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训练
阅读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书面表达,也就是“写”。“写”就是要求学生运用到所学的知识,把自己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通过书面形式表达出来。叶圣陶先生说过:“必须注重倾吐他们的积蓄。”但是有的学生光注重“积蓄”,不注重“倾吐”,所以缺乏表达能力;有的学生注重“积蓄”,而缺少书面表达的其他要素,所以即使有东西也“吐”不出来。这样,就必须在读写之间系上一根纽带,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使读写之间相互沟通,细水长流。
然而,在语文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那就是课文与作文完全脱节。也就是说,上课归上课,作文归作文,“读”与“写”完全脱离。其实,小学语文课文所选的文章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甚至有一些经典的文章,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谴词造句等方面,无不匠心独运,是学生模仿习作的典范。如果能在教学中把阅读教学与学生的作文实际紧密联系起来,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有效地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练笔,那对于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有帮助的。在新课程背景下的今天,通过学生从读中悟写,以读带写,充分发挥阅读与借鉴的仿效作用,训练学生的“求异思维”,至关重要。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教材,挖掘读写结合点
小学语文教材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文章取材新颖,布局合理、语句优美,大多数都是学生写作的范文。因此,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善于挖掘教材中的读写结合因素,然后有目的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指导。可以从下几方面入手:
1、从词句入手
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对课文中的重点词、句进行精心品味,这种品味不仅要让学生读通读透,更应该指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悟出写法,领会意图,进而学会运用。同时,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词品句,也是为写作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满腹经纶”,教师就应持之以恒地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推敲词句,从而培养造句的能力。例如《窃读记》这一课,作者的心理描写是非常传神的。教学时不能放过既能表达情感又丰富了写作训练的好机会。如:“我又担忧那本书会不会卖光了”,“店是他的,他有全部的理由用这种声气对待我”,“我偷窃了什么?我不过是一个无力购买而又渴望读到那本书的穷学生”,“皆因没有钱,我不能占有读书的全部快乐”。教学时不妨设置一种情境,让学生当场再现,真实表达。在学生的写作中,他就会潜移默化的运用上一些描写心理的方法。
2、从标点入手
阅读教学中我们常遇上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者某一个情节,激发了学生的浓厚兴趣,引起了他们的回忆或者想象。如《匆匆》这篇课文中的结尾一段:“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这段的结尾有一个问号,对于这个问号千万不能轻易放过,因为这些看似“疑惑”之处,实际上存在着极其丰富的答案。抓住这个符号,让学生来当小作家,充分感悟,了解时间的可贵。教学中抓住这一切点,让孩子们有感而作,写出了他们的感受,同时又深化了主题。
3、从典型段落入手
在我们的课文中,有许多可以让学生模仿的段落。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段落展开读写结合。如诗歌《跌倒》中的第一小节,作者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分三个层次,分别写出了美丽的落叶、滋润大地的雨水和静谧的夜晚,是因为有风、云和太阳的跌倒。告诉我们跌倒不见得是一件坏事,人生也是如此,有了挫折,人生才会多姿多彩的道理。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在反复朗读、理解含义的基础上,进行仿写,还有那些事物跌倒后会产生美好的结果。我想通过这样的练习,这种排比句式的诗歌表达形式已经在孩子们的心中生了根。诗歌写作的难关不攻自破。
4、从结尾入手
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的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高尚的行为》一课,最后一段营造了一个悬念,即卡罗纳附在老师的耳边说了些什么,使得老师决定“宽恕”那四个“肇事者”,这给课堂留出生成的空间。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进行合理想象,这样学生受到启示后就会驰骋想象。
二、加强课外阅读,进行读写训练
让学生多读生活,多写生活。课外读写训练的有机结合,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捕捉到更多的信息,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如要求学生在自己的采蜜本上,一定要坚持一边阅读,一边作笔记;要求学生细心观察日常生活,并且坚持写日记,周记。这样训练,同样可以达到读写有机结合之目的。古人把阅读比作根,把作文比作叶子,根深才能叶茂。这一形象比喻说明读书是学生摄取作文知识的重要源泉之一。但是阅读最重要的是提高学生领会文章内涵、作者意图以及表现方法的能力。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人和事,看看社会,看看家庭,就让学生有取不尽的材料,再加上从课外阅读中吸取了范文中精彩的语句或技巧,学生就很容易把自己的东西在习作中表达出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将所读的书与生活中所感受到的获取的材料结合起来,学生就不再怕作文了,作文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总而言之,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是非常重要的,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有利于写作,写作也需要阅读。只要我们教会学生在“万卷书”中不倦遨游,在“笔墨”之中辛勤耕耘,就一定会建好“读写结合”这座大厦。
第二篇: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
应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
作文难写,小学生怕写作文,老师怕改作文,是因为学生课外阅读量少,知识面窄,阅读能力差,习作水平低下。如何让学生喜欢习作,提高习作水平,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告诉了我们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密切关系。学生读的书多了,接触好文章多了,积累的优美语句、各种表达方式的句子就多了,写起来便会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学习运用语言。语文教师要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就能使阅读为写作服务。近年来,我在高年级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中以读导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取得了一点收获。
以读导写。阅读分课内、课外阅读,我在课内阅读教学中以课文为例,结合课文教给学生有关语言方面的知识以及写作方法,使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从中体会到为了表达一定的内容,作者是怎样准确、生动、鲜明地使用语言的,做到读写结合,从读中学写。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一课,作者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写出了桂林山水静、清、绿和奇、秀、险的特点。教学时,我组织小组、男女、全班学生齐读和背诵文中的排比句,让学生感受文中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和语句的优美,感悟到文中的排比句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学生学完本课,我运用课文中的排比修辞方法,指导学生仿写家乡的某处景物,表达自己热爱家乡的情感。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积累,精读课文和阅读课文的精彩片段,我都要求学生记忆、背诵。学生头脑中的词语、句子丰富了,习作时就不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颐和园》写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景物,作者巧用过 渡句连接上下文。我在教学中抓住文中的过渡句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到过渡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写参观、游览记的习作时,要按地点的变换、时间的变化有序的记叙,学习作者移步换景的写法。
以写促读。语文教师要改变小学生怕作文、厌作文的现象,就要让学生学会阅读,博览群书,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和能力,让学更好地从“阅读”中学“写作”,从写作中寻求阅读,以利于其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童话故事。课文中有启发孩子自己去明白“幸福是什么”的智慧女儿;有珍惜友情的小鸟;还有帮助小木偶学会多种表情的小女巫。通过本单元的教学,学生知道了童话故事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多采用夸张、拟人、象征等表现手法去编织奇异的情节,教人学会勇敢、热情、善良、乐观、慈爱,反对卑鄙、怯懦、邪恶、虚伪。这个单元的习作是要求学生写一篇童话,这也是写童话的起步。学生学习了四篇童话故事就开始写童话,他们的写作对象、想象力都比较单一。我组织学生去学校图书室阅读《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名著,要求每人借一本童话课外阅读,交换阅读。这样学生头脑中的童话故事就丰富了,习作中的童话故事也就丰富多彩了。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是写想象习作,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是写说明文的习作。在这两次习作前,我让学生到学校图书室借有关科幻、科普的书阅读,了解自己写作对象未来的发展,收集与自己习作有关的动物、植物数据。学生带着习作要求去阅读课外书籍,有动力,有欲望,产生阅读兴趣,形成习作灵感。阅读为孩子习作积累了材料,这样学生就不怕、不厌作文了。
读写结合。阅读与写作是相互联系的,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享 受到阅读的快乐,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还要把阅读的知识运用到习作中,让学生持之以恒、练笔不止,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在阅读中的快乐、兴趣,来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写作快乐,写作兴趣,写作形式要多样化,语文教师利用课文不同体裁的资源,指导学生进行改写、续写等练习。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课文的体裁是说明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向学生介绍名胜古迹。如何提高学生阅读说明文的兴趣,我在教学中将课文《鲸》《新型玻璃》赋予童话,用第一人称“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先在小组和全班介绍鲸和新型玻璃。对于介绍名胜古迹的课文,我指导学生采用小导游形式介绍长城、颐和园和秦兵马俑。“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以及小导游教学活动,将课本变成剧本,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大大提高了学生阅读兴趣。我又将他们的阅读兴趣引用到写作中,以“鲸的自述”“ 新型玻璃的自述”“介绍一名胜古迹”为题写一篇习作,有一名学生的习作“ 新型玻璃的自述”还见报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彩色的翅膀》,写了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回家探亲,从黑龙江带一箱小昆虫回小岛的事。学生学完这一课,我要求学生“给宝石岛观察通讯站信号兵小高写一封信”。学生在信中写到:“岛上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没有土地,没有蔬菜,没有昆虫,但你们辛勤的付出却换来了甘甜的西瓜。你让我明白只要坚持就会有收获。”这就是阅读的感悟,习作的收获。
续写就是根据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展开合理的想象。教材中很多课文故事性强,富有较深的意蕴,结尾常常让人意犹未尽,这就为续写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课《穷人》的结尾,桑娜 告诉丈夫自己已经两个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可孩子的命运会怎么样呢?桑娜与丈夫又会带领孩子怎样度过一个有一个难关?这些问题牵动着孩子的心。我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和创作,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学生想象桑娜会白天在家带孩子,晚上丈夫回家后她去替别人织毛衣;丈夫每天会早一点出海,晚一点回家,多打点鱼,挣钱给孩子买吃的、穿的。孩子长大后,桑娜夫妇讲述了孩子的身世。孩子知道自己的身世后,知恩图报,十分孝敬桑娜夫妇,一家人过上幸福的生活。这就是阅读与写作的收获!
课内与课外习作相结合。课堂上读写结合是学生习作成长的一个园地,课外读写更是学生成长的一片沃土。寒暑假写日记是培养学生习作兴趣的一个途径。学生在寒暑假里,帮助家人做家务,与大人一起下田地干活,帮助、关心他人的事,读了一本好书„„内容丰富多彩。学生把耳闻目睹的事、亲身经历的事记下来,既为自己的课内习作积累材料,又能培养自己的勤于写作的习惯。但我不是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而是两、三天写一篇日记。学生每个假期写的日记,我都要浏览一遍,择优推荐发表,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学生看到自己写的日记发表了,还拿到了稿费,尝到了写作的甜头。既调动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写作兴趣。孩子们写作的体裁也多了,记叙文、读后感、童话、儿歌。自2012年至今,我的学生有20 余篇习作发表。家长们看到孩子的成长,感到由衷的高兴。他们说:“我们看中的不是稿费的多少,而是看到对孩子的鼓励、影响有多大。”这就是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的魅力!
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龙川小学储成法
第三篇:浅谈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
浅谈语文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有效训练
柳淑芳(广西贺州市八步区灵峰镇中心学校)
摘要: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必须要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并由此把作者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以读促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读写结合 有效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阅读与写话必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会读,理解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还必须要教会学生理解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所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遣词造句的妙处,并由此把作者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以读促写,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从而带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因此,我们应该让学生和语言进行亲密接触,让语言不但在学生的嘴里活起来,还要在他们的脑中、胸中活起来,最终使学生不吐不快而提笔下言,达到语言与精神的同存,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抓住关键词句,适时进行读写结合训练。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曾经说过:“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作者的写作目的,往往体现在他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中。而课文中的一些重点词或句又是作者表达思想情感的泉眼。如果教师善于发现这些泉眼,并以此展开教学,那么学生思维和情感的活水就会源源不断地冒出来。《第一次抱母亲》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挑着一百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每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八十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沉重的担子。”于永正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重担”、“翻山越岭”这两个词展开教学。他先引导学生将母亲的瘦弱与担子的沉重进行鲜明的对比,让学生从中感悟到母亲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付出了许许多多。接着于老师又引导学生理解“翻山越岭”,他是这样设计提问的:“当我们理解了‘重担’的意思后,再回过头来看前面这句话,‘翻山越岭’,母亲仅仅是翻过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这个‘翻山越岭’你是怎么体会的?”学生的情感又一次被激发了,他们畅所欲言,母亲的伟大、母爱的无私已经真正触动他们的内心了。他们用深情的朗读表达了自己的情感体验,用小巧的手写下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真正达到了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的境界。
二、依托典型句段,及时进行读写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所以教师应当重视从课文中教学生学会积累。教材中很多文章语言非常优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细细品味,感受语言的魄力。同时,还要让学生懂得把句子写形象、写生动的一些基本手法。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仿写。例如我们的经典课文《莫高窟》第三段。虽然这段话只有4句话,第一句总写了莫高窟不仅有精妙绝伦的彩塑,还有四万五千多平方米宏伟瑰丽的壁画。然后在介绍有各种各样的壁画。这种先总的介绍,再分别具体介绍的段落对于小学生写作有很强的示范性。于是教学到这,我让学生们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自由谈谈读了这一段有什么样的感受,或者你觉得那里是写得好的地方。有的学生说到:“用上了‘有„„有„„有„„还有的„„’的句式,让我们觉得壁画确实很多。”有的学生说到:“课文里还用上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感觉壁画的美就在我们面前。”有的学生说:“课文还用了排比的句式,让我们仿佛身临奇境。”学生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于是我趁热打铁:现在我也想请你们来试一试,当当小作家,观察一下我们学校的四季桂,看看这些四季桂的花瓣、花蕾的形状、颜色、味道,再以“四季桂盛开了,多么美丽呀!”为总句,按照观察顺序把四季桂的形、色、味具体的说一说。学生有例子模仿,效果非常的好,把这些花写得非常的生动、美丽。由此可以看到,学生有着丰富的想象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基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在这“读促写,写促读”的相互作用下得以提高。
三、挖掘课文空白,适时进行读写训练。在课文中有很多艺术“空白”,“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空白”令人遐想。所以阅读教学,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空白处,选择落笔点确定写的话题,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或联想,这才是读者个性表达的体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种思考能否即时得到记录,就有赖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启发引导。例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以“无火――盗火――受罚――获救”为主要线索,在具体的叙述上,作者有意识留下了一些空白,如普罗米修斯将天火带到人间后人们的反映作者并设有详加描述,空白的存在无疑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这时趁热打铁,以“想象人类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的情景”,练习“说一说,写一写”,提醒学生可抓住人们的动作、表情、神态、语言来描述,这也是写作方法的有机渗透。在小组交流碰撞中,学生奋笔疾书:“普罗米修斯将火种小心翼翼地带到了人间,人们得到火种后欣喜若狂。小孩们从山间的羊肠小道上跑下来,手里捧着色彩斑斓、芳香四溢的鲜花,送给普罗米修斯说:‘是您盗取了天火,让我们吃到了最美味的食物。’壮小伙们端上一只香喷喷的牛,请普罗米修斯品尝,说:‘是您让我们用火来烧熟食物,是您让我们捕捉到巨大的猎物,是您给了我们生存的希望!’妇女们端着一盘盘新鲜可口的水果,有晶莹剔透的葡萄,有又红又大的苹果,有香脆的鸭梨,也有硕大的西瓜,请普罗米修斯品尝。就这样,人们翩翩起舞、纵情歌唱,度过了这有光明的一天。”
这样一个补白想象,不仅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人们得到火种时欢欣喜地的心情而且读中促写,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写中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一举两得,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突显出来了。
四、延伸课文情节,转化内在语言。我们的教材中有不少课文的结尾言虽尽,意未穷,这时我们教师就可以灵活地根据原文的内容,顺着作者的思路进行练笔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造性的延伸课文情节,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的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学习了《狼和小羊》后可以引导学生写狼扑向小羊后会怎么样,有什么结果;学习了《狐狸和乌鸦》后可以写《狐狸和乌鸦2》在这一文中狐狸再次碰到乌鸦后会怎么做,怎么说等;学习了《爱之链》之后,学生明白了人之间的爱就像一条链一样环环相扣。教师可以启发:如果乔伊醒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他们之间会有什么样的对话?女店主又会怎么做呢?学生受到启示之后驰骋想象。这样的练笔不仅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得到了高度统一,而且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更深入了解课文内容,课堂中的读写结合得到了有效的训练。
总之,读写结合是一个很好的教学方法,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借鉴写作样式;写作在一定意义上说则是阅读的运用,对阅读有促进和强化作用。读写紧密结合有利于提高阅读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实现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因此,从课文入手,寻找读写结合点,多种形式地对学生进行高效的读写训练,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与写作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来源:《中国教育科学》2015年2期)
第四篇:小学语文各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点
小学语文各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点
小学语文各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点
三年级下册
课题
目标
与文章结合点
仿写内容
1、燕子
1.学写比喻句比喻时一定要用人们非常熟悉的事物来比喻人们不熟悉的事物;
2.比喻要贴切
本课就运用了恰当的比喻句,如把“电线”比作“五线谱”,把“停着的燕子”比作“音符”,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
写几句贴切的比喻句。
2、古诗两首
1.按顺序写出春天的景物;2.抓住春天景物最突出的特点来写;3.融入感情,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本课的两首诗把春天的景物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生机。
写一句表达春天美景的诗句或一段话。
3、荷花
1.按花的不同姿态,不同特点去写;2.运用上恰当的修辞方法。
本课运用“有的……有的……有的……”写出荷花不同的特点晕适当的比喻句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
抓住事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表现自己喜欢的一种花。
4、珍珠泉
1.应恰当选择观察点,不能漫无目的地观察,那样的印象是模糊的;2.抓住景物的特点。
本课通过作者描写家乡珍珠泉水很绿、很深、很清,潭底冒出的水泡很美等特点,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赞美家长的美景。
5、翠鸟
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的描写
本文对翠鸟的介绍作者就紧紧抓住了它在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将翠鸟的美丽、敏捷展现在读者眼前,出示一种动物,学习抓住外形和动作上的特征,进行描述
6、燕子专列
使用倒叙的写法增添文章的新颖性
文章的开头先写人们为燕子送行,然后记叙事情发生的原因即经过,最后回到开头送行的一幕,首尾呼应
运用倒叙的方法表述一件事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用对比写一样事物,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本文将小村庄以往的美丽和后来的被破坏进行对比,突出了表现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
看图,用对比的方法写两种事物
8、路旁的橡树
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文章主人翁的语言和动作
写一段话 通过人物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9、寓言两则
描写人物的语言
《南辕北辙》一文中用四次对话提示了故事内容以及去楚国的人不听劝告,执意而行的性格特点。
写几句生活中最能突出人物特点的语言来写
10、惊弓之鸟
巧用倒装因果关系句段突出文章中心内容
更羸对大雁分析的句子,反映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特点 仿写一个人学习或工作
11、画杨桃
首尾呼应
课文开头一段中爸爸经常叮嘱的一句话与老师说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画就成什么样”相呼应
以大作文为例,修改。
12、想别人没想到的设置悬念,让文章引人入胜
文章并不急于告诉我们究竟该怎样才能画出最多的骆驼,而是一步步地展示三个徒弟所画的画
关于班里同学丢东西的某一件事
13和时间赛跑
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情
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跑得累倒在地上,扑在草坪上痛哭。
仿写一两句,表达自己高兴、忧伤或郁闷的心情。
14、检阅
刻画人物形象,进行细致的心理描写。
刚开始,大家都很犹豫、矛盾,不知道怎样解决“该不该让博莱克参加检阅”这个难题。大家又想使自己的检阅队伍整齐划一,又不想伤害大家的好伙伴。还是队长提出了大胆的方案,并获得了大家的一致赞同。大家的心情由忐忑不安到激动自豪,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变化过程。
比赛开始了,-
15、争吵
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克莱蒂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
抓住人物语言、神情、动作,写一次小摩擦。
16、绝招
写好文章的结尾
本文的结尾很新颖,嘎然而止,耐人寻味。
试选用下面不同的方法改写本文的结尾:
1、点题结尾法。
2、发问结尾法。
3、抒发感情结尾法。
4、展望未来结尾法。
17可贵的沉默
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进行生动的描写
文中1——9自然段描写孩子们争着说自己的父母为自己祝贺生日时的热闹场面,运用了很多神态、动作描写,如骄傲地举起了手、神气十足地左顾右盼、索性站了起来等,表现了同学们骄傲的心情。
写一段话,通过人物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18、她是我的朋友
写好作文的开头
文章以“我听说过这样一件事”开头,使人产生疑问,引起阅读兴趣。
以设疑为开头,介绍自己熟悉的一个人
19、七颗钻石
写好童话故事
《七颗钻石》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表达了作者美好的愿望。
周记就写一则童话
20妈妈的账单
选择恰当的作文材料
文中小彼得帮爸爸送帐单这一材料的选择就为下文作了铺垫,使小彼得为妈妈开帐单出现得自然、合理。
本单元习作就要求选择一两件事,写写父母对自己的爱,也可以写发生在自己和父母之间感人的事。
21太阳
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事物
课文在介绍太阳时,运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使一些抽象的或不好懂的知识显得具体、通俗、明了。
运用其中一种或多种说明方法介绍我们的教室
22月球之谜
准确、清楚地向读者说明某一事物的特点
本文非常有趣的介绍了月球的知识。这些知识的介绍是通过实验、研究这一说明顺序进行的。
以观察事物的先后顺序来介绍说明一样学习用品
23、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写好人物的感受
本文恰当的穿插了“我”的感受。如“我带着好奇心,迫不及待的叫妈妈打开电脑”就点名了“我“的内心状态,折射出 “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
练写“第一次迟到”“第一次撒谎”……的心理描写
24、果园机器人
推敲选择句式,使句子更加生动吸引人。
《果园机器人》采用了多种句式,吧机器人的各种特性介绍的生动、活泼。
练写“我们的餐厅好帮手”
25、太阳是大家的1.要有真情实感;2.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要与人物的特点或心情有相似之处,这样才可以把“物”人格化;3.使用拟人手法的目的要明确。
本文就采用了拟人的手法,把太阳当作全世界孩子的朋友,“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这样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与人们的密切关系。
写好一句拟人句。
26、一面五星红旗
集中描写人物的某种行为动作凸显人物情感
“我摇摇头,吃力的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的向外走去”几个动作次表现了我的爱国情感
仿写一段话,用好动作词
27、卖木雕的少年
叙述时详略得当
作者对大瀑布的风光一笔带过,而将笔墨放在选木雕、放弃木雕、送木雕等内容上,从而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
根据文章中心思想有所侧重,主要写关于描述一个人物
28、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
通过环境描写突出文章主题
如文中描写城市的悲惨景象:“房倒屋塌,失去亲人的大人、孩子在哭泣,空气中弥漫着尸体腐烂后散发的臭气。”在这种环境描写中烘托出救援工作的难度,体现出救援队的人道主义精神和牺牲精神。
写一段雨中帮扶景象。
29、古诗两首
采取拟人化的手段,使描写的景物赋予人的感情特点
如杜甫的《春望》中“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将感伤赋予景物。
用拟人的方法写句子
30西门豹
写文章要有主次之分,重点突出。
本文把“找原因”“惩治巫婆官绅”作为重点来写,而“兴修水利”一笔带过,体现了鲜明的层次性。
给学生题目,如《抓螃蟹》、《空中花园》猜想文章的重点应该在哪?
31、女娲补天
学会连续想到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然后通过推敲、比较,最后选择出最好的一个词语
文章的词语精炼
描写一段日出的片段
32、夸父追日
想象要按“现实——想象——现实”的顺序写
文章的结构
仿写小作文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所谓“读写结合”,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的特点,恰当地对学生进行写作的指导,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这有利于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之所以提倡读写结合,是因为语文教材中的每篇课文都是经过编者精心选择的,有的还是名家之作,这无疑是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文。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进行读写结合?读写结合又该注意些什么呢?下面就这两个问题,谈谈我的浅见。
一、读写结合的方式
读写结合可采用仿写、续写、扩写、缩写、改写等方式进行。
1、仿写。即模仿作者的某种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的训练:如《乡下人家》可模仿作者写景的方法,即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适当采用比喻、拟人的写法,描写某一种景物;又如《慈母情深》对人物的对话描写很有特色,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对话描写的片断练习,从而加深学生理解课文的深度。
2、续写。小学语文教材中的一些课文,结尾处言未尽,而意犹在,教师可启发学生展开想象接着课文的结尾写下去,如《家乡的桥》结尾处这样写道:“实在玩累了,荡一条小船进桥洞,舒展四肢平躺着,那凉悠悠的风,轻轻荡漾的波,转眼就把你送入梦乡……”要梦乡中“我”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可指导学生把它写下来。
3、缩写。有些课文篇幅较长,适合指导学生进行缩写练习。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篇幅较长,可指导学生抓住主要内容,用较简洁 的语言,把课文缩写成二百字左右的短文。
4、改写。改写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改变人称即把用第一人称写的课文改写成第三人称或把用第三人称写的课文改写成第一人称;另一种情况是把古诗词改写成记叙文。
二、读写结合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要真正地起到指导学生写作,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作用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找准结合点。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和训练,要找准结合点,也就是说要根据课文的特点恰当地进行,如果牵强附会,硬性结合,那收效就不会很大了。
2、写作指导要到位。无论进行哪种形式的读写结合,写作的指导均应过细、到位。也就是说通过指导要让学生真正明白写什么?怎样写?也只有如此,这样的读写结合才是有效的。
3、要坚持不懈。读写结合应贯穿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钻教材,找准结合点,并对学生的写作训练进行细致地指导,只要坚持不懈,学生的写作能力定会得到不断提高。
总之,读写结合是阅读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它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它是学好小学语文基础知识的重要方法,也是值得推崇的一种教学方法。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引河里小学 吴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