料为王”的原则外,还可以融入现实生活中具体体验,增进情景感和语言的感染力,在发文缘由和发出呼吁中,注意运用情感,可以很好的起到吸引听众,达到发言目的的作用。在正文部分,妥善组织语言亦可增进真实感。
(四)范文示例
【真题示例】“给定资料3”介绍了S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的情况。假如你是该省教育厅的一名工作人员,全程观摩了这次活动,校方请你在这次活动的总结会上发言,请草拟一个简短的发言稿。(20分)要求:
(1)内容具体,符合实际;(2)目的明确,切合主题;(3)语言生动,有感染力;(4)不超过500字。【范文】
关于S大学举办心理健康节活动情况的发言稿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作为省教育厅的代表,我非常高兴能够参加S大学第六届“迎校庆、健心灵、献爱心、促成长”心理健康节活动,在此,我代表教育局向全体师生致以最诚挚的祝贺!本次心理健康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充分展现了同学们积极、团结、向善的健康心态。我们从活动中收获快乐,在快乐中茁壮成长!相声愉悦广大师生。相声艺术为大家带来了笑声笑语,也连接了你我心声。顺境时,我们用笑声分享喜悦;逆境中,我们用笑容积聚奋进前行的勇气!运动展现团结协作。在心理运动会上,同学们创新无限、创意不断。精彩纷呈的体育活动,展现了同学们的个人能力,也彰显了团队配合的重要作用。
讲座追求知行合一。讨论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传统项目,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通过开展讲座,师生们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学习、工作、生活中,调节自我,服务大家。
筹款情系灾区同胞。健康节筹备期间,四川雅安发生了7级地震,师生们主动发起“天佑雅安、心系灾民”捐资赈灾活动。在募捐活动中,我们体会和感悟到到爱心、向善,积淀了我们心理健康的底蕴。
最后,心理健康节活动收效颇丰。为促进大考生健康成长成才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希望S大学今后能够将这项活动更好地延续下去,持之以恒,再创佳绩!让我们携手共同修建爱的长城,铸就情的堤坝!申论测查的四种能力: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把握给定资料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对给定资料所涉及的观点、事实作出恰当的解释。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解决问题能力——要求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具体问题作出正确的分析判断,提出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办法。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对事件、观点进行准确合理的说明、陈述或阐释。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应多写多练,有计划性的学习,中公教育将伴你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