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六年级语文下册句子
-座-答---句--文不---级:----年名----六姓-内期----第---11 0-封-2------:---校---学------
句子
一、、按照要求写句子。
1、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如今成了孩子们的课堂。(缩写句子)
2、我站在铁索桥上,心潮何等的汹涌激荡啊!
改为陈述句: 改为反问句: 改为双重否定句: 改为反问句: 改为设问句:
3、你迷失在城市里。(扩句)
4、在日益趋同的城市形状中,它是唯一不可替代的印记,和不可被置换的标识。(缩句)
5、妈妈对我说:“爸爸出差回来了,给你买了你喜欢的东西。”(改为转述句)
6、我们还可以想象他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他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7、明明骄傲地对亮亮说:“我爸爸经常陪我去书城看书。”(改为转述句)
8、学校的功课要学好。(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将句子改为两种不同的句式。)
9、齐白石对毛主席说:“如果您喜欢这种笔墨,我回去以后,再给您重画。”(改为转述句
10、我和同伴们低垂着头,在沙滩上慢慢前进。(把句子写得最简练)
11、我看着这一幕。(把句子写具体)
12、如果不是我们人类,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改为反问句)
13、叙利奥受到父亲的责骂心里很难受。为了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叙利奥继续日日夜夜工作。(用关联词语合成一句话)
14、老班长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改为反问句: 改为双重否定句:
15、爸爸可生气了。(改成夸张句)
16、他不是将军,却立了无数功勋;他不是文豪,却写下不朽诗文。(仿写)
17、气魄雄伟的万里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1)缩句:(2)改为反问句:
18、灼人的阳光晒黑了他的皮肤;小刀似的稻叶刮得他脸上、手上、腿上发痒发痛;汗水如注,一行行、一滴滴地透过稻叶,滴进水中。(用本句所用的修辞手法写一句话)
19、老一辈 继承 一定 我们 发扬 和 传统 要 革命家 光荣(排词成句)
20、红得透亮的柿子,(补充句子,成为比喻句)
21、红得透亮的柿子,(补充句子,成为拟人句)
22、红得透亮的柿子,(补充句子,成为排比句)
23、你能将下列词语排列成三个意思不同的句子吗? 客人 文明 很 成都 的 来
(1)(2)(3)
24、我家在市图书馆附近。(改变语序,意思不变。)
25、你两条小腿像一对小鼓槌,毫无节奏地擂着各样的地面。(用同样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二、修改病句。(在原句上修改)
1、美丽的校园中长着串红、月季、塔柏、马尾松等各种树木。
2、对于父母的关心和爱护,我终生一辈子都不会忘记。
3、这是一盆完全开放的盛开的杜鹃花,美丽极了。
4、这是一天愉快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她的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改进。
2、张老师说:“小华,你要严肃要求自己,争取进步。”
3、经常阅读课外书,能够丰富和提高阅读能力。
8、暑假快到了,我们已经结束了小学的学习生活。
9、袁隆平培育的“杂交水稻”被誉为“当代神农氏”。
10、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11、《可爱的中国》的作者是方志敏写的。
12、我上完5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修辞
1、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
2、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尤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
4、老成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4、我静静地看着那光滑、鱼嘴般的石头。()
5、索桥并没有桥墩,高高的竹架代替了他们。在树立的架子的地方,桥身就像小坡的搞起来。()杂、百感交集的心情。()
2、《送元二使安西》
三、四句直抒胸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依依不舍无比挂念之情。()
3、“更”字显示出劝酒时的殷勤,在频频劝酒中,也透露了诗人对友人难舍难分的心情。“无故人”写出了远行者今后生活的孤单和寂寞。()
6、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
7、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不,决不会的。()
8、欢歌代替了悲哀,笑脸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
9、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
10、一粒种子所显现出来的力,简直是超越一切。()
11、这不是伟大的力量吗?()
12、明天,摆在我们面前的路更加曲折,我要退缩吗?不!我们会义无反顾,永往直前。()
13、他是那么平凡,那么朴素,那么纯真,那么谦虚。()
17、红得透亮的柿子,像灯笼,像绣球,像姑娘的脸。()
18、假如我被人捉去,关在笼里,永远不得回来,我的父母岂不心碎?
19、小蜜蜂长得十分苗条,她哼着歌,灵巧地穿梭在花丛里。()
判断题练习
方法:
1、仔细读懂要求;
2、仔细读懂每个句子,弄懂意思;
3、按要求判断。
一、判断。对的打“√”,错的打“×”。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它向我们展示了美丽的田园秋景图。()
2、“渭城朝雨浥轻尘”中的“朝”读“cháo”,意思是“朝上”。()
3、送别诗一般都是先写景,再抒情。()
4、我们要牢记“日积月累”栏目里出现的词、句、段、篇,没有罗列出来的可以不管。()
5、“单元小结”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整理所学,查缺补漏。()
6、六年级教材里新增加了“我的视角”栏目,它主要是帮助我们了解课文的背景资料。()
7、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应理解为: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去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
8、“费尽移山心力,修筑此伟大工程”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9、“望不断长龙烽垛,雄关隘口,犹如玉带明珠,点缀成江山锦绣。”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10、“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是疑问句。()
11、“中国是生育我们的母亲。”是拟人的修辞手法。()
12、“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不,绝不会的。”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13、《别董大》反映了诗人与董大的深厚情谊,也表现了诗人开朗、达观的情怀。()
14、《别董大》是高适晚年做的一首送别诗,他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15、《别董大》一开始就描绘了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寒冬景象,点出了送别的气氛,也暗示出董大所处环境的恶劣。()
16、《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别名作,又称《渭城曲》《阳光三叠》。诗中描绘了翠绿清新的清晨美景和饯行劝酒的动人画面,突出了“酒深情更深”的主旨。()
二、选择错误判断,画“×”,并改正。
1、《送元二使安西》
一、二句中的春雨和柳是对春天生机盎然景象的描写,突出了作者当时的错综复
4、“人们应该赞扬你的母亲——伟大的祖国。”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5、丁丁说:“他怎么——”刚开口,老师就来了,破折号的作用是话没说完。()
6、“一棵棵挺立的小白杨,英姿勃发,精神抖擞地守卫着营房。”是排比的修辞手法。()
7、“要挟”应该为“yào xié”。()
8、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在他的领导下修建京沪铁路。()
9、袁隆平失败的时候多,成功的时候少。科学家的研究都是这样。()
10、科学家发掘的河姆渡遗址中,有大批7000年前的谷壳、谷粒,这说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稻谷的国家。()
11、“小资料”给我们介绍了和课文相关的背景资料。()
12、“我的视角”里丁丁和冬冬对课文内容地理解,我们都应该赞同。()
13、“我的视角”里丁丁和冬冬的观点,我可以抒不同意见。()
14、老舍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舒,满族,北京人。老舍的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15、范成大是南宋诗人,他的诗作大部分反映农村生活。()
16、冰心是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谢婉莹,她的作品有《寄小读者》《山中杂记》等。()
三、选择正确的理解,画“√”。
1、曾被称为唐代绝句“压卷之作”的诗句是: A、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C、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人。()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巴金原名李尧棠,四川成都人,现代著名作家,作品有《家》《春》《秋》《寒夜》《随想录》等。()
3、“综合实践活动”能提高我们的能力,加深我们对课文的理解。()
4、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中“朋友”指方志敏自己的好友。()
5、高适是唐代边塞诗人。()
6、王维是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边塞诗人。()
7、“标识”的“识”读音是“shí”。()
8、《吾腰千钱》的作者是唐朝柳宗元。()
9、夏衍是文学艺术家、文艺评论家,《野草》写于抗日战争时期。()
10、“琥珀”是一种化石。()
11、“朗费罗”是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
12、《孟子语录》记录的是孟子的言行,孟子是儒家思想。()
13、《韩非子》收录的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韩非及其弟子的作品集。()
14、《战国策》是西汉刘向编订的一部史书,记录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共计33篇。()
15、亚米契斯是意大利作家,他最著名的小说是《爱的教育》。()
16、《你,浪花里的一滴水》中“一滴水”比喻雷锋平凡又伟大的精神。()
第二篇: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矛与盾
教学目标:
1、学会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初步领悟课文所讲的道理。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对话中的关键性的话语展开思考、讨论。教学难点:弄懂寓言的寓意,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教学过程:
一、成语导入,揭题设问
1、分两组比赛说成语,要求必须来自寓言故事。
2、说说寓言有什么特点。(假托有趣的故事告诉人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古代寓言两则》中的其中一个寓言故事《矛与盾》。
(板
书课题,指导学生写好“矛与盾”三个字)
4、说说读了课题,让你产生了哪些疑问?(矛与盾各是什么样的,分别用来干什么?
这则寓言故事讲了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二、自主学文,释疑懂理
(一)解题(解决第一个问题)
课件出示插图及注释,引导学生了解矛与盾各自的作用。
(二)读通
1、教师范读,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吐字清楚,注意断句停顿。
2、学生自己练习把语句读通顺,读流畅。
3、指名2-3名学生读课文,由学生纠正朗读中出现的问题。
4、齐读全文。
(三)读懂(解决第二个问题)
1、自读课文,结合课后注释,揣摩句子意思。如果有不好理解或说不通顺的语句,就在 书上标出来。
2、将自学所得及疑问在四人小组中交流讨论。
3、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质疑相机出示重点句子。
句子一: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A:学生尝试说句意,教师引导学生用现代语言说明白,说通顺。板书“坚”
B:想一想,“誉之曰”的“之”指的是什么?
C:这个人是怎样夸赞的呢?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二: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A:提示:于,对于。引导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尝试说句意。板书“利”
B:你能读好这个句子吗?
句子三: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A:学生尝试说句意。引导将“穿透”换一种说法。板书“何如”
B:想一想,问话的人是出于什么目的问这句话的?应该怎样说好这句话?(引导学生以年轻人和老年人这两种不同的身份来说好这句话。)
3、练习把整个寓言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指名讲。
(四)明理(解决第三个问题)
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习把这个故事演出来。(提示:根据你们小组的实际情况,可以采用课文的原话,也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丰富故事中的情节,表演时要注意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
2、选择两个小组上台表演,学生评议。
3、看了这样一个故事,你有问题吗?(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其人弗能应也”?)学生通过讨论可得出:这个人不论怎样回答,都会和自己刚刚说过的话相抵触。进而教师乘机揭示成语“自相矛盾”)
4、进一步讨论:你觉得这个人可笑吗?可笑在哪里?
5、情景延伸:这个人被这么一问,自知失言,灰溜溜回到家里,他长吁短叹,非常懊丧,这时,他的一位好友来到他家中,了解了情况后,就热心地开导他。就请你扮演他的朋友来开导他,好吗?(教师扮演卖矛与盾的人,请学生在稍作准备后上台表演,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明确寓意。)
6、现在,我们也用“自相矛盾”比喻语言和行动不一致,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碰到过类似的事情吗?与同学交流一下。
三、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基础性作业:有感情地背诵课文
2、实践性作业:排练课本剧《矛与盾》
鹬蚌相争
教学目标:
1.会认11 个生字和1 个多音字, 会写8 个字。
2.自主积累4 个以上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课文内容, 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 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教学重点:
1.会认11 个生字和1 个多音字, 会写8 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讲述这个成语故事。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 知道与人相处时要懂得退让。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时数:
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1.同学们, 让我们一起看一段动画片。(课件出示《鹊蚌相争》的动画片, 学生观看。)
2.学生思考: 看了这段动画你知道了什么? 有什么问题? 还想知道些什么?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
1.自由轻读课文, 边读边标出自然段, 标画出课文中的生字, 自学生字。
2.出示会认字字卡, 指名认读。组词。
3.同桌讨论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用开火车的方式读生字。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学生评价。
三、精读课文。
1.读读课文, 你认为哪些自然段讲了鹊蚌相争这个故事?(3-6 自然段)
2.精读3-6 自然段。
(1)自己读一读这个故事, 认为有意思的地方画上“一”, 不理解的词句旁画个“?”。
(2)学生汇报。
(3)故事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4)学习第三自然段。
①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②请同学们默读这一自然段, 想想这一个自然段讲的是关于谁的故事?这一段有很多表示动作的词语,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并配上相应的动作吗?
③学生汇报。
④老师指导朗读。
(5)学生自主学习4-6 自然段。
课件出示学习要求:
①请同学们找出写鹊和蚌争论的自然段, 同桌分角色朗读, 并评一评同桌读得怎么样? 练一练争取让自己读得更好。
②自己读读第4-6 自然段, 想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词语或不懂的地方, 同桌讨论讨论, 还是弄不懂就作个记号,待会儿提出来, 大家解决。(理解: 摆脱、毫不示弱、相持不下、毫不费力等。)
(6)学生汇报。
(7)齐读第3-6 自然段。
(8)试试看, 自己能绘声绘色地把《鹊蚌相争》讲给大家昕吗?
3.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其实这篇课文还藏着一个故事, 聪明的孩子们快找一找吧!(1、2、7、8 自然段)
4.请想读的同学自由地读读第1、2、7、8 自然段, 想想故事里都讲了什么? 比比谁说得最棒!
5.你知道苏代为什么要对赵王讲这个故事吗?
四、拓展延伸, 联系实际。
1.自由读读全文, 读了这个故事, 你知道了些什么?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 在生活中你见过类似鹊蚌相争的事情吗? 课后反思:
小抄写员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文章主人公强烈的家庭责任感。
2.通过学习了解叙利奥的内心变化,体会叙利奥家庭成员之间深深的爱。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叙利奥内心的痛苦原因。
2.理解文章结尾的含义。
第三篇: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美猴王
美猴王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通过动作、语言描写刻 画人物的方法。
2、让学生汲取人物形象的精神养分,培养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教学重点:分析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通过分析美猴王的动作、语言,了解美猴王的性格特征。
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质疑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卡通片《西游记》主题歌《猴哥》,师生同唱,创设情境。
2、请学生说出知道的与《西游记》有关的故事情节的名称,引出新课。二.阅读文章,整体感知
请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全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主要写谁?它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以此达到整体感知文章主要内容的目的。
三.合作探究,分析人物形象。
1、教师质疑:石猴靠什么当上猴王的?
2、阅读文章,分组讨论:提示学生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从石猴的动作、语言描写进行分析。(教师巡视、倾听,参与各组讨论,同时播放石猴进出水帘洞的flash动画,让学生直观感受石猴的性格特征)
3、老师重点引导学生分析:
(1)当众猴提出谁能钻入水帘洞平安返回就让它为王时,石猴连声高叫“我进去,我进去”表现出石猴争强好胜的特征。指导学生模仿当时石猴的语气读出“我进去,我进去”
(2)写石猴进入水帘洞时,只用“蹲”“纵”“跳”几个动词就形象地写出了石猴勇敢无畏的特点。引导学生找出这几个动词所体现出来的石猴的性格特点。
(3)石猴进入水帘洞见到里面美好的景象,他完全可以自己享用,但他立即跳出来告诉大家,表现出他一心为大家的优良品质。通过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石猴的优良品质。
(4)众猴进入水帘洞后,石猴要求大家实现当初的许诺,表现出它勇于为王当仁不让的性格特征。指导学生分析石猴的语言描写,进一步认识其性格特征。
4、学习成果展示:发下填空题“的猴王”,让学生分小组对上述讨论进行总结,然后拿上展示台展示,加深对美猴王的印象。四.体验感悟,拓展想象
1、让学生讲《西游记》中有关孙悟空的故事,实现文本——学生现实生活——课外生活三者的联系。要求:吐字清楚,语言流畅、有感情;适当加些动作。
2、请学生点评故事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引导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学习,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3、请学生说一说:你从孙悟空身上学习哪些优秀品质?
4、我们对能识妖降魔的孙悟空赞叹不已。假如你也有孙悟空的本领,你现在最想为谁做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呢?(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这一环节重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学生辨别善恶美丑的能力。五.课堂结语
今天,老师从大家的畅谈中知道了同学们都有一个美好的愿望,都想像孙悟空一样勇敢无畏、一心为大家。我相信,经过努力,同学们一定能够成为生活中的美猴王。板书设计:
第四篇: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金台区南坡小学
吴利强
本学期是六年级学生最关键的一学期,既要在有限的时期内完成本册的教学任务,又要腾出充分的总复习时间,所以,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量大,教学时间紧,我结合当前实际特制定出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课标要求:
1、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 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3、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4、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初步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
5、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6、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 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
7、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六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200 万字以上。
8、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
9、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
10、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学情简析:
本班大部分学生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能辨别常见的同音字和形近字,能认读学过的多音字。会读写学过的词语,懂得意思,一部分会口头或书面运用。能继续学写钢笔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借助课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认识过渡句和过渡段,分辨文章的详略。会读新闻报道,了解新闻报道的一般特点。记一件事能围绕中心写具体。能根据中心思想选择材料,反映人物某一方面的思想品质,能写好人物的语言和行动。能抓住特点写景物,能运用过渡句。会写板报稿。能围绕中心说一段话。能向全班同学说一则新闻,条理清楚,语句通顺。了解革命战士为了人类的革命事业英勇顽强、不怕牺牲、严格遵守纪律的崇高品质感。培养勇敢诚实、勤奋好学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本班中还有五、六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本学期我打算从学生行为习惯、学习习惯抓起,注意培养后进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调动其积极性,形成活泼、生动的学习氛围。
三、全册教材简析:
12册教材继续了上一册教材的知识体系,不再着眼于个别的能力点和知识点,而是致力于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学过的知识、形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上实现能够自学语文,切实实现《课程标准》提出的“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目标。所选课文经典性与现代性结
合。经典性的,如:古诗二首、寓言二则、第二单元的长城赞;有特点的现代文,如野草等。文质兼美,程度合适。思维上,重视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着眼于儿童情感世界发展需求,不断深化单元主题的思想内涵。单元主题涉及到人类面临的一些重大的命题,着重在于培养孩子的思维能力;如冲突、英雄等等。这些单元的选文力求做到不同问题、不同时代、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借助于单元主题创设的学习的平台,使学生从小能够对人生、社会一些重大的问题、基本的关系具有一种奠基性的认识。孩子情感世界更丰富起来,再文体上选择了抒情散文、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戏剧、报告文学、古诗、寓言等。
六年级下册共8个单元,单元主题分别为:乐趣、遗迹、珍惜、生命、冲突、英雄、科学的精神、告别童年。每个单元分主体课文,拓展阅读,综合活动和单元小结四个部分。每篇主体课文安排了小资料、课后问题、我的视角和日积月累四个栏目,每个栏目都有留白,利于学生自我学习。
教材特点单元选文兼顾学生身心特点、爱好兴趣和对人生的思考。注重选文内容的丰富性、形式的多样性、教学的层次性。全面开放,打通语文课本、语文课堂、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其它学科、学生的兴趣爱好之间的关系。为学生个性化的语文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学习内容和活动的设计是多样化的,教师与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而且可以自主安排与设计。
“综合活动”已完全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模式,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模式,把学生推到各种情境、时空中,在活动中学习,在交流讨论中学习。注重文本解读和基础积累,注重学生实践的过程和积累的过程。一是每单元每课的提示和练习中都强调了朗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自主阅读与文本直接交流;并在“我的视角”的引导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与同学、老师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以求多角度多层次地解读文本蕴藏;在阅读实践中习得方法,培养能力。二是几乎课课练习中都要求对精美句、段进行赏析以及对锦言妙语进行摘抄、积累,意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三是每课后面的“日积月累”,加强了学生对字、词等基础知识的积累和巩固。
四、教学目标要求:
1、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受到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等思想品德教育;培养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受到科学思想方法和学会生存的启蒙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2、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3、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能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读写。
4、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表达中运用。注意语言的积累,初步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
5、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在阅读中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能从阅读的内容想开去,结合课文的学习收集有关的资料。
6、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7、乐于参加讨论或辩论,稍作准备,能讲清楚自己的意思,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
8、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一定条理。能写书信和其他常见应用文。练习从内容、语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的习作。
五、全册教学重难点:
1、字词句。重点 :积累,从积累到应用。认真写字、及时检查作业中的错别字。难点: 自己确定并掌握生字词语。
2、阅读。重点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在书上作批注,尝试个性化阅读,写出“我的视角”。通过重点词语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敢于提出自己不同观点。积累优秀古诗文60篇(段)。难点 :学会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尝试个性化阅读,写出“我的视角”。了解课文不同的写作方法,理清文章层次。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当时的情景,联想实际生活现象,继而深刻理解文章。
3、习作。重点体会写作乐趣,养成修改的习惯习作要做到真实、有中心、有层次学会用几件事来写一个人。内容真实、具体,感情真实。与综合性活动结合,活动过程即习作酝酿过程。难点 中心明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写作表达的需要,进一步了解句号、逗号、冒号、引号、省略号等常用的标点符号的作用,并尝试运用到阅读写作中。
4、综合活动。重点制定小组活动计划。组织好两到三个全班性的综合活动。
5、评价。重点:为单元做个人小结,养成习惯。难点:对小结的评价。
六、教学措施:
1、注重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对语文课堂感兴趣。兴趣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也是促进学困生转变的最好方法。形式多样、灵活多边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因此,认真备课就现得尤为重要。
2、注重语文学习的过程和策略,培养学生学会学习。整体推进,全面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每篇课例只选一篇师生共同确定的作品进行详细研讨,重在归纳阅读的方法、作品的特点及自己的收获。其他作品由学生针对学习重点文章的方法进行自主学习,并与本单元的写作训练相结合,做到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学表达,从读中学写。在作文训练中,要充分运用课文中学到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强调积累,感悟丰富的文化内涵。积累包括语言材料、篇章样式、人生体验、思想感情等方面,积累应该整体把握、螺旋渐进,而不是线性发展的。要特别重视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去感悟作品的各方面,引导学生学习现实生活中大众的语言、古人的活的语言,从古今中外文化精品中感受丰富多彩的文章样式与创造力。学习语文就是学习做人,因为学习语文的过程既是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他人的过程,也是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的过程。
5、年级组教师应团结协作,经常交流工作中的成功与失败,群策群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6、加强教学研究工作,积极撰写总结论文、教学论文,注重在教学之余进行反思,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高自身素质。
七、教学进度安排: 1.乐趣 8-12课时 2.遗迹 8-10课时 3.珍惜 7-8课时 4.生命 6-8课时 5.冲突 7-8课时 6.英雄 7-9课时 7.科学的精神 7课时 8.告别童年 8课时 总复习: 18课时 总计: 92课时
计划人:吴利强
2013.3.7
第五篇:北师大六年级下册语文秦始皇兵马俑
秦始皇兵马俑
教学目标:
1.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18个词语的意思。
3.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教学重点:
1.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文章,了解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并对他的军事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形成正确的认识。
2.感受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从而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和历史的悠久。
教学难点:运用归并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教学用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边揭题边审题。
“俑”指什么?(古代殉葬的偶像)兵马俑又指什么?(古代瓷制成的兵马殉葬的偶像。)“秦始皇兵马俑”你们是怎样理解?(秦始皇安葬时所陪兵马殉葬的偶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音,理解义。
2.默读全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秦始皇兵马俑的? ①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②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③兵马俑栩栩如生的神态
3.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写什么?(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秦始皇兵马俑出土的时间和地点及其它情况;兵马俑的出土在我国考古上的地位。
4.本文可分几段,说说每段段意。
三、连接段意,归纳主要内容。
四、巩固。
简要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壮观阵容神态
五、课文第—大段
(一)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极为壮观,课文哪些词语表现出来?(闪闪发亮镏金大字宽敞明亮足足两个足球场半圆形没有柱子)1.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的壮观。门楣上镌刻着大字。①门楣上镌刻着几个闪闪发亮的镏金大字:“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里面大厅很大。
②里面是—个宽敞明亮的大厅,足足有两上足球场那么大。2.有表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3.这段的观察顺序是一从外到内。
4.总结学法:划出重点词体会理解义有表情朗读理观察顺序(二)运用刚才的学法,自学下面的自然段。
1.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课文从哪些句子和词语表达出来? 为什么这些词语写出了兵马俑的威武雄壮?结合看图理解。(精锐的前锋,从队列数量、穿着、动作、佩戴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步兵、骑兵、战士,也从穿着,队列、数量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侧翼和后卫的作用,队列、朝向写出兵马俑的威武雄壮。)2.有表情地朗读课文。
3.这一段构段用的是什么方法?作者观察兵马俑又是按什么顺序的?(构段:整体一部分一整体)(观察顺序:从前往后再两侧和最后。)(三)学生自学第.四自然段,比较老战士、新战士的区别。(四)读最后一段话,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 1.“沉睡两千多年”一说明兵马俑从殉葬在秦始皇陵墓里到1974年被发掘,讲明埋藏的时间长。
2.“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重大发现”已经说明这个发现的意义,所在,前面再加上“最为”说明这个发现对考察古代历史的价值之大。六.总结课文。1.有表情地朗读全文。2.结合板书总结全文。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