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时间:2019-05-14 12:0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第一篇: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论文关键词: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机遇;全球金融危机

论文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所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西方化和美国化的暗流趋势,我们要有一种十分清醒的认识,从而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使之立于不败之地。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导和主体是经济全球化。进入20世纪80年代,特别是冷战结束以后,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促进了世界生产力的发展,人们开始追求最有利的投资,组织最有效的生产、最快捷的流通,以求获得最大的效益。全球化便成为世界生产力发展和运动的一种外在表象,其主要表现为一国的市场、生产过程和资本运动超越一国范围而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纵观世界经济,全球化既是一个难以阻挡的世界性进程,也是一把“双刃剑”,对接受者来说利与弊兼而有之。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充分利用“后发性优势”,广泛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发挥比较优势,开拓国际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实力的增长。但全球化在带来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利因素和风险。由于经济和科技水平的相对落后,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总体上处于不利地位,不仅面临着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优势的巨大压力,而且带来国家经济安全的风险,甚至影响到一个国家的稳定。

一、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诸多不利因素

经济全球化无疑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大背景,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无法摆脱它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不例外。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中国家所面对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首先,经济全球化时代,制定全球化规则的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主要世界性组织大都为富国所控制,这就使当前的全球化规则侧重于发达国家,成为发达国家维护其利益的工具。发展中国家虽然也能利用已有规则,但无论在自身经济实力上,还是占世界经济的比重上,都只能成为已有规则的遵守者,而非制定者。对此,发展中国家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其次,在经济全球化下,发达国家最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利用全球化自由开放的口号,利用已有的全球化规则,达到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过剩产品、打开发展中国家这片广阔市场的目的。他们推销的仅仅是他们的产品,附带着他们的价值观和文化,而不是生产这些产品的能力。因此,技术是排除在外的。不仅如此,发达国家还要千方百计地垄断其先进技术,以达到其垄断市场的目的。尽管全球化时代国际贸易获得了迅猛发展,贸易的领域也不断扩大,由—般商品贸易发展到劳务技术贸易,但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亡。一旦发展中国家想获得这些技术,即使是对发达国家而言早已不是先进的技术,也必须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如同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尽管发展中国家也能对之利用或享受到其带来的便利,但核心技术仍牢牢地控制在少数发达国家手中。相反,由于发达国家最先发展了这些技术,他们已从因特网和信息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运用中获取了巨大的利益

二、提升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策略

当前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竞赛并非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这存在着历史的原因,发展中国家只有正视这种差距的存在,才有发展的动力。发展中国家尽管落后于发达国家,但存在着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可能性。经济全球化加速了资金、人才、技术和信息的流动,这使得发展中国家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容易学习和借鉴到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从而这种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的几率大大增加。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确有不少国家和地区利用后发优势实现了经济发展。较典型的是日本,日本战后能从一片废墟中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获益于大量引用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从而创造了一个时代的经济奇迹。所以,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而言,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的对策主要有:

首先,重视新技术的运用,以信息化推动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离不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第四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力。发展中国家在前三次科技革命中都落后了,面对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只有奋起直追,才有可能后来居上。对传统产业,如纺织业和钢铁业,通过引进和运用新技术给它们注入新的活力,如广泛运用计算机和人工智能提高其竞争力;对新技术革命下诞生的新兴产业,如互联网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由于发达国家也刚刚起步,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引进吸收和联合攻关,争取在一两个领域获得突破,发展成适合本国国情的主导产业,并以主导产业的发展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其次,重视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非同小可,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使后进国家的后发优势变为“后发劣势”。同样,—个良好的制度,又可以成为发展

中国家实现经济腾飞的“助推剂”。没有一个良好的制度支撑,发展中国家想要实现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怎样为本国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呢?由于各国的情况各异,因而并不存在—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办法,但各国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逐步推行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以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改革中摸索适应本国发展的道路。同时,发展中国家应加强立法,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为技术的引进和开发保驾护航。

再次,重视适用技术的引进,通过引进而带动国内的技术开发与创新,实现引进、吸收、开发的良性循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主要体现在对世界知识和技术存量的开发利用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就在于能够利用前人的知识和技术存量,引进适用于本国发展的技术,实现赶超战略。当然,引进的目的还在于最终能自主开发,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揭示的道理一样,通过引进带动国内的技术的模仿与创新,从而促进国内产业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最后,重视人才的作用,实现由引进技术到自主开发的转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对人才的争夺也将越来越激烈。在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国与国的竞争最终将体现于人与人的竞争。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三要素中,人的因素始终是排在首位的。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优势能否发挥出来,还在于能否有效地利用世界已有的知识和技术存量,而能否有效利用这些知识和技术,则取决于高素质的决策者、技术人才和劳动者。

总而言之,随着当前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经济秩序和格局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原有的全球经济体制也产生了一些质疑,但从根本上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格局是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经济全球化仍将是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而作为发展中国家就要认清形势,顺应形势,保持清醒的头脑,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危机中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加快本国的经济发展,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这就是目前发展中国家主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世博是世界博览会(Universal Expo,Expo 是Exposition的缩写;也称World Fair或World's Fair)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讲坛,它鼓励人类发挥创造性和主动参与性,它更鼓励人类把科学性和情感结合起来,将种种有助于人类发展的新概念、新观念、新技术展现在世人面前。因此,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奥林匹克”盛会。

世博的意义:首先,上海可以加快很多进程,加快市政建设;

其二,上海会吸引很多的旅游者;

第三,很多在上海的企业也会加入申办工作的运作之中,创造更多的公众利益。

世博会还能使上海的知名度提升,并且通过同世界的更多接触,能使上海人民的精神面貌、素质得到提高。

上海正在进行世博会场址规划的深化和调整,世博园区面积从原来的240公顷增加到310公顷,加上60公顷的停车场和30公顷的世博村,总面积达400公顷。原计划中的椭圆形运河及植物走廊得到保留,河岸以东新增一主要入口。将鼓励并帮助参展者建造永久性展馆,在世博会结束后作为各国历史文化和经济科技的展示馆。中国馆将被改建成世博会博物馆。这里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交流中心,成为永不落幕的世博会。

说到上海世博会,总是会令人那么的激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一个十年,两个全人类共同参与的,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节目都发生在了我们中国,一个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还有一个就是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两年前,北京呈现给了世界一届无与伦比的奥运会,今年轮到上海上场了。毫无疑问,2010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将会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都会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对提升中国在世界文化、经济、政治方面的地位将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上海世博会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很大的,这种影响不一定是通常的文化,其实能和很多东西联系起来。其实在向世人展示自己的科学技术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世界了解各自的文化。可以说,上海世博会是文化创意友好比拼和表演的大舞台。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辉煌历史的国度,各个时期都留下了灿烂的文明,影响着后世的一代代人。就算是发展飞快的今天,我们也永远不会忘记先人留给我们的珍贵的东西。能够和这么多国家的文化进行交流,中国是幸运的,世界也是不会失望的。

上海世博会充分演绎“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表达着现代人对新型城市、环保城市、更自然化城市,更人性化城市的追求和向往。世博会展示着经济的辉煌,科技的进步,低碳的新理念,建筑设计的最新成果等等。

上海世博会中国国家馆,以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为主题,表现出了“东方之冠,鼎盛中华,天下粮仓,富庶百姓”的中国文化精神与气质。展馆的展示以“寻觅”为主线,带领参观者行走在“东方足迹”、“寻觅之旅”、“低碳行动”三个展区,在“寻觅”中发现并感悟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馆从当代切入,回顾中国三十多年来城市化的进程,凸显三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规模和成就,回溯、探寻中国城市的底蕴和传统。随后,一条绵延的“智慧之旅”引导参观者走向未来,感悟立足于中华价值观和发展观的未来城市发展之路。

埃及与中国同为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埃及的金字塔与中国万里长城的交相辉映,此次上海世博会期间,埃及在上海世博会展馆展出8件国宝级文物,埃及国际展览中心主席萨利姆将作为埃及代表团成员参加上海世博会的开幕式,埃及以非凡的展馆向中国和全世界展示其古老辉煌文明成就。

还有很多的场馆都显示了它们丰富的文化内容。和鲜红的中国馆交相辉映。仿佛是一场文化的交流。就像以前的百家争鸣一样,世博会放在了中国举行,对中国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个学习各国先进技术的机会,一个融合世界多元文化的机会。

对于发展中的中国来说,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吸收好的文化,融入到自己的深厚文化里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世界的也是民族的。我国将借世博会对我们文化的影响,更加健康稳定的发展。

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对中国经济尤其是以上海为代表的珠三角的经济形势的积极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上海成功申办2010年世界博览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环境保护、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城市品位和市民综合素质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举办世博会能够推动上海产业结构的调整、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升级、优化城市环境、促进旅游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等。

上海世博会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而在这个世界最大舞台上展示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形象,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上海世博会的召开必将对长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形成很强的辐射作用和财富溢出效应。上海世博会筹备期间,世博经济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约为30%以上。2010年世博会的召开对上海周边长三角地区投资的拉动将超过50%。世博会的市场开发计划将给长三角地区带来众多发展机遇,为长三角企业参与世博市场开发提供各种机会和平台。目前,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总量规模、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等都存在明显的区域内差异性,产业结构呈阶梯状特征,部分产业集聚程度低。几年前,长三角16座城市已经签署了《以承办“世博会”为契机,加快长江三角洲城市联动发展的意见》。而且,国家首个跨行政区域性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也已经出台,苏浙沪三省市政府间《长三角区域“大通关”建设协作备忘录》、《长三角区域信息化“十一五”合作规划》等各专业领域的规划也纷纷面世,通过市场机制和政府行为的有机结合,使长三角地区实现资源整合、产业联动、功能互补和利益共享,促使长三角经济一体化协调发展,进而对中国整体经济在未来实现全面复苏提供巨大的推动力。

上海世博会不仅有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也有政治的交流。各国领导人在此相聚,有利于深化战略合作关系,确保周边环境安全。世博会是国际级的盛会,它的成功举办对提升举办国在国际社会各方面的地位都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上海世博会有超多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它的成功举办再次向世界彰显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进一步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国际影响力进一步增强。世博会成功举办,外媒体好评如潮:这是因为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政府号召力强,而这归根结底,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在国际金融危机慢慢复苏的的大背景下,这一盛会让世界看到了中国经济的活力,给国民以信心,同时也给世界以信心。我们对外展示五千年的文化风采,使得世界更了解中国,更能理解中国在某些国际政治问题上的立场,有利于减小外交阻力。世博会矫正了部分外国人对中国认识的偏差: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再积贫积弱,有些方面我们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展示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为解决城市问题提供了思路。它展现了中国文化,同时增强了世界应对经济危机的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上海世博会是我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深化的良好契机,向世界强有力地表明,开放将是中国的长期国策,融入世界,与世界共生共荣,是中国坚定不移的发展道路。中国政府将进一步凝聚国内人心,将开放作为执政的核心理念之一,长期

坚持下去,尽快与国际接轨,在全球化时代加快中国的发展,提升中国的地位,彰显中国的形象。

世博会不仅仅是这184天,这只是一个开始,还有更长的道路要走。其对中国文化经济政治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将会渗透于中国的未来发展进程中。我们有信心也有能力以此为契机,不断地加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的前进步伐,不断地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与综合竞争力,最终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

第二篇: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今的时代是处于经济全球化的时期,我国处于这样的时代,体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与矛盾,而要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正确的理解全球化经济对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先提出重点。本文将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与产生原因开始,引出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的机遇与挑战的表现,最后论证我们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机遇与挑战问题的必要性。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中国经济 机遇 挑战

一、经济全求化与其形成和发展的原因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服务、生产要素与信息的跨国界流动的规模与形式不断增加,通过国际分工,在世界市场范围内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从而使各国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日益加深的趋势。这一概念20世纪80年代才出现,不过早在19世纪末就曾出现贸易与投资高度自由化的世界市场,但这一进程被资本主义经济大萧条和两次世界大战打断了。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国际商业贸易高速增长,国际投资日趋活跃,金融国际化加速发展,国际互联网迅速扩。

经济全球化的形成和发展有以下原因:

其一,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客观上要求分工的深化和市场规模的扩张。这一要求推动着生产从国内区域间分工向国际分工发展,销售从国内市场向国际市场扩张。跨国公司在追逐规模效益与分工效益过程中,通过跨国投资活动,形成了在全球配置资源,跨国协调其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格局,推动了产业内贸易、公司内贸易的高速发展。跨国性投资、生产与贸易活动的大量增加,必然要求国际金融市场的快速发展,以保障这种跨国经济活动的高效运行。

其二,战后国际经济的变化为经济全球化创造了条件。二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在整个国际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实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有效配置,成为国际经济与合作的战略目标。同时,发达国家凭借其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和经济实力,在国际双边和多边经济关系设制中,不遗余力地推行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前殖民地国家在二战后相继独立,在探索自己发民族经济的道路上大多数屡遭挫折,但一些实行外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和地区,取得了较大的成功,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在它们的示范作用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实行了贸易、投资与金融自由化改革 伴随着国际产业分工和技术扩散,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对比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发展中国家不再仅仅输出初级产品,逐渐成为世界市场上劳动密集型商品的重要供给者,有的甚至从资本净输入国变成了资本净输出国,在这种形势下,发展中国家也对进一步削减贸易和投资壁垒提出了新的要求。冷战结束后,前苏联和东欧国家走上了经济转型道路。为尽快摆脱原计划经济的束缚,在全球范围谋求发展机遇,也纷纷选择开放政策。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政策是追求自身利益的主动选择。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自由化经济政策,为商品、服务与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创造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但是,由于世界各国在发展水平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经济自由化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因此,一些地缘相邻、发展水平相近的国家与地区相互提供贸易与投资便利,促进经济一体化,形成了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如欧共体、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自由贸易区等。它们区域内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与多边贸易关系的宗旨并行不悖。只要不出现排他性趋势,区域集团化也会从另一方面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

[2]

[1]

二、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中国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作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向,到底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呢?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最关键的问题是要研究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提供了哪些机遇,带来了哪些风险和挑战。从而分析利弊,正确理解。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引进世界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并实现管理的创新。据统计,流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在改革开放之初(1979—1982年)累计为11.66亿美元。以后逐年上升,进入20世纪 90年代迅速增加,到2002年底,累计达到4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额自1993年以来一直居世界第二位,居发展中国家的第一位。在过去 20年,中国吸引外国直接投资,占所有发展中国家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30%。由于经济全球化实现了人才、资本、信息、知识和物质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中国能够引进、吸收世界上的先进管理理论和经验,并根据中国的国情进行管理创新。事实上,进入中国的跨国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已经给了人们很多启迪和借鉴。

第二,有利于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结构。经济全球化使中国能更快地纳入到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充分利用发达国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将其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主业或生产环节转移过来,加速中国工业化进程。根据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及出口商品结构,强化经济竞争力。

第三,有利于深入地参与国际分工,发挥本国现实和潜在的比较优势,拓展海外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在更广泛的领域内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机会,可以通过发挥比较优势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拓展海外市场,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第四,可以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各国科技人才、跨国公司、国家之间以及民间的全球性科技活动日趋活跃,如能加以有效地利用和积极参与,就能有效地促进中国技术水平的提高。中国企业可以利用国外的技术或在外国产品的技术基础上进行创新,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二、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的挑战

(一)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社会政治稳定的影响,是一种全方位的影响,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具有各自不同的表现方式和特点。

从经济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市场经济机制,直接、全面和深刻地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和政治稳定。经济全球化的基础是世界市场的全球化,世界市场按照自由竞争原则,自发地调节各国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关系。资本主义主导的世界经济全球化正在通过世界市场和中国市场的链接,把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国际经济政治的风险、矛盾和危机,直接引导到中国社会中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稳定发展。其表现有二,一是直接影响我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状况,主要是经济总量的平衡和经济结构的稳定。二是通过影响我国的经济发展来影响政治稳定发展。值得指出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这些因素同时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形成一种综合影响力,贯穿在我国经济政治发展进程之中。因此,市场机制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政治稳定的最基本的方式。

从政治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政府宏观控制和对话协商机制来实现各国政治稳定与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种跨国公司和企业根据自由竞争原则和全球性利益,在全球范围内争权逐利,导致了国际无政府主义的严重泛滥,却不对各国社会的政治稳定负责。因此,维护世界经济秩序和各国社会政治稳定的职责,仍然需要各国政府承担,通过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使市场起到基础性配置全球性资源的作用。但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打着自由化、民主化、私有化的招牌,主张通过“自由民主市场模式”,鼓吹和采取政府管制经济自由化政策,来消融中国政府管制经济机制,制约我国政府管理行为过程,直接影响我国的政策稳定和政局稳定。此外,西方国家通过操纵世界贸易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国际经济组织,强调一切按照所谓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法办事,甚至奉行单边主义,把本国法律凌驾于国际关系准则之上,企图迫使中国就范。这种不正当干预我国经济政治事务的“合法”手段,对我国政治稳定的隐性影响更大更深。可见,政府宏观调控、协商对话和国际合作是全球化条件下维护政治稳定的关键。

从文化方面看,经济全球化主要通过国际大众文化传播媒介及其渗透整合机制,直接和间接地影响我国公众的政治思想稳定和民心稳定。经济全球化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全球化,也是精神文明的全球化。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不仅给我们带来了西方的物质文明,也带来了西方的精神文明,对我国公众社会政治心理的稳定状态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时代,但世界主要大众传播工具却被西方发达国家支配着,少数全球性传媒公司垄断着全球信息的发布权和控制权,这实际上使我国公众处在一种信息不平等和信息不对称的格局之中。发达国家借此推行文化霸权主义,推销“西方价值”,妖魔化中国等活动,这对我国社会公众的思想统一和心理稳定,产生和形成了无形的渗透影响和强大的舆论压力。从社会方面看,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世界交往普遍化和生活方式一体化,也是影响我国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方式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通过各种世界交往方式,同世界各国人民形成了越来越密切的经济与社会联系,无论是在广度还是深度方面,都已经十分普遍地扩大了,我国社会公众生活方式也呈现出不断国际化与全球化的趋向。由于中国与各国之间存在一定的经济与文化差距,人们在融入全球一体化的社会生活过程中,产生了这样那样的不适应性,造成各种各样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从而有可能产生和加剧我国社会政治的不稳定状况。

三、为什么要我们要正确理解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问题

一方面,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早已开始,尤其是80年代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经济的全球化进程大大加快了。经济全球化,使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资本和产品能够实现全球性的流动,有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这能够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起来,所以说以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人类进步的,它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同时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象我国就是这要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中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趋势,我们既无可反对,也无法回避。这跟我们无法阻止地球自转和抱怨恶劣的天气毫无用处一样。我国历史发展表明,我们不可能关起门来走一条自我发展的道路,而只能积极地参与经济全球化,并在此进程中趋利避害。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动力是不同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它们的目标是希望在市场体系扩大的过程中,巩固自身的优势,包括新技术的控制,保持和扩大市场份额,维持和增强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力。发达国家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主要是通过跨国公司的扩展,以及通过多边机构特别是世界贸易组织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推动贸易、投资和金融自由化进程来体现。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希望获得贸易投资自由化的一些好处,而考虑更多的是风险防范问题,如维护经济主权、经济安全,同时又担心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被边缘化。在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所以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的机遇与挑战问题是值得我们去研究与思考。

从另一方面来说,根本上讲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它的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全球化的合作,经济全球化是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但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国际上出现了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这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它们经济科技实力雄厚,掌握着国际经贸组织以及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在全球化中获益最大,而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不利的地位。西方发达国家,通过跨国公司和受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组织,加紧向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渗透和扩张,在全世界争夺资源和市场,同时极力推行它们的发展模式、政治制度和价值观念,企图通过经济全球化实现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这使广大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主权、国家安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威胁。目前的经济全球化进程,正在导致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一些经济技术条件比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险。国际金融市场不稳定因素很多,一旦出现金融震荡,就会对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造成强烈冲击。经济全球化不仅加剧着发达国家之间、发展中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资金、技术、市场和资源方面的竞争,也加剧着一些国家内部的贫富矛盾,引发社会冲突。总之,一个发展很不平衡的世界,是不可能长期安宁的。这点在我国也有体现,所以理解经济全球化给我们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有助于理解与更好的解决这些新的特点与矛盾。

参考文献

[1]王逸舟.全球化与中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2]冯芸,吴部锋.经济全球化测度理论[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3]郑必坚.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崛起[M].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4]何建春,胡南.发展中国家与经济全球化[J].江西社会科学.2000 [5]樊纲.全球化中的不平等问题[J].新华文摘,1999.(7):51-54

第三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 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 由于世界各国在自然资源、生产力和科技水平、政治经济制度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的国家产生不同的影响,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的影响就像是一把双刃剑,衡量经济全球化的利弊与得失,中国又该如何应对?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机遇 挑战 趋利避害

世纪之交,经济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成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根本特征,成为从决策者、企业家到学者的共同话题。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提供服务、相互依存、相互联系而形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金融全球化和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

1、贸易全球化的表现:贸易全球化主要体现在:第一,国际贸易增长率高于世界生产总值增长率;第二,国际贸易规模庞大,世界贸易依赖度高。

2、投资全球化:国际直接投资全球化表现在: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高于国际贸易增长率和世界生产总值的增长率。

3、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一国的金融活动跨越国界日益与国际间的金融活动融合在一起,即资金的筹集、分配和运用,超越国家疆界,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金融全球化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水平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国际资本流动的规模和状况;二是垂直的相互依赖关系,即利率和汇率的国际联动和影响。当代世界金融发展呈现的三大趋势:(1)金

融国际合作的趋势: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区域性、全球性金融组织;(2)融资证券化的趋势:传统的通过商业银行筹集资金方式转向通过国际金融市场发行长短期债券的方式;(3)金融合作利益增强的趋势:世界金融中心和世界金融市场为各国融资提供了方便,提高了各国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降低了筹资成本。

4、跨国公司生产经营全球化的表现:表现在当今约90%的国家都有跨国公司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其足迹已几乎遍及全球。

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已经使世界经济成为一个由众多国家组成的不可分割的立体网络。但与此同时也暴露出相当尖锐的矛盾和问题。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些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全球化是一件好事,它可以使我们更加富有。但是,另外一些经济学家持怀疑态度,他们指出,如果经济全球化真的那么好,那为什么国际经济还是如此混乱?

应当承认,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才刚刚起步,它给各国经济和整个世界经济带来的影响还难以预料,但是有一点是非常明确的,即经济全球化是一柄犀利的“双刃剑”,在促进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政治风险。作为一个客观的发展进程,积极参与、沉着应对是上策,而游离于经济全球化浪潮之外、拒绝经济全球化,只会带来固步自封,无益于本国经济的发展。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便已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对于我国来说,经济全球化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是难得的历史机遇:

1、经济全球化加快了生产社会化和国际化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为我国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提供了有利条件。

3、经济全球化使我们能够更全面,更广阔地了解世界上各种经济体制的优点和缺点,市场经济各种不同模式的利与弊,从而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更多的借鉴和选择。

4、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我国企业走向世界在参与中发展壮大。

5、有利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发展。另一方面是严峻的挑战,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并力图主导这一进程 :

1、经济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动荡和不稳定,使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进一步扩大,加大了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

2、使我国身处一个更加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之中。

3、使我国经济遭遇动荡的可能性增大,可能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潜在的威胁。

4、我国面临如何抵御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严峻考验。

经济全球化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一种趋势,已经被世界经济发展的事实所证明。如果我们不融入这一发展过程,将永远落后。因此,中国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应当不断寻求有效的对策、紧紧抓住机遇、利用经济全球化发展自己、推进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争取做到“利大于弊”。首先,必须坚定不移、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发展的客观必然,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历史潮流,它不是某个国家或者某类国家的政策选择,而是跨世纪国际经

济关系变化的总体趋势。如果我们否认乃至拒绝它,既非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闭门自守必然导致落后,我国在这方面有过惨痛的历史教训。因此,应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顺应历史潮流,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其次,有序推动国内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无论是在经济全球化中逐利,还是最终推动整体经济发展,制度改革都是必要的。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制度变革的方向是建立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法律体系和宏观调控体系等。但由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中整体处于劣势,故目前完全以市场为导向的制度安排,显然不适合处于变革和发展过程中的国内经济。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发展的时序性,不能急于求成。再次,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的载体,也是国际竞争重要的组织形式。一国的国际竞争,甚至一国的国际政治地位,从长期看,取决于是否拥有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和世界级的产品。发展中国家参与全球化的迫切任务之一是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引导和扶持有竞争力的企业组建大型跨国公司,在国内和国际市场开展竞争。通过培育和壮大本国的跨国公司,以全世界为市场来安排投资、开发、生产、销售,并给予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以获取全球最大利益。经过跨国公司的国外直接投资行为,把对国内的消极保护变为对全球的积极参与,并据此分享经济全球化中国际分工专业化、精细化所带来的利益。再次,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对于我国来讲,应注重地缘战略建设,大力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

在经济全球化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深刻认识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理论问题及发展趋势、正确把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机遇、积极防御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各种冲击、审时度势、趋利避害、积极应对、实施正确有效的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第四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论文重点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

摘要:经济全球化是当今这个时代最重要的经济趋势之一。它既是一种客观事实,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承认与否,它都影响着世界的历史进程,无疑也影响着中国的历史进程。中国作为国际社会的重要成员,自然也就不可避免的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如何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已经成为我国政治家、经济家和学者共同探讨的课题。本文主要探讨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企业,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中国政府企业思想政治教育挑战机遇

一、经济全球化

1997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经济全球化是指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及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的广泛迅速传播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表示,“经济全球化可以被看作一种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济、市场、技术与通讯形式都越来越具有全球特征,民族性和地方性在减少”。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全球的合理配置,有利于资本和产品在全球性流动,有利于科技在全球性的扩张,有利于促进不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发展进步的表现,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但它对每个国家来说,都是一柄双刃剑,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特别是对经济实力薄弱和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的发展中国家,面对全球性的激烈竞争,所遇到的风险、挑战将更加严峻。经济全球化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建立公平合理的新的经济秩序,以保证竞争的公平性和有效性。经济全球化是指贸易、投资、金融、生产等活动的全球化,即生存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最佳配合置。从根源上说是生产力和国际分工的高度发展,要求进一步跨越民族和国家疆界的产物。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与跨国公司的深入发展,既给世界贸易带来了重大的推动力,同时也给各国经贸带来了诸多不确定因素,使其出现许多新的特点和新的矛盾。

总的来讲,经济全球化是指以市场经济为基础,以先进科技和生产力为手段,以发达国家为主导,以最大利润和经济效益为目标,通过分工、贸易、投资、跨国公司和要素流动等,实现各国市场分工与协作,相互融合的过程。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在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占据优势地位,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所以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经济全球化

对发展中国家也具有积极的影响:经济全球化是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发展中国家可以利用这一机会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增强经济的竞争力,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吸引外资,扩大就业,使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不断扩大的国际市场解决产品销售问题,以对外贸易带动本国经济的发展;发展中国家还可以借助投资自由化和比较优势组建大型跨国公司,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以便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是新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所以研究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挑战与机遇,对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二、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政府的挑战

对处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期的我国来说,竞争力的提高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努力,更在相当程度上依赖制度环境的改善。因此,不能脱离政府改革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来讨论应战策略。政府改革和治理方式的转变涉及到诸多方面,最需要的是政府部门和政府官员观念的转变。

1.要牢固树立市场观念

作为政府部门,到底要树立哪些市场观念呢?

首先是系统市场观念,即明确市场经济是由一系列要素、机制和条件组成的大系统。这些都以人格自由、契约自由、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必要条件。在实践中,不论是对经济主体经营行为的不当干预,还是忽视制度建设而依靠领导者的开明来推进市场化,都反映了市场认识的不完整性。不完整的市场观念必然阻碍成熟市场的发育,竞争力更无从谈起了。

其次,是市场优位观念,即承认市场机制在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上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政府干预要遵循审慎和有效的原则。政府干预的实施要慎重,既要以市场显露出来的缺陷为干预的前提,又要认真区分市场自行调节过程中必然出现的暂时困难和市场机制无法解决的问题,通过干预为市场机制运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保证市场机制发挥作用。

2.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

第一,要敢于承认政府部门存在自身利益。从理论上说,马克思明确提出“政府不存在自身利益”的前提条件是个人之间的利益差别和利益对立基本消失,“利益共同已经成为基本原则”,而我国目前还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利益差别、利益分化甚至利益冲突还普遍存在。从实践角度看,任何约束求利行为的制度设计都是以承认利益的客观存在为前提的,否认政府自身利益的存在,也就否认了约束政府部门求利行为的制度设计的必要性。

第二,要积极推进求利方式的规范化。财政收入最大化被认为是政府的行为目标之一,求利方式规范化的核心是使税收成为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财政收入来源。

第三,要树立长远利益观念。当税收成为占绝对主导地位的财政收入来源时,就出现了一个税收的限度问题。缺乏长远利益观念既表现为急功近利、杀鸡取卵,也表现为不顾国情、脱离政府支出结构而简单化地比较税收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藏富于民,藏富于企业,靠经济总量的增长而获得税收总量的增加才是长远利益。

3.要培育和树立服务观念

在市场经济和全球竞争条件下,为企业服务应该成为政府部门的基本理念和主要职责。政府服务既包括提供有效的制度规则,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在国际谈判中为国内企业争取的条件等间接形式,也包括提供信息、信贷优惠等直接形式。服务观念要求政府部门和官员放下架子,摆正位子,乐于承担服务者的角色,善于为企业提供服务。

三、经济全球化对中国企业的挑战

依然谈到经济,就必然要联系到企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撑。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要发展,企业就必须有所改变。企业的改变可以从多反面进行。

1.建立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体制

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使得每一个国家都面临着必须调整、更新原有经济的结构以及方式的重大压力.而在这个过程又会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市场、新的贸易盟友以及新的活动领域。这种创新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发展的机遇,而这个机遇需要企业利用好外资。并且引入先进的技术以及管理,从而发挥出优势。但是,在这种形势下,我国企业如果还是按照老一套的运行机制来进行对企业的综合管理,就必然是因循守旧,进而难以从中获得发展。比如说我国企业在管理以及机制上都受到计划经济的严重影响,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僵化,所以不能够及时地随市场变化而变化。企业必须及时地、合理地实施改革,为了能够更好地去适应、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企业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有应变能力的管理机制。但是有应变能力机制的必要前提就是要具备收集以及分析信息的能力,所以说企业应该先设立好专门的机构来处理收集以及分析信息的工作,进而建立起适合自己的、有应变能力的管理体制。

2.培养核心竞争力

经济全球化,既给我国企业带来了诱人的发展机遇,又给我国企业带来了竞争上的强敌。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只有具有一定规模以及实力、具有科学化管理

方法、具有创新的能力以及具有开拓精神的企业才能够真正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面对这样的市场环境、面对那么多的强敌.我国企业必须要正面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且树立好作战的信心;必须充分地考虑、分析适合自己企业的发展道路、正确地认识到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意义。我国企业要想培养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先正确地认识创新的作用,因为创新才是企业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企业必须从企业的制度创新、企业生产技术的创新、企业营销意识的创新以及企业文化的创新等等综合方面来全面的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实施可持续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是一个短时间内的必然阶段。而是一个长期战役。所以我国企业必须从思想上正确地认识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能够长期的生存下去,才能够继续长期的竞争,而有竞争,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对于我国企业来说,实施可持续发展,必须做到以下两点:第一,要加快企业自身的制度转变以及对企业产业结构的有机调整、大力地研发高科技、新科技产品、着力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管理、重视对优秀企业家的培养;第二,必须尽快地建立以及完善现代企业的综合制度、健全责权统一、运转协调以及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综上所述,经济的全球化发展趋势对于我国企业来说,是一把非常锋利的双刃剑。既对我国有利,又给我国带来更激烈的竞争:经济全球化促进我国企业的向前发展,并且吸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以及优秀的管理经验,带来了空前的机遇以及利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直接地影响、改变了我国企业的价值观念、经营观念以及管理意识。并且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正是因为这样。我国企业在如今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中,必须正确地、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积极地去应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以及挑战,这样才能够获得胜利、获得发展。

四、经济全球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深化,不仅带来全球经济的发展,经济结构与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而且也会引起社会政治、文化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等发生深刻变革。所以经济全球化也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全球化将削弱国家、民族的概念,影响爱国主义精神的高扬。

经济全球化的开放性和渗透性使得经济活动和经济领域都超越了现实中民族国家疆域范围,资本特别是跨国资本的力量是单一的国家和民族所难以驾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策的制定、经济体制的实施也越来越受到外部的影响。经济

全球化对国家的主权带来冲击,要求国家的功能和形式做出相应的调整。国家概念和职能的削弱当然使爱国主义存在的基本前提受到影响,进而使爱国主义精神受到挑战。

2.经济全球化将使“两制”间的交流、合作与融合加强,动摇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

经济全球化的统一性出现了非制度性交融的新形式,使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具体体制层面上日益密切与融合,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相互影响和吸收,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相互依存和彼此影响进一步加深。在这种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形成了相互交织和相互融合的关系,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将有越来越多的共同之处。这样的融合与共存的社会大背景下,人们的社会主义信念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经济全球化将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感染过的跨国贸易交流的不仅是资本、商品等,而且也交换观念和思想。全球经济的网络化使得资本主义结合经济交流吧资本主义的文化、价值观念扩散和渗透到社会主义国家。中国人们的价值观念也会向资本主义国家靠拢。

面对众多挑战,中国的思想教育也要有所改变。首先,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重在引导。马克思主义需要灌输,先进的思想意识和文化成果需要灌输。只不过在新的形势下,要创新“灌输”方法,拓展“灌输”空间,讲求“灌输”效果,要重在引导,在“输”字上下功夫。具体来说,就是要从硬性灌输向软性灌输转换,从统一灌输向分层灌输转换,对教育对象起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其次,国情与世界相结合,强化全球意识和全球伦理教育。随着世界性交往的增加,面对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需要构建起某种普遍伦理及跨文化的价值,作为在全球范围内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个人与人类的关系的道德规范,即全球伦理。经济全球化既带来了某些人类的共同利益,也引起了一系列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各国政府和人民都有义务遵守全人类共同的伦理规范和道德准则。

参考文献 [1]刘熙瑞.《服务型政府—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政府改革的目标选择》,《中 国行政管理》,2002(7)[2]刘玉梅.《试论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影响》,《读写算》,2013(38)[3]周志忍.《经济全球化挑战与政府观念》,《中国行政管理》,2001(1)[4]李萍.《中国企业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策略》,2011(4)[5]杨芷英.《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2002(3)[6]马长世.《试论“经济全球化"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影响》2008(5)6

第五篇: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经济全球化是主权国家和国际经济组织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签订协议和制定规则,促进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分工的发展,并使其超越民族国家疆界和关税壁垒限制,而不断向全球范围扩展和延伸的一种客观趋势。它使世界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相互依存。其典型特征是: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经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广泛配置,国际社会化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跨国公司迅猛发展,国际贸易规模扩大而贸易壁垒大幅消除,国际金融市场异常活跃,国际经济组织作用加强。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给各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威胁和挑战。对中国来讲,亦是如此。

一、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1.经济全球化加速了我国对外开放的步伐。

经济全球化在本质上是生产社会化和社会分工在国际上的扩展和延伸。在全球化条件下,整个世界宛如一个网络化的生产大工厂,各国都是它的生产和组装车间。发达国家利用其实力强大的跨国公司,利用全球化的机遇,利用东道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廉价的劳动力和优惠的税收政策,从国外获得源源不断的利润。发展中国家也可以利用全球化机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等。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事实上就是要逐步地、全方位地对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的开放,是最重要的对外开放,其实质是融入世界经济主流,以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

2.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我们解决改革攻坚阶段的棘手问题。

改革既要从我国实际出发,又要与国际接轨,遵守国际规则和惯例。我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从解决原有经济体制僵化封闭的弊端入手的,经过放权让利、全面改革、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等几个阶段后,现在进入了解决棘手问题的攻坚阶段,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探索和发展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改革政府管理机构、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粮食流通体制、住房制度、投融资体制、财税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但是,应该看到,我国经济运行中的许多做法与国际规则和惯例有很大出入,达不到国际要求的水平,所以一些发达国家以此为借口对我国的贸易加以封锁和限制。参与经济全球化就要按世界市场经济的规则办事,遵守国际规则、惯例和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与世界各国发展正常的贸易关系,从国际规则的遵守中获得利益。因此,在改革的攻坚阶段,一定要解决改革中积攒下来的一些棘手问题。另外,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外在压力也会变成改革的内在动力,因为这种压力有助于我们实现政企分开,机构精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因此,经济全球化对于深化改革,完成改革攻坚阶段的任务是个良好的机遇。

3.经济全球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除了有赖于国内经济体制的转变外,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际竞争的压力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4.经济全球化可以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能够学习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

此外,经济全球化有助于提高国际地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等等都有很大发展,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在不断增强。但是,综合看来,中国并不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大国。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虽然名列世界前八名,但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却属于发展中国家之列;中国对国际社会、世界问题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的国际影响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世界经济事务中,中国不是世贸组织的成员,没有参加西方八国首脑会议,所以对国际经济事务的影响力是有限的。通过参与经济全球化可以扩大中国的经济影响力,从而增加中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的发言权。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有利于推进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建立,改变不合理的国际旧秩序。

二、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前所未有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来说是一个机遇,中国可以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近代相比,中国所处的国际国内条件在一些方面还没有根本改变,而且又增加了许多新的威胁和挑战因素。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上,遭受剥削的地位没有改变,个别大国控制世界的战略意图没有改变。这就决定了经济全球化浪潮对中国的影响是双重的:机遇和挑战共存。

1.经济全球化给我国民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威胁。

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减少,贸易和投资不断自由化。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想在一国范围内保持经济的自给自足已经不可能了,一国的国民经济处于世界经济的普遍联系之中。

2.对国家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挑战。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各国经济的互相依赖空前加强,任何一个国家的内部失衡都会反映为外部失衡,进而很快影响到与其有紧密联系的国家,最后极有可能世界各国陷入失衡和危机的境地。

3.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的稳定带来了挑战。

政治稳定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政治稳定的威胁和挑战加大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为西方的干预主义提供了很多的借口。

(2)为西方的经济政治化倾向提供了方便。

此外,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提出了挑战。

另外,经济全球化在国防、科技、教育等领域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每个部门、每个行业都要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

基于以上具体分析,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实际出发,制定相应的战略策略和应对方法。就战略而言,我们既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又要坚决维护自己基本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既要抓住机遇,从经济全球化中获得利益,又要迎接挑战,避免其负面影响;既要融入经济全球化之中,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又要施加影响,在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具体做法上,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从中获得最大利益。第二,努力搞好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大型企业,采取积极有效措施解决国有企业机制转化和结构调整中暴露出来的棘手问题,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第三,积极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改进产品质量和性能,降低生产消耗和成本,提高技术密集型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增强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第四,积极扩大内需,开拓国内市场,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从根本上促进生产规模的扩大,实现社会再生产的良性循环。第五,正确处理好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关系。我们始终要以筹集国内资金和发展国内经济为主,“要引进先进技术,但必须把引进和开发、创新结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优势;要利用国外资金,但同时更要重视自己的积累。”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我们的政策、计划、方案一方面要兼顾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另一方面要使国有大企业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起龙头作用。

做好以上几件事情,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我们才能趋利避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在经济、政治等方面不过分依赖于人,不被发达资本主义牵着鼻子走。

新世纪,新景象,新机遇,新挑战。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中国将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经济、政治、文化等等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树立起中华民族这杆大旗,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美好愿望。同时,中国的崛起将对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它不但为第三世界国家提供有益的经验,而且会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

下载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的机遇与挑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经济全球化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中中国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论文摘要:在上个世纪末,特别是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已经着实地摆在了我们眼前。经济全球化推动着全人类的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然而事物都......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详)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一、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了解经济全球化对世界经济发展的积极和消极作用,充分认识经济全球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学......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机遇和挑战[摘要]经济全球化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其特征是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

    经济全球化给大学生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大全)

    20世纪 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 而且缩小了各国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但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推动了全球生......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杨方伟 摘 要: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大趋势。经济全球化意味着利益的扩大和社会福利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隐藏着......

    大论文: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5篇模版)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应怎样把握和应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抉择,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更是面临着巨大的挑战。面......

    全球化给中国的启示、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带给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早在150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其震撼世界、震撼历史的《共产党宣言》中就已指出:“资......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 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下的机遇和挑战 在当今世界,世界各国的联系日益紧密,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在经济全球化......