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幼儿园观察记录2——生活习惯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
吉木萨尔县第一双语幼儿园
教师:高蓉 电话:***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小二班
观察者: 高蓉
观察日期:2017年:5月12日 观察对象:马一凡
性别:女
年龄:3岁 观察时间:全天观察
地点:教室活动内容: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解释与评价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常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
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就像我们班的马一凡小朋友,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观察效果:我们通过观察,对她进行个别教育,慢慢的,她的行为习惯有了转变,家长也非常高兴。
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因而良好常规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观察后的分析与对策:
1、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提问的设计,不适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应多为选择性等较简单的问题,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
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声情并茂。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情感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3、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规,通过不断学习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是让幼儿主动发展的好机会,在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规,能使孩子们由简单、被动遵守规则转变为自身良好的习惯。
第二篇:幼儿园观察记录——生活习惯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小二班
观察者: 高蓉
观察日期:2015年:4月10日 观察对象:姚瑞彤
性别:女
年龄:3岁 观察时间:全天观察
地点:教室活动内容: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解释与评价
自由活动时,她始终独自一人坐在小椅子上,不和任何一位小朋友玩。也不愿让别人碰她。
午饭的时候,她会安静地用餐,当吃到一半的时候,他会停下来说不想吃,当老师说到“绕瑞彤要给大家做出好样子。”她会继续开始用餐,直到把饭菜全部吃完。
他的习惯很好,吃饭时不说话,洗手时也不洒水。
午睡醒了,她安静地躺着,不说话,不影响身旁的小朋友休息。
最明显的是,她很少说话,干什么都是一个人,直到快离园时,她才和旁边的狄佳怡小朋友说话。
从这以后,我们几位老师每天都特别关注她,慢慢的她有了很大转变,不但开始说话,而且也愿意和别人玩了。
第三篇:幼儿园观察记录——生活习惯(范文模版)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
吉木萨尔县第一双语幼儿园
教师:高蓉 电话:***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
观察班级: 小一班
观察者: 高蓉
观察日期:2017年:4月10日 观察对象:兰星毅
性别:男
年龄:3岁 观察时间:全天观察
观察地点:教室活动内容: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解释与评价
自由活动时,他始终独自一人坐在小椅子上,不和任何一位小朋友玩。也不愿让别人碰她。
午饭的时候,他会安静地用餐,当吃到一半的时候,他会停下来说不想吃,当老师说到“绕瑞彤要给大家做出好样子。”他会继续开始用餐,直到把饭菜全部吃完。
他的习惯很好,吃饭时不说话,洗手时也不洒水。
午睡醒了,他安静地躺着,不说话,不影响身旁的小朋友休息。
最明显的是,他很少说话,干什么都是一个人,直到快离园时,他才和旁边的小朋友说话。
从这以后,我们几位老师每天都特别关注他,慢慢的他有了很大转变,不但开始说话,而且也愿意和别人玩了。
观察分析:通过观察,我发现兰星毅这个小朋友不是不愿意说话,而是胆子太小,平常在家只有奶奶带他,爸爸妈妈经常上班忙顾不上他,所以在幼儿园他才变的不愿意与别人接触。
观察效果:经过我们的观察,兰星毅也发现了我们特别关注他,于是开始慢慢的开始注意旁边的下朋友,偶尔听听别的小朋友在说什么,慢慢的,他的注意了有所改变,从哭闹到安静,一下就像换了一个人,脸上也有了笑容,也愿意与其他小朋友交流了。
第四篇:幼儿园观察记录3——生活习惯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
吉木萨尔县第一双语幼儿园
教师:高蓉 电话:***
幼儿园观察记录——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观察记录 班级: 小二班
观察者: 高蓉
观察日期:2017年6月11日 观察对象:刘佳桐
性别:男
年龄:3岁 观察时间:午睡时间
地点:教室寝室:一日生活观察记录、解释与评价
观察目的: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应以正确的引导、鼓励的方式,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午睡时孩子们都把鞋脱掉放在床下摆好,然后才躺下睡觉。但桐桐在每次睡觉时,把鞋脱得东一只、西一只,好像从来没有想过要把它摆好似的,而且趁老师稍不注意时就把手伸到床下玩起鞋来,这样既不整齐又不卫生,起床后更是经常找不到鞋子。
今天我又看到桐桐在玩鞋。于是我走过去哀叹道:桐桐的鞋可真可怜。到中午休息的时候了,还这样被桐桐当成玩具玩。桐桐这时不好意思的看着我,于是我又说:“桐桐,咱们把小拖鞋摆好让它舒舒服服睡上一觉好吗?”这时桐桐回答说:“那好吧,我把你们摆好睡觉吧!”
分析:幼儿期是孩子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正是走向自我行为的起步阶段,在这时教师应以鼓励、引导的方式、方法去掉幼儿不好的行为习惯,并让其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喜爱。多与家长沟通,让家长意识到幼儿期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家园合力共同帮助幼儿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
观察效果:我们通过观察,对他进行个别教育与引导,后面几天,桐桐都表现的很好,在家里也一样,家长高兴的说:还是你们老师有办法,桐桐现在很懂事,不再像以前乱认乱放了”。
第五篇:幼儿园观察记录
幼儿园观察记录
大二班观察记录
东桥中心幼儿园胡细玲
观察记录一:幼儿游戏行为观察记录
区域名称:美工区
时间:2011.3.15
对象:候嘉豪
观察过程:
候嘉豪在选择了纸泥制作区后显得非常的有兴趣,他先是有耐心把报纸浸湿,然后开始撕报纸,但在撕的时候不是很仔细,有些显得太大了,胶水搅拌的过程完成的较好,在放颜料的时候把衣服弄脏了,他显得有些不开心。在最后的作品制作时兴趣不大,随便做了一个简单的图样。看了旁边的小朋友一会儿后又开始重新制作纸泥了。看样子,候嘉豪的兴趣不在作品的制作,而是对纸泥的制作流程感。
主题确定:
此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由于幼儿在课堂中还尤意未尽,所以就放到区域中。
效果分析与反思:
材料的运用和游戏技能:该区典型的游戏行为:该区运用的材料是幼儿常见的报纸、胶水、颜料。最主要的要求是报纸要撕得很碎,难点就是胶水和颜料的搅拌。
创新与新颖:
制作的过程是流水式的工序,但制作好的纸泥可让幼儿根据大胆想象制作纸泥作品。
游戏常规执行:活动中常规好,幼儿能按纸泥的纸泥制作流程操作。但在颜色的搅拌中幼儿的手都弄得较脏。
效果分析:
整个观察过程逸飞表现出了平时少有的坚持性,特别对纸泥的制作流程始终都是一步一步的操作,显得很有耐性,存在的不足是对纸泥制作作品不是很感兴趣。
反思:
在材料的提供上还不够周到,应该提供勺子之类的东西让幼儿搅拌,不至于弄脏衣服。为了激发幼儿对纸泥创作的兴趣可以在旁边放一些老师制作好的成品。
社会参与水平与同伴合作:
活动中幼儿的参与性强,较多的幼儿都选择了此活动区。活动中幼儿都是各自操作,体现不出合作行为。
活动持续情况:
幼儿的活动持续情况较好,能把整个过程都完成。
观察记录二:
观察内容:应对大班幼儿的告状行为
观察时间:2011年3月24日
观察地点:活动室
观察对象:黄萍如
观察目标: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
观察实例:
生活活动中,有一些幼儿把自己从家里带入幼儿园的贴画纸分发给自己的小伙伴,这时,我便看见蔡冰茜小朋友把贴画纸分发给了离自己座位较近的黄萍如、张旭琨、张莹这些小伙伴。
这时我便听到黄萍如小朋友面红赤耳地小声说:“你就给我一张,你给张莹两张呢!(范文)你不给我两张的话我就告诉老师你带贴画到幼儿园了!”(幼儿园规定幼儿不能从家带任何东西入园)于是我便故意装着没看见,让幼儿自己应对问题。这时黄萍如便跑到我面前对我说“老师,蔡冰茜带贴画到幼儿园来,还把它分给小朋友!”
反思:幼儿的告状行为看似小事,却与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联系,幼儿对同伴的分享,在心里上存在异议,觉得不平均,从而产生矛盾,她希望教师与同伴进行制止,在心里上得到安慰,这是本班级常见的告状行为,同时也是幼儿在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失后的告状行为,以此下去,会养成幼儿自私自利的品德。
应对措施:
这只是幼儿之间的小矛盾,教师也可将问题抛还给幼儿,引导他们自己学着处理;若是较严重的情况则需教师酌情处理。另外,平时注意多与幼儿沟通,了解他们内心的想法。此外,与家庭配合培养幼儿独立解决问题和宽容的品格,一减少告状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观察记录三:爱护小草
观察对象:黄伟妍等
观察目的:培养幼儿爱护花草树木的意识
观察内容:
晨间活动的时候,两组小朋友们在兴致勃勃的拍皮球,还有两组小朋友在走独木桥,玩得可开心了。突然,看见几个孩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老师,他们不听我的话,我叫他们不要踩小草,可他们偏要踩,而且那里的小草都被踩了倒下来了,老师,你再不去制止的话,那里的小草可要遭殃了。”原来,是黄伟妍和几个女小朋友。我就沿着她说的方向看过去,原来,他们在踢秋呢,我就走过去,准备和他们去说说,可他们却无奈地说:“老师,如果我们不在草坪上守门,摔交的话就要摔疼的。”“那你们能想个两全起美的办法吗?”我说道。“啊,老师,你能不能借个垫子给我们啊?那样的话,我们就可以不用怕摔交了”“可以啊,我们一起去拿吧!”
情况分析:
平时通过上课和活动,教育幼儿要爱护花草树木,幼儿都能够很好的记住老师的教导,在实践时,虽然有的幼儿不能很好的遵守,但他们也有这个意识就很好了。
启示:
平时继续加强教育幼儿的品德意识,让幼儿不仅能在幼儿园做到,平时在家时更要有意识得保护花草树木。
观察记录四:想要的是让还是争
案例片断一:
吃点心的时候,老师端出了一盘草莓。老师问小朋友,你想要哪颗,小朋友争着说,要大的、要小的、要最红的。老师说,请要小的孩子举起手,然后把大的、红的草莓分发给了他们,却把小的草莓给了说要红的、要大的小朋友。在孩子们吃草莓的时候,老师说:“好孩子要学会把好东西让给别人,不能先想着自己。”老师看着盘子里剩下的几颗草莓说:“还有几颗,谁还要?”这次,只有五个小朋友说不要,其他小朋友都说要,结果,老师把余下的几颗给了说不要的孩子。但其中一个孩子说:“老师,我真的不要了。”老师很惊讶,一看,原先的那颗草莓也只吃了一半,估计他是真的不要了!其余四个说不要的小朋友则美滋滋地吃着老师给他们的最后几颗草莓。
案例片断二:
张佳怡的爸爸从厦门回来,给班上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些礼物,有玩的、有吃的,小朋友都争着要玩具,可玩具分给每一个孩子又不够了。于是,老师把玩具拿在手里说:“你们要是想得到它,就要参加一次比赛。每个孩子都来整理自己的床铺和衣装,谁整理得又快又好,玩具就给谁。”于是,一部分孩子得到了玩具,另一部分孩子得到了食物。老师还告诉孩子们,要想得到最好的,就必须做得最好。
反思:
两个例子,证明了一个教育原理,那就是教育要从人的本质需要出发,重视激励人的创造力,鼓励孩子争取第一,使孩子成长为一个积极进取的人,而不是无谓地抑制孩子的欲望,更不能鼓励说谎。正当、公平地去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能激发孩子的创造力,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把潜在的本能激发出来。
诚然,在我国的传统教育中,十分推崇谦让、利他、克己等品行修养。我们不否认中国传统美德对人成才立世的意义和作用,但是也应看到这种传统美德在培养孩子勃发的创造力等方面的负面影响。竞争的时代,要孩子因仁取让,孩子也许养成了谦让的品质,却可能变得无所作为。人的本能是追求最好最大的物质满足,如果正常的获取满足的方式被谦让取代,他就有可能变换方式去获取,这样容易导致孩子的双重人格。案例一中教师问“谁还要”,说不要的五个孩子中有一个是真的不要了,其他四个也许是用了“智取”的方式获取了想要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