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集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9课《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是一篇具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文中叙述了国王在选择继承人时用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方法:谁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最后,被选为继承人的却是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下面我摘录了一些教学片段并写了相应的教学反思。
一、《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案例片段 老师: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雄日最终成为受人尊敬与爱戴的国王是因为他诚实,那同学们回想一下自己,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吗?诚实的你有什么高兴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吗?
学生1:我在家里捡到了十块钱,当时想偷偷藏起来,自己留着以后买零食吃的,后来还是主动交给了爸爸,爸爸妈妈都夸我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并奖给我买了一件新玩具,我非常高兴!
学生2:有一天,我在门前踢球时,将邻居家的窗户给打碎了,我马上回家告诉了妈妈,妈妈买了一块新玻璃赔给了邻居家。邻居阿姨说我是一个诚实的孩子,并要我以后踢球时注意些。
学生3:老师,我觉得不是做什么事都要诚实,有时候也可以不诚实。老师:哦?那你说说看,当你遇到什么事的时候可以不诚实呢?(师惊奇地问)
学生4:当遇到坏人时就可以不诚实。
师:张演瑜小朋友说得真好!当我们遇到坏人时就要狡猾些,想办法保护自己,这不是不诚实,反而是聪明的表现。
二、《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成性、动态的过程。小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自行发现,提出了一些自己在备课时没有设想到的,非常独特的想法。这时,我及时的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学生遇到具体事情的时候要动脑筋思考,学会随机应变。这种教学方法不但尊重了学生独特的体验,发扬了他们的个性。还延伸了课后的安全教育,我觉得这可说是一举两得呀!
新课程改革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不再是以往的“灌输式”教学,而代之与开放式的、不断生成的、充满活力的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创新点,善于抓住时机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上述摘录的教学案例中,这个创新点是由学生自己挖掘的,没有张演瑜小朋友独特的想法,就没有了“有时也可以不诚实的”的“创举”。而我只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大胆地想、尽情地说,不断地进行创造性思维。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堂课给了我今后如何进行课堂教学一个启示,即要针对学情变化发展灵活组织教学。这一案例中,我认为主要体现在注意保护学生的发现,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因为“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语文学习不应该仅仅是读和背,更重要的是鼓励孩子们不断创新,这样我们的课堂才有生机,才有活力。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教学反思 一文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八组第30课。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棉花姑娘请求啄木鸟、燕子、青蛙等为自己治病的故事,通过这个童话故事,让孩子们了解燕子、青蛙、七星瓢虫、啄木鸟分别吃什么地方的害虫的科学常识。下面摘录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二课时的教学片段和相应的教学反思。
《棉花姑娘》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知道最后是谁帮棉花姑娘治好了病? 学生(齐声回答):七星瓢虫
老师:对。在课文的第5自然段就告诉我们这个答案,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5自然段,并想一想应该怎么把吧表演出来呢?
(学生自己练读,师出示课件第五自然段)老师:这段话里,有多少个角色? 学生:三个。
老师:那几个角色?
学生:棉花姑娘、七星瓢虫还有一个导演读叙述部分。
老师:我们学习小组有六人,三个人一组来一次表演,怎么样? 学生:好
老师:请三人小组长分配角色,赶紧演一演吧!
(学生三人一组分配好角色,有的演棉花姑娘,有的演七星瓢虫,有的读叙述部分)
老师:哪一组想上台来演一演?(三人上台)
下面的小朋友要认真听,注意看,如果他们演得确实很好,请给点掌声;如果你觉得还得改进的话,请你来当导演指导一下该怎么演。待会儿我们要评选最佳演员和最佳评委。
生表演后,台下学生有的鼓掌。
老师:老师看到有的小朋友为他们鼓掌了,他们到底演得怎么样呀? 学生1:我觉得七星瓢虫飞的时候还要拍者翅膀,不能停下来。学生2:我觉得棉花姑娘演得好,她在问七星瓢虫的时候很惊奇。老师:你是说她脸上有惊奇的表情吧?
学生2:是的。还有,导演那个“圆圆的”读得不够圆。老师:那,你觉得应该要怎么读?
学生2:“忽然,一群圆——圆——的小虫飞来了……” 老师:(对着七星瓢虫):导演,能接受吗? 学生(点头):能。
学生3:导演读“飞来了”读得太快了,表演的人不能一下子飞那么快。学生4:七星瓢虫应该从远处飞来。
学生5:七星瓢虫在问棉花姑娘的时候要边飞,要不回掉下去的。老师:小演员们,你们能改进吗? 学生:能。
(三人再次表演,全班掌声)老师(小结):棉花姑娘的表情还是那么惊奇,不过,老师要对七星瓢虫提个建议,很快吃光动作要快些,行吗? 学生:行。
老师:我们的最佳演员应该评给谁呢? 学生:应该评给棉花姑娘,应该评给导演。老师:老师要给这两位最佳演员戴上小红花,我们的七星瓢虫还要加把劲呀!最佳评委应该评给谁呢?
学生:应该评给立昊、应该评给怡昕!老师:老师也要为他们戴上最佳评委花。
老师:小朋友会演,会评了,能有感情地读读这个自然段吗?谁来读? 学生:读
老师:谁来评一评?
学生:不要读得太快了,只要把“忽然”和“很快”这两个词读得快点就行了,要不就没感情了。
老师:要怎么读才是有感情,你能来读一读吗?(学生有感情地读)老师(指着屏幕):她读得真好,我们也有感情地读一读吧!学生:(齐读)
《棉花姑娘》教学反思
在教学《棉花姑娘》第五自然段时,为帮助学生理解,我让学生通过合作表演来理解了“很快”、“惊奇地问”等词语,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先在小组中分角色表演,又让学生对表演进行评议。把读、演、评融为一体,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使其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学习效果更好。学生在欢乐的课堂氛围中唤起了学习的情感,既发展了语言,学会了倾听、评价、欣赏,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老师关注了学生的发展,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这个教学片段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教学中,学生指出“圆圆的”一词要读得圆一些,这是件好事,但我没有及时引导更为重要的词语“很快”和“惊奇”应该怎么读更好,使得此处的品读理解只停留在浅层次上。在鼓励学生方面,今后应该像赵志祥老师说的那样,对学生不要太吝啬要多看一看他们进步的地方,让他们经常尝到成功的喜悦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三课《小小竹排画中游》是一首语言优美、形象生动、节奏感强的诗歌,短短几句,描绘了风景秀美,物产丰富的江南水乡。下面是我对《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反思:
教学后感觉还不错的地方:
一、课前预习,降低难度
把《小小竹排画中游》作为教研课,比进度稍微早了一点,对学生来说,朗读起来比较难,所以我在上课前布置了学生预习,读通课文,认读生字。从课堂的效果上看,大部分学生完成的还是不错的。
二、课件辅助,形象直观
“正因为有一条鲜明的对象、画面、知觉、表象的清澈的小溪不断地流进儿童的心田,所以儿童的记忆才那么敏锐和牢固。” 这是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的。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了江南的风光,让学生自己发现江南什么最多?桥多,河多,从而引出江南水乡的概念,引出竹排,接着利用直观的竹排图片,让学生理解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东西,感觉很顺利。而后在课文的第一、二句的学习中,也充分利用了插图,让学生感受到了树木的密和禾苗的绿。为朗读好课文打下了基础,也为后面“鱼米乡”的理解作了铺垫。
三、多种方式,巩固识字 在识字的过程中,第一环节是让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第二环节是去掉拼音进行识记的巩固。有比较归纳识字,就像“江、流、游”,还有像猜字谜、利用图片理解词语……让学生在不同的识记方式中,增加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识记的效果。
教学后感觉需改进的地方:
一、课堂教学机智有待加强。就像这节课上发生的:
师:课题告诉我们小竹排在哪里游? 生1:小竹排在水里游。生2:小竹排在河里游。
虽然小孩子没有听清楚问题,可是他们回答的却是我预设中下面问题的答案。可以直接跳到:那么为什么课文说小竹排在画中游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而我一定要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要的答案,然后再一步步的按照预案进行上课。
教案是死的,课堂是活的。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提高处理课堂生成的能力,积淀解决问题的底蕴。
二、对学生的评价语言还不够多样化和具有明确的指向性。一句简单的“很好”说明不了问题,学生仍旧感觉很茫然,不知道好在哪里?其他学生没有学习的方向。
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部分学生在后半节课中,感觉精神明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虽然小孩子的注意力只能维持短短的几十分钟,但是我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增加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要继续加强学生的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于《小小竹排画中游》的教学反思我只能想到这几点不足了,但我相信不足还有很多,可谓当局者迷。希望今天听课的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更好更快的成长吧!
《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学反思 一文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请注明出处。兰兰过桥》教学反思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兰兰过桥》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的第32课,本文内容较长,要使学生能充分地朗读,必须抓住重点段落、重点句子进行练读,这样学生才能很快地抓住桥的特点来学习课文。我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抓住重点句子,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通过反复朗读,欣赏图片感受,实物展示,学生对于桥的特点是比较明确的。以下是我摘了的几个教学案例以及《兰兰过桥》的教学反思。
《兰兰过桥》教学案例
(一)创设请境,导入新课
1、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的桥是什么样子的?动笔画一画好吗? 投影仪演示学生画的桥:说一说,议一议。
2、过渡:从古到今,桥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桥也在不断地变化着。
(多媒体课件演示桥的发展:木桥——石桥——公路桥——公路、铁路两用桥——立交桥。)
3、揭示课题,读题。(看教师写课题,注意“桥”字的规范写法。)《兰兰过桥》教学反思
(一):多媒体的演示使孩子们大开眼界。让他们感知了迅速发展的科技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应用,感受到科学的奇妙。激发着孩子们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
《兰兰过桥》教学案例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读课文。
⑴ 借助拼音,自读课文2~3遍。
⑵ 用“○”圈出本课中需掌握的字,用“—”标出本课需认识的字,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⑶ 思考:爷爷带兰兰过了几座桥?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它们的样子。《兰兰过桥》教学反思
(二):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十分重要的。而读书方法尤为重要,这里具体的要求让孩子们初步掌握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2、检查识字和读书自学情况。
《兰兰过桥》教学案例
(三)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⑴ 齐读课文1~4自然段。⑵ 看图体会,分组讨论。
这座桥叫什么桥?它架在什么地方?是用什么材料造的?在桥上可以看见什么? ⑶ 小结:多奇妙呀!桥居然架在水中。让我们也来体验一下吧!(多媒体课件演示:遇河—进桥洞——桥中观看游鱼、行船。)
2、学习课文5~7自然段。⑴ 自由读课5~7自然段。
⑵ 引发质疑:你能从课文这几段中知道些什么?(明确:桥的材料,使用方法、特点。)⑶ 小组合作讨论、解答疑难问题。交流学习体会。⑷ 讨论:这座桥与我们平时玩的什么东西很相似?你能给它起个更贴切的名字吗?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桥的使用过程。
⑸ 小结:多有趣的桥呀!我们再来看一看它是怎么变化的吧!(多媒体课件演示:遇小河——给管子打气——过桥——放气、叠收)
3、学习课文第8自然段。⑴ 齐读。
⑵ 理解词语:“变魔术”“专家”。《兰兰过桥》教学反思
(三):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地探究知识:让学生自主读,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自主、合作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氛围里始终处于积级主动的学习状态。并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使学生的认知得到发展。
《兰兰过桥》教学案例
(四)再读课文,求异创新
1、齐读全文,讨论: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
2、小结:兰兰的爷爷就是因为有了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再加上他多动脑、勤思考,成为了著名的桥梁专家。生活中我们还需要什么样的桥?
《兰兰过桥》教学反思
(四):对“兰兰的爸爸为什么能成为桥梁专家?”的讨论,让子们明白成功的关键在于“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多动脑”、“勤思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致。
但是从课堂中表现出来一些问题,需要重视。
1、学生的朗读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说有的学生朗读做到了正确流利,但是感情朗读还不太到位;有的学生还把握不好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有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表现自己领悟到的感情,模仿他人的较多,而自己的体会感悟的表现较少等。
2、学生认真倾听的能力需要加强。有的学生光顾表现自己而举手,根本没听老师的提问和其他同学的发言,造成站起来什么都不会,影响了其他同学听讲的情绪。
3、学生还是缺乏训练,发言声音普遍太小,这是一种胆怯的表现,也是一种很不好的说话习惯。
4、本人自己的调控能力、应变能力都应该继续加强,过渡语言、评价语言都比较贫乏,缺乏对学生的激励。以上几点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加强注意,把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真正落到实处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地球爷爷的手》是人教新课标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的第31课,本文以小学生们喜欢的童话的形式出现,通过成熟的桃子自动落地的事介绍了地心引力这一比较深奥的自然现象和科学知识。下面分享一下我教学完《地球爷爷的手》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片段。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的思维特点是具有直观性,具体性。让他们去理解“为什么说地球爷爷的手就是地心引力”这句话蕴涵的科学道理,还存在着一定的难度。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时,我利用游戏——“放纸飞机”导入,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由于我巧妙地把学生熟悉的生活搬到了课堂上,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
一、《地球爷爷的手》教学片段:
宣布上课后,我手里拿着一架自己折的纸飞机,兴致勃勃地面向全班学生:“同学们喜欢玩纸飞机吗?”
孩子们都笑着大声说:“喜欢!”说着情不自禁地纷纷拿起课前准备的已经折好的纸飞机跃跃欲试。
我故意皱着眉头若有所思地说:“你在玩纸飞机的时候最希望的是什么?” 学生略微停顿一下,纷纷举手说:“我最希望纸飞机飞得高、飞得远!”“我希望我的纸飞机能飞向高远的蓝天不落下来……”
我笑着说:“今天我们上课,就先给大家玩一次放纸飞机的游戏好吗?” 学生欢呼:“好,好——” 我意味深长地说:“我们来看看谁的纸飞机飞得远,甚至飞出教室不落下来。来,一、二、三……”
几十架纸飞机一下都飞出了孩子们的手,教室里一片欢腾……可是几秒种以后,孩子们不约而同地发出不满的叹息声
纸飞机都纷纷落到了地上。
我又说:“别急,看看老师是不是劲儿大,能让纸飞机飞得更远。”孩子都半信半疑地看着我:“好,好,老师,你放!”我一本正经地向教室的后面扔出自己手中的纸飞机,可还是很快就落下来了。
我这时面向学生遗憾地说:“好,下课后,我们把地上的纸飞机再捡起来。——是啊,不管我们的纸飞机能飞多高、多远,最后它总会掉下来。好像这地上总有一只看不见的大手一样,这是怎么回事?”导出课题。学生的探究兴趣一下激活了。
二、《地球爷爷的手》教学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告诉我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使他们切实感受到学习的“个人意义和价值”,使学生对所学内容兴趣盎然,乐于探究。对小学低年级而言,有效地组织小游戏,有时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应当始终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及时给与网络延伸,帮助他们架设并构建新知的平台。
当然,在教学《地球爷爷的手》中,我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教学形式及方法比较单一,低年级儿童最喜欢是游戏、比赛等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还需有的放矢地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第二:识字教学中,没有融入学生的生活体验,强调学生在生活中的识字。第三:教学中,还要多鼓励学生质疑,因为质疑是思维的火花,质疑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
第二篇: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篇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一、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感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阅读中体验,入情中感悟。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本案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激发了学生对北京的向往,表达了他们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学生们在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或快或慢或轻或重的自主获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了灵性的生命体。
二、适时拓展,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构建了美妙的课堂
充这些图片、资料充分展示出来,就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实现了语文课与生活的不痕对接,同时也体现了让语文课堂情景化、生活化、审美化的教学理念。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感受到学习的个性和精神的自由释放,纯真感情的自然流露,爱国情感也在无形中自然升华。
不足之处:
课堂上感觉学生与老师配合不是很好,因为教的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较高年级要差,面对枯燥的学习,容易疲倦,因此老师的充分调动就尤为重要。备课时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要控制时间,避免学生疲劳,应突出趣味性教学,比如说,在识记生字时,编一些的有趣的'儿歌用或游戏等形式互动读记生字,在读文及重点句子时,运用其他方法读,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
比如说在揭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之后,我可以换种方式:让我们的男孩子从心底里大声地读——:女孩子们甜甜地对北京说——:我们怀着对北京无限的热爱一起说——!让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中悟、体会感情,最后读出感情。还有就是在写字时老师讲的过多,留给孩子们自主发现学习的时间少了点,所以很多孩子在写字时没有按正确格式去写,显然写出的字不是很规范。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文内容的介绍,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对课文的了解,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总的来说,课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不断改进加以完善。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插秧》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首篇幅短小而有意境的儿歌。儿歌通过比喻和想象,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过程,诗话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话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面,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美,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通过在初学诗歌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感知水田如镜和农民插秧等事物,然后边范读边板画文中的插图。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平如镜的水田映照出这片美景……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诗般的意境。
在认识了本课的生字以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小组说:“我们小组想好好读几遍课文,要读得有感情,再把课文背下来。”有的小组说:“我们想把农民伯伯插秧的情景演出来。”有的小组说:“我们画画好,我们可以把农民插秧的美景画下来。”还有的小组说:“我们可以这首小儿歌进行改编。”于是,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室里更是呈现出浓烈的学习氛围。汇报时,各小组展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更结合自己小组对课文的理解,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这一节课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和指令性。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给出“教学任务”,而是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我喜欢我才选择”,既然是喜欢的选择,自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那么学习的兴趣、求知的积极性也就无须老师用尽各种办法来激发。所以孩子们的思维迸出了智慧的火花,他们的作品非常出色,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月亮的心愿》是一篇优美的童话故事,以月亮的内心变化为线索,引出了要关心体贴父母的情感,是一篇充满家庭温情的课文。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课文蕴含的思想感情。
这个教学片段非常的简单,没有什么设计特别的地方。但是我觉得最大的优点是给予了孩子们充分读的.时间,充分去感受读的快乐。然后从同学的评价中去感悟课文蕴含的情感。在新课程下小组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合作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了合作的精神,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如分角色朗读,一个学习小组内肯定有朗读比较优秀的学生,这就可以互相影响。还有让学生自读自悟这一环节,我觉得也很好。使学生养成了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上完课后,我将近用了20分钟的时间来讲讲班级中的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举例说了爸爸妈妈是如何的关心我们的成长的,我们要体贴关心父母长辈。教室里安静得出奇,大半的小朋友感动得哭了。下课后我又找了几位小朋友谈心。孩子们都认识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心,表明自己要好好孝敬父母。我觉得效果来了,课堂延伸到课外,这样的教育效果真的很起作用。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在《尧帝凿井》一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利用观察课文插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进入课文。有观察的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说、听、认活动中,借图认识部分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课外延伸的活动中,让学生收集有关的传说故事,目的是让学生自主了解传说故事,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读不准的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朗读技巧。
4.发散学生的思维。师:读了《尧帝凿井》,你觉得尧帝是个怎样的人?
生:尧帝非常关心百姓。天下大旱,百姓们喝水困难,尧帝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生:尧帝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观察到,大旱天蚂蚁还能活下来,所以断定蚂蚁的洞下有水。他让人顺着蚂蚁洞往下挖,果然找到了水源。
生:尧帝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带领百姓凿井取水,造福了百姓,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四个太阳》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小孩子画了四个不同的太阳,给人们带去欢乐的故事,表现了孩子一颗童真的爱心。我们看到的太阳只有一个,而且只有一种颜色,可书上怎么会有四个不同颜色的太阳呢?学生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时我们老师就要尊重每位学生的发展潜能,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读、去想、去说、去做,引导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学会思考、学会表达、学会运用。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对谜语很感兴趣,通过读谜语,猜谜语,不仅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语文,还使学生学会了通过理解谜面的.某些字词猜对谜底。
二、学会质疑,书中解疑。
学生自读课题后,老师发问: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通过引发学生对题目的思考,使学生明白学贵有疑。有疑问学生才会迫不及待地找答案,从而促进学生认真听,认真想从书中找答案。
三、多读课文,整体感知。
为了使学生养成会倾听的习惯,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老师范读前的一个问题:听了老师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而绿色的太阳、金黄的太阳、红红的太阳、多彩的太阳的展出,也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从而有积极性去想:为什么要画四个颜色不同的太阳呢。
四、抓住重点,扎实识字。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老师设计了识字的流程:带拼音读、开火车读、去拼音读、开火车读、交流方法、游戏巩固、语境识字,这个识字流程考虑到学生的识字规律,多次见面,必然牢记。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教育机智,我的课还有很多值得提高的地方:
一、识字过程中,重点不太突出,在机械识字方面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在交流识字方面,由于老师的语言组织不到位,学生交流的识字方法过于单一,没有完全放开学生,让学生自主识字、合作识字。
二、我借助了多媒体突破教学的重、难点,进行指导朗读,但由于在识字方面有些重复、浪费了一些时间,所以在指导朗读方面还不够到位,还可多花点时间在指导朗读上,让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在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尽管读者对此话解读角度不同,见解多元甚至迥异,但有一点无庸置疑:文学创作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方显“生气”而达“高致”。备课亦是如此。面对丰富多彩的文本如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学《迪》(《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课的简称)课,当我按照自己的设计讲完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还应该再完美和改进一些,就是应该再“洗一洗”课。
一、再洗一洗导入环节。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知道迪斯尼是《米老鼠》动画片的创作者。相机学习“尸字头儿”积累“尸字头儿”的字。所以整合一下环节如下:先出示动画片《交响乐》引导学生欣赏。引出“你最喜欢哪个动画形象?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指向性。学生可以喜欢打击乐的唐老鸭,可以喜欢滑稽的高飞,可以引导:那个出色的指挥家是谁?板书米老鼠。再引出迪斯尼,识字并读课题。“尼”字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生字,要求认清字形,分清字意,还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回答“尼姑”“尼古丁”体会尼古丁是一种有害的物质。你知道哪些“尸字头儿”的字?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板书: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继而学生找到了:尽、尾、居、屎等。这是我认为这节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通过这样整合环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动画片的精彩,为进一步学文打下了基础。
二、再洗一洗初读环节。
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教师故意删掉两个词,使学生体会到这两个词是第一段的好词,现在我想把这一环节省去。因为我感觉到这两个词只要认读一下就可以,如果指导朗读的话,可以放在第二节课。课文比较长,教师范读前两段,读得声情并茂,请预习的同学读第三段。给预习的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我现在还是肯定这一设计的。学生自读后圈画出生字,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有部分学生圈画生字有困难,所以我要求预习的时候,先用铅笔圈画出生字,课上再用彩笔圈一遍。同桌互相认读一下预习的生字卡片。生字卡片的正面写的带拼音的生字,背面是给这个字组两个词,自已做卡片,是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会组词,可以请教家长或查字典。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一是学生装的预习卡片上出现错字怎么办?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卡片还应该有个集体交流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还应该鼓励认字或说字形。总是要激励学生自主交流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并指导交流的方法。
三、再洗一洗识字环节。
这部分主要是采用了随文识字,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境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随机认识几个重要的生字。比如“非” 和“互”并积累相关的词语,这些都是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下去的地方。尤其是字理识字,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其中指导理解“失业、主人公、卡通片、动画大师”比较到位,但理解“偶尔”一词,用了很长时间,我想如果让学生再读这句话,有个词与“有时候”是一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体会到 “偶尔”的意思。从文中去找既节省了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再洗一洗朗读环节。
教学中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想指导读重点段,并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我想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点我还要坚持下去。但怎样快速地读懂读好课文的重点段也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学这一课,我引导学生从找动作的词入手,这一点是有可行性的。特别是四位学生到前台来表演可以看出这一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出哪只“小老鼠”更可爱,并读出小老鼠的可爱。其中理解“小老鼠美美地吃着。”指名读,并引导换词体会,学生换成“甜甜地”“开心地”并加入到句子中读一读,教学效果是很好的。有一点不足就是我觉得如果引读前,我先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所熟悉的米老鼠的动作,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老鼠的动作,这样降低了难度,以免让学生直接去找,因为有很多同学不清楚哪些是动作的词,感到有困难。
学生读文后也出现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教师及时的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迪斯尼失业了,这只小老鼠怎么办?猜一猜,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又用讲故事的语言讲述了迪斯尼后来创作的过程,并出示了课文的插图。现在看来这一设计是很独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形象,似乎能听到声音。这贴近儿童的语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我会把这一长处发扬下去的。
五、再洗一洗写字环节。
由于考虑时间的关系,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再范写。但学生观察字的时间比较短,给学生讲评的时间也不多,所以我要再整合一下环节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静静地[写字,写字的时间至少保证在十分钟,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贯彻。
以上是我对自己教学的《迪》课的“洗课”,通过自我“洗课”洗净表面的热闹,使语文课堂扎扎实实,富有内涵,且充满张力。立足于新课程,适应差异性,让潜意识的“师生互动”剥笋似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倾听文本之召唤,敞开心扉言说,质疑问难生成。此外,在反思聚集“洗”出的文本重点,审视教学中的困惑,在质疑与反诘中不断地建构,不断地完善,使教学流程设计得更简约、更智慧些,努力使语文课堂创生得更本位、更真实些,使学生能力的习得更高效、更快捷些。我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具个性和智慧。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邓小平爷爷植树》介绍了1985年的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我还没开始教这课时,就听其他老师说这课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大部分学生要跳一跳才能读上来。于是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针对这一课的四字词语比较多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设计“四字词语竞赛”,看谁积累的词语多。同学们个人跃跃欲试,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活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他们除了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找出来,还有许多同学把平时积累的'成语也说了出来。这样抓住时机将重点词语“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做法,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使学生创造性的积累了词语。同时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跟不上每天认识十几个字,阅读那么长篇幅文章的学习了。虽然,他们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学生的发现,说明他们也在参与学习,也在主动地思考。但连“人群”这个词都不能理解,从侧面反应了我们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确实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识字教学。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词组识字、回文诵读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从细节上来看,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小节号 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
小问题靠细心解决,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用来正音,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习成果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包括背诵)让孩子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今天教孩子们学习第二课《姓氏歌》,在导入的时候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问:“光头强姓什么?”孩子们:“姓光”熊大姓什么?”姓熊”。“语文老师姓什么?”孩子回答“姓向”。“校长姓什么?姓刘。”然后过度读到课文,理解课文。本课我采用一问一答地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学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节奏感。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同桌、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我在课前让学生介绍元宵节你和家人是怎么过的。引出元宵和花灯,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充满了对学课文的热情。
本学期读的要求逐步提高,从读准字音入手,把课文读通顺,最后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在读课文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比赛读,加动作读。这样,多种形式读,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为更好的'背诵课文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中,逐渐渗入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学生初读完课文后,立即问:“课文写了几个花灯?分别是什么?”教会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一些阅读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讲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只小鸟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春雨是绿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到柳树上,柳枝也绿了。”“春雨的是红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春雨是黄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多么恬美的意境,多么令人遐想联翩呀!学完这篇课文,孩子们沉浸在那对春天的想象中,从他们的小嘴里迸发出许多优美的词句。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两点值得肯定: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聆听《小雨沙沙》的歌曲,咦,下雨了!听——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春雨声。你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呢,让学生展开想像畅所欲言,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2、激发学生“我会读”的愿望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然后轮读第一遍课文,调动班上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在回答问题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我会读”,激励学生“我会读”,把阅读的实践机会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读书。
3、用多种方法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比如,从这些生字宝宝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例:“淋、洒、滴、油”都有三点水,“线、论、颜、淋、洒、滴、油、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等等。
不足之处:
由于过于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始终在读中思考,延误了教学时间,使后面的指导书写没有完成,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全局思想,既要注重课堂中学生的需要,也要心中有数,善于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在导入环节,应用了一个猜“棉花”的谜语,形象地描写了棉花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关于棉花故事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读课题,发现“花”和“娘”的轻声读法。
在第二个环节中,分别从图和文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以图为载体,让学生看图猜讲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中讲,看大屏幕上的画面讲,最后做到集思广益,完善自己的讲法,把四幅图连起来用完整的话讲。注重鼓励有创新的讲法。接着,图文对照。先听看课件的视频范读课文。通过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可以评价教师朗读的形式初步感知课文。然后正确流利地练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做到图文对照读文。在初读中还要重视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生字,理解生词。让学生介绍对词语的了解,并提出不懂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如”“蚜虫”师生交流资料,并补充课件中相关图片与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
下一个环节是细读感悟课文。这一环节通过老师提出的重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角色内心活动。选择感兴趣的一部分分组商讨怎样读好每一个角色的语气,在读中悟,悟后又读,并结合图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入情入境来体会。结合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跟着配乐,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读出发自内心的情。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商议扮演文中角色把课文演一演,后在全班展示。通过这些环节设计,已能让学生把文学透,内化为自身的才学了。
在“升华主题”一环节中,第一步的设计,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在学生总结收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认识的捕虫能手,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充还知道哪些益虫和益鸟,在此教师也为学生补充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他们爱护益鸟,保护益虫的意识。真正做到由情感落实到行动中。第二步为布置课下实践任务。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阅资料,继续寻找一些益虫和益鸟,并了解关于它们的知识,可画成图画或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待以后交流。这样,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产生了对益虫和益鸟的爱,愿意和它们做朋友,保护它们。这一课的教育作用在此更彻底地落实和深化了。第三步讲故事的设计,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听的能力,并在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认识了哪些益鸟?既检查了听的效果,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到此,本课也结束了,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在丰富的学习形式中练了读,悟了情,增长了知识,思想受到了教育和熏陶。课内外相结合,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保证了学生始终能以很高的兴趣参与学习。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在教学《离开妈妈的小黄鹂》一课时,我力求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落实“三维”目标。
一、自主学习,贯穿阅读
阅读教学以读为主。本节课我共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读书,把读贯穿于教学的始终。由于我讲授的是第二课时的内容,我以“小黄鹂第二次离开妈妈又干什么去了,结果又会怎样呢?”这一与上节小黄鹂第一次离开妈妈有紧密联系的问题为切入点,把学生读书的兴趣充分调动了起来。这时,我安排了第一个层次读书,并且要求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读,或问老师,问同学。读完后,我鼓励学生站起来轮读,每人读一个自然段,要求学生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紧接着我安排了第二个层次读书,要求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课文中每一自然段写小黄鹂干什么去了?在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进行了第三个层次读书,也就是随文识字,分角色朗读。以上三个层次的朗读设计,环环紧扣,层层递升,使得整节课的朗读指导有目的,有层次,体现了教师指导和学生学习的过程; 由读得不完全正确到读得正确,读得不大通顺到读得通顺、流利,读得比较平淡到读出感情,真到实现了读的目标。
二、多样识字,读中悟情
语文实践包括知识的学习、技能的训练,也包括情感的体验,兴趣的培养。这节课我注意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体验入手,多种方法识字,再借助课文内容,入情入境的读,从而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比如,“真”先从拼字音开始,再想从这个字中想到哪些字,谁真可怜,怎么读出老白头翁的可怜呢?然后在范读和仿读中,为学生以后的情感升华作了铺垫。再比如学习“跟着”时,我把对字形和字义的认识做为重点,鼓励学生用换偏旁法记,在自己的身上找带有“跟”的词,然后再结合课文理解“跟着”的含义。特别是学完课文之后,为了达到情感的升华,我采用了分角色朗读,老师来做解说,由学生来做小黄鹂和黄鹂妈妈,看谁读的像。学生在这种趣味的.读和演中再次体验到小黄鹂热情助人和虚心好学的情感,此时情感目标的完成有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很多的不足和失误,比如:对于每个字的字形的认识还不能做到有轻有重,学生的一些情感体验不能做到有收有放,这些都需要各位同行们批评指正。
总之,整节课的学习中,我本着只是起着一个引导作用的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学生的自读、自悟;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不是老师说教式的灌输,而是学生自我体验后的感悟。离开妈妈的小黄鹂教学反思3篇。我觉得这节课的教学,真正使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从而实现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下面我来谈谈对这节课的体会:
一、焕发激情,在情境语境中学习字词。
离与鹂,这是一组同音字,它们都出现在课题中,舒老师首先创设了一个你熟悉她吗,看老师写她的名字这一情境来学习“鹂”字,学生熟悉小黄鹂的名字的爱好很浓,激发了学习的乐趣。课题本身又提供了学习离的语境,通过读学生能感悟离的意思。
二、抓住重点,在鼓励指导中朗读课文。
1、示范引路 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可以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提高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教学小黄鹂的语言,舒老师采用了范读,读出小黄鹂的年龄特征,果然同学们练得爱好盎然。
2、激励等待 学生读文出现问题时,老师耐心等待,鼓励他们,给孩子自己读好课文的机会,让他们体验通过自己努力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做,全班学生的热情都会激发出来。
3、学词练句 段由句构成,句由词构成,教学时,老师注重读好词,连成句。减轻了学生读文的难度,有利于学生形成朗读能力。
三、识读结合,在相互作用中提高效率。
随文识字,使识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以前我们的教学往往先搞一块孤立的识字教学环节,把几个生字音、义、形都解决了,然后再来阅读。这样做识字的时间拉得很长、很孤立,阅读的时间被侵占了,结果使识字和阅读互相干扰,两败俱伤。教学中舒老师以读为本,寓识于读,识字与阅读同时进行,音、义、形可以分散难点,分布到位,这样既加强了识字又联系了阅读,使识与读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样效果就好了 最后我有一点疑惑,就是一节课学完这么多的字是不是太多了,学生会不会记得不扎实?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让一堂课生动、有效的关键所在,而情境教学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孩子们很快地入情入境,从而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能轻松地教,轻松地学。其实情境不需要太复杂,一首音乐、一段画面、一个游戏,甚至一个小小的手势都能很好地创设一段情境,在《插秧》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就较多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画面
在初读课文之前,我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插图,在引导同学们按顺序观察画面的同时,也仿佛把同学们带入了如画的景中,为同学们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在理解完课文之后,一句“想不想看看农民伯伯插完了的秧田是什么样的?”,几幅美丽的水田图片,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在享受到了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二、音乐
班上的孩子最喜欢听音乐了,为了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我常常会为他们放上一段音乐,让他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边读边想象,本篇文章虽然很短,但配上音乐的孩子们的朗读舒缓轻柔,让人听了不由得暗暗赞叹。
三、游戏
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孩子是需要激励的。课前我就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比赛游戏:“今天呀,老师想和一(3)班所有的同学比一比。”在宣布比赛规则的同时,等于让他们进入了一个竞争的情境,同时也是给孩子们一个正面的引导,引导他们上课应该怎么做,学习应该如何学。孩子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个个都竭力制约自己,一堂课下来都不用我怎么去维持纪律,效果非常好。
在识字环节当中,我也用了一个猜字小游戏,我猜,让他们评判。我故意猜错一些字,也故意做出惊奇的样子,让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认字的热情、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四、手势
情境无处不在,一个小小的手势也可以创设一段情境。语文天地里有好多的“金钥匙”,对孩子们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何在课文的学习当中强调、巩固这些“金钥匙”,其实有时一个小小的手势就行了。如在要求孩子们边读边想象时,我伸出手,说:“来,给你们这把金钥匙。”一个手势就好像真的把金钥匙交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好像真的是拿着这把金钥匙在朗读,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巩固了学习方法。
在文章的拓展部份,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从讲台上走下来,用手指着光洁的地板,装作惊奇的样子说:“哇,水田的水这么清呀!还照到了什么呀?”孩子们也从刚刚开始的惊奇转到兴趣盎然,纷纷地把自己的想象说了出来,还按照课文的样子做了一首小诗,并且是毫不费力。
一堂课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我没有费尽心思去维持课堂纪律,没有疲惫不堪地拉着孩子们顺着我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背诵了课文,识记了生字,发挥了想象,还巩固、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我想,这无不是情境教学的巨大魅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
本课的一个重点是根据上下文理解词语“孤单”的意思。在学习这一段时,我首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的非常好:有的说是没有朋友玩,有的说是孤独,有的说是寂寞,有的说无聊,没意思。看来,学生能懂得这个词语的意思。那么联系上下文怎么理解?让学生读课文,从哪些词语看出“孤单”的意思?学生在老师启发下,找出了“只有,一只一棵一个”,看出树和喜鹊真的很孤单。看来,一年级的孩子也真不简单。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教育学生同学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我们的生活才会很快乐。
第三篇: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在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尽管读者对此话解读角度不同,见解多元甚至迥异,但有一点无庸置疑:文学创作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方显“生气”而达“高致”。备课亦是如此。面对丰富多彩的文本如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学《迪》(《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课的简称)课,当我按照自己的设计讲完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还应该再完美和改进一些,就是应该再“洗一洗”课。
一、再洗一洗导入环节。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知道迪斯尼是《米老鼠》动画片的创作者。相机学习“尸字头儿”积累“尸字头儿”的字。所以整合一下环节如下:先出示动画片《交响乐》引导学生欣赏。引出“你最喜欢哪个动画形象?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指向性。学生可以喜欢打击乐的唐老鸭,可以喜欢滑稽的高飞,可以引导:那个出色的指挥家是谁?板书米老鼠。再引出迪斯尼,识字并读课题。“尼”字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生字,要求认清字形,分清字意,还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回答“尼姑”“尼古丁”体会尼古丁是一种有害的物质。你知道哪些“尸字头儿”的字?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板书: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继而学生找到了:尽、尾、居、屎等。这是我认为这节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通过这样整合环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动画片的精彩,为进一步学文打下了基础。
二、再洗一洗初读环节。
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教师故意删掉两个词,使学生体会到这两个词是第一段的好词,现在我想把这一环节省去。因为我感觉到这两个词只要认读一下就可以,如果指导朗读的话,可以放在第二节课。课文比较长,教师范读前两段,读得声情并茂,请预习的同学读第三段。给预习的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我现在还是肯定这一设计的。学生自读后圈画出生字,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有部分学生圈画生字有困难,所以我要求预习的时候,先用铅笔圈画出生字,课上再用彩笔圈一遍。同桌互相认读一下预习的生字卡片。生字卡片的正面写的带拼音的生字,背面是给这个字组两个词,自已做卡片,是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会组词,可以请教家长或查字典。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一是学生装的预习卡片上出现错字怎么办?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卡片还应该有个集体交流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还应该鼓励认字或说字形。总是要激励学生自主交流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并指导交流的方法。
三、再洗一洗识字环节。
这部分主要是采用了随文识字,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境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随机认识几个重要的生字。比如“非” 和“互”并积累相关的词语,这些都是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下去的地方。尤其是字理识字,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其中指导理解“失业、主人公、卡通片、动画大师”比较到位,但理解“偶尔”一词,用了很长时间,我想如果让学生再读这句话,有个词与“有时候”是一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体会到 “偶尔”的意思。从文中去找既节省了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再洗一洗朗读环节。
教学中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想指导读重点段,并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我想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点我还要坚持下去。但怎样快速地读懂读好课文的重点段也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学这一课,我引导学生从找动作的词入手,这一点是有可行性的。特别是四位学生到前台来表演可以看出这一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出哪只“小老鼠”更可爱,并读出小老鼠的可爱。其中理解“小老鼠美美地吃着。”指名读,并引导换词体会,学生换成“甜甜地”“开心地”并加入到句子中读一读,教学效果是很好的。有一点不足就是我觉得如果引读前,我先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所熟悉的米老鼠的动作,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老鼠的动作,这样降低了难度,以免让学生直接去找,因为有很多同学不清楚哪些是动作的词,感到有困难。
学生读文后也出现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教师及时的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迪斯尼失业了,这只小老鼠怎么办?猜一猜,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又用讲故事的语言讲述了迪斯尼后来创作的过程,并出示了课文的插图。现在看来这一设计是很独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形象,似乎能听到声音。这贴近儿童的语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我会把这一长处发扬下去的。
五、再洗一洗写字环节。
由于考虑时间的关系,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再范写。但学生观察字的时间比较短,给学生讲评的时间也不多,所以我要再整合一下环节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静静地[写字,写字的时间至少保证在十分钟,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贯彻。
以上是我对自己教学的《迪》课的“洗课”,通过自我“洗课”洗净表面的热闹,使语文课堂扎扎实实,富有内涵,且充满张力。立足于新课程,适应差异性,让潜意识的“师生互动”剥笋似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倾听文本之召唤,敞开心扉言说,质疑问难生成。此外,在反思聚集“洗”出的文本重点,审视教学中的困惑,在质疑与反诘中不断地建构,不断地完善,使教学流程设计得更简约、更智慧些,努力使语文课堂创生得更本位、更真实些,使学生能力的习得更高效、更快捷些。我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具个性和智慧。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插秧》是第三单元中的一篇主题课文,这是一首篇幅短小而有意境的儿歌。儿歌通过比喻和想象,以“水田是镜子”一句领起,诗化了插秧的过程,诗话了艰苦的农业劳动,诗话了农民们辛勤劳作的场面,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美,那么富有诗情画意!
通过在初学诗歌时,我先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感知水田如镜和农民插秧等事物,然后边范读边板画文中的插图。蓝天、白云、青山、绿树,一平如镜的水田映照出这片美景……美丽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了诗般的意境。
在认识了本课的生字以后,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我请同学们说一说,“你们想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学习这篇课文?”有的小组说:“我们小组想好好读几遍课文,要读得有感情,再把课文背下来。”有的小组说:“我们想把农民伯伯插秧的情景演出来。”有的小组说:“我们画画好,我们可以把农民插秧的美景画下来。”还有的小组说:“我们可以这首小儿歌进行改编。”于是,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了不同的学习方式,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室里更是呈现出浓烈的学习氛围。汇报时,各小组展现自己的才能,展示自己的作品,更结合自己小组对课文的.理解,对其他小组进行评价。
这一节课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内容的计划性和指令性。教学中,不是由教师给出“教学任务”,而是在充分考虑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把选择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求,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去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我喜欢我才选择”,既然是喜欢的选择,自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完成,那么学习的兴趣、求知的积极性也就无须老师用尽各种办法来激发。所以孩子们的思维迸出了智慧的火花,他们的作品非常出色,不能不令人刮目相看。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核心提示:《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教学语言比较零...
《两只鸟蛋》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在这首小诗里,我们能看到孩子在母亲的启发下,幼小的心灵里萌生出对生命的珍爱,对小鸟的关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语言比较零碎,语言缺少感染力。我觉得正是自己对学生的预设不足,课前没有备足学生,才导致课堂生硬缺乏学生思维的火花。在学习第四节时,我可以先承接上一节引导学生想象,现在两只鸟蛋正舒舒服服地躺在鸟窝里,你猜,在鸟妈妈的孵化下,过几天这两只鸟蛋会怎样?虽然它们现在还是蛋,但我们可以想到,(放鸟叫声)听!——说说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吗?(击出示鸟儿在蓝天中飞翔图)看!——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吗?然后边读边想象,把自己当作小男孩读诗歌第四节,再播放幻灯展示鸟儿自由生活的画面、人与鸟和谐相处的照片进一步激发孩子热爱鸟类、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引导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
我在教学本课时,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都是让学生课前提问,然后通过读课文等手段逐渐解决简单问题,在理解课文的环节就抓住一个立足于文章的整体、直指向文本的主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理解上的难点来引导学习。最近,在反思我的这种方式是否适用于低年级,想到了这种方式的目的和效果——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决定还是坚持用下去,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如,“微笑”在文中是“花草”微笑;在“夜色”下的微笑;是“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时发现的;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像“白天一样。”抓住重点词语来学习课文,发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关键的作用。如,“微笑”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花草的微笑是怎样的画面;描述画面,说出夜色下的花草的微笑是很美丽的`;由夜色下花草的美丽进一步拓展、延伸到夜色是美丽的。最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齐读课文,读出我的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从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解的有些细,学生没有充分读的时间,所以对感悟理解不够到位,再有就是学生比较好动,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够积极发言,最后的拓展没有很好的完成,学生说的少。在理解字义的层次上自己做的也不到位。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本文内容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象,学会欣赏。春雨的色彩在读完全文后,利用课后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春雨的美好。不能把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学的目的或重点。在朗读时,引导学生体会小鸟们的.天真、活泼、可爱,体会春雨的轻柔、欢快,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我除了制作课件引导学生边看边读边想像文中小动物的对话外,还激发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通过观察春雨的课件,来体会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变得生机勃勃。
我在组织学生识字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将读句、识字、解词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看图片识字。课堂实践反映出:一年级学生这样识字学习效果很好。
现在虽然是春天,但春天的特征还不是很明显,学生对春雨的观察和了解也甚少。我想这节课如果能适机的带领学生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一下春雨的特点,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分角色朗读,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果允许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效果可能会更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我觉得非常必要。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鲜花和星星》是一首儿童诗。全诗情景交融,语言优美,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我注重学生的心理需求。未揭题前,让孩子们先通过观察图片,引出这首的名字和内容。利用孩子们对图片直观的感受,我设计了两个问题,用观察图片,回答问题的方式倒入课文,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课文,从而有更高的热情投入到课文的.学习。
注重学生的读书实践。整篇课文都是通过读来感悟,揭题后,我让学生自由选择读的方式感悟课文,随后又运用了自读、指名读、分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灵活多样的读法是相当重要的,体现了《课标》所要求的“让学生充分地读”。
注重学生的说话训练,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说和写并不是同步的,为了缩短说和写之间的差距,所以创设一个让学生当小诗人来作诗的情境,实际上就是开发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这样进行训练学生的潜能较为充分地发挥出来,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进行了语言的积累,又实现了语文学习从课内到课外的延伸,课堂也因此而美丽起来。
回看这一课的教学,学生增加了语言积累,能读善思会说。事实证明,孩子的思想在课堂上一旦得到解放,他们将释放巨大的能量。这能量的体现就是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让课堂变得精彩纷呈。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从引入开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学习情境。教学中教师把音乐引进课堂,制作精美的课件,创设语文园地等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我在课前让学生介绍元宵节你和家人是怎么过的。引出元宵和花灯,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充满了对学课文的热情。
本学期读的要求逐步提高,从读准字音入手,把课文读通顺,最后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在读课文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比赛读,加动作读。这样,多种形式读,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为更好的.背诵课文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中,逐渐渗入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学生初读完课文后,立即问:“课文写了几个花灯?分别是什么?”教会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一些阅读能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他们正确书写。
识字是低年级学习的重点,所以在教学写字这一块留有充足的.时间。一些容易写错的字,让学生跟着书空,反复进行练习,让学生加深记忆。
让学生通过看图、动作演示,理解句子的意思,使他们感受到鲜花和星星的美丽和繁多。
我启发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把不同的词语和不同的图画在头脑中恰当地组合形成板块,这样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记忆。并在诵读中体会词串押韵的特点,增强了学生的语感,读出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来。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词组识字、回文诵读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从细节上来看,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小节号 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
小问题靠细心解决,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用来正音,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习成果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包括背诵)让孩子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课件中的插图色彩明丽,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能运用好配图,将会形成师生共愉的教学氛围。第二课时开始,我出示美丽的小路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时时蹦出精彩的词句,引来听课老师的阵阵夸赞。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说话。
任何文本的表情达意都是有限的,唯有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以直观为主,然而在设计时有意留些空白,激发学生想象,使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各自独有的画面。课堂上,我设计了三次想象说话:一是如果你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你会说点什么?二是小路上堆满垃圾,这时候你再次走上这条小路,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三是为了让美丽的小路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想对小动物们说点什么?
三、利用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文中二三自然段兔姑娘和鹿先生走上这条小路时,它们“轻轻地”、“慢慢地”走过。在这里,我让学生猜想,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天阔说:“它们怕把小路踩脏了。”苏畅说:“它们怕把小路上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踩坏了。”迎雪说:“它们怕踩到路边五颜六色的鲜花。”多好的答案呀!孩子们体会到了兔姑娘和鹿先生的用心。接着,我问:“那咱们该怎样把这句话读好呢?”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
四、学以致用,体现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学习完文章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校园。这么美的校园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从而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种在学生心间。
课堂教学是有遗憾的艺术,本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在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注意了三个好朋友说话时不同的动作,但是没有让学生学着小动物们的样子加上动作朗读。对于一年级好动的小同学来讲,加上动作朗读,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会更高。
第二,分角色朗读时,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读得不够充分。在展示环节,如果在课前准备几个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上台表演效果会更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对孩子们有神奇的鼓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等十二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古、凉、细、夕、李、语、香”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感受语言的对仗美,培养收集对子和对对子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内容,感受语言的对仗美。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之间玩拍手游戏。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些对子歌。(教师板书:《识字6古对今》)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自读、小组读、分段读)
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圆、严、寒、酷、暑、凉、晨、细、朝、霞、夕、杨”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古、凉、细、夕、李、语、香”,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注意给自己正音。
(2)教读课文,初步感知对子。
2、朗读课文,感悟课文。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2)师生交叉读,教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读完以后再交换。
(3)师:你知道文中这些有趣的组合叫什么吗?
生:对子。
(4)师:课文的对子中写了哪些事物?
生:雪、霜、和风细雨、桃、柳、杨、朝霞、夕阳、莺、燕、鸟、花……
师:你见过这些事物吗?它们是怎么样的?(学生自由回答)
(5)引导想象,读到和风细雨、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时,你好像看到什么?
3、背诵课文
(1)自由试背,同桌互背。
(2) 分小组背,男女生比赛背。
五、课文小结
同学们,对子是我国特有的,这节课从这些对子中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识字6古对今
和风细雨
古对今莺歌燕舞快乐无限
鸟语花香
课后反思: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课下的反思总结,自己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学生对于识字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呢?便是我们教学者课下需要深究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在备《所见》一课时,我在最后设计了“续编故事”这一环节。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呢?在思考了一番后,我决定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个讲故事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学古诗是很有趣的事。首先,我说:“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十分爱听故事,所以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讲故事、听故事,大家喜欢吗?”学生齐答:“喜欢!”
接着,我出示教学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后编故事。我是这样启发的:“同学们,这是一幅画,这幅画画了一个故事,你们能讲讲吗?请仔细看这幅画,把这幅画所画的故事讲出来。这是大家的强项,相信大家一定能讲好的,我就等着听故事啦!”于是学生开始自己练习讲。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了两个人来讲。这两个人既把画面上的情景全讲了出来,而且还十分流利,这是我没有料到的,也许是我的启发起了作用。在表扬了一番后,学生想讲的.兴致更浓了。紧接着,我引出了作者和诗题,我是这样说的:“清代有一位诗人叫‘袁枚’,他来到乡间,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就用诗把它记录了下来,题目叫《所见》。”我就介绍了诗人,开始学诗。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两人小组自学,效果很好,学生对诗句理解得很到位。
最后,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通过看图和读诗已经弄明白了,可故事似乎还没有讲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你能发挥合理的想象,编下去吗?”学生开始轻轻地说,渐渐地声音大起来了,我知道学生已经进入了情景。不一会儿,有学生跃跃欲试了。我等几乎没有声音后请了五个学生讲,有的说蝉被牛的叫声惊跑了;有的说牧童很聪明,回家拿工具把蝉捉住了;有的说牧童很性急,徒手去捉蝉,结果吓跑了蝉;有的说蝉被牧童捉住后又放了。说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楚。我不禁感叹: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去激发、培养。我还追问学生:“那你希望看到什么结果呢?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蝉逃走了,因为他们不想看到蝉被人捉住后的可怜样,希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多么好的理由啊!我想:这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应该达到了。
第四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
我在课前让学生介绍元宵节你和家人是怎么过的。引出元宵和花灯,学生学习的热情一下子被激发起来,充满了对学课文的热情。
本学期读的要求逐步提高,从读准字音入手,把课文读通顺,最后读出自己的感受来。在读课文时,我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比赛读,加动作读。这样,多种形式读,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同时为更好的背诵课文做好准备。
课堂教学中,逐渐渗入阅读能力的培养,如在学生初读完课文后,立即问:“课文写了几个花灯?分别是什么?”教会学生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初步培养学生一些阅读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2
树和喜鹊是一篇简短易懂的课文,讲述了树和喜鹊从孤单到快乐的过程。课文用生动的语句和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有了邻居,有了朋友,大家一同玩耍,一同游戏,才能享受快乐的生活。本课课文教学按照重点词句的线索来设置。“孤单-快乐”,“树和喜鹊为什么会感到孤单?树和喜鹊为什么会又感到快乐呢?借助于充分的朗读,“一个、只有”来理解树和喜鹊孤单的原因,没有朋友的陪伴只能只身一人在树林里边。从而理解孤单的意思。
之后,我设置问题:你们有没有感觉孤单的时候?这时候学生自己说出来,就说明他理解了孤单的意思。“好多好多”的树被种植了,森林里就充满了快乐。小伙伴快快乐乐的生活在一起。在理解故事深意的基础上再来听课文朗读,学生们就更喜欢快乐的树和喜鹊。而且利用好多好多来说一句话,学生也理解了好多好多。课堂中让学生们从故事走进生活,“生活中你和朋友们快乐的故事有哪些呢?”,通过分享故事能够让孩子们明白跟朋友们在一起能够获得更多快乐。最后,理解会说叽叽喳喳和安安静静这类AABB式的词语时,我让班里的孩子们都化身为小喜鹊,早上起床叽叽喳喳的打招呼,晚上回去安安静静的睡觉。让孩子们亲身实践的演绎出来,他们更容易理解。随后我让孩子们说了说这类的词语,孩子们也说的很好。
在理解课文时我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让学生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说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没有伙伴和朋友的生活是孤独的。理解了“树很快乐,喜鹊也很快乐”这句话,也就理解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但是,在课堂中,我的语言不够讲练,显得比较磨叽,所以到后来孩子们的积极性越来越差,有些不耐烦。
此时我又没有及时地调整,而是按照既定的教案讲课,所以后面的课堂秩序比较乱,以后再要在讲课时增强对课堂的掌控力,要能灵活地把握课堂。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3
在导入环节,应用了一个猜“棉花”的谜语,形象地描写了棉花的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关于棉花故事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读课题,发现“花”和“娘”的轻声读法。
在第二个环节中,分别从图和文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图,以图为载体,让学生看图猜讲故事,培养学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中讲,看大屏幕上的画面讲,最后做到集思广益,完善自己的讲法,把四幅图连起来用完整的话讲。注重鼓励有创新的讲法。接着,图文对照。先听看课件的视频范读课文。通过说一说讲了一件什么事,也可以评价教师朗读的形式初步感知课文。然后正确流利地练读课文,找出与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做到图文对照读文。在初读中还要重视通过多种形式检查生字,理解生词。让学生介绍对词语的了解,并提出不懂的词语。遇到难理解的词如”“蚜虫”师生交流资料,并补充课件中相关图片与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提高了学习兴趣。
下一个环节是细读感悟课文。这一环节通过老师提出的重点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深入了解故事情节,体会角色内心活动。选择感兴趣的一部分分组商讨怎样读好每一个角色的语气,在读中悟,悟后又读,并结合图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联系生活实际,入情入境来体会。结合多媒体资源,让学生跟着配乐,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加深理解,读出发自内心的情。最后以小组的形式,共同商议扮演文中角色把课文演一演,后在全班展示。通过这些环节设计,已能让学生把文学透,内化为自身的才学了。
在“升华主题”一环节中,第一步的设计,起到了总结的作用,在学生总结收获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节课认识的捕虫能手,进一步引导学生扩充还知道哪些益虫和益鸟,在此教师也为学生补充相关资料,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他们爱护益鸟,保护益虫的意识。真正做到由情感落实到行动中。第二步为布置课下实践任务。通过向别人请教或查阅资料,继续寻找一些益虫和益鸟,并了解关于它们的知识,可画成图画或用文字记录下来,以待以后交流。这样,孩子们在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产生了对益虫和益鸟的爱,愿意和它们做朋友,保护它们。这一课的教育作用在此更彻底地落实和深化了。第三步讲故事的设计,再一次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听的能力,并在听后说说知道了什么,认识了哪些益鸟?既检查了听的效果,又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到此,本课也结束了,整堂课的设计体现了语文学习的目标,在丰富的学习形式中练了读,悟了情,增长了知识,思想受到了教育和熏陶。课内外相结合,培养了多方面的能力。保证了学生始终能以很高的兴趣参与学习。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4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写“我”从前胆子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我”不再怕黑了。
我在教学本课时,开课时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小星星》引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都是让学生课前提问,然后通过读课文等手段逐渐解决简单问题,在理解课文的环节就抓住一个立足于文章的整体、直指向文本的主旨、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或理解上的难点来引导学习。最近,在反思我的这种方式是否适用于低年级,想到了这种方式的目的和效果——培养学生质疑的意识和能力,决定还是坚持用下去,这样,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如,“微笑”在文中是“花草”微笑;在“夜色”下的微笑;是“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去散步”时发现的;夜色下花草的微笑像“白天一样。”抓住重点词语来学习课文,发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关键的作用。如,“微笑”通过朗读,边读边想花草的微笑是怎样的画面;描述画面,说出夜色下的花草的微笑是很美丽的;由夜色下花草的美丽进一步拓展、延伸到夜色是美丽的。最后,我让学生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齐读课文,读出我的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同时,使学生感受到了夜晚的美丽,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要做一个勇敢的孩子,从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我讲解的有些细,学生没有充分读的时间,所以对感悟理解不够到位,再有就是学生比较好动,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够积极发言,最后的拓展没有很好的完成,学生说的少。在理解字义的层次上自己做的也不到位。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5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对学生说:“大家应该善于思考,勤于思考。”对于老师来讲,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这些天我们学校组织了语文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我认真阅读了教师用书和语文课程标准,在网上也查阅了相关课文的资料,认真准备执教了《识字5》一课。
现针对《识字5》一课,做一简单分析如下:
(一)教学环节设计要合理。
本节课我设计在识字后感情朗读课文,本以为能读得很令人满意,但是学生学的不是很感兴趣,没有在具体的语境中朗读,读出来总令人感觉干巴巴的,没有一点生机。如果能做一个优秀的课件,让学生感知金色的沙滩,蔚蓝的海面,红色的晚霞,相信朗读效果肯定会更棒!
(二)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太小,跳课文教学,使他们难以“消化”。
《识字5》是第四单元的识字课文,挑出来放在刚学完拼音后上,他们的理解能力跟不上,课上我引导学生把“沙滩”舒服的感觉读出来,学生就读得很轻很拖,以为这样就是“舒服的感觉”。而在生字教学“浪”字时,对这个左右结构的字,他们怎么都摆不准位置,虽然我多次强调“左窄右宽”,学生写得也很辛苦,但写出来的字还是“左右胖瘦不相宜”。回到办公室,自己反复的琢磨思考,思来想去,终于豁然开朗,找到“病根”所在。借鉴别人的教学设计,究竟是为了模仿还是借鉴?如果一味的把别人的教学设计的种种环节,甚至是一句话都照搬到自己的教学中来,不但不会见效,反而还会事倍功半。还记得自己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领导对我说过:备课不仅仅是备课本、备教参,更重要的还要备学生。不是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适用于任何一名学生。作为教师我们应该针对孩子们不同的接受水平以及已有的知识能力,为他们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三)鼓励学生,方法多样,要适合学生
在课堂上,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上课很活跃,一个问题问下去,抢着回答,或者举手时发出“我、我、我”的声音,这是就要鼓励学生:上课积极很好,但要遵守课堂纪律,如果你能安静的举手,老师就更喜欢你了;有些学生很内向,上课不敢举手,但是坐的很端正,这时就要引导他们,你坐的真端正,如果你能胆子大一些,勇敢的举手发言,就更好啦!有些学生回答偏离了问题,我就说:你的想象力真丰富,试试看。经过老师提醒,能不能回答得更好些。
通过对这堂课的反思总结,我学到了许多教学中的知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总结经验,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6
《操场上》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这是学生学完拼音后第一个识字单元的第4课。本课有一幅表现操场上热闹的图,6个表示体育运动的词语和一首儿歌。图上画了小学生在操场上所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儿歌概括了操场上活动的情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我上的是第一课时,在这节课上,我安排的学习任务是认读课文中的9个生字,学会写“八、入”两个字,还有一个新的偏旁“足字旁”。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特别是我们班,后进生较多,上课的效率很低。所以我就要想尽办法,变着法儿的把他们引到课堂中来,引导他们主动一些的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另外,学生们都爱听赞美的话,特别是低段的孩子,老师对他们的肯定非常重要。所以,我在教师语言的运用上非常注意,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话语,好的要肯定,不好的则希望他下次能有进步。比如学生举了手要回答问题,可是站起来却回答不出了,有些可能真的是忘记了,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则是来捣乱的,我没有马上批评他,而是说“你是不是还没想好啊?下次等你想好了再举手好吗?老师相信你能做到的。”这样,我给学生一个台阶下,不仅没有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反而也使学生认识到这样做是不对的,老师相信我也能回答问题的。
这堂课涉及的是学生在操场上玩的大部分体育活动,而我们学校就在前段时间开展了运动会,而且有好多的学生都观看了运动会,我就抓住这个契机让孩子们说说自己看到了哪些项目,这样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话可说,并相应的把名称出示在黑板上。完了之后我出示的图片都是活生生的照片,学生就更感兴趣了。在学生思维活跃的情况下,他们往往会积极主动地参与。这时,我就抓住时机,再次出现今天要学的项目名称。
新课程提倡多认少写,在这堂课上一共要认的字是14个,写的只有4个。我第一课时安排了9个认读字,要写的是2个字。这么多认读字怎么来得以巩固,而且这些字的认读,不能拆字、不能分析字型,因为一年级学生这些还都没有学过,这也给我们老师带来了难度。那怎么来把这些字在一堂课上认识呢?我就用复现的方法,第一次出现是在说话的时候,让学生初步感知。第二次则是在看照片的时候出示,第三次是在让学生看着不带拼音的卡片做动作。第四次是让学生把名称卡片根据用手和用脚的不同来分一分再次出现第五次是大屏幕上以带拼音的形式出现。第六次是去掉了拼音让学生认读。第七次是单个的字出现,第八次是把这些认读字藏在了词语里面,其他的几个字,学生以前都已经学过了,然后让学生认读。最后一次是在玩拼字的游戏中,让学生拼一拼几个左右结构的字。这样这几个字前后一共是出现了八次。
我还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在课上安排了让学生动一动的环节。让学生看着老师给出的卡片,不出声做动作。这样不仅满足了学生爱动的特性,而且也巩固了知识。同时,这为后面让学生区分这些词,起了铺垫的作用,学生可以更简单的分出哪些是用手做的,哪些是用脚做的。
在我的这堂课上,还有很多地方不成熟,希望大家多提意见,大家的意见就是我下一次的进步。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7
在课文开始之前,我以谜语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当学生猜出谜底为电视时,我接着问学生都喜爱看哪些电视节目,爸爸妈妈喜欢看哪些电视节目,这很符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于是气氛也被调动了起来。接着我拿出挂图,让学生观察图画上的人物,学生就感到特别亲切,因为画面上的内容都是他们所经历过的。之后,让他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我觉得这比齐读更有效率,因为每个学生的理解、接受水平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齐读后某些能力好的学生能够找到答案,而接受能力较弱些的学生就不明白了,所以我干脆让他们自己读,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和阅读习惯去寻找答案。在自己熟读的过程当中,慢慢地学会了课后的生字新词,读熟后让学生采用比赛的方式,如小组比、大组比和男女生比赛等,并让学生评选出自己喜欢的朗读者,这样不论对于读的学生还是对于评的学生都是一种锻炼,评价和被评价者都能得到一种满足。教学反思:第二课时的上课前先进行生字词的复习,再解决上节课留下的问题:这家人看电视发生了怎样奇妙的事情呢?采用同桌互读的形式,或在四人小组中展开讨论,学生汇报。当学生读到“身为足球迷的爸爸爱看球赛,却关掉球赛,换成京剧”、“还有奶奶不看电视只看我们,和我们一起拍手欢笑”等句子时,引导学生去思考为什么,学生通读上下文后很快找到了答案,再将互相关爱美德引申到课外,让学生运用在生活实处。在本篇课文中,我还引导学生用“因为……所以……”来造句,以及课外的延伸游戏“摘苹果”,摘苹果的游戏设计在即将下课之时,主要是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而设定的,我觉得这样做既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又达到了一个放松的效果。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在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尽管读者对此话解读角度不同,见解多元甚至迥异,但有一点无庸置疑:文学创作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方显“生气”而达“高致”。备课亦是如此。面对丰富多彩的文本如何“入乎其内,出乎其外”让课堂充满智慧的灵光?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我努力的方向。教学《迪》(《迪斯尼和米老鼠》一课的简称)课,当我按照自己的设计讲完以后,我觉得自己的教学还应该再完美和改进一些,就是应该再“洗一洗”课。
一、导入环节。
导入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读文的兴趣。知道迪斯尼是《米老鼠》动画片的创作者。相机学习“尸字头儿”积累“尸字头儿”的字。所以整合一下环节如下:先出示动画片《交响乐》引导学生欣赏。引出“你最喜欢哪个动画形象?使学生的交流更有指向性。学生可以喜欢打击乐的唐老鸭,可以喜欢滑稽的高飞,可以引导:那个出色的指挥家是谁?板书米老鼠。再引出迪斯尼,识字并读课题。“尼”字是本课一个重要的生字,要求认清字形,分清字意,还能正确规范地书写。教学中先让学生说说在哪里见过这个字,学生回答“尼姑”“尼古丁”体会尼古丁是一种有害的物质。你知道哪些“尸字头儿”的字?学生回答不出来的时候,教师板书:尺,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继而学生找到了:尽、尾、居、屎等。这是我认为这节课的第一个成功之处。通过这样整合环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感受到动画片的精彩,为进一步学文打下了基础。
二、初读环节。
教学环节是这样的,教师故意删掉两个词,使学生体会到这两个词是第一段的好词,现在我想把这一环节省去。因为我感觉到这两个词只要认读一下就可以,如果指导朗读的话,可以放在第二节课。课文比较长,教师范读前两段,读得声情并茂,请预习的同学读第三段。给预习的同学一个展示的机会。我现在还是肯定这一设计的。学生自读后圈画出生字,由于学生学习能力不同,有部分学生圈画生字有困难,所以我要求预习的时候,先用铅笔圈画出生字,课上再用彩笔圈一遍。同桌互相认读一下预习的生字卡片。生字卡片的正面写的带拼音的生字,背面是给这个字组两个词,自已做卡片,是预习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会组词,可以请教家长或查字典。这一环节的设计有几个问题是需要思考的:一是学生装的预习卡片上出现错字怎么办?同桌之间互相交流卡片还应该有个集体交流的过程。这是学生自主识字的过程,还应该鼓励认字或说字形。总是要激励学生自主交流的兴趣,提高自学能力,并指导交流的方法。
三、识字环节。
这部分主要是采用了随文识字,教师出示相关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境再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并随机认识几个重要的生字。比如“非”和“互”并积累相关的`词语,这些都是今后的教学中要发扬下去的地方。尤其是字理识字,体会汉字的构字特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字义。其中指导理解“失业、主人公、卡通片、动画大师”比较到位,但理解“偶尔”一词,用了很长时间,我想如果让学生再读这句话,有个词与“有时候”是一个意思,你能找出来吗?体会到“偶尔”的意思。从文中去找既节省了时间,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朗读环节。
教学中重点学习第二自然段,我想指导读重点段,并渗透读书方法的指导,我想这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这一点我还要坚持下去。但怎样快速地读懂读好课文的重点段也挑战着教师的教育智慧。在教学这一课,我引导学生从找动作的词入手,这一点是有可行性的。特别是四位学生到前台来表演可以看出这一设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比较,学生就能体会出哪只“小老鼠”更可爱,并读出小老鼠的可爱。其中理解“小老鼠美美地吃着。”指名读,并引导换词体会,学生换成“甜甜地”“开心地”并加入到句子中读一读,教学效果是很好的。有一点不足就是我觉得如果引读前,我先让学生做一些自己所熟悉的米老鼠的动作,再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小老鼠的动作,这样降低了难度,以免让学生直接去找,因为有很多同学不清楚哪些是动作的词,感到有困难。
学生读文后也出现了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但教师及时的抛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迪斯尼失业了,这只小老鼠怎么办?猜一猜,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又用讲故事的语言讲述了迪斯尼后来创作的过程,并出示了课文的插图。现在看来这一设计是很独特的。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形象,似乎能听到声音。这贴近儿童的语言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想我会把这一长处发扬下去的。
五、写字环节。
由于考虑时间的关系,指导写字的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观察字在虚宫格中的位置,再范写。但学生观察字的时间比较短,给学生讲评的时间也不多,所以我要再整合一下环节应该给学生留出更多的时间静静地[写字,写字的时间至少保证在十分钟,这一点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贯彻。
以上是我对自己教学的《迪》课的“洗课”,通过自我“洗课”洗净表面的热闹,使语文课堂扎扎实实,富有内涵,且充满张力。立足于新课程,适应差异性,让潜意识的“师生互动”剥笋似的层层深入。引导学生倾听文本之召唤,敞开心扉言说,质疑问难生成。此外,在反思聚集“洗”出的文本重点,审视教学中的困惑,在质疑与反诘中不断地建构,不断地完善,使教学流程设计得更简约、更智慧些,努力使语文课堂创生得更本位、更真实些,使学生能力的习得更高效、更快捷些。我想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课堂教学一定会更具个性和智慧。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9
“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能让孩子在动中获得知识呢?针对每课不同内容,我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学生的练习训练中愈是如此。
如在教学《操场上》这部分内容后,练习册有一道练习题是让学生看图提出比较的问题并进行解答,图的内容是3个小学生跳绳,并标明了每个人跳的次数。我想直接用书上的插图进行指点,就显得比较死板,不会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决定让三个小学生来进行“一分钟跳绳比赛”,再根据跳的次数提出问题并解答。这样,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事实背景之中,变枯燥的数学问题为活生生的生活现实,不仅活化了教材内容,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内容的亲切感,使学生真切感受知识的“来龙去脉”,从而达到激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探究欲望。
“我知道我不能将任何问题都教给学生,我只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促使他学习的环境。”这些真实的事件和问题恰如一个个“锚”,把学生和教师的思想之船“固定在知识的海洋之中”。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0
在备《所见》一课时,我在最后设计了“续编故事”这一环节。如何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展开想象的翅膀呢?在思考了一番后,我决定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个讲故事的氛围,让学生觉得学古诗是很有趣的事。首先,我说:“同学们,老师知道你们十分爱听故事,所以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讲故事、听故事,大家喜欢吗?”学生齐答:“喜欢!”
接着,我出示教学课件,请学生仔细观察后编故事。我是这样启发的:“同学们,这是一幅画,这幅画画了一个故事,你们能讲讲吗?请仔细看这幅画,把这幅画所画的故事讲出来。这是大家的强项,相信大家一定能讲好的,我就等着听故事啦!”于是学生开始自己练习讲。几分钟后,大部分学生举起了手,我请了两个人来讲。这两个人既把画面上的情景全讲了出来,而且还十分流利,这是我没有料到的,也许是我的启发起了作用。在表扬了一番后,学生想讲的兴致更浓了。紧接着,我引出了作者和诗题,我是这样说的:“清代有一位诗人叫‘袁枚’,他来到乡间,正好看到了这一幕,就用诗把它记录了下来,题目叫《所见》。”我就介绍了诗人,开始学诗。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我就放手让学生两人小组自学,效果很好,学生对诗句理解得很到位。
最后,我让学生续编故事:“这个有趣的故事我们通过看图和读诗已经弄明白了,可故事似乎还没有讲完,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呢?你能发挥合理的想象,编下去吗?”学生开始轻轻地说,渐渐地声音大起来了,我知道学生已经进入了情景。不一会儿,有学生跃跃欲试了。我等几乎没有声音后请了五个学生讲,有的说蝉被牛的叫声惊跑了;有的说牧童很聪明,回家拿工具把蝉捉住了;有的说牧童很性急,徒手去捉蝉,结果吓跑了蝉;有的说蝉被牧童捉住后又放了。说得头头是道,条理清楚。我不禁感叹: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去激发、培养。我还追问学生:“那你希望看到什么结果呢?为什么?”大部分学生都说蝉逃走了,因为他们不想看到蝉被人捉住后的可怜样,希望人和动物和谐相处。多么好的理由啊!我想:这教书又育人的目的应该达到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1
课前我设计了一个教案,一节课下来,我发现现实非常失败,可以这么说,整堂课都是教师牵着学生走,走的磕磕绊绊,相当吃力。原因何在?我对此进行了反思,发现我忽视了一个最重要最客观的因素——学生的知识准备。
首先,学生对课文内容很陌生。课文描写的是一个住在小山沟里的同龄男孩美丽而殷切的愿望,他在大树底下听妈妈讲新中国的首都北京的一些情况,北京城的美丽、庄严对于初涉学堂、牙牙学语的小孩来说,是神秘的,带有梦幻色彩的,是神圣的,是难理解的。它具有无形的感召力,具有无限的诱惑力,所以男孩跟妈妈说,多想去看看。
一方面,现在的小孩子体会不到小山沟里的孩子们的特殊心理——生活贫穷、视野闭塞、勤奋好学、懂得珍惜,特别向往外面的世界。他们没有小山沟孩子们的生活经历,他们普遍没有看到过大山,甭说弯弯的山路,充塞在他们眼前的是无数钢筋混泥土浇筑而成的房子,一条条宽阔的柏油路,来来往往的车辆,熙熙攘攘的人群。大山——在小山沟男孩的眼里坐井观天,它虽然美丽但是阻隔着通往大城市的道路,而在现在的孩子们眼里,大山是一个稀罕物,能走进大山,与大自然亲近,那绝对是一种享受。这就是地域环境不同所造成的孩子们的不同心理状态,换句话言之,如果把“走出大山,去看北京”,换成“走出城市,走进大山”,估计孩子们更能读出“多想去看看”这种殷切的感情来。
另一方面,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普遍比较小康,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幸福与祖国的兴衰有关系,“祖国——中国”这两个词语在他们心中没有多少概念,即使你花很多的力气跟他们解释中国的历史,中国人民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生活对比,他们还感受不到。一年级的孩子,对于时间的概念仅仅停留在一年、一月、一个星期、一天这些具象的东西上,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对他们来说太遥远,他们不理解这是多长一段时间,基于这样的起点,你让学生怎么去理解祖国的一路坎坷,怎么去理解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对祖国不了解,对历史没概念?学生情有何处发?怎么能受到爱国熏陶?这就像是一个非常抽象的东西,摆在他们面前,他们根本就不认识,不明白,而你非得问他:你喜欢它几成?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喜爱之情!
其次,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在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瞬间(短时)记忆占优势,但时间一长易忘,最好的学习方式就是家校配合,学校里学的东西回到家以后,马上复习巩固,增强记忆,这样第二天学习就轻松了。然现在很多孩子们的学习问题就出现在“回家”复习巩固这个环节上,学习很大程度上成了同龄人之间比拼瞬时记忆!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能好到哪里去?学生连字、词都读不好,好多字词都不认识,怎么去读好句子,而且还要带着问题去读,去理解课文内容。
因而在总结课堂,反思教案并进行修改的基础上。我形成了上述的新教案。希望通过下一堂课的教学,能培养学生搜集材料的能力、开阔学生的视野能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天安门——祖国的美好河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课堂交流,让学生体会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后的快乐,并给学生提供说话的机会,练习学生的口语表达。打通了课堂的局限将学习活动扩大化,拓宽语文学习的外延。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2
在《尧帝凿井》一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
1、利用观察课文插图,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很有兴趣的进入课文。有观察的过程中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说、听、认活动中,借图认识部分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在课外延伸的活动中,让学生收集有关的传说故事,目的是让学生自主了解传说故事,养成爱阅读的习惯。
3、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评价中发现别人的优点,指出读不准的地方,使学生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朗读技巧。
4.发散学生的思维。师:读了《尧帝凿井》,你觉得尧帝是个怎样的人?
生:尧帝非常关心百姓。天下大旱,百姓们喝水困难,尧帝连走路都在想办法。
生:尧帝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观察到,大旱天蚂蚁还能活下来,所以断定蚂蚁的洞下有水。他让人顺着蚂蚁洞往下挖,果然找到了水源。
生:尧帝通过认真观察、思考,带领百姓凿井取水,造福了百姓,他是一个伟大的人。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3
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本课的重点是正确朗读课文,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我在教学过程中把握住住了教学重点,注重了读长句子的训练了和完整话的训练,让孩子用自己的话说说粽子的样子和味道,但是本以为孩子们都能吃过粽子肯定能说的很好,但是说话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发现孩子们对于粽子的样子和味道表达得不够完整。
我反思一下他们对于说话训练不够完整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是有的孩子不喜欢吃粽子根本没有见过,第二就是对文本第二自然段理解不到位。第二自然段主要写了粽子的一些特征,并且是从外到里的顺序描写了粽子的样子。
训练长句子的能力,在反复诵读中训练,这样才能培养语感。但是我班孩子的朗读能力是比较薄弱。,主要一节课又要分析重点段又要认读生字还有书写生字。总感觉给孩子们朗读课文的时间不多。再有就是在家不能做到充分的阅读,孩子们对于文本内容不熟悉,所以影响朗读效果。做好语文课前预习我觉得非常必要。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4
一、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今天的语文课上的是《称象》。课前我已经布置学生预习,自己反复钻研教材,了解教学要求,并认真设计教案,思索如何通过“放手”,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来完成这一课的学习。
上课一开始,我就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启发:“孩子们,你们都见过大象吗?大象的模样是什么样的?”同学们乐开了花,纷纷举手,有的说在动物园看过,大象的鼻子喷的水可高了,有的说,从电视《动物世界》看过,大象还可以替它的主人复仇。孟柳站起来说:“原来我读过《盲人摸象》的故事,里面是这样描写大象的,‘大象的身子像一堵墙,大象的腿像四根柱子,大象的耳朵像两把扇子,大象的尾巴像一根粗绳子。’”我乘机导入:“你说得很好。大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古时候有个叫曹冲的人就想了一个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那时他才七岁,想知道他用什么办法吗?”他们大声说:“想。”
正当我提笔板书课题时,班长李安然把小手举得高高的。她平时问题就挺多的,我叫她站了起来,她迫不及待地说:“老师,我认为曹冲的办法不好。我有比他更好的方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我先是一愣,心想:这个问题在学完课文之后,我会提出来让大家讨论的,这时候说,不就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安排吗?但随即又想:还是让他说出来吧,要不然他这一节课都不安稳。于是,我接着说:“很好,你能把你的方法介绍介绍吗?”她舒了一口气说:“你看他称石头多麻烦呀,要是把称石头换成称人的话,那指挥不就方便多了吗?”杨程浩话音未落,几个活跃分子也跟着叽叽喳喳地议论起来。有的说称石头也可以,不过要用起重机吊石头;有的说把称石头换成称猪、羊等动物;还有的说用称车子的秤来称大象。我在一旁微笑着,等待这些孩子畅所欲言。
二、尊重学生个性化的理解
当同学们说完了他们的想法后,我问:“当时,大官员们想出了哪几种称象的方法?能通过读书谈谈自己的看法吗?”大家根据我的问题开始了读书。到交流意见的时候,一只只举起的小手像冒尖的春笋,我真不知道点谁说好。刘雪峰着急了,自己站了起来:“老师,第一个官员的方法不好,造一杆大秤,除了提不动以外,最重要的是造杆秤就要砍树,砍树是破坏环境的表现,没有了大树,发洪水的时候怎么办呢?”我笑着说:“有道理,不过,合理地采伐木材还是可以的。”马上有人反驳:“这不合理。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就是为了称一头大象,就要砍掉一棵树,不行。”哎!看来平时我跟他们讲了太多绿化的重要性,他们真正跟花草树木建立了感情。刘梓涵接着说:“老师,第二个官员的方法更不好。因为别人送曹操一头大象,他本来就很高兴,带着官员们和儿子一起来观看,他怎么舍得宰杀大象呢?再说,大象也是人类的好朋友,是不能随便杀害的。”不知谁大声总结了一句:“怎么古代的官员这么不注意环保,环保意识也太差了。”“环保意识”这个词还是学生在学习课文时接触的,没想到他们记忆这么深刻。听了孩子们的意见,我在内心暗暗地感叹,现在的孩子真是大不一样了。我微笑着点头,并投以赞许的目光。就这样,我搭建了一个展示的平台,把课堂时间“放手”给了孩子们。
三、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
第二节课开始,很多孩子都诧异了,因为我给每个小组发了一个装了水的水槽和一个方便盒,要求学生自备了一个玩具和许多小石子。我说:“老师有几点建议。首先,在小组内读课文,画出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多读几遍;然后,用桌上的工具模拟曹冲称象;第三点,小组合作分工,边演示边叙述。”说完,同学们就开始叽哩呱啦地读课文,画的画,读的读,教室里挺热闹的。然后,他们就开始操作了。我边巡视边指导,观看每个小组的演示,倾听他们的叙述。还真不错,能把书上的语言变成自己的语言,连最胆小的唐诗,在小组活动中也敢动手动口了。孩子们兴趣盎然。全班交流的时候,各个小组都派出了精兵强将上场,毫不示弱。有的失败了,主动要求重来一次,有的两人合作,一人演示一人叙述。台下的学生欢声一片,掌声不断。课堂活动在活跃而有序的环境下顺利地进行。整节课没有了传统教学中过多的讲解,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他们有兴趣去合作完成自己所感兴趣的问题。
四、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
课后,我布置了几项作业,学生可以有选择地完成:(1)能否把你所知道的称象的方法讲给别人听;(2)能否跳出课本,通过查阅课外书、咨询大人、上网找到另一种称象的好方法。(3)创造性地复述课文。
第二天早上,我一进教室,就被孩子们围得水泄不通,纷纷向我展示自己的成果。我仔细查阅每个学生的方法,我以为不会有什么突破性的答案。结果令我欣喜的是,孩子们想法可多了。有人写道:把大象赶到盛满水的一个池子里,池子里的水会溢出来,再通过阿基米德定理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这是初中的物理知识。我说:“你懂吗?”“我妈妈给我讲了,我现在懂了,我以后要学好水的浮力的知识。”我高兴地说:“很好,你很有志向。”有人写着:用巨型机器人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我问:“现在有这种机器人吗?”这孩子腼腆地笑着说:“将来我来发明。”多么自信呀!我真为他们高兴。讲故事的时候,杨程浩、张泽海等同学绘声绘色地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学生灵感的火花,有时是老师难以预料的。拓展性的课外作业,既紧扣教学要求,又激发了学生课外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称象》这一课,《教参》建议两课时,我却花了四课时。在课的开始,如果我们阻止学生的发言,按着传统的方法,牵着学生的手走,也许两个课时就可以完成。然而我没有那样做,我“放手”了。学习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动手动口,完成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虽然花的时间长,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最初的探究意识,真正体现了课改发展学生个性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牵手”,必须“放手”。如果还是牵着学生的手,那又回到了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又何谈什么课改呢?
万事开头难。在开始“放手”的时候,学生也曾感到茫然,课堂一片混乱,但经过教师慢慢地牵引、培养,后来,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去查资料、去讨论,去找同伴帮忙。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必须花时间去训练,没有花时间的探索,就没有探索意识的培养。我想这也是语文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必然要求,对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不容忽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15
今天进行了《语文园地三》的教学,本课中主要教学目标如下:
1.让学生学会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学习正确使用字典。
2.借助拼音正确朗读古诗《赠汪伦》,并背诵。
3.通过阅读,体验阅读的乐趣,感受阅读中的愉悦。
昨天,我布置学生家长提醒学生记得带字典,可仍然有一部分同学没带字典。我让学生们两人共一本使用。还好教学并没有受太大的影响。首先我让学生复习了汉语拼音字母表,再出示音序表,让生仔细观察两个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有学生快速度发现,音序表只有大写字母。我总结那大写字母按照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就是音序表。
接着我让学生拿出字典,找到“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一页,并让学生用手指着,我下去查看,学生们都能快速找到。其次,再找到大写字母“C”,在“C”的下面找到音节“chu”,再看到音节右边的页码,并翻到这一页。记清这个字形,在字典中找到这个字。记住这个字所在的页码。并记下来。
第五篇: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
一、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课件中的插图色彩明丽,对深化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如能运用好配图,将会形成师生共愉的教学氛围。第二课时开始,我出示美丽的小路图片,让学生说说你看到了什么。一句句稚嫩的话语,时时蹦出精彩的词句,引来听课老师的阵阵夸赞。
二、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引导说话。
任何文本的表情达意都是有限的,唯有想象的空间是无限的。低年级阅读教学以直观为主,然而在设计时有意留些空白,激发学生想象,使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各自独有的画面。课堂上,我设计了三次想象说话:一是如果你走在这么美的小路上,你会说点什么?二是小路上堆满垃圾,这时候你再次走上这条小路,又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三是为了让美丽的小路永远和我们在一起,你想对小动物们说点什么?
三、利用重点词语,指导朗读。
文中二三自然段兔姑娘和鹿先生走上这条小路时,它们“轻轻地”、“慢慢地”走过。在这里,我让学生猜想,它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天阔说:“它们怕把小路踩脏了。”苏畅说:“它们怕把小路上花花绿绿的鹅卵石踩坏了。”迎雪说:“它们怕踩到路边五颜六色的鲜花。”多好的答案呀!孩子们体会到了兔姑娘和鹿先生的用心。接着,我问:“那咱们该怎样把这句话读好呢?”孩子们不约而同地说:“要读得轻一点,慢一点。”
四、学以致用,体现新课标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语文课要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语文实践的机会。生活是语文的内容,语文是生活的工具。在学习完文章内容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校园。这么美的校园环境,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呢?从而将“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意识种在学生心间。
课堂教学是有遗憾的艺术,本课的教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
第一,在指导朗读时,我引导学生注意了三个好朋友说话时不同的动作,但是没有让学生学着小动物们的样子加上动作朗读。对于一年级好动的小同学来讲,加上动作朗读,孩子们的兴趣可能会更高。
第二,分角色朗读时,由于时间关系,学生读得不够充分。在展示环节,如果在课前准备几个小动物的头饰,让学生上台表演效果会更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2
《一粒种子》一课是篇说明科学知识的童话,先写春风的吹拂下,地里的一粒种子苏醒过来,再写种子与蚯蚓之间关于外面世界的问答,最后种子勇敢地冲破土层,跃出地面,欢快地迎接一个通体光明的`世界。同时还说明了种子发芽的条件,合适的温度、土壤、水、空气,而在教学中既要重视科学知识及其所体现的科学思维方法,又要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小种子的那种对美好、光明世界的向往之情。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的尊重、交流、互动便显得极为重要。
课后总结,孩子也是种子,学好顽强向阳的种子精神,使学生想象成长的童话世界。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而言,如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是让一堂课生动、有效的关键所在,而情境教学是深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手段,它能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能让孩子们很快地入情入境,从而帮助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从而能轻松地教,轻松地学。其实情境不需要太复杂,一首音乐、一段画面、一个游戏,甚至一个小小的手势都能很好地创设一段情境,在《插秧》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就较多地运用了情境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画面
在初读课文之前,我用多媒体出示了课文的插图,在引导同学们按顺序观察画面的同时,也仿佛把同学们带入了如画的景中,为同学们理解课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并在理解完课文之后,一句“想不想看看农民伯伯插完了的秧田是什么样的?”,几幅美丽的水田图片,让孩子们仿佛置身于美丽的乡村,在享受到了美的同时,也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二、音乐
班上的孩子最喜欢听音乐了,为了激发他们的朗读热情,我常常会为他们放上一段音乐,让他们伴随着美妙的音乐边读边想象,本篇文章虽然很短,但配上音乐的孩子们的朗读舒缓轻柔,让人听了不由得暗暗赞叹。
三、游戏
孩子有很强的好胜心,孩子是需要激励的。课前我就设计了一个小小的比赛游戏:“今天呀,老师想和一(3)班所有的同学比一比。”在宣布比赛规则的同时,等于让他们进入了一个竞争的情境,同时也是给孩子们一个正面的引导,引导他们上课应该怎么做,学习应该如何学。孩子们的'好胜心理让他们个个都竭力制约自己,一堂课下来都不用我怎么去维持纪律,效果非常好。
在识字环节当中,我也用了一个猜字小游戏,我猜,让他们评判。我故意猜错一些字,也故意做出惊奇的样子,让孩子们的自信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认字的热情、效果也是非常的好。
四、手势
情境无处不在,一个小小的手势也可以创设一段情境。语文天地里有好多的“金钥匙”,对孩子们语文知识的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如何在课文的学习当中强调、巩固这些“金钥匙”,其实有时一个小小的手势就行了。如在要求孩子们边读边想象时,我伸出手,说:“来,给你们这把金钥匙。”一个手势就好像真的把金钥匙交给了孩子们,孩子们也好像真的是拿着这把金钥匙在朗读,既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又巩固了学习方法。
在文章的拓展部份,为了充分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我从讲台上走下来,用手指着光洁的地板,装作惊奇的样子说:“哇,水田的水这么清呀!还照到了什么呀?”孩子们也从刚刚开始的惊奇转到兴趣盎然,纷纷地把自己的想象说了出来,还按照课文的样子做了一首小诗,并且是毫不费力。
一堂课就这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我没有费尽心思去维持课堂纪律,没有疲惫不堪地拉着孩子们顺着我完成我的教学目标,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背诵了课文,识记了生字,发挥了想象,还巩固、掌握了不少学习方法,我想,这无不是情境教学的巨大魅力。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4
《春雨的色彩》是一篇语言优美,充满诗意的课文。讲的是春雨沙沙沙的下,三只小鸟在争论一个有趣的问题: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春雨是绿色的',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绿了。春雨淋到柳树上,柳枝也绿了。”“春雨的是红色的,春雨洒在桃树上,桃花红了。春雨滴在杜鹃丛中,杜鹃花也红了。”“春雨是黄色的,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黄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黄了。”
多么恬美的意境,多么令人遐想联翩呀!学完这篇课文,孩子们沉浸在那对春天的想象中,从他们的小嘴里迸发出许多优美的词句。
本课的教学,我认为有两点值得肯定: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师的任务之一。我是这样导入新课的:
聆听《小雨沙沙》的歌曲,咦,下雨了!听——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春雨,并配上春雨声。你们认为春雨是什么颜色呢,让学生展开想像畅所欲言,将学生引入情境,自然引出课题。
2、激发学生“我会读”的愿望
人教版语文实验教科书要求在阅读教学中把读书的权力交给学生,充分信任学生能读懂课文,读好课文。因此,我注重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然后轮读第一遍课文,调动班上每一位学生的积极性,在回答问题中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相信“我会读”,激励学生“我会读”,把阅读的实践机会还给学生,让他们学会读书。
3、用多种方法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在识字教学中,我利用各种方法调动学生识字的兴趣,比如,从这些生字宝宝中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自由说。例:“淋、洒、滴、油”都有三点水,“线、论、颜、淋、洒、滴、油、欢”都是左右结构的字等等。
不足之处:
由于过于重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学生始终在读中思考,延误了教学时间,使后面的指导书写没有完成,今后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全局思想,既要注重课堂中学生的需要,也要心中有数,善于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5
《邓小平爷爷植树》介绍了1985年的植树节,81岁高龄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天坛公园亲手栽种松柏的经过,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小平树”已成了天坛公园的一道风景。
我还没开始教这课时,就听其他老师说这课挺不好上的。也是啊,对于现在的学生来说,邓小平爷爷的时代离他们实在太远了,而且他们不能完全理解本课的主题。况且课文篇幅又是那么长,三百字左右的'课文对于一年级下半学期刚开学的学生来说,确实大部分学生要跳一跳才能读上来。于是我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从而培养创新思维和能力。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尽快体会感悟,我只能先布置学生回去预习,让他们先自读课文。课堂上我简单介绍讲述了邓小平爷爷的一些故事,激发情感,然后针对这一课的四字词语比较多这一特点我在教学时设计“四字词语竞赛”,看谁积累的词语多。同学们个人跃跃欲试,因为是自己喜欢的活动,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他们除了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找出来,还有许多同学把平时积累的成语也说了出来。这样抓住时机将重点词语“兴致勃勃、布满汗珠、不肯休息”展示出来,让学生说说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这样富有挑战性的做法,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望,又使学生创造性的积累了词语。同时我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已跟不上每天认识十几个字,阅读那么长篇幅文章的学习了。虽然,他们提出许多问题?这是学生的发现,说明他们也在参与学习,也在主动地思考。但连“人群”这个词都不能理解,从侧面反应了我们学生的实际认识水平确实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识字教学。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6
这节课被设定为“四会”高效课堂的展示课,因此,在课堂的始终,我都围绕着“四会”的教学模式而进行,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的会质疑、会倾听、会表达、会探究。
一、质疑引路
学须有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在课堂中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积极思维而获取知识。虽然是一年级,但我仍大胆的设计了质疑的环节,在引入课题后,我说:“看着这个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吗?会提问的小朋友才是聪明的小朋友,也是会学习的小朋友。”学生听后连忙从课题入手,开始思考,然后引导他们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低年级开始,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体验学习中如何发现问题,体验问题解决后的成功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用心倾听
倾听是一种交际互动,不但要求说者会说,还要求听者会听。“学会倾听”是要求听别人讲话要用心,要细心。这也是一种礼貌,表示对说话者的尊重。由于学生年龄小,心理发育不成熟,要从课堂上的点滴入手,让学生明白倾听的重要性,别人在发言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别人在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认真倾听,老师在讲解时也要求学生认真倾听,从小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三、乐于表达
低年级的孩子,首先要求他回答问题时要说完整的话,如:课初,我问:“你现在的心情怎么样?”有的学生回答:“很紧张。”这显然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我就要求他把话说完整,当学生回答问题说了完整的话时,我给予肯定的评价,让学生从老师的反应中明白说话就应该这样。然后才是培养学生课堂上的口头表达能力,再就是培养学生学会发言、积极发言。同时,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让学生在课堂中敢于发言、乐于说话、善于表达。
四、主动探究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学习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识字方法的探究到对课文延伸的探讨都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如:在指导朗读时,我先问学生,在你的印象中,奶奶是什么样子的?你有一个什么样的爸爸?让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去揣摩朗读时应运用不同的语气。课末,让学生与文中的小男孩对话,自己悟出文章要让我们明白的道理,整节课都是师生共同积极自主参与的一种学习过程。
不足之处:
1、注重课堂朗读,但形式不够丰富,并且教师的示范性还不够到位。作为低年级学生,教师的朗读示范性作用也不可忽略,但在课堂上引导有余、示范不足。没有什么比教师亲身示范更能让学生直观地体验。
2、没有充分利用教学资源。课文中的插图直观、充满了童趣,但我只注重了课件的运用,而没有指导学生观察插图,浪费了现有的教学资源。
3.在课堂上,我缺乏“静待花开”的耐心。这点体现在进行深入的课文分析之时,我引导不够,多次都帮助学生分析、解决,而作为教师不仅仅要给学生积极引导,还要有等待的耐性。
课堂永远是一个充满意外,而又总是留有遗憾的地方。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每次的认真总结分析都可以帮助我在教学上更进一步。
语文s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二
《夜色》是一首儿歌,用第一人称来写。写从前“我”胆子很小很小,很怕黑,后来爸爸晚上带“我”出去散步,“我”发现夜晚也像白天一样美好,从此“我”不再怕黑。
在教学本课时,开课前我利用谈话引入新课:你们到了晚上怕黑吗?为什么?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下学习课文,然后让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对课文中出现的字词,采用自由读、指名读、领读等多种形式,为学生扫清字词障碍。
在理解课文时,我先让孩子们自由读第一小节,读后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体会感悟自己对夜晚的感受。有的学生说他怕黑时,我就让他说说为什么怕黑,有的学生说动画片看多了,外面有妖魔鬼怪;有的学生说黑漆漆的,让人看了就害怕。我就问其他的学生到底是不是这样,不怕黑的学生就回答不是这样,晚上也和白天一样美好。同时指导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第一小节,读出害怕的语气。然后我让学生读第二小节,看看文中的我有什么变化,引导学生理解“爸爸晚上偏要拉我出去散步”,于是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战胜了对黑的恐惧,让学生明白晚上并不可怕,它像白天一样美好而可爱。“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小鸟怎样在夜光下睡觉……”是一幅多么静谧、安详的图画呀!在此时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自己眼中夜晚美丽的景色,然后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夜晚的美,并说说自己看到的夜景,自己眼中的夜景,并且感觉自己的胆子不再小,懂得黑夜也是自然界一道独特的风景。
最后,我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看到的夜色,并带着自己对夜色的理解度课文,读出我胆子由小到大的原因。
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时间安排的不够妥当,对学生扶得多,放得少,没有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好。而且感觉朗读这方面指导得不大好。
一年级语文老师进行教学反思的方法
教学反思包括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
教学前反思的内容包含反思确定内容、阶段及具体实施方法对学生的需要和满足这些需要的具体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动机、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还要对对本学科、本册教材、本单元、本课时进行教学计划时列出反思的关键项目。如:第一、需要教给学生那些关键概念、结论和事实;第二、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是否准确;第三、教学内容的深度和范围对学生是否适度;第四、所设计的活动那些有助于达到教学目标;第五、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第六、那些学生需要特别关注;第七、那些条件会影响课的效果……
教学中反思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可预料情况发生进行的反思以及教师在和学生互动作用中,根据学生的学习效果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的'调整。不可预料情况发生时,教师要善于抓住有利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因素,因势利导,不可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根据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的修改和调整要适当,不可大修大改。
教学中反思要求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各种感官捕捉反馈信息,快速、灵活地做出调整和反应。教学中反思教师可运用录音和录象技术,与观察手段一起为以后的教学后反思提供信息。
教学后反思围绕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策略进行。具体为:
第一、教学内容方面:1.确定教学目标的适用性。2.现目标所采取的教学策略做出判断。
第二、教学过程方面:1.回忆教学是怎样进行的。2.对教学目标的反思:是否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3.对教学理论的反思: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4.对学生的评价与反思: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5.对执行教学计划情况的反思: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和方法是否更有效。6.对改进措施的反思:教学计划怎样修改会更有效……
第三、教学策略方面:1.感知环节:教师要意识到教学中存在问题与自己密切相关;2.理解环节:教师要对自己的教学活动与倡导的理论,行为结果与期望进行比较,明确问题根源;3.重组环节:教师要重审教学思想,寻求新策略;4.验证环节:检验新思想、新策略、新方案是否更有效,形成新感知,发现新问题,开始新循环。
教师教学反思的过程,是教师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讨与解决教学目的、教学工具和自身方面的问题,不断提升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不断提高教学效益和教科研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也是教师直接探究和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不断追求教学实践合理性,全面发展的过程。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7
《胖乎乎的小手》这一课,在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爸爸妈妈和姥姥赞美兰兰的话后,老师总结:“兰兰会帮爸爸、妈妈、爷爷做很多事,所以全家人都喜欢兰兰画的小手。”这时,课堂上传来吃吃的低笑声。我才猛然醒悟,说漏嘴了!文中没写爷爷,说的是姥姥!怎么办?我索性将错就错,连忙摆摆手说:“别笑!别笑!兰兰跟你一样也有爷爷啊!你能猜猜,她为爷爷做过什么事吗?”这下,学生劲头来了,有的说:“她为爷爷买过啤酒。”有的说:“他为爷爷拿眼镜。”有的说:“他为爷爷敲背。”……师说:“你们猜的都不错。兰兰确实是个孝顺的乖孙女!你们说的她都干过。”老师紧接着问:“兰兰跟你们一样读一年级了,她为同学,为老师做过什么呢?”同学们又踊跃发言。其中有个上课老走神的小男生高高举起小手,说:“老师,我来!我来!”他笑着说:“我想,她会为同学拾起掉在地上的铅笔,因为我就为后面的同学捡过。”听到这话,我心里一乐!小家伙,居然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想。看来孩子们已深刻地领悟了课文,兰兰的形象已引起了他们的共鸣……不知不觉下课了,我正坐在讲台前与一个学生谈话,这时,“蹬蹬蹬……”跑上来两个女孩,来到我背后,“咚咚咚……”一声不响地帮我敲起背来。我好激动,情“”自信众信!缘来有你!不自禁地说:“舒服!”同时又生出无限的感慨。
教学反思:
课堂上一个不经意的小插曲,引起了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功效。我觉得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教学应该是充满亲和力的过程,课堂是师生对话、共同成长的绿色生态课堂。要是我们的课堂禁锢学生的自由,当学生听到老师说漏嘴,不敢笑出声,也就不会有此精彩的片段。因此我们的课堂应该关照到学生真实的生命存在,关照到他们的心灵成长。
二、教学需要预设,但应更注重于课堂上的.即时生成。如果当时教师说错嘴后,只是承认错误说:“哦!对不起!老师说错了,应该是姥姥。”然后继续按照原来的预设教学。这样做,也许你给孩子一个朋友式的印象,同时也会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但肯定不会像现在这样将错就错的教学更深入人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三、《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正是课堂上学生入情入境地读,才会有学生设身处地地以己之心度他人之腹,才会有学生争着上来给老师敲背,演绎出浓浓的师生情。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8
小学一年级的孩子 ,注意力一次性集中的时间在10-20分钟以内。超过这个时间,孩子 会感觉到累,容易走神。如何激发学生上课的兴趣,这考验着老师的智慧。学习生字本身很枯燥,如果以学生喜欢的方式去教,往往事半功倍。《猜字谜》一课,在课上学生积极发言,踊跃举手,能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来回答问题。
优点:
1、生字教学的时候,边写边关注每一位学生,让学生跟着老师走;
2、学习新生字时先不急于写字,先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样把字写好看、写美;
3、解释“相遇”这个词语时让两个学生演示体会怎样相遇;
4、最后作业超市中的编写谜语,可以让老师在课上先带着练习编一编,有梯度的练习;
5、课中操让学生动起来,可以站起来活动活动。
“猜字谜”这节课给我的启发很大。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办法很多:一堂课的中间做一次课中操,缓解学生的疲劳;适当利用多媒体画面吸引学生的注意;运用肢体语言把“走神”的学生“拉回来” 。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9
一、以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获取感悟,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阅读中体验,入情中感悟。阅读教学以读为主,诗歌的学习也是如此。学生从“读会”到“会读”的过程,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读书的意识,本案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激发了学生对北京的向往,表达了他们对祖国首都的热爱之情。学生们在朗读“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这句话时或快或慢或轻或重的自主获取,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个鲜活的充满了灵性的`生命体。
二、适时拓展,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构建了美妙的课堂
充这些图片、资料充分展示出来,就直观形象地展示了我国首都北京的美,这样就更加激发了学生对北京的向往,实现了语文课与生活的不痕对接,同时也体现了让语文课堂情景化、生活化、审美化的教学理念。从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感受到学习的个性和精神的自由释放,纯真感情的自然流露,爱国情感也在无形中自然升华。
不足之处:
课堂上感觉学生与老师配合不是很好,因为教的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小,自控力较高年级要差,面对枯燥的学习,容易疲倦,因此老师的充分调动就尤为重要。备课时不仅要备课,还要备学生,要控制时间,避免学生疲劳,应突出趣味性教学,比如说,在识记生字时,编一些的有趣的儿歌用或游戏等形式互动读记生字,在读文及重点句子时,运用其他方法读,重点放在朗读指导上。
比如说在揭示句子“我多想去看看,我多想去看看”。之后,我可以换种方式:让我们的男孩子从心底里大声地读——:女孩子们甜甜地对北京说——:我们怀着对北京无限的热爱一起说——!让学生多种形式的读中悟、体会感情,最后读出感情。还有就是在写字时老师讲的过多,留给孩子们自主发现学习的时间少了点,所以很多孩子在写字时没有按正确格式去写,显然写出的字不是很规范。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会针对自己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拓展延伸,补充材料,使课堂的容量、密度增大。通过你读懂了什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适当的补充课文内容的介绍,不但能让学生更多的对课文的了解,更能使学生的情感得以延续。达到“课已尽,而意未了”的境界。总的来说,课堂是艺术,需要我们去不断改进加以完善。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0
第7课《棉鞋里的阳光》有8个小节,相比前面的课文,不但篇幅较长,不容易读好,而且理解内容也有难度。在吸取了学习《看电视》一文的教训后,我谨记“多读方能自悟”的原则,帮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为学习下一课《月亮的心愿》打好基础。
我至少花了将近20多分钟的时间以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课文,并着力训练他们最感兴趣的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初步体验读书的快乐。我也时不时用简短明确的语言激励他们:“你们读书的声音真好听。”“你的声音比以前更精神了,能读好问句,真棒!”……在老师的`鼓励,同伴的夸奖中,孩子们读书热情比较高,抢着当众表演朗读。
在他们了解课文内容后,我就以“你喜欢谁?为什么?”引导学生用文中语句说明小峰是个好孩子,我相机板书“摆棉鞋在阳光晒到的地方、把棉鞋放回床前”,让学生体会到小峰做事细心,再指导观察插图,练习说话,注意让学生留意画面人物的表情,指导他们把意思说清楚。同时联系课文前一部分内容,让学生知道小峰的妈妈是个孝顺老人的好妈妈。
以上学习环节进行得比较顺利,因为给予给孩子的读书时间很充足,让学生真正进入故事情境,和老师一起与文本对话,这真是验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
再想一想,觉得自己组织读书的方式也有待改进。虽然大多数孩子开始喜欢朗读,学会了和同桌合作读书,互相正音,但是除了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外,得多运用竞赛的方式,激发起孩子们你追我赶的上进心,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不断提高朗读水平。
的确,一年级学生学习语文,关键是要学好字词,对于阅读教学,就应该在宽松的环境下,有充裕的时间尽情朗读,不为别的,只为培养读书兴趣,提高朗读的积极性,那么,所有他们该理解的问题,能感悟的内容,也都通过朗读解决了。只要自己今后能继续强化这方面的认识,在课堂上和孩子们一起学习语文,应该是很轻松愉快的事情。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1
《两只鸟蛋》,这是一首儿童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小朋友从树上取下两只鸟蛋到送还鸟蛋的事。教学本课,我主要设计了以下教学思路:
1.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开课时出示一个魔术盒,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把里面东西的大小和形状描述给大家,让大家来猜一猜。学生猜出是“蛋”。老师板书“蛋”字,指名读字音并组词。出示课题《两只鸟蛋》进入到新课的`学习,学生对于这样的开课特别有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鼓励学生读通、读准课文,总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对于由问题的字词、句进行全班的反馈及引导,突出了学生主体性,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及合作能力。
3.深入学习,朗读理解。
通过拿两个鸟蛋让学生玩一玩,拉近学生和文本的距离,体验文中小朋友对鸟蛋的喜爱之情;创设情境理解“焦急不安” “捧”在反复朗读中能激发学生的情感。
4.拓展延伸。
在学完课文,理解课文后,让学生拿出自己搜集的关于鸟的资料读了读,有创设情境让学生续编故事,在故事中传递自己对鸟儿的爱。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2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赞赏、激励的评价语言对孩子们有神奇的鼓励作用,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而且能激发学生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能引进积极的评价机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的进步和成功给予表扬、鼓励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满足感,增强了自信心。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3
本文内容不难理解,关键是让学生感受春雨给大地带来的变化,学会想象,学会欣赏。春雨的色彩在读完全文后,利用课后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 “春雨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本身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春雨的`美好。不能把这个问题的答案作为教学的目的或重点。在朗读时,引导学生体会小鸟们的天真、活泼、可爱,体会春雨的轻柔、欢快,体会大自然的美丽、神奇。我除了制作课件引导学生边看边读边想像文中小动物的对话外,还激发和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并通过观察春雨的课件,来体会在春雨的滋润下,大地变得生机勃勃。
我在组织学生识字时,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将读句、识字、解词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看图片识字。课堂实践反映出:一年级学生这样识字学习效果很好。
现在虽然是春天,但春天的特征还不是很明显,学生对春雨的观察和了解也甚少。我想这节课如果能适机的带领学生到室外去亲身观察体验一下春雨的特点,相信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更高,效果会更好。
分角色朗读,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让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如果允许学生创造性的发挥,效果可能会更好。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4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力求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学生主体活动作为教学活动重点,以识字为主线,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并采用词组识字、回文诵读识字、字谜识字、加一加、换一换等多种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然而设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我发现自己需要改进的地方很多。从细节上来看,课件的字词等应再放大一些;小节号 的.标注应该再规范一些;上课前应该再检查一下ppt等等。
小问题靠细心解决,大问题要靠决心来解决。识字教学应重在识字,在生字词教学一定要多花些时间,将时间用来强调字音,用来正音,用来给孩子们展现学习成果等。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不包括背诵)让孩子记住字音,记住字形。
通过本堂课的教学以及反思总结,我学到了很多教学方面的知识,在以后的教学中会去尽量改善自己做得不够的地方,争取做到尽善尽美,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15
今天教孩子们学习第二课《姓氏歌》,在导入的时候就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问:“光头强姓什么?”孩子们:“姓光”熊大姓什么?”姓熊”。“语文老师姓什么?”孩子回答“姓向”。“校长姓什么?姓刘。”然后过度读到课文,理解课文。本课我采用一问一答地进行了朗读教学。通过师生问答游戏,学生问答游戏,你来说我来猜,开展朗读比赛等富有趣味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感受到本课的韵律节奏感。同时,在采用不同方法问答的时候,能让学生用多种方式识记生字,在充分的.诵读中,不仅解决了背诵任务,同时也对祖国的姓氏产生了兴趣,从而产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同桌、小组的合作学习,通过交流不同的识字方法,使学生牢固地记住了生字,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生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习汉字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