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景楼诗帖

时间:2019-05-14 12:15: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多景楼诗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多景楼诗帖》。

第一篇:多景楼诗帖

多景楼诗帖

米芾

华胥兜率梦曾游,天下江山第一楼。冉冉明廷万灵入,迢迢溟海六鳌愁。指分坱圠方舆露,顶矗昭回列纬浮。衲子来时多泛钵,汉星归未觉经牛。云移怒翼搏千里,气霁刚风御九秋。康乐平生追壮观,未知席上极沧洲。多景楼。禅师有建楼之意。故书。

【简介】

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祖籍山西,迁居襄阳,因有“米襄阳”之称。徽宗时诏为书画学博士,故又人称“米南宫”。传说米芾个性怪异,喜穿唐服,嗜洁成癖,遇石称兄,膜拜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在书法上,他是“宋四书家”之一。若论体势骏迈,则当属第一。《宣和书谱》说他:“大抵书效羲之,诗追李白,篆宗史箍,隶法师宜官;自谓善书者只有一笔,我独有四面,识者然之。方芾书时,其寸纸数字人争售之,以为珍玩。”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度。苏轼盛赞其“真、草、隶、篆,如风樯阵马,沉着痛快。”康有为曾说:“唐言结构,宋尚意趣。”米芾在这方面尤为突出,是宋四书家的杰出代表。米芾平生于书法用功最深,成就以行书为最大。他自称“集古字”,虽有人以为笑柄,也有赞美说:“天姿辕轹未须夸,集古终能自立家。”米芾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快刀利剑的气势。另一方面,他又独创山水画中的“米家云山”之法,善以模糊的笔墨作云雾迷漫的江南景色,用大小错落的浓墨、焦墨、横点、点簇来再现层层山头,世称“米点”。为后世许多画家所倾慕,争相仿效。他的儿子米友仁,留世作品较多,使这种画风得以延续,为画史所称道。

多景楼诗帖写得极为豪放,笔力雄伟,神采奕奕。诚如宋赵秉文所盛赞的:“此册最为豪放,偃然如枯松之卧涧壑,截然如快剑之斩蛟龙,奋然如龙蛇之起陆,矫然如雕鹗之盘空,乌获之扛鼎,不足以比其雄且壮也,养由基之贯七札,不足以比其沉着痛快也。”可以想象出米芾当时挥毫时“神游八极,眼空四海”的惊人气魄。【赏析】

《多景楼诗帖》以其丰富的笔墨语言诠释着老米的审美理想,为人们创造出气韵生动的书法世界和耐人咀嚼回味的艺术形象,演绎出一幅瑰奇的“尚意”画卷,真可谓“戈戟铦锐可畏,物象生动可奇”(沈尹默《书法论丛》)。其用笔明快利落,苍劲凌厉;用墨则浓淡枯润,一任自然,有天成之趣;结字的大小、斜正、轻重、缓急,形成了极强的节奏感;章法随形布势,欹正相生,修短随意,一气呵成,以不同凡响的气势倾泻而出,把诗、书的豪与雄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是其果敢峻峭的起笔、截然而止的收笔和大量的干渴用笔,更增加了线条的苍劲和力量之美。正如金赵秉文《跋米元章多景楼诗》所评:“偃然如枯松之卧涧壑,截然如快剑之斫蛟鼍,奋然如龙蛇之起陆,矫然如雕鹗之盘空。”其笔意之雄迈豪壮,胜过力扛大鼎的乌获,沉着痛快超过一发射穿七层甲叶的养由基;笔力之厚重如千石巨锺、万石麒麟;格局之壮阔,如钱塘江潮之奔啸汹涌,如涿鹿之战时的万马竞逐。真可谓行笔赳赳,阵势堂堂,“雄入九军,气凌百代”,给人以雄豪之美的艺术享受。赏读之余,米芾胸中意象之丰富,以及将丰富的意象物化为“有意味的形式”的笔墨功夫之高超,着实令人拊掌称叹。由此我们也可得到一点启示:豪雄并非只在长条巨幅间。

当然,《多景楼诗帖》也并非单纯豪放而已。透过作品形式风格的表层,还可体味到其中所熔冶的历代书家之优长,如锺王的清润、欧虞的简净和颜柳的端严等。这些书法大家们的神韵气息,与米芾特有的“刷”相摩相荡,相互生发,化合为整体气韵中有机的风格元素,充分体现了米芾“只应酿蜜不留花”的创作理念和其熔铸百家、“集诸长处总而成之”而自成面目的艺术本领,也体现了宋人的“尚意”书风和米芾的“刷”字的丰富内涵。这是他遍临百家“集古字”所打下的深厚功力、“翻然化之为我”而求新变的艺术观念和驾驭笔墨语言的超凡能力所使然。米芾的书法艺术实践,为后来学书者的“法古出新”提供了学习效法的楷模和可资借鉴的坐标。

对于米芾的书法,历代评论甚多。如《宋史》云其书法“沉着飞翥,得王献之笔意”;苏轼曾有“风樯阵马,沉着痛快”之评,黄庭坚也有“如快剑斫阵,强弩射千里”之比,朱熹更有“天马脱衔,追风逐电”之喻;邓廷桢说米字如“危峰迮迥,断峰忽起,咫尺之间有千里之势”;沈鹏先生则称赞其行书“倜傥纵横,跌宕多姿,充分流露出所向披靡的神气”,等等。这些评论,形象生动地道出了米芾书法的神韵与基本特征:以势胜。但最能简捷而贴切地概括米芾书法艺术风格的,莫过于他的自我评论——“臣书刷字”。米芾之所以能够“集古终能自立家”,以其“振迅天真,出于自然”而又意态万千、令人荡气回肠的不朽之作,构筑起属于自己的“米家庄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得益于其用笔的独到之处——“独有四面”、“八面生姿”的“刷”。然而人们对于“刷”的理解与评论,往往多以之强调米芾用笔的迅疾率意,甚或仅作字面解为“如漆工执刷,垩帚扫壁之扫来荡去”,这实在是失之简单与片面,与米芾之“臣书刷字”的原意也是方枘圆凿,若“老颠有知,宁无抚几绝叫耶!”其实,米芾的“刷字”,虽确有不受约束、奋笔直书的特点,但又远非仅仅一个“迅疾率意”所能全面释解。更重要的是其运笔时,在追求线条的转折直截而不刻意做作,起收随意而不加修饰,变化莫测而不蹈旧法陈规的用笔理念的统率之下,将正侧藏露、偃仰向背、提按顿挫等笔法巧妙而有机地融入迅疾的“刷字”之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刷”出的线条速而不滑,沉着而不呆滞,既具有力度、速度,又具有厚重感,也就是所谓“沉着”、“飞翥”与“痛快”兼得。米芾正是凭着一个这样的“刷”,上下左右,进退伸缩,“刷”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刷”出了风扫残云、一泻千里的气势;“刷”出了如《虹县诗》、《多景楼诗帖》等风卷云舒、凌厉雄宕的豪放之作。

第二篇:水调歌头·多景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水调歌头·多景楼原文翻译及赏析合集4篇

水调歌头·多景楼原文翻译及赏析1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杨炎正〔宋代〕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译文

深秋季节,江面空阔,一阵寒风吹来,眼睛被吹得发涩,顿感寒意,让我这个他乡之客不胜秋意悲凉。为了驱散这些忧愁,我呼酒登楼,登上了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江山壮丽如画,巧夺天工。长江波涛汹涌,那下面的鱼龙应当正在一唱一和地悲啸着吧,而我却没有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江上的寒风霜露总是善于欺负客居之人,将它们的寒气吹入我的衣裘中,让我顿感寒冷。寒意让我顿时清醒,满腔豪情都化成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徒然兴叹悲鸣。我一直胸怀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空自白了鬓间须发。平生空有一腔意气,现在却只剩了憔悴,暮年已至,如何能再有作为,一展襟怀?只有这江上的明月和那沙鸥能够了解我的心意,就让它们陪我度此残生吧。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阕九句四平韵、下阕十句四平韵。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临长江,登之可以极目望远。寒眼:眼睛被江上冷风吹得发涩,感到寒意。不胜秋:禁不住秋天的愁苦。发兴:引发兴致。舒:伸展。卷:卷起。巧:善于。然:助词,表状态。岁晚:晚年,暮年。若为:怎样。分付:交付。

赏析

词的上阕领起于登楼所见的萧索秋景。“寒使情并非冷使,而是“使寒情,是冷落的景物使使睛生出寒意,其实就是心寒、情寒。“乱空阔情初看颇不合情理,因为“乱情似乎与空阔关系不大。词人借秋天的背景将“乱情字与落叶相结合。秋天到来,落叶处处,使空阔的江天看起来零乱而萧条,如此理解,“乱空阔情自然就合情合理了。而萧条的愁情是由萧条的秋景引起。所以词人云“客意不胜秋情。不过词人并没有继续这种低沉的情绪,而是强行振作,越是愁恨低回,他越是要“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情,这显示了他的倔强和自信。在词人这种精心设计中,他在“最高楼情上目睹了“江山图画情的可舒可卷,听到了长江波涛汹涌中的“龙鱼逐啸情,并无余暇顾及小家子气的“诗愁情。可是,江山虽然壮美,却挡不住南宋国势日渐衰微。词人虽然倔强,壮志仍然难酬,此时的豪情,壮则壮矣,而逐愤却是掩在深处抹不去,勉强的豪情无法长久。当强提的那口硬气逐渐消退,一阵秋风秋露,此时词人寒意顿生,情绪再次低沉下来。

下阕抒情。在情绪跌宕起伏的登楼“望神州情之后,词人忽然有所悟继而感叹。国势衰微,有志者理应报国,可像词人这样的智勇双全人士却报国无门。他为此忧愤白头,平生的抱负理想、壮志豪情,只剩下今时的失落黯然。时光流逝,词人垂垂老亦,他壮志难酬。念至于此,词人虽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只有“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情,陪伴他的只有江月和沙鸥。情绪承接上阕结尾处的低回,显得不平、无奈、凄凉。

整首词气象阔大,语意爽直,逐壮激越,在历代登楼作品中别具一格。

杨炎正

杨炎正(1145—?)字济翁,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杨万里之族弟。庆元二年(1196)年五十二始登第,受知于京镗,为宁县簿。六年,除架阁指挥,寻罢官。嘉定三年(1210)于大理司直任上以臣僚论劾,诏与在外差遣,知藤州。嘉定七年又被论罢,改知琼州,官至安抚使。杨炎正与辛弃疾交谊甚厚,多有酬唱。

水调歌头·多景楼原文翻译及赏析2

水调歌头·登多景楼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愿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翻译

深秋季节,江面空阔,一阵寒风吹来,眼睛被吹得发涩,顿感寒意,让我这个他乡之客不胜秋意悲凉。为了驱散这些忧愁,我呼酒登楼,登上了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江山壮丽如画,巧夺天工。长江波涛汹涌,那下面的鱼龙应当正在一唱一和地悲啸着吧,而我却没有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江上的寒风霜露总是善于欺负客居之人,将它们的寒气吹入我的衣裘中,让我顿感寒冷。

寒意让我顿时清醒,满腔豪情都化成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徒然兴叹悲鸣。我一直胸怀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空自白了鬓间须发。平生空有一腔意气,现在却只剩了憔悴,暮年已至,如何能再有作为,一展襟怀?只有这江上的明月和那沙鸥能够了解我的心意,就让它们陪我度此残生吧。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阕九句四平韵、下阕十句四平韵。

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临长江,登之可以极目望远。

寒眼:眼睛被江上冷风吹得发涩,感到寒意。

不胜秋:禁不住秋天的愁苦。

发兴:引发兴致。

舒:伸展。

卷:卷起。

巧:善于。

然:助词,表状态。

岁晚:晚年,暮年。

若为:怎样。

分付:交付。

赏析

词的上阕领起于登楼所见的萧索秋景。“寒眼”并非冷眼,而是“眼寒”,是冷落的景物使眼睛生出寒意,其实就是心寒、情寒。“乱空阔”初看颇不合情理,因为“乱”似乎与空阔关系不大。词人借秋天的背景将“乱”字与落叶相结合。秋天到来,落叶处处,使空阔的江天看起来零乱而萧条,如此理解,“乱空阔”自然就合情合理了。而萧条的愁情是由萧条的秋景引起。所以词人云“客意不胜秋”。不过词人并没有继续这种低沉的情绪,而是强行振作,越是愁恨低回,他越是要“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这显示了他的倔强和自信。在词人这种精心设计中,他在“最高楼”上目睹了“江山图画”的可舒可卷,听到了长江波涛汹涌中的“龙鱼悲啸”,并无余暇顾及小家子气的“诗愁”。可是,江山虽然壮美,却挡不住南宋国势日渐衰微。词人虽然倔强,壮志仍然难酬,此时的豪情,壮则壮矣,而悲愤却是掩在深处抹不去,勉强的豪情无法长久。当强提的那口硬气逐渐消退,一阵秋风秋露,此时词人寒意顿生,情绪再次低沉下来。

下阕抒情。在情绪跌宕起伏的登楼“望神州”之后,词人忽然有所悟继而感叹。国势衰微,有志者理应报国,可像词人这样的智勇双全人士却报国无门。他为此忧愤白头,平生的抱负理想、壮志豪情,只剩下今时的失落黯然。时光流逝,词人垂垂老亦,他壮志难酬。念至于此,词人虽不甘心,却也无可奈何,只有“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陪伴他的只有江月和沙鸥。情绪承接上阕结尾处的低回,显得不平、无奈、凄凉。

整首词气象阔大,语意爽直,悲壮激越,在历代登楼作品中别具一格。

创作背景

淳熙五年(1178年),词人与辛弃疾二人从水路旅游,经过扬州,登上了多景楼,感怀伤景,不能自已,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水调歌头·多景楼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舒卷江山图画,应答龙鱼悲啸,不暇顾诗愁。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

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

译文

深秋季节,江面空阔,一阵寒风吹来,眼睛被吹得发涩,顿感寒意,让我这个他乡之客不胜秋意悲凉。为了驱散这些忧愁,我呼酒登楼,登上了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江山壮丽如画,巧夺天工。长江波涛汹涌,那下面的鱼龙应当正在一唱一和地悲啸着吧,而我却没有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江上的寒风霜露总是善于欺负客居之人,将它们的寒气吹入我的.衣裘中,让我顿感寒冷。

寒意让我顿时清醒,满腔豪情都化成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徒然兴叹悲鸣。我一直胸怀报国壮志,却报国无门,空自白了鬓间须发。平生空有一腔意气,现在却只剩了憔悴,暮年已至,如何能再有作为,一展襟怀?只有这江上的明月和那沙鸥能够了解我的心意,就让它们陪我度此残生吧。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双调九十五字,上阕九句四平韵、下阕十句四平韵。

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北临长江,登之可以极目望远。

寒眼:眼睛被江上冷风吹得发涩,感到寒意。

不胜秋:禁不住秋天的愁苦。

发兴:引发兴致。

舒:伸展。

卷:卷起。

巧:善于。

然:助词,表状态。

岁晚:晚年,暮年。

若为:怎样。

分付:交付。

赏析:

杨炎正与辛弃疾结为文字交,尝有唱和。这首《水调歌头·寒眼乱空阔》便是淳熙五年与辛弃疾同舟路经扬州时,登镇江北固山甘露寺中的多景楼所作。与此同时辛弃疾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扬济翁、周显先韵》词。这两首词不仅情味相投而且风格也很接近,都是心怀国家之忧,感叹报国无路的登临抒怀之作。

此词上片先写秋意后写登楼。深秋季节,满目荒寒,眼前是一片空阔的长江,只是黄叶翻飞,秋意瑟瑟,使作客异乡的人更增添了无限的愁思。以上是“寒眼乱空阔,客意不胜秋”这两句词的大意。从艺术技巧上说,清新脱俗极为别致。“寒眼”的意思并非“被江上冷风吹得眼睛发涩”(夏承焘语),而是萧条冷落的景物看上去使眼感受到寒意。这和李白《秋登宣城谢朓北楼》诗“人烟寒橘柚”的“寒”字一样,都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乱空阔”的“乱”字是满天落叶乱飞,在视觉上给人以“乱”的感受。刘德仁《秋夜寄友人二首》(其二)诗:“独吟黄叶乱,相去碧峰多。”吴融《忆山泉》诗:“烟迷叶乱寻难见,月好清风听不眠。”苏轼《浣溪沙》词:“风卷珠帘自上钩,萧萧乱叶报新秋。”用“乱”字来形容落叶在诗词中是不乏例的。因为“落叶”与“乱”可以构成特定的语义组合场,因此句中虽然没有直接写落叶,但句外之意却分明写出了落叶,笔法新颖,颇具匠心。古典诗词为了使语言达到精练,往往打破常规去追求语言变态的艺术效果。鉴赏过程中如果审美者在心理上不能适应这种语言变态,那就很容易曲解作品的原意。“强呼斗酒,发兴特上最高楼。”这里用“强呼”二字,说明词人是为了驱散“客意不胜秋”的忧愁才呼酒登楼的。从多景楼的最高处倚栏四望,祖国的山河如此多娇,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不胜收的“江山图画”;“图画”之上又冠以“舒卷”二字,眼前的自然美景仿佛真地变成了一幅可舒可卷巧夺天工的图画,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祖国河山的诗情画意。“舒卷”二字的另一层作用,更在于烘托出自然景物的流动感,而不是只可供机案观赏的静止的画面。“应答鱼龙悲啸”,这是瞩目长江的汹涌波涛,耳闻目睹的雄伟气势。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昼则舟楫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这段生动惊险的描写或为本句所借鉴。将波涛汹涌之声想象为江水之下鱼龙相互应答的悲啸之音,这虽然出自虚拟,但却寓有一番寄托。古纬书《乐动声仪》中曾有“风雨动鱼龙,仁义动君子”(风雨能惊动潜在水下的鱼龙,仁义能感动仁人志士为之奔走效命。)之说(《太平御览》卷八十一引),在这首词里可以把“鱼龙悲啸”引申为面对风雨飘摇的国家局势,使爱国之士不能自安,想振作起来做出一番事业的意思。所以接下去便说“不暇顾诗愁”──赋诗吟愁这样的闲情逸致,在当前国事日非的形势下已经无暇顾及,暗示作者有投笔从戎之志。如将这段文字与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一词合观,更不难看出其中隐而未露的含意。辛词在下片中写道:“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便是用自己亲身的经历与南归后仍然壮志难酬这一事实,来提醒杨炎正等人放弃从军报国的想法,不如从“万卷诗书”中去学那富民之策,将来为国人做些有益的事业(汉武帝晚年封丞相为富民侯,这里只是借用其意)。从这两位词人的唱和当中,可以看出当时爱国志士的处境是何等的艰难。以下“风露巧欺客,分冷入衣裘”二句是向下片过渡的转折。从辞面上看写的是寒气袭人,侵入衣裘,其实是借此暗喻奸佞之徒结党营私,排挤异己,使爱国之士举步维艰,陷于困阨之中难有作为这一现实状况。

词转下片:“忽醒然,成感慨,望神州。”这三句直如兜头一瓢冷水,使满腔热血变为凛凛怀冰。纵然气贯长虹,怒发冲冠,也只好化作感慨,望着神州大地去兴叹而已。“可怜”“空白”二句是自抒神伤与壮志难酬的感叹。“都把平生意气,只做如今憔悴,岁晚若为谋。”这三句又写出一腔悲愤:英雄困于末路,志士沦于下位,平生的肝胆意气,只能使自己更加消损憔悴,随着光阴的流逝而冉冉老去,难望有所作为。词人虽然不甘心沉沦江湖去做个不关心世事的隐者,但时势所迫也只能将“此意仗江月,分付与沙鸥”了。江上的明月与没有心机的沙鸥可以做隐者的朋侣,让明月和沙鸥陪伴着自己了此生涯吧。

这首词慷慨激越、愤世伤时之情溢于言表,虽不如稼轩词之博大深邃,但仍能得其神似。毛晋在跋《西樵语业》中评杨炎正词云:“不作娇*态”,“俊逸可喜”。可见在南宋爱国词人当中他的词是足以匹敌同时代的作者,俨然自成一家的。

水调歌头·多景楼原文翻译及赏析4

江左占形胜,最数古徐州。连山如画,佳处缥缈著危楼。鼓角临风悲壮,烽火连空明灭,往事忆孙刘。千里曜戈甲,万灶宿貔貅。

露沾草,风落木,岁方秋。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

译文

江东一带据有险要形势的地方,第一要数像屏障般雄伟的镇江。山挽山,山连山,就像画图般莽莽苍苍,云渺渺,水隐隐,景色美处耸立着高高的楼房。战事又起,战鼓号角声面对着风显得格外悲壮。烽火连天,明明灭灭隔江相望,如烟往事,遥想起孙权、刘备在此地共商破曹大事。当年孙刘联军的军容啊,银戈金甲千里都闪着光芒。军士野宿,万灶烟腾,正如同今日宋军一样。

露珠结在草上,风吹黄叶飘荡,正当金秋时光。方滋啊,你的气魄真宏大豪放。感今愁,怀古忧,全被你谈笑间一扫而光。君不见羊祜曾登临岘山,观赏襄阳?那无数登山贤士早涅末无能。他们的遗恨难收,空令人黯然神伤。独有羊祜千年传扬,他的英名如同浩浩汉江千古流长。

注释

多景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1164年10月初,出任镇江府通判的陆游陪同镇江知府方兹(即“使君”)登楼游宴,写下此词。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

江左:长江最下游的地方,即今江苏省等地。

徐州:指镇江。东晋南渡,置侨州侨郡,曾以徐州治镇江,故镇江又称徐州或南徐州。

缥缈:似有若无。

危楼,高楼。

鼓角:战鼓号角。

烽火:边防报警的烟火。

明灭:忽明忽暗。

孙刘:三国时孙权和刘备,曾联合破曹操。

曜(yào):照耀。

戈甲:兵器和盔甲。

灶:军中炊灶,指代营垒。

貔貅(pí xiū):猛兽,喻指勇猛战士。

使君:古代州郡长官所称,此处指方滋。方滋(1102—1172),字务德,严州桐庐(今属浙江)人。以荫入仕,时知镇江府事。

宏放:通达豪放。‘

黯(àn):昏黑。

叔子:西晋大将羊祜(hù),字叔子,镇守襄阳,曾登临兴悲。晋泰始五年(269)以尚书左仆射都督荆州诸军事,出镇襄阳,在镇十年。

汉江:汉水,流经襄阳。

赏析

公元1163年(孝宗隆兴元年)陆游三十九岁,以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出任镇江府通判,次年二月到任所。时金兵方踞淮北,镇江为江防前线。多影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固下滨大江,三面环水,登楼遥望,淮南草木,历历可数。这年十月初,陆游陪同知镇江府事方滋登楼游宴时,内心感叹而写下此词赋。

词的上片追忆历史人物,下片写今日登临所怀,全词发出了对古今的感慨之情,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热情。

开始从多景楼的形势写起。自“江左”而“古徐州”,再“连山”,再“危楼”,镜头由大到小,由远到近,由鸟瞰到局部,最后大特写点题。这本来是描写景物常见的手法,陆游写来却更加具有特色。他选择滚滚长江、莽莽群山入画,衬出烟云缥缈、似有若无之产矗立着的一座高楼,摄山川之魄,为斯楼之骨,就使这“危楼”有了气象,有了精神。姜夔《扬州慢》以“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开篇,同样步步推近,但情韵气象两者完全不同。陆词起则苍莽横空,气象森严;姜则指点名胜,用笔从容平缓。当然,这是由于两位词人各自不同的思想感情决定的。姜词一味低徊,纯乎黍离之悲,故发端纾缓;陆则寄意恢复,于悲壮中蓄雄健之气。他勾勒眼前江山,意在引出历史上的风流人物,故起则昂扬,承则慷慨,带起“鼓角”一层五句,追忆三国时代孙、刘合兵共破强曹的往事。烽火明灭,戈甲耀眼,军幕星罗,而以“连空”、“万灶”皴染,骤视之如在耳目之前,画面雄浑辽阔。加上鼓角随风,悲凉肃杀,更为这辽阔画面配音刷色,与上一层的滚滚长江、莽莽群山互相呼应衬托,江山人物,相得益彰。这样,给人的感受就绝不是低徊于历史的风雨中,而是激起图强自振的勇气,黄戈跃马豪情。上片情景浑然一体,过拍处更是一派豪壮。

然而,孙刘已杳,天地悠悠,登台浩歌,难免怆然泣下,故换头处以九字为三顿,节奏峻急,露草风枝,绘出秋容惨淡,情绪稍转低沉。接下去“使君”两句又重新振起,展开当前俊彦登楼、宾主谈笑斥的场面,敷色再变明丽。“古今愁”启下结上。“古愁”启“襄阳登览”下意,“今愁”慨言当前。当前可愁之事实在是太多了。前一年张浚北伐,兵溃符离,宋廷从此不敢言兵,是事之可愁者一。孝宗侈谈恢复,实则输币乞和,靦颜事金。“日者虽尝诏以缟素出师,而玉帛之使未尝不蹑其后”,是事之可愁者二。眼下自己又被逐出临安,到镇江去做通判,去君愈远,一片谋国这忠,永无以自达于庙堂之上,是事之可愁者三。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故重言之曰“古今愁”。但志士的心,并没有因此而灰心。事实上,山东、淮北来归者道路相望;金兵犯淮。淮之民渡江归宋若有数十万,可见民心是可以挽回的国事,也是可以解决的。因此,虽烽烟未息,知府方滋就携群僚登楼谈笑风生。他的这种乐观情绪,洗尽了词兴心中的万千忧愁。这一层包孕的感情非常复杂,色彩声情,错综而富有层次,于苍凉中见明快,在飞扬外寄深沉。最后一层,用西晋大将羊祜(字点子)镇守襄阳,登临兴悲故事,以古况今,前三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抑压不平的心情。所云“襄阳遗恨”即是指羊祜志在灭吴而在生时未能亲手克敌完成此大业的遗恨词。意在这里略作一顿,然后以高唱转入歇拍,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象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羊祜是晋人,与“古徐州”之为晋代地望回环相接,收足全篇。

这首词记一时兴会,寓千古兴亡,容量特大,寄慨遥深,后来,张孝祥书而刻之于崖石,题记中有“慨然太息”之语;毛开次韵和歌,下片有“登临无尽,须信诗眼不供愁”之句。“诗眼不供愁”之句。“诗眼不供愁”五字可以领会放翁有所期待、并未绝望的深心。二十五年之后,另一位豪放词人陈亮也曾以《念奴娇》赋多景楼,有“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的感慨万千之语。陈亮此阕,较之陆词更为横肆痛快。词人着眼,凝注大江,意者此江不应视为南北天限,当长驱北伐,收复中原。与放翁之感慨抑郁者,意境大不相同。陈亮平生之怀,一寄于词,惯以词写政治见解。他这一阕《多景楼》,纯然议论战守,纵谈攻防,自六朝王谢到今之庙堂,特别是对那些倡言“南此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的失败论者,明指直斥,豪无顾忌,其精神可流传千古。但作为文学作品讽诵玩味,终觉一泻无余,略输蕴藉风致,不如陆作之情景相生,万感横集,意境沉绵,三复不厌。借用近人陈匪石《声执》中两句话说,陈之词“气舒”,故“劲气直达,大开大阖”;陆之词“气敛”,故“潜气内转,百折千回”。陈如满弓劲放,陆则引而不发。陆较陈多积蓄,多意蕴,因此更显得沉著凝重,悲慨苍凉。

创作背景

前四句,从广阔的空间范围、地理方位着笔,由江左而徐州,由群山而北固,然后落在高高的多景楼上。登上高楼,极目远眺,如画山峰相连,历历尽收眼底,四周云雾缥缈,恍若置身仙境。大好江山之形势险要、景色壮丽,乃是出自鬼斧神工,得天地之独厚,用一“占”字,便觉稳重而切实。后四句,由江山形胜、兵家必争转向了悠久的时间进程和残存的历史陈迹——第二句里的“古”字便是预设关捩之所在,而其妙处却是若隐若现,平中寓奇。鼓角悲壮,烽火明灭,再用“临风”与“连空”加以点染,更显出了场面的壮阔和气象的豪雄。写到“往事忆孙刘”一句,把历史上的攻守征战凝聚在孙权、刘备两个人物身上,则是具体的落实,也是总括和结束;然后,再用千里戈甲、万灶貔貅加以补苴收拾,词的韵味就更加饱满而醇厚了。

过片的三个三字短句,用风露草木点明季节时令,是一种过渡手段,从江山历史过渡到了现实的生活情景,也就是镇江知府方滋邀集僚属登临多景楼的这次游赏盛会,于是,作者就把他的笔墨集中在了使君方公的身上,同时,又凭借方公抒发了自己的心绪,这种笔法是灵活而别致的。宏放谈笑,是外在的,于顾盼酬应之间显示了人物的风度神采;“洗尽古今愁”则是内在的,抒写了内心的忧郁与痛苦。字面上,说“洗尽”,说“同销”,实际上是洗之不尽、销之不掉的;说“古今愁”,说“万古愁”,都是总括的、夸张的表述,它们所包含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也就是说,它们的背后必定要有具体事实的存在。

“不见”二字,引领最后五句,一气贯通,直至终篇,呼应上文的“孙刘”,又写到了另一位功业显赫的历史人物——羊祜。“使君宏放,谈笑洗尽古今愁”两句又重新振起。展开今日俊彦登楼、宾主谈笑的场面,敷色再变明丽。“古今愁”启下结上。“古愁”启“襄阳登览”下意,“今愁”慨言当前。君国身世之愁,纷至沓来,故重言之日“古今愁”。但志士的心,并没有因此而灰心——这一层包孕的感情非常复杂,色彩声情。错综而富有层次,于苍凉中见明快,在飞扬外寄深沉。“不见襄阳登览,磨灭游人无数,遗恨黯难收”,以古况今,前三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压抑不平的心情。所云“襄阳遗恨”是指羊祜志在灭吴而在生时未能亲手克敌完成此大业的遗恨词。意在这里略作一顿。“叔子独千载,名与汉江流。”然后以高唱转入歇拍,借羊祜劝勉方滋,希望他能像羊祜那样,为渡江北伐作好部署,建万世之奇勋,垂令名于千载,寄予一片希望。

陆游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第三篇:曾巩《甘露寺多景楼》翻译及赏析

曾巩《甘露寺多景楼》抒发了作者个人的远大抱负。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内心并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甘露寺多景楼》翻译及赏析,更多曾巩诗词作品请关注应届毕业生文学网。

《甘露寺多景楼》

曾巩

欲收嘉景此楼中,徒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注释】

①多景楼:在今江苏镇江北固山甘露寺内。曾巩中年后离乡宦游,曾登临此楼,写下了这首诗。

②钟呗:梵音的歌咏。

③冥鸿:指飞入远天的鸿雁。

第二联的景物描写很精彩,有些词语用得很传神,请就其中一个词语进行品析。

浮: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碧瓦红楼,也写出了动态美;

入:刻画出霞光山色的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化静为动;

含:形象写出了天空包罗万象,夕阳下,晚霞同山峦青红相间融入远空。

抒发了作者个人的远大抱负。虽老境渐至,征尘满衣,内心并未放松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

1、第二联中最精练传神的两个字分别是“浮”和“入”。上句写水光,用一“浮”字,写明波光云影的迷离掩不住巍峨的宫观;下句写山色,用一“入”字,刻画出霞光山色浓彩浸染了黄昏的远天。两个动词使得水光、山色构成的静态画面变得鲜活起来,赋予动感。

2、第四联抒发了诗人虽然老境渐至,征尘满衣,但心中并未放弃对未来目标的企望和追求的思想情怀,体现出诗人不安于现状、不甘于平庸的远大抱负。

第四篇:念奴娇登多景楼赏析

《念奴娇登多景楼》这首词的词人用战略家的眼光指点江山,审视历史,破长江乃天限南北的旧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念奴娇登多景楼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念奴娇登多景楼

【宋】陈亮

危楼远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

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莲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注】:

① 陈亮,南宋爱国词人。多景楼位于今江苏镇江市北固山。1164年隆兴和议之后,南宋统治者中弥漫着一种以长江为界,南疆北界的谬论,放弃北伐,以求苟安。

② 中流誓:祖逖中流击楫,立志荡平外敌。

③小儿破贼:东晋时期,谢安率军与氏族人苻坚作战,谢安回答友人的询问时说:小儿大破贼

【赏析】

词人用战略家的眼光指点江山,审视历史,破长江乃天限南北的旧说,发京口可争雄中原的宏论,嗟六朝只经营门户之私计,笑庸人空仿效英雄之挥涕,进而大声疾呼,鼓吹北伐。全篇高屋建瓴,势不可当,颇有战国纵横家之气。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一水三句,指出地形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但是,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只图门户私计,同样苟安于一隅。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作者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象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全词议论精辟,笔力挺拔,大有雄视一世的英雄气概。刘熙载曾在《艺概》中将陈亮与辛弃疾相提并论:陈同甫与稼轩为友,其人才相若,词亦相似。

附:阅读题

1、词的下阙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怀?(5分)

2、陈亮长于因词言政,借古讽今。试就词中所引六朝旧事,来阐述这一特点。(6分)

答案:

1、【解答】词人借祖逖中流击楫挥师北伐的典故,①通过正好不须二词,表达了自己要求北伐刻不容缓的迫切心情和毫不犹豫的自信心;②又以东晋谢安名句收尾,再现了谢安抗敌得胜时的大将风度,表达了自己豁达的胸襟、无畏的胆识和豪迈的气魄。

2、【解答】词人①借只成门户私计?明言六朝实际上是暗指当今统治集团不顾国家存亡的大事,只管各自谋取私利,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骗性;②又借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之故事,讥讽了当朝醉生梦死的豪门贵族国难当头之际,既不敢抵抗入侵之敌,又要假惺惺地扮作英雄流涕的爱国志士的模样。

【附】:

【全词大意】居高楼上四处眺望,深感如此地势的情意,古今有几个人曾经领会?长江天险象鬼神设施,竟被糊里糊涂地看作,划分南北的天然疆界。一条江水横奔 纵陈,峥嵘的山岗环绕三面,都做出争夺雄奇、进取中原的姿势。六朝统治者干了些什么事?只依靠天然的险阻作为一时苟安的自私之计。

可笑东晋的权贵王导、谢安众人,居然登上高楼眺望边远,也装模作样学爱国的英雄洒泪挥涕。凭借着这有利的江山,却不去收复黄河、洛水一带地区,让敌人血腥 蹂躏得无边无际。当前形势很好,正该北进长驱,不必再回头反顾,应该效法祖逖中流击楫发誓,谢玄在淝水大破秦贼,胜利的局势已经形成,用不着再问强敌是否相对!

第五篇:王维诗精选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送张五归山

送君尽惆怅,复送何人归。几日同携手,一朝先拂衣。东山有茅屋,幸为扫荆扉。当亦谢官去,岂令心事违。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一做送别)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君(一作金)门远,孰云吾道非。江淮度寒食,京洛(一作兆)缝春衣。

置酒临长道(一作长安道,一作长亭送),同心与我违。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远树带行客,孤村城当落晖。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蓝田山石门精舍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

探奇(一作玩寄)不觉远,因以缘(一作寻)源穷。遥爱云木秀(一作翠),初疑(一作言)路不同。安(一作谁)知清流转,偶与前山通。舍舟理轻策,果然惬所适。老僧四五人,逍遥荫松柏。

朝梵林未(一作方)曙,夜禅山(一作心)更寂。道心及(一作友)牧童,世事问樵客。暝宿长林(一作井)下,焚香卧瑶席。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再寻畏迷误,明发更登历。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一作演)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一作明)淡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崔濮阳兄季重前山兴 秋色有佳兴,况君池上闲。悠悠西林下,自识门前山。千里横黛色,数峰出云间。嵯峨对秦国,合沓藏荆关。残雨斜日照,夕岚飞鸟还。故人今尚尔,叹息此颓颜。李处士山居

君子盈天阶,小人甘自免。

方随练金客,林上家绝【山献】(1)。背岭花未开,入云树深浅。清昼犹自眠,山鸟时一啭。

注(1):此字左右结构,左为“山”旁,右为“献”字。渭川田家

斜阳(一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一作僮朴),倚杖候荆扉。雉【日句】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一作立),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注(1)“此字为左右结构。左为”日“旁,右为”句“字。

新晴野(一作晚)望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後。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西施咏 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一作又)久微。

朝乃(一作为)越溪女,暮(一作暝)作吴宫妃。践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一作要)人傅香(一作脂)粉,不自著罗衣。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一作常)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持谢(寄言)邻家子(女),效颦安可希? 李陵咏 注:时年十九

汉家李将军,三代将门子。结发有奇策,少年成壮士。长驱塞上儿,深入单于垒。旌旗列相向,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战声烟尘里。将令骄虏灭,岂独名王侍。既失大军援,遂婴穹庐耻。少小蒙汉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报,投躯未能死。引领望子卿,非君谁相理。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一作取)胡马射。射杀中山(山中 山阴)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崩腾畏蒺藜。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自从弃置便(更)衰朽,世事磋砣成白首。昔时飞箭(当作雀)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路傍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一作茫)茫古木连(一作迷)穷巷,寥(一作辽)落寒山对虚牖。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颖川空使酒。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节使山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吴君(一作吾军)。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取(一作立)功勋。桃源行 时年十九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去(一作古)津。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山口潜行始隈□(1),山开旷望旋平陆。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居人共住五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月明松下房栊静(一作净),日出云中鸡犬喧。

惊(一作忽)闻俗客争来集,竞引还家问都(一作乡)邑。平明闾巷扫花开,薄暮渔樵乘水入。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更闻)成仙遂(去)不还。峡里谁知有人事,世中遥望空云山。不疑灵境难闻见,尘心未尽思乡县。出洞无论隔山水,辞家终拟长游衍。

自谓经过旧不迷,安知峰(一作岑)壑今来变。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曲(一作度)到云林。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辩仙源何处寻。

注(1):此字左右结构。左为”阝“旁,右为”奥“字。洛阳女儿行

时年十六,一作十八

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画阁朱楼尽相望,红桃绿柳垂檐向。罗帷送上七香车,宝扇迎归九华帐。狂夫富贵在青春,意气骄奢剧季伦。自怜碧玉亲教舞,不惜珊瑚持与人。春窗曙灭九微火,九微片片飞花琐。戏罢曾无理曲时,妆成只是薰香坐。城中相识尽繁华,日夜经过赵李家。谁怜越女颜如玉,贫贱江头自浣纱?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氵爰】。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冬晚对雪忆胡居(一作处)士家

寒更传晓箭(一作催唱晓),清镜览(一作减)衰颜。隔牖风惊竹,开门(一作帘)雪满山。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借问哀安舍,口(1)然尚闭关。注:此字读如“肖”。形如“修”字,惟右半为略有不同,“反文”旁下为“羽 ”字。

酬虞部苏员外过蓝田别业不见留之作 贫居依谷口,乔木带荒村。石路往回驾,山家谁候门?

渔舟胶冻浦,猎火烧(一作绕)寒原。唯有白云外,疏钟闻夜猿。

酬比部杨员外暮宿琴台朝跻书阁率尔见赠之作 旧简拂尘看,鸣琴候(一作俟)月弹。

桃源(一作花)迷汉姓,松树(一作径)有秦官。空谷归人少,青山背日寒。羡君栖隐处,遥望白云端。酬张少府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一作若)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一作乡音听)杜鹃。山中一夜(一作半)雨,树杪百重泉。汉女输潼(一作棕)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登裴秀才迪小台作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一作空)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过感化寺昙兴上人山院 暮持筇竹杖,相待虎溪头。催客闻山响,归房逐水流。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

夜坐空林(一作村)寂,松风直似秋。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一作只)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归嵩山作

清(一作晴)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流水如有意,暮禽(一作云)相与还。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终南山

太乙近天都,连山(一作天)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一作浦)问樵夫。辋川闲居

一从归白社,不复到青门。时倚檐前树,远看原上村。青菰临水映,白鸟向山翻。寂寞於陵子,桔槔方灌园。春园即事

宿雨乘轻屐,春寒著弊袍。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草际成棋局,林端举桔槔。还持鹿皮几,日暮隐蓬蒿。

观猎

风劲(一作动)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急,雪尽马啼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一作落雁 一作失雁)处,千里暮云平。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一作风日好),留醉与山翁(一作公)。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吏(作骑),都护在燕然。送李太守赴上洛

商山包楚邓,积翠蔼沉沉。驿路飞泉洒,关门落照深。野花开古戍,行客响空林。板屋春多雨,山城昼欲阴。丹泉通虢略,白羽抵荆岑。若见西山爽,应知黄绮心。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口(1)。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1):此字形如”甾“,然其上有”艹"旁也。辋川集(二十首)并序

余别业在辋川山谷,其游止有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斤竹岭、鹿柴、木兰 柴、茱萸泮、宫槐陌、临湖亭、南【土宅】、欹湖、柳浪、栾家濑、金屑泉、白 石滩、北【土宅】、竹里馆、辛夷坞、漆园、椒园等,与裴迪闲暇,各赋绝句云 尔。孟城坳

新家孟城口,古木余衰柳。来者复为谁?空悲昔人有。华子冈

飞鸟去不穷,连山复秋色。上下华子冈,惆怅情何极!文杏馆

文杏裁为梁,香茅结为宇。不知栋里云,去作人间雨。斤竹岭

檀栾映空曲,青翠漾涟漪。暗入商人路,樵人不可知。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木兰柴

秋山敛余照,飞鸟逐前侣。彩翠时分明,夕岚无处所。茱萸泮 结实红且绿,复如花更开。

山中倘留客,置此芙蓉(一作茱萸)杯。宫槐陌

仄径荫宫槐,幽阴多绿苔。应门但迎扫,畏有山僧来。临湖亭

轻舸迎上(一作仙)客,悠悠湖上来。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南【土宅】

轻舟南【土宅】去,北【土宅】淼难即。隔浦望人家,遥遥不相识。欹湖

吹箫凌极浦,日暮送夫君。湖上一回首,山青卷白云。柳浪

分行皆绮树,倒影入清漪。不学御沟上,春风伤别离。栾家濑

飒飒秋雨中,浅浅石溜泻。跳波自相溅,白鹭惊复下。金屑泉

日饮金屑泉,少当千余岁。翠凤翔文螭,羽节朝玉帝。白石滩

清浅白石滩,绿蒲向堪把。家住水东西,浣纱明月下。北【土宅】 北【土宅】湖水北,杂树映朱栏。逶迤南川水,明灭青林端。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漆园

古人非傲吏,自阙经世务。偶寄一微官,婆娑数株树。椒园

桂尊迎帝子,杜若赠佳人。椒浆尊瑶席,欲下云中君。

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 鸟鸣涧

人间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莲花坞

日日采莲去,洲长多暮归。弄篙莫溅水,畏湿红莲衣。鸬鹚堰

乍向红莲没,复出清蒲扬。

独立何【衤离】【衤徙】,衔鱼古查上。上平田

朝耕上平田,暮耕上平田。借问问津者,宁知沮溺贤? 萍池

春池深且广,会待轻舟回。靡靡绿萍合,垂杨扫复开。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相思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山中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田园乐七首(选二)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少年行四首 一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二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三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子。四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注:时年十七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渭城曲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氵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送沈子福归江东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下载多景楼诗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多景楼诗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于明诠先生:苏轼《寒食诗帖》临习浅谈

    于明诠先生:苏轼《寒食诗帖》临习浅谈 《寒食诗帖》不仅是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个人书法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尤其是行草书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作......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故调查报告

    上海“莲花河畔景苑”倒楼事故调查报告 07安全班 摘要:房地产行业的高利润驱使一些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无视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存在,违章指挥,违规施工,甚至......

    公园一景作文(精选多篇)

    公园一景作文8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写作文可以锻炼我们的独处习惯,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思考自己未来的方向。作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

    【精品】雾景作文300字(精选多篇)

    【精品】雾景作文300字四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

    关于雾景作文400字(精选多篇)

    关于雾景作文400字四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作文,肯定对各类作文都很熟悉吧,借助作文人们可以实现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上课教案)

    置身诗境 缘景明情 教案 一、激疑导入:许多同学在初读古典诗歌的诗歌,常因读不懂诗歌的内容而苦恼。自己的理解的意思往往与诗人要表达的意思不同,甚至是大相径庭。这其中的原......

    置身诗境__缘景明情_教学案例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作者:李占武 入深,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示范精讲 赏析示例部分二,点拨指导 自主赏析部分 (分组,以诵读讨论的形式处理 ) 三,学生自己完成......

    颜子巷深青草遍庾君楼迥碧山多全诗

    “颜子巷深青草遍,庾君楼迥碧山多。”这两句是说,我像颜回那样,身居陋巷,生活贫困,平日无人来往,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庾君楼离我太远了,如隔着碧山多重,我哪能去得了。连用典故,抒发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