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示儿》丰明明
《示儿》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本课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第11册第4课。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词,在理解每个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理解每句诗的意思。能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古诗,进一步感悟理解古诗的方法。
3、体会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教学重点: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伟大诗人陆游的爱国情怀。教学难点:抓住诗中关键词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教学准备:完成学案相关习题。
1、搜集陆游两位爱国诗人的相关资料。
2、搜集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句。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
“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那么,大诗人陆游会在遗嘱中对儿子说些什么呢?本课,我们将一同学习《示儿》
(二)交流展示
1、朗读《示儿》。
2、陆游的有关资料。
(三)自学质疑
1、在学习过程中,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问题:
关键词语的理解:元,万事空,但,九州,同,定,无,乃,翁。
重点诗句的理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互动探究
方法:学生理解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理解,通过相互讨论交流去解决。
也可借助同学的工具书去解决。
备案:(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
诗句大意是: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
(五)精讲点拨
1、强调“元”、“同”、“无”、“乃”的意思。
2、诗人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能够看到国家的统一。弥留之际,诗人陆游最大的心愿是能够看到宋朝军队收复失地,实现国家统一。
(六)迁移运用
1、朗读并背诵这两首诗。
2、比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示儿》的异同。
3、完成巩固案习题。作 业
完成《补充习题》本课第三、五、六题。板 书
古诗两首
示 儿 陆游
悲———不见九州同 毕生的憾事 望———北定中原日 无限的期望
学案设计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诗,并能够背诵。
2、能理解《示儿》中关键词语的意思和诗句的大意。
3、能体会《示儿》所表达的诗人的情感。学习方法:
1、借助工具书。
2、同学之间相互交流。
3、请教家长、老师或其他人。学习内容:
1、写出诗中下列词语的意思
元知: 万事空: 但:
九州: 同: 定: 无: 祭: 乃翁:
2、说说诗句的意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3、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
——————————————————————————————
4、朗读并背诵两首诗
5、查阅有关陆游的资料。
巩固案设计
1、先解释诗句中带划线的词,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 —————
2、比较《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与《示儿》的相同与不同。相同点: 不同点:
3、摘抄表达爱国情感的古诗句。
(1)、(2)、(3)、学习反思:
第二篇:《示儿》(模版)
古诗《示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熏陶。
2.理解诗句意思,了解古诗叙述的内容。
3.结合学诗,培养学生的自学、想象、表达、创新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揭题,激发兴趣
1.中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博大,出现了一批批杰出的诗人。你们都知道我国古代的哪些诗人?(李白、杜甫、陆游等)(板书:陆游)谁知道陆游,我们来聊聊:(板书:南宋诗人)
是啊,陆游他的一生共写了九千多首诗,在他的一生和他的九千多首诗里,始终贯串和洋溢了然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的诗歌创作最显著的特色。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在临终前写的一首诗《示儿》(板书)
2.谁来读课题?(指名一生,读得真不错,字正腔圆。)你知道“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给儿子看)
(不会说没关系,哪位同学来帮助他?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课文的注释。谁来呢?看注释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方法,等会儿学习古诗时,我们还要运用)
二、初读,自学质疑
1.学生自学古诗
(1)陆游在这首诗里,这封临终前的遗书中到底写了什么?嘱托儿子什么?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首诗。(点击课件,出示《示儿》)
在读的时候,老师要给同学们一个温馨提示:(1)要读准字音;(2)可以结合下面的注释理解诗句的内容,试着将这首诗读懂。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同桌讨论。
(2)学生自学,同桌可以交流。
2.交流自学情况
(1)读通
同学们自学得非常认真,有的将古诗反复诵读,有的联系注释读懂古诗。谁来读读这首诗,展示一下自己的学习呢?
预设:
①指名读
A读得字字正确,而且声音响亮,真不错。不过„
B真服你勇敢,第一个站起展示,而且字字正确,教师奖励你,这两个字你会读好吗?板书:祭乃,指导书写“祭”字。
②齐读。
(2)读懂
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同学们都能,同学们就能将这首诗读正确,读得流畅,而且读得有滋有味,真好!我们会读了,那是否读懂了呢?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
①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人死了,本来就知道什么都没有了,只是悲伤没有不到祖国统一。
你从哪里读出来的?人死了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存在了。什么都应放下了,作者知道吗?(从哪个词知道(原知),但作者难放的是什么呢?唯一牵挂的,临终感到可惜的是什么?指导读出悲痛的心情。(板书:悲)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在朝廷的军队向北进军,收复中原的那一日,你在拜祭祖先的时候,一定得将这个音讯告诉我。
北定是什么意思?不知道没关系,教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段提示,同学们看看,可能对北定的理解有帮助。
向北平定收复中原,一个85岁的老人在临终前千叮咛万嘱咐。(板书:告)读诗句。
你一定不要忘记拜祭时告诉我,这是一个怎样的临终心愿呢?再读。
在大家的朗读,我们也仿佛听到了一个85岁老人的殷殷叮嘱,殷殷期望。
三、品读,入境悟情
读到这里,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要问一问老师?问一问同学或问一问诗人陆游吗?
预设:
1.为什么陆游在临终前不嘱托一些家庭琐事,而是嘱托在“王师北定中原日”时,家祭无忘告乃翁呢?
2.陆游的心愿实现了吗?
质疑、解疑、存疑
1.老师有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陆游在临终前不嘱托自己的身后事,不嘱托自己的财产该如何分割,而是嘱托“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为什么?
谁会回答?
但悲不见九州同,祖国不统一,陆游是万分的悲痛,至死牵挂,读。
2.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这岂止是陆游一个人的悲痛,这也是千千万万被遗弃人民的悲痛啊!出示,教师配乐读。
同学们被遗弃的南宋人民悲痛什么呢?
是啊,他们为自己悲惨的生活而悲痛,为祖国的河山破碎而悲痛,他们盼望王师一年又一年。他们的悲痛更是陆游的悲痛,他们的盼望更是陆游的盼望,这一望,陆游整整望了84年日日夜夜哪!(出示《示儿》)让学生带着自己的体会,带着自己的情感,诵读。
3.出示《题临安邸》
整整84年个日日夜夜,仍不能盼来王师北上,收复失地,统一中国,南宋军队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呢?(出示《题临安邸》),读诗。
学生交流体会。
南宋王朝忘了失地,忘了汴州,忘了被遗弃的泪民,整天寻欢作乐,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叫诗人是何等的悲痛啊!但是我们的诗人他绝望了吗?他对朝廷丧失信心了吗?没有,人在临终前的几分钟,什么都放下了,唯独放不下的是不见九州同,想到的收复失地,统一中国。(出示《示儿》,配乐诵读)
读到这里,这仅仅还是一封遗书吗?这仅仅还是一篇古诗吗?他蕴含着什么?(板书:至死不渝)
四、拓展,引发思考
陆游的心愿实现了吗?南宋军队北上平定中原了吗?
没有,就在陆游去世66年后,苟且偷生的南宋王朝不但没北上平定中原,反而被蒙古大军灭亡了!这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收集那一时代的故事以及古诗词。
板书设计:
示儿
南宋陆游 悲告 至死不渝
第三篇:《示儿》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诗人及写作背景,能较好地朗读诗歌,熟读成诵,会默写。过程与方法:能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掌握诗词大意,把握诗歌内涵,理解作者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本诗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查阅陆游的相关资料,了解写作的时代背景。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感情低沉的音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学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大家知道宋朝吗?(知道)在那苟延残喘的南宋,一个除夕之夜,一位85岁的老人,在烛光明灭之中,僵卧病榻,老泪纵横,手指北方,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断断续续地说出了自己的遗嘱,大家猜猜,他遗嘱的内容是什么呢?(3、4个学生猜测:可能是担心子女,也可能是财产的分配)
(2)是啊,他临终之时,只写了一首七言绝句,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却没有一字提到家事,但却包含了他最炽热的情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这位让人肃然起敬的老人——陆游,学习他的绝笔诗——《示儿》(板书课题、作者)
二、揭题
1、交流预习:说说你对陆游的了解吧!请你把收集到的有关陆游的资料与大家交流一下。(、2个学生答)
2、(课件展示)陆游(1125一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是我国杰出的现实主义爱国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的末年和南宋的前半期。正是我国历史上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时代。
在他的一生和他九千多首诗中,始终贯串和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最显著的特色,奠定了他在祖国诗坛上的崇高地位。他在临终前写的《示儿》诗,更是一首感人至深、传诵千古的名作。
3、解题
看到诗题《示儿》你是怎样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
生:(“示”使人知道。也就是“指示、告示”的意思。“示儿”可以说告诉儿子,也可以说给儿子们看的诗。)
三、读通诗歌,理解诗意。
1、课件出示整首诗:接下来,让我们进入诗中去吧。请大家亮开嗓子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并两人为一小组说说诗句的意思。
2、(口号)全班一起来读——男同学读一遍,女同学读一遍。
师: 我们读古诗不但要读正确,还要读出节奏,而且尽可能读出诗的韵味来。现在我们来学习一段视频。
3、欣赏视频朗读。个人读诗,学生评价。(有收获吗?谁也来一展诗情?谁比他更富有深情)?)
5、师范读: 老师见到同学们读得那么富有感情,老师也想读一读,你们也来评一评。(生评)
6汇报交流,粗通诗意,:说诗句。(我们把诗歌读准确、读流利了,现在我们进入对诗意的学习,一个同学说一行诗)
四、深入学习诗意:
1、课件出示:“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师:注意这两个字的意思,出示:元——原来、本来
同——统一
师:死去了什么都是空的,哪些东西是空的?
生:财产„„
师:但是有一件事使作者放不下,感到很悲,是什么?
生:国家被别人侵略„„
师:接下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宋朝的历史,谁知道?指名说
师激情补充:当时国土分裂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而悲了吗?指名说
师概括:这是山河破碎之痛
你能把这种痛读出来吗?指名读诗
我们来读一首诗人68岁时写的一首诗,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你读懂了什么?
指导读前句,“三万里”“五千仞岳”分别指什么?(九曲黄河、巍巍华山)这是何等的气魄!。
可是这么壮丽的山河却被敌人占领着,你的心情怎样?
生:悲痛、痛心、痛恨„„
仅仅是为这个悲痛吗?还为什么悲?从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指名说生;农民很悲伤„„
师配乐(悲伤)旁白:„„如果你就在沦陷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可以与同桌轻轻讨论,指名说
生:我看到了遗民的眼泪听到敌人的铁骑声
生:娃娃的哭喊声,饿死„„
生:翘首盼望王师„„
生:敌人大肆屠杀无辜百姓
生:饿得面黄肌瘦,横尸遍野
师:你觉得诗人还为什么悲?遗民眼尽哀
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怎么没有一个统治者来„„
统治者都在干什么?我们一起去临安看一看
出示:《题临安邸》齐读
:问:他们在干什么?
生:他们在寻欢作乐
生:他们在游山玩水
生:过着奢侈的生活
大屏幕对比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和《题临安邸》
师:一边是“遗民眼尽”,一边是“寻欢作乐”„„
男女生对比读这两首诗
师:他们在汴州也曾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可他们忘了自己是亡国奴,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遗民们,忘了„„那诗人陆游为什么还悲?
生;为了昏君而悲
B、此时在陆游的心中只有一个声音,那是什么?(板书:悲)
C、体会诗人“悲怆的心境”:
师:老师给同学们补充陆游这一生立志为国破敌的诗句----
出示:少年陆游---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壮年陆游---天下可忧非一事,书生无地效孤忠。
老年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句句包含对祖国的热爱,是一个爱国的仁人志士。
(2)诗人死前仅仅告诉儿子这些吗?还有什么?读后两句诗,指名说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你觉得诗人为什么还要“家祭无忘告乃翁”
生:国家不恢复统一,他很遗憾。
生:临死前,对国家念念不忘。
是呀,一切皆源于一个字——对祖国的爱
A、师:想我中原骨肉同胞依然泣泪胡尘,大好河山无颜色,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B、师:想我神州陆沉之恨犹未雪,平生志业百无一酬,而今就要撒手归去,只盼得——(生读)
C、师:一切都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只盼得——(生读)
面对死亡,坦然自若,体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但对国家他却念念不忘,这种爱国之情是多么执着、深刻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敬佩之情读一读。(师读前部分,生接读后面诗句)
诗人胡应麟曾谓此诗“忠愤之气,落落二十八字间。”下面就让我们饱含深情再来读这二十八字。)
4、此时此刻,陆游的二十八字爱国诗一定深深的印在了你的心中,哪位同学能饱含深情的背诵一遍。
四、拓展延伸
穿越时间,踌越空间,如果陆游泉下有知,看到今天如此团结和谐的国家,他也一定会含笑九泉了。此时的陆游一定想说点什么,同学们能用你最美的语言,用你喜欢的方式(可以学写诗歌)替陆游说出来吗?
五、总结全文
结束语:(播放音乐)同学们,现在你们知道这位老人留下的遗嘱是什么了吗?它是陆游念念不忘的被女真贵族霸占着的中原领土和人民,是对祖国重新统一热切地盼望,是执着、深沉、热烈、真挚的爱国激情!(板书:爱国之情)
六、课后作业:
1、会默写《示儿》
2、收集有关爱国的诗歌。
板书设计:
第四篇:《示儿》1
一、导入课题,认识诗人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一起把这些句子读一读:
出示诗句:
位卑未敢忘忧国。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一寸丹心图报国,两行清泪为思亲。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师:这些诗句都表现了什么样的情感?
生:表现爱国主义感情的。
3、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表现爱国主义情感的诗歌。
(板书课题:示儿)
4、师:谁来把课题读一读?
5、师:谁来说一说诗题是什么意思?
6、师: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烛光闪烁,忽明忽暗。床上躺着一位头发花白、奄奄一息的老人。他真切地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于是,他把儿子叫到床前,用微弱地语气交代遗嘱。这位老人就是我国南宋著名爱国志士、大诗人陆游。
(板书:陆游)
7、师:他的遗嘱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示儿》。谁了解陆游,简单的说一说。(出示陆游图片和相关文字说明)
8、师:陆游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那他临终那夜交待儿子的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打开书,一起去了解陆游临终前最后的嘱托。
二.初读古诗,了解诗意。
下面就让我们一齐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1、师:同学们,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请同学再读读这首诗,多读几遍,一边读,一边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还可以与同桌交流交流。
2、师:对于这首诗你们理解了吗?谁来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
(抽生回答对诗句意思的理解)
看来,同学们借助注释已经初步理解了诗句的意思。现在,老师来提两个问题,看你们能不能回答出来。诗人陆游在临终之前最遗憾的是——
(生答)板书: 不见九州同
他死后交待儿女一定要做的是——
(生答。)板书:北定中原日
3、师:同学们,当我们把历史的车轮倒退到八百多年前,看看当时诗人生活一个怎样的时代中?(出示当时的历史背景)
4.诗人在临终时提笔写下了《示儿》这首诗。(师范读)听了老师的朗读,你感受 1
到了什么?(生说:悲凉、忧伤、期望„„。)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
三、品读一二句,感受“悲之切”
多媒体出示一二句
1、指导朗读第一句。
师:第一句怎么读?
诗人本来知道什么?“万事”指哪些事呢?
生答:财产、烦恼、牵挂„„
师:这些事在陆游心中重要吗?从哪个字可能看出?(空)你能从这个字读懂一些什么?把你的感受送到诗句中,读一读吧。
(带着陆游的那份淡泊,带着对陆游的一份敬意,)
师引读:人死之后,一切财产都已成空——
人死之后,一切烦恼都已成空——
人死之后,一切牵挂都已成空——
2、.指导朗读第二句
师:诗人面对死亡从容淡定,但他心中却有件事始终都放心不下,那是什么?师:这句诗中有一个字刻画了诗人此刻的心情。是哪个字?
板书:悲
诗人为什么而悲伤?(不见九州同)
师:陆游出生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中原地区,他和家人跟着百姓,过着逃亡的生活。他在少年时代,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抗金志向。可是直到陆游85岁就要离开人世,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他的心怎能不悲伤呢?你能把诗人心中的悲伤读出来吗?谁来试一试。
我们一起读一读。
师:九州同,他见到了没有?是啊,没有啊。
引读:10年过去了——但悲不见九州同
20年过去了——但悲不见九州同
80多年过去了——但悲不见九州同。
3、师:诗人他还曾经写下过这样一首诗。
多媒体出示《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配以《十面埋伏》音乐)
师范读,学生轻声齐读。
师:那奔腾咆哮滔滔黄河已经成了金兵的饮马之槽,那巍巍千仞雄伟壮丽的西岳华山已经成为金兵的牧马之地,中原的老百姓被金人奴役,盼望王师来收复失地,他们望眼欲穿,盼来的却是——南望王师又一年。
师:从这首诗中你知道了中原的老百姓过着怎样的生活?
生发散回答:金兵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中原老百姓生活困苦不堪,流着痛苦的眼泪。
师:诗人仅仅是因为没有看到国家统一而悲伤吗?
(更是为了中原的老百姓凄惨的生活。)
中原壮丽河山沦陷,诗人悲伤啊——(生读一二句)中原的百姓期盼王师,望眼欲穿,诗人悲痛啊——(再读一二句)
4、出示《题临安邸》,体会诗人的悲愤之情。
师:那遗民日夜盼望的王师呢,那宋朝朝廷的皇帝和大臣们呢?他们都在干什么?有一个叫林升的诗人看到了。
多媒体出示《题临安邸》
师:同学们轻声地读一读这首诗,你能看到林升所描绘的那幅景象吗?
生答:南宋的统治者们还在终日寻欢作乐,花天酒地,醉生梦死。
师: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同学们发现了吗,这首诗的第二句是一个问句。诗人在问谁?我们该怎么问?(多次练读“ 西湖歌舞几时休”)山河沦陷,遗民泪尽,可在杭州西湖边,皇帝和大臣们却还在醉生梦死、花天酒地,早已把中原的老百姓丢到了九霄云外。那么现在,诗人的心情仅仅是悲痛吗?不!是悲愤!
(课件回到一二句)
师引读:因为陆游的爱国,看不祖国的统一,陆游悲伤啊,读——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到中原的老百姓,陆游悲痛啊,读——
因为陆游的爱国,想着花天酒地的皇帝和大臣们,陆游悲愤啊,读——
师:生命即将结束,但是还没有盼来国家的统一,是悲伤,是悲痛,是悲愤!所以,诗人感慨: 但悲不见,但悲不见,但悲不见——生:九——州——同。
四.品读三四句,感受“盼之深”
师过渡:这样的朝廷虽然让诗人失望不已,但是诗人心中仍然拥有一丝希望。
多媒体出示三四句。
1、指导读好三四句。
师: 从这两句诗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盼)
假如你就是陆游,你会怎样交待儿女呢?
师引读:这可是我临终时最后的希望啊——
这可是我仅有的期待啊——
这可是我惟一的牵挂啊——
师:读着这样的诗句,在你的眼前浮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想象临终情景)(出示临终图片)
在生命的弥留之际,盼不到还要盼,这都源于他那一颗火热的——爱国之心。
师:他一再叮嘱儿女——(生齐读三四句。)
他一再叮嘱儿女——(生再齐读三四句)
2、链接陆游诗句,加深对诗人爱国之情的体会。
师补充介绍陆游:陆游从小就受到家中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虽然一生坎坎坷坷,但他心中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未变,请看——
多媒体出示,并引读:
早年他在《夜读兵书》中写道:战死士所有,耻复守妻孥。
中年他在《枕上》中写道:报国计安出?灭胡心未休。
到了晚年,他退居家乡,仍然不忘报国之志,写下了这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出示《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师范读,生齐读。
师:诗人僵卧孤村,经历之悲,病体之痛,家国之愁,仍然盼望着跨上战马,上阵杀敌!
3、师:诗人爱国情怀至死不渝,让我们大家一起读出陆游心中的期盼:
(生再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此时此刻,你想对诗人陆游说些什么呢?请用你的笔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生自由说。师相机评价。)
五、回归整体,诵读全诗。
近代学术家梁启超,对陆游的诗颇有研究,赞颂有加。他披读之余,撰写有《读陆放翁诗集》,对陆游的诗作了评价。
(多媒体出示)诗界千年靡靡风,兵魂销尽国魂空。集中什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有一种厚重的催人泪下的情感,叫爱国,有一位伟大的无法不敬仰的诗人,是陆游。让我们带着对陆游的崇敬之情再一次读一读这首诗。
同学们,我们常说:吟诗作画。古人读诗不是今天我们的朗读,而是按照平仄的规律吟诵,说通俗一些,我们今天的一声和二声,在古代就叫平声,可以拖长字音;仄声就是我们现在的三声和四声,读得短促。请大家按照平仄的规律来试着吟诵这首千古绝唱。
六.总结全课
在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像陆游一样的爱国主义诗人还有许许多多,有屈原、杜甫、文天祥„„让我们从小立下爱国志,续写新时代的爱国诗篇。
七.板书设计:
示儿
悲盼
不见九州同北定中原日
爱国之心
第五篇:《示儿》 陆游
《示儿》 陆游
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己亥杂诗》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出 塞》 唐·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少 年 行 》唐·王 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月夜
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