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
——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首要的一条,就是牢牢把握好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过去的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一系列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国民经济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不断跃升?面对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能做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文明不断发展?面对宏观调控难度增加、各项支出增大的压力,为什么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了、生活得更踏实了?共同的答案只有四个字:科学发展。五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风险挑战,取得了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巨大成就。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才能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承上启下,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些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是发展不够科学的表现,已成为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巨大障碍。能否坚持科学发展,化解这些矛盾与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国的前途与未来。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鲜明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以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希望享受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后顾之忧越来越少;希望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希望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合理,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生活更加富足美满。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期待,必须依靠科学发展。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顺应人民意愿的具体体现。只有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好各方面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丰硕果实。
坚持不懈地推进科学发展,山东走过了辉煌的五年。“十二五”是山东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时期,十分关键。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科学的发展举措,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再创一个辉煌五年。
须臾不离转变发展方式主线
——二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从五中全会勾画的未来发展蓝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的五年,将是全社会浓墨重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五年。贯彻落实“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将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必须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真正做到五个“坚持”,切实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那种靠高投入、高能耗、卖苦力取得的增长,早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现代经济比拼的是科技和创新,追求的是高端和低碳,仍走以前的老路,只能被世界发展潮流甩下。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顺应人民意愿。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所共愿。而更美好的生活,不仅要有金山银山,也要有绿水青山,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收入,也意味着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我们为之奋斗的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双赢的社会,是生存质量和生态文明并重的社会。由此可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客观规律使然,人民意愿使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使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牢牢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能有任何偏离。
发展方式的转变,决定着山东的未来。近些年,山东在转方式调结构的道路上一直孜孜以求。不久前召开的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是对我省近来转变发展方式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引下,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批特色主导产业正在崛起,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实施,新的发展优势开始形成。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朝夕之功,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只是初步的,还存在许多差距和薄弱环节,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发展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打赢这场攸关未来的攻坚战,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形成新认识,获得新突破。
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战略重点突
出、主要任务明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转变发展方式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行动指南。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强省建设的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让扩大内需成为强力引擎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十二五” 目标任务中,扩大内需居于显要位置。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使扩大内需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力引擎。
扩大内需,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说到底是需求推动的经济,在开放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方面协调用力。但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依赖程度较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消费疲软、内需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把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以促进消费为重点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让内需真正发动和强劲起来,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0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认为中国国内需求潜力为全球第1位,而需求水平仅为第18位,需求结构仅为第 20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但消费却不足,巨大的消费潜力并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内需。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快速增长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强力拉动,这样的发展模式风险较大、隐患较多。一方面,对国外市场依存度越来越高,不仅意味着外贸摩擦会越来越多,更意味着别人掌控着我们经济发展的一把“钥匙”,就要受制于人,增大经济运行风险。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海外市场的脆弱性和复杂性,明白了中国这样一个大经济体的持续发展不能过分依赖变化无常的外需。另一方面,在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尽管投资需求在我国还有很大空间,但是,投资只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最终需求,那些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而无效投资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这一点已为我国多年的实践所证明。可以说,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立足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必须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我们说内需不足,主要是居民消
费需求不足。扩大消费需求,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许多领域,需要综合施力、多措并举,但最为关键的是让人们“有钱可花,有钱敢花”。按照五中全会要求,我们既要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也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我们还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培育内需增长新动力,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
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确立了价值坐标,指明了努力方向。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求转方式的各项工作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展开,全部工作成效要以此为标准来检验。我们所谋划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具有更高期待,要求分配更加公平,收入合理增长,衣食住行更加富足方便,教育医疗服务更加公平高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这要求我们,推进“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必须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谋划发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检验转变发展方式的实际成效。从这个意义上看,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
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社会事业是我国发展的一条“短腿”,是亟需加大投资的领域。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谋划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资,是兼顾扩大内需与补长社会“短腿”的两得之举。而各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充足完善,为居民建立起严密的民生“保障网”,则会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增加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预期,加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公平分配,则会让居民在消除消费后顾之忧的同时,增强消费实力,主动进行消费转型升级,增强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也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
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解决制约改善民生工作的主要矛盾和
问题。民生工作相对滞后,既有深刻的思想观念问题,也有深层的体制机制原因。做好民生工作,要切实转变“改善民生只是花钱”的认识误区,要深刻认识到,改善民生不仅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还能够通过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调动起人民群众参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积极性;要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改革干部考核体制,转变只重视经济总量增长、忽视居民收入提高的做法,正确处理“国富”与“民富”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等。民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只要我们能从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施力、全面推进,就一定能向人民群众交付一张合格的答卷。
第二篇:六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
——一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这是刚刚胜利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要判断。这个判断符合五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表达了亿万中国人共同的生活感受。全面把握、深刻理解这五年我们所取得的来之不易的成绩,所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所创造的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满怀信心地迈向‚十二五‛,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五年,国家面貌发生了新的历史性变化。我国经济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十一五‛前四年GDP年均增长达11.4%、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5.6%,今年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是能够胜利完成的。更为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重要进展,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实践证明,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深刻地改变了国家面貌,还将赢得更长时间和更高水平的发展。这五年,人民群众得到了更多实惠。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10.2%和8.3%,收入大幅提高,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几千年来农民种田交税的历史结束了,真正免费的义务教育全面实行了,逐步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让人民生活有基本保障。实践证明,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百姓才能获得更多福祉。
让人们尤为感慨的是,这五年国内外环境的复杂性和重大风险挑战的严峻性历史罕见。从隆重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60周年,到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从遭遇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到遭受汶川、玉树地震和舟曲山洪泥石流,我们共同经历了一系列大事、喜事、难事。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保证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取得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重大进展,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篇章,是极为不易的。
实践经验弥足珍贵,精神财富影响深远。‚十一五‛取得的辉煌成就,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强大力量,充分表明了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的极端重要性,充分表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极端重要性。这一切,必将极大地激发全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增强全国人民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下一个五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的关键五年。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对推动‚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是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就必定能够书写我国发展史上又一个五年的崭新篇章。
抓住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二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七届五中全会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作出的这个战略判断,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为‚十二五‛宏伟蓝图确立了战略方位,为我们满怀信心迈向‚十二五‛提供了奋斗坐标。
放眼世界,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从大势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继续朝着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方向演化,各国加强对华经济技术合作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同时,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这是我国发展所处的外部环境,有机遇也有挑战,挑战中又孕育着机遇。我们必须审时度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握好在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积极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进一步奠定我国在世界经济政治格局中的有利地位。
立足国内,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积累了宝贵经验、提升了发展本领、创新了发展理念,我国发展的条件和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人民群众发展的热情与愿望十分强烈,这些为我们再上新台阶奠定了信心和实力的基础,蓄积了强劲的发展势能。但必须清醒地看到,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这些决定了我们再上新台阶必须下更大的决心,花更大的气力。这是我国发展存在的内部条件,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并存,不利条件中也孕育着新的机遇。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发展趋势,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加快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才能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历史一再表明,能否抓住机遇,决定了一个国家能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抓住了机遇,后发国家就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时代发展的弄潮儿;丧失了机遇,强盛的国家也可能停滞不前,成为时代发展的落伍者。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我们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立足点,也是我们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全党同志一定要统一思想认识,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坚定不移朝着既定奋斗目标迈进。
机遇在前,我们可以大有作为,应当奋发有为。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我们就一定能够显著提高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航船不断向前。
发展的本质要求就是科学发展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的这一重要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践的深刻把握,是对发展是硬道理这一战略思想的深入贯彻,科学揭示了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
在我们这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发展仍然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回首过去,我们取得的伟大成就举世瞩目,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但我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进程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无论是规模还是复杂性都世所罕见。只有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紧紧抓住和奋力推动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才能从根本上把握最广大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
发展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发展,科学发展是实践和时代提出的迫切要求。我们应当认识到,随着我国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和国际竞争不断深化,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利益主体多元现象日益显现,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这些都要求我们走科学发展之路,着力通过科学发展来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着力在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利益所在。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成果由谁共享?这是我们在发展实践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就是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就是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只有这样,我们的发展才能真正造福人民,人民群众才会成为科学发展的主力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也要面对不断出现的新课题,科学发展是解决矛盾和问题的‚钥匙‛。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就做好‚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鲜明特点。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牢牢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定不移推动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我们就一定能够确保‚十二五‛时期科学发展取得新的显著进步,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在发展中促转变 在转变中谋发展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是十七届五中全会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出的基本要求,为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指出了明确路径,对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至关重要。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乎国计又关乎民生,关系经济领域又关系社会领域,要着眼当前又要顾及长远,要讲速度更要重效益,需局部重点突破又需整体协调推进。只有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如何贯穿,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实践课题。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不仅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指明了努力方向、突出了战略重点、明确了主要任务,更揭示了这场深刻变革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贯彻好这五个坚持,这场变革必将深刻地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貌,开创科学发展的崭新局面。
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就是要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就是要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推进城乡区域发展平衡,同时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着眼于解决社会发展和民生领域的突出问题,更好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就是要着眼于发展的可持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加快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和改革开放这个动力。科技的力量在于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能够强有力地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改革开放的力量在于凝聚和激发前进的发展活力和制度动力。坚定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才能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
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转变发展方式势所必然。‚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发展的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增强主动性、紧迫感、责任感,把五个坚持的基本要求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十二五‛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定能够取得实质性进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定能够迈上新台阶。
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确定目标,才能定位好前进的方向;明确任务,才能把握好奋斗的路径。十七届五中全会对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了主要目标,明确了重要任务,绘就了一幅美好蓝图。
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这五个方面的目标,深入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成就和经验,综合考虑了未来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条件,反映了我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回应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发展的关切和期盼,是我们党对全国各族人民的庄严承诺。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五年,全会提出的主要目标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前瞻性和指导性,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长短结合,把‚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重大阶段性目标紧密衔接,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紧密衔接。二是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更加明确了调整经济结构和保障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标。实现‚十二五‛目标,定能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实践证明,实现既定发展目标,必须提出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并花大气力抓好落实。为实现‚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全会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主要涉及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健全社会主义法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强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等诸多方面。全面落实这些重大任务和重大举措,既可以推动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又可以为我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力以赴地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坚持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够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为我国在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蓄积关键性战略实力。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 ——六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面对即将迎来的‚十二五‛这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确立了今后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绘就宏伟蓝图,为亿万人民共同奋斗指明前进方向。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实现‚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顽强奋斗、扎实奋斗、不懈奋斗,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重要职责,全党同志要把它看得比泰山还重,努力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首先就是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对全党同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党委只有准确把握发展趋势,科学谋划发展蓝图,努力创新发展模式,加强对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提高发展质量,才能充分发挥好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作用。全体共产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只有坚定不移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把心思放在抓好工作上,才能充分发挥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模范带头作用。归根到底,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以昂扬向上的工作精神、百折不挠的工作意志、尽心尽责的工作态度,结合实际贯彻好中央决策部署,就能更好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把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看得比泰山还重,根本的就是坚持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代替人民的力量,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群众观点都不能丢、不能忘,都要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为群众谋利益。实践充分表明,只有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说话办事,坚持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依靠群众,注重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我们才能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党同人民更加坚强的团结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十二五‛规划建议更加明确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的目标,我们必须牢记宗旨、恪尽职守,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实现这些目标,在保障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新的更大进展,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未来蓝图已经绘就,前进方向已经明确,现在的关键就是担起重任,清醒而坚定地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向前。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大力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脚踏实地,奋发有为,干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宏伟的蓝图就一定能够变为灿烂的现实。
第三篇: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
——一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意义十分重大。认真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为促进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本报自今天起刊发系列评论员文章。
□ 本报评论员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首要的一条,就是牢牢把握好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过去的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一系列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国民经济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不断跃升?面对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能做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文明不断发展?面对宏观调控难度增加、各项支出增大的压力,为什么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了、生活得更踏实了?共同的答案只有四个字:科学发展。五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风险挑战,取得了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巨大成就。五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才能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承上启下,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些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是发展不够科学的表现,已成为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巨大障碍。能否坚持科学发展,化解这些矛盾与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国的前途与未来。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鲜明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以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希望享受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后顾之忧越来越少;希望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希望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合理,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生活更加富足美满。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期待,必须依靠科学发展。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顺应人民意愿的具体体现。只有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好各方面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丰硕果实。
坚持不懈地推进科学发展,山东走过了辉煌的五年。“十二五”是山东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时期,十分关键。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科学的发展举措,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再创一个辉煌五年。
须臾不离转变发展方式主线
——二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从五中全会勾画的未来发展蓝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的五年,将是全社会浓墨重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五年。贯彻落实“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将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必须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真正做到五个“坚持”,切实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那种靠高投入、高能耗、卖苦力取得的增长,早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现代经济比拼的是科技和创新,追求的是高端和低碳,仍走以前的老路,只能被世界发展潮流甩下。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顺应人民意愿。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所共愿。而更美好的生活,不仅要有金山银山,也要有绿水青山,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收入,也意味着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我们为之奋斗的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双赢的社会,是生存质量和生态文明并重的社会。由此可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客观规律使然,人民意愿使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使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牢牢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能有任何偏离。
发展方式的转变,决定着山东的未来。近些年,山东在转方式调结构的道路上一直孜孜以求。不久前召开的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是对我省近来转变发展方式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引下,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批特色主导产业正在崛起,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实施,新的发展优势开始形成。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朝夕之功,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只是初步的,还存在许多差距和薄弱环节,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发展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打赢这场攸关未来的攻坚战,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形成新认识,获得新突破。
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战略重点突出、主要任务明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转变发展方式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行动指南。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强省建设的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
让扩大内需成为强力引擎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十二五” 目标任务中,扩大内需居于显要位置。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使扩大内需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力引擎。
扩大内需,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说到底是需求推动的经济,在开放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方面协调用力。但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依赖程度较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消费疲软、内需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把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以促进消费为重点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让内需真正发动和强劲起来,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0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认为中国国内需求潜力为全球第1位,而需求水平仅为第18位,需求结构仅为第 20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但消费却不足,巨大的消费潜力并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内需。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快速增长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强力拉动,这样的发展模式风险较大、隐患较多。一方面,对国外市场依存度越来越高,不仅意味着外贸摩擦会越来越多,更意味着别人掌控着我们经济发展的一把“钥匙”,就要受制于人,增大经济运行风险。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海外市场的脆弱性和复杂性,明白了中国这样一个大经济体的持续发展不能过分依赖变化无常的外需。另一方面,在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尽管投资需求在我国还有很大空间,但是,投资只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最终需求,那些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而无效投资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这一点已为我国多年的实践所证明。可以说,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立足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必须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我们说内需不足,主要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扩大消费需求,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许多领域,需要综合施力、多措并举,但最为关键的是让人们“有钱可花,有钱敢花”。按照五中全会要求,我们既要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也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我们还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培育内需增长新动力,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
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确立了价值坐标,指明了努力方向。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求转方式的各项工作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展开,全部工作成效要以此为标准来检验。我们所谋划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具有更高期待,要求分配更加公平,收入合理增长,衣食住行更加富足方便,教育医疗服务更加公平高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这要求我们,推进“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必须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谋划发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检验转变发展方式的实际成效。从这个意义上看,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
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社会事业是我国发展的一条“短腿”,是亟需加大投资的领域。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谋划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资,是兼顾扩大内需与补长社会“短腿”的两得之举。而各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充足完善,为居民建立起严密的民生“保障网”,则会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增加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预期,加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公平分配,则会让居民在消除消费后顾之忧的同时,增强消费实力,主动进行消费转型升级,增强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也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
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解决制约改善民生工作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民生工作相对滞后,既有深刻的思想观念问题,也有深层的体制机制原因。做好民生工作,要切实转变“改善民生只是花钱”的认识误区,要深刻认识到,改善民生不仅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还能够通过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调动起人民群众参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积极性;要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改革干部考核体制,转变只重视经济总量增长、忽视居民收入提高的做法,正确处理“国富”与“民富”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等。民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只要我们能从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施力、全面推进,就一定能向人民群众交付一张合格的答卷。
第四篇: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评论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主题
——一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首要的一条,就是牢牢把握好科学发展这个主题。
坚持科学发展,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过去的五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一系列自然灾害的严重冲击,国民经济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在世界上的位次不断跃升?面对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能做到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生态文明不断发展?面对宏观调控难度增加、各项支出增大的压力,为什么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了、生活得更踏实了?共同的答案只有四个字:科学发展。五年来,正是由于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才能从容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和风险挑战,取得了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的巨大成就。五年 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才能不断开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局面。
“十二五”时期承前启后、承上启下,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而奋斗,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必须清醒看到,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水平总体还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相当突出,结构、质量、效益、环境等方面的矛盾日益凸显。这些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本质上是发展不够科学的表现,已成为我们实现小康目标的巨大障碍。能否坚持科学发展,化解这些矛盾与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事关中国的前途与未来。全会站在历史的高度,鲜明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十二五”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使经济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以科学发展的新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是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 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科学发展本质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只有坚持科学发展,才能让人们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人们希望享受更多的基本公共服务,后顾之忧越来越少;希望环境进一步改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希望收入分配制度更加合理,社会更加公平正义,生活更加富足美满。顺应人民群众对生活的新期待,必须依靠科学发展。五中全会提出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顺应人民意愿的具体体现。只有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始终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于发展的每一个环节,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好各方面的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丰硕果实。
坚持不懈地推进科学发展,山东走过了辉煌的五年。“十二五”是山东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重要时期,十分关键。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科学的发展举措,全面推进科学发展,再创一个辉煌五年。(本文原载于《大众日报》2010年10月21日第1版)
须臾不离转变发展方式主线
——二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从五中全会勾画的未来发展蓝图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未来的五年,将是全社会浓墨重彩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五年。贯彻落实“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任务,将宏伟蓝图变成现实,必须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真正做到五个“坚持”,切实把转变发展方式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各领域。
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跟上时代步伐。经济社会发展到今天,那种靠高投入、高能耗、卖苦力取得的增长,早已不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现代经济比拼的是科技和创新,追求的是高端和低碳,仍走以前的老路,只能被世界发展潮流甩下。只有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才能顺应人民意愿。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人所共愿。而更美好的生活,不仅要有金山银山,也要有绿水青山,不仅意味着更高的收入,也意味着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优美的环境。我们为之奋斗的惠及十几亿人口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是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双赢的 社会,是生存质量和生态文明并重的社会。由此可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客观规律使然,人民意愿使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使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必须牢牢抓住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能有任何偏离。
发展方式的转变,决定着山东的未来。近些年,山东在转方式调结构的道路上一直孜孜以求。不久前召开的全省转方式调结构现场观摩会,是对我省近来转变发展方式成果的一次大检阅。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科学发展理念指引下,我省转方式调结构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一批特色主导产业正在崛起,重点区域带动战略加快实施,新的发展优势开始形成。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朝夕之功,与科学发展的要求相比,与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只是初步的,还存在许多差距和薄弱环节,我省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还不够高,新兴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服务业发展依然薄弱,节能减排压力仍然很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取得决定性胜利,这是不容回避的现实,打赢这场攸关未来的攻坚战,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上形成新认识,获得新突破。
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这五个“坚持”,战略重点突出、主要任务明确,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对转变发展方式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我们在“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行动指南。只要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五中全会作出的各项战略部署,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就一定能不断开创强省建设的新局面,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本文原载于《大众日报》2010年10月24日第1版)
让扩大内需成为强力引擎
——三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在“十二五”目标任务中,扩大内需居于显要位置。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积极构建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使扩大内需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力引擎。
扩大内需,是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的必由之路。市场经济说到底是需求推动的经济,在开放的条件下推动经济发展,必须依靠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方面协调用力。但在我国目前的发展阶段,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依赖程度较高,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却呈现持续下滑趋势。消费疲软、内需不足,已成为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主要矛盾,成为制约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把经济发展的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以促进消费为重点调整优化投资结构,扩大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让内需真正发动和强劲起来,实现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10月2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10《国家竞争力蓝皮书》,认为中国国内需求潜力为全球第1位,而需求水平仅为第18位,需求结构仅为第20位。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国内市场,但消费却不足,巨大的消费潜力并没有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内需。国内消费需求不足,经济快速增长依赖于投资和 出口的强力拉动,这样的发展模式风险较大、隐患较多。一方面,对国外市场依存度越来越高,不仅意味着外贸摩擦会越来越多,更意味着别人掌控着我们经济发展的一把“钥匙”,就要受制于人,增大经济运行风险。这场国际金融危机,已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海外市场的脆弱性和复杂性,明白了中国这样一个大经济体的持续发展不能过分依赖变化无常的外需。另一方面,在我国需求结构中,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尽管投资需求在我国还有很大空间,但是,投资只是中间需求,只有消费才是最终需求,那些没有消费需求支撑的投资,将成为无效投资,而无效投资是无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这一点已为我国多年的实践所证明。可以说,在全球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多的大背景下,立足扩大内需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战略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必须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扩大内需包括扩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而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我们说内需不足,主要是居民消费需求不足。扩大消费需求,涉及经济、社会、文化等许多领域,需要综合施力、多措并举,但最为关键的是让人们“有钱可花,有钱敢花”。按照五中全会要求,我们 既要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促进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也要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解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同时,我们还要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把符合条件的农业人口逐步转变为城市居民,培育内需增长新动力,拓展内需增长新空间。(本文原载于《大众日报》2010年10月27日第1版)
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四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五中全会提出,要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十二五”时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各项工作,确立了价值坐标,指明了努力方向。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 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求转方式的各项工作要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来展开,全部工作成效要以此为标准来检验。我们所谋划的发展,是为人的发展,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发展。“十一五”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民生保障和改善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人民群众对未来生活具有更高期待,要求分配更加公平,收入合理增长,衣食住行更加富足方便,教育医疗服务更加公平高质,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样,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过上更高质量的生活。这要求我们,推进“十二五”时期的发展,必须以实现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旨归,把改善民生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按照人民群众的意愿谋划发展,以人民群众是否满意检验转变发展方式的实际成效。从这个意义上看,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是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
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能够有效扩大国内需求、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坚持扩大国内需求,减少对出口的依赖,是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社会事业是我国发展的一条“短腿”,是亟需加大投资的领域。围绕保障和改善 民生谋划发展,加大社会事业投资,是兼顾扩大内需与补长社会“短腿”的两得之举。而各项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充足完善,为居民建立起严密的民生“保障网”,则会让老百姓拥有更多的安全感,增加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和预期,加之在保障和改善民生过程中,推动实现充分就业和收入公平分配,则会让居民在消除消费后顾之忧的同时,增强消费实力,主动进行消费转型升级,增强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份量。从这个意义上说,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也是促进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
紧扣民生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切实解决制约改善民生工作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民生工作相对滞后,既有深刻的思想观念问题,也有深层的体制机制原因。做好民生工作,要切实转变“改善民生只是花钱”的认识误区,要深刻认识到,改善民生不仅对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还能够通过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护人民群众利益,调动起人民群众参加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积极性;要转变重经济轻文化的思想,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经济文化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改革干部考核体制,转变只重视经济总量增长、忽视居民收入提高 的做法,正确处理“国富”与“民富”的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等等。民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只要我们能从经济社会各方面综合施力、全面推进,就一定能向人民群众交付一张合格的答卷。(本文原载于《大众日报》2010年11月1日第1版)
让文化成为建成全面小康的强大力量
——五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面对“十二五”,我们有理由对未来五年的生活图景充满期待。这是因为,全面落实五中全会部署,焕发文化在推动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进程中的强大力量,我们必能造就一个既有经济繁荣,又有文化昌明的新时代。
文化是人之为人的原因与价值所在,在物质繁荣不断催生精神文化需求的时代,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变化的文化需求,是一份沉甸甸的历史责任。文化也是一种经济,文化与经济相融合形成的文化产业,是推动经济转型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文化蕴含着精神力量,是营 造温馨和谐社会氛围,培育积极进取时代风尚的重要支撑。文化也是一种软实力,在日渐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只有做强文化,不断增强民族文化魅力,才能赢得竞争。一句话,文化的充分发展,是构建现代文明、创造美好生活的必需选项。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牢基础,是“十二五”时期的奋斗目标,我们谋求的全面小康,既是经济的小康,也是文化的小康,只有不遗余力地持续推进文化改革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目标才能落到实处。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攸关国家未来。在经济前景与转方式的函数关系中,文化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变量,它既直接奉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发展质量发挥重要作用。文化产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种新样板,是创意灵感与现代科技碰撞的产物,能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几乎不受资源环境瓶颈的制约,是典型的低炭绿色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但能够加重第三产业带动经济增长的份量,还以本身的产业属性直接推动发展方式转变。同样重要的是,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之后,市场对文化的需求将呈“井喷”之势,当前无论是山东还是全国,正处于这个时期,但我们的文化 供给还远远不能满足这种需求。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将有力拓展消费新领域,加重内需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份量,推动整个产业向高端高质高效高峰攀进。
近年来,山东文化改革发展取得很大成绩,去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历史性地突破1000亿元,文化体制改革也走在前列。但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与经济文化强省建设要求相比,我省文化建设仍有巨大提升空间。我们要走大项目带动路子,依托技术、品牌、服务等现代生产要素,打造与山东文化资源大省地位相适应的大型文化企业,塑造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有影响的山东文化品牌;要进一步加大国有文化企业改革力度,解决改革不均衡、不彻底等难点问题,着力培育真正意义上的独立市场主体;要进一步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增强资金技术支持,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全面释放民间文化发展的巨大能量,打造百花齐放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要加快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打破地区行政壁垒和所有制歧视,切实推行“政事分开、管办分离、执法统一”,为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让文化成为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本文原载于《大众日报》2010年11月7日第1版)
第五篇: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
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通知
各乡镇党委、街道党工委,区委各部委,区直各单位党组织,驻区各垂直单位党组织,各人民团体党组织:
10月15日至18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胡锦涛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温家宝总理就《建议(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这次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高度评价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所取得的新的显著进展。这次全会时机重要、议题重大,举国关注、举世瞩目,是一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会议,是一次发扬民主、统一认识、明确方向的会议。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根据中央、省委和市委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即将开始实施“十二五”规划,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代表中央政治局所作的报告,总结了一年多来集中力量抓的六件大事,回顾了一年来所做的八个方面工作,客观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和不足,明确提出了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充分体现了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一中、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一个总揽全局、求真务实、振奋人心、凝聚力量的报告。胡锦涛总书记在全会结束时的重要讲话,重点强调了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抓住和利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与当前党和国家工作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思想深刻,内涵丰富,论述精辟,使我们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认识更加清醒深刻,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和做好当前工作的把握更加全面准确,必将对当前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全会通过的《建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结合当前国际国内新形势,站在历史的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明确提出了“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奋斗目标、主要任务、重大举措,描绘了我国在新世纪第三个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温家宝总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就《建议》作的说明,系统阐释了《建议》的主要内容,分析深刻,说明透彻,对于我们深入领会、准确把握文件精神具有重要引领作用。
十七届五中全会的召开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于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全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会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努力推进我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十二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不懈奋斗。
二、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学习宣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要认识和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准确把握“十一五”时期的巨大成就。“十一五”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
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实施正确而有力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使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经过五年努力奋斗,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已经取得的成绩,认真总结“十一五”时期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增强必胜信心和决心,加快推进我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是准确把握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会全面分析世情、国情发生的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新的阶段性特征,指出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和平发展,同时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我国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我们完全有条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同时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在综合分析各种有利、不利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全会作出了“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指出“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各种矛盾和问题,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是应对当今世界日益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适应世界发展大势、掌握发展主动权的必由之路。中央对形势的分析和判断,全面深刻,精辟透彻,准确到位,既有利于我们增强机遇意识,坚定发展信心,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积极主动地推动各项工作;也有利于我们增强忧患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及早着手应对各种矛盾和问题,更加有效地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是准确把握“十二五”时期发展的指导思想、主题、主线和目标任务。要把握指导思想,就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把握主题,就是科学发展,这是第一次在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来,成为党的意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也是《建议》一个最鲜明的特点,反映出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反映出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要把握主线,就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为此关键要做到“五个坚持”:即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把握目标任务,就是围绕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居民收入、社会建设和改革开放等五个方面的奋斗目标和十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这是整个“十二五”期间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我们一定要坚持主题,把握主线,确立目标,明确任务,强化保障,努力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各项工作。
三、联系实际、务求实效
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与做好当前工作紧密结合,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动力,按照 “三具两基一抓手”和“两转两提”的要求,加快转变工作作风,转变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坚持以具体促跨越、以具体促落实,认真剖析工作不具体、不落实的问题,建立完善抓具体、促落实的制度和机制,勇于抓具体、慎于抓具体、精于抓具体、善于抓具体、配合抓具体,强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科学谋划我区“十二五”规划。各级各部门要把谋划好“十二五”期间的各项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一项重点工作,以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市、区有关部署,以“谋项目、进盘子”为重点,切实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要结合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认真回顾我区“十一五”时期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总结各项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差距,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要按照中央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综合判断,清醒认识我区仍处于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重要阶段,抢抓战略机遇期,坚定不移地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断巩固和强化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要抓住“十二五”规划制定的重大机遇,搞好汇报衔接,争取实现更多项目进入市、省乃至国家、中央各部委、央企规划的“大盘子”。要积极吸纳归整各方意见、建议和研究成果,抓紧修订完善,制定出科学可行、真正管用的二七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二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必须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要坚持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坚持“四个重在”的实践要领,持续科学发展的思路、举措和进程,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层次和水平,统筹各项事业、各项工作、各方力量,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坚持把产业集群升级建设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科学编制、严格实施产业集群升级规划,着力优化产业空间布局,突出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突出体制机制创新,突出节约集约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突出抓好马寨工业园区、服装工业园区等为龙头的产业基地建设。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扶优扶强政策,建立扶优扶强企业的动态管理机制,努力培育一批上市企业和大个头企业。三要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以筹措资金、落实土地为突破口,抓紧解决瓶颈制约问题,积极推进项目建设发展。完善和拓展融资平台,多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尽快出台加快二七新区建设的政策措施,加大对二七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瞄准国际国内500强和民营企业100强,深入开展“大招商、招大商”活动,落实好重点领域、重大项目、派小分队等一系列招商措施,积极组织参加第十六届郑交会、第八届农交会、第十一届西博会以及河南-东盟投资贸易洽谈会,采取多种方式推介二七,不断形成新的招商资源。
四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突出强调的一个重点。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委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策部署,既注重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又注重维护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具体利益。要精心筹划安排每年民生工程“十大实事”,不折不扣抓好落实、兑现承诺,切实解决好交通拥堵、就业、就学、就医和社会保障、住房保障以及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用民生改善的实际成效让群众满意。要大力实施交通畅通工程、安居住房保障工程、菜篮子保障工程等一系列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努力构建和谐二
七、魅力二七。要按照五中全会精神要求,认真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断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深入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工作,提高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进一步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形成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氛围。
四、加强领导,精心组织
全区各级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首要的重大政治任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加强督促检查,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领导重视、狠抓落实。各单位要根据全区总体安排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具体措施并认真组织实施,要采取“小集中”办短训班,或利用二、五学习日,组织党员干部群众进行集中学习,把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迅速传达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
二要突出重点,发挥表率。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重点抓好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要把胡锦涛同志在会议上的讲话作为各级党委(党组)学习的重要内容,组织班子成员认真学、反复学、深入学,把握重点,吃透精神。各单位主要领导不仅要抓好本单位的学习,还要带头自学,带头贯彻,力争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带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学习。
三要加强协调,形成合力。区委组织部、宣传部、区委党校要及时调整计划,制定干部培训
方案,把十七届五中全会公告作为培训教材,举办各种形式的专题培训班、研讨班,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系统地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并为基层培训一批教育骨干。同时,要组织好宣讲和辅导活动,挑选一些理论水平高、思想素质好的人员,组成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深入到机关、企业、乡镇、社区、学校广泛宣传,把发展成就讲充分,把形势任务讲透彻,把挑战困难讲明白,引导全区广大干部人民群众进一步明确方向、振奋精神,着力增强贯彻全会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区四大班子中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深入到所联系的乡镇、办、委、局进行学习辅导,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基层的学习。区委宣传部要把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主导作用,牢牢把握正确导向,积极在全区营造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有关单位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抓好流动党员、新经济组织中党员的学习。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结合各自职能,开展各具特色的学习实践活动。各基层党校、夜校、文明学校要调整教学计划,充实安排这方面的内容。区教育体育局要认真抓好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三进”工作,扎实开展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主题教育。机关干部驻村、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等活动,都要把学习宣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任务,认真抓好。
四要总结经验,示范带动。要及时总结推广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的经验和典型,宣传通过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新成效新进展。要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增强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吸引力和感染力。
各单位、各部门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委部署和本意见精神,结合自身实际,精心制定具体实施方案,迅速行动,认真抓好落实,并及时把落实贯彻情况报告区委办公室和区委宣传部。区委将于年底组织督查组,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中共二七区委
2010年10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