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大全5篇)

时间:2019-05-14 12:07: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把握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把握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第一篇:把握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把握细节,成就好课

唐苏燕

自07年在南昌亲眼见证了吴正宪、潘晓明两位名师的风采,我就经常思考:名师的课为什么如此丰富、充实,还充满了思辨与灵性、智慧与创造?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他们的课和普通老师的课差别在哪?

几经对比我发现:名师的课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们能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细节,并且善于捕捉挖掘课堂中生成的细节。的确,一个细节可以生成一次精彩,也可以毁灭一次精彩,正如汪中求所说:“细节决定成败。”课堂教学中的细节如此重要,我们该如何把握呢?

一、注重设计教学细节,完美把握课堂教学流程

一节好课,首先来自于精彩的教学设计。在设计教学流程的过程中,教师如果过分在意教学过程的整个结构和环节之间的衔接而忽视学生的感受的话,就容易造成教学过程中的种种不如意。

例如,有位教师执教“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紧扣时事,创设了“为汶川灾区送物资”的情境,进而提出:送救援物资的车队该走哪条路,才能更快把物资送到灾区?(如下图)学生回答:走AC,因为AC是AC是直的。老师肯定学生

B

A 车队

C

汶川 的回答,并对学生说:“这里还藏着一个科学道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它。”

然后进入探究环节:为每位学生提供彩棒,让学生用剪刀随意剪成三段,然后拼摆能否围成一个三角形。在围的过程中学生发现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进而提问:同样是三段小棒,为什么有的能围成三角形,有的不能围成三角形?从而交流讨论,最后归纳得出: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之后,回顾课前,提问:你现在知道为什么AC这条路最近吗?学生出人意料的回答:因为AC是直的。

为什么经过苦苦的追寻,学生对知识的认知仍停留在原点?从整体看,教设计是科学合理的,但什么出现这样的遗撼呢?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情境到探究之间的过渡未处理好。

在提出问题“走哪条路更近时?”学生由于之前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得出:走AC更近,因为它是直的。当这时,上课教师仅用“这里还藏着科学道理”这句话过渡到探究新知,学生的感觉是突然的。对于他们来讲走直路更近是不争的事实,没什么好探究的。如果教师在学生回答走AC更近后,马上追问:“为什么走直路更近?”“你能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他吗?”进而利用课件突显AC是三角形ABC的一条边,AB-BC是三角形ABC的另外两条边之和,进而追问: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和第三条边有什么关系呢?”引出课题“三角形的三边关系”,那这节课就非常完美了。

看来,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处处以“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为指导。设计每一个环节,甚至一句话时,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以学定教”,才能完美把握课堂教学流程。

二、妙用错误资源,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学生学习中产生的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具有特殊教育作用的材料。来源于学习过程中的错误资源最贴近学生,学生对来自于自身的错误本身就存在很强的好奇心,这比老师硬塞给他们几个问题要有用得多。所以只要合理利用“错误资源”,就能较好地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有特殊作用。

举例: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带小括号的计算” 黑板上出现这样的一道题:“李师傅上午工作4小时,下午工作3小时,平均每小时做12个零件。李师傅一共做了几个零件?”要求列综合算式解答。

一位学生想:先求一天一共工作了几个小时,再乘以每小时做的零件数就等于一共做了多少个零件这种方法解答,可他由于没学过小括号,列不出综合式,吴老师便以此为切入点,引发认知冲突,介绍小括号。就在大家都认同了小括号这个新朋友时,偏偏有一个王某不以为然,他说道:“小括号没什么用,没有它,照样解决问题。”边说边把自己的算式写在了黑板上:12×4+12×3。他的思路是:先分别求出上午和下午做的零件个数,再用上午做的零件个数﹢下午做的零件个数=一共做的零件个数。吴老师在肯定他的做法后指出:“小括号的出现给我们解决问题带来了方便,这个规定不是脱离实际的,而是根据实际需要才形成的一种规则。我希望你能接受这个可爱的小括号。”但王某仍然不服气,一边坐下,一边说:“反正我不喜欢小括号。”沉思片刻后,吴老师计上心来。提出一个新问题:“王红同学积极支援灾区。她有92本课外读物,自己留下32本后,把剩下的书送给5个小朋友,平均每个小朋友得到几本?请试着列综合算式解答。”

同学们低头不语,认真演算。吴老师特意请王某到前面板演并讲解。只见他在黑板上写下:

(92-32)÷5 =60÷5 =12(本)等他讲解完算理后,吴老师故意将他一军:“这个小括号有什么了不起,不写它不是也可以解决问题吗?”王某急了:“这个小括号非写不可,不然就要先算32÷5了,不符合题目要求。”说完,他自己也脸红了,不好意思地对同学说:“小括号挺好的。”

听了这节课,上海《小学数学》编辑部的记者宋淑持老师以“白开水变成了茅台酒”为题评述了这节课。文中写道:“当出现问题时疏而不堵,不强求一致,自然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是啊,正是吴老师倾听了这个学生的错误认知,并利用自己的教育机智让这个学生自己发现自己的错误,使得这节数学课变得妙趣横生,丰富多彩,学生对小括号的认识肯定也更加深刻。试想,王某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但我们平时是怎样做的?心里肯定不喜欢这样的孩子,责怪他调皮,故意捣蛋,并责令他坐下。现在想想,这样上课又怎能上得生动而深刻呢?

三、捕捉生成资源,让课堂更生动、真实 长期以来,课堂教学中存在着重教材知识灌输、轻学生生成资源开发运用的状况。许多教师课前精心设计教案,并按着教案上课。但是,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只是按着预先的设计“走教案”,较少关注学生的发展,较少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命状态。这使得“死”的教案支配和限制了“活”的学生,遏制了他们在课堂上思想和生命的活力,使原本鲜活灵动的课堂变得机械、刻板与程式化。

有位教师执教“鸡兔同笼”,例题是这样的:“笼子里有鸡和兔,从上面数有8个头,从下面数有26只脚。鸡与兔各有几只?”在汇报解法时,有个学生提出可用画图法解决。只见他在黑板上一边画,一边讲解:画8个圆,表示有8只鸡和兔。用竖线表示脚,每个圆下面画两条竖线就有二八十六,16只脚。少了10只,再在圆下添画两只脚,只要添5只就够了。所以是5只兔,3只鸡。”多妙的想法,我不禁为这个学生鼓掌,我期待着老师的表现。可是等这个学生一讲完,她就让他回到座位上去了。多让人遗憾!对于一些学困生来讲,假设法较抽象、难理解,而这种画图法其实是假设法直观形象的演示,如果教师抓住这个生成的资源,以此为切入点引入假设法,那学生对假设法的理解将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形象,让学生轻松理解掌握假设法。提出画图法的学生也会为自己的发现而自豪、鼓舞从而爱上数学。

注重教学细节,其实质是精致教学流程,突出教学重点,突显教学亮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绽放个性魅力。因此,于细微处见功夫,不仅是名师成功的秘诀,也是当下课堂教学真正走向有效、高效的秘诀。

(作者单位:安远县欣山中心小学)

第二篇: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摘 要:教学中被忽视的细节往往包容着智慧的火种,成为思维的创新点,教学中每一个细节可能会生成一次精彩。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教学改革最终要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上实践与体现。我们需要精心预设、探究捕捉、评价提升中成就细节,实现精彩课堂。

关键词:把握 教学细节 成就 精彩课堂

在教育教学中,一个细微的小节往往成就一次动人的履历,萌发一颗智慧的种子。细节虽小,但它在促进学生个性成长中的价值和意义,却举足轻重。关注细节,其实是关注自身的课堂教学行为能否根据新课程的要求重新塑造;也是关注课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教师应该怎样把握这些教学细节,演绎精彩的课堂教学呢?

一、精心预设中把握细节

有些教学细节表面上看似信手拈来,实质上却是教师的匠心独运、蓄意安排。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虽然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生成一些精彩。精湛的课堂教学艺术,无不在一个个教学细节的预设或生成中得以提升。

1.深挖教材是把握细节的前提。

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对学生和环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细节,其实也是教师对教材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后的巧妙创设。

例如,在教学“循环小数”时,教师虽然对“循环”的意思就是反复不断地重复出现非常强调,但大多数学生不易理解“循环”的真正含义。为了学生理解“循环”的含义,老师在课始进行了巧妙的孕伏。首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故事的?热菔钦庋?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老和尚对小和尚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讲了两遍后,然后问学生:“这个故事能讲完吗?为什么?”老师在关键时刻巧妙地发问,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循环”的含义――相同的内容,按照一定的顺序,不断地重复出现。在这种浓浓的人文情境下再教学“循环小数”,学生就很容易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了。

2.了解学生是把握细节的关键

数学课堂上经常会有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性的学习内容。而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不强,上课有时会不由自主的分心,他们的注意更容易被那些直观、形象的情景所吸引,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对感兴趣的内容表现积极。根据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我们设计的教学活动尽量可以与学生心理期望的学习活动相吻合,让学生用愉悦心情去做与学习相关的活动,从而达到教学目标,这是演绎精彩课堂的关键。

二、灵动探究中捕捉细节

韩信的故事中写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同样,上课也是成也细节,败也细节。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功夫、见魅力„„教师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去捕捉教学过程中的细节,因为细节成就了精彩!细节成就了完美!

1.让发现尽显细节之美

教学细节往往蕴涵着科学素养。每一个细节都可能会生成精彩,每一个细节 教师既要让不同学生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自由提升,又要想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对措施,这样才不会让精彩悄悄溜走。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执教“面积与面积单位”一课时,先出示了两个平面图形,一个是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另一个是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接下来他让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学具(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尺子、小圆片等),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面积大,看看谁的方法最好。学生们有的拼,有的摆,有的折,还有的量„„不一会儿,几种方法已展现出来。教师对学生的方法一一用课件加以展示,并及时给予肯定。正当教师准备进行下个环节教学时,有一只小手高高兴起:“老师,我还有另外一种方法。我是用小圆片摆的,长方形能摆2个多一点,而正方形能摆3个多一点,所以我发现正方形面积比长方形面积大。”也许是这位教师课前没有预测到学生可能用圆片摆,一时没反应过来,他只是轻轻地说“这种方法也可以”,就让这一精彩的发现轻描淡写地过去了。如果那位教师捕捉契机顺势引导学生:“你们听懂他的意思了吗?谁愿意再说一说?”如果有学生听懂了,就让他们再介绍一下,如果别的学生似懂非懂,也可以对那位发现的学生说:“你还愿意把你的想法再大声地告诉其他其他同学吗?”这时,不仅又给学生一次机会,也给了大家一次机会。此时,教师可组织其他学生也用这种方法试试。学生们一定会积极动手验证,而那位发现者也会满怀喜悦,还会自觉地帮助旁边的同学。此时的课堂,必将是主动学习的活泼场面。

2.让讨论催生细节亮点

智慧在碰撞中生成。当学生产生“愤悱”的心理状态时,往往希望能从别人的发言和交流中得到启发,这种心态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课堂回答与情绪反馈中察觉到。这时,教师如果精心选择有价值的问题,恰如其分地组织讨论,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例如,在一次教学“轴对称图形”的过程中,当学生感知了对称的概念,知道可以用对折的方法判断某个物体是不是对称物体以后,一个学生举手质疑:“老师,有的物体太硬,像茶杯、铅笔盒等,不好对折该怎么办?”对于学生所提出来的这个问题,可能出乎教师的意料之外,但教师却捕捉到这一细节,他立即组织学生讨论,不少学生已经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兴法,他们陆续举起了小手。有的说:“老师,可以用尺子量!”有的说:“老师,可以用眼睛仔细观察。”还有的说:“老师,可以先照物体的样子画下来,再对折!”不失时机的讨论,让学生有机会实现思维的碰撞,否则他们能想到那么多巧妙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吗?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对于学生提出的具有探讨价值的问题,不仅要留出足够的时间给他们思考,而且要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因为这些“意外”的事件,大多是演绎课堂精彩的亮点。

三、巧妙评价中提升细节

教学评价是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调味剂与催化剂。教师可以抓住一切有利资源,灵活果断地采取恰当的方式进行评价。评价不能仅限于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要诱发学生进一步思考问题的欲望,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有生疑的兴趣、探疑的愿望和释疑的可能。教师在关键处由浅入深的评价,不仅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开阔其视野,还能引发其创造的欲望。

作为教师,需要把握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时刻珍视每一颗童心,善于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抓住课堂教学中一个个脱离预设的“细节”,使它们成为可遇而不可求的教学资源,使每节课都成为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第三篇: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细节成就课堂精彩

——《透视名师课堂管理》读后感

赵国忠先生的《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一书,涵盖了名师在日常课堂管理中关注的66个经典细节。如“用心记住每一个同学的名字”、“提前三分钟进教室”、“赏识你的学生”、“让学生在幽默和笑声中学习”、“经常梳理自己的课堂”、“帮助学生赢得信心”等等。书中的每一个经典细节都呈现出名师高超的课堂教学技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课堂魅力等,值得我们细心品味、学习和借鉴。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做于细”。课堂管理在于细节。名师课堂细节管理迸发智慧、传递真情、彰显人性,演绎精彩。

那么,课堂细节是什么?

课堂细节是教师在教学进程中富有教学价值的环节和情节,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表情,一个动作,一个细小的教学环节等。

课堂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课堂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教师生命智慧的光环;课堂细节虽小,却是他们灵动地创造。

教学细节稍纵即逝,要靠教师去扑捉。教师若能谨慎地、智慧地处理好每一个教学环节,让课堂生成精彩,给课堂注入生命的活力,那么课堂将会成为充满诗意和快乐的地方。

精彩的教育细节构成了经典的教学课堂细节的管理折射出教师 的智慧与灵性。

所以,成功的教学注定离不开精彩的细节。关注教学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关注教学细节,需要我们用新的教学理念去反思“过去”的教学细节,改造“惯常”的教学细节,创造崭新的教学细节。关注教学细节,就是关注学生的生活、知识、情感和生命发展的过程,就是舒展智慧、落实理念,改变行为,提升教育品质的过程。关注并雕琢教学细节,教师要始终对学生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满课堂。

纵观名师的课堂教学,我发现了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捕捉课堂中每一个教学细节,从细节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揣摩教学的一言一语,一招一式,尽量追求教学的合理化、智慧化、精确化,使教学充满生命的活力与精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准备一节课。只有精心雕琢每一个细节,方能成就精彩课堂。

第四篇: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参加小学语文“精彩课堂,名家评析”互动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2年12月8日至9日,我来到北京朝阳剧场参加为期两天的小学语文“精彩课堂,名家评析”互动研讨会活动。

本次活动以观摩“第九届全国小学语文大赛”获奖教师课堂实例为主要内容,课后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和北京市崇文区教育研修学院语文教研员针对课堂进行了点评。

来自不同地方的优秀青年教师们用自己的教学热情,扎实的基本功,精彩的教学环节征服了在场学习的老师和同学,尤其是他们对教学细节的关注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细节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当你去关注那些名师的课堂时,肯定会发现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很善于用特有的教学机智去设计课堂中的每一个教学细节,从“小事”入手,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创造出精彩的课堂。

一、精心设问,牵一发而动全身。

来自辽宁省大连市的干琳老师带来了一堂六年级的《老人与海鸥》,她用严谨细腻的语言一次次的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老人对待海鸥的无私及海鸥对老人逝去之后的眷恋。在学习老人爱海鸥一部分时,她提问:”哪个细节描写最让你感动?”,引导学生重点对老人给海鸥喂饼干这一部分进行理解,并及时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借助资料、抓细节、想想画面。利用这些方法练习朗读的同时也为更好地理解后面内容------海鸥不同寻常的举动做好了铺垫。在学习海鸥爱老人一部分时,教师提问:“海鸥把自己的语言转化为了行动,请大家找一找哪些动作仿佛在向老人诉说?”学生找动词时自然就会思考海鸥仿佛在说什么,下面再进行口语表达便非常轻松、顺利了。

二、识字写字,体现情趣性和高效性

低段教学重点之一是识字和写字,老师采用了灵活的教学手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二年级的《会走路的树》一课,教师通过借助拼音、字卡测试、字形演变、做动作、结合学习月字旁生字认识人体部位和器官等方法,使学生既认识了大量生字又兴趣高涨。三年级《石榴》一课是教师设计识字竞赛,把含有生字的句子藏在石榴果图片后,让学生自选难度进行比赛,对于出现的多音字教师提供不同的字义让学生结合句子来选择,在识字同时也理解了词语的意思。指导书写时教师在黑板右上角做示范指导,边写边说比划名称,让学生可以观察到教师的整个书写过程。然后学生练习书写后及时用投影仪反馈,纠正比划再进行修改,学生记忆深刻。

贾宁老师在高年级的《祖父的园子》教学中也没有放弃书写的训练,教师在黑板写蜜蜂、蝴蝶等词语,学生练习书空,并发现共同点都是虫字旁,又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想想还有哪些这样的词语,既丰富了词汇同时也为后面重点学习萧红作品的重复性语言特点做好了心理准备。

三、概括内容,进行思维示范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语文课堂,大的框架要粗线条,小的细节要细线描。教学中最能给人留下印象的,往往不是整体构思与设计,而是对细节的处理,是一句机敏的话,一个得体的动作。”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是高年级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往往概括不全面或不够简洁,但李明浩老师执教《最后一头战象》一课时,引导学生串联小标题抓主要内容来概括,学生学的比较轻松。又如刘广祥老师讲三年级《石榴》一课,请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石榴的生长过程,教师先教学生概括方法,“石榴什么时候怎么样啦?”经过思考,学生说“抽出纸条”教师强调讲话要简洁,向学生进行思维示范概括为“抽枝”,下面再概括时,水到渠成。

四、拓展宽度,积累语言

这七节课中都有语言拓展环节,如二年级《画家与牧童》一课,先引导学生照文本练习表达,夸一夸画家技艺高超,然后教师提供几个成语“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请学生练习用上以上的词语再来夸赞一下画家,以丰富学生语言。三年级《石榴》一课抓住“火红”一词,引出相关的诗句,使学生对石榴花开时的绚丽的情景了解得更透彻。六年级《伯牙绝弦》一课,补充历代文人对“知音”的理解,使学生感叹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加以继承。《老人与海鸥》一课穿插老人生前省吃俭用为海鸥买饼干的资料介绍,激发学生情感,后面练习表达时学生能产生情感共鸣,达到训练目的,积累语言。

作为评委的张立军老师和吴琳老师对今后的语文课堂提出了期望:与旧有的教学观念说再见,突出学法、写法、读法;体现长文短学,轻盈不虚浮,短文厚学,厚重不臃肿;从感到移,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会意与会读相结合;少一点情调,多一点情怀,少一点小技巧,多一点大手笔等等。

名师的课堂中有许多精彩的教学细节,值得我们好好地记录、反思。通过此次学习交流,我感受颇多,感谢学校为我提供的学习机会,使我在紧张的工作状态下能及时为自己充电、吸氧。看到八位年轻有为的教师们那一堂堂精彩的观摩课,我更加有了前进的动力。结合教改需要及专家提出的建议,将新思想、新理念带入自己的教学当中,科学而艺术地捕捉教学细节,改变教学行为,让自己的课堂“活”起来,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引导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语文课。

上寨小学

王素珍

第五篇: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关注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丁桥镇中心幼儿园新仓园 吴冬菁

【摘要】教学的细节是指课堂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很细小的环节或情节,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的细节构成的,处理好一堂课中的细节,就能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本文结合课堂中的导入、过程、结尾等三个环节的有效细节,阐述了细节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要善于把握导入细节,捕捉过程细节,巧用结尾细节,才能让细节绽放光彩,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细节 精彩

杨再隋先生说过:“忽视细节的教育实践是抽象的、粗疏的、迷茫的实践。其实课堂教学也是一门管理,是一门注重细节的管理;一堂精彩纷呈的课,往往是由教学中的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虽小,甚至毫不起眼,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和生命发展的基石。我们的课堂虽然无法做到完美,但我们要把握导入细节,捕捉过程细节,巧用结尾细节,才能让细节绽放光彩,让我们的课堂更加精彩。

一、把握导入细节,让导入生成精彩

一堂课的好坏,导入很关键,它直接关系到这堂课的成功与否。因为,引人入胜的一段课堂导入不仅是堂课的起步环节,也是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课堂导入是一门艺术,理想的导入是老师经验、学识、智慧、创造的结晶。在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如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运用新颖恰当的导入方法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孩子自主参与学习,又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精彩,是我们教师一直思考的。

在小班语言活动《小兔找太阳》,在活动的一开始,为了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以猜测、故事情景导入新课。佳佳老师将小兔子的形象藏于布后,只露出小兔子的短尾巴,请幼儿猜测这是什么小动物。当幼儿猜到这是一只小兔子的时候,教师又引导幼儿思考:小兔子的尾巴短短的,毛茸茸的,但是它有一样东西很长,那就是它的长耳朵,佳佳老师通过引导让幼儿明白只有同时拥有短尾巴和长耳朵的动物才是小兔子。当短尾巴长耳朵的小兔子呈现在幼儿眼前时,幼儿兴奋的叫道:小白兔。佳佳老师又让幼儿通 1

过观察小兔子的颜色发现这是一只小灰兔。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通过故事中信给出的讯息引导幼儿一步步推测出这个圆圆的,红红的,在天上的,还会发光的其实是太阳,既直观形象,过度又自然,同时更好的激发孩子的求知欲,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为下一环节作铺垫,同时又诱发孩子主动学习知识。在上述导入中,教师以猜测、故事导入,引导孩子去观察、发现,并让孩子在听听、猜猜、看看、硕硕、找找的过程中,归纳关于太阳的有关知识和特征,我想这样的教学设计能让孩子主动参与进入活动,能够使孩子自主的去探索、发现,真正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符合新《纲要》精神对教学活动的要求。故事对孩子来说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在上述导入中,教师根据孩子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出发,提供了孩子感兴趣的谜语、故事情景,创设了“小兔找太阳”的故事情景,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导入情景中达到教学目的。这样的导入,不仅增加了孩子学习的趣味性,能够有效地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这就是导入成就课堂的魅力所在。

二、捕捉过程细节,让互动成就精彩

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的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的教育过程。由此可见,注重活动过程是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需要。而把握好活动过程中的细节则更能体现教师对活动过程的重视,促进幼儿知识的接收。在许老师《梨子小提琴》教学活动中,力求关注文本细读,在情景中发展语言能力。活动一开始,许老师引导孩子在看看、说说、想想中感受梨子的变化和与小动物之间的对话,进一步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体验表达的快乐。活动中许老师对教学细节的把握和对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不得不让我为之钦佩,从她的每个问题都渗透了许老师对教材的理解,她的引导都给以孩子自主表达的空间;通过自身用情的讲述唤起孩子自主表达体验梨子被切成两半变成了小提琴并让小动物们听到了好听的琴声。在活动中,许老师认真倾听并接纳孩子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始终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共同参与教学活动,理解和信任孩子的每一次表现,尊重与接纳孩子的观点,使孩子在主动、自由的状态下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所有这些都是教学细节生成教学活动的亮点,从而成就精彩课堂。在《梨子小提琴》活动中,许老师考虑了这个细节,教学环节作了以下安排:

在讲述故事“琴声传的很远很远,突然在森林的另一边,传来了‘救命,救命啊’的声音,哎呀,发生什么事情了。通过故事情景的铺垫让幼儿大胆猜测,为了让幼儿对活动更加感兴趣,教师插入了故事情景表演。教师请一位老师躲在黑板的后面,当幼儿自由猜测和讲述的故事情节能让黑板后面的教师发出‘救命啊’的喊声,那么就算幼儿成功,并让幼儿到黑板后面去看个究竟。

在这一环节中,老师关注了一个细节,教师让幼儿大胆猜测,并且为孩子的猜测给与最大的鼓励与支持。孩子在教师的鼓励下能更有兴趣去猜测故事情节,还为孩子们提供了一探究竟的游戏环节,让孩子自然而然地理解故事内容,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到黑板后面一探究竟,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别提有多兴奋了。这就是教学环节的细节美,细节绽放课堂魅力。

在教学中,关注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学会仔细倾听,善于发现教学细节、善于把握教学细节。作为教师的我,在课堂上要注重捕捉细节,把握其尺度,那么就会有一个精彩的课堂、理想的课堂。在上述案例中,看到包老师对“细节”的关注,成为教学中巧妙的切入点;对“细节”的把握,又成为教学活动中的亮点。因此,我们要不断努力着、尝试着、关注着课堂“细节”,从而,在课堂中处理细节问题时,要用包老师那充满的激情的话语,来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开启孩子的智慧之窗。

三、巧用结尾细节,让拓展成就精彩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而完善精要的结尾,使课堂再掀波澜,从而给教学活动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在张老师执教《猜猜我有多爱你》活动时,张老师设计这样的结尾:

教师用自身做例子引导幼儿将幼儿的思维进行拓展:小朋友,大兔子的心里装着很多的爱,张老师的心里呀也装着很多很多的‚爱‛,请你猜一猜张老师的爱会给谁呀?幼儿的回答基本都是亲人时,教师随即引导到‚在幼儿园里我的爱会给谁呢?‛不仅让幼儿知道老师在教授幼儿知识时也付出了对他们的爱,同时也将爱的范围给扩大了。为了将爱的范围继续扩大,教师又引导到‚张老师的爱除了要给你们和我的亲人以外呀,还要给那些不认识的人,比如给那些行动不变的残疾人……‛从师生爱又升华到陌生人之间的关爱。之后再请幼儿说一说自己的‚爱‛会送给谁。这样一来,幼儿的爱就不仅仅局限于亲人之间的爱了。然后教师又进行了一个传爱活动:‚张老师的‚爱‛要传给你们。我们一起来抱一抱,我要把‘爱’传给你们了喽……‛传达教师给孩子的爱;‚引导幼儿转身面对客人老师,以微笑的方式把‘爱’传给客人老师。‛传达孩子对老师的爱;‚播放歌曲《亲亲我的宝贝》,请客人老师将这首歌献给孩子们。‛传达陌生老师们对孩子的‚爱‛。(将教学推向高潮)

尽管每次教学活动预设得很好,但在课堂中总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节外生枝”,使得师幼 “互动”的有效性大大降低。那么,怎样才能处理好教学活动中的“细节”,让师幼

在细节中演绎精彩呢?这也一直以来让我思考的。在张老师的结尾环节中,余老师通过设问、引导、追问等方式让幼儿从感受大兔子对小兔子深深的爱过渡到现实生活中亲人间、师生间以及与陌生人之间的关爱,不仅教育意义深远重大,而且过渡自然非常符合幼儿的学习。“爱”对孩子来说是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张老师把“爱”化成具体的行动,让孩子们去领会爱所传递的情感。张老师首先运用了肢体语言(与幼儿抱一抱)对其“传爱”,让幼儿感受老师传给他们的“爱”;再让幼儿运用面部表情(微笑)学习“传爱”,让幼儿体验把“爱”传给别人;最后利用歌曲录音和老师们充满浓浓爱意的歌声营造“爱”的氛围,促使师幼都融入于“传爱”的行动中,并将活动推向高潮,深深地吸引着幼儿,也深深地吸引着听课的老师,使得我们都沉醉其中,因而在活动结束后大家都不约而同地为之鼓掌。是啊,这样精彩的结尾细节怎么能不叫人拍案叫绝呢?

在张老师的结尾细节中我看到了:在课堂中,要实现与幼儿精彩的细节,教师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出能够吸引他们的教学情景,并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声音、肢体语言等对幼儿进行适时适度地引导与点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不管是一个成功的细节,还是一个失败的细节,它们都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也正是在我们解决了每个细节,利用了每个细节之后,精彩的课堂才会来到我们的身边。

由此可见,课堂教学中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将关注教学中的细节,美丽的课堂才成为一种可能。有这样一句歌词“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静下心来,去发现、去研究教学中的细节;去创造、去揣摩自己的细节。教师只有敏锐地发现这些精彩的细节,才能使课堂魅力无穷,从而使细节真正成为美丽的乐章。

参考文献:

1、《幼儿知道纲要》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92、《好课是这样炼成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雷玲主编2006年6月

3、《听名师讲课》广西教育出版社雷玲主编2004年9月

下载把握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大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把握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大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关注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能够吸引学生的课堂总是散发着浓烈的生命气息,在掌握知识、锻炼能力的同时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而这些离不开精彩的教学细节。所谓教学细节,就......

    细节成就精彩课堂5篇

    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赴“名师大课堂”学习体会 古镇中心小学 赵红月 题记:有人说课堂就是教师的产品,要把产品做好,就需要精心设计,需要精心加工。成功的课堂离不开精彩的细节......

    细节成就精彩

    细节成就精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容易忽视的100个细节》读书报告燕山羊耳峪小学 张 颖 特级教师薛晓光在一次讲座中曾说:“读书就是与智者的对话,让智慧的人走进自己的世界......

    关注细节,成就精彩课堂(精选五篇)

    关注细节,成就精彩课堂 细节是平凡的、具体的、零散的,如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件小事.......细节很小,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但它的作用是不可估量。有些细节会改变事物的发展方向,......

    雕琢教学细节成就精彩课堂(写写帮整理)

    雕琢教学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细节是一种日积月累的积淀,积淀的是灵动的智慧;细节是一种长期潜心的准备,准备的是博广的大气;细节是一种精心雕琢的实践,锻造着对教育的执著和忠诚。......

    成就精彩课堂

    学习《提升教师修养,成就精彩课堂》心得体会 黄丽华2008年 11月22日 本学期初我们聆听了上海市建平中学校长、特级教师程红兵来校为我们全体教师所作的一场生动精彩的师德报......

    让细节成就精彩的历史课堂

    让细节成就精彩的历史课堂 今天的新课改倡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倡导“以人为本”。 鲜活的思想源于生动活泼的教育实践,而实践是具体的实践,是由......

    磨砺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共5则范文)

    磨砺细节 成就精彩课堂 建湖县裴刘初级中学崔金妹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如火如荼的今天,仍有部分教师常带着考试压力的烦恼和素质提升的欢乐相矛盾的心情进行课堂教学。语文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